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民俗文化范文

时间:2024-04-11 18:04:43

多彩的民俗文化

多彩的民俗文化篇1

关键词:自贡彩灯;民俗文化;推动

民俗文化是一种不断积淀、不断发展的“活态”文化,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根本办法,就是使其在人、群体、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保护文化空间就是保护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载体,为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扶持、指导,使其继续保持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传承,发扬光大。包含于民俗文化之中的中国彩灯文化,几千年来,以其不断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至今依然保持着活力。彩灯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昭示了华夏子孙的生生不息和追求美、创造美的天性。不同的山川地貌和不同的民俗风物,使彩灯艺术呈现出一派繁花万树的景观。中国灯文化也呈现出气象万千的局面。其中,南国灯城自贡的彩灯艺术一枝独秀,在彩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元宵节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是历经数百年、上千年,一个民族不断积累、约定俗成的生活的高潮,终极价值观的载体,是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创造。在中国古代社会,一年一度的元宵灯节被视为自由、欢愉的狂欢节。在万人空巷,举国同欢的节日里,平时不能逾越的障碍被排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尊卑关系淡化了,贫富悬殊的社会地位消隐了。人人都可尽情游乐观赏,宣泄情感表达心愿,共享欢乐时光。古时元宵节的活动内容大致可以概况为:一、观灯游赏,官民同乐。二、歌舞、杂技、戏曲演出。三、乞(祈)福求子,祛病攘灾。四、问丰歉,占算运命。五、开设灯市,经营商贸。六、猜射灯谜,吟诗作画。七、施放烟花,鸣放鞭炮。八、合家团聚,拜祭祖坟。九、品赏元宵,节日饮食。

二、传统节日的现状

进入现代社会,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那些文化需求已经很少存在,于是许多节日仪式、民俗活动难以传递下去。如果不用其他节庆方式来弥补仪式的缺乏,节日往往变得冷冷清清。在这个全球化时代,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带来的审美价值将民间艺术排挤到审美趣味的边缘,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也疏离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意识和情感。在这种情况下,节日纪念物的使用对于节日传统的维系就变得很重要了。因为这些节日纪念物凝结着民族文化精神,已经成为民众节日情感的寄托,也是节日特色的重要载体。围绕节日纪念物来布置环境和进行民俗活动,是营造节日氛围的重要方式。

三、自贡彩灯是中华节庆文化的渲染者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元宵节的风俗不尽相同,但以彩灯作为元宵节最重要的节日纪念物却是共同的。彩灯里蕴含着太平安定,繁荣兴旺、团圆美满的节日精神。今天,彩灯成了隆重喜庆的节日氛围的营造手段,成了安定红火的生活理想的表达方式。所以,从旧年岁末到新年正月,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都会张灯结彩。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繁荣,不仅是元宵节,只要是喜庆欢乐的重大场合,如其他的传统节日或者盛大的集会庆典,都会有彩灯的登场助兴。自贡彩灯的倩影也一次次地出现在每一个映照幸福的时刻。如2009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宜春月·中华情》,晚会的舞台以宜春袁山公园的山水实景为基础搭建,采用了借景和移景的手法,将彩灯艺术与景观制作巧妙结合,并配合烟幕、焰火、LED等各种现代手段,再现了波光粼粼,如梦如幻的瑶池仙境,为世界华人和中外观众带来了浓郁的乡情、亲情和柔情。又如“2010澳门国际彩灯文化展”,以澳门回归、圣诞节、元旦、熊猫馆落户澳门作为主题背景,通过彩灯设计将欢乐的节日气氛、震撼的视觉效果及全新的感官体验带给市民。一方面宣扬了中华民族的灯会传统,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互动,更借着传统灯会所象征的太平喜庆的景象,表达了对澳门更加繁荣昌盛的祈愿。

四、自贡彩灯是中华民俗文化的推广者

传统节日是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化,能够显著地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强烈影响其他民族的关注和认识,也是异文化群体认知我们民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窗口。彩灯文化是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象征符号和载体之一。早在80年代,自贡彩灯就走出国门,先后在新加坡、泰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展出,将中国灯文化的异彩传播到海外各地。2006年4月,自贡灯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大放异彩,展览两个月观灯人数达到70万人次,成为马来西亚有史以来最为成功、最大规模的文化活动。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自贡彩灯更远赴重洋,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等多个国家举办了中国彩灯文化节,将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立体地呈现给各国人民。自2006年起开始举办的多伦多“中国彩灯节”,在安大略省乃至加拿大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已成为北美最大规模的文化盛会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如长城、中华门、北京天坛、九龙壁、十二生肖、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熊猫乐园、孔雀开屏、千手观音等,以及多伦多市的地标建筑均被中国彩灯一一展现出来。彩灯里运用了中国的书法、绘画、剪纸、刺绣等多种艺术手段,缤纷璀璨,为多伦多的夜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中国色。彩灯节还仿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集市街,荟萃各地的风味美食,丝绸、景泰蓝等特色商品,古典民乐和舞狮等传统文化节目于一体,充分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迄今为止,自贡彩灯已在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澳洲等世界各地展出过,作为文化输出的项目,一方面促进了对外经贸合作,另一方面则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之间的交流。

总之,自贡彩灯是中华节庆文化的渲染者和中华民俗文化的推广者。自贡灯会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将盛世中国的夜空渲染得温馨、和谐、美丽。如今,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自贡灯会为各国人民带去欢乐和吉祥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俗艺术的多姿多彩、巧夺天工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相信在当代彩灯人的不懈努力下,自贡彩灯会传的更远,播的更广。(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1]宋良曦,宋岸雷. 中国灯文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多彩的民俗文化篇2

[关键词] 民俗 文化 包装设计 传承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0.042

现代包装设计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的设计学科,所以我们应把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对待。包装设计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必然要反映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同时将这种民族性格和文化观念表现在设计及创造活动中。如德国人的严谨理性,英国人的刻板守旧,法国人的浪漫情怀,日本人的细腻灵巧,韩国人的奋发图强,中国人则追求和谐、喜庆、圆满、吉祥,这些都是各民族性格和文化观念的表露。

一、民俗与文化

包装设计是商业的艺术,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艺术,包装设计与民俗文化息息相关。民俗又称风俗,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定人群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发展形成的生活习惯。风俗总是随着生活而存在,人类文化有多久,风俗就有多久,风俗习惯是民族识别的重要标志。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道德伦理、法律、知识、科学、美术、艺术、风尚习俗等。

民俗文化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及政治因素不同,长期以来逐渐形成各民族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特色。民俗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时代的发展对立统一,同时也在自身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包装设计文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与民族文化的各个时展是叠合的、统一的,展现民族风格的包装设计,促进了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完善,推动了国际文化的交流。

二、民俗文化特征在包装设计构成要素中的体现

民俗文化特征对产品包装设计的影响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图形、字体、色彩、材料、形体结构等多种要素上。

1、包装图形的民俗文化性

21世纪是“读图时代”,图形作为视觉要素的表现形式,既有感性的视觉形象,又有可观的内容,图形语言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出来的视觉信息。优秀的包装设计图形不仅是对产品本身的广告宣传,而且在体现民族风格上也起着潜移默化的设计艺术效果。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美好生活,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巧妙的运用了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等,应用象征、比拟、谐音、借喻、双关等手法,创造出多种多样体现吉祥寓意的图形图案。这些图形图案已普及于民俗习惯中,使人们一看就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包装设计中常用的有福、禄、寿、梅、兰、竹、菊、龙凤、麒麟、白鹤、鸳鸯、喜鹊、荷花、门神画、京剧脸谱、剪纸、皮影、木版年画、蜡染艺术等等,体现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时代感和浓厚的传统特色,增加了商品包装的文化情调。

2、包装字体的民俗文化性

文字是传达信息的最直接和有效的媒介,有时包装设计可以没有图形形象,但是不可以没有文字。许多优秀的包装设计都十分注意文字形象设计,甚至完全是以文字来装潢画面的。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以文字的象形为主来塑造品牌风格的设计作品屡见不鲜,表现出简洁、清新、典雅并富有现代文化气息,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我国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字体造型极富变化,篆书的古朴高雅,隶书的整体统一、生动端庄,草书的挥洒豪放、变幻莫测,黑体的醒目和力度,只要在包装设计中应用恰当,不仅体现产品文化价值,而且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应用在包装设计中表达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相应相声、耐人回味。日本传统商品包装设计上使用书法字体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根据商品的特性设计书法字体造型,形式感强,字体风格多样,把商品特色和设计较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欧美国家包装设计中我们还常见拉丁文字同样也利用传统手写体表现产品的文化特色。

3、包装色彩的民俗文化性

色彩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在包装设计领域中最具视觉冲击力,设计中要求醒目、对比强烈,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来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销售。民俗色彩也可以从民间色中去学习,有年画、剪纸、皮影、彩塑、刺绣等等,民间艺诀“红红绿绿,图个吉利”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特征。民间色彩既原始又现代,极具创造性。例如民间年画色彩单纯、明丽,纯色使用较多;民间剪纸艺术用色大胆、刺激、浓烈、情感传达直观朴素;玩具彩塑,多采用红、黄、蓝等原色,黑与白极色或紫、绿、橙间色,显示色彩独有的强烈和刺激性。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绝不能忽视民间色彩的审美追求,它们丰富、刺激、充满活力,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各国家、各民族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教育、以及自然环境和传统习惯的不同,表现在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也是不相同的,对色彩也会各有偏爱。如红、黄、绿、金色是象征吉利喜庆的色彩,在中国和东方民族中红色象征着喜庆、热烈、积极向上、团圆、甚至忠贞,是传统的节日色彩;绿色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里是最受欢迎的颜色,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的象征;在墨西哥,人们广泛使用代表国家色的红、白、绿三色;巴拉圭普遍爱好明朗的色彩;巴西人认为紫色表示悲哀,黄色表示绝望,紫黄两色配在一起会引起噩兆;在委内瑞拉,红色、绿色、茶色、白色、黑色分别代表国内五大政党,一般商品包装不用上述五种颜色。

4、包装材料应用的民俗文化性

多彩的民俗文化篇3

沂蒙民间彩印花布是沂蒙人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技艺。它源于秦汉,兴于唐宋,至明清时期在临沂地区已盛行,成为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与民俗活动的必备用品。作为民间群体性艺术,沂蒙彩印花布源于民间,服务于普通民众,它的产生、发展与兴衰始终和当地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它植根于沂蒙民间本源文化的沃土,依附于民俗礼仪,渗透在人们日常起居、岁时风俗、人生礼仪的各个方面,以其特定的形式、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沂蒙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1.承载沂蒙人对物质生活的美好向往

从民俗学的视角来看,民俗文化之所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并能顽强地生存、延续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其首先适应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沂蒙山区封闭、贫瘠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在年复一年、世代相传的艰苦劳作中,人们渴望获得物质生活的富足与安宁,并由此形成了与之相应的一系列民俗活动,如新年祈福、各类生产仪式等。为战胜自然灾害,获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不仅对四季农时周密安排,精耕细作,也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祝福融入各类民俗活动,希望借助喻示吉祥的民俗事象实现风调雨顺、丰收富裕。为契合人们的这一美好愿望,沂蒙民间彩印花布的图式常借助谐音、双关、象征等,将象征“丰收富足”的麦穗、鲤鱼、元宝、钱币等组成吉祥图案,以寄寓人们对富足生活的理想与期盼,如“连年有余”“花开富贵”“金玉满堂”等。这些构图饱满、喻示吉祥的图式纹样,不仅在形式上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诚挚祈祝,带给了人们心灵的慰藉与精神愉悦。

2.展现求子祈寿、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人类社会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的延续,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而人类的繁衍生息则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前者为“活”,后者为“生”。前者是为个体自身生命的延续,后者则是为种族的发展。只有二者相互结合,人类才能生生不息,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因此,在各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中,繁衍生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婚俗活动,也就成为最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之一。在沂蒙民俗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沂蒙先民也同其他地区的早期人类一样,充满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他们渴望借助某些不可知的神秘力量,获得超自然的生存与繁衍能力。在这一精神需求下,各类具有生命象征意义的吉祥物象就应运而生,被广泛应用到民俗活动中,成为人们祈盼生殖繁衍、延年益寿的精神载体。沂蒙彩印花布作为沂蒙地区婚庆、寿诞等民俗活动用品,也由此被赋予了丰富的生命寓意,成为夫妻和谐、繁衍生息、延年益寿的象征。在当地民间,青年男女相亲、结婚时互赠的包袱,新娘上妆时悬挂的门帘,老人寿诞用的中堂,孩子佩戴的肚兜等,无不寄寓了沂蒙人求子祈寿、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呈现出“惜生重生”的厚重人文情怀,如象征夫妇和谐的“鱼戏莲”“凤穿牡丹”,象征多子多福的“葫芦万代”“榴开百子”,象征延年益寿的“福寿图“”鹤鹿同春”等。

3.体现趋利避害、永保平安的群体认同心理

民俗产生和形成具有主客观条件,两大生产(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延续)是民俗产生和形成的客观条件,而民众对于民俗的心理认同则是民俗产生和形成的主观条件。任何民俗事象的产生和问世,都是不同的民众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重复和感受,最终达成共识后才得以流行的。“趋利避害”作为人类生存中的本能愿望,最初源于人之初对自然灾害、疾病等的恐惧与祈求心理,进而演化为一种稳定的吉祥观念与心理需求模式,在民俗活动中广为体现。在沂蒙民间,那些镇宅辟邪、招财纳福、剪喜花喻示吉祥、贴门神佑护平安的活动,无不反映了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善意祈求,呈现出追求生存形态自然性、完美性、永恒性的心理。体现在沂蒙彩印花布的图式中,趋利避害的常见主题有驱灾辟邪、招财纳福等。驱灾辟邪反映了人们对不利因素的趋避心理,如借助“五毒”“狮虎”等毒虫猛兽或某些具有超自然神力的象征物,以趋避灾害、佑护平安。招财纳福则反映了我国传统民俗中的吉祥观念,常借助某些具有吉祥意义的物象与符号,表达人们对吉庆、富裕、祥和美满的追求与向往,如借助喜鹊梅花祈求喜庆祥和,借助莲与鱼象征“连年有余”,借助松鹤、灵芝喻示健康长寿等。

二、沂蒙民间彩印花布的民俗象征意义

在民俗形成的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意愿给民俗物质赋予特定的地域文化意义,这种在民俗物质背后呈现的文化指符所具有的特殊思想,就是民俗象征。如,石榴因“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的自然属性,被民间视为“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象征;莲花因花果同期被视为生命母体;喜鹊代表祥瑞;牡丹喻示富贵;等等。民俗象征是人们用多种方式将民俗符号、民俗物与民众日常生活连接起来,以形式不同的排列组合,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民俗象征意义。人们从民俗物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出发,或以谐音取意,或以抽象的艺术联想,或通过传说附会等手段创造出精彩纷呈的民俗象征,并使与人们感官感觉到的大量民俗信息相互交汇,赋予民俗特别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民俗象征体系中,民俗象征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主要通过关联,把人们的主观意识寄附于某种客观事物,使特定的具体事物显现出抽象的意蕴。如生育、婚丧等人生礼仪和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中的诸多程序、物品、图案、言语都是如此。沂蒙彩印花布作为沂蒙民俗重要载体之一,其象征意义亦如此。

1.沂蒙民间彩印花布民俗事象的物质象征

物质象征指赋予某种具体的事物特定的意义。一般来说这类事物或名称、形状、属性较为特殊,或有不平凡的历史传奇等,是带有特定含义的自然物。在沂蒙彩印花布的图式中,鱼、蛙、莲花、葫芦、松鹤、灵芝等常见的自然物纹样,就是人们将其生物属性顺势延伸,并融入自己的人生理念,使之成为吉祥民俗事象的典型范例。其印花布的经典图式“鱼戏莲”,即借用了莲花、鱼和石榴的自然属性,将“花果同期”的莲花与象征男性生殖的金鱼并置,四周饰以象征多子的石榴纹,以“鱼与莲戏”暗喻两性之间的媾和,取其“阴阳调和、繁衍生息”之意,以祝福新人夫妻和睦、子孙繁衍昌盛。这一经典图式在沂蒙民间常用于新人结婚用的包袱、门帘、被面等,也成为沂蒙婚俗文化中“夫妻和合、多子”的象征。

2.沂蒙民间彩印花布民俗事象的语音象征

汉语丰富且奇妙的读音,特别是多字一音为人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民众常以此来表情达意,以语音的近似与相同来传递不同的内涵寓意。民俗的语音象征主要是通过谐音来实现的。谐音象征是根据民间语言中的谐音、假借,言此物指彼物,以“隐喻”的形式实现意义的转换和扩张,使两个本来没有任何关联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获得新的内涵与象征意义,如民间常见的“鹿“与“禄”、“蝠”与“福”、“鱼”与“余”的音义转换等。在沂蒙民间彩印花布的图式中,借助谐音转换,以创造出表情达意、喻示吉祥的图案不胜枚举。如,将蝙蝠与寿字组合成“五福捧寿”,以取其谐意“团圆、福寿双全”;将喜鹊与梅花组成“喜上眉梢”,以喻示喜庆吉祥;将莲与金鱼组成“连年有余”,以喻示风调雨顺、丰收富裕等。通过谐音转换,实现由自然物到主观情感的委婉表达,是沂蒙彩印花布重要的装饰表现手法,也是沂蒙民俗文化特征的典型体现。

3.沂蒙民间彩印花布民俗事象的符号象征

符号是抽象化的形式语言,是沂蒙彩印花布寄寓情感、表达主题的重要内容。在彩印花布的花边纹饰中,常见的符号纹有万字纹、如意纹、葫芦纹、牡丹纹、盘长纹等,其中不同的纹饰分别代表不同的象征意义。连绵不断的如意纹象征幸福与吉祥如意;万字纹则喻示福寿绵绵、健康长寿;葫芦、牡丹纹象征女性与财富;盘长纹象征一脉相承、绵延不断……这些简化了的几何纹样,在当地民间历代传承,融入了人们丰富的情感寄托,进而转化成一种程式化的符号语言,丰富和完善了沂蒙彩印花布的形式与人文内涵,也成为沂蒙民俗文化中独特的图章、徽记和象征。

多彩的民俗文化篇4

关键词:民俗艺术元素;广告设计;应用探索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广告在设计时都会以国外的设计风格作为参考,缺乏一定的民族特点,导致传统文化表现的不充分.现阶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大力推广传统文化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设计现代广告的过程中,也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在内,尽量以民族精神和历史发展进程为根本,在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变革,从而设计出具有民族特点的现代广告,这样才符合当前广告设计的需求.

1民俗艺术元素应用与广告设计的价值

把民俗艺术元素融入到广告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还能把我国的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出来.在民俗艺术元素中可以找出具有现代化特征的语言,另外,根据民俗艺术元素和现代广告设计的关系中,可以探索出民俗艺术元素在现代广告中的设计应用,从而使设计出来的广告作品更加具有文化底蕴.通常情况下,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在广告设计中所使用的色彩和造型,这不仅仅只体现在设计的描述上,还必须要了解并掌握民俗艺术中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对于当今时代的设计师来说,如果在设计中可以很好的把民俗艺术元素中的审美意境体现出来,并科学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则完全可以达到扩大设计思维空间的目的.另外,把民俗艺术元素融入到广告设计中,应从感官、认知等方面开始入手,然后再使用较为先进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对广告作品加以设计.

2与广告设计相关的民俗艺术元素分析

中国的民俗艺术元素在色彩与造型中比较注重主观寓意,并不注重表现形式,它主要依靠色彩与造型的创造,用较为普通的民俗审美元素来创造,这主要是根据感知的客观而进行的创作.这种创作方式与目前广告设计中的商业诉求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具体来说,在中国的民俗艺术元素的创作中和现代商业广告的设计中,在其风格、特点中就很容易找到相同之处.中国民俗艺术元素在色彩与造型中的创造上通常都是采用象征寓意的做法.比如,在中国民俗艺术元素的色彩选择上,红色则代表着喜庆,黄色则代表着富贵;而在造型的创造中,圆形通常代表着和谐、圆满.这些颜色与形状不仅具有较为深刻的意义,同时在中国民俗艺术元素中还具有良好的审美价值.而现代广告设计也有它自身的含义,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它与民俗艺术元素是共通的,唯独缺少一些具有民俗艺术元素中的灵感以及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每一种造型与色彩都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民俗艺术元素的风格,下面我们就从色彩与造型这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下.

2.1中国民族文化色彩元素

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当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色彩,比如红色、蓝色、白色等等.民间的艺人在颜色较为浓烈的色调中,都会选用黑色来间隔,这样可以给视觉带来良好的冲击效果.对于商业广告设计来说,黑色的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黑色与白色是最为典型的色彩,白色可以给人带来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在设计商业广告过程中,白色是使用最多的色彩颜色之一.我国历史中使用最早的颜色就是红色,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红色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通常情况下,在民俗活动中如果有喜庆的寓意,则通常选用红色,高中状元、结婚庆典都会用红色的物品来做代表.比较典型的中国新年更是把红色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在广告设计过程中,红色的色调较为鲜明,所以通常可表现为祝贺、愤怒等情感较为鲜明的类型.

2.2中国民族文化造型元素

具有民俗艺术元素的图案内容较为丰富,它涵盖了动物、人物、花草等题材,大多以象征、比喻等手法来表现出各种吉祥的寓意;再运用抽象的想像、夸张等装饰手法,表现出既完整又平稳的装饰美感,这些民俗艺术元素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化符号.比如象征富裕的“年年有余”,象征繁衍子孙后代的“莲花生子”等等.

3民俗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交替,人类历史的逐渐演变,具有人类精神文明的民俗艺术仍然被完整留存.所谓民俗艺术,主要指在民间形成的不能用、只能欣赏的各种文化技艺.民俗艺术在生活中形成,因此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比如剪纸艺术,它作为一种民间技艺,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项剪影技术,它所形成的各种符合也是对我国各地区文化生活的一种寓意象征.近几年,我国在广告设计中融入民俗艺术元素,还处在初级模仿阶段,主要原因在于对民俗文化元素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忽略了与设计作品之间的审美协调问题.即便在设计中加入民俗艺术元素,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充分保护了民俗艺术元素,这同时也说明数字技术可以给文化领域带来较大影响,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已经初步形成以民俗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主体的数字资源.目前,广告设计为了适应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必须要提高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以广大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为根本,巧妙的将民俗艺术元素融入到现代广告设计中,这也是每一个广告设计师应尽的时代责任.

4民俗艺术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4.1把民俗艺术元素作为消费情感的切入点

民俗艺术对于民间文化来说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每一地区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民俗文化,因此,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比如民间工艺品、戏曲杂技、舞蹈艺术、剪纸等等,各种民俗艺术中独特的表达形式,都汇聚成了中华民族中具有魅力的文化精华.目前,为了更好的体现出我国民俗文化的设计理念,广告设计师应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的设计手段,以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审美观念为根本,注重他们的情感消费需求,根据民俗文化的设计元素,设计出符合广大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文化广告作品,让消费者在广告中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我国的历史民俗文化.因此,广告设计师应该把民俗艺术元素融入到创新领域中,着重突出我国的民俗文化精神,在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同时,给广告作品注入更多的情感表现,此情感表现主要是使用人员在体验广告作品时所产生的情感.

4.2民俗艺术元素在视觉设计中的意境构成

在民俗文化元素中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文化精神.在设计现代广告过程中,民俗文化的传承,必须要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构思,才能设计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广告作品,从而形成一种视觉表达语言.在这种视觉语言中,可以体会到广告作品中具有文化特点的民俗意境,最终给人们带来具有风情的审美艺术效果.比如我们在公益广告中常见的皮影表现手法.皮影是中国艺术中较为古老的一种戏曲模式,在民间也可以称为影戏或者羊皮戏,它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特征,能够反映西汉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皮影戏在表演过程中,剧场的灯光、具有人物形象特征的剪影以及所表达的戏剧情节,在广告的设计中都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体现其视觉效果,就需要运用光影随机移动的形式,把剪影的图像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另外,如果把皮影的光影效果和视觉中的通透效果融合在一起,则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满足感,让他们在体验广告作品时可以有一种思乡的情怀.这种设计意境,是在我国传统美学中所追求的一种灵感体现.广告的设计意境并不仅限于某种特定的模式,而是在作品中可以真正的感受到该作品所带来的艺术魅力.比如说水井坊广告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形态,用雄狮作为图腾,在水墨画中渲染出日晷和祥云,这充分体现出了此广告对设计意境的表达方式,从而给该产品带来了较为浓厚的历史情感.把意境和广告设计充分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就是把民俗文化元素的内涵融入到广告设计作品中,这种创作模式不仅能够体现出我国民族的历史内涵,还能让消费者感受到我国民俗文化的深刻意境.

5结语

目前,现代广告在设计中不仅传达的是某种文字或者声音等信息,在数字技术引领文化发展的时代,比如在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中,现代广告设计开始逐渐扩展信息传播的时间与空间,把民俗艺术元素融入到广告设计中,并以更加生动的方式面向公众,让消费者在广告作品中可以真正的体会到我国的民俗文化内涵,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为民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剑云 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昂.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19.

[2]张强.民俗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鲁南地区为例[D].赣州:赣南示范学院,2012:3.

多彩的民俗文化篇5

1视觉元素实现途径

礼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实用与艺术共存的文化形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国有着缤纷多彩的民俗文化,而将这些艺术因子充分应用于当代礼品包装的造型、色彩、图案等视觉元素之中,不仅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且还特别切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并产生共鸣。

2造型实现途径

包装造型的设计首先要依据产品的要求、消费者方便使用为最基本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突出个性、具有强烈的视觉效应是造型设计的关键。礼品包装要兼顾视觉美感以及实用性和安全性。在结构上要保证包装内物品的完整性,并适当的对产品进行展示。牢固的内部结构可以使包装内的物品安全并完整地交到消费者的手中。在外部造型上出于消费者追求高档这一心理考虑,借鉴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家艺术”是一个现下市场上较为普遍的办法,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给设计者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通过这类素材所设计出来的礼品包装使受赠者可以感受到馈赠者的敬意。而世面上诸如此类的成功案例也是数之不尽的。

譬如,“汉帝茅台酒”的外包装造型就是设计者通过应用象征无上权利的“玉玺印”构造而成的,同时再配搭金碧辉煌的汉字体和金龙等雕刻图案,还为商品增加了“霸气天成”的高贵效果。另外,中国民间艺术自然婉约的艺术效果,也是值得借鉴的。诸如“,酒鬼酒”就是通过在古代酒瓶造型外加一层麻布,产生了悠然自得、古朴天成的视觉效果。北京烤鸭的包装则以北京天坛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来进行表现,充分体现了产品的产地文化并使其和同类产品得到有效的区分。中国民俗节日也可在包装造型上提供灵感,民俗节日背后通常都伴随着美丽的传说或是感动的故事,这些元素都可以运用到礼品的包装设计中来,例如,端午节的粽子包装就有以龙舟的造型出现的,巧妙精致并且使产品更加贴近节日的气氛。

3色彩实现途径

有人曾说:“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经验告诉我们:色彩能够首先引起别人的注意力。在礼品包装的色彩设计上,首先应当体现商品的性能、用途,此外还要考虑使用者的审美观。自古以来,红色由于其热情、喜庆的色彩语言,深受国人爱戴;黄色作为古代帝王的专用色,也被国人看作辉煌、权威的象征;同时橙色作为红色和黄色的过渡色,并具有阳光、积极的色彩语言,也同样颇受国人喜爱。所以,使用红、黄、橙色是节庆礼品外包装不错的色彩选择。此外,由于道家“无色而五色成焉”的审美理念极为吻合当代男性和青年人的审美心理,故而在这一群体的礼品包装设计上,可以采用青色、黑色、白色等色彩。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背景,基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下选择出的色彩搭配不但可以凸显民族特色,在市场上也会使消费者产生亲切感使之更具有亲和力,从而使得消费者较快地接纳该产品。春节是中国的一大民俗节日,人们在度过节日的时候张贴对联、放鞭炮、派发压岁钱,满眼看到的都是红彤彤的景象,这寓意着兴旺和吉祥,因此,在此时的礼品包装多以红色为主配以金色等热情的颜色。

4图案实现途径

俗话说:“远看色彩,近看花。”在礼品包装设计中,图案是体现礼品文化性的主要形式。在中国民间有“彩绘吉利、讨人欢喜”的民俗习惯。所以,将龙凤图案等象征吉祥的团形图案运用到节庆礼品中,是礼品体现民俗文化的途径之一。例如,西凤酒就通过“凤鸟”纹样作为其包装设计的主体图案和标志,不仅为该品牌增添了“雍容华贵”的质感,而且也向消费者诠释出了美满、和谐的真谛。同时,“祥云”图案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唐代的赵彦昭就有“祥云应早岁,瑞雪候初旬”的诗句传达出吉祥平和的美好寓意。因此,“祥云”作为礼品包装的一种设计元素尤为适合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出现。它在实际的运用中造型变化多样,可以适应各种包装的外形搭配。图形在礼品包装中的选择还应注意其所要馈赠的对象,针对年轻人群多以简约时尚的花纹、图案搭配,而对象是长者的产品则应多以稳重并附有一定内涵的古典纹样为主。具有亲和力的礼品包装往往更能得到消费者的亲睐。

5文字的使用

文字的使用方法种类繁多,在礼品包装中大多选择装饰性文字,它通常以一种既是画又是字的形式出现。在设计中弱化了商品信息的传达和表述的功能,强化了对产品包装的装饰效果。在礼品包装中大量的应用在画面的底纹或是背景,通过字体的选择加强对产品风格的定位。例如:荣华老婆饼,传统美食的包装应用古典纹样搭配中国书法,文字以一种图片的形式与其他设计元素相呼应,是包装整体感觉亲切,富有人情味。在具体的设计之中,造型、文字、图案和色彩共同构成了每一个礼品包装的整体,它们四者是统一、和谐的关系。通常,造型设计应建立在了解产品类别、价值等特征之后,而文字、图案和色彩设计是为了体现产品价值和丰富造型。所以,成功的礼品包装设计中,文字、图案和色彩设计要为造型所服务,与此同时,色彩的应用还要准确传达出图案所要表达的意境。

6环保材质的使用

毋庸置疑,造型、色彩和图案等视觉元素,是礼品包装设计中凸显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途径。而将民俗文化延展到当代的礼品包装选材上,则要以保护自然环境、创造和谐社会为前提。例如,玻璃制品包装应当使用PKT或是可循环利用的玻璃材质。再如,在使用木制品包装时,可使用生长周期短、无毒无害、易回收的竹木。又如,纸品外包装应当舍弃无法循环利用的一次性纸品。

二、结语

综上所述,并结合个人经验,就民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礼品包装设计所存在的误区以及如何在礼品包装设计中实现中国民俗文化的正确途径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自古以来,礼品一直是中国民众社交的必需品。礼品有别于一般的产品,通常消费者购买都会配合一定的节日和特定的时间,民俗节日是礼品消费的高峰,而此时的礼品必然要和节日有一定的互动才可以使消费者产生共鸣从而购买,此时的礼品包装就担当着这一重任,因此,恰当地在礼品包装中融入民俗文化元素是礼品包装设计的关键。同时,由于高档的礼品能够满足送礼人“送礼有面子”的需求,所以它一直被国民消费者热力追捧。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高档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文化。将这一观点影射到礼品包装中,舍弃高档材质,适度用材、科学环保,同时借助美学去突出礼品的特色,并通过造型、文字、色彩、图形等视觉元素来传达诸如亲情、爱情、友情等各种情感或是配合节日的传统文化理念,才是在礼品包装设计中凸显民俗文化的终极策略。

多彩的民俗文化篇6

关键词:成化斗彩瓷;审美气质;包容

中图分类号:TQ1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37-02

纵观官窑陶瓷史,有种被称之为“奇技淫巧”的把玩之物,在其诞生直至工艺失传,都让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它的热捧,是何?唯恐只有明成化斗彩器。古有“鸡缸一对,值钱十万”,为何成化斗彩瓷器让其当朝贵族为其一掷千金,另清诸帝王痴迷向往,而又让今人为其甘愿散尽家财?其宫廷性,文人性,民俗性兼具的包容性审美气质,令人为其陶醉,不仅生动的记述了明瓷的那些事儿,更为我们当今的陶瓷甚至是工艺美术审美带来了诸多启示。

一、成化斗彩器的宫庭性

(一)尊贵的服务对象

成化皇帝,一个传说中政治无能,绘意颇精的帝王;一段神奇坎坷的宫闱秘史,为其多增一份难为后人知的神秘色彩。皇帝的把玩之物也好,万贵妃的献媚之物也好,成化斗彩器作为宫廷贵族的专属玩赏品,便注定了其奢华的宫廷品格。胎质温润细腻,釉色肥润,色料鲜艳丰富,其材料只能为官窑为烧制御用产品所用,“官土”“官料”将最上等的陶瓷生产材料垄断。器体造型秀丽优美,薄如蝉翼几乎可映见手指,技术如此娴熟精良的陶工更非等闲之辈,优秀的陶工为御窑厂专属。装饰图案及绘画皆来自朝廷工部绘样,完全按照帝王喜好甚至由爱好丹青绘事的君王亲自绘制,画面生动灵巧,画意幽远清雅。特定 的使用对象,让精,雅,奇,巧的罕见作品在制作中不计人力,物力的耗费,尊贵非凡。

(二)传统的统治思想

瓷器在元代有“五色花且俗”的说法,因为蒙古统治者好尚蓝白,而在明代却有不同,汉家一直视五色为金、木、水、火、土的代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因此“色彩先行”原则在汉家统治中犹为明显。所以在陶瓷生产中有令:“民间不得使用彩瓷装饰”的规定,因此斑斓的色彩成为皇家专属,成化斗彩瓷的设色丰富多彩,以红,黄,绿等为饰,统一于蓝色的布局下,犹如皇家稳握天下万物苍生霸权的象征和示意,小小的掌中把玩之物却将皇家霸气体现于无声之中。

二、成化斗彩器的文人性

(一)装饰题材的自由

任何朝代的官窑瓷器都是服务于统治者,政教功能使然,陶瓷器皿的纹饰多以龙凤等体现皇家威严的题材为主。而成化斗彩的绘画题材却一反常态,人物、花鸟等写实性小品题材为多,常用来表现日常生活的细节,再现日常生活的场景,同以往程式化的构图完全不同,那些真实简单的生活小景,朴素可人,即使是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生活情趣和诉求情感,王羲之爱鹅,陶渊明赏菊……画面都表现了一种隐士悠闲的场景,即使是出现在器皿上的龙图案,也非叱咤风云而是穿心在花枝瓜果藤蔓间体现自由态。例如斗彩鸡缸杯,描绘了一幅安逸祥和的生活小景:风和日丽的晌午十分,山石秀丽,百花齐放,公鸡在院中闲庭信步,雄赳气昂,母鸡低头觅食,几只小鸡在它的身边或是嬉戏,或是觅食,另有一只小鸡不知何物吸引目光回视忘却了餐食,更有小鸡健步如飞跟上兄弟姐妹的队伍,唯恐没了美味,怎一派祥和的天伦之景极富生活情趣。这种对自然世界的真实再现,充满了家的温馨和市井风情,少了皇家宫廷的威严和肃穆,而多了几分凡间尘世的和谐与真实自在。

(二)装饰意境的洒脱

成化斗彩器的装饰有追求极致完美,洒脱肆意的品性,构图上简洁雅致,注重意境表达,没有繁缛的装饰带,而是应用恰当的空白,讲究意境的塑造和情感的感染。颇具南宋院体风格的花鸟图案雅致精巧,在莹润光亮,薄如蝉翼的瓷胎上并非艳丽繁华而是统一在淡雅的青花线下,富丽却不失雅致!这与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不谋而合,欣赏把玩之处使人心生向往,令人体味深远,犹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禅境,静动、疏密、物象、虚实之间安之若素,极富意境。

(三)装饰器物的雅致

从成化斗彩瓷的装饰器物看他们并非是单纯的生活用具或陈设器皿,而是多以文人作息攻读乐玩的器皿为主例如酒具,茶具,案头小品等陈设而兼具功用性质的器皿,在注重应用的同时大大加强了观赏性和把玩性,小巧温婉,材质精良,做工细致无不透漏着文人的雅兴和气质。

三、成化斗彩的民俗性

民俗思维在意“世俗性”的表现,在传统绘画中表现颇多,但不管成化斗彩出身如何高贵,制作如何罕见雅致,它依然没有撇却中国传统民俗的装饰文化。

(一)在装饰色彩上的体现

成化斗彩开创了色彩品类的新局面,尽管色彩品种空前丰富,但其主要色系为红黄蓝绿,中国传统色彩观浓厚。中国的阴阳五行说万物以色彩为先,宇宙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中以五色红黄蓝黑白为正统色彩,分别同宇宙的方向,节气,以及人的五脏相对应。并且根据这中五行说规定了相应的宫廷礼仪、习俗、节气。中国传统的“色彩先行”观影响了瓷器上的纹饰绘画色彩安排,如《王羲之爱鹅》碗,以蓝色为主题色调,王羲之的衣服一笔红彩的色彩处理。以及团纹万众花果纹碗红黄绿三彩或以绿彩为主,黄彩为辅,红彩点缀或以红彩为主,绿色为辅,黄色点缀的色彩自由和谐搭配的效果。

(二)在装饰题材中的体现

和装饰纹样上对民俗象征手法的利用也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利用某种特定的事物作为某种特定美好寓意象征载体的习惯,正所谓“画必有意,意必吉祥”。成化斗彩瓷也毫无例外的选材上讲究名称,形象,特征上承载一定的寓意,多带意吉祥富贵,团圆和气,幸福喜庆,人在使用功能的同时体会到画外之意。在绘画式装饰中也能窥见其象征手法的运用,斗彩鸡缸杯中出现温馨和睦的一家,三秋杯中果树小鸟成双对,脉脉含情,比翼连理。

(三)在纹样处理中的体现

圆,代表圆满,完整,象征和气。与其他的陶瓷类型的装饰带不同,成化斗彩瓷的图案式装饰中经常出现团花,即使单独的花果枝也较多的采用圆形构图处理。除圆形之外,对于纹饰的处理基本上是采用对称的手法,一切考虑均衡和谐。通过画面构图与纹样的编排依然体现出对于万物和谐美好的诉求,那些对于感情的寄托和美好希冀,在民俗思维的象征手法中无形表现。

明代成化斗彩瓷包容的审美气质雅俗共赏,无论在陶瓷审美或是当今陶瓷创作中都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其精致、文质彬彬的特性将会是我们欣赏或是艺术创作中的永恒的诉求和不断追逐的目标。

结语:一代名瓷成化斗彩,在中国陶瓷制作历史中承前启后,开创陶瓷彩绘的新局面,成为独具风采的陶瓷装饰品种,其纹饰,造型,意匠准确传达着经济,政治,民俗,历史的讯息。回望一件件至精至美的瓷中尤物,不得不让人陶醉于其瑰丽魅影中。追忆回味昔日灯火阑珊之后,更需思量的是它带给我们的繁华与感动……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2003.

[2]孔六庆.中国绘画艺术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多彩的民俗文化篇7

关键词:包装装饰;民俗文化;运用;设计

在一些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的意识所影响下,广大的人民群众在长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习俗活动便是通常所说的民俗文化。通常情况下民俗文化是深深地扎根于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中的,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色彩以及乡土情意,他通常以民俗艺术、民俗美术等形式来表现的,这些都是由人民群众亲手创造的,是人民生活文化的结晶。因此,也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更能受其关注。而包装装饰的设计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物品的价格,也更能够被消费者所喜爱。

1 民俗文化在包装装饰设计中的体现形式

中国不仅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国家,同时由于各民族之间居住的地区地域不同,自然环境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了中国民俗文化也不尽相同,各尽特色。包装装饰是文化艺术性的具体表现,通过包装装饰设计更能体现文化价值的功能。充分利用民俗文化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文化认同感,来满足人们的文化审美需求。

一般来说民俗文化在包装装饰设计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包装装饰上的形象语言来体现的。[1]在包装装饰设计中的形象语言则又主要是通过一些图案图像、色彩、文艺艺术、形体结构来展现的。

(1)包装装饰设计体系中的形体结构。在整个包装装饰设计体系中形体结构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也可以说形体结构是整个包装装饰设计的基础。在历史文化的演变及流传中,民俗以及民间的一些物体的形态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典型的历史意义以及一种物质性的形象,在整个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更像是一种被大众所认可的文化符号。在包装装饰的设计中将这一民俗文化进行合理地应用将会极大地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从而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要。例如,通过在包装装饰中体现一些民俗有的神像、唢呐、龙灯、葫芦等的形体结构的图像,这样不仅体现了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也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2)图形图案的运用。图形图案的运用是一种常见的包装装饰设计中所采用的装饰手法。一般来说好的包装装饰图案能够充分地显示出所受的民族风格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一般是潜移默化的。除此之外,它也能够对整个包装所表达的内容起到很好的诠释作用。同时由于民俗文化在人民生活中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一些图像具有代表性,能够使人们看到图像的第一眼便能够明白图像所要表达的意思。图像图案中的一些白鹤、鸳鸯、龙凤、泥人、脸谱等会作为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通常会被应用在包装装饰中。图形图案在包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体现包装的文化情怀也能进一步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

(3)文字的应用。在包装装饰设计中文字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说对文字形象的设计也是包装装饰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情况下,一些包装装饰的设计可以没有图形图案却不能缺少文字的表达,甚至完全可以通过文字形象来装潢所要表达的整个画面。因此,只有在整个设计中注重文字形象的设计才能够设计出好的包装装饰。象形文字作为一种兼具标志符号与图形的存在,在中国的发展史是非常悠久的,同时它的字形也是富有变化的。文字与图形组合加工所形成的象形文字既可以说是一种符号也可被称为一种图形,它将抽象与具体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同时自身也被赋予更多重的含义,可谓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

(4)名称设计。虽然中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不尽相同,但是凡事图个吉利是所有民族认同的心理。同时由于传统的名不正,言不顺的理论,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更加注重事物的名称。也因此在整个包装装饰的设计中名称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好的名称不仅能够体现事物本身所特有的属性,也能够将各种为文化习俗以及人们的追求所相互融合。[2]名称设计既不能牵强附会也不能生硬做作,不然会在整个包装设计中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通常在包装装饰的设计中可以通过一些民俗文化中所常用的一些歇后谚语、吉利的数字或者是谐音来进行名称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加深人们的印象,也能够体现民俗文化有的语言寓意。

(5)色彩的运用。在整个包装装饰中为了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冲击力,色彩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种设计语言的色彩,是整个包装装饰设计中所应用的重要元素,也是整个包装装饰的灵魂,它能使事物以一种更为震撼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包装装饰的民俗发展,色彩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色彩又是主要通过象征性、联想性以及审美性能表现形式来体现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事物的属性,通过色彩的象征性作为一种观念性的设计用色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牌号的意念,在民俗文化中通常红色、银色以及金色等都被象征为喜庆且吉利的色彩,在中国尤其是对红色的热爱是任何民族所不能比拟的,它已经完全地超出了日常对审美的需求,红色的象征意义已经融入整个民族的血液中,它被作为一种喜庆且热烈的象征。通过利用一定的色彩的表现来对人们的思维认识进行一定的引导则被称为色彩的联想性。在民俗文化中看到红色人们势必会联想到团圆、向上、幸福、热烈、欢庆,而看到黄色人们则会想到庄严、威武、富贵。在审美过程中通过一种色彩的表现形式来体现整个事物所蕴含的意义,从而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共鸣,在带给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在包装装饰设计中的完美运用。在包装装饰设计中通过对民俗化的色彩的应用,不仅能提高载体的文化价值,强化载体的整体价值也能够起到对民俗文化的传承的作用。

2 结语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包装装饰的设计中充分融入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将会拓宽其发展道路,使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同时在包装设计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民俗文化,便要充分地了解所设计物品的特点,并且对民俗文化也要有充分的认识。除此之外,各民族文化中会有存在一些不同的禁忌,或者是有一些代表本民族的一些特有的图腾或者吉祥物,这都是在包装装饰设计中所必须要了解与涉及的知识。通过对民俗文化的充分了解,才能够在包装装饰设计中将其进项巧妙灵活的运用。同时,包装装饰设计中对民俗文化进行运用时要秉着批判的精神,能够汲取民俗文化中有营养的、积极的部分,剔除并改进民俗文化中不好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除此之外,在特定的包装装饰设计中要着重的寻找其与民俗文化中的特性,寻找他们的共同点,切忌将两者进行生拉硬拽的联系,这样容易在设计中产生笑话。因此,在包装装饰设计民俗化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包装装饰的外在的美观,还需要能够充分体现出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特性。如果在包装装饰设计中失去了这种文化味、民族味,那整个设计势必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神韵的设计。也只有从我国的民俗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够使我国的包装装饰设计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黄志华.包装装饰设计中民俗文化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6(01):250-258.

多彩的民俗文化篇8

论文关键词:色彩民俗语汇;诞生;婚姻;丧葬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众多的民俗活动中总是会涉及到一些色彩问题,不同的民俗活动形成了不同的民俗色调,在有关民俗活动中若出“黑白颠倒”的现象可是要受到世人非议的一件大事。同时,人们往往只是知道在某种活动中应该是怎样的,不应该是怎样的,只是作为一种传统相沿习,并不真正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民俗内在的文化意蕴。

诞生、婚姻、丧葬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三大礼仪。在古代任何一项都有其特定的一系列程序、仪式,不同的仪式在人心理上产生的情绪是不同的,因而在整个礼仪中这种心理情绪会以某种色彩基调得到渲染。考查一下不同的礼仪中所积淀下来的色彩民俗语汇,会对此产生更为深入的认识。

一、色彩民俗语汇与诞生习俗

诞生是人一生的开端,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极为重视子嗣的国度里,更是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一件大事。尽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自己的一套庆生礼仪,但有一些习俗却是相当普遍的,如“挂红布”,“送红蛋”,“食红蛋”,“系红腰带”等。“挂红布”是指婴儿降生后要在门口挂上红布,以向乡邻报喜。这一习俗产生很早,《礼记·内则》中就有“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于门右”的记载。“弧”,即弓;“??”,即佩巾,后来由红布来代替,可见挂红布原来是特指“生女”的,后来成为一种普遍意义的报喜之象征。挂红布除了报喜的作用外,还有一层意义,即向外人表示不要随意进入打扰,以免带来邪气冲撞了新生儿,比如孕妇、著孝者不能靠近新生儿和产妇。而用选用红色本身也带有祛邪的意味。产妇在生产期间要“系红腰带”也是同样的道理。

各民族中几乎都存在类似的卵生神话传说,因而不约而同地形成了诞生食红蛋的习俗。同时古人还认为鸡蛋是有神性的,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因而“食红蛋”只能是“鸡蛋”,而不能是别的蛋。蛋的神性则来自生蛋的鸡,古人以鸡为百禽之长,为古代“五牲”之一,祭祀活动中也常用鸡血,由此人们推之鸡蛋具有鸡一样的神性效应。种种原因使“食红蛋”的习俗在民间不断被强化。

二、色彩民俗语汇与婚姻礼仪文化

从古自今婚礼都被看得及重,行婚礼之日应该是人生最喜庆的日子,传统中的红色在这一天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从定亲到结婚,每一程序都被红色主导,结婚也被称为“红喜事”,因而形成了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红”系民俗语汇。首先从“谋合二姓”的媒说起,《礼记·曲礼》曰:“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坊记》曰:“男女无媒不交。”没有媒人男女双方是无法谈婚论嫁的。传说女娲是最早的媒人,之后又产生很多媒的称呼,如“伐柯人”,“冰人”,“月下老”,“媒婆”等,而人们最乐于接受的却是“红娘”。“红娘”这一称呼出自元王实甫改自唐元稹《莺莺传》的杂剧《西厢记》,剧中的极力撮合张生与莺莺的丫鬟红娘以其聪明善良的性格打动了世人,这一人物形象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媒人的代称,并且取得了取代其它称呼的地位,同时这也与介绍对象“牵红线”的说法暗合,与婚礼以“红”为喜庆代表的整体基调相合。

按《礼记·婚义》中的说法有了媒之后要行问名、纳吉之礼,这在民间俗称“发红庚”,也叫“下帖”,“换庚”。也就是男方家取得女方生辰八字请人进行占卜,如果八字相合,则男方就可以将双方各自的姓名、生辰八字并排写在一张红纸上送往女家,称“发红庚”,表明可以议婚。议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下红定”,即男方把财礼送往女家以聘定女方为妻。何以把财礼称“红定”呢,按黄庭坚《子瞻诗句妙一世》诗云:“诚堪婿阿巽,买红缠酒缸。”任渊注:“今人订婚者多以红缠酒壶。”《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次日担许口酒,以络盛酒瓶……又以花红缴担上,谓之缴担红,与女家。”概以此称“红定”。

婚礼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红色民俗语汇更是不胜枚举,如新娘新郎要“戴红花”,“穿红衣”,门前要贴“红喜联”,“挂红灯”,“放红炮”,屋内要“点红烛”,新娘要蒙“红盖头”,从下轿到进入夫家双脚不能着地,要“走红毡”,以示娘家与夫家同为姑娘之家,不有界限。据考,此俗始于唐代,明外方山人《谈征·事部》有:“今人娶妇,舆轿迎至大门则转毡以入,弗令履地。读白太傅《春深娶妇家》诗云:‘青衣转毡褥,锦秀一条斜。’则此俗唐时已然矣。”同时主人家行婚礼要给下人发“花红”,即赏钱,旧时风俗,插金花披红绸是表示喜庆的意思,名为“花红”,因此在喜庆时给仆役的钱物也叫“花红”。现在仍有此称,意义却有所扩大,如职员所得奖金或年终分红也都称为“花红”。

下面说一说古代婚仪中最有特色的“红盖头”。盖头习俗究竟起于何时,有人考证说此俗源于“以扇障面”的婚俗,而这种婚俗则始于魏晋。宋代则是盖头代替了扇子,南宋江已很普遍。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二十“嫁娶”对此有了明确的记载:“(新郎新娘)并立堂前,遂请男家双全盖头,民俗学者有各种解释,如遮羞说、抢婚遗意说、禳解邪煞说、降太喜神说等各种民间说法,而另有一种解释似乎更合情理,认为该俗根源于宋儒道学的影响。考查一下宋代的服饰可以发现,盖头在宋代是妇女普遍的一种头饰,或直接盖在头上或系在冠上,一般用皂罗制成,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外出活动都不离头。其作用不仅是遮阳或防尘,也是为了遮羞,以防男子窥视。因结婚乃人生一大喜事故而取红色成为“红盖头”。由此可见,宋代妇女是不可以随意地“抛头露面”的。南宋是儒家道学思想居于统治地位的时期,其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性”,“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论调成为当时妇女行为的种种禁锢。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操纵下,自然出现了盖头蒙面的婚俗。

其实,古代的婚姻习俗是经历了一个由“黑”到“红”的一个转变过程的,并不是一开始就尚红的,古代迎亲多在夜间进行,而且有“乘墨车”的习俗,迎亲者服饰也以墨色为主。古人以夜为阴时,黑为阴色,正与娶妻所谓“阳往而阴来”相呼应。而人类文化学家则认为这种礼俗出自古代动夺婚之遗,也有一定道理。后来虽仍有夜间迎亲现象但也早已由尚黑改为了尚红。

三、色彩民俗语汇与丧葬文化

民间与婚嫁的“红喜事”相对称的是“白喜事“,即丧事。为何丧事也称喜事呢,这可能要追源到古人的死亡观念。在以往的几千年里特别是佛教传入以后,其宣读讲的“轮回”“转世”的观念成为下层民众精神生活的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加之统治者大力推扬,以及人们认为死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人生旅途的一种转换,即从“阳世”转到“阴世”,因此,人从死去的一刻起就意味着踏上了新的旅途,开始了一种新生活。如果前世修得圆满来世就可以投生为富贵人家,虽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却也体现了一种豁达的生死态度。

与婚仪中的“红”相比,丧礼中则以“白”为主,这是几千年留存下来的至今保持得最本色的古风。这也体现了国人心中不变的孝道。色彩民俗语汇在丧仪中主要体现在丧服,如“白服”,“白孝带”,“护白鞋”,“白布约髻”等名称上。丧事服白由来以久,《高帝纪》:“寡人亲为丧,兵皆缟素。”《苏武传》:“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皆白服,曰上崩。”《荆轲传》:“白衣送至易水上。”可见,不只是丧事,凶事也服白,是一种不好预兆的象征。《周礼》中还规定丧服所用白布必须是粗糙的未漂染的白麻布,以表示生者放弃世俗享乐而以清苦的自我折磨的生活来面对死者的亡魂。因此,丧服禁忌穿戴彩色或艳丽的服饰。“白布约髻”是很早就存在的丧礼,《周礼·问丧》中已有关于此的记载。具体指用白布从发髻后绕一周打结。现在丧礼中亦有此俗,只不过没有了发髻只好系于额上,而更为普遍的做法是在腰上系“白孝带”,以男左女右的传统分别系于左右两侧,这可能是礼仪不断简化的结果吧。丧事中穿“护白鞋”也是后代才产生的,古人丧礼中要白服,白鞋,后来则直接在鞋面上挂块白布即“护白鞋”以代之。

上一篇:医疗技术处置预案范文 下一篇:课程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