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分析理论范文

时间:2023-06-06 11:01:27

决策分析理论

决策分析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风险决策 效用理论 前景理论

一、概述

期望效用理论,是人们惯用的风险决策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引入几种经验主义的效应,对这种传统的理性选择的规范模型进行批判,指出了其中错存在的缺陷不足,进而提出了一种风险选择的替代模型——前景理论。最后文章还讨论了前景理论如何说明观察到的风险态度,以及因参照点转移而导致的选择问题的二中择一表达,并勾画出当前处理的几个扩展。

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批评

期望效用理论应用于前景选择是基于下列三条原则的:

1.期望:前景的整体效用,用U来表示,就是所有结果的期望效用。

2.资产整合:如果期望资产的效用大于资产的单独效用,则这个组合是可以被接受的。

3.风险厌恶:假设人们更偏好于确定的资产。

二、经验主义效应

接下来文章论证了违背期望效用理论这些原则的几种现象。

1.确定效应

所谓确定效应,就是在确定的收益和“打赌”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收益。用一个俗语概括就是“落袋为安”,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正所谓见好就收。本文列举了一些实例,说明相对于将一个最初不确定的前景改变为更加不确定的前景,将一个确定收益的前景改变为可能的前景,会产生更大程度上的愿望减少。并且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质疑。

2.反射效应

当一个人在两种损失中进行抉择时,会激起他的冒险精神。在确定的损失和“打赌”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这就是“反射效应”。这也就是所谓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由于人们对不确定的较大损失的偏好大于对确定的较小损失的偏好,所以期望效用理论的结果可能违背人们真实的意愿。

3.概率保险

安装防盗自动警铃、更换旧轮胎、长期吸烟者决定戒烟都可以看作概率保险。保险人通常更偏好提供范围有限的、较低或者零扣除的保单,而不是更大范围的、较高扣除的可比保单,这不同于风险厌恶。

4.隔离效应

为了使选择变得简单,人们通常会自动排除二者相似的部分,而将精力集中于二者不同的部分。而这种对待问题的方法可能会引起不一致的偏好,因为对于同一种期望,可以将其按不同方法,分为不同种类的,共有的和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分解有时会导致不同的偏好。将这种现象称就被称为隔离效应。偏好的改变是因为对特别重大事件的喜爱,但它有可能会违反期望效用理论分析的基本假定,即不同效用之中的抉择仅被最终的概率决定。

以上几种经验主义效应都对期望效用论的可行性提出怀疑,这些效应使期望效用理论作为一种描述性模型看来是失效了得。

三、前景理论的提出

前景理论是描述性的一个决策性模型,它首先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可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部分。在编辑阶段,人们凭借“框架”(frame)、参照点(reference point)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则主要依赖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weighting function)对信息进行判断。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确定收益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对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收益更敏感。所以,人们在面对收益时往往是小心谨慎的,不愿承担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会不甘心,所以容易激进冒险。人们对损失和收益的敏感程度不同,损失时的痛苦感会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喜悦。

1.价值函数

价值的载体是财富或福利的变化,而不是最终拥有多少。人们在面对收益时规避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则偏爱风险,而损失和获得又都有相对于的参照点,所以,改变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所选取的观点,会改变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

比如M公司面临两种投资决策,投资方案A会获得肯定的盈利400万,投资方案B有50%的可能性盈利600万,50%的可能盈利200万。这时候,若公司的盈利目标比较低,比方说是200万,那么方案A看起来会多赚了200万,而B则是只会刚好达到目标,或者多盈利400万。A和B看起来都是获得,这时候员工可能不愿冒风险,而更倾向于选A方案;而如果公司的目标定得较高,比如说600万,那么方案A就像是少赚了100万,而B可能刚好达到目标,或者少赚400万,这时候两个方案都会损失,所以员工反而会抱着试试也可能可以达到目标的心理,更倾向选择有风险的B方案。可见,公司可以通过改变盈利目标进而改变员工对待风险的态度。

2.权重函数π(p)

在前景理论中,每一个结果的价值都要乘以决策权重。人们会倾向于高估低概率的事件、低估中高概率的事件,在中间阶段人们对概率的变化则相对不太敏感。对极低概率的事件赋予0的权重,而对概率极高的事件赋予1的权重。

设立一个决策权重函数概率p的非线性函数,该函数单调上升,它给小概率事件较多的权重,给大概率事件特别小的权重。

决策权重函数具有以下特点

(1)决策权重不是概率,不符合概率公理。

概率公理:一次随机抽样中最容易出现的事件是概率最高的事件。也可以反过来表述为:一次随机抽样中概率最高的事件是最容易出现的事件。

(2)π(p)是p的增函数,且π(0)=0,π(1)=1,可见不可能事件的偶发性被忽略,而且度量是标准化的。

(3)决策权重更倾向于高估小概率的事件(π(P)>P)和低估高概率的事件(π(P)

权重函数可以解释人们面对80%的概率赢300,以100%的概率赢200时,人们往往选择后者的现象。80%的概率因权重函数而使真实概率减少,而100%的概率却不变,人们趋于选择确定性的结果。

权重函数还能够对一些常见的经济行为提出较合理的解释,比如人们喜欢购买,即使赢得大奖的概率极低;人们也可能会过度支付车辆运输保险费。

四、对前景理论的讨论

1.风险态度

在前文所提的阿莱斯实例中所观察到的偏好占优形式可以得出:只要两个结果的v比率受到各自的π比率的限制,那么期望效用理论就会以上述方式被违背的。

在给定损失概率超估时,就可以根据前景理论来证明为什么常规保险的偏好胜过概率保险的,即如果(-x,P)与(-y)是无差异的,那么(-y)的偏好胜过(-x,P/2;-y,p/2;-y/2;1-p)。

2.参照点的转移

参照点和当前资产之间的差异使经济个体对同一决策方案产生不同偏好。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决策分析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包概念 外包作用 外包实践 外包决策

一、引言

“外包”是指企业把原本在企业内部完成的活动交给企业以外的主体来完成。近年来, “外包”活动越来越流行, 受到越来越多的媒体与学术界关注。外包活动渐渐不局限于一国以内, 企业正在把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外包到一国以外, 这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形式的贸易已经占到全球贸易的13 %,并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和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壁垒的下降,国际通信和管理成本的降低都有力地帮助了生产分割的国际化进程。本文就外包的概念的研究,外包的作用研究,外包的实践研究以及外包的决策研究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外包的相关定义和作用,为企业的最终决策提供信息和建议。

二、外包研究

(一)理论研究

做你做得最好的, 把其余外包出去!这个常识性管理理念的流行和推广,带动服务工序流程由原先的由企业内部提供转向从外部购买,派生出近20年前后全球范围风起云涌的服务外包浪潮。与此同时,学术界对于外包的研究,也从未停止步伐。比如流行的外包失业假说――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低工资优势必然吸引像美国这样的高工资国家的企业将其业务外包转移。美国有些机构把失业人数增加的原因部分地归结于外包服务, 并将其“罪魁祸首”直指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这是降低成本假说的最大困境。

(二)外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服务外包对经济的促进大于制造外包,服务外包对工业促进大于对服务业,而经济增长对服务外包推动不明显。

(三)对就业的影响

在关于外包的就业影响的课题上,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有三种:外包引起部分劳动力岗位的流失;外包推动就业的增加;外包影响就业的结构。

(1)就业结构。服务外包影响劳动需求,增加密集从事活动的劳动需求,但是没有让就业人数增加。对于劳动密集产业来说,外包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对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外包增加了非熟练劳动力的需求,最终导致了资源重新配置。

(2)影响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情况下,我们研究公会的国际外包。国际外包减少了工资增加了就业率,总福利增加,工会变坏,资本拥有者变好。外包可以被作为一个公司在工资议价的时候的威胁,所以潜在但是没有实现外包的情况下,情况就是有利于公司的,同时也一定会伤害员工,福利分配随着资本所有者利益而变化,工会变糟糕。反之亦然。当边际成本没有下降---公司开始外包,这对总福利和分配有模糊不清的影响。

(四)外包的实际应用研究

外包从出现之日,就开始演绎各种各样的实践情况,出现了逆向外包,FDI外包和离岸外包。

逆向外包的发包方不同于传统外包,它由发展中国家而不再由发达国家发起。逆向外包的一般化定义是指由传统的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作为离岸服务外包发包方,为了某种目的采取直接雇佣他国专业技术人员、在他国建立子公司、离岸中心和并购他国企业等的一种战略活动。通过FDI投入产出表数据我们发现,在目前阶段, 中国内资企业还不善于利用世界不同国家的不同优势进行全球化的生产。越演越热的离岸外包更加吸引了企业家的眼球,离岸外包通过减少中小企业成本,扩大关系的关系,更高效的服务,免费的稀缺资源和利用外国伙伴的能力增加了国际竞争力。离岸服务外包在对国际化的范围和程度的影响上将会超过任何已经观测的离岸制造外包影响。成本缩减和效率促进了制造外包,扩大和海外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的倾向,访问独特功能和更高效的服务促进服务外包。

(五)外包决策

外包是需要研究合作伙伴和关系特殊化投资不是完整的合同,外包程度取决于尤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厚度,相对研究成本,自定义成本和合同环境的特点。而外包最重要的因素是下游公司关于上游生产资源或资产的外包选择。下游公司必须权衡预期的输入价格下跌对降低资产价值之间进行选择。基于纯讨价还价的影响,下游公司赚取更多的外包或者更好的是拍卖资产成立公司。基本上,对于资产所有者来说上游垄断是更有价值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自外包被引入以来,已经受到学术界商业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青睐。将公司部分业务或机能委托给外部公司的业务外包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组织方式和竞争手段。企业领导人把核心交给外部专家来做,把精力运用在把公司的整体动作提高到世界最高水平,不仅减少了费用,还可以省去一些巨额投资。外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工资水平,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效率,然而弊端也不容小觑。外包会增加工资的差异,拉大工资差,从而使收入不平衡更加严重,同时,由于外包比较新,所以现在关于外包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研究尚有所欠缺,同时基于外包的经济影响也没有探究得很明朗,它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尚待探讨,所以,外资这个课题是尚待挖掘的土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卢锋.当代服务外包的经济学观察:产品内分工的分析视角[J].世界经济,2007.

[2]王习农.服务外包不等于服务业外包―服务外包概念再认识与理论新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

[3]庞春.一体化,外包与经济演进:超边际-新兴古典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研究,2010.

[4]荆林波.质疑外包服务降低成本及引起失业的假说―以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为例[J].经济研究,2005.

[5]陈清萍,曹慧平.承接跨国服务外包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研究―与制造外包的分析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1.

决策分析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账户;资本资产定价;投资决策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是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中直接推导出来的模型。计算方法为:E(ri)=rf+βim(E(rm)-rf)。

(一)模型含义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认为,资产组合面临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与整体经济运行相关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与资产自身特性相关的风险。多样化的投资可以降低直至消除资产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而系统风险与整体经济运行有关,是不能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消除的。CAPM模型对资产的定价是对该资产的系统风险的定价。

(二)模型应用

以股票市场为例。假定投资者通过基金投资于整个股票市场,于是他的投资完全分散化,他将不承担任何可分散风险。但是,由于经济与股票市场变化的一致性,投资者将承担不可分散风险。于是投资者的预期回报率高于无风险利率。设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率为E(rm),无风险利率为rf,那么,市场风险溢价就是:E(rm)-rf,这是投资者由于承担了与股票市场相关的不可分散的风险而预期得到的回报。考虑某资产(比如某公司股票),设其预期回报率为ri,由于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为rf,故该资产的风险溢价为E(ri)-rf。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描述了该资产的风险溢价与市场的风险溢价之间的关系:E(ri)-rf=βim(E(rm)-rf)(β系数是常数,称为资产β)。

二、心理账户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中的引入

(一)心理账户的定义

心理账户概念是芝加哥大学萨勒教授于1985年提出的。心理账户指的是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地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在心理上对资金进行归类,对不同类别的资金有不同的期望回报和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它指的是理性人用一种非理性的态度看待事物,这种态度让相同的钱在不同的环境下变得不一样了。

(二)心理账户的例子与解释

出租车司机是自由职业者,但是他们的生意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天晴的时候,大家愿意在外面多走走或骑车或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的生意就一般,经常到晚上很晚收工才能赚回足够的钱。但是在雨天,出租车的生意就特别的好,最好的情况下司机半天就能挣到500元。学过经济学的人应该知道,最有效率的做法就是在晴天生意不好的时候早点收工,在雨天则多工作几个小时。因为在相同的工作时间里,雨天要比晴天赚的更多。加州理工大学的考林・卡莫若教授研究发现,为了保证每个月能有一笔大致固定的收入,出租车司机往往会给自己订一个日收入计划,比如每天要挣到500元才能回家休息。因此晴天生意不好的时候,他们工作的时间过长,通常要做到很晚;而在雨天生意好的时候,他们又很快就挣到500元,过早地回家去了。其实出租车司机也知道,雨天多工作一小时就可以让晴天少工作两个小时,可就是他们认为设置的心理账户使得今天的工资和明天的工资似乎不可以替代。正是心理账户概念的引入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标榜自己为理性人的行为人会作出一些非理性决策。

(三)心理账户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设想一个人以每股10元的价格买进股票100股,这项投资一开始是1000元,只要股票价格发生变化,那么账户就会有潜在的盈利或亏损。而一旦将股票抛售,任何盈利或亏损都会变得实实在在的了。关闭账户是令人痛苦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不情愿在股票价格下降的时候将它抛售,尽管知道价格很有可能只降不增,但他们对于价格的上升仍抱有一丝希望。

决策者倾向于将每一项投资放入一个单独的心理账户中,进行单独处理,并忽略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心理过程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投资者的财富产生负面影响。首先会加剧倾向性效应,投资者不愿卖掉亏损的股票,因为他们不想经历后悔的痛苦,卖出亏损股票就会关闭那个账户。心理账户还具有狭窄性特征,股票市场的风险与回报都较高,但它的风险与人们的其他经济风险,如工资收入和房屋风险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因此在投资组合中稍增加一点股票可以分散人们整体经济风险。投资者通常将每个投资品种分别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这会导致他们忽略不同心理账户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影响投资组合的构建。

人们对每个投资目标都有一个单独的心理账户,投资者会对每一个投资目标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投资品种的选择都要满足心理账户中的期望风险和收益。首先投资者会有一个安全性目标,因此他会配置足够的资产到最安全的一层;然后有着更高期望收益和风险承受力的心理账户会配置资产到高一个层次;最后才考虑是否会投资国外市场股票或新发型股票。每个心理账户都会用一定的资金数额来满足特定的目标,需要安全性的心理账户数量决定了用于安全投资的资产数量,以此类推。这意味着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是非有效的,投资者在其承担的风险水平上,本来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的组合是可以降低组合风险的。所以投资者可以合理安排组合投资中构成资产的权重,使组合投资的风险降低到系统风险。但由于心理账户的缘故,投资者会把加入某一投资品种进入组合的风险,看作是这一投资品种自身的风险。而不会考虑到投资的相关性,所以在投资者的心中,往往一项投资的加入会提高组合的风险,而且是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心理账户的引入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在理性的环境下,投资者会表现出一些不理性的行为,他们的投资行为并不是按照效用最大化来执行的。

参考文献:

1、Thaler R.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J].Marketing Science,1985(3).

2、魏勇刚,苏小玲.消费者心理账户中的心理效应研究[J].消费经济,2005(4).

3、胡昌生,丰赋.基于心理会计的投资选择[J].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研究,2003(5).

决策分析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系统工程、模糊理论

1.引言

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建设,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地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它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利用电子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系统工程是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和方法。近年来,随着对系统工程认识的深化及其本身的丰富和发展,系统工程的应用已经广泛深入到人力资源的管理、规划、培训、评价的各个方面,同时推动了人力资源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系统工程的理论、技术及方法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2.基本决策问题

决策,就是针对某一问题,确定反映决策者偏好的目标,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方法从多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或满意)的方案的过程。决策分析技术首先在60年代初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工业部门的决策问题,随后被引入美国的火星无人探险和将核动力引入墨西哥国家动力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等项目中。当前,决策技术在经济管理、城市发展、航天技术等众多领域都得以了广泛的应用。决策分析一般有四个步骤:(1)形成决策问题,包括提出方案和确定目标;(2)判断自然状态及其概率;(3)拟定多个可行方案;(4)评价方案并做出选择。

常用的决策分析技术有: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不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

(1)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征有4方面:一是只有一个状态,二是有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的目标,三是存在着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四是不同方案在该状态下的收益值是清楚的。确定型决策分析技术包括用微分法求极大值和用数学规划等。

(2)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这类决策问题与确定型决策只在第一点特征上有所区别:风险型情况下,未来可能状态不只一种,究竟出现哪种状态,不能事先肯定,只知道各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概率、频率、比例或权等)。常用的风险型决策分析技术有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期望值法是根据各可行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收益值的概率平均值有大小,决定各方案的取舍。决策树法有利于决策人员使决策问题形象化,可把各种可以更换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状态、可能性大小及产生的后果等,简单地绘制在一张图上,以便计算、研究与分析,同时还可以随时补充和修正。

(3)不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如果不只有一个状态,各状态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又不确知,便称为不确定型决策。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有:a.乐观准则。比较乐观的决策者愿意争取一切机会获得最好结果。决策步骤是从每个方案中选一个最大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大收益值中选一个最大值,该最大值对应的方案便是入选方案。b.悲观准则。比较悲观的决策者总是小心谨慎,从最坏结果着想。决策步骤是先从各方案中选一个最小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小收曾值中选出一个最大收益值,其对应方案便是最优方案。这是在各种最不利的情况下又从中找出一个最有利的方案。c.等可能性准则。决策者对于状态信息毫无所知,所以对它们一视同仁即认为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于是这样就可按风险型的方法进行决策。

3.模糊理论框架

模糊逻辑推广了二直逻辑,可以具有无穷多个中间状态,是处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有效工具。利用专家知识和实际经验来定义相应的模糊集的隶属函数。模糊并不意味着所获得的结果是模糊、不精确或甚至是完全不准确的。但是,它也不同于二进制逻辑,仅能区分真假(1、0)两种状态,模糊逻辑理论具有描述不精确状态的语句。对于人力资源决策者来说,往往很难在候选人中评判出谁更适合空缺的职务,现在建立在模糊理论基础之上的个人能力评判矩阵和个人指标的权重求出评判指标,就得到候选人的综合指标,从其综合评判结果中挑出最佳候选者出任空缺职位。

常用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可以归纳一下几方面得步骤:

(1)先给出备择的对象集:X=,X是需要评判的全体对象。

(2)确定因素集(判据集)U=,即被评判的对象的品质是由那些因素决定的。

(3)求出评判矩阵R,R可以看为集合X到集合U的模糊关系。R F(XxU),用各项判据对每个评判对象进行评价。 是对象 对于因素 的特征指标。可以把 看为对象 具备 的程度,即 对于因素 的隶属度,于是每个对象都可求出m特性指标。

i=1,2,…,n , j=1,2,…, m 可以把它看作集合U的一个模糊集。

(4)确定评判函数f:[0,1](全体实数集),f 是一个m元函数,m自变量都在[0,1]区间取值,对应的函数值可取任意的实数,即

i=1,2,…,n ,d R 评判函数是根据排序择优的要求确定的如何进行评判的计算方法。

(5)计算评价指标 把对象 的m特征指标 代入评判函数f,得到相应的函数值 ,它就是对 的评判指标。即对 作总体评判的数量依据。

4.模糊决策分析

一个事物的状况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所谓综合评判,就是对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事物或现象做出总的评价。 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常常要涉及多个因素或者多个指标。人力资源中会根据候选者的学历,工作经验,专业技能,敬业精神等,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称为因素集u),再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称为评判集v),分别求出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审等级的归属程度(称为模糊矩阵),然后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通过计算(称为模糊矩阵合成),求出评价的定量解值。上述过程即为模糊综合评判。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人才竞争的社会。企业主只有拥有高素质人才,并且能够用好人才方能在竞争中取

得胜利,才能完成百年老店的宏伟大业。下面举一例说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来选择人才。 如,某企业想在本企业中提拔一名中层管理干部,有6候选人A,B,C,D,E,F.

学历 经验技能 敬业 沟通能力

根据预先想要要候选人的综合素质指标,对四项判据特征规定权数依次为(0.2,0.3,0.2,0.3),根据不同的职位,权数会做出相应的变化,由于是要选择管理干部,经验技能和沟通能力相应的权重高,如果是选择技术人才,那么经验技能和敬业的权重可能会高些,于是求出评测指标得:

通过以上综合评判的结果,得出B候选人的综合指标更适合空缺的职位。由此,在人力资源系统工程中,运用模糊的理论能好好地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望

系统工程的创立,则是发展了系统理论的应用研究。它为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科学方法。运用模糊的思想到实际的人力资源系统管理中,将拓广系统工程的应用天地。

【参考文献】

[1]钱学森等编. 论系统工程. 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82.

[2] 刘 林 编著. 应用模糊数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汪应洛主编. 系统工程(第3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姚定江(1977-),男,贵州黎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力载波通信、音视频处理、数字电视、LCD的研究.

决策分析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可持续增长;资本结构;投资决策;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113-02

一、企业可持续增长内涵

企业可持续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公司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市场竞争的地位,又要巩固公司一直占有市场份额,使公司能在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能力,保证公司的长盛不衰。尽管各学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经济效益,在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前提下,企业必须追求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二是资源效益,包括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综合利用资源、废物利用等。三是环境效益,即鼓励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更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能负起更多保护环境的责任。四是社会效益,一个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不断提高对社会的贡献水平,也就是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基于可持续增长理论的上市公司投资的四个阶段

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方法是决定上市公司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能否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环节。因此,基于可持续增长的投资决策方法实际上就是确保投资决策正确的方法。

目前,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方法不论是传统的贴现现金流量法,还是新引入的期权法,都只是对企业投资进行的整体分析,但实际上,企业的资本投入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的过程。一个产品项目从研制成功,到形成规模生产并上市,是一个漫长的时期,少则3-5年,多则7-10年。另外,项目的风险性也决定了其投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这一切说明投资是具有阶段性的,在企业投资的不同阶段应该根据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投资的初始阶段,通常为技术的酝酿与开发阶段,此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技术风险。这一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是很少的,其投资占全部投资额的比例一般不会超过10%,但却承担着很大的风险。投资的第二阶段通常为技术创新和产品试销阶段,这一阶段的资金需求量显著增加。投资的第三阶段是技术发展和生产扩大阶段,这一阶段的资本需求量相较前两阶段又有较大幅度提高,资金的投放一方面是用于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是用于开拓市场、增加营销投入,以达到投资的基本规模。这一阶段的风险相对于前两个阶段而言已大大减少,但超额利润率也在降低,逐步趋于平均利润率。投资的第四阶段是成熟阶段,是技术成熟和产品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该阶段的资金需求量很大,随着各种风险的降低,利润率已经趋于平均利润率,因而,企业在该阶段很少增加投资。成熟阶段是企业的收获季节,也是投资的准备退出阶段。

三、基于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投资决策过程

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与企业是否能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是密切相关的,必须具备科学的投资决策过程,其中各环节对企业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从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根本性影响作用来看,投资决策过程为:第一步,识别,即通过收集信息,识别具有潜在投资价值的投资机会。这一步对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企业都有一个从成长、成熟到衰退的阶段,企业要想一直保持成长,就必须持续拥有有价值的投资机会,给企业不断地注入新的生命力。第二步,评估,当企业寻找到了投资机会,评估可以说是企业投资决策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它决定企业投资决策的成败。从企业长期投资的特点看,企业一旦投资决策失败,将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对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对已确认的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主要涉及对项目预期寿命周期的估计,对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的估计,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贴现率的估计。这些评估都要涉及到复杂的财务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第三步,选择,选择是建立在已经估计出的各个财务变量基础之上。由于选择所采用的标准的不同,因而也存在多种方法,如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投资回收期法、获利指数法等。企业在进行项目的选择时,要紧紧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上着手考虑项目的选择,从战略高度审时度势,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最后,在被采纳的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对实施的项目进行定期的审核、控制和反馈。随着项目的实施,关于项目的信息会得到不断的补充,期间必须对实施项目的现金流量和所发生的时间进行监控,以确保它们与预算中的数额相符。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刘剑.不同成长阶段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1).

[2]陈海声.财务数据及其其他因素与上市公司成长潜力的关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3).

决策分析理论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大型项目 实物期权 DCF法

大型项目的投资一般具有较高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大型项目的投资决策必须占有与项目相关的较为完备的信息,采用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方法,以达到规避风险,获取效益的目的。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DCF法(折现现金流方法)通过计算项目的NPV (净现值) ,对项目进行评估,往往导致对项目投资价值的低估,从而使投资者丧失大量的投资机会,运用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就能够对蕴含于大型项目中的价值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使投资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一、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及其缺陷

1.静态财务分析法 即不考虑时间价值, 认为各时点上的现金流量价值相同, 不予贴现的非贴现法,它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法、简单收益率法等。该类方法具有直观简便、成本不高、以部分要素代替总体的特点,同时还可用以衡量投资方案的变现力(回收期愈短、则回收速度愈快、变现力愈强),间接反映投资方案风险的大小,以及资本增值率的高低,故至今仍是不少投资者偏好的一类方法。

2.DCF(Discounted Cash Flow)法(现金流贴现法) 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各个时点上的资金按一定的贴现率进行贴现的方法,包括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法、现值指数法等。DCF法由于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全面地分析了项目寿命期内所有可能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并且对风险作了一定的分析,所以比非贴现的静态分析法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DCF法却没有充分地考虑其它时间因素,它是建立在以下假设基础之上的:

(1)能够精确估计或预期项目在其寿命期内各年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并且能够确定相应的风险调整贴现率。

(2)投资项目初始成本的完全可逆性。

(3)投资决策的不可延缓性。虽然有些投资项目属于这种分类, 但大多数情形并非如此, 现实中更多的投资项目是不可逆的, 而且是可以延缓的。此外, DCF 法的折现率的确定较为困难,而且未考虑投资项目中的经营灵活性。

一般大型项目的投资具有不可撤销性或不可逆性、不确定性、管理者对投资时的选择余地等特征。传统的决策方法无法对项目的这些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也无法对这些项目的投资做出正确的决策。运用实物期权方法来对大型项目进行评价,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更加准确地评估项目价值,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实物期权理论

1.实物期权理论。实物期权理论脱胎于金融期权理论,是金融期权理论对实物(非金融)资产期权的延伸。实物期权(Real Option)一词最初是由斯图尔特・迈尔斯(Myers)提出,他最早将金融期权运用于实物投资决策中。期权是指一种选择权,其持有者通过付出一定成本而获得一种权利,在规定时间内有权利但不是必须按约定条件实施某种行为。实物期权是期权在实物资产中的应用,是以期权概念定义的选择权。如同在资本市场上金融期权赋予所有者权利去按照预定价格购买金融资产一样,实物期权赋予所有者对某实物资产(项目)进行投资(或不投资)的选择权。实物期权方法是进行投资决策的一个新的范式。与传统项目投资决策方法不同的是,实物期权方法认为风险会带来投资价值,越是有风险的项目其投资价值越高,这与传统方法用消极的方法回避风险是完全相反的。

2.实物期权的定价模型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包括两大类:离散时间模型和连续时间模型,离散时间模型包括二叉树、三叉树等模型,连续时间模型包括普通公式类模型,如典型的B-S 模型,其次有随机微分方程和蒙特卡洛模拟。其定价原理与金融期权定价的原理一致,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利用交易证券组合复制项目现金流,通过市场信息确定项目价值。

三、实物期权法在大型项目投资中的应用

以房地产项目为例来说明实物期权法在大型项目投资中的应用。目前在房地产投资项目决策中,估计项目涉及的实物期权价值时多用Black-Scholes 模型及其扩展,然后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再作适当的修正。下面结合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如何将实物期权方法用于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决策。某公司于2003 年投资一房地产项目A-1,该项目与另一项目A-2为关联项目该项目于2003 - 2005 年各年初进行投资,自2004 年开始产生收益,销售期为2 年。假定项目的机会成本为20%,由DCF初步测算A -1项目的净现值为-23.61万元(见表3),表示该公司不应投资该房地产项目。考虑到如果投资这一项目,则可以获得关联项目A-2的投资机会,即可以在2005 、2006 、2007 年初分别进行投资,销售期为2 年,2006开始产生收益 ,仍假定项目的机会成本为20%,则以2005 年初为考察点,关联项目在2005 年的净现值为-45.70万元,折现至2003 年初,净现值为NPV2003 = -31.73万元< 0 (见表3),表明单独考虑关联项目A-2仍不可行。

在DCF 方法计算中,实际上忽略了关联项目投资机会(选择权)的价值。随市场的变化,关联项目投资的价值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此,用期权理论观点来分析, 2年后是否投资、投资规模可视情况而定。因此,若现在投资这一项目,除得到3年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量之外,还有一个2年后上马关联项目的机会,这个机会(实物期权) 价值多少应当考虑。现在我们将后继项目投资机会的价值考虑进去,用实物期权法从定量的角度对该项目的价值进行重新进行估算。考虑到A-2项目附带一项扩张的实物期权,该项选择权具有价值,而且市场波动越大,期权价值越高。由于后继项目投资前不会产生价值漏损,鉴于资金流等限制投资时间确定在两年后,公司拥有的后继项目选择权相当于一项到期前无“红利” 的欧式买权, 因此可以直接利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该实物期权的价值,过程如下:由于关联项目投资的价值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假设其波动率为,无风险利率,根据Black-Scholes 模型,

累计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

其中

P是标的资产市场价格,是由A-2项目现值以20%的机会成本折算到现在7989.58/1.2 =5548.32万元的买权价值。

P是A-2项目的投资现值,相当于期权的执行价格。

=-0.6344=0.2643

=-1.0586 =0.1446

考虑了实物期权价值后A-1 项目的净现值=-200+415.09=215.09万元。因此是值得投资,而不应当放弃该项目。

四、结束语

实物期权理论是对大型项目投资决策的传统方法的一种补充,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决策方法! 目前实物期权理论的一些条件由于同大型项目市场的真实情况还有一些差距,在实际中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现有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修正,同时由于实物期权理论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在大型项目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实物期权法在大型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应当在以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雷星辉 羊利锋:实物期权方法在投资项目评估中的运用[J].基建优化,2001,22 (2):14~17

[2]左 立 李济民: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实物期权分析方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 26(1):115~118

[3]杨兴月 郜建人:基于实物期权的房地产投资决策方法[J].决策参考,2005(3):49~50

[4]Lint,O.,and E.Pennings,An Option Approach to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ACaseStudyatPhillipsElectronics[J],R&DManagement,Vol.31,No.2,2001,pp.163~172

决策分析理论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管理学 决策理论 决策方法

在管理学中,不同学派对决策有不同的理解。有学者认为,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也有学者提出,决策是从一组有限的方案集合中选择最佳方案活动。纵观文献,笔者认为,决策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并准备实施的活动。决策活动中应用的决策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决策的情景,一般分为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和非确定型决策分析,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一、盈亏平衡分析法(确定型决策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情况都属于确定型决策分析范畴,即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料的,给定一定前提条件,其后果也是可以计算和推演,这种情况可称为确定型决策分析。

例如,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A,其固定成本为2万元,目标利润为3万元,边际成本为30元,该产品的建议零售价为80元,那么,应该如何求得该企业的保利销量?

为求解上述问题,可以设其保利销售量为X,于是:

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边际成本)=(20000+30000)/(80-30)=1000(件)

所以,当销售量达到1000的时候,即可保证该企业的利润为30000元。

二、决策树(风险型决策分析)

有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即决策时面临多种方案,且每一种方案通常面临几个不同的结果,完全取决于概率。如此,每一种方法都面临着一定的胜算与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决策树来进行辅助决策,例如:

某企业成功研制出一种新产品H,现存在两种销售方案甲和乙,两种方案都面临着:滞销、一般、畅销三种可能,每种可能的获利情况和可能性也已得知,见下表(单位为万元):

销售情况

方案 滞销 一般 畅销

0.1 0.5 0.4

方案甲 20 60 70

方案乙 30 50 90

此时根据情况,便可绘制决策树:

如图所示,根据期望计算,方案甲的获利情况为60万元;方案乙的获利情况为64万元,所以应该选择方案乙。

三、冒险决策方法、保守决策方法以及后悔值法则(非确定型决策分析)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现实生活中还普遍存在着一类情况,即非确定型决策情景。非确定型决策方法所涉及的变量和约束条件不能够量化,而且其自然状态中的概率不能确定,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便要用到冒险决策、保守决策和后悔值法等一系列方法。

回到上一案例,如果方案甲和方案乙所面临的滞销、一般、畅销的概率不能够确定(现实情况通常也是如此),此时如果应用冒险决策方法,则应对不确定问题持乐观态度,对两种方案的最大收益进行比较,选取最大收益方案作为最终方案。故其亦称为“大中取大原则”。

对比上述方案甲和方案乙(此时概率未知),可得知在冒险决策方法中,方案甲的最大收益为70万元;方案乙的最大收益为90万元,所以按照冒险决策方法,应该选取方案乙。

同理,如果应用保守决策方法,则应对不确定问题持悲观态度,对两种方案的最小收益进行比较,选取最大收益方案为最终方案。故其亦称为“小中取大原则”。

对比上述方案甲和方案乙,可得知在保守决策方法中,方案甲的最大收益为20万元;方案乙的最大收益为30万元,所以按照保守决策方法,应该选择方案乙。

此外,在非确定型决策方案中,还有一种被称为后悔值法则,或者萨凡奇决策准则。它指的是,在选择了某方案后,如果将来发生的自然状态表明有其他方案可以产生更大收益,那么决策者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通过选取后悔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最终决策方案。所谓“后悔值”=“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并据此做出各方案的后悔值进行比较。

同样以上一案例为例,在产品滞销的情况下,如果选择了方案乙,则后悔值为0(30-30),因为方案乙在滞销情况下获取的利益最大;而如果选取了方案甲,则后悔值为10(30-20),即滞销时方案甲比方案乙少获利10万元。又比如,在销售一般的情况下,方案甲的后悔值为0(60-60),而方案乙的后悔值为10(60-50),即销量一般时方案乙比方案甲少获利10万元。于是,经过分析整理,可得出各方案在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见右表(单位:万元),

销售

后悔值

方案 滞销 一般 畅销

方案甲 10 0 20

方案乙 0 10 0

通过图表对比可得发现,方案甲的最大后悔值为20万元,方案乙的最大后悔值为10万元,所以最终选择方案乙。

决策分析理论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投资项目;决策分析;调研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156-02

引言

项目投资决策就是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并从诸多可行的投资方案中选择要执行的投资方案的过程,而判断某个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标准是某个投资方案所带来的收益是否不低于投资者所要求的收益,一般的判断过程主要有两个步骤:一是预计项目的现金流量,二是计算经济决策指标。其中,投资决策指标就是通过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投资项目是否可取的标准。根据这些指标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被称为投资决策方法,按其是否考虑时间价值,可分为非贴现法和贴现法。而决策的基本标准是首先需要确定一个企业要求达到的平均会计收益率的最低标准,然后将有关投资项目所能达到的平均会计收益率与该标准进行比较,如果超出该标准,则应该放弃该投资项目,在有多个投资项目的互斥选择中,则选择平均会计收益率最高的项目。但是,很多企业并不是按照最理性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投资项目决策分析,而是凭着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做出来的项目投资决策对企业而言是不理性的、没有根据的,可能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使企业错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一、投资项目决策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调研不足

在进行投资项目决策分析之前,企业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句中国最古老的成语勾画出了竞争研究的重要性。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不了解竞争市场情况,不认识竞争对手,就意味着没有胜算的机会。企业在决策之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客观地、系统地识别、收集、分析和反馈各方面的信息,这样才能做出最理智的、符合企业收益的决策,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在决策的分析前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更别说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来收集信息,有的企业就算有调研的意识,因为规模小的原因缺乏资金,请不起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等等。另外,有的企业也进行了完善的市场调研,收集了很多信息,但往往只关注自己的信息而忽略对竞争对手信息的市场调研。总之,企业的市场调研不足导致信息收集不够,最终影响了企业的投资项目的最终决策。

(二)投资项目决策分析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投资项目决策是需要综合考虑内部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的决策的各个阶段,过程复杂,充满挑战。投资项目决策需要增强责任意识、经验交流、人才培训和后续教育,以适应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的各方面需要。但是很多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资金的限制,连专门的投资项目决策分析专员都没有,更谈不上素质高低的问题;现代企业的投资项目决策分析知识匮乏,相关理论与方法钻研不精,因此很难对企业的不同投资项目进行理性和系统化的分析。为了提高企业的投资项目决策分析效率,对企业投资的项目决策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投资决策分析专员队伍对企业而言已然必不可缺。

二、改进投资项目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项目投资前的市场调研分析

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前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市场上的潜在机会加以利用,为企业进行投资项目的决策提供更准确的证据,以保证所投资的项目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时,一方面要通过发展比较迅速的现代信息化技术如网络技术进行查询,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查询比较方便快捷,可以节约较多的时间成本,利用节约下的时间成本再进行报刊杂志信息的查询和实地调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对企业的商品需求、运输渠道、战略优势、竞争方向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地取得完整、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为企业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获取更多的依据;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分析技术对市场调研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在实际应用中,企业一般都采用净现值法和实物期权理论法进行投资决策的分析,分析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及供给情况,分析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顾客群、宏观经济环境、价格控制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损失。例如,格兰仕集团在进行投资项目决策之前都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美的集团等竞争对手的产品发展趋势,市场拓展情况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了企业的正确决策,为企业获取了更多经济利益。

(二)提高投资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进行投资项目时对项目的投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以保证企业更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投资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一方面投资者管理人员要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培养自身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去做决策,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对投资项目决策相关者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对他们进行知识、创新意识、分析理解问题并作出正确决策等各方面进行定期的教育,以保证他们能够作出对企业有利的项目投资决策。例如,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对企业投资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并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投资管理人员除了参加企业的定期教育培训,还不断地通过实践来充实自己,为企业进行正确的投资项目决策奠定了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时都因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导致投资项目失败,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要想长远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意识到自身在投资项目决策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投资项目决策前的充分市场调研,提高企业投资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保证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做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决策分析理论范文第9篇

关键词:净现值;内含报酬率;资金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5文献标识码:A

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是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中两种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专门方法,广泛应用于单个长期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决策分析以及从多个相互排斥的长期投资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的决策分析。在对单个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决策分析中,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但在从若干个相互排斥的长期投资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的决策分析中,两种方法有可能得到相互矛盾的结论。在此情况下,以什么指标为标准来选择最优方案,就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两种方法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净现值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即不包含投资额在内投资方案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之和)与投资额的现值的差额。净现值法则是根据一项长期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否大于零来确定该方案是否可行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若净现值大于零,说明该方案的投资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那么该方案可行;若净现值小于零,说明该方案的投资报酬率小于资金成本,那么该方案不可行。净现值法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但该方法不能揭示各个投资方案本身可能达到的报酬率是多少,在资本限量的情况下,只根据各个投资项目净现值的绝对数作出决策还不能实现最大的投资收益。

内含报酬率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实际可望达到的报酬率,用该报酬率对投资方案未来的现金净流量进行折现,能使投资方案未来报酬的总现值正好等于该方案投资额的现值,也就是说,内含报酬率实际上是一种能使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等于零的报酬率。内含报酬率法,则是根据各备选方案的内含报酬率是否高于资金成本来确定该方案是否可行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若内含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说明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那么该方案可行;若内含报酬率小于资金成本,说明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小于零,那么该方案不可行。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排斥的备选方案的内含报酬率均大于资金成本,那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最优方案。内含报酬率法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反映了投资项目本身的实际投资报酬率,概念也易于理解,但该方法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特别是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的投资项目,要经过反复测算才能计算出内含报酬率,而且仅用此方法进行决策分析有时会作出错误的选择。

二、两种方法比较分析

(一)对财富增长的揭示形式方面的差异。尽管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都是衡量投资项目盈利能力的指标,但净现值能直接揭示投资项目对企业财富绝对值的影响,反映投资效益,使投资决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保持一致;而内含报酬率与企业财富之间的联系不如净现值明显,在互斥投资项目决策中甚至有可能得出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不一致的结论,因为内含报酬率最高的方案净现值不一定最大。如果企业能以现有资金成本获得所需资金,净现值法能帮助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金,获取最大投资收益。

(二)再投资假设方面的差异。净现值法在投资评价中以实际资金成本作为再投资利率,内含报酬率以项目本身的收益率作为再投资利率。相比而言,净现值法以实际资金成本作为再投资利率更为科学,因为投资项目的收益是边际收益,在市场竞争充分的条件下,边际收益受产品供求关系影响呈下降趋势,投资报酬率超出资金成本的现象是暂时的,超额报酬率会逐步趋向于零。因此,以高于资金成本的内含报酬率作为再投资利率不符合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果以高于资金成本的内含报酬率作为再投资利率,必将高估投资项目收益,是一种不稳健的做法。项目的现金流入可以再投资,但再投资于原项目的情况很少,而投资于其他项目的情况居多。因此,以原投资项目内含报酬率作为再投资利率缺乏客观性,而净现值法以实际资金成本作为再投资利率,是对投资收益较为合理的预期。当各年度现金流量正负号出现多次改变时,内含报酬率有可能存在多重解或无解的情况,这是数学符号规则运行的结果,每次现金流量改变符号,就可能有一个新解出现。而净现值法以固定资金成本作为再投资利率,从而避免了这一问题。

(三)指标计算方面的差异。确定各年现金流量后,内含报酬率法要求逐步测算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对于每年净现金流量不相等的投资项目,一般要经过多次测算才能得出结果,计算过程十分繁琐,并且还存在一定的误差。而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则相对较为简单,计算结果也更准确。如果项目经济寿命期内存在资金成本变动或通货膨胀,净现值法也比内含报酬率法更易于调整。

虽然净现值法在理论上优于内含报酬率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净现值法的企业明显少于应用内含报酬率的企业。笔者认为,引起这种理论与实践之间偏差的原因主要在于折现率。因为采用内含报酬率法进行投资项目评估不需要确定折现率,只需要根据内含报酬率高低就可以确定投资方案的先后顺序,从而减轻了实际应用的难度。而且,内含报酬率作为相对数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方案本身的获利水平,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利于不同投资方案之间的直接比较。采用净现值法进行投资项目评估,正确选择折现率是关键。因为折现率的高低将影响投资方案的优先顺序,进而影响投资评价的结论。企业可以投资项目的资金成本作为折现率,也可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或者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如果选择的折现率过低,将会使一些经济效益较差的项目通过投资评估,浪费企业有限的资源;如果选择的折现率过高,则会导致一些效益较好的项目不能通过投资评估,从而使企业资金闲置,不能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正是由于折现率不易确定,限制了净现值法的应用范围。内含报酬率备受青睐,还与投资报酬率指标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密不可分。为了提高业绩考评结果,经营者倾向于选择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投资方案。内含报酬率是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能直观地反映投资方案的实施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因此,投资报酬率指标的风行是内含报酬率得以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互斥投资方案决策分析中评价标准的选择

在单个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决策分析中,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能够得到相同的结论,即净现值大于零的方案,其内含报酬率必然高于资金成本,反之亦然。从多个相互排斥的投资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少人认为在若干个可行方案中内含报酬率最高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内含报酬率最高的方案确实是最优方案,但有时内含报酬率最高的方案未必就是最优方案,问题的关键是应该以什么指标为标准来选择最优方案,一旦确定了正确的评价标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互斥投资方案的决策分析中,有时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会得到相同的结论,即净现值最大的方案其内含报酬率也最高;有时两种方法可能得到相互矛盾的结论,即净现值最大的方案其内含报酬率却最低。即使两个方案的初始投资和经济寿命都相同,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仍有可能相反。如本文中的方案B和方案C,初始投资和经济寿命都相同,方案B的净现值小于方案C的净现值,但方案B的内含报酬率高于方案C的内含报酬率。这是因为根据再投资理论,净现值法假设项目寿命周期内的现金净流量按资金成本再投资,到项目终了时,B方案的现金净流量的终值为38000×(1+8%)+38000=79040元,小于C方案的现金净流量的终值80,000元。在采用同样的资金成本折现的情况下,B方案的净现值也就小于C方案的净现值。而内含报酬率法假设B方案的再投资利率为其本身的报酬率(17.33%),其现金净流量的终值为38000×(1+17.33%)+38000=82585元,大于C方案的现金净流量的终值80,000元。因此,按内含报酬率法会得出B方案优于C方案的结论。(表1、表2)

可以看出,A方案的净现值最小,但内含报酬率高于C方案;C方案的内含报酬率最低,但净现值在三个方案中最大。也就是说,在多个相互排斥的投资方案的决策分析中,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会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笔者认为,在此情况下,应以净现值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即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天民.现代管理会计学[M].上海: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余绪缨.管理会计[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决策分析理论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赊销;信用;指标体系;投资

一、投资视野下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的涵义、指标与特点

(一)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的“投资”之涵义

因授信人的不同,信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银行信用:由从事货币资金经营的银行发放的信用;投资信用:一般是由金融机构或私人基金向企业提供的相对较长期的信用,以帮助受益者开办企业、购置土地、建筑、设备等固定资产;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对企业或者消费者个人的赊销。通常,企业赊销信用多被归属到商业信用之中,对赊销信用的研究,从商业信用的角度研究者多,而从投资视野角度研究者少。

在当前对企业赊销信用决策的相关研究文献成果中,将赊销当成企业促销手段与关注赊销成本的论述较为常见:如李红梅(2003)在《健全赊销管理:企业应对信用风险的盾牌》文中认为:企业赊销一方面可扩大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另一方面,有可能会造成现金周转风险和坏账风险,引发信用危机,要健全赊销管理。这是“手段论”的代表性观点;王莉莉(2003)在《企业赊销活动的财务管理》文中认为:企业赊销的成本由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组成,应加强管理。这是“成本论”的代表性观点。然而,在企业赊销信用决策中,赊销还存在另外一种重要功能:投资功能,即赊销信用是企业投资理财的一种方式。在相关研究文献中,注意到赊销“投资功能”的文献是“成本论”中有关“机会成本”的论点:机会成本是指企业的资金被应收账款占用所丧失的潜在收益。也就是说,如果将这些资金用于投资,可以为企业取得投资收益。在实际工作中,也是用赊销与投资利率的乘积来计算机会成本,但仅止于此,没有进一步的探讨与深入,缺乏较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及分析。

笔者认为,赊销信用是企业将商品资金投资于客户,以取得收益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投资功能”是赊销信用决策的重要内容。从商业信用角度,研究者多出于促销以占领市场份额的动机,属于企业赊销信用管理的短期考虑,而从投资信用角度,研究者多是出于企业减少市场经济中各种风险的考虑,属于企业赊销信用管理的长期考虑。就像企业一般都会保有一定数量的债券、银行存款等各种形式的流动储备防备无法预知的风险一样,当企业以赊销形式进行投资时,赊销资金同样具有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作用。这时,企业是作为一个金融中介对其客户进行授信,从而赚取高于市场利率的收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信用交易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交易形式,市场经济正在从货币经济向信用经济转化,赊销已成为企业销售方式中的主要方式,其数额在销售收入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赊销资金的质量与安全,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投资的视野下,摒弃“手段论”与“成本论”观点的不足之处,重新审视与研究赊销信用投资的作用与功能,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与一阶段收回投资特点

1. 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

在投资视野下,企业信用管理赊销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赊销资金净现值、赊销资金净现值率、赊销资金现值指数、赊销资金内含报酬率等指标(见图1)。具体分析如下。

(1) 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中四个指标的具体涵义

赊销资金净现值是指在投资期间内,按一定的贴现率计算的各年现金净流量之和。所采取的贴现率可以是投资者的资金成本,也可是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RR表示内含报酬率。

当我们将企业赊销给客户的资金视同为一项“投资”以后,就可以对企业的赊销资金进行“投资项目管理”,计算出其内含报酬率,并与企业资金成本指标相比较,判断企业赊销信用投资的质量,为研究企业的赊销信用决策是否妥当提供了一个“风向性”指标。

(2) 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中四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公式的推导与分析之中,就会发现,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中四个指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净现值率大于零时,现值指数大于1,内含报酬率大于企业期望的最低报酬率;当净现值率等于零时,净现值率等于零,现值指数等于1,内含报酬率等于企业期望的最低报酬率;当净现值小于零时,净现值率小于零时,现值指数小于1,内含报酬率小于企业期望的最低报酬率。

综上所述,根据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企业可以准确把握企业赊销资金现状,找到问题的症结与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关措施,保证赊销资金的安全与质量。

2.企业赊销信用决策之“一阶段收回投资”特点

通常,在进行项目投资分析时,将投资时期分为建设期与经营期,建设期形成固定资产,而经营期形成利润。利润是营业现金收入扣除营业成本、税金等多项支出后的现金净流量,它是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先弥补经营期间的各项现金支出后的余额,这称为“第一阶段收回投资”。然后,以利润弥补固定资产投资支出,这称之为“第二阶段收回投资”,这样,在项目投资分析时,就存在两个收回投资的阶段,这称之为项目投资的“二阶段收回投资”。

然而,在企业赊销信用决策中,企业将赊销资金投资给客户,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当客户偿还应收账款时,不存在以利润弥补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情况,所以存在“一阶段收回投资”特点。这个特点在计算赊销资金现金流量的过程中,是以一次或分次收回应收账款的现金流入量之和与赊销投资额相抵减表现出来的。

二、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应用

(一) 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应用的基本假设

企业赊销信用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涉及现金流量等多项指标计算,为简化分析,应满足以下基本假设:

(1)时点指标:内含报酬率计算中所涉及的价值指标,均按年初或年末的时点处理;

(2)确定性:与计算相关的赊销量、产品价格、各项成本、所得税率等因素为已知常数;

(3)全投资:在计算时只考虑赊销资金总量的变化情况,不分赊销产品、赊销种类等具体赊销形式,均视作赊销资金。

(二)示例

本文采用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057)2003年至2006年年报所公布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见表1)。贴现率按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3年至5年贷款利率5.58%为准,以2003年1年期应收账款为基数,分别计算和说明赊销信用决策各项评价指标。计算过程及结果如表1:

从上述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的计算不难看出,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净现值大于零,净现值率大于零,现值指数大于1,内含报酬率为50.88%。所以,可认为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赊销信用投资方案是恰当的。

三、 结论

对赊销信用的研究,从商业信用的角度研究者多,而从投资视野角度研究者少。笔者认为,赊销信用是企业将商品资金投资于客户,以取得收益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投资功能”是赊销信用决策的重要内容。论文建立了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并以实际数据为例,进行分析与说明,从而使赊销信用决策结果更加准确,为企业赊销信用管理提供了依据,便于企业准确把握企业赊销资金现状,改善企业赊销资金的质量,提高了相关决策分析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及可操作性,在市场经济从货币经济转为信用经济的当代,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柳絮,韩玉启.企业信用销售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5,(3).

[2] 李红梅,缪传江. 健全赊销管理: 企业应对信用风险的盾牌. 煤炭经济研究,2003.

[3] 王莉莉.企业赊销活动的财务管理.财会研究,2003,(9).

[4] 张玉英. 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上一篇:生物科技管理范文 下一篇:数字计划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