私立学校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16 11:17:57

私立学校教育

私立学校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法国政府;私立学校;购买学校教育服务;协作合同;简单合同

在法国,公共服务可由公共部门提供,也可由个体、私企或其他私立性质的机构在公共部门的资助和监督下提供。公共服务包括三类: 一是政府性公共服务,如司法、外交、国防等;二是非商业性公共服务,如教育、文化、卫生等;三是商业性公共服务,如能源、交通等。教育属于非商业性公共服务,通常是免费(或低收费)的。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税收或强制性分摊金。2010年,法国教育经费总额为134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 其中,初等教育(小学、幼儿园)经费占27.0%, 中等教育(初、高中)经费占41.2%, 高等教育经费占21.2%,继续教育(培训)及其他校外活动经费占10.6%。在这些经费中,中央政府经费占56.8%,地方政府经费占25.0%,家庭经费占11.1%,企业经费占6.5%,其他公共部门经费占0.6%。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经费合计超过80%。

法国政府规定,适龄青少年(6~16岁)必须到校或在家庭(少数)接受义务教育。法国的中小学校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绝大多数学生(83%)就读于公立学校,其他学生(17%)就读于私立学校。政府对公立学校的投入包括教师工资、运行经费和其他投资经费(如校舍建设等)。公立学校严格按照政府制定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活动,其教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私立学校分两类,即签约私立学校和非签约私立学校。签约私立学校是指那些与政府签署协作合同的私立学校(中学或小学)或简单合同的私立学校(仅限于小学)。与政府签署协作合同的私立学校的教师工资和运行经费均由政府拨款支付,其他投资(如校舍建设、维护等)通常由学校自行负责。而与政府签署简单合同的私立学校,政府仅支付其教师工资。私立学校中98%的学生在签约私立学校就读。这些学校的部分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其余则是仅与学校签约的合同教师。签约私立学校按照政府制定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活动。但是,与政府签署简单合同的私立学校则拥有较大的自,可自行安排教学内容。非签约私立学校是指那些没有与政府签约的私立学校(只占极少部分)。政府不对这类学校进行经费投入,学校自行解决全部费用,教师聘用及教学计划也由学校自行决定。

私立学校大多属于教会学校,部分私立学校是根据社会的某些特殊需要而创办的。例如,学生在认知或学业上遇到较大困难时,家长不希望孩子进入公立学校,就会去寻找对孩子照顾比较周全的私立学校。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职责,私立学校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办学的压力,为学生入学提供更多的选择。政府与私立学校签约并给予资助被视为政府购买学校教育服务的主要形式。在2010年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私立学校教育经费中,政府(包括中央、地方)经费投入比例占77.5%。

一、购买内容

政府向私立学校购买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服务通常包括12项内容: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后教育、入学特殊设施、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学校运行管理、教师初始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师补缺、课外辅导等。

二、承接主体

符合与政府签约条件的私立学校是政府购买学校教育服务的承接主体。私立学校的法律属性可以是协会(Association loi 1901,通称为符合1901年法律的协会),也可以是企业(如有限责任公司、个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等)。确定学校的法律属性对办学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收费、纳税、人员聘用制度等诸多工作的开展。

三、购买程序

私立学校与政府签约、获得政府经费的过程,就是政府购买学校教育服务的过程。一般程序为: 创办学校-提出申请-获准签约-执行合同。如果私立学校希望与政府签约,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 第一,学校创建时间达5年以上(在郊区新区创建的学校须1年以上);第二,教师的学历学位、身体状况、品行记录,以及校长的资历等都要符合要求;第三,校舍安全、卫生状况达标。符合条件的学校可以于每年1月31日前向政府提出申请,获准后签约。签约的一方是代表校方的校长和校舍管理机构负责人,另一方是政府代表(一般是省长)。合同一般在当年9月份生效,学校获得政府相应的经费支持。

四、资金管理

私立学校的经费并非全部由政府提供。政府对签约的私立学校只提供教师工资及一些补助资金,用于学校的正常运转。学校可以向学生家庭收取一定的学费作为补充。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费各有不同。学校作为非营利性机构,须依法办学,收费遵循非营利原则,经费使用遵守财务制度,学校财务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五、绩效管理

学校与政府签约后,须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办学,如遵循政府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规章制度,执行与公立学校类似的课时安排和作息时间,不得选用政府禁止的教材等。简单合同至少为期3年,无上限;协作合同的期限没有硬性的规定。两种合同期满后,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续签。达到要求的与政府签署简单合同的私立学校,可以申请转为协作合同私立学校或申请并入公立学校。与政府签约的私立学校办学受政府督导,如果出现办学违反法律法规或严重不遵循合同的现象,经专门委员会审核确认后,由省长宣布解除合同。

六、工作机制

第一,法国允许自由创办学校。在法国,符合条件的个人或机构均可创办学校。法国中小学公立与私立学校并存,且以公立为主,私立为辅。私立学校的存在是政府购买学校教育服务的前提。

第二,政府通过签约购买学校教育服务。政府通过与私立学校签约的方式直接向校方购买学校教育服务。

第三,政府投入与监管并重。政府对签约的私立学校投入较多的经费,对其教学管理和督导也比较严格,类似于公立学校(尤其是对签署协作合同的私立学校)。但是,签约的私立学校在办学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性。设置政府经费介入程度不同的两种合同,可以使政府购买学校教育服务的方式变得更为灵活。

七、有关政策与法规

私立学校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法国政府;私立学校;购买学校教育服务;协作合同;简单合同

在法国,公共服务可由公共部门提供,也可由个体、私企或其他私立性质的机构在公共部门的资助和监督下提供。公共服务包括三类: 一是政府性公共服务,如司法、外交、国防等;二是非商业性公共服务,如教育、文化、卫生等;三是商业性公共服务,如能源、交通等。教育属于非商业性公共服务,通常是免费(或低收费)的。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税收或强制性分摊金。2010年,法国教育经费总额为134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 其中,初等教育(小学、幼儿园)经费占27.0%, 中等教育(初、高中)经费占41.2%, 高等教育经费占21.2%,继续教育(培训)及其他校外活动经费占10.6%。在这些经费中,中央政府经费占56.8%,地方政府经费占25.0%,家庭经费占11.1%,企业经费占6.5%,其他公共部门经费占0.6%。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经费合计超过80%。

法国政府规定,适龄青少年(6~16岁)必须到校或在家庭(少数)接受义务教育。法国的中小学校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绝大多数学生(83%)就读于公立学校,其他学生(17%)就读于私立学校。政府对公立学校的投入包括教师工资、运行经费和其他投资经费(如校舍建设等)。公立学校严格按照政府制定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活动,其教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私立学校分两类,即签约私立学校和非签约私立学校。签约私立学校是指那些与政府签署协作合同的私立学校(中学或小学)或简单合同的私立学校(仅限于小学)。与政府签署协作合同的私立学校的教师工资和运行经费均由政府拨款支付,其他投资(如校舍建设、维护等)通常由学校自行负责。而与政府签署简单合同的私立学校,政府仅支付其教师工资。私立学校中98%的学生在签约私立学校就读。这些学校的部分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其余则是仅与学校签约的合同教师。签约私立学校按照政府制定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活动。但是,与政府签署简单合同的私立学校则拥有较大的自,可自行安排教学内容。非签约私立学校是指那些没有与政府签约的私立学校(只占极少部分)。政府不对这类学校进行经费投入,学校自行解决全部费用,教师聘用及教学计划也由学校自行决定。

私立学校大多属于教会学校,部分私立学校是根据社会的某些特殊需要而创办的。例如,学生在认知或学业上遇到较大困难时,家长不希望孩子进入公立学校,就会去寻找对孩子照顾比较周全的私立学校。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职责,私立学校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办学的压力,为学生入学提供更多的选择。政府与私立学校签约并给予资助被视为政府购买学校教育服务的主要形式。在2010年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私立学校教育经费中,政府(包括中央、地方)经费投入比例占77.5%。

一、服务范围

政府向私立学校购买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服务通常包括12项内容: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后教育、入学特殊设施、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学校运行管理、教师初始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师补缺、课外辅导。

二、服务主体

符合与政府签约条件的私立学校是政府购买学校教育服务的承接主体。私立学校的法律属性可以是协会(Association Loi 1901,通称为符合1901年法律的协会),也可以是企业(如有限责任公司、个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等)。确定学校的法律属性对办学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收费、纳税、人员聘用制度等诸多事宜。

三、购买程序

私立学校与政府签约、获得政府经费的过程,就是政府购买学校教育服务的过程。一般程序为: 创办学校-提出申请-获准签约-执行合同。如果私立学校希望与政府签约,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 第一,学校创建时间达5年以上(在郊区新区创建的学校须1年以上);第二,教师的学历学位、身体状况、品行记录,以及校长的资历等都要符合要求;第三,校舍安全、卫生状况达标。符合条件的学校可以于每年1月31日前向政府提出申请,获准后签约。签约的一方是代表校方的校长和校舍管理机构负责人,另一方是政府代表(一般是省长)。合同一般在当年9月份生效,学校获得政府相应的经费支持。

四、资金管理

私立学校的经费并非全部由政府提供。政府对签约的私立学校只提供教师工资及一些补助资金,用于学校的正常运转。学校可以向学生家庭收取一定的学费作为补充。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费各有不同。学校作为非营利性机构,须依法办学,遵循非营利原则,经费使用遵守财务制度,学校财务受国家监督。

五、绩效管理

学校与政府签约后,须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办学,如遵循政府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规章制度,执行与公立学校类似的课时安排和作息时间,不使用政府禁止的教材等。简单合同至少为期3年,无上限;协作合同的期限没有硬性的规定。两种合同期满后,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续签。达到要求的与政府签署简单合同的私立学校,可以申请转为协作合同私立学校或申请并入公立学校。与政府签约的私立学校办学受政府督导,如果出现违反法律法规办学或严重不遵循合同的现象,经专门委员会审核确认后,由省长宣布解除合同。

六、工作机制

第一,法国允许自由创办学校。在法国,符合条件的个人或机构均可创办学校。法国中小学公立与私立学校并存,且以公立为主,私立为辅。私立学校的存在是政府购买学校教育服务的前提。

第二,政府通过签约购买学校教育服务。政府通过与私立学校签约的方式直接向校方购买学校教育服务。

第三,政府投入与监管并重。政府对签约的私立学校投入较多的经费,对其教学管理和督导也比较严格,尤其是对签署协作合同的私立学校。但是,签约的私立学校在办学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性。政府经费介入程度不同的两种合同,使政府购买学校教育服务的方式变得更为灵活。

七、有关政策与法规

私立学校教育范文第3篇

本文不拘泥于某一个国家和地区,而是力图从世界背景看私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并尽可能地依据具体数据来说明观点,从而鲜明地区别于我国很多学者在介绍外国私立教育时所常用的定性方法。

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为教育决策提供些许相关决策支持材料。1997年10月开始实施的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明确提出:“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这句话既明确了国家政府对我国民办学校给予鼓励和支持的良好愿望,也对民办学校的“补充”功能作出了原则性的规范。然而,这里的“补充”是维持民办学校现有办学规模的补充,还是允许其适度发展的补充,尚无明确说明,只能等待《条例》的“实施细则”来作出规定。而本文可作为“实施细则”的一个小小的注脚,因为我国民办学校规模的预测和确定,不能完全忽视国外相关领域的实践、发展和经验。

本文数据全部取自于《世界教育报告》里的有效数据。所谓“有效数据”,就是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既有八十年代的数据,也有九十年代的数据。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一个时期的数据,则不在选择之列,因为无法作前后对比。在这一原则下,笔者选择了98个国家和地区的私立初等教育的数据和78个国家和地区的私立中等教育的数据。数据均为同一个指标,即私立学校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通过对这个比值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将得出几点结论,并将结论作浅近的定性分析。

二、98国私立初等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附图{图}

表1的释读和分析:

(1)本表依据的是1980年至1992年间私立初等教育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值的变化情况,例如美国,1980年的比值为11%,而1992年的比值为10%,其变化特征为下降,尽管下降幅度很小。

(2)在98个国家和地区中,私立初等教育覆盖的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有所提高的国家和地区有53个,占54%;有所下降约有28个,占28.6%,而没有变化的有17个,占17.3%。

(3)表1表明:国外的私立初等教育,尽管在各国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但发展和上升的势头是明显的。

附图{图}

表2的释读和分析:

(1)智利的私立初等教育增幅最大,上升了20个百分点;格林纳达私立初等教育的降幅最大,下降了84个百分点。

(2)在变化最为剧烈的国家和地区中,增幅在7个百分点之上的有8个,降幅在7个百分点之上的仅有3个。

(3)增减幅在5个百分点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5个,占98国的15.3%,说明多数国家的增减幅在5个百分点之内,私立初等教育变化的相对平稳是明显的。

(4)就地区分布而言,增降幅较为剧烈的国家和地区多在非洲、拉丁洲和亚洲,很少出现在欧洲(东欧除外)和北美洲,说明这些地区的私立教育发展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不大可能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公私立初等教育的平衡已基本形成。

附图{图}

表3的释读和分析:

(1)本表的两组比值代表了两个极端,虽然就统计而言,它们都不在常态分布范围之里,但12年间未出现较大的起伏,也可能暗示出私立初等教育机构与其环境已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

(2)这些国家的比值,无论是特殊的高,还是特别的低,绝大多数都有程度不同的上升,尽管上升的幅度多数在两个百分点之内。

(3)比值较低的国家,其公立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勿庸置疑的,然而这些国家似乎十分珍惜那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二,而不是政府缺乏财力来举办这很小一部分的教育。

(4)国别的地区分布在表3中没有表现出特别之处。

附图{图}表4的释读和分析:

(1)表4表明:私立初等教育规模在0~4%之间的有26个国家,占26.5%;在5~9%之间的有17个国家,占17.3%;在10~24%之间的有34个国家,占34.7%;在25~49%之间的有11个国家,占11.2%;在50%以上的国家有10个,占10.2%。

(2)比值在25%以内的国家有77个,占78.6%;在50%以内的国家共88个,占89.8%;

(3)由(1)和(2)可以得知,大多数国家的私立初等教育规模都在25%以内,因而只能是公立初等教育的某种补充。

三、78国私立中等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附图{图}

表5的释读和分析:

(1)本表依据的是1980年至1992年间私立中等教育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值的变化情况,例如比利时,1980年的比值为64%,1992年的比值为66%,其变化特征为增加或上升。

(2)在78个国家和地区中,私立中等教育覆盖的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有所提高的国家和地区有42个,占53.8%;有所下降的有31个,占37.9%;未发生变化的有5个,占6.4%。

(3)私立中等教育,就全球范围而言,上升势头是明显的。

附图{图}

表6的释读和分析:

(1)博茨瓦纳的私立中等教育增幅最大,上升了31个百分点;加篷的降幅最大,下降了26个百分点。

(2)增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9个国家;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4个国家,升降幅度最大的国家,其升降幅度全部在5个百分点之上;如果与表2相比,则可发现私立中等教育的变化幅度大于私立初等教育。

(3)就地区分布而言,升降幅剧烈的国家和地区多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发达国家基本不在此列。

附图{图}

表7的释读和分析:

(1)在比值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除孟加拉国、斐济和毛里求斯以外,其它国家的比值均有上升。

(2)在比值排名倒数前10位的国家中,除斯里兰卡和希腊未发生变化外,其它国家的比值也都有所上升。

(3)从表7与表3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私立中等教育相比于私立初等教育,发展的势头更为明显一些,例如就比值排名第10位的数字而言,私立初等教育由1980年的55%下降到52%;而私立中等教育同期则由48%上升到62%。

附图{图}

表8的释读和分析:

(1)私立中等教育规模在0~4%之间的有7个国家,约占9%;在5~9%之间的,有14个国家,占17.9%;在10~24%之间的,有26个国家,占33.3%;在25~49%之间的,有19个国家,占24.4%;占50%以上的国家有12个,占15.4%。

(2)如表8所示,比值在50%以内的国家,占84.6%,而在其中,比值在5~49%之间的国家有40个,居三分之二多。

(3)如果按照10个百分点划段,那么则发现:10%以内的,有23个国家;11~20%之间的,有17个国家;在21~30%之间的,有12个国家;换言之,多数国家的私立中等教育规模在30%以下。

(4)将表8与表4作一比较,则可以发现:多数国家,私立中等教育的规模要大于私立初等教育的规模,因为私立初等教育规模在25%以上的国家,仅占21.4%;而私立中等教育规模超过25%的国家,约占40%。

四、结语

自1980年至1992年,私立初等教育规模有所下降的国家和地区有28个,占98国的28.6%,私立中等教育规模有所下降的国家和地区共31个,占78国的40%弱。由此我们可从反方向得出:世界私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是明显的。私立中小学教育继战后初期的大发展而曾出现较为严重的下滑,那么为什么八十年代以来能够出现这种反弹呢?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增加教育服务的品种,扩大家长和学生的选择。而选择的背景,自然是人们对教育质量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的反映,以及人们对公立教育信心的不断下降。因此,鼓励私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成为不少国家的共识,这里的鼓励不是以牺牲公立教育为代价,而是尽可能的创造适度竞争的氛围,以带动公私立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如果说传统上私立教育的发展往往是与宗教因素、个人行为相关更多的话,那么这个时期政府行为的日益凸现则是其突出的特点。

私立学校教育范文第4篇

本文不拘泥于某一个国家和地区,而是力图从世界背景看私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并尽可能地依据具体数据来说明观点,从而鲜明地区别于我国很多学者在介绍外国私立教育时所常用的定性方法。

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为教育决策提供些许相关决策支持材料。1997年10月开始实施的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明确提出:“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这句话既明确了国家政府对我国民办学校给予鼓励和支持的良好愿望,也对民办学校的“补充”功能作出了原则性的规范。然而,这里的“补充”是维持民办学校现有办学规模的补充,还是允许其适度发展的补充,尚无明确说明,只能等待《条例》的“实施细则”来作出规定。而本文可作为“实施细则”的一个小小的注脚,因为我国民办学校规模的预测和确定,不能完全忽视国外相关领域的实践、发展和经验。

本文数据全部取自于《世界教育报告》里的有效数据。所谓“有效数据”,就是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既有八十年代的数据,也有九十年代的数据。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一个时期的数据,则不在选择之列,因为无法作前后对比。在这一原则下,笔者选择了98个国家和地区的私立初等教育的数据和78个国家和地区的私立中等教育的数据。数据均为同一个指标,即私立学校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通过对这个比值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将得出几点结论,并将结论作浅近的定性分析。

二、98国私立初等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1)本表依据的是1980年至1992年间私立初等教育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值的变化情况,例如美国,1980年的比值为11%,而1992年的比值为10%,其变化特征为下降,尽管下降幅度很小。

(2)在98个国家和地区中,私立初等教育覆盖的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有所提高的国家和地区有53个,占54%;有所下降约有28个,占28.6%,而没有变化的有17个,占17.3%。

(3)表明:国外的私立初等教育,尽管在各国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但发展和上升的势头是明显的。

(1)智利的私立初等教育增幅最大,上升了20个百分点;格林纳达私立初等教育的降幅最大,下降了84个百分点。

(2)在变化最为剧烈的国家和地区中,增幅在7个百分点之上的有8个,降幅在7个百分点之上的仅有3个。

(3)增减幅在5个百分点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5个,占98国的15.3%,说明多数国家的增减幅在5个百分点之内,私立初等教育变化的相对平稳是明显的。

(4)就地区分布而言,增降幅较为剧烈的国家和地区多在非洲、拉丁洲和亚洲,很少出现在欧洲(东欧除外)和北美洲,说明这些地区的私立教育发展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不大可能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公私立初等教育的平衡已基本形成。

(1)本表的两组比值代表了两个极端,虽然就统计而言,它们都不在常态分布范围之里,但12年间未出现较大的起伏,也可能暗示出私立初等教育机构与其环境已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

(2)这些国家的比值,无论是特殊的高,还是特别的低,绝大多数都有程度不同的上升,尽管上升的幅度多数在两个百分点之内。

(3)比值较低的国家,其公立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勿庸置疑的,然而这些国家似乎十分珍惜那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二,而不是政府缺乏财力来举办这很小一部分的教育。

(4)国别的地区分布中没有表现出特别之处。

释读和分析:

(1)表明:私立初等教育规模在0~4%之间的有26个国家,占26.5%;在5~9%之间的有17个国家,占17.3%;在10~24%之间的有34个国家,占34.7%;在25~49%之间的有11个国家,占11.2%;在50%以上的国家有10个,占10.2%。

(2)比值在25%以内的国家有77个,占78.6%;在50%以内的国家共88个,占89.8%;

(3)由(1)和(2)可以得知,大多数国家的私立初等教育规模都在25%以内,因而只能是公立初等教育的某种补充。

三、78国私立中等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1)依据的是1980年至1992年间私立中等教育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值的变化情况,例如比利时,1980年的比值为64%,1992年的比值为66%,其变化特征为增加或上升。

(2)在78个国家和地区中,私立中等教育覆盖的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有所提高的国家和地区有42个,占53.8%;有所下降的有31个,占37.9%;未发生变化的有5个,占6.4%。

(3)私立中等教育,就全球范围而言,上升势头是明显的。

(1)博茨瓦纳的私立中等教育增幅最大,上升了31个百分点;加篷的降幅最大,下降了26个百分点。

(2)增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9个国家;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4个国家,升降幅度最大的国家,其升降幅度全部在5个百分点之上;如果与表2相比,则可发现私立中等教育的变化幅度大于私立初等教育。

(3)就地区分布而言,升降幅剧烈的国家和地区多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发达国家基本不在此列。

(1)在比值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除孟加拉国、斐济和毛里求斯以外,其它国家的比值均有上升。

(2)在比值排名倒数前10位的国家中,除斯里兰卡和希腊未发生变化外,其它国家的比值也都有所上升。

(3)从表7与表3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私立中等教育相比于私立初等教育,发展的势头更为明显一些,例如就比值排名第10位的数字而言,私立初等教育由1980年的55%下降到52%;而私立中等教育同期则由48%上升到62%。

(1)私立中等教育规模在0~4%之间的有7个国家,约占9%;在5~9%之间的,有14个国家,占17.9%;在10~24%之间的,有26个国家,占33.3%;在25~49%之间的,有19个国家,占24.4%;占50%以上的国家有12个,占15.4%。

(2)如表8所示,比值在50%以内的国家,占84.6%,而在其中,比值在5~49%之间的国家有40个,居三分之二多。

(3)如果按照10个百分点划段,那么则发现:10%以内的,有23个国家;11~20%之间的,有17个国家;在21~30%之间的,有12个国家;换言之,多数国家的私立中等教育规模在30%以下。

(4)可以发现:多数国家,私立中等教育的规模要大于私立初等教育的规模,因为私立初等教育规模在25%以上的国家,仅占21.4%;而私立中等教育规模超过25%的国家,约占40%。

四、结语

私立学校教育范文第5篇

1一些私立学校的办学方向不正确

首先应当肯定地是,在私立学校举办者中,并不乏置名利于度外,而甘心献身于教导事业的人士。但是,与此同时又应看到,借办学捞钱者也确有人在。如据报载:广东省的一些高价学校,为了争夺生源而搞欺骗宣传,有的说其可把学生直接送到加拿大深造;有的称其有80%的高考升学率;有的鼓吹其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保证能达到大学生程度等。但实际上这些轻率的许诺很难兑现,有的私立学校甚至还将向学生集资或收取的巨额学费直接用于非教导性营业或者装进举办者的腰包。“至今广东省各高价学校收取的教导储备金总共不少于12亿元”[1],除用于建校外,“至少有一半多已投入市场运作”[2],而且,何止广东如此,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导法》明确规定:在我国境内的所有学校及其他教导机构,都必须贯彻国家的教导方针,执行国家的教导教学标准和保证教导教学的质量。因此,“培养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造者和接班人”,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必须保持的办学方向。但是,部分私立学校的办学方向却有悖于此。例如,对极少数私立学校,尤其“贵族学校”来说,毕竟谁能享有受教导权,完全取决于金钱的力量。正象人们所评论的那样:“校门八字开,无钱莫进来。”又如在教学内容方面许多私立学校往往片面强调热门科目,而对诸如政治、道德、历史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关的科目和内容相称轻视,甚至根本就不开设;再如在培养目标上,有些私立学校口头上称按党和国家的教导目标培养人才,而实际上却是以非常奢侈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造就着一批“小贵族”。

2在办学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方面存在不少缺陷

由于私立学校在我国的再现还只有几年时间,加上我国当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包办教导的格局并无明显的改变,民办和私立学校在生源、师资和办学经费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目前从事基础教导的私立学校,可分两类:一是人们所说的那种“贵族学校”,由于其收取超常的高额学费,其服务对象仅限于极少数“大款”,一般工薪阶层根本不敢问津,更不用说普通社会居民。另一类被人们称之为“平民学校”的私学。或是办在城镇,以无城镇常住户口及进城经商的工人和农民的子女为主要服务对象;或是办在农村公办小学服务半径以外的边远地区,名为学校,实为教学点。由此可以看出,这两类学校都远离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居民,创办伊始就存在着生源问题。非凡是“贵族学校”的服务对象的问题更大,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非议。

又如目前私立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和不稳定的社会捐助,一般都只能维持“简朴再生产”,而难于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甚至有些私立学校开办几年至今,仍蛰居于租借的校舍之中,而无属于自己的教导场所。

再者,师资问题也是目前私立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私立学校的教师目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招聘退休教师和校长,这部分人具有丰富的教学和治理经验,但年龄偏大。二是刚毕业就应聘的青年教师,这部分人有热情,但经验不足,加之面临着评职称和住房、医疗保险、退休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往往呆不长久。三是以高薪聘请的公立大学教师(教授或副教授),或从其他公立学校“挖”来的骨干教师,这二部分人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导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但往往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当面对私立学校的学生在智力、能力、知识水平和生活背景等方面参差不齐的问题时,他们原来在公办高校或中小学中所形成的那一套划一的教导教学方法,就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了。总之,目前私立学校不但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而且其现有师资在年龄结构等方面也极不合理。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学校发展的后劲及其预期的办学水准。

3许多私立学校的内部治理体制不完善

如有的私立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职责与义务不明,缺乏必要的制度治理;又如有的私立学校没有应设的董事会组织,其党、团和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也不健全等。

二正确引导我国私立教导健康发展的对策设想

如上所述,私立学校在我国的再现还只有几年的时间,无论其在自身内部或是所处外部环境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尚待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无疑应当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导法》为准绳,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导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社会力量办学(包括私学教导)应“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治理”的十六字目标。其详细对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应正确看待私立教导在我国教导体系中的位置

众所周知,由于我们过去对“什么叫社会主义”的理解不够正确,人们往往谈“私”色变。因此,一般对于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觉得还可接受,而对私人办学的出现,则往往在思想上一时难于转过弯来。实际上,正如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所说,我们不应该被那种抽象的有关姓“资”姓“社”的问题争论所束缚。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导事业,应当按照党和国家关于“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的目标,使私立学校教导在我国社会主义教导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私立教导与公立教导并举,是当今世界各国教导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例如法国的私立中学,在70年代就占同类学校的20%;韩国80年代的初中、高中、大专私立学校所占同类学校的比例,分别为38.8%、59.4%和85.9%[3]。再说,我国长期也有“两条腿走路”办学的优良传统。随着我国教导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与私立学校并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然,关于毕竟应该如何看待私学教导的发展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绝不可盲目发展,一哄而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建成了比较完整的、以公立学校为主体的国民教导体系。虽然这一体系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但这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而决不能成为否定应以公立学校为主体的借口。也就是说,在我国的国民教导系统中,既应有私立学校的位置,使其成为公立学校的必要补充;但同时又必须保持以公立学校为主体。这是由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又存在多种经济成份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

2私立学校应当端正办学方向,大力加强自身建造

(1)必须保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相比,办学主体虽有不同,但是办学方向必须一致。这已为我国《教导法》和《中国教导改革和发展纲要》所确认。但正如前文指出的,近年来出现的“贵族学校”和“赢利学校”,无疑都是与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相背离的。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中国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本来就已令人忧虑,假如再对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很优裕的儿童在培养目标方面进行误导,其后果不堪设想。对于这些泡在蜜罐里的儿童,非凡应该注重对其进行价值观、责任感和自身能力方面的再植与重塑。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办一所学校同办家工厂不同,工厂的产品不合规格只会危害一代人;而学校的产品(人才)假如不合规格则将危害几代人。因此,对于办学方向的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可喜的是,目前有些私立学校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如北京私立光亚学校比较注重使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该校在让学生保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军训,加强组织纪律教导和爱国主义教导;定期组织社会活动日,对学生进行国情教导;还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导,培养其健康的心智等[4]。

(2)应把提高教导质量放在首位,办出特色。私立学校能否在社会主义教导园地站稳脚跟,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要害之一在于教导质量。私立学校一般都收费较高,这种高额学费必须与社会、家长的高期望值成正比。办学者假如只顾收取高额学费,而不在提高教导质量、办学特色方面下真功夫,则只能是自掘陷阱、自套枷锁。事实上,目前一些赢得社会信誉的私立学校,如私立华南女子学院就是注重瞄准市场需求,专业开设几乎与市场变化保持同步,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从而赢得所谓“华南的女儿不愁嫁”的美誉。[5]又如成都科艺中学保持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办出特色的办学目标,除按照国家教委规定的各科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处,还大力强化外语和计算机的教学,增开《书法》和《国际礼仪》等课程,使通才教导与英才教导相结合,努力把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的任务落到实处,从而令求学者趋之若鹜的[6]。

要保证较高的教导质量,必须有高质量的师资作证。私立学校应当争取早日建立起一支在年龄和知识结构方面均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但这仅靠采取高工资、高待遇的措施是乏力的,即使有不少中青年教师因慕高薪而来,但也不能就保证其热心教导事业,而且还难挣脱诸如评职称、住房、医疗保险、退休金等一系列后顾之忧方面的问题。因此私立学校应当争取教导主管部门在政策上使私立学校教师能与公立学校教师享有同样平等的条件。例如可让私立学校在贯彻执行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招聘合格教师。只要私立学校教师达到了教师任职条件要求,教导治理部门同样应承认其教师资格;又如可让私立学校申请选派的公立学校教师仍保留其公立学校教师的身份;再如私立学校教师在政治和业务进修以及评优等方面,应与公立学校教师同等对待。

(3)必须保持办学的公益性原则。我国《教导法》明确规定:任何学校和教导机构都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国外也大都规定私立学校必须保持办学的公益性原则,而反对以赢利为目的。如日本《私立学校法》明确规定:“鉴于私立学校的特征,通过尊重其自主性,提高其公益性,而谋求其健康发展。”韩国《私立学校法》也规定:“本法依据私立学校所具有的特点,以确保其自主性,发挥其公益性,保障私立学校的健康为目的。”

私立学校的公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私立学校作为一种谋求公共利益的社会机构,其创办人或主要投资者虽可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学校治理,但却不得将其视为私有财产。其二,私立学校的根本性质是学校,应以传播文化知识、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为根本宗旨,而不能通过收取高额学费或其它集资方式来达到营利的目的。这就是说,学校是公益事业的这一基本性质决定其收费标准决不宜过高。在国外,私立学校的收费标准,最高的也只不过是公立学校的两三倍左右。例如,日本私立高中学生的教导费约为56万日元,仅为公立高中26万日元的2.1倍。美国私立大学学费平均每年8000美元左右,也仅为州立大学平均4000美元的两倍[7]。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都还不富裕,因此,更不应超出上述发达国家的收费水平,对于那些动辄就收取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元学费的私立学校,除了国家应当制订有关政策加以限制外,其自身更应当建立起明确的自我约束机制,以确保私立学校的公益性。

(4)规范和完善私立学校内部治理体制。私立学校自身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系统地推行规范化治理,努力完善各项治理制度。

a.建立学校董事会,健全和完善学校治理体制。目前,我国私立学校大多是由若干办学人员所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任命校长主持校内日常工作,这种治理体制是不够健全的。因为私立学校与国家教导行政部门之间缺乏直接的隶属关系,自过大,因此常常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造成重大失误。国外的私立学校通常设立校董(理)事会作为最高治理机构,负责审议学校重大事宜并做出相应决策,然后交由校长执行。董事会审议的问题包括:资金的预算与决算,借入资金及资产的取得、处理和治理,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变更,学校的合并和撤销,校长和教员的任命,以及经营收益事业的有关问题等等。这些均可作为我国私立学校设立董事会的借鉴和参考。为了使学校各有关方面的利益都能得到保护,董事会成员的组成除投资者外,校长、学生家长代表及社会有关人士都应列入其中。除董事会之外,还应设置两名以上监事作为学校最高领导机构成员,其职责是负责监督学校工作的运营及董事会方面的常务工作。此外,为了使董(理)事会能够公正、高效地发挥作用,还应建立任命董(理)事及监事的亲属回避制度,以及处理好有关人员的兼职问题。在这方面,国外有些经验同样可供参考。如韩国的《私立学校法》规定:董(理)事会成员之间或监事之间,不能有近亲血缘关系;董(理)事长不能兼任私立学校校长,监事不能兼任理事长或理事;监事必须有一人具有会计师资格,以确保对专业性强的财务工作能实行有效的监督。

b.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私立学校办学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有非常大的灵活性,董事会及校长对财务的治理完全自主,产生滥用资金乃至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私立学校会计制度的规范化问题。如日本文部省就制定有《日本学校法人会计基准》6章38条,对学校资金收支、消费收支及资金借贷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并明令各私立学校的设置者必须按照这一规定处理会计业务,编制有关财务会计报表。只有严格按规范、标准的会计制度办事,才有利于上级机关进行审计监督,也才能对学生家长有明白的交代。教导行政主管部门并应定期对私立学校的财务工作进行检查,加强监督与指导。

c.设立家长委员会,使其参与学校治理。家长参与学校治理,是保证学生及其家庭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便于家长与学校治理者直接沟通。通过家长委员会,学生及其家长们所关心的问题,可以形成一致意见反映给校方,并能从校方获得反馈意见。学校领导应尊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权和参与权,定期将学校的工作计划、经营状况及财务收支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如实地向家长报告,以求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设置家长委员会,是现代学校实行民主治理与监督的一个重要标志。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都日益重视发挥其作用,甚至将其与董事会等量其观。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

上述有关私立学校应端正办学方向和重视自身建造方面的一些设想,对于办好私立学校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应该依据我国《教导法》和《中国教导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规定,尽快制定我国私立学校治理条例,对私立学校的办学方向、课程设置、收费标准,及其申办条件、审批机关、业务督导与考评、师资队伍建造,董事会的组成及职权划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促使私立学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论私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导研究》2009年第4期。

2史静寰:《简论欧美国家私立教导的历史和现状》,《教导研究》2009年第4期。

3徐广宇:《关于私立学校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中国教导学刊》2009年第3期。

4吴忠魁:《中国私立学校现状述要》,《中国教导学刊》2009年第3期。

5曲铁华:《私立学校向何处去》,《中国教导学刊》2009年第3期。

6高洪源:《琐议私立学校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保护》,《中国教导学刊》2009年第3期。

7李守福:《私立学校制度初探》,《比较教导研究》2009年第2期。

8顾美玲:《私立学校与市场经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注释

[1]参阅戴自更:《高价学校需监督》,见《光明日报》2009年4月10日。

[2]参阅戴自更:《高价学校需监督》,见《光明日报》2009年4月10日。

[3]转引自夏欣:《私立学校景观》,见《光明日报》1993年4月6日。

[4]参阅蓝冰:《正面效应——私立学校透视之二》,见《中国青年报》1993年8月14日。

[5]参阅周大平:《奇女八十犹办学》,载《liào@①望》1991年第2期。

[6]参阅顾美玲:《私立学校与市场经济》,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1期。

[7]转引自李守福:《私立学校制度初探》,载《比较教导研究》2009年第2期。

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方向和内部治理体制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严峻影响了它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宏观治理,以引导私立学校端正办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保持公益原则,规范并完善其内部治理体制。

私立学校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私立高等教育;教育立法;多元化

收稿日期:2006―11―06

作者简介:罗如新(1973―),女,汉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比较教育研究。

一、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

日本的私立高等教育受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及欧洲近代大学制度等的影响,在明治维新运动以后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私立高中和私立高等学校的迅猛发展始于60年代。据统计,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间,私立高中学生增加了1.38倍,私立高校学生增加了2.75倍。而同时期内,国立、公立学校学生分别增加了1.28倍和1.76倍。私立学校教育的发展明显快于国、公立学校教育的发展。公私立教育并举已成为日本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1994年日本共有大学553所,其中国立大学98所,公立大学48所,私立大学407所,后者占四年制大学的73.6%。其中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是最有声望的私立大学。二三年制的短期中私立学校也要占短期大学总数的84%以上。日本国立、公立大学的入学招生必须经过全国性的统一考试,学部、学科变更要经过文部省的审批。而私立大学,可以自主招生,设立学科、专业,开设课程。办学灵活性大,适应市场需求,但办学质量和声誉较官办大学差。日本私立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校法人提供的资产和学生交纳的学费。

二、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特色

1.教育立法。日本政府于1899年颁布了日本教育史上第一个私立教育法规《私立学校令》,对私立学校的设置、办学和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总体来说仍有许多限制。1918年公布了《大学令》,则从法律上承认了私立大学的设置。在1947年日本颁布的《学校教育法》总则第2条中明确说明:“按照本法律,国立学校系指国家开设的学校,公立学校系指地方公共团体开设的学校,私立学校系指学校法人开设的学校。”此法律确立了国立、公立、私立学校在日本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基本组成结构。随后,又于1949年公布了《私立学校法》,使私立学校法人同国公立团体一样,作为学校的设置者而获得平等的地位,各级各类私立学校在法律保护下得到了健康发展。

2.公助私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以"国家主导型"为中心推进学校教育的日本,一直把私学作为国立、公立学校的一种辅助机关,政府不仅没有给予应有的资助,而且要受到严格管制,严重阻碍了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政府逐渐意识到了私立学校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采取了积极扶持私立学校的态度。60年代以后,随着入学人数的迅速增长,为了提高私立教育的质量,降低国、公学校同私立学校在教育待遇、学费方面的差距,在1970年提出了对私立大学实施经费补助的提案并成立了“私立学校振兴财团”,1975年制定的《私立学校振兴资助法》,旨在维持和完善私立学校的教育条件,减轻私立学校在校生经济负担和提高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由政府向私立学校振兴财团提供资金,再由其向开设私立学校的学校法人实施补助。补助金的分配采用倾斜方式,越是教育条件好,经营稳定的学校,得到的补助可能越多。

日本文部省通过“日本私立学校振兴基金会”(JapanPrivateSchoolPromotionFoundation,现称“日本私立学校振兴――共济事业团”)为私立大学提供补助金。补助金的用途包括私立大学基本的教育和科研的经常性开支,如专任教师和职员的工资和福利,以及用于教学和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水电费,还包括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的旅费等。自1970年提出对私立大学实施经费补助的提案以来,日本政府提供的补助金总额逐步提高,在私立大学经常性经费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在增加。

3.办学理念的多元化。在日本近代高等教育发展100多年的历史中,私立大学靠其办学特色和名牌学科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出现了不少办得极富特色、在某些领域极具实力的私立大学。例如,早稻田大学,旨在培养“在野精神”,形成“理论和实学相融合”以及自由阔达的校风,培养富有进取的品格。庆应义塾以“实学”为主而闻名于世,重视经济学的教养,作为庆应的招牌,长期以来是“理财学”。但从课程设置上看绝不是单单教经济学,而是培养学生“成为日本国中品德高尚的源泉、知识渊博的模范”。再如上智大学的外语教育明治大学的法律教育,东京医科大学的医学教育等在日本有很高的知名度。

三、启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民办大学将不断发展,其所占比例的逐步提高是可以预见的。目前,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存在办学规模、层次结构不够规范,专业、师资结构不尽合理,生源相对较差等主要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民办教育出现的问题,使民办高等教育得以健康发展是我国教育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可以从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特点中找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制定民办学校法。教育立法是现代国家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日本非常重视教育立法,有关私立学校立法方面,先后颁布了《私立学校令》、《私立学校法》等法律,为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只有制定民办学校法,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才能依法监督、管理民办学校;民办学校也才能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二)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支持民办大学发展。日本政府为了维持和改善私立学校的教育和研究的经济状况,根据私立学校振兴补贴法给私立教育机构经常性开支提供财政资助。另外,还采取提供长期贷款、免税等措施,很大程度促进了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我国,完全依赖学费收入来提高民办大学的办学水平是比较困难的。政府可以通过采取拨款,实施免税或减税等措施来支持民办大学的发展。对民办大学的教育事业和其它经营活动的收入这些免税或减税措施应以立法形式规定下来。同时,还应制定对民办大学的财务活动实施监督的有关规律规定,以确保免税减税所产生的收益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三)强调办学特色。

日本的私立大学中,研究型大学较少。为了适应社会的多种要求,在学科设置上,开辟了新的学科领域,开设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综合科目。

私立学校教育范文第7篇

以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以及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认为,私立学校仅对国立、公立学校具有某种补充价值,其自主性被放在次要地位。为确保私立学校的公共性,私立学校被要求由非营利组织举办。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私立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政府资助,二是教会投资或集体捐资,三是向学生收费。教会学校归教会所有,其他非营利性组织举办的学校归该组织所有。教会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的性质都是公益性慈善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慈善机构终止时,其剩余财产不得私分,只能在赠与其他公益性机构或捐赠政府之间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澳大利亚所有非营利性私立学校,从根本上说属于社会公共所有。

英国

英国的私立学校有自愿受控学校、受助学校、协议学校、独立学校等类型。受控学校一切费用都由政府开支;受助学校也接受政府资助,但和受控学校相比,受政府资助项目较少,因而自较大;协议学校的费用由政府和办学团体共同负担;有些私立学校不愿意纳入政府教育体系,希望保留更多的自,于是成为独立学校。慈善团体办的学校不能营利,但可有盈余,政府对这类私立学校免税。可以看出,政府资助的多少决定了政府对私立学校监管程度的大小。

日本

日本建立了学校法人制度,非营利性私立学校一般由基金会或各种公益性社会团体举办,并由董事会之类组织来管理。日本制定有私立学校振兴援助法,该法旨在对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采取的援助私立学校的措施予以规定。

日本高度重视私立学校的公益性,对民间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一律不作学校看待。只有以公益性为宗旨的学校法人才可以设立学校。非学校法人设立的教育机构,不能称做私立学校,通常称做学园、塾等。它们是所谓“教育产业”的主体,受商法而不是学校教育法制约,同公司一样,须履行纳税义务。

私立学校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私立学校;非营利性;国家资助

《私立学校法》是战后日本第一部有关私立学校方面的专门法律,其为日本私立学校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有力的加速剂,极大的促进了日本私立学校的发展。时至今日,日本私立学校在日本所有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①,为日本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我们要对我国民办教育法制化进行深入探究和改革,日本的《私立学校法》是绕不过去的。通过对日本私立学校相关法律的通读,笔者对日本私立学校非营利性管理上的做法有了一些感悟,用我们熟悉的词语去简单的描述就是――日本在私立学校非营利性管理上打出了一套兼具“堵”和“疏”的组合拳。

1 何为“堵”

1.1 明确的法律条文严格规定了私立学校经营的非营利性

围绕《私立学校法》第一条中“提高其公共性”的立法目的,《私立学校法》从学校法人的设立、经营和解散一系列过程对私立学校经营管理进行了非营利性的规范。

首先是在学校法人的设立方面。《私立学校法》第三十条第一项规定:“欲设立学校法人者,必须按照文部省令规定的手续,以其设立为目的的捐赠行为,必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依法将社会或个人投入资金设立私立学校行为界定为了“捐赠行为”,从而明确了设立的私人学校不再是个人财产,而是捐赠,从源头上使其与私有财产进行了剥离,保证了其在经营和解散过程中的公共性。

其次是学校的经营方面。《私立学校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1.学校法人可以从事营利性的事业,但不得妨碍其设置的私立学校的教育,且其从事营利性事业所得收入必须作为私立学校的经营费用。2. 前项事业的各种类,由主管机关听取大学设置和学校法人审议会或私立学校审议会的意见后做出规定,并由主管机关公布其所从事的事业种类。3.学校法人从事符合第一项要求的其他事业的会计,必须与该学校法人设置的私立学校经营的会计分开,作为特别会计进行管理。”该条虽然允许学校法人在经营私立学校过程中从事以收益为目的的事业,但从事的事业必须不能妨碍私立学校的教育,同时对其所从事的营利性事业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且营利性事业所得收益也必须用于私立学校的自身经营。另外,该条文中还要求所从事的营利性事业必须具有独立会计,与私立学校经营的会计分开,从而确保从事营利性事业不损害私立学校经营的公共性。对于私立学校从事以收益为目的的事业出现违背第二十六条规定行为时,《私立学校法》给出了如下惩罚:第六十一条规定:“主管机关依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对从事以收益为目的事业的学校法人,认为有符合以下各号之一的事由时,可命令该学校法人停止其事业。1.该学校法人从事的事业是捐赠行为规定之外的事业。2.该学校法人将营利性事业产生的收益用于私立学校经营目的之外的其他目的。3.该营利性事业的开展对该学校法人所设置的私立学校的教育产生不利影响。第六十三条第二项规定,对依六十一条规定的处分,不得依行政不服审查法(昭和三十七年(1962年)法律第一百六十号)提出不服申诉。第六十六条第七项规定,如学校法人违反第六十条所规定的命令而从事收益事业,将对学校法人的相关法定代表人,诸如理事、监事或清理人处以一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最后是关于学校的解散事宜。《私立学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1.除合并及破产的情况之外,学校法人解散后的剩余财产,在向主管机关申报清理终结时,依照捐赠行为的规定,剩余财产归于其应该归属者。2.无法参照前项规定处理的剩余财产,归属国库。3.国家资助私立学校的教育,将对依照第二项规定归属于国库的财产(金钱除外)无息贷给或转让给学校法人。但是国家还可以将等同于该财产价额的金额用作补助金支出……”到此,我们可以对《私立学校法》中对私立学校的非营利性管理的规定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把私立教育作为一个募捐箱,募捐箱所得将用于全体国民的教育公共事业,社会和个人的资金以捐赠行为筹办私立学校相当于把钱放入了该募捐箱,由此,直到某个私立学校因为某些原因解散,那么募捐箱里的钱还是要用于全体私立教育运营。

1.2 健全严密的监管体系保证了非营利性管理规定的运行

日本的私立学校运营管理监督分为行政管理和内部监管两种。行政管理主要是涉及私立学校的设置与废止以及学校章程和组织的变更等方面,分为两层:私立大学及私立高等专门学校及其法人以及该法人合并设置的私立高校、专修学校和私立各种学校的主管机关为文部大臣,其余私立学校的主管机关为都道府县知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行政管理监督方面设置了“大学设置和学校法人审议会”以及“私立学校审议会”,两个机构分别对应文部大臣主管的高等私立学校及其法人和其他私立学校及其法人,专门审议属于本法规定权限范围内的事项,他们不仅可以对私立学校管辖者进行约束,还更有助于促进私立学校的自主健全发展。内部监管主要是对私立学校内部,诸如财产和业务执行方面的监督。通过对《私立学校法》的研读,笔者认为日本对于私立学校非营利性的管理监督方面主要是内部监管和外部国家对学校法人的监督。

1.2.1 内部监管的“监事”和“评议会”

《私立学校法》第三十五条第一项规定:“在学校法人中,必须设理事五人以上及监事二人以上作为负责人。”另外,该法第三十七条第四项规定:“学校法人中的监事负有如下职责:1.对学校法人的财产状况进行监查。2.对理事执行业务的状况进行监查。3.监查学校法人的财产状况或理事的业务执行状况时,如果发现有不正常之处,应报告给主管机关或评议会。4.除进行前项报告之外,必要时应请求理事长召集评议会。5.如有关于学校法人的财产状况或理事的业务执行状况的意见,应向理事陈述。”为了保证监事客观负责的工作,该法还规定监事不得兼任理事或学校法人的职员②,监事中超过其定额的五分之一者空缺时必须在一个月内进行补充。③这样,私立学校内部的资金运营监管就有了保证,从而保障了学校的营收真正用于私立学校自身的运营上。

除了监事对学校内部资金及业务的执行状况进行监查,《私立学校法》还要求学校必须设评议会④,评议员主要由该学校法人职员或该校年龄二十五岁以上毕业生等⑤。关于“评议会”的职责,《私立学校法》第四十二条规定:“1.对下列事项,理事长事先必须听取评议会的意见:一 关于预算、借款(以该会计年度内的收入偿还的暂时借款除外)及重要的资产处理事项。二 变更捐赠行为。三 合并。……六 涉及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的重要事项。2.可以捐赠行为要求评议会对前项各号所列的事项做出决议”。

监事是非学校法人职员,评议员是学校法人职员或毕业生。双方合作使得对私立学校内部经营事务的监管显得更严密,也更具有说服力。

1.2.2 国家对学校法人的监管

国家对学校法人的监管主要体现在外部,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学校的解散、合并和组织变更,以及对捐资规则的批准。

②在法人出现如下情况之一时,可命令其停止所从事的收益事业:

a从事捐资规定之外的收益事业;

b收益使用偏离私立学校的经营目的;

c有碍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在出现如下情况之一时,所辖厅有权解散学校法人:

a所辖厅发现学校法人有违反国家法令规定的行为;

b法人不接受所辖厅的处分和逃避监督;

c法人违法经营或法人成员有重大不法行为等时。

④所辖厅在做出停止法人收益事业或法人解散令决定之前,必须听取当事法人的理事的解释,同时充分必须听取大学设置学校法人审议会或私立学校审议会议的意见。[1]

这样,一个外有国家内有学校监事及评议会的严密监管体系对私立学校非营利性的经营有了全方位的监查,一定程度上使得私立学校公共性得到了保障,这也是日本私立学校非营利性管理运营目前能够取得如此成功的重要秘诀。

2 何为“疏”

战后日本的私立教育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又立法对其营利性进行了限制。据有关资料可知,日本私立高校在从事《私立学校法》规定的可收益事业上获得的收益仅约为其办学总经费的10%[2]。那么现如今日本私立教育的繁荣是怎么来的呢?显然,政府的资助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私立学校法》第五十九条中规定,“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需依法满足教育振兴方面的需要,向学校法人提供关于私立学校教育的必要资助。”在《私立学校法》未出台之前,尽管当时社会各界要求政府对私立学校予以资助,但由于宪法第89条规定的制约,在私立学校具不具有“公共性质”,政府可不可以资助私立学校问题上,当时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3]该法的出台结束了这场争论,使得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开始合法化了。从此,在法律保护下,受到政府资助的私立学校开始了蓬勃的发展。

在政府出台《私立学校法》后,为了完善政府资助体系,促进私立学校的发展,日本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资助法律。例如,1957年制定的《关于国家补助私立大学研究设备的法律》规定,国家对私立大学为购置基础性研究用的机械、器具、标本、图书以及其他设备进行所需经费三分之一以内的补助。1970年成立日本私学振兴财团,并颁布《日本私学振兴财团法》,规定政府承担财团法人的全部资金,加强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的财政补助支持。1975年制定的《私立学校振兴资助法》规定,“对设置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的学校法人, 国库承担其所设学校教育和研究方面经常费用的二分之一以内。另外,国库还承担都道府县对所属地区内除私立大学之外的私立学校教育经常费的补助金的一部分。”此外,为帮助私立学校解决经费困难,该法还规定可向私立学校支付其他补助金,给予优惠贷款,转让或借用其他财产[4]。总之,这一系列法律从科研设备费、经常费、学生贷款等多方面对私立学校进行了与公立学校同等待遇的资助,极大的缓解了私立学校发展的资金负担,使私立学校的非营利性经营成为可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私立学校发展的繁荣。

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日本私立学校发展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其在私立学校运营上完全非营利性的措施在我国当前国民和社会团体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环境下很难行得通。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的将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探索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非营利性的民办教育中,我国应该加紧完善民办基本法和民办教育相关资助法律,大胆借鉴日本《私立学校法》的这套一“堵”一“疏”的“组合拳”,优化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使我国民办教育真正能为国民教育撑起半变天。

注释:

①据资料统计,日本高等教育阶段私立学校占总体学校的90.7%,私立学校在校人数占总在校学生数的78.1%。

②详见《私立学校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

③详见《私立学校法》第四十条之规定。

④详见《私立学校法》第四十一条之规定。

⑤详见《私立学校法》第四十四条之规定。

参考文献:

[1]王军.日本私立学校与法制[J].外国教育研究,1996(1):16-20.

[2]吴海升.日本私立学校法对我国民办教育立法的启示[J].池州师专学报,2001(4):27-30.

[3]陈俊英.日本私立学校法的内容及特点[J].日本问题研究,1997(2):54-56+53.

私立学校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政府;私立学校;准公共品;供求关系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249-04

一、私立学校存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保罗・萨缪尔森(Samuelson,P.A)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一文中给出了公共物品的严格定义。按照他的定义,纯粹的公共物品是指这样的物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物品或劳务的减少。公共物品最主要的特性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准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不完全。教育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是一种准公共品。

公共品既可以由公共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比如,个人可以出资修建小公园供众人游玩,公园既具有非竞争性,也具有非排他性。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品,同样也是既可以由公共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根据私人提供准公共品的条件,私人提供教育是可行的。第一,私人提供的准公共品规模不宜过大,否则私人无力提供。私立学校的规模可大可小,基本处于私人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第二,私人提供的准公共品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消费者可以通过市场方式自由选择公共品。私立学校并非面向全体学生,而是面向家庭收入较高或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这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就学的私立学校。第三,私人提供的准公共品在消费上能够实现排他性,防止“搭便车”。私立学校完全可以允许或阻止某一学生入学,因而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私立学校的存在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为私立学校对市场的反应较为敏锐,能够提供适合劳动力市场需要的人才;私立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进度;私立学校还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择校的机会,增加社会福利。有观点认为,私立学校为了生存和利润最大化,会更科学地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私立学校从公立学校分流生源,这会促进竞争,提高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对教育投入不足,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很低,在2%~2.5%之间。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很大,东西部对教育的投入差别很大。所以,需要私人部门投资办学,增加教育供给,缓和教育供给不平衡、供求不足的矛盾。

虽然有很多人赞成私立教育,他们认为,私立学校能够通过促进教育提供者的竞争提高教育质量(既包括公立学校,也包括私立学校),但是,对于私立学校的教育是否优于公立学校这一点却很有争议。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哪种更有优势。

私立学校教育虽然并不完美,但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由于私立学校通常学费较高,为了保障大多数人的受教育权利,保证人们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教育还应当以公共部门提供为主,私立学校是公立学校有益的补充。

二、我国私立学校的发展和现状

1997年,国务院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标志着中国民办教育进入了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新阶段。1999年夏,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在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截至2002年底,中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已经发展到6.12万所,在校生总规模已达1 115.97万人。其中,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 202所,民办普通中学5 362所,民办职业中学1 085所,民办小学5122所,民办幼儿园4.84万所。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中国目前民办学校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在校生总量上都已远远超过了20世纪50年代的私立学校,而且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02年底,《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我国民办教育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据统计,2003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共7万余所,在校生1 416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5.55万所,在园儿童480.23万人;民办普通小学5 676所,在校生274.93万人;民办普通初中3 651所,在校生256.57万人;民办职业初中54所,在校生2.28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 679所,在校生141.37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 377所,在校生79.31万人;民办高等学校175所,在校生81万人;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1 104所,注册学生100.40万人。另外,有培训机构10 631个,参加培训人次393.81万人次。

三、国外政府对私立学校的作用

(一)营利性问题

日本的私立学校在义务教育以外的各级学校中占有很大比例,是日本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本的《私立学校法》规定,非营利性学校法人可以在不影响学校教学的情况下举办营利性企业,但营利事业的收入必须用于补助私立学校。日本政府还在国家税收和地方税收方面对学校法人实行税收优惠。

美国许多名校都是私立学校,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在美国的中小学中,私立学校约占1/4;在高等学校中,私立学校约占1/2。美国的私立学校大都是非营利学校,是人们为了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捐资兴办的。美国的私立学校既有营利性质的,也有非营利性质的。政府对营利性质的私立学校审核非常严格。政府接受和处理学生的投诉。有的州还设立专门基金,在学校倒闭时补偿学生的学费。营利性私立学校必须缴纳所得税和财产税。营利性私立大学在美国的发展非常快。政府对非营利性私立学校的审核相对宽松。为了扶持和鼓励非营利性私立学校,政府允许这类学校申请免税。

在荷兰,由宗教组织和私人机构举办的中小学占总数的70%,其中以宗教组织举办的学校居多。荷兰宪法规定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地位平等。私立学校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营利。营利性私立学校须向政府纳税,用于个人收入分配的利润须缴纳40%的税款。非营利性私立学校无须纳税,但获得的利润必须投入学校,用于学校的发展。政府资助给私利学校的经费不得用于营利活动,学校必须每年出具一份财务报告,列出政府资助经费的用途。这部分经费如果产生了营利,无须纳税,但必须继续投入学校教育事业,不得挪作他用。

(二)学费

在英国,私立大学寄宿生一年的学费约为5 000~6 000英镑,走读生一年的学费约为3 500~4 000英镑。英国政府削减教育经费开支后,将取消高校学费的上限,一些私立学校的学费可能增至6 000~7 000英镑甚至更多;最近,公立大学的学费也从原来的1 000多英镑大涨至每年3 000英镑,仍低于私立大学的学费。日本的私立大学每年学费约为110万日元左右,私立中学约为60万日元左右;而日本国立大学每年学费平均只有20万~50万日元,公立高中已实行免费。美国寄宿制私立学校的学费小学约为每年13 000美元,初中约为18 000美元,高中约为20 000美元;公立小学初中免费,高中4 000~8 000美元。在各个国家,私立学校的学费通常都高于同一类型、同一层次的公立学校。

(三)政府资助

按照资助的金额来分,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分为全额资助和部分资助。在荷兰,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同样接受政府全额资助。德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也可以向政府申请获得80%~100%的资助。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政府的资助属于部分资助。美国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约占私立学校经费的15%。但由于各所学校的条件有所差异,政府的资助力度也不同。对条件较好的私立学校,政府的资助较少;对条件较差的私立学校,政府的资助较多。美国一些州每隔两年对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并向愿意接受检查的私立学校提供资金。法国于1959年通过了《德勃雷法案》,从法律上规定了国家对私立学校的资助。根据该法案,私立学校可以选择较少的国家监督,只获得较少的政府资助;或者选择较多的国家监督,获得较多的政府资助。日本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约占私立学校经费的17%。日本政府对私立学校提供资助用于改善教学条件,获得资助的私立学校则必须更多地接受政府的监督和引导。

(四)捐赠

英国的温彻斯特公学于1382年由公众捐资建立,至今其办学经费仍主要来自私人捐赠。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私立中小学中,有4/5的私立学校由教会或慈善团体资助,70%的私立学校由教会资助。为了鼓励个人和企业捐资助教,许多外国政府都对捐助资产实行免税。

(五)国外私立学校的其他经费来源

除了学费、政府资助、社会捐赠之外,国外的私立学校还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开办公司等方式获得经营收入。在有的国家,私立学校还可以获得贷款。如在日本,私立学校振兴财团对日本私立学校发放长期低息贷款,用于翻新校舍、采购教学设备等。

四、我国私立学校的营利性

私立学校可以是营利性的,营利有助于私立学校更好地发展。亚当・斯密认为:“(人)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当个人为了追求利润而投资办学的时候,就会为了吸引生源而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了降低成本而合理配置资源。同时,在定价的时候,投资办学者也会根据成本利润和供求关系合理定价,避免招收不到学生。在供求关系这一“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投资办学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在为求学者和社会作出贡献。

允许投资办学者获利对私人办学也是一种鼓励。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重要大事,而目前我国政府对教育的供给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有的人希望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有的人希望获得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而公办学校往往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教材,也缺乏提高教学质量的激励。私立学校通常规模较小,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私人投资教育经费占全国总教育经费的比重还很少,1993年仅占0.31%,1998年为1.63%,到2003年增长到4.17%。

以营利为目的的私立学校通常收费较高,对于家境富裕的学生和家境一般而又重视教育的学生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为了接受更高质量或更符合个性需求的教育,他们愿意支付较高的学费到私立学校就读。然而,还有一部分家境贫寒的学生无力支付学费,甚至连生活开支都难以保证。为了这部分学生,除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免除学费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办非营利性的私立高等学校为他们提供受教育机会。也就是说,营利性私立学校和非营利性私立学校开办的目的和面向的对象应当有所区分。营利性私立学校对公立学校教育的补充体现在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满足个性化需求上,而非营利性私立学校对公立学校教育的补充则体现在公益性上。

无论私立学校以营利为目的还是以社会福利为目的,都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私立学校,借鉴国外的做法,对非营利性私立学校实行免税,同时要求学校将所得利润用在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上。而对于营利性私立学校,供求关系和市场规律会促使其向对社会有利的方向发展,政府无须过多干涉,只须加以正确引导,提供必要的支持即可。

五、我国私立学校的经费来源

目前,我国私立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学费、社会资助、政府补贴等。

(一)学费

很多私立学校以学费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有的学校完全依靠学费办学。这部分学校的状况取决于招生的情况,如果能够招到很多学生,财务状况就会得到改善;如果招生较少,就会缺乏改善教学条件的资金。因此,这些学校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一方面,竞争会推动这些学校改善经营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但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学校为了扩大生源虚夸自己的实力,欺骗学生和家长。为此,政府应对私立学校进行定期评估审核,对弄虚作假的学校公诸于众,严格查处。

大多数私立学校的学费都比同类公立学校的学费高,其中一个原因是公立学校招生人数较多,形成了规模经济,教学设施具有较低的单位成本。私立学校的规模大都小于公立学校,并未形成规模经济,因而单位成本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我国私立学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政府几乎没有资助,这就导致了私立学校的高学费。虽然私立学校的学费较高,但是政府对此无须干涉。一则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依靠学费生存的私立学校不会将学费定得过高以至于招不到生源。二则总会有一部分人能够负担得起私立学校的高学费。好比奢侈品虽然昂贵,总有人买得起。政府需要做的是发展公立教育,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子女都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二)社会资助

一些无私的人愿意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无偿投入自己的财产。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了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学村等学校;邵逸夫向香港多家院校捐助资金,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曾宪梓捐巨资兴建了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梅县宪梓中学和丽群小学,并于1992年与国家教育部合作,设立了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奖励内地优秀教师。

对于捐款于教育事业的企业家,除了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学校和基金之外,政府还应对捐款部分免税以示鼓励,对该企业家的其他经营项目也应适当减少税收。同时,政府还应当鼓励私人以其他方式投资教育。因为有雄厚实力投资兴建学校的企业家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和单位,也应当以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投资教育,并通过媒体宣传,鼓励人们向“希望工程”等项目捐款。一些营利性私立学校还可以建成股份制,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兴办教育。股东在投资教育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相应的红利作为酬劳。无论是无偿资助还是有偿资助,只要对教育事业有利,就应当充分利用。

(三)政府资助

一些私立学校还从政府获得资助或补贴。自2007年5月1日起,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广西南宁市民办学校开始享受政府经费补贴。2010年,收费标准低于公办学校的上海民办中小学会获得市政府的补贴。政府资助私立学校并不是在各地都有的,政府的资助对象也是有限制的,这种经费来源只占私立学校经费的较少一部分。如果政府对私立学校提供一定年限的适度资助,使其发展壮大,那些适应市场发展需要、能够满足学生和家长需求的学校就会更好地发挥作用,而那些经营不善、教育质量和教学方法较差的学校在政府资助期限过后也会自生自灭。这种政府资助对于新成立的私立学校既起到了扶持作用,又避免了政府在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私立学校上投入过多资金。

上文提到,在许多国家,政府都在对私立学校进行资助。资助的方式分为:直接资助,如政府直接对私立学校投资;间接资助,如政府对私立学校提供税收减免,或对学生提供教育券等学费上的资助。我国政府对各类私立学校也应当提供各种资助,即使对营利性私立学校也应当进行资助。因为,尽管这些学校以营利为目的,其功能和企业几乎相似,但是,由于教育事业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其提供资助会鼓励企业家和有识之士投资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事业,利国利民。对于非营利性私立学校,国家更应该大力资助,因为资助私立学校要比开办一所完全的公立学校耗资少。在这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对私立学校进行资助的同时,国家和政府也相应地参与学校的决策。私立学校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接受政府资助,以及接受多少政府资助。如果接受的政府资助多,则政府参与学校的决策多;如果接受的政府资助少,则学校的自主性较强。

教育是一种准公共品,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私人提供。教育应当促进社会公平,这一责任主要是由政府建立公立学校来完成。私立学校因其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反应和针对学生个性的教育模式,成为对公立学校的有益补充。营利性私立学校受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提供适应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供求规律也对私立学校的学费加以调节,无须政府过多干涉。政府对私立学校应加大对私立学校的资助力度,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资教育,对私立学校加以正确的引导,使私立学校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份力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Roy Wilkinson & Ishak Yussof. Public and private provi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Malaysia: A comparative analysis[J]. Higher Education,2005,(50): 361-386.

[2] 刘建银.我国私立学校组织形态演变的历史透析――基于非营利组织的视角[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10-117.

[3] 刘兴杰.发达国家政府对私立学校资助的类型和意义[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4):19-21.

[4] 黄部兵.国外私立学校的经费来源及管理[J].教育评论,2000,(1):58-60.

[5] 黎小明.国外私立学校营利性问题一瞥[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6):47-48.

[6] 常世旺.论义务教育的私人供给[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4):59-61.

[7] 民办教育[Z].教育部网站http://news.省略/ ziliao/2005-11/04/content3731178.htm.

Discussion about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private school development

WANG Xin-shuang

(International commerce and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North-east finance and economy university,Dalian 116023,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isquasi-public goods ,and can be provided by private sector. Private school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public schools, in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At present our private schools ar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support private institutions, non-profit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schools also support profit-making private schools. Private school fees are high, but of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will be adjusted to the government too much interference.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 any way to encourage people of insight and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nd private schools offer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promote their development efforts.

私立学校教育范文第10篇

政府对私立学校的教室、餐厅等硬件设施有明确的规定,办学者在满足规定的前提下有很大的自由。很多私立学校都租用市区的写字楼进行教学。私立学校的课程由政府制定,文凭也由政府颁发。学费是私立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校的生存之本。私立学校如同其他生意一样可以进行自由买卖,衡量学校价值的标准主要是学校的课程种类、文凭层次和学生数量。

私立学校之所以能够在新西兰得到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新西兰教育产品得到世界认可,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接轨程度高。尽管与公立学校的文凭相比,私立学校文凭的含金量较低,但后者具有同等效力,学生无论是选择继续深造、就业还是移民,私立学校的文凭都能得到承认。第二,新西兰不仅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是发达国家,社会治安良好。此外,医疗福利优厚,人口稀少,缺乏劳动力,因此,对外国移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第三,政府基金支持,市场开放,办学自由。公立学校办学的重点是满足公民的受教育需求,私立学校则是国际教育的重要平台。第四,新西兰以农牧业为主,教育产业是一个非常好的绿色产业。

新西兰的私立学校为什么能招收到如此多的学生?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更容易就学和就业;二是私立学校的学费较低,学习时间较少,学校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三是如果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太接轨的国家的学生到新西兰就学,就可以较好地过渡到大学的就学阶段。

新西兰政府在私立教育领域主要发挥如下八个方面的作用。第一,通过将公民教育以外的教育放到市场,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第二,通过税收,政府可以取得直接收益。第三,吸引外国人在新西兰消费,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四,通过私立学校的国际教育招揽国际人才,解决本国技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第五,政府积极研究并制定私立教育课程。第六,政府积极提升新西兰教育在国际上的认可度,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新西兰政府在2012年关于中国的战略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中国留学生在新西兰的数量和比例,减少中国留学生遇到的不必要的签证问题,还要在中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上增加中国政府认可的新西兰私立学校的数量。第七,政府严格审批和监督。新西兰政府将学校分为四类,根据每类的具体情况对学校进行检查。第八,政府制定学费管理办法,确保学费的专款专用。

上一篇:税务管理工作范文 下一篇:工作质量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