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学校教师辞职信范文

时间:2023-03-09 09:45:35

私立学校教师辞职信

私立学校教师辞职信范文第1篇

【私立学校教师辞职信范文一】

尊敬的:

很遗憾在这个时候再次向您提出辞职申请,辜负了领导的期望,深感惭愧。

感谢八年来对我的信任和关照,但是由于个人及家庭方面的原因,本人已经无法胜任此工作。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我郑重向学校提出辞职,希望领导能够批准,另外我会认真做好现有的工作,把未完成的工作做一下整理,以期在一周之内顺利地完成工作交接。

我真心的感谢学校领导一直以来对我的关爱,也感谢身边同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由于自身能力及性格等到方面的原因,我对自己所做工作已感到力不从心。没能给领导当好助手,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加之工作无规律性,对家人关心不够,也让自己倍感压抑。就在上学期当我产生辞职的念头时,已对这份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希望领导理解我的苦衷,准许我的申请,同时也相信学校许多有能力的年轻人更能胜任此项工作。

本人考虑再三,决意辞去培训师工作,恳请领导批准我的申请。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私立学校教师辞职信范文二】

尊敬的校领导:

由于需要整块的再学习时间及个人家庭原因,我考虑再三,决定辞去目前的职位。我会在本周内整理东西,做好交接,周末离校。

难得一聚,我珍惜;终有分离,我回忆。不敢忘记雷校及其他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爱与支持;不能忘记温润的泰顺、美丽的育才、可爱的孩子们;不敢忘记雷校的谈话、林校的鼓励、闵老师的叮嘱在这里的五年,我确实感受到许多、学习到许多东西。惟有感谢,惟有感恩!

祝育才发展的越来越好!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辞职人:xx

【私立学校教师辞职信范文三】

尊敬的周校长:

您好!

最近,学校组织教研活动频繁,您费心了,现在不好意思,耽误你时间了,请您给我几分钟时间把这封信看完,本人在来桥方小学教书算算也快4年了,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怨言,现有个请求,请求你大开绿灯放行,请误劝阻,本人决定以此,希望周校长您,带领全体153位老师开辟一条新的能彻底转换教师本色的光明大道,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动亲近学生,要跟他(她)们做朋友,要彻底的关爱他们,本人也意识到身一名教师这样做很对不起自己的学生,人各有智,望领导在离去之后找一个比我更会体谅学生的好老师。望您能批准我的辞退!

私立学校教师辞职信范文第2篇

2000年的春天,武汉大学的樱花开得比往年都要灿烂。正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就读的大三男生王炳锟,和几个同学到武汉大学看樱花。在漫山遍野的樱花丛中,他与该校英语系的大三女生肖晓不期而遇。肖晓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就像落入凡间的精灵,令王炳锟心花怒放。王炳锟大胆地向肖晓索要了电话号码。随后的夜晚,王炳锟寝室的电话就被他“承包”了,每晚,他都要听着肖晓的声音入眠。不到半个月,这对少男少女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时年20岁的肖晓是武汉市黄陂区人,父母都是工人。相比较肖晓的小康家境,王炳锟的家境就“寒碜”许多。与她同年的王炳锟出生在江西省余江县百子村,父母都是农民,他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弟弟。两个孩子读书对于贫寒之家来说,不是奇迹,但绝对是“压力山大”。

于是,王炳锟与肖晓的约会消费,基本上都是肖晓“买单”。肖晓觉得为爱付出,她心甘情愿。

2002年3月,王炳锟顺利考上研究生。当年6月,肖晓应聘进武汉市光谷一家私立学校,当了一名英语老师。月薪2300元的肖晓,总是拿出一大半的钱“救济”王炳锟。

2005年6月,王炳锟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广州市番禺区一家国企找到了一份研究员的工作,月薪5000元。而此时的肖晓,由于工作敬业,成为学校英语教研组的副组长,事业正处于上升期。

肖晓不乐意与王炳锟两地分居,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事业追随王炳锟去广州。她试探着问王炳锟该怎么办。王炳锟连忙搂过她的腰,动情地说:“以你的学历、能力和工作经历,去广州找份工作,轻而易举。再说,即便你找不到工作,我可以养你啊!”

王炳锟对感情的“信誓旦旦”激发了肖晓对感情的“倾其所有”。2005年8月,王炳锟在广州安顿下来后,肖晓向学校递交了辞职信,跟他来到了广州。

得知女儿放弃武汉的工作,千里迢迢去广州竟是为了投奔一个穷小子时,肖家父母这才得知女儿恋爱的事情。他们气愤不已,拼命地打电话给肖晓,要求她回武汉。肖晓在电话里告诉父母,她这辈子跟定王炳锟了。生米煮成熟饭的结果,往往是妥协。肖晓的父母无奈之下只好接受了现实,劝慰女儿在广州要尽快找份工作,好好干。

然而,工作不是想找就能找到。2005年9月8日,肖晓拿着简历开始跑人才市场。没想到,她引以为傲的英语专业在广州根本不吃香,甚至被列为最难就业的3大行业之首!一个月下来,她跑遍了整个广州人才市场,简历投了70多份,都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

直到当年10月底,一家私人举办的英语课外辅导班,愿意以100元一个小时的上课费,留用肖晓。想早点扎下根来的肖晓,此时也顾不得自己是名校毕业的高才生身份了,委曲求全地接受了这份工作。此后,肖晓每天下午5点钟,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从番禺区赶到荔湾区的上课地点,给学生们补习一个小时的英语,再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回家。

2006年春节,王炳锟带肖晓回到江西老家,王家父母对这个“准儿媳”赞不绝口。随后,这对患难与共的恋人“裸婚”了。

现实很骨感!盲目追随的生活一片狼藉

每对如胶似漆的恋情,都得接受现实的考验,王炳锟和肖晓也逃不过这一“命运”。

就在肖晓每天还在奔波于番禺区与荔湾区之间时,王炳锟又要远走高飞了――2007年4月底,王炳锟所在的公司在重庆建立了分公司,他被调到重庆开展新业务。肖晓觉得自己在广州找不到好工作,不如去重庆找找看,那边找工作应该比广州容易得多吧!于是,她将行李打包,再次跟着王炳锟迁徙重庆。

由于王炳锟所在的公司在重庆刚开分公司,没有员工宿舍。王炳锟和肖晓下火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到处找出租屋。当时,重庆的房价正处于上涨期,市区内的房屋出租价格高得令他们退避三舍。直到第二天晚上,在重庆同学的帮助下,他们才在江北区的城中村租了一间单人公寓。这套只有40平方米的公寓,月租要1200元,加上水、电、煤气、上网和伙食费,一个月要2000多元。肖晓听后直咋舌,感慨重庆的生活成本并不低于广州。

除此之外,现实再给肖晓当头一棒――重庆的工作仍旧不好找,绝大多数私立学校或英语补习机构都只招当地公立学校的退休教师或兼职教师。最后倒是一家翻译公司愿意录用她。但上班第一天,公司老板把她喊进办公室,借谈工作之名对她动手动脚。肖晓落荒而逃。

回到出租屋,肖晓抱着王炳锟大哭了一场。王炳锟叹了口气,然后安慰她说:“工作会找到的,要是找不到,我养你!”肖晓听后非常感动,躺在王炳锟的怀里,所有的委屈和辛苦都化为云烟。

然而,甜言蜜语之后还得面对现实――王炳锟到重庆分公司工作,月薪虽然涨到了6000元,但除去房租和生活费2000元、每月给老家寄2000元,只剩下2000元了。

2000元的确够两个人生活,但生活标准和质量却不敢“恭维”。看着丈夫日渐消瘦的身体,肖晓十分心疼,无奈之下,她只得经常瞒着丈夫,到超市刷卡买回一些补品,为丈夫加强营养。两年多时间下来,由于经常逾期还不了款,信用卡上透支的钱越积越多。

由于工作压力大,王炳锟回到家吃完饭倒头就睡,与肖晓的交流越来越少,后来基本连话都懒得说了。

而肖晓,因为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没找到,心情也变得非常烦躁,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慢慢地,王炳锟和肖晓,一个像炸药包,一个像火苗,一触即炸。

为了缓和两人紧张的关系和“改善”生活,肖晓每天都去逛打折网和团购网。每当遇到新餐馆开张,她就拉着王炳锟去免费试吃;每当商场打折,她就和王炳锟去左挑右选最低价的服装……

2008年“五一”,九龙坡区的南方百货商场有促销活动。当肖晓拉着王炳锟在商场打折区疯狂地抢着翻衣服时,却遇到了王炳锟的同事。那晚王炳锟的神情很落寞,一直在摇头叹气。

事后,肖晓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尽快找份工作,既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为了赢回她与王炳锟的感情。

2008年7月13日,肖晓放下“身架”,找了份送快递的工作。肖晓每天感受着“火炉之城”的“烘烤”,一出门就是一身汗。8月下旬的一天,肖晓骑着电瓶车去渝中区的一幢写字楼送快递,走到大楼门口时,突然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醒来时,已在医院。医生说是中暑了,是好心的保安将她送来的。最后,肖晓输了两瓶葡萄糖花了近300元钱。她给王炳锟打去电话,没想到,王炳锟说很忙,匆匆安慰了她几句,便挂了电话。

走出医院,汹涌的人潮中,顶着烈日,肖晓很想哭:这就是自己两度迁徙追随的丈夫吗?

不料,屋漏偏逢连阴雨。从2009年4月开始,肖晓的下身常常出血。7月初,她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检查,被诊断患有子宫肌瘤。在该医院超声消融中心的医生的帮助和安慰下,肖晓接受了手术。

虽然手术非常顺利,医院的医生也是竭尽关照,但这次的手术还是给肖晓带去了无法弥补的创伤――王炳锟一边支付医药费,一边对肖晓说:“你不赚钱也就罢了,还要花钱!”

出院后回到出租屋,肖晓躺在床上算了一笔账,毕业7年多了,如果自己是在武汉工作,月薪2300元,除去花销,到现在至少可以攒下5万元钱了。可现在在重庆,连像样的工作都没有,还要被丈夫瞧不起!

结局很惨烈!爱情在现实的婚姻中被“磨破”了

其实,王炳锟对肖晓的冷淡态度,除了因为肖晓“不赚钱还要花钱”之外,王炳锟在重庆的工作不顺利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原来,王炳锟所在的重庆分公司,自开张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虽然有总公司做后盾,员工的工资每月分文不少,但总公司已萌生了撤资的想法。为此,重庆分公司的员工人心惶惶,不少人开始另谋出路。

在王炳锟还没有找到“下家”时,就接到了总公司撤资的通知。像王炳锟这样由总公司派来的驻地员工,可以选择回广州总公司,也可以选择离职。如果离职,总公司将支付3个月的薪水作为赔偿。

王炳锟还在犹豫是回广州的总公司还是另谋出路时,接到了在上海市一家日资企业工作的大学同学的电话,说他们公司正在招聘有经验的技术员,工资加上福利待遇一年的收入可达12万元。

在高薪面前,王炳锟心动了。而肖晓则暗暗叫苦:如此颠沛流离,生活何时才能安定?如果自己再次贸然追随丈夫迁徙上海,岂不是又要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工作?

王炳锟仍是像以前一样劝慰肖晓:“在重庆不是找不到好工作吗?不如去上海看看,说不定换个地方好运就来了!再说了,我去上海拿高薪,即便你不工作,我也可以养你!”

这一次肖晓没有听信王炳锟的“誓言”。不过,“不能影响丈夫的前途”这一想法仍使她选择了追随王炳锟前往上海。

2010年4月底,王炳锟和肖晓到达上海。俩人在松江区某小区租了一套30平方米的公寓,月租1800元。5月初,王炳锟经同学介绍,顺利进入某日资企业,从事研究工作,月薪7000元。

就在这时,肖晓接到父母的借钱电话――肖晓在乡下的舅舅患了肺癌,急需救命钱。原来,肖晓从广州迁徙到重庆,再从重庆迁徙到上海,每次迁徙对家人的说辞都是在新的城市找到了更高薪的工作。

肖晓不想让父母识破自己的“苦楚”,只得满口答应。随后,肖晓硬着头皮向王炳锟“伸手”借钱。没想到,王炳锟冷笑着说:“恐怕这钱是有去无回吧?!”事已至此,肖晓只好低三下四地哀求他:“即便我舅舅不还给你,我还给你!”王炳锟的笑声更狂了:“你还?你的工作还没着落呢!”

丈夫养自己的誓言像个纸上谈兵的笑话,肖晓强忍着内心的悲愤,苦苦哀求王炳锟。最终,王炳锟甩给了她两万元钱,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无条件地给你钱了!”

此事发生后,肖晓不禁对“追随的婚姻”萌发了悔意,也对王炳锟产生了恨意。

为了尽快在丈夫面前赢回尊严,肖晓决定尽快找份工作。孰料,她怀孕了。王炳锟坚决不要这个孩子,无奈肖晓只好去一家小医院做了流产手术,但没想到却埋下了病根,从那之后,下腹常常疼。

2011年年初,肖晓实在忍受不了身体的病痛,只好透支信用卡,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医生说因为上次手术的原因导致子宫破裂,她需要做子宫修复手术。

晴天霹雳!肖晓差点晕倒在地。她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回家的。到家后,她给王炳锟发去短信,告知了她的病情。可是,直到两天后的2011年1月11日晚上,王炳锟才回到家中。

然而,回到家的王炳锟并没有给肖晓带来安慰和问候,而是在“伤口上撒盐”――他冷冷地甩给肖晓3000元钱,绝情地提出离婚。肖晓悲恸欲绝。王炳锟淡淡地说:“以前你上进乐观,现在你成了个怨妇!我对你的感情已经在柴米油盐中磨尽了!”肖晓哭着哀求王炳锟:“我马上出去找工作,不管多苦多累,我都不抱怨了!”没想到,王炳锟摇了摇头说:“我们公司一个女孩正在追求我,她爸爸是上海市某机关的处长,我准备答应她的追求……”

听到这里,肖晓止住了哭声。绝望、愤懑、委屈、不甘与后悔聚集在一起,像决堤的洪水涌向了她。她猛地抄起板凳,砸向王炳锟。王炳锟躲闪不及被砸倒在地,就在他还没爬起来时,肖晓又迅速拿起茶几上的水果刀,扑向他一阵乱刺……

很快,客厅里血流成河,王炳锟不动弹了。肖晓冷笑着拨打了110,此时,时针指向21点。从肖晓抄起凳子到王炳锟没有声息,前后不到5分钟。后经法医鉴定,肖晓向王炳锟刺了18刀,刀刀致命。

如果开始时没有爱的愉悦,分手时就不会有忧伤疼痛。反过来亦然。开始时爱得太用力,所以分开时才仇深似海。肖晓以结束王炳锟生命的偏激方式“复仇”,也由此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前途。2011年1月12日,肖晓被刑事拘留。2011年2月25日,经检察机关批准,肖晓被正式逮捕。

案发后,肖晓的父母第一时间赶到了上海,积极料理女婿的后事。这时,肖家二老才知道,女儿这几年的生活过得并不顺利。一夜之间愁白了头的肖父面对记者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值得一提的是,肖晓的4张信用卡共透支了12万多元钱。如今,肖家二老不仅积极筹钱给王家,以此请求王家的谅解,还要帮女儿偿还信用卡债务。

著名的社会学家李媚女士分析此案后,说:“两地分居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夫妻的感情交流。然而,‘寄生式’的‘追随’何尝不会伤害到感情呢?”为此,李媚建议:“当夫妻中有一方去新的城市工作,另一方切勿冲动追随,应该在不辞掉现在城市工作的同时,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寻找对方新的城市的工作,待工作有了着落,再随之迁徙。因为在婚姻中,感情与独立同等重要。”

私立学校教师辞职信范文第3篇

见到陈雁,是在北京一家公司的教育软件推介会上。 当时她正动作麻利地往来宾手中分发资料,脸上挂着职业的微笑。同行的一位熟识她的朋友不经意地告诉我,陈雁本是山东某县的一名优秀教师,后不知何故,辞职跑到了北京,在中关村干起了软件销售的工作。 我心中一动,会议一结束就找到了她。 “原因?很简单。像我一样的外地教师都先后调离了那个学校。我没有钱也没有关系,只有辞职。”她掠了一下头发,脸上的表情非常轻松:“我们那儿辞职的多着呢!” “教师工资应该不低啊!就这么说辞就辞了?”我奇怪地追问。 她不置可否地一笑,不再回答,转而把目光投向窗外。黄昏中,一群鸽子正在向不知在哪儿的家飞去。 困惑之余,我把电话拨通了几个熟识的城市…… “到老也不会有什么出头之日” “原校的档案就是办不过来” 刘亮,29岁,曾在鲁南靠近苏北的一个小镇中学里奋斗过两年,现在深圳一家公司任业务主管。 “我刚分配到那儿时,校长对我还蛮好的,使我这个外地的农村人觉得很温暖。但很快他就发觉我和他不是一道的。”刘亮的声音有点沙哑,流露出一丝无奈。“在我刚去的头两个月,校长找我谈了几次话,问我有没有听到对他不利的言谈,然后嘱咐我如果听到一定要告诉他,而我总是说没有,3次后校长就不来找我了,然后我就开始感觉有点不妙。” 使刘亮感到“不妙”的是校长开始调整他的宿舍。起初他是和另一个教师同屋,后来就让他搬到了另一间较破一些的房子里。祸不单行的是,刘亮后来又在上级的备课检查中出现了“失误”——备课内容较简单,于是就干脆被调整到操场角落靠近厕所的器材室里。 “一到夏天,宿舍和厕所是一个味儿。而且那器材室还是个危房。”刘亮苦笑了一下说。起初同事跟他开玩笑,说他可以“躺在床上数星星,看雪花了”。“但要是到下雨或是冬天可就没有这种‘浪漫’了,我就得在被子上盖一块塑料布。” 两年后,刘亮和同校的一位女教师恋爱结婚了,当他们满怀喜悦地以双职工的身份向校长申请一间宿舍做新房时,校长的一句话浇得他透心凉:“你还要什么房子!城里那么多商品房,随便买一套不就行了!” 刘亮说,他们学校外地人占很大一部分,而且都在一线,但无论是年终评优,还是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改选,外地人是从来靠不上边的。“所以校长这样一说,我就想,虽然我教学是最好的,但到老也不会有什么出头之日。于是我趁暑假跑到广州探了探路,回来就递了辞职信。”刘亮回忆说。时隔两个月,他打开自己的“宿舍”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屋内地面上被老鼠掏出的两座小山似的土丘和床上连堆成片的老鼠粪便。 “但我真的很感激那个孙校长。”从刘亮的语气中听不出是揶揄还是诚恳,“他首先使我知道,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人。另外无论从生活上,还是意志上,那两年他都给予了我无情的锻炼。这都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他,我不会有今天。”刘亮说,他准备明年春节回去一趟,“给他送两瓶酒,好好谢谢他。” “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感觉在哪儿教书都一样,但现在看来,出来还是对的” 刘晓刚,曾任教于湘西南一所省重点中学,1990年调入深圳某重点中学。 “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很容易满足,从未想过要到这儿来。”电话中的刘晓刚,说话一如本人,诚恳而憨厚。 “我有个同学先来此校,工作很踏实,校长特别信任他。他一直感觉一个人在这儿太寂寞了。”刘晓刚说。1990年,恰好这所学校缺教师,朋友就拿着发表了他的文章的《中学语文教学》等杂志找到校长,向校长推荐“一个比他更强的人”。于是校长拨通了刘晓刚的电话。“那次通话就让我感觉校长是个特别干脆的人,我马上请了6天假到了深圳。” “我都没试讲就进班上课了。原来的学校知道后要开除我,市教委也卡得很紧,后经多方协调才调出档案。”到1992年,刘晓刚的爱人、女儿也随后落户深圳。“我们那儿实在太穷了。”刘晓刚感慨说。 去年,记者到深圳出差,曾顺便到刘晓刚家里小坐几十分钟。其时,他刚买了新房,坐在他家的阳台上,隔江可见香港的万家灯火。“一些以前的同事后来也到深圳来看了看,感觉我走还是值得的,虽然工作的压力比在内地大了许多。” 现为深圳“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的夏献平任教于深圳育才中学,他也和刘晓刚一样,本来并未刻意地想到深圳来。“我在安徽带过10届高三,本来不想过来,感觉在哪儿教书都一样。但1994年爱人、孩子都过来了,我也就糊里糊涂跟着出来了。” 他坦言:“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既没有值得后悔的地方,也没有值得兴奋的地方。” 夏献平深有感触地说,到深圳来的人,都是本来在内地感觉还不错的人,但到这儿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虽然自己的经济状况比在老家相对要好些,视野开阔了,生活乐趣也多了,但是工作压力、心理压力同样也大多了。” 据夏老师介绍,深圳市现在规定,不再调入边远地区或地市级以下县市的优秀教师。“在控制内地落后地区的教育人才外流方面,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是否是另一种歧视呢?” “日子过得实在太紧巴了”“怎么没有一个领导问我们为什么要走呢” 尚日东,34岁,原苏北某县城的小学教务主任,现任教于苏南一重点公办民助学校。 “我是上世纪80年代中师毕业的,原来工作的那所小学虽处在县城中心,与县直小学相隔很近,但它仍属于乡镇。”尚日东说,“一开始,我真的是想在那儿踏踏实实地干些事的。校长虽待我不错,但他有很多事情都是搞暗箱操作,校委会什么事情都不公开进行

。我提出一些创新设想和改革思路,他也都说很好,但就是从来没有落实过。” 真正促使尚日东下决心离开的,是他感觉“日子过得实在太紧巴了”。 他的工资由“国家标准”和“地方补贴”两部分构成,2001年教师工资调整时,国标部分倒是涨了几十元,但地方补贴部分的200多块钱却转由乡镇发放,但乡镇没有发。这样“涨工资”的结果就是比原来的工资还下调了100多元。“一样教学,我比在隔壁县直小学工作的同学少200多元。”他很是不平。“我的教导主任津贴一学期5个月才150元。像我这样的地市级学科带头人,每月应有100元教研津贴,县直学校都是由学校发,但我们学校从未兑现过。后来买房欠了很多钱,爱人又下了岗,孩子上学都成了问题。总感觉自己虽在城区上班,但还是低人一等。” 终于,不甘于“低人一等”的尚日东于2003年携全家“跑”到了现在的这所学校。 “我本来是县里的青年名教师,地级市的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但现在什么都不是了。”谈到目前的状况,尚日东的声音低了下去,“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这儿的房价特别高,要是买房子的话,月供就得2000多元。”尚日东的爱人被学校安排到后勤工作,夫妻俩现在分别住在集体宿舍内,“我们4个人一间宿舍,那3个每晚鼾声很响,我根本睡不着,我自从毕业后就没有睡过集体宿舍,没想到现在又回到了从前。” 交谈中,我感觉到尚日东的情绪有点消沉,“以前,我还梦想着过几年评个特级教师,但从我决定离开的那一天起,这念头就断了。”但他表示:“反正我是绝对不会再回去了。既然户口都迁了,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时我第一次听见他笑了起来:“其实换个环境也挺好,锻炼一下自己的适应性。什么时候学校不要我了再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流动教师中,有很多人都是像尚日东一样的上世纪80年代的中师毕业生。 “当年这批教师工资低,所找的对象大都是工人,而且恰好是最先下岗的那批工人。一个教师的工资支撑着孩子上学、家庭支出,是很难维持下去的。这些教师现在都是业务骨干,素质较高。当他们感到再不走家庭就要垮了的时候,他们还能有什么选择?” 说这番话的人也是一位“流动”了的中师生。据他说,他曾有机会到教委工作,而最终选择了离去。“我其实不想走,很多人之所以选择离开,是在当地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为什么没人去想他们为什么要走呢?”他的语气有点激动:“其实这些流失的教师不一定需要多少钱,只要你给他那个位置就够了。有的特级教师退休后被聘到上海去,为什么本地不聘他呢?仅仅是工资问题吗?”他认为,一些内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既要尊重已经走了的人,不要再以各种借口来要挟他们,也要尊重现在还没走的人,制定的制度应更人性化一点。 “在南方,表面工资是高一些,但实际上工资的含金量并没有质的增长。我现在1年的工作量,相当于在家10年,而收入只不过是原来的4倍而已。老家里几万元就能买一套房子,现在几十万才能买得到。” “老家有的人骂我们忘本,说我们不懂得奉献。都是在中国,都是在培养中国的孩子,而且我们比以前更努力了,这有什么错?”他反问道。 “我觉得我还年轻,发展的空间很大;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儿也比内地好一些” 刘会宇,36岁,特级教师,原在苏北某县城小学任教科室主任,现任教于深圳一小学。 “南方一直是我向往并期望发展事业的地方,而且我的身体不好,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我。” 起初,刘会宇曾在深圳的这所小学上过一次课,给学校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该学校又主动与他联系,再次请他来上课,并正式表达了希望他过来的愿望。 “我觉得我还年轻,发展的空间很大。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儿也比内地好一些。这是自己发展的一个机会,所以我就在今年2月份从原单位出来了。”停顿了一下,他补充说:“我走的是绿色通道,由政府部门出面把档案给办过来的。爱人原来在幼儿园工作,我现在的学校也把她安排到这儿的幼儿园工作。其实我本希望到北京工作的,但北京无法安排家属问题,住房也是一个天文数字,综合考虑后就放弃了。” 一切从头开始的刘会宇感觉压力很大,但他还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校对教学要求非常细致,自己是特级教师,总想着使自己拿出来的文章、讲出来的课要与这个称号相称。要是到50多岁评上特级教师,混几年就过去了,现在我还有那么多年的路要走,虽然累一些,但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认为,人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取得更多的经历,而经历是一种流动的教学资源,这对个体、群体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就是一个环境问题,包括经济环境、生存环境和精神环境等。”在谈到流动的原因时,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袁卫星这样概括。坚信“学校给我搭多高的梯,我就登多高的楼”,袁卫星从苏南转战苏北,现在又到了苏南,“只是出于年轻人的‘闯’劲,想换个环境调整自己,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不完全是为了钱。” 从安徽一所高校调入广州大学的副教授刘松萍也从自身的角度谈了一些看法:“内地不像广州那么包容,城市的大环境氛围是很重要的。教师待遇是一方面,高校的知名度高了,拿到好课题的机会也就多。另外在广州个人的自由度也比较大,不像内地官风很重,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 “我只是想尽量让自己生活的社会层次高一些” 李加辉,30岁,原在一所省重点中学任教,后考研成功,现在省城文化局工作。 “我出身农村,以前工作的学校福利待遇虽好,但我不甘心自己就这么定下来。” 李加辉坦诚地告诉记者:“看人家风风火火,出人头地,活得有钱有地位,我就想尽量让自己生活的社会层次高一些。” 但要想达到这一“社会层次”又谈何容易,眼看着同事有的调入政界,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去经商,他开始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准备考研。结果当年一举成功。 “在我研究生毕业时,省城有几个高校要我,但我没去。”李加辉毫不隐晦自己的态度,“做老师的日子实在是平淡如水,就算当上教授又能怎么样?还是没人在乎你。” 当然,他之所以不选择高校,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以前在学校里,奖励几十元钱都要费很多的劲。就算到高校工作,收入要比我现在高出近1000元钱,但高校教师得多少年才能攒够一套商品房的钱。我现在就已分到房子了,这对我来说是最关键也是最实在的。” 李加辉告诉记者,现在他到下边单位指导工作时,“挺能找着感觉的,至少被别人看重啊!”语气蛮自得。 “校长不能成为官员,他是教育者,应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宗秀生,曾历任北京4所公立学校的校长,现为民办北京嘉华学校校长。 “ 在公立学校,根本做不到按自己的教育理念办学,按教育方针又完全实现不了,我已经把学校带向最高峰,再往后就完全是耗费青春了。”宗秀生解释说:“我的个人追求已经到了头,但距离我的理想又还很远。” 他认为,物有所值的“值”有两方面内涵,干自己想干的和付出、所得要匹配,比如经济收入和待遇等。“很多人说,教师走了,扔下孩子不管。但那不是他缺德,是国家的工作没做到位。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和党性没有关系,我们不能反对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他认为,公立学校的校长更像一个官员,每天开会、总结、汇报,都是搞形式。“校长不能成为官员,他是教育者,应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教育不是做官!”江苏省昆山市教科室的储昌楼也坚守着这一信条。他本是江苏海安学校的正科级干部,但理想主义色彩很浓的储昌楼却总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教书人。“这其实是观念上的问题,在那个圈子里很累,我也担心自己会变。”他希望能够换一种工作环境去更好地反思教育,审视教育。“如果换一种文化,再融入另一种文化,对个人自省是有好处的。”于是他“跳”到了昆山。 “我们不能一概地认为流动的教师就是不爱家乡,他们有的只是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像我,我现在的工资没有以前高,但这是我个人的追求。我正努力在海安、昆山两地教育界之间架一个桥梁,把它们联结在一起。” “我一当上教育局副局长就感觉不自由,不如以前干业务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 陈庆军,47岁,特级教师,曾任山东省临沂地区教育局副局长,现任山东现代实验学校(民办)校长。 “陈庆军的离职对当时的临沂教育界是一次地震。”临沂一中的一位教师这样告诉记者。 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陈庆军应该说有着辉煌的经历:1994年被国家教委聘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编订组成员;编订过全国高考《考试说明》和中学历史教科书;连续多年被国家教委考试命题中心聘为高考试题评价组成员,多次参与撰写高考历史试题评价报告;而且是《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主要起草人。他与华东师范大学聂幼犁教授被并称为“南聂北陈”。 但就是这样一个前途无限光明的教育局副局长,却在最有创造力的40岁时辞职了。 “我是干业务出身的。1984年就被调到临沂地区教研室任教研员,下辖13个县的历史教研工作。”陈庆军的语气不急不徐,似乎总在斟词酌句。当时的陈庆军有一个想法:把教师们的优势集中起来,便可形成大的优势,让每个老师都借鉴大家的成功经验,就把集体的优势变成了每个人的优势,这个学科的教学水平就能很快提高。这样,高水平教师的经验得到了推广,低水平的教师得到了学习、提高。 上世纪80年代末,在陈庆军主持下,临沂市在山东省第一个建立起骨干教师管理制度,完全以教师的水平和成绩为参数,评选真正的地、市、校各级骨干教师,他们在政治上享受同级优秀老师的待遇,三年一个任期。地级优秀教师在评职称时则可以破格晋级。陈庆军严肃地说:“以往的职称评定论资排辈现象非常严重,学历、年限是重要参数。从不到课堂去的能评上高级职称,在一线流汗的反而连中级都评不上,这很不正常。”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临沂很快涌现出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骨干教师。一位临沂的英语特级教师发自肺腑地告诉记者说:“没有陈庆军当年的骨干教师制度,就没有我的今天。” 1994年,陈庆军众望所归地成了教研室主任;1996年底,在激烈的提拔竞争中,他又成了地区教育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 “我一当上教育局副局长时就感觉不自由,就觉得这个位置不适合自己。”陈庆军说,当时教育局一正四副五个局长,只有他一个是干业务出身的,而且又最年轻,一些事情不像以前干业务时那样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至于具体在哪些方面“不适合”,陈庆军不愿再说。 据说,当时深圳市教研室拟让他过去做主任,但临沂教育局没让他走。山东几个地市的教研室联名推荐他到山东省教研室,也因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成行。 “后来我就想,还是去学校吧,在学校应该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于是,1998年当地一所私立学校缺校长时,陈庆军毅然辞职,跑到私立学校当起了校长。 谈到当年的经历,陈庆军深有感触:“每天事务性的应酬实在太多,感觉很累。那时我常想,我才40岁,离退休还很远,难道我就要在这些繁琐而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中荒废掉20年?” “他要回来我们开车去接他”“教育要均衡发展,责任不在教师,而在政府” 作为苏北第一人口大市,徐州市这几年有不少教师流失了。徐州市教育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李玉良对此颇为痛心:“这几年由于徐州农村教师的收入比较低,一部分老师到了苏南,一部分到了上海、深圳等地。我们的经济与苏南、广东相比还不是很发达,但我们的孩子也需要名教师啊!” 他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流动是一种人力资源配置的新方式。本地教育主管部门固然不忍心看着优秀教师外流,但想留住这些教师,单靠思想政治工作、行政手段的力量是很不够的。“我们必须有政策、有措施来切实提高这些人的津贴和待遇,让他们安心在家乡工作。” 李玉良说,这些流失的教师都是骨干教师,他们的流失对当地的教育影响很大。现在他们中有的在外面干得不错,也有的过得并不像原来设想的那样好。“我还是那句话,在外感觉不行就回来吧,这儿毕竟是家!”最后,他又强调了一句:“对于那些特级教师,如果他们愿意回来,我开车带着他的校长去接他!”其恳切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这是一个好现象,我们应正确引导它,只有人才流动了,才能使人才资源最大化地发挥效益,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国家督学、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们可以用提高教师待遇,均衡发展教育来解决这一问题。” 李希贵局长认为,我们要尊重教师自由流动的权力,政府也应该谋求全国教师工资、待遇、福利的统一。“教育要均衡发展,其核心要素就是教师要均衡,解决这个问题,责任不在教师,而在政府。” 有意思的是,潍坊市刚刚在全市68个普通高中之间制定了一个“俱乐部”式的制度,大家在一起签了一个协议:有教师在互相之间流动时,流入方要交给流出方数目不等的教师培训资金,不同档次的流出教师有不同的标准,数目1万到2万不等。 “这就使流出教师的学校增强了继续培训青年优秀教师的能力!”李希贵局长笑着说。 采访札记 不可否认,一个地方大批教师的流失,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的教育环境,其中的优秀者则更是使流入地锦上添花,流出地愈见落后。然而令人不得不深思的是,好多教师都是在走了之后才被认为是“人才”,才引起原单位及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教师立志奉献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但我们在操作中往往忽略了这个前提。事实却早已雄辩地证明,与发达城市的区域魅力相比,我们的行政干预和思想说服是多么地苍白。 良好的环境对教师个体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计划经济时期的铁桶般的工作稳固也的确已不再适应我们的社会发展。目前,非师范院校毕业的人通过资格认定,可以从事教育工作,教育行业中的人跳到其他地方或者其他行业,也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现象。逐步放开人事制约,让人才适当地、有步骤地合理流动,才能从根本上鼓励人才的脱颖而出。 我们提倡尊重每个人发展自我的愿望,但并非鼓励优秀的教师都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地区去。教育毕竟是一个特殊的、有连贯性的行业,讲究的是可持续发展,它需要的是其中优秀人才的流动所带来的活跃而非动荡。这就需要从实质上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各地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境遇和师资培训条件,对教师多一些理解支持,多一些人文关怀,让越来越多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使更多的孩子都能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

私立学校教师辞职信范文第4篇

一个能为自己丈夫抛弃一切的女人,怎么会亲手杀夫呢?这漂泊的6年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看本刊独家报道――

为爱迁徙,

孰料生活颠沛流离

2000年春天,武汉大学的樱花灿烂盛开。正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读的大三男生王炳锟,和几个同学到武汉大学赏樱花。在漫山遍野的樱花丛中,他与该校英语系的大三女生肖晓不期而遇,他们一见钟情。不到半个月,这对少男少女确立了恋爱关系。

时年20岁的肖晓是武汉市黄陂区人,父母都是工人。相比较肖晓的家境,王炳锟的家境就寒碜许多。与肖晓同年的王炳锟出生在江西省余江县百子村,父母都是农民,他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弟弟。

大四那年,王炳锟参加了所在学校的研究生考试。而肖晓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就业。她对王炳锟说:“我工作了有钱了,就可以供你读研究生。”2002年3月,王炳锟顺利考上研究生。当年6月,肖晓应聘进武汉市光谷一家私立学校,成了一名英语老师。此后,肖晓每个月的工资除了生活外,总是拿出一大半的钱“救济”王炳锟。

2005年6月,王炳锟在女友的资助下顺利毕业,并在广州市番禺区一家国企找到了工作,月薪5000元。而此时的肖晓,已经成为学校英语教研组的副组长,事业正处于上升期。

得知男友要去广州工作,肖晓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她试探着问王炳锟:“武汉的就业机会那么多,你难道就不能留在武汉工作吗?”谁知,王炳锟却说:“我这个专业在武汉很难找到对口又高薪的工作。”听罢,肖晓不禁委屈地说:“那你去了广州,把我一个人留在武汉吗?”

王炳锟连忙搂过她的腰,信誓旦旦地说:“以你的学历、能力和工作经历,去广州找份工作,轻而易举。再说,即便你找不到工作,我可以养你啊!”王炳锟的话,让肖晓十分感动。那一瞬间,她决定,无论男友走到哪里,她都会紧紧相随。

2005年8月,王炳锟在广州安顿下来后,肖晓向学校递交了辞职信,踏上了去广州的火车。得知女儿放弃武汉的工作,千里迢迢去广州竟是为了投奔一个穷小子时,肖家父母气愤不已,多次打电话给肖晓,要求她回武汉。肖晓早已深陷情网无法自拔,她坚定地告诉父母,这辈子她跟定了王炳锟。无奈下,肖晓的父母只好接受了现实。

2005年9月8日,肖晓拿着简历开始跑人才市场。没想到,她引以为傲的英语专业在广州根本不吃香,甚至被列为广州最难就业的3大专业之首。一个月下来,她跑遍了整个广州人才市场,简历投了70多份,都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直到当年10月底,一家私人举办的英语辅导中心,愿意以100元一个小时的上课费,留用肖晓。想早点扎下根来的肖晓,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

此后,肖晓每天下午5时出发,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从番禺区赶到荔湾区的上课地点,给学生们补习一个小时的英语后,再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回家。

虽然辛苦,但沉浸在爱情中的肖晓,坚信日子终究会好起来的。每次,父母给她打电话,她总是骄傲地说在广州找到了一份高薪水的工作。

2006年春节,王炳锟带肖晓回到江西老家,王家父母对这个“准儿媳”赞不绝口。随后,这对患难与共的恋人“裸婚”了。

2007年4月底,王炳锟所在的公司在重庆建立了分公司,他被调到重庆开展新业务。肖晓二话没说,打包好行李,再次跟着王炳锟迁徙重庆。

分公司刚开张,没有员工宿舍。王炳锟和肖晓下火车后,就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到处找出租屋。当时,重庆的房价正处于上涨期,市区内的房屋出租价格高得让他们退避三舍。直到第二天晚上,他们才在江北区的城中村租了一间单身公寓。这套只有40平方米的公寓,月租1200元,加上水、电、煤气、上网费,一个月算下来,得要2000多元。肖晓不禁感慨地说,重庆的生活成本并不低于广州。

盲目迁徙,

6年换了3个城市

不久,现实再给肖晓当头一棒――重庆的工作仍旧不好找。肖晓经过咨询教育部门得知,要想应聘当地公立学校的教师,本科学历者要么是当地生源,要么具备当地户籍,只有研究生文凭才不受生源地和户籍限制。最后,她在一家翻译公司上岗,但上班第一天,公司老板把她喊进办公室,借谈工作之名对她动手动脚。肖晓落荒而逃。

回到出租屋,肖晓抱着王炳锟大哭了一场。王炳锟叹了口气,然后安慰她说:“工作会找到的,要是找不到,我养你!”肖晓听后非常感动,躺在王炳锟的怀里,所有的委屈和辛苦都化为云烟。

然而,甜言蜜语之后还得面对现实。王炳锟到重庆分公司工作,月薪虽然涨到了6000元,但他每月还要给老家寄2000元,除去房租日杂费用,两人的生活费只剩下2000元了。

2000元的确够两个人生活,但生活标准和质量却明显下降。看着丈夫日益消瘦的身体,肖晓十分心疼,无奈下,她只得经常瞒着丈夫,到超市刷卡买回一些补品,为丈夫加强营养。两年多时间下来,由于经常逾期还不了款,信用卡上透支的钱越积越多。

伙食上差点,王炳锟还可以忍受,最让他郁闷的是,在工作之余还不能有其他活动。渐渐地,他回到家吃完饭倒头就睡,与肖晓的交流越来越少,后来连话都懒得说了。

肖晓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心情烦闷,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慢慢地,王炳锟和肖晓,一个像炸药包,一个像火苗,一触即炸。两人经常发生口角。

2008年5月1日,九龙坡区的南方百货商场有促销活动。当肖晓拉着王炳锟在商场打折区闲逛时,一个提着JACK&JONES手袋的年轻男子叫了王炳锟的名字。王炳锟一回头,脸刷地就红了。原来,那个人是王炳锟的同事,他上上下下地打量了肖晓一番,然后表情复杂地离开了。王炳锟羞恼地拉着肖晓就往回走,嘟哝了一句:“我受够抢打折货的日子了!”那晚,王炳锟的神情很落寞,一直在摇头叹气。

事后,肖晓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尽快找份工作,既是证明自己的价值,也是为了赢回她与王炳锟的感情。

2008年7月13日,肖晓放下身架,找了份送快递的工作。重庆的夏天潮湿而闷热,8月下旬的一天,肖晓骑着电瓶车去渝中区的一幢写字楼送快递,刚走到大楼门口时,突然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醒来时,她已身在医院。医生说是中暑了,是好心的保安将她送来的。最后,肖晓输了两瓶葡萄糖,花了近300元钱。她给王炳锟打去电话,没想到,王炳锟说很忙,匆匆安慰了她几句,便挂了电话。

走出医院,肖晓漫步在汹涌的人潮中,眼泪簌簌而下:这就是自己两度迁徙追随的丈夫吗?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4月开始,肖晓的下身常常出血,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检查,被诊断患有子宫肌瘤,做了手术。

虽然手术非常顺利,医院的医生也是竭尽关照,但这次的手术还是给肖晓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创伤――王炳锟一边支付医药费,一边对肖晓说:“你不赚钱也就罢了,还要花钱!”

出院后回到出租屋,肖晓躺在床上算了一笔账,毕业4年多了,如果自己是在武汉工作,除去花销,到现在至少可以攒下5万元钱了。可现在在重庆,连像样的工作都没有,还要被丈夫瞧不起。

2009年12月,王炳锟接到了总公司撤资的通知。通知上说,像王炳锟这样由总公司派来的驻地员工,可以选择回广州总公司,也可以选择离职。如果离职,总公司将支付3个月的薪水作为赔偿。一时间,王炳锟犹豫不决。

就在这时,王炳锟接到了在上海市一家日资企业工作的大学同学的电话,被告知他们公司正在招聘有经验的技术员,工资加上福利待遇一年的收入可达12万元。

在高薪面前,王炳锟心动了。而肖晓则暗暗叫苦:如此颠沛流离,生活何时才能安定?如果自己再次贸然追随丈夫迁徙上海,岂不是又要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找工作?

王炳锟察觉出了妻子的顾虑,劝慰她说:“在重庆不是找不到好工作吗?不如去上海看看,说不定换个地方好运就来了!再说了,我去上海拿高薪,即便你不工作,我也可以养你!”

这一次,肖晓依旧选择了跟随丈夫去上海,她不知道,如果不跟着丈夫,今后该何去何从……

惨烈结局,

18刀刺向丈夫

2010年4月底,王炳锟和肖晓到达上海。两人在松江区租了一套30平方米的公寓,月租1800元。5月初,王炳锟经同学介绍,顺利进入某日资企业,从事研究工作,月薪7000元。

就在肖晓以为生活开始走上正轨时,麻烦又来了――肖晓在乡下的舅舅患了肺癌,急需救命钱。肖晓从广州迁徙到重庆,再从重庆迁徙到上海,每次迁徙对家人的说辞,都是在新的城市找到了更高薪的工作。

肖晓不想让父母识破自己善意的“谎言”,只得满口答应。随后,她只好硬着头皮,向王炳锟借钱。没想到,王炳锟冷笑着说:“恐怕这钱是有去无回吧!”事已至此,肖晓只好低三下四地哀求他:“即便我舅舅不还给你,我还给你!”王炳锟的笑声更狂了:“你还?你的工作还没着落呢!”

丈夫养自己的誓言像个纸上谈兵的笑话。肖晓强忍着内心的悲愤,苦苦哀求王炳锟。最终,王炳锟甩给了她两万元钱,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无条件地给你钱了。”

肖晓拿着两万元钱快速寄回了家,并装作很抱歉的样子对家人说自己正筹划在上海买房子,目前拿不出更多的钱。

事后,肖晓不禁对“迁徙的婚姻”萌发了悔意,也对王炳锟产生了恨意。为了在丈夫面前赢回尊严,肖晓决定尽快找份工作。孰料,她怀孕了。王炳锟坚决不要这个孩子:“虽然我的薪水不低,但我要养的人实在太多了,我老家的父母和弟弟,还要养你,如果再添个孩子,岂不把我累死?等你找到工作后,咱们在经济上好转了,再要孩子吧!”随后,王炳锟请假陪肖晓去堕了胎。

为了节约钱,王炳锟并没有带肖晓去大医院,只是在小区附近找了家小诊所做流产。手术后,一连两个多月,肖晓的下身都在不停地流血,身体虚弱极了,还经常莫名其妙地晕倒。令肖晓更加寒心的是,王炳锟不仅不心疼她,反而怪她“你的毛病真是多”!那段时间,肖晓天天泡在眼泪中,对王炳锟的怨恨又加深了一层。

2011年年初,肖晓实在忍受不了身体的病痛,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她打胎时因刮宫力度过大,导致子宫破裂,需要做子宫切除手术。

医生的话像是晴天霹雳,肖晓差点晕倒在地。那天,她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回家的。到家后,她给王炳锟发去短信,告知了她的病情。王炳锟却一直没有回短信。肖晓拨打他的电话,才发现王炳锟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那一刻,肖晓只觉得像是世界末日到了。她很想打电话给武汉的亲人,可是,她又不知该如何启齿。

病情刻不容缓,肖晓只得透支信用卡,在医院做了子宫切除手术。住院期间,王炳锟只出现了一次。当他出现时,肖晓喜出望外,可是,当王炳锟得知手术费、住院费以及后期的治疗费用高达6万元时,他的话让肖晓如坠冰窟。王炳锟站在病床前问道:“你哪来这么多钱做手术?”肖晓愣了一下,诺诺地说:“是刷的卡。”王炳锟的脸顿时冷了下来,他冰冷地说道:“你自己想办法还钱吧,我一分钱都不会出。”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了,从此再也没出现过。看着丈夫远去的背影,肖晓既伤心又怨恨……

肖晓出院后的第二天晚上,王炳锟回到家中,没有给肖晓带来安慰和问候,而是冷冷地甩给肖晓3000元钱,绝情地提出离婚。肖晓悲痛欲绝。王炳锟淡淡地说:“以前你上进乐观,现在你成了个怨妇!我对你的感情已经在柴米油盐中磨尽了!”

肖晓哭着哀求王炳锟:“我马上出去找工作,不管多苦多累,我都不抱怨了!”没想到,王炳锟摇了摇头说:“我们公司一个女孩正在追求我,她爸爸是上海市某机关的处长,我准备答应她的追求。”

听到这里,肖晓止住了哭声。绝望、愤懑、委屈、不甘与后悔聚集在一起,像决堤的洪水涌向了她。她猛地操起板凳,砸向王炳锟。王炳锟躲闪不及被砸倒在地。就在他还没爬起来时,肖晓又迅速拿起茶几上的水果刀,扑向他一阵乱刺……

很快,客厅里血流成河。王炳锟不动弹了。肖晓冷笑着拨打了110。此时,时针指向21时07分。从砸凳子到王炳锟没有声息,前后经过不到5分钟。后经法医鉴定,肖晓向王炳锟刺了18刀,刀刀致命。

如果开始时没有爱的愉悦,分手时就不会有忧伤疼痛。反过来亦然。开始时爱得太用力,所以分开时才仇深似海。肖晓以结束王炳锟生命的偏激方式,结束一段“迁徙的婚姻”,也由此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前途。2011年1月12日,肖晓被刑事拘留。2月25日,经检察机关批准,肖晓被正式逮捕。

案发后,肖晓的父母第一时间赶到上海,积极料理女婿的后事。这时,肖家二老才知道,女儿这几年的生活过得并不顺利。一夜之间愁白了头的肖父面对记者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几年下来,肖晓的4张信用卡共透支12万多元。肖家二老不仅积极筹钱赔偿王家,以此请求王家的谅解,还要帮女儿偿还信用卡债务。

上一篇:合同到期辞职信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班主任辞职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