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6 18:57:53

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学文;课文插图;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91-01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看图学文”,图文相映,内容生动,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好教材。它富有情趣,易教易学,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训练朗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好“看图学文”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好途径。就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几点浅见。

一、借助插图,进行词句教学

借助插图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是“看图学文”的特点。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从指导看图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提问和提示,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教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小山羊》一文时,请学生仔细看图。回答下面问题:①图上画了哪些动物?它们长得怎样?②小鸡在吃什么?③小鸡对小山羊说什么?小山羊怎么回答?让学生在这样的提问下,展开积极思维,寻找答案,明白图意,进而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这样段落中的文字自然而然在学生脑子里形成。接着,再让学生朗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在句中理解词语,在段中理解句子。通过“请”字可以看出小鸡和小山羊很友好,“谢谢你”一词可以看出小山羊很有礼貌。然后让学生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或几句话。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又学会了字词,也发展了语言。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看图学文”是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如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来了》,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哪些地方可看出秋天的季节?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认识到:天空是那么蓝,那么;一群大雁往南飞;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这一秋天景象。这些都是秋天的特点。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写好这些景色呢?请同学们分段朗读,逐句理解,弄清为什么树叶黄了会从树上落下来,显示了秋天的特点。天空的特点是那么,那么蓝,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这是大雁飞行时的样儿让学生知道秋天到了,所以情不自禁地说:“啊!”这里表示“知道了”,“看出来了”。除了这些以外,秋天还有哪些特点呢?通过想象,学生纷纷发言:燕子飞到南方过冬;稻子成熟了;开了;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用彩笔画出简笔画来。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同时在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理解插图,渗透思想教育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在小学进行语言文字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甚为重要。

1、以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义务教育新教材插图新颖,符合儿童年龄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对儿童有吸引力。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得到思想教育。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到了》一文时,让学生了解图意后可提问“秋天到了,大地有什么变化?”“天空又有什么变化?”“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让学生讨论,使学生知道一年四季,不但春天很美,而且秋天也不逊色。从而激发小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2、抓住重点句启发思考,教育学生做事不能纯模仿。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小猫种鱼》是讲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花生的种子播到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的玉米、花生,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想到了秋天,也能收到很多小鱼的故事。教学时要紧扣重点句子设问,让学生思考,理解句子的含义。如教到最后一自然段时,可提问:①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和花生播到田里,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说明了什么?(小猫有向别人学习的思想)②它的想法能实现吗?(不能)③为什么不能实现?(玉米和花生跟鱼的生长条件不同,玉米和花生是植物,在泥土里生长;鱼是动物,在水里才能养活)从而让学生明白:向别人学习时要动脑筋,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

3.扣紧重点词语,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讲文明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促进人们的互相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应选好“训练”与“教育”的结合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课文中有些词语蕴含着很多的教育意义,讲读时,既要引导学生掌握本义,要重视理解这些词在表达思想方面的作用。如《小山羊》一文中做“请”“谢谢”这两个词,是极为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

总之,要充分利用“看图说文”的教材特点,对儿童进行两个素质的培养,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精品论文doc[OL].互联网-其它论文-道客巴巴.

2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课件《月球之谜》[OL].互联网-豆丁网.

3《燕子》说课稿 PDF[OL].互联网-技术总结-道客巴巴.

4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OL].互联网-百度文库.

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山羊》[OL].互联网-[斐斐课件园].

6教学反思[OL].互联网-百度文库.

7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OL].互联网-教育-道客巴巴.

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2篇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十分困难,为什呢?孩子家长受到上辈老师的教育影响至深,始终难以改变不了以前的读音。所以,对现在普通话教学带来重大难题,十分棘手。难以矫正。我担任小学语文教师三十余年以来,是教学的一大难题。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查阅了许多有关语文参考资料在教学中的应用。总结以下几点,是我很不成熟的教学方法,至今应用。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有关方言读音纠正方法。每学期召开家长会时,在大会上告诉家长,孩子在家朗读课文时,一定按老师在校教的读音去读,不懂的字词,一定去查查字典,告诉孩子,不要随便告诉孩子的一些方言读音。这样才会让孩子读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教学时,老师更先讲好普通话,防止方言进入课堂,严加控制。教好每个汉字的读音和拼写规则,正确区分二阴平,阴平,上声和去声。儿化音的读法。其中,一、七、八、不变调的规律。这样,将会好地读确字,词,句。其在一年级教学时,更关注每一个音节,每个汉字的读音。严格把关。重中之重。这样不乱拼读,把握拼读规律和拼写规律,做到读音准确。不让方言字音出现在课堂上和家庭中。使学生正确的流利的读好普通话和说好普通话。

二、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好学生读准每个声母,韵母,拼好每个汉字读音,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且必须从一年级着手抓起。教准发音部位,即口型,送气,不送气,圆唇和不圆唇,舌边音和齐齿呼,平舌和卷舌音,整体认读音节……如一年级课文上册第一课,(a、o、e)张大嘴巴a啊。小嘴一圆,喔。小嘴一裂,鹅。看清老师的口型,发音部位。如:“üe”和“ie”两个读音区别,一个圆唇,一个不圆唇。如:in和ing,en和eng,整体认读音节yin和ying就加难以读准。如“ge”哥,不少人拼成go,平舌音,z,c,s和翘舌zh,ch,sh,r。翘舌把舌面卷起来读就区分开来。又如“yi”和“yu”,一个读“衣”,一个读“雨”,“yin”和“yun”分别读作“因”和“云”有的读错,还不知道错在哪里。混在一起,再如:lü(吕)nü(女)lun(论)ju(居)qu(区)等音节的读错。

三、纠正教学中容易读错的方言字音,如横(hén)脚(jiǎo)写(xiě)河(hé)哥(gē)格(gé)国(guó)祥(xiáng)鞋(xié)虎(hǔ)等字的读音,如词语,祖国(zǔ guó)放学(fàng xué)写字(xiě zì)音乐(yīn yuè)买药(mǎiyào)钥匙(yào si)体育(tǐ yù)着急(zháo jí)吉祥(jí xiáng)的方言,举不胜举,通过这些字例,大家更加引起重视,不能忽略。同时,上课前必须写好教案,温习教案,看看所写的案例中有没有地方方言的读音字。并特殊说明,注上拼音,以免课堂上出现方言土语。更好的讲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教学方法和推广普通话。教好学生薛好普通话。以上几点,是我多年在教学中常常碰见的难题。我们绝不能教学生会读汉字,不注重拼音,不管读音正确以差别,只要会就读就行了吗?不再教学中抓住重难点,如何区分开来。掌握关键,教好每个学生的读音规律和拼写规律。如“知、蚩、嗜、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即“知、蚩、嗜、诗、日、资、雌、思”等字拼写。zhi 、chi、 shi、 ri、 zi、 ci、 si 等。读准音节,消除方言差距,希望引起全体教师的关注,共同面对,做好普通话教学工作。

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3篇

一、课例选定

公开课能否成功,选课至关重要,选择一节好课,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选课时,我们必须多方面权衡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整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课例。如果选择的课文过长,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限,就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2009年,当第一次站在公开课的讲台上,我选择了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小松鼠找花生》。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这篇课文太长,一节课根本无法完成任务,再加上班里80%是民族学生,由于刚接手语文课程,教学经验不足,未能权衡学生的认知能力,提的问题偏难,这节课,我表演了“独角戏”。看到同学们沉默的表情,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连续问了多遍:“你们怎么啦?”课虽然讲完了,可是望着孩子们那无助的眼神,泪水打湿了手巾,这节课最终以失败告终。课后,评课教师都说我选的课文太长、太难。从这节课我体会到,公开课在选课方面一定要细细斟酌,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授课内容,内容确定好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内容确定不好,就会反其道而行之。所以说,公开课的内容需得精心挑选,选择的课例要有典型性、示范性、引领性、给听者以启迪、思考、借鉴,祈祷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作用。

二、备课,成竹在胸

“教”要成功,必“备”字先行。“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 要上好一节课应多设计几种方案,征求同事的意见,反复推敲,不断研究,直至满意为止。2012年,学校组织三年级作文 “同课异构”比赛,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的雏鸟来说,这是一次带有极大挑战性的公开课,刚拿到这个内容的时候,心里直发憷,以前根本没有听过什么是同课异构,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上公开课,真是一件痛苦的事啊!没办法,逼上梁山吧。我开始看书,到处查找资料,向同事请教,向文老师和王老师请教,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等等。终于,第一份教案出来了,我自己在镜子跟前对着自己试讲着,怎么讲感觉不对,上班时,我又讲给文老师和王老师听,她们又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我又开始一遍一遍地修改,一遍一遍地试讲,反反复复修改了8次,终于写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教案,这堂课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路下来,虽然辛苦,但是本次公开课后,我得到的体会是前所未有的。

几年下来,我几乎每学期都参加学校组织的不同形式的公开课比赛。正如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一书中所说:“年轻教师就应该多争取上公开课,这是最好的‘炼炉’―青年教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丰富自己;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中学着站立;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当他们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他们所成就的,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而是脚踏实地地走出的精彩人生。”在公开课活动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公开课的准备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公开课后无论取得名次如何,自身都将完成一次蜕变,完成一次质的提升,完成一次自我超越。的确是这样,教师上公开课的准备过程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师为准备一节课不知要去查多少资料;不知要去请教多少人;教案不知要写多少遍,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反思。这是那些四平八稳“家常课”,怎么也得不到的收获。

三、群言就是智慧

一个教师完全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其专业成长一定是缓慢的。“家常课”没人挑剔和指责,固然平安,但自己课的软肋、问题乃至错误也会永远地延续下来,而其亮点也没人去欣赏。公开课则不同,在公开课中教师要把自己的真实教学水平和文化底蕴暴露给大家。让大家评头论足,这样教师才可能了解一个真实的自我,才能让自己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进化。

至今我还记忆犹新:2009年,我试讲一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小松鼠找花生》。课后,教研组的同事和学校领导把我这只麻雀解剖得体无完肤;无论是教态、声调、组织教学的能力、还是对教材的挖掘等等,都存在着严重缺陷。整整一个下午,在学校的那间办公室中,我蜷缩在办公室角落里,接受着领导和同事的‘批评’。回到家,躺在床上,一想到那天上课的情景,不争气的泪水,直在眼眶中打转,我多么痛恨自己的没出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几年下来,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无数次的试讲,无数次的“批评”,无数次的历练,我终于成功了。当荣誉的光环在我身上大放光彩的时候,浮上心头的都是那一次次被挑剔、被指责的画面――这是多么让我刻骨铭心,又是多么值得珍藏的经历啊!

四、总结,及时反思

反思是一种可贵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教师懂得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开放的能够与自己的经验之间进行交往的过程,并且能够从本身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进行研究与评估,从而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教师不只是完成行政交付任务的技术执行者,而且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经常的自我追问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上公开课的教师来说,反思尤其重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相当于工作一年,其余为年复一年的重复。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上一次公开课,就是执教者本人公开的全方位的展示和表演,一次展示过程也是一次自我认识过程。通过不断地反思,使执教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真实深刻的理解,为以后做出更好的行为选择,继续进行自我学习,提高工作效能。

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效课堂

一、钻研教材,吃透文本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教师是这个场所的耕耘者,引领者。如何做好这个耕耘者,引领者呢?著名特级教师李蒙铃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吃透教材才有法。”李老先生的话一针见血地点明了钻研教材,吃透文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它既是备好课的前提,又是上好课的根本。

在这次课内比教学中,我执教的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小小的船》,《小小的船》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儿童诗。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想象奇特,充满童趣。课文配有一幅美轮美奂的插图,意在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展开想象突破课文的难点:弯弯的月儿除了像小船外还像什么?天空中还有什么?仔细研读文本后,接下来是精心制作课件,细心编写教案,反复熟悉教案。为了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我不仅认真阅读了教材,还上网参阅了许多资料,并对课件,教案进行了多次推敲,修改,力求在课堂上做到马到成功。

二、掌握学情,选择教法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易模仿,注意力难以持久等特点。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注意力,让他们自觉学习呢?我决定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动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通过游戏,表演,比赛,展示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三、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深切感悟到:小学语文是童年的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倾听童心,保持童心,让课堂充满童真童趣,让孩子们在自然轻松地环境下愉快学习,幸福成长。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整堂课我始终不忘吸引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兴趣。具体做法是:

1.兴趣导入:课文配有一幅美妙的插图,色彩艳丽,富于想象,道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开始我将这一画面呈现在孩子眼前,让他们说一说看见了什么,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地,在说一说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导入课题后,我请孩子们欣赏动画儿歌《小小的船》,动画是孩子们的最爱之一,让他们边看动画,边听儿歌,同时思考题目“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他们看得专注,听得认真,对课题的理解已了然于心。

2.积极探索:听完儿歌后, 我充满希望提问 “小朋友,你们想自己读读这首好听的儿歌吗?”然后提出自读要求:不丢字,不加字,不会读的字用笔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还要记住字形,看谁表现最棒,谁的识字方法最好。并告诉学生自读完后,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不想孩子们个个学习尽头十足,探索欲望十分强烈。

3.快乐识字:识字是本年级语文的重点,每当识字,我就选择一定的方法。

许多字很有特点:如“尖”(上面小,下面大)和“看”(手搭在眼睛上)是会意字,可用演示法;“闪”和“坐”是合体,可拆字记忆;“弯”笔画数多,可用儿歌记忆,“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两点背靠背,弓字在下方”。就这样引导学生认清字形后,设计一个猜字游戏,既巩固了识字,又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4.玩中听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童心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会尽情流露。我认为,一年级孩子就应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此,在本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孩子玩的环节:听一听,读一读,比一比,孩子们听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用肢体动作演一演,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而唱一唱,画一画,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是激活童心,放飞想象的源泉。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生动活泼,体验到了学习的无限乐趣。

“教无定法,贵在设法”,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勤于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肯定会有大的提高。

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5篇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18-02

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多数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教育教学方式灵活,富有创新意识,然而,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虽然对工作充满热情,但是由于从教时间短,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归纳不全,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比较弱。因此,学校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笔者在分析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结合本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提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一、青年教师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技能现状分析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青年教师基本上是“80后”“90后”的一代,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教育教学热情,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知识。由于受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青年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与老教师不同,他们更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教学方式灵活,善于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如从网络下载名师课堂教学视频和名师教学案例等。可是,由于青年教师从教时间短,无法很好地归纳学科知识体系,导致教学不够灵活自如。比如,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每个学段的知识学习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把握,只能参照《数学课程标准》《教师参考书》等,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比较弱。此外,有的青年教师无法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数学概念、数理,提出的问题目的性、数学逻辑性不强,教学板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以至于无法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实践,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发挥集体智慧,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为了让青年教师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前,需要仔细分析各个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主动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帮助青年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将原来的“一对一”指导转变为“多对一”的言传身教,骨干教师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时,把传统的“当面传授”和“网络指导”相结合,师徒在教学业务活动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了教研组老师的集体智慧,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校的胡老师2011年大学毕业,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但学习缺乏计划性和主动性。笔者在她任教的2年时间里,不间断地对她的教学进行跟踪和指导,特别是在胡老师担任一年级的数学课授课老师时,我们让胡老师与一年级教研组组长和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结对子”,通过“多帮一”的形式对其进行指导。胡老师所任教的班级,在教学进度方面比其他班级慢1―2个课时,这时我们就要求她先去听其他老师的课,课后与同年级教师探讨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提出的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教案。由“一对一”的指导转变为“多对一”的言传身教的校本教研模式,能够更全面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提升学科教学水平。

(二)老教师跟踪指导,青年教师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老教师坚持跟踪指导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促使他们在教学中学会反思,改进教学方法。下面是笔者作为老教师在跟踪指导一位青年教师时,通过教学反思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案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一年级数学课程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在编排方面变得更为科学。比如,这位青年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中的例5时,教材的题目是:足球场上有16人踢球,现在又来了9人,我们踢进4个,还有几人没有来?这位青年教师在判断哪些是有用的数学信息,哪些是多余的数学信息时,仅仅依据单位名称来判断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对此,笔者在评课时指出:教材中的例5、例6都是存在多余的数学信息的解决问题的例题,并且单位名称都相同,如何正确判断哪些数学信息有用?哪些数学信息是多余的呢?教师在解答时应该根据已知的两两数学信息能否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并且提出的新的数学问题与题目中出现的问题是否相符,然后再列出合理的算式进行解答。假如从题目中找出了有用的两个数学信息,这时就需要验证所列的数学算式是否正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注意两个例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将数学辩证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在反思环节,笔者对这位青年老师提出了教学改进建议:(1)将教学导入中的动画视频稍作修改。首先连续播放小朋友吹泡泡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完整地感受从有到无的过程,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再间断性地播放动画视频,让学生根据泡泡的数量说出相应的数字。(2)将“寻找生活中的0”这个学习内容调整到“0――什么也没有”这个教学内容之后,当学生例举出生活中的“0”时,再顺势引出“尺子上也有0”这个知识点。(3)出示尺子时,将问题修改为:0在尺子的什么位置?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这样的提问更具提示性和引导性。(4)在学习了“0”也包含有起点的意思后,再播放关于赛跑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巩固“0表示起点”这个知识点。

通过跟踪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能够帮助青年教师经过自我反思发现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上文提到的这位老师在听取了指导老师的建议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她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道:首先,在课堂组织方面,我的教学从一开始就出现了混乱,这是由于我把复杂的学习活动要求与操作步骤一次性告诉了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做有些操之过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每说完一个步骤,就让学生举手示意,分步骤进行,让学生一步步达到要求,同时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其次,在教学流程方面,在教学第一幅图时,提问学生能够列出什么算式时,提问的针对性不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问单数排的列式方法,再问双数排的列式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找出学生得出不同列式的原因。最后,在对学生给出的答案的处理方面,在给第二幅图列算式时,出现了5-1、7-4的答案,我的教学应变能力不够,正确的做法是将这些算式先板书在黑板上,再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算式,在学生列举完算式之后,再引导学生捋顺思路,判断哪个算式真正地表达了图意。

这样一来,教学实现了从数学教育思想的培养到教学技能的指导,青年老师有了理论到实践的深刻体验,这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培养担当意识,让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磨练成长

笔者所在的学校的数学组开展了“解决问题”“概念教学”“空间几何图形”等专题研究活动,同时还承担了南宁市“十一五”科研课题《小学毕业生数学学习状态的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研究》,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让每一位青年教师独立承担一项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比赛。

例如,结合南宁市“十一五”科研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研究》,我们开展了教科研一体化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高年级教研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老师,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长方体认识》一课为例,指导青年教师从学生的学情分析入手,为了使青年教师更好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把握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构建高效课堂,老师们摸索出了有关“空间几何”这个知识点的教学策略,即“做,是学生学好空间几何的关键”,只有加强学生对图形、实物的综合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探索、思考、感悟,才能更好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有所创新。学校教导处采取“以点代面”的方式开展教科研一体化模式教研活动,做法是:由教研组组长带领本组老师,从选课、学生前测、教师教案的预设、教师教学策略实施、学生后测、教师反思、评课到形成研究分析报告,完成教研活动。比如:低年级由低年级教研组组长负责,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排队问题》一课为例开展研究活动;中年级由中年级教研组组长负责,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一课为例开展研究活动;高年级由高年级教研组组长负责带领老师们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开展研究活动。各个教研组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发挥了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互补作用,老师们在听完课后可以自由讨论教材、分析教材,探讨教学方法,青年教师在聆听老教师的评课时,学习了他人的教学经验,纠正了自身教学出现的偏差,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了教学水平。在各个教研组的展示课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培养青年教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给青年教师一个宽松的教研环境,还要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给青年教师提供独立思考和磨练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6篇

一次语文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的第四部分,图与相应的拼音词。

教学时,我先出示书上所配的图画:乡村河上图。图画上有清澈的小河,河里有两条小鱼,河面上有一只鸭妈妈,后面跟着两只小鸭子,一只青蛙在荷叶上叫着。河边的一棵大树上,几只雏鸟在鸟窝里叫着,远处的屋子正冒着青烟。整幅画被绿树青草环绕,色彩明丽、清新醒目,给人带来乡村特有的安谧气息。我按照教学预设,引导孩子看图说话:

师:“仔细看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鱼。”

师:“小鱼在哪里?”

生:“在水里。”

师:“在水里做什么?”

生:“游泳。”

师:“能把话说完整吗?”

生:“……小鱼……游泳。”(神情有些犹豫。)

看到学生犹豫的表情和吞吐的回答,我想是不是孩子还不懂什么样的话才是完整的话呢?孩子在回答上感到了“困难”,我得引导孩子才能继续进行下去。

师:“你可以这样说,小鱼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生:“小鱼在什么……在水里游泳。”(看到我的口型,学生立刻改了过来。)

师:“把话完整地再说一遍。”

生:“小鱼在水里游泳。”

师:“真棒!小朋友,我们一起把这句完整的话说一遍。”(强调“完整”两个字)

生齐:“小鱼在水里游泳。”

师:“再看看图,小鱼在水里怎么样游泳啊?”

原本我是想让孩子说“自由自在地”“快乐地”等词语,但学生的回答却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生:“尾巴一摇一摆地游泳。”

生:“用手(老师提醒鱼鳍)向后划着游泳。”

学生的回答大都是鱼游泳时的样子,我仔细回想自己的问题,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低年级孩子的耳朵里就是问鱼游泳时的样子,而且由于他们缺少阅读,想问题很简单,回答时更倾向于形象的回答。于是我把问题分解开,多角度问问题,以求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养成多方向思考问题的习惯。

师:“想一想,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啊?”

生:“开心。”

生:“快乐。”

师:“哦,小鱼在水里快乐地游着。”

师:“那谁能用完整的话再说一说小鱼呢?”

生:“小鱼在水里游,尾巴一摇一摆的。”

生:“小鱼在水里开心地游着,他们在做游戏。”

师:“他们可能在玩什么游戏呢?”

生:“他们在比赛谁游得快。”

生:“他们在捉迷藏。”

……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原本是将教学重点放在拼音词的认读和声母的复习上,但随着课堂问题的出现,我临时调整,将重点定为让孩子说完整话的训练上。虽然违背了之前的教学设计,打乱了教学计划,但是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提问的重要性,尤其当面对一年级的孩子时,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需要我们细细揣摩。如上面所问:“小鱼在水里怎样的游?”对于刚进入校园不到一个月的孩子来说,还只是停留在“老师问什么我回答什么”的层次。因此,在低年级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层次性,让孩子慢慢感受说话的丰富性,体会到说话的乐趣。

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7篇

一、多角度解读课文,敲响人身安全警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针对教师忽视教科书编辑意图,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要求。同时,新课标指出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

苏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司马光》一文,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故事。笔者跳出以前教学设计的窠臼,在设计教案时多角度解读课文,与教材编委对话,揣摩编者的设计意图,与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角色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与自己的学生对话,思考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遇到这种紧急情况时会怎么办,要注意哪些事项才会避免发生这样的危险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里的形象、情感表达出来,真正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体会、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而且通过角色换位,让学生体验这群儿童的心理活动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悟。课堂上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他们不再局限于抓住“哭”、“喊”、“跑”来体会小朋友们惊慌害怕的心理,也不再局限于抓住“搬起”、“使劲砸”等词来体会司马光的临危不惧和多谋善断,还抓住了“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这句话,展开了想象和讨论。有的学生说:出去游玩的时候,小朋友要和大人在一起,不要到处乱跑;有的学生说:小朋友不要上蹿下跳,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还有的学生说:小朋友出去游玩时要远离池塘、湖边,不到有水的地方去。一个学生说得最精彩。他说:如果是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会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宣传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不做危险的动作,不逞能,外出时不坐超载的车。这堂课的成功,不仅是让学生体会了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而且极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联想能力,还引导学生自主地树立了人身安全意识。像这类可多角度解读的课文还有很多,如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狐狸和乌鸦》、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等。

二、抓住口语交际练习,敲响人身安全警钟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就考虑到要对学生进行人身安全教育,在练习中的“口语交际”版块编排了具有针对性的口语交际练习。如一年级上册练习五的“我们来讨论”,三年级上册练、三的“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学会求救”等。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委如此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教育,我们作为执教者更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口语交际这一版块对孩子进行人身安全教育,敲响人身安全的警钟。如,笔者在执教“学会求救”这一练习时,就现场模拟意外事件,要求学生求救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洁。在指导学生表演前,笔者还提供了一些自救或者求救的音像资料、文字资料给学生看,为口语交际奠定基础。交际练习时,学生先分小组进行练习,然后再上台表演。课堂上,有的学生表演遇歹徒抢劫时,边快速往人多的地方跑,边大声喊:“抓坏蛋!救我!抓坏蛋!救我!”有的学生表演遇到有人落水时大声喊:“这里有人要淹死了,快来救他!”有的学生表演自己被火围困时,弯下身子跑到没着火的窗口向外大声喊:“着火了,救我!”等。结果,这样的“实战演习”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活中就有一位学生巧妙地运用了上课习得的知识,与周围的人亲热地打招呼,巧妙地摆脱了尾随他走了很长一段路意欲行凶的歹徒。

如果我们执教者未能体会到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只是就教材教教材,敷衍了事,没有认真地钻研口语交际部分的练习,不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设计教案、实施教学,我们的学生就可能会在道路交通安全、与陌生人交往、遇到突发危险事件等情况下变得无所适从,进而危及学生自己的人身安全。

三、以读促写,敲响人身安全警钟

苏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有一首儿歌:

一轮红日上山头,

狮子想来吃小猴。

树上同伴有办法,

伸下树枝来搭救。

为对学生进行人身安全教育,笔者在练习一中的“学用字词句”版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遇到了危险,会想出什么办法保护自己?”引导学生由教材中的动物想到自己,在遇到危险时怎么做,让学生口头说出多首儿歌来交流,以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如:

小动物真聪明!

遇到危险有办法。

乌龟,乌脚缩。

山羊,山羊用角顶。

老鼠,老鼠钻地洞。

壁虎,壁虎掉尾巴。

我要遇到危险怎么办?

小孩,小孩跑回家。

大孩,大孩找警察。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儿童诗歌,这与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里增加“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的要求是一致的。笔者在教学中,除了认真教学教材中的儿童诗,还组建了儿童诗社,以进一步提高儿童诗歌教学实效。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仿写,以读促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校园人身安全童谣,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中,敲响人身安全警钟。如:

玩耍篇

刀枪棍棒不要带,

一不小心把人害。

远离栏杆和窗台,

文明游戏人人爱。

室内篇

实验器材趣味多,

老师在场我才做。

不动插座不玩火,

家长同学喜欢我。

运动篇

学踢足球学投篮,

都要按照要求练。

我不逞能不蛮干,

牢记安全把身健。

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8篇

[活动内容]小学一年级教材《和朋友相处》

[活动目标]

1.知识和能力。懂得怎样和朋友友好相处;了解哪些行为会破坏友谊;知道怎样做才会受别人欢迎。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和朋友相处要真诚、礼貌、友好、关心、体谅。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

3.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和朋友文明相处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难点]懂得和朋友友好相处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朋友友好相处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践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在课间休息时,老师看到小朋友和自己的小伙伴玩得可开心啦,有的在一起捉迷藏,有的在一起跳绳。是呀,我们生活需要朋友,有了朋友,就会有更多的快乐。但是,在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对,有时就会和朋友闹矛盾,甚至失去好朋友。那么,怎样才能和朋友友好相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怎样和朋友相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忆在课间和朋友的快乐玩耍,知道生活中朋友的重要性。)

二、故事启发

1.教师讲《孤独的熊猫》的故事。 (故事略)

师:听了这个故事,我想问小朋友几个问题。

2.投影出示问题。

(1)为什么熊猫会很孤独?

(2)为什么熊猫交不到朋友呢?他做错了什么?

让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3.给找坏习惯。

师:大家一起来找一找,下面哪几个圆圈装着熊猫的坏习惯呢?说说为什么要选它。 (略)

教师小结: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不能像这样乱发脾气,没有礼貌。否则到时候我们就一个朋友都没有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节中去体验坏习惯给自己交友带来的困惑。通过引导学生找寻熊猫的错误,也借此提醒他们自己所存在的问题。)

三、交友游戏

师:老师要送给你们一首儿歌,叫做《找朋友》。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学吗?接下来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先请几位小朋友跟我一起示范一下,没有请到的小朋友先跟着音乐拍手唱歌,好吗?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用刚才老师的方式和这些老师交个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和别人交朋友时要有礼貌,并能主动大方地和别人交朋友。)

四、问题讨论

1.课件呈现问题。

(1)同学不小心踩到自己的脚。

(2)组长发新书时,把一本脏的书发给了同学。

(3)做作业时同学忘记带笔,在那没有事情做。

2.4~6人为一组讨论,如果是自己碰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办?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让学生按讨论的结果表演。

(设计意图:创设三个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情感,学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

五、自我反省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为什么把他们当作你的朋友呢?

2.你还想和谁交朋友呢?你为什么想和他交朋友?他们有哪些优点?

3.你觉得别人愿意和你交往吗?他们喜欢你吗?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喜欢你呢?

教师强调:通过学习,有的小朋友知道了怎样和朋友友好相处;有的小朋友认识了自己的缺点,知道别人为什么不和自己做朋友。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就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小结:要想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来听听小博士给我们的意见吧!

课件呈现:1.真诚微笑2.热情大方3.关心体谅4.礼貌友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让同学们喜欢自己。)

六、舞蹈

师:因为有许多朋友让我们感觉很幸福,老师今天也交了很多朋友,哪些是我的好朋友,请站起来跟老师一起表演。

放《幸福拍手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拥有朋友的幸福快乐。)

[点评]

朱燕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册《和朋友相处》一课教案设计较好。首先,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过程与方法这些教学目标符合教材规定的内容,更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其次,作者使用导入新课、故事启发、交友游戏、问题讨论、自我反省、舞蹈结束这六个环节进行教学,符合一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规律,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陌生感,就是在交友的美好时光中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第三,教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核心地位,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以舞蹈和音乐结束,显得十分轻松,学生还留恋在愉快的交友活动中,有难分难舍的感觉。

一位乡村小学教师,能备出和上好这种目前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接受的非考试科目的教学内容,实属难能可贵,愿心理健康教育朝着我们期待的目标健康发展。

点评人:冯耀,贵州省赤水市教研室

(本文是贵州省赤水市第二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比赛教案。作者单位:贵州省赤水市平滩小学)

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9篇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重组

新任教师,由于时间仓促,经常会出现上一课备一课、顶多备一章的情况,而没有将所任课程的教材完整读过。其实,任课教师最好能尽快将所用教材完整看过,不只是当前教材,有条件的话甚至上一年级和下一年级的教材都要拿来看,做到心中有数,备课时就可以灵活使用教材;实际教学中并非一定要依教材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1] 。有时候前面单元的现代作品与后面单元的古代作品,或者思想主题相近,或者艺术手法相似,甚至表达的意境不谋而合,就可以将二者拿来比观,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比如,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以“江山多娇”为主题,前后分别选择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苏轼的《承天寺夜游》,其实两篇佳作放在一处就有了类似电影“蒙太奇”(即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是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转引为电影艺术术语。在影片制作中,首先根剧本提供的内容,经过“分镜头”处理,拍摄出许多镜头;然后创作构思;最后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剪辑在一起,使它们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及各种节奏效果的奇异效果。)其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潭水清澈说:“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而后者苏轼《承天寺夜游》写明月之下的庭院则说:“如积水空明。”二者表达的都是一种极为澄明的艺术境界,前者将清澈的潭水比作空气,后者则将月光比作积水,真可谓异曲同工。而由于月光水色所特有的感觉上的“透明与清宁,诗人的生命便得以敞亮”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类似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再加以点破,在加深学生对文学意境美感体验的同时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如果能够这样灵活运用教材,久而久之,也可以让学生灵活起来,从而避免走进死读书、读死书的歧途。

二、发挥好日常生活这本“天然教科书”的作用

活用教材的做法在英语教学中同样适用。乡镇中学的初一新生很多是刚刚接触英语,不懂音标,在不会自己拼读单词的情况下记忆单词的读音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可以利用日常用语中很多常用而不知的英语,及汉语中的外来词,如沙发、咖啡等,让学生明白在正式学英语以前大家其实已经不知不觉说了很多英语,这样自然可以增强初学英语学生的信心。

当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类似的词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要忽略了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英语材料。比如各种广告中的英语元素,家用电器、数码设备上的英语标识,等等。如“NIKE耐克”“Nice纳爱斯”“Safeguard舒肤佳”这些老少皆知的品牌名称,都是英语单词的音译。同时每一个单词都不同程度反映出了产品的特点与用途,如NIKE英文原意就指希腊胜利女神。我们可以联系实际功能带领学生猜测这些常用英语词汇的意义,再利用辞典加以核实。这样不但可以将英语学习带进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现场感,还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感觉到英语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动力。总之,教师要尽量捕捉生活中的各种英语知识,挖掘这些英语知识的生活内涵,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最大程度地实现英语教学的生活化[3]。

此外,对于已经学习过音标、能够自己拼读单词的学生,我们可以考虑让他们不受课程进度的局限,利用教材所附的单词表展开自学,还可以开展单词记忆比赛之类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

三、亲手备课,摆脱对教师参考用书的依赖

与活用教材相对的是,还有不少新教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出现了过分依赖教师参考用书和网络名师教案的现象。对此要特别警惕,因为虽然是专家编写的教师用书、名师设计的教案,但与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差距,我们如果亦步亦趋、照搬照抄,很容易落入邯郸学步的尴尬境地。更可怕的是,我们如果在执教的初期不能学会自己进行备课、讲课,将来恐怕会丧失自己动脑、动手备课、讲课的能力;相反,只要是自己开动脑筋、动手写就的教案、制作的课件,即使简单一点、粗糙一点,只要坚持改进,就会不断进步,成为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徐国华.活用教材,让语文教学魅力四射[J].学周刊,2012(35).

[2]胡晓明.中国诗学中的清莹境界[J].文艺理论研究,1991(3).

[3]陈娟娣.农村中学英语课“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15(5).

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备课;策略

教学中,有些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照那些优秀教案或备课手册进行备课,但所备的教案到了课堂之上却不能顺利实施,起不到该有的教学效果。让许多教师为之困扰。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年级阶段也应当有着不同的备课策略和方法。

一、备课要针对学生实际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之间的情况不一,因此在备课的方向和策略上也应当有所不同。教师备课时着眼的重点不应当是备课这个外在的形式,而是在参考优秀教案进行备课的同时必须要结合自身以及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来进行相互结合。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将备课的焦距对准自身以及学生的实际,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的心理、习惯等了解清楚、分析清楚,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教案。

如,在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备课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到教材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均安排了“统计”的学习,并在二年级下学期还安排了“找规律”,学生对概率与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其次,大多数学生对于猜想、实验验证等需要发挥想象力的学习方法也较为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认识还比较困难。在掌握了以上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让教学过程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才能达到备课应有的效果和目的。

二、备课的重点要瞄准“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吸引和保持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来说,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和手段。而精彩的新课导入,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精彩起来,这样就可以达到激发他们兴趣的作用。因此,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是在备课时首先应当予以重点设计的部分。我们应当在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创设教学导入情境,让学生在课程伊始就被课程内容所吸引。

三、备课的内容要涵盖“课堂全程”

其实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统筹帷幄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立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就好比是“战”前的筹划和“盘中推演”,既要在此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又要布置好开展教学的“战术手段”,两者不可偏废。首先,要把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作为备课中最为主要的工作,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而不是生搬硬套网络上的备课手册或者是优秀教案。其次是要明确该课时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当一节课内需要串讲几个知识点时,需要在备课时就明确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明确主次之分后就能更加科学地对40分钟的课程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安排。再次是要安排合理的时间用于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即安排一定的课堂训练时间,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训练加深对当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和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并最终形成能力。而所设计的课堂训练要充分涵盖当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注意趣味性、生活性和差异性,确保既能体现学生当节课学习的效果又能反映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部分。

四、备课的范围要包括“课后总结”

上一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下一篇: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