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成像范文

时间:2023-03-04 07:00:34

三维成像

三维成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三维显示;光场相机;仿生;光场重建

1 研究现状

随着光电显示等一系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二维显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可以给观察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其全新的用户体验受到欢迎。为了能够更加真实的还原三维世界,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成熟的显示技术分为两种,一是光场显示[1]技术,Balogh[2]等于2006年推出HoloVizio三维显示系统,之后又将光场[3]采集装置引入其中,实现从光场采集到三维显示的解决方案。浙江大学刘旭[4,5]团队研发到目前为止世界最大的光场三维显示系统。北京理工大学陈t[6]团队设计出了周视悬浮立体显示系统。美国加州大学的Jones等[7]使用72台投影机和凸面散射屏构建了三维显示系统。二是全息技术,刘永春等[8]设计出基于全息定向散射屏的三维成像显示系统。

2 分析与创新

以上已有的三维重建方式存在数据量大;计算难度高;设备昂贵复杂,不易操作;成本高等缺点。本文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研究的便携式光场三维成像技术,这一技术将解决传统的光场三维显示技术中通过水平光场采集光线,利用平面投影技术显示图像造成的图像不清晰、图形易产生变形等题。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人眼视网膜成像的特点,提出模仿昆虫的复眼式结构[9],将多个微型拍摄模块按照特定的排列顺序集成在一个非平面框架上的特征点上。通过计算,使得每一个单独拍摄模块分别记录某一角度的光场信息,从而解决传感器平面采样造成的数据量大等问题。即利用非平面拍摄模块阵列对光线进行采集,然后通过光纤传感耦合系统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球面三维投影。这种装置使用半球状排列着180个显微透镜,使其具有160度的视野,能够同时聚焦物体的不同深度。如图1所示。

3 总结与展望

随着近几年光场重构与显示技术的研究,三维显示技术已日渐成熟,但是目前的成果仅限于实验室,由于其存在的难以克服的缺点,与人们期待的实用化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设备要向便携式,易操作方向进行,提升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速度,建立完善的质量衡量体系。随着未来物联网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便携式光场设备必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ones A, Mcdowall I, Yamada H, et al. Rendering for an interactive 360° light field display[J].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2007, 26(3):40.

[2]Agocs T, Balogh T, Forgacs T, et al. A Large Scale Interactive Holographic Display[C]// IEEE Virtual Reality Conference. IEEE, 2006:311-311.

[3]Gershun A. The light field[J].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1939, 18(1): 51-151

[4]Zhong Q, Peng Y, Li H, et al. Multiview and light-field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 for 360° multiple-projector-type 3D display[J]. Applied Optics, 2013, 52(19): 4419-4425

[5]Peng Y, Li H, Zhong Q, et al. Large-sized light field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 using multi-projectors and directional diffuser[J].Optical Engineering, 2013, 52(1): Article No. 017402

[6]陈t,朱秋东,李剑,等.周视悬浮立体显示系统的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技术, 2013, 39(5):444-449.

[7]Jones A, Nagano K, Liu J, et al. Interpolating vertical parallax for an autostereoscopic three-dimensional projector array[J]. 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 2014, 23(1): Article No. 011005.

[8]刘永春, 龚华军, 耿征,等. 基于全息定向散射屏的光场三维成像系统研究[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5, 52(10):163-171.

[9]史立芳, 叶玉堂, 邓启凌,等. 制备人工复眼结构的方法[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9):2462-2466.

作者简介

三维成像范文第2篇

【关键词】超声成像;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 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40-02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重要手段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使得临床医生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确诊率更高。而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成像领域中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40年代初就已探索利用超声检查人体,50年代已研究、使用超声使器官构成超声层面图像,70年代初又发展了实时超声技术,可观察心脏及胎儿活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与传统二维超声成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直接显示脏器的三维解剖结构;其次还可对三维成像的结果进行重新断层分层,能从传统成像方式无法实现的角度进行观察;再有还可对生理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对病变位置精确定位。因此,近几年来三维超声成像已经成为医学成像领域备受关注的方面。

1 三维超声的成像技术

可靠的数据提取是得到精确三维超声图像的前提。采用二维面阵超声探头,使超声束在三维扫查空间中进行摆动,即可直接得到三维体数据。但二维面阵换能器的制作工艺限制了阵元数,使得三维图像的分辨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已有使用二维阵列的超声成像系统面世。目前三维超声数据的提取仍广泛采用一维阵列探头。用一维阵列探头提取三维超声数据,需要外加定位装置,如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一体化探头。该探头是将一个一维超声探头和摆动机构封装在一起,操作者只要将该探头放在被探查部位,系统就能自动采集三维数据。还有一种新型探头专门用于解决定位问题。该探头有三个阵列,中间的主阵列用于超声成像,与主阵列垂直的两个侧阵列用于提取定位图像。由于探头移动的连续性,所以定位图像两两重叠部分很大,可以通过两侧的定位图像确定两次采样间的位移、旋转,从而确定图像的空间位置。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提供了通过相邻图像的相关和图像的斑点噪声统计规律来确定探头侧向位移的方法。

2 三维超声的临床应用

2.1 三维超声在空腔脏器中的应用

2.1.1 胃、肠道疾病 嘱受检者适量饮水或灌肠后可建立良好的透声窗。清楚显示胃肠道隆起性病变与溃疡的大小、深度、边缘形态,观察恶性肿瘤的浸润深度、范围及与邻近组织、血管的立置关系,进行术前TNM分期,对协助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3D-CDE对溃疡出血和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也可提供较大的帮助。

2.1.2 膀胱疾病 膀胱充盈后可形成极佳的透声窗,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一样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同时三维超声还能显示病变的整体、表面形态及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情况,从而提高了其诊断的准确性,并有助于肿瘤术前方案的抉择。对慢性膀胱炎症、憩室、结石、凝血块等膀胱疾病的诊断,也显示出优越性。

2.2 在实质性脏器中的应用

肝脏疾病 肝囊肿与肝脓肿二维超声诊断准确性较高,而肝癌与肝内其它性质占位性病变相互间的鉴别有时较为困难。三维超声可从不同方位观察肝表面和边缘轮廓,肿三维超声成像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精确测量和定位在产科临床上,三维超声成像可用于鉴别早期胎儿是否存在畸形以及检查各个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可用于多种心脏疾病以及血管内疾病的检查。随着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一般要求帧频必须大于20帧/s)的研究成功,三维超声有望在心脏疾病检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如此,由于价格和技术上的原因,目前三维超声成像尚未达到临床广泛应用的水平,也还有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

2.3 在妇科的应用

三维超声对子宫实质性肿瘤的断,有一定辅助作用。对卵巢和输卵管病变(特别囊性变),可清晰显示其立体外形轮廓、内部结构、有无分隔与性突起、液体浑浊度等。对盆壁转移性病灶合并腹水的人,三维较二维超声的诊断价值更大。文献报道三维超声诊断附件区恶性肿瘤时,其敏感性由二维超声的80%增87%。此外,三维超声于术前可清晰显示恶性肿瘤浸及围脏器的情况,评价肿瘤与子宫、盆壁及髂血管的关系,为中能否切除肿瘤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与此同时,应用3CDE可以显示肿瘤内血管空间结构,并计算单位体积内的瘤血管密度,为肿瘤的定性诊断增加新的参考指标。

2.4 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心脏为具有复杂三维形态的动态器官 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提供心脏的三维立体结构,直观显示心脏内部结构的解剖形态、空间关系、立体方位及血流变化等,为各种瓣膜疾病、心肌疾病和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RT-3DE能实时总体评估一个心动周期心脏的解剖、功能及活动状况,测定心腔容量,估测心室重量及各项心功能指标,分析室壁节段运动等,在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心血管疾病的定性和定量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结论

超声成像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成像模式,在某些场合甚至是最好乃至唯一可用的成像模式。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和利用,使超声仪器的检测和诊断更为有效,应用范围也不断延伸,如用于观察病程的发展情况、细胞的代谢情况等。超声成像技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医学影像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新发现和新技术用于超声成像。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2] 徐颖,龚渭冰.超声诊断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程自峰,李永勤.超声医学设备原理及其发展趋势[J].常规医疗装备.2006,2(6):11-13.

[4] 高上凯.医学成像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三维成像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胎儿心脏成像;三维超声;应用效果

医疗超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促使三维超声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1], 它的产生基础是二维超声技术。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胎儿心脏结构的成像效果, 总结出三维超声在胎儿成像中的具体应用及技术, 以便为今后的胎儿健康检测提供相关经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2092例患者均为2010年7月~2014年5月在本院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 年龄24~45岁, 平均年龄(20.3±8.4)岁, 其中初期妊娠108例, 中期妊娠1670例, 晚期妊娠314例。先实施常规的二维检测, 然后从中筛选出二维检测显示具有危险因素的胎儿心脏结构共328例, 对这328例进行三维成像技术检查。

1. 2 方法 使用三维容积探头[2], 并开启三维超声正常扫描模式, 同时开启胎儿心脏结构成像取样框, 根据应用的标准合理调节成像取样的具置, 并筛选控制的范围, 控制好三维成像需要扫描的具体角度, 通常角度设置为50~60°之间, 扫描时间设定类型为快速扫描形式。针对胎儿心脏四腔特点和切面具体情况, 结合左心室长轴切面特征, 选取标准切面的位置后对心脏三维资料进行完整地采集, 随后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 进行三维成像效果模拟, 并运用图像参数设置功能, 利用计算机三维透视效果, 逐渐获得逼真化的胎儿心脏立体成像图。在图像信息资料采集过程中, 倘若出现胎动, 资料无效, 需重新收集。

1. 3 评定标准 胎儿心脏成像清晰, 并且能够呈现出心脏四腔心的结构特点, 主动脉短轴特征能够准确判别[3], 评定为有效, 计入成像率中;上述标准无法清晰辨别的为无效, 不计入成像率中。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筛选的328例胎儿中心脏三维立体成像获取成功的共有299例, 占总数的91.16%;采用三维超声技术检查出胎儿心脏畸形有4例, 占成像检测比率为1.22%, 与二维超声成像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成像效果始于美国, 这尚且属于传统的二维超声检法, 它的应用虽然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开来, 但局限性也比较突出, 一是二维成像技术不能直观获得胎儿心脏的空间结构特征图, 在选取不同方位获得切面观察效果后, 需要依靠想像在头脑中勾勒出胎儿心脏结构, 因此往往对诊断复杂性的心脏疾病无能为力。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是在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基础上, 利用三维容积探头, 对胎儿心脏切面实行间距均等的扫描, 利用切面的科学合理切割与空间重组, 构建起三维立体心脏结构图, 可以多角度地查看心脏各室的结构情况, 为心脏发育情况的综合判断提供必要的依据。本次研究中, 采用三维超声技术获得胎儿心脏成像率高达91.16%, 并且发现4例心脏畸形, 获得了二维超声技术难以达到的效果, 为临床医学的诊断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信息。

综上所述, 在胎儿心脏结构特征检查中, 采用三维超声成像方式, 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胎儿心脏清晰成像效率, 并更加生动地观察到胎儿心脏的立体结构特征, 对发现胎儿心脏畸形和诊疗复杂性先天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彩云, 伍美颜, 卓琼香, 等.胎儿面部实时三维显像采图经验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35):5858-5860.

[2] 张晓红, 陈文惠, 陈建芳.三维动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19):76-78.

[3] 夏春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3, 29(2):158-160.

三维成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二维超声;胎儿畸形;应用价值

近些年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 超声影像技术也在日益发展 , 原先的二维超声技术已经逐步被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所取代[1], 且在胎儿产前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为提高临床诊断胎儿畸形率提供更多参考。本文选取 2013年 1月 ~2015年 1月来本院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 2013年 1月 ~2015年 1月来本院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 孕妇年龄 20~36岁 , 平均年龄 (28.62±2.16)岁, 孕龄 21~27周, 平均孕龄 (24.21±

1.84)周。 1. 2方法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 (一般选择型号为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 同时应用腹部容积探头(探头频率3.5~5.0 MHz)。该型号仪器可对孕妇进行二维、静态三维以及实时三维超声检查。首先对胎儿进行二维超声常规扫查 (主要包括脊柱、胎盘、胸部、四肢、脐带以及测量数值 ), 随后 , 对疑诊的胎儿启动三维超声诊断程序 , 采集相关图像, 从而更加直观的分析胎儿肢体运动情况。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 采用 χ2检验。 P

2结果

足月分娩后 , 共发现胎儿畸形 36例 (四肢 6例、胸部9例、脊柱 8例、腹部及泌尿系 8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5例 ), 与二维超声诊断结果相符的有 25例 (69.44%), 与三维超声诊断结果相符的有 34例 (94.44%),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16, P

3讨论

目前 , 超声检查胎儿发育异常被临床视作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2]。以往更多的是利用二维超声技术进行检查 , 但该方法提供的图像质量不够清晰 , 无法完全将胎儿的细小结构呈现在临床医师面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 ,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被不断应用[3]。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使用方法独特且图像质量优质 , 一方面可以重建胎儿的体表和体内结构 , 另一方面也能够实时根据胎儿的活动图像对其发育情况进行判断 , 清晰展示出胎儿眼睛、鼻子、面部和四肢等细小部位结构 , 提供给胎儿研究和畸形诊断重要的信息 , 使胎儿的发育异常检出率得到大大提高[4, 5]。

为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 本文选取 2013年 1月 ~2015年 1月来本院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 首先对其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 , 并记录检查结果 , 随后对其进行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检查 , 并记录相应检查结果 , 最后将两种检查方法得出的结果与足月分娩后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足月分娩后, 共发现胎儿畸形36例(四肢6例、胸部9例、脊柱8例、腹部及泌尿系 8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5例 ), 与二维超声诊断结果相符的有 25例 (69.44%), 与三维超声诊断结果相符的有 34例 (94.44%),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χ2=6.216, P

综上所述 ,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相比于传统的二维超声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可以提供丰富全面的图像信息 , 还具有立体成像等优点 , 深受临床医师认可 ,

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俊 , 赵志军 , 赵改萍 , 等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当代医学 , 2010, 16(36):97-99.

[2]彭元忠 , 张万平 , 李妩真 , 等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临床价值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 2012, 14(2):142-143.

[3]王冰冰 .三维超声诊断在胎儿颜面肢体畸形的临床应用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2010, 32(3):394-395.

[4]宋红 , 熊奕 , 易艳 , 等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显示胎儿室间隔外科观的可行性研究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2013, 29(12):1109?1111.

[5]夏春华 .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分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2013, 29(2):158-160.

三维成像范文第5篇

“T”管引流及X线“T”管造影应用较为普遍,经“T”管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国内尚不多见报道。随着螺旋CT的普及,该法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点。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胆道术后。“T”管造影患者兼有CT腹部检查和“T”管造影指证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2岁(37~62岁),应用GE公司产SynergyPlus全身螺旋CT机和工作站。禁食8小时后口服清水500~800ml,仰卧scout扫描定位后,经“T”管注入5%复方泛影葡胺15~20ml,立即1次屏气下肝胆胰螺旋扫描。管电压120kV。电流160mA、时间1.5秒,层厚5mm,螺距1.6,重建间隔2.5mm,扫描范围肝门上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在工作站中行显影胆道最大密度投影(MIP),在此基础上制作三维表面遮盖成像(SSD)后,再行透明成像。将上述图像与常规X线“T”管造影结果,临床治疗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对照,分析图像显示、病灶观察、诊断准确率上的差异。

结果

螺旋CT扫描及成像结果:“T”管造影及三维成像均显示正常15例,胆总管下段结石3例,炎性狭窄2例,1例“T”管造影显示正常,三维成像多轴位观察,显示胆总管中段后壁有一小结石,后经延迟拨管“T”引流过后证实。CT横轴位显示急性术后水肿性胰腺炎2例,术后胆囊窝积气液2例,早期肝硬化脾大1例,4例术后残留结石,横轴位均显示不明显。

胆道三维成像表现:21例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SSD),透明法成像均显示满意,胆总管、肝外胆管及肝内Ⅱ~Ⅲ级胆管显影清楚,多角度、多方位旋转观察,立体感强,解剖关系明确,周围毗邻脏器清楚。MIP直观显示胆道内造影剂的充盈程度,轮廓清楚,结石呈胆管内界线清晰低密度影,狭窄轮廓变细。SSD显示胆道外形和轮廓更佳,立体解剖感较强,狭窄明确,但结石显示不良。Ragsum透视效果较强,胆管内结石呈各种形状环影一目了然。

讨论

胆道术后“T”管引流病人拨管前需常规X线“T”管造影,以确定有无残留结石及其他病变,其准确性往往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好坏。手术后病人情况复杂,往往需行CT检查,经“T”管螺旋CT胆道成像,充分利用了经术后“T”管注入造影剂方便、无创、无痛苦,以及螺CT快速、准确、后处理多,信息量大的优点,使两项检查一次完成,可显示多种异常,提高治疗效果。与普通X线“T”管造影相比,胆道三维成像细节显示明显,可从任意方向及角度观察,病灶不易遗漏。解剖关系明确,最大密度投影(MIP)使充盈了造影剂的胆道任何密度变化都易于显示,从而使小的结石易于查出。分辨率和可信度都较高。透明成像法(Ragsum)反映了所显示局域的射线总和,图像相当于透视效果,因而对胆管内的结石显示直观,清晰。表面遮盖法(SSD)仅将表面相邻像连接重组成图,故内部显示不良,但图像表面有明暗区分,胆道轮廓清楚,空间立体感强,在显示经“T”管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同立体显示胆道的同时,经“T”管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同时可显示毗邻软组织脏器病变(肝胰、脾等),避免了普通X线“T”管造影仅显示胆管的局限。由于本法简单、便捷,反应腹部病变全面,节省检查费用、时间,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临床拨管时间提供更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参考文献

三维成像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二维超声;胎儿;体表畸形

三维超声诊断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较快速度推向临床,其特有的三维成像功能近年来在产科胎儿检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系统观察胎儿体表结构及胎儿运动,探讨其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行三维及实时三维超声产前检查的孕妇410例,年龄20~42岁,平均28.5岁,孕龄12~40周,其中高危因素患者14例,包括异常分娩史,孕期感冒史,服药史,放射线接触史等。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MEDISION公司ACCUVIX V10高分辨力彩色超声扫描仪,经腹实时3D/4D容积探头频率3~5.5MHZ。首先对胎儿行常规二维检查,仔细观察胎儿全身情况,对疑有异常的部位如面部、手足等先存储其二维图像,再启动3D/4D程序表面光滑模式,选择4D状态,取样框置于感兴趣区,调整立体数据箱的大小,开始采集图像,经数秒后,屏幕上出现胎儿动态图像,然后缓慢移动探头,进行跟踪扫查,对异常肢体采样5次,单次时间不超过2 min,将效果满意的影像存于硬盘。回放三维动态序列,选择理想的单幅三维图像,以表面模式显示肢体表面形态,并通过X、Y、Z轴旋转多角度观察,记录诊断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二维与动态三维的诊断结果均与病例引产及出生后结果作比较,计算诊断符合率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种诊断方法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410例孕妇中有引产或出生后结果的312例,其中体表畸形儿30例,畸形处共42处,颅面部畸形19处,包括无脑畸形、露脑畸形、唇腭裂、颈部淋巴水囊瘤;躯干及内脏畸形12处,包括内脏外翻、脐膨出;脊柱畸形7例,包括脊柱侧弯、脊柱裂;四肢畸形4处,包括肢体短小、多指、并指。312例胎儿实时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对体表畸形的敏感度、准确性等指标见表1。实时三维超声的敏感度与阳性预告值较二维超声有明显提高。

3 讨论

胎儿的体表结构常有复杂的曲率变化,常规的二维超声常需多个切面扫查才能获得感兴趣区的完整印象,且受操作者经验及个体因素影响较大,对较复杂的胎儿畸形难以全面判断。三维超声能对感兴趣区作任意角度的观察,且不受感兴趣区结构曲率变化的影响,通过一幅立体图像即可提供二维超声需多幅图像才能提供的信息,且更为直观。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容积探头能进行实时扫描,跟踪观察目标,把运动图像的伪像减到最小。因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不仅可以获得胎儿立体图像,还可以显示胎儿运动,图像质量不受胎动影响,使诊断准确率得以提高。

本组资料表明,实时三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的诊断符合率98.08%较之二维超声的94.87%有所提高,主要在颅面部、脊柱、四肢方面的畸形判断有明显优势。国外[1,2]许多学者研究表明三维超声可成功地应用于提示唇裂、腭裂、无脑畸形、前脑无裂畸形等多种面部畸形。国内徐辉雄[3]、蔡爱露等[4]多位学者报道应用三维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胎儿面部的前额、鼻、上下唇、额及侧面像,对16~41周胎儿面部显示满意度达80.0%~88.9%。笔者对中晚孕胎儿进行二维与三维超声对比研究后发现,在本组19处胎儿颅面部畸形中,12例(63.1%)较二维优越,5例(26.3%)对畸形显示相同,2例(10.5%)二维超声优于三维。

目前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漏诊较多,肌肉骨骼系统及肢体畸形产前超声总的检出率较低[5],实时三维超声不仅能清楚地观察胎儿脊柱、四肢骨、手指、脚趾的结构数目、形状、连续性和相关性,而且还不受羊水量的多少,胎儿等限制,能较准确地判断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但在胎儿肢体检查中,三维超声在孕期>28~30周后影响因素较多显示率相对下降。

虽然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还不十分成熟,但是随着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各种成像模式的综合运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已充分显示了其临床应用前景,通过本组实时三维和二维超声在诊断胎儿体表畸形方面的对比观察,笔者认为实时三维超声是提高产前诊断水平的一个可靠手段。

参考文献

[1] Baba K,Okai T,Kozuma S,et al.Real-time processable three-dimensional us in obstetrics.Radiology,1997,203:571-574.

[2] Pretorius DH,House M,Nelson TR,et al.Evaluation of normal and abnormal lips in fetuses:comparison between three-and two-dimensional sonography.AJR,1995,165:1233-1237.

[3] 徐辉雄,张青萍,肖先桃,等.三维超声成像在产前诊断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1):64-65.

[4] 蔡爱露,解丽梅,郭淑香,等.胎儿畸形三维超声体积模式的诊断与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12):931-933.

三维成像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骨关节外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b)-0148-02

螺旋CT三维重建及MPR成像,能直观、精确地显示病变的主体形态、解剖关系,可任意旋转显示所要观察的区域[1-2],在骨关节外伤的临床诊疗中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就本院2012年2~5月行16层螺旋CT三维及MPR成像的骨关节外伤患者65例,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5例,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5~72岁,平均35岁;包括胸部多发肋骨及胸骨骨折15例,头面部骨折14例,脊柱骨折或伴发脱位15例,四肢关节及骨盆骨折21例。其中,26例行X线平片检查。

1.2 成像方法

65例患者全部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3D+MPR成像,其中26例行X线平片检查。使用TOSHIBA Aquilion16层螺旋CT机,电压120 kV,电流135 mA,采集层厚0.5 mm,层厚层距3 mm,重建后层厚1 mm,层距0.8 mm。在工作站行三维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组(MPR)。通过VR的旋转,可从任一角度切割以显示病变。MPR的矢状位及冠状位可清楚显示微小骨折病变。

2 结果

65例外伤性骨折患者中,胸部肋骨及胸骨骨折15例,其中,多发骨折10例,隐匿性骨折3例;头面部(颅底、颅骨、眼眶、鼻骨、颧弓、颌骨等)骨折14例,4例为多发复杂骨折;脊柱骨折15例,包括:寰枢椎骨折伴齿状突脱位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伴部分附件骨折7例,腰椎爆裂骨折复合伤伴椎管狭窄、附件骨折2例,椎弓峡部裂2例,骶尾椎骨折2例;踝关节(二踝、三踝)骨折4例,足及跟骨骨折4例,骨盆多发骨折2例,股骨头、颈部骨折伴关节脱位2例,腕舟状骨骨折2例;尺骨鹰嘴及桡骨小头骨折2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1例,股骨外侧髁骨折1例,肩胛骨骨折2例,肱骨头粉碎性骨折伴肩关节、肩锁关节脱位1例。26例X线平片,3例肋骨线性骨折或轻微骨裂显示不清;2例脊柱爆裂复合伤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多发附件骨折X线平片显示不完全;2例肩胛骨线形骨折,1例第2、4跖骨骨折,1例舟状骨骨折,1例股骨外侧髁骨折,1例肘关节桡骨小头骨折,X线平片显示不清。CT轴位像、三维重建+MPR成像后均显示清晰。1例颧弓水平骨折CT轴位像未明确显示,经MPR及3D显示骨折线清晰。

3 讨论

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迅速完成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一次性扫描,不需要搬动患者便可获得任意平面图像及立体三维图像[3],16层螺旋CT采集层厚达到0.5 mm,重建层厚及间隔越小,图像越清晰、平滑、细腻[4-5]。

在颌面部、骨盆、脊柱、四肢关节等部位,由于解剖关系复杂,对骨折移位程度及关节腔内游离骨片的显示,X线平片难以全面显示其病理解剖关系,甚至易造成漏诊误诊。CT轴位扫描能基本显示骨折线,但对某些骨折部位的移位情况、空间结构缺乏直观。3D成像则可通过旋转、切割,使病变显示立体直观。通过MPR对三维内部结构进行任一平面的观察,可显示不同类型骨折线,从而弥补了轴位CT显示的不足[6]。本组2例颌面部复杂骨折伴颞颌关节脱位,通过MPR和3D能清晰、直观地显示髁状突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与颞颌窝的关系等。8例骨盆多发骨折,通过3D成像显示骨盆骨折的全部病理解剖全貌,其中2例髋臼骨折,髋关节腔内游离骨片伴关节脱位,CT轴位及3D成像均能准确显示。2例肩胛骨线性骨折,X线片显示不清,常规CT基本确诊。1例肱骨头粉碎性骨折伴肩关节脱位,骨折片分离移位成角,常规CT显示不够全面,而MPR+3D显示清晰,直观。本组15例脊柱骨折病例,X线平片能显示单纯压缩性骨折,但对爆裂性骨折、碎骨片向椎管内移位情况及附件骨折、椎弓崩裂等显示不佳。枢椎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关节脱位,常规CT、MPR及VR均能清晰显示,而VR法显示最佳。本组3例肋骨微小骨折显示不清,CT轴位薄层能清晰显示。四肢关节(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骨折,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在X线平片易漏诊[7],发现骨折以CT轴位薄层及MPR显示最佳;空间关系则3D显示最好。

在骨关节创伤中,16层MSCT显示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在CT原始轴位图像基础上,薄层重建、MPR、3D相结合,可显示任何一种复杂类型骨折,减少漏诊误诊率,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8]。

[参考文献]

[1] 段建国,张继军,邱晓丽. 多层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3):233.

[2] 徐春华,王亚瑟. 多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在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7,8(2):91.

[3] 夏占统,龚静山,藏达,等.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腰椎创伤中的应用[J]. 医学影像杂志,2006,16(7):754-756.

[4] 杨星,马彪,苏勤,等. 螺旋CT三维重建的方法和技巧[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7):492.

[5] 吴茂铸,应琦,蔡卫东,等.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57.

[6] 程波,戴琳,张汉东,等. 常规X线平片、二维和三维CT检查诊断颌面部的对比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7(5):661.

[7] 张振,贾秀峰,李新华,等.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成像在腕关节外伤中的应用[J]. 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2):41-42.

[8] 徐秀荣,胡剑波,肖林,等. 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组在距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8):1124.

三维成像范文第8篇

摘 要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和早期诊断胎儿畸形的必要性及提高早期诊断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月间来院进行三维系统超声检查的孕12~42周的孕妇。结果:2005~2008年共检查33 000例孕妇,检出胎儿畸形597例(1.8%),胎儿畸形前5位依次为胎儿神经系统畸形、先天性心脏畸形、唇腭裂、胎儿消化系统畸形和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结论:三维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建议妊娠中期(孕24~28周)孕妇应做一次系统的三维超声检查,降低我国新生儿死亡率及畸形率,从而提高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及出生人口素质。

关键词 三维超声 胎儿畸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与换代,超声诊断仪器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期三维超声诊断仪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妇产科领域显示出重要的应用前景。三维超声克服了二维超声空间显示不足的缺点,充分利用它特有的表面成像和透明成像的原理,最大限度发挥了诊断优势,越来越得到广大临床妇产科医生和孕妇及其家属的认可。本文通过对我院近3年的三维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统计,进一步提倡三维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2005年1月~2008年1月来院进行系统三维超声检查的孕12~42周孕妇。仪器与方法:使用GEVolusoneV730三维超声诊断仪。

方法:按照产科常规超声检查顺序依次对胎儿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数据及图像的采集与保存。包括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测量、羊水、脐带、胎盘情况、脐动脉S/D、HR、PI、RI测量与记录。对感兴趣区进行反复多次多切面扫查,选择三维超声特有的表面成像与透明成像原理,进行三维重建。在扫查过程中适当调整XYZ轴,采集最佳主体图像,进行后处理优化图像质量。

结 果

2005年1月~2008年1月行三维超声检查孕妇共33 000例,检出胎儿畸形597例,检出率为1.8%(28周前 201 例,28周后396 例),其中神经系统畸形169例(28.3%),先天性心脏畸形92例(15.4%),唇腭裂76例(12.7%),消化系统畸形69例(11.6%),泌尿系统畸形52例(8.7%),其他畸形139例(23.3%)。

讨 论

本文资料显示三维彩超检查胎儿畸形检出率为1.8%,略高于郭氏等报道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率0.97%[1]。原因可能为胎儿畸形的发生与地域不同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我院为吉林省妇产科专科医院,三维超声诊断仪器较先进,超声工作人员专业诊断水平较高,全省各级医院会诊量较大导致异常率较高。通过本资料研究再次证明神经管畸形是我国最常见最严重的畸形之一,也是影响我国新生儿出生率与畸形率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倡在妊娠中期进行系统性三维超声检查,对可疑患者进行跟踪检查分别在2~4周后进行复查,进一步观察胎儿发展变化,做出更加准确科学的诊断。

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的首选方法,它可以检出大多数胎儿畸形。我国已启动产前筛查和诊断的超声检查安全阈值和规范操作,要求孕早、中、晚期各检查1次,并规定了超声强度和扫查时间[2]。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的孕妇,应在全国范围内提倡早期超声检查,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早终止妊娠等目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口出生素质。

对于未婚妇女进行婚前遗传咨询及孕前期保健教育工作,预防遗传性出生缺陷率的提高。凡本人或家族成员有遗传病或先天畸形史,多次生育过畸形胎儿或反复出现自然流产者进行遗传咨询,找出病因。怀孕后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特别是进行三维超声检查筛查出生缺陷。三维超声检查是产前系统筛查出生缺陷的首选方法。它可以检测出绝大部分胎儿畸形,为我国优生优育起到不可估量的贡献。三维超声除了能获得与二维超声相似的断面图像外,还可获得冠状矢状面和横断面图像信息。但它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仪器的精确度,技术人员的诊断水平和经验,胎儿各器官发育不同步等,因此不同出生缺陷在不同孕周的诊断率及漏诊率不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三维容积探头的推出,成像速度及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动态三维超声可以实时显示胎儿运动,图像质量不受胎儿运动影响[3]。在羊水量较少时也能得较到满意图像[4],可更直观显示胎儿各部分结构。重建的三维图像清晰直观立体,有似拍照片的立体效果等。目前很多研究表明,三维超声可作为二维超声的有益补充,在产科发挥着巨大作用。

头面部常见唇腭裂畸形,在我国发病率为1.82%,其次是鼻、眼、耳、脑。重点观察胎儿唇部可将中心移动点对准鼻或唇部,进行XYZ轴旋转,从多平面多方位观察胎儿颜面部,可得到胎儿面部立体图像,唇与鼻结构清晰可见,较为直观逼真。胎儿四肢畸形包括四肢短小、肢体数目异常、关节位置异常等,其中以短小畸形最常见。

胎儿畸形对孕妇及家庭的精神、心理影响极大。二维超声在胎儿畸形筛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仅能提供其断面图像,对观察复杂畸形有许多不足。三维超声能清晰地显示出胎儿面部结构,如面部表情、微笑、吃手、打哈欠等。三维超声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产科检查中发挥二维超声无法比拟的作用。无论二维超声还是三维超声在扫描成像中都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如胎儿正枕后位、头入盆、羊水少、胎儿肢体、脐带、胎盘等因素接近胎儿面部干扰,使图像成功率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胎儿的唇部、眼、耳等。

参考文献

1 郭凤贤,高新茹,穆世刚,等.超声诊断胎儿畸形266例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3(2):72.

2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超声诊断安全阈值及胎儿畸形研讨会纪议要.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2):160.

3 解丽梅,蔡爱露,刘守君.胎儿四维超声成像的初步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4):296-298.

三维成像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脊柱创伤诊断;螺旋CT三维成像;价值

【中国分类号】 R81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65-01

随着当今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数量逐渐增多,建筑行业日益发达,其他重型工业的逐渐发达,然而相应的车祸、坠落等伤害也逐年增多,而这些伤害中脊柱的创伤所占的比例很大,脊柱创伤的诊断就显的格外重要了。对于脊柱创伤的诊断传统的CT轴扫以及X光平片诊断往往不能进行全面精准的诊断,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脊柱在人体内起着保护脊髓及内部神经和胸腹脏器官、支持躯干的功能[1],因此,必须对脊柱的创伤做出准确、快速、全面的诊断,我院应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脊柱创伤进行诊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对传统的诊断提高了准确率,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患者皆为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或轻度楔形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19~69岁,平均年龄39.5岁。其中:腰椎骨折患者26例,胸椎骨折患者14例,脊椎骨折患者2例,单纯横突及棘突骨折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以及X光线平片检查。

1.2仪器:螺旋CT采用TOSHIBA CT Aquilion 64排螺旋CT机;X线拍片机使用的是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数字X线摄影机。

1.3方法:螺旋CT扫描采用薄层容积扫描,30KV~135KV,220Mas~250 Mas,扫描时间为1s,原始的层厚味3mm,螺距为1.5mm或1.25mm[2],将扫描获得的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以层厚1.0mm或1.2mm进行重建后输入工作站,并进行容积再现法(VR[3])三维重建,然后采用旋转方式对三维重建的图像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找到最佳的位置摄像进行观察分析。

1.4结果判定:对图像观察满意度评估:满意度为优(5分):图像质量非常的好,不会出现伪影,所呈现图像表面轮廓清楚且光滑。并且能够清楚显示骨的细微结构,诊断非常可靠;满意度为良(4分):图像质量比较好,会出现少许伪影,骨细微结构能够大部分显示出来,诊断比较可靠;满意度为差(3分以下):图像质量非常差,伪影出现较多.骨细微结构只能少部分显示,诊断不可靠。:

1.5统计学处理:应用软件SSP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2结果

CT三维成像:优11例(23.40%),良23例(48.94%),差13例(27.66%),平均分值3.87±0.68,检查骨折26处;X光片:优40例(85.11%),良5例(10.64%),差2例(4.25%),平均分值4.88±0.46,检查骨折75处。两组间比较,骨折全貌、碎骨片及错位情况采用三维重建图像能通过旋转及分离技术能够直观、立体、任意角度地显示,比传统的X光片效果要好。详细结果见表1:

表1:脊柱创伤诊断中螺旋CT三维成像和X光片评分结果比较

3讨论

螺旋CT可以快速、连续的扫描和采集容积数据[4],然后再把所获得的数据可进行薄层重建,并送到工作站经计算机软件后处理可获得清晰的多平面(MPR)[5]图像及立体三维图像。使得检测快速而且成像清晰,能够直观、立体、任意角度地显示骨折全貌、碎骨片及错位情况。由本组对比结果:CT三维成像:优11例(23.40%),良23例(48.94%),差13例(27.66%),平均分值3.87±0.68,检查骨折26处;X光片:优40例(85.11%),良5例(10.64%),差2例(4.25%),平均分值4.88±0.46,检查骨折75处。两组间比较,骨折全貌、碎骨片及错位情况采用三维重建图像能通过旋转及分离技术能够直观、立体、任意角度地显示,比传统的X光片效果要好。

由于X光片不能够直观并且完全的显示出脊柱骨的立体全貌,不利于更好的对患者脊椎创伤进行判断。而螺旋CT三维成像可以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而且不用对患者进行移动,就可以从各个方位观察创伤脊椎骨的全貌,可以清楚的看到骨折的范围、方位,以及碎骨的移位和分离的情况以及空间的位置,三维立体成像可以直观的显示出脊椎管的狭窄程度,对于脊椎的附件骨折情况也可以一目了然,更加方便了对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韩旭,徐东风,张卫柏等.螺旋CT三维成像在脊柱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2049-2050.

[2] 李志丹,徐宝平,王建锋等.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在脊柱创伤诊断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637-638.

[3] 武晓梅,杨忠泽,李忠军等.脊柱创伤的X线与CT诊断[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5):173-174.

[4] 齐延洪.脊柱创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2):1012.

三维成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埋伏牙;VCT;三维成像技术;正畸

【中图分类号】R816.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089-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2008年至2010年来我院就诊牙齿正畸矫形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4―29岁,平均18岁。术前均已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确诊颌骨中有埋伏阻生牙。

1.2 设备与方法:采用CE公司Light Speed VCT,扫描协议:螺旋扫描模式,旋转时间1.0s,层厚及间隔0.625mm,螺距0.562:1, 电压120kV,电流240mA,标准重建模式。扫描方法:患者仰卧,上、下颌微张,使上、下牙列不重叠,咬合牙平面尽量平行于扫描平面。范围自下颌骨体下缘至上颌窦顶壁。扫描时嘱患者头部制动及暂停吞咽动作。

图示:VR图像清晰显示上颌骨内伏埋阻生牙两颗

图像处理在AW4.4工作站上应用全景齿科成像软件进行MPR、CPR、VR及SSD重建图像,可任意角度任意平面显示牙体断面或三维立体图像,从而获得埋伏牙的实际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及与其邻牙关系的详细信息。

1.3 三维成像:本研究所采用的三维及透明成像的方法是容积重建法(VR),这种方法能够从皮肤肌肉到肌腱骨骼逐层显示多种组织,可模拟术后进行多角度观察并任意切割,即所谓“剥皮”、“去骨”。也可以将埋伏阻生牙和邻牙及周围组织同时显示出来有助于观察和邻牙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如图。

2 结果

32例患者共41颗埋伏阻生牙均显示清楚,其在颌骨中的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邻牙的关系较为直观,术后证实与颌骨内的实际情况所见完全一致。其中有8例患者所获信息与原先全口曲面断层片有较大出入,通过改变娇治设计,从而获得了很好的矫治效果。

3 讨论

在齿科正畸矫形中,以往的全口曲面断层片及根尖片只提供二维平面图像,存在分辨率低和图像重叠的缺点[1]。而VCT以其强大的三维图像后处理功能,能显示埋伏牙的位置,数量,牙冠牙根的形态,直观显示颌牙发育情况及精确测量牙齿与牙槽之间的立体关系,包括埋伏牙间隙的大小,邻牙受压情况等。综合运用任意角度旋转及切割功能,有助于对埋伏牙进行准确的三维定位和分型[2],简化了形象思维,便于医生选择最佳矫治设计及手术方法,极大的提高成功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由此可作为齿科正畸的首先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雨雪,陈铀,郭杰,等.CT三维重建在正畸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5):410-411

上一篇:三维制图范文 下一篇:三维图像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