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验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9 10:17:33

设备验证工作经验总结

设备验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省级公路;桥梁;加宽拼接;软件模拟;技术对比;经验总结

0 概述

(1)我国交通运输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仍有大量公路常年处于拥挤状态[1]。这样的运输现状表明我国的公路通车里程的增长速度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人民对交通运输资源的需求的增长速度[2]。因此,桥梁加宽作为公路改扩建项目中的重中之重,进行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桥梁作为公路工程中重要的构成元素直接决定了公路的通行效果[3]。但是由于大量桥梁修建时间长,已经不能满足日常运营需要。国外需要进行相关加宽的桥梁占到桥梁总数的29%[4]。所以国内外现在的研究重点基本是桥梁加宽技术方面的研究[5]。国外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桥梁加宽技术研究[6]。而国内由于桥梁加宽的紧迫性刚刚显现出来,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

1 公路桥梁加宽拼接方法及技术特点研究

随着桥梁加宽拼接的迫切性以及必要性,先进的桥梁拼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逐渐被总结下来,并进行了广泛的推广。根据多年进行相关技术施工以及理论研究,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为彻底,但是国内仍然没有对该技术类型有一个相关的总结及技术特点研究。

1.1 公路桥梁加宽拼接技术方法研究

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现今关于公路桥梁加宽拼接技术主要可以从连接方式入手进行划分,根据连接方式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类:

(1)上下部位连接的加宽拼接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结构形式为新旧桥梁的上下部位均通过湿接缝、横向钢筋、植筋等方式进行连接。通过上下均进行连接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小新旧桥梁在荷载作用下连接部位的变形;

(2)上下部位均不连接的加宽拼接方法:为了避免新旧桥梁之间连接方式的问题,采用上下部位均不连接的拼接方法。这种方法将连接部位用施工缝方法处理,然后采用沥青一次浇筑的方法成桥。这样的结构受力分明,不产生任何的相互作用;

(3)上部连接、下部分离的加宽拼接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桥梁上部结构通过运用种植钢筋等技术将新旧桥梁进行铰接或者刚接联系在一起,下部结构则相互分离。这种技术结合了上述两点各自的优缺点,较为实用。

1.2 公路桥梁加宽拼接技术特点研究

上述这三种桥梁加宽拼接技术会由于适用桥梁结构的不同直接导致加宽拼接效果产生较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要对相关的技术特点进行仔细研究。根据常年施工经验总结以及理论分析可以得到三者的技术特点分别如下:

(1)上下部位连接的加宽拼接方法:由于该方法是在上部结构通过植筋以及浇筑横隔板等方法进行连接并在下部结构通过增加刚性连接或者铰接的方法将新旧桥梁连接为统一的整体。所以这种方法加宽拼接的桥梁整体性较好,但是由于新桥的沉降速率要高于老桥,所以上下结构易产生裂缝。并且施工技术复杂,材料需求量大,施工成本较高;由于成本较高,在省级公路桥梁的拼接加宽施工中应当谨慎选择改种方法。

(2)上下部位均不连接的加宽拼接方法:这种加宽拼接的桥梁会在新旧结构之间产生一条纵缝。导致新旧桥梁之间铺装不连接。虽然这正方法简化了施工工序,但是会由于结构刚度较差导致桥梁产生不均匀沉降;这种方法对于省级公路中大跨径桥梁较为适用。

(3)上部连接、下部分离的加宽拼接方法:这种加宽拼装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新旧桥梁之间的桥面平整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新旧主梁之间挠度差的影响。但是只有上部结构连接,容易导致连接部位破损,产生纵向贯通裂缝。所以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结构跨径较小的桥梁加宽拼接施工。相比较上述两种方法这种方法在省级公路中适用性较强。

2 省级公路桥梁加宽拼接技术优化对比研究

针对现有的桥梁加宽拼接技术的研究,结合省级公路的桥梁结构特点。在保证质量与成本的基础上对桥梁加宽拼接技术进行相应的优化并通过软件模拟技术验证技术可行性。

2.1 省级公路桥梁加宽拼接技术优化研究

由于现今大多数省级公路桥梁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所以根据桥梁常用结构对现有的桥梁加宽拼接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1)两侧加宽技术:由于这种桥梁结构中包含了大量的横线预应力筋,所以原有技术中的关于切除混凝土连接的方法不能使用。所以应当通过运用植筋法将原有桥梁的悬臂加厚,然后通过铰接方式将旧桥梁与新建桥梁相互连接;

(2)两侧分离加宽技术:由于现有的大量省级公路桥梁为病害桥梁。所以在进行加宽拼接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与评价。即使检测结果满足使用要求,仍然需要采用两侧分离加宽技术进行加宽拼接。

2.2 省级公路桥梁加宽拼接技术优化验证

通过对原有桥梁进行相应的加宽拼接施工后应采用ANSYS软件模拟技术对优化后的拼接加宽技术与原有加宽拼接技术进行模拟比对。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1)经过优化的加宽拼接技术在减小新旧桥梁的相对沉降量以及减小混凝土收缩徐变方面由于原有的加宽拼接技术。

(2)通过软件模拟结果可以认为,经过技术优化后的桥梁拼接技术如果进一步的增加新桥桩长、增大桩径可以有效的减小相对沉降量。

(3)无论是否经过优化的桥梁加宽拼接技术在改造时均需要对旧桥结构进行切割与凿除处理,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禁止采用大功率切割设备尽量采用软切割及人工切割。

(4)由于省级公路中大多数桥梁结构均为带病工作,所以优化后的加宽拼接技术更加使用与省级公路,且在进行相应的加宽拼接之前应对原有桥梁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桥梁加固拼接技术的研究与多年工作经验,得到了适用与省级公路桥梁加宽拼接的技术,并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对省级公路中桥梁加宽拼接技术进行优化使之更加适用于省级公路中桥梁加宽拼接施工。并通过软件模拟技术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并为优化方案作出了科学的预测,为优化后的加宽拼接技术提供了具体的施工建议以及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交通部规划司.交通部规划司.2003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R].2004:39-40.

[2]周建廷.城市桥梁加固拓宽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3):19.

[3]程翔云.旧桥加固改造与桥梁建设的经济分析[C]//1987年全国桥梁学术讨论会集锦,1987:139-168.

[4]谢家全,吴赞平,钱永祥.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土程综述[C]//高速公路扩建土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5]胡安兵,凌九忠.浅析高速公路扩建方案[J].江苏交通,2003(07).

设备验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防治水;应用;安全;经济

1 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矿防治水对于煤矿的安全开采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我们的煤矿防治水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重视程度不够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很多煤矿企业由于对防治水工作不够重视,整个企业中防治水机构、设备、专业人员都不能达到规范标准,甚至没有设立,这就给防治水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隐患问题,第二,防治水工作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防治水工作需要对地质资料有充分的了解,否则将不能很好的应用,第三,煤矿防治水在雨季更应该加强控制,但是在雨季的三防工作中很多企业流于形式,没有充分的针对防治水制定有效的策略,对于倾斜煤层不经考察盲目开采,造成煤矿开采的事故隐患,第四是设计方面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煤矿的防排水系统以及煤矿中的供电、通风系统等,这些系统设计的不完善容易造成煤矿上的重大事故,这就需要得到我们充分的重视,总而言之在煤矿事故总结中人为因素较为关键,人为因素在控制中具有系统与时滞性,第五是在透水问题已经出现预兆的情况下,或者雨季应该停止施工的情况下没有严格遵守规范停产,从而造成的安全隐患,第六是工程设备上防隔水煤柱留设不够科学合理,矿井排水系统还不够完善,甚至矿井下防水墙还存在违规建设的情况,非法、超层越界的开采现象也时常存在。第七是管理上的问题,管理的松懈或者失误将会造成煤矿事故的发生,尤其是一些小型煤矿企业为了利益问题不顾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煤矿开采工作,从而造成了煤矿事故的发生,另外在管理中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也要充分重视,避免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问题。

2 加强煤矿防治水的应用

2.1 强化安全理念 要保障煤矿安全,加强煤矿防治水的工作首先就要在意识上重视起来,充分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尤其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要加强源头的管理和防治,在防治系统方面要根据具体的煤矿详细勘察当地地质条件和充分分析环境条件之后制定,保证系统的适用性,另外煤矿防治水的负责部门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对防治水系统做到及时检查和完善,并且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行业要求的基本标准,除此之外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施工设计进行施工,监理工作单位也要做好全过程的监督防范,对防治水系统进行检查验收,只有在符合基本标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从而在理念上保障煤矿防治水的安全有效的实施。

2.2 完善防治水机构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机构不断完善,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煤矿防治水机构需要不断的完善,对于岗位制度要明确责任,根据要求配备专业设备和抢险救援的人员设备等,在企业生产内部要注意形成负责人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负责人,煤矿总工程师的职责来说要负责对防治水工作的综合管理,细化防治水的工作,明确在防治水工作中各部门的责任,从而完善整个防治水工作的系统性。

2.3 做好地质观测工作 对于煤矿的防治水来说水文地质的资料十分重要,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基础,具体的地质观测工作包括对矿井的涌水量的观测,涌水异常要及时报告,在这项工作中对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只有专业的水文地质工作者才能准确辨识矿井给水源和涌水通道,能根据水流的方向在合理的位置设置相应的观测站。除了基本的观测之外水文地质观测人员还要注意在汛期或暴雨时,要特殊处理,当出现透水征兆时,要密切观察,准确汇总各项涌水数据。并根据矿井的涌水情况绘制科学的图纸,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2.4 加强探放水设计 在探放水的控制中探放水的设计是尤为重要的,探放水的设计方案要针对煤矿防治水的具体工作进行制定和分析,设计方案要根据工程师的意见进行会审,会审人员也有要求,需要涉及安全检查机构、煤矿生产技术机构、编制部门、探放水队伍等等。要落实严把探放水复核关,进入探放水警戒线之后并开始实施探放水时,需要对水源的静压力进行测试,对积水水位进行计算,对水量的大小进行复核。基于复核的水量与预测的水利若是存在较大偏差,就必须对探放水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2.5 加强保障探放水安全 如何保障探放水的安全就需要严格控制探放水的实施,对探放水的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的控制,密切关注水压动态,水压一旦高于0.1MPa的地点实施探放水时,必须要保持套管的长度科学合理,需要注意的是,钻孔内的水压一旦高于1.5MPa时,推荐使用反压与有防喷装置的方法,某些特殊情况必须要进行探放水,需要建立防水闸墙,关于断裂构造水与岩溶水在探放的过程中,探水钻孔需要沿养挖掘方向的前方以及下方来布置,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底板方向的钻孔至少要2个,针对突况要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探放水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及时验证与评估放水效果。

2.6 经验总结 在具体的探放水工作结束之后要对整个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工作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隐患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是对整个探放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另外根据探放水的工作经验总结探放水的对策,并且将各个阶段的资料细致整理归类,以便工程结束之后有据可查确保防治水工作的质量,最后对于防治水工作来说要做好月总结,定期进行排查从而使得防治水的工作体系完成循环,保障防治水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加强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的力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煤矿防治水的常见问题和加强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展开有一定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从意识上、技术上、设备上保障防治水的技术方向和安全目标,更好的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董书宁,靳德武,冯宏,等.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J].煤炭科学技术,2008,36(3):8-11.

[2]张晓俊.浅析水文地质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8):176-176.

[3]孙俊鹏.煤矿防治水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3(12):43-45.

设备验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55-02

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面向全院供应各类无菌敷料、器械以及其他医用无菌物品的关键科室[1]。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全院各临床科室的污染物回收、清洁灭菌以及再次发放等工作,是全院无菌物的供应站,同时也是全院污染物的集中站[2]。因此,消除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是提升全院安全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本院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特点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经实践验证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供应室从业人员共计7名,其中,男3名,女4名;年龄21~48岁,平均(46.78±5.62)岁;主管护师1名,护士3名,助理护士1名,技术工人2名;学历:大学本科2名,大专2名,中专1名,高中2名。实施前1年中清洗器械件数为15 600~23 454件/月。实施后供应室从业人员无变化,器械清洗件数约为35 000件/月。

1.2 方法

1.2.1 管理措施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总结出导致安全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设备仪器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消毒灭菌物品质量以及工作质量等因素。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执行。

1.2.2 评价指标及方法 依据消毒供应中心18项质量评价指标统计两组质量合格率。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率调查,向全院各临床科室发放问卷调查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率。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前后共向临床科室发放问卷204份,实施前后各102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04份。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 < 0.05);临床科室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实施前(P < 0.01)。详见表1。

3 讨论

3.1 安全隐患分析

3.1.1 设备仪器的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中最主要的医疗设备是高压蒸汽灭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设备保养不到位、监测未定期执行以及小故障未能及时排除等均可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3.1.2 人员职业素质 消毒供应中心从业人员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要求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执行相关操作的过程中发生简化流程等情况,导致安全系数降低。另外,从业人员身体基本素质偏低,学历水平较低且参差不齐,接受与操作能力相对较低。个别从业者责任心不强,满足现状,缺乏进取精神[3],在工作中易发生偏差,导致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3.1.3 消毒物品的质量因素 清洁的质量未达标,随意简化或更改操作流程致使污渍、锈渍以及微生物清洁不彻底;清洁消毒后的包装物质量不达标,包装材料的质量、清洁度等不合格,包装后未按要求标记等;物品的装载与存放不达标,未按要求摆放,存放超过有效期,存储条件不达标等;灭菌物品的监测不严格,仪表不精确、橡皮垫密封不严、冷空气排出不净、灭菌时间设定有误以及压力温度未达标等。

3.1.4 工作质量因素 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健全、安全教育环节薄弱、业务技术的培训松懈、预防交叉感染措施不全面等均导致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发生。

3.1.5 职业风险 消毒供应中心是全院污染物的集中处,因此从业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极高,其中,锐器伤风险为74.5%左右,患者药液、体液感染风险约为6.7%[4]。

3.2 管理措施

3.2.1 建立健全相关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 将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定出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及监管制度,量化各项职责标准,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全部从业人员对相关要求与标准达到熟练掌握程度,通过定期检查与非定期抽查的方式确保制度要求的真正落实[5]。对于高风险仪器与设备采取专人负责制,并建立起保养维修档案。

3.2.2 加强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培训 定期进行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培训,使全室人员熟练掌握并从思想上真正引起重视;同时开展职业素质评比,将评比结果与绩效工资相挂钩,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重视度。

3.2.3 加强质量监控 确保灭菌物品的质量,建立起质量控制小组,不定期对各岗位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指出,并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发现的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进行通报并提出整改方案。

3.2.4 加强从业人员防护 向从业人员详细说明职业防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避免因怕麻烦、赶时间等原因出现防护不到位从而引发从业人员的职业风险[6]。进行危险操作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穿好防护服,避免被灼伤或感染。

[参考文献]

[1] 易显林.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4):271.

[2] 闫晓东,张喆,郭凤玲.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274-275.

[3] 李薇,董春莲,郭亚波,等.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管理[J]. 中国健康月刊,2011,30(1):230-231.

[4] 廖春华,崔彩萍. 新管理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安全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3):393-394.

[5] 莫敬先.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隐患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90-291.

[6] 徐艳,陈京,牟霞,等. 贵州省120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质量的监控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25-4526.

设备验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10.5”事故之后,公司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计划会要求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为根本,强化安全监管,推行精细管理,依靠深入细致的工作,全面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所以在各级安全教育上,做好新员工的各级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是避免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公司安全生产,降低事故频率,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措施。

1.1公司级的安全教育,以提高新员工安全意识为主要目的

良好的安全意识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首要前提,只有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才能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建章作业现象就会发生,违章指挥现象就有机可乘。在进行新员工安全教育时,安全部门要把握重点,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形势,劳动保护用品基本知识,公司内特殊危险地点(重大危险源),一般的安全技术知识和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事故教训的教育,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讲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新员工受到安全生产的初步教育。组织新员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通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使他们知道自己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因违章而发生事故所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懂得任何“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强令冒险作业”等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从而提高他们在作业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安全培训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分厂级安全教育,以提高新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为主要目的

在分厂的安全教育上,应通过对新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使他们掌握安全技术基本知识,提高实际安全操作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为了做好安全工作,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对新员工要进行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安全职责的教育。结合相关的事例使新员工认识到这些规程、制度和纪律,都是保证安全生产所不可缺少的。

1.3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以提高新员工参与班组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遵守安全规程的习惯为主要目的

新员工刚成为车间班组的一员,只有让他们确实感到搞好安全生产是他们切身利益之所在,是与自己本身和家庭幸福,与他人生命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的大事,他们才会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参与安全管理。在教育上,要对新员工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安全生产的思想深入其内心,唤起新员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把安全管理工作树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中,确保安全生产,杜绝事故的发生。车间安全培训主要引导新员工遵守车间班组的劳动纪律和应该重视的安全问题,车间内危险地区,有毒有害作业的情况和安全事项,本车间安全生产情况,以及安全生产的好坏典型事例。

2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要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做到效果突出

新员工的安全培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各级安全培训主旨目的明确,各级安全培训方案明确,培训效果更容易实现,这样公司的新员工安全培训工作才能得到持续改进。同时也为其他各种安全培训提供好的建议或方法。

2.1公司级的培训,主要采用以案说法的方式提高实用性

为搞好公司级教育培训,公司设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制定了规范的培训制度。培训方式由简单化向多样化、科学化发展。目前公司采用电化教学法,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制作PPT课件,通过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传统培训方法。提高了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将枯燥的安全管理知识与真实的事故案例、血的教训有机结合,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剖析深奥的安全理论知识,给新员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的提高培训效率和效果。

2.2分厂级的培训,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示警法

在安全生产中常有一些安全生产先进车间、班组和个人,要及时把他们的先进经验总结出来,使其经验做法更具有可操作性,作为安全培训中的教材,在讲课时把这些先进个人或班组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安全培训中的例证一一介绍给新员工,使讲课更加有说服力,同时也使大家学有目标,有方向,操作起来也方便。例如,我们在推行安全目标管理,创建卓越班组和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的班组,我们及时把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出来,在安全培训中进行典型示范法教学。因为都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通过安全人员的总结归纳,使其更具有条理化、知识化。可考虑引进案例警示培训法,利用分厂安全优势,对新员工进行安全事件汇总学习。众所周知,每一起伤亡事故案例都是员工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安全培训教材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所以在新员工安全培训中,充分利用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一是可以强化新员工的安全意识;二是可以唤起新员工对有关规程安全措施规定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三是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四是给新员工积累了实践上的经验或教训。使大家真正理解“条条规程血染成,不可再用血验证”的含义。在新员工安全培训上采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车间班组级安全培训的方式可以引入实际操作或现场演练并开展“新员工看安全”主题活动,对安全教育培训进行一个评估

目前,公司正在逐步规范新员工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求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由师傅传、帮、带,强调了安全规程的重要性。新员工上岗前,各车间必须为其安排有安全工作经验的员工当师傅,签订师带徒合同,并由师傅带领其工作满4个月,然后经再次考核合格,方可独立上岗工作。通过不断创新新员工的安全培训形式,实行安全员、师傅和同岗位先进员工共同组织考核上岗,不定期检查,把新员工培训关口前移。“新员工看安全”主题活动,通过班前会、生产现场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技术人员参与新员工安全培训教育的积极性,促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尝试在班前会进行互动式安全培训,其优点主要是充分调动新员工的积极性,通过新员工看现场、看问题的角度,让新员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利于深化班组安全管理,提高班组员工对某一问题新的认识程度,同时也提高了新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3结束语

设备验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油田管线;测试方法;研究分析

油区内管线主要分为油、汽、水等三种不同口径耐压金属管道;油区管线关系分布比较复杂;地下管线纵横交叉;新老管线相互连接;三通、四通、搭接、交叉、分支等关系交叉相连;有时甚至存在同沟敷设的情况。这些情况对后续探测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探测方法和设备尤为重要。

1 设备选用

油区内管线都是金属管道;对于金属管线探测,由于金属管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与周围高阻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电性差异,这种差异是用电磁法探测地下金属管线的物性基础。因此本工区拟计划使用两套RD8000管线探测仪,R8000仪器性能先进,功能齐全;由多个收发频率和探测方法可供选择;并且若排除周围环境的干扰,能实时探测到准确的管线埋深值。

2 管线探测作业方法和流程

2.1 管线探测作业方法

对于油田金属管道的位置和埋深一般采用电磁法进行探测;探测方法分为三种:(1)直连法;(2)夹钳法;(3)感应法。

2.2 管线探测定位、定深方法

利用RD8000管线探测仪,采用的定位、定深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管线探测定位方法主要有两种:a.峰值法(极大值法);b.谷值法(极小值法)。(2)管线探测定深方法主要有:a.70度法;b.45度法;c.直读法。

2.3 管线探测作业流程

油田管线探测项目中,在接收任务后,我方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与甲方沟通并讨论,以快速保值的获取管线数据为目的,简化作业流程,缩短作业时间,并最终确定了针对本项目的作业流程。主要作业流程包括三个方面:

2.3.1 准备工作

(1)资料搜集;(2)现场踏勘与调查;(3)仪器检验;(4)准备外业工具;(5)准备作业许可。

2.3.2 管线探测和管图绘制

(1)管线探测、调查;(2)控制测量;(3)管线点测量;(4)数据处理检查入库;(5)管线图绘制。

2.3.3 质量评定检查

为保证管线测量数据采集的质量,必须要进行数据的质量评定检查工作,它是管线测量工作中缺一不可的工作;主要是实行探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要求检查外业总量不低于5%。管线点数据的质量检查包括:管线点的几何精度检查、属性调查结果检查以及管线的漏探、错探检查等。

(1)《管线探测精度要求》:a.地下管线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平面位置限差δts=0.10h,埋深限差δth=0.15h(h为地下管线中心埋深,单位为厘米,当h

管线点的几何精度检查包括隐蔽管线点和明显管线点的检测。隐蔽管线点用仪器复测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埋深;明显管线点应在地下管线出露点上重复量测埋深。用复查的结果分别按公式(1)、(2)、(3)计算中误差。隐蔽管线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mts和埋深中误差mth不得超过《管线探测精度要求》规定的0.5倍限差;明显管线点的量测埋深中误差mtd不得超过本规定《管线探测精度要求》规定的0.5倍限差。

式中:ΔSti-隐蔽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偏差(cm);Δhti-隐蔽管线点的埋深偏差(cm);Δdti-明显管线点的埋深偏差(cm);n1-隐蔽管线点检查点数;n2-明显管线点检查点数;hi-各检查点管线中心埋深(cm),当hi

(2)地下管线探查中的属性调查的检查和漏探、错探的检查要求:a.地下管线属性调查包括管线类别、材质、规格、特征点类别及附属设施。b.管线类别识别错误属错探管线,应重新调查;管线材质、管块总孔数、特征点类别四项合并成一项统计,即所检查管线点总数的四倍为计数总项,检查错误率小于或等于总项的3%时,调查工作质量合格,否则不合格;c.管线规格包括管径和方沟(或管块)断面尺寸,其量测限差为±5cm,检查错误率小于或等于3%时,调查工作质量合格,否则不合格。d.检查中发现漏探的管线应及时进行补探,并按规定的程序重新进行检查。

(3)隐蔽管线点开挖验证的要求:隐蔽管线点的开挖验证是评价探查工作质量的主要方法,开挖验证点应符合以下规定:a.每一个测区内进行开挖验证的点应在隐蔽管线点中均匀分布、随机抽取的,其抽取的数量不少于隐蔽管线点总数的1%,且不少于3个点;b.当开挖管线点与探查管线点之间的平面位置偏差和埋深偏差不超过《管线探测精度要求》规定的限差。

3 经验总结

首先,在探测工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求探测组绘制详尽的草图,未知区域的探测工作尽量在当地油田向导或者油方施工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可以说:所有准备工作做完后,管线探测工作才能做到准确高效;否则,需要进行反复纠错的重复工作。其次,在利用管线探测仪(RD8000)进行探测工作时,应时刻观察探测仪器屏幕上信号、电流、和深度值的变化;善于采用接收机上电流方向的箭头来识别目标管线(RD8000)。

项目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应对方法:(1)精确定位时用峰值,长距离追踪时用谷值。(2)仪器操作不规范。追踪探测管线时,接收机向上摆动,而不是平行平稳摆动。(3)管线点点位设置不合理。(4)直接在管线分支点、转;(5)折点处测量埋深,在管线分支点、转折点处采用交会法定位。(6)确保野外探测记录的完整性――记录项目应填写齐全、正确、清晰,不得随意擦改、涂改、转抄。

最后,管线探测是一项经验性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只有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做到工作的有的放矢和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设备验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发电机组大修、ISO-9000、应用分析

一、ISO-9000概述

目前作为提品和服务的各行各业所接受的认可的标准化体系ISO9000系列管理标准已经在世界各国巨大的市场中展现了其主要优势,而借用这一标准体系实现企业、质量的管理也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争相采用的一种管理措施,水轮发电机组大修也同样可以借用该体系,来实现对质量的控制管理。

二、 水轮发电机组大修中ISO-9000的四大监督体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有效的保证目标实现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要求,要想实现这一点就不得不依赖于监督,目前在对发电机组的大修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其主要包括:安全监督、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以及计划体系。

1、安监部门是安全监督体系实施监督的主体,在执行发电机组大修之前必须有安监部门对安全监督进行具体的计划制定,在进行大修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计划并接受安全监督。安全是安全制度体系的主要工作,其它包括工期、质量、技术等范围外的事物安全生产拥有一票否决的权利,一旦发现不安全事件,可以立刻停止工作,要求及时整改。

2、程序性文件是质量保证体系在进行监督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其主体为质保部门。它的主要对象是在大修过程中所有人的行为是否满足程序文件,不规范行为是事故的主要根源。电力生产运行与质量保证部门派专人进行监督,由此来监督大修人员是都按照程序文件进行操作。

3、检修文件是控制体系实施监督的主要依据,其主体为公司授权的QC人员,监督对象则为检修人员的工作是否满足质量标准,一旦出现检验不合格的情况,QC人员应该下发不合格通知对其进行处理。

4、为了更好的对大修进度进行控制,计划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它的主要依据是控制进度表,其主体是大修计划制定,监督对象则为实时进度,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监督计划的执行状况。一旦发现进度异常的情况,其必须及时进行反映,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及时调整检修计划。

三、发电机组大修中ISO-9000的应用

1 目标性文件

在大修之前必须制定目标文件,以此要求参与大修的人员按期完成目标并进行目标考核,它必须通过企业高层领导的批准,是其大修工作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

2 程序性文件

在进行大修准备以及实现大修目标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影响因素,其主要包括准备工作、人员、物资、检修过程、后续管理等。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程序性文件。

2.1 大修准备工作的受控

大修准备过程是对过程活动控制要求、各单位衔接关系的规定,同时在大修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检修控制程序来完成对过程的约束,其主要内容有检修准备工作程序表、修前设备的分析评价、修后设备状况交待、热态评价、大修总结。

2.2 物的受控

大修中对物的有效控制,对保证大修质量至关重要。大修物的控制用“物资管理程序”、“检修专用工具、设备管理程序”、“检验、测验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来实现控制。

(1)物资管理程序。物资管理程序规定了从物资的申请、供应商的控制、“三比”(比质、比价、比信誉)的评定、采购、验收、仓储、领料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确保物资的质量。(2)检修专用工具、设备管理程序。检修专用工具、设备管理程序规定了检修的专用工具、设备的采购、维护、试验、取证的工作程序。

(3)检验、测验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检验、测验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规定了机组检修中涉及的各种量具、仪器、仪表、建标的校验设备的种类、检验周期、采购、保管、报废的各种工作程序。

2.3 对检修过程的受控

对检修过程的控制将会直接影响机组大修质量、安全,一旦缺少对过程的控制,将无法实现对机组的大修目的。而这一过程主要采用的是机组检修停机服役管理程序、设备检验与实验程序、不合格控制程序。机组检修停服役管理程序主要规定在机组启动、停机过程中系统操作计划、实验项目、工作票计划编制、执行方法等;设备检验和试验程序主要是对过程中的见证点、停工待检点的检验和验证,从而实现过程质量的控制。不合格控制程序则是主要针对过程中一项检修质量的不合格控制,对检修活动出现的不合格进行处理的程序,以及由不合格产生的纠正措施的检查与验证。

2.4 对后续管理的控制

大修经验反馈以及可追溯性能够有效的提高检修管理水平,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则是主要的后续管理控制程序,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不合格存在的消除,对可能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必要控制,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出现,抑制不合格的产生。

三、操作性文件

1 检修文件包编制使用导则

设备检修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客观证据是检修文件包,它必须由检修负责人进行携带、保管、使用、记录以及补充、汇总。其主要核心内容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的设备检修程序、技术记录。它也是最终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和永久性的记录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了检修项目的名称、工时、设备材料、作业条件、检修工艺、技术标准、记录、见证点等。它是工作人员工作和设备可追溯性QC见证的主要依据。

2 质量监督计划编制导则

设备检修工作、更改工程等是质量监督计划的主要内容,它规定了专门的质量检验、监督措施以及活动顺序,是质量见证的主要依据,也是QC人员检查见证执行情况的主要依据。其主要由施工单位、施工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制定的专业质控人员进行编制,其编制顺序为施工单位--施工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前一级必须遵守后级别的审核。

3 检修施工计划编制导则

检修施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文明、优质、高效的完成所承担的检修任务所必须的检修进度、资源配置、工艺纪律、安全质量管理措施等一系列管理文件。

结语:通过本文对水轮发电机组大修中ISO-9000的应用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这样一套国际化的完整质量控制体系的存在,我们在对发电机组进行大修时,才能够从方方面面完成大修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有效的保证其大修质量。

参考文献:

[1] 钮志刚. 标准化管理模式在供电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J].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06(04)

[2] 权统. 水电机组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初探[J]. 魅力中国. 2010(07)

设备验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火灾事故调查 现状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X92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旨在确定火灾的发生原因及其发生规律,为预防火灾的发生和更有效的扑救提供重要依据,通过火灾原因分析,确定火灾责任、评定灾后损失等。调查工作直接的反应了公安消防机构的业务素质和相关执法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型的材料、技术工艺推陈出新,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火灾的事故调查工作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调查难度日趋加大。由于近年来火灾事故的发生所引起的纠纷案件逐渐增多,为调查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责任评估以及损失赔偿等提出科学有效的依据,因此对于火灾事故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现状

1、基本调查设备缺少且陈旧落后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需要基本的设备进行信息采集、现场分析、监测、交通防护、通讯仪器等等相关工具。在发达国家中,火灾事故调查不仅应用了先进的物证采集分析技术和装备,还能通过电脑三维成像模拟事故发生现场,从而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火灾成因。然而在我国的很多基层消防单位,火灾现场勘查工作缺乏基本的装备仪器,先进的设备不会使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锄头抛、铲子趴的状态。调查人员主观经验主义严重,依靠直觉经验办事,造成很多痕迹物证无法在现场进行勘探分析,延误了最佳的调查时间,造成火灾事故调查分析缺乏科学依据,准确性不足。

2、缺乏专业人员、配备不足

火灾调查工作对于人员专业性、技术要求都很高。然而目前我国火灾事故调查科研机构设置较少,鉴于对火灾事故调查的特殊性,需要进行现场的勘查和询问取证,勘查分析与询问证据相互印证,需要现场调查人员具备很像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完全熟练的驾驭,丰富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然而,我国的绝大多数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知识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摸索,因此要培养一名合格的火灾事故调查人员需要较长的时间。然而地方公安消防机构的警力不足,导致没有专门的火灾事故调查员,且其身兼数职需要进行消防案件工作又要进行建筑工程验收审查,有些人还要兼职内勤,由于我国现役体制问题,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很多骨干成员流失,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整体状况是人少质忧,因此很难进行准确、科学的火灾事故现场调查工作。

3、调查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素养

火灾事故原因的调查准确性与调查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状态有直接的关系。在市级、县级的公安消防机构中,调查人员大多都是半路出家,接受过系统的火灾事故调查专业培训的人员很少。一些刚刚接触岗位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由于缺乏实际现场火灾勘探的经验积累,很长一段时期是无法进行独立的工作的。然而很多经验主义的老同志,由于调查方式落后,导致火灾事故调查没有准确、充分的科学依据。在面对重大、特大、复杂的火灾时,一些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由于主观的情绪抵触畏惧,造成错过最佳的火灾事故调查时机,为火灾事故原因评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缺乏技术鉴定、火灾定性依据不足

火灾事故调查中对于火灾起火点、起火物、燃烧过程、火势如何蔓延等问题进行准确的鉴定,通过现场的勘查和询问相互印证才能够对火灾事故下结论。但是由于在一些事故调查报告中,过多的进行现场描述,缺少专业的数据说明和分析。在我国火灾事故中,电气火灾发生较多,这类火灾判定主要通过六种方式,金相分析法、外观形貌鉴别法、成分分析法、剩磁法、导线熔断宏观鉴别法、模拟实验法等。一般普通的电气火灾应用上述方法皆可进行判定,但是在火灾原因调查中缺乏技术鉴定。如判定是由于导线短路引起的火灾,但是没有对短路容痕进行收集、鉴定,因此无法判断短路是发生在火灾前或者之后。

5、忽视现场勘查和证据搜集

火灾事故现场调查主要是通过现场勘查和现场询问两种方式,通过二者互相印证鉴定火灾事故成因。然而在一些火灾事故现场调查时,工作人员主要偏重于现场询问,而对现场的勘查工作不足,或者偏重于勘查而轻询问。例如在一些火灾事故现场调查工作时,对于人员的安排侧重于现场调查询问,勘查人员不足,有些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敷衍行事。在事故综合评定中,以询问资料为主要依据,现场勘查资料甚少,询问调查的内容没有现场勘查证据验证,缺乏依据,影响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

6、事故责任追究不严

在火灾事故调查判定责任之后,需要依法对相关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这是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国消防法规定,凡违反消防法造成火灾事故的责任人都有明确的规定。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往往重视造成火灾发生的直接责任人指认,忽视了间接责任人。这样就导致事故处理指针对直接责任人,而放任了其他间接相关人员,致使一些上级领导部门和人员不被追究,造成隐患。另一方面,火灾事故的调查工作存在人情判断,对责任人的处罚没有依法追究,除一些重大、特大火灾之外,很大一部分的火灾责任人处理工作没有按照法律执行,罚款成为了主要的处理方式。

7、档案建立不规范

根据《消防监督程序》相关规定,公安消防部门要对重、特大火灾事故建档,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归档。对于火灾事故的记录叫做火灾档案,是由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人员记载的,通过现实、客观的、反应火灾的发生原因、相关损失和伤亡情况,并总结经验。火灾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火灾事故报告、火灾损失清单、现场勘查记录、询问笔录、火灾鉴定书、火灾事故责任书、火灾现场照片等等。建立火灾档案是消防机构的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但目前我国消防机构普遍存在对于火灾档案建档不及时、内容不规范完整等等情况。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问题存在原因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一些地方公安消防机构中,领导对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由于业务经验不足,只抓火灾扑救工作,没有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在一些重、特大火灾事故中,调查人员的主观畏惧情绪较重,希望由上级主管部门指派火灾事故调查人员,依赖思想过重。长此以往,火灾事故的原因调查和责任判定、损失核定等等内容都是通过消防机构的内部工作运作进行最终裁决。基层消防机构没有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作为重点,仅视为火灾的善后处理,不能够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提升改进火灾防范治理工作。

人员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对于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需要高素质、高专业技能还需要有丰富的火灾现场调查工作经验。然而我国的公安消防机构由于存在干部吸纳、任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造成了火灾事故调查专业人员的短缺,后备力量严重不足。这样就造成了具备并掌握相关消防专业知识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无法进入消防部门工作,或者进入消防部门没有得到善用,人员闲置情况严重。在一些单位中将火灾事故调查的专业人员岗位安排错误,造成人才浪费。对于现有的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只重使用,缺乏培养,重视火灾扑救,不重视事故调查。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审核、责任追究等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对于我国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是否合乎法定程序、询问取证、技术鉴定等是否合作、最终火灾判定结果是否科学准确都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完善的复核标准、监督机制、责任制约,上级监管部门对于下级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无法有理有据的纠正指导,调查工作难以改善。

完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切实认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

根据我国消防法规定,在火灾扑灭之后,公安消防机构要根据火灾现场进行勘察、情况调查,并进行相关的事故检验、鉴定、提出意见,并及时的制定火灾事故认定书,提供火灾事故处理的有力依据。公安消防机构的法律职责就是要查明火灾的发生原因,根据事故调查进行责任划分,并有理有法的对责任者进行处罚判定,这样才能够维护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更有利于防火救火经验总结,改善消防工作。因此公安消防机构要明确认识到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作为重点。相关领导要充分的给予财力、人力的支持、重视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完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责任制、监督机制、复核机制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必须要实行总责任人制度,针对各个环节:如现场勘查、现场拍照录音取证、现场绘图、询问、技术鉴定、模拟实验、综合分析等等工作明确相关责任人,并建立并完善各项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要求、考核标准等等,实行奖惩制度。对于火灾事故的调查工作上级机构必须进行严密的监督和复核机制,防范可能造成的民事纠纷、消防隐患等问题,要建立并形成相关的管理机制。

加强人员培养,建设高素质水平队伍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是具有严格的政策性、纪律性的,这项工作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必须要做到客观、公正、准确、科学判定,因此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对人员的政治觉悟、责任感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政治素养。定期组织专业技术的培训,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组织人员进行案例的分析和经验交流,提高专业技能。在队伍中培养并选拔优秀人员进行深造,培养高素质、高技术能力的后备力量。

建立并完善火灾档案制定、管理制度

火灾档案是对于火灾事故现场最原始、直接的资料,直接客观的记载了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火灾判定依据、人员财产损失、扑救和调查经验等内容。为消防机构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提供珍贵的资料,有利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依法、科学、准确处理。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应当对所调查案件都建立档案,并规范内容标准,形成系统的火灾档案库,以便于对这些事故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火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找出火灾防范的弱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高火灾防范和治理的能力。

火灾档案的保存年限问题,对于一般的火灾要保存至少两年,重、特大火灾档案要长期保存,并及时上报上级消防机构。消防机构对于火灾档案的管理要明确责任,并完善奖罚制度,做好火灾档案的管理和建立工作,为更加的推动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提供基础。

建立联合火灾事故调查组织

地方机构要根据地区和专业人员分布情况,将区域划分,组建联合火灾事故调查组织。当辖区内发生火灾,尤其是重、特大火灾的情况下,辖区内的支队和大队要联合组织火灾调查人员与上级消防机构的监督复核人员进行现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通过人才设备的资源共享,联合调查更有助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及时、准确、有效完成,也是一次很好的现场交流,经验培训机会,可全面提高区域内的消防机构整体工作水平,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四、结论

公安消防机构要重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实践总结分析经验,认识目前工作的不足,从客观条件上,如设备、人员、经费及管理机制等方面改善。加强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专业技能、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应用相关措施加以改进,努力实现并推进火灾事故调查工作走向科学化、正规化、法律化。

参考文献:

[1] 张金宝.谈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6)

[2] 王建忠.浅谈如何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J]. 价值工程. 2010(18)

[3] 林照优,王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干扰因素、对策及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5)

[4] 张红红,连卫民,王硕.企业安全文化的对策研究[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5] 郑亮.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现状及对策[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21)

[6] 赵彩虹.浅谈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风. 2009(09)

[7] 罗晓明.浅论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09(19)

[8] 张勇.浅析我国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与对策[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09)

[9] 周学宁.民用建筑内部装修工程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2)

设备验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刚度 框架结构 厚壁圆筒

1.前言

动车组检修过程中,为保证关键橡胶零部件的状态,需进行刚度检测试验验证,抗侧滚连杆刚度检测试验则是典型之一。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刚度检测的测量误差主要由设备误差、工装误差以及操作过程误差等叠加。本文主要对抗侧滚连杆刚度检测工装进行研究,通过优化工装结构,以求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2.工装设计

2.1. 刚度检测简介

测量抗侧滚连杆节点刚度的数据,通过支撑节点芯棒,保证检测过程中芯棒相对静止,压力设备从垂向方向给与一定的压力,传感设备记录检测过程中的力与位移曲线,得出所需结果。刚度检测简图见图1所示。

图1 抗侧滚连杆刚度检测原理图

刚度检测设备一般为龙门式框架单压头结构,其中载荷动作为自动化操作,能实现橡胶节点载荷范围内任意载荷下的压缩高度,也可以在检查橡胶节点压缩高度范围内任一压缩高度下载荷值的大小。刚度测试指根据刚度计算公式根据橡胶节点压缩过程中检测到F-S关系计算出刚度值的大小。

设备主要包括主体结构、压力系统、传感系统以及微机部分,而由于被检测抗侧滚连杆结构的特殊性,并不可以直接检测,需要制作专用工装底座配合检测。

2.2. 刚度检测工装分析

抗侧滚连杆刚度检测,按照其结构特点分析,可参照牵引拉杆定位节点的刚度检测方式制作支撑工装。牵引拉杆定位节点刚度检测工装为整体铸造框架式,铸造后作表面处理。按照牵引拉杆定位节点工装方式制作同样框架式见图2所示,较牵引拉杆定位节点刚度检测工装,抗侧滚连杆刚度检测工装体积小,钢材厚度也较小。

图2 框架式刚度检测工装

使用此样式工装进行抗侧滚连杆节点刚度检测过程中,发现检测数据有偏向上限的趋势。针对这种现象,检查检测设备本身并无异样,分析工装误差可能会有较大影响。工装受力部位位于顶部平面内边缘,受力面积为节点芯棒平面,接触位置较小且居中,通过简单受力分析,这种结构变形会较大,见图3所示。

图3 框架式刚度检测工装受力示意图

为找出工装变形量大小,制作刚度较大的模拟块直接对工装检测。模拟试块需刚度大,即受压变形量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与工装接触位置、面积均要求与抗侧滚连杆刚度检测一致。通过多次检测,此框架结构工装确实存在一定变形,会影响抗侧滚连杆刚度检测数据。

2.3. 刚度检测工装设计

刚度检测工装在工作过程中的变形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降低变形量提高检测精度。通过分析,虽然使用框架结构较为轻便,操作简单,但工装变形量太大,有提升的空间。

要减小刚度检测工装受压变形,支撑部位最好避免悬空结构,从接触部位到底座底部,要求受力方向整体支撑。根据抗侧滚连杆的结构特点,厚壁圆筒结构能较好的承载压力。具体设计见图4所示。

图4 圆筒式刚度检测工装设计

(1- 工装主体、2-底座定位块、3-压力头)

厚壁圆筒结构刚度检测工装,根据抗侧滚连杆结构,设计圆筒高度尽量低,顶面开与节点芯棒形状配合的沟槽,沟槽平面与工装底面要求平行度高。需切削加工让出抗侧滚连杆运动路径。工装侧面开工件进出槽,方便作业过程中工件进出。工装底部焊接定位块,保证压力方向对正技术要求。按照利用模拟块直接压向工装的方式检测,厚壁圆筒结构刚度检测工装自身变形量小,达到降低工装误差效果,可提高抗侧滚连杆刚度检测精度。两种刚度检测工装对比见图5所示。

图5刚度检测工装对比图

3.实施效果及总结

使用新式刚度检测工装对抗侧滚连杆节点进行刚度检测,检测精度得到提高,保证质量的同时抗侧滚连杆报废率降低,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

回顾此次抗侧滚连杆刚度检测工装优化研究过程,对相关工艺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3.1.对抗侧滚连杆等样式零部件刚度检测工装,厚壁圆筒结构较为实用,制作方法简单,变形量小。

3.2.压力检测辅助工装,因其自身结构、材料特性等原因,无法避免受力过程中的变形,合理设计的结构会减小变形量。

3.3.压力测试工装变形量的研究,可制作刚性模型,模拟压力检测过程,从系统中直接分析变形量。

设备验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RFID技术源于上世纪末美国军方物流系统中,同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是通过非接触式的射频信号“一物一码”的控制长距离、动态物资相关信息,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更是有效地提高了后勤保障效率。实际上,RFID技术往往与计算机通讯技术结合起来,以实现更远距离的动态控制,该技术应用于我国军队油料仓库管理中,可以很好的实现可视化保障,进而为进一步精确后勤迈出重要的一步。目前我国油料仓库按其功能来讲,可分为入库、出库、在库管理及人员、货位、设备管理等,这些功能板块均可以应用RFID技术以提高后勤保障效率。

要提高油料仓库的保障效率就有必须充分了解仓库管理系统,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接下来主要对油料仓库的进行功能划分。

在油料仓库当中引进RFID技术,其首要工作便是将仓库中所储存的物资全部与相应的RFID标签“对号入座”,这是最为基本的应用。

油料入库是油料仓库的首要环节,其三个环节为:收货,是指仓库保管员接收运输抵达至仓库的油料物资的过程;验货,是指对所收油料物资的规格、凭据等进行检验的过程;入库,是指验收合格的物资的存储货位选择的过程。可以看出,RFID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解决入库物资的信息的正确收集和其货位的确定这两个问题,以提高油料物资入库效率。

应用RFID技术来正确收集物资信息有三种方式:可在入库口设置RFID阅读器;可单独设置一定的阅读器覆盖区域;可采用手持式阅读器。应用RFID阅读器,对于入库的小件物资可以特设从入库口或特定收货点到仓库内部的传送带,并在其旁边安置RFID阅读器,这样一来,RFID标签无论在物资的什么位置均可以被读取。而相对大件货物,就可以设置一定的阅读器覆盖区域,来获取其相关信息。而对于手持式RFID阅读器,类似于条码技术,此种方式的适用性强于条码技术,无需拆分包装货物就可以对货物进行信息读取。

入库货位的选择往往是在信息采集工作完成之后,凭借相关经验或是管理系统的提示进行位置安排,再将物资运至指定位置,最后将此信息记录在系统中。这种货位选择过程往往会由于负责人员的变更造成一定的错误。而引入RFID技术,便可利用其定位技术自动监控所有货位,以避免出错。

出库管理

出库管理是指工作人员依据出库凭据、按照相关要求挑选物资的一系列出库工作。通过经验总结,引入RFID技术主要是解决出库管理即将出库物资的挑选、出库物资相关信息的采集、运输工具的选择这三大问题,以提高出库效率。

挑拣物资的关键在于保证准确性和高效性,应用RFID技术可以很好的追踪物资货位信息,以保证管理系统中与实际信息相一致,进而也就为准确挑拣物资提供一定的保障。挑拣过程中,可通过RFID阅读器对待选择物资进行信息读取,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出库要求。

RFID技术应用于出库物资相关信息的采集与入库信息采集方式类似,但特设的一定的阅读器覆盖区域内的阅读器往往会配置相应的显示设备,以便及时发现物资出库错误信息。

若为节省一定的物力、财力,可以使用手持式RFID阅读器来完成此项工作,其运输工具的合理性可以通过工作人员的经验来判断。在财力、物力、人力允许情况下,可以增设固定式RFID阅读器,将其安置在装车位置,以判断经过此阅读器信息读取的装车物资是否与此车运输车相一致。

在库管理

军队油料仓库的在库管理就是通过安全、经济性的手段来保证所储存的物资的质量和价值一系列管理措施。引进RFID技术应用于在库管理,主要在于解决库内环境监控、库内物资移动、库内盘点这三大问题,以保证系统数据与实际的相吻合,从而为在库物资提供安全保障。

监控库内环境。因RFID系统中的主动有源标签上可以附加特定的环境监控模块,加上RFID技术的优势特点,利用非接触射频信号可使得库内环境监控设备变得更加简单、有效,更好地为仓库管理系统提供所需采集的环境信息。

库内物资移动的作用是更好地利用仓库存储空间,为物资商效率入库、出库提供保证,同时还需满足仓库存储的“先进先出”惯用原则。一般来讲,仓库内物资的移动就必然要使得信息系统中数据记录发生改变,在此应用RFID技术就能保证信息系统所记录的数据与实际物资移动信息相一致,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予以实现:一是采用手持式RFID阅读器或在物资移动工具上安置相应的阅读器,以记录物资移动前、后的具置,再将信息发送至信息系统中;二是利用RFID定位技术,追踪库内物资的移动信息并记录其移动信息。

军队油料仓库盘点工作的目标是使得仓库内物资与信息系统中的相应记录相符合。使用RFID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盘点工作的效率低下的问题,一般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在库内密集式的安置RFID阅读器,使仓库在阅读器的覆盖区域内,以此来完成盘点工作,但此法却不可取,其一成本过高,其二无法适应物资之间屏蔽严重的情形;二是采用手持式RFID阅读器对库内逐个区域盘点,此法有利于节省成本,但也无法适应物资之间屏蔽严重的情形,且缺乏效率。就目前而言,RFID技术应用于仓库盘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货位管理

货位管理的作用在于更大程度上的利用库内空间,便于物资挑拣工作。引入RFID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货位管理中货位使用监控、物资与货位一致性监控这两大问题。应用RFID技术在货位管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RFID标签与货架的“对号入座”关系来控制货位;二是利用其定位技术来管理货位。

货位使用监控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记录来达到目的,只要系统记录正确,在这方面不会发生太大偏差。

使用特定的RFID标签,采用手持式阅读器即可完成此项工作,即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运输至指定货位的物资相关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信息中心即可。

若利用RFID定位技术,即是通过该技术来定位目标物资所在位置,以此来判断所使用货位,进而达到物资与货位一致性监控。

RFID技术基于标识对象,而人员和设备同样可以成为其目标对象,也就同样可以利用RFID技术进行管理,因RFID技术具备动态识别功能,也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对人员、设备的实时监控。此外,RFID技术还可进行身份识别验证,在入库口或工作入口处安置特定阅读器,以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所带标签的权限信息是否符合进入工作权限。特别是对于油库中机密性场所,可以通过RFID技术更好执行门禁或报警操作。

设备验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地质找矿;物化探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物探化探勘查技术基本情况

我们说的物探,全称为地球物理勘查,其主要包括重力、电法、地震、磁性、放射性以及地温六大类方法。在地质找矿工作中运用物探技术可以提高效率,更加精确的确定矿产所在区域。主要用来寻找和扩大能源矿产、有色金属矿产以及黑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较之化探来说优势比较明显。我们说的化探,全称为地球化学勘查,在寻找稀有金属以及贵重金属方面,化探较之物探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因为化探多解性少,所以具有直接性。伴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作为主要方式的化探方法也变得更加成熟,解释的方法也逐渐朝着综合化、定量化以及模式化方向发展。当前我国矿产开发面临的现状是露天矿以及容易发现的矿产资源越来越少,隐伏矿的寻找勘探工作成为我们当下地质工作者工作的重心。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应用化探技术可以提高人们对地球物质特殊存在形式的认识,促进地质工作者对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的研究。

二、在进行地质找矿时物化探工作的主要原则

地质工作者开展地质找矿时应用物化探技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对于取得有效的成果,有着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地质先辈工作者的工作经验总结,认为物化探工作进行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要注意之前地质考察的实际经验,采取就矿找矿。主要方式有区域地质实际调查、群众报矿、评价古采点等,在这样的找矿思路过程中,物探和化探工作要率先展开,不能在地质工作之后,因为如果物化探工作不及时做好,就会导致信息滞后,影响整体找矿工作。就矿找矿过程中要仔细进行勘察,在已经发现矿产地区的以及矿化点附近,进行大面积普查,因为如果普查面积太小就会错过很多潜在的矿藏。主体矿的产出部分一般都远离已知的矿化表面,所以普查面积一定不能过小。例如我国云南老王寨金矿在进行物化探开采前,只在岩体外部接触带附近找到1吨金矿,在1985年到1986年之间进行1:5000土壤测量3KM,经过试验发现3号主体矿,显示为中性,1986年到1987年之间进行1:10000土壤测量30KM,实验发现大批异常,经验证后勘探出一个大型金矿,两个中型金矿和一个小型金矿床(如下图)。

2.在地质找矿各个阶段应用物化探技术。在进行矿产预查阶段时,物化探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发现矿床的准确率,在普查阶段对于发现盲矿、确定矿体产状以及连接情况有着重要作用,在普查之后在矿床勘探阶段充分利用物化探技术,也会有新的发现,不仅可以节约勘探费用,还可以缩短勘探周期。比如说我国云南普朗铜矿的发现,在1995年合资公司通过地质资料调查发现了这个铜矿点,然后在当地进行了大比例的化探工作,虽然圈定了一定的有利区域,但并没有新的发现,在2003年,云南省地质调查院物化探所在普朗地区开展了1:2.5万、1:1万磁法和电法工作,确定了磁电异常区域,在经过验证之后确定了异常的真实性,在之后的几年实际地质勘查工作中,不断进行物化探技术的应用,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确定了该矿区的地质条件以及矿产情况,确定为属于一个超大型的铜矿(如下图)。

3.遵循优化组合原则来进行方法选择。优化物化探方法的实际组合,可以帮助找矿工作更好的展开,也是影响找矿周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实际地质找矿工作中,物化探异常的地质起因大多是多解的,需要在复杂情况下通过多种物化探方法进行相互配合。要根据地形、交通条件、物性条件还有每种方法自身的特点,做到不多余,也不缺少。

4.多种方式开展地质找矿。物化探工作获得地质找矿成果的主要方式可以归结为“区域展开,面中求点”,根据调查现显示,我国有8O%的铁矿产资源是通过查证航磁异常发现的,而基本上所有的金矿床也都是通过查证区域化探异常而发现的。地质找矿中,在寻找金属以及非金属矿方面,要使用直接找矿和间接找矿相结合的方法,比如说我国个旧锡矿矿山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直接找矿,投入电测深、重力、土壤测量以及磁法等方式,但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之后6O年代初期开始采用大极距电测深,查明岩体隐伏接触带,并结合岩石测量以及地质标志,找到了埋藏深度近千米的高松大型接触带型锡多金属矿床。

四、对近几年来物化探工作的体会与认识

3.1随着找矿地质事业的发展,应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内引外联

随着找矿地质工作的深入、科技的发展、找矿手段的更新、新的成矿理论与新的找矿思路提出与运用,为我们开拓了视野。高科技的仪器、设备,需要众多有志从事找矿地质事业的物化探人员去掌握。寻找深部、隐伏的砂体、氧化带前峰和矿体的预测与定位,是现阶段找矿地质工作的重点与核心。要学习其它地质行业、系统的先进找矿理论和物化探工作方法,予之借鉴。我所近年来在对南方找矿地质项目应用物化探方法调研的基础上,与科研院所合作,取其优势,采用较为先进、成熟的物化探方法,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成果有待今后验证。

3.2仪器、设备更新换代

物化探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仪器设备,从物化探仪器设备现况来看,存在着使用年限长、严重老化问题,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而现今找矿地质的着重点,是寻找隐伏的盲矿体和北方干旱盆地中沉积盖层的分层与圈定砂体(层),缺乏功深能力的电法、地震类仪器设备,是难以胜任找矿地质工作的。因此,仪器设备的更新,是当务之急,要使物化探工作人员手中拥用功坚的利器。

3.3 资料二次开发

对于收集来的众多物化探资料,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资料的作用和怎样利用好这些资料,是每个从事找矿地质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运用新理论,利用计算机技术、先进的软件,结合新的资料处理手段,对老资料进行二次开发,我们要用新的思维方法去审视、分析、研究原有的资料,进一步分析、研究其成矿规律和特征,去发现新的线索和提取新的成矿信息,补之于新的、有效的物化探方法,有选择的在有利地段(块)开展适量的工作,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体会与认识

从现阶段找矿地质物化探工作反映,瞬变电磁法、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EH-4系统)、双频激电测深法(SQ-1系统)、高精度磁法、天然土壤热释光法和传统的放射性测量(210po、218PO、能谱测量、氡气测量和岩土样的铀、钍、镭含量分析与测试),效果较好,可推广。而在南方项目中我所近年来相应的开展了地电化学提取法、土壤离子电导率法和土壤吸附相态汞(Hg)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建议找矿地质项目中对选定了远景地段或者已知成矿有利地区,配合钻探,适量开展试验性工作,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总之,应对其所处的环境、找矿地质工作性质和重点的差异,物化探工作应有针对性、区别对待,选择适宜、有效的物化探工作方法与手段,是取得良好的找矿成果的关键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士毅,孙文珂,孙焕振等硪国物探化探找矿思路与经验初析[J].物探与化探,2004(05).

上一篇:电商销售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房建质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