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范文

时间:2023-03-17 17:16:46

金属工艺

金属工艺范文第1篇

03化工一班 陈龙 工号:003

实习时间:15、16周

实习内容(按时间顺序):钳工、车工、铣工、加工中心、数车、数铣、电火花、化学加工、电焊气焊、铸造

实习日志:

第一天

实习工种:钳工

实习目的:了解钳工工作的几个工序、初步掌握钳工工具的使用和对金属进行简单加工

实习内容:加工一直径为21.9mm、厚度10mm的正六边形螺母

加工材料:一直径为25mm的圆棒

加工工具:台虎钳、手锯、锉刀、划针、钻床、丝锥、铰杠

具体操作:

1、锉削。用锉刀在圆棒一端锉出一光滑平面,并以此平面为螺母一表面。

2、锯削。锯下厚度为11~12mm的圆棒。

3、锉削。锉削圆棒另一端,并调整圆棒厚度为10mm。

4、划线。在圆棒一端面划出一直径为21.9mm的正六边形。

5、锉削。沿着所划的线锉出正六边形。

6、锉圆角。在六边形的六个角锉出大小合适的圆角。

7、钻孔。定好圆心,将所加工工件装在钻床上钻孔。

8、扩孔。用扩孔钻对钻出的孔作扩大加工。

9、攻螺纹。在所钻的孔中攻出螺纹。

实习心得:个人认为是所有工种中最累的一种,对手艺的要求很高,劳动强度也比较大,是一种很传统的工种。

第二天

实习工种:车工

实习目的:了解车工工作程序、初步熟悉车床的基本操作

实习内容:加工一有台阶圆柱体,台阶长度和圆柱直径分别为:15CM,9CM;10CM,7CM

加工材料:一圆柱形螺钉(直径大于9CM)

加工设备:C6132卧式车床

具体操作:

1、打开电源,调节变速箱、主轴箱、进给箱参数

2、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安装工件并校正。

3、选择合适的车刀。

4、对刀。

5、粗车和精车。为了保证加工的尺寸精度,采用试切法车削。

6、车台阶。注意掌握好台阶长度尺寸。

实习心得:工件的安装和对刀的准确性比较重要且较难掌握,因为操作的不熟练而引起的失误率较大。

第三天

实习工种:铣工

实习目的:初步掌握立式铣床的基本操作

实习内容:加工一横截面为16mm*17mm的长方条

加工材料和设备:一圆棒(直径>17mm)、立式铣床

具体操作:

1、工件的安装。用平口钳将圆棒夹紧。

2、调整铣床工作参数。调整铣刀旋转速度和方向,检查出油管出油大小,调整进给量。

3、对刀。取一小纸片沾少许油贴在工件上,调整工作台使铣刀对准工件,开动电动机铣刀旋转摩擦到纸片使其旋转说明已接触工件,对刀完成。

4、铣平面。铣刀开始铣削工件,每次进给量为1mm,四次后翻面铣另一面,另外两面雷同。

5、四面都铣好以后,锉掉毛刺,工件完成。

实习心得:开始安装工件比较麻烦,生怕装不稳会出意外,后来的步骤比较简单,都是机器去完成。

第四天

实习工种:加工中心

实习目的:掌握MILL9软件的基本操作

实习内容:依照教程要求绘制工件和加工过程

实习形式:上机操作

具体操作:

1、参阅教程前两章,基本了解MILL9的基本操作

2、按照教程要求完成一步步操作。

3、绘制工件完后开始模拟加工过程,从中检查操作正确性。

实习心得:最主要熟悉教程,以后的操作和用一般的制图软件差不多。

第五天

实习工种:数车

实习目的:了解数控车床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实习内容:熟悉数控车床的操作(只有半天时间)

实习设备:数控车床

具体操作:

1、了解手动进给方式的操作

2、了解手轮进给方式的操作

3、了解录入方式操作

4、了解定点对刀的操作

6、了解自动运行的方法

实习心得:基本了解了数控车床的结构和工作过程,由于没有实习作业所以没有真实的体会。

第六天

实习工种:数铣

实习目的:掌握POWERMILL软件的基本操作

实习内容:选择一工件图形,对其铣削加工过程进行分析演示

实习形式:上机操作

具体操作:

1、选择加工工件。

2、建立加工毛胚。

3、设置进给量和加工参数。

4、选择刀具。

5、粗铣具体操作设置。

6、细铣具体操作设置

7、存储文件。

8、数铣加工过程演示。

实习心得:操作步骤比较难记,但是掌握了原理和规律性之后就变得容易了。

第七天

实习工种:电火花

实习目的:了解电火花加工工艺的基本过程

实习内容:在一导电金属上加工一星形图案

实习设备和加工材料: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金属钥匙

具体操作:

1、工艺参数的确定。

2、启动总电源,起动机算计电源开关。

3、安装工件,利用机床的撞刀保护功能进行对刀。

4、调整工作液面使其高出加工面50mm

5、选择电规准。

6、加工。通过计算机选择所要加工的程序段,启动机床进行自动加工

7、加工完成,停止作业,卸下工具电极与工件,切断电源,停机擦净机床

实习心得:步骤比车工铣工要来的简单,但是操作不规范有触电的危险

第八天

实习工种:化学加工

实习目的:了解化学加工一般工艺流程

实习内容:铝及其合金的阳极氧化

1、工艺流程:机械抛光-除油脂-清洗-化学抛光-清洗-阳极氧化-清洗-中和-清洗-(染色-清洗-)封孔处理-检验

2、硫酸阳极氧化工艺优点: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溶液稳定,电耗较少,成本低廉,氧化时间短,生产效率高

实习心得:工艺流程较长,步骤很多,阳极氧化的时间和中和时间较难把握,但是自己做了作品,很有意义。

第九天

实习工种:电焊气焊

实习目的:了解电焊气焊工作过程

实习内容:用电焊焊接两铁棒,用气焊焊接两钢片

具体操作:

1、熟悉练习引弧方法,在钢片上练习焊接

2、焊接铁棒,先两头后中间

3、练习气焊点火,调节中等火焰方法,在钢片上练习焊接操作

4、焊接钢片

实习心得:太危险了,以后都不玩火玩电了

最后一天

实习工种:铸造

实习目的:了解砂型铸造工艺

实习内容:整模两箱造型制造模样和芯盒

具体操作:

1、造下砂型。将模样安放在底板上的砂箱内,安放两个定位销座,加沙用砂冲捣紧,用刮砂板刮平。

2、造上砂型、翻转下砂型,按要求方好上砂箱、横浇口、直浇口棒和定位销,撒分型砂后加型砂造上砂型。

3、扎通气孔。

4、开箱起模与合型。

实习心得:不同于小时候的玩泥巴,虽然也是粗重活,也是讲究手艺的。

金属工艺范文第2篇

金属制器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传承精品,按照工艺美术史的分类原则,金属是一种贵重装饰品,亦是古代建筑的重要装饰构件。金属工艺是我国杰出的传统手工艺,将具有民族特色的金属工艺及其装饰制品应用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这是对传统民族工艺文化的再认识与再发掘;现代产品设计结合蒙古族金属工艺装饰艺术,将赋予传统蒙古族手工艺新的活力和生命,亦充分体现出我国现代设计的民族特色。本文在调研传统蒙古族金属工艺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蒙古族金属工艺制品应用于现代家具产品装饰中的设计可行性,探讨传统蒙古族金属工艺与时尚家具文化如何有效的结合。

蒙古族金属工艺资源在家具设计文化中的作用

研究传统蒙古族金属工艺作品的装饰艺术特征和工艺文化,并以此为设计思维的基础,可以创造出具备传统艺术形态美感和现代时尚相结合的产品。目前金属工艺制作的传承主要有两种:一是对金、银、铜、锡等金属进行铸造雕磨,使之成为现代装饰品;二是以原有金属加之化学成分所锻造而成的器具。在金属工艺品锻造过程中,使用合金材料进行恰当配比能够使饰品显出光鲜夺目的色泽,为现代产品设计提供多样化的装饰效果。此外,同固有金属相比,化学加工合成的金属制品相比纯金属具有较高的使用性。

传统蒙古族金属工艺制作技艺具有丰富的工艺文化资源,在现代工艺美术和美术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结合传统的蒙古族金属工艺装饰,将赋予作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记忆。当下,我国的家具设计、制造企业、消费市场已经与国际家具发展趋势并轨,具有“新中国主义”、“新中式”、“中国风”等本土设计风格的作品层出不穷。因此,中国设计师所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代设计与民族传统的统一。在此时代背景下,诸如陶瓷、珐琅、漆艺、金属工艺等大批具有传统工艺文化的优秀资源,将成为现代中式家具设计的源泉。

蒙古族金属工艺作为装饰构件设计的应用

从视觉艺术角度分析,金属装饰构件往往呈现出夺目光润效果,适用于各类结构主材工业产品与收藏性产品的装饰,不会出现平庸消耗大的现象。在制作手法上我们也可以运用新技术如:利用空气等离子切割技术可以作金属薄板的镂空花纹效果等,来使装饰图形的结构更清晰,主纹与副纹层次更分明,表面色泽与光润效果更显著,全新的蒙古族金属工艺的元素提取和制作工艺能够为器物装饰带来画龙点睛的作用。

蒙古族金属工艺在家具装饰构件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金属工艺锻造技术创造出光彩炫目的蒙古族工艺饰品,其色相、光泽和技术手法均可以根据原材料或火候进行变化,是非常适宜装饰器具的构件。我国现代家具设计常常借鉴传统的工艺美术,这是“新蒙元”家具设计理念的一个创新途径。传统蒙古族金属工艺饰品运用到现代家具的形态结构里,既可以凸显新型金属材质的艺术效果,又能够弥补现代家具风格单一的缺陷。尤为重要的是,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的蒙古族金属工艺,被赋予了新时代的设计意义,实现了工艺美学层面的手艺价值。

然而,按照现代设计科学的原则和规律,尽管金属制品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材质属性和结构属性上的劣势在设计过程中亦须注意。譬如,使用大型金属制品或完全以金属材质设计家具产品是很难实现的。由于工艺或材质本身的局限性,作为装饰构件的金属可与多种家具主材进行结合,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艺术效果。

蒙古族金属工艺装饰构件在家具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应用,其优越性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蒙古族金属工艺采用传统的锻造技术,边缘与内廓可以塑造任意形态,成型快效果好,有利于家具装饰构件的造型设计;第二,蒙古族金属工艺产品可以通过造型的创新技术与元素提炼通过金属材料作为物质载体,能够替代传统家具装饰设计中的陶瓷、螺钿、镶嵌、牙骨雕刻等,成为现代家具结构系统的构成部件;第三,蒙古族金属工艺中传统纹样种类繁多,可以按照现代家居消费时尚的审美需求,产生多样化的形式、纹理、光晕、层次,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第四,蒙古族金属工艺的锻造技术是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优秀承继,无论是铸铜浮雕还是錾刻镂空,这些锻造手法都使蒙古族金属工艺产品作为现代家具设计的装饰构件显现出新时代的审美价值。

结语

蒙古族金属工艺及其锻造技术是我国传统工艺文化的结晶,在工艺美术史上拥有较高的科技价值和艺术价值。传统蒙古族金属工艺文化蕴含着图像学、色彩学、工艺学、造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内容和意义,为我国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充分发掘蒙古族金属工艺的材质属性和艺术效果,使之成为现代中式家具的装饰构件,这是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的一个创新途径。综合蒙古族金属工艺和蒙古族金属工艺成品的各项设计指标分析,工艺现代化和标准化的改造为蒙古族金属装饰构件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实现了与现代家具设计与制作环节的接轨。更重要的是,蒙古族金属构件在现代家居生活中起到了装饰美化的作用,拓展了现代家具装饰设计风格多样化创造手段。传统蒙古族金属工艺手段作为装饰构件设计的现代家具,蕴涵着独特的民族传统工艺文化属性,将受到国内外家具消费者的喜爱。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

金属工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洛可可时期;欧洲;艺术风格;金属工艺

洛可可源于法文,意为岩石或贝壳饰物,后指以岩石和贝壳装饰为其特色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虽然源于法国宫廷,但由于它吻合了王公贵族们的审美需求,于是很快就在18世纪的欧洲诸国宫廷中盛行起来。它反映出洛可可时期欧洲上流贵族的审美理想和趣味,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主流艺术样式。路易十四时代的官方古典主义以庄严、华丽、沉重的外貌、深刻的思想为其特征;而洛可可及其传统以艳丽、轻盈、精致、细腻和表面上的感官刺激为追求。

洛可可艺术特点中最重要的就是十分注重装饰性的表现,以工艺美术尤为独特。洛可可是欧洲工艺美术发展中,与巴洛克被一起认为是继古希腊、罗马以后又一个黄金时期。并且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流露着浓郁的中国风情,这也是历史上中国对西方艺术风格一次最具代表性的影响。直今,洛可可艺术所具有的形式美的观念,与装饰美的手法,仍给艺术创造很大的启示。

一、充满女性色彩的洛可可时期

欧洲工艺美术的历史中,我选择了洛可可时期,除了因为洛可可时期的风格特点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缛,由各种曲线和艳丽浮华的色彩作装饰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充满了女性色彩,如果说巴罗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

例如,电影《绝代艳后》讲述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的故事。电影充分展现了洛可可时期宫廷服饰非常柔和、非常女性化的特色,包括大裙撑,紧身胸衣,低低的领线,还有很多小花边、蝴蝶结,用一种夸张的语言突出了女性的曲线,强调了女性的特点。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不断的发展,最终形成特有的风格。洛可可风格的艺术正是在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发展的。它与工艺美术和绘画的联系也是密不可分的,洛可可风格在法国持续了整整一个多世纪,波及整个欧洲大陆。洛可可艺术所具有的形式美的观念与装饰美术手法,至今仍给予艺术创造以启示,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二、洛可可时期金属工艺的特色

洛可可时期的金属工艺在这个时代虽然不是站在主角的地位却也有着它自身的特点。这个时期的许多金属工艺作品都反映出了这个时期很少有纯金属的工艺作品,大多都是金属和其他材料混合搭配,例如,以金属为主,兼搭宝石、陶瓷、玻璃等其他材料制成物品,丰富了作品的装饰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豪华程度。

洛可可时期的金属工艺都有一共同特点,那就是坚硬而冷峻的金属都可以被装饰的柔软而温馨,让人倍感亲切,在我们的现代设计中更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金属工艺不代表是纯金属的,在我们作设计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现代社会材料多种多样的时代优势,复古的同时不断创新。在那个时期的金属工艺代表类型就是洛可可式的挂钟,运用对比的方式,使钟摆和钟面形成明暗上的强烈对比,规则和非规则的对比,钟面是明亮的正圆,钟摆则设计成神秘色彩的洞穴,运用各种女性温暖的装饰,像花盘,天使,图案也是采用颜色鲜艳的花朵图案,和一些植物的翻转卷曲,并在枝条梗叶间穿插一些悠闲。

洛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的成就为欧洲工艺美术增添了辉煌的一页,而且也为世界工艺美术史谱写了灿烂的篇章。它在工艺技巧上的突破和制作技艺上的精湛,将工艺美术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阶段。洛可可时期工艺美术是纯粹的宫廷艺术,表现了宫廷艺术共有的特征,注重装饰性的表现,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风格特征可概括为:繁缛精致、奢丽纤秀、华贵妩媚,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洛可可风格促进了各种工艺技巧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展示了工艺技巧的精湛和完美。尽管洛可可时期工艺美术体现了女权高涨时的装饰风格,在审美上倾心于对某些古典艺术形式盲目的生搬硬套,并刻意追求繁复的装饰效果,但其精湛绝伦的工艺技巧是前所未有的,它为以后的工艺美术技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洛可可风格的工艺美术,以艳丽的色彩、细腻的工艺、丰富多变的曲线和不均衡、不对称,甚至带有反秩序、反常规倾向的装饰构成,给人以强烈而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力和豪华奢丽的印象。洛可时期金属工艺主要体现在宫廷日用品上,此外在镜框及家具的装饰上也广泛采用,比起我们今日的金属工艺,仍是属于精细的作品。

三、洛可可时期金属工艺的实用性

在当今的社会,我们的生活被各种风格的设计充斥着,在这个年代,我们提倡个性张扬,有人喜欢极简主义风格的,有人就是偏爱复古的各种物品,充满了时代的气息,而洛可可这个时代色彩鲜明时期的金属工业作品则是我们设计奢华风格所要学习和研究的最好对象,令坚硬而冷峻的金属变得柔软而精巧,洛可可是巴洛克风格合乎逻辑的自然演化,是巴洛克趋于衰落走向柔媚的结果,注重装饰性的表现,所以我才说洛可可是充满女性色彩的时代。纤巧、华丽、繁琐、精美,追求视觉和舒适实用,是一种高度技巧性的装饰艺术,如果我们把这个理念运用到我们现在的设计中,尤其是珠宝或饰品的设计中,一定会获得复古华丽派的大力支持,在现代的时尚风潮中加入了欧洲古典的宫廷气息。

洛可可时期的金属工艺的另一个实用性,就是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情调。都说如果没有中国式瓷器、漆器、金银器等的流行,从法国兴起,盛行于欧洲各国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可能会难以出现,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中国工艺品中蕴含的美学意味,启发、影响到西方的艺术界和社交界的趣味,则是毋庸置疑的,例如,18世纪初经德国迈森等地瓷工的努力,欧洲人终于烧制出属于自己的硬质瓷器,但很多生产者仍从中国大量订购素胎,然后自行描绘烧制而为成品。展览中一件彩绘描金圆盘就是这类作品。它采用清代中期的中国产瓷胎,以欧洲的写实风格绘制城市风光和人物活动的场景。

中国出口的瓷胎很多时候都经过欧洲匠人的再加工,镶嵌上繁复华丽的金属外饰,装上底座或顶钮,兼具了中西艺术的美感。展览中的“仿宋哥窑包铜装饰盖瓶”就是代表开片细密的白瓷瓶肩部被安装了纽纹式黄铜嵌边,加以层层盘绕的圆形握柄,雕花底座和花苞形顶钮相互呼应。两种气质、风格完全不同的材料,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平衡。

洛可可时期的金属工艺在吸收东方文化的方面更是说明了不管是工艺还是文化,各个国家直接都应该相互吸取相互学习,在学习工艺美术史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我发现原来很多把外国古典元素运用的很好的设计作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元素的介绍和历史的发展,甚至是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和社会背景,可以充分理解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周锐.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探讨[J].大舞台,2012(03).

[2] 汤佳.论洛可可艺术风格[J].艺海,2011(11).

金属工艺范文第4篇

摘要:众所周知,《金属工艺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一般而言,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让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充分接受专业技能培养和锻炼,使其具备工艺分析和理解能力等。保证学生就业时在短期内对工作进行适应。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合理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本文主要从《金属工艺学》教学策略方向出发,着重从培养金工学习的意识,培养应用金工知识的能力阐述了在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金属工艺学;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CA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相对而言,《金属工艺学》是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学科,其中包含金属的机械性能、金属冶炼、加工策略、热处理以及金属材料等,是中职机电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基于《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研究,为学生能力的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一、针对《金属工艺学》现状的分析

所谓金属工艺学,就是关于研究制造金属机件时所使用的工艺性方法[1]。其学科实质属于综合技术性学科,其主要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工艺方法的规律和机械制造时应用以及互相联系、金属机件加工工艺与结构的工艺性、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其对加工工艺所产生的影响、综合工艺方法较对等。当前,《金属工艺学》研究的现状主要体现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金属的材料方面,包括热加工、热处理、铸造以及锻造、焊接、锻压等工艺方法与工艺的过程。

针对《金属工艺学》教学的主要策略分析

(一)重视绪论实践课程

一般而言,绪论是对课程的学习策略、学习目的、学习内容起到了总体介绍的作用[2]。教学中可以从不同时期针对金属的冶炼、材料、工艺以及加工历史等进行不断的改进,还要使学生懂得金工课程或金工实习课程的体现出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课程内容的重点应该建立在课程介绍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到金工实习课程的内容存在跨度大的特点,要先从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的方面充分对课程进行介绍,并促使内容各个章节的充分衔接,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生产过程的介绍。

图1 机械产品生产过程

参照图1进行了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的目的、特点、位置、内容和选用的原则等研究,由此以来会使学生在材料的选用原则、加工策略、热处理等内容及其作用具备基本的认识。同时,最具代表性的零件作为实例进行说明,可以发挥较好的理解功效,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学。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让学生对各个章节的内容感觉到丰富性,是具有典型的综合性,针对实际的情况灵活应用好知识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二)培养应用金工知识的能力

1.加强实践性环节

现阶段,学生对金工课程的相关内容缺乏感性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不曾了解或者是没有做到充分注意及认识,所以在听课之时产生空洞感和抽象感,也在课堂内容上存在很大难度的了解。对此,在热加工、热处理、铸造以及锻造等授课前期,要针对性的进行参观和学习,并做到现场教学。另外,金属冷加工科目要安排在工厂进行实地实习。这样以来才能增强学生听课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延伸学生的视角,避免由于实习期过长而带来感性知识的模糊。

2.课堂讲授中充分做到分析实例

通过实际的例子研究之后要进行对涉及到的工序位置、作用、以及生产方法等内容和知识的讲解和分析。课程教学中要着重把表达变为直观、通俗、易懂,并深入浅出进行对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和表达,更好的让学生所接受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听课兴趣。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金属工艺学》教学,一般而言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能够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易于比对。例如:在进行“热处理”的学习时,要利用学生在观察中碰到的主要问题作为题目,以下以某厂的生产过程为例,其冷冲压成型的工艺大致为:图2和图3所示。

图2 冷冲压成型工艺

图3 冷冲压成型工艺

通过对图2和图3的观察可以看出,各个工序在作用以及热处理方面均获得了组织,从而运用实例教学对学生进行内容的讲解,激发并增强学生的兴趣,避免课程的枯燥[3]。

结论:

综上所述,进一步明确了《金属工艺学》实践性和理论性的重要性,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合理的运该科目理论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更是一项重要的环节。本文正是通过从《金属工艺学》教学策略出发,着重从培养金工学习的意识、能力方面阐述在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廖映奇.金属工艺学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7):72-73.

[2]范培欣.金属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2013,(01):79-81.

金属工艺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金属工艺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56-01

《金属工艺学》是高职工科类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内容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金属热加工工艺和金属冷加工工艺三部分内容。由于该课程的专业特点和所处的教学位置,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很大,并产生了畏难情绪,学习不得其法,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探讨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一、基本思路

(一)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体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的方向性原则,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理论密切联系实践和巩固性等教学原则,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吸收各种先进的现代教育研究成果。

(二)高职《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研究高职《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系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同时也要关注系统外因素对高职液压传动课程教学系统的影响。此外,一门课程的教学只有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才能取得较高的工作效率。

(三)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变。现代技术教育提出“由科学向技术回归”,强调科技服务于工程实际和社会。如果教学内容过多偏重理论化、学科化,忽视技术应用的内容,就必然造成理论和工程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也就违背了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不能仅仅顾及学科自身的全面,而应该更多地从技术教育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考虑职业的需要,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渗透工程技术内容,变理论的抽象性为理论的应用性, 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变。

二、主要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金属工艺学》课程采用王建民编写的“十一五”《金属工艺学》作为教材,此教材内容简练,覆盖面广,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必然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优化,突出一个主线教学,整个授课内容都是围绕金属材料的性能与成分、组织结构及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进行展开。既要保证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也要突出知识的实践性。重点讲解主要的原理规律、重要的概念定义。以及与实际生产相联系的一些知识点。比如常见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和热处理工艺。典型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工艺路线的安排等等。对于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到弱化处理,尽量避免学术型教学,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进行联系,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也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了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以传统金属材料的有关知识为核心,并更新和补充有关新材料、新制备工艺和新技术方面的知识内容,使课程体系更完整,以适应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强化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仅具备材料学的基本知识,也培养学生材料应用方面的工程背景。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的高职院校的《金属工艺学》课程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加实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例如:在教室里讲解铸造,锻造等金属加工工艺,对于没有操作过也没有见过这些工艺方法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讲授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它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我院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我们将理论课程和实际工艺的讲解融合在一起,讲到什么就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这个东西,我们让学生去碰,去摸,去观察实际中间真正用到的东西,这样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度,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能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考核的改革。考核既是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与体现,更显示出考核方法的重要性。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由集体出卷,改为由试卷库随机抽卷开卷笔试、实验、课程小论文、课堂讨论、作业、出勤率等六部分组成,增加了以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材料知识综合运用的主观性试题比重,避免了题型教材化、概念化、孤立化等抹杀学生创新能力的倾向。撰写课程小论文(或文献综述)的考核方式,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创新、综合运用材料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取并分析材料信息资源、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基础,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硬件。金属材料品种多,发展快,材料发展日新月异,因此金属材料实验检测也需要不断进步。除常规实验设备外,实验室还应设置材料样品室,使学生对各种材料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尤其对于新材料。另外还需增加多媒体,方便在课堂上通过动画演示和播放录像,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法,达到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并扩展学生的知识。总之,为保障教学效果,试验室建设将不断完善。同时,在校办工厂设置与金属工艺学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真实的接触到真正的金属工艺方法,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是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有机结合。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与新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在涉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马迎.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科技信息.2010,23:152.

金属工艺范文第6篇

所谓木纹金属工艺,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传统金属加工工艺,其独特的加工方法以及精美的表面装饰效果长久以来倍受人们的喜爱。木纹金属工艺的日文为“木目金”,可以理解为:木材眼睛的金属。英文为“Mokume Gane”,Moku意为“木材”、me意为“眼睛”,木材的眼睛,就是木材的纹理、结瘤等,Gane意为“金属”,中文将该词译为“木纹金属工艺”,简称“木纹金”,与日文的原意相对照,这个译名还是颇为妥贴的。木纹金属工艺的做法很多,但基本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把色彩不同的金属,如:白金、黄金、K金、玫瑰金、赤铜、白银、银、紫铜、黄铜、铁、钢、钛等金属叠置在一起,在高温高压状态下熔接,经过锻打、敲击、锤压、锯锉打磨等手段,使金属的固有色层层叠加,产生丰富的自然纹理效果。

木纹金的前世

木纹金属的加工制作已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它的产生还要追溯到日本武士刀剑的生产。众所周知,武士阶层是日本历史上特有的阶层,他们有一定权势和财富,社会等级较高。既然身为武士,随身佩带刀剑也就顺理成章,久而久之,刀剑便成了武士阶层的象征,刀剑的设计与制作也就成了一项专门的技艺;社会上随即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刀剑工艺师。十八世纪以降,随着日本武士阶层的式微,实用性较强的刀剑的需求量不断减少,而装饰性刀剑的需求随之上升。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许多刀剑工艺师努力寻求新的金属装饰工艺来设计制作刀剑,而刀剑制造业历来云集日本最优秀的金属加工工艺师,这就给刀剑金属工艺的革新带来了便利条件。来自于日本秋田县的铃木重吉(Denbei Shoami 1651-1728)是这群金工师中的佼佼者,为追求类似中国漆艺中的“云雕”工艺装饰效果,铃木重吉利用自己对金属性能熟稔于心的优势,创造性地运用紫铜和赤铜制作了一件“刀镡”作品。刀镡相当于刀剑的护手或剑格,其作用主要是出刀和收刀时充当开关,格斗时保护手掌和手腕,另外,也是刀剑拥有者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铃木重吉制作的这件刀镡系由锻造而成,紫铜和赤铜材料经着色后呈现黑色和红色,两色层层相叠,相互融合,具有十分优美的肌理效果,大约这就是最早的木纹金作品了吧。从这件作品开始,铃木重吉逐渐掌握了木纹金的制作要诀,不断尝试和改进,使得木纹金的制作工艺走向成熟。铃木重吉并没有把木纹金工艺据为自己的私产,而是把它传授给同时代的金属工艺师,使木纹金属工艺得以流传,显示出了大家风范。

由于木纹金的制作程序极为复杂,工匠们长年积累的金属加工经验在木纹金制作程序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一般的经验欠缺的金工家轻易不敢尝试木纹金的制作,故而,木纹金属工艺一直未得到普及,木纹金传世作品也相对较少。即便如此,在十八世纪晚期,还是有一些木纹金属器皿作品出口到了欧洲和北美洲。另外,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武士被禁止携带刀剑,一些优秀的刀剑艺术品被西方收藏家购买,当时的武士为了生存不得不变卖自己珍爱的刀剑,金工师不得不受雇于西方艺术市场,出卖自己的工艺技术。这样一来,木纹金属工艺及其作品引起了一些西方专家和学者的注意,这其中就有Raphael Pumpelly,他也许是第一位用英文介绍木纹金属工艺的西方人。由于对木纹金的一知半解,在公开发表的文章里,Pumpelly描述木纹金加工过程时,误把金属片在高温高压以及无氧状态下形成的自然熔融过程解释成了人工焊接过程,这一误解使得西方学习制作木纹金的工艺师尝尽了失败的苦头,造成了重重困难。因为,现代木纹金的分析理论对早期的木纹金作品的研究表明,即便是木纹金属工艺的发展初期,不同金属之间的融合同样是依靠自然熔接,而非人工焊接。由于焊接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技术活儿,更别说数十层金属之间的无缝焊接的难度了,可以想见,当时的西方工艺师在这个误区中操作木纹金时遇到的麻烦有多大,但是,这些麻烦并未削减西方工艺师制作木纹金的热情,还是有人获得了成功,比如Alfred Gilbert和Edward C.Moore,都有木纹金作品问世,后者曾出任Tiffany公司的首席设计,在其任职期间,设计制作了几件茶具和餐具,这些器皿都有木纹金装饰。

事实上,日本人并不是唯一一个运用金属熔融工艺来制作金属叠层材质的民族,英国的金属工艺师ThomasBoulsover于1743年也发现了金属熔融工艺。他把银片和紫铜片熔融在一起,并用这种熔融后的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些刀具。Boulsover的这个发现直接导致了所谓“谢菲尔德板材”材料的诞生,这种板材旋即得以大量使用,因为,纯银材质的日用器皿的价格十分昂贵,而谢菲尔德板材由银和紫铜制成,成本较低,使用谢菲尔德板材制成的日用器皿是大多数中产阶级能够消费得起的。1742-1855年之间,谢菲尔德的金属匠们用这种材质制作了大量的生活用品,直到近现代,电镀工艺的出现,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紫铜材料的表面镀上一层极薄的银,谢菲尔德板材才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与日本的木纹金相比,英国的谢菲尔德板材的制作工艺是相同的,差异在于,谢菲尔德板材一般只有两层或三层金属相叠,做成成品后,最外层的金属一定是贵重的银,廉价的紫铜被隐藏在下层了,而木纹金却不同,它并不忌讳把廉价的铜材质展现出来,不仅如此,还把铜材料着色,表现丰富的色彩以及纹理效果。很有趣,同样的金属层叠熔融工艺在两个民族里有不同的文化表现,英国绅士似乎更讲究面子工程,只要表面是银材料就行;而日本人则更朴素,里单外外的表露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木纹金的今生

日本传统的金属镶嵌工艺虽源于中国,但经过多年传承与发展,已经自成体系,并且不断有创新。时至今日,日本的现代金属镶嵌应该说是水平极高的,这与日本人始终对手工艺抱有热情和尊重是密切相关的。日本政府有保留和发展传统工艺的专门机构,形成了良好的手工艺保护机制。比如“人间国宝”制度,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传统技艺的作用。日本文物保护委员会于1950年颁布了《文物保护法》,设立了重要无形文物技术指定制度,这是继实物方面的国宝――有形文物认定制度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进一步认定所谓“人间国宝”――无形文物技术拥有者。这一制度试图保存和发展日本传统工艺,规定了工艺技术为“无形文物”。被封为“人间国宝”的各类工艺师们,有了政府的扶持和保障,衣食无忧,从而可以潜心钻研各类技艺,把传统技艺完整保留和继承,并有所发扬。日前,木纹金人间国宝称号的拥有者是新泻县的玉川宣夫

(Norio Tamagawa),他是于2010年9月被日本政府认定的。

木纹金虽生于日本,然而,从当今首饰艺术发展状况来看,日本之外的会工首饰艺术家似乎对木纹金的兴趣要高得多。木纹金的设计与制作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味道。1970年,美国的Hiroko Sato Pijanowski与Gene Pijanowski夫妇在日本访问期间,亲眼目睹了一些木纹金器皿作品,这些器皿作品都是东京传统工艺年展上的展品,其中包括日本木纹金制作大师Gyokumei Shindo的木纹金茶壶。这件茶壶的表面具有大理石一样的精美肌理效果,漂亮之极,令Pijanowski夫妇叹为观止。在随后的数次逗留日本期间,Pijanowski夫妇拜师于诸位木纹金制作大师的门下,潜心学习木纹金加工技术。

回国后,Pijanowski夫妇大力宣传木纹金属工艺,介绍木纹金的制作工艺流程,成为了木纹金属工艺在美国的代言人和导师。1977年,Pijanowski夫妇受南伊利诺伊州卡本代尔大学之约,讲授日本的金属镶嵌工艺和金属着色工艺,并传授木纹金属工艺的制作技巧。

此外,南伊利诺伊州卡本代尔大学的L.Brent Kington教授也组织他的研究生,展开了东方以及欧洲金属工艺的研究和实践。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亚洲,伊斯兰民族以及欧洲刀剑兵器的学术研究,并参照陈设于博物馆中的木纹金艺术品,尝试制作木纹金作品,虽然屡遭失败,但功夫不负苦心人,经不断改进,他们最终成功地制作了许多木纹金属艺术作品,使得木纹金属工艺得到极大的推广。

在欧洲,也有许多金工首饰设计师尝试制作木纹金作品,经过多年的积累,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木纹金的加工技术。应该说,他们不但掌握了传统的木纹金加工工艺,而且,还不断有技法创新,形成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纹理效果。比如,传统木纹金的选材一般为板材,这些金属板材层层叠加,呈现木纹效果,而欧洲工艺师大胆选用线材来做木纹金,例如银丝和铜丝,相互缠绕,从而产生自然随意的线条和色块。除此以外,欧洲工艺师还在木纹金半成品中,嵌入黄铜丝、黄金片、银片、银丝等等材料,形成纵横交错的线条和肌理,有的设计师甚至故意在木纹金属块中留下缝隙,产生斑驳的艺术效果。可见,艺术创造永远没有定制,木纹金的纹理艺术效果同样没有章法可循,它只存在于艺术家的心灵中。

在中国,金工首饰艺术的发展方兴未艾,西方的工艺技术随同设计理念一起涌入中国,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如饥似渴地模仿和借鉴这些新鲜事物。虽然中国同样具有悠久的金属加工历史,但日本的木纹金作品展现在中国同行的眼前时,他们还是被木纹金的美丽所折服。客观地说,木纹金在中国的影响力还是极为有限的,时至今日,它仍旧是件稀罕物,能够亲手制作木纹金的金工家更是凤毛麟角。可喜的是,木纹金已经引起了许多专业人员的关注,尤其是高校首饰设计专业的学生,表现出了对木纹金的极大兴趣,并付之实践,虽屡遭失败,依旧痴心不改。除了高校的教学体系,据笔者所知,目前中国的首饰市场体系中对木纹金的认知度以及实际操作是极为有限的。在国外,由于木纹金的制作程序十分复杂,主要依靠手工操作,难以形成批量化生产,故而,木纹金的使用主要集中在高端产品。这是中国的设计人员可以借鉴的经验。

金属工艺范文第7篇

春秋战国时期工艺著作《考工记》记载着工艺的本质:「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在工艺中分为三个层次:创造发明的为智者,能够了解技术并讲述为巧者,而熟悉并守成技术是为工匠。从事工艺的人必须具备智与巧,结合观念创意的精神层面与手工技术的制造层面,并且藉由世袭而传承工艺才能称为工艺人。中国美术中的「技术往往为文人与艺术家鄙夷,视为阻碍精神性发展、一种形而下的劳动。美学家蒋勋在《器·手作》推荐序中指出:「中国在唐宋之间所形成的文人阶级,主导美术动向,开创文人画水墨意境,成就优雅的文人美学。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原来强大的民间工艺传统受到压抑,阻碍了「技术的发展,使「美失去物质技术的基础支撑。两三千年以来,不论东西方,「工与「艺历经从合一到分离甚至刻意强调艺术家的「创造与工匠的「制造之间的不同,也形成「工艺与「艺术的分流。「工艺一辞,原本就涵盖两个概念。「工是技术,「艺是精神内涵,工艺指的是技术与材料在创作者美学思维下的表现与掌握。技术、材料与工法在工艺创作上为缺一不可的条件;同样是手的劳动,在工艺的创作中为创作者精神与感官实践的不二法门。因此在探讨工艺创作中的表现性方面,必须兼顾「工与「艺的部分,否则「技术的发展,反而使「美失去物质的支撑,连带使精神性的追求也落于空洞贫乏。台湾金工创作教育重要推手的徐玫莹,在她的创作集《阅读金属》书中也明确地指出「技艺与技法关系密切、当技法被学习、理解、熟练后,才有可能进入技艺的殿堂。技艺是超越技术性、物质性、知识性的,它是一种境界。技艺是一座可敬的高山,技法则是帮助登山者锻炼本事的利器。更说出「工与「艺二者不可分离的重要性,从事金属工艺创作之人不能空有观念而无驾驭材质与技术的熟练能力。

技术与材料的创新、研发或使用方式也关系工艺作品的表现性,新的样式与材质带来造型或使用上的多样性,随着时代演变,工艺发展与日俱增。对于金属工艺而言,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生产与制造的冲击,工业上的技术与动能制造的方式渐渐为工艺界所使用,手工制作不是工艺唯一生产的方式;材料科学与科技进展促使新材料不断制造出来,旧的材料也被开发出新的使用方式。面对二十一世纪数字与信息的时代,笔者自己经常思考新的材料与技术带来的可能性,因此,在近几年以工业上常用的材料-铝或铝合金、工业技术-阳极处理与染色与技法作为工艺创作的材料与技术,探索工艺创作于艺术表现、材质表现与实用功能在当代应该呈现的面貌。

有别于古老的「五金,铝至十九世纪初才被发现,由于当时取之不易,使铝的价格高于黄金。随着科技与材质特性的研发,铝展现了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和阳极处理后可上色的极佳外观,因而受到很大的应用发展。铝本身为灰白色金属,但通过阳极处理产生屏障膜的过程当中,使得金属得以染色的表现吸引了笔者对铝材进行创作的动机。中国水墨画中墨韵渲染与留白那种写意中,其偶然中的必然性一直令我着迷,铝表面流动的色彩使流动的想法有了呼应。除此之外,反光为金属材质的重要特征,色彩占据的金属表面还能够有光的重要特质而与纸张或画布的表现有了差异性。然而金属毕竟不是画布,要在铝材上施色,必得通过阳极处理并在屏障膜封口之前层层迭色,一旦出错或者不满意,所有的过程都要重新来过,如同写意画的一次性机会,必得聚精会神、意在笔先。

为了使金属光与色彩能有最纯粹的表现,造形采低限的「圆或「方等几何造形作为器形。「圆在视觉上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有着极佳的聚焦效果,在哲学意义上被认为是最完美与完整的图形。作品「落雨系列、「晨暮、「白露、「秋分、「秋实、「冬至来自对天空与大自然色彩的观察,四季与阴晴靡雨、晨昏暮色皆为取材的对象。生活中的幸福发生在行、住、坐、卧中可以感受到的美好,将天空中的色彩幻化成阳极处理后的染色盘器中展开。每组器物上或敲槌、或磨刷出不同质感,以丰厚不同主题下材质与色彩的相辅相成。

「方常被视为「圆的相对,有「正直之义。作品「不守规矩联盟系列-大云吞皮容器,意图打破金属给人坚硬的感受而赋予柔软的像云吞皮(馄饨皮)可以揉捏的假象,同时也藉以破除

制式器形的规矩而展现器物的随意性;「不守规矩联盟系列—线容器是创作者的留白,留给使用者介入,整个容器是以同心圆方式切割出线段,透过拉扯与撑张,使用者可以随心造出容器形体的变化;此外,也容许光与影的介入。拉扯所产生的金属与金属间隙成为透空,光线穿透并造成线性般的变化,「实的发亮反色光彩的金属线性表面,与「虚的黑色影子线条成为观看的重点。

因为书写工具毛笔的产生,使线条的表现在中国艺术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观看中,视觉的流向为线条运动的方向,是一种动态的表现形式。不同线条的粗细、走向会产生不同的节奏。笔的使用方式主宰线条的特征,用笔之轻重、缓急、干湿与角度等等构成书写者可以被辨识的痕迹。作品「线条为2005年初次接触铝阳极处理技术,运用多层次染色的方法,将书法中文字的意义抽离,留下纯粹的线条或飞舞或停驻。

金属工艺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金属工艺学》课程 教学设计 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它是教员备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岗位任职需要的重要基础。依据系统的教学构成观点,我们根据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对《金属工艺学》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根本所在,所以教学目标必须下大工夫全盘统筹。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维目标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它们在总目标中的地位是不相同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时称为“显性”目标,该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体现,对学习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余两维目标有时称为“隐性”目标,在学员身上的反映是内(潜)在的,不容易直接反映出来,但是该目标对学员的成长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程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依据课程总体、知识单元、单堂教学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金属工艺学》课程总体目标提出明确的三维目标要求,对知识单元、单堂教学重点提出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达到其他两维目标的实现,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是由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而不是教材规定的,教材只是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教材内容具有相对滞后性。因此在向学员传授教学内容时不能“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关系。

我们根据《金属工艺学》课程的特点,根据部队装备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知识更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使教学内容动态化。经过对教学内容的讨论和研究,坚持经典与现代的结合,在保留传统经典工艺内容的同时,增加了关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比重,并结合我们对航空修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学员了解相关知识的科学前沿动态。在整合过程中破除传统的惯性思维定势,删去课程中的边缘性、陈旧性内容,不讲简单易懂的介绍性内容,并将实践性、应用性、扩展性等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比较详细地写入课件或补充讲义。将课程内容以“工艺”为主线,按照认知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以“工艺理论知识―加工装备知识―工艺操作技能―先进制造技术知识”组织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体现“用教材教”的作用。

3.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员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它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我们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媒体等方面对其进行教学策略设计。

3.1教学组织形式

依据《金属工艺学》课程标准的总体实施方案要求,根据课程内容,并结合我院的实际,将整个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铸造和锻造,以及先进制造技术,根据部队航空修理现状,结合我院实际教学条件,主要安排课堂理论教学,教学场所在教学楼内的理论教室;其他部分的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采用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教学场所全部在实习室。

课堂理论教学采用班级集体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为了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我们购买了相应的实训光盘,并且到地方工厂的加工车间录制了大量的视频,同时制作了相应的平面和三维动画,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时效,提高教学质量。

具有实践及需要操作示范内容的教学,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将理论和实践内容的讲授安排在实习室内进行,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具体的实施方式是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即将一个知识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工艺理论―操作示范―操作实习(实践)的一体化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科目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

3.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员和学员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不管使用什么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学手段的支持和对教学手段的运用。

我们在《金属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等等,加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挖掘,同时积极研究探索适合本课程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员的主导和学员的主体作用,增强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充分实现“三维目标”的一体化。采用的主要教法有讲授法、“四模块”教学法、现地教学法、设误纠误教学法、口诀式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法等。

3.2.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员通过口头语言向学员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讲解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在我院的课堂理论教学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应用讲授法时注意讲授与启发并重,摈弃课堂教学的注入式或填鸭式。因此教员要深入理解教材,抓注重点,突破关键,不是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员的积极思维,将讲授法变成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锻造、铸造部分的教学,由于我院没有铸造、锻造设备,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利用铸锻件实物,以及铸造、锻造课件和生产工艺过程视频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启发、互动等教法,教学效果很好。

3.2.2“四模块”教学法

“四模块”教学法是我们根据《金属工艺学》课程内容的特点,探索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内容是遵循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将教学内容归纳为感知、理论、运用和总结等四个不同的模块,其关系是:

“感知”模块是指利用直观教学法,采用现场加工,以及录像和3D模拟动画等方式,展示有关的加工实例,培养学员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理论”模块是指由感性认识深入到基本理论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工艺理论知识;“应用”模块是指用工艺理论知识分析讨论经典零件的加工工艺,做到能用工艺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模块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工艺理论知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对工艺理论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以能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举一反三。例如在车削工艺和铣刨磨工艺的教学中,利用该教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2.3设误纠误教学法

设误纠误教学法是指通过演示或者模拟演示学员容易出现错误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展现出显而易见的错误结果,并通过对导致这一错误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帮助学员从感性和理性上接受并正确记忆知识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主要用在操作示范教学中,例如直流电弧焊时将正负极接反,车削外圆操作时的进刀深度为外圆直径的减少量,钳工钻孔时麻花钻头的后角刃磨过大或过小,等等,这些问题在理论讲解时教员都会加以强调,但不一定会引起学员的重视,在操作示范时教员故意按照错误的方法操作,对出现的加工质量问题引导学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这样学员就能从理性上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引导学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员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2.4现地教学法

现地教学是指将课堂搬到装备现场,以实装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以现场实物为对象,借助于实装,使学员认识和理解装备及构造原理,掌握操作方法,简单直观,教学效率高。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员的特点,对于需要现场设备操作演示、某些复杂结构在课堂上难以讲授的内容实施现地教学,将课堂搬入到实习室,以现场为中心,利用实物及多媒体三维动画辅助教学,边讲边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例如在焊接、钳工、车削、铣刨磨章节部分的教学,我们采用现地教学,改变传统单一的“学完了再做”的方式,变为“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对学员任职能力提高帮助很大。

以上教法是在《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成熟的教法,除此之外还用到口诀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法等。不管哪种教学法均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选用。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独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才能真正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3.2.5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指在传播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过程中,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员特点、教学策略等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传统教学媒体优势,有效利用实物与模型教具、挂图、图片、幻灯、投影等,为学员提供感性材料,为进一步学习理性知识打下基础,从而加快教学的进程,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将机床的传动系统原理做成挂图,对于无法打开观察内部结构的设备如分度头的分度原理等,做出模型,对于切削刀具的几何角度做出刀具的坐标几何模型,非常直观明了。

集中优势,加大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建设和开发,并与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结合,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我们开发了各类金属切削机床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网络技术又开发了《金属工艺学》网络课程,实现多种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并用和互补,为教员的教和学员的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它是教学组织与实施的重要一环,不但可以用来测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学员学习。为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实做考核与课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实施考核评价。平时考核重点考查学员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课堂发言质量、实习表现情况等。实做考核的目的是考核学员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实际操作的规范性及机务维修工作作风。每一个知识单元实习完成后均要进行考核,考核科目从实做考核题库中随机抽取并采用普考的形式进行,根据实做情况参照评分标准给出该科目的成绩,并作为该实习单元的实做成绩;实做的总成绩根据各知识单元的实做成绩进行加权计算,各部分的权值为该知识单元实习时数与总实习时数的比值;理论考核是指课终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重点考查学员对基本工艺理论、基本工艺操作要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了解程度。课程考核总成绩由上述三项考核成绩分别乘相应的权值(权值之和为1)之后求和而得。

教学设计为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对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设计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加强理论研究所形成的基本教学设计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结晶。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和新装备的不断发展,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设计也将不断完善,进一步处理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教学时数的有限性矛盾,使教学设计动态化,是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盛群力等.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于勇昌.教学其实很简单[M].长沙:岳麓书社,2009.

金属工艺范文第9篇

[关键词]金属工艺学 多媒体教学 项目式教学 金工实习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092-01

《金属工艺学》作为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既需注重理论知识,又需注意启发思维。中职学校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层次不齐,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学效果肯定不佳。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入了比较实用的项目教学法。使教学方向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员在今后的生产中能够正确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因此,改进现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一、现有教学方法的缺陷

《金属工艺学》课程系统性差,概念多,学生学习时易感到摸不着头绪,枯燥无味。现有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面面俱到,广而不深,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金工教学过程中虽然包含了金工实验和金工实习,但金工实验设备多,有的实验时间长,其中微观的组织变化过程无法直观看到,自然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金工实习受设备限制,很难与教学过程同步,影响实习效果。理论教学对学生来说既抽象又空洞,这说明传统的金工教学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学生不具备与之相关的感性认识,也就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达不到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没有思考和创造的空间,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职业教育以够用、实用、管用为培养目标,目前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二、教学改进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兴趣引导

一般来说,教材的绪论都是针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目的等方面进行的总体介绍,因此上好“绪论”第一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加强对他们的兴趣引导和启发,从而了解这门课程对机械专业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在上绪论课时,教师可以讲一些熟悉的历史故事、现代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发展史和金属材料的应用,从而让他们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传达和表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可以直观、形象、具体地接受。如,“晶体结构与金属的结晶”“铁碳合金相图”这两部分内容,微观结构看不到、摸不到,图表又多,传统的黑板加挂图讲解,学生很难听明白。利用电化教学,可以边讲边看,再结合实际金属材料作比较,把抽象内容转换成了实际应用,既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铁碳合金的成分与其结晶后的组织有何关系?组织如何决定性能?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反思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不同类型、难度各异的题目,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反思,其中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学习关于塑料的热塑性和热固性,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大部分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自己拿着废旧的塑料制品到回收公司时,为什么回收公司对有些塑料就会回收,有些就不回收?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要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反思其中的问题,做到既能发现问题,还能解决问题,而且能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收获知识。

4、项目式教学。现有的金工课程把内容分成三大部分: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金属热加工、金属冷加工。教学时按顺序讲解,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散乱,不知道学习的东西有什么用 途,自然不会用心去学。项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与金工实习相结合,做出一个完整的零件,使学生在满足成就感的同时,掌握所学知识。项目式教学在实施时,需要把教学顺序按要求编排。教师制定一个学习项目,如普通车床的主轴箱,先带学生到实习工厂观察主轴箱的内部及外部结构,介绍各组成零件的用途,用最小一档转速了解其运动关系。回到教室后,提出问题:各组成零件的受力类型?各零件可以用什么材料生产?如何制造?学生在思考和讨论后会得出各式各样的答案。这时进入材料部分的学习,学生因为想知道自己的结果是否对,学习兴趣自然产生。车床主轴箱包含箱体、轴、齿轮、轴套等典型零件,正好让学生对各类材料的性能有个比较,更好地掌握材料部分的知识。

5、加强金工实习与理论教学的联系,实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活动。其实践性是主要的特点,在实践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都要在实习中完成。实习训练效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金工实习不仅是一项技术基础课和实践课,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评判标准。例如学生对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机加工等生产方法基本上没有见过,只在课堂讲解无法理解,可以把这些内容的理论教学与金工实习穿行,尽量采用现场教学,无法完成的内容辅以电化教学片。项目教学中的主轴箱箱体零件,通过铸造实习可以做出其毛坯(按比例缩小),主轴在锻造实习时锻出(按比例缩小),机加工实习则把毛坯加工为零件。这一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各种加工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激发出来,达到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也避免了理论教学与金工实习的脱节。

结语

《金属工艺学》是工科类机械类各专业必学的专业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热情的学习态度,且教学方式上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和项目式教学,再结合金工实习,可以把理论性内容转换为实际运用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跃南.机械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金属工艺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实习教学 客观认识 单项课题 综合生产

实习教学是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把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重要途径。金属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概念抽象的专业课程。那么,教师又该如何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金属工艺学的实习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教学。

一、提高学生对实习教学的认识

技校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实践经验不多。因此,在专业课教学开始之前,老师应带领学生到生产车间参观学习,了解生产过程、生产设备,观察产品、机械零件。教师再结合挂图讲解专业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环节的实习教学中,学生以看为主、以听为辅。教师在让学生观察不同零件结构特点和使用性能时,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机械专业课的认识,为今后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多列举一些生活、生产实例,将课程、生活、生产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将复杂、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比如在讲授静载荷、冲击载荷和交变载荷时,笔者就以汽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承受的载荷、汽车撞到大石头承受的载荷、汽车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减震弹簧所承受的载荷为例,来说明什么是静载荷、冲击载荷和交变载荷,教学效果显著。

初步形成对实习教学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基础。通过感性认识实习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二、单项课题实习教学的实施

单项课题实习教学是针对专业课的某一课题进行的单项实习教学,由专业课教师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演示实习操作基本动作,使学生了解实习的基本操作方法,把所学的基本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这个实习教学环节必须在生产实习车间进行。

首先,教师进行讲解示范。教师的讲解要突出重点、难点,工艺要点一定要讲解清楚,示范动作一定要规范、准确。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技能训练。例如在讲解完钢的热处理理论知识后,要进行碳素工具钢的淬火工艺单项实习教学。实习教学可以分成两组交替进行。在实习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碳素工具钢产品的热处理工艺,并亲自动手进行淬火操作。从准备工作绑扎工件开始,到淬火加热、淬回火、检验硬度等等,学生在教师监督下完成全部工艺过程。通过感知、观察淬火前后工件硬度的变化,让学生去体会和了解金属内部组织的变化与机械性能的关系,从而理论联系实际、实习联系理论。这样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很高,工作认真、谨慎,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得以检验和运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效果显著。

三、综合生产实习教学的实施

毕业生产实习通常放在学生毕业之前、专业课程全部结业之后进行,学生分班组被安排到学校实习工厂或者校企合作生产实习车间。毕业生产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流程,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生产相结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强化和提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更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在这个阶段的实习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按照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独立完成全部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和检验工作。实习教师应该经常到各班组,与实习学生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协调和解决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实习教学的目的、目标得以顺利完成,让企业乐于接受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教学。这样的实习教学,不仅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让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无法讲明白但却非常实用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专业热情,让他们能在企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汽车制造工艺范文 下一篇:酿酒技术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