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礼仪范文

时间:2023-03-12 06:43:50

就餐礼仪

就餐礼仪范文第1篇

如果你以为潜在客户不会把就餐礼仪作为是否与你合作的决策要素之一,那就错了。礼仪会让人看到你对细节的态度。在竞争更加激烈的经济环境下,每一个微小的优势可能都会发挥作用。不幸的是,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不懂得礼仪的人太多了,他们甚至对此闻所未闻。”安·玛莉·萨巴斯(AnnMarieSabath)说。她是礼仪咨询公司AtEase的创始人,著有《一分钟礼仪》一书(OneMinuteManners)。

以下是萨巴斯列出的商务人士最常见的四种就餐失礼行为,以及相应的纠正措施:

■分不清“吃饭”与“商务餐”的区别:商务餐的重点在于联系,吃是第二位的。萨巴斯说:“那些离开餐桌时还饿着的人做得很好,因为他们的精力专注在其它人身上。”

■当好主人:做东的人总是把握气氛的人。如果你做东,你可能会鼓励客人不管你先开始吃。另一方面,在每个客人的餐食都上了以后你才可以开始吃。

■退回餐食重做:如果你请客户吃饭,尽量不要退回食物,即使它未达到标准也不要这样做。但是如果你的客人对食物不满意,那么作为主人你就应该把服务员叫过来处理。为保证主客就餐同步,萨巴斯建议先问一下服务员,“如果你方便的话,请把我的也端回去,再把两份一起送上来。”

■对付不容易吃进的食物:意大利扁面条听起来可能不错,但得自毁形象、张开大嘴才能吃下去。点一些不会给你带来麻烦的饭菜。“任何你能控制的饭菜,就是你应该点的,”萨巴斯说。

就餐礼仪范文第2篇

2、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

3、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如果有服务员带位,也应请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餐点端来时,都应让女士优先。就算是团体活动,也别忘了让女士们走在前面。

4、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5、由椅子的左侧入座.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6、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①菜和汤②鱼肝油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酷酪⑥甜点和咖啡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不欢迎只点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7、点酒时不要硬装内行。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对酒不大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请调酒师帮忙挑选。

8、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

9、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10、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11、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12、不可在餐桌边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13、进餐时应与左右客人交谈,但应避免高声谈笑。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选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14、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15、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16、鱼肉极嫩易碎,因此餐厅常不备餐刀而备专用的汤匙。这种汤匙比一般喝汤用的稍大而且较平,不但可切分菜肴,还能将菜和调味汁一起舀起来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类食物,还是使用叉子为宜。

处理鱼骨头时,首先用刀在鱼鳃附近刺一条直线,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将鱼的上半身挑开后,从头开始,将刀放在骨头下方,往鱼尾方向划开,把骨剔掉并挪到盘子的一角。最后再把鱼尾切掉。

17、喝酒的方法。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遥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用面巾纸擦较好。

18、喝汤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较好。身体上的半部略微前倾。碗中的汤剩下不多时,可用手指将碗略微抬高。如果汤用有握环的碗装,可直接拿住握环端起来喝。

19、面包的吃法。先用两手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来吃的原则。吃硬面包时,用手撕不但费力而且面包屑会掉满地,此时可用刀先切成两半,再用手撕成块来吃。避免像用锯子似割面包,应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时可用手将面包固定,避免发出声响。

20、喝咖啡时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吃水果地,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主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21、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就餐礼仪范文第3篇

2、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4、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咂嘴发出声音。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5、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菜肴时,不要用叉子刮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6、面包应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整块面包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7、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8、不可在餐桌边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9、就餐时不可狼吞虎咽。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主人劝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礼,相反主人也许会引以为荣。

10、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不要,可简单地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

11、在进餐尚未全部结束时,不可抽烟,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结束时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应有礼貌地询问一声“您不介意吧!”

12、进餐时应与左右客人交谈,但应避免高声谈笑。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选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13、喝咖啡时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4或6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就餐礼仪范文第4篇

2、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

3、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如果有服务员带位,也应请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餐点端来时,都应让女士优先。就算是团体活动,也别忘了让女士们走在前面。

4、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5、由椅子的左侧入座.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6、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①菜和汤②鱼肝油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酷酪⑥甜点和咖啡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不欢迎只点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7、点酒时不要硬装内行。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对酒不大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请调酒师帮忙挑选。

8、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

9、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10、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11、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12、不可在餐桌边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13、进餐时应与左右客人交谈,但应避免高声谈笑。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选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14、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15、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16、鱼肉极嫩易碎,因此餐厅常不备餐刀而备专用的汤匙。这种汤匙比一般喝汤用的稍大而且较平,不但可切分菜肴,还能将菜和调味汁一起舀起来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类食物,还是使用叉子为宜。

处理鱼骨头时,首先用刀在鱼鳃附近刺一条直线,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将鱼的上半身挑开后,从头开始,将刀放在骨头下方,往鱼尾方向划开,把骨剔掉并挪到盘子的一角。最后再把鱼尾切掉。

17、喝酒的方法。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遥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用面巾纸擦较好。

18、喝汤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较好。身体上的半部略微前倾。碗中的汤剩下不多时,可用手指将碗略微抬高。如果汤用有握环的碗装,可直接拿住握环端起来喝。

19、面包的吃法。先用两手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来吃的原则。吃硬面包时,用手撕不但费力而且面包屑会掉满地,此时可用刀先切成两半,再用手撕成块来吃。避免像用锯子似割面包,应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时可用手将面包固定,避免发出声响。

20、喝咖啡时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吃水果地,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主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21、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就餐礼仪范文第5篇

Abstract: As the etiquette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v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able manner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tiquette, does not get the deserved attention. Now, most of kindergartens have developed table manners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The meaning of table manners education of children is to let children participate in it and experience the happiness and respect arising from observing table manners education to improve children's moral level and etiquette awareness.

关键词: 幼儿;就餐礼仪教育;调查与分析

Key words: children;table manners educatio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176-03

0引言

我国“学前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在此时侯打下基础。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幼儿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因为人生最重要的习惯、态度、倾向,是在六岁前培养的,所以,从幼儿来到幼儿园之日起就应尊重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幼儿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1相关概念及意义

1.1 礼仪礼仪,作为人们的一种行为准则,通过人的外在表现,体现在诸多的细节与场合当中,形成整体的社会规范,进而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精神内涵。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灿烂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有了“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学说。其后的荀子,更有“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明训,这说明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已明确: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学习和践行礼仪可以与他人更好地和谐相处,宣传和推广礼仪可以使社会更加祥和、安定。

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幼儿礼仪教育应是人之初的“必修课”;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一个人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幼儿也是个体,更是国家新一代的希望。幼儿礼仪是人类礼仪的基础,正如人们所说的“三岁看长,五岁看老”,所以应该把幼儿礼仪教育放在礼仪教育的重中之重。

1.2 就餐礼仪就餐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在就餐时应该做好的各项准备以及应注意的礼仪。然而就餐礼仪又包含了很多内容,如:按时间前后分:就餐前的准备和就餐中的礼仪;按不同的用餐种类分: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而西餐又分为3种类型(包括东方型,印度、阿拉伯类型和西方型);按不同场合分:学校餐厅就餐礼仪、家庭就餐礼仪、宴请礼仪、自助餐就餐礼仪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分类方法。用餐礼仪: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

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而就餐礼仪正是生活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3 就餐礼仪的重要性礼仪乃为风度。它直接关系到人的前途和命运,完全能够充电人生,引导人生。我们应该知道社交礼仪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形象塑造和人格展示,视而不见、置之不理都是最为轻率的人际交往态度;反之,善于发现和运用社交礼仪的每一个细节,才能顺应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才能给自己提供难能可贵的良机。

就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简而言之,通常具有以下三大作用:第一个作用,内强素质;第二个作用,外塑形象;第三个作用,增进交往。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靠自身都努力,而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总之学习并运用礼仪,能使你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更会帮助你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拥有礼仪意识和掌握更多的礼仪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潜在都资本,成为参与激烈竞争的精神营养,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人际交往中,礼仪规范,就能使大家相处得和谐、愉快。从表面上看,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是技巧,是艺术;从本质上说,人际交往更有赖于人的内在修养。在人际交往中注重言语礼仪,能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能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能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社会而言,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种阶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定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因此,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现在不少家庭忽视对孩子应有的礼仪教育,导致的不良影响在用餐时表现为孩子只顾自己、旁若无人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知道,习惯对人的影响极大,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因此,在幼儿期进行礼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的,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

礼仪教育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要求。幼儿就餐礼仪教育成为幼儿礼仪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也使得幼儿就餐礼仪教育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的途径

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各幼儿园开始重视品德教育,但幼儿园礼仪教育多半以教育活动为主,教育生活化显得较欠缺。幼儿园课程是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来实施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幼儿良好的礼仪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显性课程”,又要有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课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把幼儿礼仪养成教育自然地渗透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随机进行。

针对幼儿就餐礼仪教育现状问题,我认为幼儿园在就餐礼仪教育这个问题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优化教育环境,形成幼儿讲礼仪的良好氛围观察、模仿、示范可以看作是儿童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行为方式,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会新的行为反应的因此,幼儿园可通过如下两条措施来优化幼儿礼仪教育环境:

2.1.1 美化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生活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感受到幼儿园环境的美,用美的环境引导幼儿注意环境的整洁卫生,爱护幼儿园的一花、一草、一木根据礼仪教育的要求,在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

2.1.2 创设讲礼仪的氛围让孩子在讲礼仪的氛围中,学会礼仪规范,如每天早上来园,我们轮流让两个小朋友站在门口,担任小小司仪员,向老师、小朋友问好。在班级里放置一块整容镜,让幼儿随时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教师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对幼儿要有表率作用。良好的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利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利用好社会环境,在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不仅要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同时必须选择、发掘和利用好的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教育资源。

对于幼儿来讲,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环境都会有很的深的影响,环境是一门“隐性课程”,我们应该从各方面把握,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完美结合,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合理的成长环境。

2.2 以爱心教育为核心,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礼仪的核心是爱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实践的过程。最初只是出于纯粹的行为模仿,当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幼儿会感到高兴,得到强化;经过多次反复和强化,渐渐形成了爱心心理结构。因此,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2.3 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具体形象的,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念儿歌等多种形式,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不仅能为幼儿提供仿效的榜样,我们还可以采用讨论纠错的方法,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提供问题情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就餐礼仪教育,让幼儿讨论“哪个对”、“哪个错”、“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讨论,争辩,建立新认知,提高其就餐礼仪判断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游戏活动和情景表演的方式丰富幼儿的就餐礼仪认知。

2.4 积极评价,促进内化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幼儿礼仪行为发生的频率,教师的鼓励、表扬,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遵循强化的原则,采取积极的评价,促进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一开始,采用老师评,渐渐地让小朋友们学着评,既评个人,又评小组。小朋友之间互相观察、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达到要求,逐渐提高了幼儿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2.5 家园共步,强化良好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家园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强化幼儿的就餐礼仪。我们都知道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的重要作用,但现实的状况是,“社会教育”得不到应有重视,仅停留在口头或文件中,学校往往孤军奋战,缺乏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的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小报、家园联系窗等,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同步。老师、家长统一要求、育,幼儿礼仪行为增多了,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因此我们应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把礼仪教育融人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礼仪行为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此外,礼仪教育还可以提高家庭文明程度,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为家园共育,这不但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改变家长的行为也会积极的影响,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生活中互相提醒、互相监督。

3创造条件,提供幼儿实践机会加强就餐礼仪知识教育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重要的环节就是由“知”到“行”的转化,为此,我们应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3.1 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了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礼仪行为,如在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过家家”这个游戏中体验“宴请礼仪”和“西餐礼仪”。让一个或几个幼儿去另一幼儿家“做客”,在幼儿游戏中,老师注意观察,随时提醒、引导幼儿遵守礼仪。

3.2 情景表演情景活动是一种事先设置好的情节和场面,由教师和小朋友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活动。教师提前设置好情景,向幼儿讲解情景并让幼儿选择角色参与表演。如教师提前将教师布置成西餐厅,让幼儿选择顾客、服务员等的角色,然后开始表演,包括点餐、用餐在内的就餐礼仪都亲身体会到。在表演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引导幼儿遵守正确的西餐礼仪。表演结束后,让幼儿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幼儿的表演,对使用正确就餐礼仪的幼儿给与表扬,没有正确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就餐礼仪的幼儿给予纠正和鼓励。

3.3 任务活动为了使幼儿的礼仪认知在真实的情景中得到体现,使知行统一,我们应利用各种机会,给幼儿分配“任务”,让幼儿的礼仪行为在实际情景中得到练习。如在设置好的自助餐厅的情景下,教师让幼儿完成取餐、就餐、离开餐厅等一系列行为。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在“任务”过程中的表现,随时提醒幼儿遵守自助餐就餐礼仪,并且针对不同幼儿的礼仪问题给与评价。对遵守自助餐就餐礼仪的幼儿给与表扬,使其成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并且增强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遵守就餐礼仪的次数,并使其固定下来成为习惯。

3.4 社会活动让幼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增加经验,丰富其情感体验。如组织全班幼儿到餐馆内,使幼儿通过自己的行为,既实践已学餐馆就餐礼仪,又体验到愉快的情感,促进礼仪习惯的养成。

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在幼儿期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礼仪启蒙教育应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可接受性,起点要低,训练要实,方法要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

总之,幼儿就餐礼仪教育仍存在很多不足,还有待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加强幼儿就餐礼仪教育,并提高幼儿的道德和礼仪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晨辉.好礼仪好人缘[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谭洛明,徐红.礼仪与形象塑造[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2):140-142.

[3]耿向阳.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3,(1):72-74.

[4]蓝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J].生活教育,2006.

[5]碧冷.一生要学会的100种礼仪[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6]金正昆.礼仪金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7]杨佩芬.幼儿文明礼仪的形成与培养[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12):140-142.

就餐礼仪范文第6篇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对于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饮食问题也开始进入社会民众的视野。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首次被上升为中国优先发展的国策。幼儿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健康教育更应从幼儿抓起。由于国内教育机构和家庭对食育这一观念的关注度不足,使得许多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就没有得到完整的食育,存在大量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时,健康教育不仅旨在饮食健康,更应该有良好的就餐礼仪。本文即是在分析思考我国当代社会部分幼儿园幼儿食育现状之基础上,结合笔者目前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幼儿就餐礼仪培养经验,对幼儿园幼儿食育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幼儿饮食;食育活动;幼儿就餐礼仪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让我们有注重孩子高品质的膳食结构、营养搭配的机会。尽管由于物质条件匮乏所带来的儿童营养不良等问题逐渐改善,但其他儿童营养问题,如能量过剩、嗜食垃圾食品、饮食行为不良等问题却日趋突出。同时,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在幼儿身心健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上出现偏差,甚至以身示范地养育着一个“小皇帝”、“小公主”,让孩子成为了礼貌修养的“绝缘体”,持续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令人担忧。因此,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和饮食行为礼仪不容乐观,亟需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

一、幼儿就餐习惯培养的原则

幼儿就餐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学校、家庭和幼儿共同参与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和家长们捧到餐桌上给孩子享用的不应只是美味的食材,更应把优雅的餐桌礼仪,中国的传统文化传递给孩子,让优雅的进餐礼仪成为孩子展现自我的一张明信片。幼儿时期正是养成教育,礼仪培养的关键期,良好的就餐习惯和就餐礼仪,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若能在幼儿时就习得良好的礼仪教育,未来孩子也将终身受益。

为了指导幼儿食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于2012年制定和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该指南在健康教育领域中提出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形成使其受益终生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方式。笔者所在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即采用该指南提出的基本原则来指导实际工作,具体来说,一方面应注意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另一方面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等。掌握这些基本原则,可显著提升幼儿饮食习惯教育的质量,帮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幼儿就餐礼仪培养要求

英国一位家庭教育家说“教育始于餐桌”,我园在开设食育活动中,就把餐桌充分利用起来,不仅关注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更进一步具体开展了大量就餐礼仪的培育工作。教育始于餐桌,就餐礼仪在这里开始。笔者归纳整理了我园实际工作中采用的就餐礼仪培养方式,其中对幼儿的实际要求具体如下:

(一)餐前礼仪

1.用餐前,要洗手,手洗干净后要在水池内轻轻甩手,然后双手互握去拿毛巾擦手。2.致感恩词,感谢小值日生为我们发碗、发勺子、拉椅子。3.就坐时走到椅子右侧坐下然后缓缓转身面向餐桌。

(二)进餐礼仪

1.师长说完“请用餐”,方可进餐。2.食不言,进餐时不交谈。3.播放古典轻音乐,随音乐优雅的进餐。4.一手扶碗一手拿勺。5.吃饭时细嚼慢咽,勺子和碗不发出叮叮咣咣的声音。6.打喷嚏不对准食物或人,大臂内侧掩住口鼻。7.不浪费食物。8.添饭时,保证自己碗里和嘴巴里吃完了方可,不能占有食物。9.餐中保持桌面整洁,餐后人走桌净。

(三)餐后整理

1.餐后自主送餐具,椅子归位。2.用擦嘴巾以正确的方式擦嘴(方巾亲亲小嘴巴,两手相中挤一下,方巾变成长方形的啦!两手拿起再擦擦。)3.取适量水漱口,而后水杯轻放回原处。

三、幼儿就餐礼仪培养策略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总结实际经验,提出一些在幼儿园的幼儿就餐礼仪培养中的具体可行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餐具选用助力就餐礼仪培养

选用瓷碗作为进餐工具。瓷碗本身特点易碎、有重量感,这就使幼儿不自觉地轻拿轻放、小心翼翼,进餐时精力集中。

(二)创设优雅的进餐环境

环境是一个绝佳的隐形教育资源。餐桌上摆放典雅的瓶花,瓷制洁白的杂物盘,小抹布等,给孩子营造一个VIP的就餐环境。我们给孩子一个尊重、优雅、高品质的环境,孩子在这里学到的也将是高雅的文明。

(三)教师榜样示范引导幼儿

喜欢模仿是幼儿的特点。崇拜自己的老师更是幼儿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教师有意无意的言行就可能引发孩子的模仿。如果我们教师抓住幼儿这一特点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幼儿,那么我们孩子将在不知不觉中学得良好的餐桌礼仪。

(四)在食育活动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要想孩子悦纳刻板的礼仪规则,就要让孩子参与到礼仪的制定中来,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而在食育主题活动中孩子从头参与食物的择、洗、切、制作、摆盘、上桌等,引发食物就是幼儿“小宝宝”的爱护情结,从而自发的思考爱惜粮食;餐具的摆放及对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表达爱的方法。

(五)家园共育―家长进课堂

在幼儿教育中常常有“五天小于两天”的问题,在进行就餐礼仪教育中,如果家园规范不一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现象。所以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礼仪离不开家园观念方法一致。

邀请家长以小组形式进课堂,在教授孩子制作简单的食物的同时,家长也在和孩子共同学习进餐的礼仪,从而让家长把我们幼儿园良好的礼仪氛围带到家里去,家园一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就餐礼仪。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在食育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在改变,就餐礼仪的教育已悄然渗透到孩子的心里,u渐成为常态化的生活。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教育部门认识到食育对于我国国民的重要性并已经逐渐开始推广各年龄段学生的食育课程,家长也逐渐认识到幼儿饮食礼仪的培养的重要性并给予高度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所幼儿园都会有一整套完整的幼儿食育体系及活动,来帮助幼儿更好更健康的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培养完满的人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晓云,邹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就餐礼仪范文第7篇

摘 要:幼儿处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要明确良好的用餐礼仪能够带给幼儿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打好营养基础,培养起良好的用餐习惯对于他们一生的健康大有裨益。改进传统幼儿园中用餐礼仪教育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并能不断创新教学和实践,结合时展的新特点提高幼儿的用餐兴趣,真正发挥礼仪教育的功效。从实际的幼儿教育经验分析,论证了新课程体系下幼儿用餐的礼仪教育,为广大幼师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培育工作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营养常识;良性循环;礼貌;好奇心;交流合作

一、传统幼儿园中用餐礼仪引导方面的问题

1.体系设置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学龄前的幼儿也开始在家长和老师们的压力下,端起课本进行专业学习,所以早期课程教育是幼儿园中幼儿教育的重点,故幼儿园的用餐礼仪教育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在学校层面历来得不到有效重视,常常伴随着幼儿教师的个人安排,也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体系,所以一个不完备的体系自然就无法真正调动起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这在教育体系设置方面需要进行改革。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育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掌握比较肤浅,所以幼儿的用餐礼仪教育需要专业的幼师进行指导才能有效完成。体系设置是和幼师密不可分的,幼儿教师的配备不尽合理,因为有些幼儿园的师资条件还达不到标准幼儿用餐课程开办的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方面,不少幼儿园的老师是中专毕业甚至未毕业,由其他科目的老师甚至食堂阿姨兼职的情况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幼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这尤其体现在非科班出身的幼师身上,无法系统性地讲解用餐礼仪、食物营养等知识,对幼儿用餐程序缺乏科W认识,既无法对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儿童及时开展生理卫生的讲解和情感方面的疏导,也无法做到在幼儿发生食物伤害如食物中毒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等。这些基本却十分重要的能力缺失,都反映出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2.用餐礼仪教育环节的问题

在具体用餐礼仪教育环节,传统课堂在“量”和“质”两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量”,从幼儿园用于用餐礼仪教育的时长和安排来看,排课长度和位置应当更加合理,很多用餐礼仪教育课程被排在了一天当中的最后一节,临近幼儿用餐,表面上看起来与他们的进食处于同一个时段,效果会更好,但处于这个时段的幼儿在经历一整天的玩闹和学习后往往筋疲力尽,不愿意进行相关礼仪教育,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此外,通过大量幼儿园教学实践来看,用餐礼仪教育课程的频率保持在一周三次左右,课时非常少。

3.好奇心引导的问题

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对外界事物敏感且充满兴趣,好奇心比较强,大部分幼师却不能有效抓住这一特点,用餐时间的放任自流容易让儿童养成无法专注于吃饭的坏习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二、幼儿用餐礼仪教育的创新途径

1.均衡膳食,夯实基础

用餐礼仪的架构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即用餐食物本身上。所以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十分重要。幼儿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均衡膳食、平衡各类营养是保证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膳食健康的创新可以从国外一些实践中获得启发。例如日本,他们的幼儿教育就十分重视各类蔬果的搭配、高品质肉类蛋白的摄入和各型号维生素的补充,启动行之有效的“膳食提高计划”,配备具有专业素养的膳食营养师,全程监督指导幼儿园的用餐工作,让孩子们懂得吃。越来越科学地进食,这在用餐礼仪中也应得到不断的加强和重视。

2.快乐交流,开心用餐

交谈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生活的时间中,教师掌握的时间占去了绝大部分,幼儿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幼儿用餐礼仪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积极引入适当的共同就餐模式,让幼儿充分交流,并把交流上升为礼仪。因为在交谈中,孩子有了倾听对象,一番倾吐后,孩子们心情愉悦,伴着食物飘来的阵阵香味,让幼儿食欲大开。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表扬那些和自己及其他小朋友互动的幼儿。破除自我封闭式的进餐环境,让幼儿结识更多小伙伴,收获友谊和快乐,真正让“礼仪”的核心“礼”,变得通人情,变得可交流、可感触。

3.卫生用餐,扎实常规

幼儿生性好动,接触外界物体较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细菌、病毒等沾染。从小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将终生受益。用餐礼仪要教导他们养成餐前、餐中、餐后的良好就餐习惯。老师们可将习惯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如进餐前三字经:好宝宝,吃饭啦。一双手,搬椅子。先如厕,再洗手。握小手,静等待,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就餐习惯。

4.家园共育,习惯持续

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为此幼儿园、幼师和家长要有效沟通和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将幼儿用餐礼仪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好。家长做好榜样作用,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并能和家人一起愉快地享受用餐时光。家长和老师一起引导孩子,对孩子节约粮食、文明用餐的习惯同步培养,认真对待幼儿用餐礼仪教育,切实通过各种手段提升他们的兴趣,孩子们的兴趣有了,积极性提高了,饮食的效率也随之提高,更加喜爱文明用餐、礼貌用餐、健康用餐,体质也渐渐转好,带动成长的其他面,构建起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将良好的礼貌意识和健康认知根植于幼儿的内心深处,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幼儿用餐礼仪对他们的健康和身心发育都十分重要,幼儿园和老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新课程体系下更多探索创新途径,真正惠及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利.幼儿用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8):20.

就餐礼仪范文第8篇

中午十一点时,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幼儿餐厅,还没进门孩子们就自觉地开始排队。看到孩子们有序地排队取菜、熟练地使用公用餐勺、取到食物后安静找座位就餐。我感觉星光园的孩子就餐礼仪太棒了,个个都讲文明懂礼貌。站在我身旁的星光幼儿园保教主任张主任介绍说:“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就餐礼仪,班级老师可是花了许多心思和功夫的。”幼儿园的孩子需要遵守的就餐礼仪是什么呢?张主任介绍了以下三条:

一、正确使用餐具,文明进餐

学会用不同的餐具盛取不同的食物,排队前去餐盘区取好一只食盘,轮到自己取菜时应用公用的餐具将食物放入自己的食盘之内。用餐时不随便讲话,离开餐桌不留残渣。可是在自助餐活动才开展时会见到以下现象:

案例:浩浩小朋友直接用手拿了猪仔包,还嫌这个小了,换个大的;文文小朋友直接用自己的勺子舀罗宋汤喝,舀了一口喝一口;顺顺小朋友边吃西瓜边说话,把汁水喷到对面小朋友的脸上等等不文明的现象。

为了指导幼儿正确使用不同餐具、懂得文明进餐,老师们纷纷在班级里设置了角色游戏“自助餐厅”,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习餐具的使用要求及方法,潜移默化养成进餐礼仪。

二、懂得排队,学会等待

吃自助餐时首先要懂得排队,不插队。还要学会耐心等待前面一个小朋友取好食物。这个看似简单,但是很多孩子却做不到,特别是中小班的孩子。

案例:3岁的妞妞喜欢吃鸡翅和牛肉,她看到好吃的食物摆在面前,忍不住一下子插到队伍的最前面了。后面的队伍立刻有些乱了,几位小朋友喊了起来:“不许插队,不许插队!”值班的杨老师看到这个情景赶紧拉妞妞到队伍的最后,一场插队的风波才平息下来。

这些镜头也被值班主任及时拍了下来,有的班级就会运用镜头回放活动形式,请孩子们看看、找找自助餐活动时不文明的行为,自己纠正自己,让文明用餐礼仪进一步内化。

三、合理安排饮食,营养均衡

每次自助餐活动前老师都会讲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强调要求幼儿在选餐时不挑食、不偏食、荤素搭配,合理控制自己的食量。

案例:壮壮是个超重的小男孩,他就喜欢吃鸡翅,取餐时老师又一次提醒他先吃一些蔬菜,鸡翅不可一次吃很多。壮壮心里还真明白呢,他吃了不少蔬菜和水果,只吃了2根鸡翅。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各种食物的兴趣,教师在班级创造了良好的主题教育环境如:“我和蔬菜做朋友”“水果娃娃”“动物本领大”等等,提高孩子对食物的营养认识,懂得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就餐礼仪范文第9篇

一、学校礼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校礼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很多学校非常重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学校礼文化建设在理念、目标、功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1.形式有余,内涵不足

纵观学校礼文化建设,大多数学校重视形式,不注重内涵,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效果”;重“瞬时表演”轻“潜移默化”;重领导“意图展示”轻师生“精神养成”;重“学业成绩”轻“德行内化”;重“口号呼吁”轻“躬身践行”。这样造成学校礼文化的内涵不足,社会化理念模糊。例如:培养学生“就餐礼”,学校层面提出关于“就餐礼”的具体要求,并明确阶段培养结束评选“就餐礼”礼仪之星。但是如何训练学生,帮助学生把“就餐礼”的要求内化为个体习惯,成为个体长期持久的行为方式,训练的过程非常盲目,而且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2.内容有余,目标不清

有时学校将礼文化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来对待,内容可以说很丰富。学校依据学生的一日活动,为学生设定了早上到校“问候礼”,班级上课“课堂礼”,做操集合“路队礼”等,但是各项“礼”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表演的成分过浓。老师学生没有认识到守规范、讲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对师生没有撼动力,无法让参与者产生应有的心灵撼动和心理共鸣,因而无法唤起师生对“礼”的养成训练产生愉快的情感,缺乏“礼”文化融合的思想基础,从而造成时间、财物及精神浪费。

3.数量有余,参与不足

礼文化素养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学生的礼仪养成,需要学校坚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学科教学中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挥、思想情操陶冶于一体,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礼仪教育因素,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聚合礼仪教育的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和谐共振的综合效应。使学生的礼仪意识多方面反复强化,逐步渗入灵魂深处。

在现实中,很多教师课堂上只管抓教学,从根本上忘却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课堂之外更是疏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良好习惯的训练培养。因此,学校礼文化建设出现师生参与度不够,不主动的现象。尽管学校礼文化活动经常开展,但是忽视了师生的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效果。

二、学校礼文化建设的重构――改进策略

校园是个体成长的精神家园,更是主体道德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形成的主要场所。面对当前学校礼文化建设的种种不足,我们可以从理念、目标、环境、体系、机制等方面进行重构,探索礼文化建设的途径。

1.理念重建:充分凸显学校礼文化功能

学校礼文化建设应该充分体现当代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创设情境,丰富内容与形式,以内涵丰富的礼文化,以唤起师生对其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积极引导师生充分认识礼文化所承载的育人意义,鼓励师生融入学校礼文化建设的氛围中,自觉实践,滋养人生。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传统礼文化的影响下只看到了礼文化中的礼元素,而没有看到礼文化育人的目的,教育性应该成为礼文化存在的根本依据,所以,礼文化应该充分发挥文化的基本功能――教化的作用,不应该只是一种装饰品,是一种形式,必须突出其育人的目的。充分凸显学校礼文化的功能,教化、熏陶每个师生,凝聚全体成员,提高全员素质,增强全员凝聚力。

2.环境优化:营造学校礼文化环境氛围

优美的环境文化,能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灵,发挥育人作用。因此,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应该把礼文化作为重要内容来设计,让“礼文化”融入学校环境中去,注重营造浓厚的校园礼文化环境。学校建造了“礼”文化主题墙,把孔融让梨、孔子拜师、程门立雪等故事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会礼让、学会尊师敬长。“彬彬有礼,走好每一步”“和和气气,对待每个人”的大幅标语时时提醒学生怎样走路,怎样与人交往。文化浓郁的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营造一种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环境的濡染中,“礼文化”通过隐性的、间接的、渗透的方式浸润师生心灵。

3.体系重建:构建学校礼文化建设体系

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建立一个由核心价值和学校文化的灵魂(学校理念)延展出来的主体框架,形成学校文化的完整体系。从文化特征来划分,有器物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对于学校而言,最难达成的要数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师生行为上的表现,是学校文化育人的印证,是文化修养的刻度,行为文化建设学校应自成体系。

学校把培养“彬彬有礼的人”作为学校行为文化的出发点,从待人、集会、课堂、就餐等方面入手,全面构建学校“礼”的行为文化建设体系。学校开展了校本课程《国本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待人礼仪(尊敬师长、同学交往、接待客人的礼节和注意的细节)、集会礼仪、课堂礼仪、就餐礼仪、活动礼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礼仪文化的熏陶,让师生有一个良好的日常行为。体系从“礼仪”拓展到“礼文化”,把学校很多活动包括进来,让学校“礼文化”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不断吸取新时期文化的新营养,升华学校“礼文化”的品位,让学校“礼文化”内容更加丰富。

4.完善机制:注重礼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有了“礼文化”建设体系,营造了浓厚的“礼文化”环境,学校“礼文化”建设需要完善机制,落实措施,让“礼文化”浸透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发挥其作用。

第一,我们落实校本课程――《国本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每周一课时,让师生对各种场合的礼节入脑入心,这样才有可能落实到行动中去。

第二,注重“礼”的养成教育,加强日常考核,每周班级评选“礼仪星”,每月学校评选“礼文化星级学生”。通过校广播站、校园网站、电视墙等多种形式,播放“礼”的故事、宣传“礼”的事迹、强调“礼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师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培养良好的礼仪素质。

第三,围绕时令性节日,开展专题教育――“文明礼”“爱绿礼”“爱心礼”“劳动礼”“尊师礼”“爱国礼”等,一次次的活动,使师生在各方面都能受到教育,陶冶其情操,提高了师生的思想素质。

第四,整合资源,联系社区、家庭,拓展“礼文化”建设渠道。把“礼文化”建设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礼文化”,充分挖掘学科“礼文化”资源,让师生时时受到“礼文化”的熏陶。另外,注重发挥家庭、社区的育人功能,合力教育下一代。通过家长会,与社区联办家长学校,开展“礼文化”的专题讲座,落实“礼文化”的措施,让家长、社区合力,提升全员“礼文化”的素质。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不学礼,无以立”,学校“礼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教育是为学生人生奠基的阶段,学校礼文化建设承接着学生的今天与未来,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勇于尝试,大胆实践。■

就餐礼仪范文第10篇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峰小学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了“美德教育主题年”活动,倡导“以行促德,生活育德”的德育工作理念,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旋律,以培养具有广博爱心、渊博知识、文雅举止、高雅气质的博雅少年为目标,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品质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困惑――学校德育的缺失在哪里

社会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上的信息逐渐模糊了青少年的道德规范。网络游戏、光盘、书刊、影视上经常充斥着一些不适宜学生的内容,对自控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小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

家庭缺失 家庭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环境,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调查发现,80%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身体,而道德教育却只字不提,有些家长对子女道德教育或是简单粗暴,或是放任不管;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不断地给孩子的学习加码,孩子承受不了过重的负担感到厌烦,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对模仿能力强的孩子起了催化作用。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大人们的过度呵护、过分宠爱,其价值取向容易出现偏差。

学校缺失 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受升学率的困扰,“德育让位”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多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但很多教师对学生怀有深深的爱,却往往恨铁不成钢,有时动机虽好,教育方式却适得其反。教师简单、粗暴的语言,未经充分地调查轻易给学生下定论,凡此种种都可能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

在当今的小学德育工作中,虽然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但在实践中,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养成的习惯和品格,到了中学甚至大学依然不能让人满意。在一次课题实验中,学校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显示。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在学生中,自律自信、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意识十分淡薄,这说明,当前的教育是有缺失的。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缺失。作为礼仪之邦,我国历史上的传统美德故事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宝贵精神财富,需要人们去继承和发扬,也可以作为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载体。

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断探索中,笔者意识到,道德教育要实现从意识到信念,再从信念转变为行为,必须紧紧地把握德育与学生生活、德育与学生天性的互动关系,通过“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教育,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感受成长的幸福,找到生命的诗意“栖息地”。同时,道德教育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需要人文环境的支撑,需要师生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学校文化、人文环境的丰厚土壤之中,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因此,在学生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从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开始,从细、小、实入手,紧紧地围绕着学校特色和文化氛围,创设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情境与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信念向道德行为的转变。

实践――以美德教育促习惯养成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理清了以中华传统美德为载体,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着力点,以学校“博雅”文化特色为支撑的学生德育工作思路,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了以美德教育促习惯养成的探索与尝试。

第一是融合特色,培植美德教育环境的文化沃土。学校文化左右着德育工作的方向和效果,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必须做好德育与学校文化特色的有机融合。经过几年的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学校“博雅”教育初见成效,博雅文化已经成为师生价值观的精神引领和核心。学校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让美德教育植根于学校文化的沃土。首先是环境创设。学校将“博爱、博学、文雅、高雅”四个文化核心的解读悬挂于各楼层楼梯的拐角平台,用文化理念引领学生的行为和品行;各楼层设计成“明德”“尚行”“笃学”和“博采”四个主题长廊,通过儿歌、故事、名言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品质的引领和熏陶;在教学楼内开辟休闲区和开放书吧,创设课间休憩、静心阅读的优雅环境;各班设计班级名片、制订班级格言、开辟风采展台,打造班级文化氛围,形成了班班有特色、层层有主题、处处皆教育的立体文化氛围。其次是平台展示。学校在教学楼一楼中厅开辟德育园地,宣传学校美德教育主题活动,表彰主题月中涌现的美德少年及形象班级,展示学生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在校园广播开辟美德教育专栏,对新人新事进行宣传表扬;在校园宣传栏里张贴典型的个人先进事迹和照片,为学生树立榜样;利用班队会、校刊、校园网表彰先进班级和星级少年,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在班级中开辟“博雅少年风采”展台,展示日常活动中评选出的星级少年风采,使整个校园成为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熏陶场”。再次是课程引领。学校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提炼出“律、礼、智、和、孝、仁、俭、信”美德“八要点”,并参考季羡林编写的《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美德警句、名言和故事,分低、中、高三个学段编写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本课程》,将“八要点”具化为自律、文明、睿智、团结、孝敬、仁爱、勤俭、诚信八方面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博雅”校本课程中“文雅”课程领域的必修课,利用校本课的引领,使学生对美德知于心、始于行。最后是评价激励。学校以“博雅少年”评选为抓手,以校园吉祥物“文文”为主要元素,设计博雅少年系列徽章,分博爱、博学、文雅、高雅四个维度,对在主题月活动中评选出的美德少年进行累积评价,力求通过多元、主体、开放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美德、习美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美德教育的长效化。

第二是全员育人,构建美德教育管理的立体格局。学校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充分地调动教师、家长、社会三个层面的力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在班级管理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美德教育合力,全方位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和优秀品格的养成。学校将“人人都是班主任”制度化,实行“课堂负责制”和“课间交接制”两项常规工作制度,要求“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课间谁负责”,使每位任课教师都参与到班级和学生管理中来,真正成为实施美德教育的主力军。在每个美德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前,学校都会通过家校联系卡与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利用家长开放周,让家长通过近距离的接触,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和优秀品德的培养;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讲坛,提高家长对美德教育的认识,形成家校教育的统一、互补,进一步强化美德教育效果,每学期举行一次“博雅少年”“情系教育模范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形成了家校携手、共育美德的良好氛围。学校通过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美德的教育成果带进家庭、带到社会,在展现文明形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我完善的意识。例如,以“做有道德的好少年”为主线,开展校内、校外爱心延伸活动:在校内开展“尊敬老师”、在家庭开展“孝敬长辈”、在社会开展“关爱他人”的互帮互助活动;以仁孝为主题,在校内开展爱学习、爱集体、爱同学系列活动,在校外开展感恩父母、感恩社区行等活动。通过家长、社会的参与和监督,达到固化教育成果的目的。

第三是活动引领,促进美德教育实效的全面提升。学校遵循“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规律,以“自律、文明、睿智、团结、孝敬、仁爱、勤俭、诚信”为主题,开展“每月一事”活动,即每月确定一个美德培养主题,通过“背诵一句名言、办好一期墙报、开好一次班会、组织一次展示、进行一次评选”的五个一活动,引领学在真实情景中习得美德,形成习惯。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做好每月一事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传统节目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的四结合,以活动为载体,将美德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共同营造“真实情景中的美德教育”。例如:礼仪月与少先队学雷锋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讲文明扬美德留美景”“我是父母小帮手”“我是环保小卫士”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家做孝顺父母、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区做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社会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校形成了每月一事活动的阶梯状目标训练法,即:“行为导航――强化训练――反馈内化――评价展示”。以自律月文明就餐礼仪教育为例:第一周:行为导航。在各年级诵读理解“食不言,寝不语”“夫礼之初,始于饮食”等名言的基础上,分年级编写了《小学生就餐礼仪儿歌》和《小学生就餐礼仪八十字公约》,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发放《文明就餐礼仪导航》,组织学生自查,找出自己在就餐礼仪方面的差距,确定自己本周要改掉的一个坏习惯和要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并在就餐时加以落实。第二、三周:强化训练。延续第一周的训练结果,发挥学生微笑督导队的作用,加强学生就餐礼仪的监督和指导;以文明餐桌评选为抓手,达到相互监督、共同提高的目的。第四周为反馈内化阶段。将文明就餐礼仪延伸到家庭,家长通过反馈表、学生自己利用文明就餐行为储蓄卡进行反馈和自我评价,结合在校表现,评选出文明就餐礼仪之星。第四周末:评价展示。学校举行展示活动,通过朗诵、歌舞、情景剧等形式,展示本月文明就餐活动中的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对于自身行为的反思;对本月文明就餐之星进行表彰,树立学习的榜样;发出下个主题月的活动倡议,提出活动要求。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以行促德、生活育德”工作理念指引下,学校美德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要实现德育工作的序列化、长效化、常态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的成长环境纷繁复杂,德育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紧紧扣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两个重要环节,以进一步拓宽育人途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携手育人的新格局。做好学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继续树立“成才先成人”的理念,不断深入德育工作探索,才能让美德教育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理想之花。

上一篇:中国礼仪范文 下一篇:丧事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