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4-04-16 16:15:02

海南省旅游市场分析

海南省旅游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民族地区;客源市场;开发

中图分类号:F127.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4-0075-04

引言

四川省民族地区地域广阔,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将四川民族地区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这是四川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必然选择。

四川民族地区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州地区。其中,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其资源开发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驱动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本文选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对其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的调查,深入分析其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优势条件,并提出了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四川省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市场现状

四川民族地区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部级风景名胜旅游区5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部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3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自然保护区,17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历史悠久的藏羌文化、彝族文化、康巴文化、摩梭母系文化。实践证明,民族地区是四川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也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撑。2007年,四川民族地区接待游客达到2559.52万人次,增长46.8%;实现旅游总收入140.53亿元,增长24.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亿美元。2008年川西民族地区受创明显,旅游收入大幅下降。九环线传统国际和国内高端旅游市场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川西民族地区客源市场开始逐步恢复。

二、甘孜州旅游客源市场特征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工作于2010年7月9日开始,2010年8月30日结束。本次调查采用现场调查与网络调查两种方式进行。其中,现场调查主要针对贡嘎山、海螺沟、德格印经院等甘孜州重点景区游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同时辅以游客访谈;网络调查采用电子邮件、QQ等网络通讯工具发放电子问卷,对未来1年内有前往四川甘孜州出游意愿的成都、重庆、兰州、银川、西安、北京、上海、广州等省市居民进行调查,以丰富或修正本次游客问卷调查的结果。调查内容包括乡村旅游市场的游客人口统计变量、游客旅游市场认知度、游客需求动机、游客出游方式、游客消费特征等几个方面。

(一)游客市场认知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游客对甘孜州旅游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其中,游客对甘孜州最知名旅游品牌的排名依次为:“香格里拉之魂亚丁”、“《康定情歌》故乡”、“贡嘎山海螺沟”、“古碉藏寨美人谷”、“康巴文化宝库德格巴宫(印经院)”;这表明:(1)经过多年的旅游市场开发,甘孜州丰富民族文化底蕴和优美自然生态环境逐步被旅游市场有效地认识。(2)依托于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对“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的评选活动以及甘孜州的旅游营销活动开展,促使甘孜州旅游品牌取得市场的较高认同。(3)甘孜州境内同样具有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优势的“格萨尔故里”、“茶马古道中心”、“西部太阳谷得荣”、“木雅文化之乡”旅游品牌,其市场认知度较低,应成为今后其旅游市场开发、旅游品牌打造的重点。

(二)游客旅游需求分析

甘孜州旅游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在旅游出游方式、旅游偏好、出游目的、服务需求存相当大的差异性(如表1所示)。

(三)游客出游方式选择分析

调查表明,甘孜州游客的出游方式主要有:团队出游、自驾车出游和散客出游三种。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家庭亲友或俱乐部为出游形式的自驾游成为四川省内重要的旅游出游方式。尤其是伴随着四川省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程的加快,川西旅游线、攀西旅游线、川南旅游线不断成熟,这不仅拉动了四川省内及渝、陕、甘、黔、滇等传统自驾游线路,而且逐步开始吸引京、沪、黑、浙、粤、蒙等远距离自驾车游客。甘孜州作为川西旅游线路代表,成为自驾游热点线路。因此,自驾车旅游市场是甘孜州旅游营销中必须重点开发的市场。

(四)游客地域分布特征

根据四川省旅游局统计数据:①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四川本省居民是四川国内旅游的最大市场,占国内客源的45.5%;广东、北京、上海等沿海市场是第二大市场,占来川游客总量的19.2%;周边重庆、陕西、云南三省市是第三大市场,占12.7%。依省(市)划分,除四川本省外,前五位客源地分别是重庆(5.9%)、广东(5.6%)、北京(4.2%)、陕西(3.6%)和云南(3.2%)。②从国际旅游市场来看,游客数量占第一位的是日韩游客(47.2%),接近整个游客市场份额的一半;其次是欧美(39.2%)以及东南亚国家,例如新加坡(6%)。因此,现阶段结合甘孜州旅游市场实际情况,甘孜州国内旅游市场定位应以周边省份(陕西、甘肃、云南等)、沿海发达地区(北京、广东、上海)和国内旅游活跃地区(川、渝)为主体;国际旅游市场拓展应以日韩和东南亚市场为海外旅游市场核心。

三、甘孜州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优势条件分析

(一)旅游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从旅游区位上来看,甘孜州旅游区位优势显著。甘孜州既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又是川青藏“格萨尔文化走廊”旅游区、川藏“茶马古道”旅游区的中心,称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康巴文化旅游区”。

从交通区位上来看,未来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为甘孜州自驾车旅游创造良好条件。甘孜州东部位于四川省三大旅游环线――川西旅游环线;西部与昌都“茶马古道”旅游线相连;南部与云南香格里拉以及三江并流旅游线路相接;北部与青海“格萨尔走廊”旅游线路相通。未来,在四川省“七大出川通道”、“五大经济环线”新型交通格局发展带动下,按照甘孜州“构建两横三纵主骨架、打开通道、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支撑发展”思路,甘孜州的外联交通将获得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打通区域间网络化关键通道,势必为其自驾车旅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吸引自驾车旅游客源市场,实现甘孜州旅游业的全面兴旺。

(二)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良好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旅游合

作发展已成必然选择。甘孜州作为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代表,已经充分融入了川、滇、藏以及青海交界地所构成的“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推动下,四川与云南、、青海等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不断加深,为甘孜州游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有力地整合了区域内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了优质的背景条件。

(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甘孜州的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大类,30个亚类,61个基本类型,可谓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甘孜州旅游资源具体包括:(1)香格里拉自然原生态。(2)贡嘎雪山冰川温泉群。(3)情歌文化与民族风情。(4)康巴中心与宗教历史。(5)立体气候与生物景观。

(四)旅游市场机遇好潜力大

甘孜州旅游市场发展机遇良好、市场潜力巨大。(1)四川省“旅游强省”战略拉动力:四川省提出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旅游强省”战略。为此,四川省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四川“旅游强省”的新战略为甘孜州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灾后旅游重建的历史机遇。世界旅游组织(WTO)、亚太旅游协会(PATA)等世界组织高度关注“5.12”灾后四川旅游业发展,为甘孜州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空间。此外,甘孜州也积极寻求灾后旅游发展;例如,海螺沟风景区管理局与都文旅集团签署了《关于强化旅游目的地营销联盟合作的协议》,以推动震后旅游市场恢复。甘孜州旅游市场在遭遇地震重创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世界高度关注下的甘孜州旅游恢复与重建重大契机。

四、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构想

(一)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目标

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将甘孜州建成世界知名的世界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著名的原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精品旅游区。为实现这一旅游市场开发总体战略目标,必须按以下分期目标进行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

1 近期(2010-2015年)围绕甘孜州旅游线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构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围绕旅游集散地,建设旅游中心城镇;围绕特色民居,打造藏区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加强能源、通讯环保、广播电视建设,提供旅游发展配套支撑服务体系。加快旅游精品建设,打造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核心品牌。例如,以海螺沟一康定为核心,加快建设“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以稻城亚丁为核心,加快康南旅游区建设;以德格为核心,加快康北旅游区建设。按照国际精品景区的要求新建一批国家4A、5A景区,实现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专项特种旅游并行转变,最终建成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

2 中期(2016-2020年)依托四川省“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思路,充分融入四川省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网络,增强区域交通辐射能力,初步将甘孜州建成中国知名的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精品旅游区。加强与云南、“大香格里拉”合作建设,打造香格里拉国际营销平台,大力营销建成大香格里拉发展格局中独具特色的,以中国甘孜州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完成“香格里拉旅游带”与“康巴文化旅游带”精品建设;最终,将甘孜州建成“大香格里拉旅游线”产品核心组成、西部最大自驾车旅游示范营地乃至中国著名生态休闲度假地。

3 远期(2021--2025)实现“世界知名的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树立甘孜州的中国知名原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将甘孜州建成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精品旅游区、中国西部旅游经济强州。拓展国内国际远程市场,提高甘孜州旅游产品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日韩、东南亚、欧美等中远程高端生态体验旅游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使之成为四川省乃至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之一;深度开发欧美、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际中高端特色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二)旅游市场定位开发战略

从近期来看,甘孜州旅游市场可进行如下定位:

1 以川渝、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欧美客源市场为核心,以香格里拉和康巴藏区为旅游目的地的国际观光体验旅游市场。

甘孜州旅游区呈圈带状发展格局,其南部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北部是康巴文化发祥地,二者均在国际市场具有强大市场吸引力。由于甘孜州从旅游空间区位看正好是上述两大著名旅游地的交合地带,生态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绝佳互补、有机联动,因此近期以川渝、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欧美为核心的国内外中高端观光体验旅游市场将构成本区域旅游市场的主体之一。

2 以川渝及周边省(地区)为主体,以贡嘎山、康定情歌文化区为旅游目的地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市场。

贡嘎山、海螺沟、康定情歌文化区等重要旅游区凭借其旅游交通区位优势,依托其原生性生态自然景观与多元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能够在近期快速、有效地吸引大量客源市场。因此,近中期在继续扩大传统川渝市场的同时,重点开拓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西安、云南等国内市场,扩大外省游客比重;深度开发雅安、绵阳、乐山、德阳、宜宾等省内二级城市市场,挖掘省内客源潜力。

3 以川渝和云南、陕西、甘肃、等周边省份为主的自驾车旅游客源市场;以科考、摄影、探险、徒步、穿越、户外等为主的特种旅游市场。

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和良好的可进入性,旅游区开发川渝和云南、陕西、甘肃、等周边省份为主的中远程自驾车旅游市场。此外,依据甘孜州旅游资源特征,可打造不同类型山地户外生态活动基地,开发科考、摄影、探险、徒步、穿越、户外等为主的特种旅游市场。

从中远期来看,伴随甘孜州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进程,甘孜州将吸引来自于环渤海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高端生态体验旅游客源;在巩固欧美国际市场的同时,中远期应重点开发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市场,形成多元化的海外客源市场。

(三)区域旅游深度合作发展战略

加快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建设。通过国内跨区域联合,对区域内实现无障碍资源与客源互流,对区域外实现与云南、、青海、甘肃等周边省份区域联动,形成区域规模优势。例如,按照行程时间结构设计2~3日、4~5日、6~7日产品线路。近期按照空间联动结构设计中程联动产品;远期设计向云贵川渝方向、陕甘宁方向、新疆方向、方向运行的远程联动产品。这不仅形成区域优势互补,还可借助“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宣传营销,进一步提升四川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四川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巩固旅游客源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成为未来影响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方向的重要领域。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其意义在于既有利于促进甘孜州以及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市场发展,又能为中国西部乃至世界树立一个区域旅游开发与合作的典范。

五、结语与展望

依据《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预计到2012年,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三州民族地区以及其他民族地区有望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42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接待旅游者达到4330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4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亿美元。最终,实现加快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1CMZ044)项目编号;2010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旅游社会冲突的调控机制与四川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研究”资助(项目编号:SCIOC003);2011年度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1SZYQN23)。

[作者简介]钟洁(1979-),女,四川自贡人,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民族旅游研究。

海南省旅游市场分析篇2

集聚指数占据1.00-2.00之间的省份有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陕西、江西、重庆和青海,这十个地区共占遵义总客流的14.75%,据此而言,遵义旅游的第三客源市场则比较广大。其余13个省市区应为遵义旅游的潜在客源市场,虽然地域广阔,但所占份额小,仅为6.71%。从客流距离分布的事实状况可见,遵义红色旅游客源明显具有距离衰减特征。其次,旅游流场源分布的经济集中性特征不够显著。众所周之,经济收入是旅游活动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经济收入水平高,出游能力强,因而经济发达地区通常是各旅游地的主要客源集中地区。可见,遵义的客流分布状况的经济集中性特征虽不显著,但其第二和第三客源市场也有所体现(见表1),比如,广东的客流所占比率达2.744174%,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是遵义旅游重要的二级客源市场,长三角地区的浙江、江苏等地则是遵义旅游重要的三级市场之一,发展潜力极大。第三,从遵义客流空间分布状况显示,旅游客流场源存在以旅游地为核心沿交通主干线呈扇状展开分布特征。遵义客流则是沿着成昆线、湘黔线、贵广线和黔渝线聚集分布,黔渝线向北上索可达陕西等客源市场。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是旅游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产生的,从而也要求旅游地必须加强和改善交通建设,才能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总之,旅游地的入游客流分布主要有以上特征,但不同旅游地因其资源类型、知名度、影响力、交通条件以及旅游者的旅游偏好等方面的差异,致使上述客流分布特征表现也有着显著差别。遵义旅游客流分布特征主要集中体现了旅游地中心性客流集中和沿交通主干线分布特征两个方面。遵义市红色旅游市场吸引力分析首先,除了贵州省内市场之外,遵义红色旅游对于其邻近的西部诸省客源市场具有极强的旅游吸引力,突出体现在青海、四川、云南、四省区市场;其次,在中东部的湖南、广西、河南、福建四省市场也具有较高的旅游吸引力;第三,对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重庆、湖北、江西、海南、吉林、黑龙江、宁夏等地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第四,遵义红色旅游对广东、安徽、山东、陕西、山西、内蒙古和辽宁等地旅游市场吸引力很弱。总之,遵义红色旅游对国内各地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力集中分布特征是西部成片、中部一线、东部零星散点。西部成片为贵州、云南、四川、青海、四省连片区,中部一线是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由北到南呈线装延伸,东部主要呈散点状分布,如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等。

综合分析及建议

旅游地客源集中度指数与旅游吸引力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旅游地的客源结构状况。旅游集中度指数主要揭示旅游地的旅游客流在各个目标客源市场中的分布状况,也即旅游客源在各个客源市场的集中程度。旅游吸引力则主要反映旅游地在各个目标客源市场的影响。本文将集中度指数和旅游吸引力计算结果进行等级划分,两者均共同划分为低、较低、较高和高四个等级,两者等级的取值范围一致,即:0<集中度(吸引力)<1,1≤集中度(吸引力)<2,2≤集中度(吸引力)<3,3≤集中度(吸引力)分别表示低、较低、较高和高四个等级。然后,以旅游吸引力为纵坐标轴,集中度指数为横坐标轴构建坐标系,两者的四个等级组合形成16个单元(如图1所示)。从图1可见,吸引力和集中度指数均为低等级的客源地有辽宁、上海、山西、内蒙古、天津、吉林、黑龙江、海南、新疆和甘肃,共10个省,表明这些省的客流量在遵义红色旅游总客流量中占有很小的份额,同时也说明遵义红色旅游在这些地区的吸引力弱,影响很小。这些地区均距离遵义很远,而且除上海、天津、辽宁、内蒙古外,其他均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针对这些地区,遵义红色旅游市场开拓策略应是暂不作为市场开拓目标市场,仅在上海和天津进行适当旅游宣传,提升其在两地的影响力,以求两地的旅游客流量有所增加。吸引力处于低等级,集中度指数为较低等级的省区有山东、安徽、陕西、河北、江西、浙江、江苏,重庆、北京九个省市区,表明这些省区的旅游客流量占有遵义总客流量一定的份额,但遵义红色旅游在该诸省区的影响力依然极为有限。这些地区仅有重庆与遵义相邻,其它仍距离遵义较远,但这些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发达,人口规模大,旅游市场广阔,故而应加大在这些省区的旅游宣传,扩大遵义红色旅游在该市场的影响,吸引该旅游市场更大的客流。旅游吸引力低,集中度指数较高的地区是广东和湖北两省,这两省全年客流量占有遵义较大份额,是遵义重要的客源市场之一,而且两地经济基础好,出游率高,旅游市场规模大。同时,到贵州遵义的交通较为便捷,因而是遵义红色旅游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市场。为此,遵义应着重加大这两省旅游市场的开拓力度,增强其在该两省的吸引力,谋求更大旅游客流量。遵义红色旅游对宁夏旅游市场具有较低的吸引力,同时宁夏客流也占有遵义总客流量较小份额,并且宁夏经济落后,距离遵义路途遥远,因而暂不能成为遵义旅游市场开拓的目标市场。遵义红色旅游虽然对青海和两地区具有极高的吸引力,但这两省经济水平低,距离遵义较远,交通不便,而且两地旅游市场规模小,固然,当前也不能作为遵义红色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进行开拓。福建省在旅游吸引力和集中度指数均处于较低等级,尽管福建经济较发达,出游率也很高,客源市场规模大,但距离贵州遵义遥远,交通不便,因此,也暂不宜作为主要目标客源市场进行开拓。河南、广西和湖南均位于旅游吸引力的较低等级,河南、广西两省处于集中度指数的较高等级,而湖南省则居于集中度指数的高等级,由此说明河南、广西和湖南三省占有遵义总客流量中很大的份额,是遵义红色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之一,但遵义红色旅游在三省的吸引力不够。另外,广西、湖南与贵州相邻,距离遵义近,交通便利。基于此,遵义应加大在三省的旅游宣传与营销力度,提升其旅游影响力,使三省的旅游客流得以进一步增长。云南、四川以及贵州本省处于集中度指数的高等级,说明三省为遵义最为重要的客源市场,而且遵义红色旅游在三省旅游市场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因此,在今后的旅游市场发展战略中,遵义应进一步在三省做好旅游宣传营销工作,重点强化其在三省的旅游吸引力,巩固遵义旅游在该市场的地位。

结论

基于市场占有份额视角构建旅游客流集中度指数模型和旅游吸引力模型,并从旅游地主体和旅游客源市场客体两个方面对遵义红色旅游国内客源市场结构进行评价,能更为有效地揭示遵义红色客源市场结构状况。通过集中度指数模型计算分析得出,遵义红色旅游国内客源空间结构分布主要集中体现了旅游地中心性客流集中和沿交通主干线聚集分布特征。依据旅游吸引力模型计算分析,发现遵义红色旅游对国内各地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力集中分布特征是西部成片、中部一线、东部零星散点。对遵义红色旅游国内客源集中度指数与旅游吸引力进行等级划分和综合评价分析认为:第一,云南、四川以及贵州客流量在总客流量占有较大份额,而且遵义红色旅游在三省的旅游吸引力强,三省是遵义最为重要的国内客源市场,今后,应进一步做好该市场的旅游宣传营销,重点强化旅游吸引力,巩固该旅游市场。第二,遵义红色旅游对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以及河南五省的旅游吸引力较低,而此五省客源集中度指数较高,是遵义重要的客源市场之一,为此,其旅游发展对策是加大在该五省旅游市场开拓力度,提升遵义红色旅游在该市场的吸引力,以吸引该市场的旅游客流。第三,虽然重庆邻近遵义,但是无论是旅游吸引力等级,还是集中度指数等级,重庆均处于较低等级,因此,需积极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加强对重庆旅游市场的开拓,提高遵义旅游在该市场的影响力,谋求更大的旅游客流。第四、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陕西等省客流均占有较小份额,而遵义旅游对这些省市区的旅游市场吸引力不足,但这部分省市经济发达,旅游客流规模大,因此,应对这些市场进行适当旅游宣传营销,逐步提高遵义旅游在这些省市的旅游吸引力。其余15个省则市场占有份额小,暂不作为当前遵义红色旅游开拓的目标市场。

海南省旅游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入境旅游人数;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时间演变;空间格局;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3.01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开始走向市场化,国家的发展思路是优先发展入境旅游业。江苏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内入境旅游发达的省份之一,入境旅游在全省旅游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关于江苏省入境旅游的研究涉及区域差异、客源市场、经济影响、客流波动性等多方面。如姜海宁分析了江苏省入境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以及地带间、地带内、市际差异[1];侯国林从市场竞争态入手,分析了江苏省入境旅游客源地市场竞争态和接待城市的空间竞争态[2];黎洁等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研究了江苏入境旅游需求变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3];吴耀宇等研究了江苏省入境旅游客流的波动性[4],但还没有学者从长时间尺度分析江苏省入境旅游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江苏省入境旅游的数量、收入及其空间差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本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入境旅游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地区间的差异变化,以期为江苏省入境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选取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作为指标,运用入境旅游人数和收入的环比增长速度(即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本文以一年为时间跨度,即年度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即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本文以1978年数值为定基数),分析江苏省入境旅游的数量变化、发展阶段及所处周期;同时,运用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5],分析13个地级市入境旅游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ij为第i年第j个市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数),i为第i年各市的入境旅游平均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数),n为城市的个数。

我国对入境旅游的统计每年都有详细的记录和备案,和国内旅游相比,重复统计的几率大大减小,能够保证其准确性,并且一直保持着较好的连续性[6]。本文主要选取1978-2010年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两个指标作为对入境旅游业发展的衡量指标。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志·旅游业志》、《江苏五十年》、《江苏统计年鉴》以及江苏省统计局的官方网站;由于1995年及以前扬州包括泰州,淮安包括宿迁,为保证研究区域的一致性,13地市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收入选取1996-2010年,数据来源于13市的统计年鉴。

2 江苏省入境旅游时间序列演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入境旅游表现出大幅增长(图1)。其中入境旅游人数,相比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11.3万人次,2010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653.5万人次,增长了642.2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13.51%,增长了56.66倍,平均环比增长速度为15.09%。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从1978年的0.074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7.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2.42%,增长了647.16倍,平均环比增长速度为24.26%。数据表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速度大于入境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这主要是由于入境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和停留天数都有增加,此外,改革开放至2005年人民币汇率是浮动上升的,之后有所下降但也大大高于改革开放初期,谌坤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与旅游外汇收入呈正相关关系[7],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增加也是旅游外汇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按照发展速度,江苏省入境旅游大致经历了快速增长、波动增长和平稳增长三个阶段(图2)。

2.1 1978-1988年入境旅游快速增长

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在1978-1988年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仅有1982年为负增长。入境旅游人数在1978年为11.3万人次,1988年为76.2万人次,平均每年增加6.5万人次,年均增长速度达22.16%。 其中只有1983、1986、1987年等3年环比增长速度稍低于平均值;1988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0.79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了0.72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0.072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0.02%。

2.2 1989-1999年入境旅游波动增长

从图2可以看出,1989-1999年入境旅游增长速度表现出较大的震荡,呈现波动增长态势。1999年入境旅游人次134.4万人次,比1989年增加了86.8万人次,年均增长速度为7.87%,但波动性较大,期间,1989、1991、1993、1994四年是负增长,尤其是1989年出现了最大的负增长,1955、1996、1998三年虽然是正增长,但增长速度低于平均增长速度。

1989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0.68亿美元,1999年为6.2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0.55亿美元,绝对数量的增加虽然远大于第一个阶段,但增长速度放缓,为22.21%。

这一阶段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变化与人数变化有一定差异,入境旅游人数波动较大,而外汇收入增长的波动相对要小,如入境旅游人数1989、1991、1993和1994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37.63%、-13.21%、-2.00%和-11.36%,而外汇收入在这四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4.24%、32.39%、15.20%和72.33%。这是因为影响外汇收入的因素要比影响入境人数的因素复杂,它不仅仅受政治、经济、社会等大背景环境的影响,还受通货膨胀、汇率等因素的影响,比如,1994年国家外汇管理体制变化,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统计方法也做了相应的改革,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办法,所以其增长速度高达72.33%[8]。

2.3 2000-2010年入境旅游平稳增长

进入21世纪,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速度自2000年以来基本同升同降,发展稳定。2000年入境旅游人次为160.9万,到2010年增加到653.5万人次,平均每年增加49.3万人次,绝对数量大大增加,且每年都保持了正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15.89%,略高于总平均速度,只有2001、2003、2008、2009年等4年的增长速度略小于平均增长速度。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速度略高于人数的增长速度,其平均增速为21.09%,大部分年份都保持了稳定的正增长,也均在2003、2008、2009年时增长速度放缓。

3 江苏省入境旅游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3.1 空间差异变化分析

计算得出1996-2010年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表1)。由表1可知,1996-2010年,入境旅游人数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差异变化基本一致,标准差呈现增长态势,但变异系数是缓慢下降的,说明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

3.2 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从入境旅游人数变异系数的变化看,1996年、1999年和2010年为3个转折点;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变异系数的变化看,有1996年、1999年、2004年和2010年4个转折点,但2004年差异变大,是走出2003年“非典”阴影的一个特例,因此也选取1996年、1999年和2010年3个明显的转折点,计算13个地市入境旅游人数、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与省平均值的比率,以比率3、1、0.5、0.1为界,将13市划分为极多区(>3)、较多区(1-3)、较少区(0.5-1)、少区(0.1-0.5)、极少区(

从入境旅游人数来看,1996-1999年由苏南到苏中、苏北逐渐减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苏州、南京和无锡3市,尤其是苏州市和南京市,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倍和3.5倍左右;苏北各市基本上只有平均水平的10%左右,甚至更低。与1996年相比,1999年入境旅游人数的地区差异是扩大的,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苏南地区比率(地区平均值与省平均值之比)由2.19增加到2.27,苏中地区比率降低,苏北地区比率只增加了0.02;从各市间差异看,苏州和南京市的比率涨幅较大,分别由3.9和3.5增长到4.56和3.66,1996年比率最高的苏州市比最低的宿迁市高出3.897倍,1999年则高出4.54倍,差异明显放大。这是由于江苏入境旅游在经历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后,1999年处于恢复期,旅游发达地区凭借自身优势恢复得更快,落后区缓慢些,致使差异扩大。

1999-2010年,入境旅游人数的空间分布差异逐步缩小,呈现较为均衡的分布格局。变化明显的是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市多了2个,极少区少了3个。从地区间的差异来看,苏南地区比率降低了0.22、苏中和苏北地区比率分别增加0.24和0.09,差异明显缩小;从地市间差异看,入境旅游人数较多的苏州、南京和无锡市的比率均比1999年下降,尤其是南京市被挤出极多区,而其余10市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扬州市和镇江市比率超过1,常州市由1999年的0.27增加到2010年的0.71,由少区升级到较少区,连云港市和盐城市也跳出了极少区的行列。

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来看,1996-1999年也呈现由苏南到苏中、苏北递减分布。南京、无锡和苏州3市高于省平均水平,南京市的比率在4倍左右,苏州也在3.5倍以上;苏北地区的淮安市和宿迁市比率仅为0.02和0.03,其他城市比率略大于0.1。从地区差异来看略有缩小,苏南地区比率由2.21降至2.18,苏中和苏北地区分别由0.51和0.09增加至0.52和0.11;从地市间差异看,13个地市中,各有5个城市比率增加和降低,增加的有南京、徐州、南通、镇江和盐城市,降低的包括无锡、苏州、常州、连云港和扬州市。

2010年与1999年相比,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空间差异大大缩小。从地区差异看,苏南地区比率降低到2以下、苏中地区增加至接近1、苏北地区比率由0.11增加到0.19,差异也大大缩小;从地市间差异看,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城市多了镇江和扬州2市,达到5个,常州和南通市的比率也接均水平;发达的南京、苏州和无锡市的比率降低,其余9个城市的比率均有所增加。2010年极多区的苏州市比极少区的宿迁市高出3.34倍,远小于1999年的4.19倍。

4 影响入境旅游时空格局变化的因素

4.1 时间格局影响因素

从纵向看,入境旅游的发展,对国际国内环境,即经济、政治、政策、卫生条件、自然灾害等事件性因素非常敏感。1978-2010年江苏入境旅游经历的每个波峰、波谷都是重大事件影响的结果。

(1)经济因素。经济对旅游业的支撑作用很强,当消费者手中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减少时必然会导致旅游客流量的减少,从而会带来旅游收入的降低。经济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经济因素也必然是影响江苏入境旅游的基本因素。如1982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的经济衰退,江苏和我国入境旅游在1982年都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低谷[10-11],江苏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都出现了负增长。1998年江苏入境旅游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一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东亚、东南亚居民出游大大减少,从图4、图5可知,亚洲尤其是东亚、东南亚恰恰是我国入境旅游的最主要客源市场,也可以看出1998年比1997年亚洲客源所占百分比明显降低;二是东亚、东南亚因金融危机引发货币贬值,提升了该地区入境旅游的竞争力,与我国争夺欧美客源市场。2009年江苏入境旅游到了又一个波谷,也是因为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引起实体经济危机,许多行业都受到冲击,具有高关联性和高敏感度的入境旅游业也不例外[12、13],江苏入境旅游增长速度持续放缓。

(2)政治因素。改革开放之初,江苏入境旅游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有利的政策因素至关重要,改革开放政策,加上国家优先发展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思路,给位于东部沿海的江苏省的入境旅游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1989年江苏入境旅游走入低谷,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速度分别是-37.63%和-14.24%,与1989有直接关联。1997年江苏入境旅游处于一个小高峰时期,这是因为1997年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召开等大事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2000年以来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区域发展联动战略,对缩小江苏入境旅游地区差异起了积极作用。2001年江苏入境旅游又出现了小低谷,这是因为“9·11”事件及美军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使国际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增加,抑制了全球航空业和欧美国家人们出境旅游的意愿。

(3)卫生环境因素。如2003年“SARS”疫情的蔓延给我国旅游业也造成了空前的损失,我国入境旅游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负增长[7],江苏入境旅游的增长也非常缓慢,入境旅游人数增长速度为0.24%,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7.80%,南京、苏州、无锡等旅游热点城市受影响最为严重,这也使得苏南与苏中差异相对减小。

(4)自然灾害因素。自然灾害是突发事件,其不确定性很强,对旅游业的影响因灾害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但这一因素也不容忽视。如1998年6-8月我国长江流域遭遇的百年不遇大洪水,华东地区受灾严重,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双重压力,我国入境旅游再次陷入低谷,江苏入境旅游虽有增加但速度明显放缓。

4.2 空间格局影响因素

从横向看,入境旅游除了受复杂环境的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内部条件是形成其空间格局的基础,比如说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政策因素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1)旅游资源条件。旅游资源,特别是高级别的旅游资源是吸引国外游客、发展入境旅游的物质基础[14]。入境旅游一般属于大尺度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15]。因此一个地区高级别的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关系到其入境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江苏旅游资源虽然数量丰、品位高,但是分布不均衡。以世界文化遗产、5A级和4A级景区的分布情况来看,截至2010年,入境旅游发达的苏南地区有2项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苏州古典园林)、8家5A级景区、61家4A级景区,分别占据全省的100%、88.9%、62.2%;苏中仅有1家5A级景区(扬州瘦西湖)和12家4A级景区;苏北五市仅有25家4A级景区。高等级旅游资源数量在各地市的分布情况(图6)和其入境旅游的发展情况是一致的。1999年以来,江苏省内入境旅游的差异逐步缩小和后发地区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有密切关系,比如,常州市的环球恐龙城于2000年9月运营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2005-2006年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成为旅游热点,给苏北带来发展契机[1]。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对于发展入境旅游来说,江苏作为旅游目的地,经济支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其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完善,为发展旅游打下基础。图7为2010年江苏省13地市地区生产总值、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折线图,可以看出,江苏省经济和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均是由苏南地区向苏北地区降低,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入境旅游发展水平也高,而且入境旅游对经济有较大贡献;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欠发达、入境旅游收入也低,入境旅游业不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经济上的差异也使得入境旅游存在差异。

(3)区位条件。区位条件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和交通两个主要方面,它影响地区的可进入性,这一点对入境旅游的影响更为明显。江苏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但省内还有较大的差异性。苏南地区是长江三角洲腹地,沿长江分布,靠近上海、杭州等著名旅游城市,高速公路网密布、京沪铁路穿过、沪宁城际高铁进一步缩短了南京和上海的时空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无锡硕放国际机场在苏南地区密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大大促进了苏南地区入境旅游业的发展。苏中地区扬州依托于南京都市圈、南通位于长江沿岸,润扬跨江大桥、苏通大桥加强了扬州、南通与苏南地区的联系,新建的连接启东和崇明岛的崇启大桥缩短了上海和南通的时空距离,它们凭借相对优越的区位条件,其入境旅游的发展优于泰州和苏北地区。苏北地区的徐州依靠南北铁路枢纽的地位,其入境旅游的发展强于苏北其他地区;盐城虽然沿海但滨海滩涂不适合发展旅游业;连云港的港口因北有青岛、日照,南有上海,没有充分显示其优势;苏北地区的交通总体上说比较落后,公路等级偏低、缺乏铁路运输。交通的不便和区位优势相对较差也使苏北地区入境旅游最为落后。

(4)政策因素。不均衡理论认为,只要总的发展水平低,市场力量的自然作用将增加国内和国际不平等,只有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和周密的经济政策才能缩小发达与落后地区的差异[16]。自1999年以来,江苏入境旅游差异有缩小态势,这与政府的政策有密切关系,比如,2000年以来国家旅游局提出区域发展联动战略;2002年全国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获得阶段性成果,使得苏中、苏北入境旅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发展较为迅速[1];2005年,《江苏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建设“沿东陇海线旅游带”和“沿海旅游带”,加强旅游扶持资金向苏北和苏中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倾斜[17]。当然,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机遇和政府的重视,2005年后,江苏省实施加快苏北地区发展和沿海开发的战略,以此为契机,苏北地区政府积极发展旅游业。政府有效的干预和一些政策的制定都直接或间接地改善了落后地区的旅游环境、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使省内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

5 结论

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0年的较长时间尺度,分析了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形成原因。得出以下结论:

(1)1978-2010年,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发展都经历了快速增长(1978-1988)、波动增长(1989-1999)和平稳增长(2000-2010)三个阶段。

(2)计算1996-2010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收入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表明江苏省入境旅游的绝对差异在扩大,但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对1996年、1999年和2010年3个特征年份苏南、苏中和苏北间地区差异以及13个地市间差异的分析,也表明江苏省入境旅游呈现由苏南到苏中、苏北递减分布的态势,但空间差异在逐步缩小。

(3)江苏省入境旅游的发展,从纵向看,受制于国际国内环境,也就是经济、政治、卫生条件、自然灾害等事件性因素;从横向看,旅游目的地的内部条件是形成其空间格局的基础,比如说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政策因素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海宁,陆玉麒,吕国庆. 江苏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研究[J]. 旅游学刊,2009,24(1):23-28.

[2] 侯国林,黄震方,张小林. 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势与发展对策研究[J]. 商业研究,2008(1):178-182.

[3] 黎洁,韩飞. 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江苏入境旅游需求变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J]. 旅游学刊,2009,24(12):23-30.

[4] 吴耀宇,黄震方. 江苏省入境旅游客流波动性问题研究[J]. 经济经纬,2010(2):117-121.

[5] 陆林,余凤龙.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 经济地理,2005,25(3):406-410.

[6] 靳诚,陆玉麒,徐菁. 1995年来中国省际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演化的空间特征分析[J]. 人文地理,2010(1):148-154.

[7] 谌坤. 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分析[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1-15.

[8] 李颖. 影响我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因素分析[J]. 商场现代化研究·市场调研,2005(6):28.

[10] 王彩红,孙根年,马耀峰. 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及影响因素[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174-179.

[11] 李开宇,张艳芳. 中国入境旅游受突发性事件影响的时空分析及其对策[J].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4):101-109.

[12] 邹家红,袁开国,杨洪.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1):71-74.

[13] 史丹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24-127.

[14] 保继刚. 旅游开发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0-34.

[15] 保继刚,楚义芳. 旅游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42-43.

[16] 陈华,刘永新.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6,9(2):6-10.

海南省旅游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国际旅游;海南旅游;形象塑造

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旅游资源,享有“东方夏威夷”的美誉。如何进一步塑造海南旅游良好形象已成为当前业内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制约海南旅游形象提升的因素,提出了国际旅游背景下塑造海南旅游形象的策略,供业内同行参考借鉴。

一.当前制约海南旅游形象提升的因素

(一)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的影响。近年来,海南省不断加大旅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好转,但“零负团费”、“欺客宰客”等旅游乱象仍时有发生,此类违规行为不仅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损害了游客利益,也严重影响海南旅游整体形象。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大发展机遇期,海南旅游市场如何有效建立起规范、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旅游宣传广告投放力度不足的影响。近年来,海南省旅游宣传促销经费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与北京、山东、浙江、四川、云南等旅游大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甚至不如新疆、江西、湖北、贵州等中西部省区。目前,海南尚未在国内和国际主流媒体进行持续的旅游宣传广告投放,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在国内市场上的美誉度还不高。

(三)省内居民幸福感及主人翁意识还需加强。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海南省居民幸福指数全国第六,但物价上涨使收入增长“缩水”,房价偏高,城市利民工程不足非常明显。海南与全国文明城市和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相比,在公共文明上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去年,中央文明办对全国117个城市(区)进行了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海口和三亚均排名靠后。影响排名的具体表现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禁烟场所吸烟、乱吐乱扔、损害公物、乱闯乱行、乱停乱放、攀枝折花、占道经营等方面。

二.塑造海南良好旅游形象的举措

(一)要进一步准确定位海南旅游特色。要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海口药谷的优势,把海南打造成 “健康岛”。海南旅游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拥有全国垄断性、一流的热带健康岛旅游资源的优势,以一流的度假旅游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启动国内外高中端客源市场,使高中端游客尽管花了较高的交通成本,但能够很好地体验海南、享受海南,感觉“值”,从而为海南带来较高的旅游收入。这样运行下去,给低端的观光游市场起到“示范”、“拉高”的作用,从而带动低端观光产品和低端客源层逐步走高。推动海南旅游客源结构的优化,进而带来游客消费层次的优化和升级,最终实现海南旅游业转型增效。目前,泰国发展的特色的“健康旅游”很成功,在国际上形成了品牌。海南可以借鉴泰国发展模式,把海南打造成中国的“健康岛”,在不久的将来 ,形成国际知名品牌。只有把海南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岛”才能赢得高端市场,实现转型增效。

(二)要进一步规范海南旅游市场。一是规范旅行社。各旅行社要依法诚信经营,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可应对突发事件及时调整线路;信守合同约定,履行服务承诺,不搞“零负团费”经营,不擅自减少服务项目,不降低服务标准,杜绝欺客、宰客行为,建立内部投诉应急处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游客投诉。二是规范旅游饭店。旅游星级饭店要按照《星级饭店访查规范》标准提供服务,加强管理特别是外包部门的管理,杜绝桑拿按摩等色情敲诈宰客现象。三是规范景区景点。旅游景区在规划设计时就是要考虑景区内线路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在管理中也要考虑如何合理分流、控制旅客数量等问题。各旅游景区点和特种旅游项目经营单位要做到加强景区点和项目设施安全管理,不得以算命测相、民俗表演、假冒伪劣购物等方式欺客宰客,不得以给付或变相给付导游人员、旅游车驾驶人员回扣等方式招徕游客;各旅游购物商店、旅游餐饮点,要做到守法诚信经营,不出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商等。

(三)要进一步整合海南旅游信息资源。作为信息最密集的行业,旅游与信息科技的融合是时展过程的必然要求。在旅游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信息化是旅游行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的有效保障,是旅游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目前,海南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可以利用完善的渠道优势、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促进旅游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同时,要不断结合旅游业需求,开发出更多的信息化服务模式和产品,在为旅游者带来经济、高效、便捷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为海南省“健康岛”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海南省居民幸福感,塑造主人公意识。针对影响海南省居民幸福感的诸多因素,政府应加大力度做好相应的工作,如:出台有力措施稳定物价房价,大力帮扶本地居民就业创业,建立市政便民工程等,使居民感觉到得到了GDP快速增长带来的真正实惠。百姓得到了实惠,幸福感得到了大幅提升,就会自觉地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与到公共文明建设的大活动中。

三. 结语

总之,塑造良好的海南旅游形象,对发展海南区域经济、提升科学发展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进一步准确定位海南旅游特色,进一步规范海南旅游市场,进一步整合海南旅游信息资源,才能把海南真正打造为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肖建成.浅谈海南旅游形象塑造[J].《商场现代化》.2011年34期.

[2]王哲光.“海南旅游岛”不能靠“杀鸡取卵”打造品牌[J].科技智囊.2010年03期.

海南省旅游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旅游流;空间结构;地理集中指数;旅游市场

1.引言

旅游流又称为旅游客流,是指旅游者借助一些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而形成的客流[1]。由旅游者、旅游节点(客源地和旅游地)和运输方式三个方面构成。影响旅游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两地间的交通便捷程度及空间距离、周边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地区文化差异、经济之间的联系、旅游花费、对目的地的感知程度、接待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所以,旅游流不单与旅游资源条件有关,还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政治联系及空间距离密切相关。因此,旅游流的分析研究是确定旅游发展规划、定位旅游客源市场、制定旅游对外宣传策略的重要前提。研究旅游流的流向、流量及其变化规律、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对旅游地规划建设的方向、等级规模及其与客源地之间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

山东省作为全国旅游大省,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类型比较齐全,在全国位于前列地位;大多数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较好。近些年来,山东的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2010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和25.1%;接待入境游客366.8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21.5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3%和22.1%;实现旅游总收入达3058.8亿元,同比增长24.7%,分别高出全省GDP和服务业增幅12.2%和11.7%,相当于全省GDP的7.7%、服务业增加值的21.2%。但是作为优秀旅游大省的山东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更好的利用山东的旅游资源,有针对性地开拓旅游市场,避免造成事倍功半、广种薄收的被动局面,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旅游流空间结构理论,根据山东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山东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并对山东省旅游规划、规模、等级及客源地交通运输业的布局提出对策。

2.模型与方法

2.1 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

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2-3]是利用旅游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两个统计指标来反映旅游市场竞争态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模型是将整个旅游市场划分为了幼童市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和瘦狗市场4种市场类型。它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旅游市场需求情况的地域差异特征。

这种分析方法的根本性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首创的波士顿矩阵[4](BCG Matrix),又称为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它是一种用来分析和规划企业中产品组合的方法。在该矩阵中纵坐标为市场成长率,以10%为界点分高和低两个部分。市场相对份额为横坐标,以0.1为界点仍然分为高和低两个部分。这样,此波士顿矩阵就被分成4个小格,每一个小格代表一种类型,即幼童市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和瘦狗市场。以此类推,各企业也可以根据不同战略业务单位即产品,采取维持、发展、收获或者放弃战略。

2.2 客流集中程度分析

3.山东省旅游流空间特征分析

3.1 入境旅游流的空间特征分析

3.1.1 山东省入境旅游市场[10]竞争态

3.1.2 山东省旅游市场竞争态转移分析

总体上来看,俄罗斯、新加坡、德国市场已经由瘦狗市场进入了幼童市场,市场的占有率较低,增长率较高,但是德国、新加坡在2009年及2010年又回到瘦狗市场,说明两国市场还不是很稳定。美国、英国4年内也是由瘦狗市场和幼童市场之间来回变动,总体上来看是由于5国距离山东较远。日本在2007年就已经成为金牛市场,2008年和2009年又成为了明星类,但是2010年又回到了金牛,这与中日外交等各种政治因素有关。对于韩国来讲,与日本一样距离山东较近,07年已经成为明星市场,说明该市场已经处于成熟期,旅游部门及其相关企业应努力提升此类产品吸引力,提高利润,增延其成熟期。从总体上看,虽然这几年年山东省的入境客源市场竞争态势情况略有所变化,但是整体上的旅游竞争态势还是清晰可辨的,即山东省的入境旅游市场中的日本与韩国仍然是其主要客源国,其他客源国的旅游开发空间还十分广阔。

3.2 国内旅游流空间特征分析

3.2.1 空间结构分析

3.2.2 客流集中度分析

4.市场与对策

4.1 结论

4.1.1 入境市场开拓研究

由上述可得国外的旅游市场开发空间还是广阔的。即使像韩国、日本这样的重点客源国市场,它们的国际客源市场的开发也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展。

韩国与我国具有比较相似的文化,尤其近年来韩国对中国文化强劲的吸附攻势,作为韩国的近邻、拥有美丽沙滩、广阔海洋的山东省沿海地区同样获得了好处。由于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逐步增强,加之两国的政治方面的稳定,因此来山东旅游的数量增长情况非常显著,甚至有赶超日本的可能。韩国也是山东第一大外商投资来源国。山东省与韩国互动营销以及两地合作的旅游产品都体现了双方的诚意和配合。石岛-仁川这条航线全程208海里,2001年被批准通航由中韩合资荣成华东海运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目前这家公司所属“华东明珠”客货轮乘运的每周往返三个航次。这条航线的开通,大大降低了交通成本,成为山东省吸引韩国游客的优势所在。文化的相似性[12]可以减少异地旅游恐惧感,但是在相似之处还要体现个性之点,使之发现不同,才能吸引韩国游客。因此我们首先要挖掘与主要客源国韩国在文化方面上的类似点与不同点,从中找到出我省旅游资源中对客源国有较强吸引力的部分,努力把这些文化价值比较完整地融合到各项旅游产品中,进而来充实我们的旅游产品,最终来增加韩国来鲁旅游积极性。

日本一直以来均是我国一大客源国市场,而在山东省也是略低于韩国的第二大客源市场。距离我省较近,人数也比较多,但与韩国不同的是,两国的政治关系总是会出现不稳定情形,因而也直接降低了山东对日本集中宣传旅游的积极性。对于日本市场的扩展我们可以跟随国家形势。英、美、法、俄罗斯等国的游客人数较少,但是这些国家的游客对山东省的总体概念认识积极且全面,对于这些国家我们应该加强与该国政府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的交流合作,借助各种力量来增加旅游客数量。东南亚国家新加坡由于距离我国较近,作为华人华侨最集中地区的代表,与我们文化也有较强的相似性,但该国比较著名的海滨风景对同样是海滨城市的山东省沿海地区没有太大吸引力。因此在对该国进行宣传时,应考虑以我省与之不同的文化作为吸引该国游客的优势。具体来说,应深入研究山东省的地域特色文化和现代旅游发展趋势,挖掘出我省特色文化,并使之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进而把无形的山东省特色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变成有形的旅游产品特色优势。

4.1.2 国内市场开拓策略

在国内旅游流[13]方面将华东与华北中的山东、北京、江苏、河北与河南作为重点国内市场。山东不必多说,省内交通便利,本身市场份额达一半左右。北京、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居民出游人数较多,旅游花费较高,在地域上与山东距离较近,因而占据了山东旅游市场20%以上的市场份额。对于这两个省份应充分利用地域的优势,继续提高旅游效应,进而巩固和发展该地区市场。河北省与河南省内客源也是山东一个很大的客源市场,集中了近10%的份额。由于地理位置濒临、交通比较方便、旅游花费时间较少、旅途费用较少等优势之处,山东必然成为两省省内游客休闲观光的首要选择,而且具有重复且多次消费的可能。综述所述,我们在开拓国内市场的时候可充分融合山东特色文化—孔孟文化,设计一些有趣的休闲度假项目及场所,能形成多个中短程休闲度假胜地,最终在全省范围形成反复购买、多次消费的市场体系。

4.2 对策与建议

为了改善国内客源市场的较单一性,山东应该进一步扩展国内旅游市场。广东、上海、浙江等省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数量较多,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应将其作为山东的重点旅游开拓市场。对于此类客源省市场[13],应以鲁南孔孟文化、青岛海滨、济南泉城三大旅游品牌为引导,对景区进行全方位的形象策划、包装规划,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辽宁、山西等省来鲁旅游人数不算多,但这几个省市与山东经济水平位居全国中等偏上水平,且距离山东不远,来山东的旅游花费也较多,因此应将其作为山东旅游的后劲市场。对于此类市场,应运用较大规模的促销与宣传手段,增强山东知名度,提高山东旅游产品吸引力。青海、江西、宁夏、内蒙古、、安徽、甘肃等省来山东旅游人数较少,这是由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占山东国内市场比例较低。但它们的发展潜能较大,是山东的可能机会市场,不容忽略。

参考文献:

[1]胡志勇.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黄泰,张捷.基于旅游流特征分析的旅游区域影响研究[J].旅游科学,2006.

[3]李仲广.旅游经济学:模型与方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4]魏小安.关于旅游发展的几个阶段性问题[J].旅游学刊,2000.

[5]薛莹.江浙沪地区的内聚旅游流分析[J].旅游科学,2006.

[6]郭晓东,肖星,房亮.新休假制度对国内旅游流时空结构及旅游开发的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2008.

[7]刘丽娟.秦皇岛国内旅游流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市场开拓研究[J].旅游经济研究,2010.

[8]王恒,李锐铮.大连市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

[9]王忠诚,李金莲.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布局[J].经济地理,2006(12).

[10]马耀峰,李天顺.中国入境旅游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6-132.

[11]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2(1).

[12]吴必虎等.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3]陆林.论黄山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区域结构[J].人文地理,1989(2).

作者简介:石蓓(1989—),女,山东齐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规划研究。

海南省旅游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旅游产业;钻石模型;影响因素;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2-49 -02

一、产业竞争力的模型理论-钻石模型理论

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Michael Porter)写过一本书叫做《国家竞争优势》。他在这本书里面提到了一个模型,叫做“钻石模型”,并且就其一个国家(或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提出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解释。同时,钻石模型也为分析产业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钻石模型通过对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四个基本的影响因素及政府和机遇两个辅助的影响因素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某个或某些产业是不是具有竞争力。生产要素条件指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分为基本要素(比如气候、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和高级要素(如知识、人力资源、科学技术等);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是为某一个特定的产业提供基本需求并与特定产业具有互补性的产业;需求条件是指当地的市场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本质。波特教授认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国内市场需求,因为它会刺激企业改革和创新;企业的竞争状态、结构和战略是支配一个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国内条件并且能够体现出来该国国内的竞争性质;政府是指通过制定产业发展的战略、相关法律条例、投资和金融税收等政策措施创造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促进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机遇通常是指重大政治、文化或者经济事件、外汇汇率的重大变化、技术变革的重大变化等,像这种机遇事件能够给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二、河南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一)河南省旅游生产要素条件的竞争力分析

河南省形成了“一带五区”的旅游产业格局,其中“一带”是指沿着黄河文化的旅游产业经济带,“五区”是指以太行山旅游经济开发区、伏牛山旅游经济开发区、桐柏山大别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嵩山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区、豫东平原文化旅游开发经济区形成了一个经济圈。在全国一百零六个知名品牌中河南旅游资源数量占十分之一还要多。河南省有18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有十几个优秀旅游城市,比方说洛阳、开封、安阳等,河南省有26个部级的4A级景区,比方说少林寺,清明上河园等。焦作的云台山,登封的嵩山也被评为世界级的地质公园。但是,河南省的旅游产业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方说,景区开发力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也没有形成比较有效的完整的营销活动,最重要的是,政府对于整体营销观念的淡薄,导致我省虽然有较多的旅游景点,但在国内外具有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的景区景点很少。

(二)河南省旅游需求条件分析

对于旅游需求条件来说,旅游需求的特征和规模决定了旅游目的的竞争力。2015年,河南省旅游a业突破新高,整个河南省海内、海外的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5.179亿人次和503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19%、15.319%,跟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00.69%、119.399%,实现了“十二五”的完美收官。而安徽省2015年入境旅游人数44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8%,其中外国人259.2万人次,增长11.3%,港澳台185.4万人次,增长7.7%。国内游客4.44亿人次,增长17.2%。旅游总收入4120.2亿元,增长20.4%。山东省2015年旅游消费总额7062.5亿元,比去年增长14.0%。对于同是中部省份的安徽省、山东省来说,我省处于落后状态。河南省的入境游处于后位。河南位于中国交通的中心地区。河南省的三大民航机场,郑州,洛阳,南阳每周都有近千个航班来往于中国的各个城市。河南的公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网将郑州与洛阳、开封、安阳、许昌紧密相连,最终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构。河南的铁路网四大铁路干线的枢纽,郑州火车站每天有300多趟列车通向全国各个地方。但是河南的交通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受到洲际级大尺度空间行为的影响导致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欧美两大客源地没有市场,并且河南省在欧美旅客的心目中没有深刻的印象,导致对外联系欧美客源没有很大的优势,这些因素都会很直接的影响河南省的旅游需求规模的扩大。

(三)旅游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旅游企业主要是指旅游涉外酒店、旅游景区以及旅行社。旅游企业的战略决策特点、组织结构和同业竞争所依赖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企业对旅游竞争优势的最终形成起主要作用。良性的,合理且有序的的同业竞争能够促进企业的不断改革创新,从而企业自身的竞争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建立起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在经营管理方面上,旅行社普遍存在着“小、弱、散”的现象。行业内部竞争主要是依靠削价来进行,然而不合理的低价竞争扰乱了河南省旅游企业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以及服务质量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河南省部分旅行社缺乏专业的人才,由于专业人才的缺失导致旅游产业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处于不正规的水平,同时也导致旅行社在于其他省份旅行社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河南省面临的旅游产业机遇

2016年正值“十三五”时期,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现如今,整个市场的经营环境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旅游的投资与消费也不断的增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旅游散客化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旅游产品也被大量的模仿,导致旅游产品出现同质化现象,质量也越来越差。它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产业的发展,但是它们的发展对传统旅行社的生存空间进行了不断的挤压,有一部分旅游企业遭遇了团队的旅游接待量减少,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大量下滑的问题。但是通过国家实施以扩大服务业消费为重点、升级消费结构、实施互联网、支持科技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等战略行动上来看,虽然河南省旅游产业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但机遇却大于挑战,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经营依然有很大的发展机遇。

三、提升河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扩大内需市场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应该利用好这个优势,积极地拓宽省内的旅游市场,提高消费者对旅游的认识,并且将旅游作为自己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河南省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发展一些旅游项目去带动本省旅游消费。例如河南省可以开发“一日游”或“两日游”这样的旅游项目,去满足那些平时上班的上班族和学生族,既可以在周末放松,又不耽误上班和学习。这些旅游项目在河南省的某些地区已经开展,比方说焦作的“云台山一日游”,还有新乡的“八里沟一日游”等。但这些项目刚刚实施,我们应该注意克服里面的不足,比方说焦作的云台山的那边的交通不是很好,每天去云台山的旅游大巴很少。河南省在开发项目时还应该改善好交通,这样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消费。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和旅游局相关部门可以实施一些优惠,比方说每年妇女节前后几天,焦作云台山就会对所有女性免门票来缓解旅游淡季的萧条,增加收入。

(二)积极开发海外客源市场

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入境旅游的水平。由相关数据分析得知:入境游客的人均花费一般是普通游客人均花费的9倍,所以增加入境游客的数量,能够直接给本省的旅游经济带来很大的效益。但是就目前来说,河南省的入境旅游盗坑胫胁康钠渌省份相比明显落于后位,这也是目前河南旅游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但是从我们省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上来说,我省对于海外旅游市场来说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独特的优势来吸引海外游客。我们可以采取招商引资、海外投资等海外宣传促销手段并且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拓展客源市场。另外,我们应该大力重视韩国市场,由国家与韩国所签订的贸易条约来看,韩国是我们省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客源市场。我们想要促进河南省的入境旅游还应该做的就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同时开展外语导游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导游自身的文化素质,外国游客对河南更加的熟知,打造出最美河南印象。

(三)完善和发展旅游产业的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旅游产业的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主要有饭店业、旅行社和交通运输业等,针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河南省的饭店业主要面临的就是星级酒店数量较少,目前中小规模的星级酒店承担主要的服务和接待任务,由于中高端的酒店的缺少,河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河南省应该增加星级酒店的数量,提高酒店业的服务质量。针对河南省的旅行社面临的问题,应该做以下调整:应该增加国际型旅行社的数量;改革旅行社的发展体制,提高其整体竞争力;扩大旅行社的业务市场半径,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改革旅行社的管理制度,完善旅行社内部人员的奖惩制度。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带,所以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所以河南省在交通运输业占有较大优势。

(四) 抓住河南旅游产业的机遇

“十三五”期间,对于河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该牢牢的抓住这个机遇。首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市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性作用;其次,升级旅游消费结构,从而使旅游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再次,加大产权的保护力度,优化旅游企业的发展环境;最后,采取“旅游+互联网”的发展经营模式,反哺旅游服务的实体经济与智能技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马荥.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与竞争力评价机制研究[J]. 北方经济,2015,(21):57-59.

[3]贺珍瑞. 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J]. 开发研究,2014,(02):38-42.

作者简介:

海南省旅游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旅游业;景气指数;合成指数;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257-02

引言

旅游景气指数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旅游市场的发展繁荣、周期状况和经济波动,是一种有效的监控工具。20世纪80代以来,景气分析已经成为了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是针对旅游景气指数的研究都比较少,主要有:张红贤等用多元回归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分析[1];雷平等对入境旅游人次指数预测模型的研究[2];雷平对外国入境旅游景气指数的研究[3];阎霞对饭店景气的研究[4]。

一、海南省旅游景气指数指标选取

根据海南省每年的统计公报选取了19个指标,将其分为先行、滞后和一致指标。先行指标用来做为预测;一致指标一般用来判断行业的实际情况;滞后指标用来分析景气波动是否已经完成和其影响。对每个大指标指标的小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部分指标间相关关系很强。相关分析过程:首先对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从而减少不同单位对结果的影响。用线性转换和标准Z分数法:

Zi=,Ti=10Z+50。

其中,μ为x的期望,σ为x的标准差。

其次计算各个大指标中小指标间的相关系数Rij,规定若Rij≥0.95,则删掉其中一个,最后筛选出10个小指标。一致指标采用了货物周转量、国内旅游收入和境外旅游收入,可以反应出旅游繁荣程度;先行指标采用了GDP、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滞后指标采用了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星级宾馆增数、养老保险人数。

二、景气指数计算方法

一般的景气指数计算方法包括合成指数方法和扩散指数方法。扩散指数可以很好的分析经济波动的改变点,但不能说明经济变动的程度到底有多大,所以采用的是合成指数方法。合成指数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采用的方法如下:

(一)每个指标的标准化和对称变化率

Cit=×100=

Ai=|Cit|/(N-1)

Sit=

dit为第i个指标第t年的最初数据,Cit为对第i个指标第t年的对称变化率。Ai为第i个指标对称变化率的序时平均数,Sit为第i个指标t时期的对称变化率的标准化值,N为时期。

(二)对多个指标进行对称变化率标准后的加权平均数

Rt=

Sit・Wi

Wi

Wi为第i个指标的权数,Rt为多个指标综合的平均对称变化率,i=1,2,…,k表示指标项目数。

(三)各类大指标的平均变化率以同步指数标准化

F=

|Rt|(N-1)

|Pt|(N-1) rt=Rt/F

F为标准化因子,Pt为一致指标多指标综合的平均对称变化率,Rt为滞后指标或者先行指标的多指标综合的平均对称变化率,N为时期。rt为同步指数标准化的平均变化率。其中t=2,3,…,m表示期数。

(四)计算合成指数

首先还原为原始指数序列即环比原始指数:

It=It-1・(200+rt)/(200-rt) CIt=(It/I0)×100

令I1=100,CIt为合成指数,I0为所选基准年的值。

三、海南省旅游景气的分析

(一)旅游景气指数计算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利用Matlab等软件,指定1999年为基准年,可算出景气指数如下:

表1 各个景气指数

其中权数的确定主要采用了专家打分法,根据评分系统对每个指标打分的结果来确定该指标的权重。一致指标中,GDP权重为0.2,城市和乡村居民的存款权重为0.05,城镇居民每人每年可以支配的收入权重为0.1;先行指标中,境外旅游收入权重为0.15,国内旅游收入权重为0.15,货物周转量权重为0.05;滞后指标中,星级宾馆数权重为0.1,工业增加值权重为0.05,固定资产投资权重为0.05,养老保险人数权重为0.1。

(二)旅游景气指数分析

从图1各景气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三类景气指数指标都是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受到“非典”的影响,2003―2004 年呈现下降趋势。从2004―2012年各个指数都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说明海南省游业正快速发展。先行指标的改变可以用来预测一致指标即将发生的改变,从上图可以发现除了2004年、2008年以外先行指标和一致指标基本重合,即预测和实际基本吻合。先行指标反映了收入和消费水平,考虑到先行指标主要是由国家宏观产出和收入指标组成,所以上述结论是与海南省整体的经济发展现实基本符合。2008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申报成功,先行指标有较大增长,2009年由于SARS的影响先行指标有小幅度的回落,2010―2012年先行指标都稳步增长。在2008以后先行指数和滞后指数高于一致指数,说明海南省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以后海南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同时投资热度也不断的增强。

(三)结论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相关的基础建设也应该不断完善加大投资力度,和旅游的繁荣度协调发展,同时应加强对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合理扩大旅游特的产业领域和产业规模,进一步完善相关产业链。但中国旅游景气指数的研制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只能反映出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不能很好地反应,给出提前的预警,同时由于数据的缺乏,没有完整的月度数据,只能针对年度数据得出旅游景气指数,但显然基于年度数据的景气指数反应不够灵敏,因此一些短期的波动不能明显地显示出来,但是相信随着数据的不断完善,旅游景气指数研究的不断深入,旅游景气指数的构建会越来越完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 张红贤,马耀峰.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多元回归预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

[2] 雷平,等.中国入境旅游人次月度指数预测模型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8,(3).

[3] 雷平.中国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J].旅游学刊,2009,(11).

海南省旅游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海洋;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海南省

一、海洋旅游业的兴起

海洋,作为人类星球最迷人的部分激发了人类旅游的向往和愿望,人类,不论距离远近、现在和未来,都不应该剥夺欣赏与享受海洋所具有的丰富性的机会。海洋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事业,成为除山水风光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之外的又一重要旅游资源类型。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自己的领海以及广阔的公海、大洋领域,不断的开发旅游资源,开辟众多海洋旅游项目,世界海洋旅游事业正向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海洋旅游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和一种实践与发展的工具。

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白皮书,论及海洋旅游发展时指出:“中国海洋旅游采取依托沿海城市,突出海洋特色,分区、分片建设的政策,近年来在沿海开发建设了300多处海洋与海岛旅游娱乐区,兴建了各具特色的旅游娱乐设施,使海洋旅游业成为迅速发展的海洋产业。”据了解,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丹东南到广西防城,沿岸已开发有1500余处旅游娱乐景观资源。按照规划,中国将逐步成为海运强国、船舶工业强国、海盐生产大国、海洋旅游大国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大国,并最终成为海洋强国。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产业,不仅是中国自身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势所趋。

二、海南省海洋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海南发展海洋旅游的条件

1.气候条件。海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与美国夏威夷处在相近纬度,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因受海洋影响明显,气候优势明显,全年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5℃~28℃,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其光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约1750~2650小时,年晴日在300天以上。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海南囊括了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这五个要素,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旅游休闲度假区和避寒胜地。

2.海洋旅游资源。海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海洋省份,其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及周围岛屿、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所辖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近60倍。已开发的海岛有南湾猴岛、蜈支洲岛、分界洲岛、盈滨半岛、神舟半岛、鹿回头半岛、玉带滩半岛等。海岸带景观分布在海南岛长达1618公里的海岸线上,到处都可以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圣地的旅游资源。目前海南岛港湾84个,可开发的68个。较著名的有亚龙湾、三亚湾、海棠湾、大东海、香水湾、石梅湾、高隆湾、东寨港、棋子湾等。作为世界上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海南依托独特的海洋优势,必将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旅游基地。

3.人文资源。海南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也丰富多彩,如黎苗族歌舞、琼剧、人偶同台木偶戏、儋州调声等,都是极具海南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岛上除汉族外,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尤其是黎族,其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使海南的社会风貌显得独特而多彩。海南一年一度的欢乐节,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换花节、冼夫人文化节、黎苗三月初三、国际椰子节、儋州民间歌节等也是市民喜闻乐见,游客津津乐道的民俗节庆。

4.客源市场。海南的客源主要以国外游客、港澳台游客以及内地游客构成。据海南统计局统计,2009年海南接待过夜人数合计2250.33万。其中外国人37.21万,香港同胞12.18万,澳门同胞0.56万,台湾同胞5.20万,国内旅游者2195.18万。境外旅游收入18.90亿元,国内旅游收入192.82亿元。

以三亚为例,据三亚统计局统计分析,2009年三亚外国游客按入境人数排序位居前五的依次是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其中俄罗斯77210人次,占外国人游客的33.2%;日本23507人次,占10.1%;韩国19750人次,占8.5%;美国12624人次,占5.4%;德国10558人次,占4.5%。共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9497万美元。

5.硬件设施。(1)酒店。根据海南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海南共有星级宾馆260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0家,四星级宾馆54家,三星级宾馆117家。2009年旅游饭店接待人数达1706.64万,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9.18%。(2)交通。航空。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已开辟国际、国内外航线156条。俄罗斯、韩国、英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开通了往返三亚的航班,直飞海南国际航班的国内外航空公司达25家。铁路。海南主要铁路为海南东环铁路、海南西环铁路、粤海铁路。粤海铁路通道已于2002年正式开通。三亚至广州,三亚至上海,三亚至北京的旅客列车已正式运行,并与全国铁路网并网。东环铁路2010年底建成通车后这南北两个城市间的乘车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公路。省内任何地方都有一级以上的公路连接。通车里程达1.7万余公里,以“三纵四横”为骨架,有干线直通各港口、市、县,并有支线延伸到全岛318个乡镇和各旅游景点。海运。全省68个天然港湾,已开辟港口24个,其中以琼山、三亚、八所、洋浦四个港口为最大。海口、三亚纳入了众多国际邮轮公司的停靠站点,美国嘉年华、皇家加勒比和马来西亚丽星等三大邮轮公司,都已开辟了途径海南的定期航线。

随着海南航天发射中心、博鳌机场等工程的建成以及正在规划的西环快速铁路、跨海铁路桥等工程的实施,海南交通运输业将会越来越便捷。

6.国家政策。海南旅游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其各方面发展都不太成熟。但由于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其有关领导的支持,海南旅游业得到快速成长。2000年国家为扶持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率先赋予海南航权开放、落地签证或免签证等特殊优惠政策,使海南旅游产业逐步走上旅游投资国际化、客源市场国际化、旅游企业管理国际化的发展轨道。

随着2008年5月海南省政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要将海南省打造成为吃住游购娱五位一体的国际旅游岛,为海南岛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一系列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创新和安排,使得海南拥有众多自然资源条件、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等优势的同时,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辅佐。拥有如此多的优越条件,海南海洋旅游产业将有一个更深远的发展。

(二)海南海洋旅游产品分析

根据海洋旅游活动范围,海洋旅游可分为海滨游、海上游、海底游、远洋旅游、海岛游。按活动内容可分为海洋风光游、海洋生态游、海洋文化游、海洋度假休闲游、海洋运动娱乐游、海洋健康疗养游、海洋购物游等。目前海南海洋旅游的主要项目分为:

1.海洋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目前,海南有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和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是以海洋为背景的两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际4A级景区有三亚蜈支洲岛度假中心、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天崖海角风景区、陵水南湾猴岛生态景区、兴隆热带植物园、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海口假日海滩、亚龙湾热带深林公园等。可以说,海南拥有众多海洋观光旅游资源,在发展海洋休闲旅游的同时,也应规范观光型旅游市场,让两者之间达到均衡状态。

2.海洋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随着政府的不断建设,海南拥有较好的旅游接待设施。海南生活节奏较慢,终年气候宜人,四季鸟语花香,为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1)海洋休闲度假产品:有亚龙湾,三亚湾、海棠湾、月亮湾、崖州湾、红塘湾、榆林湾等众多海湾,其中建有一大批四五星级度假酒店。形成以观光、休闲、探险、游泳、疗养、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业。(2)海洋运动娱乐产品:潜水、海底观光、海岛历险、海上运动、垂钓等海上旅游项目。此外,海南有16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三亚拥有全国第一个10万吨级国际邮轮专用码头——三亚凤凰国际邮轮码头,具有国际化标准的游艇会所——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游艇码头。可以通过发展海滨高端市场,为海南带来高消费,促进海南的海洋旅游。

3.海洋人文休闲旅游。在海洋旅游开发中,结合了海南本土的历史、民俗文化,节事活动不断丰富海洋旅游产品的层次。打造具有海南本土特色的旅游节目。开发特色海洋旅游产品,开展具有海南特色的海洋民俗旅游,目前,已经开发的产品有:节事活动类(如:海南欢乐节、海洋文化节、沙滩音乐节、蓝丝带海洋保护节等)美丽赛事活动类(如:世界小姐、新丝路模特赛、兰花国际博览会等)民族文化旅游类(如:槟榔谷旅游、呀诺达等)。

4.海洋主题公园建设。海南省海洋主题公园的前期准备工作现已启动,目前已初步选址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港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项目规划面积1000多亩,将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建设大型综合性海洋主题公园。前期项目策划中,海洋公园区包括表演馆、热带海底世界、台风礁湖、水上乐园、海洋影院以及流动演出等各类活动。规划建设综合性的大型海洋主题公园,将和航天主题公园、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大型热带雨林森林公园、大型品牌直销购物中心形成互补,成为带动区域发展和海南旅游产业升级的关键性项目。

表1以海水为基础活动的参与情况

(三)海水旅游产品游客参与度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已经开发的以海水为基础活动的参与情况,特制作问卷调查表,针对前来海南旅游的100名游客进行调查,其中被调查游客当中男女各50名,年龄保持在15~50岁之间。基本情况(见上页表1)。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空闲时间的增多,每年参与这些与海水亲密接触的海洋活动的人数将大幅度增加。

三、海南海洋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

1.立足资源保护,实现资源开发的生态化。首先,应优先保护资源,做到旅游区域分层开发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具体做法是根据资源特性划分出资源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和旅游开发区等不同层次区域。层次化和片区化开发有利于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中旅游开发区可根据旅游活动规律划分出住宿、观光、游览、游乐、休憩、服务与管理等功能片区,以方便旅游服务与管理活动的开展。其次,应实施立体开发,实现海岛海岸线资源利用综合化。海岸线是海岛特有的资源,是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岛屿经济体发展所需要的海岛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海岛交通、海洋能源利用、海水养殖等诸多产业都依赖于海岸线资源,立体化的开发模式能够对有限的海岸线资源实现综合利用。因此,海南省对海岸线的开发和利用要注重符合海滩和岸线的自然属性,同时突出表现岸线景观的地理与文化特性,对岸线分配、景观布局、港址选择和用地等方面进行优化。

2.立足休闲度假,凸显海岛文化。度假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的主流与趋势所在。海南省应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完备的度假旅游配套设施,营造具有海岛特色的休闲度假氛围。一方面在保护海岛资源的前提下,保留具有特色、原生态的休闲农场、村庄或者城镇,建设生态化的特色酒店、度假村、小木屋、游船码头以及海岛、海滩、海上的各种娱乐设施,提供民风民俗表演、岛民生活体验、渔家乐等互动性强的旅游活动,让海岛特色深入人心,让旅游者获得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和身心的放松。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挖掘和发展海南省海岛文化,建设标志性海岛旅游设施。标志性建筑或景观在海岛旅游开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标志性建筑或景观在功能上应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在造型上可树立项目开发的独特风格,在形象上应成为海岛的代表性意象,在文化上应显示具有海南省特色的文化理念和特征。

上一篇:校本课程的要求范文 下一篇:冬季安全生产工作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