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09-18 12:45:09

课题研究的思考

课题研究的思考篇1

一、课题研究不能常态化的现状

(一)重形式轻过程。

“申请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这是现在很多学校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整个程序里面,开题轰轰烈烈,有关人员都到场,笔记做得很完整,只是为了充实材料;而结题要么是草草收场,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交出一份结题报告,课题研究就结束了,要么在结题前搞临时集中进行材料突击,忽视最为重要的研究实践过程,以至于很多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是短期内胡拼乱凑的结晶,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二)重演绎轻实践。

有些课题选题宽泛,研究的主要方式是找资料、闭门造车、做些文字资料,缺少实际的调查、测量、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只通过理论的演绎推理,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脱离实际。

(三)重完成轻有效。

课题研究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但一些学校的培训的问题也诸多。如课题理论材料、学习材料、培训材料随意性很大,没有围绕专题研究选择理论依据作为学习材料或者与专题没有关系,材料的来源比较杂,想到哪里,学到哪里,培训到哪里,找点学习资料,大家做做笔记,留个学习的痕迹。这些理论的学习到底有啥作用都不知道,是无效的学习,实质上这些行为就是一种敷衍,“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没有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题研究一味求新,缺乏后续研究。

为了追求所谓“眼球效应”,许多教师在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时喜欢标新立异。一旦出现新的动向或潮流,就闻风而动,课题研究中新名词、新概念迭出。殊不知,这些“新名词”、“新概念”的出现,许多老师一下子并不能真正了解和理会,反而拉大他们与课题研究之间的距离,进而产生畏难情绪。一味地求新求异,使教师教育科研缺乏主体性,阻碍对自身实际面临问题的洞察和捕捉;也让教师的课题研究变得曲高和寡,极大地挫伤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五)研究成果单一,只求编撰论文。

谈到教育科研,很多人认为就是撰写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似乎没有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一些教师为了一些考核打分,注重、获奖的数量,忽视平时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而许多老师的论文大多是应景之作,并没有真正体现自己的科研成果。一些论文只是想方设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论文献,似乎只要和精深的理论结合,就能彰显论文的力度和分量,进而造成论文话语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以及论点论据的空泛松散。这种“纸上谈兵”式的论文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教育科研真正的实践探讨。

二、课题研究不能常态化的原因分析

(一)领导层原因。

1.重视不够。一些学校领导虽然是课题的负责人,但是由于思想上并没有把课题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和参与,真正潜心研究课题的时间并不多,花在学校教学研究的精力比花在课题研究上的精力多。

2.水平不够。学校领导应该有引领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的水平,但由于一些领导主动学习的愿望不强,造成理论功底逐渐减退,实际工作深入不够,因此,在指导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入上就力不从心。

3.时间不够。现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也越来越细,每个部门对学校进行直接的管理,这就造成学校管理工作存在压力,甚至忙于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如检查、比赛、活动等,如不完成就通报公示,在考核中扣罚。这样一来,领导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充电、学习,这也是课题研究不能深入的原因。

4.管理不够。虽然现在学校科研管理制度、管理网络都齐全,但实际工作中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即课题管理者缺乏对学校课题管理的实质性、有效性的管理。因此有些课题管理者只是完成表面的一些工作,真正对一些课题研究工作思考甚少。如每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等一系列问题。

5.评价不够。对幼儿园课题研究的质量考核目前还存在软性的评价,如果要说量化,也就是每学期的课题计划、总结,课题的一些过程性表格是否完成,论文是否完成。只要这些完成了,教师的课题工作也算基本完成。而对在课题研究中的实效性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缺乏的、困惑的,这是造成课题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就停止不前的一个原因。

(二)教师层原因。

1.教师对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看似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但实质上很多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课题任务,真正重视课题研究,真正把课题研究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方式的老师非常少,造成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非常浅。

2.教师对研究的方法掌握甚少。任何课题的研究都有其独特性,必须弄清楚他们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的路子才不至于走偏,但目前很多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实质内涵、操作步骤都不太明确,重视不够,不深入思考和探索研究的价值与研究的方式方法,不会研究也就显而易见了。

3.教师对自我提升的意识不强。课题研究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及研究能力,需要不断学习,但很多教师自我提升的意识不强,研究的主动性不强,对自身要求不高,做到什么份上也不追究,没有强烈的自我成就需要,必然出现操作不规范、不到位、不成型的结果。比如,课题培训学习,只是应付而已,学习时参而不与,心不在焉。

4.教师承担的保教任务过重。目前学校的现状不仅是领导没有时间深入课题研究,对教师来说同样面临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的现状。一线教师要完成学校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备课、上课、环境创设、家长工作、保育工作、比赛活动等,认真完成这些工作已经很忙,那么静下心来学习、静下心来研究只能成为一种愿望。

三、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课题意识是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前提。

开展课题研究可以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推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幼儿园一定要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增强课题意识。一是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学习,明确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当好学校课题的领头羊。二是要创造全园深入研究的氛围。学校要给教师正确的引导。如聘请专家或教科室的领导来园进行培训,开展座谈讨论等活动,让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明确课题研究不只是教授、专家的事情,也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二)强化课题管理是课题研究常态化的核心。

一是要加强对课题负责人的培训。首先要提高课题负责人的管理意识和管理主动性。可以通过签订课题负责人责任书,课题负责人的课题工作的每周每月汇报,课题负责人的管理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课题负责人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要提高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管理的实效。如课题方案的管理。课题负责人要对课题进行剖析,找到具体的研究问题,了解此课题的研究现状,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特点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开展研究;教师课题计划的管理。要从教师课题计划开始抓起,指导教师如何制订课题计划,并要对教师的每份课题计划细心阅读,并及时给予教师意见和建议,使教师的课题计划有质量、可操作;课题过程的管理。要经常深入一线,对于教师的研究现状,研究困难,研究亮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即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课题学习的管理。要避免学习随意性、无效性的现象,因此,课题负责人要在培训上多加思考,学期开始制订的培训计划要有系统性、针对性,学期中的培训过程要有坚持性和实效性。用心组织,用心指导,才会培养出用心的教师。

(三)提高研究能力是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关键。

课题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观察、记录、思考;分析问题需要教师做出判断,什么问题值得研究,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进行研究;解决问题需要教师了解并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因此,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体会到“原来这样做更好”。

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方法多样,一是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培训和学习,学习形式多样,可请专家进行讲座、骨干教师进行经验交流、研讨交流等;二是创造条件给予教师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让教师走出校门学习,这种学习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三是搭建舞台。学校要给予教师锻炼的机会,开展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比赛活动,这种比赛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的展示,可以涵盖很多,如课题记录的比赛,课题心得的比赛,课题活动组织的比赛,课题情境创设的比赛等,使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发挥。让教师感受到自身在研究中获得的成绩,这对教师研究自信心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四)完善课题制度是课题研究常态化的保障。

课题研究的思考篇2

一、课题研究要形成清晰正确的思路

我觉得,课题研究首先要把握好准备、实施、总结、推广这四个框架。避免研究和实际工作相脱节,准备不充分,一切从网上摘抄;实施过程落实不好,研究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至两层皮现象,使研究没有载体,成为假、大、空;总结与方案差别大;推广少或者没推广,对实际教学影响不大等等都是课题研究的弊端。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从网上摘抄各种大理论进行座谈,让人觉得非常痛心。这不是进行真正的研究,而是在进行空洞的说教,就连自己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有的课题组成员在做课题汇报课时,简直就是在作秀,所以很无奈。路子走错了,其结果也一定会是错的。

二、课题研究要与实际相结合

我所说的实际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课题研究要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作为农村小学要拣矛盾最突出、工作最薄弱的地方进行研究。我校有60%左右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是靠老师的布置完成学习,自主读书、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差,学生在家得不到家长及时的看护和辅导,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我们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就是要大大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此,我校把《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现在看,课题的选择是对的。二是课题研究要与课题组成员的实际相结合。我校本课题有9各课题组成员。成员都是第一次进行课题研究,他们的个体差别也很大。为此,要针对老师不同的特点分项目进行研究,无论查阅相关书籍还是网上学习都要有重点,每人负责一小项,加起来就是一大项。但是有的课题组成员大理论太多,真正从自身理解的角度少,造成课题研究走形式。三是课题研究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为避免课题太大,不便于研究,我们把课题分为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三个年段进行。低年段主要研究兴趣,中年段主要研究习惯、高年段主要研究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刻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表现出不同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不同理解。为更好把所有学生都囊括其中,我们设立了“课前预习单”,让学生自己去预习,这样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重课题研究过程的消化吸收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会对我们的教学产生影响。为此,要注重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消化吸收。一是要重视研究的过程。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体验的过程、困惑的过程、兴奋的过程抑或收获的过程、前进的过程。把每一个细节记录起来再加以消化吸收,就会转化为知识和经验,进而来改变或提升我们的教学。二是重视研究的结果。我们最大的成果就是建立并完善了“课前预习单”。当下它的作用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氛围,推动了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课题研究要有支撑的力量

应该有一种力量来支撑我们完成一个课题,这就是信念。而不是获奖证书或职称证书这些物化的、外化的东西。而是那些来自我们内心的对于教育教学本质的观察与追求,特别是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与热爱,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本点。而有的课题组成员恰恰相反,把课题研究当成获得证书晋升职称的途径,很可悲。这是文风的腐败,制度的漏洞。

五、正确认识与对待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很可能是以失败的结果告终,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尤其是课题组负责人更要认识到这一点。教育科学也是科学,不可能每一次研究都是成功的。面对失败或成功,我们都要坦然面对,关键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找到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课题研究的思考篇3

【关 键 词】学校课题研究;问题;原因;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44-03

一、学校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课题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教育规律,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但是由于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对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科研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学校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12年5月末至7月初,历时1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对图们市22所学校的26项“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进行了检查,通过查阅学校课题研究资料、反馈检查意见、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学校的课题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检查和评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学校的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相分离。学校能够基于本校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提出课题,但是一些学校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有效结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没有围绕课题的研究内容或研究目标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课题因为没有研究的载体,缺少真实的研究过程和内容,出现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相分离的问题。

2. 学校重视开展课题实践活动而忽视深入的研讨。多数学校为进行研究组织了许多实践活动,但是学校的出发点往往是执行研究计划,对每次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成果不够重视,对课题的研究内容缺少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结与提升,因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经常重复以往的经验和做法,没有探索形成新鲜的经验和做法。

3. 参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多数课题是领导主持,科研室制定方案,但有的学校参研人员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科研理论掌握程度、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和积累的课题研究经验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表现为不能科学地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撰写教育案例、指导研究实践课、总结研究成果等。

4. 课题研究的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比例不合理。理论研究是课题研究的核心组成部分,课题组或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应该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相关理论的研究,理论研究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的比例也是重要的评价项目。目前,多数学校重视开展实践研究活动,极少开展理论研究活动。

5. 学校课题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复。课题研究成果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于实践或理论上有所创新,能够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目前,大多数学校课题研究成果是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没有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新的经验以及做法,在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上缺乏突破性创新,课题研究成果没有显著的成效。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经调研分析,我们觉得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校办学理念、课题管理水平、教师科研素质上的问题等等,但是归根到底就是学校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和方式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定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研究观念的陈旧。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认为上课才是最重要的,教学是根本、搞科研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或作不了研究,科研就是写论文等。这种对教育科研定位认识的误解,阻碍了学校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导致教师在参与研究上的被动状态。新课程要求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屈从于学校的要求被动地开展课题研究。在这种心态支配下的研究,仅仅追求表面影响。

2. 自身研究能力的局限。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和学的方式及学校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其中最直接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现实中许多中小学校长、教师在科研实力上比较薄弱。通过课题检查发现,学校课题组主要成员中约有60%左右撰写的子课题实施方案不符合要求,不会制定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不能有目的、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动,也不能对课题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地整理分析,更不会总结归纳课题研究成果。

3. 课题研究条件的匮乏。教育科研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开展研究需要宽松的氛围,然而目前学校教育科研环境有待于改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肩负沉重的教学任务,科研时间得不到保证;二是学校追求升学率,多数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提高学生的分数上。学校教育科研活动得不到领导和教师真实的关注而无法顺利开展;三是教师科研基本知识匮乏,部分教师因不知怎样做课题研究而产生了为难情绪,对课题研究逐渐失去兴趣。

三、学校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科普活动,形成学校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学校的课题研究更多的是通过开展活动实现的,这是基础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特征。“十二五”期间,全市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已意识到教育科研对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实际效果。与“十一五”相比,学校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的数量明显增加。各学校都结合课题研究需要和工作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研、科普活动,如科普讲座、课题开题会、成果交流会、观课议课、教学开放周等,有效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运行,基本形成了主课题引领子课题的研究格局。

学校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的活动,能够有效地引领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的习惯,营造学校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反之,学校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也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促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增强,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课题研究的思考篇4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237-02 100192)

教学研究型大学从教学型大学转化而来,与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教学型大学相比,其科研实力要薄弱得多,高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学和科研的竞争,教学研究型大学对所有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教学和科研结合的需求更加迫切,因为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双重属性,不仅决定学生会“干什么”,而且决定学生“为谁干”的关键性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学为科研提供丰富的资源,科研为教学引领正确的方向,互为因果,彼此互馈,实现学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意义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其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道:“现代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与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对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可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增强科研能力,促进成果转化,增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竞争实力。

首先,有助于教师科研和教学互馈作用的增强。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与其给予学生“鱼”,不如教会学生“渔”,基于这一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传授方法其实更加重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去发现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提出更高要求。以科研促进教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三个转变:从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转变,从归纳型向演绎型转变,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把教学成果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转化为科研成果,和更多的教师分享,实现科研——教学——科研的彼此回馈和良性循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性和学术性的双重功能。

其次,有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可以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之中。它使学生从单纯的社会科学知识的接受者变成探索者。它与接受性学习一起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我国教育部2005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研究性的教”和“研究性的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再次,有助于加快科研成果向社会成功转化。

19世纪洪堡在德国柏林大学开始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洪堡认为:科研使大学为社会服务成为可能。教学研究型大学不仅要传授和发展学问,而且要担负起为公众服务的职能。美国智库主要是由全美各个大学顶尖级的专家学者组成,对中国的研究成果通过公开发表文章、提交政府报告、利用舆论宣传和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等多种途径影响美国对华决策。中国正处于全球化时代,现代性危机日益彰显,后现代性前景亦不乐观,特别是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蜂拥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意识形态和学术的双重使命,如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快向社会转化,形成社会影响力和推动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研轻教”的消极影响

从整体而言,科研不仅是评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一个方法,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体,也是教师的“生命”。岗位、职称、收入和荣誉评定体系中对科研的偏重极易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入“重研轻教”的误区,甚至出现教师受控于科研的异化现象,对教师、学生和科研本身均产生消极影响,参看李嘉瑶老师《教学与研究关系的困惑与思考》一文中教学与科研对比分析表:

教学与科研的对比分析表

首先,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良性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在现有评定体系中分身乏术,陷入两难境地。教育部明文规定高校教师的科研时间应占教师工作时间的10%—30%,但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为了完成科研指标,只能挤占备课或休息时间,有一些教师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教学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不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不探讨教学方法,为了科研而科研,科研课题既不是从教学出发,也不是从学生的培养和社会的需求中产生,既没有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也不能享受教学和科研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闭门造车,疲于奔命,长此以往,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其次,影响学生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评价体系中对科研的偏重容易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边倒”,把过多的精力到科研上,有的教师为了评职称甚至用自己50%—100%的精力和时间搞科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科研的热情,更无法实现品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等功能,不仅丧失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和学术性的双重功效,而且教师急功近利的工作态度还会误导学生,产生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再次,影响学校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从理论及实践的角度看,当我们把一个不宜量化考核的事物用一个量化指标体系分解之后,实际的考核内容与我们原来要考核的事情性质大相径庭。事实证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必须同步进行,否则会给高校的发展造成阻碍。如果评聘的制度设计不合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不能尽全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而是把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低水平、重复性、脱离教学实际的科研论文上,研究成果缺乏创造性和实用性,无法真正提升教学研究型大学整体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解决教学研究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困境的对策

第一,建立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兼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聘任机制。

社会科学需要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灵感不能以时为限,以数为量,如果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灵感能够提前预见,并且以精确的数字计量,那是件多么荒谬的事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纯追求科研的数量,势必保证不了科研的质量,而且会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数量和质量、敷衍和良心之间的两难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承担的意识形态功能,更多地应当体现在教学上,所以应当适度降低科研比重,加大教学比重,并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成果的验收周期适度加长,以便保质保量。

第二,建立一支师生同心、团结高效的科研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研究型课题或教学型课题,深度挖掘,作出相应的科研成果。学生寒暑假是调研的大好时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选题,学生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

第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和教学的交流平台。

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如果能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比如,定期沙龙、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或网络互动,便于大家了解学术前沿,交流教学方法,可以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彼此教学、科研和情感的互馈。教师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一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但另一方面也削减了人际交往,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但却解决不了自己工在作和生活中的困惑,所以搭建科研和教学的交流平台,增进彼此的了解,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健康快乐地活跃在科研和教学的双重舞台之上。

总之,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宗旨应当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和学术性的双重属性亟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需要相互平衡、有效兼顾,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李嘉瑶.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1,(6):23.

[2]申花.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及其消解[J].宿州学院学报,2007,(1):146.

课题研究的思考篇5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从试点到全国已全面展开,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甘肃省也成为其中一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很多从事数学教育的工作者积极投身到了这场改革的浪潮中.由于新教材对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了调整,对原有的繁难问题进行了删减,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为了让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有效衔接与匹配,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就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关键.

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基础知识的形成,还是基本技能的掌握,或者是基本能力的培养,都会遇到很多疑难问题.这些疑难易错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极大地阻碍思维的发展,从而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学好高中数学,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之一是解决好学习中的疑难易错问题,所以强化学生解决疑难、归纳整理的能力尤为重要.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和反思,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克服学习障碍,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无用功”,确保高考时“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也为了使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确保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针对高中阶段遇到的疑难和易错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是减负增效的一种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中学数学教育研究关于这方面的思考相对来说较多,但以初中阶段研究居多,高中阶段较少.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增强课改意识,转变教学观念,但高考升学仍然看分数,所以人们会更多地关注这些能够直接提高成绩的解题技巧、化归演绎等,学生和教师也很重视整理和归纳疑难易错题,但许多都很零散,不成体系,而且与新课标内容不相匹配.又因为各省所用资料各不相同,许多省份高考自主命题,符合新课标教材且甘肃考生适用的很少,至于这一课题研究最终对甘肃考生成资料性、适用性、推广性的研究的文章也较少,为了使新课程改革与高考融合得更深入,我们很有必要对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到必修5内容遇到的疑难和易错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归纳和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

学生学习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1.知识性错误:数学概念理解错误,公式应用错误,定理、性质应用错误等;2.数学方法应用性错误:思维定性、以偏概全、审题中忽视隐含条件的数学思维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教师授课时要强化学生数学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警戒意识,使得课堂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更强,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能有效构建数学解题过程中常见性错误的“错题库”,达到让学生跳出题海,轻松而高效地学习数学的目的.同时针对高考中常见的易错、易混、易忘典型题目系统地整理出来,疑难问题集中攻克,易错问题及时纠正,学生面对高考也心中有数,手中有法,自然在高考时能考出优异成绩.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将遇到学生不易于理解的知识点和课后学生反馈的问题,在考试中容易出错的典型问题整理出来,经过教研讨论,形成更好、更科学的授课思路,让学生理解、接受、消化、吸收.如:

例1:(2010.天津)命题“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的否命题是( )

A.若f(x)是偶函数,则f(-x)是偶函数

B.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C.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

D.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解题探究】本题重点关注:(1)要求的是“否命题”而非“命题的否定”;(2)注意“奇函数”的否定对象是什么?

【规范解答】选B.因为否命题是既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而奇函数的否定不是偶函数,而是“不是奇函数”,所以否命题应为“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误区警示】知识性错误.

本题为由原命题确定否命题,在本题中易将否命题误认为命题的否定,或将奇函数的否定误认为是偶函数,从而导致错选,这类问题,常见的误区有:

(1)不能正确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2)将条件或结论的否定搞错.

例2:若抛物线y=ax-1上恒有关于直线x+y=0对称的相异两点A,B,则a的取值范围是?摇 ?摇.

【解题探究】(1)直线AB的方程必为y=x+b,根据点A,B关于直线x+y=0对称,用参数a表示出b,根据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不同两点建立关于参数a的不等式;(2)求出抛物线斜率为1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方程,利用这个轨迹方程与直线x+y=0的交点在抛物线内部建立关于参数a的不等式.

【规范解答】解法一:设抛物线上的两点为A(x,y),B(x,y),AB的方程为y=x+b,代入抛物线方程y=ax-1,得ax-x-(b+1)=0.设AB的中点为M(x,y),则x=,y=x+b=+b.由于M(x,y)在直线x+y=0上,故x+y=0,由此得b=-,此时ax-x-(b+1)=0变为ax-x-(-+1)=0.由=1+4a(-+1)>0,解得a>.故填a>.

解法二:根据点差法,不难求出抛物线y=ax-1的斜率为1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x=.当a>0时,y>-1;当a-1,解得a>;当a.

【误区警示】圆锥曲线上存在不同的两点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试确定圆锥曲线中或者直线中的某个参数的取值范围,这是圆锥曲线中的一个难点.化解这个难点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条件,即这两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和这两点的中点在对称轴上,写出用参数表达的直线方程,利用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由判别式大于0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解决;二是利用圆锥曲线上与对称轴垂直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与对称轴的交点在圆锥曲线内部,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解决.

2.各章以疑难易错问题为主线,注重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通过解决常见疑难易错问题这一平台,揭示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学生对于纠错本可以进行如下使用:(1)分门别类,系统整理;(2)深入分析,找出“病根”;(3)常翻常看,温故知新;(4)分析归纳,总结方法,举一反三.

课题研究的思考篇6

说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无外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真正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从初一新生入校的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注重从这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针对初一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新学期伊始,我就注意从两方面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一方面在讲课时注意捕捉学生的注意力,善于巧妙设计提问,及时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和日常规范训练,提出语文课具体的听讲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之后,学生都能做到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我又进一步提出更高要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边听讲边思考的习惯、边听讲边做笔记的习惯、边听讲边审视的习惯,通过这些习惯的养成,逐步提高学生在听讲时抓要点、勤思考、细观察的能力,也为学生在课后通过笔记提高复习效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流利说话的习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能力和习惯显得更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有人说:“学生不会说话,说明教师不会上语文课。”这个说法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也在一定程度说明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表达习惯上的主导作用。开学之初,班内学生存在着说话不条理、声音轻、重复罗嗦、夹带土语方言等不良习惯,针对这些现实情况,我坚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我坚持做到以身作则,与学生交流始终用普通话,说话时力求做到响亮、条理、正确、完整、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注意通过不失时机的赏识教育让学生敢说、想说、说好,使学生从表扬声中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也看到自己的差距。通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在说普通话、表达连贯、朗读课文、讨论发言、文明说话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进步。

三、用心读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加强课堂诵读。在诵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调动起心、耳、眼、脑等器官,揣摩词语的内涵,体会文本的情趣,将文字背后的各种意义传达出来,用心去感悟语言,用心与作者对话。二是鼓励质疑发问。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多提“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为什么要这样”之类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激情。三是要求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读书不做笔记,书读得再多,脑子里能记住的也寥寥无几。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的同时多动笔,及时地进行圈点勾画,把对课文的所思所感所悟记下来,在阅读中得到提升能力。四是提倡课外阅读。阅读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必须由课内走向课外。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涉猎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在与作家的思维的碰撞中提高阅读能力。五是倡导自主阅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阅读潜能,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即把自读、讨论、交流、汇报、质疑问难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一步步把阅读引向深入。

四、规范书写的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可以说,字就是人的脸面,写得一手好字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但一个不可否认现实是,书写不工整、欠规范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注意纠正他们书写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并每天布置适量的作业来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从作业到笔记再到试卷,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们的书写习惯、态度和变化,同时我也深深地明白“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不管是板书还是批发作业,我都十分注意自己的书写,时时提醒自己规范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此基础上,我注重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举办班级书法竞赛、优秀作业展示等形式调动学生认真书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水平。

课题研究的思考篇7

关键词:小课题;有效;数学思考

一、研究主题的来源

(一)课改的需要。《2011年版课标解读》中说:数学思考才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新课标把“数学思考”列入四大课程目标之一,是完全符合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

(二)教师的需要。随着课改的深入,许多教师都能热热闹闹地上好教研课,然而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深入的、理性的思考,不能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意识、策略。因而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认识并初步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式、基本方法,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

(三)学生的需要。通过对我们学校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以及考试卷面分析等方面的调查,比较客观地把握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那么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也正是我们学校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因此我们决定把这一课题作为教研主题。

二、研究主题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掌握激发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与策略,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由因导果,从条件出发探索结论;执果索因,从结论出发靠拢条件。

4.会归类――能简捷合理地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5.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6.会推理――能在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合情地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

三、研究主题思考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确定之后,大家意识到,研究目标的落实不可能通过一次两次的课例,一学期甚至一年就能达到的,要想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需要在大课题之下,分解出若干小课题,这样更便于大家操作和研究。于是课题组的成员两人一组,根据所任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确定自己研究的小课题: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2.在问题情境中,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3. 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促进学生有效数学思考;4.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促进学生有效思考;5.通过转化的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四、主题研究过程

接下来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的。

(一)课前对实施策略进行教研。首先调查分析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方面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研究对策。初步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加强预习的引导督促,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第三,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后,再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第四,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以引导学生以“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

(二)课例展示研讨教学模式。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由蔡杰老师执教,展示教学模式。为了实现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构建并完善了“小组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小组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为五个环节:“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练习、组内互助――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三)课后教研反思提升。通过课后的教研,大家进一步提升了认识,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品质,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促进学生有效数学思考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研究更有说服力,老师们设计了观察表,大家分工合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课堂,用数据说话,使研究更加科学。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课堂实践研究法开展了研究,同时也辅以了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

五、主题研究所得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促进学生有效数学思考的如下方法:

(一)在问题情境中,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包括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创设目的性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每位同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将独立思考前置;教师设计的问题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且具有一定的坡度,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教师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有效的数学思考。

(三)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促进学生有效数学思考。利用线段图可以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促进学生有效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提供给学生一些让学生可能成功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激发起学生尝试的动机和参与的热情,从而生成探究性问题。

课题研究的思考篇8

自从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来,研究型教学开始在我国各高等院校受到重视并得到逐步推广、尤其是在研究型大学更是流行。

研究型教学也被称作探究法教学或发现法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更加注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法在西方早已得到广泛采用,尤其是在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认为,研究型教学“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1]。我国也有许多学者探讨了研究型教学的科学内涵。有学者指出:研究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围绕问题共同展开对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而相互合作与交流的实践过程。[2]也有学者指出:研究型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实践活动”[3]。总体上说来,研究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相关研究主题,精心创设学科研究的情境和环节,而学生则要通过调查研究,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主动搜集与处理信息,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提升以及情感的培育与发展。

根据以上对研究型教学内涵的分析,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学科的具体特点,我们可以这么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是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思想实际为主线,教师选定研究专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专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开展调查研究、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提升认识、解决思想困惑、认同教育内容,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过程。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带有明显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深刻性等特点。

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积极意义

1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教师自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太过于强化知识的价值,而忽略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始终是第一位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始终是被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创造、能动性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本,始终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成才。研究型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围绕教学专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还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问题意识的设计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研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探索、敢于质疑与勇于批判的精神。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现了角色转变,即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知识的研究者及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领路人。同样,课堂的师生关系也发生了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这种“以学生为本”的研究型教学必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一切潜能,并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浓厚兴趣,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判断、自我组织、自我选择、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教师的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独自地传递信息,或者单向而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是创造条件和情景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通常程序是:确定研究选题并提出问题学生自主研究(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和互联网等收集、整理资料,展开论证)形成判断得出结论教师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研究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了对理论的正确理解和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研究型教学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同时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实践中的体验。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学研究素养

当代科学研究成果大都出自于集体的研究,彼此尊重、支持、协作的团队精神对于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多是以团队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的,团队或小组成员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会逐渐地认识到,只有队员彼此之间分工协作,彼此尊重和信任,互相帮助和支持,才能求得最后的成功。因此,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要想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素养。而研究型教学的开展就可培育学生的这种重要素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型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增强问题意识,增强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其他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各种资料、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论文和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最终使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得以提高,使学生得以成为创新型人才。

4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从而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型教学,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前沿动态,能够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引进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开展创造性劳动,广泛搜集教学材料,精心设计研究专题,准确把握教学过程,科学引导学生,以研究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凝固的教材版式,重新调理学科的知识传授逻辑和机械传授顺序,引领学生发现、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并进一步引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考察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作用不仅仅在于把已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创新精神,向我们未知的领域不断前进。这是当今的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提出的现实诉求。以上这些要求将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从而使自己向自由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实践路径

1创设信息资源获取的优越条件和环境

改善信息资源获取的条件和环境,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基础条件。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时代,在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碰撞的时代,良好的信息获取的条件和环境已成为一切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我们的事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成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要以及时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作保障。在开展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吃透教材、洞悉学术前沿、确定教学专题、设计教学方案,还是学生的搜集资料、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与研究、交流与探讨,都要求教师和学生搜集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识别、分析、综合、判断,这一切环节都需要有信息资源作保障。当前,各学校要加强互联网建设,要让师生很便捷地获取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要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丰富图书馆的数据库,要丰富图书馆及各级图书资料室的图书资料,特别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图书资料的丰富;还要建立和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专门性网站建设,加强学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教师和学生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创造优越条件。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是推广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前提条件。有效开展研究型教学,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研究型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这样的研究型教师的组织、指导、示范,研究型教学活动是难以有效开展的。正如美国高等教育思想家改革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第一任校长吉尔曼所指出的:最高的教学质量只有在浓厚的研究环境中才能进行。教育界普遍认为,优秀的教师应当是卓越的研究者,卓越的研究者也应当是优秀的教师,正如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所说:“科学家应恰当地发挥如下作用:他不仅发现真理,并传授给同伴,而且,他要进行教学活动,要努力把这些最诚实、最富于智慧的新知识带给每一个希望学习这些知识的人。”[4]推广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的研究型教师才能科学地指导学生,引领学生去开展研究性学习,才能使研究型教学取得实际效果。要加强研究型的教师团队建设,要让优秀的研究型教师发挥团队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所属团队的教师的科学研究素养,帮助他们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让研究型教学团队在开展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效果比较好的高校,都活跃着一支优秀的研究型教学团队。

3整合与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使原有平面化凝固化的教材体系向研究型教学课程体系转化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学者指出:“研究型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以做课题、做调查搞实验、搞设计、写论文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强调校内外、课内外、学科间的交互作用,最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5]研究型教学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教师要自己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洞悉本学科的理论前沿,比较好的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再在此基础上,把教材每个章节的重要问题抽象出来,确定研究专题,然后再根据问题和专题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研究型教学方案,最终形成一个符合研究型教学要求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

4重建对学生的考核模式。

要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必须对原有静态的、强调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的“一考定终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重建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模式。考核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际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所以,也重视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动态性、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是在研究型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进行,这样就突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静态的凝固的考核评价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要重点考核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展研究活动的能力,包括考核他们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考核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考核他们搜集整理、综合分析信息资源的能力及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能力;考核他们的科学研究素养即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模式的考核评价有利于锻炼、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另外,这种考核评价模式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养成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止出现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实际表现相背离的现象,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总之,开展研究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363.

[2]罗正样.对推进研究性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6(Z2).

[3]曹娟.关于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2(6).

[4]杨桂梅.博耶本科教育思想初探[D].河北大学,2005:24.

上一篇:电工电子实训意见与建议范文 下一篇:市场调研及竞品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