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3 19:35:41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第1篇

目前,企业构建预算控制模式的起点有许多,如以资本预算为起点、以销售为起点、以成本控制为起点、以现金流量为起点、以目标利润为起点等。以这些起点为依据所构造的预算控制模式,无疑是有助于加强对其“起点”的重点控制。但是,从这些模式的实践来看,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较好地解决预算的“人格化”问题,因而难以形成一种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从而也影响了预算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企业管理中重视对人的激励与约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长期而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企业预算控制中,应树立“预算的人格化”思想,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对各预算执行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预算控制机制。因此,我们认为,应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来构建预算控制模式。

第一,编制企业总预算。企业总预算就是从整体上预期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如供应、生产、销售和财务等)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并予以定量化。其内容一般包括目标利润、销售及应收帐款预算、生产及制造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现金预算。编制企业总预算,应建立在市场预测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

第二,划分责任单位,确定责任预算指标。所谓责任单位,就是预算执行主体,它是企业内部能够在恰当程度上使责权利相结合的组织单位。确定责任单位,实际上就是解决各项预算指标由谁负责的问题。一般来说,确定责任单位的基本方法是所确定的诸责任单位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保持一致,也可以根据管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甚至可以细化到各个职工。

在各预算执行主体确定之后,紧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责任预算指标,即解决各预算执行主体在预算执行中应完成什么责任预算指标。所谓责任预算指标,就是通过对总预算中所规定的有关指标加以分解,并落实到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指标。这些经济责任预算指标均是各责任单位在其责权范围内可加以控制的,因为各责任单位只对其可控的经济责任指标承担责任。一般来说,责任预算指标是通过编制责任预算来确定的。

第三,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与报告。就是要解决如何及时、真实、全面地反映各责任单位完成其责任预算指标的情况及结果,以便据此对各责任预算指标的执行过程实施跟踪控制,对其执行结果进行考评。

对各项责任预算指标执行情况的核算,可以采取“单轨制”责任会计核算模式,即将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纳入现行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之中。在这种核算模式中,会计部门可以在不改变现行总帐科目及其核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和增设有关明细科目,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责任单位”、“生产成本——产品——责任单位”、“管理费用——责任单位”等。

为了总括地反映各责任单位在一定时期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情况及结果,就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报“内部责任报告”。所谓内部责任报告,就是以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资料为依据,总括地反映某责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完成责任预算指标的实际情况及结果的报告文件。其基本结构包括“预算数”、“实际数”和“差异”三栏。其中,“差异”在预算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差异的性质和大小可以反映各责任单位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结果,因此差异是进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四,责任预算指标的日常控制。就是根据责任预算指标核算与报告的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各责任单位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过程实施跟踪控制,使之被限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对责任预算指标执行过程进行日常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各责任预算指标的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差异。对各种有差异的日常控制通常可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分析差异,指出原因;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差异,扩大有利差异。

第五,责任预算指标的考评。就是根据审核无误的责任预算指标核算与报告资料,通过分析各种责任预算指标的差异产生的主客原因来确定各种差异的责任归属,据此对各责任单位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评,并将考评的结果与各责任单位的经济利益挂钩,实行合理奖惩。这样,就有助于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及职工生产经营及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由上述5个步骤构成的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控制模式,其重要特点是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变目前仅停留在预算编制阶段为事前控制(上述1、2两个步骤)、事中控制(上述3、4两个步骤)和事后控制(上述第5个步骤)相结合;变以“物”控制为中心为以“物的人格化”或“责任”为控制中心;变“吃大锅饭”为“分灶吃饭”;变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及个人被动消极地执行预算为积极主动地执行预算。

为了保证上述预算控制模式顺利而有效地实施,须解决如下几个相关问题:

1、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是指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责权利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其基本内容包括明确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责任范围和履行责任的必要权利;按照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对内部各组织单位进行严格考评;内部各组织单位的经济利益应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它们的贡献大小相联系;签订必要的内部经济合同等。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是建立和实施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的预算控制模式的一种最重要的制度性保障,因为这种预算控制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各项经济责任数量化、具体化、指标化,以便纳入预算控制体系中,保证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2、贯彻参与性预算原则。参与性预算观认为,预算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预算控制的每一步都包含了人的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的行为。所以,在预算控制中贯彻参与性预算原则,充分考虑各级管理人员的心理及行为因素,尊重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让他们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实现集体决策与监督。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助于提高预算指标的可靠性;改变预算执行者对预算的认识,把预算执行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促进企业预算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融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第2篇

目前,企业构建预算控制模式的起点有许多,如以资本预算为起点、以销售为起点、以成本控制为起点、以现金流量为起点、以目标利润为起点等。以这些起点为依据所构造的预算控制模式,无疑是有助于加强对其“起点”的重点控制。但是,从这些模式的实践来看,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较好地解决预算的“人格化”问题,因而难以形成一种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从而也影响了预算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企业管理中重视对人的激励与约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长期而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企业预算控制中,应树立“预算的人格化”思想,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对各预算执行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预算控制机制。因此,我们认为,应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来构建预算控制模式。

第一,编制企业总预算。企业总预算就是从整体上预期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如供应、生产、销售和财务等)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并予以定量化。其内容一般包括目标利润、销售及应收帐款预算、生产及制造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现金预算。编制企业总预算,应建立在市场预测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

第二,划分责任单位,确定责任预算指标。所谓责任单位,就是预算执行主体,它是企业内部能够在恰当程度上使责权利相结合的组织单位。确定责任单位,实际上就是解决各项预算指标由谁负责的问题。一般来说,确定责任单位的基本方法是所确定的诸责任单位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保持一致,也可以根据管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甚至可以细化到各个职工。

在各预算执行主体确定之后,紧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责任预算指标,即解决各预算执行主体在预算执行中应完成什么责任预算指标。所谓责任预算指标,就是通过对总预算中所规定的有关指标加以分解,并落实到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指标。这些经济责任预算指标均是各责任单位在其责权范围内可加以控制的,因为各责任单位只对其可控的经济责任指标承担责任。一般来说,责任预算指标是通过编制责任预算来确定的。

第三,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与报告。就是要解决如何及时、真实、全面地反映各责任单位完成其责任预算指标的情况及结果,以便据此对各责任预算指标的执行过程实施跟踪控制,对其执行结果进行考评。

对各项责任预算指标执行情况的核算,可以采取“单轨制”责任会计核算模式,即将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纳入现行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之中。在这种核算模式中,会计部门可以在不改变现行总帐科目及其核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和增设有关明细科目,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责任单位”、“生产成本——产品——责任单位”、“管理费用——责任单位”等。

为了总括地反映各责任单位在一定时期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情况及结果,就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报“内部责任报告”。所谓内部责任报告,就是以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资料为依据,总括地反映某责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完成责任预算指标的实际情况及结果的报告文件。其基本结构包括“预算数”、“实际数”和“差异”三栏。其中,“差异”在预算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差异的性质和大小可以反映各责任单位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结果,因此差异是进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四,责任预算指标的日常控制。就是根据责任预算指标核算与报告的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各责任单位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过程实施跟踪控制,使之被限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对责任预算指标执行过程进行日常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各责任预算指标的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差异。对各种有差异的日常控制通常可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分析差异,指出原因;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差异,扩大有利差异。

第五,责任预算指标的考评。就是根据审核无误的责任预算指标核算与报告资料,通过分析各种责任预算指标的差异产生的主客原因来确定各种差异的责任归属,据此对各责任单位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评,并将考评的结果与各责任单位的经济利益挂钩,实行合理奖惩。这样,就有助于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及职工生产经营及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由上述5个步骤构成的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控制模式,其重要特点是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变目前仅停留在预算编制阶段为事前控制(上述1、2两个步骤)、事中控制(上述3、4两个步骤)和事后控制(上述第5个步骤)相结合;变以“物”控制为中心为以“物的人格化”或“责任”为控制中心;变“吃大锅饭”为“分灶吃饭”;变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及个人被动消极地执行预算为积极主动地执行预算。

为了保证上述预算控制模式顺利而有效地实施,须解决如下几个相关问题:

1、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是指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责权利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其基本内容包括明确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责任范围和履行责任的必要权利;按照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对内部各组织单位进行严格考评;内部各组织单位的经济利益应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它们的贡献大小相联系;签订必要的内部经济合同等。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是建立和实施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的预算控制模式的一种最重要的制度性保障,因为这种预算控制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各项经济责任数量化、具体化、指标化,以便纳入预算控制体系中,保证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2、贯彻参与性预算原则。参与性预算观认为,预算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预算控制的每一步都包含了人的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的行为。所以,在预算控制中贯彻参与性预算原则,充分考虑各级管理人员的心理及行为因素,尊重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让他们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实现集体决策与监督。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助于提高预算指标的可靠性;改变预算执行者对预算的认识,把预算执行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促进企业预算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融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第3篇

目前,企业构建预算控制模式的起点有许多,如以资本预算为起点、以销售为起点、以成本控制为起点、以现金流量为起点、以目标利润为起点等。以这些起点为依据所构造的预算控制模式,无疑是有助于加强对其“起点”的重点控制。但是,从这些模式的实践来看,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较好地解决预算的“人格化”问题,因而难以形成一种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从而也影响了预算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企业管理中重视对人的激励与约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长期而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企业预算控制中,应树立“预算的人格化”思想,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对各预算执行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预算控制机制。因此,我们认为,应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来构建预算控制模式。

第一,编制企业总预算。企业总预算就是从整体上预期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如供应、生产、销售和财务等)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并予以定量化。其内容一般包括目标利润、销售及应收帐款预算、生产及制造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现金预算。编制企业总预算,应建立在市场预测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

第二,划分责任单位,确定责任预算指标。所谓责任单位,就是预算执行主体,它是企业内部能够在恰当程度上使责权利相结合的组织单位。确定责任单位,实际上就是解决各项预算指标由谁负责的问题。一般来说,确定责任单位的基本方法是所确定的诸责任单位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保持一致,也可以根据管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甚至可以细化到各个职工。

在各预算执行主体确定之后,紧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责任预算指标,即解决各预算执行主体在预算执行中应完成什么责任预算指标。所谓责任预算指标,就是通过对总预算中所规定的有关指标加以分解,并落实到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指标。这些经济责任预算指标均是各责任单位在其责权范围内可加以控制的,因为各责任单位只对其可控的经济责任指标承担责任。一般来说,责任预算指标是通过编制责任预算来确定的。

第三,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与报告。就是要解决如何及时、真实、全面地反映各责任单位完成其责任预算指标的情况及结果,以便据此对各责任预算指标的执行过程实施跟踪控制,对其执行结果进行考评。

对各项责任预算指标执行情况的核算,可以采取“单轨制”责任会计核算模式,即将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纳入现行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之中。在这种核算模式中,会计部门可以在不改变现行总帐科目及其核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和增设有关明细科目,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责任单位”、“生产成本——产品——责任单位”、“管理费用——责任单位”等。

为了总括地反映各责任单位在一定时期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情况及结果,就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报“内部责任报告”。所谓内部责任报告,就是以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资料为依据,总括地反映某责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完成责任预算指标的实际情况及结果的报告文件。其基本结构包括“预算数”、“实际数”和“差异”三栏。其中,“差异”在预算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差异的性质和大小可以反映各责任单位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结果,因此差异是进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评的重要依据。第四,责任预算指标的日常控制。就是根据责任预算指标核算与报告的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各责任单位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过程实施跟踪控制,使之被限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对责任预算指标执行过程进行日常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各责任预算指标的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差异。对各种有差异的日常控制通常可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分析差异,指出原因;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差异,扩大有利差异。

第五,责任预算指标的考评。就是根据审核无误的责任预算指标核算与报告资料,通过分析各种责任预算指标的差异产生的主客原因来确定各种差异的责任归属,据此对各责任单位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评,并将考评的结果与各责任单位的经济利益挂钩,实行合理奖惩。这样,就有助于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及职工生产经营及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由上述5个步骤构成的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控制模式,其重要特点是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变目前仅停留在预算编制阶段为事前控制(上述1、2两个步骤)、事中控制(上述3、4两个步骤)和事后控制(上述第5个步骤)相结合;变以“物”控制为中心为以“物的人格化”或“责任”为控制中心;变“吃大锅饭”为“分灶吃饭”;变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及个人被动消极地执行预算为积极主动地执行预算。

为了保证上述预算控制模式顺利而有效地实施,须解决如下几个相关问题:

1、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是指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责权利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其基本内容包括明确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责任范围和履行责任的必要权利;按照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对内部各组织单位进行严格考评;内部各组织单位的经济利益应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它们的贡献大小相联系;签订必要的内部经济合同等。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是建立和实施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的预算控制模式的一种最重要的制度性保障,因为这种预算控制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各项经济责任数量化、具体化、指标化,以便纳入预算控制体系中,保证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2、贯彻参与性预算原则。参与性预算观认为,预算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预算控制的每一步都包含了人的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的行为。所以,在预算控制中贯彻参与性预算原则,充分考虑各级管理人员的心理及行为因素,尊重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让他们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实现集体决策与监督。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助于提高预算指标的可靠性;改变预算执行者对预算的认识,把预算执行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促进企业预算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融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第4篇

目前,企业构建预算控制模式的起点有许多,如以资本预算为起点、以销售为起点、以成本控制为起点、以现金流量为起点、以目标利润为起点等。以这些起点为依据所构造的预算控制模式,无疑是有助于加强对其“起点”的重点控制。但是,从这些模式的实践来看,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较好地解决预算的“人格化”问题,因而难以形成一种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从而也影响了预算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企业管理中重视对人的激励与约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长期而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企业预算控制中,应树立“预算的人格化”思想,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对各预算执行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预算控制机制。因此,我们认为,应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来构建预算控制模式。

第一,编制企业总预算。企业总预算就是从整体上预期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如供应、生产、销售和财务等)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并予以定量化。其内容一般包括目标利润、销售及应收帐款预算、生产及制造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现金预算。编制企业总预算,应建立在市场预测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

第二,划分责任单位,确定责任预算指标。所谓责任单位,就是预算执行主体,它是企业内部能够在恰当程度上使责权利相结合的组织单位。确定责任单位,实际上就是解决各项预算指标由谁负责的问题。一般来说,确定责任单位的基本方法是所确定的诸责任单位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保持一致,也可以根据管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甚至可以细化到各个职工。

在各预算执行主体确定之后,紧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责任预算指标,即解决各预算执行主体在预算执行中应完成什么责任预算指标。所谓责任预算指标,就是通过对总预算中所规定的有关指标加以分解,并落实到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指标。这些经济责任预算指标均是各责任单位在其责权范围内可加以控制的,因为各责任单位只对其可控的经济责任指标承担责任。一般来说,责任预算指标是通过编制责任预算来确定的。

第三,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与报告。就是要解决如何及时、真实、全面地反映各责任单位完成其责任预算指标的情况及结果,以便据此对各责任预算指标的执行过程实施跟踪控制,对其执行结果进行考评。

对各项责任预算指标执行情况的核算,可以采取“单轨制”责任会计核算模式,即将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纳入现行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之中。在这种核算模式中,会计部门可以在不改变现行总帐科目及其核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和增设有关明细科目,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责任单位”、“生产成本——产品——责任单位”、“管理费用——责任单位”等。

为了总括地反映各责任单位在一定时期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情况及结果,就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报“内部责任报告”。所谓内部责任报告,就是以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资料为依据,总括地反映某责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完成责任预算指标的实际情况及结果的报告文件。其基本结构包括“预算数”、“实际数”和“差异”三栏。其中,“差异”在预算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差异的性质和大小可以反映各责任单位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结果,因此差异是进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评的重要依据。第四,责任预算指标的日常控制。就是根据责任预算指标核算与报告的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各责任单位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过程实施跟踪控制,使之被限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对责任预算指标执行过程进行日常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各责任预算指标的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差异。对各种有差异的日常控制通常可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分析差异,指出原因;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差异,扩大有利差异。

第五,责任预算指标的考评。就是根据审核无误的责任预算指标核算与报告资料,通过分析各种责任预算指标的差异产生的主客原因来确定各种差异的责任归属,据此对各责任单位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评,并将考评的结果与各责任单位的经济利益挂钩,实行合理奖惩。这样,就有助于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及职工生产经营及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由上述5个步骤构成的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控制模式,其重要特点是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变目前仅停留在预算编制阶段为事前控制(上述1、2两个步骤)、事中控制(上述3、4两个步骤)和事后控制(上述第5个步骤)相结合;变以“物”控制为中心为以“物的人格化”或“责任”为控制中心;变“吃大锅饭”为“分灶吃饭”;变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及个人被动消极地执行预算为积极主动地执行预算。

为了保证上述预算控制模式顺利而有效地实施,须解决如下几个相关问题:

1、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是指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责权利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其基本内容包括明确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责任范围和履行责任的必要权利;按照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对内部各组织单位进行严格考评;内部各组织单位的经济利益应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它们的贡献大小相联系;签订必要的内部经济合同等。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是建立和实施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的预算控制模式的一种最重要的制度性保障,因为这种预算控制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各项经济责任数量化、具体化、指标化,以便纳入预算控制体系中,保证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2、贯彻参与性预算原则。参与性预算观认为,预算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预算控制的每一步都包含了人的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的行为。所以,在预算控制中贯彻参与性预算原则,充分考虑各级管理人员的心理及行为因素,尊重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让他们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实现集体决策与监督。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助于提高预算指标的可靠性;改变预算执行者对预算的认识,把预算执行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促进企业预算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融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第5篇

目前,企业构建预算控制模式的起点有许多,如以资本预算为起点、以销售为起点、以成本控制为起点、以现金流量为起点、以目标利润为起点等。以这些起点为依据所构造的预算控制模式,无疑是有助于加强对其“起点”的重点控制。但是,从这些模式的实践来看,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较好地解决预算的“人格化”问题,因而难以形成一种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从而也影响了预算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企业管理中重视对人的激励与约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长期而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企业预算控制中,应树立“预算的人格化”思想,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对各预算执行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预算控制机制。因此,我们认为,应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来构建预算控制模式。

第一,编制企业总预算。企业总预算就是从整体上预期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如供应、生产、销售和财务等)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并予以定量化。其内容一般包括目标利润、销售及应收帐款预算、生产及制造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现金预算。编制企业总预算,应建立在市场预测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

第二,划分责任单位,确定责任预算指标。所谓责任单位,就是预算执行主体,它是企业内部能够在恰当程度上使责权利相结合的组织单位。确定责任单位,实际上就是解决各项预算指标由谁负责的问题。一般来说,确定责任单位的基本方法是所确定的诸责任单位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保持一致,也可以根据管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甚至可以细化到各个职工。

在各预算执行主体确定之后,紧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责任预算指标,即解决各预算执行主体在预算执行中应完成什么责任预算指标。所谓责任预算指标,就是通过对总预算中所规定的有关指标加以分解,并落实到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指标。这些经济责任预算指标均是各责任单位在其责权范围内可加以控制的,因为各责任单位只对其可控的经济责任指标承担责任。一般来说,责任预算指标是通过编制责任预算来确定的。

第三,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与报告。就是要解决如何及时、真实、全面地反映各责任单位完成其责任预算指标的情况及结果,以便据此对各责任预算指标的执行过程实施跟踪控制,对其执行结果进行考评。

对各项责任预算指标执行情况的核算,可以采取“单轨制”责任会计核算模式,即将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纳入现行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之中。在这种核算模式中,会计部门可以在不改变现行总帐科目及其核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和增设有关明细科目,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责任单位”、“生产成本——产品——责任单位”、“管理费用——责任单位”等。

为了总括地反映各责任单位在一定时期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情况及结果,就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报“内部责任报告”。所谓内部责任报告,就是以责任预算指标的核算资料为依据,总括地反映某责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完成责任预算指标的实际情况及结果的报告文件。其基本结构包括“预算数”、“实际数”和“差异”三栏。其中,“差异”在预算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差异的性质和大小可以反映各责任单位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结果,因此差异是进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四,责任预算指标的日常控制。就是根据责任预算指标核算与报告的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各责任单位执行责任预算指标的过程实施跟踪控制,使之被限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对责任预算指标执行过程进行日常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各责任预算指标的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差异。对各种有差异的日常控制通常可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分析差异,指出原因;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差异,扩大有利差异。

第五,责任预算指标的考评。就是根据审核无误的责任预算指标核算与报告资料,通过分析各种责任预算指标的差异产生的主客原因来确定各种差异的责任归属,据此对各责任单位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评,并将考评的结果与各责任单位的经济利益挂钩,实行合理奖惩。这样,就有助于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及职工生产经营及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由上述5个步骤构成的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控制模式,其重要特点是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变目前仅停留在预算编制阶段为事前控制(上述1、2两个步骤)、事中控制(上述3、4两个步骤)和事后控制(上述第5个步骤)相结合;变以“物”控制为中心为以“物的人格化”或“责任”为控制中心;变“吃大锅饭”为“分灶吃饭”;变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及个人被动消极地执行预算为积极主动地执行预算。

为了保证上述预算控制模式顺利而有效地实施,须解决如下几个相关问题:

1、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是指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责权利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其基本内容包括明确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责任范围和履行责任的必要权利;按照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对内部各组织单位进行严格考评;内部各组织单位的经济利益应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它们的贡献大小相联系;签订必要的内部经济合同等。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是建立和实施以预算人格化为起点的预算控制模式的一种最重要的制度性保障,因为这种预算控制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各项经济责任数量化、具体化、指标化,以便纳入预算控制体系中,保证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2、贯彻参与性预算原则。参与性预算观认为,预算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预算控制的每一步都包含了人的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的行为。所以,在预算控制中贯彻参与性预算原则,充分考虑各级管理人员的心理及行为因素,尊重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让他们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实现集体决策与监督。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助于提高预算指标的可靠性;改变预算执行者对预算的认识,把预算执行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促进企业预算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融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3、防止责任转移。为了对各责任单位执行预算的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评,就必须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划分各责任单位之间的经济责任,防止一个责任单位的浪费和无效劳动转嫁给另一个责任单位。要较好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第6篇

根据区委主要负责同志意见和区委组织部泰高委组〔**〕2号文件精神,近期将对各镇(街道)、区级机关各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组织述职述廉和年终考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评对象

各镇(街道)、区级机关各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包括参与分工的非领导职务和助理级干部。

二、考评组织和时间安排

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绩效考评办联合组成五个考评小组,分组进行考评。

考评时间从**年1月11日开始,至1月底结束,具体时间由各考评小组与被考评单位联系。

三、考评内容

根据综合考评德能勤绩廉、突出考评实绩的原则,以**年度工作目标为重点,综合考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社会公认程度等方面的情况。

四、考评程序

1.做好考评准备。

⑴撰写述职述廉报告。考评对象围绕考评内容,认真撰写班子和个人的述职述廉报告,篇幅在2000字左右。

⑵自我评估打分。班子成员根据《**区**年度镇(街道)、部门绩效考评计分表》(泰高绩考办〔**〕1号文件附表),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打分。

⑶进行实绩公示。各单位对考评对象结合述职述廉报告、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梳理出实绩条目,填写《实绩公示表》(见附件),并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三天。

2.开展述职述廉、测评和民主推荐。

⑴述职述廉。召开考评单位全体人员及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考评对象述职述廉,每人述职述廉时间为5-8分钟。

⑵测评。参会人员独立填写民主测评表、公众形象评价表、考廉表,并交回考评组。区领导对分管部门班子成员的综合评价由区绩效考评办另行组织实施。

⑶民主推荐。组织参会人员对单位后备干部进行民主推荐,填写《民主推荐表》。其中,**年已进行过民主推荐的单位,不再组织推荐。

3.年度工作目标考评打分。

考评对象向考评组提交《**区**年度镇(街道)、部门绩效考评计分表》及自我评估打分的有效依据。考评组进行逐项核实、计分。

4.个别访谈。

考评组与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进行个别谈话。还可结合实地考核、查阅资料、专项调查等办法,广泛深入地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各方面的情况。

5.形成综合考评报告。

考评组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写出综合考评报告。

6.提出考评建议等次。

区绩效考评办结合考评对象履职情况、社会公认程度、动态绩效考评,对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按20%的比例确定优秀等次初步人选。

动态绩效考评细则由区绩效考评办另行组织制定、实施。

五、其他事项

1.领导班子和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与本次考评同步进行。

2.**人民医院、**职教中心为部门管理事业单位,分别由区卫生局、文教局进行考评。

3.在两个以上单位兼任实职的干部,综合考评其所任(兼)各个岗位的情况。**年9月30日前交流(任职)的领导干部按新职务考评,10月1日后任职的由原单位按原职务实施考评。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第7篇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三个转变,做大做强具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没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就不可能有规范的执法行为,也不会有高质量的执法工作。围绕做大做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法公正的执法队伍这一目标,我们从三个转变上狠下功夫。

一是在执法组织上,实现由单纯依靠领导把关向民主决策转变。在执法中,如果把执法工作的效力大小建立在领导个人作用的基础上,往往容易造成执法矛盾上交领导,执法防线后置,不利于执法工作的发展,不利于执法责任的落实,不利于执法行为的规范。对此,我们大胆探索出了一条执法工作必须走依靠民主决策和机制约束相结合的新路子。成立了由熟悉法律、业务精通的民警组成的执法工作委员会,每个股、所、大队成立了执法工作小组,为一些重要、敏感以及有疑义的执法行为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保障。逐步实现了由领导约束向机制约束,由领导决策向民主决策的转变,从而使领导既有效发挥了监督和指导作用,又有效地发挥了广大民警的主动性;既有效地促进了执法责任的落实,又极大地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

二是在执法教育上,由培训民警提高法律素质向培养民警忠诚信仰法律的职业素养上转变。素质建设是执法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在复杂的执法实践中,仅仅满足于会背会查会用基本法律是不够的,只有具备了忠诚于法律的精神,才会自觉学习法律,自觉依法办事,自觉修正错误,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从而真正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我们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开展国际国内形势教育,重温入警誓词,学习人民警察法和颂唱警歌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树立人民警察捍卫法律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树典型、学典型,进一步弘扬民警忠于法律、尊重法律的职业道德。***年**月,刑侦大队长***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我们开展了学习身边典型的活动,着力培养民警的职业操守。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全州率先启动了民警个人执法档案管理,以三卡为载体,即刑事案件考评卡、行政案件考评卡、执法作为考评卡,从多方面、多渠道不断健全民警教育培训机制。

三是在执法方向上,由抽象的执法服务向具体的执法维权转变。当前,公安机关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出台了许多好的服务措施和便民承诺,这些服务措施和便民承诺在本质上是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要求广大民警决不能单为执法而执法,决不能以牺牲公民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换取辖区的一时安宁。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时刻注意维护和保障执法活动中涉及到的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按执法质量年度,今年刑事案件立***起,破***起,治安案件受理***起,查处***起,与去年相比,两类案件办理数量增幅较大,执法质量却不降反升,充分体现了广大民警对公安事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二、以执法质量考评为载体,破解三大瓶颈,提升执法质量

***年以来,我们连续**年荣获全省公安执法质量优秀。在荣誉面前,我们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感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对我们的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着力破解执法质量三大瓶颈,提升执法质量水平。

一是破解执法不作为问题。针对执法不作为问题从三个层面入手:首先,从思想层面上解决不作为。把民警执法不作为提高到三个高度来对待,即惩治犯罪,维护稳定是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不作为就是渎职;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对公安队伍高看一等厚爱一筹,不作为就是欠帐;警察对违法犯罪打击不力,人民群众就不能安居乐业,不作为就是犯罪。其次,从具体执法层面上解决不作为。严格执行实时录入制度。各派出所值班办案民警和所领导在接待群众报警如实填写《报警案件登记表》的同时,实时录入《派出所综合管理系统》,做到台帐与台帐之间,台帐与案件之间,台帐与系统之间相互印证,在第一时间和第一环节上杜绝弄虚作假和行为的发生。执法程序上严格按照公安部《公安民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规定,切实做到四不放过,即不发现问题不放过;发现问题不整改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第三,从长效机制层面上解决不作为。强力推进全体民警绩效考评,充分利用奖惩杠杆作用。实行执法质量与经济奖励相结合,每月拿出固定补助***元,按分计酬,奖优罚劣。推行立案有奖制度,每立刑事案件*起奖办案单位***元,使执法办案由经费的“支出口”变为效益的“增长点”,案子立得越多,单位的经济条件就越宽松。专项整改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刑事立**起,与去年同期相比立案净增***起。

二是破解执法随意性问题.公安机关在案件的具体处理上都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运用得好,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运用得不好,则会以形式上的公平掩盖实质上的不公正,甚至滋生腐败行为。我们采取三项措施努力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完善和落实执法责任制。按照“四个负责”的原则,即“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层层落实执法责任制。局长是执法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把执法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到业务股、所、队。业务股、所、队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和本部门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执法岗位民警对自己的执法活动负责,发生执法错误的,承担相应执法过错责任,使每一个民警权、责分明,减少部门与部门之间、民警与民警之间相互扯皮现象。从而把领导、执法部门及其责任人和具体执法民警的三级责任落到实处,真正体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其次,调整考评模式。按照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原则,我们推行了适合自身特点的考评方式。改变以往集中考评为主的模式,实行个案日常四级审核模式,即办案单位、法制办、局领导、党委集体研究。考评坚持从受理、立案、调查、办结实行全案跟踪,对各阶段情况实行通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防止失误偏差,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股、所、队。第三,在具体操作上,压缩随意执法的空间。刑事案件一旦受理就交法制办考评,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及时向领导实行阶段性报告,即受理要报告、立案要报告、调查取证过程要报告、结果要报告;行政案件在结案一周内必须送法制办考核评议。同时,我们在内部文书规范上狠下决心,严格规定,内部文书一律不得涂改,发现涂改、不清洁、字迹不工整和项目填写不齐全的不予审批,一律推倒重来,保障执法的严肃性。

三是破解行政许可等新增考评内容操作难问题。行政许可、监所管理是今年执法质量考评新增内容,也是过来公安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行政许可项目在全省没有统一的办理文本格式、具体要求和条件,操作难度很大。我们从实际出发,组织一班业务尖子攻坚克难,编制了一套操作性强的《办理行政许可指南》汇编,公开办理程序。组织涉及行政许可相关部门采取派员联办、上门服务等措施,帮助办理行政许可项目当事人办好证照,优化建档工作。***年**月,省公安厅来我局考评调研,实现了零扣分,给予了高度评价,经验作法在全省推介。

三、以执法监督为重点,狠抓两个环节,筑好阳光执法平台

没有监督的执法必然产生腐败。特别是当前复杂的社会情况,仅靠民警的自律远远不够,必须强化他律,强化监督制约。为此,我们狠抓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环节,促进执法公正。

一是狠抓内部监督环节,增强公安队伍的制约力。首先,构筑内部执法监督格局。在充分发挥法制部门执法监督主力军作用的同时,整合法制、纪检、监察、督察、行财、等部门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建立“一、二”工作机制。“一”就是将“五条禁令”制成卡片,人手一卡,警示民警不要触到“高压线”。对违令案件,态度坚决,一查到底。“二”就是突出执法热点问题和敏感部门两个重点,对案前、案中、案后实行全程监督,杜绝球,对法律条款没有明文规定的一律不得操作。坚持实行回访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居民、报案人进行上门回访,了解治安动态,征求对公安工作的意见,版权所有

二是狠抓外部监督环节,纯洁执法队伍。我们坚持把执法工作置于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通过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工作者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警风廉政执法监督员,监督我们的执法工作,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保障执法工作到位。并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活动,采取“上请”、“下求”、“内听”、“外访”等措施,广泛地听取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态度坚决,一查到底。“二”就是突出执法热点问题和敏感部门两个重点,对案前、案中、案后实行全程监督,杜绝球,对法律条款没有明文规定的一律不得操作。坚持实行回访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居民、报案人进行上门回访,了解治安动态。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全面预算 管理 措施

1全面预算的涵义

这一方法自从上个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很快就成了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在实际的应用之中,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同时内部化实现成本的节约,同时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控制机制,使得全部预算执行主体可以知晓其目标。自我约束以及自我激励的实现。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未来一个年度或者几个年度)的生产经营、财务活动等各方面所做出的总体预算,它是企业未来一定时期所从事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和全部财务活动的总体规划,它主要通过预计一系列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报表附表展示企业如何将有限的生产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2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措施

某企业是XX省内的一家主要经营公路和桥梁有限责任公司,集铁路、隧道、机场、水工、市政、工程施工设计、咨询、监理等为一体的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多元化经营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企业拥有x个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拥有多项专业承包资质。企业注册资本xx亿元,总资产超过百亿元,现有管理和技术骨干约xx人。年实现经营总收入xx亿元,新签合同额x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xx万元/人。

2.1某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完成情况

表1:某企业项目部201X年成本预算完成表(单位:万元)

笔者通过调查、询问和查询资料的方式,收集到某企业某项目部201X年成本预算完成表。在表1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对直接材料的预算只包括比较重要的直接材料钢筋、混凝土,而其余的直接材料为了成本预算的方便全部归结于零星材料费,不符合精细化预算的要求;在编制直接材料成本预算时基本都是参照未来年度的可能施工天数平均分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进行预算时按照预计的施工天数直接取整预算。从成本预算的表的整体上看,预算的数据基本都是为了方便而以季度为预算期全部采用整数,预算成本数据都是根据项目预计的施工天数为依据来平均分配。例如在每年的第二三季度的施工期比较长,各项成本的支出数相对较多,一四季度受到低温的影响施工天数少,各项成本项目的支出相对较少。另外,对制造费用的核算没有按成本形态分成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来预算。

2.2完善预算的编制、调控和考评

预算的编制、调控和考评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管理工作,必须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将企业目标与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业绩、利益挂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全员”是指预算过程的全员发动,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人人肩上有责任,让每一个参与者学会算账,建立“成本”、“效益”意识。“全员”的另一层含义是企业资源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一个协调和科学配置的过程。'通过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对预算过程的参与,把各部门的作业计划和公司资源通过透明的程序进行配比,从而可以分清“轻重缓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路桥公司全面预算考评体系分为预算管理情况的考评和预算执行情况的考评两部分。前者着重于过程考评,主要对各责任中心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等行为的规范性、及时性进行考评;后者着重于预算执行结果考评,属于本体系考评的重点。依据上述内容,预算考评指标分为三大类:一是预算管理情况指标的考评;二是KPI(KeyPerformanceIndication)指标即关键预算指标的考评;三是CPI(CommonPerformanceIndicator)指标即一般预算指标的考评。

2.3进行精细化管理

2.3.1细化目标管理

预算是战略实现的保障,预算目标是对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目标的分解和细化。企业应以发展战略为核心,考虑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能力和未来潜力,兼顾规模、效益、质量、进度与风险,建立稳重求进的预算目标体系。采取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反复沟通的方式,首先确立业务预算目标,如销售预算、采购预算、生产预算、投资预算等,再根据业务预算目标确立财务预算目标,如收入预算、成本费用预算、资金预算等;根据预算项目性质的不同和部门职能及业务的不同分别设置差别化预算控制目标,如费用控制总额,生产成本控制设计成本、采购价格等。

2.3.2深入信息反馈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系统的预算信息反馈报告体系,定期进行预算执行信息反馈,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建立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对预算执行情况实时反馈。财务部门作为全面预算归口管理部门至少每月应编制一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报告内容要与业务结合,重要项目、变动幅度较大项目、预算差异超过10%以上的项目应当单独列标,重点说明,整个报告应当清晰可读,让决策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了解数据背后的经济运行情况,从而有助于制定管理决策。每月公示预算执行情况,对关键指标重大差异进行预警提示,对影响企业预算执行的重点事项、突发事项应当快速反应、实时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项陈述、原因分析、预期影响、解决措施等。进行专项预算定期分析报告,由业务部门结合具体业务对部门分管预算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归口管理作用。预算委员会应定期组织召开预算分析会,以预算为主线全面分析市场、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建议。

2.4增量预算法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第9篇

与会专家和代表们认为,由王天仁承担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课题,通过制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将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化,不仅为各级政府、行业组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框架和参考标准,而且为企业完善经营战略,构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加强社会责任管理,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行动指南。这一探索实践,为推进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山东版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契约理论等四种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适应国情,扩张内容;国内依法,国际靠拢;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民主制定,各界参与的五项原则,将企业社会责任覆盖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分为法定责任、道义责任两个层面,具体分解对股东、员工、伙伴、消费者、环境、社区、政府、同行、弱势群体、组织等十大责任,以及党政领导、各方联动、分两步走的评价机制和政府主导、政府、企业、社会三管齐下的推进策略等内容。

2008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本区实际,借鉴运用这一成果,在辖区内产值过亿元的78家企业进行试点,不唯经济指标论英雄,在全国首推企业社会责任考评工作,对企业实行全面责任管理,取得了实现“两大转变”、开辟“一条新路”的显著效果:实现了政府对企业监管方式的根本转变,由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实现了企业发展理念和模式的重大转变,由单一竞争转向全面责任竞争;开辟了科学和谐发展的新路,通过实施全面责任管理,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价值准则、利益取向达到一致。

在首先建立面向企业层面的社会责任考评体系的基础上,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责任对等、联动互促”的理念,今年跟进建立了面向政府、农村、社区和公民四个层面的社会责任考评体系,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覆盖各类组织与公民的全方位社会责任管理与考核工作机制与框架,努力打造“责任之都”。

同时,该区在实施社会责任考评和全面责任管理的过程中,将考评指标的权重与该区科学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当年社会、经济等的发展重点和工作重点密切结合,实施年度动态调整,使该体系成为开放式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典型范例。

据了解,在取得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山东省将再选择威海高新区和全省至少60家大型企业,组织开展省级企业社会责任考核评价工作试点,以积累经验,并制定山东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体系,争取将其纳入该省地方标准建设工作计划之中,加快推动全省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山东省首家企业社会责任协会成立

6月10日,山东省企业信用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大会对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章程(修订草案)》和新一届理事会候选人进行了表决,均获得全票通过。至此,山东省企业信用协会正式更名为“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全省第一家企业社会责任协会组织正式宣告成立。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第10篇

记者在北京市采访了解到,作为全国6个试点地区之一,北京市逐步探索形成了以“履职效率、管理效能、服务效果、创新创优”为核心的“三效一创”绩效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有效促进了政府部门作风转变和效能提升,实现了公众对政府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为政府部门开出“体检报告”

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据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吴大仓介绍,2009年7月,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北京市政府印发实施《北京市市级国家行政机关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率先在市级政府部门建立“三效一创”政府绩效管理体系。2011年,北京市被确定为全国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地区。

据了解,北京市“三效一创”绩效管理体系实行“百分制+问责制”,设8大考评指标。其中,履职效率占35分,设定职责任务和领导考评两个指标,是对各部门“三定”主要职责履行情况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管理,旨在引领各部门进一步自觉履职,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政府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管理效能占20分,设定依法行政和能力建设两个指标,是对部门依法行政、行政审批、效能监察及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管理,旨在引导各部门强化依法行政和效能意识,不断提升队伍的服务力、统筹力、执行力和发展力。

服务效果占40分,设定服务中央、服务基层、公众评价3个指标,是对部门工作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的管理,旨在引导各部门强化服务意识,尤其注重服务基层,强调公众评价,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创新创优占5分,是对各部门开展工作创新和创优的管理,旨在倡导各部门强化创新意识、激励争先创优,进一步解放思想、追求卓越,各项工作努力走在全国前列。

此外,这一体系还设置了行政问责倒扣分项目,对市政府各部门勤政廉政、安全生产、绩效审计、预算支出等方面进行刚性约束,各项累计扣分不超过20分,旨在强化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责任意识,提高问责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三效一创’好比给政府部门开出了一个全面的‘体检报告’。”北京市政府绩效管理办公室主任续栋说,实行“三效一创”就是要改变过去年终集中“评先评优”的绩效考核体制,实行从绩效任务制定到整改措施落实的全过程监管。

引入第三方评价 突出全过程管理

为突出绩效管理的实效,北京市政府绩效办在年终考评时,组织各专项考评部门分别围绕主要职责任务等8个指标撰写评价意见,为61个被考评部门形成了30余万字的反馈报告。其中,职责任务、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服务基层等指标主要由市编办、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区县政府等相关部门打分,而占20分的公众评价则由市政府绩效办通过招投标确立的第三方调查机构作出。

据2011年中标负责公众评价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介绍,为确保调查结果的专业性和独立性,零点公司经过专项研究后,将调查对象分为普通居民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服务对象两类,并在上下半年各进行了两次调查,通过入户走访3500位普通居民、对2.3万名服务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召开16场专项座谈会等形式,最终得出被考评部门的公众评价分数。

记者在对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的绩效管理反馈报告中看到,公众的综合评价为85.7分,并提出了28条意见和建议,比如“帮扶中小企业力度不够”“网站信息内容太少,对企业定期走访偏少”“项目审批周期长,审批环节多”等。

续栋说,以前的政府考评多是直接由上级部门负责,现在则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突出了群众的评价,并且是由第三方机构负责,保证了公平公正。在考评结果运用上,绩效管理反馈报告都要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公布,促使各部门进一步提高绩效。

随着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北京市政府自身建设也不断改善,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据统计,2010年共对107项地方性法规和255项政府规章进行清理,2011年共对221项重要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核,审结行政复议案件2705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2009年至2011年,全市下放审批权限126项,市发改委90%的投资项目、市规划委85%的审批事项下放给区县。

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也持续提升,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调查,2009年公众对北京市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为78.3%,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上升到79.6%、80.5%。

统一完善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有待建立

吴大仓表示,全面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对于推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方式创新意义重大。目前各地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家没有统一、刚性要求,存在着科学性、稳定性、长效性有所欠缺和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应尽快研究制定政府绩效管理的政策、法规,为全面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北京市科委办公室主任刘东波、海淀区政府督查室(绩效办)主任张红林等干部表示,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涉及领域广、统筹部门多,需要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专门机构组织实施。但就目前而言,各地各部门负责绩效管理的机构设置不尽相同,大多是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今后,应加快研究设计上下统一的绩效管理工作组织体系,明确绩效管理工作机构和编制设置,为全面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专家建议,应按照统一组织、统一要求、统一奖惩的思路,加强政府工作的统筹,将重要工作全部纳入当地政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实现对地区和部门工作全面客观的评价。综合考评结果应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避免相同内容重复考核。

上一篇:年度绩效考核办法范文 下一篇:员工绩效考核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