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准备范文

时间:2023-03-01 07:05:54

就业准备

就业准备范文第1篇

就业准备调研报告(1)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1. 引言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2.调查形式与结果

2.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的20xx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过去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3.大学生方面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知道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特别邀请到了麦肯嘉顿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该如何介定?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 其实所谓的人才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该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能力。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考虑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 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平。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习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一定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 所学专业性知识;② 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③ 吃苦耐劳的精神;④ 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⑤ 良好的个人养成习惯;⑥ 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态的调整能力;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从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 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就业准备调研报告(2)

大学生,由从前天之骄子的地位到现在就业难的尴尬境地。对于毕业生要如何去面对就业?对于在校生又应该怎样准备就业?我们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希望由此略知一二。此次调查,以广州大学的部分学生为对象,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简单的了解到大学生们对就业的看法和对就业的准备。

关键词:广州大学 大学生 就业准备 就业意识

调查主题: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

调查对象介绍:调查对象为广州大学各年级的大学本科生。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调查者单位:广州大学商学院

正文: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错,充足的准备对就业有更大的胜算。我们不打无把握的仗,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面对就业,大学生们在四年的学习中各展拳脚,用各种方式为就业做着准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是如何面对的呢?此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一)大学生就业意识普遍较高,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对就业有所准备。

在问卷的第四题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的?,有27%的同学是从高中就开始关注就业的,并且有近50%的人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就业有较早的认识,并对此予以一定重视。一下为第四题调查结果:

在第五题: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未就业做各种准备?有近42%的同学是在大一做准备,另外在大二大三做准备的同学也有约42%的人。以下是第五题的调查结果:

大学生为何那么早就开始关注就业,有的甚至从高中就开始关注?并且在关注的同时又很早未就业做了各种准备?如此紧张就业的问题已成为大势。我将原因分析如下:

1、 当今大学生严峻的就业现状。这是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比比皆是,这无形中给未毕业的大学生们产生了压力。

2、 高校近几年来不断的扩招,大学生多如牛毛,使大学生失去了原本物稀为贵的优势。甚至是优势变成了劣势。

3、 在高考填写志愿时了解专业,从而对就业有了一定关注。

(二)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叫职业生涯有规划,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充实自己的社会经验。

社会经验不足是当今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在校大学生又是如何去解决这一难题呢?其中首当其冲的方式就是参加各种兼职活动。第二个就是考取各类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其中的原因分析如下:

1、 从过兼职来体验工作并且收集工作经验是普遍的方式。大学生兼职在自食其力的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一定得工作经验,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2、 技能或资格证书是个人能力的证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更多的信任,也不失为一个就业准备的好办法。希望借此可以抵消企业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的偏见。

调查报告第六题证明了这一结论,结果如下:

而第七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就业有所规划。其中有超过一般的人有短期的规划,同样也有25%的人有长期的规划。说明大学生职业规划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且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就业的准备。但是,同样有叫少数的人对于职业规划并没有准备。结果分析如下:

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有如下几点:

1、 个人就业意识不强。对于就业没有很好的认识,得过且过。

2、 处于迷茫状态。虽然知道就业形势严峻,但是还摸不清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3、 没有就业压力。家庭环境较好,父母早已为其安排好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对就业没有准备的同学提出几个建议:

1、 加强就业意识。通过了解时事,了解就业问题,与同学老师的交流来增强个人的就业意识。为就业增加紧张感,促使自己进步。

2、 为自己寻找就业方向。通过对自己的全面分析,确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然后在这个方向上作出努力,以摆脱迷茫的状态。

3、 要树立独立自主的精神,凡事要靠自己。父母安排好工作自然生去了很多麻烦,但我们也会因此失去许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那样子我们只能永远原地踏步。

(三)大学生注重就业多过于择业,注重发展空间多过于薪酬待遇。

参与调查的同学中,超过70%的人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状。大学生明显的处于就业的劣势一方,大学生没有过多的选择权。这是导致带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八题:

而对于就业选择要考虑的因素的选择的问题上,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发展空间是首要因素,其次才是薪酬待遇。结果表明,大学生注重自己的发展多过物质层面的享受。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人们正由追求物质的满足转向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的企业对于大学生更有吸引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越来越注重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职业。第九题结果显示如下:

(四)专业对口是大学生就业的一大主题。

众所周知,如今大学生就业的另外一个打问题就是专业不对口。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的培育计划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某些岗位需要的人多,但是培养的少。有些岗位提供的数量少,但这方面的人才又太多。于是出现了很多人从事于自己当初的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对于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自己从前学的专业也渐渐被荒废,大学生们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这也导致了许多学生在没有毕业的时候就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专业对口。

我们来看一下第十题和第十一题的分析结果:

对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参考:

1、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第二个是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最后是要摆正心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2、 对于高校,所要做的都有两方面。第一个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第二个是调整专业结构。以此来适应社会劳动力的需求变化。

3、 对于政府而言,应采取大力发展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奖励高新技术产业等措施,创造更多与毕业生专业对口的岗位。

4、 大学生要认真对待就业取向的问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待就业要有前瞻性,提高自己的可塑性。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要怎样的就业准备才能未就业提供最大的胜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一、 尽早树立就业意识。哪怕你只是大一的学生,也应去参加一些兼职活动,或者一些面试。为自己制作一份简历,到招聘会现场去体验一下等等。树立就业意识至关重要。

二、 尽早确定职业目标。许多大学生四年下来都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以致到毕业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就需要我们今早的确立职业目标。这等于树立一个努力的方向,在四年中为这个目标不断地准备,不断完善自己应具备的能力。

三、 在学习之外,培养一个特长或者兴趣爱好。大学生找工作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众所周知。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一大问题呢?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让自己培养多一个特长或者兴趣爱好。这样子可以确保以后即使专业不对口也可以在哪个岗位上得心应手。只是不会太过枯燥乏味,

四、 拓展交际面。现代管理学的某些观点认为,在一个企业里晋升的最快的往往不是能力最强的人,而是交际能力最强的人。这说明了交际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一个广的交际面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就是这个道理。

五、 找机会实习。学得再多,不去实践,也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实践过,才可以真正知道如何运作。我们很早就学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多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转换成实际的能力才能被人肯定。

六、 就业形象准备。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好的就业者也应当有一个好的职业形象。一个好的形象可以在面试的时候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从而会对你其他方面进行更多的肯定。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不要小看这一小小的举动,很有可能一个面试官就因为你的良好形象而决定聘用你。

就业准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准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203-01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增多,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一些国家债务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国内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不少,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体形势严峻。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比2011年增加20万人。在这个风暴肆虐的年头,大学生们要如何突围而出,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呢?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要打无准备之仗! 大学生应该充分做好就业的准备工作,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怎样做好就业的准备工作,这是今天每个大学生应该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人在就业准备期需要准备的内容很多。但对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层次的人来说,主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择业标准

有的才能放矢,所谓合理的就业目标,就是指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与自身情况(知识、能力、爱好等)契合度较高的就业目标。这一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就业的对口目标。对于一个特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最大的可能是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因此大学生应把与所学专业最相近的职业作为自己就业的主要目标,这能够保证大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特长。二是就业的次要目标。这是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一致的就业目标。这就要求围绕就业目标,自学自律,制定规划,自我要求,自我考核。

2 身体素质准备

本固枝荣,根深叶茂。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健康做支撑。因为,只有拥有了健康,你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开创事业的成功。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都是相对优势,身体素质不过关,就好比一组数字没有最前方的1,后面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健康是生命之基,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健康不能代替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所以,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和室内活动并举,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最佳的身体素质面对职业的挑战。

3 心理和心态上准备

大家可能会对就业心理准备觉得不解,很多人会认为不就是找份工作嘛,跟心理没有太大关系。其实,人的心理特征对人从事职业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职业内容对人的不同能力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忍耐力、创造力、记忆力、判断力、理解力等在不同的人身上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对自己这方面的了解更透彻,也可以在择业就业中少走弯路。如果针对自身的特殊能力(音乐、美术、舞蹈特长等)上下功夫,更有可能走上捷径。青年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例如:是继续深造学习还是先就业?这就必须考虑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期望。最后决定选择深造还是就业。选择就业的话,就业地点是就近,方便照顾家里,还是只看薪酬待遇或者发展前景等。大学生应该脚踏实地,降低过高的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

4 职业素养能力准备

普遍观点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我认为还应该至少包含独立性、责任心、职业操守。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像老板一样专注、学会迅速适应环境、化工作压力为动力、善于表现自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设立工作目标,按计划执行、做一个时间管理高手、自动自发,主动就是提高效率、不要只做老板交代的事、工作中没有“分外事”、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想做“毛遂”就得自荐、服从第一、勇于承担责任、工作就是一种责任等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

5 在求职技巧上的准备

求职就业,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门槛,因此了解一些关于应聘面试的知识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求职技巧的第一课是简历。如果现在是你在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且没有“关系”能帮到你,那么你需要一份合适的简历,你需要认真对待简历。简历的真正作用是求职的敲门砖。找工作,是竞争什么?最开始竞争的是简历!因为你到任何一个招聘单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投递简历,而简历就是那些单位了解你的第一扇窗口。因此简历就成了你和单位沟通的第一通道。一份成功的简历,应该能够在众多求职简历中脱颖而出,给招聘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决定给你面试通知,它是你求职成功的第一道门槛。注意简历撰写的出发点:尽可能地吸引用人单位的目光。实际上,招聘单位希望求职者的简历或求职信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使他们能给予其面试机会,对其作更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求职者了解到这一点,并能提供出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相关信息,那么就能引起招聘者的充分注意。这个目的达到了,你的简历就发挥了敲门砖的作用,为你的求职打通了第一关。

求职技巧的第二课是面试。面试过程是主试与被试双方面对面地观察、交谈、了解、智斗的过程,也是短兵相接、双向沟通的过程,主试通过对被试的外部行为特征的观察与分析,考察、评价其素质特征,应变能力、理解能力、思考问题的广度和宽度。同时,被试者也在对主试进行观察与分析判断,对主试的个性、爱好、价值观等进行推测,力图使自己的回答和其他表现符合面试官的要求,所以,演好这场重头戏,对求职者来说是致关重要的。

就业准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生;就业准备;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初次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7-0049-07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其能否成功就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了研究,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一方面受到学历、英语水平、计算机等级水平等人力资本的影响[1][2],另一方面还会受到社会资本的显著影响:社会资本越高的大学生,其就业质量也越高[3][4]。但是目前高职学生就业准备状况及其对就业质量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其就业前的准备工作能否有利于提高初次就业质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基本是通过对毕业生实施一次性调查获得所有的相关数据。这种事后调查存在一定弊端,不能真实反映变量间的关系,就业质量高的学生会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就业能力强,就业准备充分,而就业质量不理想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就业能力弱,就业准备不充分。而采用跟踪调查的方法,在就业前先获得就业能力、就业准备的评价数据,利用毕业后就业质量的追踪数据来探讨毕业前的就业准备情况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质量的影响则能够更好地反映就业准备与就业质量之间的真实关系。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一)大学生就业准备的概念及内容

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就业准备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就业准备的概念在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界定,邵海燕、胡芳[5]认为就业准备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核心竞争力的准备,主要包括就业心理准备、综合素质和能力准备。肖云、黄颖婕[6]对大学生就业准备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认为就业准备是大学生在就业之前,为实现最佳职业目标或赢得较满意的工作岗位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心理、个人规划、政策形势等方面的预先安排或筹划行为。杨柳玉[7]认为大学生就业准备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最佳就业目标或赢得较满意的工作而进行的各种准备,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准备、心理准备、职业关注和自我认识等。彭仲生、罗筑华[8]通过文献和头脑风暴法收集到就业准备评估的33个评估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合并为8个类别,分别为认知准备、思想准备、知识准备、能力准备、精神准备、材料准备、信息准备和身体准备。因此综合已有研究,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准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准备是指大学生在就业前,为获得一份满意工作而进行就业规划、就业信息、就业技巧方面的准备,而广义的就业准备不仅包含狭义的就业准备内容,还应包括心理、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个体面向未来工作,促进生涯发展和获得职业成功的各方面准备。

(二)大学生就业准备的影响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舒伯(Super)将自我概念的理论引入到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了生涯发展理论。在生涯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不同的职业成熟指标,而职业成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W生是否积极地对自己的职业未来进行规划,对各种可能的职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9],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准备存在密切联系,而有效的辅导和生涯辅导可以提高职业成熟度[10]。刘宏波、黄锋伟[11] 认为,学校可以采取多渠道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就业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就业技巧,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实证研究证明了就业指导对于提升求职技巧等应聘能力方面的作用,余新丽、刘建新[12]将就业指导作为干预因素, 采用前后测的方法探讨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应聘能力、团队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简历制作,信息搜集,职业规划,面试技巧以及团队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另外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就业准备也有一定的影响。李志兵[13]认为,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评估职场环境,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避免错误的求职心态和求职行为;马小红[14]指出,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多途径获取工作信息,有利于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心理素质,培养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可见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心理、能力、信息等准备工作。因此综合以上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1:就业指导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准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社会实践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准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大学生就业准备与就业质量

良好的学习成绩、就业能力、就业心理加上科学的求职方式和技巧是大学生获得成功就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国内已有部分研究对大学生就业准备与就业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孙灵[15]在研究中发现就业准备和就业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邓婷[16] 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为就业做的准备对其就业质量有显著影响,就业准备越充分,其就业机会越大,就业质量越高。肖云、黄颖婕[17]通过对重庆,四川等地区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就业准备中的就业能力准备,求职行动准备,政策形势准备对就业质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因此综合已有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3:大学生就业准备对于初次就业质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赋值

(一)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数据分两次搜集,2015年11月至12月期间,首先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准备问卷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职院校的在校三年级学生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在求职前的就业准备、就业指导以及课外社会实践等情况。第一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83份,收回有效问卷630份,有效率为92.24%。第一批630份调查数据主要用于探索就业准备的因子结构,以及分析就业指导、就业专题讲座、课外社会实践对就业准备的影响。第二次调查是在2016年6月期间通过联系各学校就业负责人,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反馈表进行搜集和整理,就业质量反馈表主要包括工资收入、工作对口性、就业满意度、就业稳定性等内容,由于部分学生专转本或未向学校递交就业质量反馈表等情况,导致部分跟踪样本流失,最终获得有效追踪样本489份。第二批489份就业质量数据主要用于分析就业准备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所调查的样本的具体情况见表1,总体来说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

注:斜线左边为630份样本数据,斜线右边为489份追踪样本数据。

(二)变量选取与赋值

1.就业准备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从能力准备、心态准备、技巧准备、信息准备以及资历准备等方面编制出初始题项23个。其中能力准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1表示弱,2表示较弱,3表示一般,4表示较强,5表示强,代表题项为“你觉得你的口头表达能力如何?”;心理准备、技巧准备以及信息准备也是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1表示不符合,2表示比较不符合,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符合,代表}项为:“我相信我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向老师及家人寻求求职方面的建议”等。资历准备主要包括奖学金、三好学生、技能证书等题项,采用的是2分计分,1表示没有,2表示有。

2.就业指导与实践

研究选取就业指导课程、就业专题讲座和课外社会实践3个因素作为高职生就业准备的影响变量,来考察就业指导与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就业准备的影响,就业指导课程的题项为“您认为就业指导课对您今后找工作有帮助吗?”,1表示没有帮助,2表示有帮助;就业专题讲座的题项为“是否参加过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专题讲座?”1表示没有,2表示有;课外社会实践的题项是:“除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训外,你有没有参加过与本专业有关的其他课外社会实践?”1表示没有,2表示有。

3. 就业质量

由于不同学校所使用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表有所区别,因此选取就业质量反馈表中的工资收入、工作对口性、就业满意度、工作稳定性4个共同选项作为高职生就业质量的测量指标,其中工资收入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赋值为1,1000~2000元赋值为2, 2001~3000赋值为3, 3000元以上赋值为“4”;工作对口性:1表示工作不对口,2表示工作对口;工作稳定性:1表示工作不稳定,2表示一般,3表示工作稳定;就业满意度:1表示不满意,2表示一般,3表示满意。

三、实证结果分析

基于前述的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本部分主要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及其与就业质量的关系。具体从三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探索和验证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准备的结构;二是分析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上的差异,以及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等对于就业准备的影响;三是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准备与就业质量的具体关系。

(一)就业准备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将630份样本进行随机分半,其中一半样本进行就业准备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使用另一半随机样本对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进行交叉验证,以检验就业准备的结构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选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旋转的方法,第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共抽出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6个,再删除在多个因子上有相近负荷的两个条目,不好解释的项目,以及只有一个项目的独立因子后进行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KMO=0.858,巴特莱球形检验值为1981.34,p

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值为5.832,解释30.694%的方差,因子的主要项目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的自评得分。这8个项目反映的是个体就业能力的强弱,因此将该因子定义为“就业能力准备”。

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值为1.947,解释10.248%的方差,因子的主要项目包括:乐观性,求职的自信心,主动性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这4个项目反映了个体良好的求职心态,因此将该因子定义为“就业心态准备”。

第三个因子的特征根值为1.584,解释8.336%的方差,因子的主要项目包括:招聘信息的搜寻,求职前进行职业的规划并向教师及家人寻求求职方面的建议。这3个项目涉及求职工作中的主要行动,因此将该因子定义为“求职行为准备”。

第四个因子的的特征根值为1.354,解释7.128%的方差,因子的主要项目包括:奖学金情况,三好学生情况,英语证书以及职业技能证书。这4个项目主要涉及个体的在校学习和学业成就情况,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就业资历准备”。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另一半随机样本(n2=311),对就业准备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该模型χ2为303.443,df为146,χ2/df为2.078,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850,TLI为0.888,IFI为0.916,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14,近似误差的均方根RMSEA为0.059。以上指标表示就业准备结构模型的拟合度较好,模型可以接受,大学生就业准备主要包括就业能力准备、就业心理准备、求职行为准备和就业资历准备4个因子。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准备的差异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部分主要考察第一次调研的630份数据中,不同性别、专业高职生在就业准备水平上的差异以及就业指导课程、社会实践、就业讲座等因素对高职生就业准备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能力准备和资历准备在不同性别、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情况、课外社会实践情况、就业讲座情况对于学生就业准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情况见表3。

1. 能力准备上的差异比较

在性别上,男生的创新能力要显著高于女生(t=4.216,p=0.000),理工科学生在动手能力上要显著高于文科学生(t=2.753,p=0.006);就业指导课程对于能力准备各个维度均没有显著性影响;课外实践对于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在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上要显著高于未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t=2.277,p=0.023;t=3.269,p=0.001);但是就业指导讲座对于就业能力准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2. 心态准备上的差异比较

心态准备在不同性别和专业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心理准备中的主动性在课外社会实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过课外社会实践的学生在主动性上要显著高于没参加课外社会实践的学生(t=2.034,p=0.043)。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心理准备中的就业自信维度有显著性作用,认为就业指导课程有帮助的学生在就业自信上要显著高于那些认为课程没获得帮助的学生(t=2.200; p=0.029);就业讲座对就业的心态准备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3. 行为准备上的差异比较

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学生在行为准备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职业规划和信息搜集在就业指导课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认为就业指导课程有帮助的学生在职业规划和信息搜集行为上要显著多于认为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帮助的学生(t=2.420,p=0.017;t=2.235,p=0.026);で蠼ㄒ樵诳瓮馍缁崾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过课外社会实践的学生在就业建议寻求上要显著多于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t=2.580,p=0.010);职业规划行为在是否听过就业讲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听过就业讲座的学生在职业规划行为上也要显著多于未听过讲座的学生(t=2.367,p=0.019)。

4. 资历准备上的差异比较

奖学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女生在奖学金上的情况要显著好于男生(t=2.518,p=0.012);英语证书上,文科生要好于理工科学生(t=2.937,p=0.003),而技能证书上,理工科学生要好于文科生(t=4.011,p=0.000);就业指导课程对于技能证书有显著性影响: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对将来找工作有帮助的学生在技能证书情况上要好于认为没有帮助的学生(t=2.184,p=0.031);社会实践和就业讲座对于资历准备没有显著性影响。

就业指导课程、就业专题讲座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学习求职方法、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求职观,促进个人成功就业的重要手段,而课外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校期间提前接触工作、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升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组织手段还是个人途径,就业指导课程、专题讲座及课外社会实践都有利于个人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提升就业竞争力。本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就业指导课程对个体的就业自信,职业规划、信息搜集和技能证书获得等有显著性的影响,就业专题讲座对个体的职业规划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课外社会实践则对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主动性、建议寻求等方面有显著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准备对就业质量的影响路径分析

本部分是根据第二次调研获得的489份就业质量跟踪数据,探索高职学生毕业前的就业准备情况对毕业后的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路径。将工作稳定性、就业满意度、工资收入和就业对口性作为高职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观测变量处理,使用AMOS建立就业准备对就业质量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所建立的模型χ2为429.031,df为220,χ2/df为1.950,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860,TLI为0.906,IFI为0.926,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25,近似误差的均方根RMSEA为0.053。由于资历准备对就业质量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12,p=0.219>0.05,路径系数不显著,因此删除该路径后重新建立就业准备与就业质量的关系模型,最终所建立的模型χ2为337.799,df为146,χ2/df为2.314,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881,TLI为0.905,IFI为0.929,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27,近似误差的均方根RMSEA为0.062,模型各项拟合指数良好,模型可以接受,见图2。在就业准备各因子中,能力准备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心态准备和行为准备,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资历准备对于其就业质量并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研究结果表明,资历准备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并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换言之,奖学金、三好学生、英语证书等并非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并不会过分倚重于专科毕业生的各类证书和奖状。

本研究的调研结果还发现,个人的就业能力准备水平对于初次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说明相对于各类证书和奖状而言,就业能力才是影响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更为看重个人的实际能力,并不只是单看个人的学习成绩。

因此,对于专科生而言,在校期间一方面要注重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努力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注重就业能力的发展。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上需要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产学研用,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具体而言,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模式选择、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需要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的协同与合作。例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以“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需要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为指引,围绕“一平台、二特色、三突破、四提升”的专业建设思路,创新“多方联动、合作发展”的专业办学机制、构建“订单培养、师徒结对”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共培共享、合作互融”的双师结构团队、建设“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四技支企,辐射区域”的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准备水平

研究发现,就业指导课程对个体的就业自信心、职业规划、信息搜集和技能证书获得等有显著的影响,而个体的就业自信心、职业规划、信息搜集等就业准备情况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就业指导在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准备水平,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毕业前的调查中,有409人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对于今后找工作有帮助,而有221人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对今后找工作没有太大的帮助。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课设置为必修课程,在授课方式上可采用专家讲座、角色扮演、面试模拟等方法,以丰富就业指导的授课形式;同时在就业指导内容方面,可根据专业和岗位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实现就业指导内容与专业学习的有效融合;在授课的学时上,应该采用长期授课和短期讲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结果显示短期的就业专题讲座对于大学生就业准备的提升效果十分有限,就业指导应当贯穿于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最后,学校应该做好就业指导效果的跟踪调查,根据实际反馈的结果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调整。

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需要大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必须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认真学习并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和求职的技巧,调整好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在求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好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准备。

(三)鼓励课外社会实践,实现课堂知识的有效转化

课外社会实践是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有效载体,是个体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锻炼和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有些学校缺少对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监督和指导,使得课外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课外实践中去,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对于学校而言,一方面要提高认识,重视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丰富和创新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合理做好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的计划安排,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地区大学生的特点,由专业课教师带领,分组进行针对性指导。在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应注重⒋笱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需要、专业实践需要相结合。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监督和结果的考评,建立健全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考核体系,做好课外实践成果的总结工作,将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到教学考评体系中。对于职业院校学生个人而言,应当提高参加课外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寒暑假时间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升就业能力。参 考 文 献

[1]黄敬宝.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 2012(3):53-60.

[2]李珊珊.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我国新生代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3.

[3]徐莉, 郭砚君.大学生就业质量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9):85-90.

[4]刘新华, 杨艳.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差序就业――关于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5):66-68.

[5]邵海燕, 胡芳.大学生就业机会:内涵的回归与就业准备[J].中国青年研究,2005(2):63-68.

[6][17]肖云,黄颖婕.大学生就业准备行为与就业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1):46-50.

[7]杨柳玉.大学生就业准备现状调查研究--以广东省两所高校为例[J].科教导刊,2014(12):254-256.

[8]彭仲生, 罗筑华.大学生就业准备评估量表的编制与应用[J].现代大学教育,2015(1):90-93.

[9]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0(5):84-87.

[10]王晓岩.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8(2):54-59.

[11]刘宏波,黄锋伟.大学生就业准备状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0(4):46-47.

[12]余新丽, 刘建新. 基于就业能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6(12):76-79

[13]李志兵.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4):70-72.

[14]马小红.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J].教育探索,2013(4):52-53.

[15] 孙灵.大学生就业准备与实现研究――以重庆四高校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 2008.

就业准备范文第4篇

启德教育广州公司副总经理王丽霞介绍,海归回国求职外企将遭遇四大难题:

第一,容易错过外企校招季。

通常知名外企都会在9月、10月的第一轮传统校招聘,这个时候海归已在海外学习,通常较难在学习期间,抽空回国参加企业校招、面试。

第二,不清楚外企对应聘者的真正要求。

海归在浏览企业招聘要求时,往往不清晰外企最看中哪些核心能力,以及真正要求的学历背景,容易过高虚夸自己,或者是面对外企要求胆怯了,不敢去投简历。事实上,外企除了看学生学历背景,还看重学生综合能力,包括领导力等综合素质。而且,部分工作对学生专业背景要求并不高,比如咨询公司恰好是希望招聘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包括历史学、社会学等较冷门的专业背景,以此提供给客户更全面的攻略。所以学生求职前,了解企业需求,能更好地命中目标企业。

第三,留学前没有明确目标与个人优势。

在留学前没有把目标明确,也不明确自己的最强优势。因而在留学期间没有集中精力去培养和优化自己的优势。往往在应聘时难以突围差异化特点。

第四,缺乏面试技巧。

也就是说海归自身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缺乏演讲能力及沟通能力。而这点在面试外企尤为重要。

王丽霞提出以下建议,海归外企求职七步走:

第一步,学生应该进行背景测评,确定职业方向及制定能力提升方案。

第二步,根据学生个人水平,及未来发展可能性,定位目标企业。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发展方向在哪,让留学期间每一次认真和努力都成为以后成功就业的资本。

第三步,进行专业职场培训,包括提升求职技能、商业必备知识学习、热门行业面试题目应对训练、PPT制作技巧训练、市场/财务模型搭建、工作报告制作流程训练、招聘流程和应对策略学习等,务求全面提升自我求职、工作技能。

第四步,打造个性化简历。

第五步,实战演练。包括进行模拟面试辅导,与名企资深HR一对一面试辅导,攻略面试盲点,及参加商业案例竞赛比拼提升实战能力。

第六步,申请全球500强名企实习,增加求职背景实力,及提高对职场认识。

第七步,申请名企全职职位,获得名企offer。

事实上,学生在留学前,就应该开始做求职准备,而不单是留学毕业后再考虑。各类外企公司的招聘要求代表着招聘市场对人才要求的高标准,以备战外企应聘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核心职场竞争力,日后无论在国内外私企还是名企工作,也会如鱼得水。

就业准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就业准备 认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58-01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难点。[1]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从学生刚入学开始就要指导学生充分做好就业准备工作。

一、就业准备的内涵

大学生就业准备是以指导学生职业发展为基础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准备。所谓就业准备就是指未就业者为了能从事某种职业,或获得某种职位,在一定阶段内所作的准备工作。[2]就业准备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基础。毕业生只有进行了必要的就业准备,才有可能产生正确的求职择业行为。同时,就业准备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毕业生只有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要,实现自己的就业理想。

二、就业准备的内容

(一)确立职业目标

大学生应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即确立符合自身特点,符合社会需要,体现人职合理的匹配,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发挥个人优势,为社会做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应当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优化自己就业的心理坐标。

(二)身体素质准备

无论哪一种职业,对从事者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好身体素质的准备,以迎接社会对自己的选择与职业的挑战。

(三)文化素质准备

知识、技能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条件。大学生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常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力准备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大学生,都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大学生在就业准备期,应该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实践经历,为就业准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心理素质准备

高职学生经过三四年寒窗苦读,择业期望值增高。虽然“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给学生带来了机遇,但也给学生带来了困难与挑战。高职院校应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有意识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就业政策的认识,正确认识就业市场的竞争,适当地调整就业期望值。

三、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可做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地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因此必须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要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就业所需要的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要坚决实施高职毕业生双证书培养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其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作用。学院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一批就业实训基地,开展短期实习,加快落实订单式人才培养,切实做到按需施教;高职院校还要主动出击,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和创业基地。[3]

(二)千方百计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

针对毕业生有业不就的情况,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降低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心态。同时,要关心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健康,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使他们顺利完成这次人生的转折。[4]此外,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

(三)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的思路

1.应建立院系两级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对全院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具体指导,对市场人才行情进行准确分析和把握。各院系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干部、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做到每个班级、小组,甚至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人,把就业率的高低、就业质量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

2.建立一支思想稳定、业务能力过硬、责任心强的院系两级就业指导队伍,增加硬件建设和人员配备。

3.多层次、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1)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展示毕业生的才华及实践能力,毕业生信息;(2)实行毕业生定期回访制度,跟踪调查,充分发挥往届毕业生的作用,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在毕业生离校之前,要对毕业生进行系统教育,使其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3)走出去、请回来,邀请用人单位到校参观考察。加深认识和了解,建立常年联系,实现定期招聘;(4)构建就业网络,实现就业信息化,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包括单位需求信息、毕业生专业人数、已毕业学生跟踪调查情况等在校园网,实现招聘与求职互动,使学校、学生、用人单位沟通顺畅。

【参考文献】

[1]邓婷,主观认知、就业准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系.湖南师范大学.

[2]魏中,张辉才.高职学生的就业准备.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

[3]蒋禄宇.浅谈大学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

就业准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就业准备 调查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形势,大学生做好正确的就业准备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虽然有大部分学生意识到就业准备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做好正确的就业准备还存在很多误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揭示大学生就业准备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如何做好正确的就业准备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和对策,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改进策略,以促进其顺利就业。

1 就业准备的概念和内涵

我国已有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和理论视角对就业准备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就业准备的概念。邵海燕,胡芳认为就业准备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加“获得满意度较高、竞争性工作岗位的可能性或接近程度”而进行的心理、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职业规划方面的准备。①马志强,吴万明认为就业准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就业准备是指未就业者为了能从事某种职业或获取某种职位,在一定阶段内所作的准备工作。广义的就业准备既包括狭义的就业准备,又包括就业者为了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或改换职业所进行的准备工作。②综合各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准备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最佳就业目标或赢得较满意的工作而进行的各种准备,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准备、心理准备、职业关注和自我认识等。

2 大学生就业准备现状分析

本文以广东两所高校(一所为重点大学,一所为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各250份。两个学校共回收459份,回收率为91.8%,其中有效问卷422份,有效回收率为84.4%。样本包括三个年级、多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学生人数覆盖面较广,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参考性。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先进行预调查,修改后才进行使用,最后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2.1 就业意向

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2.4%的大学生更愿意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工作,38.2%的大学生希望到省会及二线三线城市工作,有9.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它。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单位中,外资合资企业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1.5%,其次是国有企业为23.7%,排在第三的是事业单位为18%,选择自主创业的最少为5.2%。

大学生是否会选择大学生基层就业或农村教师呢?有85.1%的大学生不会选择大学生村官,农村支教的工作,仅有14.9%的大学生选择大学生村官与农村支教的岗位。

鼓励大学生创业是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措施,有68%的大学生都考虑过创业,但都是需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后才有信心开始,25.8%的大学生没有想过创业,并且认为不太现实,应该找好工作,仅有6.2%的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后即将尝试创业。如图1所示,在自主创业所需条件中,有47.9%的大学生选择需要资金,有33.4%的大学生选择最需要人脉,有13.3%的大学生选择最需要技术,有2.8%的大学生选择其他,仅有2.6%的大学生认为最需要政策。

2.2 知识能力准备

在大学中竞相获取各种技能证书是很普遍的事,40%的同学认为证书是越多越好,主要有两种理由,一个是认为证书代表一定的能力,另一个是可以增加就业的渠道;有60%的同学认为证书并非越多越好,理由是证书并不一定代表能力,认为“能力才是王道”,并且也要看证书是否适用于招聘单位。

一般能力水平的描述统计结果显示(表1),除了社会实践能力和学生社团经验以外,各项能力的均值都在中等以上。均值最高的是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分别为3.68和3.67。均值最低的是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社团经验分别为2.87,3.00。进一步对不同学校类型的能力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一般本科学校和重点高校的学生在社会实践经历和学生社团经验上存在显著差异。普通高校的同学在社会实践的经历和社团经验上要高于重点高校的同学。

2.3 身心准备

大学生锻炼身体频率的均值为2.23,锻炼身体的频率较低。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锻炼身体频率的方差分析显示(表2),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其P值=0.011

大部分同学对于求职还是选择了积极主动的态度,60.7%的同学选择积极应对,有36.5%的同学选择顺其自然,2.8%的同学选择随波逐流。求职信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0.5%的同学选择有信心,有36.7%的同学选择一般,5.7%的同学选择没有信心或完全没信心,仅有7.1%的同学选择非常有信心。

自我认知也是身心准备的重要方面,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表3),除人格自我认知不存在差异外,能力,职业兴趣,胜任资格都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能力自我认知P=0.022

2.4 职业关注

专业与就业的关系并非绝对的,84.1%的同学认为专业与就业可以有一定的关联性,不一定对口;12.6%的同学认为专业与工作性质没什么关系,关键是找一份工作;仅3.3%同学坚持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究竟有哪些因素对就业准备有重要影响呢?通过对就业准备的影响因素进行均值比较及重要性排序之后发现,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个人能力的分值最高为4.12,其次是人际关系为3.62,排在第三的是工作经历为3.36。排在最后的是政治面貌和户籍,分别为2.08和2.02。

3 结论和对策建议

(1)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保守。就业地区主要考虑一线城市,52.4%的同学更愿意选择到北京,广州和上海等一线城市工作。主要是由于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有利于自身的就业和个人的发展。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外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这些单位的工作比较稳定,工作压力较小,待遇也不错,所以是同学们竞相追逐的就业去处。选择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比例较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然停留在发达地区,国企和城市,就业观念还比较落后。对待创业持理性保守态度。

(2)在就业准备中大学生关注的是眼前的利益,就业准备的内容不够全面。大学生受就业压力所迫都会或多或少的追求证书。实用性较强的英语口语,计算机和经济管理课程比较受欢迎。相对于哲学数学等公共课程而言,选修这类公共课的同学比例更高。然而,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中却忽视身体锻炼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对未来感兴趣的职业以及自身专业之外的知识没有更多的关注,就业准备的内容不够全面。

(3)大学生就业准备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社团经验。一般能力水平的调查结果中,各项的均值都处于中等水平上下,只有实践能力和学生社团经验较低,分别为2.87,3.00,可见,大学生的一般能力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缺乏践能力和社团经验。

(4)自我认知较弱,对自身就业准备没有长远的思考。自我认识调查结果中,职业兴趣和胜任资格的自我认知相对较弱。大四学生的自我认知相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相对较好,说明普遍的大学生直到大四才对职业和自身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在当今就业竞争激烈背景下,作为一名大学生,想要从事何种职业,自己是否能胜任,自身能力存在哪些不足是刚踏进校门就应该关注和考虑的问题,但是普遍的大学生直到大四才开始真正的关注自己的就业,对自己就业准备没有清晰的认识和长远的计划。

(5)就业缺乏自信心,人际关系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普遍的大学生对就业缺乏自信。在影响就业因素的重要性排名中,除个人能力这项自身因素外,人际关系成为影响就业的最重要的因素。正常的就业过程应该是以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为主,社会关系为辅。但是,如今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人情本位和能力本为的错位,人情与社会关系甚至超越了个人能力,个人能力反倒成为社会关系中的辅助。人际关系对就业市场的干扰导致很多社会不公,使很多缺乏社会背景和人际关系的大学生对就业失去信心。

针对大学生就业准备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第一,加强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了解,提升就业意向与就业实现之间的切合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就业市场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也发生根本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从稀缺资源的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市场经济的就业体制是一种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就业市场刚刚发展起来,还有不成熟,尚未进入完善的阶段。就业市场存在许多弊端。从微观层面上表现在,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信息的不对称,大学毕业生“过度教育”,“学非所用”等;从宏观层面上表现在,毕业生资源不能得到及时配置,有的行业人才缺乏而有的行业人满为患,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才济济而小企业基层岗位却紧缺人才,面对这样的就业市场,大学生更是要充分的而了解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变就业观念,尽早做好就业准备,制定理性的合乎社会现实的就业目标。

第二,最根本的是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用人单位需要看重的是受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表4可见,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四项综合素质之间的比率是很大,这说明用人单位对各项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然而这些综合素质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严格要求自己,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确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性格特征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就业形势有目标的进行准备,能够减少择业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当然,凭个人的自我反省也许不能准确的认识自我。我们可以向一些专业的老师寻求帮助,也可以采用科学的量表来进行测量。个性特征决定了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兴趣特征决定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工作。这些都可以通过人格问卷和职业倾向问卷来测量。

第四,主动投入就业市场,把握有利机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大学生就业制度也经历三个时期的转变:计划经济阶段的“统包统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双向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自主择业”。事实上,实施“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就是将大学生推向就业市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方式是:凡是取得毕业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都要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办法,落实就业。③这种市场化的就业轨道一方面给予我们大学生更多的自,另一方面也给予我们更大的压力。市场化的就业体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的进步。作为我们大学生而言,必须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主动出击,为自己赢得机会。

注释

① 邵海燕,胡芳.大学生就业机会:内涵的回归与就业准备[J].中国青年研究,2005(2):63-68.

② 马志强,吴万民.试析大学生就业准备[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1).

就业准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 面试 形势 职业生涯 规划

通过面试,用人单位能够直观、全面地对毕业生的知识面、反应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因此面试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必要手段。据了解,就是由于大学毕业生们对于面试经历较少,缺乏经验,往往不能正确选择机会、把握机会、推销自己,有的甚至因面试失败导致与合适的岗位失之交臂从而功亏一篑。大学生要取得面试的成功,实现最终顺利就业,就必须了解面试的有关内容,熟悉面试中的问题,掌握面试中的技巧,从而充分做好面试前的准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求职应聘前所应做好的准备。

一、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理性就业

近年来,围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社会和各高校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特别是去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社会更加关注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并将其纳入了教育部的工作重点。因此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的事。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共同努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如此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学生们首先应转变就业观念,认清就业现实,并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已不再是往日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不能再怀有“精英人才”的情绪,一定要有务实的就业定位;其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认真分析社会的需求,分析个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特点,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社会职业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不要一味的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或急功近利、追求物质享受而只看眼前利益,不看发展前景,只图生活安逸而不顾事业的追求等,导致自己在求职时四处碰壁,所以大学生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降低期望值,给自己合理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再发展”的就业观念,以实现自己的职业角色。

二、精心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美国著名演讲家丹尼尔•韦伯斯特在《再答罗伯特.海恩》大获成功后说:“我以自己毕生的精力准备了那次演讲”,而前苏联演讲家卢那塞尔斯基1928的为欢迎高尔基的演讲成为了“最突出的范例”。对此,他说:“我一生都在为这篇报告做准备。”因此,求职择业的准备同样也是一个漫长地过程,每位大学生从踏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就应为自己就业开始做准备了。但很多大学生认为找工作就是换一身新的行头、再做几份简历、有哪些单位招聘就往那儿投递简历那么简单,所以就业是大学四年级学生考虑的问题,如果你是这样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之前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没有提前做好就业准备,的确很难在竞争中取胜。事实上,很多时候学生们往往只看到了就业竞争的激烈,而忽视了另一个很重要的事实:许多职位因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往往是因为毕业生们自身条件的不足而与这些职位擦肩而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前大多数毕业生并没有提前做好迎接“就业寒流”的准备。

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必须长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积累。而这种训练和积累又必须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关于职业生涯的概念及内涵,目前众说纷纭,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大多数职业心理学家较认同美国生涯理论专家Super的观点,根据其理论,可将“职业生涯规划”定义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职业生涯的主客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计划,对每一步骤的事件、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因此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三、合理安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在精心设计好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后,摆在每一个大学生目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围绕未来的职业目标,合理安排好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笔者认为大学生大学四年中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准备阶段――大学一年级。其主要任务是对自己的了解、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了解本专业就业趋势和形势以及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明白社会职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职业发展,从而树立起勇于进取的意识,增强自己学习动力,这是大学生作好就业准备的需要;其次是强化职业意识,其主要是:“职业内涵”、“职业要求”和“职业竞争”等几个方面,当然这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并配合学校开展的相关活来帮助自己了解相关的内容。例如:每个系举办相关专业绍介的讲座、邀请校外专家、企事业人员与学生进行交流等……。第二阶段:职业定向和素质教育――大学二年级。这个时期学生就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首先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制定一个较明确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要合理和科学。其次培养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分析应该加强哪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广泛了解和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如: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并明白自己应从哪些方面去培养相应的能力,从哪些方面去训练、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阶段:职业规划修改、调整阶段――大学三年级。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的增强,必须对自己职业规划进行修改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这个时期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加码,针对职业目标,认识自己的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培训;而且要重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评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以及适合从事的工作类型,了解国家政策和形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就业现状,对规划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调整,使自己的规划更加合理和行之有效,同时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第四阶段:推销、展示自己时期――大学四年级。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积极、主动就业,讲道德、讲诚信、讲敬业、讲责任心,把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将利益与奉献相结合,将具体岗位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其次,要有自主创业的意识,将就业与创业相结合,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一般情况下学校对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开设的课程较少,主要就是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在这个学期用人单位在高校招聘人才也开始了,同时各个地方也会举办一些大型的招聘会,还有些企事单位在网络上招聘人才等。这个阶段大学生重点就是为就业做好最后的准备,包括再次客观评价自己,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漏补缺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地心理状态为面试成功提供保障。面试不仅测试一个的知识和能力,也测试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因此面试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做好以下几点的准备:第一,增强自信。我们常说“一个民族要有自信才有希望、一个企业要有自信才有辉煌”,同样一个人要有自信才能使你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能力得以充分展示。自信心来源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大学生应努力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大胆的展示自己。第二,增强耐挫力。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确实很严峻,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情况下,就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就业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以平常心来看待失败。永远记住:一次尝试就是一次锻炼,一次失败就是一份收获,10次中哪怕有9次失败,只有一次成功就等于成功。面试失败后要冷静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尽快调整求职应聘策略,提高面试成功的概率。

五、认真做好资料和相关信息的准备

经过大学四年的苦心经营和精心准备,从而不断积累和完善后,如何在就业的冲刺阶段跑在前面,并获得最终的胜利,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第一是自己资料的准备。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一个检索,收集整理自己的个人资料:在专业知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参加社团活动情况(社会实践活动特别重要)、取得的各类证书等,客观评价自己,多角度认识自己,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特点,明确自己的个性特点及特长所在,搜索、提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和经验。第二是应聘单位的资料收集、整理。多渠道了解就业信息,利用招聘会、招聘网站、高校的BBS、各类公司网站、各类报刊杂志、家人和朋友的关系网络等方式去获得就业信息。对收集到的就业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再对筛选出的招聘单位作进一步的了解,了解清楚招聘条件、招聘何种职位,重点是你应聘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工作职责,同时搞准确该单位历史背景和发展方向,总之尽可能多了解招聘单位情况,如果可能对面试官的有关情况也应尽可能了解,尽量做到对对方心理有数。第三是精心准备自荐书。自荐书――大学生扣开事业之门的敲门砖。(1)写好自荐信,主要体现出态度诚恳,语言表述流畅,格式规范,言简意赅;(2)精心设计、制作、撰写简历。作为求职者,需要通过简历告诉招聘单位应聘者的基本情况和过去取得的成绩、经验等。但简历绝非自传,因此要强化自身优势,突出与所应聘的职位最契合的能力或实践经验。简历一定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不一样,要注意突出自己某项专门能力,而非把自己包装为全能人才,所以每位学生针对不同的岗位写不同的简历。很多学生往往是写好一份简历后,统一印刷很多份,分别递交不同的招聘单位,这样自己的简历就没有“亮点”。一般情况下,招聘单位都会收到远远超过招聘人数的简历,其中只有少数人会获得面试的机会,而招聘人员大约只会在一个简历上停留15秒钟左右,所以在撰写简历的时候一定要写清自己的必要内容:基本情况、实践经历、兴趣爱好、获奖情况和联系方式等,还要重点突出自己与岗位相应的亮点,并且在格式上要精心设计,不仅要重点突出,而且让别人在看简历时候很快找到相关内容。总的说来,简历的设计要追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最后编辑排版要规范,整体和谐。(3)针对简历收集相应的辅助资料。包括各类证书复印件、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各类社会实践证明或成绩复印件等。因为针对不同的岗位应聘者要准备不同的简历,所以自荐书后面所附资料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对简历的“亮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最后反复对自荐书进行检查,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有错、格式排版是否合理、整体是否和谐。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不仔细而留下遗憾。

六、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及常见面试提问预测

面试是面试官与应试者之间的一种沟通、交流,其互动性很重要。真正有效的提高面试技能的方法是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参加模拟面试是一个整理过去、发现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好机会。现在很多高校对在校毕业前的学生都会专门举办模拟面试训练,并且专门邀请一些合作单位或参加过不同职位人才招聘的校友、老师模拟不同的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模拟面试及点评。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面试的氛围,了解应聘的形式、应聘内容、应聘的职位、面试的技巧及面试礼仪等从而检查自己的不足,再进行有针对性学习和有意识的提高自己所欠缺的能力。其次,面试前还应预测你会被问及的各种问题和答案,即使你不能猜出所有你可能被问的问题,但是考虑这些问题的过程也会减少紧张而且心里有底。同时还要准备好你对应聘单位要问的问题,最好准备好几个围绕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企业发展前景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获取有效信息,同时表达了你对此工作的兴趣以及智慧和热情。

参考文献:

[1]张宜.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高校讲坛),2009,(7):579.

[2]陈小芬.关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S1

[3]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03).

[4]白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3): 62-63.

[5]白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3): 64.

就业准备范文第8篇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近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习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问卷调查

(1)调查范围:XXXXXXX

(2)调查目的:了解XXX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链接地址

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虽然政府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3、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还未真正消除。

4、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5、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三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6、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7、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1、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2、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同时,大学生也要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调查报告执笔人:XXX

就业准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实习就业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176-02

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年龄偏小、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学生对未来的实习内容和实习单位缺乏了解,进入实习后接触陌生环境。难免存在焦虑、紧张的心理,有的甚至害怕实习。为了消除中职生在实习就业前的紧张、焦虑、恐惧、自卑心理,把中职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中职学校毕业生能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使学生毕业后能以较快的速度和较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的需要,我校心理辅导课题组对本校的服装专业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实践活动。

一 调查――了解学生实习前的心理状态

1.问卷调查

辅导小组对二年级服装专业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还有一年即将顶岗实习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结果显示:

学生实习情况调查摘要及统计

2.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及对往届学生实习资料的分析,我们综合得出以下结论:

现状一: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企业的要求知之甚少,进而产生自卑、不安、焦虑心理,影响面试及入职后的表现。

现状二:“学生对未来职业有美好的憧憬(即心理学中的幻想期),对工作的期望值往往会远远高于现实情况,忽视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表现为盲目乐观。这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

现状三:对未来工作情况估计不足,使部分学生上岗后自信心受到重创并伴随巨大的失落感。另外,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及其社会经验的缺乏,使这些学生无法马上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中,进而出现了“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做好”的困惑。“很多学生因为无法接受新的环境、新的角色而选择转岗。”

二 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岗位职责要求

调查问卷阶段了解到的三个现状中,学生对于未来就职企业的用人要求、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困难性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由此可见,对用人单位的深入了解,是解答学生实习就业前心理问题的关键。我们对于企业的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结合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到用人单位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岗位人员有什么样的要求,由学生完成调研报告。

调研的过程,我们心理课题组组织了两次共104人次到华邦制衣厂、梦之岛进行调研,主要以企业人事部给师生进行直接会谈,提问回答以及过后电话访谈为主,另外,两位老师也利用暑假下企业的机会与我校的对口实习单位的东莞联亚制衣有限公司人事主管进行面谈调研。

第二,让预备实习学生上网查资料,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岗位的要求,对照学习,努力按要求提升自己,按职业岗位要求做好自己。

通过调研,同学们了解并认识到企业对员工的一些要求。普遍认可度较高的有:(1)工作态度认真、技术好;(2)遵守规则,按时上班;(3)谦虚好学、勤快;(4)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吃苦耐劳。

三 训练――渗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是指运用心理学方法、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了解自己并在各种活动中提升自我的心理准备过程。在训练中,学生将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学习、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爱岗敬业、勇于创业的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一,训练重点: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良品质(如集体观念、服从意识、文明礼貌、乐于奉献、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等)。

第二,训练难点: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训练。

第三,具体训练方法:首先,引导学生:(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2)在专业学习中训练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学做结合,知行统一。(4)在自我修养中提高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5)在职业活动中强化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其次,为实现心理素质的提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1)召开系列主题班会――《专业前景学习内容及重要性》《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2)写周记:进行心理训练;(3)心理素质系列讲座:了解自我、学习能力、意志力、行业职业道德训练,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4)职业体验,搜集、整理、讨论、学习所学专业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通过训练,使学生明确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性,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坚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为实习就业做准备。

四 集体心理辅导――面对实习就业,你准备好了吗?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集体心理辅导,我们分别以以下形式进行。

1.辅导课形式进行

针对当前中职生心理素质脆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一普遍问题,在辅导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在集体辅导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没有压力的深入交流。

第一,辅导问题:(1)了解实习就业将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等;(2)了解实习就业前,应做好哪些准备;(3)树立爱岗敬业思想,干一行,爱一行,以主人翁精神和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为就业铺平道路。

第二,活动过程:此次辅导课通过讨论与讲述、角色扮演、游戏等环节去体验。

首先,故事引入――知道面对“想家、生活不习惯,工作中受气挨骂”这三关我们应该怎么办?面对实习就业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同学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事可通过网络、电话和老师交流,相信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其次,角色扮演。小品一:《宿舍风波》面对不理想的住宿环境,你将怎么办?小品二:《加班》当实习单位需要加班时,你会以怎样的心态对待?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要学会面对现实,做生活的强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心理素质来赢得别人的赞誉。

最后,游戏:“传字条”回答问题。(1)在实习就业中,你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抱着玩玩的心理,还是努力工作证明自己的实力,珍惜这次的实习机会。)(2)在实习中你怎样与上司、同事相处?(3)面对严厉的上司,你怎么办?(4)如何在困难面前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活动成果。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只要我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2.企业指导――请企业人事主管到学校进行讲座

在整个中职学习过程中,学校每年会有计划地请企业相关人事部门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就行业的前景和现状对学生进行介绍,还特别介绍员工的具体职责要求,并欢迎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同学们都感慨地说:能与用人单位直接交流,我们对将来就业更有信心了。

3.优秀毕业生回校和师生交流

开学第一周学校各专业都会有针对性地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与新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师兄师姐的成长经历及成功历练过程。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更多的是分享他们在成功路上所作出的努力,以及怎样按职场规则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优秀毕业生都有共同的特质,就是勤奋、谦虚、敬业、坚忍不拔等,这些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以上活动,同学们对实习就业前做好哪些心理准备加深了认识,同时对职业道德与就业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些认识和理解为同学们实习就业的顺利进行铺平了道路。我们相信。只要同学们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就一定能顺利通过实习就业关。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习前的心理辅导训练,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普遍表现出适应环境能力较好、想家情况减少的心理状态,大家均能互帮互助解决问题。心理承受力、抗压能力明显增强,遇到工作、生活上的问题会寻求师长、同事帮助,及时解开心结;工作态度、行动较为积极,较好地适应工作需求,同时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参考文献

[1]李迪、成功.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心理状况调查分析[EB/OL].http://.cn/jxzyk/show.asp?id=/05

就业准备范文第10篇

第一,为大学四年划定阶段和目标。进入大学后的前两年是准备和储备阶段。由于之前高考太辛苦,让人变成了“非人”状态,所以在大学的一、二年级,你应该从心理上把自己还原成轻松状态,在把功课学得比较好的情况下,尽可能生活得轻松一点,把知识学得广泛一点,这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准备阶段。真正的就业准备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就找工作而言,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两年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搞清楚你毕业以后找工作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第二,增加通用技能的准备。所谓通用技能,就是指英语、电脑操作等技能,这是你到任何一个单位工作都必须用到的技能。

第三,积累实践经验。实践经验对于任何一份工作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美国大学生上大学期间一定要出去实践,而且不一定拿工资。你如果到新东方来实践,即便是管理一个月的教室,那也算是工作经验,至少你知道了工作是怎么回事。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真的干得很好,你走的时候老板会给你写一封推荐信,这对你未来找工作一定是有好处的。所以,在大学三、四年级寒暑假里,大学生一定要找机会去实习,在实践中累积经验。

第四,学会与人打交道。与人打交道就从与你的同学相处做起。与人打交道时,最重要的心态是分享心态。中国的一些独生子女比较自私,什么东西都要独享,跟别人从感情上到物质上的平等交往能力比较缺乏。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叫平等交往和分享心态。比如,你有六个苹果,有两个处理这些苹果的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到树林里把这六个苹果全部吃完,然后再回宿舍,别人谁也不知道你有六个苹果。表面上看,你得到了全部六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失去了用六个苹果跟别人去交换无穷资源的可能性。另外一个选择是你自己吃一个苹果,把另外五个带回宿舍,分给你宿舍里的其他五个同学。表面上看,你失去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得到了五个同学的认可和好感,你们开始了感情交往和互相帮助,最后的结果是你换回来的无形资源比你五个苹果的有形价值要大出不知多少倍!这就是整体上的社会交往原则。记住了这个原则,你将无往而不胜:在大学跟同学分享,到了单位跟同事分享,创业时跟合作伙伴分享。分享原则会使你成为最受欢迎的人,也自然会为你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支持,最终助你走向成功。

最后再补充一点。在我个人看来,一个人要找到好工作需要具备两个要素: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专业知识的获得相对简单,我主要来说说综合素质。在我心目中,有五种素质非常重要。第一是诚恳和诚信。这意味着你这个人不但要看上去可靠,而且行动上也可靠。第二是踏实。诚恳和诚信不意味着踏实,我发现很多大学生很诚恳,并且有诚信,但做事却很浮躁。要知道,任何时候,重任都不会交到浮躁的人手里。第三是沟通能力。一个人不但要有才能,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第四是创新能力。你得能够提出新思想、新主意,让大家感觉到你想到的东西有价值,而且别人都没想到,这样你的职位就会得以提升。最后一种素质是无私。为什么无私放在最后?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私心,关键是要把私心限制在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同时最好通过利他的方式表现出来。

上一篇:毕业就业范文 下一篇:护理就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