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范文

时间:2023-03-01 19:37:45

数据库原理

数据库原理范文第1篇

一、关于数据库原理的学习

与其他语言相比,数据库原理尽管从内容上偏重于理论,但在学习过程中仍然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如下方法来学习:

1.学习数据库设计时必须要对整个数据库设计流程有清晰的认识。从“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各阶段的主要任务都要清楚明了。建议大家参照数据库书中例题多做一些数据库设计,会有很好的效果。

2.学习时首先应注重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然后通过必要的实践性环节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此掌握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在SQL Server 2005这种的中型数据库系统的大量的操作练习,不仅能加深对数据库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全面提高实际的运用能力。在课程设计中,通过运用所学的数据库设计理论来指导完成数据库系统的实际项目设计,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3.要认真消化书本和补充素材内容,认真完成作业和课程设计实验。

4.充分利用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国内外大学同类课程链接、数据库工业界和学术界资源等),不断扩展相关的知识。大家可以多读别人的代码,通过模仿、修改、创新,迅速掌握最新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数据库内容的学习涉及计算机许多领域的知识和相关的应用,它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

二、关于数据库设计

我们已经懂得了数据库原理的一些知识后,数据库设计就提到日程来了。由于“数据库原理”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数据库原理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些数据库设计中的几个技巧。

1.综合运用数据库原理的知识,完成小型数据库系统底层的全面设计,初步掌握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的每个步骤,以及提交各步骤所需图表和文档。通过使用目前流行的DBMS,建立所设计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库查询、连接等操作和触发器、存储器等对象设计。

3.需求分析。根据自己的选题,绘制的DFD、DD图表以及书写相关的文字说明。

4.概念结构设计。绘制所选题目详细的E-R图。

5.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成等价的关系模式;按需求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对规范化后的模式进行评价,调整模式,使其满足性能、存储等方面要求, 设置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根据局部应用需要设计外模式。

6.物理结构设计。选定实施环境,存取方法等。

7.数据实施和维护。用DBMS建立数据库结构,加载数据,实现各种查询、链接应用程序,设计库中触发器、存储器等对象,并能对数据库做简单的维护操作。

8.用Delphi等设计数据库的操作界面。

9.设计小结。总结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体会及建议。数据库设计小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问题描述。包括此问题的理论和实际两方面。(2)解决方案。包括:E-R模型要设计规范、合理,关系模式的设计至少要满足第三范式,数据库的设计要考虑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要求。解决方案中所设计的E-R模型、关系模式的描述与具体实现的说明。(3)具体的解决实例。

总而言之,数据库系统原理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和处理的科学。作为计算机技术人员,我们要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实践应用;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动向;培养和提高我们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按照用户需求,设计、建立、运行、维护高质量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能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建立和维护核心数据库;担任数据库系统有关的技术支持等等。

数据库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关系数据库 会计账务数据库 结构分析

数据库是以某种数据模型所确定的数据结构方式来组织和存储某个组织(或部门)相互关联的数据集。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帮助用户建立、使用、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一、数据模型及其建立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进行抽象的工具,用来描述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模型要能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既要便于人们理解,又要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模型主要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规则三个部分组成。数据结构描述了组成数据库的基本成分;数据操作描述了对数据结构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完整性规则描述了对数据结构所具有的约束和存储规则。

二、关系数据模型结构及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之间的对应关系

下面我们通过会计科目代码表来介绍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关系、二维表、数据文件。关系数据模型中用关系来表述现实世界中能够相互区别的要管理的数据对象集。每一个关系都有一个关系名和一组表述其特征的属性集,人们就是通过这些属性集区别不同的关系。如记账凭证、会计科目、总账都可以称之为关系,它们都是要管理的数据对象集,都有各自的属性集。一个关系用一张二维表表示,表名对应关系名。二维表由有限个不重复的行组成,表中的每一列不可再分。一张二维表在关系数据库中用一个数据文件存储。

(二)记录。二维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记录,描述了关系中一个具体的个体,在数据文件中是一个记录值。如表中第一行为现金账户的记录,描述了现金账户在会计科目代码文件中所有属性的取值(特征)。

(三)属性、列、字段。二维表中的每一列是一个属性,描述了关系的一个特征。一个二维表的所有列构成了一个关系的属性集,通过它可以区别不同的二维表(关系)。二维表中的每一列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型。每一列的列名对应关系的属性名,同时对应数据文件中的字段名。如表中用6个列表示会计科目代码的属性,其中第三列表示属性“科目性质”,当某条记录取值为1时,表示是资产类科目。

(四)主码、主关键字。指二维表中的某个列(属性)或某几个列(或属性组),它们的值能够唯一确定表中或数据文件中的一个记录。如表中的“科目代码”属性可以作为主码(或主关键字),用来唯一识别表中的每一个会计科目。

(五)域。描述二维表中每一列属性或数据文件的某一字段的取值类型和范围。表中每一列的列名下面的括号中的内容表示该列的取值类型和范围,其中第四列“底层明细标志”表示某个科目是不是最底层明细科目(不再有下层科目),只有两种取值T(真)和F(假)。

(六)关系模式。一个关系模式由一个关系名及它所有的属性构成,它对应一个二维表的表名和表头栏目行(列的集合),构成了一个二维表的框架,同时也是设计该二维表的数据文件结构的依据。

三、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作(二维表)

从数学的角度看,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作是基于集合的操作,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集合。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看,数据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二维表。对二维表的操作主要有:

(一)对表中的行(记录)进行操作。指对一张表中指定范围的记录进行有条件的操作,操作的结果组成一张新表。例如,从“会计科目代码表”中筛选出资产类科目组成新的“资产类科目代码表”,操作的范围是整个“会计科目代码表”,条件是“科目性质等于1”。对表中的行进行操作后的结果表的结构与原表相同,记录数小于或等于原表。

(二)对表中的列(属性)进行操作。指对一张表中指定的列进行有条件的操作,操作的结果组成一张新表。例如,从“会计科目代码表”中选出“科目代码”、“科目名称”两列,组成新的科目代码对应表,新表只有“科目代码”和“科目名称”两列。显然,列操作后的结果表的结构与原表不同,结果表小于或等于原表。

(三)连接。对两张表或多张表进行有条件的连接操作,生成一张新表。连接操作后的结果表大于等于操作前的表。

从应用的角度看,对二维表中的数据操作功能主要包括更新(增加、修改、删除)数据和检索(查询)数据,即对二维表填入和修改数据,并从表中检索出数据进行加工应用。

四、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完整性规则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有意义的或正确的。关系数据模型中的数据完整性规则是指对二维表的定义和操作过程中要遵循的某些约束条件。主要包括:

(一)实体完整性。指每张表都必须有主码,而且表中不允许存在无主码值的记录和主码值相同的记录。每一个记录都必须有科目代码,并且不能有相同科目代码的记录和无科目代码的记录。

(二)参照完整性。指一张表的某列的取值受另一张表的某列的取值范围约束,描述了多张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记账凭证表中的“科目代码”列的取值受到会计科目代码表的“科目代码”取值范围的限定。

(三)用户定义完整性。指针对某一具体应用定义的数据库约束条件,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应用语义的要求。即限制属性的取值类型及范围,防止属性的值与应用语义矛盾。

五、关系数据模型得到的启示

(一)数据的二维表及二维表之间的关联设计。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会计账务数据库是以二维表为基本部件构建的,数据库中的每一个数据文件对应一张二维表,数据文件之间的关联也可以用二维表之间的关联来表示,对二维表的定义和数据操作必须满足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构建一个会计账务数据库首先要将会计账务管理的对象,如会计科目、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抽象成二维表的形式,弄清了它们的二维表结构也就弄清了它们的数据文件结构,即电子账结构。因此,会计账务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转变成会计账务数据的二维表及二维表之间的关联设计,而一张二维表的表头栏目(属性集)反映了表的结构特征,是设计数据文件结构的依据。

(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版本。依据关系数据模型研发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开发和管理会计数据库系统的工具软件,也是支持所开发的会计数据库系统运行的平台,任何一个会计账务数据库都必须在某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在线管理下运行。由于不同的数据库软件公司提供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各个版本的功能强弱、所适应的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环境(单机、网络等)、所提供的对表的操作命令等都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王新明、郑春玲.基于关系数据库策略驱动的网络安全评估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2):15.

[2]钱梅、汪斌.面向对象模型对复杂结构知识的表示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2,24(3):26.

数据库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据库;实验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1研究背景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一般包含数据库原理与数据库应用开发两个部分的内容。原理部分以数据库设计方法为目标,重点讲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技术;应用部分以现实需求为基础,应用数据库设计方法,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下,采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应用系统的详细过程。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同时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但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原理为核心,较少涉及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教学过程较为抽象,缺乏直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数据库应用实践教学,使“原理”与“应用”并重,用“应用”带动和强化“原理”内容,用“原理”指导“应用”的教学效果。

结合我院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已经建立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材体系[1],并建设了相应的实验体系、考试体系以及网络课程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改变重原理轻实践的状况,我们不断对实验体系进行改进,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不断改革数据库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2课程特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兼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出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基于这样的要求,该课程就不仅仅是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而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集理论教学和实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图1列举了课程的内容体系。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内容体系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因此,数据库课程教学必须与这3部分内容相适应,将基础知识讲授、上机操作等方式作为课程内容的支撑系统。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理论方法,在某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可见,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必须齐头并进。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贯彻,而实践课又要建立在理论课的基础之上,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数据库原理的理论课讲授中,我们采用了多层次、多环节的案例驱动导学模式,促使学生结合案例理解数据库设计的思想。并通过搭建内容合理、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实验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教学改革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实践的要求不断加强。结合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我们对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也进行了相应改革。从过去的附属式实验课到与课程内容相配合的跟随式实验,再到结构化实验,我们在实践教学的要求、方法及手段上都进行了大力改进。

3.1附属式实践教学

附属式实践教学就是将实践课作为理论课的附属,在理论课结束后,集中安排一部分课时上机,进行数据库的实践[2]。对于本科60学时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通常安排课内上机10学时,课外上机10学时。上机课一般选用Access或Visual Foxpro这两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因为其简单易用,上手快,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摸索复杂的软件系统。上机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独立上机,并进行小组内讨论,以每个小组选定的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课题为内容,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环境下,进行数据库设计、表设计、SQL查询设计以及应用程序的表单报表等设计。通常将20学时的上机课统一安排,2个学时一次课,一次课完成一个目标,最后每个小组分别完成一个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应用项目的开发,并提交一份实验报告,描述整个系统设计实现的过程。

附属式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在短时间内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设计。但由于其不能主动结合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上实验课时,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较为陌生,对实验课的总体要求感觉难度较大,也没有编程语言的前序学习基础。因此,除少数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实验课程,并通过实验课进一步掌握了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效果外,大多数学生没有深刻理解和掌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要求。

3.2跟随式实践教学

跟随式实验指实验课紧紧跟随着理论课的进度而开设,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SQL Server 2005。在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中,用一个学生容易熟悉的大案例――教学管理系统开展,有顺序地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SQL语言、关系数据库模式设计方法、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以及数据库的保护技术等内容[3]。我们选用由李俊山教授等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教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1]及配套教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 2005)教学指导与习题解答》。通过深入理解数据库课程的特点,制定了数据库实践课程的内容,分成5个实验,如表1所示。

表1中列举的实验内容跟随着理论课的进度开设。当学完相应的理论课内容后,就立刻安排一次实验课,以利于知识的保鲜和巩固。在学习完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后,安排一次集中上机操作,内容是“认识SQL Server”,教师通过演示SQL Server的安装过程以及软件模块,并结合科研成果,展示一个在SQL Server下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让学生对数据库有一个感性认识,结合理论内容,初步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含义。在学习了关系模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数据库的基础操作”的实验了。数据库的基础操作实验包括建立数据库、建表等内容,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关系模型的二维表格形式表示的形态和建立方法。交互式SQL语言实验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关系数据库语言SQL的理论知识后进行的,通过交互式方式,在SQL Server中完成表和视图的定义、数据的查询以及数据更新操作。完整性控制和恢复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SQL Server中表的完整性和数据恢复有直观感受,能够独立地根据需要设置数据库完整性控制,并理解数据库恢复的重要性。最后,在理论课结束后,再进行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大实验,相当于课程设计。

跟随式实验是对附属性实验的改革,它解决了附属性实验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和遗漏的缺点,使学生对知识现学现用,容易理解,兴趣较高。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采用跟随式实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跟随式实验没有考虑到学生运用程序设计语言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困难,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大实验中,往往完成得较粗糙。

3.3结构化实践教学

结构化实践教学是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分成3个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40学时的理论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0学时和数据库课程设计20学时,如表2所示。

其中,数据库原理为理论课,讲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课为实践课,通常安排在机房上课,一人一机。考虑到开发数据库的支持性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通用性,选择PowerBuilder程序设计语言作为编程语言。课程设计课也是在机房上课,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为学习SQL Server或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二为课程设计。教师准备8~10个数据库课程设计课题,一般选择较为实用、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的课题,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学生分成3~4人的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题。学生从数据库设计规划、系统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再到物理结构设计,最后结合程序设计语言完成数据库应用行为设计。

结构化实验教学与数据库课程内容体系模式相一致,能够较好地解决在数据库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学习中的脱节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采用数据库设计思想,结合程序设计语言进行数据库开发的能力。通常在学习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结构化教学内容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深刻理解数据库的设计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4考核方法与教学效果分析

按照结构化实践教学的过程,我们对学生成绩考核方法也进行了相应改革。考核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的笔试考核、程序设计能力考核以及课程设计考核。在原理的笔试考核中,并不单纯以期末理论考试为评分依据,还融入了平时成绩以及课堂实践的考核。成绩标准为笔试成绩(50%)+单元测试成绩(40%)+平时表现成绩(10%)。程序设计课程用考查方法检验成绩,即上机考试,按照完成的既定程序设计科目给分。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也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程序演示(50%)+课程设计报告(30%)+答辩(20%),按小组评定成绩。通过多角度全方面考核,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实际付出的努力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程度,还可以正确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通过结构化实践教学,该课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近3个学期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三个阶段的课程成绩中,综合成绩在80分以上的人数比例占到了35%,较之过去的20%有了大幅度提高。成绩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比例占到45%,较过去的30%也提高了很多。不及格率由过去的10%下降到了3%左右。学生在学习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结构化课程体系后,在毕业设计以及程序设计比赛中都体现出了较强的能力。

5结语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的训练,理论知识才能得到有效巩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对实践环节进行改革与探索,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专门开设课程设计这门课,让学生在完成一个有分量的课题作业的过程中,多练习、自己学,在做中学。实践表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使用数据库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设计和编程的能力,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以及研究创新能力。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我们除了在教材建设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因此,我们将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注意教学节奏,结构化分阶段地进行实践教学,使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整个实践教学更加合理、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俊山,罗蓉,赵方舟.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 2005)[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3-147.

[2] 李雁翎.“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6(1):75-77.

[3] 薛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09(11):129-131.

Innov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on Databas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YE Xia, LI Junshan, LI Hailong

(The Second Artillery Engineering College, Xi’an 710025, China)

Abstract: Databas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is considered much of the principle, while less of the application in its teaching proces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traits, and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in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database. We analyze three practice teaching models which are accessorial type, following type and structured type respectively. Structured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has nicer effect on database course teaching innovation by analyzing teaching result.

数据库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90%以上的软件系统都需要数据库做支持,因此数据库知识是每个应用开发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1-2]。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数据库原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核心专业课程。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既有较系统的理论推导,如关系代数、元组演算、规范化理论等,又有很强的技术性与实践性,如数据概念模型及逻辑模型的设计、索引及视图的设计、数据的处理与使用、交互界面的设计技术等。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使得数据库原理成为能使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

1数据库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数据库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重理论、轻实践”。无论是教材建设,还是课程内容的设置及讲授均以理论介绍为主,侧重于数据库理论和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语言的介绍,忽略了它的应用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材及授课内容偏理论,内容组织系统性差。目前关于数据库原理的教材通常写成纯粹数理逻辑式的演绎内容和几个基本知识点的汇集,且各成系统,联系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到底在说明什么问题。在教学时,授课内容的组织实施也受到教材内容的影响,同样偏重理论的介绍,逻辑推导。授课形式也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因此课程内容表现得枯燥、难懂,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实验环节课时少,内容单一。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计划通常安排为54个学时左右,课堂教学环节一般占学时数的2/3,基础性实验环节占学时数的1/3。北京工业大学则将该课程缩减至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环节为40学时,基础性实验缩减至8学时。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的内容就比较单一,实验环节流于形式,起不到理论结合实际的效果。学生往往还是一知半解,无法建立起数据库应用的整体概念,对于什么是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平台,如何运用数据库开发平台创建数据库系统或进行数据处理更是一片茫然。结果是学生到毕业后还不能够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数据,很多同学在比较设计时仍然用文件进行数据的管理。

针对上述情况,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数据库课程组不断研究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分析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根据所给的学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通过循序渐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逐步理解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根据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改革

2.1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我们通过观察近年的教学效果,研究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为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据库,首先抽象出数据库的核心特征:1)数据按统一的数据模型进行组织;2)数据之间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由数据模型来表达。接下来就介绍什么是数据模型以及关系模型,这样学生们就知道现在的数据库是按定义为“关系”的二维表进行组织的。随之给学生提的问题就是,如何把现实世界中的数据组织成关系模型?这是数据库建模的核心问题,所以这部分就要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概念模型及概念模型向逻辑模型的转化。那么数据库设计的结果又如何评判?什么样的数据库模式才能针对自己的应用环境表现出较优的性能呢?这需要用规范理论来回答。因此在数据库建模之后接着介绍函数依赖和规范化理论。这几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结合实际的应用,学生们很容易就能理解数据库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设计它。接下来就是实践性较强的内容――SQL语言,学习SQL语言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学会如何利用具体的软件DBMS定义和操作数据库,通过定义和操作数据库,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前面讲的几部分内容。最后我们将数据库的安全控制及并发控制介绍给同学,因为同学们已经有了操作数据库的经验,再讲解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遇到的权限问题、并发问题,以及关于这些问题的控制机制就比较容易,不会让同学们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2.2将实践环节与理论学习相融合

将实践环节与理论学习穿插、融合在一起。在课程的开始,就将实践所需要完成的内容交待给学生,并明确告诉学生实践环节的作用、任务及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每完成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就进行相应的实践工作。如讲完数据库建模时,就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应用,进行数据库概念模型的设计和逻辑模型的设计。讲完规范化理论后,让学生们对自己以前的设计进行评估,是否达到所要求的范式。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让同学们理解实际开发数据库的具体过程。实践环节采用的是完整的应用案例,这些案例可以由教师提供,也鼓励学生到公司进行实践,接触实际的应用课题。在实践内容上,除了必须完成的内容如设计、建库表、查询外,还鼓励并引导学生扩展实践内容,利用开发工具如VB、VC、Java等开发完整的数据库应用。这种方法一方面解决了实践环节受有限课时的限制,另一方面扩展并丰富了实践环节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数据库应用的概念,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开发数据库应用的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教学新模式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处于信息爆炸式增长、更新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有限时间内讲授大信息量教学内容的需求。而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资源的海洋,许多知识、技术都可以从网上获得,网络还提供多样的如聊天室、论坛、邮件等便捷的交流和互动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获取某一类知识已经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传授,他们可以通过在网上搜索,或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获取相关知识,也就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这也是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之一[3-4]。根据这些分析,我们认为要在目前有限的40+8学时设置模式下,让学生掌握数据库原理的精髓,必须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3.1建立数据库原理课程学习网站

网络信息资源虽然丰富,种类数量繁多,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没有系统性。学生虽能从中获取到相关信息,但不容易辨别真伪,更不容易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在茫茫信息海洋中为学生导航,根据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对网上的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建成可利用性较高的学习网站及本地资源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的学习网站包括数据库原理学习资源库、辅导答疑系统、作业批改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等。学习资源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课程大纲、学习方法、课件、教学案例、与其他著名学习网站的URL导航链接,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商网站的URL导航链接等,学生在本网站或通过导航链接登陆相关网站可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辅导答疑系统为学生与教师进行关键问题的理解提供交流空间,该系统24小时开放,学生任何时间有问题都可以登录该系统上传自己的问题,查看教师或其他学生给出的解释。教师也可随时给出解答,或与学生进行讨论。反馈系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跟踪系统,通过调查问卷或论坛的方式将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教师指导的满意程度反馈给教师。作业批改系统实现作业的网上提交与批改。

3.2建立适合培养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我们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被动学习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采用双主过程导向型学习模式,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基本原理、还要学会数据库应用的开发技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合作+控制”的教学模式来加强学生间的协商与竞争意识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监控职能。

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策略,将原有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其次培养学生实践使用自主学习策略,使自己成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和管理者;然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建立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自主学习机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对数据库原理每一部分内容的讲授方案根据内容本身的特点进行重新设计,加大学生参与的力度。比如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上,教师先安排学生到教学资源库中搜索相关知识进行预学习,并进行分组讨论、汇总,最后将每组讨论结果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讲评,从“面”上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设计原理部分,如何建立概念模型以及规范化等则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的方式,先讲解设计的原理及过程,然后将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知识,如为何要建立概念模型,大型应用中E-R模型综合时产生的问题,进行规范化可以避免的问题以及规范化在实际应用中的把握等,可以留给学生去思考,让他们通过搜索资源库或链接到数据库网站上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并通过对应用实例的设计体会所学理论。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正确地应用理论,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正确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获取相关知识,完成安排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我们事先为每部分的学习内容制定了学习策略,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3改进辅导答疑方式

传统被动式的教学过程中,辅导答疑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生有疑问时常常不能马上得到指导,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除传统的固定时间答疑外,我们建立了辅导答疑系统,学生如有疑问,可随时在系统中问题,教师就能及时对学生的问题做出解答。此外,该系统提供学习论坛聊天室功能,供学生对学习内容或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共享给其他同学,从而形成共同学习、协作学习。这种方式跨越了时间限制,具有较强的民主性,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教师布置的自主学习内容及实践环节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3.4评价机制设计

我们修改了传统的“试卷+实验+出勤率”的考核方式,将学生平时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况考虑进来,如对教师安排知识点就自己的理解发表演讲的次数,在网上发表问题的数目,回答同学提问的次数,对知识点回答的准确率,参与知识点讨论的次数等。这种评价机制一方面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每一部分内容都进行单独的、有针对性的统计,如对于理论性强的关系代数、元组演算等部分,主要看其提问的深度,参与回答及讨论问题的准确性,对于技术及实践性较强的部分除了上述几点外,还要考虑每个同学共享自己知识与开发经验的多少。

4实践结果

通过两年的实践、调查和访问,我们发现学生们在以新的学习模式学习数据库原理课程时逐渐由原来的迷惑、无目标、无所适从转变为目标明确、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在对2007级学生所做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很多学生都表示以新的学习模式学习数据库原理课目标明确,思路也清晰,课程完成后收获较大,同时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有同学表示更加愿意参加到新的教学活动中来。

实践结果的初获成功,对我们积极推行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增添了信心,我们相信在先进的网络平台及丰富网络资源的支持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模式将会使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突破“只重理论不重应用,只讲基础不讲开发,只有说明没有实例,只有方法没有过程”的状态,充分发挥该课程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伍俊良,刘飞. 数据库原理与基础实践环节在信息专业类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要求解析[J]. 计算机教育,2004(6):59-61.

[2] 袁玫,商新娜. 面向应用性教育的数据库课程改革设想[J]. 计算机教育,2009(3):66-69.

[3] 任友群.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创新[J]. 教育发展研究,2004(12):89-91.

[4] 王进彦.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97-101.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Mode of Database Principle

DU Jinli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2, China)

Abstract: Current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course of Database Principle produces a bad effect which separates the database theory from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teaching mode proposed by the course team of databas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new teaching mode supported by advanced network platform and abundant learning resource and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dopts Student-Centered Tutor-Directed Process-Oriented Learning Mode, encourages students to take an active part in databas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yields good teaching results.

数据库原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5-10035-02

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到现在几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工农业生产、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作为培养数据库应用人才的主要基地,高等院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然而一些高等院校在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完备性,缺乏学习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理论和实践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而应用性课程的教学又多以低端数据库系统平台为基础,如SQL Server, Access等,对大型数据库系统服务器的管理和应用涉及较少,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分析该课程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教学改革方案,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

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分析了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认为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论与实际脱节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一般包括数据库原理、设计和应用三个部分。原理是其基础,设计和应用是提高,他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是目前一些高等院校教学的基本情况如下:

1)教师重点偏向理论教学,很少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数据库使用技术,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能适应企业对数据库应用人才的需要。

2)教师重点偏向流行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使用,忽视甚至放弃原理的教学,造成学生对具体开发工的操作能力突出,但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高等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需求的数据库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培养的学生既理解原理、具有扎实功底,又善于灵活运用、富于创新。

1.2 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但目前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不清楚,考核中实验课也没有一定的比例等。

1.3 教学实践有悖工程化原则

现代企业数据库应用基本上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其基本特征是按软件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组织,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融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尽早建立起工程化的概念,顺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一条原则,但考察目前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之外,从课后作业、上机实践到课程设计,几乎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大多数学生是抱着应付差事的心理被动地来完成这些任务的,缺乏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反映出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合作开发一个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学生毕业后也不能迅速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要求。

1.4 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多样性

当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采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日趋流行,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板书的负担,增加了授课的信息量,同时好的课件也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但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时对课件的过分依赖也给课程的教学质量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当学生长时间注视投影时,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由于使用课件进行教学时,加快了演示的节奏,缺乏教与学的友好交互,学生的思维难以与之同步,从而使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必须合理的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长补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研究的具体措施

2.1 优化教学内容,完备知识体系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强化基础训练,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应用软件工程原则,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了解数据库当前的研究发展状况,掌握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在实施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时,应从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到应用开发,涵盖如下教学内容:1)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SQL、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关系数据理论等,这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它们涵盖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对数据库的设计、应用和开发起着指导作用。2)设计方法包括软件工程原则、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等。3)应用开发包括 IBM DB2数据库系统、基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C/S(B/S)构架的应用。

2.2 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综合使用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多采用案例、任务驱动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自学机会和创新机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创造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促进知识的加深和迁移。

2.2.1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采用案例教学,加快学生的学习步伐,针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下练习,均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案例。从数据库基本原理、设计、实现和开发等诸方面,对案例逐步展开,加快学生对抽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针对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等。在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即结构式分组教学模式,使其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之相互合作和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该方法主要用在实验教学当中。

2.2.2 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采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调研报告等多种教学手段来使学生提高主动参与意识,并注意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留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空间;更强调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灌输式教学,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个体化,针对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解决好因材施教问题。

2.3 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融合,鼓励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掌握,并具体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实践教学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中的上机实验、数据库课程设计安排要合理。1)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指定明确的有利于消化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验题目,让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2)上机时应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并对上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上机实验针对的往往是一定范围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课程的后期需要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验训练,所选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让学生能够应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4 改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与应用能力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关键性概念和原理的熟悉和理解,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应用能力考核方式要灵活一些,应将考核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实验、具体的数据库设计开发任务等进行。为了避免在分组的实验、设计任务中,有的同学不积极参与,可采用随机抽查个人的方法来考核小组成绩,促进小组内部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5 强化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为了更好的搞好课程教学,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在开课的前一个学期期末,任课老师集中讨论、确定教学计划、教学日历。开课前两周内,大家对备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取长补短。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要求任课老师要互相听课,以取长补短,并不定期的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从教学方法、形式和内容上进行讨论,不断探索,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3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教学改革措施,并已付诸实施。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提高了毕业生的竞争力。我们将继续在数据库的教学改革上开展新的工作,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上作新的探索,努力寻求新的切入点,使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好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吴达胜,刘丽娟,孙圣力.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5(11):31-32.

[4] 翟中.数据库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13-114.

[5] 孙志挥,倪巍伟,刘亚军.案例教学──开放课程“数据库系统”改革的有效模式[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105-107.

数据库原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 数据库原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70-02

【Abstract】The aim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gineering capabilities to analyze, design and implement software. But currently, there exists problems in practice education――ignoring connection among knowledge and ignoring relation between other courses. While pointing out these problems, we also propose solutions to solve them.

【Key words】Software engineering major Principles of database management Practice

一、引 言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与重要基础。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该课程系统、完整地讲述了当前数据库技术从基本原理到应用实践的主要内容,力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能在现有主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上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因此,数据库原理是集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课程。

数据库原理[1]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应用数据库技术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使理论与实践不脱节,真正培养出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是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根据切身的教学经验,从实践环节着眼,对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讲授进行了思考。

二、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主要表现在:内容庞杂,包括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论、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语言、关系规范化理论、SQL语言、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保护等;涉及面广,除了数据库技术,还牵涉到了软件工程、Web程序设计、软件质量管理等方面。目前各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致相近,大都依据指定的一本教材,按编排顺序进行课堂教学和实验,在学期末进行课程设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基本理论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授课的重点。如果没有适当的工程项目经验,仅凭理解加记忆的方法来应付考试,许多知识点理解就不会透彻,并且学完以后印象不深、很快就会遗忘。

2.大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发现一些学生考试分数很高,但是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中却体现不出相对应的能力来。所学的知识没有被转化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感到时间紧、任务重。主要原因是课程设计的课时安排不合理,将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学期末的一周内。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调研、做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又要编程、写设计报告等,学生必然会感到时间很紧张、课程设计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简而言之,在现行教学模式中,虽然设置了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但却忽略了两个衔接。一个是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通常,实验的设计是以课堂讲解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各个实验是单元性的,相互独立,无法使学生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然而,课程设计却要求学生在临近期末的一周时间里,综合所学,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这对于大部分初学数据库的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导致很多学生纷纷选择与开发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从而无法在实践中真正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另一个是忽略了与软件工程等相关课程的衔接,使学生无法真正综合地了解、掌握并实践一个软件系统的开发、维护、扩充的全过程。

三、改进实践教学的措施

目前的教学中,主要依据教材,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中心,介绍关系系统的基本原理,教材中很少涉及到具体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深入理解数据库中的一些重要技术,更谈不上如何从实践上去把握。而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后续课程一般又不再安排一门操作性强的商业数据库课程,比如SQL Server数据库等。知识点之间、数据库原理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脱节,一方面无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因为实践内容欠缺连贯性、综合性,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要消除脱节,实现两个衔接,势必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现行教学模式中,实验的设计是以课堂讲授的知识点为驱动,能起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印象的作用,但却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建立数据库、建立表、完成特定SQL操作等单元性实验,学生依葫芦画瓢,大都能顺利完成。但实际上,学生却对各个知识点的联系理解不够,比如表与视图的关系。当临近期末,需要完成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设计时,学生明显感到相较于实验,课程设计难度增大;同时,由于学生平时缺乏综合训练,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实现实验与实验的衔接,就要使实验内容间有连贯性,就是要以任务为驱动对实验进行设计。 以一个具体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任务,对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组合,将要传授的琐碎、枯燥的理论知识巧妙地蕴含其中。以知识点为驱动设计建立视图的实验,通常要求学生按教材及老师的讲解,采用SQL语句直接完成视图的建立。而以任务为驱动设计的实验,则只给出任务描述,调动学生积极性,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点,自己想办法完成实验。比如,要求学生利用数据库管理一个单位职工的薪酬记录,要求财务主管可对单位所有职工的薪酬进行操作,部门主管可对部门所有职工的薪酬进行查询,职工能对自己的薪酬进行查询。以任务为驱动设计实验,能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践理解知识点及其之间的联系。

现行教学模式中,虽然设置了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设计环节,但由于培养计划设置的问题,软件工程、Web程序设计等课程与数据库原理课程并行开设,使学生很难体会从需求分析开始,掌握并实践一个软件系统开发、维护、扩充的全过程。因此,可将课程设计独立出来,整合数据库原理及其相关课程,开设一门12学时左右的数据库开发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以某一个主流数据库软件为基础,结合软件工程导论、大型软件系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将相关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有机会完整地了解并实践一个大型应用软件的整个生命期的所有问题,而不是每门课都只了解其中的一个片段。

四、小 结

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扎实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开发技术,是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重中之重。对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反思,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更好地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效果。本文指出了实践环节中存在的知识点脱节、与相关课程脱节的问题,并提出了其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数据库原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SQLServer教学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包括数据库理论、数据库应用两大部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理论知识及操作与管理技能,为开发、管理、维护信息系统奠定基础。而信息系统的建立包括数据库的设计、应用程序的开发两大部分,其中数据库的设计需要数据库原理来提供理论指导,应用程序的开发则需要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软件及数据库语言的支持。这一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

目前出版的相关教材,为了编撰方便,通常将数据库原理集中安排在前几章,应用部分放在后边,两部分内容截然分开,而实际教学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教师应本着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原理与应用的教学交错进行。如何使两大部分有机结合,这既需要一定的教学经验也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就此提出以下教学思路及建议。

一、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重点内容课堂上要反复、耐心、细致地讲解,同时从课时量、作业量、实验内容等方面给予重点对待。对于难点问题,事先应精心设计教学示例,尽可能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演示方式给以形象生动的阐释,再通过与类似的问题对比,参照理解。

比如,关系代数式是一个教学难点,这时可结合SQL语言中的查询语句来举例,通过对比学习,关系代数式在学生眼中也不再抽象了。而一旦学生开始系统学习重要的SQL语言,则适时引导学生复习理论章节中的关系代数式内容,再次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关系代数的理解。这样,难点克服了,重点内容也理解得更深入。

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理论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理解上往往有误解或偏差,建议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

针对数据库理论涉及的概念、原理、方法,应设计实例进行阐释,并在sqlserver数据库平台上同步演示,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正确理解、深刻理解。比如,讲解SQL语句时,利用多媒体教鞭系统来分三步教学:首先显示数据表和查询要求;接着启发学生构造SQL语句,并分步逐个短语显示SQL语句;最后运行语句显示查询结果,将结果与要求及数据表内容对照,有错则及时分析原因,纠错并重运行,反复比照,加深理解。

2.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适用于本课程

比如,课程开始阶段,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数据库技术,可采用案例教学加强其感性认知,以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火车票预售系统、阿里巴巴商务网站为例,通过模拟软件及互联网对商务数据库进行检索,使学生切身体会数据库技术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学习到一定阶段,可再次引入以上案例,由教师引导学生从技术角度对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学生对数据库的概念、原理此前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结合案例,对知识进行综合,认识上会有显著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也特别适用于数据库课程,可以设计一个大作业(如学籍管理系统),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学时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采用。

三、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操作技能培养,使创新教学与传统教学并重

1.每章应布置适量作业,重点章节应安排作业课

作业题由以往教学中累积的问题和疑难点整理而成,针对性会更强。为便于学生自修,应设计一些开放式的讨论题、调研题供学生选用,培养研究问题的能力。

2.特别强化上机实训,严明纪律,避免流于形式

上课应有明确的实验任务。辅导教师最好由任课教师担任,便于有针对性地辅导,也便于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实验方式应多样化,除学生个人独立实验外,每次应安排适量的小组成员协作实验,旨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

本课程共设计了14个实验,重点实验包括:创建关系模型、数据安全性实验、数据完整性实验、SQL实验、查询优化实验等。设计实验报告时,在实验类型、实验内容的启发性、丰富性上下工夫,观察性、验证性、综合设计性三类实验应同时兼顾。用于录入的实验数据要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比如可以包含具逻辑错误的数据,以便在操作中引发错误,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以完整性实验为例,针对三张数据表,设计一组问题:

学生表(学号,姓名,性别,籍贯)

成绩表(学号,课号,成绩)

课程表(课号,课名,学分)

学生表中试录入重复的学号,系统有何提示?为什么?如何处理?成绩表中学号重复会报错吗?为什么?在成绩表中试录入不存在的学号,系统有何提示?为什么?试从学生表删除某学生信息,观察其成绩信息还存在吗?为什么?如果向成绩表中录入了不存在的学号,系统有何提示?为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对引导学生理解主键、外键的作用、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都有积极作用。

以上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教学思路与方法,当然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有所区别,但大的思路应该是一致的。按照以上思路组织教学,在两方面成效显著:一方面,不降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数据库原理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使学生熟练掌握了一种主流数据库软件,能完成实际的数据库管理工作,这对学生初期就业及今后的深造有很大的帮助。

数据库原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511-02

Discussion on the Database Principles of Teaching Reform

LU Qiu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on the problems about "Database Principles" aroused in daily teaching. It gives a detailed design to teaching reform, and proposes to adopt some new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case teaching, task driving, which can make the pupils want to learn more initially. What's more, in this article,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are reformed, and it combines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together.

Key words: database principles; teaching reform; case teaching

数据库是信息类学科中重要的分支,几乎所有的软硬件系统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它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因此,各高校都将数据库原理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数据库课程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库,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具有应用性突出、学科间综合性明显、学科内多层面内容交融、前沿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征。数据库原理的特征决定了其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需要加强实践,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相关专业前沿技术应用的要求很高,对于刚接触数据库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他们要在短时间内做到既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数据操作及控制,还要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设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采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 现状及问题

我院网络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及自动化专业都开设了数据库原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和实践脱节

由于数据库原理课程涉及的理论概念比较抽象,现阶段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师演示― 学生练习―学生综合应用”模式教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和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应用不能同步进行,因此在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中不能很好地应用软件工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毕业设计中,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开发一个实用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步骤,往往只侧重系统的编程实现而忽略用软件工程方法进行系统的设计,对数据库知识体系结构缺乏完整的理解,使得所设计系统实用性差,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使得部分学生毕业后不能较快的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要求。

2) 重理论轻实验

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为主,占课程总课时量的80%以上,而实验课时一般只设置10个课时左右。教学内容涉及到关系代数,SQL语言、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强且模型抽象。由于实验课时比较少,故实验教学主要针对SQL语言设置实验。最终导致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对抽象的理论只有模糊印象,但没有建立整体应用体系的概念,在应用系统开发的时候无法将理论转换为实际应用。

3) 学习效果不理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首先接触到的是一大堆枯燥的概念或理论,部分知识点课本又缺少代表性例子进行进一步介绍,例如范式理论、数据库保护、并发控制等。学生只能体会基本概念和局部功能,缺少综合应用实践,无法体会理论在整个数据库系统应用中的位置和作用,学习效果不理想。

2 教学改革方案

2.1 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理论和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1]。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引入此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强化数据库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开发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案例教学模式采用“案例―理论―概念”模式,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将抽象的数据库原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使得数据库原理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

在数据库原理的教学内容组织上,我们以可视化开发工具Delphi及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2000组织和设计针对各知识点的案例,在授课过程中设定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启发式提问、讨论等进行教学互动,将知识点搭配案例和使用演示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各知识点通俗易懂,容易消化并应用。表1给出了针对“数据库原理”课程[2]的知识点所设计的相应案例[3-4]。

2.2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讲授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时,除了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外,还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精心设计一些贴近生活且具有现实应用价值的题目,例如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任务,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深入体会和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最后提交项目设计报告。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阐述设计思路和方案,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完成任务,从而得到从应用的角度建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思路、方法和技术体系,深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求知欲望增强,同时培养了其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改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单独理论考试会造成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理论知识死记硬背,而具体动手操作一窍不通的局面,这与该课程培养目标相悖,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与应用能力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主要概念和原理的熟悉和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考核方式比较灵活一些,主要通过平时的实验和数据库设计的任务完成情况决定,例如,采用对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设计”和“项目开发”的方式进行考核,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有效的提示,使得这种考核方式成为学生对协同工作机制的一个体验。

3 结束语

该文针对信息类专业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想,主要提倡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数据库原理的教学,期望能够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调整考核方式,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使得学生能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动手能力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 金蓉,庄红.面向能力培养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1-147.

[2]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刘畅.案例法和项目驱动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19):75-76.

[4] 肖海蓉,任民宏.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6):898-899.

数据库原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专门分支,是所有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基础。本课程是与信息相关很多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数据库原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流行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使用和管理方法,掌握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开发方法,了解数据库的发展及一些前沿领域,使学生理论上基本“通”,实践上基本“行”,使学生在数据库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为学生的后期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乃至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课程的特点

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90%以上的软件系统都需要数据库做支持,因此数据库知识是每个应用开发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特点为理论性强,应用广泛。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既有较系统的理论推导,又有很强的技术性与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使得数据库原理成为能使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目前主要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以培养“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数据库原理作为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应用系统的分析建模和开发能力,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从课程的教学效果来看,现开设的《数据库原理》课程符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本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把课程能力模块教学目标纳入 “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培养目标中。采用面向系统,兼顾理论的观点开展教学,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双重训练。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型,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授课内容既顾及到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需要,也考虑到学生进一步考取研究生的需要。在授课期间,安排若干次上机实验,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内容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自选课题编程实现。指导学生课外科研小组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或省级科研竞赛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设计和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特点

为实现本课程“少讲、多练、自己学”的教改指导思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应用和实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结合动画、课件、程序软件等手段进行课堂演示教学,以提高单位学时的效率,并达到直观性、可视化的特色。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2案例教学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营造宽松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和想象的空间,以案例为基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要有针对性,把握好难易程度,教学围绕案例和项目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设计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了解如何利用所学的各种算法、原理和规则,构建一个真实系统,使学生对数据库设计的过程有深入的理解,对学生自主完成综合实验项目的开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开放实验项目和实训中心项目;协助学生组建软件开发团队,积极承接信息管理类的实际项目,在软件外包开发基地这个平台上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进行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双语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从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目的出发,借鉴国内外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通过双语辅助教学讲义和网上辅助教学系统扩充、延伸双语教学的课外自学空间。从整体教学效果和学生反映来看,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数据库课程双语教学“知识”和“语言”协调进展的预期目的。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很多学生既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又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尤其是外企的极大欢迎,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4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数据库课程不仅理论性强,实践性也很强,实践性教学旨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补充,同时进行工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并使其成为获取知识的另一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主动多上机、多实践,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动手能力,能将所学理论知识逐渐应用于实践,通过上机实践来验证所学的理论、来巩固相关的概念、来促进理论的学习,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还可以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能在数据库系统开发中自如应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数据库原理》的实践性教学分为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性训练。

上机实验: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指定明确的有利于消化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验题目,以观察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让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上机时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并对上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

课程设计:上机实验针对的往往是一定范围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课程设计阶段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在课程设计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或相互协作地进行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最终设计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系统。并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设计思路、运用的知识及自己的体会。通过课程设计阶段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综合性训练:综合性训练所选题目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使学生能够应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要求学生自行开发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我们配合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些与学生相关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任务,例如让学生开发学生选课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通过教师的指导,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和设计,学生都能够完成自己选择的任务。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改革,促进学生通过具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深入掌握本课程的概念、知识和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验一 SQL Server2005的安装及相关配置 2学时

实验二 管理SQL Server2005数据库 2学时

实验三 使用SQL Server管理数据表 2学时

实验四 管理SQL Server表数据 2学时

数据库原理范文第10篇

摘要:《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我国本科计算机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传统的考试模式,使得学生常常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及时评价。通过对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考试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24-0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我国本科计算机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主要研究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本课程培养学生用理论分析问题、用实践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其今后在相关领域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涉及到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应用和数据库设计三方面的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中,理论部分明显高于实践部分,所以学生常常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及时评价。通过对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考核现状及存在问题

该课程在我校采用闭卷笔试考核方式,试卷客观题较多,论述、分析等主观题较少;理论性知识考核多,实践性技能考核少。学生过分重视考试环节,实践方面重视不够。学生常常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及时评价。具体分析如下:

1.考核目的不明确。考核是检查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的有效手段。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特性,该课程的考核应该考虑到该特性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而目前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违背了数据库课程的学习规律,不能达到考核此课程的目的。

2.考核方式简单。目前我校采用期末一次性的闭卷笔试考试进行考核,没有上机考试、答辩考核等方式。该考核方式比较简便,缺点是一次考试定论,缺乏多次综合评价,偶然性比较大,笔试多,理论考试多,操作技能、实践能力考查少,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学起不到应有的考查作用,还阻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提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考试分析反馈不足。期末考试后,虽然做了试卷分析,仅仅分析出学生对试卷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通常对于试卷的合理性没有详细分析。所以,考试不能充分反馈促进教学。

二、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实施方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两个环节,本校传统的成绩比例为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这种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多次综合评价、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故欲将考核方式改为分阶段考核。理论、实践环节均采用分阶段考核方式得到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两个环节的成绩综合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计算得到该课程成绩。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该课程实践性较强,故建议提高实践成绩比例,拟将平时成绩、理论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10%∶30%∶30%∶30%比例计算得到此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2.平时成绩以考勤、作业、课堂表现及提问软件为依据酌情给分。

3.理论成绩部分,课堂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及概念模型、数据库设计、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数据库应用。由于理论知识点较多,且实验环节会用到理论知识点,故考虑采用考试软件,建设试题库,根据学习进度分阶段考核,各阶段成绩按所占比例计算即为理论部分成绩。实施方案如下:

4.实践成绩部分,改革后的实验成绩占30%,并且对实验成绩的评定有了细致的量化处理,即通过大作业实验的成绩评定。实践教学主要内容:C#程序设计基础、关系数据库模型的设计、认识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定义、数据插入、修改与删除、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组合查询和统计查询、数据库视图和索引的定义与使用、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该环节的各个阶段布置学生完成验证或设计实验,各实验采用实验操作演示或实验报告方式考核,各阶段成绩按所占比例计算即为实践部分成绩;实施方案如下:

5.期末考试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方式,但所占比例拟设为30%。

三、课程考核方法改革预期效果

1.理论考试采用分阶段考核,可以按部就班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避免学生“临时抱佛脚”现象。

2.E-R图专项测试,提高学生E-R图设计水平。

3.实践教学部分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提高实践教学部分比例,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改革际效果

该改革方法在我校12、13级在校本科生中实施,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学期结束时都能独立完成一个小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总体来看,改革效果如下:

1.分阶段考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更加注重课堂学习效率,按部就班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学习效果较好。

2.学生有了初步的设计和编程能力。通过阶梯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学生从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学习到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开发设计,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编程能力也有提高。

3.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有实验都对应相应的任务和成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加,课程结束时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开发设计一个小型管理系统。

上一篇:数据库系统概论范文 下一篇:金融界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