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0 22:49:16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1篇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画作为美术学科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综合,区别西方概念的纯绘画。那中国画继承状况如何呢?一个中国学生去国外学习美术,但外国人告诉他,真正的艺术在中国。然而现在确实学习外国的美术教育多于中国画,高考的科目全是西洋画、艺术院校的国画专业课程有的结合西方课程失去了国画特有的特点,更可怕的是有的艺术院校因国画专业就业率很低,取消了国画专业,这样大部分老师对国画不够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节课40分钟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工具准备、知识传授、技能学习、乐趣的培养、体验实践、卫生……)。(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不集中,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及分析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有:《彩墨游戏一》(三年级上册)、《彩墨游戏二》(三年级下册)、《用彩墨画鸟》(四年级上册)、《用彩墨画鱼》(四年级上册)、《娇艳的花》(四年级上册)、《动物的脸》(四年级下册)、《山水画》(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五年级上册)、《有特点的人脸》(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六年级上册)、《画故事》(六年级下册)共十二课。三年级是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运用点线面来体验趣味性。四五年级是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技法,表现自己对花、鸟、鱼、虫的认识与理解,体验笔墨趣味。六年级运用笔情墨趣来创作生活。

三、选择国画为课题的理由

1.中国画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百川。

2.字如其人,我认为画也如其人,画品即人品,其人不正,其行不远,能对孩子的人格品行进行教育。

3.符合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4.让国画成为大众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径,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国画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学习得以实现的而中小学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规律,今天做好国画教育,明天后继有人继续做国画教育工作,相信,国画艺术会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轨迹上开出继续传承、更加绚丽的花朵。

5.我校要营造书香氛围,学生对诗歌理解水平较高。

6.教师虽然不是国画专业毕业,但认真学习、钻研、请教,相信能胜任教学。我校专任教学副校长王立峰书法、篆刻都很在行,可以随时请教。

四、我校的现状和实施途径

东方实验小学是新建5年的学校,低年级学生多,高年级学生少,而且半路转来的多,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基础相对弱,美术教师有4位(王锐、乌丽雅斯、孙海珍、金萍)。

具体措施如下:

1.先从每个班级选出约2名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在每个星期二到五第七节课进行培训,最后成为班里的“领头羊”。课程不脱离课本的意图。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彩墨游戏的方式接触中国画、熟悉中国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中国画时能感受到乐趣,对学习充满了期待,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主要参考对象为吴冠中的作品。3年级从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入手,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有趣的图像和表情,同时贯穿并应用简单的国画理论(墨色、用笔、干湿)。4~5年级以具象的为主,鸟、鱼、花、动物为主。6年级根据生活创作,可以画人与人的组合、人和环境的组合故事。

2.每个学期定期开展国画讲座(可以由优秀的学生担任,也可以聘请知名学者)。

3.多让孩子参观画展,多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为国画作品多又质量好的学生举办个人画展,邀请全校师生及家长参观,增强学生创作的动力。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教师根据实验研究中总结的经验,编写专著、培训、撰写论文,成果展示,并将有价值的经验在全区推广。

结题时间: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

1.提交科研论文、撰写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2.提交研究实践中相关的电子成果资料,集册和个册成果展示等。

3.出版专著地方特色初中校本课程《校园国画》及国画欣赏读本。

4.通过活动课、课堂教学、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国画教学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整理、汇编活动案例、优秀教案及孩子的感想体会,随时随地了解各大杂志的国画比赛信息,交流、展示本校的阶段成果,为交流、提升搭建平台。

5.收集校外美术培训班的国画作品,交流学习技法,提高思想认识,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学到了新知识。

6.整理各种活动照片,编辑国画课题等活动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1]谢文兰.粤北仁化中学国化教学实施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6.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以市教研室与学区工作计划为指导,特制订以下学区教研教研计划

二、工作重点

1、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本学期开始,对第七册教案和故事资源进行整理,按内容重点进行分类,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提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建议30条,并将优秀教学设计整理成册,建好品德学科教学资源库,与大家共享资源。

3、教师要学会通过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三、工作计划

月份

工作安排八月份

1、参加学区教研组长会议。

2、布置落实各校的教研工作任务

九月份

1、进行期初常规检查。

2、小学学科教学规范实施情况调研。

3、第七册品社教案资料收集与整理。

4、第七册品社故事资源的修改、整理及补充。十月份

1、学科指导小组菜单式服务行动(待定)

2、《县域小学教学质量检测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专题研讨。

3、学区小学中年教师课堂教学风采展。(品德35周岁以上)

内容为(a、叙述“我的教学故事”b、分享“我的教学感言”c、展示一堂品德课(课例自选)十一月份

1、参加市级小学中年教师课堂教学风采展

2、《小学品德课程故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成果交流活动。

十二月份

1、各校根据学校实际安排活动。

一月份

1、学期评价与质量评估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市教研室与学区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品德学科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使我们学校的品德教学队伍素质更上一层楼,使品德学科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要求: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的建设。

2.本学期开始,对十一册教材教案进行整理,按内容重点进行分类,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提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建议30条,并将优秀教学方案整理成册,建设品德学科教学资源库,在次基础上探索教学方式的革新和评价标准,从而逐步完善本市品德学科从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的完整的、可行的课程体系。我教研组将积极参与,并组织优秀教师参加教案撰写,教学故事筛选。

3、加强网上教研活动。可结合本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及时上传优秀课例、理论学习资料、活动通讯稿等,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让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通过开展校级课堂教学评比,以评促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本学科的教学研究。研究课可结合一至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自定教学内容。

三、具体活动安排:

八月份:

1、参加市教研组长会议。

2、学区教研组长会议。

3、制定本学期学区教研组计划。

九月份:

1、推进实施《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建议30条》,并提出修改意见。

2、申报参加小学品德学科指导组菜单式服务行动。

3、六上教材教案整理。

十月份:

1、参加小学品德学科指导组菜单式服务行动。

2、学区中年教师课堂教学风采展。

3、六上故事资源整理、筛选。

十一月份:

1、参加市中年教师课堂教学风采展。

十二月份:

1、学习教育理论,进行博客、qq等网上沙龙,写体会。

一月份:

1、学期工作总结。

2、期末质量评估。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改的思想精神,推进基础教学改革,进一步发挥品德教研组工作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和自身素质。

二、工作思路

1.学习反思聚焦,促进有效教学;

2.立足常态课堂,提升执教能力;

3.加强校际交流,实行资源共享。

三、工作重点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灵活运用多种教法进行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文件,德育纲要,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加强教师师德学习,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更新教学观念,对新教材进行备课指导,交流经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导学案

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是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小学数学在给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知识构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学生要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就关系到学会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问题,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扮演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被教师灌输数学知识.

一、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定义和理论

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并把外在因素内化为己用的一个过程. 当然,教师在其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起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动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共同学习的过程. 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十分实用,在一个人不能顺利解决数学问题时,经过大家的讨论、分析和探究,有时还需要教师进行点拨,最终问题总会迎刃而解. 这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会受到某种启发,并且对提高学生人际交流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模式

1. 数学学习小组的分组要合理

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分组. 一般来说,“异质”分组较为常用,即根据每名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知识储备和性格特征来分为5到7人的小组.小组中既要包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还要包括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的小组才可以保持组内的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和团队协作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回答问题的小组代表不能只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要同时兼顾其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这一课时,在导入课上,教师首先引出问题: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呢?接下来,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人都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由教师在小组里选人代表小组进行回答. 这样,就可以充分地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认真思考问题,随时准备回答问题.

2. 注重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传统的教材进行改进,专门为学生和课堂所设计的一种课程教案. 以前,教案都是给老师使用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和乏味,而我们的导学案适用于学生整个的数学学习过程,它包括了课程的自主学习部分、合作学习部分、小组交流部分、学习后的评价,以及最后的学习反思部分,较为全面地为学生设计课堂,设计自主合作学习的进程. 因此,要求教师合理地设计导学案,突出重点,重复难点,复习及时,迎合教学大纲,并适当地进行拓展和延伸.

例如,在讲到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方程”这一课时,教师要重点讲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因为这关系到后期教学生如何解方程,即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简单方程、列方程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小学生对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和计算公式等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明确地规划这部分的讲解,注重讲述知识的提出和概念定理等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清晰地认识,方便学生在复习反馈、进行小组讨论时,与他人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3. 巧妙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不仅要在课程的安排上要紧凑,还要按各部分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导学案的第一部分就是预习课,即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认真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 这部分主要是运用教材,要确保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并提出问题. 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即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

例如,在预习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的时候,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对圆的解释,以及圆的一些特征,如圆心、圆的半径和直径. 在预习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特别指导,让他们尽快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在以往的教学中,预习这项作业就相当于没有作业,学生都不会在课前进行预习这项工作,而且学生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但在实施这项预习工作之后,学生就可以在第二天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

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展示课. 展示课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讲解完此次课程的全部内容后,把导学案上的几个例题下发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根据自己抽中的任务来进行讨论和分析,由每组的组长分配每个组员的工作,尽可能让每名同学都参与进来.

例如,讲到六年级下册“百分数”这一课时,教师应该给同学们做几道巩固练习,给大家10分钟进行分组讨论. 比如:青云小学9月份用水440立方米,10月份比9月份节约20%. 10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让学生找出谁是单位“1”,并列出计算公式,按照计算的格式把整个过程推导出来. 经过小组内的讨论,接下来就是小组讲解阶段,有讲解人员、板书人员、完善补充人员,还有一名解答老师和其他同学问题的同学. 这样的数学课堂,不仅生动有趣,还达到了全员参与的效果.

4. 课后需要及时总结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4篇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围绕什么展开

【案例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师:“同学们,李教师要到超市购物,想买火腿肠、牛奶和玩具小汽车。(出示:火腿肠3.50元4.50元,牛奶2.50元2.35元,小汽车0.09米0.075米)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在圆圈内应该填‘大于’还是‘小于’号,再给老师建议买哪一种合适,为什么?”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五分钟后,教师请其中一个组汇报:“你们组建议老师购买哪种火腿肠?”该组代表说:“我们组建议老师买4.50元的火腿肠。因为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有的假货还会害死人呢。”教师兴奋地说:“说得好!”在购买哪种小汽车的问题上,学生就意见不一了。有的组说要买0.09米的,因为这种小汽车长一点更好玩;有的组建议购买0.075米的,说玩具短,更好随身携带;……结果谁也不服谁,这种情况下老师表示:“我家宝宝喜欢长一点的。”

我们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手段,却忽视了教学目标,如案例1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这位教师所组织的合作学习,看似很热闹,学生也真动起来了,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讨论的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是选贵的还是便宜的。其实由于包装规格的不一,就是同一品牌的商品,价格也会有差异,再说价廉就不能物美了?教师应让学生对每组的两个小数进行比较,不但要知道大小,而且要能说出每组数中两个小数比较的方法,这才是学生应考虑的首要问题。另外应购买哪一种玩具小车,双方都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例如“好的,大家都说得有道理,我回去把你们的建议告诉我的小宝宝,谢谢小朋友们!”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主旨,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如果说某个环节与教学目标脱节,不管如何精彩,都必须剔除。

二、不用课本的例题就是科学地重组教材

【案例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例题1

教师在进行了必要的复习铺垫之后,出示“超市运来黄豆和大豆共60桶,其中黄豆占总数的3/5, 大豆有多少桶?”来代替例1。课后,我询问该教师:“你吃过大豆吗?”该教师顿悟,黄豆和大豆是同一物品。我再问:“用什么桶运黄豆?木桶、铁桶、还是塑料桶?这里的单位用千克行不行?”该教师说:“我没细想,我原来的预案是直接教学例1,听说有教研员来听课,我才临时改的。”

新课程使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有些教师就认为是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只要更换教材,就是科学地重组教材,甚至于整节课都不使用教材。这实在是误解。教材是出版社组织众多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反复论证而编写,并经一线教师使用后修订出来的,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身心发展规律,教材的内容也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地重组教材,并非无视教材,亦非无度地去开发教材。因此,作为教师应研读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编写意图,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只有体会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然,由于地域的不同,城乡之别,教材在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等方面总有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补充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千万不能为所谓的“科学地重组教材”而去重组教材!

三、利用教学设备辅助教学,除了现代信息技术,还有别的选择

【案例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教师先在黑板上板书三道整数加减法混合的式子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并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117页看例题,教师在学生看书的同时在黑板上板书例1 。教学完例题后,教师又在黑板上板书练习题让学生做。课后,我询问该教师:“为什么不利用学校教学的设施?” “远程教室被别的老师用了。”“除了远程教室,就没别的可用?你在课堂上板书那么多,不浪费时间吗?为什么不提前把这些内容预先板书在小黑板上?”……

曾几何时,现代多媒体教学成了课堂教学的时尚,优质课、观摩课、研讨课都充斥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好像不用多媒体就不是好课似的。久而久之,我们教师眼高手低,重现代信息技术,轻传统教学设施的使用。实际上,上课时利用小黑板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课前用小黑板把新授课相关的练习写上去,反馈练习时用一用小黑板,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甚至下课了,小黑板上的练习题还可以适当保留,可以说小黑板能起大作用。因此,当多媒体在农村学校尚未普及时,还得提倡使用小黑板!

四、农村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繁重,如何做好备课工作

【案例四】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例1和例2

“同学们,我们这节学习观察物体。”教师把一只小药盒子放在讲台上,然后让一个学生上去观察该盒子的前、后、左、右和上五个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简笔画,一边画一边问学生看清楚没有?然后,把盒子拿起来,问“从下面看,我们会看到什么?”接着马上转入例2的教学。

课后,我与这位教师交流,为什么不多准备实物给全班同学观察?该教师回答:“这节课是静止物体的观察,通常只从前、后、左、右和上五个面进行观察,至于从下面看,让学生想象一下就行。”我问他,课本里三个小学生的发言表示什么意思?他答不上来。最后我问这个教师备课没有,他实话实说:“我同时教五、六年级的数学,没有时间写那么多教案,只备了六年级的课,再说五年级我去年刚教过。”

在农村的小学里,不少的小学数学教师同时要教几个年级的数学课,有的还要兼做班主任等工作。因此,有的教师就借口教学工作繁重,无暇备课,也有的教师不重视备课,备课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领导不检查就不备课,而一旦说何时检查就匆匆忙忙写“回忆录”,教几个年级的教师只备其中一个年级。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5篇

一、注重教学重难点细节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在进行语文阅读过程中,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有时无法正确的理解与把握,为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对教学中重难点处的细节,结合小学生的学情和文本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一课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针对如何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如何让学生能被文中优美的文字所打动,并且仿佛沐浴在一场香甜的桂花雨中,体验到作者那种童年难忘和乡情难忘的情怀,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难以真正的感受到,为此,教师就应该注重该细节处,引导学生认真的品味字里行间的蕴意,为此,教师可以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预习,圈出学生所认为作者表达出喜爱桂花的句子,并且在感受比较深的地方做出相应的批注和注解,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进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体会到文章中所表达出的情感。

二、注重学生兴趣引导细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细心的教师往往会发现很多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仅仅只是敷衍了事,随意的读读而已,这完全没有发挥出预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这样的细节问题,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一课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文预习时设计如下的目标,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思考文章中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些什么,瀑布、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其中哪些段落和语句比较打动你,请标注出来,之后让学生通过观看《黄果树瀑布》的视频和图片,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和真实的语境氛围,引导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进而让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为此,对学生兴趣引导细节处的关注,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开展。

三、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细节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这些细节处进行科学的教案设计,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升华,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分析文中作者围绕剪纸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呢?生1:回了作者刁难姥姥,蒙住姥姥的眼睛让她剪喜鹊登枝的窗花;生2:回忆了姥姥给作者剪牛驮小兔的场景;生3:回忆了姥姥剪纸时剪刀发出的刷刷声和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通过这些场景的回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与姥姥的相处是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此时,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回忆起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哪些事情让自己终身难忘,自己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然后通过语言和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对于学生情感体验细节处的巧妙处理,能让学生真正的深入到文章中去,切实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负荆请罪》一课时,有的学生在朗读廉颇负荆请罪时的感情比较生硬,觉得请罪让人很没有面子。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小学生明白文中的罪到底是什么含义,廉颇为什么会负荆请罪?如果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认真的品读,深刻的领悟到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主要情感,那么就能很好的认识该问题,就能很好的读出廉颇那种有错就改、勇于面对的性格特点,并且能够体会到廉颇在负荆请罪时内心深处的自责和惭愧之情,就能进一步的表现出文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和动作,为此,关注情感体验的细节,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细节,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细节中,把握文章的写作脉络、人物情感、写作风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兴趣,并且通过对细节的探索思考,逐渐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单元整体目标 课时目标 达成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43

课堂教学是由教学目的决定的,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课时目标是指每课时中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及教学条件等设立的师生在课内将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对教学活动过程起着控制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鉴的依据。单元目标既是课程目标的重要分支,又直接决定着具体每一课时目标。正确制定单元目标是实现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步。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制定单元整体目标时,根据不同学段,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制定单元整体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城乡结对共进组的6个学校英语教师教案互查,发现单元整体目标制定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目标偏大,范围过大

有的教师把单元目标制定得过大,难以落实。例如,有位教师在制定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时写道:能用一般过去时讲述简单的英语童话故事,能正确写出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并灵活运用。这样的目标作为首次教授一般过去式显然过大。

2.重视语言知识,弱化情感目标

由于应试的压力,不少教师在确定单元目标时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弱化或忽略情感目标。例如,有位教师在制定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时写道:能熟练掌握You can’t+动词原形,No+动名词 / 名词复数。认识一些公共标志并了解其含义。目标没有提及看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么做及其原因。

3.目标针对性不强,缺少对整个单元的指导性

有些教师制定的单元目标不具体,无法统领整个单元的教学,不能指导整个单元的教学。例如,有位教师在制定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时写道:学生会用There be句型。There be句型有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有单数、有复数等。这样的课时目标对本单元学习缺乏方向性的指导,目标泛化了。

二、提高单元整体目标制定和落实的有效性

为了解决单元整体目标制定并落实的有效性,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1.深入研究课标,提高课程理念

教师只有把握课标,真正了解课标要求,清楚学生在不同阶段达到相应的要求,才能在制定单元整体目标和分课时目标时做到心中有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这五个方面在各个单元所占的比重和各自的要求都要十分明确。

2.研读教材,把握教材体系

教师只有了解了教材体系,明确了编者意图,把握了教材各单元之间了联系,比如话题、语法等,才能正确把握各个单元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一、二、三、四单元都在呈现过去式,但难度在逐步加大,由陈述句到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再到否定句。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注意对学生渗透和点拨。

3.分解单元整体目标,分别达成课时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一个矛盾,即教学课时不足与教材容量偏大的矛盾。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让各个课时自成一体,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寻找各个板块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加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为例,本单元的整体目标是:能谈论自己熟悉的动物包括名称、外形特点、主要习性等,能感知动物对人类的贡献并产生喜欢的情感、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能力;掌握元音[∧]。第一课时教授课文,主题为Animals at home,目标为感知学生自己身边的小动物,能简单描述它们的外形特点,生活的地方,说说对这些小动物的情感,掌握[∧]的读音。第二课时主题为Animals on the farm,教授fun time,Grammar time和Checkout time (前半部分)。目标为观察农场里的动物,准确说出它们各自的名称,并描述这些动物的外形和它们生存的环境,再说说它们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孩子对动物的感激之情。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拓宽词汇量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的认知,在情感上也再进一步。第三课时教授Animals in the wild,让学生在听声音猜动物,阅读猜动物,我喜欢的野生动物等活动中对野生动物的外形以及习性有初步的认识,通过视频、照片等展示让学生萌发保护动物的意识,最后练习写短文《My animal friend》。这一课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英语表达的同时加深对动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各课时目标自成一体,却又彼此紧密联系,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Animal friends,要求在螺旋式上升,单元整体目标在每个课时都有所体现,各个课时教授完毕,其整个单元的目标也就全部达成了。

4.探索了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

教师可积极探索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积极开展学生的英语小报比赛、课本剧展评和作业展评。趣味性的单元主题作业,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主题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喜爱做英语作业,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巩固了课堂的语言学习效果。

5.建设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库,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拓展教研空间

在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可以建设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库:电子单元备课资源、典型单元整体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学生单元主题作业、单元测评试卷、教材单元串讲资料、单元整体教学板书设计资料等。这些资源的积累和建设有效地减轻了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负担,拓展了英语教研空间。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7篇

一、编写内容

五、六年级上册语文、数学、英语,共六科的导学案。

二、编写安排

1、导学案是教师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的活页文本,为了编写不走弯路,第一天先跟着初中组,向太谷教师学习,之后确定我们的工作思路;第二天至第五天,根据分组开始编写,各组长严密组织,做到一天一总结,有问题及时沟通,适时向太古教师请教,做到资源不浪费。

2、所有参与编写的教师,在编写前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树立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理念,明确课标要求,然后以单元小组成员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理解透文本和教材编写意图,确定准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好导学案预案。

3、各组编写好后,按教研员的要求,统一格式、统一字体编制电子导学案,原则上每课2页。

4、编制好后,将电子稿传给小组审定人(教研员指定),由审定人进行修改审定。

5、8月14日请初中组语文、数学、英语三位教研员,分科就我们编写的导学案进行指导,之后再修订。

6、最后小组交审定人再审阅,修改后将电子稿传至教育中心李玉红,待整理发至各单位邮箱。

三、编写要求

1、根据参与教师所教学科(至少教过三年,确保熟悉本册教材),进行分组。本次编制共分六组,分别是六语、六数、六英、五语、五数、五英。各组均有两位组长,一位是各单位业务专干,一位是学科教研员(或学科中心组成员),确保组织有序,指导有方,编写有效。

2、所有参与编写的人员做到三点:能守纪(每天上、下午按时作息时间提前10分钟签到;中间不接打手机;不随意外出;不做与编写导学案无关的事)、肯用心(用心学习、思考、研究、编写)、善合作(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集体智慧)。

3、编写前,各组长要组织人员,商议拟出本年级的编写方案、编写流程、分工等。

4、每天下午,几位组长碰头,总结当天的编写情况,及时学习、调整、安排下一步工作。

四、编写总结

1、通过编写,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导学案是实施高校课堂的抓手,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和路线图。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要能在学生的预习、探究中起到导航的作用,帮助学生知识的获取、梳理、整合。

2、通过编写,教师们认识到,要想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学习的导学案,自己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对知识重新"翻译".

3、通过编写,教师们认识到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理解水平上进行设计。

4、通过编写,教师们认识到,导学案不同于教案,也不能当习题集来用。

5、通过编写,教师们无论从专业上,还是思想认识上都有了较大的转变,感受到学无止境。

6、通过编写,教师们认识到小组合作、团结协作是导学案编制成功的保证。编写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讨论争辩,敢于拍板决定,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7、 通过编写,教师们感受到,编制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展示的过程,也是进步提高的过程。参与一次导学案的编制,对所有参与人员都是一次大的提高。比如通过编写,他们对研究教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知道怎样选择一篇课文的重难点,并如何去突破,同时对导学案的编写方法也更为清晰。

五、存在问题

1、本次编写,个别单位推荐的教师没教过高年级的课,因此对教材不熟悉,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费时。

2、编制过程中,有单位临时调整人员,影响编写进度及质量。

六、几点建议

1、合适时,请太谷教师给小学的导学案做一诊断、指导。

2、建议各单位在分课时,让参与编写导学案的教师按编制年级任课,旨在用中检验、修订。

3、建议各单位业务专干,新学期一开始就跟踪督导五、六年级教师使用导学案,适时组织同课异上,及时学结。

4、教育中心将不定时到校调研。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8篇

翻着日渐熟稔的教材,初始的阵痛和碰撞已渐趋平息。一线教师在使用教材中已经习惯了怎么去适应,并且也能通过一定的努力体现教材的部分要求。然而,在当前甚少改观的评价机制下,教学实际中的“应试”观念通过长达十年的过滤和积淀也越来越趋向于明朗化,这无疑是对数学学习本质理解的再次偏离。

针对上述现象,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为蓝本,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笔者尝试着从以下角度进行反思式解读。

一、基于原义务教育教材的比较分析

1.编排内容。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在内容的编排方式上通俗地说表现为“大处变动少,小处修改多”。具体体现在:①数与代数方面删去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的内容,将原属初中阶段学习的《负数》提前到六下学习。②空间与图形部分删去了《球(了解)》的内容,相应增加了《位置》的学习内容。分析这两处变动,前者体现了学段划分模式下加强第二和第三学段之间教材的过渡衔接作用,后者更强调数学生活化,情境化的教材编排理念。

其余各部分内容的修改是在现行课程内容标准的重新规划下进行的,从《总复习》内容的比较可以直观反映。这样的编排方式思路更加清晰、严谨,也便于整个小学阶段教材内容的统筹安排。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这两部分内容的突出强化则无疑是体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重要方面。

2.人教版六年级教材内容呈现特点概述。(说明:例谈只针对六年级教材,整个版本通适性特点不再赘述。)①信息分散化。这是教材编写情境化、生活化间接导致的结果。体现在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法的解决问题中,对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详例见:六上P20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例2;六上P37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②过程跳跃化。例:六上P 99例题6关于利率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从给出的条件到要解决的问题,须经历“先算利息――再算税后利息――最后算本息合计”的过程,虽然“税后利息”和“本息合计”这两个概念不属于教学内容范围,但使学生感知和认识它们本身也需要一定的过程。过程的这种跳跃性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中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例:六下P116综合实践中的设计运动场。③表述省略化。这要求学生具备从条件出发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例见六下P51比例尺的实际应用例题3;六下P74综合实践节约用水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内容呈现特点往往以复合的形式出现这也使得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经历过渡期,他们已经能较熟练地将形象思维上升为初步的逻辑思维,但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从而发展成为合情推理的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又因为部分内容要求组织的活动趋城市化,对于农村数学教学现状而言教学资源明显缺乏。这也使得教师在利用教材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盘点教学中印象较深的难点和困惑

1.解决问题――“模式化”或“本质化”。主要表现为:习惯于“类型+方法”的思维模式。而不能对结果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这一现象十分突出。教学实践中,在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前提下,对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模式化”直接体现了“应试”教学的隐性特征。不可否认,这种有效且易于实践的形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但是,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更多地允许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地思考呢,这才应该是“本质化”的数学教学理念在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当中的真正体现。

2.空间与图形――“水到”尚待“渠成”。现行教材的编写比较强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即“从生活中来”。新知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入,例题和习题的编排也是贯穿着“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这条线索的。一句话概括:侧重于问题的解决,但怎样去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这点显得很薄弱。使得课堂教学之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遭遇寒流。对于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中的感受尤其深刻。如人教版第十二册《圆柱与圆锥》内容的教学中,教材的编写都是从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经历“形象――印象――抽象”的过程,实现具体内容到抽象形态的迁移。但是在学习了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后,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教材中的练、三部分),从学生作业反映来看理解掌握情况都很不理想。

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相同相通之处并未深入理解,对于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之间更是缺乏有效沟通的桥梁,正处于“水到”尚待“渠成”的认知状态。

3.实践和综合应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毫不避讳地说,教材编排的实践和综合应用的内容偏难。有的知识面涉及广,难点也多(如自行车里的数学、设计运动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等);由于题型开放,条件隐藏,有的题目添加了无关信息,增强了题目的复杂程度。

实际教学中,反映在学生方面,由于运用多种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知识基础不扎实,当习题以多种知识整合后的形势出现时,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顾此失彼,游离于知识应用的表层而缺乏深入理解的能力。根本无法体现“实践和综合应用”这部分内容应该起到的作用。反映在教师方面,由于目标结果的检测不明确,实际操作难度太大且缺乏必要的素材资源,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已然逐步沦落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境地。

4.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路,何处是尽头。六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落实的关键年级。在典型问题如《鸡兔同笼》、《抽屉原理》的教学中尚有一定的范围、目标可循,但是对于总复习中编排的数学思考这部分内容教学目标的定位、难度的把握、效果的测定等却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难题。这也直接导致教师在这部分内容复习中 “照方抓药”式的教学行为。

三、深度挖掘教材教法内涵,持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分析现行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的编写特点,可以归纳成两句话:首先,是对一二学段所学主要内容的巩固和加深理解。其次,提高数学学习的各种能力,为第三学段数学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六年级的数学学习是各种知识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形成的集聚点,同时,又是进行后续学习的生长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新解读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联系教学实际中的一些体会,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挖掘教材和教学的内涵,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持续提升。

1.不唯解题应试,允许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思考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该明确:过度重视解法的训练,而忽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的方法肯定是不科学的。心理学实验认为:概括是学习和迁移的心理基础。知识的概括性越强,迁移的范围就越广。然而,课堂教学中数学例题都是以情境性的方式出现,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较依赖于当时出现的简单情境。而习题的呈现却是千变万化,如果学生只安于“类型+方法”的模式,那么数学知识就毫无灵活运用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题理”与“解法”的关系,通过对“题理”的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具体落实在六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在题目本身不具备明显的开放性的情况下,教师善于挖掘解题策略的开放性,大胆放手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考空间,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际中采用的方法有:①对解题过程的多角度预设;②多问几个“还有别的方法吗?”;③作业的批改中也要注意,对于学生不同的思考过程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讨“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或以采用你最喜欢的解决方式去解决。这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的人本主义目标。

2.不唯创新超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理应得到充分重

视。针对上文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困惑,笔者认为:必要基本知识和技能应当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过分强调问题的解决,容易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有所忽视。国际数学教育界己有理论研究的共识: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作为进一步学习新的数学观念和技能的工具,但“如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促进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仍是现实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数学学科的学习,重要的是在概念的理解、基本技能和问题解决之间达到平衡。

教育需要慢节奏。尤其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而不是教给数学应用的能力;小学数学教育主要是促进学生理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在小学,很难真正全方位实施,因而,让我们放慢行走的脚步,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多地讲求实际效果而不必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超前。

3.不唯师唯本,引导学生自由地参与数学学习,获得自信和成功体验。在实践和综合应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仅教师单方面实施常规性的课堂教学肯定是不够的。是不是可以考虑利用该部分教材丰富的现实资源去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用分组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外活动中去完成,真正解除对学生的束缚,把活动的整个过程和评价权利都还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必要的方法指导,适时的小结、交流和点评。当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时,也只需引领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论证、去解决。总体来说,对于实践和综合应用的内容教师不必太过强求每一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在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有用的活动经验和感悟。

针对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做到学生不唯师,教师不唯本,才能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持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源泉。

四、关于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1.切实开展对现行人教版六年级教材的“二次开发”研究。客观而言,如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育:动态与省思》一书中指出:“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现行的任何一种教材都不能被看作完全理想的,它必然地有一个发展和改进的过程,广大一线教师不仅可以而且也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能真正达到课程改革的推动者所期望的“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这种境界的人实在屈指可数。真正能深入有效地开展思考研究和系统性整理开发的现象也并不多见。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对课程实施“二次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有必要加强对教师使用教材的辅导。结合笔者实际,由于农村教师学习研究资源不足,缺乏团队支持,基本处于自我反思成长状态。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对教师进行教材辅导很重要,而且辅导应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操作性。应使教师在理解课标所提倡的理念基础上,首先要把握课标中的课程目标与教材内容的对应关系,使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使用小学数学教材。其次,通过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从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角度来组织教材、实施教学。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生;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与低年级小学生不同,高年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趋于稳定状态,能够集中注意力,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师提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

一、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所以提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例如,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怀念母亲》,语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语文教师要在提问时,采用由简单到困难的方式,如果语文教师刚开始教学就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不能有效地学习,语文教师也就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提问

尽管高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趋于稳定,但是他们仍不成熟,在语文教师教学时仍然很难集中注意力,小学生容易分散精神。因此,语文教师在提问时要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提问,把语文知识融入提问中去,比如,在《山中访友》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提问“山中都描绘了什么景象?”语文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找出课文中哪些描绘了山中的景象?然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语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问题,并回答,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提出问题学生的答案。

三、语文教师要做到全面提问

在提问过程中,语文教师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由于课堂时间时间有限,语文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提问。例如,对于《泊船瓜洲》中的提问方式,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回答,或者让能答对的同学帮助另一位同学,这样就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学到充实的知识。教师只有做好课堂提问,才能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之,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语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10篇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1.生字的复习

在总复习时,每位教师都要汇报自己在平时听写时学生普遍写错的字,由负责拟写生字复习教案的老师汇总,编写出教案后,由执教者引导复习。主要步骤是:先由学生自己翻出平时听写本,把自己写错的生字找出来,分析错误的原因与同学交流。再汇报自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最后做老师精心设计的形近字、多音字练习,对易错的字进行巩固,汇编出形近字、多音字大全。

2.词语归类复习

先由学生收集本册近义词、反义词、各类成语,教师归纳在一起,从而唤起学生的记忆。活动前先拟写计划,组长执笔记录。收集后,教师上复习课引导分类汇总,我们把成语分为数字成语、含动物的成语、历史故事成语、神化传说成语、含修辞的成语,等等。在网上搜索趣味语文习题,由李明珍老师负责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由于成语复习比较枯燥,所以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全组老师针对她的教案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形成教案。上课时,看哪个组材料收集得多,收集得全,进行奖励。收得不全的小组在听其它组交流时要补充自己的资料,同样要汇编成六年级上册近义词、反义词、成语大全。再设计出封面、目录。活动后有总结、感悟。这样,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收集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3.病句的修改

首先找病因:在组内先讨论病句的类型,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只有查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要求负责教案的老师在教案中全病句的类型,进行练习设计:(1)成分残缺;(2)用词不当;(3)词序颠倒;(4)重复嗦;(5)不合事理;(6)前后矛盾;(7)分类不当;(8)关联词错误。然后开出药方、对症下药,如:成分残缺的要“补”;用词不当的关联词错误的要“换”;词序颠倒的要“调”;重复嗦的要“删”。值得注意的是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因此,修改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找到病因后修改,修改后还要细致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有的病句不止一种修改方法,只要表达清楚即可。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如下修改步骤:(1)读句子、理句意,(2)查、排、审找病因,(3)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进行改病句练习。每一类病句都要全,而且练习形式要多样。可采用各种形式的比赛进行,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进取意识。

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时,由于基础知识内容多、量大,复习较为繁琐,我采用分层次复习法,简单的知识要求学生在家里完成自主复习,教师抽查,如字、词的复习。词语的理解可放到课文复习中,并要求学生上学必须带字典,不懂的字、词要会自己查,或小组商议、讨论,直至理解。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语,让学生分析理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对于基础知识中比较复杂的语法知识,虽然只要求学生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但如果老师单纯地讲,有些问题就会错过。

二、阅读理解部分的复习

阅读是借助具有客观意义的文字符号,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从而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思维活动;是搜集处理信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习阅读以获得阅读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为目标。小学生学习阅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会运用朗读(诵读、背诵)、默读和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同,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以读懂一段话为例:

自然段就是指在文章里提行排版空两格为标志的一段文字。在自然段中的句子间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一个或几个句子可以组成一个意思,分析段中句子间的关系,有利于理解段落的内容。段落中句子间的关系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总分关系

有(1)总叙分叙、(2)分叙总叙、(3)总叙分叙总叙几种,阅读时抓住了中心句就了解了段落的内容,如: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晴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威尼斯的小艇》)

这段话是由“总叙分叙”形式构成的,全段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内容(中心句)叙述。

2.并列关系

围绕一个内容,从几个方面进行叙述,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并列的,如: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桂林山水》)

这两段话分别从“静、清、绿”“奇、秀、险”写出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特点。

3.递进关系

段落中的句子在意思上一层更进一层,或者是在范围上由小到大,或者是在程度上由轻到重等,如: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下一篇:二年级上册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