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红细胞生成素提升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9)
抗心律失常药Dofetilid治疗房性纤颤(10)
Rasburicase抗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重组尿酸氧化酶(12)
扩大审批范围依贝沙坦预防肾功能衰竭(15)
障碍两个临床试验中的新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15)
mTOR抑制剂新一类免疫抑制剂JochenKluppJanMichaelLangr(17)
运动障碍肉毒杆菌毒素B治疗痉挛状态(20)
皮肤病学肉毒杆菌毒素A对多汗症有效(20)
中风后的Ⅱ期预防心、脑需长期保护(21)
牛皮癣Infliximab治疗中度—严重斑块状牛皮癣(22)
慢阻性肺病的治疗对Tiotropium和Salmeterol新的比较研究(23)
神经刺激性胃如何消化不良,生活就聊无情趣(24)
慢性阻塞性肺病抗胆碱能制剂的治疗地位(25)
发热性中性白细胞减少速效抗生素降低治疗费用(26)
不仅是抗生素问题尿路感染(27)
急性冠心病综合征早期干预治疗胜于“关注性等待”(28)
泌尿生殖系统药物剂型的设计诸多创新、明显的专属性(29)
比较研究ACE抑制剂仍于AT1拮抗剂(30)
金丝桃与药物相互作用MichaelNoldner(32)
西立伐他汀撤出市场横纹肌溶解—致死性副作用(33)
Rosiglitazon致严重的肝反应(35)
第三代口服避孕剂与血栓形成的危险(36)
良性前列腺增生使用各种药物对症治疗(37)
姜黄“调味品”促进消德国临床用药 化功能(38)
植物药银杏特殊提取物用于耳鸣(39)
癌症在澳大利亚金合欢属中发现的活性物(39)
槲皮素重要的植物次级成分(续)(40)
骨质疏松症从童年开始预防(41)
免疫治疗新方法鼻腔吸入变应原干粉剂(43)
脑研究基因治疗使小鼠显得深情(45)
BBR—3464一种新的抗癌铂化合物(46)
人状瘤病毒用喷鼻剂预防(46)
肠道细菌原抗生素预防肾结石(46)
植物药在手术前及时停用(47)
“神奇激素”DHEA(47)
阿尔茨海默痴呆多奈哌齐可推迟住院时间(48)
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太多会诱发哮喘(48)
激素替代治疗男性实施替代治疗太少(48)
丙肝治疗剂—PEG化干扰素(5)
钠尼肽Nesiritid在严重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8)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阿伦膦酸盐每周服一次(8)
新的病毒抑制剂Pleconaril用于治疗肠道病毒和鼻病毒感染(9)
预防骨质疏松症Ipriflavone并不保护骨骼(10)
新型抗真菌剂Caspofugin用于侵入性曲霉病(10)
冠心病关于使用Atorvastatin降胆固醇的EBEAT研究(11)
Epoetinalfa减少输血次数,改善生活质量(11)
曲马多治疗急性疼痛KlausA.Lehmann(12)
中风治疗药评价(18)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使用Nadroparin门诊治疗(19)
CSE抑制剂普伐他丁有消炎作用(20)
活化蛋白CDrotrecoginalfa降低败血症患者死亡率(21)
阿尔茨海默痴呆多奈哌齐可推迟住院时间(22)
障碍Vardenafil的作用不受其严重程度、起因和病人年龄的影响(22)
抑郁症治疗新药(23)
干扰素对黑素瘤病人疗效无可匹敌(25)
精神分裂症: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的优点受到质疑(26)
镇痛剂复方镇痛剂没有使肾病危险升高吗?(26)
急性冠心病综合征推荐用肝素治疗(27)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初始剂量大可加速临床效果(27)
肝病的药物治疗(续)(28)
功能障碍万艾可与其它促进剂(30)
恩西酮被批准用于术后呕吐(31)
副作用如果药物“累及肾脏”(32)
Leflunonid(Arava)致严重的肝功能障碍(33)
药物安全性(续)(34)
天然药物研究委员会植物药疗法中的革新(35)
加兰他敏对阿尔茨海默痴呆病人疗效持久(36)
金丝桃不宜用于严重抑郁(36)
根据EBM评价抗前列腺疾患的植物药(37)
癌症与营养通过正确的饮食防癌,但无癌症食谱(38)
槲皮素重要的植物次级成分(40)
新器械“自由基”检测仪(42)
老药新用阿扑吗啡用于功能障碍(42)
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心功能不全新的治疗原理?(43)
碳酸氢盐用于糖尿病会促使脑水肿发生(43)
德国临床用药 活性氧和活性氮(44)
艾滋病疫苗为临床研究开绿灯(44)
联邦德国卫生部:关于食品补充剂月见草油胶囊和月见草油加维生素E胶囊的通知(45)
乳腺癌FDA批准HER—2/neu血清测试剂(45)
异种移植猪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会感染人类吗?(46)
新的测量仪今测血糖几无疼痛(46)
美沙酮促使艾滋病爆发?(47)
避孕米非司酮作为月效避孕丸?(47)
维生素C不仅抗氧化,而且致突变?(48)
阴道真菌不可掉以轻心(48)
免疫(脱敏)治疗新进展(7)
尘螨和猫变应原却没有使患病危险升高?(13)
如果胃肠道“无缘无故”机能失常(18)
阿司匹林长程治疗中的胃肠道出血(19)
通过局麻使死亡病例减少(21)
痴呆病的药物治疗(22)HttP://
肝病的药物治疗(24)
曲马多减少对萘普生敏感的骨关节炎疼痛患者的萘普生剂量(27)
Alendronat的疗效和耐受性(34)
麻醉椒根茎对恐怖性神经障碍有效(36)
锯叶棕果揭秘(38)
热带动植物毒素作为强心甙、肌松剂和镇痛剂(39)
氯吡格雷在缺血性事件和其它适应症中的疗效(42)
Racecadotril在急性水样腹泻中的应用(44)
Fondanparinux钠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45)
洋蓟榨汁洋蓟花蕾的鲜榨汁与茶剂和酊剂的比较Schil.,HHagel.,H(4)
植物镇静剂轻度睡眠障碍的治疗选择(7)
Acamprosat戒酒后治疗的典型转换Mundl.,G(10)
刚发生的心肌梗死一次推注纤溶法(13)
抗感染剂Gemifloxacin——一种新的氟喹诺酮(13)
鼻病毒感染Tremacamra——一种抗感冒剂?(17)
心血管病的预防叶酸在高半胱氨酸血症治疗中的地位(23)
抗生素儿童用药顺从性实属重要(24)
维生素天然的还是合成的维生素E?(27)
慢性多关节炎的治疗Etanercept调控生物反应(29)
院内感染头孢他定的疗效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得到证实(32)
传染病抗丙型肝炎的alfacon—1德国临床用药 干扰素(33)
外周动脉阻塞病来自腿部的警报信号(36)
空气无处不在关键是抗炎和向病人解释(37)
前途远大的天然物质药用植物研究者在阿姆斯特丹聚会(41)
人智学预防变态反应?(45)
胆碱和卵磷脂提高记忆力的养份?(续)Klein.,J(47)
新的基础治疗剂Leflunomid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8)
进行性帕金森病的迭加治疗Entacapon:作用于外周神经的COMT抑制剂(10)
治疗哮喘的新复方制剂:用一种制剂同时抑制炎症和解除症状(12)
5—羟色胺激动剂Rizatriptan在急性偏头痛发作中的应用(13)
激素Tibolon在绝经期中的应用(14)
Lacidipin和Telmisartan用于高血压治疗(15)
流感病毒儿童鼻内接种流感疫苗(18)
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治疗居其次(19)
Raloxifen可替代经典的激素替代疗法吗?Webe.,R(20)
妇科用于避孕和治疗月经过多的子宫内给药装置(22)
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和钙使病人跌倒危险下降一半(23)
糖尿病通过餐后葡萄糖调节剂实施灵活的口服治疗(25)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用Fib或Fab类药?(26)
病毒性流感的防治Zanamivir展现新前景(27)
AVERT研究攻击性降低胆固醇水平对心脏有利(29)
高危病人手术Piracetam保护病人不发生手术后谵妄(29)
CIBIS—Ⅱ研究比索洛尔用于心功能不全: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31)
抗高血压剂对左心室肥大的不同作用(32)
帕金森病人的新选择(33)
德国临床用药 头痛复方制剂有意义吗?(35)
药物快讯给予噻氯匹定后发生的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7)
基因技术心血管病新的治疗前景(39)
心功能不全醛固酮—心脏性猝死的独立诱因?(40)
穗花牡荆果在经前综合征中的应用(42)
Echinacin的60年(44)
舒拉明—令人惊奇的好药(46)
维生素C缓释剂—活性物的有效利用(47)
关键词:临床药学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119-02
内罗毕国际合理用药专家会议提出合理用药的要求是: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1985)
1WHO提出合理用药(Rational drag use)的标准是:(1987)
1.1处方的药应为适宜的药物
1.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
1.3正确地调剂处方
1.4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日数服用药物
1.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2合理用药标准
2.1人均用药品种
2.2注射药物次数
2.3基本药物使用率
2.4通用名使用率
2.5医生与病人接触的次数
2.6药师与病人接触的次数
3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目前尚无一个公认明确的合理用药定义。绝对合理用药也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药只是相对的,当今比较公认的合理用药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4个基本要素。
4开展临床药学与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一个涉及面广,难度高的复杂性工作。药物品种在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而迅速增加,现在国内常用的处方药物已达7000种之多。有人预言21世纪药物仍然是医疗中的重要手段,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许多方面并未伴随着药品的增加而提高,如浪费药品,延误治疗,药疗事故,药源性疾病等,不合理用药现象在国内极为严重,药害危及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滥用药物增加了有限的社会资金和人类生存空间日益匮乏的资源负担,有报道上市药物中的70%被诸多原因而浪费,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者近20万人,若能大力推动合理用药,使用药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则可减少60%的浪费和大量药害。新世纪中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更主要的是治病人;药师的职责不仅是给病人发药,更主要的是给病人用药。临床药学的核心是研究药物的合理应用,要求药师从以药物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上来,而药学监护使临床药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不合理用药包含的内容较多,可表现在用药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其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如治疗效果不佳,延长病程,增加痛苦,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或加重,增添意味的痛苦或致残,甚至危害生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国家和个人的经济损失等。
用药不合理现象如果出在不能对症下药、给药量不足、随便延长用药时间间隔,均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结果会延误病程,使病情恶化而造成严重后果,必须引为教训。例如:一8月男婴,因腹泻每日4-5次,便中查出大肠杆菌,诊断肠炎,给予阿莫西林合用复方新诺明,连用两周。结果导致肠炎未治愈,有激发了霉菌感染。此例用药不合理之处在于选药品种不好,合并用药不当,给要时间过长。一是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性肠炎效果不好,且容易产生耐药性;二是不宜合用复方新诺明,更不该连用两周,磺胺类药物连用一周以上就可以破坏婴儿的肠道菌群平衡。这两种药物联合用于肠道感染也是不适当的,况且两药均不是首选药。其结果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继发病。使得病程延长,还增加了痛苦。
不合理用药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而增加病人的痛苦,这种痛苦可能是轻微的,也可能是严重的;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凡是属于选药品种不当、随意加大剂量、缩短给药时间或不论体质强弱,代谢与排泄器官功能如何而一律常规给药者,均易增加或加重不良反应,增加痛苦。如1胃痛病人听说百服宁可治疼痛,便自己服用,一次无效,接着服第二次,结果越治越痛,反而增加了痛苦。原因是白服宁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对内脏痛无效,且其本身可引起腹痛、恶心等症状,这是典型的乱用药。
【摘要】 儿童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与成人相比,儿童的病理生理、机体免疫力、药物代谢等方面相差很大,儿童药物代谢酶等活力不够,影响了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过程,所以,儿童用药与成人不同,用药时要更加注意安全。本文主要通过对儿科临床用药的特点、现存的用药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儿科,临床用药,特征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药物不断面世,同一种药物也有不同的品种、剂型、规格之分,为临床治疗疾病用药提供了很多选择。但是,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临床上的不合理用药。对于机体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来说,我国每年也有3万多名儿童遭受不合理用药的不良反应的影响1。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保障儿童合理用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儿童临床用药相关资料
1.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1 临床资料: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一年间在我院门诊咨询窗口进行过儿童药物咨询的219人次,对这些咨询人士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1.2 方法:主要通过219位咨询人士的身份及咨询内容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1.1.3结果
表1219位咨询人士身份构成表
身份 患儿、家长、家属 医师 护士 药剂师
人数 98 114 3 4
比例 44.7% 52.1% 1.4% 1.8%
表2 219位咨询人士咨询内容结构表
咨询内容 药物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药品剂量 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
人数 58 59 51 20 31
比例 26.5% 26.9% 23.3 9.1% 14.2%
由表1、表2可以看出临床医师越来越关注与儿童用药的合理应用,患儿家属的安全用药保健意识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药品剂量及不良反应等都得到了大家的关注,说明儿科合理用药正逐步普及。
1.2 儿童体内药物代谢特点2
1.2.1 药物吸收: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不仅仅取决于服用药物的理化性质,也取决于患儿的生理体制及给药方式。由于儿童胃的独特生理性质,有些成年人不能经口服给予的药物,儿童则可以通过口服给药,如青霉素等;药物肌注在儿童不宜采用,因为儿童肌肉发育不完全,药物不易吸收;儿童皮肤吸收力好,某些药物可以通过皮肤给药。
1.2.2 药物分布:儿童的脂肪含量、体液及细胞外液、血浆蛋白结合力等特点决定了药物在儿童体内血浆内脂溶性及游离型药物含量、细胞内水溶性药物含量高。而且由于儿童的血脑屏障等保护性结构均不成熟,所以会导致药物分布在局部重要组织器官造成损害。
1.2.3 药物代谢:药物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场所是肝脏,儿童由于机体尚未成熟,肝内肝药酶系统等尚未达到成人水平,药物在体内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灭活代谢或者不能够激活某些药物作用,导致儿童用药不能够起到预期疗效,甚至会导致药物蓄积中毒。
1.2.4 药物排泄:药物排出体外的主要器官是肾脏,然而肾脏功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的,在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体内,肾脏对药物的排泄作用相对较弱,所以容易导致一些药物在体内的蓄积,从而导致中毒。
2 儿科用药现存问题
2.1 用药不清3:儿科疾病一般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进程快的特点,在临床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一些临床医师会考虑到患儿家长心情比较急切,不进行详细的检查和鉴别诊断,就匆匆地根据从医经验作出诊断,导致用药不合理,延误病情,而且会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在应用抗生素时要格外注意。
2.2 剂量不明:在市场上,大部分药物的服用剂量是根据成年人的标准进行生产的,并没有儿童专用剂量,通常是根据患儿的体重、性别、年龄、体表面积来进行换算的,有时换算标准的不同就容易导致用药剂量不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出现,造成额外的损害。
2.3 剂型不当:儿童用药剂型主要有注射剂及口服剂型两种,以往的注射剂性不但效果与口服剂型没有很明显的差距,而且其导致患儿不愿就医,导致依从性大大降低,不利于患儿的病情恢复。现在儿童用药大部分开始向口服剂型转变,并逐渐开发出不同口服剂型改善口味,让患儿更容易接受。
2.4 给药途径不当4:由于儿童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在给予患儿药物时不强调给予肌肉注射,因为儿童肌肉发育不完善,神经分布少,不容易吸收,易造成局部包块。经口服药物相对肌肉注射要来的安全的多。儿童的皮肤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吸收功能良好,所以经皮肤给药时要注意药物的用量,以免造成药物蓄积中毒。
2.5 给药时间不当:在临床上,儿童用药时间是有一定限制的,比如说青霉素一般是现配现用,某些药物在使用时间上是非常严格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上服用,否则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2.6 药物配伍不当5:在儿童进行临床治疗时,往往并不是给予一种药物,而是多种药物的配合使用。使用药物的配伍与临床治疗效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如果酸性、碱性药物同时服用,那么两者药理作用就会相互作用抵消,不能起到应用的治疗效果,而且会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给予多种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观察每种药物的属性,注意配伍,必要时可错开时间服用。
2.7 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和控制感染最常用的药,它的种类、品种、规格、剂型多种多样,其临床应用时应多加注意,防止造成药物蓄积导致中毒,出现不良反应,也要防止"超级细菌"的产生。
3 讨论
儿童与成年人不同,身体结构尚未发育成熟,各组织器官功能尚不完善,身体抵抗力低,对药物敏感性强,因此在对儿童用药时要认真分析,观察病情,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准确的做出诊断,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剂型、剂量,通过适当的用药途径,在适当时间给予患者用药,用药时要注意用药配伍禁忌。对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有损害的药物在给予患儿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对于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骨骼生长等药物要少用禁用。
总而言之,临床儿科用药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总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提高儿科临床合理用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申玉良,蒋青锋,刘喜荣. 儿科临床用药特征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0,10,8(29):258-259.
[2] 徐小薇,王跃明,李大魁. 儿科合理用药探索[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1,10(2):125-128.
[3] 王登俊,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5:60-61.
【关键词】行政干预;药师素质;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的概念是安全、有效、适当、经济,凡是违背这四个要素的用药方式都是不合理的用药。不合理用药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和难题,据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特别是基层医院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尤为突出。临床医师用药行为受到经销商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合理用药、大处方、滥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合理用药现象急需整治。
我院不合理用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问题:1.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级别太高,多选用三代头孢甚至是四代头孢来作为预防性应用;2.预防用药全部在手术后给予;3.用药时间过长,不能做到及时停药,基本在患者出院时方停止使用抗菌药物。4.内科非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非常高,在80%以上,5.不做药敏试验或虽做但不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6.不必要的联合用药;7.随意更换抗菌药物;8.β内酰胺类药物一日剂量一次给药等。
中药注射剂使用中的问题?: 2.不根据中药的辨证施治原则选择中药注射剂;2.存在重复用药现象;3.超剂量使用(超过说明书用量);4.不根据说明书选择溶媒等。
大量使用辅助治疗药物:我院大量使用的辅助治疗药物有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小牛血提取物注射液等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合理用药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临床医师用药行为受经济利益驱使、医师药品知识的了解不足、行政干预不力、药师主动性不够是主要原因。当然药师地位得不到认可,临床知识不足也是医院不认可药师的一个主要原因,需要大量学习临床知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力争给临床提供更全面、更广泛、更新的药学服务。临床药师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将直接参与患者的合理用药治疗,改变过去仅仅在药房里调配药物的职业形象。临床药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加强继续教育,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临床药师的工作也将使患者和医生感受到临床药学存在的价值,提高药学在医院的地位。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我认为医院应该做好以下的工作:
1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建立健全药事管理组织系统并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程序。
1.1建立药品品种遴选原则、制度,制定基本用药目录,对新申请品种进行安全性评估。
1.2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讲座、学习班、研讨会。教育医生和药剂师合理使用药,加强所有医务人员对常见病的正确诊断和处理的培训。
1.3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合理用药科室、医务人员,推广他们的经验。加大不合理用药的处罚力度。
2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2.1建立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共同负责的处方点评制度并有效开展工作,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讨论分析公示。
2.2查阅门诊和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检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管理等工作。
3.制定药品处方集,规范医院用药。严格控制药品使用范围和剂量。
4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对药品使用总金额和数量排名前10位进行分析,是否超常规,是否合理,定期公示结果,指导医师用药。
5与临床科室加强沟通,促进合理用药。药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大量新药的面市,药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将药学信息收集、整理,通过药讯、不良反应简报等提供临床人员参考,为提高医疗水平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保证。
卫生部相继颁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三个规范性文件,加强医院药事工作和临床用药管理,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特别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是建国以来医院药学最重要的药事管理文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药剂科工作要以服务病人为中心,提出了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与定位,明确了医院药学应走向临床,建立临床药师制,面向病人,提供与用药有关的药学技术服务,在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方面发挥药学专业作用。对医院药学的正确发展、药师作用的发挥和医疗机构合理使用药品很有指导作用,受到药学人员的欢迎,也反映出医院药事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建立医师、药师、护师、病人互补的临床用药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合理用药,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和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是我们药师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关键词】动物疾病;混合感染;饲养环境;畜牧业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蓬勃发展与壮大,新的畜禽疾病不断出现,兽医临床用药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进而涉及到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问题。针对目前动物疾病的现状,如果我们还用以前的用药方式和治疗方法.照本宣科地用书本上的知识来应对当前的动物疾病显然是不行的。笔者以当前动物疾病的特点,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查阅有关资料,就如何综合用药、药物的剂量、中西结合用药、改进用药方法等四方面做些初浅的探讨。
一、如何来使用兽药
《兽药典》是指导我们临床用药的指南,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辨证地根据《兽药典》来使用兽药,如在急性中毒、急性感染等情况下就必须用药狠一点,正所谓急症用猛药,可适当当前兽医临床用药特点地超出《兽药典》规定的标准,而不必刻板地遵守《兽药典》的规定。例如我乡一猪场因猪互相咬架.其中1头因咬伤耳朵而发生急性感染引起败血症,出现高烧、休克,如不抢救随时可能死亡。笔者随即使用超过《兽药典》规定剂量的3倍剂量的地塞米松和青霉素进行治疗,第2d患猪明显好转,体温、食欲恢复,再根据《兽药典》规定的剂量维持治疗2d。如笔者在第一时间刻板地根据《兽药典》规定的剂量用药,那么患猪随时可能发生休克死亡。据有关报道有一临床兽医违规使用超剂量的地塞米松配合使用其他兽药成功抢救一中毒怀孕母牛的病例。以上两病例都违反常规的用药规定,重视治疗作用、忽视毒副作用但达到了预期用药目的。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药效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加强的。毒副作用也随之加大。临床用药时不应片面追求药物的疗效而随意加大药物的剂量。在必须加大药物的剂量的情况下也必须根据动物的营养状况、年龄大小、体质等,还应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毒性和病情的发展来调整剂量,在一般情况下还是以《兽药典》规定用药量为标准。
二、对因对症,综合用药
当前动物疾病往往有相当大部分属混合感染。有的是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有的是病毒与病毒混合感染,有的是细菌与细菌混合感染,有的疾病甚至是2种病毒与细菌或寄生虫混感的。在临床上对它们有特效或有效的药物越来越少,有的甚至没有有效的药物,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这类疾病时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以目前的猪高热病为例,要想1~2针或l-2 d依靠l~2种药物就把它治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治疗它时就应该采取提高免疫力、细胞因子疗法和抗病毒疗法,根据继发感染的细菌不同采取抗细菌疗法方可收到满意的效果。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对症治疗。再以该病为例对于较严重的患猪我们还应静注维生素C、维生素E、强心以缓解症状,赢的治疗时间。同时对健康猪群应用高倍量疫苗紧急接种,7 d后还应使用预防药物5-7d。对已治愈的还应补注l次缺注的疫苗。因此我们在治疗这些复合感染病例时要对疾病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列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既要针对个体还要兼顾全场,做到防重于治。
三、突出中草药的应用
西药特别是抗菌药在兽医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使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同时混合感染的病例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治疗,单靠西药治疗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而中药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抗菌谱广,这些都是西药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中草药在兽医I晦床上的应用。
中西结合治疗畜禽疾病 对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的疾病,采取中西结合治疗具有独特的效果。中药具有很好的抗病毒 能力,既可直接杀灭病毒而不伤及机体组织,又可调动免疫防御系统的积极性。激发机体主动免疫机制,增强免疫力,通过主动防御间接发挥抗病毒能力,它还具有营养功效,从而通过提高机体自身抗病能力和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中药在治疗疾病时发挥药效较慢、时间较长。而西药治疗疾病直接、快速、简洁、方便。二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如在治疗猪高热症时,该病是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起。在临床上多见发生病毒血症和细菌性败血症,病死率很高,在临床治疗时首先要侧重提高机体的整体免疫力与抗病毒疗法、抗细菌疗法和对症疗法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毒方面我们可选用黄芪多糖和板蓝根注射液或金丝桃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它们不仅能直接杀死或抑制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还能提高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恢复受损的免疫系统。同时根据其他病原体感染的不同配合使用头孢噻呋、三氮脒、磺胺间甲氧嘧啶。根据症状的不同使用柴胡注射液、氟比洛芬,还有强心补液等药品。成功病例:我乡有一散养猪户2头60 kg体重的猪,高热不食,经检查诊断为高热症,继发感染链球菌病。笔者以由黄芪多糖、金银花等组成的黄芪多糖注射液、头孢噻呋、柴胡进行肌注,同时用由板蓝根、大青叶、大黄等组成的清热通便散煎汤供其自由饮用,连续治疗4 d,患畜体温、食欲恢复正常,再用黄芪多糖、强力霉素、电解多维拌料,连喂3d,痊愈。
四、与时俱进地使用兽药
处方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危,医师必须严肃、认真书写处方,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为了解临床用药状况,笔者对某基层医院门诊1430张处方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调查中发现存在处方书写不规范、用药不当甚至错误之处,望能引以为戒,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处方书写不规范
药物的剂型、规格不明确 同一种药物具有多种剂型,即使是同一剂型也有不同的规格,如果不标明药物的剂型、规格,调剂人员就会无所适从,给调剂工作带来困难。同时,剂型不同其给药途径、生物利用度、显效快慢也不同,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异。
处方书写不认真少数医师用药处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影响调剂人员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药品发放错误。而有的医师签名更是“天书”无法读懂,一旦发现问题处方,不能及时与医师沟通,给调剂人员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延误病人的治疗。
存在随意改动处方内容的现象个别医师在处方内容改动或涂改之处既无签字也无盖章,更无特殊说明不符合处方书写规则,容易造成医事故或纠纷,同时也反应了个别医对处方不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用药不合理问题突出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多、最普遍的药物,不合理用药最为突出,滥用情况也十分严重。
首先,忽略或不重视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如抗感染治疗时,青霉素与红霉素联合应用,青霉素可抑制细菌胞壁的生物合成,而红霉素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其结果是使青霉素抗菌能力大为减弱;青霉素与维生素C合用,因维生素c为还原性药物,使青霉素的抗菌疗效降低;妥布霉素与多黏菌素E合用,虽然抗菌能力加强,但也增加肾毒性及听神经毒性;庆大霉素与大剂量维生素c静滴,使庆大霉素抗菌效能降低;土霉素、多西环素与硫糖铝、乐得胃合用,可形成螯合物,影响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其抗菌效能;红霉素与维生素C、呋喃妥因、胃蛋白酶、阿司匹林合用,因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易被破坏失效,降低红霉素的抗菌效能;磺胺类与维生素c、氯化铵、复方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合用,后者可使尿液酸化,而磺胺类在酸性尿液中易析出结晶,增加对肾脏的损害;呋喃唑酮、黄连素、磺胺类抗生素与乳酶生合用,使乳酶生失去活性,因乳酶生为活的乳酸杆菌的干燥制剂,在肠内分解糖类产生乳酸,抑制腐败菌的生长。
其次,抗菌药物的剂量应用不合理,有随意加大抗生素用量的现象。如四环素类,因四环素和土霉素吸收量有一定限度,每次最大剂量是0.5g,超过此量药物的吸收并不增加,血药浓度不再进一步提高,只能增加粪便中的排泄量,长期大量口服可造成严重肝损害,还可能引起维生素缺乏;青霉素G超大剂量静滴,可能产生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毒性,还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高血钾、高钠血症。
中、西药物联合的不合理用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对中药、天然药品认识的加深和了解,中、西药物联合应用已趋于普遍化,合理的中、西药物配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不了解中药的性味和西药的化学成分,会使药效降低甚至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乃至中毒,故中、西药物不能盲目联合应用。处方中青霉素与冰硼散配伍应用,冰硼散中的硼砂能碱化尿液,促进青霉素的排泄,降低有效血药浓度,使其抗菌疗效减弱;维生素B1、B6与大黄合用,因大黄中的鞣质影响前者的吸收,降低其疗效;水杨酸与甘草配伍,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降血糖药与甘草合用,产生药理性拮抗作用,减弱降糖药的疗效;甘草与强心苷类合用,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促进钾的排泄,诱发强心苷中毒;牛黄解毒片与四环素类同服,因牛黄解毒片以石膏为基质,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钙,两者易结合为络合物而减少四环素类的吸收,影响其治疗效果。
儿童用药不严谨不能严格掌握药物的禁忌证,如四环素类药物,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因其能与新形成牙、骨中的钙相结合,致牙釉质发育不全,棕素沉着,抑制婴幼儿骨骼生长,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但在儿童用药处方中仍有应用四环素类药物的现象: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青春期前儿童感染的常规治疗,因临床研究发现儿童用药后可出现关节痛和关节水肿,因此其作为儿童感染的常规用药,显然是不合适的:氨基苷类抗生素耳、肾毒性较大,不宜用于婴幼儿,而庆大霉素在治疗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应用却比较多,属不合理用药。
本文作者:刘晓岚工作单位:贵州省肿瘤医院
药历应包括以下内容:(1)一般资料;(2)既往疾病史与用药史;(3)查体记录;(4)建议药物治疗计划,是药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5)药程录;(6)疗效分析与药历小结。对于治疗窗较窄而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动态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尤为重要,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在检测中发现某些患者在环孢素A(CsA)用量不变的情况下,CsA血药浓度较前次有大幅度的升高,出现双手颤抖、全身燥热、头晕、乏力等临床不适症状,血肌酐转氨酶也有所上升。仔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为省药费,未经医生许可将两种提升CsA浓度的药物(黄连素、恬尔心)同时加量服用,且不按时监测血浓度。可见TDM可以正确调整用药方案,减少ADR的发生。(ADR)监测国外文献资料显示,住院患者中有1.5%~35%的患者发生ADR,高达11%的患者因此面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医疗费用的情况[3]。但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监测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患者向医生或护士的反馈,通过每日查房,临床药师可协助医师早期发现ADR,并做适当的处理(停止使用该用药,更改其他适当的替代药物)。临床药师对ADR表进行收集、统计、整理、分类并储存入电脑。在所收集到的ADR中,对一些严重、罕见的病例上报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做进一步的评价。
在门诊设药物咨询窗口,由高职称或高学历药师轮流值班,建立药师与患者面对面的直接联系,及时解答患者在用药方面的疑问及相关的药物信息,用药后出现的一些副反应等。对于前来咨询者,随时记录在案,用于统计患者咨询情况,了解患者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及时而准确地发现门诊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护士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包括药疗方案在内的许多诊疗措施都由护理工作者执行,其效果也直接由护士首先观察得到。要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仅依靠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制订理想的给药方案,更依靠于护士科学严格地执行给药方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与交流,结合实际,根据药代动力学的原理,按照个体化给药和时辰药理学的理论,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给药间隔、给药时间进行个体化调整。虽然目前尚做不到完全执行,但加强护士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无疑会给药物治疗的效果带来益处。在治疗药物监测中,取样是由护士负责完成的,取样过程虽然简单,但颇有讲究,根据所测药物及其采用的测定方法,对样品的种类、取样的多少、是否抗凝、取样时间、取样部位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很多护士对此不甚了解。如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地高辛浓度检测报告为4.5mg•mL-1,而该患者临床表现尚可,肾功能良好。经调查,因护士取血并不是在服药后8~18h,而刚好在服药后2h的峰浓度时间。经重新检测,浓度为1.3mg•mL-1。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方面,取得护理工作者的协作是很有意义的。
要实施药学服务,药师可授权参与用药决策,负责监控给药过程,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并实行必要调整,追踪药物使用的最后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临床药师素质不高,没有进行正规的临床药学专业训练高年资药师知识老化,需要更新;青年药师受以化学为主线的高等药学教育,缺乏临床医学知识,与医生共同语言较少。临床药师知识尚缺乏广度和深度,不够专、精。医院领导重视不够临床药学工作短期无经济效益,但长远来看,可改善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水平。临床药学工作必须得到医院领导的支持,医院应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予以保障。
【关键词】临床; 药师; 合理用药; 药物
【中图分类号】R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85-02
1 临床药师的工作特点
临床药师是医疗服务团队的重要角色,也是促进合理用药工作必不可少的角色。从定义上讲,他是具备系统药学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临床医学、医疗文书、药物治疗学和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能直接参与临床用药,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保障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学专业人才。
药学监护是医院开展医疗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药师是则是实施药学服务的主题。药师参与药学监护,并深入临床,参与合理用药,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信息咨询。临床药师的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要使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职责。每个医院都应重视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使医师、药师、患者之间形成一个互联的循环体系,最终确立一套最符合患者治疗方案,即治疗方案个体化,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危害。
2 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所发挥的作用
2.1 参与临床用药: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是深入临床,参与临床查房及药物治疗,加强医嘱用药监督。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主要是通过参加交班、查房、会诊、病历分析讨论等专业活动,以便于了解患者病情,全面了解疾病的特点,了解医生的用药思路并参与重点患者药物治疗。并通过阅读病历,书写典型病例药历查阅服药与治疗用药医嘱记录,对医生的用药方案进行评价,对不合理用药给予指出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此外,药师要进行专科用药调查分析,收集与反馈有关药物信息,学习和了解专科疾病的特点与用药规律,并协助处置专科的合理用药工作,与医生讨论药物治疗方案,监测药物治疗过程和效果,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相互作用。
2.2 收集药物信息,提供药学指导:临床药师平时应该注意收集、整理最新医学及药学信息,编制医院基本药物目录和处方集。临床药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药物的最新动态,药物治疗中最新成果以及那些最适合临床需要的信息,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定期通过专题讲座向临床医生、护士进行介绍。另外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通过参考国家基本药物和国家处方集,并根据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定期补充和修改,为临床治疗选择所需药品,为医师及药师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提供依据,使临床用药更趋合理化。此外,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2.3 参与药学监测和报告制度:临床药师要参与药学监测,坚持报告制度。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用药情况监测,根据病人的疾病种类、性质、发病时间、以往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等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当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监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一些重点药物和重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根据测定结果随时调整用药剂量或用药间隔,观察患者用药后药效及不良反应。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由于我国不合理用药较多,导致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率高且严重,故应坚持监测报告制度,反馈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
2.4 对医院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管:临床药师必须积极参与完善医院的合理用药,并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负责医院药物的合理应用和临床用药监督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应按照国家及卫生部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参与制定医院用药的管理方法和具体措施,如: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范,处方合理用药评价办法,不合理用药责任追究制度,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制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等,并参与检查和监督。此外,临床药师参与组织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和考核,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医务人员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和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用药进展和要求,培养合理用药的意识。
3 临床药师如何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
3.1 通过再学习,提升用药水平:由于药师在医院工作中长期从事药品的调剂、制剂及药品的质量控制,临床诊断方面的知识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在不断巩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需加强补充临床知识的学习,以适应直接面对患者的药学服务需要。同时,随着医药事业发展的趋势,临床药师要正确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重新调整认识,将其工作职责、工作重点转向临床。为了进一步提升用药的专业化水平,医院药师在全面了解药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熟悉某医疗专科的诊疗内容及实践方法,掌握并擅长该临床专科药物的理论基础、发展动态及应用实践,熟练地运用临床药学的工作方法为该专科医师及病人提供药物应用指导、监督、咨询及宣传等药学服务,从而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与经济。
3.2 做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报告。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对不良反应呈报工作也不够重视,导致很多不良反应漏报情况,质量也有待提高。临床药师药学知识比较全面,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程度较医护人员高,也有时间去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在临床药师的参与下,药物不良反应呈报工作会有很大提高。
3.3 注意药患沟通与药医沟通:临床药师在工作中要注重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信任,同时给患者有用的药物信息,并注意用药的注意事项,出现什么情况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临床药师要积极主动多与医师交流,并提供有用的药学知识,携手共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常见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形式有:无明确指征、违反禁忌症与慎用症、疗程过长或过短、剂量过大或不足、剂型不适当等。其中选药不当、用药品种过多、配伍错误最为突出。药师在病人诊疗过程中根据用药情况及时提醒医师和病人,进行药品治疗效果评价,减少不良反应,推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孙志强. 合理用药策略是药学监护的良好开端[J]. 中国卫生资源,2007,10(6)
[2] 王利红.临床药师如何参与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09,7(8)
[3] 卢岩.药师向临床药师转型的体会与思考[J].医药导报,2008,10(10)
【关键词】安全用药;用药差错;投诉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71-01
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可知:在遵医嘱给予相关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的过程当中,受多个方面因素影响,难以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特别是用药差错所产生的后果严重,其可增加患者的投诉率,产生大量的医疗纠纷,对患者疾病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与方法加以改进。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质量,本文选取我院住院部各科室病房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安全用药流程实施前、后的用药情况,取得了确切的结果,现总结并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住院部各科室病房作为研究对象,药房工作人员总人数为8人。所有工作人员中,男性1例,女性共计7例,药房工作人员人员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29.8±1.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药房工作人员人员共计6人,大专以下学历药房工作人员共计2人。以2013年1月~2013年6月作为对照期间(共收治患者800例),以2013年7月~2013年12月作为观察期间(共收治患者850例),对比安全用药流程实施的效果。对照期间、观察期间我院药房工作人员未发生变动,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期间
对照期间未进行安全用药流程干预,按照常规方法配药、给药。
1.2.2 观察期间
观察期间进行安全用药流程干预。由病区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以科室为单位,组成安全用药管理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兼任小组组长。由安全用药管理质量控制小组协助各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展开安全用药流程,具体措施如下:1)对新药、特药、高危药的针对性管理,构建覆盖新药、特药、高危药的专业管理目录,备注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提醒护理人员特别注意,以便及时查阅。同时,构建有关新药、特药、高危药的应用评估机制。由质量控制工作小组自行设计评估表,主要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信息、临床诊断信息、以及药物使用信息三个方面。针对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或临床用药中新发现的配伍禁忌加以备注,并建立专门档案,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2)加强培训:拓展药房相关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内容,纳入安全用药流程管理相关内容,并将其纳入质量考核体系当中,提高过程管理,培养药房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督促其严格按照流程标准展开用药护理;3)创新药房工作安全用药控制措施:首先,对药房各类高危药物而言,在临床应用过程当中,要求于配药点、给药点进行双人检查,同时药品包装上应当贴上具有警告意义的标签,对药物剂量进行双重计算与检验,根据临床经验与理论知识,将高危药物的最大给药剂量录入药房计算机系统中;其次,在计算机处方输入,引入机读标签技术,合理降低配药及给药事故。同时,在药房工作人员为患者配药前,应用计算机系统分析技术对药物以及患者信息进行核对,避免临床用药错误等方面问题的产生。
1.3 观察指标
对安全用药流程实施前、安全用药流程实施后发生临床用药差错事件以及患者投诉事件的比例进行综合观察与对比。
2 结果
在安全用药流程实施后,临床用药差错以及患者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研究显示,药房工作的核心在于确保用药的安全性。而通过安全用药流程的落实,使得各项用药操作的次序得到了明确的界定。通过配药点、给药点双人检查与核对的方式,不但能够方便药房工作人员掌握安全用药的基本技能,同时还使得用药操作程序得到了规范。整个安全用药流程当中,实现了操作前、操作中、以及操作后的全面性核对,从而控制了用药期间用药缺陷发生的关键环节,提高了安全用药护理的合理性、规范性。与此同时,在安全用药流程的实施背景指之下,药房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均能够得到良好的提升。由于在安全用药流程中要求药房负责人随时对整个安全用药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从而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安全用药流程的协调因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审视,并简化或重组协调关系,总结流程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对整个流程实施后问题的分析,将药房人员的集中培训与管理作为重点,不断加强药房工作人员药学知识的培训力度,满足其在安全用药中的需求,确保在药房工作中能够面向患者展开安全用药方面的宣教,而这对于创建零缺陷流程型科室而言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需要鼓励药师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巩固专业基础,培养对岗位的热爱,积极参与到行业内相关的学习进修活动当中。通过药师学习进修的方式,促进我院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的开展与优化,使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更加良好的与临床诊断工作相互配合,共同面向患者提高药学技术服务与支持,从而巩固医疗质量。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求药剂师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完备的用药方案与建议,确保所制定的用药方案未触及用药禁忌或配伍禁忌,保障药物类型、给药剂量、给药方法的合理,并明确在给药期间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
本次研究中,在安全用药流程实施后,临床用药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对比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 易红梅.持续质量改进在安全用药流程实施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8):631-632
[2] 石英,邓红英,李玲等.基层医院临床用药的隐患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0):5-7
【关键词】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其说明书上有化学名、结构式,在剂量上要比中药更加精确,通常以克或毫克计量。合理用药包含了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这几个方面直接贯穿于临床用药的各个环节[1]。合理用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以及生命健康,这是临床治疗当中的工作重心。随着市场上西药的品种和品牌逐渐增多,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也随之增多。这对病人来说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可能会导致病人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引发更严重的疾病,给医院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提高西药在临床上的使用效率,我院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进,完善对于用药的各项规章制度。本文就临床上西药的使用情况作进一步研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研究采取何种策略来避免出现的问题。
1对西药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同一类药物的重复使用:同类药物联合使用或重复使用,例如每一种抗生素药物都具备一定的抗菌谱,因此对于同样一种病原菌应避免选择同一类抗菌药物[2]。重复用药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医生过分追求药品回扣或开药任务等经济方面的原因。随着现在药物种类的增多,很多药物的名称都极其相似,但是治疗的疾病并不是同一种,所以就会导致医生在开药时重复开药或弄错等现象。
1.2不适当的药物用法或用量:这一现象主要是针对抗生素的使用方面,社会的浮躁心态与效率至上的宣传口号致使医学界受其影响,过度追求治疗的速度,因此进行过量给药,而忽视了药物所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同时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还导致患者体内环境变化、造成菌群失调,产生出抗药性强的病菌影响二次治疗的效果。
1.3不合理的开药剂量:药物的给药方式与单次剂量的不合理。比如说临床对青霉素等常规抗菌药物的使用时,存在有某些医务人员为了尽早完成治疗目的,通过单次大剂量的方式对患者用药,例如可能将本应每天两次的药物剂量通过一次静脉滴注的方式完成。这样虽然有利于临床操作,但同时却因为忽视了青霉素药物自身的的代谢规律、排泄速度以及半衰期等指标,从而在保证剂量的前提下无法保证药效的完全达成。
1.4中西药联合使用的问题:现今由于临床疾病与致病菌群的多样化,导致目前常常给予联合用药治疗的方式[3]。联合用药的本源目的在于对药物效用的联合或增强,但一定程度上极易忽略药物之间互相作用造成可能的药效减弱甚至抵消,这样的负面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发生率近年来有着明显增加。其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有药酶抑制或诱导作用、中药注射剂配伍不当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叠加等多方面内容。除此以外,还需要对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重视,发生不合理中西药联用会导致药效降低或完全消失,并加大毒副作用。
2针对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建议与对策
为了能够明确的保证西药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使不同的药物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以合理的剂型和剂量发挥其最佳的功能效果,达到治疗疾病的最终目的,就应该针对西药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和对策。
2.1合理用药的关键是药师,因此医院应通过组织培训、鼓励学习、开展研讨交流等方式提高临床医师的药学水平、药学素养、增强合理用药意识[4]。药师在正式从事工作进入岗位以前应该充分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为正式从事相应的工作做保障。同时应该加强药剂师的风险意识以及强烈的职业责任心,严格执行用药处方的审核工作,保证所有开出的药方都是准确无误的,对于禁忌的配药方式以及错误的用药方法应该严格的禁止。药剂师在工作的同时应该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以及经验总结,对不同配药方式的效果和治疗疾病的种类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病情的患者的用药处方和类型的区别要有良好的认知能力。
2.2充分考虑患者的用药需求。医生在开具药物处方前应充分听取患者的合理性建议,如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应从疗效及经济两方面考虑;就药物方案充分听取患者的感受,并在进行处方药物的选择之前通过沟通与病例查询的方式全面获知受药对象的药物过敏史以及体质分型信息,用以指导处方药物的开具。
2.3推进用药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首先规范药品采购流程,确定在药品采购中必须严格依照基本药物目录或药物处方集进行采购,然后组织专家成立处方监管组,对于含有三种以上的联合用药、大剂量抗生药物或新药使用的临床处方必须经处方组审核通过[5]。
2.4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药师是专业人员,对药物知识以及药学信息的敏感程度要胜过临床上的医师及护理人员,因此医院应加强培养其专业资质与素养,组织药师、主治医生、护理人员形成用药组同患者进行直接的接触与用药信息汇总分析,协同完成对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确保药物选择得当,联合用药配伍合理,用药指征适宜,治疗效果良好。除此以外还应按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知识进行剂量及疗程的确定,确保用药对象适宜以及后续用药依从性良好。
总之,针对临床上出现的各种药物使用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以提高临床用药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陈继佳.浅析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05期.
[2]王思颖,彭六保,曾小慧,欧阳丽辉.临床合理用药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B).2012年08期.
[3]张倩落,王晓伟,张红翠.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14(18).
[4]南成花.对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年15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