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1 23:51:58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食用菌 高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114-01

食用菌生产的成败、产量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环节。为提高食用菌成品率,降低成本,获得较高质量和产量的菇体,现将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培养料的选择

培养料以桦木料的木屑为最好,配以棉子壳、黄豆杆、玉米心等,辅以麦麸皮、米糠,并添加微量元素。原材料新鲜、干燥、无霉烂变质、结块、虫蛀是成功的基础。

二、培养料的配制

培养料的配制先按比例将所需原料(木屑、麦夫皮、石膏)干料充分混合拌均,添加的微量元素倒入水中化开后加入料中,反复搅拌多次,使料干湿均匀,成团料要打散开。灵活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根据木屑质地软硬、粗细、含水量、空气湿度的大小等配比的含水量予以相应调整。培养料的含水量直接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含水量过低会严重影响出菇产量。

含水量过高会使下面菌丝体缺氧而停止吃料,造成原料的浪费,同时还会导致杂菌污染。一般含水量达55~60%即可。

三、培养料的消毒

配制好的培养料最好在6~8h内装袋完成。装好的菌袋要及时进行灭菌,切忌过夜。装好的料放入灭菌锅内,尽快猛火升温到100℃,打开冷气阀排放冷气。待温度降至0℃关闭冷气阀,重新升温到100℃后保持10~12h,否则达不到灭菌效果。灭菌时要做到猛火升温、稳火保温,经常检查锅中温度,以防漏气、跑气。灭菌彻底是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

四、优质菌种的选择及接种

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严禁使用有杂质菌污染和虫害迹象以及退化、老化的劣质菌种。严格接种程序,确保接种成功率。接种室要求干净、干燥、密闭、远离污染源。灭菌好的菌袋及时放入接种室内,进行室内药物消毒,3~4h后待料温冷却至30℃以下即可接种。接种工具、接种人员的双手要用75%酒精消毒。接种要迅速准确,接种量不宜太小。

五、发菌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内,调控好环境温度,培养室要求干净、通气、干燥,室温宜控制在20~25℃左右,湿度70%左右(视品种而定)。当菌丝长到5~10cm左右即可翻袋检查,及时淘汰污染袋。食用菌要靠基质内有机物的氧化来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基质内缺氧会使菌丝体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造成菌丝体生长缓慢、衰弱,甚至停止生长,严重的会因窒息而死亡,因此翻动菌袋位置以利于换气通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菌丝长到1/2时,再翻袋检查1次。整个发菌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照。

六、出菇棚场地的选择及建立

出菇棚要选择在近河流,空气流畅,四周宽阔,远离禽畜养殖场、酿造厂、生活区、医院、垃圾场的场地。场地要采取翻土、晒土、灌水等措施取代农药消毒。水源水质要求选清洁的井水、自来水,远离污水源。菇棚要求棚体牢固、地势较高、排水畅通,棚内不积水,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防日晒雨淋。覆盖物要厚一点,利于保温,四周用草帘围住,留通风孔。

七、出菇阶段的管理

菌袋经数月的营养生长后,转入生殖生长,当菌丝扭结、瘤状突起,达到生理成熟时,就要搬出发菌室进入出菇棚,由于受环境条件、栽培时间、发菌温度、品种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出菇时间也不相同,气温要在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内才能出菇。入棚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早晚进行,中午温度高不宜进行入棚,高温易使菌皮损伤,会推迟或减少出菇;切不可雨天入棚,雨淋会使菌袋表层污染而烂袋。菌袋上架每层并列排放,袋与袋之间间隔5~6cm,以利于呼吸和散热,要营造出菇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顺利出菇。

首先是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空气湿度过低,会加速子实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导致基质内水分的大量流失而影响产量;空气湿度过高,会使子实体表面水分停止蒸发,使营养运输受阻,同时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造成子实体停止生长,长时期空气湿度过高,还会造成子实体从空气中倒吸水分,形成水浸样腐烂,招致线虫及细菌的滋生和大范围传染。

其次是通风。子实体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和人类的呼吸一样,食用菌的呼吸作用也是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适量的二氧化碳浓度对某些种类的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是过多二氧化碳的积累会抑制菌丝体生长,甚至完全停止生长,高浓度二氧化碳长时间作用还会导致菌丝体窒息死亡。因此,需要经常对菇房空间进行通风换气,排除二氧化碳,保持空气新鲜。

最后是光照。大部分食用菌品种的出菇阶段需要散射光刺激,少部分品种需要有较强的散射光,才能使子实体原基分化,极少部分品种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的颜色也与光线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光线强,子实体颜色较深;光线弱,子实体颜色较浅。这就需要根据品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光线调控方法,可以通过挂遮阳网和拉、放草帘来调节温室内的光照。

八、食用菌生产中的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1.木霉

木霉又称为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木霉靠孢子传播,常常借助气流、水滴、昆虫、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衣服等为媒介,侵入培养基内,一旦条件适宜就萌发繁殖为害。当生产环境不清洁、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严格,且处于高温高湿条件时,就给木霉侵染造成良好机会,尤其是多年的菌场和老菇房,常是木霉猖獗为害的场所。木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能分泌毒素。木霉是香菇生产的大敌,它抑制香菇菌丝生长。唯一控制的办法是创造适合香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木霉繁殖的生态环境。一旦发生木霉为害,要立即通风降低湿度,以抑制木霉菌的扩展。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后,可采用pH值为10的石灰水或石灰粉进行防治。

2.链孢霉

链孢霉生长初期呈绒毛状,白色或灰色,生长后期呈粉红色、黄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团时,外观与猴头菌子实体相似。链孢霉菌丝顽强有力,有快速繁殖的特有机食用菌栽培技术性,一旦大发生便是灭顶之灾,其后果是菌种、培养袋或培养块成批报废。防治链孢霉,温度控制在20℃以下,这样链孢霉生长缓慢,可减少污染。

3.毛霉

毛霉又叫黑霉或长毛霉,菌丝初期白色,后灰白色至黑色,说明孢子囊大量成熟。该菌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中到处存在。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发生率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基质中使用了霉变的原料,接种环境含毛霉孢子多,在闷湿环境中进行菌丝培养等。防治办法同木霉。

4.螨类

螨类包括红蜘蛛、菌虱。其发生环境主要潜藏在厩肥、饲料和培养料内。鸡窝畜舍、谷物仓库或环境条件差、腐殖质丰富的场所,往往也有大量的螨类存在。培养基发生螨害后,接种部位的菌种块不萌发或萌发后菌丝外观稀疏暗淡,并逐渐萎缩,严重时培养料中的菌丝被全部吃光,造成栽培失败。

参考文献

[1]成群.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

[2]杨艳丽,崔自亮,赵琳.食用菌栽培五点新技术[J].河南农业,2009,(15).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食用菌;无公害;栽培技术

食用菌是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它们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产业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人们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研究也是越来越多,既要达到绿色自然、无公害的目标,又要做到保质保量的要求。

一、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背景及现状

(1)食用菌的生长环境:食用菌数量较多,各种各样,分布的地区及生长的生态环境各异。例如,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食用菌生产的成败、产量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环节。因此,要做好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必须调查清楚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长特点,搞清楚其适应的生长环境,为培育出高产、无公害的食用菌打造良好的环境、研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

(2)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现状: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倡导健康、绿色无公害的基础上,达到高产量、高质量。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菌丝,有些国家或地区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菇厂。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

二、 如何栽培高产无公害食用菌

(1)采用适应的栽培用料:要做好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工作,必须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应的培养料。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食用菌的培养料应以桦木料的木屑为最好,配以玉米芯、棉子壳、黄豆杆等,再加米糠、麦麸皮为辅料,并要添加有效地微量元素。选择确定好培养料之后,要明确食用菌培养料的比例调配以及消毒工作。要根据食用菌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培养料的配制方式及调配比例,根据培养料的含水量、空气干湿度、粗细软硬状态做相对应的调整。并在这些工作完成后及时做好栽培用料的消毒工作,配制好的培养料最好在6到8小时之内完成装袋,装好的菌袋还要及时进行灭菌,切忌过夜。

(2)选择优质的菌种及接种:要挑选优质的菌种来培养,根据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长特点以及适宜的生长环境来选择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在挑选菌种时一定要严格查看菌种,确保其没有杂质污染和虫害,适用于栽培养育。必须按照科学、严谨的接种程序来为所要栽培的食用菌接种,并在接种后及时将装菌种的袋子放入无污染、空气适宜的培养室内进行发菌培养。

(3)选取良好适宜的栽培环境:早选择适宜食用菌栽培生长的环境来加以栽培,对于地势、水源水质、交通、空气以及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一定的选择和处理,这些都是影响食用菌生长的重要因素。例如高温蘑菇栽培生产时一般要选择地势高爽、近水源、排灌通畅、交通便利、水质清澈、空气清新、没有污染源的地方。所栽培的食用菌适宜什么样的生长环境,就需要为其需求选取、营造适宜的栽培环境,在栽培环境上打造好的栽培技术。

(4)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栽培养育的食用菌时,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通过以往的栽培经验,并结合实际的培育现状,研究出最适合、最科学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方式。以无公害、绿色健康为前提,运用无农药危害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栽培工具和培育工作人员进出时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根据食用菌的实际生长状况及时对周围环境做出处理,调节培育室内的通风、通气、采光条件,掌控好温度和湿度情况,在培育长成后采取时,也需要做好消毒工作,要以正确的方式、适时地采收。

三、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前景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的要求,人们对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的研究将会越来越细、越来越严格,无公害的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已经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经验得到不断地改进。面对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市场前景广阔,人们生活对于食用菌的需求,政府部门也大力支持无公害、高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究,加大研究力度。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要求也将会越来越高,无公害、高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将会不断地创新、进步,得到大量的应用。

四、 结语

食用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用产品,食用菌产业也是社会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市场经济发展项目。无公害、高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是目前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也是人们高品质的日常生活的需求,必将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成群.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55-159.

[2]车勇,王红艳.两种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8(5):60-61.

[3]陈麟璋,周建光.姬菇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6(6):38.

[4]张洪海,袁留照.无公害高温蘑菇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5,24(3):36-37.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3篇

1 平菇的基本情况

1.1 类型 平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

1.2 品种类型多 除了平菇之外,还可以栽种许多侧耳属科目的菌类,例如凤尾菇、红平菇等等。

1.3 营养丰富 平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研究表明,平菇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食用后可以给人补充丰富的营养,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1.4 药用价值高 平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例如平菇可以抑制人体内癌细胞的产生和发展;降低血液中血脂、胆固醇等物质的浓度;促进人体肠胃蠕动,从而帮助消化;可以起到改善人体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

2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的概述

2.1 地理位置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边、黄河中游地区的南岸部分,是“金三角”经济中心地带的中心处;并且当地所跨地形区域类型复杂,由此导致海拔相对高度差较大,进而使得温差较大,还有就是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经济发达,综合下来可以很好地满足食用菌温室培养所需的温度、水源、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非常有利于食用菌的买卖流转。

2.2 气候条件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全年干燥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日照时间长等气候特点。特别是在冬季时节,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子实体的分裂分化,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2.3 人口因素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土壤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我国有名的粮食产地和农业开发区。而且是经济发达的中心地带,人口聚集,人口数目众多。人口众多,对食用菌的需求量较大。

3 食用菌温室栽培的选用标准

3.1 位置要求 在冬天,温室栽培是最有效的栽培方式,应将大棚位置选在比较冷的地方。在比较冷的地方可以实行管道、暖气或者人工供暖,应采用最适合的供暖方式,冷暖的交替,可以促进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的栽培。且在冬季栽培出来的平菇等食用菌病虫危害少,产量高、质量好、营养价值高。

3.2 原料要求 生料栽培是平菇温室栽培的首选方法。搭配合适的比例,将营养料在适当的条件下加工进行平菇栽培。让平菇在高温的条件下快速生长。

3.3 管理措施 平菇等食用菌应采用定位出菇法,且装袋时应该提前留出孔,为食用菌提供氧气供其生长。还有就是定位出菇法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平菇质量受损等现象,这种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食用菌的质量。

4 食用菌温室栽培的技术要求

4.1 营养要求 平菇等食用菌生长发育需要吸收的营养包括:有机酸、酶类、无机盐、氮元素、碳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磷、钾、钙等)。

4.2 温度要求 平菇等食用菌生长发育需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昼夜温差大,可以促进平菇的子实体快速分化,但需注意温度要保持在平菇的承受阈限内。

4.3 水分和湿度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菇类也是如此。平菇的生长对于水分和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在栽培中,应该将大棚内的水分和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位于黄河中游的南部,水资源丰富,易于灌溉,对平菇的培育生长极为有利。

4.4 空气要求 平菇好氧。要保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浓度应较高。应选择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利于空气的流通转换,并定时地进行通风。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抑制子实体的呼吸活动,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4.5 光照要求 适度的光照对于平菇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强光会影响到平菇的生长发育,温室大棚里边应该将光线调到较暗的状态。因为强光会刺激到子实体的分裂生长。

4.6 管理要求 要致力于追求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在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阶段应对湿度、水分、光照强度等指标做好监控记录工作,将其严格控制在食用菌生长的最佳范围内,以此来确保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4.7 播种要求 将已经按比例调配好的培养料按照严格的标准铺好,且相互之间的宽度间隔应合理规划,最后应该覆盖上保鲜膜进行栽种。

4.8 采摘要求 食用菌成熟后的采摘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活,应该严格按照采摘标准来进行。且应该对食用菌是否成熟进行正确的评判,当食用菌菇盖的颜色由深变浅,孢子处在尚未放射的状态时就是成熟了,此时是进行采摘的最佳时机。

5 食用菌温室栽培的益处

食用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食用后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好处。食用菌温室栽培可以满足较高的产量需求和质量要求,通过调节温室大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等条件让其达到食用菌适宜生长的最佳范围,以此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这是一种通过人为调控影响食用菌生长因素的方式来促进其生长的办法。这种方法既促进了食用菌产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又给人们增加了收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温室栽培食用菌的方式也打破季节的限制,打破了人们对新鲜蔬菜需求的限制,让人们能够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美味的食用菌,避免了自然因素的影响。

6 结论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是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它们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产业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人们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研究也是越来越多,既要达到绿色自然、无公害的目标,又要做到保质保量的要求。

一、培养料的配置

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将原料的干料按照比例要求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需要添加的一些微量元素先要用水化开之后再拌入料中,接着进行反复的搅拌,将存在的团料尽量打散,确保料的干湿程度均匀;其次,影响菌丝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培养料的含水量在55%左右就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如果培养料的含水量偏低将会导致出菇产量大幅降低,如果培养料的含水量偏高,则会让处于下层的菌丝缺氧而不能正常吃料,导致原料浪费。因此必须要按照培养料原料的木屑情况灵活的调整含水量,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注意木屑的粗细以及质地的软硬、空气湿度等具体情况对含水量进行配比;最后,培养料配置工作结束后,要尽快进行装袋,一般装袋时间不超过培养料配置 完成的7小时左右,装袋完成后要注意及时灭菌。灭菌时先把装袋完成的培养料放入锅中,用猛火快速加热到100℃,之后利用冷气阀降温到0℃,再重新将温度加热到100℃左右。进行灭菌作业时一定要确保猛火加热、温火保温,定时查看灭菌锅内的温度情况,防止漏气的现象,否则无法达到有效的灭菌效果。经过这些阶段,培养料的配置工作已经算是初步完成,培养料的配置对于提高食用菌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择优质的菌种及接种

要挑选优质的菌种来培养,根据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长特点以及适宜的生长环境来选择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在挑选菌

种时一定要严格查看菌种,确保其没有杂质污染和虫害,适用于栽培养育。必须按照科学、严谨的接种程序来为所要栽培的食用菌接种,并在接种后及时将装菌种的袋子放入无污染、空气适宜的培养室内进行发菌培养。

三、培育环境的要求

在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后,菌袋就要搬入出菇棚进行培育,但是受到培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菌袋的出菇时间也不尽相同,只有保持培育环境适合菌袋成长才能让菌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正常出菇。而将菌袋搬入出菇棚的时间要尽量避免午间气温较高时进行,因为过高的温度容易影响出菇时间;入棚的时间一般选在晴天的早晚进行,要防止人棚过程中菌袋受到雨淋。菌袋人棚后的摆放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操作,菌袋要并列排放整齐,且其间需要留5厘米左右的间隔以保持菌能够正常呼吸,只有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菌袋出菇的环境才能保证出菇更加优质、高产。

(1)空气湿度。作为影响子实体生长的重要因素,如果培育环境的空气湿度太低,子实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就会加快,其基质中的含水量就会大幅度降低,进而影响食用菌的产量;相反空气湿度如果偏高,子实体表面的水份蒸发作用不明显,菌体内的营养运输受到阻碍,造成子实体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停止生长。如果栽培环境中的空气湿度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子实体会因为倒吸空气中的水份而出现腐烂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大范围的细菌传染。

(2)保持通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需要足够的氧气,和我们人需要呼吸一样,食用菌也会进行呼吸作用,它们吸人空气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虽然适量程度的二氧化碳对某些特别种类的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利,但是很多食用菌如果长期处在二氧化碳过多的环境下,它们很有可能停止生长,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甚至会让菌丝体死亡。因此,出菇棚必须要保持通风,将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确保空气流通。

(3)光照环境。多数食用菌在出菇时需要散射光进行刺激,只有极少数品种要较强的散射光。通常情况下,光照越强时子实体的颜色就越深,光照越弱时子实体的颜色就越浅。栽培人员需要根据食用菌种类的差异对出菇棚的光照进行调节,如可以采用遮阳网、草帘等物品来调节室内光照。

四、使用无污染的肥料对食用菌进行施肥

(1)喷洒酵母膏以及蛋白胨等溶液。用0.3%的酵母膏和0.1%的蛋白胨喷洒在食用菌的表面,能够使食用菌的身体变厚变肥,促进转潮,在温度为14℃~l6℃时效果最佳。

(2)人粪或人尿的喷洒。在喷洒人粪人尿时应当注意对人粪及人尿的加热,最适合的人粪和人尿应该是煮熟20分钟后的,对其进行对水,比例为1:10或者是1:20进行喷洒,或者也可以用新鲜的牛畜尿液,煮熟与没有泡沫即可,进行对水,比例在l0倍~17倍之间。

(3)米醋的喷洒

在食用菌生长的中后期,可以用300倍的米醋对其进行喷洒,在采摘前的1~3天,每天必须喷洒一次,通常情况下可以使食用菌产量提高6%,而且色泽会呈现出洁面。

(4)豆浆水的喷洒

黄豆一千克,将其磨成豆浆后加入75千克~UI00千克的水,喷洒到食用菌表面,喷洒完成后再用清水喷洒一遍。

五、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管理栽培养育的食用菌时,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通过以往的栽培经验,并结合实际的培育现状,研究出最适合、最科学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方式。以无公害、绿色健康为前提,运用无农药危害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栽培工具和培育工作人员进出时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根据食用菌的实际生长状况及时对周围环境

做出处理,调节培育室内的通风、通气、采光条件,掌控好温度和湿度情7兕,在培育长成后采取时,也需要做好消毒工作,要以正确的方式、适时地采收。

六、结语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5篇

市场经济影响,自2015年以来,食用菌市场一直呈疲软状态,如平菇市场,2014年的市场价约在6元/kg以上。2015年至今,价格仅出现少数季节性小幅上扬,多在6元/kg以下徘徊。除部分地区外,大多菇民的生产效益不高。作为生产者如何应对疲软的食用菌市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整理了近半年的调研结果,通过与广大菇民以及食用菌企业进行交流,总结以下几点建议和读者分享。

选择恰当品种

根据市场选择品种

市场调研

笔者通过走访、咨询等调研活动获得了食用菌市场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现山东市场已有平菇、香菇、茶薪菇、真姬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其中金针菇、杏鲍菇已经逐步实现了设施周年化生产,而姬菇、木耳鲜品等品种却鲜有生产,因此这2个品种存有潜在市场。

生产实力

以山东为例,大多散户都在生产平菇,而周年设施化生产企业都在做金针菇、杏鲍菇。如果是小额投资,不妨做灵芝、木耳等长线产品,而有实力的生产者可以选择做花菇、厚菇等主流产品,并通过高新科技和优良品种,靠质量和效率取胜。

打造品牌

公司或合作社应以品牌建设为第一要素,兼顾市场现实、热点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选定适宜品种,搭配先进技术,构建知名品牌。

根据栽培技术选择品种

栽培技术是很重要的基础条件,尤其是种植高档珍稀品种时,会面临栽培技术难度大、稳定性差、可重复性差、产量低等问题。例如羊肚菌动辄上千元的交易价格虽然比生产平菇的利润高,但是该品种现有2大问题困扰着生产:①可重复性差,产量低而不稳定;②品种问题,目前人工栽培出菇的羊肚菌和野生羊肚菌的口感卖相还是存有一定差距,市场价格也是南辕北辙。

根据最新技术选择品种

目前较为前沿的生产技术是培育“富硒食用菌”,这一技术几乎涵盖了全部食用菌品种,“功能食用菌”也囊括了二十多个品种,在这一范围内可以再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状况进行品种的选择,更具有针对性。

具体品种(菌株)推荐

平菇 主推中广温型菌株,‘8359’‘2020’可用于中部地区的春秋季节、南方地区的低温季节、北方地区的中高温季节;中低温型菌株‘2006’‘83优’可在中北部的冬季出菇,并可双向各顺延1~2个月,甚至更多;高温季节的适应菌株“高温无忧”,可以作为高温季节控温栽培的首选。

金针菇 黄色菌株为‘金杂19’‘黄金’等;白色菌株主要有‘白金’‘白金3号’等。南北方均可栽培,各种设施均可,只要根据气候状况调控温度条件即可。

鸡腿菇 大个头菌株主要有‘Cc168’‘农科258’等,偏白色菌株主要是‘Cc833’‘大白鸡’等菌株,适应设施栽培的新菌株为长腿鸡腿菇,尤其适合菇洞栽培,商品性极好,只要满足温度条件在南北方的各种设施均可栽培。

香菇 培育花菇应选‘鲁花一号’,该菌株也可培育厚菇,栽培厚菇可选‘1363’,夏季生产可选‘农香66’‘农香69’等。南北方均可栽培,根据不同的温度条件和菇品去向确定合适的栽培设施,如寒冷地区可以安排花菇或厚菇的生产,南方各地低温季节可以考虑种植厚菇。

双孢菇 推荐福建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的‘2796’菌株。南北方均可栽培,只需调控温度条件。

草菇 大个头菌种首选‘V23’,中等个头菌株‘V35’‘V42’,该类大中型菌株尤受欢迎。以南方地区栽培为主,北方地区可在夏季安排生产,或进行设施化栽培。

姬菇 中高温型菌株主要有‘小平一号’等,中低温型菌株主要有PJ系列菌株,南北方均可栽培,各种设施均可。

茶薪菇 主要有‘茶薪菇101’、‘茶薪菇5号’、‘茶薪菇2号’等菌株。中高温型品种,只要调控温度条件,南北方均可栽培。

杏鲍菇 主要有‘XZ-1号’、‘XB-1号’等菌株,中低温型品种,现以设施化栽培为主,北方地区仅存少量季节性常规生产。

黑木耳 主要有‘黑花一号’等菌株,适宜中北部地区进行地栽生产,南方各地可以进行吊袋栽培。

毛木耳 ‘三益一号’属于企业选育的新菌株,北方地区首选种,南北方均可栽培,主要适宜棚式立体栽培。

灵芝 主要有‘韩芝一号’‘泰赤’等菌株,以棚栽为主,也可进行地栽,如林下培菌等。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主要包括3方面,即s菌、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的防治,现将防治要点简述如下:

杂菌防治

(1)预防措施:①清理环境。堵住杂菌滋生源头。除对生产环境周边进行卫生清理外,200 m以内的粪堆、养殖场等最好予以迁移,无法迁走的应定期清理并施用药物。此外,可喷施200~300倍赛百09溶液(复配药物,主要成分是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氢氧化钠),室内预防可与300倍百病傻(复配药物,主要成分是咪鲜胺)溶液交替使用来确保预防效果,还能防止杂菌产生抗性。②操作标准。不要使杂菌进入基料,尤其应注意接种环境的消毒,主要是使用低浓度药物如400倍赛百09进行空间和表面喷洒,并开启接种净化机。③严格剔杂,警惕杂菌的“漏网之鱼”。培养发菌过程是杂菌最后的滋生机会,这往往也是生产者容易忽视的环节之一。因此建议培养发菌的场所,每隔3~7天喷洒一遍杀菌药物;专业供种单位和商业化生产者应该安排专人进行剔杂,将污染了杂菌的菌种挑出去,那些不能确定是否感染杂菌的“被怀疑菌种”也应剔除,或进行单独培养,以免混淆。

(2)杀灭措施 :①对污染比例超过30%的发菌,应将污染菌袋剔出,带离原发菌场所,对污染袋喷洒200倍“赛百09”后,将之打碎,尽快晒干,废料待用;对污染量较小的发菌,用药处理即可,但不要留置时间过长,以防成为新的污染源。②出菇后的菌糠废料,很可能成为新的污染源,建议将菌糠废料及时清理出棚,打碎后,根据需要可选择晒干、配方后发酵、养殖垫料等。③在生产前后时间,可以选择百菌清、多菌灵等药物,对生产环境进行喷洒杀菌,但是要注意药物不要与菌袋或子实体直接接触。

侵染性病害防治

凡是对食用菌子实体发生直接或间接危害,或有一些代谢物对栽培基料发生潜在危害的,均可视为侵染性病害。

斑点病 为细菌染病害,发生原因多为喷水不当,使菌盖上附着水滴后,在通风差、湿度高的棚室内,水滴较长时间的覆盖,使得细菌趁机侵染繁衍,导致该表皮组织失色,形成斑点或斑块。防治措施为摘除病菇,停止用水,加强通风,喷洒500倍百病傻和800倍黄菇一喷灵(复配药物,主要成分是农用链霉素和咪鲜胺)溶液。

黄菇病 细菌性病害,染病后的菇体变软、发黄、死亡、变褐,直至腐烂并发出恶臭气味,严重时菇棚内臭不可闻。防治措施为摘除病菇,加强通风,连续喷洒2~3遍黄菇一喷灵800~1000倍液。

生理性病害防治

实际生产中,因管理不当或气候原因造成的子实体出现非正常现象称为生理性病害,由于该病害属于非病原性问题,所以防治的首要原则是不要使用任何药物,更不得使用激素类予以催长或恢复正常。生理性主要问题有以下2种:

大小菇 外界高温导致子实体长速快,幼蕾仅需一天时间即可快速过渡到幼菇阶段,处于菌蕾边缘的幼蕾无法与中心部位的同类竞争获得更多的营养和水分,勉强长大,个头相差过大,形成大小菇,严重降低商品价值,减少产量。为避免此类现象,应在保证室内湿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菇棚温度。

长杆菇 长杆菇就是菌柄比正常菌柄长,甚至畸形。这是因为高温时段,棚内通风不良,导致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菌盖组织无法正常分化而形成的。应在保持基本室内湿度的条件下,强化室内通风。

虫害防治

食用菌生产中,虫害主要有菇蚊、菇蝇,以及跳虫、螨类等。除非生产管理过于粗放或者出菇时间较长,否则食用菌生产不会发生绝产性危害。但是,近两年菌菇生产中的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对于虫类危害,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即产前产中预防在先,管理中及时发现,一旦发生杀灭彻底。

预防为主

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①菇场的选择应远离养殖场、厩厕类场所、垃圾场、污水沟等不洁净的地方;②对栽培场所周围要进行定时清理,如草堆、粪堆等,尽量清理干净;③及时整理菇棚,使之整洁并符合栽培模式的要求,在门窗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棚内喷洒高浓度菊酯类药物彻底杀虫;④原辅材料不应带有虫类进场,尤其螨类害虫,多为原辅料带入;⑤对于“库存”螨害,就是残存或藏匿于棚室之内的螨虫,可以喷施阿维菌素后予以闷棚处理;⑥生料栽培时,应将拌料播种场所喷洒杀虫药,装袋播种操作时,应每半小时左右对料表喷洒一次氯氰菊酯类药物,以防带虫播种;发酵料栽培时,料内拌入适量阿维菌素,装袋播种时与生料相同;要点:出菇期间即使发生虫害也不得随便用药,可在出菇间歇期集中用药一次,即可达到杀灭目的;不得使用任何高毒高残留药物,尤其不得使用有机磷农药。

彻底清除

如果虫害发现不及时或预防不到位,基料内往往发生大量“菌蛆”,它们会咬食菌丝和子实体,将菌柄或菌盖蛀为海绵状,使菌袋由白色转为褐色。此时,喷药已经无济于事,应根据菌袋的出菇情况进行处理。如果仅出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在50%以下时,可用药剂对虫害进行彻底杀灭,才能继续出菇。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磷化铝,按4片/m3的使用量投放,6 h内即可将“菌蛆”全部杀死;假如出过两潮菇,一般不必进行药物杀灭,可直接作为废料,进行高温堆闷,即可杀死。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磷化铝熏蒸杀虫期间,需要密闭空间,但是正在出菇的菌袋不可封闭太久,根据山东省当地的气温条件,4 h左右即可达到目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不出菇。

注意要点

(1)进行有机食用菌的生产,不得使用任何杀虫药物,即使只是用药物处理菌袋,该菌袋出菇后,其产品也不得作为有机食用菌上市。此外,凡是做绿色食用菌的,应按绿色蔬菜用药目录选择药物,不得随意用药;否则,用药后的食用菌子实体不得作为绿色蘑菇进入市场。

(2)即使做普通食用菌,对子实体的用药,也应根据药物残留期用药,并在安全期采收上市。但在夏季高温季节,子实体长速较快,很难保证药物有足够的分解时间,因此,笔者建议:应在出菇间歇期用药,不得对子实体直接喷施。

(3)选择植物源性药物进行综合防治,既可杀灭当下害虫,又能实现长期预防的效果;既维护了食品安全,又保障了生产者的生产效益。

新技术是生产效益的最大保障

新技术是保证生产效益的根本措施,也是应对市场变化、保障生产效益的积极措施。近年来,陆续出现的爆发出菇、林下培菌、富硒菇、功能菇等一系列新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技术成就,并逐渐向食用菌以外的领域发展。

爆发出菇技术

不断增加的人工劳动成本逐渐压缩菌菇生产的利润,为了解决出菇时间周期长、占用设施时间长等生产现状,科研工作者经过不断试验,设计出“爆发出菇”技术,使长达半年的菌菇生产周期缩短至2~3个月,在相同的场所和时间内,栽培量可以提高2~3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

熟料网格栽培

2010年后,一N充分利用栽培空间的设施化栽培模式――熟料网格栽培逐渐兴起,为食用菌的生产带来了新的方向。该生产技术可大幅度减少用工人数,降低人工费用,更加适应现代生产和市场的要求。

开发特色菌菇

作为平菇“嫩菇”的商品概念,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并在山东东部地区予以实施,并陆续在山东、安徽等地推出,均获得了理想的生产和市场效果,该菌菇的特色是好吃、营养价值高。虽然产量稍低,但总体效益是增加的。此外,还开发了富硒菇、高锌菇等功能蘑菇,这类特色菇可以满足消费者健康、保健等需求。其次该类特素菇的研究是根据国际食品发展趋势进行的设计和研究,纳入国家健康食品发展战略研究系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同时该种特素菇可以作为日常食品的一部分,无需专业指导和特殊限制即可正常食用,从而达到食疗保健的作用。因此特色菌菇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市场空间十分可观。

林下培菌

为了弥补林业见效慢的缺点,发展林下经济成为近年来北方平原林业新型经济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中,发展食用菌成为一个热点模式。食用菌作为一种传统林副产品,非常适合林下间作。而且林下间作食用菌成本低、收益高、在资源保护的同时,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

总结

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必须要强化创新,加快技术更新速度,才能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保障生产者的效益,促进产业良性发展,使产品立于食用菌市场的前沿地位。科技创新也并非高不可攀,运用食用菌栽培知识进行不断探究就可以研发出相应的新技术、新成果,这一点很值得读者朋友们认真品味或揣摩。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6篇

1.1覆土出菇的方式

1)、在畦土上建设菇床,覆土一般选在播种菌种完成后15d或直接覆土,挖取草堆附近的土壤进行利用,要粉碎大块土壤,保证覆土的细碎,覆盖厚度不宜过厚,3厘米左右即可。

2)、通过脱袋地埋的方式进行覆土。将菌袋外部表面的薄膜塑料脱掉,将菌袋放在挖好的土坑中,在表面覆盖上4厘米左右的土壤。这样做可以让菌袋中的水分充足,不会出现水分的流失,土壤中可以为菌袋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1.2覆土材料的选择

对于土壤材料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在园林中、菜地里、农田中挖掘都可以,在地表下面35厘米处挖出来的土壤最为适宜,经过阳光的暴晒然后将其粉碎为细小的颗粒,并经过消虫灭毒杀菌的处理,保证土壤酸碱度的标准。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土壤、干牛粪粉、石灰粉加水搅拌混合在一起,用塑料薄膜覆盖暴晒一天。在把调整好的覆土材料投入使用之前,再加入新鲜谷壳或草灰土,可以使覆土栽培取得更好的效果[4]。

1.3覆土方法

想要使菌类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保障,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覆土栽培至关重要。在对大球盖菇、鸡腿菇等菌类进行覆土栽培时,要掌握好覆土的厚度,过厚或者过薄都会对菌类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沙县地区主要是利用冬闲田种植大球盖菇。在原料的选择上应该选用新鲜的、干透、没有变质的稻草、玉米秸秆、麦草杆等进行粉碎之后,与水混合在一起,长时间浸泡,使原料的碱性降低之后再继续使用。在畦土上对大球盖菇的菇床进行建设,建造起1㎡左右的小堆,在上面覆盖上三层干草,然后将撕成碎片的菌种在每两层稻草的空隙之间进行点播。然后用草帘覆盖,这样不仅避免阳光暴晒,还可以使菇床温度和空气湿度保持稳定。覆土时机一般选在播种菌种完成后15d,还有人们在播种的过程中就直接完成覆土工序,用来进行覆盖的土壤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不仅如此,土质还要粉碎松软,若是土壤中还有腐殖质覆土效果会更好。没有沙粒和粘土的园林土壤是覆土材料的首选,但是在沙县地区多半直接挖取草堆附近的土壤进行利用,要粉碎大块土壤,保证覆土的细碎,覆盖厚度不宜过厚,3cm左右即可,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就会生长出菇蕾。在播种完成后短时间内不适合大量喷水,但是需要保持覆盖土壤的湿度,以保证草内环境的水分充足。还应该在覆土表面覆盖一层薄膜,避免雨水破坏菇床环境,影响大球盖菇的生长。在菌丝逐渐长出草外时,还应注意及时的防寒防冻,保证高标准的空气湿度,使菇蕾能够健康的生长。对于鸡腿菇绝大多数采取袋栽后覆土的方式进行栽培,鸡腿菇的生长必须进行覆土,如果不进行覆土,即使菌丝长满培养料也无法生长出菇。只有土壤中的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生的排泄物才能刺激幼菇成形。覆土材料多选择煤灰渣和腐殖土的混合物,也可以选择菜园中的粘性土壤作为材料。在塑料大棚内,按南北走向建畦,宽…1.2…m…,深…20~30…cm…,长度依棚长而定。在畦底和畦的四周撒一层石灰粉杀杂菌。将发满菌的菌袋脱去薄膜,平放在覆土好的畦内,菌棒间留…2~3…cm…的缝隙,用处理过的覆土将袋间空隙填平,并将整个料面覆上土,用农膜覆盖畦面。覆土层太厚,会影响通气性,出菇慢,但笨重土太薄,产量低。覆土以二次覆土为好,先在料面上覆一层厚…2cm…的土,…5~7…天后菌丝长透覆土料,再覆土1…~2…cm…,…2…次覆土的总厚度达…3~4…cm…。然后用喷雾器细水喷透,这样可以防止表土板结,有利于出菇。菌袋经过覆土,…7~10…天菌丝就可以长透覆土层,并逐步进入出菇期。覆土层的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在适宜的条件下,覆土后…12~15…天,鸡腿蘑便会破土而出。

2、覆土后的管理

在覆盖土壤之后还应继续进行适当的管理,要注意通风,根据生长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通风。在覆土之后的7~15天中加大通风量,菌索形成时,还应该再喷一次水,保证空气湿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既不能过于干燥,同时也能过于湿润,还要根据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的不同情况掌握好光照的强度,和大棚内的恒定温度。

3、结语

使用覆土栽培的方式进行食用菌类的培植,不仅可以提高食用菌的出产量,还提升了它们的品质。但是对这一培植方式进行系统全面的熟练掌握是做好栽培工作的基础。所以从栽培技术入手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使得覆土栽培的技术在整体上适应福建沙县地区的地域特点,并在这一地区有效的推广出去。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食用茵;林下栽培;国有钦廉林场:广西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127-01

食用菌具有营养价值高、口感佳、保健性能好等优点。市场潜力巨大。林下栽培食用菌是选择林下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地段,充分利用其遮荫、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食用菌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林下经济模式。由于林木生长周期比较长,林下栽培食用菌可以以短养长,起到长短期都有收益的效果,一方面,林场利用农林废弃物作为食用菌生产原料,变废为宝,既环保生态,又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废菌棒可转化为有机肥在林木抚育中循环利用,或将废菌棒作为育苗轻质基质循环利用,提高了林下经济循环利用的效果,残留地面的菌棒废弃物滋养了土壤微生物,增加了土壤养分,可促进林木生长。此外,通过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合作方式,鼓励职工或农民参与林下食用菌栽培,拓宽了就业渠道,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发展林下经济既改变林业产业单一的经营模式,对林业可持续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又改变农民传统的耕作模式,促进其增收。

钦廉林场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适宜林下栽培食用菌。林下种植平菇,每季可产鲜菇48.75t/hm2,按照市场价7.6元/kg计,直接产值37.05万元/hm2;林下种植金福菇,每季可产鲜菇30.00t/hm2,按照市场价11.0元/kg计,直接产值33.00万元/hm2,可见林下栽培食用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 栽植地选择

选择远离污染源、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源充足、遮荫好、散射光充足、便于管理的林下地块,林木株行距2mx3m。

2 品种选择

根据林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林下小气候环境,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高温型金福菇和广温型和平2号平菇。

3 食用茵林下栽培模式

3.1 林下行间地表栽培

地表栽培食用菌是将菌棒(菌包)摆放在林下行间的畦面上出菇的方法,适合地栽的食用菌有平菇、秀珍菇、鲍鱼菇等。地栽的工艺包括室内菌棒的生产和培养,室外林下菌棒摆放、出菇管理等。

3.2 林下行间覆土栽培

覆土栽培食用菌是在林下空地挖一定规格的畦坑。然后将菌棒脱去塑料袋摆放在里面覆土栽培的方法,适合覆土的食用菌有鸡腿菇、金福菇等。覆土栽培的工艺流程包括室内制作菌棒、室外整地作畦、菌棒脱袋覆土、出菇管理等。

4 林下地表栽培平菇技术

4.1 栽培季节

林下栽培平菇是需要在林下自然温度下完成平菇的生产过程,应考虑菌丝对温度的要求,将平菇生长季节安排在8-11月,9月上中旬做菌棒,10月开始出菇。

4.2 装袋接种

选用90%以上棉籽壳和玉米芯为主原料,10%以下的尿素和过磷酸钙为配料,将其混合加水调匀,含水量为65%-70%;然后堆积发酵,料堆深处温度达55℃左右时。翻堆1次再堆积;待温度再次升至55℃左右时,保持24h,再翻堆散热,装袋后采用菌袋两头接种,菌袋长满菌丝,即为菌棒。由于林下空间广、管理粗放,自然环境难以控制。林下栽培平菇采用塑料袋栽培,在室内待菌丝长满菌后再移到林下摆放,出菇,以确保栽培成功。

4.3 场地准备

菌棒移到林下的前3 d清理场地,即将林下杂草、枯枝清理干净,整平地面,用0.13%敌敌畏溶液喷雾消毒场地,然后在地面均匀撒1层生石灰粉,以杀死林下害虫。

4.4 菌棒摆放

为避免菌棒与地面之间接触引起污染,在3m宽的行距里搭建2排离地面15cm的竹排或木头架子,将菌棒摆放在竹排上,连着摆放3层,可摆菌棒12万个/hm2。

4.5 出菇管理

出菇期间主要注重于湿温度的调节,湿度保持在85%-90%;温度控制在8-15℃。另外,阴雨天气,注意防风遮雨;高温天气,注意遮荫。

4.6 适时采收

菌盖充分展开,但边缘紧收,颜色由深逐渐变浅。下凹部分开始出现白色毛状物。

5 林下覆土栽培金福菇技术

5.1 栽培季节

为便于管理,金福菇栽培季节选择同平菇一样,8-9月做菌棒、覆土,10月开始出菇。

5.2 装袋接种

选择干燥、无霉变及不腐烂的棉籽壳60%、玉米芯24%和麦麸140%为主原料,1%石灰和1%石膏为配料,加水混合均匀,含水量为65%-70%,然后堆积发酵,pH值6.5-7.5;料堆深处温度达到60℃时,翻堆1次再堆积,待料温再次升到60℃以上后保持12h再翻堆;通常发酵3-4d,翻3次。可散堆降温,人工装袋接种。

5.3 畦床准备

菌棒覆土前10d清理场地,即将林下空地上的杂草、枯枝全部清理干净,再用0.3%敌敌畏溶液喷雾消毒场地;菌棒覆土前4-5d,在3m宽的行距里挖长15m、宽1.2m、深10cm的畦床(一般长度视林地情况而定),晾晒3d,然后在畦面及四周撒1层石灰粉灭菌杀虫。

5.4 脱袋覆土

将菌棒剥去全部塑料袋,横排放人畦中,每畦摆放550个菌棒,中间不留空隙,可摆放菌棒9.9万个/hm2;在摆满菌棒的畦上覆盖一层厚3-4cm、已消毒、土块细碎的塘泥,再喷水使覆土层湿透为止;畦上搭建高50cm左右的小拱棚,并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四周用土压住薄膜。

5.5 出菇管理

覆土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75%,20-25d出菇,当菇体长至3cm高时,每天喷水1-2次,空气相对湿度85%-90%,子实体进入成熟期,停止喷水,避免烂菇。

5.6 适时采收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8篇

一、大棚葡萄的棚架建造

1.葡萄大棚架式

为了打造葡萄一食用菌和谐的生长环境,因此搭建适宜的棚架是关键。我地果农葡萄大棚建设采用的架式以混合架大棚为主。即立柱用水泥柱(10厘米×10厘米),横梁用钢丝索(三角钢)拱杆用毛竹片或直径1.3~2厘米的自来水钢管。

大棚要求南北向建造,大棚长度根据地块的南北长度确定。一般以40~45米为宜,最长不超过50米,地块过长,棚体需分段隔开。大棚过长,不仅温度不易控制,病害容易传播,生产管理也不方便。大棚的宽度要结合葡萄架式和大棚类型来确定,连栋的宽度一般4.8~8米,单栋大棚宽度6~6.5米。大棚高度主要是顶高和肩高,钢管大棚的顶高一般为3.5~3.8米,肩高2~2.2米;竹木结构大棚顶高一般为2.8~3米,肩高2米左右,简易连栋大棚要设置天窗,也可利用棚栋间连接的天沟,进行通风降温。

2.建造时间

在葡萄定植的秋季,把水平棚架造好,最迟不要迟于葡萄植株长到1.5米高,时间约5~6月份前。否则对树形的固定影响很大。拱棚可在次年冬季葡萄落叶后进行。

3.建造方法

3.1立柱

每个棚立3行水泥柱(一行中柱,两行肩柱)。两边边柱(肩柱)离地面2.2米,中柱3.5米,中柱或者可利用葡萄架横梁上架一直梁。直梁上用竹棍,撑住拱片,每行柱的间距3~4米左右。

3.2横梁

用钢丝索。两头用铁丝固定。注意横梁尾径不可少于8厘米。

3.3直梁

边柱、中柱顶部分别各架一条直梁。可用直毛竹或小杉木。两头分别固定在边柱和中柱顶上。

3.4拱片

用6~8厘米宽的毛竹片或直径1.3~2厘米自来水钢管:长度视棚宽度而定;5米宽的棚拱片长为6.5米;6米宽的棚,拱片长为7.5米。固定在边柱直梁、中柱直梁上。拱片两头必需钻洞用铅丝固定。

3.5槽板安装

两边安装卡糟;边棚外侧固定在露地面1.8米处,边棚内侧及内棚两侧固定在两棚连接处上部50~80厘米处。卡糟固定方法,按拱片位置打两孔,用细铅丝固定在拱片上,不用固定卡固定。

3.6压膜带固定位置

边棚外侧压膜带直接固定在地桩上,内侧将压膜带固定在直梁上。

3.7薄膜

多功能流滴聚乙烯农用膜,以多功能长寿膜为宜,厚度0.05~0.06毫米,抗风能力较强。

二、大棚葡萄管理

1.及时盖棚覆膜

葡萄大棚应在1月12~15日盖棚,保证在2月中旬前后萌芽,在3月底棚架基本均匀分布有10叶左右的葡萄枝条,4月中旬棚下遮光条件达到食用菌(平菇)的栽培要求。

2.加强肥水管理

葡萄前期的施肥,可按照常规管理进行,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施好花前肥,亩施45%三元复合肥12.5公斤,落花后至新梢生长盛期施好保花肥,亩施45%三元复合肥15公斤,果实膨大前要施好壮果肥,亩施45%三元复合肥10公斤,后期以根外追肥为主。

采用大棚葡萄、食用菌立体栽培模式的葡萄园,应配备滴灌设施,在葡萄施肥时一定要采取滴灌方式,随水施肥,同时在施肥时要选择采菇基本结束后进行。

3.及时疏除多余、过密的枝条

葡萄大棚架下种植平菇,二者基本无争光、争水、争肥的矛盾存在。在葡萄生长中期,架面已布满葡萄枝条和叶片,为平菇生长起到了很好的遮阴条件,但个别生长过旺的葡萄,需及时修剪过多的枝条,并及时摘心控制枝条长度。通过修剪过密的葡萄枝条,保证有适度的散射光,照射到葡萄棚下,不但能满足平菇子实体的光照需求,而且也可促进葡萄果实早着色、早成熟。

4.加强葡萄病虫害防治

大棚栽培葡萄病虫害发生比露地栽培明显减轻,因此,重点注意做好综合防治,并强调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4.1越冬期

清园,用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

4.2枝梢生长期

做好灰霉病、叶斑病的防治,用78%科博600倍喷施。

4.3开花前后

做好白粉病、霜霉病和蚜虫的防治,用10%世高1500倍加50%农利灵1000喷施。

4.4幼果期

做好叶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的防治,用10%世高1500倍加80%大生800倍。

4.5在采收后,重点抓好黑痘病、霜霉病的防治,用1:1:200倍波尔多液喷施

注意在出菇阶段,葡萄园要做到不喷任何农药,确保平菇无污染。

三、食用菌(平茹)的栽培管理

葡萄大棚架下种植平菇,采用了袋栽法,即将袋栽材料装袋、接种、发菌培养后移入葡萄大棚架下栽培。

1.发菌培养

将接种后的菌棒移入干燥、通风、黑暗处培养,7天后检查一次杂菌,经过25~30天的培养,菌丝就会长满全袋。

2.前期准备

在菌棒移入葡萄大棚前,要做好葡萄棚四周的覆盖物遮荫工作,四周用草披围住,做到“三分阳光七分阴”。同时在葡萄棚下,先整地作畦,宽1米左右,畦与畦之间留人行道宽50厘米左右,最后将菌龄基本成熟,手感有弹性的菌棒排放在畦面上。

3.加强出菇管理

要高产,管理是关键。出菇阶段要在畦面上搭0.6~0.7米高的小拱棚,以保证平菇对湿度的要求,确保小棚内湿度在80~90%,不足时应向无菇料面空间喷少量水,但不可直接喷在菇体上,以免死菇或幼菇变黄色。在平茹喷水保湿时,因当前农村河塘水质较差,故在平菇生长阶段,喷水保湿时应用清洁的自来水,以防止平菇幼菇发黄枯萎,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要满足子实体生长所需的光照要求。如果架面葡萄生长不旺,应在小棚上方铺一层黑色遮阳网,以促进子实体肥大、色白。

4.及时采收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简易大棚;食用菌;周年栽培

在中国的广大农村,食用菌生产作为一项变废为宝、点草成金、趋利避害的朝阳产业,是发展循环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1,2]。珍稀食用菌栽培,作为邹平县广大农村的一项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在总书记视察邹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之后,一批工厂化、规模化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如山东芳绿、山东鼎鑫、邹平金淦源等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2011年末全县食用菌投料8.6万t,产量8.1万t,栽培面积达到500万m2,销售收入突破5.5亿元。但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山东农村,传统模式、单一品种、一年一季的食用菌生产,已满足不了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实现食用菌的周年供应,探索更高效的食用菌栽培模式,提高生产场地和设备的利用效率,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实现珍稀食用菌的周年高效栽培,成为邹平县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当地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秸秆的资源优势,在生产品种、栽培原料配方及栽培技术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平菇品种

供试平菇品种有平菇农平2011-1(北京吉蕈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平菇700(由山东省金淦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江苏高邮引进)。

1.1.2 秀珍菇的品种

供试秀珍菇品种有秀珍1672、秀珍1676、夏丰1号(由山东金淦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江苏江都引进)。

1.1.3 植物生长强壮剂

“碧护”,纯天然植物生长强壮剂(由德国阿格福莱农业环境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北京诚禾佳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提供)。

1.1.4 双孢菇品种

品种2796(由山东鼎鑫食用菌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内容

平菇同等条件同一配方下不同品种对比试验、秀珍菇同等条件同一配方下不同品种对比试验、平菇同等条件同一品种不同配方下对比试验、平菇植物生长强壮剂碧护对比试验、双孢菇棉柴秸秆种植技术试验。

1.3 试验时间与地点

双孢菇相关试验于2011年8月-2012年1月在山东鼎鑫食用菌基地进行,畦床栽培。平菇、秀珍菇相关试验于2012年2-7月在山东省邹平县临池镇金淦源食用菌基地进行,菌袋栽培。栽培大棚为砖混墙体,棚顶采用薄膜加盖草苫结构,棚高2.7~3.3 m,长62.0 m,宽8.0 m,栽培面积为496 m2(约0.74亩)。

1.4 试验方法

1.4.1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试验设3个重复,每个处理设2排菌垛。

1.4.2 配方

平菇不同配方试验,配方1:棉籽壳54.1%、小麦秸秆32.4%、石灰粉3.0%、磷酸氢二铵0.5%、麸皮10.0%,pH 7.5;配方2:棉籽壳75%、麦秸段22%、石灰粉2%、微肥1%,pH 7.5;配方3:锯木屑78%、麸皮20%、过磷酸钙1%、石灰粉1%,pH 7.0。

平菇、秀珍菇不同品种试验,配方为棉籽壳54.1%、小麦秸秆32.4%、石灰粉3.0%、磷酸氢二铵0.5%、麸皮10.0%,pH 7.5。

双孢菇试验配方为棉柴62.5%、鲜牛粪32.5%、石膏2.0%、磷肥3.0%。

1.4.3 “碧护”处理方法

(1)拌料。生料不进行高温灭菌,3 g碧护拌1 000 kg生料。(2)喷雾。形成子实体后进行喷雾,稀释10 000倍,每桶水加入20 g磷酸二氢钾。使用次数:每茬1次。

1.5 测产分析方法

1.5.1 袋栽测产方法

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5个点,每点取样5个成熟出菇袋,将子实体全部采收,分别称重,统计平均每袋第一潮鲜菇毛质量,商品菇系数按0.90计算。单袋总产量(g) =实测鲜菇(耳)总质量(g)÷取样总袋(瓶)×0.90+后茬菇(耳)估测产量[g/袋(瓶)]。生物转化率(%) =(单袋总产量÷单袋投入干料质量)×100。

1.5.2 床栽测产方法

对栽培处理各待测小区分别取样,每个栽培小区自然均衡选定5点,每点取样1 m2菌床子实体,全部采收,分别称重记录,商品菇系数按0.90计算。单产(kg/m2)=实测鲜菇总质量(kg)×0.90÷取样菌床总面积数(m2)+平均已采菇(kg/m2)+后潮菇(kg/m2)。生物学效率(%)=单位面积鲜菇平均产量(kg/m2)÷单位面积平均投入干料质量(kg/m2)×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同等条件同一平菇品种不同配方对比

第一潮菇配方1平均单产558.7 g,折合每袋总产量1 257.1 g,比配方2提高21.9%,比配方3提高40.1%;配方1的生物转化率93.1%,比配方2提高16.7%,比配方3提高26.7%。见表1。

2.2 同等条件同一配方不同秀珍菇品种对比

第一潮菇秀珍1672平均单产551.7 g,折合每袋总产量1 241.3 g,比秀珍1676提高18.3%,比夏丰1号提高34.9%;秀珍1672生物转化率为91.9%,比秀珍1676提高14.2%,比秀珍夏丰1号提高23.7%。见表2。

2.3 平菇植物生长强壮剂碧护对比试验

第一潮菇使用碧护的平菇平均单产511.7 g/袋,折合每袋总产量1 151.3 g,比对照提高15%;生物转化率85.3%,比对照提高11.1%。见表3。

2.4 同等条件同一配方不同平菇品种对比

第一潮菇农平2011-1平均单产553.3 g/袋,折合每袋总产量1 245 g,比平菇700提高17.4%;生物转化率92.2%,比对照平菇700提高13.6%。见表4。

2.5 双孢菇棉柴种植技术

双孢菇第一潮菇平均单产16.9 kg/m2,折合总产量38.0 kg/m2,生物转化率114.1%。见表5。

3 小结

通过分析对比,在炎热的夏季,适宜邹平县5-8月份高温季节栽培的平菇品种为农平2011-1,秀珍菇品种为秀珍1672;栽培配方采用棉籽壳54.1%、小麦秸秆32.4%、石灰粉3.0%、磷酸氢二铵0.5%、麸皮10%,pH 7.5,其生物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突出。双孢菇栽培中,选用双孢菇2796品种,应用棉柴62.5%、鲜牛粪32.5%、石膏2.0%、磷肥3.0%的栽培配方,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产量和效益。同时,在平菇栽培中,拌料时用3 g碧护拌1 000 kg生料,并在子实体形成后用碧护10 000倍液进行喷雾,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国宇.夏季平菇生产中常见的杂菌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J].蔬菜,2012(7):32-34.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第10篇

20多年来,方金山先后引进开发了20多个珍稀食用菌品种;撰写、发表了有关食用菌种植的文章30多篇;培训全国各地学员1万余人次,辐射面积达全国18个省的38个市区。他先后获得了“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农村科普先进个人”、“全国科普惠民兴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苦学多试,终于熟练掌握了食用菌培植技术

经历过屡次创业失败的方金山不断摸索食用菌栽培技术,几年下来,仅熟料栽培和废料再利用这两项技术就为他盈利10多万元。在搞好平菇、金针菇、香菇等中低档菌菇品种栽培的同时,方金山还大胆开发了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珍稀食(药)用菌。近几年,他与江西省农科院联合开发了杏鲍菇、鸡腿菇、牛肝菇等品种,先后都获得成功。2005年他又和东华理工大学联合培育成功了虎奶菇,2007不仅获得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项目资金转化项目的资助,同时还获得了江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抚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积极带动农民学科技共致富

创业成功的方金山并没有忘记众多没能脱贫致富的农民兄弟们,他一直都在积极开展科普工作。目前,他已拥有固定的栽培房10000平方米,塑料大棚6420平方米,基地发展成为了抚州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产品也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2007年“方金山牌”茶树菇又获得了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荣誉称号。从2002年至今,方金山已在周边乡镇开设培训班60期,培训人数4200余人次。他还先后到北京、湖北等地开设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传经送宝,培训人数达8000余人次。

创办农技组织,广泛普及食用菌栽培技术

方金山于2000年创办了临川区食用菌协会。推行“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通过外跑市场、内联会员和实行保护价收购等措施,让会员和周边农民进行无风险生产食用菌,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栽培食用菌的热情。为了能让更多的农民兄弟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更快地脱贫致富,方金山开始著书立说,传播食用菌栽培技术。他于2005年主编了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食用菌培育法》、《草菇栽培技术》,2008年又主编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无公害茶树菇栽培技术》,2009年应金盾出版社邀请编写了《姬菇规范化栽培致富》、《虎奶菇栽培技术》、《名贵珍稀菇菌生产技术问答》。方金山还先后撰写了《袋装平菇的技术管理要决》、《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等实用技术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为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优,带领更多的农民兄弟脱贫致富,2005年,方金山在临川食用菌协会的基础上,创立了抚州市临川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已经注册了4个商标,成功地申报了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基地。方金山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还相继获得了江西省、抚州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荣誉称号。不仅如此,为了方便将虎奶菇人工繁育这一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栽培技术在社员中迅速推广,合作社先后制定了东华虎奶菇的生产标准、干制技术标准、生产技术资料以及统一收购标准。“未来,合作社将会为社员及全国各地的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方金山如是说。

(江西省临川区科协 汪雨萍 邮编:344100)

本文主人公电话:18970481888

上一篇:无土栽培范文 下一篇:策划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