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生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1 05:28:43

口腔医生履职报告

口腔医生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赵铱民教授是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是他履职的第十个年头。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医卫组的小组讨论会结束后,本刊记者如约采访了赵铱民教授。他介绍说:“今年我带来了3份提案,除了关于我们军队改革的之外,我还重点关注了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医学教育问题。”于是,采访就从他的提案谈开了……

医学院校继续扩招

将促生大量不合格医生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对加强健康教育、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强调要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学院校扩招,到了需要重视的时候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将产生大量合法却不合格的医生!”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医卫46组的小组讨论会上,赵铱民的一席话戳中了委员们的“痛点”。

讨论会结束后,记者采访时谈到这个话题时,曾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一直是第四军医大学教授的赵铱民委员表示:“我既是医生,也是教育工作者,医学教育是健康中国非常重要的一环。”

赵铱民教授说:“这些年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医学院校的发展为我们全国输送了数百万医生,也为我国解决了大量医学问题。但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医学教育质量近年来呈下滑趋势,我们医科院校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有所下降。”

赵铱民教授接着介绍说,在过去的两年间,他在全国17所医科院校实地调研后发现,在省属医学院校的设置权由教育部下放至省级教育部门后,就业导向思维导致各地医学院校飞速扩容,由改革开放初的40余所增加到目前的300余所,专业设置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校一年内仅口腔医学生就招了1000人,一个班竟有80人。”赵铱民教授说,“一些不具备资质的院校也纷纷加入其中,导致临床教学质量滑坡严重,1000名口腔医学生,临床教学基地却不足200平方米。”

他认为:“虽然近些年医学院校临床技能竞赛如火如荼,但并不能掩盖大部分学生临床能力不足的问题。我曾到一所刚刚拿到全国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的学校调研,任课老师告诉我说,为了比赛,学校专门让8名尖子生进行集中培训,但其他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却稀松平常,甚至很差,这一现象较为普遍。”

“中医院校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赵铱民教授说,刚才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主任杨金生教授也表示,中医院校由原来的24所扩大到目前的100多所,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好的学校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能达到90%,差的只有50%”。杨金生委员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在缺乏约束机制的情况下,扩招能给学校带来丰厚收入,但学生毕业时能否顺利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却与学校无关。

健康中国建设要从公民的

学生阶段开始

提到健康中建设这一话题,赵铱民教授开门见山地表示:“建设健康中国,需要‘赢在起跑线上’。”他说:“这一方面需要提升我国医科院校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我国输送高素质的医疗人才;另一方面要从公民的学生阶段开始,加强健康素养方面的教育,让公民对健康有更科学更完善的认知。”

赵铱民教授认为:“我们的医学教育首先是按照世界通行的、医学生培养的规范,严格地进行基础理论的培养,临床技能的培养,临床能力的、经验的积累和培养来完成基础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通过大量的国际交流,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取经,已经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一些教学理论,对我们的医学教育起了很好的提升和帮助作用。应该说我们现在与国际最先进水平,可能某些学科还有一些差距,但是我们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我们距国际先进水平也越来越近了。在医学的不少领域,我们已经开始领跑世界。”

他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说:“健康中国是我们全中国人的中国梦。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不仅是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的整体的提升,还包括全社会、全民族的观念的转变和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我们整体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医保体系的建设,就像构成一个网,也像建造一个很大的房子。对于‘健康中国’这么一个大房子,要靠着一根一根的柱子,共同把它撑起来,这才能最终实现我们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而医学教育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柱子’!”

赵铱民教授说,医学教育、医生素养与医疗服务水平环环相扣,医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两个环节。建议适当提升医科专业的开办门槛,出台相关培养方案,系统规划高校培养医科学生的目标措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从源头上保障健康中国建设大业的顺利实施。

他认为,我国公民目前健康素养偏低,这也导致我国公民中患有慢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国家应该将公民健康素养融入公民教育的各个阶段,应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个教育阶段制定相应计划,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公民健康素养的快速提升。前面说了,医学教育、医生素养与医疗服务水平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而医学教育的好坏则直接决定了后两个环节。鉴于目前医科院校数量激增,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我再次强调,国家应该适当提升医科专业的开办门槛,出台相关培养方案,对高校培养医科学生做更系统的规划,要同时提升医科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从源头上保障健康中国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

医生购买责任险可借鉴农业险

在刚刚结束的小组讨论会上,医患关系也是委员们热议的一个话题。

关于目前的医患关系,赵铱民教授说:“能够理顺医患关系,无疑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的医患关系比较严峻,这是谁都不否认的事实。”在谈到解决方式时,赵铱民教授认为,我们采取的种种举措,更多的只解决了“表”的问题,“根”的问题仍未解决。“要做后置处理,更重要的应解决源头问题,而源头即为建立预防机制和合理的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保险机制。”他认为,推进设立医疗责任险,是化解医患矛盾的“好方子”。

赵铱民教授继续说:“在我国,应大力推进医师执业的责任保险制度,这是国内外很多实践证明的一条最重要的解决医患关系的基础解决方式之一。”他还介绍说:“我在以往的调研中发现,目前保险公司提出的医疗保险金额较高,由于我国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相关的赔付率较高。如没有大量医师购买责任险,保险公司必然不愿开设此险种。一定要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积极购买且买得起,才能使经费降下来,但以目前我国医生的收入水平来看,如让医师个人来承担,仍面临‘买不起’的现状。”

在采访中赵铱民回忆说,2014年,有个病人在陕西一家医院做青霉素皮试,结果很不幸病人去世了,后来才知道这个病人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纠纷发生后,官司打到法院,法院几经调查,确证医院处置行为没有过错;但因为家属情绪和反应非常激烈,法院还是判决医院赔偿17万元。对此赵铱民教授举例说,“10年前两个汽车撞了,司机会吵架甚至动手,但现在如果两辆车碰撞了,司机们一般不会吵架,双方会马上打话给各自的保险公司,让他们介入处理,这就是法治智慧的体现。”

“其实医患纠纷难以化解的根子,是责任和赔付问题。”赵铱民教授举例说,“为什么马路上司空见惯的交通事故,一般都能很快化解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第三方保险公司在后边担着,每个人的损失都能够得到补偿,人们也就不会因此而大动干戈了。将这个处理方式移植到医患纠纷中,就是要想方设法转嫁执业风险,减轻经济赔偿负担,让医疗责任保险成为解决问题的良方。”

“医疗责任保险是世界各国缓解医患纠纷最通用的方式,在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相关部门从2007年就开始为医疗责任保险提供政策支持,但时至今日,医疗责任保险的覆盖面仍然比较低,覆盖率不足10%,整体呈现‘叫好不叫座’的状况。”赵铱民委员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四:投保费用过高、险种单一,医疗机构参保积极性不高;保险范围窄,医院不愿意接受;理赔程序复杂,医疗问题处理周期长;投保医院少,盈利低,保险机构承保的积极性不高。

另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阜外医院、积水潭医院等正在尝试的手术意外险,就带有无过错风险赔偿的性质。在刚才的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教授介绍称,阜外医院从三四年前试点手术意外险,患者可自愿参保,保费五六百元。患者参保后,即使医院没有过错,但只要病人手术后出现“一个并发症”,保险公司就赔1万元,手术后3个月内,哪怕患者是自己回家摔倒导致死亡的,保险公司也会赔付10万元。如果能建立无过错医疗风险赔偿制度,医患双方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渠道,不至于诉诸暴力手段。

因此赵铱民教授建议,医生购买责任险可以借鉴国家鼓励农民购买的农业险经验,如果农民某一季没有收成,购买农业险后国家赔偿,具体由国家、当地政府与个人三方共同承担。以此为借鉴,政府可以实施医疗责任保险补贴机制,采取“三方分担法”解决医疗责任保险投保资金问题;制定强制推广普及医疗责任保险政策,保护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权益,分解医疗风险;扩大医疗责任险种,放宽保险范围,优化理赔程序,解决保险种类单一、医疗机构投保积极性不高、赔付程序繁琐等问题;继续加大推进大病保险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保障参保群众的合法权益;鼓励保险业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在具体操作层面,目前医师责任险的购买金额可以尝试国家四成、单位四成、个人两成的比例共同承担。“全部由国家承担,负担太大;由医院承担,则效益会受很大影响;让医师承担更不可能。我认为这种三方分担一点的方式,四四二的配比方式,现阶段是可行的,有助于我们缓解医患矛盾。”赵铱民教授说道。

在采访中,赵铱民教授还深有感触地说:“2016年7月,我参加了一所医学院校的活动,当时一名青年医生的演讲,至今令我印象深刻。这名医生讲道,我期望有一天,能穿着白大褂,心情平和地去救治每个病人,我希望每天醒来没有上班前恐惧的噩梦,我们不用戴着钢盔,带着警棍走向办公室!”这番话在赵铱民教授看来,不仅是那位青年医生的希冀,也是中国所有医务人员的梦想。

忠实履职,为民生福祉建言献策

据记者了解,自2007年担任政协委员以来,赵铱民教授提出了不少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有独到见解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及采纳落实。如他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建议》《加强国民急救知识培训》《破解同工不同酬问题》等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这些年来,赵铱民教授针对农村医疗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国家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完善等先后提交了诸多提案,其中6个被采纳立案,被国家列为指导性文件。为了忠实履职,他及时了解基层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份份有关医疗卫生改革、军事医学教育改革、提高自然分娩率等的提案;2016年,他提出了《关于治理农村垃圾的提案》,得到国家住建厅和农业部的积极回馈,其中多条建议已被采纳。这件提案还被陕西省政协纳入月度协商议题专门研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落实。在这份提案受到重视和落实后,他又将关注目光投向医疗垃圾处理问题上。“因为随着医疗活动越来越广泛,群众对防患意识越来越增强,对医疗垃圾的防控也越来越重视。”他表示,医疗垃圾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卫计委出台了有关医疗垃圾管理的规定,促使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落到实处。

“随着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医疗领域中运用好资源为部队、百姓服务,成为2016年我调研的主要课题。”身为来自军队的全国政协委员,赵铱民教授心系军队发展,情系国防建设。他表示,“要通过军民融合发展,运用军队新型保障机制,更好地为军队和老百姓服务。”他曾经亲自带队,前往西安、宝鸡、石家庄、南京、徐州,甚至远赴乌鲁木齐、喀什等地的军队院校、当地医院进行调研,撰写出上百页的《关于军队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报告上报中央军委后受到高度重视。

采访到最后,赵铱民教授说:“回到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话题上,我认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建共享。‘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这项工作,系统规划高校培养医科学生目标措施,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从源头上保障健康中国顺利实施,最终让13亿多人民以更加健康的姿态,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专家简介

口腔医生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随着医学与法律知识的普及,病人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护士如何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履行自己的职责,是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就新时期护士如何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士依法执业,有效防范医疗纠纷进行探讨。

1强化法制观念, 坚持依法执业

1.1护士必须是经过护理专业学习并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专业人员护士上岗前经过培训、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合格后才能上岗,以保证护理质量。未经执业注册者,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也不得从事护理执业活动。

1.2执业护士应依法执业执业护士除认真学习职业道德教育、医院规章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外, 还应着重学习与护理行为相关的《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有关内容,增强法律意识,并通过护理纠纷个案分析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及对患者、患者家属和社会的义务,理解和尊重病人的各项权益,懂得依法执业的重要性,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2建立、健全及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

2.1加强制度管理不断完善各种工作和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处理程序和专科护理流程,细化并规范护理过程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加强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核心制度的管理。

2.2制订各种护理应急预案如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时、患者猝死时,发生化疗药液静脉外漏时、突然停电、火灾、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能很快进入应对处理流程,并时时进行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练。

2.3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根据各科室不同特点,对做特殊护理操作、治疗或一些相关院内科室规定,如深静脉穿刺、拒绝翻身、患者外出或夜不归宿等,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会导致的不良后果,做到知情同意,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

2.4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卫生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是维护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的根本。在有章可循的基础上, 做到有章必循, 避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有些护士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交给护工来做,如吸痰、口腔护理,更换引流瓶等,认识不到自己的违规行为,为患者的安全带来很多隐患。

2.5在落实规章制度的同时, 应增强证据保全意识疑是输液、输血、注射、用药等引起不良后果的, 医患双方应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 并将残留液、输液瓶送检, 若患者及其家属不参与封存, 应请公证机关对封存过程予以公证, 以保障证据的法律效力[1]。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水平

《护士条例》中规定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因此,护士不仅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还要熟练掌握临床抢救、复苏技术,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和应急能力,同时要全面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避免护士由于护理专科理论知识及技术不全面,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未能做出正确评估,未及时报告处理,或对医疗设备使用能力的缺乏,使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4执行医嘱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拟订的书面嘱咐,是护士对患者施行治疗及护理措施的依据,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注意。

4.1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严格“三查八对”注意医嘱的合理性及正确性,不能错误或机械地执行医嘱。《护士条例》规定,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诊疗技术规范的,应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生提出,必要时向该医生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如果护士怀疑医嘱存在错误,护士有权力拒绝执行,并向医师提出质疑,如果遭到医师斥责或强制时,护士应向其所在科室负责人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反之,如果护士明知医嘱有错误仍然执行,护士将与医师共同承担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4.2执行口头医嘱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在遇抢救急危患者时,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向医生复述一遍医嘱内容,方可执行,随后应注意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4.3严禁违规行为严禁护士随意篡改医嘱、无故不执行医嘱、无医嘱擅自给患者用药做治疗等违规行为。

5增强服务意识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往往仅注重执行医嘱,完成打针、发药的工作,忽视了主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巡视病房和基础护理等工作;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忽视了对患者的生活照顾、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注重技术操作,忽视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未能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全付诸行动[2]。护士应以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来履职尽责,尊重、关心、关爱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紧紧围绕“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护患沟通,积极开展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主动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6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患者在入院后,为了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在入院进行护理评估时,患者为了早日康复,往往会将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习惯及嗜好等隐私和秘密告知医护人员,同时在住院期间,患者的一些检查结果、病情及治疗方案涉及当事人隐私的,护士有义务保护患者的隐私。就医者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不得随意泄露,护士应充分认识到随意泄露患者隐私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

7规范护理文书

书写护理文书是护士工作行为记录的文字材料,也是各项护理活动及病情观察的客观记录,是治疗诊断和实施护理措施的科学依据,是处理和解决医疗纠纷、鉴定事故性质的重要法律依据,所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非常重要。

7.1护士书写护理文书原则应当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字迹清晰,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7.2护士之间不得代签名或代医生签名 如署名不实,当发生医疗纠纷,在法庭上一旦进行笔迹鉴定,将失去法律效力。

7.3护理病程记录单的书写记录要更具体、全面、客观、真实,不能凭空想象,随意记录,避免发生医疗纠纷时对护士举证不利。

7.4护士长加强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监控和管理使护理文书书写缺陷遏制在护理记录形成的过程中。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救死扶伤、保护生命、防治疾病、减轻痛苦的专业职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和爱心,勤奋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规范护理行为,坚持依法执业, 增强服务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医疗纠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向燕卿,张德源.浅析护理工作中常见法律纠纷的原因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8(11):151-152.

口腔医生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策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当前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也是当前医改的重点难点问题。党的十以来,赣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逐步推广的策略,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赣州市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县级公立医院是公立医院体系的网底,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连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近年来,赣州市各县级公立医院有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也面临城乡间医疗服务水平差距明显、医疗人才匮乏和队伍不稳等问题。

(一)推进综合改革是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由县级政府加强对医疗资源调配、服务价格优化、财政投入等方面进行统筹,工作难度相对较小,成功的把握相对较大,也可以为推进市级公立医院改革积累经验。同时,通过改善县域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医疗服务能力的差别,缓解城市三级医院的就医压力,真正使县级医院成为夯实医改的重要保证,促进医疗卫生改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推进综合改革是有效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赣州县级医院的“硬件”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还存在人才队伍不稳、学科建设薄弱、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还有差距。通过综合改革,赣州各县级公立医院可建立新的经济运行和人事管理机制,有利于医疗人才合理流动,赋予县级公立医院新的活力。同时有效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降低县域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提高群众就医满意感受度。

二、赣州市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主要进展

2013年以来,兴国、瑞金、于都相继成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2015年,赣州市政府办公厅下发《2015年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步工作要点》,当年赣州市16个县(市)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改革明确围绕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责任、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等9个方面入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价

根据有关部署,全市16个县(市)的34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严格执行药品、设备及耗材招标制度,采取药品集中采购。 优先使用国家基药与医保甲类药品, 严格控制药品比例、基药比例和抗菌药物比例, 严格控制老百姓人均医药费用负担。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加大政府投入两个渠道补偿,其中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剩余20%由财政补偿。

(二)降低医疗设备检查费用

全市34所县级公立医院调整部分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并纳入基本医保报销。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首批调增的服务项目包括诊查费、住院诊查费、护理费、手术治疗费四项医疗技术服务收费;降低高值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价格,降低的检查项目包括磁共振扫描、CT扫描等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

(三)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全面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投入责任,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兴国、于都、瑞金3个试点县通过设置财政专项资金、财政补助等方式,对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费用进行补助;同时还增加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名额,其中于都县级公立医院试点以来增加编制962个。

此外,赣州市还从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等方面,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2016年赣州决定在上犹、兴国两县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三、赣州市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如何有效降低医药费用的问题

由于传统观念原因不少患者认为价格高的就是“好”药、“放心”药,医师也愿意开出“大”药方,尽管药品实行了零差率,上述原因也会造成药品费用仍然居高不下。此外,各医院间临床检查报告还没完全互认,重复检查也是医疗费用不断增长的原因。因检查项目较多,有些项目成本较低,有些医院可能会把创收来源转向此处,“以技补医”或将衍生新的医疗问题。因此,如果没有对就医费用进行有效科学的总体控制,单靠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问题将难以根本解决。

(二)如何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的问题

由于实行取消药品加成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同步改革,容易让群众感觉综合医改是“换汤不换药”,因此需要加大政策宣传,合理引导群众期望 [1] 。从远期看,打破以药补医机制就是实现群众就医费用结构实质性改变。对患者众来说,通过综合医改就是要做到让病人得到合理用药,并通过不断优化医药费用结构,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促进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从现实来看,将合理提高的医务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不增加、甚至还降低一些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医院在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诊和提供一些附加医疗服务上做些努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病人的就医感受,增加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和理解。

(三)如何进一步解决医院和医生趋利的问题

当前利益攸关各方都期望通过药品零差率来解决医院和医生在药品上的趋利问题。从综合医改政策的顶层设计来看,医院在药品销售方面已经没有实际的经济利益,药品已转变为医院成本控制的关键要素,医院无论从经济运行主体,还是从管理制度角度,都会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的整治和管理。但是,对国内众多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市场激烈的竞争依然存在,药品营销的动力依然很强,医药领域的不规范行为有可能持续存在。

四、赣州市推进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建议

当前,赣州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医改进入攻坚期,我们要深刻认识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应牢牢把握医改方向,在医改实践中要把上级的要求贯彻好、本地的实际结合好、百姓的需求满足好。要注重研究解决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经验和创新做法,更好地指导面上的医改工作。

(一)理顺政府和医院的权责关系,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首先各县主要领导应亲自挂帅,深入基层调研督导,要把政策吃得透、情况摸得清、方向把得准,真正履行了医改“领头羊”的重任,同时要对改革难点问题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其次各县应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等相关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此外,应提高县财政对医院绩效考核奖励性补助标准;对县级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引入PPP模式逐步解决县级公立医院历史欠债问题,合理控制医院负债比,履行好出资人职责 [2] 。

(二)探索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建立院长和医生年薪制

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推进人事薪酬改革。各县公立医院应尝试编制备案管理,实行医院人员总量控制、统一核定;各医院应实行人员自主招聘、统筹使用、柔性流动;基层亟需人才取消开考比例限制。各县应放宽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水平的政策调控,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分配相分离,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绩优酬优,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积极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院长和医生年薪制,院长年薪由财政全额支付,院长代表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负责。医师年薪按照职级和岗位履职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年薪。进一步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差距,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从医院管理、办医方向、平安医院建设、医院服务评价等方面制定考核制度和指标,对院长和医院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院长年薪和医院年薪总额挂钩;各医院制定与本院工作特点相适应的绩效年薪考核制度和指标体系,考核必须与医生岗位工作量、医德医风、社会评议相挂钩,不得与科室收入挂钩。同时,要鼓励县级公立医院采取调入或柔性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并给予高层次人才相关扶持政策;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医院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机制。

(三)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落实分级诊疗工作

优化全市范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城市医联体建设。在城市三级医院与县区医院之间建立对口支援、业务协作、资源共享机制,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和赣州市妇保院等三甲医院选派优秀团队深入到结对县区,做到定时、定人、定岗。下派人员既要亲自诊治疾病、指导康复,又要承担查房带教、手术示范、培训讲课等职责,做到技术支援与培养带教相结合,带动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远程会诊、病理、影像、临检等数字技术共享中心,促进赣南区域医疗资源集约利用。

此外,赣州市要完善县市双向转诊标准、流程和规范。县级公立医院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非病情需要不得随意转诊。市级医院要为县级转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综合运用医保、价格等调节手段,引导市级医院将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和康复期病人转回县级医院。同时主管部门要强化县市医院转诊率考核,建立相应的利益约束机制,增强上下转诊动力。

(四)统筹相关领域配套改革,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赣州市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医改必须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切实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一是要加强全民医保制度建设。要稳步提高筹资水平,推行智能监控,强化精细管理,确保当期收支平衡;大力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推动支付方式改革与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相结合。

二是要规范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各县要进一步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县级公立医院使用率;开展特定人群基本药物免费供应,提高群众受益度。县级公立医院在省市平台进行联合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药品耗材采购价格;物价部门要强化药品价格行为监管,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切实维护药品市场价格秩序。

三是要支持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赣州各县要积极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健康领域,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重点引导社会力量在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口腔保健、医学美容等专科领域举办非公医疗机构;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在县、区社区举办老年护理站,推动社区护理站和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互补,努力形成“医养融合”的特色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敬,马伟杭,王桢,申屠正荣,俞新乐,徐飞鸿.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进展、挑战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3):1-4.

口腔医生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按照统一布署,现就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述职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人于任手术室护士长。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为重心,为手术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为宗旨,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手术安全为目的,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诚心带领手术室全体护士满足每一位手术患者的需求,努力争创社会满意、医院满意、病人满意、自己满意的科室,经过全科护理人员的不邂努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二、履职情况

(一)完善了科室质量监控体系。针对科内工作重点,也就是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将科内的每一项质量指标分别定一名护士负责管理,科室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护理质量督查,做到每日有检查,每周有小结及反馈,每月有质控总结,重点问题跟踪监测,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制定并执行绩效考核方案、完善各班工作职责任务。

1、根据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原则,结合本科室特点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建立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通过绩效考核,改变了以前的吃大锅饭,平均分配;实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明显的提高,工作态度明显的好转。

2、根据日常工作量和人员情况适时调整各班工作职责,实行量化考核,每天的每项工作都有记录,每人每月有工作量统计。各班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包括每一个工作细节都落实到了具体的人员,避免了相互推诿、故意拖延、出了差错又落实不到具体人的情况,保证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人性化服务。

1、优质开展术前、术后访视工作。常与病人交流,了解病情,安慰病人,并向手术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收集病人信息,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针对工作中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满足病人一切合理的要求,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满意度达到95%以上。

2、术中做到各项操作前有解释,操作中有鼓励,操作后有整理,动作轻柔,话语温和。为手术患者提供适宜的温湿度、舒适的环境及手术,保护好病人的隐私,维护好病人的良好形象,尽量满足病人的一切合理要求。

(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1、安排专人负责医院感染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隔离合格率达100%。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有关层流手术室的知识,如层流手术室的清洁、保养、维修、故障排除等,保证层流手术室的正常使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院内感染,确保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对感染性手术按照感染性手术消毒隔离标准对人员、物品、器械严格进行消毒隔离处理。

2、安排专人负责急救药品的管理,急救药械完好率达100%。加强抢救药品药理作用、急救知识、抢救流程、手术室应急预案的培训,并定期考核。完善了新生儿抢救药品、物品及抢救流程,并组织全科人员学习,人人撑握,以确保手术抢救工作的顺利完成。

3、完善和规范了各种护理文书的记录,恪守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原则。

4、按照二级甲等医院手术室的标准,规范了接送病人的流程及细节,做到交接清楚,责任到人。完善了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避免了输血差错事故。认真执行手术标本交接制度,杜绝了标本遗失现象。

(五)精打细算、节约成本。

1、严格管理科室医疗和办公用品,对高值贵重耗材进行使用、清点、交接登记,减少浪费、损耗和私自使用。安排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和保养,每周一次,准确记录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状况,保证手术的正常运转。

2、正确记录收费项目,自己负责的手术由自己负责录入一切费用,谁出错谁负责。

三、学习方面

(一)加强三基训练,组织科室人员技术练兵,指定专人负责操作培训,培训率达到100%,合格率100%。

(二)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学习,同时每周一科内业务学习一次,主要学习手术室专科知识,每季度科室考核1次,合格率100%。

(三)加强继续教育学习,积极参加医务科组织的业务学习。

(四)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扎实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围手术期健康宣教覆盖率达到100%。

(五)认真严格规范的带教。参照护理部拟定的带教计划,制定了科室带教计划,再要求每一位带教老师制定出具体的带教计划及教学内容,具体到每一天,并时时抽查带教老师带教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四、团结方面

在医院,我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能积极配合好其他科室的工作,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在科室,自己能以身作则,作为科室的管理者,由于科室工作人员较少,自己每天除了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外,还常常加班加点,常常误了吃饭的时间和其她同志一道完成手术任务,带领科室同志同甘共苦,愉快工作,使工作团队充满朝气,工作人员充满激情。

作为手术室护士长,做到了摆正位子,积极工作。在自己的职责内,积极主动、敢于承担责任,做到了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对领导的决定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做到及时请示汇报。

五、廉洁自律方面

自己作为一名护士长,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到了管住自己的口,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心,绝不能有一丝贪赃枉法、违法乱纪的杂念。

六、工作业绩

自1月1日至9月30日我们共配合完成手术例,其中妇产科手术例,骨科手术例,外科手术例,五官科例,口腔科例。

七、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不够深入,理论功底还不很扎实;二是具体工作多,工作压力大,有些工作没有理清思路就开展,与领导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总之,一年来,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在科室工作人员的努力配合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从自身做起,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主人翁思想,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关心每一位手术患者的疾苦,及时为手术患者排忧解难。处处换位思考,时时将良心二字高悬于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老老实实做人,恭恭敬敬做人。我坚信,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全院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完成各项任务,一定能让患者及家属真正放心和满意。

2016手术室医生述职报告(2)

手术室是一支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集体。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才能有今天这样好的成绩。随着科室发展,我们忙碌而又充实的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发扬吃苦、敬业、协作的精神,时刻不忘病人的需求。在科领导及各级医生的配合和支持下,针对年初的目标。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奋进,较好地完成手术室的各项工作任务。

热心关爱病人

在日常工作中,手术室人员爱岗敬业,用自己的爱心、诚心、满足每一位手术病人的需求,把救死扶伤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护理和麻醉工作全过程。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观念,一年来我们最忙一个月完成289例手术病人。虽然繁忙,但一年来无差错事故的发生。该年来,未发现手术室引起的伤口感染情况。

改造手术室 增加手术设备

随着科室的发展.旧的手术室已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手术患者需求。科室领导建设科室的同时,也改善手术室的环境。扩大手术室一间,增加手术台一个。手术室全体人员积极配合手术室的扩建工作。使手术和扩建工作二不误。该年来新增加了自动气压止血器一个、电钻一个、更换新冰箱一台各种新的骨科内固定器材一批。各种器械的维修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给手术安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受到患者的欢迎。

加强安全检查及毒药麻药管理

手术能定期对手术内进行安全检查〈氧、水电〉对有危险苗头的及时汇报领导,进行有效整改。对毒麻药做到专人、专用、专柜、专人登记。做到每日清点,交班有数,保管得当。确保手术室安全生产。

特殊麻醉处理方面

一年共完成65岁老人患者26例。合并有心脑肾血管疾病、麻醉ASA评分为Ⅱ-Ⅲ级患者24例。并收住急诊重度高血压患者术中行控制性降压并全麻下完全手术2例。手术顺利定完成。取得的较好的效果。

加强安全教育 严防事故的发生

接病人能及时准确核对、术中用药能做到三查三对、输血能准确核对病人病历、血袋及配血单。对各类消毒物品每日清查及时消毒供应。术前核对并检查物品。给手术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手术室全体人员能认真执行岗位制。做到交接班清楚、心中有数。

业务学习

在科室的组织下,该年在科室组织下。集体学习了老年病人术前评估、骨科病人内科合并症治疗、创伤休克病人应激反应等。手术室护士在护士长的组织下进一步学习强化专业知识。使我们在急救工作中理论基础扎实。并能发挥积极参与,多方协调的精神。一年来术中及病房抢救达14次。无一例失误。取得较好的成绩。

疼痛治疗的开展

针对年前的科室的计划要求。重视创伤疼痛治疗的问题。手术室对每个手术病人。力所能及的让患者在无痛苦情况下接受手术。该年来开展硬膜外术后镇痛46例。解决一部分患者对术后患者痛苦恐怖的问题。受到患者的欢迎。

人员的增加 增强手术室的力量

科领导重视手术室工作的同时,也给手术室工作的支持。先后增加护士和麻醉人员各一名。有效缓解了手术室一直以来人员少、手术量大的局面。并对新来人员积极带教。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的给予全程教导。使他们及早的容入手术室工作中。

工作业绩

全年来手术室共完成大小手术2997台。二期手术725台。完成麻醉臂丛1590台。硬膜外+腰麻547台。全麻116台。局麻827台。颈丛麻10台。硬膜外术后镇痛46例。硬膜外封闭治疗4例。开展新手术有各种筋膜办、严重创伤骨科病人多例、幼儿断指再植、腰间盘摘除术、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各种骨折畸形不愈的矫治手术多例。都顺利完成,取得一定的成绩。享受成功同时也看了到不足,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被动性.在管理力度方面比领导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刻苦学习。为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收入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争取明年工作完成的更好!

2016手术室医生述职报告(3)

一、先进术的技术配合

在总医院为期7个月的进修学习期间,在总医院广大医生护士的关怀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各组的轮转工作。通过学习已能够独立完成骨科的四肢内固定、颈椎前后进路内固定、胸腰椎内固定、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汽化术的手术配合;普外科的门腔分流、直肠癌根治、全胃切除、腹膜后肿瘤;胸外科的食道、肺手术以及食道三切口;神经外科的颈椎前后进路内固定、口鼻垂体瘤、脑膜瘤、颈动脉瘤夹闭、听神经瘤切除术等大手术的手术配合。

二、先进仪器设备

此次前往总医院进修学习,见到并亲手操纵了很多先进的仪器。例如超声刀、温毯机、回路电极、骨科和神经外科的导航系统、神经外科开颅电钻和气钻、神经电刺激仪、快速消毒锅、低温消毒锅、器械超声清洗锅、环氧乙烷消毒锅。

总医院手术室已经淘汰了戊二醛浸泡和甲醛重蒸两次化学灭菌法,他们通常选择高压灭菌、环氧乙烷灭菌法、低温灭菌法,所以消毒锅的种类也很齐全、操纵方便安全,既保证了器械灭菌要求,也大大节约了接台手术的时间。神经组运用先进的导航系统配合手术,通过导航能够正确的定位上风可以判定出占位病变的位置、大小、术中切除是否彻底,大大进步了手术质量。骨科在作脊椎内固定手术时使用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判定出钉子是否在锥体内,有无损伤神经等,增加了手术安全系数。

三、手术室治理经验

口腔医生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晨交班;管理;策略

护士早晨的交接班既是对前一天患者病情的总结,也是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评价,同时为下一步临床护理提供依据[1]。我院护理部自2012年规范晨集中交班管理以来,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基本杜绝了患者投诉,同时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现报告如下:

1召开护士长会,说明目的,统一认识

统一护士长思想,集中进行一次专题培训,广泛征求护士长意见,收集合理化建议,集思广益,为制定规范流程方法及实施提供依据。并将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相关资料下发科室,要求护士长集中传达会议精神。

2给全员护士进行培训,使护士明确交班的意义和目的

交接班是护士传递工作信息、保证护理工作延续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3制订规范的交接班流程、方法和标准要求,由护理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

3.1交接班流程、方法

3.1.1夜间总值班护士长每日早晨与护理部主任的交班管理与要点:提前15min到岗,交接夜间各病区管理、患者病情及夜间突发事件和急救等情况。

3.1.1.1各病区基本情况 全院患者总数;新入院、手术、危重、急救科接治患者数;抢救患者总数。

3.1.1.2危重患者抢救用药、抢救过程

3.1.1.3出现不良事件情况

3.1.1.4护士值班在岗及履职情况

3.1.1.5病区管理

3.1.1.6晚间护理、晨间护理质量抽查结果

3.1.1.7急救设备完好抽查结果

3.1.2病区夜班与护士长、白班的交接管理与要点

3.1.2.1集体集中交班 由夜班护士与所有在班护士、医师、科主任、护士长集体集中交班。内容包括:陈述本病区的患者总数、新入院人数及所患疾病、病危、病重人数、出院人数、昨日手术及特殊检查完成情况、当日手术及特殊检查准备情况等。重点是夜间用药、睡眠、心理状况、护理要点,特别是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等。

3.1.2.1.1手术患者 交接当日手术患者回病房的时间,手术中麻醉、病情,意识及生命体征,要求,手术伤口敷料情况及引流情况,患者是否排尿;次日手术患者需做的术前准备是否完成。

3.1.2.1.2 病危患者 患者的生命体征,本班病情变化及特殊治疗,各种管道如胃管、尿管、鼻导管是否通畅及更换时间、氧流量及吸痰频率,患者的口腔是否清洁及皮肤是否完整等。

3.1.2.2集体巡视病房一对一床旁交接班 集体集中交班后,由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交班,包括患者病情,抢救药品、器械、物品、卫生等。两人同时核对,一项也不能遗漏,特别是危重患者和一级护理患者,必须做到八掌握,对病区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患者也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白班有针对性实施全面护理。护士长及分管本病房的护士均站在所负责患者床旁,由夜班护士逐一介绍每一个病房的情况,护士认真接班,有疑问随时提出。内容包括:患者的是否舒适,床铺是否平整,病情有无特殊变化,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引流瓶有无负压,出入量登记情况,卧床患者皮肤是否完整等。护士在一对一接班时按床位顺序将本班每位患者的护理重点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

3.1.3交接班顺序 先轻患者,后重患者。

3.2交接班标准和要求

3.2.1交班中应采用简练、清晰的医学术语,使接班者能准确获取交待的内容。在交接班内容与形式上以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详细交接患者病情变化,注意事项等,为下一班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强调音量适中的重要性,交接声音过小难以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导致信息传递发生偏差。

3.2.2护士长工作 护士长是病房工作的组织者、监督者、协调者和管理者,在病房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作用,确保早晨交接班在安静、严肃、认真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护士长每天在交班前30min应认真检查夜班各项工作,及时评估夜班工作质量,有针对性的指导白班工作。表扬先进,纠正不足,提出问题,推动工作,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3.2.3责任护士工作 一般提前10min到病区,在接班前对所负责的患者进行大概的了解。

3.2.4白班护士工作 提前10min到病区,在接班前对负责的工作进行交接,如:毒麻药、急救药品,需要交接的物品、仪器等。

3.2.5集中讲评 先由责任护士汇报所负责患者中危重患者护理重点内容及需要落实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再由护士长对各班工作情况进行讲评,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布置当日各班工作重点;由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晨会提问。

4评价

4.1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交班方法流程制订相应的标准,如:交班准时,程序规范,站立有序,注意力集中;各班交接内容符合要求,巡视病房交接患者情况到位,一对一交接符合要求,护士长讲评是否到位等。

4.2评价方法 由护理部每周至少2次跟随科室进行交接班,检查交接班过程的质量,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与护士长沟通,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限期在1w内整改,并检查整改效果。

5效果分析

5.1交接班质量明显提高 交班内容充实,接班护理要点明确。自觉深入病房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培养和训练了护士独立思考、观察判断及运用护理程序工作的能力。

5.2增强护士的责任意识 交班护士精力集中,责任分明,工作重点明确;接班护士工作内容明确;实现对患者的连续性观察、治疗和护理,从制度上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安全,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5.3明确了交班的目的和意义 使护士对本班的工作有了整体安排,值夜班的护士能认真观察患者,收集对诊断和治疗有用的信息,根据值班期间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交班计划,对自己当班期间的工作心中有数,彻底改变了过去交班中内容无重点,病情交待不连续,看着本子读交班等弊病。

5.4为诊断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医护人员从早晨交班中了解到患者晚上的病情变化情况及处理,医生普遍认为护士交班内容较以前全面,观察仔细,重点突出,可信度高,患者得到了认真负责的专业护理,从深层次上提高了护理水平,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士在科室的地位。

5.5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通过规范交班,护士交班后各班次对病房情况心中有数,直接开始工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5.6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能力 由于交接时要交代患者的特殊心理问题,使护士有目的地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有效的沟通可增进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护士的地位和价值。

总之,交接班管理是控制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规范的交接班,为护理质量管理打下了基础,为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通过护理质量监督规范执行,使护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对发现问题的不断改进,使护理工作更深入,护理措施落实更到位、更有连续性,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洁,李云娜.影响早晨交班的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05.

[2]赖红梅,曾白兰.加入WTO我国护理面临的挑战、机遇与策略[J].护理研究,2002(03).

口腔医生履职报告范文第6篇

(一)全力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2009年首都卫生系统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和落实《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方案》,首都卫生系统要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契机,抓住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给首都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按照中央和卫生部、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动力,全力推进卫生工作。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既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民生的题中之意,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在2009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积极推进、全面实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认真贯彻落实2009年1月份卫生部等六部委印发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和召开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方案,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统一平台,实现药品六组归一、同城同价,改善本市药品市场环境,提高药品企业市场集中度,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为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奠定基础,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和符合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层必备药品在医疗机构的配备和使用率。

2、制定和完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研究制定并适时*市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促进医疗机构属地化管理。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首都医疗市场。开展对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扶持政策的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专科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实施统一的医疗机构准入规定,统一的监管政策,统一的医疗机构运营评价体系和医疗机构质量考核标准体系;统一的医疗保障政策。加强医疗机构准入和校验管理,建立医疗机构退出机制等清理整顿医疗机构的长效机制,净化首都医疗市场。从便民、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效率角度出发改革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促进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体效率的发挥。制定并实施《*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临床新技术、专项技术准入的标准和程序,建立医疗技术准入评估专家库和登记备案制度。制定并试行《*市医院和医师手术分级标准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不同级别医院和不同职称医师分级手术标准,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师执业行为。根据综合医院科室设置标准,在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完善儿科建设,满足儿童就诊需要。制定标准,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和精神心理科。

3、完善医院管理和评价机制。继续开展对医院管理的考核评价和专项巡查工作,在医院管理年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体系,加强质控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建立急诊、重症监护质控中心。强化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研究完善科学、客观的医疗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医学影像专业工作规范,积极探索医学影像资源共享问题,全面推进二级以上医院部分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推行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体系和制度,研究公立医院的价格体系改革和财政补贴机制改革,建立补贴预算经常化机制。进一步加强门、急诊服务工作,研究设计符合医院管理要求和群众就诊需求的标准服务流程,促进就诊区域的合理布局。研究推广门诊层级就诊工作经验,提高医疗服务运转效率,进一步推广复诊预约和挂号预约工作,方便患者就医,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研究建立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研究探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激励约束和问责奖惩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运行管理体制。

4、加快发展基层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卫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研究制定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出项目与标准的指导性意见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指导意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营项目成本测算研究,开展收支两条线政策效果评估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薪酬增长与激励机制研究。探索首诊服务新模式。加强慢性病社区管理,从适宜技术入手,强化培训,提高慢病有效管理率。规范健康档案的管理,制定*市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和使用办法,开展对健康档案工作效果的评价。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练兵,探索建立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习训练的长效机制。创建*市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站)。制定和完善示范中心和站标准,在全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站)创建活动,在全市创建60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和30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和绩效考核力度。完善市级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逐步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和上层医院的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体系装备管理制度,实施基本装备安全运行规范。强化镇村两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70%的问题在乡镇得到解决。加强乡村医生服务绩效考核与管理,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落实考核制度,确保为群众提供适宜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充分发挥政府补助资金的效率。开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成效区县巡展活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终末期评估准备。建立农民健康管理新模式。完成政府投入的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和体质综合评估工作,完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开展慢病防治和健康干预措施。落实财政对参合人员补助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和补偿水平。参合人员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及住院就医补偿比例普遍达到住院50%、门诊30%的阶段工作目标,住院补偿封顶线达到18万元,进一步减轻农村居民医药费负担。规范新农合稽查制度,加强基金监管,督促指导新农合各定点医疗机构规范服务与管理,建立新农合考核评价制度。开展医师多地点执业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有关制度,促进医疗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在社区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研究制定适宜于*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包。

(二)实施《健康*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年)》,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

1、实施《健康*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年)》。为进一步改善全市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全面提升市民的健康素质,把*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服务”的国际化大都市,市政府提出用健康促进的策略应对慢性病的挑战,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动员市民参与健康行动、政府提供健康保障等措施延长全市居民健康寿命。由市卫生局牵头并商有关部门已完成《健康*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年)的起草工作,目前规划已上报市政府。经市政府会议讨论通过后将实施。按照规划要求,2009年将启动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控烟、健身、保护牙齿、保护视力、知己健康、恶性肿瘤防治、母婴健康等九大行动。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市性健康评价体系和区域卫生状况评价体系,从2010年起,每年一次“*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和区域分报告”。

2、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慢病发病和死亡报告系统,开展健康、疾病管理和患病风险评估,并依照慢病管理的要求进行随访和干预。继续在18区县试点社区进行慢病及其行为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和慢病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管理和干预效果评价,推行高血压、糖尿病等管理规范。在社区、学校、机关、企业、乡镇启动眼病、口腔疾病、高血压等慢病管理和初级保健工作。按照自愿原则,对本市40岁至60岁的妇女进行乳腺癌免费筛查,对25岁至65岁的妇女进行子宫颈癌免费筛查。免费为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为0—6岁儿童进行健康体检。稳步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继续开展7—9岁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防龋工作。组织落实好*市政府关于免费为中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的政策。继续加强全市妇幼、儿童、老年、精神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启动建设*健康教育中心工作。

3、进一步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精神卫生等工作。加强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继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之后,在全市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发热、腹泻、皮疹、黄疸、结膜红肿五种症状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地区疾病预防预警分析报告体系,编制年度、季度疾病预防趋势报告,适时预警信息和建立国内外和我市传染病疫情动态制度。开展立克次体病流行状况和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工作。以流感样病例和病原学监测为重点,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流感样病例监测点覆盖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继续落实好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中小学生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肠道门诊监测与症状监测。在全市医疗机构中,开展《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和《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的培训和推广。开展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对EV71感染及时预警。加强艾滋病防控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切实抓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大力推行“肺结核病人家庭成员督导管理制度”,开展“*市结核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市结防系统联网,加强对网络报告肺结核病人追踪核实。加强免疫预防工作。全面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加强免疫预防规范化门诊建设,规范冷链配置,2009年全市免疫预防门诊要全部达到规范标准。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消灭免疫空白。继续做好完善免疫接种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与国家对接。建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调查诊断与应急体系,制定*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实施细则。做好乙肝疫苗初中学生纳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深入贯彻《*市精神卫生条例》,推进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启动*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对精神疾病患者访视服务管理工作。向贫困精神病人提供免费药物,不断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首都社会和谐稳定。

4、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以首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卫生保障、政府监管职能调整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为中心,强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等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改革。加快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办公用房建设。研究制定区县卫生监督机构派出机构建设标准,尽快完善卫生监督体系网底建设。根据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责划转到市卫生局的新形势,进一步调整、理顺卫生监督机构职责。巩固和提升餐饮卫生水平。强化餐饮业食品卫生等级评定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全市范围的餐饮业卫生等级区县互查和现场升降级活动。制定*市连锁餐饮企业卫生管理办法,打造*市“全A连锁餐饮企业”。开展打击餐饮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等活动,查找并消除餐饮业食品安全隐患。加强对学生营养餐、工地食堂等食物中毒高风险环节的管理,严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在社会送餐企业等重点餐饮单位推行HACCP管理体系,鼓励其通过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的认证。加强饮水卫生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质卫生监督、监测体系。对市政自来水厂、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农村水厂等供水设施设立50个24小时动态监测点,形成自动监测网,并按季节对监测点的水质进行监测。制定相关卫生管理规范,加强对全市现存的1000多个污染隐患大的制售饮用水站的管理。切实解决部分供水单位无证供水问题。进一步加强医疗执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积分管理社会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示医疗机构积分情况,逐步形成医疗行业信誉参考体系。巩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成果。继续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的监督。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严肃查处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加强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工作。年底前对辖区内100%的游泳场所、50%的住宿场所、50%的沐浴场所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5、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巩固强化全市居民灭蟑工作,完善全市家庭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体系,降低重点地区病媒生物密度。做好《*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修改的调研和征求意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各项规定,继续巩固和推进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深化东城区、西城区全国健康城区建设试点工作,继续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区和国家卫生镇工作。深化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建100个健康社区、100个健康促进示范村和40个爱国卫生红旗单位。继续开展*市卫生村创建活动,完成10万座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和农村改水项目,开展1000场农村健康知识讲座。

(三)全面贯彻落实《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1、推进中医药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实施政府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与中医特色指标考核挂钩制度。制定允许公立医院名中医师到社区、农村多地点执业的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开展在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疗的试点工作;推进城区二级中医院向专科专病医院转型,打造首都中医药专科专病品牌医院。

2、加强社区、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启动全市中医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回归扎根”工程。全面开展社区中医类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开展社区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扩大社区“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三进工程。

3、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启动“首都名医研修院”建设,办好“名医大讲堂”,开展全市中医药从业人员中医“四部经典”网络学习教育,举办西医学习中医高级研修班,研究制定师承教育与学位挂钩管理办法。

4、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举办首届中医药文化展,启动中医药传统文化进教材试点工作,推动中医养生“一操两法”进校园、进社区。启动燕京学派研究与建设项目,加快我市中医药抢救性师承工作及民间验方收集与整理工程,积极推进中医药世界非物质遗产申报工作。

5、积极推动中医药对外交流。启动“世界中医药*论坛”,组织好首届“多伦多—*中医药展览会暨学术研讨会”,打造首都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品牌。

(四)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为首都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1、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建立以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区域医疗中心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开展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对我市七个山区、半山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定向培养医学生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关于为*农村山区、半山区定向培养卫生人才的实施意见》,逐步建立农村卫生人才补充的有效机制。深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在全科医师骨干、社区护士骨干和防保人员骨干培训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康复、口腔、B超、放射等专业的骨干人员脱产培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师资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通过试点探索建立大医院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2、全面推进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提高临床医师的医疗水平。进一步扩大普通专科医师培训覆盖面。2009年*市三级医院及各区县所属二级医院的所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临床专业毕业生都要参加普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入职大学毕业生全面实行规范化培训制度。将专科医师培训纳入医师定期考核和职务聘任体系,探索建立我市专科医师培训与医师定期考核和职务聘任挂钩的机制。探索开展亚专科培训工作。

3、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规范管理和指导。加强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传染病防治培训工作,将传染病防治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必修项目。医务人员每年参加各类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并与职称晋升挂钩。对各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传染病防治培训工作进行评估。以灾害医学培训为重点,继续加强急诊急救人才的培养。加强卫生职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整合优质医学教育资源,积极争取成立*市高等卫生职业学校。

4、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科研工作和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和组织开展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工作,加强高层次医学科研、临床医疗、卫生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卫生人才中长期规划。组织开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示范区建设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研究工作。围绕我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高发趋势及传染病防控工作需要,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研究。结合首都医疗工作实际,研究制定重点专科规划,*市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重点学科评价和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开展医学重点学科的评估工作。加强心脑血管、传染、老年、精神、肿瘤、妇产、儿童等八类重点学科及原有部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引进与培养。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带动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发展,加强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传染病实验室网络的建设。

(五)认真做好机构改革工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卫生行政管理体制

口腔医生履职报告范文第7篇

为认真做好2015年卫生系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市、县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2015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全县卫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卫生系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在全系统内形成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状态,确保卫生系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全面落实,促进我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晰工作职责

一是继续完善单位“一把手”负总则,分管领导负专责的工作机制。继续强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单位要切实做到领导分工明确,责任措施落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有人抓。二是确保落实责任。要进一步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健全责任制和相关工作制度。三是坚持“一票否决”制度。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度,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衡量实绩、奖惩、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对工作失职者严格追究责任,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

三、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属地管理

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要求,加强对单位内部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各单位要加强对单位职工和全体医务人员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制定和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技术服务、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制定,独生子女保健费落实达100%。管理好单位职工(包括招聘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每年要对已婚育妇进行一次孕环检和生殖健康检查,落实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措施,无非法收养、无“两非”案件发生。二是加强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凡是单位暂住、租赁房屋、挂靠户口、临时借用、聘用外来人员,均要按照单位职工一样管理,要逐人登记造册,建立计生档案,做到“五清”,即底数清、工作单位清、人员住址清、婚育状况清、落实节育措施清,并按时将相关信息通报当地计生部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为流动人口办理《健康证》时,要按照有关规定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按时向计生部门通报查验信息。

四、进一步强化打击“两非“行动,规范技术服务

一是进一步完善打击非医学需要开展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的工作方案。各单位要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对违法违规开展性别鉴定和计划生育手术的职责。二是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在B超室、妇产科等相关工作场所,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禁止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警示标志。孕妇妊娠和胎位B超检查必须由妇产科医师填写申请单,由两名操作人员在场共同检查、共同签字;孕妇检查单必须详细登记,所有申请单、报告单和登记表存档备查。三是切实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各单位在为孕产妇实施助产术时,必须查验孕产妇的《生殖保健服务证》或《二孩生育证》,无证生育的,必须在1小时内通报孕产妇所在地乡镇计生办或县计生委。孕14周后死胎、死产的,要在1小时内录入《省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在实施终止妊娠手术前,必须要求服务对象出示乡镇计生办或县人口计生委出具的手术介绍信,并按照县局和县人口计生委联合监制的《县医院计划生育手术情况登记薄》的内容,进行查验、登记受术者身份证等相关证明,术后要及时按要求录入《省人口信息交流平台》。若为超14周的无证对象终止妊娠的,一律按“两非”案件立案查处。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人口信息交流平台》的要求,按时、准确录入相关出生、查孕、手术和儿童计划免疫信息,做到不错、不漏。如果实名登记制度落实未到位的,将依据《市出生实名登记和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规定给予相应处理。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将按照省委办公厅《关于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行为的党纪政纪处分规定》,进行查处。

第二篇: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基层医改成果

(一)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在市卫生局统一领导下,开展县、乡、村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建立上下联动、对口支援、增强能力、签约服务、利益引导的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模式,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医疗联合体。

(二)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县级医院年度开展临床路径例数在100例以上的病种不少于5个,积极探索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

(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继续开展骨干医师和服务标兵评选,完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四)强化基层药品管理。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药品使用“三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网采入库率,加强药品零差率销售监管。

二、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一)加强县级医院学科建设。加强县级医院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带动提升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二)提升院前急救能力。加大县、乡、村级人员应急救治人员技能培训,提升应对救灾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农村卫生人员急诊急救水平。

(三)推进电子病历规范化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精细化、规范化管理。通过组织开展电子病历分级评估,推进医疗机构建立规范化电子病历系统,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四)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认真落实做好2014年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建立以“四个一”(支援医院为受援医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为主要目标的长效考评机制,推广适宜的医疗技术,努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业务素质、病案质量、管理水平等综合服务能力。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2014年全科医师岗位/转岗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培训和村卫生室人员急诊急救培训等工作,组织好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大专学历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业务素质。

(六)大力开展行风建设活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等创建活动,贯彻落实卫计委“九不准”行风规定,严肃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坚决纠正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做好我县“皖西名医”推荐工作,宣传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质、群众赞扬,能够代表我市医疗水平和医德医风形象的医务人员。

(七)推进疾病应急医疗求助有关制度的建立。在政府领导下加强应急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应急医疗救助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应急医疗救助作用,切实解决困难患者的医疗救治问题,体现政府的社会责任。

(八)积极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开展送医送药、健康教育、卫生宣传等活动,发挥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监管

(一)加强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监管。规范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严肃查处违规行为。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核查、清理,以控制医源性感染为重点,加强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管理;开展民营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和工作调研,完善制度规范执业。

(二)加强医务人员执业管理。加强执业医师、执业护士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管理,完善医师、护士、乡村医生定期考核制度,规范人员执业资格和执业范围。

(三)加强血液安全管理。加强县医院输血科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单采血浆站的检查力度,大力推动无偿献血,保障血液质量安全和临床用血供应。

(四)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行动,建立临床药品使用超常预警机制;加强基本药物处方集与合理应用、毒麻精药品、临床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使临床用药合理、安全。

(五)加强医疗技术管理。落实国家卫计委《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和10个专业的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贯彻落实《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年)》和《省手卫生管理活动方案》;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和能力,保障基础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完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加医院感染管理专业队伍建设,巩固县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建设成果。

四、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强化县中医医院龙头作用。进一步加强县中医医院的基础建设;继续推进中医“三名三进”工程,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内涵;开展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和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推广实施工作;加强“治未病”科室建设。

(二)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建设,建立2-3个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加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中医服务体系;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任务。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中医药人才能力建设项目;以县中医医院为教学基地,以订单培养、进修培训、对口支援等方式为基层培养一批中医人才;落实农村中医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做好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调查工作。

五、推进创建“平安医院“活动。

(一)全面推进“平安医院”创建。继续深入开展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医院治安责任和安全保卫工作,加大院内调处机构建设,提高医护人员沟通能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提高调解组织覆盖率和调解成功率。

(二)加大卫生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加强卫生法规宣传,做好舆论正面引导,努力改善医疗服务环境。

六、其他工作

做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和医师注册工作;做好首次护士执业注册换证工作;依法开展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验核查工作;组织医疗机构做好重大活动的医疗救治保障任务;继续开展贫困白内障复明等惠民工作。

第三篇: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2015年,卫生应急工作要认真贯彻《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县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落实全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以开展卫生应急能力评估为抓手,围绕抓制度、重准备、强队伍、提能力的工作核心,全面推进全县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努力使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工作制度

(一)推进卫生应急体制机制建设

继续推进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各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独立的卫生应急办公室和管理科室,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定科室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加强与公安、教育、农业、民政等多部门合作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

(二)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结合本地卫生应急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制度,逐步实现预案的动态管理。修订切合本地工作实际卫生应急工作预案。

二、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准备,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一)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

继续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传染病监测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的日常管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监督的报告质量,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能力建设。规范开展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工作。

(二)加快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

完善县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建设,尽快实现与省、市、县间卫生应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满足卫生应急指挥协调、信息沟通、专家研判和视频会商等功能需求。

三、强化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水平

(一)继续巩固省和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

2013年我县实现了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的创建目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继续对照创建标准,完善组织体系,整合辖区内卫生应急资源,加强多部门间联动机制建设,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争取政策支持,着力通过巩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的工作,带动区域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启动卫生应急能力评估

贯彻落实卫生应急能力评估的工作要求,建立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制度。各地要按照评估标准,启动本辖区的卫生应急能力自评工作,全面梳理卫生应急工作的评估内容,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以进一步推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

四、推进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夯实应急救援能力

(一)开展卫生应急队伍练兵比武

继续深入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各地要制定日常培训演练计划,建立平战结合的队伍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开展多层次、多范围的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认真做好参加上级卫生应急大比武活动的准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制定本辖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培训演练计划,加强培训考核和演练评估;年内要组织开展不少于4次,包括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和所有医务人员的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工作;以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的方式,开展不少于1次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演练活动。

(二)开展卫生应急队伍装备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县级各类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目录和配置方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梳理本辖区各类卫生应急队伍的装备储备目录,增配卫生应急装备和卫生应急队伍个人装备,完善装备储备的日常管理制度和紧急调用机制。

(三)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

推进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建设,提高突发事件紧急救援能力。探索推进依托本地综合性医疗机构,建设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完善院前急救体系。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有效救治和转送伤(病)员,切实提升重大灾害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和重症伤(病)员集中收治、转送能力。

五、全力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要求,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物资、技术等应急准备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信息的监测、预警、沟通机制,及时、客观、规范地报送相关信息。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以及信息、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认真做好节假日等重大活动期间和救灾防病工作的卫生应急保障工作,确保一旦发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开展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第四篇:爱国卫生工作要点

201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年。全县爱国卫生工作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报告提出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为总要求,全面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不断拓展健康教育影响面,进一步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切实抓好农村改水改厕、病媒生物防制等卫生创建工作,为全面改善我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出贡献。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省爱国卫生条例》、《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

各级各单位要依法开展和规范管理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带头,全民动员,组织动员社会各单位和广大城乡居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将适时召开全体成员会议,进一步落实成员单位职责任务。

二、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动员广大城乡居民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活动,全面清理城乡环境卫生。同时要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等,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通过系列活动,促进广大城乡居民增强卫生意识,改变不良卫生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依法开展病媒生物防制。

结合开展爱国卫生月和不同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科学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通过环境整治,消除孳生地、完善防护设施、开展化学杀灭等综合性防制措施,科学有效地控制“四害”密度。同时,加强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工作,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安全、有序、有效,有针对性地开展除“四害”消杀活动。

四、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和环境卫生监测工作。

(一)继续做好农村改水和水质监测工作。一是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农村改水目的意义;二是做好农村水质监测工作,提高水质监测工作质量,保证广大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三是加大技术培训、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测能力和监测质量。

(二)大力推进农村卫生改厕工作。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继续推动农村改厕工作开展。一是加大农村改厕宣传力度,营造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大对无害化卫生厕所管理相关内容的培训和宣传,切实提高农村改厕工作的社会效益;三是组织有关人员对辖区内农村已改的厕所,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加强管理和使用。

五、深入开展第26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电子屏、宣传专栏等媒介,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促进广大城乡居民增强卫生意识,改变不良卫生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城乡居民环境卫生质量,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爱国卫生集体行动,努力实现爱国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5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实施全年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围绕2015年全县卫生工作要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类指导的原则,着力提高全县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扎实开展重点疾病、重点人群的疾病防控工作,为全县疾控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1.加强县疾控中心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中心服务水平,健全和完善疾控工作的绩效考评体系,推动和促进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实施。

2.加强人才建设,深入贯彻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省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皖卫疾控〔2012〕31号)的实施,增加或调剂县疾控中心人员编制,达到50个编制数,力争新进2-3名专业人才,同时充分利用中央补助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业务培训项目的支持,不断提高疾控机构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二、全面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

3.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围绕《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提高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及时性、准确性,健全和完善艾滋病实验室筛查、确认检测体系;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加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随访和规范管理;加大青年学生、男男同性恋、低档暗娼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力求早期发现和管理孕产妇感染者,进一步提高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继续引导和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4.进一步落实《县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加强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积极开展结核杆菌药敏试验;继续扩大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积极推动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进一步规范卡介苗预防接种服务和管理水平,做好接种疑似不良反应和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

5.围绕《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消除疟疾验收准备工作,9月份申报;加大对出国务工人员的教育宣传,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规范开展疟疾休止期人群服药和发热病人的血检工作;进一步加强抗疟疾药品配置管理,提高现症病人的全程治疗率和及时治疗率。

6.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要求落实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及早进行部署,针对农村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等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开展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力求做到早期发现,对疑似病例及时转诊定点医院,提高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危重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能力,努力降低病死率。

7.依法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处置。强化呼吸道、肠道和自然疫源性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和病例报告质量,规范传染病流调与疫情处置;加强丙肝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贯彻落实《性病管理办法》,加强性病、梅毒的监测、实验室检测、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健全麻风病监测系统,提高麻风病人早期发现率,加强新(复)发麻风病人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指导做好畸残病人的手术治疗和照料。

三、扎实推进免疫规划工作

8.指导全县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规范开展常规免疫和扩大免疫工作,巩固全县儿童免疫规划接种90%以上的高接种率和95%以上的高建卡率。

9.开展免疫针对性疾病和常规接种率监测工作,预防控制爆发和流行,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做好脊灰、麻疹、乙肝、流脑、乙脑监测工作,为制定免疫策略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0.进一步完善全县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提高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水平;继续维护全县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

11.依据《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继续健全和完善异常反应调查诊断、鉴定和补偿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

四、实施完成疾控类民生工程任务

12.组织实施好艾滋病、结核病、免疫规划等民生工程工作,适时开展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民生工程项目按照序时进度,扎实推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13.做好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和传染病报告管理,及时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质量和效果的考核评估工作。

五、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15.继续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工作场所干预、群众健身、平衡膳食、限盐限油和示范创建为重点,以各类慢病宣传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积极开展与慢性病防治相关的健康知识传播,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人民群众自觉预防慢性病的意识。

16贯彻实施《精神卫生法》,落实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管理。认真落实《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继续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性精神病人管理项目。

17.落实《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的阶段性目标。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项目工作,积极探索医防结合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新模式;积极推进口腔卫生、伤害监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监测、农村癫痫病防治等工作。

六、加强中央和省财政支持的疾控类项目管理工作

18.认真组织实施中央和省财政项目,按照项目工作内容和任务量,及时制定相应工作计划,确保各类项目任务执行和资金支出进度,保障顺利开展,均衡实施,年度同类项目之间无缝对接。通过强化项目绩效考核,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七、进一步改进疾控系统工作作风

19.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自觉加强疾控系统履职尽责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协调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地公共卫生服务。

20.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行风建设“九不准”,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廉洁自律,努力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第六篇:2015年全县卫生工作要点

2015年,全县卫生工作将以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上级各项部署,紧紧抓住全面推进医改这一主线,围绕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这个主题,突出“强基础、抓精细、促规范、树形象、惠民生”的总体要求,推进“规范化、信息化、一体化、花园式卫生院”创建的深入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创等级以及卫生民生工程规范实施三个关键举措的进程,进一步提升卫生应急示范县建设水平,进一步推进卫生信息化县建设,进一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改成果的提升,进一步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等工作,继续加强卫生监管和食品安全协调监管,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继续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全县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

一、积极开展医疗卫生单位服务能力和水平三年提升行动。县直医疗卫生单位重点开展创等级上水平活动,县医院完成二甲复审,开展争创三乙活动,县中医医院巩固提升二甲中医院创建水平,积极争创三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继续深化规范化、一体化(乡村卫生一体化)、信息化、花园式卫生院创建活动。同时,重视县级医疗单位的重点学科建设,突出各级医务人员在岗培训和继教工作,着力提升业务水平。

二、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机制改革,推进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改革,推进人事和用人制度改革,建立改革运行补偿机制和完善药品招标采购机制等。同时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基层医改的成效。

三、全力实施五大卫生民生工程。进一步做到规范实施和求实惠民,力争在全省和全市争先进位。同时,要突出难点和薄弱环节的监管,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监管,加强村室门诊统筹监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监管;加强医疗市场的监管等。

四、进一步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成县医院东区建设并投入使用;启动县中医医院新区建设;推进卫生监督中心建设、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周转房建设和全县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抓好重点村的卫生室建设。

五、以“树形象、惠民生”为要求。继续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以及基层满意站所创建,深入推进政行风和效能建设。

六、加强党建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组和机关党建工作,搞好共建支部工作,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招聘力度,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口腔医生履职报告范文第8篇

今年,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市、县(区)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完善便民惠民服务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组织力量,狠抓工作落实,强化督导考核,在推进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建立具有特色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1.推进管办分开,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1)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市政府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分管卫生副市长任主任,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履行政府出资人职责。

(2)切实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依法加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医疗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均由市、县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区域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推广市临床实验室质控中心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室间质控的经验,以市、县医学会为依托,充分发挥各专业学会技术优势,建立完善市、县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加大医疗市场专业监管工作力度,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健全社会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推进政事分开,探索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

(1)探索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代表、医院职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专家学者组成的理事会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理事会、院长及医院管理层、职工代表大会等职责,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2)理顺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理事会负责公立医院重大问题、重要干部、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决策;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强化经营管理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医院人员聘用和内部收入分配;医院内部经营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作用,推行院务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3)探索公立医院院长任用制度改革,在任用或招聘中突出专业化管理能力,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健全院长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3.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在陇县试行总额预付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县,并逐步扩大试点医疗机构范围;各县区要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临床路径标准,进一步完善单病种付费制度,合理提高报销比例,每个县区在原有基础上要增加10个以上病种。通过改革医保付费方式,促进医疗机构自觉调整结构,合理控制费用。

(2)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市物价局要深入调研,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逐步降低药品价格、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药品加价率,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科学的价格体系。

(3)在县级公立医院探索药事服务费试点。在县级公立医院试点设立药事服务费,药事服务费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全部予以报销,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4)扩大基本药物覆盖范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础上,鼓励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其中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各类医保对基本药物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10%以上,进一步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4.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1)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研究制订相关工作细则,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进一步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2)建立健全不同经营性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加强对不同经营性质医疗机构监管,规范经营和服务行为;研究出台不同性质医疗机构转换程序,引导不同经营性质医疗机构有序转换。

(3)适时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经营性质。

(二)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1.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1)抓好《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年)》执行,通过规划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引领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科学布局、梯次配置、网络化发展,逐步形成定位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城乡居民就近就医需求。

(2)市区不断完善以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城市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老城区公立医院以整合为主,原则不再建立新的医疗机构,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医疗卫生配套网络建设。随着市区东扩、南移、北上,在新建城区布点新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政府要为社会力量办医创造条件,在政策上予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快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今后,政府原则上不再投资举办新的医疗机构,新增医疗机构原则由社会资本投资新建。

(3)县域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引导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全面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能力,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县级政府重点办好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对部分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发展空间狭小的,可按照县域整体发展规划实行整体迁建,彻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4)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发展。完善公立中医医院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基层、进农村;发挥太白山中草药优势,加强区域中医药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和提升扶风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成果,支持凤翔、陇县创建国家达标县,其他县区也要积极创建省级、部级中医达标县和先进县,努力创建国家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2.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让更多的群众在县域内看好病

(1)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步伐。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各县区政府要抓紧抓好中、省下达的县级公立医院建设项目,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年内各县区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均要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

(2)突出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提升。按照二甲医院评审标准,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两个核心,抓住城市三级医院团队式帮扶和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机遇,通过新项目培育、新技术引进、新领域拓展等方式,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学科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通过分层次培养、分类培训、分阶段轮训等多种方式,为县级公立医院培养所需人才,夯实县级公立医院发展基础。

(3)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县区政府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120号)要求,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步伐。

3.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继续实施“三级帮扶、四级联动”协作机制,通过对口支援、团队式帮扶、县镇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发展等多种形式,形成长期稳定、具有内在利益纽带的分工协作关系,有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群众在县域内看好病。

(1)按照“三统一、三不变”的原则,即“人员统一管理、财务财产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医疗业务统一管理”和“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职能和任务不变、财政投入供给机制不变”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乡卫生管理一体化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公立医疗机构集团化发展模式。

(2)在完善市中医医院团队式帮扶太白县医院基础上,进一步密切协作关系,推进市中医医院对太白县医院一体化管理,太白县医院要选择县域内一所乡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形成市、县、镇(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3)各县区二级甲等医院均要选择1所镇卫生院,按照“三统一、三不变”的原则,实行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

(4)巩固和提升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发展模式。①规范提高。各县区政府要以中、省、市相关意见为指导,积极借鉴、成功经验,以县区为单位,结合本县区实际,通过加强“统一业务指导、统一人员培训、统一药品管理、统一新农合政策实施和统一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等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和提升全市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水平。②授权管理。各县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将村卫生室项目资金兑现、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村卫生室监管与奖惩评优等方面授权给乡镇卫生院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职能作用,让乡镇卫生院有制度依据管理、有实际权利管理、有积极性管理,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提供管理体制保障。要通过科学、规范的统一管理,逐步达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管理一体化、资质合法化、考核制度化、服务规范化等“五化”标准,促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共同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③转变方式。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以乡镇卫生院技术力量为骨干,以村卫生室为平台,乡村两级联动,定期开展进村巡诊、义诊、健康咨询与宣传等活动,做到资源下沉、技术进村、医生到户、服务到人,切实履行好群众健康守门人职责。④加强考核。各县区要以保障好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切实加强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考核,将村卫生室履职情况考核结果纳入对乡镇卫生院的考核,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评价作为村卫生室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捆绑式考核,有效促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5)推行市级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发展,年内组建两个医疗集团,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按照松散型管理模式,与一所县级公立医院、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一个医疗集团,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首,按照紧密型管理模式,与两个分院、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一个医疗集团,有效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等化,努力让城乡居民就近看好病。

(6)引导有资历的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

(三)全面推行惠民便民服务措施

1.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对社区转诊预约的优先诊治,到年底,社区转诊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

2.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改善三级医院急诊设施和条件。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提供预约挂号、叫号、报告单打印等服务。

3.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全市三级医院普遍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

4.继续开展“视病人为亲人,向患者送温暖”活动,让患者就医更温馨。

5.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完善并落实专业护理人员编制、医疗服务价格和内部收入分配等支持政策。

(四)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1.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市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行完善和提升,以工作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指标,严格考核兑现,向临床一线倾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身心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在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员聘任,竞聘上岗,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2.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医闹”行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

3.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完善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制订规范性文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放宽适用人员条件,增加多点执业的地点数量。鼓励公立医院执业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

4.弘扬崇高的职业操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五)持续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1.加强重点专科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年建成一批部级、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发挥重点专科辐射带动作用,注重学科带头人培养,带动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2.持续开展住院医师培养。强化“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培养基础扎实临床医师;按照每人财政补助2万元标准,为每县(区)县级公立医院培训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0名,强根固本,夯实公立医院人才基础。

3.充分发挥帮扶协作机制作用。全市对口支援和团队式帮扶的县级公立医院年内每所县级医院至少安排5名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4.强化高精尖人才培养。市政府设立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每年选派10-15名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优秀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到省内外、国内外学习提高,提升市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六)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

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枢纽工程来抓,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等化、合理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及有效监管等方面努力实现新突破。

1.按照卫生部统一标准,依托市中心医院,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市属公立医院上半年全面完成HIS、PACS、LIS系统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主,上半年全面完成系统完善和信息录入工作,年内实现城市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县级综合医院在年底前全面完成以电子病历为主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有条件的县区建立与完善HIS、PACS、LIS系统建设,逐步与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对接。

3.选择、陇县、太白县试点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诊断系统建设,逐步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疑难重症会诊等服务项目,实现城市优质资源与县级医院的互补和相互支持,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国务院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作为国家试点城市,我市承担着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水探路的艰巨任务,国务院医改办、卫生部已向我市派驻了专项工作联络员,并通过网络和报表实时监测和指导我市该项工作。各县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把这项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根据中、省要求,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本县区公立医院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抓紧制定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市卫生局、市医改办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牵头单位,要加强全市改革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市编办、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中医药局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县区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强化支持保障。市卫生局、财政局要研究建立公立医院补偿和考核长效机制,加大政府投入,认真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特别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予以补助与支持;按照省政府要求,各县区政府负担县级综合医院在岗医务人员基本工资的比例不低于70%,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缴费,应由单位缴纳部分由同级财政予以补助;市编办要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按照省政府要求,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原则上按床位与编制1∶1.5的比例核定,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等因素,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编制,研究解决护士不足和支援农村、基层人员编制问题;市物价局要深入调研,适当提高技术服务和中医药饮片价格,合理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建立科学的价格形成机制;其他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跟踪工作进展,积极制定完善有关配套政策。

口腔医生履职报告范文第9篇

一、期间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期间,我区卫生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抓住新一轮医改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卫生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实现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1、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至年底,全区有各类公办医疗卫生机构9家(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妇幼保健所1家,卫生监督所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乡镇卫生院4家),民营医疗机构2家,个体诊所9家,村卫生所(室)96家。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294张,比年增加137张,增长87.26%;卫生技术人员266名,比年增加102名,增长62.20%;另有乡村医生124人。全区卫技人员高级职称14人,占3.7%,中级职称38人,占10.1%,初级及以下的人员324人,占86.2%。每千人均卫技人员为1.51人,比年增长62.37%,年均增长率为12.47%;每千人均床位数为1.67张,比年增长87.65%,年均增长率为17.53%,卫生资源得到较快发展。

2、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扎实推进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设立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大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推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功能改造。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完成筹建区医院的前期工作。逐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常设集预防、流调、消杀、救治等为一体的应急队伍5支,常设预防、流调、救治技术指导队伍各1支,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疫情报告体系建设,各医疗卫生单位网络直报率均达100%。

3、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强。全力以赴落实各项预防传染病的防控措施,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全区实现无重大传染病流行目标。艾滋病、结核病防控工作各项指标按时完成。计划免疫工作进一步强化,稳定在98%以上的高水平接种率。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取得新成效,达到卫生部消除碘缺乏和控制地氟病标准。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的复评。健康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较为完善的健康服务网络,影响面逐年扩大,社会大卫生观念正在形成。

4、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各项医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从实行试点以来稳步提高,达95%以上。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健全和落实各项保障机制。逐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有效落实。乡镇卫生院改革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初步建立卫生信息化网络。

5、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新建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建筑面积3608平方米),新建罗溪卫生院综合楼(建筑面积2313平方米),新建马甲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新建虹山卫生院综合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新建河市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同时加快马甲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步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村卫生所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6、医疗质量监管不断强化。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健全行业组织,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院感管理取得新成效,各医疗单位都建成污水处理系统。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服务市场。

7、妇幼卫生和中医药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7‰以下,全区所有孕妇住院分娩率达99.95%以上。中医工作得到较大发展,在各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和1名以上的中医执业医师;重视中医人才队伍培养,初步培养起一支适应群众应用中医药防治疾病需要、技术适宜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8、卫生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以区卫生监督所为主,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管理科为辅的一体化卫生监督执法体系。认真开展卫生监督管理队伍业务知识、作风素质等培训,提高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提高餐饮卫生管理水平;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开展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专项检查,规范执业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加大打击“两非”活动力度,确保群众就医安全;加大健康相关产品、职业病、传染病监管力度;进一步健全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机制。

9、医风医德建设取得新成绩。巩固和发展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卫生行风教育活动,将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纳入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树立行业良好职业道德风尚。加强卫生系统党的思想、组织、政治、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开展党建“三级联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推进创文明行业和创文明单位活动,开展青年岗位能手竞赛、创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等活动,区卫生局连续两届被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另有3个单位被评为区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二、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1、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短缺。政府对卫生事业经费投入绝对数逐年增加,特别是2009年实行新医改后,卫生事业投入增长明显。2006-年,每年全区卫生事业费财政拨款分别是892万元、1857万元、2698万元、3213万元、5128万元,占同期一般财政支出比例分别为4.04%、6.11%、6.56%、5.61%、4.21%。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的历史欠帐较多,投入资金仍显不足,全区卫生资源仍较缺乏,医疗机构布局不尽合理。目前,我区区级医院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缺少“龙头”带动作用。在部分偏远人口稀少的农村,由于经济效益不好,还没有村卫生所。全区卫生资源总体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每千人均卫技人员为1.51人,低于全市每千人3.31人水平,每千人均床位数为1.67张,低于全市每千人2.98张水平。

2、卫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缺乏。我区虽从各个方面加快卫技人员队伍建设,但受基础设施条件、区域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引进人才受到影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卫技人员仅占4.7%,村医中92.7%为中专及以下学历,整体素质偏低。高学历毕业生招聘情况不理想,加之高素质卫技人才又出现外流,造成卫技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医疗单位技术力量断层问题困扰着卫生医疗单位持续发展。

3、农村卫生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明显偏低。一方面,优质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边远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依然存在。乡镇卫生院受人员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影响,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不高,急诊抢救能力薄弱,少数医务人员诊疗不规范、安全医疗意识薄弱。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尚未完全转变,坐等病人上门、服务不够主动热情的现象仍然存在,少数边远村存在村卫生所空白现象。新农合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但我区医疗服务能力有限,群众就医意识低,新农合保障水平不高,报销金额仅占三成多,绝大部分医疗费用需农民自己承担,在缓解农民看病贵方面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4、重大疾病的威胁不容忽视,传染病防治任务日益繁重。新发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对人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麻疹、流脑、乙脑、狂犬病等已经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存在死灰复燃的危险。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呈现加速流行趋势;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正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三、“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环境分析

1、保障民生成为各级共识,为卫生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努力实现病有所医。中共中央、国务院医改意见和近期改革重点实施方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2、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区,通过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等各项有效措施的落实,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区经过建区以来不懈努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条件。

3、医改的全面实施,为卫生事业发展创造难得的机遇。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围绕“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目标,提出近期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加大医改投入,逐步启动各项改革措施,为卫生事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4、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频发,给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生态环境变化,社会人群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压力与日俱增。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疫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对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明显,卫生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5、人口结构与疾病谱变化,对卫生事业发展提出新课题。至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7.56万人,非农业人口4.14万人,常住人口18.7万人,城市化水平49.3%;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68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8.95%,每年老年人口的比例在不断增长。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使我区人口结构、疾病谱发生改变,不可避免地带来疾病传播危险、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孕产妇、婴幼儿卫生保健难度增大等诸多公共卫生难题,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社会和卫生问题,由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正逐渐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要求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模式和管理体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6、群众健康观念和卫生服务需求增强,对卫生事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覆盖城乡居民的医保制度日益完善,广大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对卫生医疗服务需求的层次进一步提高,对高新技术服务、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和承受能力也相应提高;社区化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推动社区卫生的更快发展;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特别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的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高,使居民潜在的医疗服务需求得到释放,医疗服务市场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

四、“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主要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把握新医改的政策导向,理清发展思路,探索有效途径,科学规划新时期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结合我区实际,积极落实医药卫生体制的各项措施,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使城乡居民享有质量比较优良、费用比较低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先进水平,不断增强卫生事业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1、发展指标

(1)全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2.92张;

(2)全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1.7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75人。

2、健康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下;

(2)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3‰以下;

(3)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稳中有降,报告发病率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下。

五、“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全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以区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成马甲中心卫生院改扩建为区医院的一期、二期建设,使之成为具有较强区域性竞争力、有专科特色、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管理模式的综合医院,即大专科小综合模式的综合医院;落实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和业务、办公用房;完成河市卫生院的整体搬迁工作;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实现医疗设备升级换代,每千人病床数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发挥乡镇卫生院应有的作用。完成全区所有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村卫生所的覆盖服务能力。

统筹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推进卫生强区、卫生强镇(街),逐步解决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弱、群众信任度差、基层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创造条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举办民营医疗机构。

2、大力加强卫生适宜人才培养和卫生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切实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培养适合农村需要的卫生技术人员。到2015年,大部分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的资格;2015年,全区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达到或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以医疗机构管理培训为重点,加强卫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养培训规划;深化中心城区医院对我区医疗机构的“传、帮、带”结对帮扶活动,推动卫生医疗服务同城化、同质化;完善医学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岗位培训制度,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和满意度评价制度,强化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改善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人才引进奖励基金机制,使基层卫生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广大卫生工作者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忠诚为人民服务。逐步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卫生人才队伍。

3、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卫生应急工作。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配置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装备,切实增强专业队伍素质,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医疗急救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紧急救援指挥系统,加强全区急救网络的内涵建设,强化院前急救工作,不断提高急救网络服务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救治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

进一步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爱国卫生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实验室功能改造升级建设,尽早通过实验室计量认证。继续做好霍乱、手足口病等甲、乙类传染病防控工作,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下。进一步完善落实性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政策措施,在重点人群、流动人口中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加强对农民工防治职业病、性病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职业卫生服务。加强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开展慢性病、口腔疾病、伤害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推动规范化管理。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防治服务网络。进一步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全面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范妇幼保健服务,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加大落实孕前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防治措施力度,加强爱婴医院管理,促进母乳喂养。加强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相关措施,努力控制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提高妇幼保健管理水平,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全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巩固在95%以上,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达到8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95%以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巩固在99%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9‰以下。各项指标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创新卫生监督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实际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模式;强化监督与准入相结合,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行政许可审批与责任追究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模式,建立完善长效卫生监督管理机制。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均等化提供优质公共卫生服务。财政保障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重点抓好涉及面广、影响全民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考核指导和监督检查,推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覆盖面。

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基础上,根据上级的安排和实际,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农村改厕进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严格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健康运行。

5、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扩大药品零差率改革范围,全区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内的药品,并全面实现零差率销售;其他各类医疗机构按规定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控制非基本药物的使用,逐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保证基本药物成为临床首选药物。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严格药品采购配送管理,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和基本药物供应。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对实施药品零差率改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财政补助”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保障机制。

6、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继续加强基本医疗保障扩面提标工作,不断完善、巩固、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新农合筹资水平每年稳步提高,住院最高支付限额稳步提高,政策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步提高。增加新农合药品目录,扩大药品使用范围,稳步提高参合人员受益水平。

深入开展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重大疾病住院大额医疗费用补充补偿统筹工作。积极探索实行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一站式”服务,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开展重大疾病救助,积极探索重大疾病救助、慈善援助新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选择若干个疗效好、预后佳、治疗费用高的重大病种进行救助,降低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提高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简化参合农民到区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审批程序。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落实新农合统筹区域外就医即时结报相关规定。实现到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时结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提高医疗保障经办能力和服务质量,方便城乡居民参保。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管好用好新农合保障基金,提高基金使用效益。

7、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制定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全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基层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全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依托政务外网,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居民健康信息的连续保存、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并与省、市级平台互联互通。以国家标准的社会保障卡为基础,统一全区医疗机构就诊卡,做到一卡通用。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开展居民健康信息实时查询服务,促进居民积极参与个人健康管理,提高健康保健意识。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强化卫生服务监管,以信息化、网络化促进卫生服务现代化。加快发展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会诊系统和会诊制度。

8、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完善基础医疗和护理管理规范,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落实护士配备标准,规范护士执业行为。严格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强化医院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提高临床检验水平。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改善患者就诊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加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确保血液安全。

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打击非法行医和无序竞争,规范医疗广告,维护医疗服务秩序。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服务安全。实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开展对医疗机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完善医疗机构服务评价标准和办法,建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执业行为、医院管理等综合考核制度。

9、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重要作用。坚持中西医、中西药并重,实现中西医药协调发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做好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重大疾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贯彻实施《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促进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培养、引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人才,全面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广泛传播和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

10、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开展公共卫生、保健和营养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有益的行为方式。积极开展以公共场所和流动人群为重点的普及健康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单位创建活动。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健康教育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降低人群吸烟率。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卫生工作全面负责,把卫生改革与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德政工程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要着力提高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能力和水平,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卫生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持续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推进改革发展。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稳步推进各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卫生事业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等体制机制,坚持科学发展,强化科技兴医,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3、加大卫生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卫生事业财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的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口腔医生履职报告范文第10篇

一、期间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期间,我区卫生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抓住新一轮医改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卫生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实现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1、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至年底,全区有各类公办医疗卫生机构9家(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妇幼保健所1家,卫生监督所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乡镇卫生院4家),民营医疗机构2家,个体诊所9家,村卫生所(室)96家。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294张,比年增加137张,增长87.26%;卫生技术人员266名,比年增加102名,增长62.20%;另有乡村医生124人。全区卫技人员高级职称14人,占3.7%,中级职称38人,占10.1%,初级及以下的人员324人,占86.2%。每千人均卫技人员为1.51人,比年增长62.37%,年均增长率为12.47%;每千人均床位数为1.67张,比年增长87.65%,年均增长率为17.53%,卫生资源得到较快发展。

2、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扎实推进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设立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大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推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功能改造。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完成筹建区医院的前期工作。逐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常设集预防、流调、消杀、救治等为一体的应急队伍5支,常设预防、流调、救治技术指导队伍各1支,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疫情报告体系建设,各医疗卫生单位网络直报率均达100%。

3、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强。全力以赴落实各项预防传染病的防控措施,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全区实现无重大传染病流行目标。艾滋病、结核病防控工作各项指标按时完成。计划免疫工作进一步强化,稳定在98%以上的高水平接种率。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取得新成效,达到卫生部消除碘缺乏和控制地氟病标准。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的复评。健康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较为完善的健康服务网络,影响面逐年扩大,社会大卫生观念正在形成。

4、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各项医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从实行试点以来稳步提高,达95%以上。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健全和落实各项保障机制。逐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有效落实。乡镇卫生院改革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初步建立卫生信息化网络。

5、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新建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建筑面积3608平方米),新建罗溪卫生院综合楼(建筑面积2313平方米),新建马甲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新建虹山卫生院综合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新建河市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同时加快马甲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步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村卫生所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6、医疗质量监管不断强化。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健全行业组织,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院感管理取得新成效,各医疗单位都建成污水处理系统。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服务市场。

7、妇幼卫生和中医药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7‰以下,全区所有孕妇住院分娩率达99.95%以上。中医工作得到较大发展,在各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和1名以上的中医执业医师;重视中医人才队伍培养,初步培养起一支适应群众应用中医药防治疾病需要、技术适宜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8、卫生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以区卫生监督所为主,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管理科为辅的一体化卫生监督执法体系。认真开展卫生监督管理队伍业务知识、作风素质等培训,提高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提高餐饮卫生管理水平;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开展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专项检查,规范执业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加大打击“两非”活动力度,确保群众就医安全;加大健康相关产品、职业病、传染病监管力度;进一步健全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机制。

9、医风医德建设取得新成绩。巩固和发展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卫生行风教育活动,将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纳入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树立行业良好职业道德风尚。加强卫生系统党的思想、组织、政治、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开展党建“三级联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推进创文明行业和创文明单位活动,开展青年岗位能手竞赛、创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等活动,区卫生局连续两届被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另有3个单位被评为区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二、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1、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短缺。政府对卫生事业经费投入绝对数逐年增加,特别是年实行新医改后,卫生事业投入增长明显。-年,每年全区卫生事业费财政拨款分别是892万元、1857万元、2698万元、3213万元、5128万元,占同期一般财政支出比例分别为4.04%、6.11%、6.56%、5.61%、4.21%。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的历史欠帐较多,投入资金仍显不足,全区卫生资源仍较缺乏,医疗机构布局不尽合理。目前,我区区级医院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缺少“龙头”带动作用。在部分偏远人口稀少的农村,由于经济效益不好,还没有村卫生所。全区卫生资源总体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每千人均卫技人员为1.51人,低于全市每千人3.31人水平,每千人均床位数为1.67张,低于全市每千人2.98张水平。

2、卫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缺乏。我区虽从各个方面加快卫技人员队伍建设,但受基础设施条件、区域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引进人才受到影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卫技人员仅占4.7%,村医中92.7%为中专及以下学历,整体素质偏低。高学历毕业生招聘情况不理想,加之高素质卫技人才又出现外流,造成卫技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医疗单位技术力量断层问题困扰着卫生医疗单位持续发展。

3、农村卫生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明显偏低。一方面,优质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边远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依然存在。乡镇卫生院受人员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影响,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不高,急诊抢救能力薄弱,少数医务人员诊疗不规范、安全医疗意识薄弱。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尚未完全转变,坐等病人上门、服务不够主动热情的现象仍然存在,少数边远村存在村卫生所空白现象。新农合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但我区医疗服务能力有限,群众就医意识低,新农合保障水平不高,报销金额仅占三成多,绝大部分医疗费用需农民自己承担,在缓解农民看病贵方面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4、重大疾病的威胁不容忽视,传染病防治任务日益繁重。新发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对人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麻疹、流脑、乙脑、狂犬病等已经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存在死灰复燃的危险。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呈现加速流行趋势;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正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三、“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环境分析

1、保障民生成为各级共识,为卫生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努力实现病有所医。中共中央、国务院医改意见和近期改革重点实施方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2、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区,通过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等各项有效措施的落实,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区经过建区以来不懈努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条件。

3、医改的全面实施,为卫生事业发展创造难得的机遇。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围绕“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目标,提出近期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加大医改投入,逐步启动各项改革措施,为卫生事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4、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频发,给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生态环境变化,社会人群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压力与日俱增。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疫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对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明显,卫生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5、人口结构与疾病谱变化,对卫生事业发展提出新课题。至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7.56万人,非农业人口4.14万人,常住人口18.7万人,城市化水平49.3%;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68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8.95%,每年老年人口的比例在不断增长。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使我区人口结构、疾病谱发生改变,不可避免地带来疾病传播危险、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孕产妇、婴幼儿卫生保健难度增大等诸多公共卫生难题,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社会和卫生问题,由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正逐渐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要求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模式和管理体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6、群众健康观念和卫生服务需求增强,对卫生事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覆盖城乡居民的医保制度日益完善,广大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对卫生医疗服务需求的层次进一步提高,对高新技术服务、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和承受能力也相应提高;社区化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推动社区卫生的更快发展;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特别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的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高,使居民潜在的医疗服务需求得到释放,医疗服务市场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

四、“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主要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把握新医改的政策导向,理清发展思路,探索有效途径,科学规划新时期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结合我区实际,积极落实医药卫生体制的各项措施,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使城乡居民享有质量比较优良、费用比较低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先进水平,不断增强卫生事业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1、发展指标

(1)全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2.92张;

(2)全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1.7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75人。

2、健康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下;

(2)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3‰以下;

(3)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稳中有降,报告发病率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下。

五、“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全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以区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成马甲中心卫生院改扩建为区医院的一期、二期建设,使之成为具有较强区域性竞争力、有专科特色、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管理模式的综合医院,即大专科小综合模式的综合医院;落实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和业务、办公用房;完成河市卫生院的整体搬迁工作;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实现医疗设备升级换代,每千人病床数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发挥乡镇卫生院应有的作用。完成全区所有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村卫生所的覆盖服务能力。

统筹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推进卫生强区、卫生强镇(街),逐步解决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弱、群众信任度差、基层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创造条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举办民营医疗机构。

2、大力加强卫生适宜人才培养和卫生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切实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培养适合农村需要的卫生技术人员。到2015年,大部分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的资格;2015年,全区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达到或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以医疗机构管理培训为重点,加强卫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养培训规划;深化中心城区医院对我区医疗机构的“传、帮、带”结对帮扶活动,推动卫生医疗服务同城化、同质化;完善医学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岗位培训制度,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和满意度评价制度,强化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改善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人才引进奖励基金机制,使基层卫生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广大卫生工作者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忠诚为人民服务。逐步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卫生人才队伍。

3、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卫生应急工作。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配置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装备,切实增强专业队伍素质,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医疗急救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紧急救援指挥系统,加强全区急救网络的内涵建设,强化院前急救工作,不断提高急救网络服务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救治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

进一步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爱国卫生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实验室功能改造升级建设,尽早通过实验室计量认证。继续做好霍乱、手足口病等甲、乙类传染病防控工作,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下。进一步完善落实性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政策措施,在重点人群、流动人口中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加强对农民工防治职业病、性病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职业卫生服务。加强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开展慢性病、口腔疾病、伤害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推动规范化管理。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防治服务网络。进一步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全面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范妇幼保健服务,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加大落实孕前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防治措施力度,加强爱婴医院管理,促进母乳喂养。加强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相关措施,努力控制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提高妇幼保健管理水平,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全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巩固在95%以上,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达到8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95%以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巩固在99%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9‰以下。各项指标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创新卫生监督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实际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模式;强化监督与准入相结合,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行政许可审批与责任追究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模式,建立完善长效卫生监督管理机制。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均等化提供优质公共卫生服务。财政保障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重点抓好涉及面广、影响全民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考核指导和监督检查,推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覆盖面。

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基础上,根据上级的安排和实际,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农村改厕进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严格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健康运行。

5、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扩大药品零差率改革范围,全区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内的药品,并全面实现零差率销售;其他各类医疗机构按规定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控制非基本药物的使用,逐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保证基本药物成为临床首选药物。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严格药品采购配送管理,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和基本药物供应。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对实施药品零差率改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财政补助”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保障机制。

6、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继续加强基本医疗保障扩面提标工作,不断完善、巩固、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新农合筹资水平每年稳步提高,住院最高支付限额稳步提高,政策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步提高。增加新农合药品目录,扩大药品使用范围,稳步提高参合人员受益水平。

深入开展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重大疾病住院大额医疗费用补充补偿统筹工作。积极探索实行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一站式”服务,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开展重大疾病救助,积极探索重大疾病救助、慈善援助新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选择若干个疗效好、预后佳、治疗费用高的重大病种进行救助,降低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提高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简化参合农民到区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审批程序。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落实新农合统筹区域外就医即时结报相关规定。实现到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时结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提高医疗保障经办能力和服务质量,方便城乡居民参保。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管好用好新农合保障基金,提高基金使用效益。

7、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制定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全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基层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全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依托政务外网,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居民健康信息的连续保存、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并与省、市级平台互联互通。以国家标准的社会保障卡为基础,统一全区医疗机构就诊卡,做到一卡通用。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开展居民健康信息实时查询服务,促进居民积极参与个人健康管理,提高健康保健意识。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强化卫生服务监管,以信息化、网络化促进卫生服务现代化。加快发展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会诊系统和会诊制度。

8、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完善基础医疗和护理管理规范,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落实护士配备标准,规范护士执业行为。严格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强化医院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提高临床检验水平。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改善患者就诊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加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确保血液安全。

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打击非法行医和无序竞争,规范医疗广告,维护医疗服务秩序。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服务安全。实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开展对医疗机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完善医疗机构服务评价标准和办法,建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执业行为、医院管理等综合考核制度。

9、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重要作用。坚持中西医、中西药并重,实现中西医药协调发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做好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重大疾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贯彻实施《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促进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培养、引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人才,全面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广泛传播和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

10、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开展公共卫生、保健和营养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有益的行为方式。积极开展以公共场所和流动人群为重点的普及健康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单位创建活动。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健康教育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降低人群吸烟率。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卫生工作全面负责,把卫生改革与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德政工程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要着力提高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能力和水平,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卫生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持续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推进改革发展。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稳步推进各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卫生事业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等体制机制,坚持科学发展,强化科技兴医,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3、加大卫生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卫生事业财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的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上一篇:换届以来履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银行履职整改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