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站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7 19:34:58

科普活动站工作计划

科普活动站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创办科普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科普阵地和科普能力建设,推动我市科普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科普基地(以下简称:科普基地)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由政府投资建设以及社会力量兴办的,具有相当规模科普固定场所和设施条件,向社会公众开放,能够承担科学技术普及、宣传、培训、服务功能的场所。

第三条*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中共*市委宣传部(以下简称:市委宣传部)、*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科协)是科普基地的业务指导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科普基地依照《科普法》规定,坚持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和公益性的原则,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开展科普工作。

第二章科普基地的申报

第五条申报对象

(一)各类科技、文化、教育场馆。如自然博物馆、天文馆(站、台)、气象台(站)、地震台(站)、文化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设有植物园、标本馆、陈列馆等科普场所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二)具有科普资源的游览场所。如动物园、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历史人文景观等。

(三)各类企业、科研机构、院校及其他组织内部具有科普教育功能并有条件向公众开放的场馆。如工农业科技园、科技种养场、实验室、生产现场、大型工程技术设施等。

(四)其他具备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展示和示范功能的部门和机构。

第六条申报条件

申报科普基地的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定代表人资格,或受法人正式委托,独立开展科普活动的单位。

(二)面向公众从事《科普法》所规定的科普活动,所从事的业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能发挥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宣传和示范作用。

(三)重视科普工作,有长远的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四)有稳定的科普活动投入,科普经费列入单位年度预算,保证科普活动正常开展。

(五)建有科普展示厅和相对固定的科普活动场所,包括有科普馆、科普画廊、科普演示设备和模型等。科普基地建筑面积一般应达到3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展厅和活动场所面积要达到500平方米以上。

(六)配备有稳定的专(兼)职科普工作管理人员和科普讲解员。

第七条申报程序

申报单位须经主管单位推荐,按如下程序申报:

(一)须提交的申报材料

1.*市科普基地认定申请表(表样附后);

2.申请报告(内容包括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申请理由和科普设施、科普宣传能力情况);

3.科普工作规划、计划、管理制度;

4.法人资格、科普经费投入等相关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一式四份并附电子版。

(二)申报及受理时限:即时申报,受理回复时限为7个工作日。

(三)申报受理部门:市科技局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

第三章科普基地的认定

第八条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科普基地评审小组,负责对申报单位的评审。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议和现场考察,提出具体认定意见,报送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审定。

第九条经认定的科普基地,由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联合发文命名为“*市科普基地”,向社会公布,并颁发牌匾。

第四章科普基地的主要任务

第十条科技博物场馆类(科技馆、博物馆、动植物园、自然景区、工农业园区等)的科普基地,每年开放日不少于200天;科研机构、院校的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类的科普基地,每年开放日不少于60天;各类科普基地每年对青少年实行优惠或免费开放的时间不少于20天(含法定节假日)。

第十一条要运用科普宣传挂图、展板、录像片、宣传册、网站(页)等手段,采用科普专题讲座、培训、竞赛、表演、游戏、咨询等方式,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根据自身特点和公众需求,开展针对性强、易被公众接受的特色或专题科普活动。

第十二条不断探索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加强与社区、乡村、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联系,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主动吸引公众到基地参加科普教育活动,共同推进科普工作。

第十三条积极参与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各种“科普日”等活动,以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科技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四条接受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交办的科普任务。

第五章科普基地优惠政策

第十五条科普基地可按《*市关于对科普基地、科普活动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的认定办法》(大科政发[2005]5号)有关规定,持科普基地认定批准要件、证明文件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的相关材料,到税务机关办理免税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免征营业税。从境外购买自用科普影视作品,按照国家财税[2003]55号文件规定,享受相关免税政策,并向海关备案。

第十六条经评审认定的市科普基地可优先申报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第六章科普基地的管理

第十七条科普基地接受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的工作指导,积极承担科普项目和各项任务,开展科普活动,同时要加强与所在区市县、先导区科技部门、党委宣传部、科协的工作联系,紧密配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开展科普工作。

第十八条科普基地要在每年12月上旬向市科技局报送年度科普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科普工作计划,并提供各类科普活动的图片、声像等资料。

第十九条市科技局对科普基地的科普设施改善、科普器具的技术研发,科普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库建设,科普培训,创意性科普活动等弘扬科学文化思想,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科普项目,依据《*市促进科普基地发展暂行办法》(大政办发[2008]189号),给予一定的资助。

第二十条根据科普基地发展的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开展各类咨询、培训工作,并向科普基地提供科普图书、光盘、挂图等科普资料。

第二十一条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根据科普工作开展情况,每两年对科普基地进行综合考核,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二十二条对科普基地实行动态管理,科普基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撤消“*市科普基地”称号。

(一)有违法乱纪行为的;

(二)有宣传封建迷信以及从事反科学、伪科学活动的;

(三)有损害公众利益行为,经指出仍不整改的;

(四)一年内未能开展科普活动或连续两年未向市科技局提交工作计划和总结的;

科普活动站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农业,关心农村,致富农民的部署和《东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跃、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全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推动全市农村的科技进步、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术培训、新品种试验推广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整合农村科普资源,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东港市是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试点的行政村建立和配备“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旨在搭建科技传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按照省科协要求,2006年1月—12月为试点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确2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建设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2007年为示范推广阶段,全市行政村60%完成“三个一”建设;2008年所有的村建成“三个一”,实现农村科普网络的全覆盖。同时,组织科普志愿者80人;建设《科普大蓬车》播放点15个;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农村科技服务200人次;年培训农民13万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000人次,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及乡土人才200人,培训农村青少年1500人,培训农民经纪人500人;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实用技术20项。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民科技增收工程”的深入开展,完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强化农村科普实践,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工作内容

(一)、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起点,巩固和发展完善已经取得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辽宁省科普工作达标县(市)”荣誉和成果,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区、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全市逐步实现科普网络建全,科普设施完备,科普队伍稳定壮大,科普示范基地完善规范,科技活动经常,科普成效显著。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

(二)、以农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宣传员即“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农技协、村委会、科普示范基地等建立科普服务站,配套建设科普宣传栏,把农技协负责人、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致富骨干组织起来,培养成为科普宣传员,形成村级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科普宣传阵地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试点村至少培养一名以上科普宣传员。科普活动站要建立组织机构,做到有管理制度、有标牌、有电教设施、有活动记录,每月至少活动1次,并有效发挥作用。科普宣传栏一般修建在村部明显处,贴墙或立式,用白钢和铝型材制成,长5米,高1.5米(8块科普标准挂图),每月更换1次内容。市科协组织50名涉农专家组成新农村科技服务团,结合“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和培训任务,定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普讲座、技术服务,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合作。

(三)、以“农民科技增收工程”为载体,结合“大孤山庙会科技咨询”、“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普之冬”等大型科普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使农民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业经济中科技贡献率逐步加大,农民收入明显增长。与此同时,市科协继续组织开展“赶科普大集,送科技下乡”和“百名专家进百村带千户富万民”活动,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为了使工作扎实开展而富有成效,东港市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市科协,主任由市科协主席鞠素澜兼任,负责“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领导小组将于8月份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评比。

(二)、涉及试点村的镇区党委要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之中,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统筹安排,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认真完成任务。

科普活动站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区域内市科普基地的申报、推荐、评审、命名。

第三条科普基地是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有效平台,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载体,是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科普基地由市科委命名。

市科普基地分为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科普传媒基地和科普研发基地四类申报。

第四条在本市区域内登记或注册的任何组织均可申报市科普基地。

第五条市科普基地命名条件:

(一)科普教育基地是指为社会组织或公众个人提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普活动的机构。科普教育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固定的科普活动场所及相应的设施和器材,并能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2.组织参加各类大型科普活动;

3.科技馆、博物馆等具备常年开放条件的机构,每年向公众开放的天数不少于250天;其他具备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展示、示范功能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实验室、观测台(站)、高新技术企业等机构,每年向公众开放的天数不少于20天。以上机构应公布开放的具体日期及活动内容;

4.具有科普活动策划能力,并能利用多种手段和载体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有专人讲解或指导。

(二)科普培训基地是指专门针对*地区科普管理人员、科普业务人员、科普志愿人员开展科普培训的机构。科普培训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1.经政府部门批准的教育或培训机构;

2.具有五名以上开展科普培训的教师;

3.从事过科普培训,并取得一定成效;

4.有针对科普培训的教学大纲、教材及课程计划。

(三)科普传媒基地是指以电子媒介、印刷媒介等为载体,专门进行科普宣传的机构。科普传媒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政府部门批准的传媒资质;

2.拥有专门从事科普内容策划、制作、编辑等业务人员;

3.具有一定数量的广播、电视等科普节目或科普出版物。

(四)科普研发基地是指专门从事用于科普活动的设备、作品、教具等科普产品研究开发的机构。科普研发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明确的科普产品研究开发方向和年度研究开发计划,有固定的场所、仪器设备及其它必需的科研条件;

2.研究开发人员总数8人以上,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应不低于60%;

3.每年投入的科普产品研究开发经费应达到50万元以上。

第六条市科普基地由所在区县科委组织推荐。

申报单位应于每年9月底前向所在区县科委提交以下材料:

(一)《*市科普基地申报书》;

(二)单位相关资质证明;

(三)场地和仪器设备等有关证明;

(四)人员资质、学历等证明复印件;

(五)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和科普工作年度计划;

(六)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或从事科普工作的相关材料。

第七条区县科委根据申报单位的情况,提出客观、公正的推荐意见,并于10月中旬前将申报材料及推荐意见报市科委。

第八条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单位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由市科委主任办公会审定。

评审采用会议和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基地的评审专家为5-7人。

第九条市科委于每年年底前将命名的市科普基地名单通过媒体予以公布,并向申报单位颁发证书和牌匾。

第十条市科委对经命名的市科普基地申报的科普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同时择优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申报部级科普基地。

市科委每年定期组织各基地科普工作人员的培训与交流活动。

第十一条市科普基地每年应向市科委报送科普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市科委每两年对市科普基地进行综合考核,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十二条市科普基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市科普基地命名,并收回证书和牌匾:

(一)一年内未能开展科普活动或连续两年未向市科委提交工作计划和总结的;

(二)有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经指出仍不整改的;

科普活动站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科教兴区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海西建设、先行、走前列”为大局,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树立大科普观念,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

二、创建目标

创建省级科普先进区的目标是: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联合各相关部门,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宣传贯彻实施《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依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显著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努力实现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制度化,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海西建设多做贡献。

三、创建任务

1、强化三种意识,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强化领导意识。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积极认真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坚持每年召开两次以上由党政领导主持的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研究问题,部署工作,检查进度,督查各项科普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强化协作意识。健全协调领导制度,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区科普工作的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及政府分管科协工作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科协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创建全省科普先进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区科协设立办公室。各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要制定《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具体工作方案,要有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创新项目,要求有工作进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三是强化管理意识。各镇(街道)要紧紧围绕创建工作核心,以77个社区、82个村委会及各企业为工作面,在同级科协的策划和安排下,发挥各部门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科普工作。

2、围绕四类人群,开展主题明确的科学素质工作。到2012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居全省前列。要充分发挥科普资源优势,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重点人群,开展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一是积极开展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科普工作。打造稳定的高素质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电脑机器人比赛等专题培训。二是积极开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科普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工作“五大体系”,⑴建立和完善科普惠农教育体系。⑵建立和完善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发展壮大蔬菜专业协会、生猪养殖协会、食用菌养殖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⑶建立和完善科普惠农宣传体系。⑷建立和完善科普惠农示范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指导农民科技致富。⑸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传播体系。组织科技、农业、卫生人员深入农村,通过讲座、咨询、展览、文艺表演、影片放映等农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掀起科技下乡热潮。三是积极开展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的科普工作。科技、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通力合作,开展返乡农民工科技创业培训、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班、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等形式的就业创业培训,使城镇失业人员通过培训掌握适合再就业的一技之长。四是积极开展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工作。科技、组织、人事等部门共同制定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教育计划和方案,以普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为重点,组织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公务员的科普讲座和面向企事业单位职工的继续教育。

3、加大五个力度,不断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一是加大城区科普组织建设力度。各镇、街道均成立科学技术协会,由分管科协工作的领导兼任科协主席,并配备一名专(兼)秘书长,做到“八有”(有场所、有班子、有经费、有制度、有章程、有工作计划、有活动记录、有工作总结)。各社区、村委会均相应成立科普工作站,由社区或村委会主任负责辖区内科教宣传和科技培训等日常性科普工作。二是加大基层科普队伍建设力度。壮大科普志愿者、科普宣传员、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等科普队伍,完善科普队伍组织建设、工作计划、培训总结的档案管理。区科协组成一支以专(兼)职人员与志愿者组成的科普服务队伍。80%以上的社区建有1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80%以上的行政村有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和科普宣传员。三是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力度。科普专项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人均1元以上。四是加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80%以上镇(街道)建有专用或合用的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有科普宣传设备,80%以上社区(村)建有专用或合用科普活动站(室)、科普宣传栏等。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作用,定期为基地更新科普内容及图片、资料,配备必要的现代化科普教育宣传设施和器材,完善科普活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科普辅导人员,确保向公众开放的时间。五是加大区级学会、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对现有12个区级学会(协会)和16个企业科协中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和面向广大科技人员的“村会协作”活动。

4、突出广泛宣传与典型引路两个重点,形成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是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紧紧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开展科普活动。科普活动坚持做到“五贴近”,即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生产。尤其要提高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大型互动科普宣传活动的覆盖面。整合利用科普资源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等经常性活动,区每年不少于2次,镇、街道每季度不少于1次,社区每月不少于一次。二是发挥传媒宣传优势。密切与电视台及各网络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开设科普宣传栏目,科普动态信息。每二月及时更新科普画廊的内容。利用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设施,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三是加强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科普评估体系,每年评选一批科普示范镇(街道)和村(社区),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科普示范双百工程,即每年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100户,评选社区科普示范家庭100户。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将科普的网络延伸到镇、街道的每一个角落,营造浓郁的科普宣传氛围。力争全区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到常驻人口的70%以上,辖区内无恶劣影响的愚昧迷信、伪科学活动,全区公众科学素质明显提高,群众生活科学、文明、健康。四是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继续办好农函大,在招生、教学等方面,要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创新办学机制、拓展办学领域,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争到2012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受教育面不少于90%,80%以上农村劳动力每年接受技术教育时间不少于3天,为繁荣农村经济发挥更大作用。

四、创建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和提升,愈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因此,各镇(街道)必须把科普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创建活动的领导,同时,将科普工作纳入镇、街及区直有关部门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内容,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评比、有政策保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2、广泛发动,营造氛围。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创建科普先进县(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充分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广泛发动,大造舆论,使创建科普先进县(区)的目的意义、条件要求、任务措施,不但让党政领导和各级科协知道,而且让社会各界、各有关部门都知道,努力营造社会了解科普,领导重视科普,群众热爱科普的良好氛围,使创建活动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3、搞好协作,齐抓共管。创建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各司其责,狠抓落实,要加强组织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科普先进区创建工作,实现科普工作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

4、加大科普投入。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多渠道筹集社会科普资金,政府要把科普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每年人均1元以上,并逐年增长。

科普活动站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科普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普及,就谈不上科技进步和创新,更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区位于市委、市政府驻地,社会的高速发展不断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日益成为我区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提高广大居民科学素质的阵地。面对这种新变化新要求新期待,我区社区科普工作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广大居民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社区科普的投入不足,设施和工作手段缺乏;社区科普活动频次低,质量和水平不高,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一些社区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组织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等。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发展社区科普事业,营造社区科学文化氛围,让广大居民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具备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提高全区人民整体科学素质和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明确社区科普工作的服务对象,切实做好社区科普工作

新时期社区科普工作必须把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失地人员等人群作为主要对象。引导未成年人形成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老年人反对愚昧迷信、运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丰富科学文化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失地人员的就业技能和生存技能,养成科学文明生活、保持理性平和心态、适应城市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方式,形成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社区居委会、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的积极作用,动员、鼓励和支持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开发、开放和共享科普资源,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合力,普惠广大居民。突出科普工作重点,带动社区科普工作的全面提高。以加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数字化科普网络(简称“站、校、网”)为突破口,全面提高社区科普的服务能力,推动社区科普活动的持续广泛开展,为居民提供贴切、丰富、便利的科普服务。

三、以“站、校、网”建设为重点,改善社区科普工作条件

(一)建设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支持和推动社区因地制宜地建立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中心、社区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园、科普广场、科普宣传栏(橱窗)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在已有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设施和场所中增加科普内容、拓展科普功能。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做好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的维护和管理,定期对科普设备设施检查,及时更新科普展示内容,保证站内设施设备正常运转。有计划地利用科普益民服务站开展科普活动,提高活动频率、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居民受益面。

(二)建设完善社区科普学校。整合社区内及周边教学资源,建立科普大学、科普讲堂、社区学院、青少年科技辅导学校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学校,为居民提供针对性强、常态化的科学教育和培训活动。引导社区立足实际、贴近居民,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配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切实提高居民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的能力。制定和完善社会科普学校管理和运行制度,建立长效办学机制。支持培养一批教学能力强、热心于科普事业的社区科普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服务水平。

(三)建设完善社区数字化科普网络。推动建立社区电子科普显示屏、社区网络书屋、数字科普视窗等社区科普阅读终端。利用微博、微信、博客、即时通讯等网络新媒体手段,实现居民科普的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增加社区移动电视的科普功能,定期更新内容。

四、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切实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由社区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科普事业的能力,推动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社区科普工作计划、筹集社区科普工作经费、集成社区科普资源、组织社区科普活动。同时,推动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发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科普工作。配备社区科普员,引导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科普员,保障社区科普有专人负责。要积极推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传媒单位、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作为社区的兼职科普员,成为社区科普工作的骨干。引导中小学、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单位的科学老师成为社区科普的专兼职科普员,积极组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要大力支持社区科普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加强对科普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站、校、网”要为社区科普员提供开展科普活动便利条件。

五、丰富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切实满足居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新期待

社区要紧紧围绕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大力开展经常性的社区科普活动。针对老旧住宅社区、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社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新建住宅区,商务楼宇聚居区等不同情况,根据社区常住居民的组成、文化背景、科普需求等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根据未成年人的需要,组织开展科学营、科技竞赛、科普游戏、科学体验、动手做科研等多种形式的课外科学教育活动,激发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爱好。针对老年人对科学生活、身心健康、人文关怀等的科普需求,开展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消遣式科普,通过讲座、报告会、现场互动等活动形式,使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对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失地人员,加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开展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科学生活等科普宣传,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和城市生活的能力。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科普活动,采取科普展览、专家咨询、科普讲座、科普文艺、科普影视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居民关注的卫生健康、应急避险、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心理关怀、反对愚昧迷信、生态环境等重点和热点问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及时解疑释惑,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居民科学对待和处理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六、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用,为社区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各级科协组织要把社区科普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社区科普工作规划,明确社区科普工作目标和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社区科普人员活动策划及组织能力,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加强社区科普队伍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推广有效经验和做法,提高社区科普组织和队伍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区科协将组织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加强指导和支持,推进全区城市科普工作的整体发展。

科普活动站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战略,认真贯彻《科普法》,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机制,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快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全面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深入宣传科学技术新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扎实推进"和谐、幸福"建设,为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县科普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提高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和科学技术普及水平,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基本形成以县科技馆、城区文化科普长廊及乡镇、社区标准科普宣传栏为核心,以乡镇科技阅览室、村(居)科教影视室或科教阅览室为依托的科普设施体系;建立以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为主体,农村科普墙报为基础的立体化科普宣传体系;建设一支由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和农村科普宣传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科普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多元科普投入机制;建立一套适合本县特点的科普工作制度,逐步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到年,全县科普工作和科普能力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按照"国家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宣传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合理消费等新观念、新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全县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通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整体提高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使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使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同时,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媒体与公共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为公民提高科学素质创造更多的机会和途径。

(二)广泛开展面向各类群体的科学技术普及活动。

1、开展面向农村的科普活动。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村经济需要,按照"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农函大的作用,认真做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技术人员队伍、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乡镇(村)、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学校的培育、建设和发展工作,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推进农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科普宣传阵地。继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创新形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效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科普组织作用,乡(镇)科普组织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文化生活需要开展科普工作,向农民群众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科技知识。

2、开展面向城镇社区的科普活动。以倡导城区居民和外来务工者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城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综合各部门力量,利用各种科普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城区科普工作。积极开展"科教进村(居)"活动,通过创建科普村(居)、科普楼道、科普家庭等多种形式,推进城区科普工作的不断深化。城区各村(居)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利用现有的科普资源,结合居民的生活、学习、健康娱乐等需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3、开展面向企业的科普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加快普及现代化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决策和管理水平。同时,企业应当结合技术创新、职工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各类技术比武活动,切实增强广大职工的技术能力;在企业科技人员中开展"讲创新比敬业"竞赛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贡献份额。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科普设施建设,规模较大的企业要逐步建立能够满足本企业职工需要的科普场所,并向附近居民开放。做好转岗下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转岗再就业。

4、开展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科普报告、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广大干部的科普工作。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系统科技知识的普及工作,使他们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不断增强科技意识,了解科技发展动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县委党校(行政学院)应把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内容列入干部培训的教材,使他们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提高科普意识,带头开展科普工作。

5、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加大青少年科技普及工作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继续组织开展以青少年创新论文、创新发明、创新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大赛和青少年科技夏令营等校内外科技实践活动,培育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特色学校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增强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感知欲。

6、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活动。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和社会发展实际,运用新闻媒体、科普画廊、科普挂图、科普报告、科普讲座等各种宣传手段,采取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方式,以公众容易理解、接受、参与的形式,向公众普及各类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继续组织以《科普法》颁布实施纪念日为标志的"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活动,开展有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配合做好省科协组织的每年一次的"江科技(科普)活动周"和两年一次的"中国江科普节"活动。结合本县实际,通过举办科技报告会、科普图片展览、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科普活动。创新和丰富大型科普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把各类大型科普活动办成科普宣传的大舞台、素质教育的大课堂、科普产品的大展示。

(四)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支持科普工作人员、科技人员和科普志愿者从事各类科普作品的创作活动,鼓励科普创作的创新与发展。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开展科普专兼职人员的科普创作知识培训,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科普创作基础建设,推进科普创作能力的提高,多出科普创作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继续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县委〔2003〕40号),将科普工作纳入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把科普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并作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认真贯彻《中共江省委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委〔〕29号),进一步完善我县科学技术普及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定期组织检查科普工作落实情况,推进科普发展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健全我县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科普工作职责,并列入部门年度考核。充分发挥科普联席会议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作用。县科协要根据我县发展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科普工作计划,抓好科普典型,提高科普活动质量,全面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

(二)加快科技场馆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馆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是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县要把科技馆建设方案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尽快予以实施。结合我县的文化活动场馆和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开辟科普知识宣传、科技成果展示等科普园地。积极利用其它已有的公共场馆及设施,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扩大科普的覆盖面。加快建立县科普网站,并逐步与其他信息网络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全社会科普事业的发展。采用各种途径、多种机制,建立县科普活动中心,全县各乡镇都要建立标准科普画廊和科普活动室,行政村(居委会)建立科普宣传栏。进一步办好科普教育基地和广播、电视、报刊的科普栏目,不断提高质量。"十一五"的头两年,我县将重点扶持各乡镇的标准科普画廊建设,加快乡镇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大对科普事业的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每年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5元以上,并将外来务工人员数纳入我县科普经费人口计算基数。县、乡镇财政每年科普经费投入幅度与科技投入幅度一致,高于当年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县财政继续支持我县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科普活动;继续增加科普专项经费、学术交流专项经费。鼓励全社会对科普事业的捐赠和资助,对科普事业的捐助者按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同时,严格按照《江省科普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科普经费的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四)优化科普工作的专兼职队伍。在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普协作,做好"借鸡生蛋"的文章。把建立、优化科普工作人才队伍作为我县科普能力建设的重点,不断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

(五)拓宽科普宣传的传媒渠道。按照《科普法》的要求,运用报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等各类新闻媒体加强科普宣传。《今日》应当开设科普专栏,政府网站应当开设科普专页。广播、电视应安排一定的时间播出科普节目和科普公益广告。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文联要组织力量创作一批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的科普小说、传记、诗歌、散文、影视、戏剧、小品、美术、摄影等文艺作品,认真抓好优秀科普作品的展映和展示工作。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广大社会公众明确依法参与科普活动和履行科普职责的权利与义务,努力提高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积极参与科普的良好氛围。

科普活动站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具有城郊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区“奋力崛起、率先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全区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科教兴区战略落实到基层,对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区上下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组织实施。

二、农村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科普工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围绕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根本理念,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紧密结合*区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三、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重点工作对象。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健康成长、科学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村公众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的能力。

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树立和落实。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农村的特点,重点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搭建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为主要工作方式,有效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科普工作,集成并共享科普资源,通过社会化的农村科普工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以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为农民和农村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丰富农村科普资源,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使农村科普工作总体薄弱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使农民参与科普教育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四、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宣传活动是增强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科技意识,在农村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形式,是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科普的重要平台。要以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以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主体。要与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相结合,采用他们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内容和方式。要注重活动的策划和对活动效果的评估,把公众参与和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作为评价科普活动的主要指标。

要着力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传播等重点科普活动。要把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宣传作为活动的重点。科技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动员科技工作者常下乡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

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户建设,广泛开展科普示范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建集技术示范、科普宣传和培训为一体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支持它们健康发展,发挥好它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充分利用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科技培训是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提高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面向农民的科技培训,注重培训工作方式的创新。积极与组织、宣传、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完成各级政府实施的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传播方式,积极参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以下简称农函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等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农技协是农村基层重要的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平台,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坚持农技协“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扶持农技协做大做强,指导农技协发挥好科普示范作用。*期间,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和地方科协将重点扶持1万个农技协。各级科协组织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为农技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农技协得到各方面的服务。

六、围绕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各乡镇和基层科协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农村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结合地方特点开发与科学课程相结合的低成本科学体验活动,增强农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农村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提高他们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积极开展农村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宣传教育,在农村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珍爱生命远离”、“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内容的巡回展览。针对经济困难、进城务工等家庭中农村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省、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动设施,在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农村学校科学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期间,中国科协优先支持“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在农村试点,同时支持地方科协开展农村科技辅导员、科普员培训。区科协要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的支持。

七、围绕推进科普工作、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

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是全面推进我区科普工作的重大举措,是通过推动科普工作发展促进区域科技进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创建工作要以贯彻实施《纲要》、提高区域公众科学素质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实现农村科普工作的有关目标。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区科协要与科技部门加强在区域科技工作中的协调配合,逐步把创建科普示范城区作为实施“科技富民强区”计划的基础条件。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把农村科普工作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社区(街道)、村创建活动,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发展。

八、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活动站是在乡村组织农民开展科普活动的阵地,宣传栏是农民身边的科普信息窗口,科普员是根植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的科普工作者,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期间,力争在全区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栏、一员”,并发挥有效作用。

要坚持新建、完善和利用相结合,主要依托农村中小学、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化技术学校、文化站、科技大院图书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等设施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技协等各类基地,通过充实健全其科普功能,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与农业、科技、组织、宣传、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建,以争取财政资金和吸纳企业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科普宣传栏;主要在乡村科普组织中的骨干、基层干部、教师、科技人员、回乡知识青年等乡土人才中选拔乡村科普员,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的骨干力量。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在工作指导、科普资料、设备、经费等方面,对“一站一栏一员”予以支持。区科协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进行具体指导、日常管理和培训,并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之成为农村基层科普活动的主要依托。科普活动站要定期开展活动,科普宣传栏要及时、定期更换内容,科普员要利用“一站一栏”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协对“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支持。

九、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组织网络建设,支持基层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基层科协组织是科协面向农村开展科普工作的关键环节。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基层科协的队伍建设,区科协要指导基层科协按照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发展乡(镇)、村级科协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业务指导、项目引导,优化工作环境,推动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发展。

加强包括农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农民技术人才,科协及所属学会、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工作人员等在内的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农村科普中的突出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下乡,与乡村、农技协等开展结对服务,支持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项目。加强基层科协农村科普专兼职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加强农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育、传媒工作者、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科技青年志愿者和高校学生参加农村科普工作。

十、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营造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的良好环境

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技工作全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区划调整的实际,制定农村科普工作计划;制定和实施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经常调研科普工作情况,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农村科普工作纳入各级部门目标管理和干部业绩考核制度。

各基层科协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协调,搭建社会化的农村科普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

科普经费是农村科普工作重要的支撑和保证。要不断探索财政、企业、个人等多渠道加大对农村科普投入的机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科普。区科协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协对农村科普事业的投入和项目支持,建立农村科普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科普活动站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该报告从东城区普通居民对科普的认知水平和科普需求出发,开展了面向东城区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调查,取得了大量基础性数据。基础调查从2010年2月启动至2010年6月底完成,共分为资料研究、现场访谈、问卷编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以及报告编制六个阶段。在现场访谈阶段走访了3个街道6个社区,与25名居民代表及社区科普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尝试以电子表格问卷形式对东城区(不含前崇文区)全部10个街道所辖115个社区居民进行了抽样率为1‰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49份。本次调查对反馈数据进行数量和比例上的统计,对居民的科普需求与其群体属性做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考察居民的科普喜好是否受自身特点影响,从而为有针性地开展科普工作提供指导。本次调查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的居民参与科普的意愿以及他们对科普主题、科普队伍、科普设施、科普活动、科普机制等各方面的具体需求内容,最终形成《东城区社区科普需求调查报告》。

第一,强烈的科普意愿。社区居民非常重视科普信息的实用性,出于对日常生活的帮助,居民了解科普信息和参与社区科普的意愿都非常强烈。从分析来看,阻碍居民接受科普信息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科普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尚不完全满足需求以及科普活动与居民日常工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不够协调。

第二,层次化的科普主题需求。社区居民的科普主题选择受年龄、教育程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在科技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理论四大类科普内容中,居民们仍然更关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科普知识和科技热点问题。其次,科学方法也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在各科技知识领域中,居民们对生命科学、宇宙科学和环境科学较为关注,这与居民的年龄、性别、职业因素较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居民最为关心的三大科普热点是医疗健康、食品安全、节能环保,其中医疗健康受到最广泛的关注。

第三,专业化的科普队伍需求。首先,大多数居民认为社区科普工作者适当的年龄应为30~50岁;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其教育程度应达到大学专科水平以上;近90%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由此可见,社区居民对社区科普队伍要求颇高,年轻化、高知化、专业化的趋势较为明显。其次,88%的居民表示愿意担任社区科普志愿者,这体现了东城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和服务意识,以及良好的科普责任感。同时,居民希望以社区科普组织或团体的形式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长开展科普活动,这是政府主导科普的一种有力补充,是居民作为科普主体的具体表现,也是探索科普社会化道路的一个途径。

第四,实效性的科普设施需求。从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来看,科普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的满意程度最低,尤其是对科普活动站(室)、大屏幕感到满意的居民还不到一成,说明这些设施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其高昂的投入不成正比。同时,居民认为最重要的科普设施前三位分别是科普图书、科普印象制品和科普宣传挂图。说明传统的科普基础设施依然是科学传播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同时还要增加新的手段和途径。

第五,多样化的科普活动需求。首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程度的居民参与科普活动的目的各有不同,从总体来看,增长生活知识与技能是首要原因。其次,在活动数量上,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活动并未被大多数居民所知晓,科普活动的平均覆盖率仅为19%。因此还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重视活动信息的宣传力度。另外,在活动形式上,居民们喜爱的科普活动形式前三位依次是图片展览、文艺宣传(科普晚会、科普电影等)、咨询讲座。居民对科普活动形式的偏好与年龄、教育程度以及性别的相关性较高,需要多样化的科普活动才能满足。

第六,创新性的科普机制需求。目前很多社区在科普工作的人员管理、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常态的工作机制,有的社区甚至没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工作的推进多是依靠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受访居民认为形成创新性的群众参与、活动组织、资源保障、人员培训等科普运行机制非常重要。

通过调查显示,目前社区科普工作现状与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第一,科普能力建设不足。表现在部分社区科普人手短缺且专业性不强、科普设施简陋、科普资金不足等方面。第二,科普工作创新性不足。在内容上局限于自然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将科普狭隘地理解为知识传播或技术推广,忽视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等的宣传和普及;在形式上多采用由高到低的单向传输方式,不注重公众的参与,忽视双向交流;在宣传手段上还较为落后,新兴电子媒体如互联网、数码音视频、电子杂志等以及科普场馆、科技旅游等能够充分运用科技体验开展科普工作的新的途径还没有普遍开展。第三,科普工作效果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活动覆盖面不够广,针对性不够强,持续性不足;科普信息权威性不够高;缺乏科普工作评估体系等方面。

针对以上症结,结合社区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提高社区科普工作。首先,要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从资金、设施、队伍三个方面保障科普工作的开展,并通过整合和共享辖区及社会的已有资源,提高科普资源利用率。其次,要与时俱进,提供满足居民新需求的科普内容。突出“体验”“互动”等科普活动新形式、以高科技,新技术为代表的科普宣传新手段、促进全民参与,为居民提供权威、专业的科普服务。再次,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机制。探索多部门协同和科普外包等新型工作模式,通过吸收社会公益基金、推动社会科普产业化、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等方式,激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最后,确保科普工作效果。加强组织管理,保障科普工作有章可循;做好评估和反馈,保证科普工作效果可测量。

科普活动站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具有城郊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区“奋力崛起、率先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全区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科教兴区战略落实到基层,对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区上下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组织实施。

二、农村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科普工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围绕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根本理念,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紧密结合*区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三、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重点工作对象。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健康成长、科学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村公众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的能力。

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树立和落实。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农村的特点,重点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搭建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为主要工作方式,有效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科普工作,集成并共享科普资源,通过社会化的农村科普工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以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为农民和农村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丰富农村科普资源,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使农村科普工作总体薄弱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使农民参与科普教育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四、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宣传活动是增强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科技意识,在农村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形式,是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科普的重要平台。要以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以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主体。要与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相结合,采用他们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内容和方式。要注重活动的策划和对活动效果的评估,把公众参与和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作为评价科普活动的主要指标。

要着力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传播等重点科普活动。要把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宣传作为活动的重点。科技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动员科技工作者常下乡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

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户建设,广泛开展科普示范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建集技术示范、科普宣传和培训为一体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支持它们健康发展,发挥好它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充分利用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科技培训是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提高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面向农民的科技培训,注重培训工作方式的创新。积极与组织、宣传、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完成各级政府实施的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传播方式,积极参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以下简称农函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等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农技协是农村基层重要的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平台,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坚持农技协“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扶持农技协做大做强,指导农技协发挥好科普示范作用。“*”期间,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和地方科协将重点扶持1万个农技协。各级科协组织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为农技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农技协得到各方面的服务。

六、围绕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各乡镇和基层科协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农村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结合地方特点开发与科学课程相结合的低成本科学体验活动,增强农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农村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提高他们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积极开展农村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宣传教育,在农村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珍爱生命远离”、“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内容的巡回展览。针对经济困难、进城务工等家庭中农村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省、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动设施,在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农村学校科学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期间,中国科协优先支持“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在农村试点,同时支持地方科协开展农村科技辅导员、科普员培训。区科协要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的支持。

七、围绕推进科普工作、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

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是全面推进我区科普工作的重大举措,是通过推动科普工作发展促进区域科技进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创建工作要以贯彻实施《纲要》、提高区域公众科学素质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实现农村科普工作的有关目标。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区科协要与科技部门加强在区域科技工作中的协调配合,逐步把创建科普示范城区作为实施“科技富民强区”计划的基础条件。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把农村科普工作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社区(街道)、村创建活动,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发展。

八、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活动站是在乡村组织农民开展科普活动的阵地,宣传栏是农民身边的科普信息窗口,科普员是根植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的科普工作者,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期间,力争在全区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栏、一员”,并发挥有效作用。

要坚持新建、完善和利用相结合,主要依托农村中小学、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化技术学校、文化站、科技大院图书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等设施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技协等各类基地,通过充实健全其科普功能,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与农业、科技、组织、宣传、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建,以争取财政资金和吸纳企业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科普宣传栏;主要在乡村科普组织中的骨干、基层干部、教师、科技人员、回乡知识青年等乡土人才中选拔乡村科普员,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的骨干力量。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在工作指导、科普资料、设备、经费等方面,对“一站一栏一员”予以支持。区科协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进行具体指导、日常管理和培训,并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之成为农村基层科普活动的主要依托。科普活动站要定期开展活动,科普宣传栏要及时、定期更换内容,科普员要利用“一站一栏”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协对“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支持。

九、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组织网络建设,支持基层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基层科协组织是科协面向农村开展科普工作的关键环节。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基层科协的队伍建设,区科协要指导基层科协按照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发展乡(镇)、村级科协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业务指导、项目引导,优化工作环境,推动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发展。

加强包括农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农民技术人才,科协及所属学会、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工作人员等在内的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农村科普中的突出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下乡,与乡村、农技协等开展结对服务,支持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项目。加强基层科协农村科普专兼职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加强农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育、传媒工作者、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科技青年志愿者和高校学生参加农村科普工作。

十、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营造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的良好环境

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技工作全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区划调整的实际,制定农村科普工作计划;制定和实施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经常调研科普工作情况,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农村科普工作纳入各级部门目标管理和干部业绩考核制度。

各基层科协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协调,搭建社会化的农村科普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

科普经费是农村科普工作重要的支撑和保证。要不断探索财政、企业、个人等多渠道加大对农村科普投入的机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科普。区科协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协对农村科普事业的投入和项目支持,建立农村科普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科普活动站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围绕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首善之区”提供强大支撑。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目标,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进一步巩固提高创建全省科普示范区成果。着力完善科普工作机制,健全科普组织网络;着力完善科普设施,巩固科普阵地,壮大科普队伍,切实增强科普服务能力,促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实现整体提高;着力完善科技网站服务功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三、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农水局决定成立农水局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考核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农水局副局长丁国成同志兼任,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6月至年12月

1.成立农水局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农水局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实施方案》。

2.召开全局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广泛支持创建、积极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实施阶段:年1月至年9月

1.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2.建设科普宣传阵地。

3.完成各项创建目标任务。

(三)自评阶段:年1月至年9月

各下属单位开展自测自评工作,查漏补缺,完善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创建标准组织开展督导活动,对各下属单位自测自评工作进行复审。

(四)迎检阶段:年10月至年12月

全力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五、主要任务

1.力深化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专家常下乡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和培训。

2.加强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围绕特色农业开展科普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每年开展技术培训班15期以上。

3.加强农村科普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科普服务组织。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局创建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各下属单位按区统一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区农水局要充分发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协调并指导各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各单位要将创建工作同本单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保质保量地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并对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实施成效加大宣传,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科普宣教科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中医院科普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