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07 20:10:34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有效指导和促进当前工作,更好地推动共青团事业的发展。

二、课题申报

1、申报范围:各申报单位可重点参考《*年度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重点范围》,围绕本单位、本系统和本行业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实际开展研究,也可大胆创新,提供更广范围、更高质量的原创性研究课题。

2、申报步骤:各申报单位要按照团省委下发开展课题研究申报的通知,于*年2月15日前填报《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申请书》(见附件2),申报全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年度立项课题;团省委及时组织有关方面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全省申请立项的课题进行评审,并于2月底之前将课题立项通知下发给各申报单位;各申报单位于6月底前将课题研究成果上报团省委参加评审。优秀成果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分别颁发证书,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3、课题研究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全省各级团干部,关心共青团工作、对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有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均可为课题研究负责人,进行研究课题申报。

三、工作要求

1、各级共青团组织应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

2、要充分发动基层,注重吸收理论界、社科界从事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参与课题研究。各课题研究组在组织研究过程中要力求以小见大、由点到面,突出应用对策研究。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不断增强理论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真正使理论研究成果有针对性、说服力和可操作性。

3、各申报单位申报的《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申请书》均一式两份,同时将申请书电子文档通过邮件发送到团省委宣传部邮箱(邮箱地址:)。申报工作咨询联络:团省委宣传部:,团省委办公室:

四、*年度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重点范围

1、农村青年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

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相适应的共青团的工作方式研究

3、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4、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文化建设研究

6、共青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行动策略研究

7、青年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8、共青团组织青少年参与生态安徽建设的策略研究

9、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

10、高职院校团建现状及对策研究

11、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及对策研究

12、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发展研究

13、青年统战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14、青年外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15、村级团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6、中小企业团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7、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8、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19、乡镇团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现状及对策研究

21、城市社区团建现状及对策研究

22、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

23、违法犯罪青少年教育挽救对策研究

24、流动团员管理状况及对策研究

25、团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6、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预警监测机制研究

27、大学生的防范与应对机制研究

28、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29、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30、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31、中学共青团工作项目体系建设研究

32、市场经济背景下“青年中心”建设研究

33、外出务工青年教育、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

34、当代青年群体特征的比较研究

35、共青团与青年NGO组织合作模式研究

36、安徽省青年志愿者行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37、安徽青年运动史研究

38、安徽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今天举行XX县中小学立项课题结题年活动动员大会暨结题培训班。参加此次活动的是今年结题的负责人和部分学校的领导。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贯彻落实县教育局结题年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切实开展立项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从而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和科学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刚才,县教研室XXX通报了我县“十一五”规划以来课题立项、课题结题的情况,组织学习了《XX县中小学立项课题结题年活动动工作方案》,龙XX一中和XX中学课题组的同志介绍了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做好结题工作的经验,XX同志作了结题讲座。

下面,我就如何开展结题年活动、做好今年的结题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一、我县课题研究工作和简要回顾

我县从“十五”规划以来(20__—2013年),经过教研室统一组织向上级申报立项的课题共810个(不含电教站等其他部门组织申报的课题和学校自行申报的子课题),其中部级课题14个,省级课题81个,市级课题715个。“十五”规划(20__—20__年)立项了66个课题,其中52个课题由于超过结题时间太久而作废,不能再申请结题;20__年立项的6个部级课题也作废。 “十一五”规划以来(20__-20__年)立项的课题共463个,到2014年12月前应该结题的课题403个,除了作废课题6个和已经结题的课题84个,还应该结题的课题313个。

“十五”规划以来,我县课题研究有五个特点:(多处略)

1、课题立项的数量逐年增加。

2、大部分的学校的都立项有课题。

3、课题研究工作学段越高形势越好。从课题立项、课题结题的情况情况,高中比初中好,初中比小学好。到2013年,已经结题的课题100个,其中高中55个,占55.00%;初中38个,占38.00%;小学7个,占7.00%。有29所学校结有题课,其中小学有5个中心小学;初中有18所学校;高中有6所学校。

4、课题研究成果的档次逐年提高。

5、课题立项多结题少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明确开展结题年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活动目标

1.开展结题年活动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对中小学立项课题的管理,督促和指导课题组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开展结题年活动的目标。一是通过开展结题年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二是通过开展结题年活动,全面清理整顿通报我县“十一五”规划以来(20__—20__年)立项课题立项和情况,为学校督促教师做好结题工作提供依据;三是通过开展结题年活动,督促课题组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力争“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期间应结题的课题的结题率达到80%;四是通过开展结题年活动,引导教师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优秀成果,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的品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对做好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的要求

1、要深刻认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许多名师的长成历程证明,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课题研究,对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县教学改革的历史证明,没有刘业伦就没有“初中语文三段教学法”这个课题,反之,没有“初中语文三段教学法”这个课题,也就没有刘伦这位享誉区内外的教改名师,更没有参与研究“初中语文三段教学法”而成长起来的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二是课题研究的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学科化水平。承担了课题,就让教师的教学研究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就会避免了教学研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研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研究出来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才会有价值,有意义。三是课题研究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大量的实践证明,“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不是一句空洞的标语口号,而是名校成长发展的历史见证。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没有科研就没上不了品位,就成不了名校。

2、要彻底克服课题研究的错误思想。据调查,当前课题研究中存在三种错误的思想:一是功利主义。有些老师认为,课题研究只是为了评职称能够加一两分,职称问题解决了,课题研究也就终结了。二是认为课题研究影响教学工作。有些领导、老师认为,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冲突,甚至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所以不积极申报立项课题或者立项了也不认真研究。以上的思想都错误的,必须彻底克服,否则课题研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三是营利思想。有些为以营利为目的为别人申报课题、为别人结题。对这种错误思想和行为,我们坚决反对,一经发现还通报批评,严重的还有进行组织处理。同时,我们也坚持反对请别人帮助自己申报课题、结题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3、要大力加强对立项课题的领导和管理。参加此次培训的有不少是学校的领导。要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从学校领导到课题组长都要切实加强对立项课题的管理。一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要抓课题研究当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师生、学校的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抓严,抓细,抓实,切实抓出成效。二是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带头搞课题研究,给老师们树立一个重视课题研究、带头开展课题研究的良好形象,以带动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这方面,从过去到现在,我县一批校长、支书都亲自承担有市级以上的课题,在课题研究方面亲力亲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龙潭一中邹妍锋校长还出版研究专著。这些校长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三是要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管理机制,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 行。各个课题组要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按照课题研究计划,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各学校要对“十一五”规划以来立项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顿,该开题要开题,该研究的要研究,该结题要结题,不要让立项的课题变成空题和死题。

4、课题组要扎扎实实做好结题工作。县教育局《博白县中小学立项课题结题年活动动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今年将根据课题研究工作成绩和课题研究成果档次评选出2014年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以后每年都根据当年结题情况评选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我们初步确定,以后每年的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将根据各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研究成果的级别、等级来确定。因此,课题组长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全体课题组成员也要听从课题组组长的安排,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按时向课题组递交研究总结、研究心得、研究论文等材料。不听从指挥、不服从安排、不完成自己研究任务的成员,一律不得评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5.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课题研究任务完成了,成果取得了,鉴定通过了,证书领到手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研究工作终结了。如果是这样就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初衷。其实,取得优秀成果以后,我们还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如何将课题研究成果尤其是优秀成果加以推广应用到更大范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课题优秀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生产力,为师生发展、学校发展和教育发展服务。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一、总体要求

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大胆探索、严谨求实,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认真清理查找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深入分析研究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宣讲和课题研究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构建“和谐市”、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提供制度保障。

二、指导原则

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应着重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注重突出重点,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坚持从促进科学发展和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的需要出发,确定突出自身学习、突出调查研究、突出理论宣讲、突出工作创新、突出建章立制等一系列工作措施为重点,着力建立和完善保障、服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建立和完善实现宣讲和课题研究工作科学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着力建立和完善有关宣讲和课题研究工作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创造促进宣讲和课题研究工作科学发展的有利宣传环境和条件,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要广泛选择当前迫切需要特别是明显影响又好又快发展、影响和谐稳定等方面宣讲和课题研究工作的体制机制,要抓紧时间,注重质量,成熟一个出台一个,确保宣讲和课题研究工作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取得实效。

(二)注重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要充分征求和吸收各单位和讲师团成员意见,充分运用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果、领导班子成员的调研成果和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根据征求的意见和调研情况确定建立完善体制机制的具体内容。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阳光操作,公开透明,主动听取市委各单位和全体讲师团成员的意见,充分兼顾各个方面,切实防止局限于眼前工作和讲师团自身工作的情况,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造性。

(三)注重上下衔接,确保操作规范有序。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注意学习、研究、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贯彻落实当前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时主动地做到上下衔接。对于需要上下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应积极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

三、方法步骤

(一)清理查找(月-月)

结合讲师团自身实际,在充分征求有关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清理和查找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制度、政策、规章的具体项目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机制的修改完善和创新工作。

1、广泛征求意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召开征求意见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市委各单位和讲师团成员对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时间安排:

2、严格自查。团里各科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讲师团的特点及各科室工作职能,严格查找、清理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

时间安排:

3、认真梳理和分析。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征求意见和自查基础上形成的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通过梳理和分析,进一步明确哪些制度和政策是当前有条件并急需废止、修改、建立的,哪些制度和政策、体制机制是需要一定时间逐步进行创新和完善的,哪些是团内部能够研究解决的,哪些是需要上报市委和市政府研究解决的。

(二)筛选确定(月-月)

对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筛选确定。

1、初步筛选。在充分征求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各科室对清理查找出来的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初步筛选。

时间安排:

2、分析论证。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组织召开由相关部门、有关专家、各科室负责人、宣讲对象等参加的会议,对初步筛选确定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专题研究论证,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时间安排:

3、研究确定。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召开团党委(党组)扩大会议,进一步研究确定需要废止、修改、完善的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明确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完成时限。对我团不能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认真梳理汇总,提出意见和建议,上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时间安排:

(三)组织修订(月-月)

按照团党委会确定的建立和完善的制度,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各有关科室按照工作方案组织力量起草和完善制度,需要多个科室配合完成的,由牵头团领导协调,牵头科室主办,相关科室密切配合。按照务实管用、系统配套的要求,在修订影响面大、事关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的同时,认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体制机制的配套措施,确保体制机制能够贯彻落实,取得实效。

四、组织领导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一、总体要求

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大胆探索、严谨求实,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认真清理查找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深入分析研究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宣讲和课题研究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构建“和谐市”、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提供制度保障。

二、指导原则

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应着重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注重突出重点,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坚持从促进科学发展和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的需要出发,确定突出自身学习、突出调查研究、突出理论宣讲、突出工作创新、突出建章立制等一系列工作措施为重点,着力建立和完善保障、服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建立和完善实现宣讲和课题研究工作科学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着力建立和完善有关宣讲和课题研究工作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创造促进宣讲和课题研究工作科学发展的有利宣传环境和条件,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要广泛选择当前迫切需要特别是明显影响又好又快发展、影响和谐稳定等方面宣讲和课题研究工作的体制机制,要抓紧时间,注重质量,成熟一个出台一个,确保宣讲和课题研究工作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取得实效。

(二)注重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要充分征求和吸收各单位和讲师团成员意见,充分运用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果、领导班子成员的调研成果和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根据征求的意见和调研情况确定建立完善体制机制的具体内容。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阳光操作,公开透明,主动听取市委各单位和全体讲师团成员的意见,充分兼顾各个方面,切实防止局限于眼前工作和讲师团自身工作的情况,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造性。

(三)注重上下衔接,确保操作规范有序。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注意学习、研究、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贯彻落实当前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时主动地做到上下衔接。对于需要上下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应积极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

三、方法步骤

(一)清理查找(月-月)

结合讲师团自身实际,在充分征求有关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清理和查找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制度、政策、规章的具体项目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机制的修改完善和创新工作。

1、广泛征求意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召开征求意见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市委各单位和讲师团成员对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时间安排:

2、严格自查。团里各科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讲师团的特点及各科室工作职能,严格查找、清理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

时间安排:

3、认真梳理和分析。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征求意见和自查基础上形成的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通过梳理和分析,进一步明确哪些制度和政策是当前有条件并急需废止、修改、建立的,哪些制度和政策、体制机制是需要一定时间逐步进行创新和完善的,哪些是团内部能够研究解决的,哪些是需要上报市委和市政府研究解决的。

(二)筛选确定(月-月)

对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筛选确定。

1、初步筛选。在充分征求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各科室对清理查找出来的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初步筛选。

时间安排:

2、分析论证。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组织召开由相关部门、有关专家、各科室负责人、宣讲对象等参加的会议,对初步筛选确定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专题研究论证,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时间安排:

3、研究确定。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召开团党委(党组)扩大会议,进一步研究确定需要废止、修改、完善的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明确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完成时限。对我团不能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认真梳理汇总,提出意见和建议,上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时间安排:

(三)组织修订(月-月)

按照团党委会确定的建立和完善的制度,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各有关科室按照工作方案组织力量起草和完善制度,需要多个科室配合完成的,由牵头团领导协调,牵头科室主办,相关科室密切配合。按照务实管用、系统配套的要求,在修订影响面大、事关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的同时,认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体制机制的配套措施,确保体制机制能够贯彻落实,取得实效。

四、组织领导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研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科研是贯穿、渗透、作用于整个教育事业的一项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教研部门是对中小学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专业机构。长期以来,我市各级教研部门在推进课程改革、解决课程教学实际问题、为一线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教学研究工作仍面临许多问题,如个别地方和学校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到位;国家课程方案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执行;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落后;教研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地区教研工作相对薄弱等。因此,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完善教研工作机制,强化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教研队伍的专业服务能力,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二、以“三个加强”为着力点,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进一步加强探究式教研

1、将平等对话、互动交流机制引入教研

教研部门和各学科教研员要转变角色,做校本教研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服务者,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要结合听课、调研,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以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对话、深入交流、共同切磋,要充分尊重一线教师的见解、想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丰富教研活动和内涵。

2、发挥区域教研的交流平台作用

各级教研部门在组织好校本教研工作的同时,也应积极开展区域教研,使两种教研互为补充、互为完善;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组织备课研讨、课例教学、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积极开展区域、联片、结对、城乡等多种形式的教研;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教研,为一线教师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要建立完善农村教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农村教研工作。

3、借助各类专业团队的力量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各类学校要善于借助名师和专业团队的力量开展教研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完成相应级别的教育学会及其下属的各学科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要使用好本区域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各类名师,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4、明确各级教研机构的工作职能

各级教研部门在组织好本级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下级教研部门工作的指导和考核;下级教研部门也要积极接受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主动汇报工作。鉴于工作职能和服务对象的差别,市级教研应以高中教研为主,适当组织义务教育阶段教研活动;县区教研应以义务教育阶段教研为主,配合市级教研部门做好高中教研工作。县区教研机构要加强对中心校教研室工作的指导,帮助其认真、科学、有效地开展好农村教研工作,探索出适合我市特点的农村教研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

1、优化教研过程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改变程式化教研的僵化模式和机械操作,根据教师对教研工作的专业需求和学科实际,机动灵活地开展学科主动教研,促使教研工作更具有靶向性、专业性和学科性,更加实用有效。发挥教研员在学科教研中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学科教研,体现学科教研活动中教研员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主体地位。

2、建立专业学科教研基地

在全市范围内,根据学校学科教学教研成绩,精选一批教研示范学校,建立学科教研基地,发挥其激励引领作用,利用基地优秀教研资源,力争在学科教研上实现新突破,从而带动全市学科教研水平的提升,为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3、加强学科课堂研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各类学校要把教研重心放到高效课堂的打造上,立足学科课堂主阵地,以学科教学为中心,以师生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解决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常态课堂的优质高效,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

1、注重教研机构在校本教研中的促进作用

各级教研机构要尽快出台本区域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建立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要建立校本教研分片、包校责任制,建立校本教研基地;要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要制定优秀教研片区、学校、教研组和个人评价标准。教研员要降低工作重心,经常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要有自己的实验点和实验校,要能够发现典型、培养典型,以点带面,以强带弱。

2、发挥学校在校本教研中的主阵地作用

校本教研工作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要把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学校要整合各处室的力量,成立校本教研领导组织,制定校本教研制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保障校本教研经费,改进对教师校本教研工作的评价;要建立教师之间专业切磋、彼此支持的机制,改变教师之间各自为战的状态;要积极联系教研机构和大学的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积极联系校外名师,发挥专业引领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课堂改革为抓手,认真抓实校本教研工作。

3、突出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要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要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级教研机构组织的教研活动,提高“同伴交流”的能力;要聚焦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成长即成果”的理念;要转变职业生活方式,从“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构建“学习、教学、研究”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活方式;要有名师意识,努力成长为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教育楷模。

三、重视科研课题研究,以科研提升教研

(一)加强行政部门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作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课题工作,要成立教育科研课题规划组织,制定课题研究的管理办法,课题研究指南。

(二)发挥教研机构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指导作用

各级教研机构要切记教研机构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研究教学,充分发挥好智囊团的作用,为行政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要建立课题研究指导专家团队,对课题研究的申报、立项、研究、结题发挥指导作用,要建立结题课题的推广机制和奖励机制,建立结题课题的成果表彰机制。

(三)落实好学校对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作用

各级学校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研机构的主要职责之一。要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从人员、经费、设施等方面保障课题研究的需要;要建立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价制度,将课题研究与绩效考核、评先晋职、名师培养等工作相结合,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要把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融合在一起,用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研究、丰富教学研究,用教学研究促使课题研究日常化、制度化、校本化。

(四)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小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困惑,用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自身的专业水平。

四、狠抓教学质量的提升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教育大计,质量为本”的思想,切实调动教研机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

(一)以教学视导为抓手,做好对教学的过程性管理

各级教研机构要认真研究教学视导的工作方案,完善教学视导的内容、方式、程序等,建立有效的视导形式和机制,科学、有效地开展视导工作,充分发挥视导的指导、督促和评价作用。市级教研机构要进一步完善高中视导方案,同时加强对县级教研机构视导工作的指导;县级教研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视导方案,同时加强对中心校教研机构教学视导工作的指导。

(二)以质量检测和监测为手段,做好对教学的阶段性评价

各级教研机构要充分关注教学质量,通过各种形式深入了解各地、各校的教学质量状况,对各地、各校的阶段性教学质量和终结性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检测和监测活动,科学地分析各地、各校的教学质量,找出并帮助解决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质量较好地区和学校的经验,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三)以多种调研为依据,做好对教学的综合性评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不仅要通过文化课成绩衡量教学质量,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工作,多角度地测量、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引导学校实施好素质教育。

五、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培养教研精兵强将

(一)建立基层教研组织

各县区教育局要认真落实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学区建设的意见》(皖教基〔2010〕10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亳发〔2011〕14号)和市教育局、市发改委的转发通知(市教基〔2010〕85号)等文件的要求,在学区中心校增设教研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教研员。独立建制的学校要建立教研室、教研组和备课组三级教研组织,落实各自职责。要加强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促使其担负起教学质量提升的职责。

(二)完善市县教研机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教研队伍建设,确保必要的人员编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亳发〔2011〕14号)文件要求,配齐各科教研员;要坚持从教学一线中选拔优秀教师担任教研员;要完善教研员培养研修制度,建立完善教研员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要尊重教研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特点,保证教研员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工作中去;保障教研工作所需的经费,建立教研成果奖励制度。

(三)提升教研员的工作实绩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价格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

价格是经济的晴雨表,通过积极的价格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通过纷繁的价格表象把握内在的经济运行规律,从而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提高价格工作的话语权和权威性。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分别召开党组会议和全局会议,对价格调研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刻阐述,对价格研究作进一步安排,进一步增强大家对价格调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为加强组织领导,我局将专门成立价格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工作的督促检查及年底考核等工作,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突出重点,明确分工,确保价格研究工作质量

根据省市价格调研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物价工作实际,本着“突出重点,深入研究、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原则,将以下几个课题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一是“借助价格服务进企业工作平台,打造价格公共服务品牌”。近年来,以“价格服务进企业”等七进为主的价格服务进万家工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进一步打响价格公共服务品牌,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的经济发展,我局将“价格服务进企业”作为本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之一,围绕“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打破传统工作定位,拓展服务职能,力争更重要的角色”这一中心任务,通过深入研究,搞清楚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我们服务工作的切入点是什么,提出下一步为企业服务的重点和方向,全面改进为企业服务的质量,提升为企业服务的水平。此课题负责人为董方明。主要负责科室为检查所。完成时限为2012年8月底。

二是“居民集中供热分户计量问题探讨”。供暖价格历来是群众高度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之一。此课题重点是探索和开阔思路,寻求合理的分户计量方法和定价方法,为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提出对策,当好参谋。此课题负责人为傅书余。主要负责科室为业务科。完成时限为2012年8月底。

三是“搞好价格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充分掌握价格话语权”。充分发挥价格监测信息平台的预警、分析、研判作用,做到对市场价格动态的及时、全面掌握,是充分掌握价格话语权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因此,本年度我局将价格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列入重点调研课题之一。重点研究探讨如何使价格监测平台建设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如何使价格监测信息更好更快地转化为服务于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居民生活的有生力量,如何提高价格工作的权威性和话语权。此课题负责人为郭传贤。主要负责科室为监测中心。完成时限为2012年8月底。

三、细化措施,狠抓落实,争取价格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确保调研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促进我局价格研究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结合目前我局开展的“加大工作执行力度,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活动”,进一步细化价格研究工作措施,确保各科室在八月底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一是加强对价格调研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调研人员的思想修养、敬业精神、专业水平、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我局本年度计划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和组织外出培训等方式,对调研宣传人员加强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理论素养的培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和眼界,提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打造高素质、全方面的调研队伍。

二是注重实地调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准备于4月份和6月份开展两次“进一线摸实情”活动,相关课题组可以有计划的自行组织与服务对象座谈、征集意见和建议等活动。

三是加大工作督查力度。课题组每月一次向党组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具体责任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定期沟通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局党组将随时关注进展情况,切实加大工作指导和督查力度。

四是从资金、车辆使用等方面提供优先保障。我局将优先拨付调研经费,优先安排调研车辆,充分保障价格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一、树立目标,明确任务,扎实推进

我县新课程改革是在2004年开始的。在推进过程中一些问题和困难逐步呈现出来,一是实行“三课三制”之后,曾一度出现了重形式、轻质量、会诊主题过大的倾向;二是随着教师发展型学校工程的推进,如何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三是教育科研课题过大、与实践脱离。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启动小课题研究工作。首先,我们制定了《农安县校本小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它是我们小课题研究工作的第一个文件。我们确立的工作目标是:第一,将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小课题研究的着力点,促进课改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第二,引导更多的教师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学会研究,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实现教师专业生命的真正回归。第三,扭转教育科研与教学相脱离的局面,做务实的有价值的科研。

根据小课题研究的特点、规律和推进目标,我们提出了小课题研究四大理念:第一,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校长、教师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教师是研究的主体。第二,关键的教育教学问题是研究课题,教师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第三,学习即研究,行动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第四,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小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教师参与了就会有感悟、有收获、有提高,这就是成果。问题解决了,就是效益。四大理念的提出,既是对我县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定位,又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二、注重指导,关注过程,突破难点

几年来,我们始终将小课题研究作为一项常规的重点工作来抓,教科人员经常深入到学校、教研组、教师、课堂当中听课、座谈,了解困惑、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选题是小课题研究的关键。而教师常常在选题上出现问题,一是所选课题根本不是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二是确立课题缺乏从问题到课题的转化;三是选题时没有对研究过程、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进行预设。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校领导深入基层学校调研,了解情况,交流意见,发现典型,研究措施。记得07年3月份到6月份,连续4个月时间教研员、科研员20余人在红旗小学蹲点,与教师近距离接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这个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探索规律,总结经验,确立了25项小课题,经过4个月的研究,每个学科都有一项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后,召开了全县小课题研究工作现场会,重点探讨小课题选题问题,使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初步掌握了选题思路和途径:懂得不但要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而且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要善于追问,更要学会筛选、学会提炼,在不断的追问中找到课题的切入点。陈丽萍老师针对学生课外书很多,阅读效果并不理想的问题,确立了“好书大家读”的小课题;新农中心校袁淑娟老师针对英语单词难学、难记的问题,确立了“编写歌谣,提高单词记忆效果”的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编写出了上百首英语歌谣,在全县学科教师中推广;德彪小学胡玉书老师针对数学教材中主题图运用的问题,确立了“发挥主题图功能激活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解决了教材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通过实践,大家懂得了小课题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切入点越小,越能解决大问题。

研究过程的缺失,是我们小课题研究中的又一个难题。通过多次深入实际调研,我们感到,研究过程的缺失,除了选题不当、管理没跟上,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认为搞课题,就是写报告。其实,小课题研究重在过程。也只有通过记录和反思研究过程,才会有体验和收获。所以我们提倡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以写研究日记、随笔、叙事、反思、及时填写“实施记录表”等多种形式,记录研究的过程。在每年一次的小课题成果评选工作中,我们都十分关注教师的过程性资料,把教师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反思、案例、学习体会、实践性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为了不断提高小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实施了教研员学科引领策略:通过集中培训、学科引领、深入指导,使小课题研究更多贴近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更具体、更明确、更集中。每学期的教研会都围绕学科小课题进行,教研员要在骨干教师中征集学科问题,从诸多的问题中确立学科小课题,在教研会或学科骨干培训会上,教研员要做小课题辅导,教师上小课题研究课,并围绕小课题进行反思性说课交流,变原来的主题研究为以小课题为主线的主题教研;中小学每个学科都按照“征集问题,凝练主题――名师会课,开展实践――集中会诊,形成策略――二级传导,推广成果”的模式进行,建立了小课题研究中心组,实行研究工作定期交流制,引导学校和教师以小课题研究推进校本教研,引领教师成长。

从2008年开始,我们又将小课题研究作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重点内容,每年开展一次全县骨干教师小课题专题培训会,教科所、学会精心准备小课题辅导材料,培养和发现典型,帮助总结提炼成果。会上,科研员要进行专题辅导,请典型教师谈自己的研究过程,下发研究案例,展示小课题研究成果,特别是展示教师研究过程中最基础的材料:课例、反思、课件、作品、调查表等原始资料。几次成果展示使我们特别兴奋,老师们拿出了那么丰富厚实的资料,可见他们已经开始关注过程,扎扎实实地搞小课题研究了。这些成果,让老师们也让我们认识到,工作中的思考、创新、探索就是研究;研究只有与日常工作结合才最有意义,最有价值。

为了进一步夯实研究过程,我们目前已经总结出三种研究方式,作为各个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策略方法,在全县推广:

一、同行教练研究式。以骨干教师为引领,教研组教师合作学习、集体探索同一个问题,在研究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我们认为这种方式扎实有效,目标集中,共同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建构,浓厚的研究氛围,给每个教师增强信念。几年来,我们共评出30个小课题研究优秀课题组。

二、课例诊断式。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把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等环节,共听一节课,一人主说,大家补充,一人执教,全组聆听,一人主评,集体评议。以小课题为主线展开教研组活动,以思想唤醒思想,以智慧生成智慧。县里每次学科教研会,都有一个研究主题,每位教研员都主抓一两项学科小课题,每次教研会,都是一次小课题研讨会。

三、大题小做式。将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一项大课题,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小课题或教研组分工,每个人研究一个小课题,或几个教师从某一个课题入手,进行研究。比如说,前岗中心校承担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选题太大,不好把握,他们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小课题,教师经过自我反思,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一名教师想从作业入手,最后,将其确定为《使用家校联系卡,提高作业实效》。2008年,县教科所申报立项了省级课题《大题小做,构建校本科研模式的研究》,把它作为全县的主导性研究课题,牵动各校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几年来,由于我们教研、科研、师培各个部门的扎实工作、悉心指导,使我们的小课题研究没有偏离方向,健康地一步步向前发展。

三、推广成果,重在应用,提高效能

几年来,我们将总结经验、推广成果作为小课题研究工作重中之重。每年的10月到12月份,要开展小课题成果评选活动。这项工作由教科所、学会牵头,由校级领导、教研员、骨干教师组成评审组。近两年,我们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高级研修主题确定为小课题研究,要求每个骨干教师要研究一项小课题,年末要提交一份小课题研究报告。通过报告评审、听小课题成果汇报,查过程性资料等方式,评出小课题优秀成果。比如2009年,我们从1200名骨干教师中,评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金星奖25名、银星奖50名、优秀奖100名。2007年以来,共评出150项优秀。重点推广交流了30名教师的经验。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推动了我县的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几年来的小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有很多收获。首先是逐步建立了小课题研究长效机制:一是小课题研究专题部署制度,每年进修学校对小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专项研究,统整各部门工作,每学期的业务校长工作例会上,张振洲校长都对小课题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和指导,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二是形成了教科所、教育学会负责技术培训、成果管理评价、教研室学科引领、研究指导的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三是将小课题研究纳入全县常规教学管理之中,写进《农安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全员参与小课题研究,每个学科组每年至少有一项新的小课题研究并且有成果,学校每年要对小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和验收”。四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将小课题研究作为一项硬性指标,2008年下发了《关于调整教师发展型学校梯次推进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明确规定:“校长和业务领导至少指导一项课题研究,学科教师每人都有一项小课题。”五是将小课题研究纳入全县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每年都安排专人进行督导评价。六是各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研究管理制度,小课题研究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之中。其次,在探索实践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小课题研究,经历了从认识到认可,从被动到主动,从不会研究到主动参与的过程,在小课题研究实践中更多的教师学会了行动研究,探索出了边学习、边反思、边实践、边总结的研究思路,促进了自身发展和成长进步。骨干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发挥了引领作用,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09年11月张海燕老师被推荐参加了长春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论坛活动,获得了金星奖。去年,小学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10人参加长春市教材解读大赛全部获得一等奖。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评选中我县共有40篇论文获奖。小课题研究也提高了教研员、科研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近3年来,进修学校领导和教师有百余篇论文获奖并在刊物上发表。语文教研员王蕴枫老师2009年先后8次对全省语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英语学科教研员张晓霞主任被邀请参加了人教社组织的英语教材培训工作,到山西、辽宁等十几个市县讲学。科研员谢华良老师自开展小课题研究以来,积累了十几万字的小课题研究资料,书写了3万字的培训辅导材料。他撰写的《以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在省《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小课题研究也进一步拉近了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的距离,研究的内容聚焦课堂、关注学生,更具体、更实际、需要性更强、针对性更强,也带动起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更好地落实了我们县营造科研文化、追求务实科研的目标。去年,我县被评为吉林省校本科研先进单位及教育学会先进集体,有20项课题结题。

回顾我县小课题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从总体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在研究管理、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机制建设上需进一步完善;指导水平和研究能力还不够高,对小课题特点、规律及研究方法的把握上还不够准确,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学校的基础条件及现代化设施还满足不了教师的需求,特别是农村学校学习资料欠缺、网络应用不好、教学条件差等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教师的研究和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认真总结和反思几年来的工作,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资源,改进方法,提高效益。要继续以推进课改为目标、务本求实为原则,强化“四个坚持”:坚持聚集课堂,课题到课堂中去选,研究到课堂中去做,答案到课堂中去找,成果到课堂中去用;坚持学研做结合,引导教师在读书中吸取营养,在实践中探索规律,边学习,边研究,边行动;坚持合作研究,建立以骨干教师为引领的研究团队,将教研活动与小课题研究有机结合;坚持校本化管理,从本校实际出发,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建立小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县教育学会秘书长)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校本科研; 现状; 对策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校本科研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因为校本科研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形式。通过开展校本科研工作,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使教师不断成长起来。

一、我区校本科研工作现状分析

2002年区科研部在对全区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进行认真、细致、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强调”、“三个倡导”。一个强调:就是强调全区中小学积极开展以校(教师)为本的研究,选择学校(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学校(教师)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关键性问题,实现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三个倡导:一是倡导学校与教师的一切工作研究化(课题化),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通过研究促进学校与教师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二是倡导人人都是研究者,即教师在结合自己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修正中促进自己个人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三是倡导科研校(师)本培训,即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边研究、边自修、边培训、边应用、边提高,研修一体,学用结合,提高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全区的校本科研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以东陵街道中心校、浑河站中心校、桃仙中心校、149中学等学校开展的“同伴互助式观课”、“主题式校本研究”、教学协作体“主题式联片教研”、“校际会课”等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校本研究活动的广泛开展,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师专业的发展,特别是科研基地校全部被评为区“十五”教科研先进集体,其中两所学校被评为市“十五”教科研先进集体,两所学校在2005年度全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联检中,被评为“校本科研先进单位”,三所学校被评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一批科研型校长、科研型教师脱颖而出。

校本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标签式校本科研。许多学校将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贴上“校本研究”的课题标签,便称之为“校本科研”。在众多的“校本科研”课题中,来自于“上面”的“打工式”课题研究多,来自于解决学校自身的“问题”的自主课题研究少,造成了研究成果多,能够体现“本土化”成果少,校本科研工作不能成为促进学校、教师发展的重要路径。

2.文本式校本科研。校本科研工作在观念上重视,工作上落得不实。校本科研工作越来越被上级管理部门重视,并成为检查与评估学校工作、评价学校领导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得到了基层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工作计划、总结、汇报等,成为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甚至摆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以示“重视”,课题研究档案材料丰实,大量的培训、研究、活动等纪实材料也一应俱全。然而,事实上真正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的并不多,其研究成果放在抽屉里的多,能够直接借鉴、应用的少。

3.传统常规教研式校本科研。校本科研活动名不副实。许多学校开展的以集体听评课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校本科研活动,常常是没有研究的主题,教师的评课也是你讲板书,我讲理念,他讲教法,缺少问题研究的味道,使得校本科研成为一种冠以“校本科研”的传统常规教研。

二、校本科研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为了更好开展校本研究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在通过对区科研部与科研基地校近两年来合作开展的校本科研的研究实践进行认真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就全区中小学如何开展校本科研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一)正确理解校本科研的内涵,更新观念

1.校本科研是什么

所谓校本科研就是在学校文化背景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科研。校本科研是以校本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校本发展为根本目的所开展的教育研究。如校本教学研究、校本管理研究、校本德育研究、校本文化研究、校本学生活动研究、校本教师培训研究等,其中,“校本教研”是校本科研的主要内容。可见,校本科研(含校本教研)的根本特征在于校本,即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学校内部,研究的主体是学校教师,研究的过程与学校、教师的实际工作结合,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正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所说:它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发展。

2.中小学教师做的教育科研是什么

中小学教师做的教育科研是什么,有专家说:“课题研究是比较规范的教育科研。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讲,我认为,用科研方法去工作就是教育科研。”这就是说:不管是教学还是管理,在工作中用研究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就是教学中的科研。例如,教师学会在工作中寻找理论支持、挖掘问题的根源、制定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案,有计划地行动、注意积累经验、经常反思交流等。

(二)对全区中小学校本科研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常规的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

由于学校除了常规工作,还有来至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一线教师除了日常繁重的教学负担,还有来至教导处、德育处、团委、少先队等各个部门下达的临时任务。无论是学校还是一线教师,都难以投入精力搞科研,但是,为了检查、评比、职评等只能疲于应付。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校本科研工作更要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可行性。

(1)校本科研工作要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研究工作结合

日常化的教学研究是教师做研究的重要方式。中小学教师是校本科研的主体,教师的研究工作要与日常的教学研究工作结合起来,才能使校本科研具有生命力。校本教研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把“问题”变成“课题”,将教育教学问题课题化,这样,教研就不再是简单的、即时的工作任务,而是集教(学)、研(究)、修(学习)为一体的校本科研。根据我区各校的校本研究工作实际看,一线教师还不太善于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如何选题成为校本科研的关键。因此,教师在选题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研究问题的确定既要考虑学校的主研课题,还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从自己的工作需要与兴趣出发,以自己想解决的具体问题为目的进行选题。

二是选题要实,问题要小,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比如“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题目过大,也比较宽泛,而“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使研究的内容具体到关注自己“有效的”、“教学行为”的研究。

三是课题题目“简明化”。力求做到:针对性强、凝练、有新意。

四是课题内容“具体化”,要把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可操作性的设计,变教育科研活动为常规教研活动。

(2)校本科研与常规的教研同行

常规的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让校本科研与常规的教研同行。因此,学校的校本研究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主研课题,变常规教研工作计划为课题研究方案,变常规性的教研活动为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活动,变传统的期末罗列式工作总结为教师的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总结,使教育科研常规化。如东陵街道中心小学开展的校本研究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将每学期的教研工作计划变为课题研究方案,紧紧围绕课题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式“同伴互助式观课”研究活动,变学校正常的教研活动为课题研究活动。

2.为教师发展提供外部支持

当我们能够做到常规的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使校本科研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三对矛盾:时间少实践多,理论少经验多,信息少体验多。事实上,一线教师不缺乏活生生的例子,不缺乏教育科研的原始资料,他们所缺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如何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如何把积累的原始资料做归纳、梳理,加以提升;二是基本的操作方法与表达方法等,如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积累和总结;三是外部支持。

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部门,还要积极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支持,使教师能够把自己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转化成课题进行研究,能够把自己宝贵的经验、鲜活的案例加以提升并表达出来。

(1)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

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以研讨课、主题研讨、课例研讨、案例研讨、问题诊断、成果交流等为载体,广泛开展观摩、交流、研讨、反思等活动,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使教师养成多想、多看、多听、多问、多做的习惯,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人参与研究。促使教师形成善于分析、研究的习惯,并为广大教师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教师感受教育智慧、教育机智的增长和实践收获的快乐。例如,桃仙镇中心校以“促进教师发展活动月”为平台,鼓励教师全员参与,并通过“主题研讨”、“同伴互助”、“专题培训”等活动,极大的调动了一线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使全镇的校本科研开展得轰轰烈烈,收效显著。

(2)引导合作研究,实现资源共享

“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专业引领”是校本科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科研离不开教师个体自主思考的反思研究,同样也离不开教师的合作研究。尽管教师教学研究的合作性已经常性地呈现在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讨论等日常教研活动中,但是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校为教师之间教学研究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

一是加强校内、校际间学科交流与合作。如东陵街道中心校开展的语文学科“同伴互助观课”,就吸收了音乐、体育、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师参与。尽管学科不同、视角不同,但是共同的研究主题使不同学科的教学同行产生了共鸣,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广泛受益,很好地实现了实践智慧、教育资源共享。

二是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联片教研”、“携手共进”等活动,充分利用区域性的优势辐射与资源共享,引导教师间的合作研究。如我区“西南片教学协作体”,四年级数学中心教研组召集协作体内三所成员学校的教师,就是通过围绕“小组合作学习与关注差生”这一共同关注的主题,多次开展的“联片教研活动”。通过这种合作研究,不但将学校、教师零散的研究智慧统整起来,将以往的单兵作战变为真正的集体攻关,使学校或“教学协作体”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而且也很好地引导教师学会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三是,善于与“专家”交流与合作。

专家作为一种外在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发挥专家的理论指导作用,可以确保校本科研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不至于在低水平上重复运作。另一方面,智者当借力而行,通过专家的参与,将专家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人格魅力和学识等,转化为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直接推动教师的教育行为的变革。但是,应该明确的一点,我们这里所说的专家,不单纯指那些具有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的素养,视野比较开阔,信息量比较大的校外专业人员,还有校内教师身边的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3.强化校本科研培训,适时实施专业引领

在开展校本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教育理论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不能有效结合的问题,给一线教师带来的困惑,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教师的“个人反思”上:一是“茫”。不知道对哪些事件进行反思,认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没有反思的价值,对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见怪不怪。二是“窄”。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且往往只对教学失误反思,对成功的经验不去反思或很少反思。三是“浅”。反思只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回顾,难以与教学理论联系,不会提炼自己的经验,不会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信念,充分体现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的研究是一种盲目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紧紧围绕教师发展需求,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校本科研培训,把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学习培训融为一体,帮助教师及时掌握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论、方法,弥补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缺失,这对提高教师对“问题”价值的敏感性,养成“反思――研究”的习惯,促使教师在一种“反思――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使之成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总之,通过对全区校本科研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意在更好地引领全区中小学校本教育科研工作,进而探索更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3,4.

[2]潘勇.论科研兴校的着力点――校本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范文第9篇

海北州电化教育工作自1996年12月州教育局电教室成立后正式起步。十多年来,我州广大教育工作者克服电教工作起步晚、底子薄、人员和经费紧张的局面,在历任州、县教育局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使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在中小学逐步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信息化师资队伍得到了有效培养、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方式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在广大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的观念深入人心,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尤其在近几年,全州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我州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和实现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繁荣的重要突破口,想方设法,通过争取项目和地方自筹等方式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电教工作一度受到中央电教馆和省电教馆肯定与表扬,我州电教事业逐步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

一、全州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海北州在国家、省上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州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先后争取和实施了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青海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第二批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信息技术教育项目"和"青海省乡镇中心小学局域网建设工程项目"、"中央民族教育专项补助信息技术教育专项经费"等项目,并在此基础上,自筹资金,努力改善学校信息化条件和环境。目前,全州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中小学校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有力的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为实现教与学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二、各级电教组织机构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

为了保障全州电教工作的协调发展,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下,海北州教育系统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州、县、校三级电教机构和三级技术保障队伍,不断理顺和强化工作职能,深化工作范畴,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目前,州、县教育局现有电教机构5个(独立设置3个、挂靠教研部门2个),电教管理人员11人。建立和完善了包括设备管理、教师培训、教学应用、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师考核、教学研究等内容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各级电教组织机构在远程教育项目实施、教师培训、课题研究、资源建设和管理、技术服务、举办各类赛事、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认真履行了职责。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措施完善确保了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推广和普及应用工作。

三、认真做好不同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发展方案,明确发展目标,确保工作落实

从2000年至2012年,全州教育系统在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电教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根据电教工作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地先后制定了《海北州电化教育发展规划》、《海北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达标活动实施方案》、《海北州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效益发挥方案》、《海北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与管理工作规范评估办法》、《海北州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制度》、《海北州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规范评估办法》、《海北州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规划》等十余个规范性文件。同时,我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海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及青海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规划》和《海北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制定了《海北州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方案》计划到2015年,使全州100%的中小学校建成数字校园网,建成州、县教育城域网,力争使100%的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乡镇以上幼儿园联入海北州教育城域网,实现省、州、县,校四级互联的教育资源网络,全州基本实现以数字化校园网为标志的"班班通"、"校校连";建成丰富的以本州学科资源为主体的全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及其管理应用体系;建立一支以网络管理员为支撑的信息技术管理队伍,以学科教师为核心的资源建设及应用队伍;在教育管理、学科教学诸多方面创新信息化教育工作方法或应用模式,使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多年里所出台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海北州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各阶段工作重点,确定了信息化发展的规模、实现途径和预期目标任务,并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有效落实,确保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协调、稳定和持续发展。

四、抓实抓好教师培训工作,确保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

多年来,针对我州广大农牧区中小学教师缺乏、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较低的现状,全州电教工作紧紧围绕服务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加强领导,突出实效,把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作为长期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

1、多年来,先后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省、州、县、校级信息技术项目、远程教育、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等培训,培训人数达21200多人次,并组织开展了全州性的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轮番培训,培训人数达6000多人次。

2、狠抓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自2004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全州中小学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学科教师培训项目"工作,截止目前,完成了2100多人次的培训任务;从2007年起,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开展了"全州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截止2012年,完成了1200多人次的全州中小学教师的初级培训任务,目前正在开展中级培训及考核工作。

3、有针对性地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骨干教师举办了"计算机硬件维护和网络基础知识"专题培训班和"教学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班,有效提高了计算机教师的业务素质,缓解了全州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紧缺的困难,为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打下了基础。

4、注重对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等人员的培训工作。近年来,对全州电教专职人员和部分中小学校长集中进行了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电教工作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人员达300多人次,并多次组织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观摩活动。同时,在2011年组织完成了全州900多名教师参加的远程"国培计划"培训工作。

通过扎实有效地培训,使传统教育遗留的陋习逐步得到了改观,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有了明显转变,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大胆探索新模式的中青年教师,使师资队伍逐步具备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技能和素养。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使信息技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逐步变为现实,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认真组织开展各类赛事活动,夯实基础,强化应用

自1998年起,海北州连续十多年组织开展了全州中小学教师电教论文评审工作,参评论文达1699多篇,其中获省级奖励的论文达290多篇;自2003年起,连续组织开展全州教师教学课件评比活动,共征集到参评作品1536件,其中有230多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励;自2001年起,连续组织开展了学生电脑作品评比活动,共征集到参评作品594件,其中获得省级奖励48件。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赛事活动,达到了以活动为切入点,激发、影响和带动广大中小学师生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应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使师生信息化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

全州教师电教论文评审、教学课件评审和学生电脑作品评比已成为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和水平,相互交流学习的有效途径,成为我州电教每年的常规工作。

六、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力促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

围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这个重心,州、县、校电教部门积极组织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促教改,从教改成果见效益。多年的课题研究中,全州有12个课题(全省确定的重点课题38个)被青海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确立为省级重点课题,13个课题被确立为一般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和总结,各课题组顺利完成了各项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和一般课题研究工作,并顺利结题。同时,在省电教馆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州有6所中小学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6所中小学相继组织开展了三轮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通过课题研究,一方面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研究的内容付诸教学实践后取得显著成效,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使信息技术渗透到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了广大教师互帮互学,团结协作,共同研讨,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氛围、教学过程、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良好氛围。

七、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体系逐步建立

全州建立和完善了教育行政部门负总责,州、县各级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职能,电教、教研、督导相互配合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强信息技术骨干队伍建设,把有能力、懂技术、懂教学的人员充实到州、县电教部门,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信息技术教育骨干队伍,保障了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考评力度,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到教育行政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畴,逐步形成了州、县、校三级职责明确的考评机制。

2011年,为了确保全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州委、州政府专门设立了"海北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州、县每年筹措57万元,用于信息技术教育各类设备的升级、维护、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等工作。"专项资金"的设立对支持海北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范文第10篇

根据国家、省、市的安排布置,“十二五”规划编制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工作,从今年起我局正式启动**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五年,对**建设**结合部经济发展高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市“十二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研究的通知》及《**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提出开展我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如下:

一、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依据

**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立足于全市“十二五”期内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服从服务于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以国家、省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并作为全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依据。

二、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

**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根据环境的新变化、发展的新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现状,通过广泛缜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使“十二五”规划成为我市未来五年科技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研究,明确思路

要深入全面地分析“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新特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加强战略思维,扩大国际视野,更新规划编制理念,准确把握我市科技发展机遇和前进方向,加强对我市科技发展带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前瞻研究,明确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开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上下衔接,密切合作

要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充分衔接,并对国家、省科技发展规划要充分借鉴,服从指导。要深入基层调研,做好专题研究,各县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在编制好自身科技发展规划的同时,积极配合全市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民主参与,提高集成

要规范规划编制程序,坚持民主化的原则,确保规划工作的广泛性,创造开放的工作环境,要民主参与、集思广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提高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特别是要注重发挥专家队伍的作用,发挥科技顾问团的作用,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使规划更民主、更科学。

(四)突出重点,做深做实

编制我市科技发展规划要按照全市总体规划确定发展方向和原则,深化和落实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并依据科技发展的特点,提出量化指标,突出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并提出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保障措施,使规划在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科技“十二五”规划编制时间安排

按照省、市统一布署,结合自身实际,我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年11月-20**年12月):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我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大问题的考察与研究工作,完成市政府安排的**市“十二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20**年1月-20**年3月):基本思路形成阶段。科学确定“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发展的发展方向、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形成我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并与全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相衔接。

第三阶段(20**年4月-20**年7月):规划草案起草阶段。拟采取委托专业机构或专家顾问的方式,根据“十二五”科技规划基本思路,起草我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做好规划论证工作,报市政府批准,并与全市总体规划的相衔接。

根据市政府安排,我局还将参与全市“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前期课题“加快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社会事业发展思路研究”及“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研究”研究,相关科室与课题研究牵头单位要积极配合,按要求完成课题研究内容。

五、科技“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

成立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顾问,市科技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有关职能科室为成员,全面负责“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展计划科,具体协调组织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会同或委托专业机构起草“十二五”规划文本。

附件1:**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上一篇:会议筹备工作方案范文 下一篇:巡察回头看工作方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