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答辩开场白范文

时间:2023-03-01 04:50:33

硕士答辩开场白

硕士答辩开场白范文第1篇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对图书销售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极大地提高图书销售管理效率及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因此,图书销售管理系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论文答辩开场白(二)

各位领导、来宾,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创新观念的成长,促进同学们就业观念由“择业”向“创业”转换,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骨干人才,厦门大学团委一直致力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的平台。

“恒安杯”厦门大学第五届创业计划竞赛从去年5月启动至今,共吸引了1000多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加,申报了65个项目。有30支团队从去年10月的初赛中脱颖而出。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的培训和角逐,目前闯入决赛的9支队伍今天在此进行决赛。现在我简要向各位介绍一下本次竞赛的举办情况。

论文答辩开场白(三)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们来自数计学院,我叫马圣泓,身边二位是我的搭档,***,***。很自豪能够作为本次团刊答辩的代表站在这里,在为学院争取荣誉的同时,也让大家更了解我们数计学院。下面的时间还请大家随我们一起畅游数学之林,畅享树林之风。

《数林风》创刊于**年5月,已伴随我院走过四个春秋。她秉承“增强媒介作用,服务广大学子”这一朴实无华的创刊宗旨,与时代同行,与成长相伴,聚焦校园内外,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指引学生走上成长、成才之路。

硕士答辩开场白范文第2篇

经过笔试、答辩、论辩三个环节,101名选手,最终只有20名进入决赛,经过论辩PK决出10名优胜者。(程丁 摄)

第六届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于2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参加此次竞赛的101位检察官选手,分别来自31个省份及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派出的34个代表队。

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业务竞三年举行一次。

阵容强大、队伍业务素质高,是此次公诉人业务竞赛参赛队伍最突出的特点。仅从学历上看,80%以上的选手为硕士研究生,其中不乏博士研究生。而且,选手们均获得过省级十佳公诉人或省级优秀公诉人称号,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

连续担任过4届竞赛评委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谢望原说:“本届竞赛选手与往届相比,业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说明近年来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队伍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

竞赛的首个环节是开卷笔试:200余页的考卷,9小时高强度不间断答题。很多选手拖着塞满参考书的行李箱前来考试,有的选手一箱不够,还拖着两箱……选手们的午饭都是一边答题一边吃盒饭解决的,有的选手甚至连盒饭都没顾上吃。

河南代表队选手李明告诉记者:“公诉人常常要长时间看卷宗、整理案件线索,顾不上吃饭早已是常态了……”

再仔细一看,选手们的桌上放着风油精、眼药水,桌下搁着能量巧克力、饼干、提神饮品等;加班装备一应俱全,非常专业。这让人禁不住感慨:果然都是加班干活儿练出来的队伍啊!

2月21日的公诉业务复赛采用的是现场答辩的形式。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组织者做了很多的工作。选手们的参赛顺序是现场抽签决定的。一大早,所有的选手都要上交手机,不管这位选手的参赛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现场作答时,选手们不能透露自己的身份、籍贯等信息。每个考场上都有3位大咖级的评委,但他们的身份是严格保密的。

参赛规则设计得严密细致、滴水不漏,不过大家也不觉得奇怪:做公正公平的制度设计,谁能干得过检察官啊!

2月22日,对决最为激烈的论辩赛终于开始了。这也是选手们最有发挥空间、展示气场的环节。论辩赛题是同一个,但是每组选手的辩论风格、角度却都不一样。有的选手诙谐幽默,融精辟法理要点于风趣机智的段子里。有的选手温柔可亲、风度翩翩,却绵里藏针,招招直戳要害。有的选手慷慨激昂、犀利尖锐,尤其擅长一马当先、拖刀上阵。

对此,论辩赛评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感受颇深:“辩驳跌宕起伏,焦点不断碰撞。”

2月23日,决赛在央视演播厅里进行。这虽是最后的角逐,但一路冲锋到此的选手们,经过了几天的历练,看起来反倒比前几天轻松了很多。

“聚焦公诉精英,展现公诉风采!”下午2点,两位主持人以嘹亮的开场白,正式开启了本次竞赛的决赛对垒。20位决赛选手分为10组,分别对 5个不同的辩题展开辩论。选手们在场上短兵相接,唇枪舌剑,激烈的气氛感染了下面的观众。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爆棚。主持人忍不住调侃道:“现实生活中如果有这么多公诉人一起呐喊……那是有人犯了多大的罪啊!”

硕士答辩开场白范文第3篇

九年教龄,第一次参加学科业务培训就是厦门市骨干教师培训!这,注定是我专业成长中至关重要的加油站,我与语文长相伴!

九年双十,六年高中四届学生,三年初中两届学生,勇猛奋进!

我,双十惟一的八零后参训教师,这次厦门市骨干教师培训让我脱胎换骨,我与双十共奋进!

2.迷航

2012年10月20日前的我,左手轻狂,右手迷惘!左手自大,右手无知!

九年的教学经验,我已不再是青涩懵懂的教坛新手,我已能意气风发,谈笑之间,指点江山,抓好成绩!

九年的教学历练,我被认为是年轻老师中的老教师,我的课堂却沉闷,一池死水,思维滞涩,专业发霉!

2012年,我专业成长的关键词:迷航!

没错,迷航!迷惘!迷惑!专业成长,何去何从,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何在?奋斗方向何去何从?未经深思熟虑的立志与奋斗实际对专业的自我否定!

3.启航

2012年,三十而立,我专业成长中出现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很荣幸地参加厦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10月20日那天的开班式,我已预感到自己的专业成长将迎来凤凰涅,专业纠结,都将化在笔端;成长困惑,也亦将化在骨干教师培训中厦门市教育局领导、首师大傅树京教授等导师们的谆谆指导中!

任局的致辞别开生面!“师者,做最好的自己,为师有道,成为名师,为什么不?”整场开班式,我反复思索任局这段开场白。初上讲台,我一直在不断问自己,如何才能成为最好的语文老师?从学识魅力走向人格魅力,从修炼业务走向修炼艺术,从本土名师走向国内名师,从自然发展走向自觉发展,从阶段发展走向持续发展,从努力优秀走向努力卓越,从学科专家走向教育专家,从实践探索走向理论升华,从素质全面走向特色凸显……开班式后的半年里,通过继教网的自我研修,通过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共同体的共勉成长,我深刻认识到要成为最好的语文老师基础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关键是完善自我,战胜自我;境界是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昨天的我,生逢其时,已经奋斗其时;明日的我,奋斗其时,更要长期奋斗!

傅导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平实之中韵味深: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发展……一组组平实的词汇,荡起我心中千层涟漪,督促我学会思考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与计划,我收获了自己第一份专业生涯及规划简纲:

2000年,18岁,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4年,22岁,到厦门双十中学任语文老师

2005年,23岁,被评为中学二级教师

2006年,24岁,担任教工团支书

2007年,25岁,成为省语文学会会员

2008年,26岁,担任德育处干事

2009年,27岁,担任年段长

2010年,28岁,考上在职教育硕士

2011年,29岁,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

2012年,30岁,担任保卫科副科长

2013年,31岁,在职教育硕士开题,答辩,毕业

……

教育博士

……

高级教师

……

我的语文工作室

……

……

在自己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德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中,我学会端视教师职业,认识到教师是从事教育与管理的职业,是一个需要较多简直判定的职业,是一个充满智慧、感情与变化的职业;我明白了教师职业的挑战性,社会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先导性,文化反哺,充满了不确定性……

4.远航

2013年3月厦门、夜未央。

盛夏扑面而来、杜鹃花、桑葚树、还有期待着火红的凤凰花……

厦门的精神是“爱拼会赢”!如何才能让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呢?这次骨干教师培训给我很强烈的专业触动:做成功的语文老师。有信心感,在厦门,在双十深厚文化底蕴潜移默化中,发现不足,积极改进,教师本身就是一门课程;有学习感,成长过程中向老教师、家长、同龄教师学习请教,沉心静气,集思广益;有科研感,加强教研,长计划,短安排,目标明确,阶段安排,工作有前瞻性,感受研究乐趣。

感念这次厦门市直属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此时此刻,我享受着奋笔疾书的酣畅!享受着为伟人领路的荣誉!享受着激情洋溢的教学!享受着与莘莘学子共成长的快意!享受着专业成长更上一层楼的幸福!

此时此刻,鹭岛上,鹿洞旁,共研磨,习琴书,和弦歌,乐未央,气象煌。勤毅信诚,敬业乐群,努力奋斗,激情洋溢,秉承一份信任与期待,追求内心梦想和憧憬。

此时此刻,永不止步!学习成长中,我珍视这份专业成长的幸福!二十年后,我定会霸气回忆,三十而立的自己已在勾勒人才培养的蓝图。

硕士答辩开场白范文第4篇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举办河南省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的通知》精神,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探索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生产部门、大学生个体三方联动的创业发展机制,加快知识、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我土木系积极响应学院的号召,在分团委书记管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实践部将负责承办了我系的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筹办工作。

这次的创业规划大赛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主题:展示自我成就梦想

(二)参赛对象:正在就读的黄河水院大学生;**届高校毕业生。

(三)内容要求:大赛遵循“原创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要求参赛者自主选题,独立设计完成;项目不限类别,创业者及其项目组的创新成果要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创业项目要具有可行性;项目要具有实用价值,有一定市场前景和商业开发潜力。

(四)参赛项目申报:参赛选手应如实填写申报表,并附有详细的创业计划书、项目实施书。参赛作品不得损害第三方利益,有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不得参加比赛。创业项目申报表应注明参赛者和指导老师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及联系方式。

(五)评选方法:系部对参赛的创业计划书进行预评审,选取可行性及先进性俱佳的作品推荐到学院。由学院选拔,推荐参加河南省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占选手总得分40%;现场演示及答辩占选手总得分的60%)。

本次大赛将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报名参加并在3月18日上午9:40—10:00上交到JX3316实践部的相关人员处。我实践部将在参赛的人员中选拔优秀的作品递交到我院招生就业办,代表土木系参加决赛。

本次创业大赛为同学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社会实践形式。通过创业大赛这一广阔的平台,让同学们在参赛的过程中进一步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才华,让自己的闪光点更加发扬光大。制订创业计划,更需要同学们加深专业学习,因为这是创业活动的根本源泉,是创业的基点所在,这将使同学们在课业学习和实践这两种课内与课外的学习中相得益彰。希望通过本次创业大赛活动能调动我系学生对自主创业、就业的积极性。

通过主办本次活动将有利于引导和解决我土木工程系部分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择业问题,同时通过本次活动将为促进海南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拓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我土木工程系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大赛策划书(二)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据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创业成功人数占毕业人数的比例很低,大学生创业有很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我院为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增长同学们创业与就业的知识,锻炼同学们团结协助的能力,学会社会实践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有院团委主办,学生会创业部举行第一届大学生“城市商业大战”比赛。

二、活动名称:

“城市商战大赛”——大学生创业实战大赛

三、活动宗旨: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创业实践,感受创业激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活动时间:

**

五、活动地点:

重庆市主城区

六、活动对象: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巴南校区**届同学

七、活动评审

(1)初赛:邀请部分学院老师及各部门部长

(2)决赛:部分学院老师及领导

八、活动方案

一>活动宣传

1、前期宣传:**.10.30---**.11.1

(1)通过部门微博、QQ群、飞信等

(2)到大一各班宣传

(3)由宣传部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展板

(1)宣传部公布比赛进度

(2)展示优秀团队策划方案

3、后期宣传:**.11.04---**.11.05

(1)通过网络展示比赛实况及赛程

(2)制作获胜团队经验分享语录

(3)开展活动总结交流会

二>活动准备

1、由宣传部制作宣传展板、海报及活动宣传

2、由各班班长统计参赛人员**.10.31下午17:30将名单交于4410教室

3、由新闻部负责活动照相、新闻稿撰写

4、由创业部及数学建模协会外联部拉比赛赞助

5、由文秘部通知初赛、决赛观众

6、由相关部门负责全场布置、物品安放等

7、由创业部邀请领导及老师

活动开展

1、初赛:有报名个团队(三人1队)上交比赛计划书做初赛评定材料。

(2)各队进行介绍后,由评委给出相应分数。

(3)统计比较后排列出分数较高团队5个进入决赛(决赛队伍数量待定)。

(4)评审点评

2、决赛:初赛中胜出团队参加决赛。

决赛规则:

(2)每团队可向主办部门借贷100—400元,但赛后需归还本金及借贷利息10%。

(3)活动比赛时间为11.03—11.04,期间不允许用自身钱财,且不得用自身钱财用于比赛所赚钱中。

(4)结果评定:以除去本金、利息外挣钱多的组获胜。

活动奖项:比赛奖励前三名、最佳创意团队、最佳风尚团队。

第一名:活动比赛各队所赚钱数总和30%奖励礼品和证书

第二名:活动比赛各队所赚钱数总和10%奖励礼品和证书

第三名:奖励礼品和证书

最佳创意团队:证书

最佳风尚团队:证书

1、主持人开场白

2、介绍初赛规则

3、各队进行预定比赛描述

4、评审评价

5、统计分数后续通知入围决赛人员名单

1、决赛开幕式合影

2、宣讲相关比赛安全和注意事项

3、开始正式比赛

4、比赛总结

1、主持人开场白

2、各队代表3分钟活动经验分享和总结,并宣布团队成绩

3、由XX宣布比赛结果

4、由XX发放证书、奖品

5、由XX总结发言

九、经费预算

1、宣传横幅:40元

十、活动安全

十一、附件(报名表、承诺书)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报名表

大学生创业大赛策划书(三)

一、活动目的

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和激励学生拓宽思维、大胆创新,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

二、活动主题

沈阳农业大学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三、参赛资格

凡沈阳农业大学在校注册登记的各类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留学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在校学生以团队(学历、年级不限)形式(3—7人),以学院为单位报名参赛。

四、组织机构

大赛设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宣传、活动设计和会务等工作;大赛设评审委员会,负责对进入决赛全部作品进行评审,决定入围作品的奖励等级(详见大赛《评审实施细则》);大赛设执委会,负责执行大赛组委会的各项有关大赛的决定。

五、赛事安排

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部分。

复赛:要求参赛选手在初赛大纲的基础上,结合评审意见,完善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力求简洁,相关数据科学、真实、准确,对于一个非技术背景的人士应清晰易懂。在复赛阶段,由主办方利用网络媒介介绍宣传各团队,扩大大赛的影响力,各团队进行上传资料对团队的创业方案进行宣传、推广,最终由大众进行网络票选,由大赛评委会针对团队的创业计划书进行秘密答辩。结合票选结果(30%)和评委会意见(70%)选取6支队伍进入决赛。

六、赛事培训

初赛培训:针对如何成为创业者、寻找创业项目和产品设计、如何组织创业团队和如何撰写创业计划文本等内容进行培训。(由学院管理教研室老师、企业管理者、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担当培训人)

复赛培训:针对如何为创业项目进行市场定位、如何做好创业项目的财务分析和创业的沟通与创赛复赛的秘密答辩等内容进行培训。(由学院管理教研室老师、企业管理者、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担当培训人)

决赛培训:针对风险投资与融资、创业热点行业与趋势、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如何创建一家自己的公司和如何运作自己的公司等内容进行培训。(由学院管理教研室老师、企业管理者、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担当培训人)

七、奖项设置

2.参加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大赛组委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参加复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而又未入围决赛的,由组委会向作者颁发证书。

八、比赛流程

2、4月24~4月25:各参赛团队以院为单位进行报名,报名日期截止于4月25日20:00。

3、4月28:进行初赛培训。

4、5月4~5:提交创业计划大纲(电子版及A4纸版),截止于5.517:00。

5、5月6~5月10:进行大赛的第一环节,由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各参赛队伍提交的创业计划大纲进行评审。

7、5月13、14、15:核算初赛成绩。

8、5月16:公布复赛名单,归还创业计划大纲,由各团队进行修改。

9、5月20:进行复赛培训。

14、6月1:进行大赛决赛培训。

15、6月3~7:进行决赛赛前宣传。

16、6月8:进行创业大赛决赛。

硕士答辩开场白范文第5篇

然而,这和我们今天要说的主题没有什么联系,伟大的作品已经接受了无数次的研讨,再多接受一次探讨,也许就会多一层误读。我之所以想到贡布罗维奇和昆德拉的话,是因为脑海中忽然浮出了一串扎眼的分数――在文字的海洋中,突然冒出属于数学领域的数字,就好像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的人并排站着似的,格外引人注目。文学和数字有没有联系?说得准确点,那两句话牵扯到的数学问题,是数学中的概率问题,例如把硬币抛向空中,落地后正面朝上的几率是二分之一(除去立起来的微小可能)――如此类似的种种问题。所以不如这样问:文学和概率有没有联系?我想是有的,而且托数学的福,概率一直都是文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所以说,尽管这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站在一起显得十分怪异,但外界投过来的奇怪眼光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好兄弟。

说到文学中的概率,我首先就想到了阿兰・德波顿的《爱情笔记》。有必要介绍一下其人:中国的出版社出于宣传需要,称他为“英伦才子型作家”,现在大概41岁。他既写小说,又写随笔,但连他本人都承认随笔才是他最擅长的写作方式,既信手拈来,又富有哲理。他本人曾说,他讲不来故事,也“发明”不了人物,因此不是个称职的小说家。而《爱情笔记》却是部小说,也许这就是此书被形容为“不像小说的小说”的原因吧。

《爱情笔记》讲述的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简单到不能相信作者能把这个题材扩充到14万字的长度。一位年轻建筑师,在飞机上认识了邻座的女性,然后他们坠入爱河,最终分手。经过一段低沉期,年轻建筑师又重新开始了生活。故事就是这么简单,平淡无奇。实际上,如此简单的故事情节里,有很多细节都能引人深思,比如爱情到底是命中注定的,还是人们需要被爱,所以才去爱?前者是偶然性的,是个概率问题。小说像是一本爱情哲思,全书也是从这个概率问题入手,引发一系列关于爱情的哲学命题的。

这对男女乘坐同一班机的概率为1/36;他们相邻而坐的可能性经过男主人公的计算,是110/17847;因为总共有六趟到达相同目的地的班机,所以他们邂逅的最终概率是1/5840.82。偶然的相遇后,他们相爱了,且不说相遇后相爱的可能性是多少,但相遇的概率是1/5840.82,已经非常小了。所以说,男主人公认为这份爱情是命中注定的,爱情是宿命,会持续永远。

热恋之后,他们逐渐熟悉对方,厌恶起彼此的不良习惯,最后以女方的移情别恋而告终。小说的最后,重获新生的男主人公在一次晚会上认识了蕾切尔,看起来像是一段新恋情的开头。男主人公的遭遇也许颠覆了他的世界观,但关于爱情的思考不是这次探讨的重点,我们还是要回到概率上来。为什么德波顿会想到写这样一个难写的故事?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那时候他才23岁。我想,也许是坐飞机的时候,不小心瞥到了邻座的漂亮女性,忽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吧。他们在此地邂逅是一个可能性事件,并且可能性非常之小。因此,可以这样说,是概率赐予了德波顿灵感。

偶然事件大概就是概率非常低的事件。据我所知,除了把概率用作开头的《爱情笔记》之外,还有两本以概率为主题的书,它们分别是保罗・奥斯特的《红色笔记本》和村上春树的《东京奇谭集》。这两部作品都不是长篇小说,前者是故事集(所谓故事,就是只有纯粹的情节),后者是短篇小说集。据说这两本之间还有联系,意思大概是村上春树仿《红色笔记本》而作《东京奇谭集》,可见二者讲述的偶然性是一脉相承的。保罗・奥斯特本身就是个以书写偶然性闻名的小说家,他的这本《红色笔记本》里的故事更像是他写的小说的雏形,或者说是灵感来源。总之就是各种低概率事件的集合,例如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作者的小姨子在台北学习中文,有一次和一个美国朋友聊天,交谈中她们提到了各自的家庭,惊讶地发现她们各自的姐姐都住在曼哈顿同一栋楼房的同一层,后来作者夫妇和那对姐妹成了“最要好、最忠诚”的朋友。

《东京奇谭集》一共有六篇短篇小说,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如其名,都是“奇谭”,即奇怪的事。总之,把这本集子称之为玄奇之事似乎更为合理,好像和概率问题沾不上边。我的理解是,偶然事件是玄奇之事,但玄奇之事并不全是偶然事件,所以《东京奇谭集》里六个主要故事都是玄奇之事。偶然事件仅限于村上春树在第一篇故事《偶然的旅人》开头作为开场白讲述的两件亲身经历。一是村上在酒吧欣赏爵士乐演奏,脑子里希望乐手接下来演奏两首曲子,而这两首都相当冷门,没想到接下来乐手竟然真的连续演奏了这两首曲子。二是他逛唱片店时,买了一张十分中意的名为《10 to 4 at the 5 spot》的唱片,出门之时有人问他现在几点,他看了一眼手表,答道:“It’s 10 to 4.”事后才反应过来这是多么的巧。没准村上就是受这两件事的启发,写了《东京奇谭集》。

硕士答辩开场白范文第6篇

这里以《2015咸宁电视问政》节目运作的成功实践为例,剖析节目的关键环节和要素,探索这类“特殊”节目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看如何“扬眉”才能让“利剑”闪亮出鞘,以此与读者分享。

一、电视暗访短片的策划

暗访短片采制的成败是整个电视问政节目成败的首要问题。各地每一年每一期电视问政的展开,看似多姿多彩,风格千差万别,其实都离不开暗访短片的策划和设计。不管你形式上是以“媒体问政”、“百姓问政”、“网络问政”等何种面目出现,都忘不了借助声画兼备的视听艺术来出彩。而要做到短片出彩,就要研究选题的线索从何而来?哪些选题适合用来做问政片?如何完成短片素材的采集?哪些素材需要明访?哪些素材需要暗访?全部采访如何做到既对问责对象保密又必须采访到位?如何掌控完成采访的时限?短片的主题如何提炼?短片文稿如何表述才恰当?政策与分寸如何把握?标题与事实如何取舍?画面素材如何剪辑得当?短片长度如何安排?等等,每一步都必须步步推敲、环环相扣,然后通盘考虑、以求最佳。而短片采制在节目总监看来可以成片后,还必须层层应对上级不同领导及至最高领导的审核把关。这一不断送审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某些政治原因毙掉哪怕采拍质量很好的片子,这时就得更换早已备好的候补片,或者重新筛选选题去采制。对送审通不过的片子,制片方必须综合吸收各方意见,反复修改包括补充采访和重新剪辑合成,直至最后主办方决策者的满意才算叫成片。这就是问政短片生产流程中与常规电视片生产既有共性,同时也体现出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2015咸宁电视问政》节目中播出的8个短片,其选题有些来自主办方,有些则靠媒体积累或寻找。然后根据本次问政的政治主题总要求,从众多线索中充分考虑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以及新鲜性而非概念性、问题实例性且具有可求解性等核心要求,初步筛选出一批可以采访的选题,即兴同时部署采访。又依据初步摸准的事实再次经淘汰,保留可用选题,继续做进一步的明访或暗访,同时严格避免对问责对象“打草惊蛇”,并按预定计划在两周时间内全部完成采访任务。每个短片的主题既要符合问政节目主题总要求,又要各有侧重,形成“众星捧月”之势。短片的标题要做到准确简洁,文稿涉及的政策法规必须引用准确,事实分寸必须恰当,画面选材和剪辑要富有表现力、冲击力和感染力。每个短片根据本次问政节目总时长均控制在3分钟左右,不得超过4分钟。每一个短片都在解说文本经本台审核通过后即及时向上级送审,制作合成并审毕后再报上级审查成片,直至最后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审看全部短片,并根据意见最后做出完善修改。这样在不断发挥媒体的业务专长,同时又不断吸收领导智慧后所形成的短片,既满足了党委、政府的政治要求,也贯穿了媒体人的艺术追求。因此,“非煤矿山开采乱象”、“企业叫苦的市场垄断”、“奇葩的纳税证明”、“闹心的民心工程”等8个短片一经在节目现场曝光,就能带来扣人心弦、振聋发聩的效果,整个问政节目的效果就有了成功的良好开端。

二、现场提问的设计

电视问政重在于“问”。如果说短片质量是问政节目成败的基础,而基于短片的提问设计则是问政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如何基于短片提供的事实来问出关键、问出要害?又如何面对不同的问责对象问出个性、问出特色?同时面向受众如何问出他们的兴奋点、思辨点?包括体现高层主政领导的执政理念和意图?不仅要统筹考虑这些因素,还必须设计每一组提问的逻辑层次,以及贯穿设问、追问、反问、套问、连环问等多种技巧。也要设计出嘉宾可能顺答、逆答、反答、漫答等情况的提问应对,以及问与答的时长掌控,整个提问在问政节目总篇幅中的时长占比和份量。当然,也如同短片生产的特殊性一样,媒体团队设计出的全部提问也必须向执政高层决策者逐一解析,充分体现出他们的意图,集思广益、获得认可后方能敲定。绝不能只是站在媒体人的角度来发问,而是要代表党委、政府来问责。因此,这种站位高、指向强,而又贴地气、藏人气的提问设计,就决定了电视问政节目的又一鲜明特色和特征。

《2015咸宁电视问政》节目正是本着问得关键、问得明白、问出个性、问出结果等理念来精心设计的。面对接受提问的8个部门22位相关责任人所设计的8组提问,每组分别设计了3至5个发问,部分发问又包含着多层次递进提问。全部提问和解答占据了节目总长度2/3的篇幅。

解析整个问政节目就可以看到,在播放住建部门、卫计部门、公安部门的短片之前就分别设计了提问,未行曝光即先声夺人。而对一个六年过去都解决不了的农村饮水工程,则向水务部门分别发出了追问、反问、连环问。对非煤矿山的整治既站在咸宁绿色崛起的战略高度来发问,又抓住国土部门审批把关这一核心问题来设问。对卫计委、人社局等部门则站在建设法治咸宁的大局,分别落脚在以罚代管、违规套取国家专项培训资金的事实上来发问。对凭借政府授予的特权违规垄断二次供水市场的问题、对六年都喝不上自来水的民心工程,则分别从百姓的角度问出了百姓的关注点和兴奋点。而对多次接受问责的公安局负责人、对刚刚上任的市地税局局长,又分别采取了个性化的提问。总之,8组提问中,高低起伏、轻重缓急、错落有致地交织着各种提问设计技巧,达到解惑解困、引人入胜的节目效果。

三、节目的主持运作

如果说电视问政节目开场前的一切手段和技巧,都是在准备着一盘丰盛的“佳肴”,那么,这盘“佳肴”最终都要靠主持人一一端出来呈现给受用者,因而节目主持艺术的优劣、成败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在主持人的选拔上,该选择什么类型?是男女双主持还是单主持?开场白如何高屋建瓴又营造气场?串词如何做到行云流水亦诡异多姿?现场发问需要呈现何种风格和气度?语言(形体)表达如何达到最佳?嘉宾的变异回答如何应对?回答的长短如何掌控?如何临场互动营造气氛?等等,都需要讲究设计。这其间除了一般节目主持的规律外,也有着问政节目的特殊要求。特别是主持人的视角与一般谈话节目有差异,面对嘉宾既不能仰视而毕恭毕敬,也要少用平视而一团和气,而更多的是要以俯视的姿态,居高临下代表人民来问责。语气要求也与常规谈话节目有差别,该尖锐的就要锋芒毕露,该追踪的就得不容置疑,不该客套的当应凌厉回应,不该心软的不应怜香惜玉。这一切设计都必须反复经过节目彩排,而且这些彩排不可能像常规谈话节目那样,事先与嘉宾多方沟通、摸清受访者的心迹和故事,只能是多角度、多层面予以揣摩,让主持人一旦现场与嘉宾首次面对时找准感觉、修正视角,以求达到最佳的主持效果。

《2015咸宁电视问政》节目以稳重、端庄、成熟的基本要求选拔了男女两位主持人,但同台登场只限于节目开场白和结束语,以便于营造节目气场。进入提问则全部由女主持来担当,让“美眉”来扬“剑”更兼具亲和力。开场白即以强调的“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这四句话来总揽全场基调,然后在简短肯定8家部门的成绩后话锋一转,逐一展开问责。“面对绿水青山你尽到监管责任了没有?”、“六年都不通水是让老百姓满意还是让老百姓揪心?”等发问站位较高、气场强盛;“为什么你在承认违规垄断后还振振有词?”、“(发现的几家福利院问题)难道这是巧合吗?”等反问显得锋芒凌厉、咄咄逼人; “请直接回答!”、“请简单告诉我!”等多次面对套近乎、绕弯子的回答予以坚决打断,话锋不容置疑、势不可挡;”一次又一次接受问政的滋味不好受吧?”、“你刚刚履新就来接受问政,该怎么看、怎么办?”等语态则充满了绵里藏针的个性化特征;……这些风格各异、千姿百态的发问贯穿着节目全场。一当节目谢幕后,在场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和观众就称赞说“问得准!问得好!”、“该打断的都打断了,该说的都让他们说了。“有份量、有气场!”

四、节目的编排布局

如同所有节目特别是大型节目都要讲究一般编排、特色编排和艺术编排技巧一样,电视问政节目在编排上则要特别研究其中独有的特征和要求。因为这里是一个严肃的执政平台,但不是通常的会议室,不是一个群枪舌剑的辩论场,更不是娱乐场。整场节目如何做到气氛庄严却不单调枯燥?应该穿插什么?如何穿插得当?一个又一个的短片如何分类演绎,做到有张有弛、轻重适度?双主持和单主持的站位、进退如何安排最妥?台上及台下接受提问或发言的嘉宾如何布局最佳?每一个环节的时长和节目总时长如何掌控?以及设计舞美、灯光、音效等,如何同节目的特有气氛相协调?各种机位如何摆布?等等,都有考究。否则,任何一个元素都会影响到节目的整体播出效果。

多年来,各地举办的电视问政节目都有其编排布局的共性和个性。如邀请专家现场点评,邀请人大、政协代表发表意见,邀请群众代表现身说事,安排一定数量的评议代表使用表决器为问政对象打分测评,穿插网友发言、手机短信播报,现场观众随机提问和互动,根据曝光事实使用关键性道具等。《2015咸宁电视问政》节目兼收并蓄过去的成功经验,同时注入新的理念和元素。对8个短片和相应问责部门按“整治为官不为、强化履职尽责”的节目主题总要求,分别以履职尽责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两类性质编成上下两个半场。节目总流程控制在120分钟以内,其中每个环节能精确的都要精确到秒,不能精确的嘉宾回答部分要预先设计把控。对住建部门的问政以两张报价单作为道具开篇。每个短片均既按份量轻重,又兼顾政务类和民生类的错落编排,每半场安排一位专家予以点评,以便点评更具有概括性、伸缩性和浓厚度。上下半场间又分别安排一位人大和政协代表发表心声。同时,对每一个部门问政完毕后即行由168名评议代表打分表决并公布于大屏幕,8个部门全部问政结束后公布打分排名情况。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艺术编排和布局达到了设计的预期效果。

五、节目的组织调度

电视问政节目的组织与一般大型节目比较,有其面临的许多不同难点。正因为问政不仅是节目,更是一个执政平台,其组织操作的主动权、决策权,许多并不在媒体人手中。比如选题的敲定、总主题的指定、接受问责的嘉宾人选和数量、观众方阵的人选和数量、参与表决测评的代表和数量等等,乃至一句重要的台词、一个重要的提问、一个现场布局环节,都必须充分贯彻主办方的意图。这当然是问政节目具有权威性、公信力和关注度的重要因素,但是也会出现操作中的具体意见分歧。作为承办方的媒体人,既要高度重视主办方的意见,尊重主办方的决策,同时也要根据节目生产规律充分阐述己见、甚至据理力争,以争取主办方的理解和采纳,谋求最佳的节目效果。

咸宁台在组织《2015咸宁电视问政》节目的生产过程中,充分尊重主办方敲定的节目主题和选题意见,依据主办方指定的嘉宾来积极设计提问,加之也是首次根据主办方的要求在容纳千人的市委会议中心举行,并要求在两个小时内正负不超过5分钟一次性完成节目录制,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均超以往,其场地条件、观众方阵要求等对节目编排布局和技术装备的完善都提出了新挑战,多家参与部门的配合协调也加大了组织调度的难度。该台主动积极挖掘主办方的丰富资源,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运用调度。哪怕是一句重要台词,一句关键性提问,也积极与主办方沟通商讨。如开场白中的台词,主办方提出了站位要高的旨意,并要求引用某某中央领导的经典语录。最终几经比较,节目开场前的头一晚十分高兴地采纳了媒体提出的建议,引用了的“四句话”。又如点评专家的选择和发言代表的人选,也是在双方积极的努力和反复琢磨中予以敲定。再如在多次节目彩排过程中,主办方也主动争取决策领导现场指导和把关。最后在节目首播前也充分吸收了决策者的剪辑把关意见。如此这般在整个节目的组织调度过程中注重集纳多方的智慧,也必然是问政节目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电视问政节目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多种类型的问政模式。有的采用述职答辩式,有的采用讨论交流式,有的则是采取群众代表主导提问的方式,虽各有主办方的执政意图和相应的节目风格,但本次节目的问政类型采用主持人主导的问责解答式,仍是当前问政节目的主流模式,也是官方和媒体双满意的最佳平台,特别是受众青睐,值得媒体人不断探索其技巧,以其不断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黄艺丰: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文 武:咸宁电视问政节目总监制)

【链接】

电视问政 莫成表演

付观楚

日前,某地省、市两级电视台分别邀请笔者担任电视问政媒体提问代表。答应之后,又不得不拒绝:其一,对方明确限定了提问的内容,且要求不更改;其二,被提问部门来电公关,请求问政时“高抬贵手”。

前者要求按照“节目流程”走,其实是怕部门领导被问到尖锐问题“下不来台”;后者则表明,相关信息有所泄露。如此一来,电视问政俨然成了一个“舞台”,不管是提问者还是被问者,都成了按照既定“脚本”表演的“演员”。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为了强化政府官员“对百姓负责”的意识,加强政府、公众的理解互动,纷纷采用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等新手段,颇受欢迎。但要看到,唯有畅所欲言、深入沟通,才能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如果因担心“领导尴尬”“节目冷场”进行某些“设计”,问政就会异化为展示政绩的工具,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希望电视问政少一些作秀,真正成为官民良性互动的桥梁。

(人民日报2016年1月10日1版)

电视“问政”别搞成“秀政”

焦一帆

日前,某地省、市两级电视台分别邀请笔者担任电视问政媒体提问代表。答应之后,又不得不拒绝:其一,对方明确限定了提问的内容,且要求不能更改;其二,被提问部门来电公关,请求问政时“高抬贵手”(据1月10日《人民日报》)。

电视问政既是堂“现场课”,也是“曝光台”;既是沟通交流的平台,也是治庸问责的方式。电视问政对干部揭短亮丑,爆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用监督传递压力,让压力推动执行。以此,能够更好地检验干部的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达到“提纯”“洗涤”之目的。

当前,有些电视问政大有向“形式主义”靠拢的趋势,一些不正之风也露了头。比如,节目对提问的内容作了明确限定,被提问部门请求问政时“高抬贵手;官员事先做了充足准备,现场回答各个问题都能头头是道,但落到实处却成为了“水中月”“镜中花”……如此一来,电视问政成了表演的大“舞台”,形式大于内容,遮掩庇护多于批评指正。我们不禁要问,电视问政岂不是违背了初衷?带有了“秀”的味道?

电视问政是个好节目,但它不能成为敷衍或欺骗群众的“舞台”,更不能带有“秀”的味道。建议加大群众评议力度,提高问政中群众所占的比重,从各地区、各行业中选好代表,让更多群众参与电视问政节目,给干部表现举牌评分,对节目效果评议评价。另外,节目现场应该多些真刀真枪、认真较劲,多帮助干部排毒出汗、化骨疗伤,倒逼他们主动作为。唯此,才能改进工作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切实行动回应民声、赢得民心。

硕士答辩开场白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19-03

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高校毕业生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对学生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检验。因此,搞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大致可分为选题、研究(设计)、论文(设计)撰写与修改、论文(设计)答辩四个阶段。显然,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最后一项重要内容。为提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水平,笔者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园林工程专业、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对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进行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法,即选择某届毕业生,按照预定的答辩程序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随后进行毕业答辩成效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二)研究对象

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中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42人、林业技术专业51人、园林工程专业55人、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57人,共205人,占两校当年毕业生人数3680人的5.57%。学生在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后进行答辩。

(三)研究内容

1.答辩准备。包括校方准备和答辩者准备。

校方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审定答辩者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由各系部组织。其一,答辩者资格审查。主要审查答辩者学分是否达到毕业答辩要求;是否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有处分者是否已撤销;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形式审查,是否达到答辩要求;确定、公布答辩者名单。其二,组织成立各专业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成员一般由3~5名教师组成,其中组长1人,由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或专家担任;成员2~4名,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要求秘书提前1周将答辩者论文(设计)送达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对答辩者论文(设计)内容进行审阅,并拟定答辩时提问的1~2个问题。其三,拟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标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答辩成绩两部分,按照论文(设计)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以及答辩时陈述、回答问题语言流畅性、科学性、准确性等评定成绩。其四,布置答辩现场。落实答辩的时间、地点,安排好答辩会场。

答辩者准备主要包括知识性准备和事务性准备两方面。其一,知识性准备。主要是指为通过论文(设计)答辩就论文(设计)涉及的相关知识的准备。了解和掌握与所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弄清文中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作者的创新观点和方法,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艺术。重点是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科学依据、基本原理、新颖之处、存在问题、可能的提问问题等进行梳理和准备。其二,事务性准备。主要是制作答辩陈述的PPT,陈述时间控制演练、回答问题演练等。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报告陈述。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会上,毕业论文(设计)作者需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说明性汇报或陈述。用PPT进行陈述,陈述时间一般为5~8分钟。通过报告陈述,答辩教师了解作者对所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思考过程,并考察作者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答辩报告陈述内容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创新之处、存在问题与继续研究的方向。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陈述内容清楚、完整。

二是质询。报告陈述完毕,答辩教师即开始对毕业论文(设计)作者进行质询,通常从三方面进行:首先,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质询,以考查答辩者对所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其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进行质询,要求结合实际或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讲(论)述,以考查答辩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次,就专业理论或实务中的问题提出质询,考查答辩者对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热点问题的了解情况及专业发展潜在能力。

三是现场答辩。答辩者针对质询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可以待质询者将问题全部说完后进行答辩,也可提出一个问题答辩一个问题。答辩者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必须注意答辩的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其次,对质询者提出的问题,可分三种情况处理:能明确回答的,要紧扣主题,言简意赅地回答;自己不知道的,要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诚恳,承认自己的不足,切忌不懂装懂,信口雌黄;对质询者误解的问题要进行阐述、辩解,坚持真理,维护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敢于阐发独到的新观点。再次,在答辩过程中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以答为主,辩为辅,并可适当穿插图表等媒介,助以体态语辅助说明问题,如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力求深刻生动。把握答辩时间,以提高答辩成绩。

3.答辩调查。设计一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效调查表,以了解教学成效。可设计8个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效调查表

项目 选择(请在选择项上打√)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重要吗? A.很重要 B.重要 C.不重要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为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 A.是 B.不是

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写作能力? A. 大提高 B.一般 C.没有提高

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A.大提高 B.一般 C.没有提高

5.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增强了答辩者的自信心? A. 大增强 B.一般 C.没有增强

6.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对你答辩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A.大帮助 B.有帮助 C.没有帮助

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 A.是 B.不是

8.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A. 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二、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园林工程专业、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205名参加毕业论文(设计)参加答辩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答卷采用不记名形式,发放调查表205份,回收205份,有效卷20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项目 选A 选B 选C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重要吗?

A.很重要 B.重要 C.不重要 188 91.71 17 8.29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

A.是 B.不是 205 100

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写作能力?

A. 大提高 B.一般提高 C.没有提高 90 43.90 101 49.27 12 5.85

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A.大提高 B.一般提高 C.没有提高 190 92.68 15 7.32

5.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增强了答辩者的自信心?

A. 增强 B.一般增强 C.没有增强 56 27.32 70 34.12 79 38.54

6.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对你答辩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A.非常有帮助 B.有帮助 C.没有帮助 23 11.22 182 88.78

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

A.是 B.不是 205 100

8.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A. 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45 21.95 87 42.44 71 34.63

从表2可以看出:其一,认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很重要和重要的分别为91.71%和8.29%,表明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认可、接受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这一教学方式,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大学阶段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二,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一个收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很好方式。答辩者通过答辩前的积极准备、陈述和答辩,对所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所有内容和相关知识不仅熟知而且要熟记,所以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也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此外,在答辩过程中,质询、答辩双方就某些问题阐述各自的观点,答辩者又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其三,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首先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修改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陈述报告的写作能力,即文字表达能力;其次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经过要求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学生的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写作能力看,大提高和一般提高的有92%,从表达能力看,大提高和一般提高的有100%。其四,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可增强答辩者的自信心。通过答辩,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答辩成功是对自信心的正强化,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答辩成功,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把答辩作为学习的动力,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强自信心。答辩是答辩者展示其勇气、风度、才能、智慧和口才的过程。答辩场面学生从未经历过,因此需要勇气;答辩会上要进行答辩报告陈述并进行答辩,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需要勇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才能、风度、智慧和口才。其五,答辩是答辩者向质询者(教师、同学和有关专家)学习的好机会。质询者多为学识水平较高的教师和专家,所提问题通常是论文(设计)中涉及的学科范围内重要的基本问题,而答辩者又未能阐述清楚、分析详尽的问题,也就是论文(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和答辩者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通过提问和指点,答辩者可以了解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时参考。总之,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论答辩者是否能当场作出正确、科学的回答,对答辩者都是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其六,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答辩者学习、锻炼辩才的一次良机。64%以上的学生认可了这一观点。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能言善辩是竞争中重要才干,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就是学生学习、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过程。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结果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这一教学形式在高职高专中是可行的,它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而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和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门课程或必修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让学生一入学便了解这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答辩技艺的积极性。同时,在课程教学实习中试行答辩这一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或可有助于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下转第38页)(上接第20页)论文(设计)的质量。中职学校毕业生亦可尝试答辩这一教学形式,如进行毕业实习报告答辩。

【参考文献】

[1]何克,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莫春姣,何新风.教案编写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J].教育与职业,2007(5)

[3]刘代汉,何新凤.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现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360);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项目(GLSZ201202);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13LX534)

【作者简介】刘传熙(1986- ),男,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王汉奇(1964- ),男,广西贵港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和文学创作。

硕士答辩开场白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外语专业研究生 思辨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31

Abstract As a crucial part of training objective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 is vulnerable segment in China.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 in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foreign languages from the aspects of training system, teaching mode as well as curriculum desig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n innovative?nation and ?cultivating?creative?talents.

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s postgraduate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 cultivation

0 引言

随着知识型经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作为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也越来越依赖于研究生教育。而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虽有着较为鲜明的个性,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外语专业研究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这也导致了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科研能力的落后,使得他们在学习科研中以及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都缺乏核心的竞争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由此可见,加强外语专业研究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1 相关研究

思辨能力或称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指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①其中包含三个维度:改进、分析、评价。也就是说,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提高和改善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西方国家,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技能之一,其相对应的训练课程也被纳入到了整体教学计划之中。美国政府于1991年将思辨能力作为教育改革实验课纳入国家教育纲要,并于1993年将其列入大学教育目标(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Report)。

相比之下,国内关于思辨能力的研究还明显不足,尤其是外语专业研究生。因为受到外语水平和教材教法的牵制,外语专业本科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大的制约。②因此有部分学者提出,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明显低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患有“思辨缺席症”,③由于“思辨缺席”,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科研以及工作实践中都将缺乏创新精神,难以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而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学者已尝试从各个视角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例如黄源深(2010)教授提出可以调整课程的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建议;④文秋芳(2008)教授通过与“文献阅读与评价”的课程教学的结合,进行了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培 养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⑤但目前国内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辩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较为单一。因此,本文将尝试从培养制度、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三个方面,来浅谈外语专业研究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 外语专业研究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外语专业的学生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培养语言的基础能力方面,科研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起点低。再加上专业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的思辨能力从总体上落后于其他的文科专业。因此,本文将通过以下的分析,找到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来培养外语专业研究生的思辨能力。

2.1 培养制度――“淘汰制”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规模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外语专业研究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其招生考试多注重语言的基本能力以及卷面分数,而招生的比例扩大又使得对学生的要求略有放松,从而导致研究生的整体质量下降,思辨能力也不高。而国外的研究生教育有着鲜明的特色,比如美国实行严格的“淘汰制”,研究生的入学率高,但淘汰率也高,一般情况下淘汰率为10%~15%,有的甚至可达到35%左右。相比之下,中国的研究生淘汰率极其低,只注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成绩以及最后论文的完成情况,对整个研究生期间的学习过程不太重视,也不注重去培养创新与思辨能力。如国内某重点高校外语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毕业答辩前,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1)一篇与其专业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2)或者一个学术质量获得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定的相关学科专家组认可的翻译作品或相关实践报告。由此可见,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要求并不很高。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如果缺乏学习主动积极性,则可能不会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与思考方面,更不用说思辨能力的培养了。

因此,想要提高研究生的思辨能力,“淘汰制”是一种可行的尝试。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时,老师可适当给予具有潜力的学生入学机会,让他们进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通过相关课程的培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 思辨能力。但学院需严格要求学生,除了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课程的完成情况、科研成果、毕业论文等几个方面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资格获取硕士学位,同时也给予一定的“淘汰”压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有淘汰才会有竞争,才能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创造力以及思辨能力。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淘汰制”或者“宽出严进制”显得尤为重要。

2.2 教学模式多样化

我国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还是以“必修课+选修课”为主,且必修课所占比重较大,大多数课程又偏重于理论的学习,与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基本一致,难以体现研究生的“研究”特性。课堂上的教学也大多数都是填鸭式教学模式,而讨论式、启发式以及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则相对少之又少,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都难以有所提高。

而Seminar教学范式着眼于探索、思辨、交流与合作,对于创新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陈平原教授(2007:6)曾将Seminar教学范式解释为“简单地说,就是讨论课,师生在一起坐而论道;而不是演讲课,任凭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讨论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必须在教授的指挥和引导下,围绕相关论题,阅读文献,收集资料,参与辩难,并最终完成研究报告。”⑥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模式由教师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Seminar教学范式则给予了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让其去探索学习,追踪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前沿,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9年三月开始,采取Seminar教学范式教授研究生EPS课程,师生普遍认为Seminar教学范式使传统教学的单向知识传授方式向注重学习者主体的研讨教学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辩能力的培养。⑦

除了Seminar教学范式外,学院还可组织聘请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来开展学术讲座,要求学生的出勤率,并于讲座结束后组织学生以研讨会或书面报告的形式来探讨本次学术讲座的主题。学院还应支持和资助学生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接触研究前沿,开拓学术视野,并鼓励参会学生回校后开展小型的学术报告会,将学术前沿最新动态传递给研究生同学。同时还可鼓励学生公开做学术报告等多种方式来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创新与思辨潜能,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互动,以达到学术科研的最佳效果。

2.3 课程设置多维度

课程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知识理论框架、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研究生的创新与科研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有重大的影响。尽管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与国外一流研究生教育机构相比,差距仍很大,课程体系前沿性、国际性不足。⑧而对于外语专业研究生而言,课程的设置主要还是以专业理论课为主,研究方法课没有得以突出,在部分高校甚至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其次,外语专业科研的基本素质,即包括学术论文的规范与写作方法、查阅与搜集整理资料的培养也没得到重视。这些都将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因此,在外语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还应该增加开设一些研究方法课,即基于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与实践。专业理论课可以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水平与见识,而研究方法课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思辨能力。除此之外,文秋芳(2008)教授还提出了开设文献阅读与评价课程来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即思辨能力。⑤通过组织学生查阅大量的最新文献,采取分组合作学习法,口头报告和评价该阅读成果。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程中,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与科研欲望。对于研究生而言,这门课程的大力推广将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评价标准,做出有理据的判断,而这就是思辨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过程。总而言之,增加研究方法课和开设文献阅读与评价课程都是提高学生创新与思辨能力的有益尝试。

3 结语

思辨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也是外语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因此,本文从培养制度、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三个方面,浅谈了外语专业研究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外语专业研究生的思辨能力。然而,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长久的任务,需要外语类的教学工作者以及学生自己不断的努力与探索。

注释

① PAUL R W, ELDER R.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 [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② 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

③ 何其莘.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5-29.

④ 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0).

⑤ 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

⑥ 陈平原.“学术文”的研习与追摹――“现代中国学术”开场白[J].云梦学刊,2007(1).

⑦ 陈兵.思辩缺席与seminar教学范式[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4):141-144.

硕士答辩开场白范文第9篇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要求,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有“摘要”和“Abstract”(英文摘要)两项内容。笔者逐篇审阅学生的论文,发现很多论文的目录页上,中文摘要内容上方是“摘要”两个字,但在英文摘要内容上方,却没有对应地显示“Abstract”这个词,而是出现了论文的英文题目。笔者觉得这样不太合理,就建议学生将英文题目对应地改成“Abstract”字样。但学生却说:“老师,虽然您说得有理,可是这个不能改,因为学校给的模板就是这样的。”笔者说:“不合理的地方就需要完善,不用管什么模板不模板。如果你认识不到问题,那是改不了;但是你现在已经觉得我说得有理,认识到了问题,为什么还不改呢?”学生看见笔者很认真的样子,就说:“老师,模板是学校给的,错了也不关我们的事;况且,如果我们改了,最后通不过,那算谁的呢?”听了学生的话,笔者感觉事情严重了许多:学生分明是把学校给的模板当成了教条,对待模版,似乎只有遵行的份儿,不敢有半点怀疑;即使认识到其中有问题或有错误,也不敢改正。此刻,笔者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或原因使学生变得如此唯唯诺诺,缺少最基本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呢?怎么一点怀疑的勇气都没有呢?

大学生之所以没有怀疑的勇气,这恐怕要缘于他们在大学所接受的日常教育。很多人认为,在大学,就是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诚然,学习文化知识确实很重要,然而,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育人,是培养学生的自由思想,养成独立的人格。若要自由思想,怀疑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当今一些大学课堂上,许多教师生怕学生对所讲授的东西产生怀疑,所以讲课时说话毫不含糊,论断也斩钉截铁。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笔者也曾听到一个好心的督学老教师的建议:一定要让学生觉得你讲的都是对的。现在一些大学生之所以缺少怀疑和批判精神,跟大学中的这种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仔细想来,大学教师的各项研究真的到了毫无疑义的地步了吗?事实并非如此吧。即使教师讲授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不要忘记告知学生还应该去大胆怀疑;如果教师只是讲授教材上自己并无专门研究的内容,那就更没有理由让学生相信所讲的都是对的,都是不容置疑的。常听人说,王国维在清华大学国学院上课时,对遇到的一些问题常说三个字“我不懂”,有时候一节课竟有几个“我不懂”。无独有偶,2012年6月7日去世的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曾回忆,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月涵)先生有“洵洵儒雅、和蔼谦虚、近乎木讷、‘过分’谨慎的一面,正如校园里流行的一首打油诗所描述校长讲话的特色: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以为,恐怕仿佛不见得”[1]。教师们固然不必效颦,但至少应该告诉学生,对课上所学的东西不应该照单全收,而应该大胆质疑。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他们理应有自己的判断,教师们更应该教给他们怀疑的勇气。钱学森先生去世后,“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曾经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但似乎也仅仅停留在被炒作的层面,是否真正有人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呢?笔者觉得,现代的中国大学教育中忽视培养学生怀疑的勇气,这严重阻碍了杰出人才的产生。须知,没有怀疑便没有探索;没有探索,何谈杰出人才!

在欧美的大学里,学生也并非天生具有怀疑精神,一些教师也经常将教科书当成教条。胡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时,社会系名教授之一吉丁斯(Franklin Giddings)上第一堂课的开场白,还让主张治学应在“不疑处生疑”“不让人家牵着鼻子走”的胡适,在时隔40余年后仍记忆犹新。吉丁斯说:“积三十年教书之经验,余深知教书的不二法门便是教条主义!”他接着便解释道:“一个钟头的课,实际上至多只有四十五至五十分钟。假若我模棱两可地向你们说,这个似乎如此,那个未必如彼,那你们究竟学到些什么呢?你们当然既不愿听,也不愿信了。所以我只有说:‘毫无疑问的,毫无疑问的,我就这样告诉你……’就是这样的,一定是这样的。所以为什么我说教条主义是教书的不二法门的道理。[2]”虽然欧美大学中也不乏吉丁斯所说的教条主义的教师,但是,他们的大学生的怀疑精神还是相对强烈的。那是经过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结果:他们或是设有批判性思维的课程;或是常有怀疑精神的提倡。因此,在师生中间大都形成了这样一种传统:学会怀疑,在接受任何论断之前都要有怀疑的精神。詹姆士·兰迪在为萨根的名著《魔鬼出没的世界》(中译本)所作的“再版序”中引用了萨根的话:“怀疑主义和好奇都是经过磨炼和实践才能获得的技巧。在学生们的头脑中使它们和谐联姻应该成为公共教育的基本目标。[3]”美国学者阿尔伯特·库克给刚入学的学生开设了“英语语言研究”的课程,他在教科书中有这样的话:“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要建立教条,而是应该使受教育者意识到世间万物的迁流。在本课程中,你应该同任何学科的受教育者一样,质疑每一个论断,通过自己的观察鉴别其真伪,提出自己的反议。任何时候都不要被动地接受任何东西。[4]”文化学者奈达也说过:“在生活中,能疑要比善信更重要,因为太多的人喜欢相信一些不可相信的东西。[5]”

英语中有一句古谚“To err is human”(人总会犯错),虽然汉语也有“人孰无过”的说法,可是人们却惯于轻信、迷信,不善怀疑。大家可能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在孩童时代人们的疑问比较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疑问似乎越来越少。其实,疑问不是真的少了,而是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不善于生疑了。或者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忙得没有时间质疑了。有人会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知识丰富了,疑问也就少了。这似是而非,知识多了,未知的东西应该更多,疑问也应该更多。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过,人的知识可以比作一个圆,圆周所接触的是人的未知,那么,圆越大,其未知的东西会越多。因此,人们的不善怀疑,是后天习惯养成的。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先生在谈到鲁迅先生的读书趣味时说:“鲁迅先生爱读杂书,且终其一生受西方思想影响,推崇‘个人意识’的觉醒,主张年轻人应该有‘怀疑精神’。[6]”在讲到如何在大学培养独立精神时,孙郁先生引用了鲁迅先生的话:“相信自己,不要找导师。[7]”笔者真诚地希望鲁迅先生的话能对培养大学生的怀疑精神起到一些作用。

怀疑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天生就有的,怀疑勇气的获得也需要经过磨炼和实践,在很多时候,怀疑还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上述学生的话“如果我们改了,最后通不过,那算谁的呢?”就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或许也是许多人惯于轻信某些权威的话,放弃独立思考的真正原因。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书本”也是一种权威,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在某书中见到过,一定没错。”这反映了人们对文字的崇敬,但人们也要知道,书也是人写的,经过了人的加工;而人是会犯错误的。一个相对成熟的社会,需要形成这样一种观念:人人有理性,此间无权威。

大学生本应该是思想最为自由、开放的群体,可是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在对待论文模板时却出现了宁信模板,不敢怀疑求真的怪事。这跟“郑人买履”还有什么区别?如果学生在本应该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尚且如此,那么日后出得校园,又如何能做到实事求是呢?其实,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实事求是的精神跟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致的。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应该是,唯真理是从,绝不是培养学生看权威行事。如果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那么就不致于盲从任何权威了;如果能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那么也就庶几学会独立思考了;如果能事事经过独立思考,那么独立人格也就有望养成了,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苏美尔人创办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学校’里,先生曾用这样一个谜语来测验学生的智商:犹如天空一个屋,形如书罐外裹布,好似鸭子墩上矗,闭着眼睛走进去,睁着眼睛把屋出。[8]”拱玉书评论说:“只有在这里(泛指学校——笔者注)受过教育的人才能心明眼亮,辨别是非,告别愚昧。大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苏美尔人才把教育过程看作是从闭着眼睛到睁开眼睛的过程。这种认识和比喻非常深刻,其内涵可能远远超出了我们今人能够理解的范围。[9]”笔者高度认同苏美尔人对教育的认识和拱玉书先生的评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睁眼”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学校中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一切,用自己的脑袋思考一切。

参考文献:

[1]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96-97.

[2]胡适,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3-94.

[3]卡尔·萨根.魔鬼出没的世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1.

[4]Albert B. Cook III.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Language[M]. 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 1969: 76.

[5]Eugene A. Nida. Fascinated by Language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1.

[6][7]孙郁.从鲁迅的读书趣味说开去[R].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通讯,2008(4).

[8][9]拱玉书.日出东方——苏美尔文明探秘[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 152、154.

硕士答辩开场白范文第10篇

面临答辩了,借杂烩版的人气发帖,希望大家看了能有所收获

【转】博士硕士要想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六)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

(七)要讲文明礼貌

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此外,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毕业论文(作业)答辩是审查毕业论文(作业)的一种补充形式。一般来讲,专科毕业论文不参加答辩,其论文成绩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本科以上(含本科)毕业生都要参加答辩。所以其毕业设计的成绩,是由文章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最后由评审小组、评审委员会鉴别评定。

论文答辩小组一般由三至五名教师、有关专家组成,对文章中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恰当之处,在答辩会上提出来。

一般说,教师、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仅涉及该文的学术范围或文章所阐述问题之内,而不是对整个学科的全面知识的考试和考查。

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教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这是学生可以获得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的“起点”。

(一)答辩的准备工作

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

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二)答辩会程序

1.学生作说明性汇报。(5~10分钟)

2.毕业答辩小组提问。

3.学生答辩。(一定要正面回答或辩解,一般允许准备10至20分钟)。

4.评定成绩。(答辩会后答辩小组商定,交系、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小组审定。)

(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5)辩才技巧。讲普通话,用词准确,讲究逻辑,吐词清楚,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助以手势说明问题;力求深刻生动;对答如流,说服力、感染力强,给教师和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1.准备工作要充分,PPT一定要简洁明了.

2.首先要讲清课题的研究背景,说明你的研究的目的、价值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3.对于文献综述,言简意赅,挑重点地讲就可以了.说明研究思路和方法和研究的结果。

4.报告时精神状态要好,对自己的研究要有信心。

5.回答问题反应要敏捷,要理解提问老师的要点,针对性要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记不要不懂装懂。

6.对于答辩老师提出的建议要虚心接受,即使老师的建议不好,也要回答地比较婉转。

7.整过过程中面部表情很重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

我还有点体会再发表一下。我在看别人的论文及答辩幻灯时,发现一个小细节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幻灯中出现的英文和数字,正规场合下应该用TimesNewRoma,看起来比较舒服些。很多人只注意中文字体的统一,却忽视了英文字体,整个论文或幻灯片里的英文用什么字体的都有,乱七八糟,看起来非常怪异。最常见的就是中文、英文都用宋体,而不知道把英文改成新罗马字体,呵呵。还有一些特殊字符的插入等,也很不正规。可能你认为这些小处不影响全局,但据我所知有些教授还是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我硕士时的老板就对此很专业,他一眼能看出你论文里的哪个字母不符合要求。嘿嘿,当时搞得我直冒汗!

所以劝大家特别是在答辩幻灯里,一定要注意这些英文字体的编辑!

另外如果是女士答辩,个人认为一定要把外表收拾好,就算不能光彩照人,也至少要爽心悦目呀。如果对化妆和服饰搭配没有经验,不妨在事前请教高人,实在不行去形象设计店化个合适的淡妆,做个发型吧,一生也许就这一次,花几十元钱还是值得的!反正我看到有些师姐们穿得象家庭主妇似的、清汤挂面的来答辩,我就在想评委们会不会也在想:她连自己都收拾不好了,课题还能做得好吗?

每年的学生论文答辩之前,总有学生对于答辩的内容和技巧一无所知,惴惴不安地询问怎么去准备答辩。这和平时不去参加高年级的答辩、不去积极主动地认真准备论文答辩是直接相关的。

让学生进行论文答辩的目的绝对不是故意刁难学生,以显示老师水平多高。论文答辩的目的只有一个,检查学生对所写论文题目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会少于三个,但所提出的问题全部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拟题的大范围。

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和弥补不足这三个方面提出问题。

(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

(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生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以及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等方面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

(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

针对论文答辩的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论文答辩前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观点、关键问题、解决思路和创新点等要了然于胸。尽量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陈述出以上问题,这是你陈述论文时的必备技巧。这里也是答辩老师检验真伪最容易出题的范围。

2、对论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专业词汇、引用的文献要明白其涵义。这里往往是答辩老师检验真伪和探测你水平的一些地方。

3、对自己论文中的相关的观点和理论要进行一定的涉猎,这是论文答辩得高分的技巧。大多数论文仅仅知道自己文章的单方面观点,对于其它观点要么知之甚少,要么一无所知,如果能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解,那么在答辩中基本上不会遇到答不上来的尴尬场面。

4、心情尽量放松,语速不要太快。放松的心情可以使得思维活跃,不会出现语言重复、答非所问等现象。适当的语速,有利于你的表达被听众清晰得接受。

当然,以上答辩技巧仅仅是一种应对手段,如果想在答辩中得到高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认真、独立地完成自己的论文。只有这样,你才能让论文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成为展示自己观点和水平的载体。

首先是作幻灯:

第一稿,把自己想讲的内容都做出来,总体顺序符合自己的表达习惯,我喜欢喜欢简洁,喜欢把整个答辩比作一个故事。每张幻灯间都是有机相连的。叫人很容易知道,你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你强调的是什么。不要过于花里胡哨。要记住这并不是演讲,最重要的是把该说的说清楚,这应该不难。如果有些怯场,尽量减少临场发挥的内容,把需要讲的都以图在幻灯上。

答辩提问:

一般的,最不满意,最担心的地方也就是专家提问,最爱问的,一定小心准备

还有是在不会的不要乱说,要是模糊知道的,就说得圆滑一些,特别了解的,一定抓住机会好好表现自己,答辩-答辩,一定是要看到研究生本人的口才和知识面的,占的比例很大的。

最重要一点:一定要突出论文的创新点,有的时候不是没有创新而是表述的不够突出。仔细考虑自己的课题的新意,不要怕,敢讲~~特别是博士,没有创新点基本就是失败的!

答辩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把老师们可能会提的问题列出来,答辩过程中,语言的逻辑性很重要,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切记: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千万别瞎说,不仅会贻笑大方,还会使自己下不了台。

我觉得答辩时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答辩时一定要反应敏捷,不知道的问题甚至可以向提问题的老师请教,但是最好不要出现冷场的局面,那样的话你的老板最尴尬。

2,对于自己提出的”新“的东西一定特别留意,因为很多老师总喜欢问你”新“在什么地方。我们一个师姐前几天答辩时就因为说发现了一个”新“基因而被问的很惨!

3,答辩时一定要谦虚,即使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因为论文上的很多成果都是暂时性的、没有获得认可的、没有定论的东西!

幻灯片制作

1.最好用示意图说明自己的研究背景,文字不要太多;

2.研究的技术路线最好也用示意图表示;

3.研究的materialsandmethods可以非常简要的说明,因为论文中已经非常详细了,教授们都是高手,不要为一个很常规的实验解释很多,除非有你独到之处;

4.实验的结果是重点,要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清楚;

5.讨论中突出你的研究结果的意义,不要引用太多别人的相关文献;

6.幻灯作好了一定要好好检查,千万不要犯把文字打错啊之类的低级错误,这样很不好的。

7.忌讳大量文字与数字堆砌:幻灯最好采用标题式,讲解时按照标题发挥。将表格转换为统计图(如直方图)更为直观。每页幻灯文字不宜多于10行,正文字号不宜小于5号。

8.忌讳铺天盖地不留余地:幻灯片应适当留出边缘,忌讳每页幻灯片内容都塞得满满地,看了头也大了。

9.忌讳过于单调与过分花哨:一个人穿上一身的朴素衣服显得单调,浑身上下都穿上花衣服也未必好看。幻灯的生动体现在背景与文字的颜色搭配、图片与动画的适当应用等诸多方面,关键是两个字--“和谐”!

10.忌讳讨论漫无边际:由于课题是自己知识的强项,一个特别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讨论时毫无收敛,漫无边际,结果非但有“说教”之嫌疑(要知道自己是学生,不是老师作报告!),而且往往是内容复杂化,过多暴露疑点难点,给提问部分留下隐患!一个聪明的学生应该“就事论事”,仅围绕自己的结果进行简单讨论,尽量简单讨论,这样提问的问题往往更为简单,回答更为顺畅。一句话,把你说知道的留下来回答问题吧!

11、除了要注意深底浅字的格式,我觉得还可以在一些阐述性的文字段落中,将你要重点突出的关键词keywords用醒目的红色或者菊黄色(有别于普通文字)表示出来,这样非常醒目,让人一下抓住重点。但是建议最好用这种加色,慎用下划线等其他方式突出,这样版面更整洁。

12、图文的适当结合,这个大家虽然都说过了,但我还是想强调一下。因为答辩一般都不止一个人,而是数位研究生一起进行,评委难免会感到倦怠,如果能出现制作漂亮又明了的图,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好效果。

13、致谢的问题:最后肯定要安排致谢的页面,这次我们医院有位女博士答辩,就用了一首散文诗,情真意切,泪流满面,导师和评委都深受感动。的确,导师为研究生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在答辩这种关键时刻,对导师表示正式而真诚的感谢,体现了对导师的尊重,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建议大家一定要全文念出对导师致谢的段落,其他的致谢段落可以简要提一下。关于致谢页面的制作,我的建议是:鉴于正文一般都用深色偏冷的底色,应该在致谢页面用偏暖的底色,比如橘红色。这样一下把严谨的论述转换为富有人情味的调子,符合心理学的常理。

毕业论文答辩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几年来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实践和观察,我认为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提高成绩是有益的。

一、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论文有横向的把握。这两方面是为回答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准备。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二、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秘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答辩过程事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答辩成绩。

三、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在众多的都是和同学面前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答辩委员会听不清楚,影响了答辩成绩。故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的轰向听众。

四、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开工,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接触,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你的思路走。

五、体态语辅助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答辩,使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答辩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态语。

六、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时间要求,因此,毕业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时间的掌握。对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当然在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的。

七、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化,对你的论文加以首肯。

八、人称使用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你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答辩委员会成员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成功答辩的几个要素:

1精心的准备主要指作一个精美的幻灯片。相信大家答辩时都会用到POWERPOINT,制作一个巨花的幻灯会为你的论文增色不少,尤其对那些论文实质内容比较苍白的论文来说,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PP,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论文本身的不足。

2演讲时间上的准确的把握毕设答辩各组时间不同但基本上每人讲10-15分钟,提问5分钟。演讲时时间概念很重要,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否则会被老师强行制止。正式演讲前最好自己预讲一下,自己心里有个数。讲的时候,尽量讲一些重要的、结论性的东西,中间的一些不重要的最好忽略。

3灵活的应变个人讲演完闭后接着就是提问。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沉着冷静,相信自己是自己课题方面的大牛(实际上也是这样,一般你做的课题别的老师并不十分清楚,你在做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对待老师的提问一般多是有惊无险,只要沉着应战一般均可轻松拿下!如果万一遇上一个棘手问题不能回答,有一个方法可使你涉险过关,那就是以50Hz的频率向你的导师发ogle,直到他为你出头为止,此着十分有效屡试不爽

总之,答辩就是凭印象给分,你的表现越好,所得得分也就越高,所以尽量给老师留个好印象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篇:班主任开场白范文 下一篇:教师节开场白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