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银行干部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09:57:46

农行银行干部考察报告

农行银行干部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一、围绕服务“三农”,大力支持粮食收购、储备、加工,进一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经济发展粮为先,没有足够的粮食作后盾,其他发展就无从谈起。粮食安全实行政府首长负责制。为完成政府领导交给农发行的光荣任务,确保当地粮食安全,我们主动配合财政、粮食等部门,科学认定粮食购销企业的贷款资格,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资金,充分保证了我市粮食收购资金的需要。止2008年底,我们发放了粮食收购、储备、调控贷款2437万元,支持收购地方储备粮1000万公斤、调控粮121万公斤,支持市康利源面粉厂收购小麦587万公斤,较好地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企业科学发展观心得。

二、立足农村基础设施,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为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后劲。

要想富,先修路。是一个县级农业市,也是一个旅游城市,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和发展生态旅游,都需要公路作基础;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也需要良好的农村公路建设。为此,从去年第四季度起,我们积极与财政局、交通局、方兴公司等部门配合,对市的农村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考察,形成了科学、翔实的考察报告上报省分行。今年5月份,省行批复了我行农村道路维修项目贷款2亿元。今年9月份先发放了1亿元,明年初再发放1亿元。该项目总投资3.3336亿元,竣工后改建农村道路510公里,修建桥梁12座,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突出重点,努力支持产业化龙头,确保我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在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我们突出做好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支持玉米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市圣地嘉禾油脂有限公司是济宁市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3月,我们发放了400万元贷款,支持该企业累计购进300万公斤玉米胚芽,拉动销售玉米5000万公斤,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保护了农民利益。二是积极支持麻类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市锦绣纺织有限公司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麻纺企业,是的利税大户。2008年初,我们发放了贷款2000万元,支持该公司累计购进亚麻等原料3200万公斤,保证了企业正常流动资金周转需要,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保证了3000名职工的吃饭问题,为确保市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

我行致力于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全行上下牢固树立客户就是上帝的观念,在信贷产品的种类、方式、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充分考虑客户的资金需求,与政府部门及企业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努力提高办贷效率。一是运用CM2006信贷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大了贷后信贷营运综合管理与分析,提高了信贷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二是依托综合业务系统处理平台,保证了业务操作安全及时、准确运行,账务核算质量显著提高。三是加强了与工商银行开展网银业务合作,满足了企业离柜业务需求,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完善了营业服务设施,规范了服务标准和行公\:文有约为,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五是积极稳妥地运行了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我行搭建了快捷、高效、安全的支付结算平台,极大的提高了我行跨行支付结算业务的速度。六是加快了银行卡及网银业务等服务手段的推广应用,开通了电子银行,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快捷、统一、安全的服务,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虽然我们在支持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受业务范围和自身管理水平的限制,在一些方面还没有达到各界的要求。我们将以这次评议为契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用足用好国家的“支农”政策,一如既往地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为市实现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银行个人工作总结4(银行房信部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行实现股份制改革的关键一年,是我行发展战略的落实之年,是体制与机制的变革之年,也是公开上市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在上级行和支行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房信部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斗志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提出了“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的工作理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克服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严格执行上级行和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措施,围绕省分行制定的“业务发展年”、“安全运行年”等重点方针政策扎实开展工作。

一、贯彻落实上级行和支行党委关于年年的工作安排和要求,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支行开展各项专项治理工作。

年年是广东省分行确立的“安全年”,为贯彻省分行和支行党委对“安全年”的各项工作安排和要求,我部成立了“安全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房信部“安全年”工作实施方案》,利用班后会的学习时间,把上级行和支行的各项会议精神、工作安排和部署及时传达给每位员工,使全体员工清楚认识当前我行的形势、任务和要求;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安全年”工作实施方案》、《违法违纪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中国我行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开展对典型案件的学习分析和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落实案件防查制度,使全体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观念,牢固树立廉洁自律和风险防范意识,并以此指导我部的日常工作,保证各项业务开展合法、合规;根据支行“访百家、谈百人、到百点”活动工作要求,通过个别谈心、上门拜访等形式,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协助员工解决工作、家庭等方面困难,及时掌握员工状况。

在做好各项专项治理工作的同时,我部注重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今年,我部在工作中加强了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员工爱岗敬业,工作中提倡员工发扬无私奉献精神,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支行组织的乒乓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扬团队精神,增强了部门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迎难而上,做好个人贷款营销工作,实现贷款余额止跌回升。

年年是我行广东省分行制定的“业务发展年”。年初,省分行向我支行下达了商业性个人按揭贷款余额新增21000万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新增3400万元的任务。但直至9月,各类贷款余额不升反跌,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4232万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1789万元;个人商业用房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799万元。业务发展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我行个人消费贷款对客户的贷款用途有较大的限制,申请资料的要求比较严格,客户不愿意到我行申请个人消费贷款;二是我行助业贷款的操作办法未能适应市场需求,助业贷款业务受到限制;三是自年年初省分行停止我支行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业务经营权后,发展商未恢复与我支行合作的信心;四是我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依赖性较强,业务发展不均衡;五是我行信贷政策收紧,个人类贷款准入门槛较高;六是我行按揭业务政策竞争力不足;七是受到人民银行提高按揭贷款利率影响,客户提前还款量较大。面对困难和问题,我部采取了多种措施,扭转不利形势。

1.分清岗位,明确职责。

房信部是年年8月由原房地产金融客户部、个人客户部及个人银行业务部的部分岗位组建而成。部门成立后,我部马上制定的《房信部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方案》,根据业务分工和流程控制的需要,把前后台各岗位分设成贷款业务营销岗、公积金业务岗、贷款业务申报岗、贷款发放岗、客户服务岗、贷后管理岗、档案管理岗、综合管理岗等岗位,对各岗位的职责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基本上达到了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岗位制衡的目标。

2.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业务培训。

在我部业务开展过程中,发展商普遍对我支行提出提高贷款发放速度的要求。为恢复发展商与我行合作的信心,加快业务发展,我部对贷款业务流程进行了完善和优化。

首先,利用新开发的个人贷款业务系统,在贷款业务申报岗和贷款发放岗之间实现了贷款资料一次录入、共享使用、异机修改等功能,使贷款申请资料能够应用于贷款申请、合同打印、贷款发放等多个环节,避免了各岗位录入资料的重复劳动,减少出错的机会,对贷款发放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其次,在贷款业务申报岗及贷款发放岗建立贷款台账。对每笔贷款申请的收件时间、申请资料完整程度、贷款发放进度、是否退件、退件原因等进行详细的台账登记。通过建立台账,两个岗位的人员能够对贷款状态有清晰的了解,方便了发展商或客户对贷款进度的查询,也避免了由于工作失误延迟了贷款的发放。

最后,对贷款业务申报岗及贷款发放岗设定工作时限要求,加强对每笔贷款发放时间的控制,加快放款速度。

银行个人工作总结4(银行支行长工作总结)

一是各项存款大幅度增长,资金实力不断增强。共增加存款5亿元,占农行恢复21年存款总额的42.9%,余额达到11.65亿元。不仅还清了系统内和系统外的借款2.3亿元,在上级行的存款最高额还曾达到了5000多万元,负债结构得到了优化。

二是信贷管理趋于规范,贷款结构不断优化。共增加贷款1.1亿多元,累计投放贷款4亿多元,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3亿多元,全部投向了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和用于小额质押贷款。同时,不良贷款大幅度下降,扣除拨离因素,共盘活不良贷款1.36亿元,贷款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是新业务迅猛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国际业务经过4年的拚搏,已经由小到大,占据了市的半壁江山,到2000年末,外币存款余额达到395万美元,国际结算额达到1210多万美元。代收、代付、代等中间业务也从无到有,不断开拓发展。通过整顿,信用卡业务也已走上了稳步、规范之路,发卡量达到3771张,存款余额达到973万元。

四是经营形势不断好转,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特别是近两年,减亏幅度不断增大,增收节支效果显著。1999年,实现利息收入3079万元,实现减亏1023万元,受到了省行的嘉奖。2000年,在剥离出去2亿多元信贷资产的情况下,又实现利息收入2050万元,比上年减亏2159万元。

五是精神文明建设大踏步前进。行党委被市委授予“先进党委”,市支行多次被市和市政府授予纠风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模范单位、卫生模范单位等称号。营业部中心储蓄所先后荣获总行“全国十佳储蓄所”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营业部被省行授予窗口服务先进单位,并荣获省妇联“三八社区服务岗”称号;储蓄所被省行授予青年文明号,办事处被市分行评为窗口文明优质服务竞赛优胜单位;等等。

回顾几年来和大家共同战斗、拚搏过的经历,我们走过了一段极其困难的路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汇报一下这几年的工作情况。

一、理清工作思路,确立经营战略

搞好宣传发动,统一全行思想

1997年初,由于受农业发展银行分设、信用社脱钩的冲击,全行上下人心不稳,职工情绪低落。我组织党委一班人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在充分肯定经验、成绩的同时,也找出了内部管理偏松,没有一个上下共识的奋斗目标等问题。在集中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各项工作总体指导方针,即“强化管理、从严治行、打好基础、创建名牌”。

为了统一全行上下的思想,几年来,我们先后在职代会上向全行发出了“强化管理、从严治行、打好基础、创建名牌,全面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总动员;在存款工作会议上,向全行发出了“瞄准先进、挖掘潜力、重整旗鼓、奋力拚搏,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姿态抢占存款制高点”的战斗口号;在全体党员大会上,发出了“共产党员要站出来,站到两个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上去、站到职工的前排上来”的响亮号召。在全体职工参加的职业道德教育动员大会上,发出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农行员工”的严格要求。通过层层发动,全行干部职工看到了希望,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也充分认识到,只有拚搏才能有生路。领导要有正气、职工要有志气、队伍要有士气、农行要有名气的认识牢牢扎在每名员工的心上;农行要背水一战、农行人腰杆要硬、农行这支队伍要强,农行这块牌子要亮的决心化做每名职工的实际行动。

二、明确主攻目标,实施名牌战略

突出工作重点,促进业务发展

(一)以储蓄存款为突破口,努力改善负债结构

1997年初,制约我行业务经营工作的难点有两个,一是资金不足,头寸形势严峻,存贷比例失调。当时,系统内、外借款2.3亿多元,存贷比例高达100%。二是信贷资产质量低下,收息水平不高。年初,我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最后达成了共识,确定了“以储蓄存款做为突破口,带动各项业务经营开展”的经营思路,提出了实施名牌战略的响亮口号,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名牌的内涵,赋于三项简单的内容,即:树形象、增功能、上效益。

围绕以上思路,我们从加强储蓄所的软硬件建设入手,先后对营业部中心储蓄所等5个储蓄所进行了改造,大大改善了营业环境和条件。同时,加强了优质文明服务。制定了营业窗口文明优质服务规则,从环境设施、仪表行为、语言修养到质量效率,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并以营业部中心储蓄所为突破口,从服务时间到服务设施,从服务环境到服务手段,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和改造。随后,各处所纷纷推出创新之举,从服务观念、环境、设施、功能、手段、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中国城乡金融》报曾在二版头条位置以很长的篇幅报道了我行的,称农行为“储户心中的金字招牌”。《金融时报》也报道了这方面的事迹。

通过推行名牌战略,使我行的储蓄存款工作迅速打开了局面,并连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4年来,共增加存款5亿多元,还清了系统内和系统外的借款2.3亿元,存贷比例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水平上。其间,我们还创造了很多市、市金融系统乃至省农行系统的第一。如率先在市金融系统推出24小时服务和防弹车登门服务,中心储蓄所在全省农行系统县级行中第一个跨进亿元储蓄所行列等等。

(二)以信贷管理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严格规范管理

首先,严肃规章制度,严格按规范要求办事。几年来,我们严格履行贷款审批程序,每一道程序都严格把关。共被信贷管理部顶回到处所重新履行手续或填制的审批材料60多次,被副行长、行长顶回到信贷管理部的20多次。

银行个人工作总结4(银行领导个人工作总结)

一、一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

1、在学习上更加注重“三个加强,三个提高”。一是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结合支行今年开展保持共h产j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系统的、认真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读本、的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做学习笔记三万余字,写心得体会有10余篇,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到了彻底的改造,自己的思想觉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二是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按照支行党组、行长的工作分工安排,我主要协助行长分管办公室、货币信贷统计股、外汇管理股的工作,这三个股室的工作业务性都比较强,为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注意测重加强对这个三股室业务知识的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新的办公室公文起草、公文处理、科技方面的计算管理;货币信贷管理操作、征信管理、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信用环境建设、农村信用社改革;外汇管理的结、售汇管理、收汇核销的操作等等。从制度规定到操作程序、操作规程、风险控制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三是加强了对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对分管工作组织与协调的能力。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门艺术,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组织和协调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在今年中支组织“调查统计”岗位知识竞赛中,出于对支行集体荣誉的考虑,我出面协调请有调研写作实力的外管股股长吴延忠同志参加竞赛,他乐意接受了参赛的任务,没有辜负全行干部职工的期望,一举夺得全区调统竞赛第一名,为支行又争得了一个黄冈中支“十佳”的荣誉称号。今年8月、9月按上级行的要求,我两次带队组织支行符合条件的人员到市人事局进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全部拿到了合格证书。企业科学发展观心得

2、在工作上我严肃认真、尽职尽责,注重做到“三做三不”。一是做实事,不计得失。今年支行在上级行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行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跃,虽然,上级行考评暂时没有结果,但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是成果辉煌、名利双收。我作为支行的一分子,和大家一道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支行申报中支级文明单位的验收准备工作、总行级女职工双文明示范岗、武汉分行级模范职工之家的复查准备工作、学习型单位在中支进行交流的文字材料、大型汇报材料等,我都进行了认真的把关。加班加点,亲自动笔,没讲价钱,不计得失。二是做具体事,不怕苦累。一年来,我除了将我分管的工作和同志们一道共同做好以外,还做一些让上级行和市政府领导关注的亮点工作。如:信用社区的创建工作。为启动我市信用社区创建工作,我在中支信整办的带领下,到兄弟行进行了现场考察,返回后向行党组和市政府领导进行了汇报,引起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而后,我和货币信贷统计股的同志们一起制订方案,起草办法,联系试点社区,进行实施调查和考察,并召集有关部门多次进行协调,取得了较好的收获。12月13日,我市在辖内率先开展了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召开了信用社区创建暨社区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小额信用担保贷款推介的现场会,受到了到现场参观和指导的中支、市人大、市政府领导的一致好评,拉开了我市信用社区创建工作的序幕。三是做为支行树立形象和与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事,不怕挑重担。支行在外有形象,在上级行考核中有名次,职工才能有“毛毛雨”。但这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靠嘴皮而吹得来的。是靠全行干部职工的智慧而得来的,是靠平时自身努力而得来的,是靠辛勤的劳动和撒下的汗水而换来,来之不易呀。每前进一步,都留下了一个深深的脚印。为支行形象和职工切身利益,我识大体顾大局,属于份内的事做好,份外的事同样做好。如支行今年的几个有“重量级”的验收准备工作、荣誉室的装修设计、支行办公和公共设施维修、小型基建项目工程的预算、鼓励职工参加全国计算机考试,督促学习,顺利过关等等,这些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基础工作,我都主动去做。此外,我在日常工作中还做到“三勤”,即勤观察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勤积累素材,指导工作;勤反馈信息,当好参谋。今年我个人有30余篇调查报告和信息,被地级以上的报刊和网站采用。

3、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到:自省、自律,不贪、不占。一年来,我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服从与服务、集体与个人、大局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端正思想,摆正位置。特别在任职后,中支纪委、支行党组书记对我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谈话,我也向中支纪委、支行党组提交了党风廉政承诺书,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不随意接受被监管单位的请吃,没有接受被监管的礼金、礼品,没有用支行的公款滥请、滥吃、滥喝、滥送,没有不廉政的行为。有时因公出差,支行没有派车,同样坐火车,坐公汽,没有搞特殊化。我对组织是这样承诺,平时也是这样做的。

二、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这是应该做的。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的,是全行干部职工的。我个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政治理论学习还要加强,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二是业务知识还有等进一步提高,经常学习、经常充电。三是管理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努力把支行建设成为先进支行。

农行银行干部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11月29日至12月6日,市委***书记率领我市党政代表赴西北地区学习考察团,先后赴锡盟、二连、呼市、包头、鄂尔多斯和大同市重点学习考察了以上六市在经济建设、对外开放、资源优势、特色经济、招商引资,特别是西北开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这次赴西北地区学习考察是市委、市政府继南下招商活动之后,扩大我市对外开放、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又一重大举措。在这之前,我区也曾多次到呼和浩特等地进行项目洽谈和考察学习,时隔一年,西北地区发展势头之迅猛,步伐之快,变化之大令人叹服,同时又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结合***实际,我认为:要实现全区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立足本地的资源优势,以超前发展的忧患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大力发展***的强势产业。就这次考察活动,我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想法。

一、主要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感到西北六市的经济已经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且发展目标远大,经济运行质量良好,干部群众人气很旺,发展后劲十足。分析原因,总结规律,我认为所到考察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发展为先,勇破常规

西北六市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上,落实到为了实现发展而勇破常规上。他们敏于分析全国大势,准确把握时代要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加快发展做为第一要务,咬定发展不放松,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始终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经济建设作为最大的政治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打破常规,自加压力,发挥优势,大胆创新,顽强拼搏,成功地闯出了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大胆构筑发展思路,立意高,气魄大。“九五”时期,包头市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国家和自治区的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水平居全区1xxxx盟市第一位。全市各项社会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各地呈现出百舸争流,竞相发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严禁复制剽窃展的态势,包头市对自身的发展进行了冷静的审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纵向比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与全国、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强市比差距却在日益扩大。在中西部地区12xxxx地级以上城市中,包头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居第33位和63位,距离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把包头市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经济强市”的要求差的很远;从全区的发展态势来看,随着兄弟盟市特别是呼和浩特市的快速发展,包头市占自治区经济总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由占自治区的2xxxx左右,下降到1xxxx。如果凭现有的发展速度,包头市在自治区总量第一的地位必将动摇。“前有标兵越来越远,后有追兵越来越近”,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在这种情况下,包头市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明确提出了要以提高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步伐,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以超常规的胆略和勇气,进行超常规的构筑,步子要更大,动作要更快,强行起飞,拼命把经济搞上去。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力将到56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xxxx以上,财政收入达到68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1000xxxx,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500xxxx以上。确保“十五”期间包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在自治区第一的地位不动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和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区各盟市前列,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各占自治区的2xxxx以上。到2010年,力争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力争达到1000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0xxxx以上,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2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2000xxxx,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1000xxxx。把包头市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在全国上下新的一轮发展热潮中,更不示弱。按照自治区关于首府城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争创新的发展优势的要求,他们着眼全国,敢想敢为,大胆地把呼和浩特市的发展纳入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西部省会城市的参照系中,坚定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大引企、引资、引智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做大经济总量,推动首府跨越式发展,提前十年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构想。总体目标是:到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半,年均递增2xxxx,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年均递增2xxxx;财政收入力争达到90亿元,年均递增2xx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1.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严禁复制剽窃xxxx元,年均递增1xxxx;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500xxxx,年均递增1xxxx;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55:38。届时,经济总量在西部1xxxx省会城市中位居第4(超过兰州,逼近昆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第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位居第二。

二是增长幅度大,总量扩张快,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西北六市的发展思路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确实是大手笔、大气魄,既符合加快发展的时代潮流,又符合自身的发展潜力,更符合人民盼发展、求富裕的强烈愿望。六市的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思路,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扎实苦干,迅速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四年来积极实施贸易立市、开放强市、科教兴市三大战略,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旅游贸易、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四大支柱产业,其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9.xxxx,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5.xxxx。城镇居民可持续收入增至1036xxxx,预计今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200xxxx。据国家统计局测评显示,今年二连浩特市在全国百强县市中,综合指数位居37位,活力指数位居31位,发展潜力指数位居第一位。

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连续三年保持了高速度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31.xxxx,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3.xxxx和10.xxxx。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53.xxxx,增速高居全国4xxxx中心城市第一位。今年10月底,呼和浩特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0亿元,增长30.xxxx,预计年底可达到600亿元,增速之快,史无前列。

包头市2002年以来,以“扩大总量、加快速度、提高收入”统领工作全局,着力打造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全力推进工业化

、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5xxxx亿元,财政收入完成5xxxx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0xxxx,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在学习考察中,西北地区很多干部群众都感慨很深地承认:当初他们对能否实现这样超常规发展也很担心。但事后看来,还是那句老话,只要找准路子,发挥优势,只要扎实苦干,不搞争论,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二)工业强市,击活全局

西北地区的发展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工业化的显著特征就是推动社会经济狂飙猛进。要建设经济强市,要击活工作全局,首先要强工业。六市上下都树立了坚定的工业强市、工业富市的价值理念。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紧紧抓住推进工业化这个“牛鼻子”,调动主要社会资源搞工业,以此带动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赢得了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呼和浩特市把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培育乳品、电子信息、电力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同时扶持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烟草、贵金属加工、化工、新型高载能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建设工业强市。全市59xxxx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到18xxxx,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57.23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xxxx,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xxxx,伊利、蒙牛、tcl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三大企业,年销售收入均已超过50亿元。

长期以来,煤炭工业一直是大同市的支柱产业,占大同市工业经济的一半以上。近年来,大同市围绕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打造中国煤都、电力基地、制造业基地。预计今年全市经济总值可完成30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45亿元。

鄂尔多斯依托资源优势,构筑起了纺织、化工等支柱企业,确立了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准格尔煤炭集团、神华集团东胜公司、鄂尔多斯集团公司等大型重点企业群雄逐鹿。去年,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20亿元。

包头市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思想,把提高工业化水平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工业大市和国家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大力培育冶金、电力、重汽、稀土、绒纺、军工、乳业等支柱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壮大中区直大企业、稀土高新区、旗县区市属企业“四大方面军”,仅200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5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4xxxx。“十五”期间,包头重点扶持和培育了1xxxx大型和超大型企业集团,即:一个销售收入超两百亿元(包钢)、四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一机、包铝生态工业园区、稀土高新区、东方希望铝业)、十个销售收入超30-50亿元(北重、电力、鹿王、华资、明天科技、小肥羊、物资、乳业、工业硅、稀土)的企业集团,“十五”末期十五大企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9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以上,从而撑起包头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工业强市的实践,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优秀企业家,郑俊怀、高丰、牛根生等一大批有世界眼光,胸怀远大,社会责任感强,擅长经营管理的实业家,统领各自的优秀团队,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搏击商海,为西北的工业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社会创造了巨额财富,成为西北经济大厦的脊梁。工业强市已经给西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很多社会难题也都迎刃而解,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事业繁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奔小康的喜人景象,给人的感觉是西北地区的发展无难题,可谓一招走活了全盘棋。

一是实现了高速发展。西北经济之所以实现常规增长,关键是得力于工业的强力拉动。可以说工业是带动西北经济强劲增长,奔向小康社会的火车头。

二是优化了经济结构。工业强市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工业增加值的迅猛增长,既提高了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同步增长。三次产业的剧烈变化,不断优化了经济结构。

1995年呼和浩特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8.4:42.3:39.3,到2002年已调整为11.3:41:48。1995年包头市三次产业结构为9:62:29,到2002年已调整为6.7:54.2:39.1,与工业化中期初始阶段标准结构水平基本吻合。工业强市还有效地调整了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工业产业链不断拉长,推动了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下,西北地区农民养奶牛、种饲草,农村产业结构在产业化中得到了优化;服务业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努力增加新的服务功能,证券投资、信息保险等现代第三产业随之而起。

三是壮大了县域经济。和林格尔县1994年划归呼和浩特市时,财政收入不足70xxxx,直到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尚不足4亿元。由于近几年狠抓工业不放松,全县已出现xxxx产值超亿元的大型工业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实力迅速增强。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11亿元,是1997年的4.7倍,财政收入达到1.56亿元,是1997年的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50xxxx,比1998年翻了一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5xxxx,比1997年增长6xxxx。此外,包头的九原区、石拐区也都是依靠推进工业化而迅速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

四是推进了城镇化和产业化进程。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量的乡村变为城镇,也使大量的城镇括容提质。西北各市县的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伊利、蒙牛、鹿王、华资实业、呱呱叫等一大批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崛起和入驻,建立了公司加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有效合作机制,农民按照订单和合同,为加而种,为加而养,为养而种,农牧业产业化不再是难题。

五是解决了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构成了巨大的需求。西北的劳动力就业空间都比较大,只要有技能,不挑剔,基本都能够找到工作岗位。西北很多新上工业项目已开始面向社会大量招工并进行岗前专业技能培训。如tcl手机生产线上马时,呼和浩特市职业技术学校电子专业班的学生就被整建制招入公司做员工。

六是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繁荣了社会事业。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收入,西北的财政模式已由吃饭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转变。包头市把财政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增发干部职工生活补助和项目前期费。企业整体获利能力的提高,也为增加职工分配支出提供了保证。由于龙头企业的大量利润转移,农民纯收入也明显增长,势头迅猛。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了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西北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城

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引导和带动了更多的社会资金搞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项目挂帅,园区领跑

由于西北大部分县市都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要加快发展,必须依靠大规模的投资来拉动。因此支撑西北六市工业强势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一批又一批的工业项目,而各种类型的园区又是支撑六市工业强势发展的增长极。以重点工业项目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工业园区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争取和实施一大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点工业项目,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构成了西北工业发展的共同特色。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依靠项目扩张工业总量。在通过深化改革,搞活存量资产,推进破产重组,转制出让、技术改造,让原有企业焕发生机的同时,都紧紧围绕发挥自身优势,千方百计拉长产业链上项目,而且重点选择能大幅度扩张经济总量、对本地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并主要依靠这些项目加速扩张工业总量。截至2005年,呼和浩特市共规划实施了6xxxx重点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302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严禁复制剽窃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9xxxx亿元,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77.2亿元,利税84.58亿元。包头市共规划实施了16xxxx重点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504.68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62.32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839.57亿元,利税169.55亿元。两市新上项目中,总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超大型项目明显居多。如包头市的东方希望集团稀土铝电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到2008年将形成年产10xxxx吨稀土合金铝及24xxxx千瓦自备电厂的规模,年销售收入可达150亿元,实现利税50亿元。届时包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铝业基地。这个项目,实现了由煤到电、由电到稀土电解铝的产业链条拉伸,而且通过煤到稀土电解铝的转换,增加值可达到20倍。

二是全社会搞项目。这也是在这次考察中我感触最深的内容之一。在西北几乎是人人谈项目,人人引项目,人人跑项目,人人落实项目,也可以说是全社会搞项目。西北地区的群众都能用项目说生活的变化,干部谈经济工作都是讲项目,党委政府评价干部也主要是看项目。首先,政府支持搞项目。做到实施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保证有源源不断的项目开工、投产、达效。其次,各级干部用主要精力搞项目。我们接触到的干部都具有较强的项目对接能力,大都是开发项目、论证项目、争取项目、操作实施项目的行家里手,能够耳熟能详地讲项目、评价项目、构想项目。再次,民间涌现出的项目经纪人对项目的顺利推进,功不可没。

三是园区成为增长极。仅呼和浩特市现有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1xxxx个,其中包括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大都沿高速公路和铁路线分布,已初步形成工业经济聚集带。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已经成为西北工业的新增长极。随着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功能的日臻完善,入驻企业的增多和达产扩能,西北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将越来越大。

(四)以工搞农,乳业突起

与以往不同的是,依托伊利和蒙牛两大龙头企业的强力拉动,西北地区是用工业思维来谋划奶牛业发展,以工业化提升奶产业,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实行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收到了奶牛头数迅速扩张,乳业异军突起的功效。

一是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据我了解,包头市在2002年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宴请各旗县区委书记、旗县区长,每人桌前一头奶牛的模型,下压本旗县区当年奶牛增长指标,饭后就按照指标抓落实,年底考核达不到目标者一律免职。包头市干部群众称这是“鸿门宴”,包头市领导称这是“要牛不要人”。

二是奶业的发展特别是乳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呼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主要是依靠伊利、tcl内蒙古分公司、蒙牛、金宇等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的拉动。可以说,乳品加工业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壮大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为了加快奶业的发展,呼和浩特市许多好的政策措施,在推动奶业的发展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杠杆作用。从起步发展到确定“奶业兴市”战略,直到提出把呼和浩特建成“中国乳都”这样一个构想,主要是通过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促动、产业化带动等多种办法来推动奶业的发展。机械增长,大量购牛。农户购牛资金采取龙头企业出一点、金融部门贷一点、农户个人拿一点的方式解决,所欠资金用奶款扣回。

四是强化奶源基地建设。发展奶业,基地建设是关键,谁拥有优质高产的奶源基地,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呼市奶业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和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格局。这样,一方面,企业有了稳固可靠的奶源基地;另一方面,农户在种植、养殖、销售等方面都有人指导和帮助,可以说找到了致富之路,养奶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这种以工搞农发展乳业的做法,充分调动了牧户的养牛积极性,奶牛增长速度直线上升。呼和浩特市出现了农户养、干部帮、大户带、抓小区、建市场、搞股份,联合建托牛所的局面。2005年初,呼和浩特市奶牛存栏头数猛增到2xxxx头,增长了56.xxxx,鲜奶产量已突破6xxxx吨。2001年底,包头市奶牛存栏头数仅有1.xxxx头,到了2005年就猛增到xxxx头,增长了5倍。鲜奶产量的快速增长,支撑了伊利和蒙牛两大龙头企业的持续扩张。

(五)优化环境,聚财兴业

西北地区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关键措施,用发展统一人们的思想,使优化环境成为干部群众盼发展、求发展的自觉行动。营造出了“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携带项目前来安营扎寨,汇集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实现了聚财兴业的目标。他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努力把政府职能转变为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发展环境的优化者和宏观服务的提供者。

二是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西北各市县都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了有关土地出让、税收减免、财政扶持等内容在内的一整套、比内地更优惠开明的招商引资政策,积极营造政策洼地,吸引投资。政府做到诚信守诺,说到做到。特别是重奖引资者的规定,很有吸引力。

三是特事特办。对于那些对本市经济具有较强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则实行特事特办。市里组织专门班子帮助业主落实项目,市主要领导亲自出马抓。呼和浩特市规定市委、市政府领导重点抓投资500xxxx元以上的高新技术项目,以及投资一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做到全程服务。为了让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东

方希望铝业落户包头,包头市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严禁复制剽窃市长亲自出面组织落实相关工作,在十五天之内,整建制搬迁一个300xxxx人的行政村,村民全部转为市民,由市里安排就业或发放低保,不惜一切代价腾出了1.xxxx亩土地供希望铝业选址建厂。包头市工商部门在两个小时之内给东方希望铝业办完了注册手续。为了提高效率,让投资方满意,包头市还专门把市计委、经贸委的负责同志派到现场,直接为东方希望铝业服务。

四是亲商安商。蒙牛落户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工业园区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开发区管委会把自己的办公楼无偿送给了蒙牛公司,坚定了蒙牛在此发展的决心,如今蒙牛已在这里成长为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包头市在全市倡导全天候、全方位、全身心为企业服务,重点企业有事到市里,市委、市政府要中断任何会议立即为企业服务,需要跑上级的,主要领导带队走,随叫随到。市里有条不成文的法则,就是投资者来了就要留下,投资者只要能说出口的要求,就尽量满足。

(六)真抓实干,功在必成

西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谋事在人,成事更在人。西北的干部群众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真抓实干,功在必成,积小胜成大胜,积小功成大业,保证了各项战略部署的实现。广大干部表现尤为突出。由于坚持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大胆启用靠得住、有本事、熟悉经济工作、能干大事的干部,形成了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取向,树立起了正确的用人导向,西北的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实现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西北的干部在转变作风、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狠抓落实方面明显高人一筹,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

一是事业为重,成功为乐。立大志、做大事是西北干部人生的第一追求和最高境界。积极向上,造福于民,实现自我,事业为重已成为全社会的风气。他们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往往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一往无前。宁可历尽千辛万苦,宁可豁出身家性命,真抓实干,殚精竭虑,务求必成。而每次成功都使他们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产生更大的冲击力和爆发力,从而再接再厉,永不停息地带领群众去创造成功,并享受成功的乐趣。为了保证包头市外引项目按期实施,市里很多领导干部在非典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带队赴外地对接项目,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了榜样。

二是思想解放,勇于创新。西北的干部善于用朴素的发展观点,冲破层层的思想束缚,冲破这样那样的规定,在渴求发展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发展。为了发展,为了争名进位,他们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勇抓机遇,敢冒风险,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很少瞻前顾后,很少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和林格尔县委书记吕慧生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白手起家,大胆创新,顶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冲破方方面面的阻力,发愤图强,披荆斩棘,用三年多的时间,硬是在一片荒沙滩上建起了一个1xxxx公里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他们还无中生有,通过以冠名权换设施的方式,借鸡生蛋,吸纳社会资金,建成了一个文化品位很高的旅游景区——盛乐百亭园。

三是注重实效,不事张扬。西北的干部大都朴实无华,不事张扬。但他们埋头苦干,叫真碰硬,注重实效,成事率高。在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的工业园区,我们接触的园区干部很少讲大道理,也不愿意过多地讲他们的业绩。但园区建设的成功,却凝聚着他们的艰辛和汗水,雄辩地说明了他们都是攻无不克、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实干家。

二、理清思路,明确***下一步的奋斗目标

在西北考察的一周时间里,每一天的学习考察都是一堂生动的解放思想教育课。联系***实际,我们只所以比他们发展的慢,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仍然陈旧,不能够与时俱进。二是狠抓大项目、实现大发展、促进大流通的工作力度不够。三是以乳业为特色的主导产业,投入还很少,措施还不硬。要冲破目前“小步慢跑”的发展现状,必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树立超常规的发展观、服务大局的利益观、富民强区的政绩观,学习借鉴西北地区的先进经验,以奋起直追的精神,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牧业立区、产业兴区、工业强区”的发展思路,把握资源和市场、市场和产业、产业和项目“三个结合”,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化、生态化、产业化和园区化。重点是做大做强以乳业为重点的畜牧业这“一个产业”,建设马铃薯、燕麦、胡萝卜、饲草、中药材、大果沙棘“六个基地”。到2005年底,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10xxxx元,比上年增长12.xxxx,财政收入达到136xxxx元,比上年增长1xxxx,家庭农牧场人均收入增长9.xxxx,达到327xxxx。到2009年,力争使全区gdp增长5倍,达到3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增长4.5倍,达到517xxxx元;家庭农牧场人均收入增长1xxxx,达到875xxxx,实现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形成以有机生态资源为依托,以有机生态产业为主体的有机生态经济形态,经济及产业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成为河北省发展水平较高的综合示范区。

三、强化措施,加快经济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管理区所拥有的土地、环境等有利资源是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合理确立具有强大拉动作用的项目,狠抓项目的实施,具体是壮大“一个产业”建好“六大基地”。

(一)将推进乳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在手上。根据***的资源状况,我们规划2007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xxxx头。为此,全区上下要继续下大力做大做强乳业产业。一是思想解放大发动,在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以乳兴区、以乳富区”的思想观念,对奶牛产业发展规划和目标下大力进行落实。二是政策出台大手笔,继续通过经济杠杆、政策扶持等措施,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向乳业倾斜、投放。三是环境优化大举措,本着一切为乳业发展让路的原则,不断优化乳业产业的服务环境。四是谋划发展大气魄,全力扶持典型,注重培育典型养殖户、典型乳品企业、典型饲料加工企业。

(二)将做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奶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为了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全区各要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牢固树立扶持龙头建设就是推动奶源基地建设的观念,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外引内联,引入竞争机制,提升企业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实现做大做强。与南山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投资735xxxx元,新建年处理鲜奶1xxxx吨的乳制品加工厂xxxx,引进液态奶生产线8条,年可生产液态奶6.xxxx吨。与上海光明乳业集团、上海欧德麦公司采取品牌、资金、基地合作的方式,投资500xxxx元,新建特色乳品加工厂xxxx,年生产有机燕麦奶7000吨。与内蒙伊利乳业集团、市地质三大队合作,投资300xxxx元,新建1000型乳粉生

产线、100吨液态奶生产线各1条。在***三鹿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投资100xxxx元,新建1000型喷粉塔xxxx,使日处理鲜奶能力提高到550吨。

(三)将壮大奶源基地作为推进奶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实行专项推进。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规划,成立专项推进工作组,协调各方面关系,确保主导产业专项推进顺利进行。同时与工业化、城镇化紧密结合,统筹考虑,争取在基地建设、培育市场、壮大龙头企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一是以科技投入为支撑,实现基地规模的壮大。加大奶牛胚胎移植、胎儿性别鉴定、细胞分类技术的推广力度。投资61xxxx元,实施胚胎移植繁育优质奶牛项目,将区域内低代奶牛的改良时间缩短10年以上。与中国农大合作,投资536xxxx元,以进口奶牛为供体,实施奶牛胚胎移植产业化项目,引进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胚胎分割、性别鉴定等技术,年生产优质高产奶牛胚胎1000枚,利用3年的时间,使区域内高产奶牛群体扩大20倍。投资870xxxx元,用3000——7000头基础母牛,实施奶牛xy性控繁育项目,实现奶牛繁育性别的人为控制,加快区域内良种奶牛繁育速度。二是以多元化投资为基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借助招商引资,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来区发展奶牛养殖业。同时大力整合区内职工和周边农村民间资本,争取银行贷款,加大对奶源基地建设的投入。年内利用农行200xxxx元扶贫贷款,新增奶牛2000头,争取引进并实施荷兰莱特森公司投资250xxxx元的1000头优质奶牛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按分步发展战略,到2005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20511头;到2006年,奶牛存栏达到25449头;到2007年,奶牛存栏达到30224头。继续完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分户饲养”四统一分的规范化操作,兴建现代化标准奶牛养殖小区,到2007年建成养殖小区7xxxx,全区奶牛均实现小区养殖。三是以提高服务为钮带,建立良好的利益联接机制。大力推行“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专业服务三个环节的协调发展。建立奶牛协会,促进“龙头+基地+农户”利益联接机制的形成,促进各方协调好部门与企业、龙头与奶农、生产与市场的关系。强化信息在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为奶牛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提高区域内奶牛饲养管理水平。

(四)将优化区域布局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搞好基地建设。基地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中心环节,原料基地建设得好与坏,对整个产业链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为了使产业化经营链条不掉链,我们要采取企民共建、政府推动的办法,认真搞好基地建设,根据企业经济半径,规划布局原料基地,并逐步使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稳定、优质、充足的原料。一是抓布局,促进基地发展园区化。坚持“相对集中、优化布局、要素配套、规模扩张”的原则,抓好六个基地的区域布局,形成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的园区化基地发展格局,以显著地提高基地的积聚效应,将***的资源尽快走向市场,以市场促进基地规模的发展和产业龙头的形成。二是抓科技,促进基地建设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认真搞好马铃薯、饲草、胡萝卜、大果沙棘基地建设,巩固提高马铃薯制种生产能力,全面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生产面积达到1.xxxx亩;进一步搞好优质高产高效饲草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年内争取在胡萝卜和大果沙棘高科技项目合作上取得突破,推进两个基地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三是抓生态,促进基地发展生态化。突出人工种草、草场改良为重点的1xxxx亩饲草基地建设,抓好1xxxx亩天然草场改良,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将***建成绿色家园,在此基础上打响绿色生态旅游牌。四是抓有机,促进基地建设国际化。目前我区已顺利通过国际有机认证中心的认证,拿到了农副产业出口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年内重点是加强与上海欧德麦公司合作,投资100xxxx元,在建设1xxxx亩有机燕麦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建成有机燕麦深加工企业xxxx,逐步使***成为集生产、加工、科研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以“有机”品牌带动各产业的发展。

(五)将加大投入力度作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强化项目工作。以开放促开发,加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在“争”字上做文章。主动积极地融入到国际国内的经济大循环中去,眼光向外,“走出去、引进来”,以开放促开发,以改革促发展。“走出去”,就是想方设法搜信息、创条件、瞄市场、广招商、多联系,积极争取项目,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在“改”字上下功夫,在“路”字上做文章,在“钱”字上求突破,在“利”字上创效益。“引进来”就是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争取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在年内有新的突破。

(六)将优化环境作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大工作力度。“栽不下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我们要深入认真开展营造“三个环境”活动,在软件建设上,开展“一门式”服务,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着力创造一个令外商留得住、安得下、能干事、多赚钱、较满意的环境。在硬件建设上,加强城镇建设,治理环境卫生脏、乱、差;同时要按照“以地生财、经营城镇”的办法,加大财政投入、信贷投放、聚集启动民间资本力量,多方筹集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资金。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已成为历史,“酒香更要勤吆喝”才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先进理念。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创新方式地大力宣传***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网络等媒体对外介绍我区的投资重点、开发前景、市场潜力、优惠政策、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和节会,以会招商、以节招商、以商招商、以友招商、以网招商,积极主动地寻找商机,参与各种交流合作,在参与合作中勇于竞争、开发优势产品、创立名优产品,千方百计引进外来投资及技术,在加强合作中实现“双赢”。

农行银行干部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雷 克 啸

(国家教育部 《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社,北京 100816)

摘 要:陕西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切切实实成为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教育创新方面成果丰硕。同时,陕西民办高校仍积极探索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新思路。作者最后就教育创新问题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陕西民办高等教育;教育创新;政策性建议

2002年10月13日至10月19日,我们调研小组一行4人,对陕西民办高等教育进行了考察。先在省城西安听取了省教育厅的情况汇报,而后实地考察了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西安外事职业学院、西安欧亚职业学院、西京职业学院、西安翻译职业学院、西安石油学院东方亚太分院。我们一共召开了十几次座谈会、调查会,每到一所学院,都深入到学生宿舍、食堂、课堂,仔细察看学院的办学条件,与学院的领导、教师、学生交谈、讨论。考察时间不长,但所得材料不少。许多新鲜事物为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确实使我们耳目为之一新。总的印象是:陕西省从事民办高等教育的同志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省情出发,不断进行教育创新,使全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切切实实成为了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省里的规划,到2005年,要努力使民办高校在校生达到公办高校在校生规模的50%。从陕西看全国,可以估计,在我国“十五”期间,在新世纪头十年、二十年,民办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新生事物的前头,我们应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以教育创新和深化改革为动力,构建与经济建设、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体系。我们必须不断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因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

教育创新的有益尝试

陕西省共辖107个县(市、区),1739个乡镇(街道办),3605万人口,20.58万平方公里。2001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1660.92亿元,财政收入18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4元。陕西民办高等教育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1984年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成立,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开始。经过18年来的艰难历程,全省在教育创新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已有民办高校及高等教育机构66所,在校生15万人。

全省民办高校办学模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类学校共有10所,在校生2.7万人。这类学校按照国家计划,学生入学需经过高考统一录取,毕业生由学校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二是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以这类考试为主体的学校共有42所,在校生5.4万人。这类学校由省教育厅组织考试录取学生,学生所学课程分别由国家、省、学校各按1/3比例组织考试。毕业生由省自考委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三是高教自考助学类型。学生入学不限,宽进严出,参加全国统一的自学考试,在校生6.9万人。

陕西省民办高校从无到有,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现已形成固定资产15.3亿元,其中仪器设备价值2.61亿元。实验室918个,计算机16810台,语音室251个,图书252.1万册。学校占地面积9906亩,校舍建筑面积238.6万平方米,占地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民办高校4所,占地面积在150—1000亩的民办高校11所。1997年以来,全省共有37所学校因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条件良好、办学规模大、管理科学严格、教育质量高,社会信誉好,被省教委评为“明星学校”。西安翻译职业学院等5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每所都超过万人,有的已近3万人,占全国万人以上民办高校总数的50%。西安翻译职业学院、西安外事职业学院、西安欧亚职业学院、西京职业学院、西安思源学院等民办高校已成为全国民办高等学校中的“超级大校”。

面临全国普通高校连续三年扩招的压力,全省民办高校生源不但没有萎缩,反而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在校生1998年为5.82万人,1999年增加到7.99万人,2000年达到10.74万人,2001年增加到13.70万人,2002年增加到15万人。2002年比1998年增长157.7%。

陕西民办高等教育之所以发展迅速,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各级领导重视支持,省内高教资源丰富。陕西是高教大省,有42所普通公办高校,在职教师2万多人,退休教师1万多人。省内和周边省市区每年有近百万高考落榜生可以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充足的生源。而一些热心教育事业的民办教育家、实干家,大胆进行教育创新,不断研究和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则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

陕西省107个县(市、区)中部级贫困县有50个,省级贫困县27个。国营企业比重大,军工企业也多,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艰巨。有人提出,在陕西这样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西部省份,何以民办高校这样迅速发展?似乎成为一个不解之谜。实际上,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利用省内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鼓励支持一些民办高校创办者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中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教育资源的重组、创新,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如西安翻译职业学院利用西安钟表元件厂搬迁机会,以200万元低价买下位于终南山下的土地和厂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建起了一座大学城。西安外事学院则是在鱼化寨农民投资修建的游乐场无法摆脱困境的时机,先和农村联合,逐步发展与企业联合,与全日制普通高校联合,与国外大学联合,将学校建成为一所环境优美的学府,被誉为“西部教育传奇”。西安欧亚职业学院是利用一家养鸡厂的厂房发展起来的,如今成为景色宜人、环境优雅的花园式学校。一批民办教育家、实干家的开拓创新精神,加上有胆有识,在经济环境并不有利的条件下进行教育创新的尝试,终于闯出了新路,开辟了民办高校的新天地。

教育创新的丰硕成果

1.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创新成果显著。

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要十分注意研究和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陕西民办高校积极探索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新路。

1996年,西安外事职业学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七方教育研究所,接着西安欧亚职业学院成立了素质教育研究所,2000年10月西京职业学院召开了第二阶段发展模式研讨会。

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院长黄藤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民办教育是在民办教育理论准备不足、条件不够成熟的历史条件下,凭着办学者的热情、勇气和历史责任感,顺应历史需求和教育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开拓出来的一条新路。但是,当民办教育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进入到更高发展阶段的时候,就迫切需要系统、深入的理论支持,迫切需要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针对民办教育的发展现实,他们提出了“校无大小,教无高下,学无长幼,育无国界”的教育理念。他们把七方教育研究所建设得更加开放,分别在西安、上海、北京设立了三个分所,吸纳了一批高层次的研究人员协同进行学术研究。七方教育研究所计划每年出版一套开放性的七方教育研究丛书,每年定期编辑《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目前,已有《外国私立教育》、《中国民办教育政策分析》、《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国外私立教育评估研究》、《中国民办教育史》、《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中国民办教育导论》等7部著作定稿,今年正式出版发行。他们还设立了“七方教育研究基金”,创办了《民办教育研究》杂志。

陕西几所著名的民办高校几乎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思路。西安翻译职业学院院长丁祖诒提出并坚持“第二希望工程”的民办教育理念,在校生已达2.9万人,积累资产5亿元。西安外事职业学院院长黄藤提出了“多元集纳、综合创新”的校训,运用现代企业的经营策略,学校已拥有固定资产3个亿,校园上千亩。西安欧亚职业学院院长胡建波提出了“办学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拓进取,坚持与公办院校、企业和国外合作办学,全面推行科学化管理。西京职业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任万钧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倡导以“奉献、无畏、创新、高效”为主要特征的“西京精神”,校园占地1320亩,校舍30万平方米,校产超过3.5亿元。

2.在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上的创新成果突出。

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要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

陕西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民办高教发展的新体制。在省一级成立了民办教育管理中心,有专门机构,有编制,有计划,有活动,使民办教育发展有专门领导机构来抓,有力地促进了全省

民办教育的发展。

在民办高校已经逐步形成管理体制多元化和办学机制多样化的格局。目前,民办高校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多数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也有部分民办高校实行校(院)委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少数民办高校实行主办单位(含企业、社会团体、派等)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陕西民办高校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工作,2000年先后在5所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正式组建了党委,并在其他民办高校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达到100%。制多元化和办学机制多样化的格局。目前,民办高校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多数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也有部分民办高校实行校(院)委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少数民办高校实行主办单位(含企业、社会团体、派等)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陕西民办高校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工作,2000年先后在5所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正式组建了党委,并在其他民办高校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达到100%。

许多民办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积累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其中包括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快速决策机制,自筹资金的资本运作机制,自主办学、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引进人才的自主聘任机制,按劳分配的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等等。

陕西通过民办高等教育体制创新与运行机制的创新,使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得到较为合理的开发。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为高等教育拓宽了筹资渠道。受教育者每年投入教育直接费用已达15亿元。另外银行也给予积极的贷款支持,仅农行就已给予30亿元信贷额度,西安翻译职业学院已和农行签订合同,一次贷款就达5亿元。二是为大批高考落榜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18年来,全省民办高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7万余人,培养出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5万余人。三是带动了当地建筑、饮食、商业、邮电、通讯等行业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仅2002年新增校舍建筑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投资达4亿多元。民办高校每年学生间接消费超过6亿多元,为7500多名劳动者提供了从事后勤服务管理的就业机会。

3.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进行创新。

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陕西民办高校数量大、类型多、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省教育厅为了促进它的健康发展,采取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原则。一是对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求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院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建设,并定于2003年由省上按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一年多来,各院校的质量意识普遍增强,分别召开了建校以来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把提高教育质量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各校纷纷对照指标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投入力度。两年来,10所民办高职院校分别投入购置教学设备的资金近千万元。二是对高教学历文凭试点院校,结合实际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决定从2002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试点院校进行评估;同时组织专家对校考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了审定,更换和修订了教材。三是对高教自考助学机构,要求在完成规定考试科目教学计划的同时,增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增设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在专业设置上,他们充分考虑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扶持各校开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根据各校条件,在现阶段尽量不设和少设需要昂贵教学设备和仪器的专业;结合全省公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开设发展基础较好的专业。在审批专业时,他们既考虑各校的人员构成和现有实力,又考虑避免重复设置,合理划分专业布点,着重在扶持高校办出特色上下功夫。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于学生就业为前提,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特色,以充分体现各校特色为目标,以外语类、电子类、管理类、经济类、医学类为主体的民办高校专业设置格局。现在全省民办高校共设置专业174个,其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57个,高教学历文凭考试试点专业31个,高教自考大专层次的专业69个,本科层次的专业17个。由于各民办高校质量意识的增强,加之这些学校的学生择业观念比较现实,吃苦精神较强,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相对较高。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自谋职业、不需学校推荐,大部分由学校召开人才交流大会,利用人才市场推荐就业,就业率可达90%以上。

4.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创新。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离不开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辛勤工作。陕西省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的干部任用标准,着重加强民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目前全省民办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学历基本达到本科以上,有一批年龄在35岁—45岁左右的博士、硕士生成为办学的骨干。5所万人以上民办高校院长的平均年龄为48岁。高学历、年轻化的领导班子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民办教育实干家,思维敏捷,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改变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薄弱的状况,他们提出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的目标。近年来,各民办高校对专职教师的招聘、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力度明显加大。民办高校现共有教职工11585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650人,兼职教师6115人,行政人员3820人。在不断扩大教师数量的同时,各校加大了教师培训提高的力度,仅今年接受短期培训的专职教师就多达900人次,还有百余名专职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5.在加大对外开放方面进行创新。

进行教育创新,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要密切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西安外事职业学院坚持面向国外、面向沿海、面向涉外企业的外事特色,非常重视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1999年与澳大利TAFE南悉尼学院联合建立TAFE教育中心,按照TAFE的教学模式组织、实施全英语教学。主干课程均由澳方教师承担。学生毕业考试合格、愿赴澳深造者由TAFE南悉尼学院推荐到高一级大学续读学士、硕士学位;今年与马来西亚英迪学院集团(INTI GROUP OF COLLEGES)开设联合教育项目。学生可通过双联课程及学分转移,进入英国赫特福得大学(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并获取学士、硕士学位。2002年4月,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向该校授权筹备开展普通教育课程,成立西安剑桥教育中心。

西安欧亚职业学院面向世界广泛进行国际交流,已与法国、美国多所大学联合,互派学生。

西京职业学院在扩大国际交往中,目前已与加州人文大学、悉尼大学、加拿大列治文大学、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新加坡商业学院、香港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并与美国塞乐文考试中心合办国际工程师认证培训,与美国Cisco公司思科网络学院合办国际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与美国微软公司合办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认证培训,与荷兰Adobe公司合办中国认证平面、视频、网页设计师培训,与君悦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开设国际酒店管理专业,同时正在与比利时世界知名企业杨森公司磋商开办医药学院。

西安翻译职业学院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已与美国等几十所社区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01年9月,美国20所社区大学的45位校长、教授和英国3所大学校长来到这所学院进行交流,集中签约建立了院际关系。

6.在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方面进行创新。

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我们在所到的几所民办高校中,实地看到这些学校都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在西京职业学院,我们看到,它的教学设施齐全。拥有标准教室276个,联合教室20个,多媒体教室28个,语音室18个,计算机2100台,教学设备、仪器总价值3600万元,图书馆藏书71.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21万册,并与各大图书馆联网,资源共享。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实验中心、语音中心、技能培训中心等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承担学校多学科的教学、实验任务。

在西安外事职业学院,我们看到这所学院建有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拥有微机1500余台,语音教学设施800余台(套),驾训教练车50余辆,电化教室5个,多媒体教室13个,语言、语音实验室9个。电视新闻演播、会计模拟、电力拖动、电子线路、汽车原理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等实验室11个,校内外实训基地1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920万元。

7.在为当地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方面进行创新。

最典型的是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学院设有五系、一部、一校、一中心,服装系、艺术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社会科学系、培训部、中专学校、自学考试辅导中心。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以服装艺术设计为主干专业,并根据国家对人才的急需开设广告设计、艺术设计、室内装饰工程、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法律、财经、文秘等本科、专科、大专预科、中等专业40余门类。学院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高、中级职称以上者占80%。

学院重视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已与美国洛杉矶国际服装学院、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服装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艺术纺织学院联合办学,互派师资和留学

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专业设置贴近社会需求,已与全国8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固定的人才培养就业协议,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多数已成为企业和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及领导干部。

学院地处秦汉古都咸阳,咸阳是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基地。咸阳市委、政府将办好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纳入经济结构调整计划,要将办好这所学院为龙头,进行产业改造,创造品牌的中心环节,除了拨地700多亩以外,还贷款3.7亿元,帮助该院引进最先进的制衣工艺和设备,以改变过去有布无衣的现状。这所学院开始为振兴经济做出贡献。

教育创新中若干政策性建议

教育创新是个动态的进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社会及有关部门对民办高校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国家现行政策对其支持力度不够,民办高校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学校的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学科建设有待加强。

为了促进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创新、发展,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在考察后我们提出了以下一些政策性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公办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办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增加盘活了教育资源,扩大了教育规模,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人才,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当前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民办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社会上现在对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相当不了解,包括家长、学生、用人单位。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加强舆论宣传。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要靠决策层,要靠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要引导各界人士用宽广的眼界来观察和认识民办高等教育。所谓宽广的眼界,一是要有历史的眼光;二是要有国际的眼光。从历史的发展上,我国民办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它必将进一步发展。从国际范围来看,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直到今天,世界高等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些国家政府将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做为缓解财政困难、社会压力和市场需求的一项国策;因而积极扩充和引入私立高等教育机制,如哥伦比亚、日本、菲律宾、比利时、巴西、孟加拉、荷兰等国在私立大学或院校就读学生人数均达50%以上。日本原有高等院校(包括短期大学)525所(1960年),到1980年增至863所,在新增加的438所院校中,337所为私立高等院校。世界各国的经验应该为我们所借鉴。

2.实行优惠扶持政策,强化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建议各级政府要将民办高等教育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给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以同等待遇。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校可通过社会赞助、捐资、投资等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对向民办高校捐款的单位或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税收减免;民办高校享受同公办高校同等的国家统一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民办高校分为非盈利与盈利两种类型。对非盈利民办高校实行免税、对盈利类型的民办高校按政策规定交税。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信贷支持,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加大商业信用融资力度,适当放宽贷款期限,允许民办高校用校产进行抵押或相应提供信誉担保。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享受国家和省市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有关优惠政策。对民办高校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办理。土地征用享受国家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优惠政策。

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高校的发展,对招收计划内国家统招学生的民办高校,政府在经费许可情况下应给予一定的补贴。

3.依法保障民办高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民办高校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社会保险、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应与公办高校同类、同层次教职工同等对待。教职工在民办高校工作期间,连续计算教龄和工龄。民办高校教职工的各类专业技术职务,参照公办同类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按照公办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的标准条件、申报程序和评审办法组织评审。民办高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评选先进、乘车购票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同类、同层次学生同等对待。民办高校的贫困学生可获得国家所实施的助学贷款。

切实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民办高校可以面向社会自主聘用教职工。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到学校任教或从事其他工作,由学校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公安部门负责审批落户。也可按“户口不迁,身份不变,来去自由”的原则进行管理。民办高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可以相互流动。公办高校的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可以到民办高校兼职。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民办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公办大学建立培训学院,加大对民办高校管理者、教师的培训力

度,加强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

要鼓励民办高校引进外籍教师,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留学人员到民办高校任教。

要鼓励民办高校引进外籍教师,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留学人员到民办高校任教。

4.要经过考核按条件支持民办高校“专升本”。

支持民办高校申报创建重点学科、试点专业、名牌专业、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项目。

我们所调查的几所民办高校,都强烈要求“专升本”。我们认为要从实际出发,有关领导部门要考虑并批准他们的申请要求。因为这有利于他们的招生、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企业家到民办高校投资。

5.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是调整、巩固和提高,创建一批能带动整个民办教育发展的名牌民办高校。

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优化布局结构,扩大办学规模。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民办高校进行优化组合,适度压缩学校校数,集中力量把已具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民办高校做大做强做优,形成集中优势和特色,打造知名的教育品牌。陕西省教育厅计划经过引导和支持,到2005年,使陕西形成10所万人以上规模和10多所具有自主颁发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这对全国其他省市也可以作为借鉴。

6.民办高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特别要提高质量意识,将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做为进一步发展的生命线。

要不断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并完善内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考核、奖励等规章制度,加强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7.大力改革自学考试内容、方法,完善自学考试制度。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中的“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占很大的比重。如西安翻译职业学院70%是自考生和学历文凭考生,西安外事职业学院则占73%。全国民办高校中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很大比例。“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它以应试教育为主,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另外,陕西民办高校的教师反映,自学考试中出题、评卷中的问题很多。如出题的范围和难度的波动很大。在一门英语自考中,同一个学校的考生2001年的通过率为90%,2002年的通过率只有7%。有的学校反映,有一份英语试卷,把对研究生的试题,原封不动地搬到自考的考卷上。另外有些自考科目指定的教材,如计算机教材,已经非常陈旧,可至今照常在用。建议对自学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等等做进一步改革,使它切合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

8.建议加强民办高校管理机构的建设。

目前全国不少省市对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大都是按照教育部机构设置的。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管理民办高等学校设置,高教司管民办高等学校教学,相当多的人认为需要进一步理顺。而陕西则不然,在教育厅下成立了“社会力量办学管理中心”。这一“中心”有专门编制(9人),它是事业单位,同时根据教育厅的授权又有行政职能。我们走访的六所民办高校,对这个机构反映很好。这一机构办事效率高,为陕西民办高校发展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认为,为了促进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重要问题,建议认真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解决领导体制中转换的障碍,以利于民办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收稿日期:2002-12-1

上一篇:扶贫先进集体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社区居委换届考察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