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范文

时间:2023-03-20 20:16:21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模块化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中职机械专业的必修课,对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该课程结合机械加工制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讲解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加工质量控制等知识。本文从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知识结构,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研究学生的学法,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等措施着手,讲述机械制造工艺课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得活、学得活、用得上的教学目的.

一、《机械制造工艺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品的产业,机械工业的技术和水平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机械制造工艺学》就是一门研究机械加工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研究采取何种方法能更好的把图纸所设计的转变成完美的产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工艺知识,从而把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它是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现代工业和加工制造业的基石,涵盖车、铣、刨、磨等传统加工,以及现代新型制造技术,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职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工艺知识点多,内容庞杂,教材的编写面向中高职学生,知识扩展面广,包括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常见零件的工艺编写和加工,尺寸链的解算和应用,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孔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箱体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零件的精度控制,加工中误差的分析等,涵盖机床加工、公差配合、机械制图等知识,综合性强,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高,课堂讲解模块化强,教师要做到知识全面系统,对知识点熟悉,讲解要结合实践知识有的放矢,要联系实际生产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切记讲解空洞。

三、《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现状分析

在中职教学中,《机械制造工艺学》以3:7的比例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材内容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现阶段的中职教育多注重实践而忽略理论学习,多数学生提起操作还多少表现出一些积极,而对传统课堂教学就失去兴趣。一体化教师资源短缺,加之学生素质不高,学习兴趣不浓,课程专业理论深,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致使《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在实践中表现出对工艺不理解,只会按照实习演示照抄照搬。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钻研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实现教学互动,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现就该课程从教材、学生、教法的教学心得和改革措施予以探讨。

1.结合实训教学整合教材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课,他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改进工艺方案,因此课堂教学要结合实训内容整合理论教材,对基础知识点要讲解为主,对加工工艺结合实例实行模块化教学,编制加工工艺采取启发式教学,做到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尺寸链解算,误差分析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作到有的放矢。传统教学只是空谈理论,没有循序渐进 ,学生接受起来比较抽象,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教材内容安排上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实践教学的要求,做到难易结合,从简单到复杂以及实用性原则,划分为轴类加工、平面加工、箱体类加工和孔系类加工等模块化教学。

2.分析学生知识结构安排教学

中职教学对象是初中毕业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对理论知识学习困难较大,喜欢动手操作。学生理论根基浅,对机械工艺的学习显得吃力,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茫然不知所云,而且中职的培养目标是优秀的职业技工人才,对于工人无须深入钻研加工工艺知识,只需对工艺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即可。针对这一现状,传统教学效果就会不理想,要按排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在轴类加工和孔类加工中将传统加工方法和基本工艺作为重点即可。在编制加工工艺时主要针对常见零件轴、孔以及平面的加工工艺的编制。

3.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安排。它主要讲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制造原理。内容繁杂、理论深奥,知识点密,实践操作性强。主要研究零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的共性知识,包括工艺理论和加工(装配)工艺知识。工艺规程是机械加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虽然零件形状、尺寸、用途各有不同,但其加工工艺却有相通之处和规律可寻。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理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掌握制造加工方法和基本规律。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机械制造工艺学》中涉及机床设备,刀具选择,毛坯选择,热处理的方法选择和安排,这些内容相对分散又相互联系,传统教学不具优势,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分别演示,这样学生通过画面接受起来更形象直观,更易于接受,教学效果好。对于机械加工车、铣、刨、磨、钻等传统加工可以通过数控仿真系统完整演示加工过程,在各类机床系统上分别介绍其结构和作用以及用不同刀具来加工零件的不同表面,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播放录像等手段让学生对课堂讲到有没有实习经历的知识点加深认识。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模块化教学。

教材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不同模块选择相应适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化难为易,加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教学。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繁杂,学生缺少生产经验,编制工艺非常困难。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首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拟定像单一的外圆表面、平面、内孔和齿面的加工方案。对于单个表面来说,拟定加工方案比较容易,教师需要引导启发学生将这些单一的表面的加工方案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各种复杂零件的加工路线。

采用类比法教学,找出异同,完成装配尺寸链的教学。装配工艺的重点、难点内容是讲解装配尺寸链。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采用了类比法教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工艺尺寸链与装配尺寸链进行比较,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不同之处,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掌握装配尺寸链的特点和装配方法。这样重温旧知识,又学新知识,一举两得。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集《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热处理》、机床加工等专业于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庞杂,加工手段多样,涉及知识领域宽广,重、难知识点多,中职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课堂教学非常有挑战性。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采取全面覆盖,重点突破,多种手段兼顾,走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导向,课堂教学辅助的一体化教学道路。为现代工业和现代制造业培养合格人才。

在中职教育面临多元化教育时代,《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应该立足传统教学向多元化教学的转变,单一课堂教学向一体化教学转变,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变化,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朱焕池 1996.

[2]“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探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莫持标 2006.

[3]“如何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教学浅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院报 刘春光 2007(6).

[4]“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探讨 ” 大众科技 熊自明 2009(10).

机械制造工艺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186

1 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由理论型转为技能型,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进一步增大,因此对应用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学生必须要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的操作能力与技术,而养成这种能力与技术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由此可以得知,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应用型、创造型机械制造工艺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

机械制造工艺学属于高等院校机械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本研究主要是根据目前存在于我国高等院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析与研究。

2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大部分高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落后、薄弱。一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周期比较短,一般该课程的设计时间为2-3周,机械制造工艺生产实习时间为2-3周;另一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习内容主要是以参观、听指导教师或者是企业工作人员的讲解为主,学生基本上没有主动参与、动手以及思考的机会。该课程设计题目具有极强的固定性,而且内容相对比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出现抄袭的现象。此外,容易受到实践、外部条件的影响与约束,学生无法更好的深入了解、接触生产工艺过程与操作流程。对于工艺装备与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也无法掌握,从而无法更好的深入了解学习过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知识。

2.2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模式等进行了创新与改革,但是从整体上来分析,还处于一个初级的摸索阶段。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成绩,其主要存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大部分有关的企业不愿意接受高校实习生,实习单位无法解决。我国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不愿意接受高校的学生到单位进行实习与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担心学生的安全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任务比较紧,担心实习生因为不熟悉工作内容与环境,导致生产出现问题。同时,企业受到资金与生产规模的限制,无法长时间的接收大量的实习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第二,缺乏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与专业的指导老师。开设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大部分高校都具备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关于课程设计方面的指导书所中比例较大,但是实习指导书所占比例较少,主要是因为实习单位无法固定,导致实习的具体内容无法确定下来,最终形成了低质量、零散的实习教材。加上企业出于生产标准与规格的限制,无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能参观工艺流程,企业也无法培养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或者师傅,导致学生实习缺乏质量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也就无法有效提高。

第三,课程设计时间在实习之前,缺乏感性认知,效果不明显。对于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来说,其设计一般是在理论课程完全结束之后,实习课程开始之前。因此,学生只具备了理论知识,缺乏对该工艺过程的了解与认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3.1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可以根据该课程的具体内容,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校内实习产地与相关的实践项目,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减少理论课程的学时,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通过开展一些设计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机床与拆装实验,使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

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课程进行设计,以一些零部件、科研设备等产品为教学工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基于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实习条件建设与管理

首先,可以加强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加强教师科研基地的建设以及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机床设备,为该课程的实习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其次,由于校内的实习基地与空间有限,设备也比较少,因此,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主动与企业进行联系与沟通,展开良好的合作,借助企业的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最后,制定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制度。为了更好的展开实践教学工作,需要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得到明确依据的保障。

3.3 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在校内的实习基地中,需要建设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师资人才、科研人员,并深入到学校,有针对性的对校内实践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与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4 结束语

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化改革与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意识。本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为今后关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萍,赵凤芹,李永奎.农业院校机械制造主干课教学改革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3(04):468-471.

[2]葛云,魏敏,王卫兵.《机械制造工程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3(12):93-94.

机械制造工艺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高职学院;特点;内容;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26-01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深,主要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零件加工、装配和夹具3个方面,其指导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经济的加工与装配。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采用符合该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为此,结合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听课学生的层次特点,总结了高职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应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1、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任何机械产品都是由合格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各种机械零件(如轴、盘、套、箱体、齿轮等).都要经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来达到图纸设计的结构形状和质量,然后经过组件、部件和挂机装配来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因此,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械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工艺中具有共性的问题。

1、工艺分析

工艺规程制订主要是设计一个零件完整的加工工艺。虽然机械产品的结构各不相同,但其制造工艺所遵循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就是要通过有关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基本规律有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工艺的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在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下,设计出最优的工艺过程方案,同时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处理。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发现同一零件可以用不同的工艺方案来完成。工艺方案不同,加工的质量、难易程度、生产率及成本也有很大差别。

2、课程特点

(1)实践性强。授课时应注意基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分析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重视实践性环节。

(2)综合性强。该课程与金工、机械加工基础、公差、刀具、机床、夹具、企业管理等课程都有联系,要注意联系及综合应用以往所学知识。

(3)灵活性大。工艺理论与工艺方法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不同的条件甚至在相同的条件下都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辩证分析。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授课对象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他们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农业科技与装备等专业基础课,而该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课程设置是合理的。

二、多种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课程讲授时应采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所使用的板书、图表与教具等在教师的讲授中还占有重要地位,高职教师依然应该认真对待教学内容的直观显示方式,如术语、新词、概念、推导过程等适合于板书的内容要标题明显、书写工整、关系明确。课程讲述时可配合课件进行演示,课件制作采用动画效果会更加直观,如讲述齿轮零件的加工过程,通过多媒体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方法在加工齿轮时的运动方向,这样既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四,又降低了知识掌握的难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挂图、利用教具、放录像、带学生到工厂参观进行现场教学等方法,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易于被学生掌握。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做报告和讲解,从而了解工厂的生产管理情况和主要产品的加工工艺,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感性认识。

2、灵活运用教材,精选授课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内容上与其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有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为方便学生学习,各课程教材中往往存在较多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不应重复讲授,应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详略处理或补充完善。

3、合理安排课程设计

理论教学是课程设计及实习的基础,课程设计、实习是理论教学的实施与提高,要使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实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实习与设计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可重点讲授夹具的组成、典型定位和夹紧机构、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等,这样既可使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加充实,也完善了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过程。

总之,因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其内容更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强调动手能力的实践锻炼与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因此,结合高职学院实际,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应突出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应特别突出数控专业的特点,在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实训的条件,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二是各部分教学均应结合实际,采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其对该专业课的感性认识;三是要彻底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使学生在实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这样,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也大大提高了实践技能,为以后的课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建 荣.浅议多媒体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58-59.

[2] 蜀 红,高 燕.关于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9(3):440-442.

[3] 建 生,舒哥群.可视化教学法在复杂机械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402-404.

[4] 达 军.机械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74-75.

机械制造工艺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 教学内容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40-02

Experimental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for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Qi Jiya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Jiangsu,China 212003)

Abstract:In the paper,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five questions are discussed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as follows:teaching material;the combination of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the role of the students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on-site instruction and;evaluation methods.

Key Words: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eaching Material;Effective Teachi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的专业基础课,在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零件机械加工质量的分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定、产品装配质量的分析,产品装配工艺过程设计等几部分。该课程工程性、实践性强,涉及广阔的知识面,教学内容组织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1]。

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由于受到教学和实验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于课本内容的讲授,实践性环节和现场教学偏少,导致学生普遍感到《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部分较难理解,对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质量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具体来说,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1)缺乏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仍以单向灌输为主,问题讨论偏少,导致创新思维培养滞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2)评价体系将理论学习和考试成绩视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考试时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占主要部分,而真正体现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偏少;(3)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不足。因此,如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已经成为《机械制造工艺学》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

针对目前在《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一些措施,以提高我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效果。

1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适应我校专业特色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国,拥有众多的船舶企业,为使我国由造船大国跃升为造船强国,迫切需要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功底,掌握最新技术以及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都是针对通用零件的加工工序而编写的,没有教材涉及船舶零部件制造工艺的。而我校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工科院校,多年来为各级船舶企业及科研院所输送了大批毕业生,为使我校毕业生熟悉船舶企业产品的工艺特点,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情况之间的距离,我们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在教学内容选取上突出了船舶特色。

船舶企业的产品很多,其中船舶辅机是涉及机械加工最多的产品。船舶辅机包括船用泵、空气压缩机、液压舵机、起货机、锚机和绞缆机、船舶制冷装置、空气调节装置、船舶锅炉、海水淡化装置等一些设备,为提炼这些设备的常用零件加工工艺,我们把这些零件进行分类,如,轴类零件、盘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焊接件等。然后就每类零件,选择2~3个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把这些零件的加工工艺,产品的装配工艺,贯穿于教学中,这样使我校将来在船舶企业工作的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角色。同时使学生在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多方面的船舶制造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船舶工业的兴趣,为未来从事船舶领域工作夯实了基础。

不同的高等学校其毕业生就业领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应该根据毕业生就业单位产品的零件工艺特点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各高校不应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很多高校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中强调其航空特色,以航空企业实际产品及生产过程作为实例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2]。

2 在教学中注重多媒体技术和板书的有机结合

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老师采用板书的形式并配合挂图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20世纪80年前计算机技术应用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不可否定的是,这种教学方法,课堂上老师能呈现给学生的信息量少,效率低下,呈现给学生的信息都是静态的,不利于学生对深奥理论的理解。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中一些静态内容加工成图文并茂的动态信息,集录像、动画、图片于一身,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也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机械制造工艺学》一些概念知识比较抽象,单纯的讲述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形象化教学,能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将静态的概念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3]。

在讲解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时,主轴径向圆跳动使工件产生圆度误差,但影响程度因加工方法不同而异。镗孔时,影响较大,加工出的孔呈椭圆形,而车削外圆时,影响较小,加工出的外圆近似为圆形。这些内容采用传统的讲解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我们采用了多媒体动画,直观地展现了主轴径向圆跳动的过程以及零件的加工过程,使零件加工的圆度误差展现于学生面前,大大帮助了学生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与掌握,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4],但是多媒体教学显示内容多、速度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吸收消化知识,如果应用不当,则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教学质量适得其反。因此,在强调多媒体教学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板书教学的积极作用,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像讲解尺寸链、加工合格率计算这类有大量的公式推导的内容时,我们坚持以板书为主,像讲解机械加工误差分析、工件加工定位分析这类抽象概念和理论时,我们坚持辅以多媒体、动画、视频图片等方式辅助学生理解。这样可以有效融合板书和多媒体方法,做到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

3 课堂互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大多数教学都是灌输型授课方式,每节课都是老师满堂讲,学生满堂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上无所体现,片面强调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由于《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很多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这种被动式接受方法不利于学生其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尽管老师和学生都非常认真,但是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甚至一些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产生畏惧情绪。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6]。因此,在机械制造工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首先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解决方法,再让其他同学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

例如,在讲授夹具设计时,我们首先把欲加工工件的图纸分发给学生,几个学生一组,让学生自己讨论针对每道工序应该限制哪些自由度,应该采用何种定位元件限制这些自由度,工件定位后,如何夹紧。每次同学们都会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同学们之间的激烈讨论,使同学们很快就进入参与状态,不仅加深同学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 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并重

由于在校学生实践经验少,而《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实践性又强,为解决这对矛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并重的原则。课程中的理论部分集中在课堂上讲,实际结构内容放到现场教学中去讲[7]。

通过现场教学,使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亲眼目睹工厂的零件加工方法、工艺过程及所用设备,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工艺分析能力,更让学生实习和岗位“零距离”,与生产实践不仅做到“对口”,更能做到“接口”[8]。

在讲述加工误差综合分析知识点时,首先我们在课堂上讲述了各种误差产生的原因,然后我们把学生带往学校实习车间,在那里有许多加工不合格的零件,针对这些零件,我们要求学生分析这些零件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这些误差。除了在上《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的过程中,尽可能进行现场教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专业实习这个绝好的机会。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前三周去工厂进行专业实习,这个时候,同学们都已修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专业实习带队老师进一步结合工厂车间里遇到的问题,让同学们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种现场教学使学生在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和基本操作要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7]。

5 改革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都是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考前突击背笔记,这种不加理解的死记硬背,一旦考试结束很快就会全部忘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为扭转这种局面,将过去的一次书面考试方式,变成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多元模块综合考核模式。学生的期末总评综合平时考核、实验考核、课程设计、期末考试四大模块,并且加大平时考核模块所占的比重。在讲解完每一章教学内容时,针对工厂实际课题,留给学生一次大作业,作为学生的平时考核。例如,在讲解完“机械零件工艺规程制定”这一章时,我们给每个学生一个零件的图纸,然后让学生编制工艺过程,再根据工艺过程进行零件的加工,零件加工后分析零件的加工质量,找出问题所在,提出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在考核中增加实践部分的考核,使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大大增强。这种过程性评价有效地督促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刻苦学习,避免“前松后紧、期末突击”的现象。

6 结论

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课程特点,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大幅度提高,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综合分析实际的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贤姜,锐周晨.改进《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4):88-89.

[2] 王维,朱瑛.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4):48-49.

[3] 高乃云,张永吉,隋铭皓,等.多媒体辅以板书的教学方式优越性突出[J].教育教学论坛,2011(9):202-203.

[4] 梁智平.高校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关系的辨证思考[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21(3):116-119.

[5] 梅瑞斌,齐西伟,李明亚.多媒体与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9):83-85.

[6] 陈军锋.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的一些探索[J].新课程学习,2012(2):123-124.

[7] 王书元,王克明.《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71.

[8] 闫金友.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19(3):103-104.

①课题来源: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2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

机械制造工艺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

为了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教育部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各类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次创新,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针对不同的专业科目,深入研究其教学内容,创建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特色教学模式,对全面落实卓越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课程特点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类专业学生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工质量的分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定和装配工艺过程设计等几部分。该课程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教学内容组织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机械制造工艺学”对机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改革成败,对“卓越计划”试点工作有重要影响。

长期以来,大多数高等学校受到教学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缓慢,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①缺乏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仍以单向灌输为主,问题讨论太少,导致创新思维培养滞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②评价体系将理论学习和考试成绩视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考试时以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分析性问题;③缺乏实践环节,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不足。

落后的教学体系和方式严重束缚了人才质量的提高,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才能满足实施“卓越计划”的需要。

2 改革措施

(1)改革课程教学内容,适应行业特色。目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材大概有50多种,但是内容基本相同,甚至连教材的实例都雷同,导致各高校所讲授的内容高度一致,致使培养的学生高度同质化。

不同的高等学校其毕业生就业领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高校不应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而应该根据毕业生就业单位产品的零件工艺特点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从而缓解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状况。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国,拥有众多的船舶企业,为使我国由造船大国跃升为造船强国,迫切需要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功底,掌握科技发展最新技术以及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而我校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工科院校,多年来为各级船舶企业及科研院所输送了大批毕业生,为使我校毕业生熟悉船舶企业产品的工艺特点,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情况之间的距离,我们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在教学内容选取上突出了船舶特色。

船舶企业的产品很多,其中船舶辅机是涉及机械加工最多的产品。船舶辅机包括船用泵、空气压缩机、液压舵机、起货机、锚机、绞缆机、船舶制冷装置、空气调节装置、船舶锅炉和海水淡化装置等一些设备,为提炼这些设备的常用零件加工工艺,对这些设备进行分解,对这些零件进行分类,如轴类零件、盘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焊接件等。然后就每类零件,选择2-3个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将这些内容贯穿于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船舶产品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又能使我校将来在船舶企业工作的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跨越时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延式”教学模式。实施“卓越计划”后,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时将大幅度增加,这将导致课堂理论教学学时一定程度的减少。在实施“卓越计划”后,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学时也将由现在的32学时减少为24学时。这必然导致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间减少,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基于校园网的资源平台、教学平台和管理平台,丰富网上教学资源,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

目前,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的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可以在有限授课时间内使所传授的内容更多。但其信息传递是单方向的,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在课堂上全部消化吸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中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外借助于网络平台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使“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与学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另外,网络教学交互性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了新鲜感和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3)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教学的新机制。CDIO工程教育理念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创立,它倡导工程教育应当从科学向工程回归。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它以专业理论为基础,关注实践,强调人才培养的核心信念:个人、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必须在真实的工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得。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两者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不谋而合,CDIO教育模式,对于我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CDIO工程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运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实现了学生的“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构建了一个政府、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学生等多个模块共赢的一个良性合作机制。在“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借鉴CDIO工程教育成功的经验,运用校企联合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行业企业掌握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前沿、人才需求情况,应该发挥他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指导作用。

行业企业拥有高校不具备的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真实的工程环境,以及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这些对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将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和高校教师渊博的知识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应用于教学中,进行联合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脱节现象。

“卓越计划”的实施,为像“机械制造工艺学”这种实践性强的课程进行校企联合教学提高了难得的契机,强化了行业企业在“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中的作用。邀请企业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参与制定“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教学内容由高校教师负责承担,课程设计从企业选题,并由企业工程师负责提供指导或咨询。按照“术业专攻,双剑合并,分工协作,有机配合”的原则进行课程教学,使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创建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教学的新机制,加强学生基于企业实际生产现场的实践环节,着力推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现象。

(4)构建“机械制造工艺学”双语教学平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明确提出,“卓越计划”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参与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考虑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大、层次和类型多的实际情况,组织大规模大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和海外企业实习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双语教学平台,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对“卓越计划”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教材与教法是任何一门课程“双语教学”成功与否的三大决定因素。“机制造工艺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高校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必须坚持“请进来”和“送出去”两种策略并重。现在国家及地方每年都派遣一定数量的高校教师出国访问学习,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是进行纯科学研究。其实,从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出发,外出学习人员可利用交流机会,选择一两门国外大学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进行观摩学习,从而提高自己采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另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每年在国外学有所成,回国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不断增加,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欢迎那些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的人员加入到学校教师队伍中来。

在中国高校中,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广泛采用的课程体系是前苏联模式,大而全、多而细的知识结构形成了机械类课程的主要特色。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职业教育起步早并日趋完善,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层次性更加清晰。对于大学本科课程,重基础、重实践、重综合能力的特点比较突出。使用欧美原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更加适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双语教学”可分成单语教学与混语教学两种方法。单语授课要求教师自始至终应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授课,不掺入母语。混语授课指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可同时混用两种语言。混语教学法又可分成过渡式与渗透式。过渡式是指课堂师生交流主要使用英语,遇到学生“卡壳”(不理解),可用中文解释。渗透式是指课堂师生交流以母语为主,教学中逐渐渗入英语。究竟采用哪个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灵活变化,不应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

(5)改变考核模式,强化实践模块,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式对待课程学习。考试成绩的高低直接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考试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恰当的考核方式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都是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

为扭转这种局面,将过去的一次书面考试方式,变成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多元模块综合考核模式。学生的期末总评综合平时考核、实验考核、课程设计、期末考试四大模块,并且加大平时考核模块所占的比重。在讲解完每一章教学内容时,针对工厂实际课题,留给学生一次大作业,作为学生的平时考核。例如在讲解完“机械零件工艺规程制定”这一章时,我们给每个学生一个零件的图纸,然后让学生编制工艺过程,再根据工艺过程进行零件的加工,零件加工后分析零件的加工质量,找出问题所在,提出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在考核中增加实际部分的考核,使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大大增强。

这种过程性评价有效地督促学生将功夫下在平时,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前松后紧”、“期末突击”的现象。

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卓越计划”的契机,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最终目标,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文中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以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现象,为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福,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自然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4):136-139

[2]陈贤姜,锐周晨,改进《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4):88-89

[3]王维,朱瑛,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7 24(4):48-49

[4]彭易菲,CDIO教育理念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43-144

[5]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I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6]杨月全,李亚琴,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47

[7]杨明山,顾璜,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8-9

机械制造工艺学范文第6篇

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理论知识抽象难懂而使得学生学习存在较大困难的问题。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在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四个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学基础知识、机械加工质量检测与验收、机械制造加工工艺的设计、机械装配工艺的设计。对于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参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提高教学质量。

一、现场教学法

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该门课程有许多抽象知识内容,比如机床工艺参数确定、热处理方法与安排、毛坯选择加工等,这些内容比较零散和抽象,为了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比如在教学热处理工序安排过程中,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首先,教学前准备没有热处理的材料和已经热处理的材料;然后,学生现场在车床上加工没有热处理的材料和已经热处理的材料,学生现场亲自感觉两者工艺特点的区别,包括切削难易性和加工质量。学生加工处理后很容易发现,经过热处理后的材料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运用的关键是典型项目的选择与确定,项目教学法要求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比如在教学加工台阶轴时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先对全体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制定加工工艺方案,在设计加工工艺方案别要按照加工零件尺寸精度和粗糙度制定。每个小组设计完成加工工艺方案后,在加工车间中每个小组每个学生根据加工工艺方案加工零件,每位学生加工的操作步骤要求小组内其他学生观察与比较,如果有学生操作不理想,小组内学生讨论分析,对该名操作学生提出改进方法。小组内每位学生操作加工完成台阶轴零件时,所有学生将加工零件在班级内展示,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定,对每位学生的加工零件进行评价。

三、参观教学法

参观教学法是按照教学目标,安排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地方进行实际观察和学习,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操作职能。比如在教学圆柱齿轮加工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齿轮加工工艺,笔者亲自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机械公司,让学生在车间现场参观观摩,现场听技术人员讲解介绍,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齿轮机械加工重点注意的问题以及工艺加工方案制定方法。总之,采用参观教学法,让学生感性理解专业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采用D文并茂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这种信息传递方式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产生强烈刺激,这种刺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机械加工误差分析内容时,由于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很难理解掌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误差形成因素,笔者用Pro/E绘图软件画出了空间误差形成动态CAI课件。笔者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在多媒体软件中直接播放制作的CAI课件,视频清晰直观,抽象事物形象化,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直观生动,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多媒体教学内容量更大和丰富,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五、实践教学法

重视实践性教学活动,比如实训教学和课程设计等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比如笔者安排学生实践了解YC6105QC柴油机连杆的工艺设备特点,带领学生到实训车间,在车间内准备了柴油机设备和结构图样,让学生在现场实习拆装设备了解柴油机连杆结构与工作原理,事后还要求学生制定工艺过程卡,完成设计柴油机连杆制造工艺设计,包括连杆总成的工艺过程卡、工序卡和工序图等。教师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独立完成实践课程设计,提高职业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范文第7篇

机制工艺 教学方法 与时信息 教学探讨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国民经济中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0%以上,美国认为68%的社会财富来源于机械制造业。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随着机械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大公司都把高新技术注入机械产品的开发中,作为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当今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后三种科学必须依靠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业和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因此,机械制造业是任何其他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例如,快速原型成型机、虚拟轴机床、智能结构与系统等,已经远远超出了纯机械的范畴,而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材料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现代机械设备,并且体现了人文科学和个性化发展的内涵。

新时期的机械制造业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对新形势下机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门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造工艺的有关知识,为今后在生产实践中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技术问题奠定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分离、知识陈旧等现象,导致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解决该课程要求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该课程的教学问题,是新时期任课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多年,期间系统分析了该课程的知识特点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强调学习兴趣、互动型教学方式、新知识点渗透和联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点教学实施方法,根据该课程的设置、教学要求和目标,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的,激发探索欲,解决学习兴趣问题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是一种伴随注意而引起的从师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是发展智能、激发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兴趣可以改善学习态度,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多,范围广,而且内容偏于理论化。这些内容比较松散,相互之间又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讲述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方式与方法,则容易使整个学习过程僵硬教条化。因此,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就成为这门课程学习的关键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学生对新鲜事物开始都充满好奇心,对于课堂中所要讲述内容的目的性具有强烈的探索欲,特别关心学习内容与工程实际有些什么样的因果关系。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程讲述过程中,首先对本章节要讲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列举一些工程实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归纳出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系统讲述本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在明白该部分内容的用途后,心理上觉得所学的内容具有目的性,可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学习有了动力,提高两学习兴趣的效果,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这部分内容的课堂讲述时可以进行这样的安排。列举机械装配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孔与轴配合存在装不进去或配合间隙过大,以及接触表面间的接触刚度较差等情况,究其原因是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没有得到保证,这两种情况一般体现为零件的尺寸精度与形状精度没有满足加工的要求。这样学生就对学习加工精度内容的目的具有初步的了解,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内容,增加了感性认识,提升了兴趣,激发想象力。在此基础上介绍机械加工精度的具体研究内容,然后分析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如何控制及预防。这样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积极性,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二、提高教学艺术,采用互动型教学法,解决教学参与问题

教学是艺术,教师要努力把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融合为一体,注意“授之以趣”,“寓教于乐”。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只充当“受众”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重点在于如何应用课堂提问技巧。依据布曾姆关于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方法,可以把提问分为以下五类: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和综合性提问。这几类提问方式是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提问技巧,曾经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完全吃透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充分利用这几类提问技巧,善于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状态,让学生从自身的理解和能力方面去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再予以点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积极互动。比如机床夹具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将机械夹具相关知识融入到各类代表性工件的装夹中来讲述。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工件类型和加工方式分类,如零件可按细长轴零件、球形零件、细长条零件和大平面类零件分类,加工方式可按车端面、车外圆、铣平面、钻孔、镗孔和磨平面等分类。对分类好的零件按加工方式进行分组,分配给不同组别学生,让其结合书本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形成方案,然后相互交换,并汇总。最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不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过程中要求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这样可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互相交流,拓宽知识面。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加以适当的讲解与点评,客观积极地评鉴学生提出的方案和见解,并予以肯定,以此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在讨论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进行质疑,并从中发现和肯定其思路和方法。这样,教师通过采用引导、学生讨论的教学形式,保证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传统知识为主,新理论为辅助,解决与时信息问题

根据设置,《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四学年度,学生面临工作的压力问题,为应对社会提供职位的专业挑战,更关心当前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要。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生产过程的逐渐实现自动化,出现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单元等成熟的制造技术。数控技术不仅是实现复杂形面加工的重要和必要手段,在一些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已进入普及和成熟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当代的制造技术不再是单纯以传统精度进行的金属切削加工,更是扩展到了微米、亚微米,甚至纳米或埃级精度的精密加工,加工材料也已从传统的金属延伸到玻璃、陶瓷、硅,甚至金刚石复合材料,这些高精度制造和先进材料的加工必然导致加工工艺和理论的改变。但普遍高校选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内容主要以传统机械制造加工为主,讲述的主要是以金属切削加工为主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在讲述该课程时,教师应该充分融入该领域的新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主流和新事物,做到与时信息。例如,在讲述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部分内容时,在充分讲述表面几何形貌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目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给学生初步讲述表面完整性的概念、研究的内容和必要性,以及解决该方面问题可能要涉及到的一些加工机床和工艺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又能够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未来工作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参与课程教学的兴趣。

四、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机械加工工艺学》的课程内容具有许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抽象,对于缺少生产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具体的印象,从而帮助分析和理解。例如,在讲述机床与工艺装备、毛坯选择与加工等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现场教学法,将学生带到机加工车间现场,在各类机床前分别介绍其结构和作用以及用不同刀具来加工零件的不同表面。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在讲授工艺路线选择时,利用机加车间的生产现场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选择毛坯件,并设计不同的工艺路线进行加工,通过演示证实各种工艺路线对加工的影响,以验证一些生产经验和教材内容,并在演示过程中进一步进行讲述,这样使学生能更深入的掌握所学知识,记忆深刻。没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播放录像方法解决,其中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提供的《车工技能培训》是一套很合适的机械加工工艺学习的视频,笔者在进行现场教学的同时,也部分采用了若干该视频进行教学,效果良好。采用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现场教学法,解决《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础知识教学,容易被学生所掌握,很好地解决了课时、内容和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这一方法也得到了业内学者的认同。

总之,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做到明确教学目的,增强课堂互动,适当融入新知识,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等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难点,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濮良贵.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陈载联.如何教好专业基础课――关于机械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金筑大学学报.

[3]严成国.浅议机械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科教文汇,2008,12(上):73.

机械制造工艺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内容,突出我校特色,适应机械工业快速发展

我校是一所具有鲜明机械特色的高等工科院校,多年来为各级机械企业及科研院所输送了大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当前,我国机械事业迫切需要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功底,掌握科技发展最新技术以及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我们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一)在教学内容选取上突出了机械特色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们结合科研工作,总结了众多机械制造实例穿插在各章节之中,通过举例,使学生在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吸收多方面的机械制造知识,培养学生对机械工业的兴趣,为未来从事机械领域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在教学内容更新上适应了机械工业发展的新要求

当前,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制造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对机械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人在教学中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特种加工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以及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应用等,并且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增强了感性认识。

(三)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本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安排学生上机进行实际操作;在讲解工序尺寸图表法的时候,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发简短的小程序来实现工序尺寸的自动计算;在讲解夹具设计一章中,运用三维工程软件建立模型,进行运动仿真和夹紧力计算等。通过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技术,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

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

(一)采用“讨论式”教学形式”

针对课程重点内容设计了若干生活中的典型实例,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比如在讲授尺寸链的概念时,本人在教学中举例:每天下课后从机械馆到食堂,花费的最佳时间应该为15±5分钟,如果中间经过综合楼,经统计从机械馆到综合楼一般花费的时间为4±1分钟,那么从综合楼到食堂应该在多大时间范围内才能保证总时间在15±5分钟以内?课堂上所有同学都给出了正确答案,本人首先肯定学生们的成绩:实际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常应用尺寸链的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没有把它上升到理论。然后进一步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学生们轻松理解了尺寸链原理和主要计算公式,并且总结了极值法的优缺点,引出了概率法及其应用等。在课堂上采用讨论式教学,不仅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师生互动。

(二)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在课堂讲授环节上往往以板书为主,近年来电子讲稿逐渐普及应用,提高了效率,但是对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帮助作用并不显著。为此,本人将三维工程软件Solid works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运用该软件建立大量三维立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基准、定位、夹紧、夹具等重要概念,同时还建立了一批装配体零件并进行了动画仿真,用于说明六点定位原理、工件定位过程、常用夹紧机构、各类机床夹具、先进制造技术等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

三、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

积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本人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保证这一教学目的的实现。

(一)利用三维模型、动画及视频资料等手段

本人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三维模型、动画以及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虚拟场景和实际加工过程录像,使学生能够体验到一定程度的沉浸感和现场感,这些模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反复观察,场景和视频也可以反复播放,为学生加深理解提供了便利,这是现场教学不容易做到的。

(二)设计安排相应实验

针对课程内容,安排了机床夹具拆装、工艺系统误差复映、电加工技术以及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等四部分实验,内容涉及了本课程的几个重点部分,既包括传统的机制工艺,又包括机械制造领域相关的一些现代制造技术,确保学生在两方面都得到实践锻炼。另外,还安排了学生CAPP技术上机实验,通过上机强化了学生们对工艺规程制定过程的认识,加深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还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一种CAPP软件的应用方法。

(三)其他外延手段

课堂和实验教学并不是本课程的全部,本人在后续的生产实习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中对课程进行了延伸,采取教师与学生现场讨论、小范围座谈、指导学生写实习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结合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秀琴.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7,(08):38.

机械制造工艺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学生特点 教学方法

一、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特点

1.涉及范围广,内容新

中职学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涉及范围非常广,从热加工到冷加工,再到特种加工、测量、检测、工艺设计、装配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各方面的内容均有介绍。较之一般高职教材,通常需要两门到三门课程才能系统学完的内容在这一门课程中全部都有涉及。并且,由于近年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许多专门面对中职学生的教材也相继出版。这些教材无论在编排顺序上还是内容上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与新技术新材料以及计算机应用结合相当紧密。如高速加工、高精度加工、纳米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及工艺等内容,均是现代机械制造业流行和发展的趋势,这也给我们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新知识、不断学习的要求。

2.内容较浅,没有做深层次研究

虽然课程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内容均不是很深。课程在内容上删除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计算与公式推导,有很多知识也仅仅停留在介绍了解的层面,只是谈了“是什么”,而没有谈“为什么”与“怎么办”,并没有做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这也恰恰体现了中职课程安排“定位准确,结构合理,叙述通俗”的特点。

3.非常注重动手实践能力

综合来说,中职课程在深度和广度均不及高职课程,但在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却往往高于高职教育。教材尽量多用图和图表等直观方式表达叙述性内容,在课程安排方面,直接省去了课程设计环节而取代以直接动手操作的实习。

二、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

1.授课时应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授课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讲课时应综合采用讲授、板书、播放幻灯片,教具现场演示、多媒体课件、实习操作乃至反串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解铁碳合金平衡图这种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时,最好使用幻灯片播放的方法,在大屏幕上针对每一条线均反复做出详细的讲解,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讲到测量技术时,教师最好使用量块、量规等教具进行现场演示,使学生在理解量块的研合性、理解量规的通端与止端时一目了然,记忆深刻。而在讲解齿轮加工方法时,由于加工方法多,适用对象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播放一段专门进行各种齿轮加工的录像,再辅以讲解,达到良好效果。在语言方面,教师尽量使用通俗易懂、幽默的语言,少用晦涩的专用名词,切忌授课时使用一成不变的语调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

2.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中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根据学生特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授课时教师对于难理解的内容,尽量使用实物演示或举例说明,用直观方式讲解不仅使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使学生在今后见到该类实物便能想起所学理论。比如讲解车床的传动系统时,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课堂讲解完毕后马上进行认识实习,使学生实际了解车床的传动系统。在实习环节,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决不放松对实习动手等环节的考核标准,实行实习报告一票否决制,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多层次、多角度讲授

在讲授时,应注重深入浅出,将新知识和以前所学或熟知的东西相结合,用熟知的内容带出新知识。注意多用比喻举例子,将问题形象化。教师讲课时重点要突出,把握好重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讲解同一个重点内容,不厌其烦,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解。如讲解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时,仅仅讲计算公式是肯定不够的,举一个例子也是不够,要反复举例,两个组成环的例子、三个组成环的例子、自己建立尺寸链的例子逐一讲解,并且每一例题均用公式法和竖式计算法两种方法计算,计算出结果后再用公差验算。教师反复讲解过后,学生们就基本掌握了。

4.考核时以考查能力为主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因此,在考核中应注重能力考察,试卷考试可以用开卷方式进行,题目以灵活的主观题搭配部分客观选择、判断题,效果较好。比如在考查刀具的几何参数时,就可以采用看图填空配以判断这种方式进行。最终成绩应包括实习、实践成绩,或加试动手能力,以达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实践型人才的目的。

总之,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应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机械制造工艺学范文第10篇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普通工科院校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不重视课程设计,缺乏兴趣,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

(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在课程设计专周期间,学生还要准备其他各种考试,或者忙于求职等,无暇顾及课程设计。

(3)由于高校扩招后,生源素质有所下降,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好,课程设计自然无从下手,因而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4)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在处理课程设计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途径,同时不愿意反复修改课程设计成果,存在畏难情绪,学生总是希望老师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做,成为“复印机”。

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改革探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针对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编制一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一副教师指定的加工工序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设计说明书。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整个课程设计侧重于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编制的完整过程。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所出现的问题,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2.1重视设计题目选择

选题要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针对应用型本科培养的目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所指定的零件应有很强典型性和现实性。首先,所用零件要有典型性,课程设计用到的零件应该是轴类、盘盖类、箱体类和异形零件中的代表性零件;其次,所选零件结构相对简单,加工工艺要求不高,旨在让学生能够掌握加工工艺设计的全过程,能够独立完成;最后,要鼓励学生从生产实践中或从生活中自选零件作为设计用零件。课程设计中选定的零件复杂程度不同,所造成的零件加工和夹具设计的难度也大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师在评定成绩的时候应该将零件加工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考虑其中。这样就有利于不同能力学生水平的发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选题要能承接先修课程,选题要承接先修的机械测绘课程设计、金工实习及生产实习等课程。机械测绘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典型零部件的结构、装配关系和零件的连接方法;金工实习和生产实习有利于在课程设计中合理的选择加工方法和定位方案,机械零件的三维造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比较直观的设计成果,有效地克服了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空间想象力问题所导致的二维制图错误百出的问题。课程所选题目能够紧密联系先修课程,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又能训练计算、绘图、查资料、执行标准等基本技能。

2.2改进教学组织模式

改变传统的设计小组分组模式,在学生安排方面可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确定每一个组的学生人数,但是在确定每一组学生时,指导老师往往根据学生理论课成绩的高低,把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分在同一设计小组,以图能够完成设计任务和减少教师的指导难度。而今大学生个性心理普遍较强,这样的分组方式会引起部分成绩较差学生的误解,认为这是教师的一种歧视,因而对设计有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名单的顺序依次分组,实践表明,学生们之间的互相帮助和讨论并非一定要在同一小组内进行,所以顺序分组并不会影响学生间的相互协助。改变传统教学组织模式,一般工科院校采用两周左右教学专周来组织课程设计,这样虽然便于教学组织管理,但是设计任务过于集中,在此期间,学生既要完成课程设计,可能还要忙于其他考试,往往使得学生应付课程设计,缺少充足的思考时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指导教师在理论课程开始时就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这样,学生会带着任务或问题学习理论课程,学生有充分的课外时间查资料、定方案、改错误。教师也有充足的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问,更可把课程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案例教学,将课程设计的问题与难点分解到整个教学过程。经过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同步进行,学生在设计专用周里能够很快进入状态,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修改,提高了设计质量,同时也丰富了理论教学。

2.3计算机辅助课程设计全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但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中,出于训练学生工程设计基础技能的需要,指导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手工绘制设计图纸,这与工厂工艺技术人员实际工作情况相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尽量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首先,利用成熟的CAPP软件进行工艺设计,其次,运用三维CAD软件设计专用机床夹具并转化为二维图纸用于生产制造,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夹具关键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分析,最后,利用常用办公软件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等。通过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了设计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同时也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和二维制图错误多的状况。

2.4提高教师的指导效果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程设计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不能依赖教师。但是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包括工艺路线制订、定位夹紧方案设计、工艺参数选择、夹

具结构设计等,学生往往感到已知条件太少而无从下手。实践表明,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应借助教师的步步引导,不能完全放任,教师的指导是课程设计能否完成的关键。改善指导方式,教师应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指导方式。设计前一定要把任务交代清楚;中间穿插集体指导,解决共性问题;后期主要是检查与纠正细节。针对学生能力和基础上的差异,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完成一部分设计后,送交教师批阅作为总评的依据,教师能对每个学生的设计情况进行动态检查。建立正确的指导理念,教师应有正确的指导理念。 (1)要有参与意识,教师不能只作旁观者,教师的参与往往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2)对学生在设计中的遇到困难,指导教师不要急于给出解决方案或者过早地给问题下结论,要多引导和启发学生,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需要查阅的参考资料等,不可代替学生去做。

(3)要把握好指导的度,指导教师不要过分地强调合理性而过多或频繁的指出学生设计中的“错误”,这样会使学生“不敢”设计下去,对设计失去了信心。对于学生的某些设计成果,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指导教师应该多肯定同时也要指出这样设计的弊端,多鼓励学生大胆独立地设计。

(4)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是一个反复推敲、反复修正、不断创新的过程,引导学生从错误和失败中找到问题所在,在反复地修改中体会理论知识。

2.5成绩评定

在设计完成后,安排时间分组进行答辩,答辩是教师检查设计质量高低和辨别抄袭的有效手段,也是对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进行的一次集中答疑。同时通过答辩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答辩既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拘于形式,师生要认真做好答辩的准备和组织工作。答辩时,首先将本组完成的工艺卡提交给教师,由一名学生担任主要答辩人,对该组在零件工序设计的理由和每位组员在设计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描述,阐述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组员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等,其他小组成员协助主答辩人回答教师的提问;然后小组的每一位同学相老师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夹具图纸,指导教师对每一位同学的设计成果的相关问题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和设计成果进行点评,当场给出课程设计成绩等级。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应该以图纸、计算说明书和答辩成绩为主,兼顾设计态度等表现;同时,评定成绩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考核标准,但又不拘泥于该标准,要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创新,创新意识在考核成绩中应有所体现。课程设计的最后成绩由工艺设计成绩和夹具设计成绩两部分组成,工艺设计成绩占40%,夹具设计成绩占60%。工艺设计部分的成绩根据小组提交的工序卡和答辩情况总体给分。夹具设计部分成绩是根据个人的夹具设计成果、答辩表现和平时表现等综合给分。

3结束语

上一篇:明星制造范文 下一篇:高端装备制造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