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学校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20 21:11:00

实习学校意见

实习学校意见范文第1篇

一、顶岗实习的对象和时间

凡我市在籍的普专、职专各专业学生,必须修完两年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实践课,各项成绩合格者,由各校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时间为一年;二年制职高各专业学生,必须修完前三个学期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顶岗实习时间一律安排在第四个学期。

二、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

组织安排中职学生顶岗实习,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严格遵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和《关于禁止学校非法组织和介绍未成年学生外出务工的通知》精神,严格遵守“五个不得”的规定:不得安排一年级的学生到企业单位顶岗实习;不得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岗位上实习;不得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这些娱乐场所实习;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不得通过中介机构、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坚决禁止组织或介绍未成年学生外出务工的现象发生。

为加强顶岗实习的领导和管理,各中职学校要建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校长负全责,各校要加强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选派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能指导学生顶岗工作和进行思想教育的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业务指导和日常巡视工作,须认真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技能训练、实习鉴定、思想政治和安全教育等工作,关心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维护学生的权益。

各校要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好顶岗实习计划、实纲、顶岗实习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等,建立顶岗实习质量监管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顶岗实习的内容要求专业对口、综合实习。

各县区教育主管单位必须加强对所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实习单位和其他有关方面,共同做好实习管理工作,保证实习工作的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

各校各批次的学生顶岗实习计划、方案须及时报送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因特殊原因需提前组织学生开展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学校应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准后方可实施。

三、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探索工作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各中职学校要积极推广“一年学基础知识、一年学职业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开展订单培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建立和完善适应顶岗实习需要的学校管理模式,规范实习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提高教育质量。

实习学校意见范文第2篇

《规定》对各类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顶岗实习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第十五条特别指出,学校不得安排中职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以及其他具有安全健康隐患的顶岗实习劳动,不得安排中职学生从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顶岗实习劳动;不得安排中职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顶岗实习;不得安排和接收16周岁以下学生顶岗实习。

第十三条要求,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应签订三方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学生应及时将协议内容告知家长。对于未满18周岁的学生,还应提供监护人知情同意书。

《规定》还要求学校必须明确管理顶岗实习的工作机构,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有偿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校长是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向学生收取实习押金、实习报酬提成和其他形式的实习费用。

众所周知,职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此举并非首次。早在2010年10月教育部职成司就曾向全国印发过《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教职成司〔2010〕145号);2011年9月20日教育部首次正式公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见《江南时报》2011年9月20日2版)。教育部三年内连续3次就同一个管理制度公开征求意见,由此可见国家对职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暗示着这一工作面临许多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

进一步追溯,虽然教育部、财政部早在2007年6月26日就制定并公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但此后教育部仍然不断应时下发各种“补充规定”。2007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报道,教育部印发《关于禁止学校非法组织和介绍未成年学生外出务工的通知》,明确规定中职一年级学生不得安排顶岗实习。2010年3月29日《法制日报》报道,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不得安排学生加班。此后,从2010年起教育部重新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连续多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在三稿中分别将《规定》的适用范围斟酌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院校”和最终的“职业学校”。

近几年,有关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负面新闻报道经常见诸各类媒体,社会影响恶劣,损害职教声誉,使人们对职业教育形成差评思维定势。因此,教育部慎重出台《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进行专项整治,不仅及时,而且非常必要。

然而,反思职校生的顶岗实习之所以会乱象丛生,归根到底还在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低。要想根治顶岗实习乱象,不仅要出台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更要从提高育人质量、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入手,通过政府调控的“组合拳”进行“综合整治”。

实习学校意见范文第3篇

现在,我倒愿意换一个角度。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收入与正式员工有差异时,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不平等对待,说明此时他们认为自己与正式员工无异;但在与酒店方的沟通中,他们又一直强调自己的实习生身份。从表面上看,这种错位似乎表明学生们很像寓言中的蝙蝠,总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身份。但实际上,在一个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中,谁不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身份来获取最大利益呢?学生的选择应该是一种经过理性计算的结果。

学生在不同身份之间的倾向性选择似乎在向我们暗示:实习生身份是不存在的,他们要么是学校学生,要么是企业的员工。从酒店对他们的态度就可以看出,酒店不认为他们还是学生:工作时间、工作标准与普通员工基本一致,至于收入差异则可以看作学校与企业的事先约定,与学生身份关系不大。学校方面其实基本也遵循这样的原则,因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教师们就回到自己的工作单位了,对学生的管理权几乎全部移交给了企业,学校只是关心如“就业表”等校方关心的事务。

但是从一个非学生、非学校、非企业的第四方的视角观察,实习生身份确实是应该存在的:他们没有掌握熟练的工作技能、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规则、没有足够的社会生活经验,确实处于学习状态。同时他们的法律身份是学生,学校对他们负有管理与监护职责,但实际又脱离了学校的管理范围。对学生的绝对二元身份划分确实有不合理之处,那么究竟是谁做错了,学校还是企业?

因篇幅所限,无法详加讨论。我想说的是,在现实的情境中,学校与企业可能都有不少难言之隐,或者说目前的做法可能只是一种利益最大化的自然选择,双方都无暇顾及更多的社会责任。经典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当市场失灵,就是政府出现的时候。政府自身或政府授权其代表机构对实习活动进行管理、资助、监督,以保障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利益。2013年1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实习期间的人身伤害不算工伤,实习生所受伤害只是民事侵权。政府相关部门目前的这一提法非但没有进一步厘清实习生的法律身份,且显得过于简单、粗暴,有推脱责任之嫌。

实习学校意见范文第4篇

案例:

最近,有媒体报道:广州市劳动执法、总工会、公安、建委等八部门在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联合检查时发现,广州市萝岗区一家规模较大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子公司,使用实习生多达1200多名,人数竟超过了正式员工,监管部门勒令其短期内进行整改。据了解,由于劳动力缺口大和行业生产季节性因素,电子制造业超时加班情况普遍,一些企业常常通过大量聘用实习生的做法来保证生产。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子公司有正式员工1100多名,劳务派遣工900多名,而聘用的中专、技校的实习生竟多达1200多名,比该企业正式员工的数量还多,远远超过广东省有关法规的上限。这1200多名实习生年龄在17至18周岁之间,主要是来自湖南、四川、甘肃等省的中专、中技学校三年级在校生。该企业和实习生所在学校签订了集体协议,但没有明确一旦出现工伤和安全责任等情况如何处理。在企业与实习生本人签订的协议上,只写明了每月正常工作的实习补贴为1030元,另有食宿补贴352元。据相关人员透露,这些实习生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后,就立即和正式员工一样每个月高负荷加班上百个小时,远远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36小时。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实习生在一年实习期满后,只要考核合格并本人同意,即转为该厂正式员工。

针对上述案例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该企业1200多名实习生与该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该实习生是否可以要求支付加班工资以及因工受伤后是否可以享受工伤待遇?

分析:

一、该企业实习生与该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

目前,在我国法学界,学者及法律人士对在校实习生是否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应受劳动法调整。理由为:《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条规定:“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该意见对不适用劳动法的主体做了列举式的规定,但该规定并未将在校实习生包含在不适用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况且,现行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也并未明文规定在校实习生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因此,在校实习生可以与实习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未建立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调整。理由为:在校实习生的身份是在校学生,而非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其实习行为只是在校学习的一种延伸,而非法律意义上的就业;况且,《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也明确规定:“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未建立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基本上倾向于第二种意见,即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未建立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调整;但在校实习生取得毕业证书后仍处于实习期限的,自取得毕业证书之日后的实习期属于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调整。

但笔者认为:在校实习生也可以与实习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首先,《宪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该条明确赋予包括实习生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享有劳动的权利,即从国家根本法的层面上赋予了实习生的劳动者资格。

其次,如第一种意见所述,《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条及现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并未将在校实习生列为不适用劳动法调整范围,也就是说,在校实习生与一般公民一样,都享有劳动的权利,具有劳动者资格。另外,从《劳动法》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分析:只要履行了审批手续,且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这一期间也属于在校学生),即便是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也可以招用(即可以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因此,从该条也可以得出:现行劳动法并未将在校学生排除在劳动者的范围之内。

再次,笔者通观众多案例及反对者(认为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未建立劳动关系者)的观点,几乎都以《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认为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未建立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调整。反对者之所以得出反对结论,其核心之处在于将“勤工俭学”与“在校实习”混同。但笔者认为,“勤工俭学”与“在校实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勤工俭学”是指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而以劳动所得维持生活。其侧重点在于学习,以工养学。如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做家教、促销等兼职。而“在校实习”则不同,“在校实习”实际上是在大、中专等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已全部或基本修完的情况下,由学校统一分派或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并经实习考核合格后最终在实习单位正式工作的过程。在校实习的侧重点主要是工作,一般不再继续在校学习,只是准备毕业论文、等待论文答辩及领取毕业证书。据笔者了解,很多职业中专的在校实习生,他们在第三学年实习时根本不再继续上课,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实习单位的工作中,干着与一般劳动者同样负荷的工作,只是等待着领取毕业证书。他们完全具备了进行专职劳动的时间条件及法定年龄条件,与一般劳动者并无实质区别。所以说,《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的“勤工俭学”并非指“在校实习”的情形,反对者据此认为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未建立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调整显然缺乏法理依据,同时也不符合保护在校实习生合法权益、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同工同酬以及不符合维护社会公平的目的。

结合本案例来讲,该公司1200多名实习生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后,就立即和正式员工一样每个月高负荷加班上百个小时,干着同样的工作,该实习也并非是学校组织的实践性教学;而且,这些实习生在一年实习期满后,只要考核合格并本人同意,即转为该公司正式员工。因此,笔者认为,该公司1200多名实习生与正式员工在具体劳动分工上并无异议,人身关系也具备明显的依附性(即劳动力受该公司管理及支配),完全具备一般劳动者的外在表现形式,不能因为劳动者的学生身份就非法剥夺了其作为劳动者而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企业以“招收实习生”为名,实际上是为了规避相关法律规定,达到不缴社保费用、不支付加班工资、使用廉价劳动力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之不法目的。

二、该实习生是否可以要求支付加班工资以及因工受伤后是否可以享受工伤待遇?

在我国,在校实习生是否可以要求支付加班工资的问题,无论是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或地方性法规均未作规定。只是教育部、财政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中对实习生的加班及实习报酬问题做了一些规定,如“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实习单位应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以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也有类似规定,如该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应当按照同岗位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学生支付实习报酬,具体比例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确定。”、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得安排学生周实习时间超过四十小时;”。但对出现加班问题时的报酬问题却只字未提。

对于实习生因工受伤后是否可以享受工伤待遇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对此也是规定的各不相同。

北京:

北京市《关于工伤保险工作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第一条(七)项“一、工伤认定(七)在校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期间发生伤亡事故的,不属于《条例》(工伤保险条例)调整范围”明确将在校实习生排除工伤保险条例调整范围之内,从而间接否认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明文剥夺了在校实习生的工伤待遇资格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研讨会纪要》(苏劳仲委[2004]1号)第二条“二、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受理的若干问题……2、在校学生勤工助学或实习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工资报酬等争议的受理问题。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故在校学生不符合就业条件,不具有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在校学生勤工助学或实习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双方发生的工资报酬等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也以《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为由,明文规定在校学生勤工助学或实习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明显将“勤工俭学”扩大解释为“勤工助学或实习”,显然损害了在校实习生的合法权益。

河南:

《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等学校学生在实习单位由于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参照本条例规定的标准,一次性发给相关费用,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按照双方约定承担;没有约定的,由双方平均分担。”。该条虽然规定了在校实习生在发生工伤时参照条例的标准发给一次性补偿,但仍将在校实习生排除在一般劳动者的范围之内。

中央政府及各部委:

如劳动部,其在1996年制定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已失效)第六十一条规定:“到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实习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待遇”。该规定显然也将在校实习生排除在一般劳动者的范围之内。但国务院在2003年制定,及在2010年修改的《工伤保险条例》中,对在校实习生发生工伤的处理情况只字未提。对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国务院事实上是对劳动部有关实习生规定的消极否认或间接否认?

另外,教育部、财政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中对实习生的权利义务也做了一些规定,如“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实习单位应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扣发或拖欠学生的实习报酬”、“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或家长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当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要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具体事宜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协商办理。实习期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赔偿,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从该办法中也可以看出,教育部及财务部也间接否认了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且明确规定在校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人身伤害时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处理,从而排除了适用或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可能。

因此,从我国司法实践来看,更多的倾向于“在校生实习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就业,不受劳动法调整”。若按该观点,自然也就不存在获得加班费及享受工伤待遇一说。不过,也有一部分省份规定在校实习生发生工伤时,实习单位应该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偿。

但笔者并不认同上述观点。根据《立法法》第六十四条“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第七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之规定,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只能制定属于地方性事务以及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而进行具体性规定的事项。而劳动权属于全体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显然不具有地方性。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无权对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作扩大解释,更无权剥夺在校实习生在发生工伤时所应享受的工伤待遇资格。本案例中涉及的该1200多名实习生所在的学校及实习单位并未制定所谓的实习计划,也没有按照实习计划为实习生提供指导或教学,而是干着与所学专业几乎不相符的工作,无论是工作时间、工作种类以及劳动程度上与正式职工均无差异。况且,如前所述,在校实习生并未包含在不受劳动法调整的范围内。因此,笔者认为:本案例中的1200多名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存在《劳动法》意义上的“事实劳动关系”,当然可以依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要求支付加班工资及在因工受伤后享受工伤待遇。

维权建议:

基于在司法实践中倾向于:在校实习生实习不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就业,与实习单位未建立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调整。因此笔者对实习生维权提出以下建议:

1、应签署一份比较完善的实习协议。在实习协议中对实习报酬、工作时间、加班报酬、实习过程中发生伤亡的处理及人身意外保险的投保、以及未依约支付实习报酬的违约责任、发生纠纷后的处理等进行明确约定。

2、对于实习单位在实习过程中严重侵犯实习生的行为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举报。

3、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取得毕业证后的实习期视为就业,受劳动法保护。

4、熟悉当地劳动法规,了解当地对实习生实习的保护及发生工伤后的处理;或在出现工伤后咨询律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5、遵守相关操作规程,避免违规操作而带来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实习学校意见范文第5篇

本刊讯 近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单位和个人。我区的南宁市、桂林市、灵山县、象州县、北流市、扶绥县、自治区教育厅、南宁市教育局、团区委、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自治区财政厅教科文处共11个单位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第三小学教师韦银花等18人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据悉,这次国务院表彰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有300个、“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80个、“全国两基工作先进个人”500名。(桂文)

我区2012年生源地

助学贷款发放总额突破14亿元

本刊讯 近日,我区2012年度最后一批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完毕,总额为6.2亿元,加上前几批发放的助学贷款,本年度我区助学贷款发放总金额已突破14亿元,受理申请超过24万份,发放金额及申请人数均居全国首位。据悉,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期限为本专科学制加10年,学生在校期间由财政贴息,毕业后两年为宽限期,学生只需付利息。这种贷款比高校助学贷款期限更长、覆盖面更广、学生还贷压力更小,逐渐成为贫困学子解决“上学难”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区每年高考考生约29万人,其中贫困生占比超过30%。我区的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由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承办,自2008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34亿元,受益贫困学生近58万人次。

(桂文)

我区规定校车使用过渡期为3年

本刊讯 近日,我区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规定,我区的校车使用过渡期为3年,各地要制订过渡期交通安全方案,组织建立并严格落实校车使用许可制度和校车驾驶员资格审批制度,杜绝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或者使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校车。《意见》还对校车的服务方式、车况、校车驾驶员等做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要求。(桂文)

我区明年仍延续2012年

高考报名资格政策

本刊讯 我区2013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含艺术、体育类考生)于11月中旬开始,11月25日结束。本次报考,我区仍延续了2012年普通高考报名资格政策,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异地高考”方案于2012年年底出台,该方案针对2014年(含)以后的考生实行。2013年我区普通高考继续实行“3+小综合”科目设置,采用教育部统一命制的试题,使用原始分录取,本专科招生统考合一,英语统考科目中包含听力考试,实行网上评卷,公布成绩后填报志愿,安排部分批次征集志愿,进行网上远程录取。此外,体育、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科目设置,权重分值等均与2012年相同。(桂文)

平南县统一配送

中小学食堂的肉类和粮油

本刊讯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从源头上确保学校师生的食品安全,贵港市平南县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县统一配送中小学食堂肉类和粮油。该县通过招标和签订责任协议等形式,让取得配送资格的4家肉类公司及20家粮油公司与各中小学校签订“责任状”,由县食安办工作人员进行跟踪、督促和落实。此外,县食安办每个学期还将对配送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两次集中培训,坚持每学期对配送公司进行不定期检查,如发现不法行为及时做出处理。平南县现有初中48所、高(职)中10所、中心小学21所,县城区公立幼儿园2所,全县近百个中小学食堂服务师生20多万人。(桂文)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近日公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同意下发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各地要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意见》要求,各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同时,要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教育部拟规定部级教学成果奖

须经4年以上实践检验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促进《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贯彻实施,进一步规范教学成果奖励评选,鼓励、推动教学实践和研究,教育部近期起草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申请部级教学成果奖的教学成果,应当符合《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第二条、第五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其中,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检验的时间应达到4年以上。申请部级教学成果奖的教学成果具体表现形式,分别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具体确定。

教育部拟规定不得安排学生

到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拟定《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提出,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顶岗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顶岗实习劳动环境。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安排中职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顶岗实习;不得安排中职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以及其它具有安全健康隐患的顶岗实习劳动,不得安排中职学生从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顶岗实习劳动;不得安排和接收16周岁以下学生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应当执行国家在劳动时间方面的相关规定。《规定》要求,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有偿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据《兰州晨报》报道,针对近期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发生的多起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甘肃省教育厅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幼儿园要做一次专门的督查、自查。对教师体罚、变相体罚或虐待幼儿等行为,一经发现,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违规教师必要时予以解聘。通知要求,要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各地教育部门要严把各类保教人员入口关,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等其他工作人员均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实行持证上岗。对严重体罚幼儿、摧残幼儿身心健康的,要依法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江西规定网吧附近禁止建幼儿园

据大江网报道,江西省教育厅、发改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制定“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对幼儿园的建园场所、教室和活动室以及班额等提出了相应要求,尤其明确了幼儿园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网吧、噪音污染严重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垃圾堆场、垃圾及污水处理站、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会危及儿童安全的场所毗邻。

陕西将加大对高校

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

据新华网消息,陕西省将加大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以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陕西省教育厅近期公示了《陕西高等学校学术道德建设实施细则》,明确各种学术不端的行为。该省将结合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对学术不端行为当事人进行相应处理:情节较轻的,给予当事人警告,取消申报项目或申报资格,取消所获得的学术奖励学术荣誉等;情节严重的,解除职务聘任、停止招研究生,撤销职称、职务、学位,直至开除公职等;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报道,近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出台政策,计划实施高中生“提前毕业制度”。根据该政策,日本的优秀高中生只需完成两年或两年半的高中学习,并达到考入大学的成绩,就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上大学。日本此举旨在为培养活跃在国际社会的优秀人才搭建早日成才的平台。据悉,为引入高中提前毕业制度,日本《学校教育法》中所规定的“高中修业期限3年”将做部分修订,并拟修订为高中两年毕业即可进入大学。迄今,日本共有6所大学实施了“高中提前毕业入读大学制度”。截止到今年年末,日本“高中提前毕业读大学”的学生人数将达101人。

英国学校也分“快慢班”

实习学校意见范文第6篇

顶岗实习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就业式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实习前已被企业录用,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就是企业准员工;二是准就业式顶岗实习,企业有录用意向,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同时接受企业考察和挑选,如被录用则是企业的员工;三是学习式顶岗实习,企业无用人需求,学生只是在企业实习锻炼。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教学活动中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专业学习中重要阶段,是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最好方式。中职学校应加强“工学结合”组织管理、提升顶岗实习教学质量。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执行方案。

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规定“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中职学校要加大宣传和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要因势利导,把握指导过程的每个细节,落实每个学生具体实习计划,完善顶岗实习机制。

中职学校要对实习实训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中规定“学生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和管理。学校和实习单位在安排学生实习时,要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组织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学校与企业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到企业挂职制度、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企业教师和专家选聘和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建立有企业参与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形成柔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二、制定完善的“顶岗实习协议书”。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规定“实习单位应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顶岗实习前,学校与企业要制定完善的“顶岗实习协议书”,明确企业与学校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与企业责、权、利的分工及学生的衣食住行,细化对工作时间、工作量、正常加班、节假日加班以及工伤损害等规定。

三、建立畅通的信息网络。

建好学生实习网站,公布顶岗实习办公室、就业办、教务处、指导教师的联系方式(电话、E-mail、QQ),及时公布学校、企业相关信息,确保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信息畅通。

特别是学生的联系方式,采取建立所在实习企业的QQ群,把每个顶岗实习学生的QQ号加到里面,然后将他们改成真实的班级和姓名,现在的手机都可以挂QQ,而且大部分学生由于有了许多QQ好友,手机号码可以换,不会轻易的改就QQ号的,那么老师即使不能常常见到学生,学生有事情也可以及时通过QQ反映上来,老师在电脑上就可以马上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通知学生,也可以马上就告诉他们。随时随地的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既加强了学生管理,又可以跟学生进行沟通,把学生反映的情况及时反馈到企业,成为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四、做好学生成绩考核、评定。

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规定“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

为实现教学过程监测、评价和管理提供保障,学校要制定《顶岗实习教师教学规范》、《顶岗实习评价标准》、《顶岗实习考试管理规定》、《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测评卡》等。根据学生实习产品完成的质量与实习报告的内容情况,再结合学生实习劳动态度、组织纪律的表现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

每次考核后都要做客观的分析,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恰当处理,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和提高今后的教学工作。

实习学校意见范文第7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 人才培养 管理系统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38-0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1],并要求各高职院校应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顶岗实习工作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需要通过顶岗实习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水平,培养其职业综合能力,并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顶岗实习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 普遍现状

显然,顶岗实习是一个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此阶段,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实习作为教学安排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企业的员工,承担着岗位工作任务,因此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校和企业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机构,各自的运行规律和追求目标不同。学校的主要目的是育人,而企业则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不同的目标会使双方在许多方面的认识出现偏差,甚至产生矛盾。如:学生的实习补助问题,工作时间问题,加班工资问题,学生食宿问题等等。当前的实习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校和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学校对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学校难以实现全程监管学生的实习工作,仅仅验收实习效果,难以有效地监督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2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分析

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国家号召,在深入了解全国知名职业院校和国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与提高,建立起了全新的工学结合“1+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一年时间在学校学技术理论、一年时间在实训基地边干边学、一年时间到企业顶岗实践。大三最后一年的企业顶岗实践安排,是按照优先学校安排、专业对口的原则上,先到企业进行12周生产性顶岗实习;下学期面临就业,是以学生自主寻找就业单位进行实习的方式进行就业性顶岗实习。这样专业对口的实习,能保证学生毕业上岗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在目前的招生规模下,已经不可能实现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同在一个单位实习了。在生产性顶岗实习阶段,是以学校为主进行安排,主要安排在学院生产性实训校区的各企业内,相对而言,学校与企业和学生的联系较多,但受生产性实训校区企业规模所限,一个班的学生会分散至不同企业中去,也有一部分学生是自主实习;而到了就业性顶岗实习阶段,面临就业问题,学校基本不直接安排实习单位,是以学生本人联系实习单位为主,实习单位地点分散严重,管理难度更大。

在这个过程中,会在在不少问题,如学生实习地点不集中,顶岗实习人数多,管理混乱,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缺乏沟通,师生之间、校企之间信息沟通不对称。所以,如何保障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如何确保信息能在师生之间及时、方便、顺畅、准确地进行传递和接收,如何满足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如何监控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等,这些都是急需高职院校解决的绊脚石。虽然现在可以借助电话、电脑、邮件等现代通讯技术进行交流、联系,但仍然存在局限性,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巡点,或是远程指导,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上仍然是比较粗放的,对实习过程的管理不够到位,由于学生已分散至校外,难以收集学生资料,有的指导教师只要求学生实习结束后交实习日志和总结报告,而忽视过程管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向指导教师反映并得到响应;学校通知或公告不能第一时间传达到所有学生等。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快速而行之有效的实习质量监控措施,来对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进行管理。

3 政策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支撑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3]。2012年底,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学校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4]。随着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升级改造,各类信息系统逐渐在学校各个环节中应用,包括教学管理、就业实践等,越来越多的新机遇和挑战将对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模式进行考验。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实施顶岗实习课程化管理,是有效提高顶岗实习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手段[5]。

4 结语

顶岗实习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身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快速而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来对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 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

[4]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实习学校意见范文第8篇

1.通过实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情感。

2.通过实习,将有关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为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3.初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了解中学生的特点。

二、学院教育实习分管领导及各班班主任

1.分管领导:陈喜珍

2.班主任:丁少杰、陈喜珍、赵仕法、闵帅、龚志伟、黄萍、盛晓颖

三、实习生班级、人数

四、实习工作的安排及具体要求

①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学习教务处有关文件,布置实习的相关事宜,明确实习生去向,外地区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学校。

②分院实习分管领导组织制定《人文学院2009届教育实习工作计划》。

③各班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学习《丽水学院教育实习工作条例》,使实习学生明确实习的重要性及实习的任务与要求;加强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

④各班班长于9月10日前将本班集中实习和回原籍实习生名单上交教学科。

⑤由系主任安排落实各班实习试讲分组名单并确定试讲指导教师。

⑥分院领导及中教法老师奔赴包干实习点龙泉、云和联系落实实习学校、实习班级、实习课程和指导老师等。

⑦安排一次关于如何撰写教育调研报告的专题讲座,明确调研报告的撰写要求及格式规范,以保证调研报告的质量。

2.试讲及实习动员阶段(9月22日—9月28日)

①实习生听课试讲。各试讲指导老师认真负责,组织学生在本周内完成试讲;对程度较差、表现欠佳的实习生更要严格把好质量关。指导老师评定好试讲成绩后交给系主任。

②9月26日(周五)下午分系由系主任主持召开教育实习动员大会,强调教育实习的有关注意事项,发放《丽水学院教育实习成绩鉴定表》、《丽水学院教育实习实施办法》、《实习安全承诺书》等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学习并签署《实习安全承诺书》。

实习生到实习学校后先见习3天,熟悉实习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批改作业。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写好教案,并请实习学校指导老师一起进行试讲。熟悉实习班级的学生情况,配合原班主任的工作,为接任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

①教学工作实习:教学实习的目的是使实习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了解中学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要求本专科实习生按照有关规定完成课堂教学实习任务。必须做到:首先应认真听取原任课教师给予教学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认真备课,写出教案,并将教案交原任教教师审阅并试讲后,才能正式上课。课后应虚心听取原任课教师的意见,查陋补缺,改进教学发放,认真批改作业,做好作业讲评工作。经常下班辅导、答疑。实习生之间做到相互听课,同时做好听课笔记。实习结束前,每位实习生必须精心准备一次请检课或汇报课。

②班主任工作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和环节;认真听取原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做好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按照班主任工作的有关要求做好实习班级的管理工作。独立组织1此班级日常活动,进行家访3-4次,力所能及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③撰写教育调查与研究报告: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教学现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去世,撰写出切合实际的调查报告或论文。通过调查,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培养教育调查能力,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④请实习学校组织1次先进教师教学教研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交流会,对师范生进行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教育。

实习的最后3天为小结时间,实习生写好个人总结和专题总结。进行小组评议,做好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移交,请实习学校组织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评定实习生的成绩,填好鉴定表。

①实习生交流实习体会;各班级由班长写好班级教育实结,于实习结束一周内交院教学科。

③院办收集、整理有关教育实习材料并归档。

④12月8日前分院上交各班实习成绩、实结等材料给教务处。

五、实习生纪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人民教育事业。

2.严格遵守实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与实习学校的联系;服从带队老师的统一安排;尊重实习学校的领导和指导教师,虚心学习;关心实习学校的学生,为人师表。

3.文明礼貌,生活俭朴,服装整洁,穿戴及言论举止力求为人师表,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4.注意交通、饮食等安全,杜绝意外的发生,确保安全顺利地完成.

实习学校意见范文第9篇

体育专业 实习鉴定 新体系

作为师范类专业,体育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其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学校体育问题,发展学生正确的体育教育观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教育价值。自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对加强教育学科课程和教育实践环节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以来,我国高师实习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一些专家、学者对体育教育实习做了诸多的研究,提出不同的体育教育实习新模式,将体育教育实习作为一个系统的、全方位培养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但因国家教育部门并未对教育实习内容、任务、方式出台统一办法,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成绩鉴定无法考证,没有规范化的考核标准,导致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各行其道,实习鉴定方法参差不齐,实习质量无法保障。对此如何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新体系,以保证本专业教育实习规范化、效能化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1.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

教育实习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基层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竞赛组织等能力,初步掌握体育工作的指导、组织与管理方法。从学校层面上,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验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质量,及时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和不足的一个标准。从教师层面上,学生的教育实习也是指导教师能力的一大展示。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是在学校和实习学校双重管理和指导下的岗位实践过程,实习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指导教师教学经验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问题。同时,实习期间的全程教学实践体系,使指导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成为贯穿大学生教育实习活动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2.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00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只有24%的学生没有实习背景,57%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有教育实习背景,且实习内容与专业有关。多方实践证明:有专业实习背景的学生在就业时更占优势。通过实习,能够使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弥补在校学习的不足,寻找自身的问题,增进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从而缩短毕业生从课堂到岗位的适用期。就体育专业而言,其教育实习时间较长,从前期10天的校内实习前培训到中期40天的进驻各实习点教育实习至后期3天的实结。学生们通过实践其专业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思想观念能力、心态调整能力、适应生存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3.锻炼学生专业技能

实习,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人们的专业能力。就专业能力来讲,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以找到所学理论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差距,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化教育实习的实践性地位,培养师范生的从教能力尤为重要。许多参加过教育实习的学生感言,短短的40多天实习期比整个大学4年学到的东西还多,通过实习可以了解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查缺补漏,在返校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地学习以更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二、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的弊端

1.实习鉴定内容空泛

实习鉴定应包括组织管理、实习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考核管理评价指标,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参与强调保障实习组织有序化,构建高效实习鉴定评价体系平台和支撑。实习学生强调整个实习过程的主体和重点,纳入考核范围中利于实习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指导教师是整个教育实习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实习工作需师范学校带队教师和实习点指导老师的通力合作两方面完成,师范生进驻实习点后,指导教师的作用可见一斑。另外,实习单位和考核管理评价也是作为实现教育职能的支撑条件和保证。从我校体育专业实习鉴定内容可知,参与者是管理部门与指导教师,并未将被管理者列入考核的范围内,在鉴定时可能会存在由于对评价对象工作职能、工作绩效不熟悉,或是评价面趋于狭隘、个人主观性强的情况。

2.实习鉴定形式单一

实习鉴定标准必须遵循管理学、教育学理论和统计学的有关要求,针对学科专业特点,形成环环相扣、逻辑性强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实习鉴定的目的。所以,实习鉴定应具备科学性、指导性、有效性、全面性和操作性原则。就目前我校体育专业实习鉴定过程情况来看,形式过于单一,仅包括学生个人小结、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语、实习学校班主任意见、实习学校意见、学校指导教师意见和学校意见等6大内容。各个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在填写意见时,执行者未明确,是由指定人员填写抑或是评议小组共同拟定未提出详实操作办法,使实习鉴定变成走程序的一纸材料。再者,实习鉴定表上对等级考核没有详细的参考条件,对评分依据没有恒定的标准,导致实习鉴定结果虚化,未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三、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新体系的构建

有鉴于此,必须结合学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因地制宜的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实习鉴定体系,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实习鉴定内容详细化

体育专业教育的实习应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第二课堂指导、带队实训等四大内容。

课堂教学是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的首要任务,内容包括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与等教学环节,上课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按照体育课要求,课堂教学实习鉴定内容应有课程准备工作、课中教学工作,课后辅导三项。特别是高校的体育专业师范生,工作对象一般以中学为主,有的甚至是农村小学,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比较,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使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应围绕上内容制定。

班主任管理是教育实习的另一主要部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事情繁冗,处理事项包括组织管理班集体、调查研究学生情况、处理相关事宜,总的来说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引导学生健康成才的指路人。体育专业实习班主任工作与其他师范类专业基本相同。在进行实习鉴定时可以班主任工作计划、组织主题班会、组织班级常规活动、开展班级工作、班主任工作小结等作为考核支撑材料。

第二课堂指导与带队实训两个块面也不容忽视。特别是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的开展,使得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他们不仅要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还要深入到第二课堂中,带动学生加强体能训练,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相对于高校,中小学的课外活动因学习任务重、自由时间少、环境制约和器材限制等原因显得比较单调,而学生的体育锻炼愿望非常强烈,所以,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课堂以外的教辅与指导也是一项评价指标。

2.实习鉴定形式多样化

体育专业教育的实习鉴定应涵盖职能部门和参与人两大内容。具体来说,即是实习对象、实习学生、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师范学校六个参考面。

实习对象是被服务者,是接收者。从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来看,实习对象即是上体育课的学生和被管理的班级同学。实习教师(即我校实习学生)上课是否培养学生对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的掌握,是否尊重学生的纵向发展,可以通过实习对象的评价来衡量。评价可涉及以下几点:教师是否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有榜样示范作用;在评比活动中能否公平、公开、公正;学生需要帮助时是否热心为之解决;是否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善于交流沟通;是否能够经常与学生谈心;是否积极组织和参加班级的活动;是否经常下宿舍检查学生生活情况等。

实习学生是实施者、操作者。实习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建立在同级别、同层面上的认定。在体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增加了看课的部分,看与听是同时进行的。通过对教学课程的观摩,可以看对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对对方在教学、管理上的评价,可以发扬优秀做法,吸取好的经验,同时检查自身问题,查缺补漏。评价的内容可包括:学生的兴奋点是否被拨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教案与教师上课内容是否相同;教师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否有感染力和应变力;教师是否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材规定的任务。

带队教师是连接师范学校和实习学校的纽带,是搭建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沟通的桥梁。带队教师负责与实习单位联系对接,商定实习事宜,组织学生前期的培训,在实习过程中入驻实习学校随队管理,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教学指导和生活辅导。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完成实习任务至关重要,带队老师在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可从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目标入手,对实习学生的投入状况进行鉴定。如在见习中的个人态度,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程度,试教时的水平,常规基本功训练情况,在学生反复练习、反馈学习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评价,作为日后实习结束时综合考评的一个参数。

指导老师是由实习学校选派出的具有德才兼备、事业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思想作风好的教师作为学生的辅导者,他们有一定的教育实习指导经验,熟悉教育实习各项规定,掌握教育实习评分标准。在实习过程中,全程参与学生的备课、上课、讨论、训练、竞赛,对学生的评议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指导老师都应配有实习指导工作计划和批改教案、听课、评议课的记录。

实习学校和示范学校起着统筹的作用。学校的鉴定是基于上述各项鉴定之后做出的综合性的、全局性的、重要性的判断,从宏观的角度去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各学校均有多种有效的办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利,丁亚兰.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4).

[2]王进.社会体育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3).

实习学校意见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顶岗实习 管理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168-02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但是对于不少职校来说,学生的顶岗实习依然是个突出的难题。究其因,不少职校将责任归咎于企业没动力。其实,高职本身对顶岗实习的理解和操作,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良性的顶岗实习制度的建立。

1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都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培养实施者。

1.1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有关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1)部分院校对于学生的实习岗位、实习效果、待遇关心较少,也缺少相关法律文件约束。一方面导致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当出现纠纷时,学校只能与企业协商解决。

(2)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考虑,认为学生实习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还会由于他们的不规范操作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因而把校企合作视为一种额外负担。大部分学生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学习”,导致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3)部分学生责任心较差、缺乏吃苦精神,在工作中挑三拣四,一旦发现工资、待遇与理想中稍有出人,便怨声载道。

1.2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发现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1.2.1 企业岗位单一与学生期望多岗的矛盾

学生希望到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到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后,面对单一岗位,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

1.2.2 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实习不稳定的矛盾。

由于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因此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导致一些学生被解雇或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使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1.2.3 企业对学生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现状的矛盾

企业需要能够胜任完成工作任务的顶岗学生,以确保产品质量。但是从学校直接走上岗位的学生,尚缺乏对企业管理、企业生产等的适应性。

2 校企良性、深度合作是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保障

高职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校企深度合作,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加强高职专业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核心价值。

2.1 校企合作模式深层次发展有利于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

专业培养的是企业需要的实践型高技能人才。这就需要按照企业需求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由于企业需要具备基础功底强、岗位适应性强,一专多能的人才。

2.2 校企合作模式深层次发展有利于提升双方专业人才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充实对外交流的途径,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有助于学校以企业为对外交流的桥梁,通过其联系更多的企业、行业等相关组织,拓展学校信息接受与合作办学事业的延伸与手臂;有助于扩大学生的就业面,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宣传,学生接受企业的职业理念,进入职业角色,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

2.3 校企合作模式深层次发展有利于优化专业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行多模式、多体制的办学,解决高职教育中资金短缺、实践环节薄弱、教材实践性不足等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提高办学层次。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共建实训室或者企业实习等形式,解决上述问题。

3 校企合作是前提:注重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要向纵深发展,就需要互相沟通和交流,达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理想效果,所以需要修筑一条便于双方沟通信息和需求的“合作之路”和全体人员参与的“沟通之桥”。就是找出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和让校企合作可以顺利进行的科学办法,组织一套校企合作领导班子,落实一套科学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使校企合作的设计蓝图得以顺利实施。

3.1 以管理改革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架设校企合作之“桥”

要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健康发展,首先确保有“桥”。这就需要合作双方进行一定的管理体制改革,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人事架构建设。就是企业和学校的上层、中层、下层都相互挂职。挂职的目的是让校企合作双方互相熟悉对方,了解双方的需求并能够及时沟通。只有校企合作的领导班子和相互挂职,信息沟通才可以畅通无阻的往返于校企合作双方,才能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提高。

3.2 以课程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铺好校企合作之“路”

合作之“桥”架设好之后,还必须铺好校企合作之“路”,作为校企合作的双方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来实施,即进行专业课程建设和实习实训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面临的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师资培训、学生就业有了企业的参与就迎刃而解了,企业面临的降低成本、人才培养和技术公关也变得省心省力了。

3.3 以科学管理促进办学水平提升,护好校企合作之“航”

校企合作的“沟通之桥”和“合作之路”建好了,护“路”和固“桥”的工作也要长期开展。要让信息沟通的小车长期通行,就需要定期进行反馈和监督。因此就要制定岗位责任制、激励机制和反馈机制,校企高层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定期检讨校企合作的成果和不足,定期提出改善的目标和任务。比如:成立建筑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权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调整实训计划,适时地引入企业对于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与考核制度,健全学生评价体系,完善学生的培养体系,通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等多元角度的评价建立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校企合作办学水平。

4 强化管理是关键:建立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制

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校在三方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顶岗实习顺利、有序进行,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尤为重要。为此,必须校企合作制定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

4.1 成立两级顶岗实习管理机构

学院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检查、评价,通过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管理模式保障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效性。

4.2 革新顶岗实习管理的模式

一是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中参考外聘专家意见,使制定的培养计划更切合实际。二是实施“双重管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要处于学生守则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双重管理下。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对顶岗实习单位选定、校外基地建设、实习指导教师的确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常行为及安全管理、实习成绩评定等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三是专业技能实习与学生道德培养相结合。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信等方面教育;就业观念、就业技巧等教育;实习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等。

4.3 实施以指导、协调为主的柔性管理手段

在学院相关实习、实训等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制定顶岗实习管理相关实施细则,使之更具体更便于操作,以此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实习指导教师要深入实习现场,检查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业务指导,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帮助,关心学生生活和身体健康,稳定学生情绪并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督促学生记好实习日记,听取实习单位有关人员的意见,审阅学生的实习报告,参与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地协助指导教师教育学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学院与企业建立实习工作协作组织,双方安排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确保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5 科学考核是保障:严格顶岗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顶岗实习在考核评价环节上大多以实习小结等形式考核学生,由带教老师或师傅写评语、盖图章。这种考核评价形式单一,方法简单,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整个实习环节的实践技能训练状况无法实现实时跟踪,不能对过程进行考核评价。

5.1 建立“双考核制”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同时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考核。

学生的顶岗实习考核可分两部分:一是由合作企业指导教师或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考核。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工作报告进行考核和评价,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5.2 实施“三监控制”

一是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情况的考核。学校要求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并积极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辅导答疑,并规定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二是学生实习期满返校后要撰写实结,学校组织学生座谈及述职答辩,了解学生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真实体会和收获。三是由学生自我管理小组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提出综合的自我评价意见,为专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提供参考意见。

6 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顶岗实习是个永恒的课题。为了做好顶岗实习这个工作,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对实习质量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对今后的顶岗实习工作和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更新理念、巩固和发展实习基地、融洽各种关系,不断地提高学生做人的思想觉悟和做事的本领、增强敬业精神。以更加有效的培养贴近社会需求,满足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全铁.试论高职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1(14).

[2] 李琳娜.浅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22).

上一篇:实习考核意见范文 下一篇:报社实习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