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培训范文

时间:2023-03-20 06:12:19

任职培训

任职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边防,改革,任职教育

2015年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2020年前要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盏闹泄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这一战略要求,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改革发展战略,为实现军队改革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作为边防任职培训院校,在改革攻坚战的关键期,必须全面落实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当前,军校任职教育改革进入关键时期,边防任职教育如何把握方向,做好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着边防任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影响着边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认清当前形势下边防任职教育的特点,坚持课程创新,做好边防军事人才培养工作。

1 把握改革形势下边防任职教育特点

相比于普通学历教育,边防任职教育对象具有来源多样、职能专一的特征。

多是生长干部的任职培训和在职干部的继续教育。其培训对象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部队,大多是部队各级领导和专业技术骨干,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任职能力等与学历教育人员有较大差异。

从培训对象起点来看,边防任职教育是学历教育后的任职教育,在教学体系上更加强调综合性。强调要紧紧围绕培养边防岗位任职需求,适应培养复合型边防人才能力的需求,以现实课题、实际问题为中心重组知识体系,突出边防教育的综合性、实际性和应用性。

从培训对象最终目标来看,边防任职教育定位专一,以培养边防人才为特色,以边防任职岗位需求为牵引。培训内容必须具备边防专业针对性,突出其实用性;其培训过程必须突出边防岗位指向性。

2 深化边防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

围绕边防岗位任职使命任务,突出边防学科特色。要紧紧围绕履行新阶段新任务下我军边防使命任务,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按照“边防和军事为主,多学科支撑”的发展思路,注重军事需求,体现边防特色,着力提高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边防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门类齐全的边防学科专业体系。边防任职教育培训对象为已毕业的学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队在职干部,培训目标是解决培养对象在未来边防任职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边防岗位任职能力素质,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边防理论特色。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注重突出任职特色,综合考虑培训对象未来的岗位工作情况,以边防学科为主导,建设综合全面的边防学科体系。

注重深化边防特色发展,紧贴边防作战任务、紧贴作战对手、紧贴边防战场特殊作战环境,根据本身承担的教育任务,综合学科建设、学术科研、人才培养、装备发展的优势,以超前发展的眼光选准方向,确定学科定位,凝练边防特色。坚持与边防部队实际全面接轨,真正做到为边防现实服务、为部队建设服务,在培育边防人才的特色中形成和强化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3 贴合作战需求,加强理论建设

边防军校任职教育是在使军官掌握军事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在部队边防任职岗位上的实践应用,突出培养军官解决任职岗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边防任职教育时,必须突出不同边防岗位对军官能力的不同需要,对不同的边防任职岗位学员实施不同的任职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任职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岗位任职需要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以研究的问题和课题为中心。由于任职教育是以增强军官的任职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育的综合水平为途径,从岗位任职需要出发,突出能力培养和实践课程的地位。任职教育的实施过程由注重课堂和书本教学向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转变,由偏重培养专业素质向注重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军事素质转变,由传统课程体系向与双重历史任务相适应的新型课程体系转变,及时将军事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以及军事斗争准备研究的最新成果纳入到任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来。

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部队中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新的理论、新的部队管理方法也应运而生。在任职教育教学中,观点独到、内容新奇的理论也更容易引起学员的关注和兴趣。因此,任职教育必须紧跟部队发展步伐,及时围绕基本理论、应用理论更新教学内容,才能适应学员对课程的知识需求,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把握任职教育特点,进一步完善任职教育改革

总之,边防任职教育的关键是增强培训对象的边防军事综合素质,为此,边防任职教育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需着眼岗位任职能力素质的提高,以实战化教学训练为牵引,强化紧靠作战需求教学训练,加大模拟训练教学力度。注重军事需求和体现边防特色相统一,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着力强化专业优势和特色,提高边防学科的建设起点,全面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努力形成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军事学科专业体系。

着眼当前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充分发挥边防理论和技术研究对边防院校建设的牵引指导作用,深入探讨我国边防部队信息化建设与机械化改革复合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加强国家边防安全战略理论创新;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立体化联合作战理论;加强军队体制编制建设理论、作战力量建设理论研究,确实将理论上的超前指引人才培养的超前,从而实现战略战术上的超前,从而为“打胜战”提供坚实保证。

作者简介

陈红军(1982-),男,新疆昌吉,边防学院教研部助教。

任职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士官;任职培训;模式

2011年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和武警院校会议召开后,武警警种学院承担了警种部队专业技术士官任职培训任务。开展士官任职培训模式研究,实现学院“面向警种部队、紧贴任职岗位、突出专业特色、注重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目标,为警种部队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

一、以任职岗位需求为牵引,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也是深化士官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性环节。士官人才是我军确定的“五支人才队伍”之一,我国把士官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部队士官任职岗位的工作职能来看,士官人才培养是典型的职业教育。2011年底警种部队职能任务进行了调整转型,警种部队履行新的职能使命,士官人才是基层一线重要的骨干力量。在人才培养规划上,把士官定位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是胜任警种部队士官任职岗位,专业技能精湛、装备操作娴熟、骨干作用突出的技能型人才。根据士官教育的属性和警种部队对士官人才的目标需求,士官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岗位合格的知识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岗位任职合格为目标,按照士官人才培养成长需求,构建以素质培训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士官人才培训模式。

二、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支撑,精心优化培训课程体系

士官学员在校时间短,要达到培养目标,必须对学科专业进行研究,加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的建设。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的选择不是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是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侧重于理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员的岗位实践技能和知识素质的提升,胜任岗位任职需要,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1.课程设置按模块划分,优化课程结构。按照“打牢基础素质、精通本职专业、增强实践能力”优化课程设置,围绕第一任职需要划分基础素质模块、专业技术模块和实践技能模块。基础素质模块设置必修课和拓展素质讲座课,必修课设置士官必备的军政素质课,精选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方面的内容开设讲座,拓展学员基础知识结构,将经常性能力素质训练内容作为学员入学强化训练内容,并将其作为学员队日常教育和训练内容贯穿学员在校时间。专业技术模块设置必修课和拓展技术讲座课,必修课设置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基础知识,精选专业技术相关的案例、实例及关联的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开设讲座,拓展学员专业技术知识结构。实践技能模块主要按照一专多能要求结合岗位需求进行技能操作训练和技能认证培训,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使学员贴近任职岗位需求,会操作、会维修。

2.教学内容按需要选择,优化内容体系。教学内容是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是按照人才与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总和。教学内容,要服从和服务于岗位任职能力、素质需要,“岗位需要什么就应该给什么”、“学员最缺什么就应该补什么”,不求教学内容全面、完整、系统,偏重向“岗位”延伸、向“设精”延伸、向“应用”延伸。坚特对接岗位,构建实用管用的教学内容体系,按照“过程化教学、全程化训练、动态化调整”的思路和“工学结合、对接岗位”的要求,积极构建课程教学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努力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教材编修按实际取舍,优化教材内容。高质量的教材是开展任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保证。任职教育的应用性特点,要求教材内容没有必要追求全面、完整、系统,而是要围绕岗位任职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教材内容的编写应具有“动态性、专题性、研究性”特点。基础素质课程教材精选统编或选编内容,满足任职岗位对素质能力的需求。专业技能课程教材坚持自编,体现特色教学需求,建立定期编修与常态修改相结合的教材编修机制。

三、以素质技能培养为核心,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

士官任职培训应以传授知识本位向培养能力本位转变,从重理论向重实践转变,从重课堂向重实训实习转变。教学中突出技能特色、强化实践教学、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1.让学员成为教学主体。针对士官学员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来选择适应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式方法。把学员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借助不同的问题和任务串联在一起,实现实践性教学和课题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员与教员互动,让学员通过“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员的指导和引导下,使自己意识行动与动作行动完美结合在一起,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种方法相互补充。教学方法是一个系统,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现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总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士官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能够较快的获取经验型和策略性的知识,是部队技术型、技能型和技艺型专家,对他们的教学应该改变“教员讲、学员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明确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培养什么能力,从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加以选择,合理组合,实践中要推广启发式教学,深化讨论式教学,精选案例教学,加快信息化教学,强化随课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以实践平台激发动力。士官任职培训要突出能力、注重岗位、强化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来促进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形成和转化。在课程教学中,让学员走上讲台、参与科研,激发士官学员学习、实践和钻研的热情。构建由基础实验、专业实训、部队实习和综合演练等组成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完善以实验、技能实训、实习、现地观摩、部队调查、想定作业等实践性教学方法体系,让学员在实践中积淀素质能力。开展“技能大比武”、参加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校内技能大赛,利用驻地教育资源开展国家技能认证培训和认证工作,完善资格证书士官职业技术培训模式。

四、以落实制度机制为保障,不断完善培训配套措施

组织教学上要严密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落实各项制度机制,保证培训质量。一是严密组织入学复试。认真开展入学复试工作,对不具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学员坚决淘汰,如劣质钢材加工不出优质零件、牛皮纸做不出牛皮鞋一样。二是严谨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活动是一个严密的组织活动,教学安排上要遵循循序渐进、课程衔接、人才成长、知识接收、专业特点等各种规律,不因人为打破规律,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三是严肃组织考核验收。实行全程考核、与部队联考形式进行,跟踪问效,考核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专业技能知识实行参加国家技能大赛和校内举办技能大赛形式考核,注重考核结果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任职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任职培训 培训目标 培训模式

一、引言

任职培训的本质属性是军事职业技术培训,已成为我军军队院校的主要培训形式之一,军队任职培训的核心目标是使受训对象获得必要的专业技能,以满足特定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受训对象的操作技能是否达到岗位需求可以是衡量培训质量高低的尺度。在宏观上,军队院校的任职培训与地方学校的职业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以提高培养对象素质、满足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但军队院校的任职培训更强调受训对象的专业能力、操作技能和作风养成。本文就目前任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进行初步探讨。

二、任职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标不明确。

尽管任职培训已经实行了若干年,但由于长期受学历教育的影响,目前任职培训还没有摆脱以知识体系为主线的训练模式,培训理念、机制本质上还是学历教育的延续。具体表现为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对学历教育采用的人才培养方案、训练计划进行简化修改,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培训模式和结构,也就是仅注重受训对象知识的积累和获取,忽略技能、能力等任职培训的要求。

2.实践培训效果不理想。

实践培训是培训对象获得专业能力、实践技能的必备环节,也是培养受训对象严谨工作作风,落实各种法规、各项规程,培养实际岗位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任职教育的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在培训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但从最近几年的实际效果看,实践教学的培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实践教学训练课时的增加与学生岗位能力的提高并不成比例,主要原因是部分实践训练科目设置不十分合理,在设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在观念上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培养对象获得职业技能的核心途径,而仅仅将其与学历教育时期的“实验课程”等同起来,导致实践教学训练效果不理想,受训对象不具备从中任职岗位必备的专业技能。

3.培训考核系统不完善。

任职教育强调的是岗位任职能力,目前的考核机制,基本沿用学历教育时期的考核办法,忽略对培训过程的考查,主要依靠一个考核科目甚至是一次理论考核作为对培训对象的评价依据。这种考核方式作为对以任职岗位课程的考核不十分合理,应该综合考虑培训过程的关键环节,对培训对象进行综合评定。

三、提高任职培训质量的办法及措施

1.重新制定适合任职培训的培养标准。

学历教育和任职培训的本质内涵差别较大,在制定任职培训培养标准时,应该摒弃学历教育的影响,根据任职培训的特点,重新制定符合任职培训规律的培养标准。通过广泛调研,明确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按照岗位能力需求,制定相应的训练标准,进而从系统层面构建全新的培训模式。

2.以任职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培训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以任职岗位需求为目标,这里说的岗位需求,包括岗位技能需求、岗位作风需求、沟通组织协调能力需求、决策及承压能力需求等。如何将这些需求的培训融合到具体课程内容中,是在课程设置、内容选取时应该综合考虑的问题。在实际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围绕岗位技能需求为核心开展实训教学,将其余多种岗位能力需求的培养与实训科目联系起来。

3.以综合培训科目为抓手,提高受训对象的岗位能力。

在实际培训过程中,经常遇到培训时间短、培训层次多、培训对象复杂等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首先确定不同受训对象的任职岗位能力需求,再将这些需求归纳、分类,寻找相近不同培训对象岗位需求的共性需求,针对这些共性需求设置一些综合训练科目,这些综合训练科目应包含完成任职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这样就能通过综合训练科目的训练,达到提高受训对象专业技能的目的,满足其岗位任职能力需求。

4.完善培训管理和考核机制。

建立可量化的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对训练科目的关键环节进行量化,明确考核指标,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综合评定受训对象成绩。综合评定标准要包含岗位任务需要的具体专业知识、操作能力、专业素质等相关内容的具体标准。通过对受训对象每次训练的表现进行量化,将日常训练过程的实际情况与其最终考核结果紧密联系,量化要素包括:每个训练科目完成情况、提问情况、作风养成情况、安全意识情况、考勤,等等。综合考核结果由这些要素和最后一次专门考核成绩加权决定。

通过完善考核方式,使对培训对象的评价更客观、真实,还可以激发受训对象认真完成每个训练科目的热情,让他们必须关注日常训练过程,并从中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作风和行为习惯,更好地适应任职岗位的需要。

四、结语

本文对任职培训专业课程训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和措施,目的是在培训观念、培养机制、训练目标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深化任职培训,使培训对象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秦元伟,周志刚,王哲.“工程技术类任职教育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初探”[J].继续教育,2013(4):30-32.

[2]戴士弘著.“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

[3]王亚盛.“职业素质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3):63-65.

任职培训范文第4篇

一、培训情况

1.1组织实施新员工入职培训:严格按照新员工入职培训流程,7月至11月,新员工入职培训共组织实施了40期,受教育员工668人,平均每期参加17人,入职培训规章制度、质量管理、安全环保教育三门课程覆盖率为100%。

1.2关于公司级及单位培训:7月至11月公司级培训共实施15场,培训人数为436人,重点落在机动部组织的点检技能与案例分析、设备维护及检修操作规程培训,安环部组织的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煤气防护相关知识培训以及能源管理中心组织的节能技术培训;7月至11月各单位培训实施107场,培训人数为4688人,各单位的培训重点落在安全环保、工艺质量、技能操作等方面。

1.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证情况:在领导的指导下,7月组织炼钢厂锅炉培训考证,人数为10人;9月组织动力厂报考锅炉三级考证,人数为20人,报名完毕,等待对方培训考证通知;10月组织炼铁、烧结行车人员考证,人数为10人。与此同时,在领导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了在7月接收的平沙锅炉班学员20人来公司实操,待实操考试结束后优先录取了16人;8月接收了平沙行车班学员29人来公司实操,待实操考试结束后优先录取了21人,及时填补了锅炉工、行车工离职给公司带来的较大人员的缺口。

二、常规培训管理情况

2.1培训设施管理情况:所有培训南水培训教室7月-11月使用83场,培训设施依旧保持原样,教室每次培训结束之后都有要求单位进行清扫卫生,并且每星期都有去检查实施情况,教室在使用期间,通过对各单位的协调沟通,没有发生一起在时间上有冲突的情况;409培训教室的使用,除了每周二、周五定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外,还用于了其余单位的培训、考试及会议,教室卫生每星期都有让阿姨进行打扫;关于电脑和投影仪的借用,由于培训设备欠缺,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有单位需要借用培训设备,每次单位借用都有要求其单位领导签字的申请单,至今没有发生培训设备异常现象。

2.2培训资料收集情况:每次培训结束之后,都会及时催交各单位培训资料,7月-11月,共收集培训资料纸制版52份,见表:

培训资料收集时,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完全按照了资料提交要求进行的,这是提交资料的不足之处;同时,各单位提交资料时,没有要求其提供电子版,这是今后一定要进行改善的地方。

2.3关于特种作业台账的管理:自从8月份特种作业人员信息台账出来之后,依据台账的信息,都及时通知了单位需要复审的人员进行复审,没有因为一人由于通知不及时导致证书失效的情况发生。由于公司离职和入职的人员每天都处在变动之中,因此要求了各单位将部门台账每两个月将更新的信息发来汇总,等到2012年,即将由两个月提交一次新台账改为到一个月提交一次,以便更及时的掌握公司特种作业人员信息。

三、培训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年度培训计划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对于公司领导批准的年度培训计划,一般情况下应该按照计划执行,若不能执行,应该提前告知并用纸制材料说明原因,这方面不少单位没有这样做。在2012年,培训管理员将加大对年度培训计划的落实监督力,每月月初将通知有计划的单位进行计划的落实,如不能落实年度培训计划,将要求其提供书面说明材料以备查验。

第二,培训资料提交不完整的问题。至目前为止,不少单位提交的培训资料并未完全按照规定要求提交,这也于单位培训管理员换人速度比较快有关系。2012年,将加大力度对这方面的管理,按照年检的要求,一步一步教会单位培训管理员怎么装订合格的培训资料,提交怎么样合格的电子版培训资料。

第三,特种作业台账信息待进一步改善问题。首先是台账中没有显示单位特种作业岗位的定员,有了其岗位的定员,就更能了解公司的特种作业人员的动态;然后是台账以后应该由各单位每两个月提交一次改为每一个月提交一次,然后每月都进行汇总,汇总时将体现三个月内复审的信息,另制表格,最后将汇总的台账信息每月提交领导一份以供参详。

四、新年的展望

任职培训范文第5篇

(一)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总的来讲,各项管理规定较为完善,特别是任职学员主管单位制定了配套的管理措施。日常管理工作总体坚持较好,但还存在着工作不及时、不细致的情况。首先由于培训任务的多样性,各班级的培训周期,课程密度,人员层次存在差异,固定的管理办法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其次在学员请假外出后的跟踪管理、交友方面的思想管理等方面,现有制度还留有一定的管理死角,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二)安全防范措施还不够到位

一方面各学员队安全组织比较健全,但真正落实层级管理、发挥作用的不多,尤其是预测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不够有力;另一方面虽然面对安全管理的要求较为熟悉,定期的安全分析坚持较好,但是预防措施和整改对策制定的不够详细,安全预案设想的情况较少,可操作性不强。安全教育内容较为单一、重复,专项教育还不到位,安全防范技能演练不够,处置各种情况的能力不足。

(三)教学质量意识还不够明确

在任职培训的教学管理上,很多管理干部还抱有“只求管理,不求教学”的思想,认为只要加强人员管理,保持人员在位率,不出问题,不给领导捅娄子就可以了,学习是学员自己的事,爱学不学,全然认识不到学院 “教书育人” 的办学宗旨和任职培训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因。

二、加强管理,教育先行,搞好学员思想政治工作

(一)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由于培训学员层次和水平的差异性,学员的任职经历、人生阅历、认识水平、思想境界都不尽相同,甚至部分学员要比管理干部军龄还长、职务还高。因此,学员队要加强管理,搞好思想工作,光靠管理干部的威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紧紧依靠支部的力量,充分发挥支部的堡垒作用。首先要把能力强、威望高、表现突出的学员吸收到支委会中,提高学员自主管理的意识。其次以支部为阵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把思想教育和行管教学归纳到支部工作的范畴,群策群议,在管理中形成集体的合力。再次要依托支部的平台,积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爱好者协会等文化组织,为学员交流与个性发展提供舞台,让学员在良好校园文化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活跃思维、提高素质,充分达到“回炉”的效果,从而推动学员队的全面建设。

(二)紧扣“红管家”教育主题

红管家精神是学院建设的传家宝,是官兵成长的激励石,是学员成才的内动力。弘扬红管家精神,对于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促进学院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紧紧围绕“弘扬红管家精神、丰富红管家内涵、培育红管家人才”为中心,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贯穿培训任务的始终,坚持把“红管家精神”教育到每一个学员,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湖北地区革命历史悠久,积极组织学员参观学习,感受革命先烈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进一步丰富 “红管家精神”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求学员坚定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牢记使命,履行职责,高标准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

(三)建立思想动态监管机制

任职培训学员个体差异性明显,在开展思想工作时要因人而宜。要注重士官学员和干部学员的区别,年轻干部和年长干部的区别。要建立健全动态监管机制,开训前期要及时摸清人员情况,重点对婚恋、交友、学习目的和工作情况进行排查,明确重点监管对象,同时多管齐下,坚持思想情况全程监控和实时反馈。要进一步加强军人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员进行心理健康调节和心理素质优化,消除心理障碍,解决思想问题。

三、结合实际,围绕重点,提高任职培训教学质量

(一)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队干部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熟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全面掌握教学基本情况,坚持深入教学一线,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跟班听课,了解教员的授课情况,了解学员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坚持支委会议教议学工作,把教员对学员的要求传达给学员,把学员对教员建议和意见转达给教员,使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坚持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充分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对学员的学习进行主动地引导,积极搞好第二课堂建设。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教学,使学员涉足很多新的领域,开拓视野,培养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全面提高培训学员的综合能力。

(二)坚持书面理论和实践创新相结合

任职教育是以高等教育为基础,以任职需求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员研究和解决部队现实问题的能力,岗位指向性明确、实践依赖性较强。要加大力度提高教学实效,就要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种教育资源,把课堂延伸到训练场,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见习实践活动,开展广泛调研,更好的把课堂上抽象的理论、定义、方法模式和现实工作结合起来,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实践求学习,以锻炼促提高,真正把学到的书面知识转变成“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为开展业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积极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注重与外训大队学员的交流,深化对外军的认识和了解,积极学习借鉴外军的先进经验,有效拓展学员的国际视野,提升学员的思维层次。

(三)坚持经验探讨和课题研究相结合

任职培训范文第6篇

学习期间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公共管理、行政能力,黑龙江省情与重大战略问题,法制建设与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现代管理理论与当代科技知识等5个单元26门课程的学习、研讨、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听了3场报告;赴绥芬河、东宁、牡丹江和海林等地行了学习考察,举行了多次支部活动和文体活动任务。全班学员还利用自学时间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举行了多次理论研讨。

通过学习培训,学员们深有体会的说,此次学习培训时间虽然短,但取得了“四个有所”的效果,即:学有所思,学有所懂、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通过支部活动和班级活动“四个新”的目标要求,即:认识有了新的起点、境界有了新的升华、工作有了新的动力、自我有了新的完善。在此,第14期省直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全体学员,向省委党校各位领导和全体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就学习培训的主要收获和体会简要汇报如下:

一、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通过5个单元的系统培训,学习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xxxx”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党的xx大和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学习了公共管理理论与提高行政能力;学习了黑龙江省情与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学习了法制建设与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学习了现代管理理论与当代科技知识。通过学习讨论,我们深深体会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学习讨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夺取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根本法宝,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中国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根本选择。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从邓小平理论到“xxxx”重要思想,再到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都有着独特的理论和历史价值,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是突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难题的理论体系。通过学习,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认真学习公共管理理论、黑龙江省情、法制建设和现代管理理论,加强了能力建设。通过理论学习、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新时期领导者战略思维和能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深刻认识到这是新时期领导者适应社会时代变化,开拓新局面的需要,是领导行为的本质要求。二是增强了大局观念和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是对事物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的认识,领导者只有做到全局在胸,统筹兼顾,才能正确地权衡,比较;抉择,取舍;做出正确的决策。三是增强了领导能力,通过系统学习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领导思维创新的基本原则,以及战略和战略思维的特征、战略思维的方法,尤其是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创新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为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认真学习科学发展理论,提高了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通过学习,深刻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学员们在讨论交流中深有感触地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紧密结合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xx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实现党的xx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上来。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本职岗位上为推动黑龙江省在新起点新水平上攀登新高峰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工作能力

1.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实践上的成功,来自于理论上的正确;行动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学员们在畅谈学习体会时说,通过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深刻认识到平时学习、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即被动性学习多,为解决近期性和事务性问题而突击性学习多。由于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学习的系统性不够,在工作中缺乏长远性和战略性思考。通过此次学习培训,全体学员不仅在理论修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和提高,而且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2.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而加强世界观改造,则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政治素养、保持先进性的永恒主题。学员们在党性分析时纷纷表示,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党性锻炼和政治修养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是经常性的、长期性的和终生的。党建工作领域存在的组织生活不正常,批评难,以及用自我批评代替批评等现象,反映出部分党员党的意识、党员意识不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本着对党忠诚和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从党员领导干部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作为一名党员,必须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3.认清了国际国内形势。理解了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抵御金融危机的有力措施和省委、省府提出的“经济区”、“十大工程”等重大决策,坚定了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信心,增强了立足本职、勇于创新、发挥作用的责任感。

4.提高了创新能力。大家普遍感到通过这次学习,确实学到了新知识、新方法。如省委党校领导和老师所讲授的课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同时也对黑龙江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两化”融合、促进产业转型提升的战略决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创新知识的学习与更新,提升了对创新的认识与使命感。大家认为,作为处及公务员要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要深入企业和基层,帮助企业改善管理、创新技术、开发新品,解决困难,通过开拓创新来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三、围绕完成教学任务,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取长补短,自觉奉献

我们班共有学员44名,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34岁。尽管学员们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既有从事党务和群众工作的,也有从事行政和专业工作的,但大家按照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鲁滨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的要求,努力做到“三个珍惜”和“三个提高”,即:珍惜机会、珍惜时间,珍惜资源;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为此,全体学员认真听课、勤奋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出谋划策、争办实事,在刘伟民老师带领下,在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和考察活动。

1.认真履职,充分发挥班委会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党校学员处和刘伟民老师的要求,班委会认真履职,班长尹胜平同志负责制定全班学习计划和培训班总结;副班长伊建民同志负责全班组织工作和活动安排;学习委员姚世伟同志负责全班的学习工作,并主动收集、整理教师的讲课课件;宣传委员杨静嫒同志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其他同志积极协助下,积极开展了宣传活动,得到了党校领导、教师和学员的一致好评;体育委员郝继强同志、文艺委员吴翔同志、生活委员吴威英同志热情为大家服务,相继组织了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和全班的联欢会等健康向上的活动,丰富了大家的学习生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郝继强、黎艳萍、古毅明、石毅、陈晓丽和郭红梅等6位小组长,认真主持小组各项活动,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主动服务,积极为集体多作奉献。

3.加强学习,注重实效。本期培训班学员大都在各单位、各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日常工作都比较繁忙,有的学员工作岗位比较特殊,重要任务多、紧急任务多,但他们与所有学员一样,严格遵守党校的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小组讨论踊跃发言,以实际行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和和谐的氛围。根据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的需要,学员们认真研读教案和提供的资料,积极参加记者招待会和研讨过程,得到了任课教师的好评。

4.增进了同学友谊。在班委会的积极组织下,精心设计、编排节目,增加了友谊,丰富了党校的学习生活。通过交流,增进了学员的相互了解和取长补短,整个班级充满团结、和谐的气氛,始终保持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任职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专武干部;任职能力;培训;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对新任职专职人民武装干部(以下简称专武干部)进行任职能力培训是按照专武干部工作岗位的需要,给予受训者以岗位任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从江苏省近几年组织的新任职专武干部集训情况看,参加集训的专武干部多数从其他岗位调整交流而来,“半路改行干武装”的人员比重较大,大多没有部队工作经历和人武学院学习经历,组织指挥能力弱、军事素养不高,业务能力与实际工作需要有较大差距,抓武装工作缺乏思路和招数,不会干、不能干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人武学院是以培养基层专职武装干部为主要目标的院校,除了学历教育外,还承担新任职专武干部的短期集训任务,因而提高新任职专武干部任职能力培训质量应成为学院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确立全新的任职培训理念

新任职专武干部任职能力培训与人武学院学历教育的教学对象、目的不同,对教员、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要求也不一样。学历教育旨在打牢基础、提升发展潜力,注重学生素质的长效性、稳定性、基础性,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起奠基作用的教育。新任职专武干部任职能力培训旨在全面提高专武干部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创新素质,注重参训人员素质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新任职专武干部任职能力教育的基本特点,应重点确立三种教育观:

(一)任职教育观

任职能力教育是岗位教育,专武干部岗位的明确指向性,要求新任职专武干部短期集训应紧紧锁定专武干部岗位任职需求搞教学。

(二)创新教育观

任职能力教育的特殊性和基层武装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培训中必须注重新任职专武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开放式的课程内容、提问式的讲课方式、课题式的研究教学,把专武干部的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三)实践教育观

任职能力教育的专业性和基层武装工作岗位的实践性,要求专武干部任职能力教育必须把实践性教学摆在突出位置。在培训过程中,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参训人员返岗实习,结合岗位实践撰写符合本单位武装工作实际的结业论文或调研报告,通过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论文答辩或交流,探讨基层武装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切实提高他们开展武装工作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培训时间

新任职专武干部任职能力培训,可采取本职业务知识学习+军事基本理论学习+军事基本技能训练+组织指挥能力训练+体能训练+专题辅导讲座+参观见学+岗位实践(撰写结业论文或本单位武装工作调研报告)+结业论文答辩或结合调研报告组织专家组与其进行探讨交流+考核验收的模式开展教学训练。本职业务知识侧重国防动员基本理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基本理论、人民武装工作法规政策、民兵组织建设、民兵政治工作、民兵军事训练、民兵战备工作、民兵情报信息工作、征兵工作、人民武装工作文书、基层人武部和民兵营(连)规范化建设、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职业道德等内容的学习。军事基本理论侧重人民战争思想、军事高技术与信息化战争、军兵种知识、外(台)军知识等方面的教学。军事基本技能以轻武器射击、识图用图、战术基础、军事教学法等科目的训练为主。组织指挥能力训练侧重组织民兵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级组织指挥训练,围绕六种多样化军事任务行动样式设置情况、完成想定作业和情况处置。体能训练以3000米跑、俯卧撑、仰卧起坐、10米×5往返跑等基础体能训练为主,并从实战化要求出发,适时增加3000米武装组合战斗体能训练。专题辅导讲座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主题与灵魂的学习辅导、我国安全形势、海洋权益和海上维权斗争等热点问题为主。参观见学以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和基层规范化建设示范教学为主。结合江苏省近几年组织新任职专武干部任职能力培训的实践,时间以三个月为宜,集中学习训练65天,返岗实践20天,基层武装工作交流和考核验收5天。通过培训,使参训专武干部熟悉掌握人民武装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熟悉掌握基本军事理论和业务知识,熟悉掌握基本军事技能,体能达标,具备胜任本职的业务能力和带领民兵预备役人员完成支援保障打仗、参与反恐维稳、参加抢险救灾“三大能”的组织指挥能力。

三、建立与任职能力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任职能力教育的岗位指向性和实践性,对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要确保新任职专武干部任职能力教育质量,人武学院必须锻造一支与任职能力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一)在岗学习

针对任职能力教育对教师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岗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针对教师队伍明显的弱项,可利用寒暑假集中办班学习;要针对专业教学力量的弱项,利用聘请专家、教授、资深教员来校授课时机,实施跟课、听课学习;要针对自身存在的能力弱项,抓好岗位自学。

(二)离岗深造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制度,使优秀教师入学深造制度化、规范化,使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外出深造,让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处于后备力量建设理论的前沿,增强教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三)换岗补缺

在省军区领导下,建立教师与人武系统干部双向代职制度,让教师到人武部代职煅炼,通过换岗位锻炼弥补教师知识结构和经验阅历上的不足,提高对人武工作的感性认识,深入了解武装工作特别是基层武装工作的任职要求;邀请人武干部担任新任职专武干部任职培训的部分教学任务,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四、构建多维的教学模式

任职能力教育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必须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一)实施专题研讨式教学

摒弃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专武干部岗位任职的现实需要为牵引,将教学内容整合为若干专题,按照提出问题――理解分析――解决方法――问题引申的步骤和思路进行教学,达到培养参训专武干部具备基层武装工作岗位任职能力的目的

(二)实施开放式实践教学

基层专职武装干部工作岗位的实践性,要求学院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实践教学力量。要依托自身的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性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县(市、区)人武部和基层人武部,通过与军队有关院校和人武部建立协作关系,实现院校教学与人武工作实践的互动。通过组织参训专武干部返岗实践,结合本职岗位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撰写武装工作论文或调研报告,组织由相关军队院校教授、县(市、区)人武部领导、省军区职能部门干部、人武学院教师组成的专家组,针对参训专武干部撰写的论文或调研报告,与其逐一进行答辩或探讨交流,启发创新思维,促进所学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参训专武干部开展基层武装工作的能力。

五、采取灵活的考核方法

任职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士官;任职培训;思考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军士官编制数量占到士兵总数一半以上,覆盖了所有专业技术和指挥管理岗位。广大士官成为部队战备训练、教育管理和武器装备操作维修的主体,成为生成、储备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群体,成为深化和拓展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讲,加速士官队伍素质的培养,直接决定着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成败,深刻影响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速度。

一、士官任职培训的特点

(一)培训任务以新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

在现有条件下,为了顺应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要求,应对国家与军队面临的挑战,必须着眼加紧做好新军事斗争准备,以此进行士官培训任务的统筹。着力提高士官培训的质量与效益,建立基于联合作战、聚焦新军事斗争准备、注重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的新型士官任职培训任务体系。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士官人才队伍,使其能够满足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和新装备战斗力形成的需要。

(二)培训层次着眼于培养高素质新型士官人才

开办高层级士官任职培训班次,强化士官队伍的知识与技能,培养高素质新型士官人才,满足部队科技练兵和新装备战斗力生成所需。除此之外,更应在士官队伍来源上为高素质新型士官人才培养把好关口,应大量吸收地方高等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士官队伍中,增加直招士官的比例,并进行针对性的岗前培训,为新型士官队伍建设进行人才储备。

(三)培养体系以提高士官培养质量和效益需要为根本

作为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士官教育,培养体系要以提高士官培养质量和效益为根本,这就需要构建院校与院校、院校与部队联合共育的培训机制,还可依托地方国防教育招收与培养士官人才,形成院校、地方与部队的联合办学,建立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间共享教育资源,使士官任职培训融入国防教育大系统之中。

(四)培训目的以岗位指向与技能实用为目标

士官培训着眼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直接面向满足第一任职需要或职级晋升需要,以部队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在培养内容的选择上,着力培养岗位任职能力,以任职岗位能力必需的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构建人才培养课程结构、知识结构等人才培养方案,使其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士官任职培训面临的问题

(一)培训分类和定位有待明确

虽然士官目前分为初、中、高三级,但从士官任职培训的具体情况看,究竟如何分类、分为几类,尚未明确,因而培训工作容易产生主观性、盲目性和局限性。

士官岗位任职教育培训的是专业人才,其培训主要是适应本岗位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岗位职责的变化而进行的。目前院校在士官人才培养上还不能完全满足部队建设人才需求和各专业、各类岗位的任职要求,没有“与时俱进”,不能瞄准部队建设急需的专业,做不到“缺什么、补什么”。因此,培训的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效果不理想。

(二)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从部队多年使用情况看,任职培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士官,不足一半。由于毕业后不能从事专业工作或未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不能把岗位当作职业,进而不能把职业当谋生手段,造成了在校学员学习无兴趣,主动学习动力不足。

从目前情况看,士官培训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受着传统模式的制约,很难适应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满足部队岗位的需求。一是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比例严重失调,难以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二是课程设置创新力度不够,沿用传统的较多,现代前沿领域的应用较少,不敢大胆取舍。有些教学单位只顾自身考核课时量达标,不管开设课程科学与否,只要有教学任务就行,严重制约着课程设置的创新。

士官队伍年龄结构的多元、技术要求的日趋复杂、任职岗位的多样选择等特殊性,决定了士官培养模式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但当前的士官培训模式在学科、专业设置上都过于单一。由于对士官岗位的多重性、职业素质的严谨性、办学条件的苛刻性认识不够,因而培训方式单一。

(三)培训资源有待充实

士官院校教员应该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然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教员从院校走向院校,没有部队任职经历,更没有在部队技术岗位的工作经历。随着我军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武器装备不断更新,造成院校教员虽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却不能完全满足部队发展前沿知识的教学要求,限制了教学水平的发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士官作为部队一线作战训练的主要实施者,其岗位任职培训要求士官必须精通本职业务,熟练掌握武器装备。这就要求在士官培训过程中注重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专业操作比重,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而这些均高度依赖于教育资源的大力投入。目前,相关院校在教学中缺乏与部队实际需求能力相衔接的教学资源,比如新型的武器装备,信息化的武器平台,现场教学场所等等,要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岗位为指向,必须加强院校教学资源的建设。

三、士官任职培训采取的对策

(一)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完善士官任职教育训练

设立专项培训经费。由培训单位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内容,设立全军士官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将所需装备器材、场地设施和物质消耗等经费,纳入各级业务部门年度预算与保障计划中,按照士官培训层级、规模与内容,安排培训所需经费,以利于士官人才选拔、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

在完善士官任职教育训练方面,应满足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人才培养的需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遵循打得赢原则与部队建设实际需求,采取整体规划、循序渐进、训管结合之方式,更新组训、施训办法,利用装备、器材和军事教育技术的手段,完善士官任职教育训练,努力培养一支具备适应各种作战形式的能力的高素质士官队伍。

(二)着眼部队岗位任职能力需求,创新士官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士官任职教育是一项持续创新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要始终做到与时俱进,课程建设必须密切围绕培训对象展开。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具有专业针对性、岗位适应性、内容动态性,打造全新的“专题化的基础课、综合化的专业课、动态化的新知课”的课程体系。要按照“充实理论、强化能力、提高素质、胜任岗位”的思路,保持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要紧贴信息化战争和军队建设的实际,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前沿性和全面性,及时将军事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等纳入课程体系,构建内容新鲜、结构优化、体系完备的新型课程体系。在教学方式方面,针对任职教育课程设置灵话多样、教学内容高度融合等特点,大力推行“案例式”教学、“专题式”教学与现地教学。一门课程,几个教员可以分为几个专题共同讲授,这样便于教员悉心准备,上出精品。在“专题式”授课过程中,合上同一门课程的几个教员在内容的衔接与设计上要注意协调一致;在专题的设置上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机动;在专题内容的选择上要尽可能的贴近实战、贴近前沿;在专题授课过程中要实现有机互动,让部队实际与教学本身实现融合。

(三)着眼任职培训的转型,不断加强教员队伍建设

不断强化士官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是深化任职教育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教员队伍建设。一是创新教员培训体系。建立教员培训体系。岗前培训,对于担负任职教育的新教员要先培训,后上岗。岗位轮训,根据各专业特点,认真组织授课教员到实地、察实情,交流心得体会,开展教学研究,使其在岗位上边教学、边探索、边总结,不断丰富教学经验。进修深造,组织教员参加学院内部的研讨、培训,提高教员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挑选中青年教员到兄弟院校学习,取长补短,完善自身阅历与知识储备;学院还应积极向总部申请参加高层次培训学习班的教员名额,丰富各层次教员的培训。二是积极改善士官教员队伍结构。可选调基层部队或部队科研院所中优秀军官来院任教,补充教员队伍的“部队实践经验”;大力推行“教官制”,弥补教员队伍结构的不足,形成作战部队军官与院校教员长效的双向交流机制;还可以通过“请进来”——外聘专家,改善教员队伍的结构,这对于教员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学员广泛吸取知识的作用重大。根据士官培训的特点,可以聘请军内与军外的专家、教授走进课堂。这种模式能够与教员本身的教学形成很好的互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双赢”,即在学员的培养上多了一种有益的模式,同时也对本院的教员在教学上有了启发与思考,从而促进士官任职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艳艳,卢佳.关于士官任职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68).

2.张洪义.浅谈士官任职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4).

3.周磊,白念文,孙博.任职院校转型中的士官培训研究[J].现代营销,2011(5).

4.禹安胜,杨涛,金铁.对士官任职教育转型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2).

5.徐刚.顺应院校体制转型强化士官任职培训[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

6.程佑春.浅析军校士官任职教育的创新发展[J].科教文汇,2008(3).

任职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任职培训,系统科学,循环,模式

目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对各行各业的岗位任职能力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任职培训的普遍性和长期性也在逐渐增强,培训方法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1][2]。与学历教育相比,任职培训的要素和过程更复杂,如培训对象参差不齐,培训目标和方式多样,对同一培训对象往往也需要进行逐步提高的多次培训,因此,系统的任职培训必须以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为指导。

一、系统特征

系统的通常定义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任职培训的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环境要素(或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其中,环境要素包括最新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经营理念、人才管理方式和大众价值观取向等。内部要素包括任职培训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能力等。不难理解,要使任职培训卓有成效,就必须处理好这些要素的关系,使其形成一个关系协调、功能强健的系统。

系统科学认为,整体性、关联性、时序性和结构动态平衡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特征。它们也是任职培训系统的基本特征[3]。

二、双循环模式

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科学,目前主要包括“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它既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也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

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提出的系统任职培训的双循环模式如图1所示。

1、工作环境

系统科学十分强调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任职培训是面向工作需要的,也是需要与培训对象的工作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生产方式的剧烈变革,同时也不断产生着新的工作环境,包括生产方式、组织关系、经营理念和人才素质标准等方面的变革,任职培训的目标与方法也必须紧随培训对象的工作环境而变化[4],且要尽量、尽快达到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最优状态。

2、岗位能力需求

任职培训首先需要有明确的培训目标,而培训目标必须依据岗位能力的确切需求来制定,因此任职培训的关键一步,就是要明确培训对象的在新的或特定工作环境下的岗位能力需求[3]。只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和实施可行、高效的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尽快提高培训对象的岗位工作能力,充分体现培训工作的价值。

3、“小喜欢”

“小循环”是“大循环”中的反复调整过程,指在培训目标明确的条件下,实施本轮(“大循环”)培训的计划,并通过计划实施情况和培训效果评价等信息,对培训内容和方法调整的循环过程,目的是追求培训方法的“最优”。其主要系统科学理论是控制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即开始时,培训对象的能力远离岗位能力的需求,培训方法也处在试探或非最优阶段,培训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但经过培训效果等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培训单位内部之间和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多次协同调整[3],使培训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即使培训方法趋于合理,培训效果“最佳”。

4、“大循环”

所谓的“大循环”是指在工作环境变化时,重新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制定新的培训目标与方法,对培训对象实施新一轮的培训,使他们的能力能够及时适应新的岗位需求。

当工作环境变化时,任职培训系统会重新处于“非平衡状态”,而实施新一轮的“大循环”培训,可使任职培训系统重新达到“最优”的“平衡状态”。“大循环”强调的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这是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长期或终身教育以及逐步提高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牢固树立“大循环”思想,坚持走“大循环”之路,才能使任职培训与时俱进,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持续、优质地服务于社会。

三、实施要点

双循环模式体现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等系统科学学科的思想与方法,在实施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素分析处理

任职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整体和有序的概念,全面处理好各种内外要素的关系,使这些要素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力的整体。

此外,要特别注意和把握的是,生产设备和方式对岗位能力需求十分重要,很多情况下,必须基于生产设备和方式的具体要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与方法[2]。

2.信息反馈

双循环模式中的“小循环”,利用的是控制论的反馈原理,为此必须通过培训过程监督和培训效果评价[1]等,及时分析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对培训内容和方法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促进培训工作的逐步有序和培训效果的逐步提高。

3.经验和知识积累

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提高培训质量至关重要,为此在本轮“大循环”中的多次“小循环”培训实践中,要高度重视积累经验和知识,并把这些经验和知识积极地用在下一轮的“大循环”培训中,以提高下一轮“大循环”的培训效果。

4.动静关系把握

循环意味着动态变化,但有序性或平衡状态是系统行为的一种必然结果。这一点对“小循环”的指导作用,是不要频繁或“手忙脚乱”地修改培训内容和方法,而是要在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培训内容和方法进行稳步、有效的改进,以保持培训内容和方法的阶段稳定性;对“大循环”指导作用,是在新的岗位能力需求不是很明确或办学条件不成熟时,不要盲目地进行新一轮“大循环”培训,以免出现效果不佳的培训,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很多时候,任职培训的方法和效果会受到教学条件和人才管理方法等因素的限制。在这些情况下,追求任职培训的系统整体最优,对培训目标与方法要求过多或过高是不现实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追求系统的局部最优,即根据效费比最大的原则,坚持抓住重点、保证效率的培训宗旨,在充分分析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明确重点培训内容和重点培训方法,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好的培训效果。根据系统突变理论,任职培训的局部最优到达一定程度或某个阀值时,就可转化为整体最优。

参考文献

[1]蔡欣宇.公务员任职培训有效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8

[2]陈红波,聂广星.着眼科学发展创新士官任职教育培训机制[J].法制与社会,2010(13):251

[3]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4]梁琪.基于系统工程学的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83-86

任职培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任职教育 培训需求 调研 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远程教育属于任职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教育在军队任职教育中的优势逐步显现出来。远程教育具有成本低、传播快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等特点,但是由于军队远程教育刚刚起步,很多院校照搬面授教育的内容到网上,没有做相应的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失去针对性、方向性,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从事远程教育的军队院校教员需要下到基层,下到部队基层,认真做好需求调研,按照部队和学员的需求去制作培训内容,培训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在做需求调研时,还应避免蜻蜓点水、应付差事的现象发生。

一、培训需求调研的重要性

培训需求调研在20世纪50年代就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他们在对一些企业的培训过程进行摸底之后,发现企业在培训需求调研时的方法并不科学,随意性很大,同时大部分企业没有做培训需求调研,企业培训部门领导按自己的意志和想象去培训员工,这样造成的结局是员工想学的内容没有安排进去,而他们不需要学习的内容却做了较多安排,培训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而且效果不尽如人意。

于是,教育研究者开始研究科学的培训需求调研方法。1961年,mcGehee、Thayer提出培训需求分析要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3个方面去进行。

20世纪80年代,不少研究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比如Kenneth M.Nowack在1991年提出将培训需求分析为分九步:第一步,进步工作描绘;第二步,开发问卷;第三步,实施问卷;第四步,分析问卷;第五步,解释结果;第六步,小组调查研究结果;第七步,反馈;第八步,开发培训目标;第九步,评估培训有效性。

此外,还有学者把学员的自我评估作为信息的来源。自我评估就是把自己的技能与企业要求和标准进行对比,确定其差距。这体现了组织对人的重视,成为组织进行需求分析的重要途径。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高科技和复杂的技术,企业对培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知识更新的速度在逐步加快,员工学习的速度如果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员工需要进行持续学习,才能使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竞争力。然而,时至今日尚无人对培训需求分析作出系统深入的研究,也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培训需求分析的学术研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如果此类研究不能深入进行,将直接影响到培训的针对性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培训需求调研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让培训更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与随意性。只有进行了扎实的培训需求分析,才能摸清组织和个人想通过培训提高什么,组织和个人在培训前存在哪些不足和缺陷,通过培训要弥补哪方面的不足和缺陷,这样使培训针对性大大增强,培训的效果将得到提高,组织和个人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第二,准确确定培训目标,使得组织与个人达成培训的一致性。通过培训需求调研,可以分析出组织和个人的培训目标,使组织和个人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形成培训教育者和组织、个人的多方面共识,使培训既符合组织的需求,也符合个人的需求,同时也使教师更有方向感,既能实现培训的短期目标,也能实现组织和个人的长期发展目标。

第三,能通过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更加有效快捷,降低培训成本。通过需求分析,培训教师能从组织和个人的多种培训需求中提炼出共性需求,通过共性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培训变得富有针对性,大大节约了培训时间和成本,使培训快捷而富有成效。

第四,通过培训需求分析能使培训评估变得有据可言。培训需求分析确定了培训的目标,为培训后的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标准,使评估更加客观准确。

第五,为学术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使此类研究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培训需求分析提供更好的方法,有效推进学术发展与培训事业的进步。

二、任职院校远程教育培训需求调研的现状与不足

1.任职院校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刚刚成立,教师不熟悉业务,未做或很少做需求调研

近几年,随着一部分军事院校由原来的学历教育转变为任职教育,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刚刚成立,人员配置与硬件设施尚不完善,处于“搭架子”阶段。大部分教员是由学历教育转来过来的,缺乏远程教育专业知识,工作尚处起步摸索阶段,教员不熟悉远程教育业务,远程教育工作没有真正开展或很少开展。

大部分教员沿习过去学历教育的模式,按学科设置硬性“规定”培训计划,很少或根本没有去做培训需求调研,导致教学计划与部队、学员的需求错位,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学员积极性不高,时间与精力却耗费甚多,培训成本在无形消耗。因此,开展远程教育教员下部队进行培训需求调研,显得迫在眉睫。

2.没有科学的需求调研方法与理论,未按“需”设置培训内容,缘木求鱼,适得其反

由于国内国外目前在需求调研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需求调研刚处初级阶段,需求调研方法尚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因而培训不按“需”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任职院校这种现象也未能幸免,一些需求调研只是用在任职教育的面授教育方面,对于远程教育的需求调研有的院校只是照搬地方院校的模式去进行,缺少任职院校独有的理论与方法,因而即使做了一些需求调研也不尽科学,也不一定是部队和学员真正想要的结果。更重要的是部分院校即使做了一些需求调研也是泛泛而为,有些部队与学员对于需求调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偏见,不太配合教员的调研,导致教员调研没有挖掘到部队与学员的真正需求。调研教员苦于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只能拿着不真实的需求调研结果回去“交差”。如果拿着这样的需求调研进行分析如何能得出科学客观的结果?如果任职院校远程与继续教育管理者按照这样的需求调研去配置教学内容岂不是阴差阳错,适得其反?

一部分任职教育院校为了“多、快、好、省”,甚至取消培训需求调研,按自己的想象去规定教学内容,缘木求鱼,鱼怎可求得?学员想学的内容没有设置,学员不需要学的内容却硬性“安排”了,如此而来其结果可想而知。

3.部分院校和教员对需求调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走过场”现象

由于大部分任职院校是由学历院校转变而来,部分教员与远程与继续教育管理者对于培训需求调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学历教育的习惯去安排教学内容,认为培训需求调研可有可无,调研和不调研没什么区别,只要把需求培训的内容传授给学员就足矣,因而在进行远程教育时并不去进行需求调研,甚至做了也是“走过场”。因此出现了进行远程教育时,只是把“面授”教学的内容生硬地搬到网上,表面看起来内容很“充实”,实际却南辕北辙,离学员和部队的需求相去甚远。

4.不重视需求调研,照搬地方院校的远程教育模式,远程教育缺乏军队特色

由于任职院校远程教育技术是由地方院校远程教育技术借用而来,缺少“军味”,远程教育教员掌握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不太多,在教学技术和教育内容上缺少军事特色。要想在技术和内容设置体现出独特的军事特色,必须有科学而客观的需求调研,根据军队任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去研究适合任职教育的远程教育技术和内容,使远程教育有“根”可寻,有“源”可溯,扎扎实实,稳步推进。

三、落实远程教育需求调研的策略

1.建立相关制度,把培训需求调研制度化

培训需求调研是培训之“本”、培训之“源”,因而必须把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制度化,使远程教育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这样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内容的安排、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方法采用、培训评估都有了“根”,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大大增强。

培训需求调研制度化可以有效避免部分教员和任职院校在进行远程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时的“走过场”和轻视现象,使培训需求调研能够扎扎实实进行。同时,制度化也可以使部队和学员能够密切配合教员的调研,避免因受教方的不配合而出现调研结果不准确的现象。

2.建立培训需求调研创新激励机制,重奖调研扎实、工作积极者

要使培训需求调研落到实处,必须有一套创新激励机制,使真正积极工作、扎实工作和工作颇有成效的教员得到激励,对于一些贡献突出者给予重奖,这样使能者和勤者得到激励,对于有效推进培训需求调研的进行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建立培训需求调研研究机构,有效推进理论研究和方法的提升

由于我国培训需求调研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改变,而培训需求调研对于培训效果的影响巨大,所以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机构。远程教育属于时展的前沿教育途径,任职教育院校要首先建立相关的研究机构,使任职教育院校的需求调研不落后于地方院校的理论研究,要逐步建立理论研究的制度和科学化,使远程教育的需求调研研究赶超地方院校的研究,领先全国,领先世界。通过理论研究建立起科学而系统的培训需求调研方法,为远程教育的科学进行指明航向。

4.建立培训需求调研数据库,为研究者提供充实的资料和依据

打破院校之间的界线,使所有调研报告和数据都有进入数据库,供研究者查询和研究。同时要有调研者和被调研者的联系方式,供研究者深入调研。当研究者有了充足的资料来查询和研究时,其理论研究便有了基础,对于推动理论,提供可靠真实的需求调研方法大有裨益。

四、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任职教育院校要与被调研部队协调好,防止学员不配合,调研走过场

为确保培训需求调研取得应有效果,任职教育院校应在调研前与被调研部队协调好,取得被调研部队的支持和学员的配合,为调研铺好路,以便教员赴部队实施调研时,能够顺利进行。如果被调研部队和学员不积极配合,调研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同时,任职院校也应做好教员的工作,防止教员赴部队调研时仓促应付,“走过场”。

2.分析调研报告、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时,应与被调研部队和学员商议,达成共识

在教员采集到培训需求调研数据后,任职院校远程教育教学研究者应仔细分析数据,筛选出共性强的培训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时,可与被调研部队领导和学员商议,就培训计划达成共识,这样能取得部队和学员的认同,便于实施远程教学计划。

3.应结合院校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

在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结合任职院校实际情况,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结合教师的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避免把本校不擅长的或教师不擅长的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中。突出特色和优势,容易在同类院校中建立自身的品牌和影响,有利于以后的招生。

在自身师资优势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地方和其他任职院校聘请专家和权威教员来本校任教,以开放的姿态办学,以资源充分利用为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真诚服务部队和学员为己任,办好远程教育。

4.打破院校之间的界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由于远程教育特有的开放性,完全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同院校之间,完全可以打破院校之间的界线,结合自身优势,把优质教育资源放到网上去与其他院校共享,同时也可以分享兄弟院校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教育成本,实现优势互补。

5.打破院校之间的界线,共组专家团队分析培训需求调研数据

分析培训需求调研数据,找出共性需求,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权威专家进行,部分院校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权威人士,难免会造成数据分析不妥,影响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打破院校之间的界线,组成一个专家团队,共同分析培训需求调研数据,可以使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内容的确定更加科学,更加符合部队与学员的需要。这需要院校领导与远程教育负责人展现开放的胸怀和气魄,使远程教育的培训需求调研越做越好,使信息时代的远程教育为我军培训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强我军威,壮我铁甲。

参考文献

[1]丁玲玲.国外培训需求分析技术的演进及其原因分析[C].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08

[2]石靖,方家银.影响任职教育效果的因素与对策[J].继续教育,2013(3)

上一篇:日常管理范文 下一篇:人造板工业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