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时间:2024-04-17 15:24:15

百香果栽培技术要点

百香果栽培技术要点篇1

关键词:百香果;优质;高效;速成;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Q949.75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38

前言

百香果,是西番莲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水果,其果瓤液,可鲜食,也可制成芳香可口的饮料,种子可榨油,具有丰富的医药保健功能,如活血强身、滋阴补肾、生津止渴等。百香果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上的地区最适宜种植。我国主要种植区域在台湾、福建、云南、广东、广西和浙江等南方沿海省区或冬季暖无严重霜冻的区域,近年来受市场利益驱动正逐渐向北和内陆发展。龙胜地处广西北部,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百香果品相和品质优于南方,产地收购价格也比南方高出30%以上,在高温伏旱季节甚至高出1倍以上,比如2016年8-9月,钦州市百香果产地收购价一般为3.50元/kg,而龙胜百香果产地收购价达9.00元/kg。但是,龙胜县冬季有霜期长达48d,且冰冻灾害频繁,极不利于百香果安全越冬。因此,如何趋利避害提高百香果产量和效益成了龙胜百香果生产技术研究最为重要的课题。笔者从1996年起引进并推广百香果种植,历时20a总结出如下优质高效速成栽培技术。

1驯化与快速培育壮苗

1.1引种驯化

百香果种类主要以果实颜色分为紫百香果和黄百香果2大类,紫色果以台农一号为代表,果花量大、产量高、品质好。百香果原产热带,耐寒力弱,若往纬度较高的亚热带地区推广必须引种一定数量的紫色果苗木经过冬天的耐寒性驯化,淘汰越冬受冻害较重的植株,选用越冬后生机最旺的植株作母株采枝扦插,第2-3年再重复筛选,经过驯化筛选3代(子代)以上一般较能适应本地气候。

1.2育苗时间

在龙胜气候条件下,10-11月培育的扦插苗次年5月_始结果,结果期长,产量高;3-4月培育的扦插苗当年8月开始结果,结果期短,产量稍低。所以,百香果扦插育苗以10-11月为主,3-4月育苗只作补充。龙胜主要气象数据如表1。

1.3快速育苗

百香果扦插育苗可用苗床育苗也可用营养钵育苗,可用小拱棚也可用大棚。笔者主要推广小拱棚苗床育苗,它更便于管理和增加育苗密度,成本低。选择沙壤稻田,在10月收完中稻之后排干水,在土壤半干半湿时用旋耕机打碎田土,清出禾蔸,按宽度1m、长不超过20m的规格起畦,人行道60cm,然后在畦面盖上黑地膜待插。选健康无病的优良百香果植株作育苗母株,用成熟的夏梢和秋梢作穗枝。穗枝采集后,每张叶片先剪去1/2-2/3以减少水份蒸腾,再按1片叶带1段枝的方式剪好,腋芽上方枝长1~2cm,下方枝长6~8cm,然后将枝下端在100倍根太阳(广东植物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溶液中快速沾一下扦插。

2栽培技术

2.1园地选择和整地施基肥

百香果对光照要求较高,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最怕积水。因此,种植百香果只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方便的当阳地即可。坡地按行株距离3m×2m沿等高线挖坑,相互错开,形成鱼鳞状状态,坑长、宽及深均80cm左右,每个坑施腐熟的厩肥或生物有机肥10kg加钙镁磷肥1kg,与挖出的坑土拌匀后填入到坑内作基肥。梯地或稻田用旋耕机打耙后按3m行宽开好排水沟,行内每2m定点施基肥,每个施肥点施肥量与坡地相同,基肥与表土充分混匀,回填堆土高出原地面15-20cm。

2.2定植

日均最低气温回升到12℃以,龙胜为3月下旬,是百香果定植最佳时间。种植密度100-120株/667m2。苗高20cm以下的直接定植;苗高20cm以上的,根据苗木粗壮程度适度短截再定植,弱苗重截,壮苗轻截。定植时将苗木扦插时原来的老叶摘掉,定植深度10cm,将整段老枝埋入土。

2.3搭架

百香果棚架就地取材用毛竹或木头做桩,也可用横截面8×8cm的四方水泥柱做桩,高度260cm左右。按3×4m规格立桩子,桩子入土40-60cm,桩子纵横相对成线。用Φ2.5钢丝作主线依桩子纵横各拉1条,固定在桩子180cm高度处。在主线之上用中1.5钢丝纵横每50cm拉1条形成承重网,再在承重网上拉1层20cm×20cm的塑料线网格。

2.4整枝修剪

百香果枝萌芽力强,成枝率高,枝叶生长旺盛,极易阴蔽影响产量和品质,生产上需要整枝修剪。百香果苗定植成活后,留1条主蔓上棚,摘掉主蔓上的花和侧枝。主蔓上棚50cm打顶,留3条强壮侧枝作一级侧蔓。一级侧蔓现蕾6朵后(注:百香果开花通常会在1条枝上连续开4-8朵,然后又要隔10余片叶再开花)在其前端打顶,每条一级侧蔓留3条二级侧蔓,其余剪除。当二级侧蔓现蕾6朵后又在其前端打顶,各留2条三级侧蔓。

2.5肥水管理

百香果定植后根据长势和挂果量及时追肥。百香果上棚前以氮肥为主,用0.5%尿素液加15%的沼气水腐熟人粪尿追施,每株每月2-3次,施肥量随苗木长大而增加,并配合叶面肥喷施满足植株前期生长需求。上棚打顶后,应增施磷钾肥,每株施0.1kg三元复合肥加0.1kg硫酸钾。百香果花是分批开放的,每开一批花追施1次肥料,根据植株强弱每百朵花追施0.2-0.4kg三元复合肥加0.2-0.4kg硫酸钾。百香果根系为肉质根,特别怕涝,连续雨天要及时排水。

3病虫害防治

能对百香果造成较大危害的常见病害有根腐病、茎基腐病和花叶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是蚜虫。百香果本身具有极强的抗病力,对根腐病、茎基腐病等真菌性病害通过增施有机肥、加强肥水管理、改良土壤和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等果园环境即可得到有效控制,不需农药防治。对蚜虫和病毒病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加0.5%氨基寡糖素水剂6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600倍液喷雾合并防治。

4适时采收与清园

百香果花期较长,分批开放,成熟期不一致,因此要分批采收。当百香果果皮颜色变为紫色时即可采收。到次年1月,百香果棚上有无果子都要进行清园,清除所有藤蔓和果子,深翻园土,撒生石灰150kg/667m2消毒后休地,等待3月份重新种植。

5结论

百香果栽培技术要点篇2

关键词:香瓜 无公害高产 关键技术

1了解香瓜作物的特点

香瓜它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直根系,茎为蔓生,分枝能力强,叶为单叶互生、绿色,花小黄色,果实形状有园、纺锤形、椭圆形等,多为白色、黄色、绿色、还有各种花纹、条纹等,果肉有白、橙红等,常带香气。种子扁平长卵园形。

2对环境条件要求

温度。香瓜喜温,不耐低温,生长最适宜温度在20℃―38℃,15℃以下植株生长停滞。光照。香瓜为喜光作物,每天日照时数越高越对生长有利。水分。香瓜耐旱,但合理的水分供给长势良好。怕淹怕湿。土壤。香瓜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土层要求深厚、肥沃的土壤最适合香瓜的生长。

3香瓜无公害栽培的关键技术

3.1选择优质抗病品种:要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在我当地日光温室大棚香瓜选择日本香白、永甜1、2号等;小拱棚地膜覆盖香瓜选择永甜系列、齐甜、绿翡翠等。

3.2温室培育壮苗:育苗分常规育苗法和嫁接育苗法。常规育苗法适宜新建的棚室,病害轻,不易死苗;嫁接育苗法适宜重茬生产,能有效的防止枯萎病等重茬病害的发生,砧木选白子南瓜较好。无论哪种方式育苗都要进行种子处理,播种前用10%磷酸三钠或1%高锰酸钾浸种15分钟,清洗后催芽播种;苗床温度白天30℃,夜间15-18℃;出苗后白天25℃,夜间13-15℃;苗龄25-30天即可移栽。

3.3施肥、整地:如在当地东丰镇太和村日光温室香瓜,采用板条槽无土栽植香瓜技术,槽宽70cm,高30cm,槽内填装山沙、腐熟农家肥、有机无机瓜果专用肥,每年填装一次,栽植3茬。这种方式值得推行。小拱棚、地膜覆盖香瓜,在定植前10-15天亩施腐熟农家肥6000公斤,腐熟鸡粪1000公斤,硫酸钾有机无机瓜果专用肥55-60公斤。精细整地,做畦前进行土壤清毒。保护地栽培采用棚内吊栽,小拱棚、地膜覆盖的要提前在7-10天铺好膜,并及时采用双层小拱棚覆盖。

3.4嫁接栽植,防病增产:多年种植香瓜农户,轮作困难,采用白籽南瓜、金甜一号、甜瓜王子二号等做砧木,接穗选用当地香瓜品种,防治枯萎病达90%左右,并达到增产10%以上。一般嫁接方法有三种,靠接、插接、贴接,当地采取贴接方法比较多,简单易行。

3.5适期定植与合理密植:地温稳定在13℃以上,选择晴天上午进行了定植。日光温室香瓜可在70cm板条槽内栽植两行,小行距20cm,株距30cm,亩栽2600-2800株,小拱棚、地膜覆盖香瓜亩栽2800-3000株。

3.6实行科学田间管理:一是整枝引蔓、吊秧绑蔓。二是掐尖打杈。三是人工授粉与留瓜。四是及时喷施叶面肥,果实鸡蛋大小时在早晨露水下去后喷施0.5%尿素加上1%白糖粉混合液,提高抗病能力,又有明显增产效果。五是肥水管理,定植后7一l0天浇一次缓苗水,以利发苗和培育壮秧。第二次肥水一般在坐瓜后,当大多数瓜长到鸡蛋大小时,随水追肥,以后要根据土壤墒情,视植株长势,适量追肥浇水。切忌忽干忽湿,以防裂瓜。

3.7无公害农产品使用:在香瓜栽培中尽可能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科学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呋喃丹、1605、1059、氧化砾果等。推广使用下列农药:25%杀虫双、20%速灭杀丁、2%氯氰菊酯、50%多菌灵、70%托布津、72%克露、波尔多液等。

3.8采取综合措施:采用生态种植法,减少病害的发生;利用百菌清等烟雾剂蒸熏蒸等,减少室内湿度而减轻病害的发生。座果期、膨大期进行叶面追肥,减少打药次数、浓度和用量。科学使用无公害瓜果蔬菜专用肥,使两瓜在检测标准上达到无公害标准。

3.9及时防治病虫害:栽植香瓜一个月时,利用浇灌时间进行水冲多菌灵药剂预防病菌类疾病一次,一般每亩施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克左右。而对蝼蛄和地老虎等虫害,我们可在浇灌时撒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用量以每亩200―250克.特别是在育苗阶段可采取敌百虫混拌玉米面,撒施在经常出来的地块,胃毒诱杀效果也不错。

3.10正确识别叶斑病与叶枯病: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为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呈深绿色圆斑,边缘水渍状,稍微隆起,病健部界限分明,具有明显的轮纹。病斑中央白色,为褪绿的褐色晕圈,发病后期几个病斑可汇合成大斑,导致叶片焦枯。

叶斑病:在香瓜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子叶受害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变成黄褐色。真叶受害,初呈油浸状,逐渐变成淡褐色多角形至近圆形斑,边缘常有一锈黄色油浸状环,最后呈半透明状,干燥时破裂。空气潮湿时,病斑溢出浅黄褐色菌脓。

科学选用化学防治:叶枯病防治选用高效低毒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叶斑病防治可选用高效低毒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新植霉素5000倍液喷雾防治。

百香果栽培技术要点篇3

关键词:苏北地区;香樟树的种植栽培技术

香樟的繁殖方式有播种繁殖,扦插繁殖两种,适应海拔高度:1800m以下,绝对最低温:-5°C ,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最好为肥沃通透性沙土壤。较耐水湿,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为了确保栽植成活率,在栽植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一、种植栽培

1.栽植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在春季春芽苞将要萌动之前定植.在梅雨季节可以补植。秋季以9月为宜。冬季少霜冻或雨量较多的地方也可冬植。栽植要及时,即经过修剪的香樟树苗应马上栽植。如果运输距离较远的话,则根蔸处要用湿草、塑料薄膜等加以包扎以便保湿。栽植时间最好在上午11时之前或下午16时之后,而在冬季则只要避开最严寒的日子就行。

2.栽植。种植穴要按一般的技术规程挖掘,坑穴深度、长度及宽度都要达到50~60厘米,穴底要施基肥并铺设细土垫层,种植土应疏松肥沃。把香樟树苗的包扎物除去,栽植深度以地面与香樟苗的根径处相平为宜,栽植r,护根土要与穴土紧密相连,回土不紧或不实会形成吊空。在种植穴内将树苗立正栽好,填土后再插实土壤并继续填土至穴顶。最后,在树苗周围做出拦水的围堰。

3.灌水。香樟树苗栽好后要立即灌水,对于带土球的樟树苗边灌水,还要用铁棒或木棒对树穴周边土壤进行搅动,以便通过水的作用使树穴周边能填满土壤。灌水时要注意不要损坏土围堰,土围堰中要灌满水,让水慢慢浸下到种植穴内。为进一步提高定植成活率,可在所浇灌的水中加入生长素,以便刺激新根生长。生长素一般采用奈乙酸,先用少量酒精将粉状的奈乙酸溶解,然后掺进清水,配成浓度为200PPm的浇灌液,作为第一次定根水进行浇灌。不论是阴天或晴天种植香樟树,都应及时浇透一次定根水。遇到干燥、曝晒的天气要每7天左右灌一次透水。连续3~4次即可。

4.特殊技术处理。移栽过程中,为了保持大香樟树干的湿度,减少从树皮蒸腾的水分,要对树干进行浸湿草绳缠绕包裹直至到主干顶部,如果分枝较大也要进行缠绕。接着,再将调制的粘土泥浆厚厚地糊满草绳缠绕着的树干。以后,可经常用喷雾器为树干喷水保湿。在大香樟掘起后,还要对断根、破根和枯根进行修剪,剪后再用粘土泥浆浸裹树根;泥浆中如果加入0.03%的奈乙酸生长素,可以促进大香樟移植后的新根的生长。

5.管理与养护。由于是在不适宜的反季节中栽植香樟树,因此,香樟树栽好后就更加要强化养护管理。平时,要注意浇水,浇水要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还要经常对地面和樟树叶面喷洒清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二、移栽方法

1.截根促根 对于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树苗,只需按常规要求挖掘土球移栽,通常土球直径约为移栽树主干的5一6倍,而对胸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苗,则应先进行截根和促根处理。具体做法是:在主干相对的两侧,距树干直径2一2.5倍处挖土开槽,用锯子或利斧截断粗大侧根,截面必须平齐。较小的侧根可以用修枝剪剪断,再覆盖细土,使其当年于断口附近长出细根,第二年在未断根两侧重复作业,第三年的春季才可以起苗。

2.截干缩枝 较小树苗,Ap1 -2年生的无须截枝,3一6年的树苗应截枝1/3,通常在主干下部1/3的侧枝都应剪去,上部2/3的侧枝应分层剪去,而较大的树苗则应全面截枝。通常行道树主干高度控制在3一3.5米,粗大侧枝保留0.3一0.5米。截完后,对截口用蜡封好或用塑料薄膜包好,防止水分散失。

3.起球包扎 起苗及移栽时间最好在3月份,土球带土应为胸径的5一6倍(小苗可30一40厘米),用草绳缠绕,保证土球不散。

4.移栽种植穴的口径应大于香樟土球的1/3,深度以土球人土,根茎部与地面相平即可。将l树栽下后,把细土填人空隙并用粗棍捣实。还差10-20厘米时,浇水使之吸透水分,再将余土填上,直至树干基部成馒头状为止。

三、虫害防治

香樟树树姿雄伟,春叶色彩鲜艳,且枝叶幢幢,浓荫遍地,是南方最常见的绿化树种,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也可用于营造风景林和防护林,下面就其病虫害的防治简单介绍一下:

1.白粉病:此病多发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和。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嫩叶背面主脉其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的嫩枝和干上也有白粉。

(1)苗圃要经常注意环境卫生,适当疏苗;或发现少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或烧毁。

(2)发生时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喷射一次,连续三、四次。

2.黑斑病:樟树种子发芽出苗后长出1―4片叶时,容易发生此病。从苗尖向根部变成黑褐色而死亡。

播种时做好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工作。在发病时,先拔除烧毁病苗,并用0.5%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射二、三次,即可防止蔓延。

3.樟叶蜂:一年中发生代数多,为害期长,1年生苗受害严重死导致枯死,造林后树木树冠上部嫩叶常被吃光,严重时影响树木生长。

可用0.5公斤闹羊花或雷公藤粉加清水75―100公斤制成药液喷射苗木,或用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0倍液喷杀。

4.樟梢卷叶蛾:一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枝梢,影响樟树高生长,致使干形弯曲。

(1)3月樟树新梢抽出后,第一代幼虫孵化时用90%敌百虫、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000倍液进行喷射,每隔5天一次,连续二、三次,能杀死幼虫。如果幼虫已蛀入新梢,也可喷洒40%乐果乳剂200―300倍液。

(2)苗圃或小面积林地,可在冬季收集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蛹。

5.樟果螟:一般为害樟树幼苗和20年生以下幼树。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害。第二代幼虫在8―9月为害,幼虫成群集结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残叶卷成球状,包扎顶芽,以至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1)幼虫刚开始活动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敌百虫4000―50000倍液进行喷射,即可杀死。

(2)如果幼虫已结成网巢,最好将其栽掉烧毁。

6.樟天牛:

(1)成虫产卵期(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用铅丝刷刷产卵疤痕,刺卵或初孵幼虫。

(2)用人工剪除被害枝,后由排泄孔注入敌敌畏等药剂,将其中幼虫杀死。

四、冬季防寒

这是苏北地区引进种植香樟树成功的做法,在每年的11月份,在严寒来临之前,做好防寒工作,先用稻草包扎在树干上,不要露树皮,然后再用黑胶带裹住,从地面到树干1.2米高度即可。

参考文献:

百香果栽培技术要点篇4

本届冬季农博会将突出展示特色,创新活动形式,体现文化内涵,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为广大参观者奉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冬季农业盛宴。

瓜果蔬菜生机盎然

本届展会,现代农业展示区面积达到2.9万平方米。在基质栽培展示区,主要种植了瓜类、豆角、番茄、蒜苗、西芹、韭菜、茼蒿等30多个特色蔬菜品种,全面展示长季节蔬菜基质栽培技术;营养液栽培展示区将展示奶白菜、生菜、乌塌菜等10多个叶类菜品种和番茄、蛇瓜、冬瓜、食用小南瓜等30多个果类菜品种的营养液立体栽培技术,以及玫瑰花、郁金香等花卉水培技术;植物工厂采用了作物生长环境完全由计算机控制的世界设施园艺前沿技术,展示奶油生菜、花叶苦苣、紫背天葵和奶白菜4大类蔬菜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组培室重点展示了蓝莓种苗的组织培养技术。

在观光农业展示园,各种南北方果蔬集中亮相。这里主要种植了羽衣甘蓝、观赏南瓜、葫芦、西芹、蛇瓜等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较高的作物品种,以及火龙果、百香果、香蕉、枇杷、木瓜、菠萝等南方果树。

绚丽鲜花争艳迎春

除了绿意盎然的蔬菜瓜果,五颜六色的鲜花也成为了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在鲜切花展示区,种植了百合、玫瑰、火龙珠等观赏性较高的鲜切花,以及三色堇、石竹梅、欧洲报春等花卉,共展示50多个品种近10万株花卉。为满足市民选购鲜花的需求,组委会特别在基质栽培区开设了迎春花市,展示展销大花蕙兰、蝴蝶兰、郁金香、龙血树等150多种近3万株高中档花卉和绿植。喜爱君子兰的游客还可以到君子兰花卉温室、君子兰花卉展销厅欣赏、购买精品兰花。

此外,本届展会的渔业展馆进一步丰富了展示品种,展示了百余种淡水和海水鱼,新增了匙吻鲟、胭脂鱼、七彩海象等。

新鲜年货一应俱全

冬季农博会的年货大集一直非常受市民欢迎。今年的新春年货大集共设191个展位,展销山珍野味、名酒名茶、根雕藤艺、饰品玩具等上千种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食品、工艺品、轻工产品。

本次展会,共有114家绿色农产品和食品企业、38家工艺品企业、16家轻工产品企业及10家农资企业落户展会,展示展销上千种商品,还有8家台湾的茶商和水果商参展。

六组雪雕喜迎龙年

今年是龙年,农博园特别设计制作了龙舟、十二生肖、鲤鱼跳龙门等6组大型雪雕作品,展现北国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在6万平方米温室的通道上搭建了彩化长廊,利用门楼、龙柱、大红灯笼、中国结等装点各个展区,营造浓郁的龙年春节气氛。

文娱活动妙趣横生

本届冬季农博会正值春节期间举办。为营造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展会组委会安排了一系列精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展会期间,年货大集每天都在上演歌舞、杂技、二人转等精彩节目;在君子兰展销厅及渔业展馆还组织了古筝、琵琶等器乐表演。开幕日、正月初五、元宵节还举办了综合性文艺演出、秧歌展演、舞龙舞狮等大型活动。

“2012人包饺子创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于16日在农博园主展馆2号展厅隆重上演。2012人同台包饺子,并邀请英国吉尼斯官方认证官,莅临现场对活动进行认证,颁发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百香果栽培技术要点篇5

百香果有3种:黄皮百香果、紫红色百香果和紫色百香果。黄皮百香果:成熟的果皮呈黄色,茎呈紫色,花苞也是紫色;紫红色百香果:成熟的果皮呈紫红色,茎呈绿色,花苞叶子紫色,偶尔呈淡紫色;紫色百香果:成熟的果皮呈紫色,茎、叶子、花苞、卷须都是绿色。

百香果营养丰富,果汁色泽橙黄,似蛋黄色,香气浓郁,闻之令人心旷神怡,饮之则能开胃生津,提神醒酒,消除疲劳,常饮则有消炎祛斑、消除青春痘、防治痔疮、降脂降压、护肤养颜、抗衰老、增强人体机能和免疫力等神奇疗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据化验分析,百香果每百克可食部分的含量是:水分85.6克、蛋白质0.4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3.6克、钙3.6毫克、磷12.5毫克、铁0.2毫克、维生素C 717毫克、维生素B 0.1毫克、维生素D 1.5毫克、维生素E 30毫克,并富含人体所需要的17种氨基酸。

百香果是世界著名的果汁加工型水果之一,素有“饮料之王”“摇钱树”等美称。百香果的果汁可加工制成纯天然优质饮料,不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还可以帮助消化、滋补健身。百香果汁含有机酸特别高,与一些含酸量较低的果汁混合后,可制成另一种风味的果汁饮料,与橙子、菠萝、芒果、苹果、梨、番石榴的混合果汁饮料,在国际果汁饮料市场上较为常见。百香果汁浓郁的复合香味,又可作为天然香料,在果酱、果冻、冰淇淋、糕点、饼干等制作时加入,可提高产品质量。百香果种子含油21%~25%,可提取食用油。百香果果壳可提取果胶和天然紫色素,果渣还可作为饲料原料。百香果的叶片、藤蔓可提取对人体无成瘾副作用的镇痛剂。

百香果属亚热带水果,喜光,喜温暖气候环境,在海拔16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7℃~23℃、年日照2000~3000小时的河谷山地均可种植,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最适宜土壤pH值为5.5~6.5。百香果作为一种外来水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30℃以上或15℃~20℃时生长缓慢,低于15℃基本停止生长,8℃~12℃低温没有明显寒害,8℃以下嫩芽出现轻微寒害,5℃时叶片和藤蔓嫩梢干枯,0℃以下霜冻会引起树冠枯死。阳光越充足越可以促进百香果枝蔓生长和积累营养,长日照条件有利于百香果的开花,尤其是在年日照时数2300~2800小时的地区,果实营养生成好,枝蔓生长快,早结、丰产。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2000毫米且分布均匀的条件下果实生长最好,商品性栽培地区的年降雨不宜少于1000毫米。

百香果极少遭受病虫害,果实美观,是优良的绿化和观赏植物。据有关资料记载,福建省华侨曾于1742年从西洋引入百香果。20世纪50年代初,华侨又从东南亚引入紫皮百香果。1901年,我国台湾从日本东京石川植物园引进紫果西番莲,后传入内地。1936年,台湾又从夏威夷引入黄果西番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相继从夏威夷引进良种,1964年开始在台湾彰化县进行商品化栽培。

目前,百香果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和四川等地均有种植,尤以广西钦州百香果最为有名。钦州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在著名的亚洲东南部季风区内,温度长期稳定在20℃~30℃,日照时间长,降雨量丰富。当地的气候条件与百香果的生长条件高度吻合,非常适合规模化种植百香果。

钦州种植的百香果是1998年从夏威夷引进的,2001年列入钦州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目之一。钦州种植的百香果,是经过科技人员改良培育的,与各地引进的紫皮百香果、黄皮百香果、大果百香果比较,有着抗病抗虫性好、粗生、高产、优质等特点,自交亲和,自花授粉率达60%以上。当年种植当年收获,亩产可达800多公斤,第二年可达1600公斤,第三年可达2000公斤,比台湾20世纪90年代种植的平均亩产1094公斤将近翻了一番。百香果鲜果平均单果重115克,可溶性固形物14.4%~21.9%,平均18.15%,果囊pH值为4.5,糖度为7.7%,酸度为2.7%,出汁率约41.2%,香气较浓,除大量用于工业加工外,还可以鲜食,是目前引进栽培品种中综合性状比较优良的品种。

自引进美国紫色百香果以来,钦州就积极探索并找出适合本地生长的品种、加强栽培、生产和加工技术的引用、提升,把百香果打造成知名农产品,成为新兴的特色产业。为了进一步改良提高百香果的商品价值,钦州市的科研人员借助现代航天育种技术,将钦州百香果的种子送上太空,以便选育出产量、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效营养成分及出汁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的百香果新品种。

经过10多年的发展,钦州百香果已成为不少果农的致富果和当地政府的扶贫果。目前,那丽、那彭、沙埠、久隆等镇百香果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并引导扶持当地企业,以百香果为原料开发出夏威夷香果鲜榨果汁、果汁饮料和香果醋系列产品,并注册了“美人村”商标。“美人村”产品目前畅销广西区内及广东、上海、四川、浙江等20多个省市。在广西区内的南宁、桂林、柳州、北海和区外的上海、江浙等地发展了20多家“美人村”加盟店。由百香果发展起来的广西美人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广西先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钦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百香果凭借着优越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钦州地区得到极好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钦州市共筹措1000多万元用于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如钦州市北县的南国水果观光果园共投入320万元,其中该县水库移民局投入260万元用于果园道路、拦河坝等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农业项目投入20万元用于支持百香果育苗项目建设,业主投入40万元用于支持扩种及有关技术培训等。

在浦北县,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长远,把产业化、标准化作为发展目标,与深加工企业合作,依附“农户+基地+工厂+市场”的经营模式,建立完善的鲜果销售渠道,确保经营效益。目前,该合作社已有成员50多户,基地面积133公顷,并且全面应用微生物技术和绿色食品种植技术,实行“五统一”规范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合作社种植的“浦百”牌百香果(鲜果)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百香果,这个从美国夏威夷引种的“外埠新娘”落户钦州显得别样红。从一种外来优质水果发展到一个地方的特色资源,是引进、培育、锻造品牌的过程,更融入了地方政府、企业和广大种植农户的心血。

百香果栽培技术要点篇6

关键词 檀香;灌溉;施肥;修剪截枝;寄主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Q949.7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265-01

檀香是世界上公认的名贵香料,为药用和高级工艺雕刻用材树种,适宜生长的气温为23~35 ℃,年降雨量为600~1 600 mm。檀香是半寄生性常绿乔木,生长主要靠掠夺盘剥寄主植物的营养而成活。近年来檀香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被喻为“绿色黄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

五华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其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地处北纬23°23′~24°12′,东经115°18′~116°2′,其中山地占49.1%,丘陵占41.3%,山地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0 ℃,低温持续时间短,非常适宜檀香生长。近年来林业部门引进并大力推广种植,初步取得了成功。但是檀香成材期长达10年以上,因此檀香种植中后期的管理十分重要。“一分种植九分管理”,为了使该树种在五华县得到有效的推广种植,笔者结合该县实际,将檀香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科学灌溉

檀香的根系对积水比较敏感,即使出现短期的积水,也会导致其根系腐烂。若生长过程中遇到积水,易使檀香的树叶颜色变黄,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导致檀香的死亡。在高温、高湿的地区,通常病虫害较多,生长欠佳。种植时株距不能过密,要疏风透气,做好排水系统,防止腐根[2]。在土质黏重、砂石少的地方,应采取开沟排水等措施;如遇连续雨天,则要及时进行开沟排水,防止根系积水腐烂。但是水分少也会影响檀香的生长,因此新种植的树苗如遇旱天要每隔2 d灌溉1次。

2 施肥管理

檀香前期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其特点是前5年生长迅速,以后生长速度变慢。因此,要抓住该特性,种植后的前5年要施足基肥,促其迅速生长,早成材,以后则可以逐渐减少追肥量。土壤较贫瘠、寄主植物生长不良的地块,可适当施肥,一般旱季施水肥,可在雨季的雨后开浅沟撒施化肥;土壤肥沃、寄主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块上,可不施肥或少量施用。施肥方法有叶面喷施和表土追肥等。特别要对寄主适当追肥,以保证其良好的生长发育。

檀香种植后1~3年要进行追肥,应结合抚育和扩穴同时进行,第1年最好每2个月追肥1次,每次追林木专用肥或进口复合肥50~100 g/株;对长势差的檀香,可加施尿素50 g/株。每次施肥要注意应避免新定植的幼苗根部直接接触粪肥,否则可能会造成烂根,影响其成活[3]。第2~3年追肥宜在3月上旬或8月下旬进行,第1次施堆沤过的农家肥1 kg/株或林木专用追肥250 g/株,第2次施材木专用肥或进口复合肥150 g/株,寄主如长势较差,也要进行适当的追肥。

3 防风防倒

檀香根系较浅,其幼苗阶段的特点为:苗高茎细、防风力差等。因此,在多风的地方种植檀香时,种后要及时用竹竿扶好,避免因风吹而造成其经常摇摆,进而对幼苗的成活造成影响。可用长度为植株1.5倍左右的竹竿将幼苗插稳绑牢,应注意不可捆绑得太紧,以免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4]。

4 除草松土

檀香定植后,每年除草浅松土2~3次。除草松土可同时进行。杂草有非常旺盛的生长力和繁殖能力,不仅争夺檀香林地的养分和水分,也是害虫经常潜伏的地方,因此要及时除草,以促进檀香的健康生长。松土不仅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加强根系的呼吸作用,还可以清除土壤表面的污染物,控制水分等。檀香为浅根系植物,松土时宜浅,一般以2~3 cm为宜。

5 修剪截枝

檀香的分枝能力较强,容易造成林间的郁蔽,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应及时对寄主植物进行适当修剪,以保证林内的通风透光。生长期间,若檀香有太多的侧枝,可适当地对侧枝进行修剪,应对明显的主干进行保留,促进主干出材的提高,使主干增粗、挺直,增加檀香的经济效益,提高心材的产量,此外还可增强其对风害的抵御能力。一般在檀香长至约4 m时,对檀香的高生长进行人为控制,进而促进檀香树干的增粗,增加经济价值。

6 寄主管理

檀香属于半寄生性树种,在种植檀香的同时,要种植中期和终生伴生寄主树种,最好选择粗生、生长发达、适应性强、根系浅、萌芽力强、具根瘤菌的树种作为寄主。灌木类的寄主可选择飞机草、山毛豆等;乔木类寄主主要有南洋楹、木麻黄、儿茶、相思等植株高大、长势快的树木,一般在18个月后插种为宜。种后与檀香一起淋足定根水。寄生树种不能生长过于旺盛,第1年每月应检查1次,对生长过旺的寄主进行修剪,保证幼苗获得充足的阳光,如寄生树种有缺植应及时补种。

7 病虫害防治

檀香生长中的常见病虫害主要有粉蝶、金龟子、钻心虫、苗立枯病、根腐病、叶灰斑病等。粉蝶的防治上,可于傍晚时分,用敌百虫或氧化乐果8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钻心虫的防治上,可于6―7月的高发期,选择敌百虫或氧化乐果500倍液进行防治,方法为用药泥堵住洞口或用针筒灌孔。金龟子的防治上,可选择40%氧化乐果800~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或50%马拉硫磷乳油1 500倍液进行喷雾;杀灭幼虫可选择50%辛硫磷8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灌浇根部进行防治。苗立枯病的防治上,可于发病初期,选择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立枯净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同时还应对发病区的土壤进行消毒。根腐病的防治上,可选择50%代森铵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等对病株的土壤进行淋灌;同时,应控制土壤中的水分,防止积水,适当施肥,增强抗病能力。叶灰斑病的防治上,应及时清除发病的枝叶,并集中烧毁,减少病菌侵染源;化学药剂选择上,可选择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

8 参考文献

[1] 罗萍,罗文扬,蔡聪,等.檀香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9,25(9):140-143.

[2] 梁远楠,陈水莲,张坤洪,等.檀香高效栽培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10(5):88-90.

[3] 蔡聪,郑来安.檀香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3(7):9-11.

百香果栽培技术要点篇7

关键词:通化县;钢骨架;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24-1

钢骨架大棚,简单说就是经过合理设计成型,通过标准厂家生产出来的以合金钢为材质的方形管式钢骨架所组装成型的钢骨架大棚,标准模式根据需要有不同类型。我们选用的是跨度6m,中柱高2.6m,肩柱高1.5m,由38-39组钢骨架组成的约40延长米为一组的钢骨架大棚。棚内使用面积240㎡,成本造价2000元左右,农民仅仅支付860元,其余差款由政府补助。钢骨架大棚的应用推广一是大大减轻了传统木秆大棚对当地林木资源的破坏,进而对林业资源、自然环境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大大改善了农民利用大棚育苗的作业效果,因为科学的大棚设计,便于安装、作业管理,便于作物对光、水、肥、气、热的生长需求。因此钢骨架大棚技术值得我们去推广和应用。

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通化县开展了一些适应农业发展、符合农民需求的推广项目,推广应用钢骨架大棚旱育水稻秧苗技术就是其中一项,农民在享受政府资金补贴后,仅用不到一半的钱就买到了钢骨架大棚设施,有效地破解了农民对有些农业先进科技成果是认可的,想用但苦于成本高而犹豫徘徊的僵持局面。从而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有的农民机智的将这项推广技术延伸成钢骨架大棚旱育水稻秧苗及栽培香瓜综合利用的尝试,通过合理利用作物生长时间差,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钢骨架大棚的应用效能。通过试验尝试,获得较好的成效。

1 钢骨架大棚旱育水稻秧苗技术

3月末,按照历年惯例,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质地良好、深厚疏松通气的菜地或水浇旱地做苗床,地下水位在30㎝以下。苗床面积以240㎡为单棚最好,也可以通过增减钢骨架的组数来调整苗床面积。省时、省力、省工的关键是在大棚的安装上,传统的木秆大棚安装时需要4-5人以上2-3天才能完成,而钢骨架大棚的安装只需2人一天的时间即可完成,安装简捷方便且又牢固。大棚安装完成后,就可以按照常规旱育水稻秧苗技术进行播种及一系列的苗床管理。5月20日左右移栽时,会明显发现,钢骨架大棚育的苗明显好于传统木秆大棚育的苗,主要表现在床苗整齐健壮、秧苗可利用面积近乎100%,原因在于光照无死角,棚内保温空间足,作业方便能够保证药、肥、水的施用不留死角,给稻苗创造了良好的均等生长环境。钢骨架大棚育苗为今年的水稻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钢骨架大棚栽培香瓜技术

5月25日左右水稻育苗基本结束,可以马上着手整地移栽定植香瓜苗。

2.1 品种选择

伊丽沙白、西薄洛托

2.2 育苗

4月末,采用10×10㎝规格的塑料营养钵,用床土90%、腐熟猪粪8%-10%及过磷酸钙1%的比例混拌成营养土育苗。

2.3 移栽

5月末6月初,在瓜苗4片真叶前移栽。此时稻苗已移栽大田,清理苗床,深耕细作,施足基肥,每667㎡施腐熟农家肥1500㎏,复合肥及磷肥35㎏,忌用含氯化肥,移栽前应在大棚内作畦,中间留有操作行,两边各一畦为移栽地,垄距70㎝、株距40㎝,定植后浇适量活棵水。

2.4 田间管理

2.4.1 温度 白天温度保持为25℃-30℃,夜晚不能低于10℃,温度高时通风透气,逐步将温度调到适宜。

2.4.2 整株 采用双蔓整株法,4叶1心时摘心,留2条子蔓,随子蔓生长,孙蔓的出现,保留好结果孙蔓。

2.4.3 合理施肥 早甜瓜为一株多瓜连续结果,需肥量较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巧施提苗肥,追施膨果肥,一般是打洞穴施,每667㎡施尿素5-10㎏,甜瓜生长后期进行根外追肥。

2.4.4 病害防治 早甜瓜常见病害主要有蔓枯病、根腐病、白粉病、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可用百菌清、托布津、多菌灵、敌克松、甲霜灵、杀毒矾、瓜枯宁等农药喷雾或浇灌根部。

2.4.5 采收 7月中下旬开始采收,8月底结束,采收时要有足够的成熟度,以保证商品质量,伊丽沙白成熟天数30-50天,西薄洛托成熟天数40-50天,当花纹清晰,色泽鲜艳,香味浓郁,瓜柄附近的茸毛脱落,脐部开始发软时即可采收。

2.5 效益分析

(注:大棚是被再利用,可不计入成本)

从表中可见,单个标准棚栽培香瓜可以获利2300元,如果是多棚的话,效益就可观了。另外,香瓜在出售期往往是在多雨季节,香瓜过雨后会严重影响瓜的口感及品质,利用钢骨架大棚栽培香瓜就可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

综上,利用钢骨架大棚,通过抢前抓早地完成水稻育秧工作外,采用合理的栽培方法,为大棚综合利用赢得宝贵时间,是能获得可喜效益的。那样就可以把高成本的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低成本的致富法宝。

百香果栽培技术要点篇8

关键词 城市街道;香樟黄化病;现状;原因;预防措施;河南驻马店

中图分类号 S79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164-01

香樟,四季常绿,冠大荫浓,自1998年引种在驻马店市文明路(雪松路―团结路段)以来,一直受到该市人民喜爱,并于2013年高票当选为市树。但近几年已经适应当地的香樟大多出现了黄化现象,街道景观大受影响,经过检测街道土壤和肥力状况后指导进行黄化预防,针对性强,经济节约,同时给驻马店市附近城区街道香樟的黄化预防提供参考。

1 发生现状

驻马店市香樟引种主要栽培地点为城市行道树和公园主路两侧遮荫树,引种最早的是文明路,1998年引种,现在长势良好,已经完全适应了驻马店市的气候和环境,但有部分黄化现象。对引种的香樟来说,城市街道属于气候和环境最恶劣的栽植点。其主要原因是市政道路施工中大量石灰等碱性材料的使用,而且在最后工程收尾时,对多余渣土不作处理,直接覆盖树根,埋下了香樟树黄化的隐患。因此,香樟种植前,一定要对种植穴及周围土壤进行局部处理。

现对驻马店市主要种植香樟的道路两侧进行现场调查,对香樟生长状况(表1)进行记录分析,发现只有文明路北段香樟生长良好外,其他都存在长势不好、出现黄化等生长不良现象。

2 原因分析

2.1 香樟生长小环境的改善状况

文明路北段香樟生长良好,主要原因是该段属于市政府区域,经过道路绿化改造,拓宽了两侧绿化带,形成了宽度超过8 m的线性文明路北段小游园,主要满足百盛园、锦绣花园、玫瑰园住宅群居民的日常活动,由街道变成了线性小游园,改善了小环境,小气候较好。

2.2 新移栽香樟生长不稳定

开源路、置地大道、乐山路北段及北环岛的香樟引种时间不长,生长还不稳定,而且属于街道的环境,气候环境相对较恶劣。

2.3 生长栽植点土壤成分不适合香樟生长

通过香樟栽培点土壤室内仪器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pH值最低为7.5,最高为8.5,平均值为8.0,超过了香樟耐碱的极限。说明进行香樟行道树养护管理时要随时检测土壤pH值,根据pH值变化情况按时按量增施酸性肥料。检测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部处于供应不足状态,需要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

3 预防措施

3.1 种植槽穴规格要超过规范要求

街道土壤立地环境条件太差,周围小气候环境也不容易创造,主要靠种植穴、种植槽的大小来改善局部环境。因此要对栽植环境、栽植土壤不良的街道行道树种植点要采用大穴、深坑的方法来改善小环境。

3.2 检测种植土,进行酸化处理

移栽香樟前,要对种植点土壤进行检测,尤其对有工程垃圾的地方,不但要清理碱性垃圾,回填没有垃圾的本地土壤,而且要根据检测结果拌入酸性介质,最好是回填当地的酸性山土[1-2]。

3.3 检测地下水位,树池篦子换气处理

栽前检测地下水位,水位高要采用浅栽或暗沟排水。

去掉香樟树下树池盖,树下种植地被或绿篱,不但可美化环境,还可防止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能、改良根际土壤,防患于未然[3-4]。如文明路香樟种植池已全部取消盖板,种植小叶女贞绿篱。

3.4 种植2年后加施酸性肥次数和数量

现在绿化单位的养护期一般为1~2年,有专业绿化单位养护,香樟生长状况较好,但养护期后,交接后一般易疏于管理,很快香樟种植四周土壤碱化,一般在第3年叶片开始表现黄化。针对这类香樟,必须在种植后及时做好预防工作[5-6]。

3.5 加强科学管理

日常灌溉结合施肥,在灌溉水中加入可溶解的酸性肥料如KH2PO4、(NH4)2HPO4等,通过1年2~3次的处理,可明显地改良根系的碱性土壤,从而预防香樟黄化现象的发生。

种植前经过土壤处理的香樟,虽然没有恶劣的根际土壤环境,但是在土壤中性偏碱的地区,为了香樟能够正常生长,一般也需要每年施用1次酸性肥料,基本上可以预防香樟黄化病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张艳枝,李贞,刘宏伟,等.栽植时间和土球规格对香樟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2014(5):26-27.

[2] 闫德祺,禹明甫,刘德成,等.香樟耐寒性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3):10598-10599.

[3] 田士林,李莉.香樟在我国中部引种适应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11):2403-2405.

[4] 刘冰.香樟树黄化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4(8):75.

[5] 雷琼.香樟在临沂城市绿化中引种栽培的潜力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08(1):63-64.

上一篇:安全运维服务解决方案范文 下一篇:医疗纠纷应对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