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4-04-02 15:44:23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1

关键词:热带果蔬;冷链物流;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分析;策略;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F252.2;F7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3-5543-05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Tropical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Hainan Based on SWOT Analysis

LI Yu-ping,LIU Yan-qun,LIANG Wei-hong,SONG Qi-dao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CATAS/Key Lab of Tropical Crop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Hainan Province, Danzhou 571737,Hainan,China)

Abstract: Cold chain logistics not only maintains the quality and freshness of tropical fruit and vegetable, but also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tropical agriculture and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ropical fruit and vegetable cold chain logistics through carrying on the SWOT analysis in Hainan were elaborated. And the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tropical fruit and vegetable cold chain logistic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analysis.

Key words: tropical fruit and vegetable; cold chain logistics; 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WOT)analysis;strategy;Hainan province

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已成为当今世界果蔬安全、快速、高效集散、流通和销售的重要方式和保障。中国高度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所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海南省是中国惟一的热带省份,也是中国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的重要生产基地。由于海南果蔬销售市场主要在内地省市,运距长,损耗大,每年约有20%~25%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中转运输和存放中腐烂损失,严重影响果蔬效益。因此在海南发展热带果蔬冷链物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海南实际,从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展开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海南省热带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1 海南省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优势

1.1 热带果蔬产量和商品化率日益提高,物流规模越来越大

海南省素有冬季天然大温室之美誉。近年来,随着海南省“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实施,热带高效和优势特色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海南省已成为中国北方冬季果蔬的重要供应基地,成为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对于保障北方越冬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而经过“基地化、公司化、标准化”生产的多年实践,海南省热带果蔬区域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管理的程度日益提高。近年来,海南省果蔬面积、产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表1、图1)。目前,全省果蔬面积在40万hm2以上,总产量在800万t以上(图1)。全省果蔬平均出岛率达65%(图2)。据统计,海南省农产品已销往全国170多个城市、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海南省果蔬年出岛量达570万t,比2010年增长6%[1]。由此可见,海南省热带果蔬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这为海南省建设和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产业和产品保证。

1.2 农产品市场交易网络基本形成

近些年来,海南省从事鲜活农产品经济经营的主体逐渐增多,主要体现在各类批发市场的建设上。海南省现有各类农贸市场471家,建筑面积130万m2,遍及全岛各产区和消费区,农产品批发市场23个,其中水产品市场1个、果菜市场15个、畜禽产品市场4个、网上批发市场1个、粮油市场2个,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7家[2]。农业部挂牌的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有7个。农产品贸易及交易平台的初步形成为海南省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1.3 区位优势明显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南形成了省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对外交通以港口、民航、铁路并举的综合运输体系,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立体交通网。从岛内公路运输而言,海南省已建成以东、西两线环岛高速为主动脉,“三纵四横”国道与省干线为骨架的“田字形”公路网,乡间公路普及率达100%;从海上运输而言,海南省四面环海,拥有1 617 km海岸线,共有68个自然港,现有24个港湾经营港口业务,形成了北有海口港、西有洋浦和八所港、南有三亚港、东有清澜港等“四方五港”的环岛分布格局,海上运输便利,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由建省时的826万t增至2011年的1亿t[3]。从周边环境来看,它坐拥国内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丰富的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商品优势。从国内的角度,它靠近港澳、广东、深圳,位于泛珠三角经济圈,并且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黄金地段,区位优势明显。

2 海南省发展冷链物流的劣势

2.1 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

当今,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果蔬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而中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目前,海南省果蔬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没有形成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阶段:一是采摘整理阶段,由于该阶段主要由分散农户完成,在成本、技术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下,对采后农产品的预冷不能真正实现;二是运输储存阶段,主要由贩运商、加工企业和储运企业等多类物流主体完成,虽然在该阶段采用了冷藏技术等措施, 但由于技术不达标,设备不合格等因素,距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三是零售物流阶段,大部分由个体商贩以及超市等零售终端完成。由于消费者的意识缺乏以及个体商贩处于成本考虑,超市的冷链规范等使冷链物流在这一阶段出现断链。

2.2 物流企业规模小,缺乏核心企业

目前海南省物流产业还比较薄弱,缺乏有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这与海南省优越的地理条件不相适应。2005年以来,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2005)国家标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始开展A级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工作,截至2011年11月,全国共有各类A级物流企业1 715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99家、4A级516家、3A级745家、2A级336家、1A级19家。在1 715家A级物流企业中,海南省无一家5A级物流企业,仅有4家4A级物流企业,8家3A级物流企业,3家2A级物流企业。且在海南省的A级物流企业中大多数从事简单的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很少涉及冷链物流等附加值高的物流业务。因此,海南省急需培育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提供专业冷链物流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或第三方企业。

2.3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装备水平落后

过去几年,虽然海南省果蔬冷库容量年年增加,至目前为止全省预冷库建成141个,总库容量达到21万t,年处理果蔬420万t[4],极大地推动了果蔬的岛外销售。但与海南省快速发展的热带高效农业相比还不是很相称。冷库建设发展也不平衡,布局不尽合理,千吨级和万吨级的冷库主要建在海口、澄迈、文昌、琼海、万宁、东方等市县,而大部分果蔬的主要产区如定安、陵水、三亚、昌江等市县却缺少足够的大中型冷库。冷库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目前海南省还没有一座采用世界先进设备和新技术建设的气调冷藏保鲜库,分拣、速冷手段落后,预冷保鲜效率低,初级农产品采收后损耗比较大,在质量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2.4 冷链物流人才稀缺

随着中国近几年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无法跟上产业发展步伐,各地频现“物流人才荒”。冷链作为物流领域的新兴产业,人才短缺现象则更为突出。因此,目前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海南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

2.5 果蔬冷链物流政策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缺失

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冷冻食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等对行业影响巨大的导向性文件和政策,尤其是2010年颁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但具体的执行标准和硬性文件法规还有不少空白和漏洞,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此外,技术标准缺位是中国冷链物流的又一不足。目前中国农产品质量标准约有3 000个,与农产品物流有关的仅有100多个,果蔬冷链物流的分级、预冷、运输、冷藏、装卸、包装、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一系列的技术操作标准均缺乏。

2.6 物流信息不畅

目前海南省物流信息化建设还相对落后,多数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市场信息情报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县级以上政府信息网络较健全,信息量较大,但缺乏能将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联系起来的网络平台,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市场之间基本处于单兵作战状态,缺乏联系和沟通,缺乏对农产品产销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能力,直接影响农民的增收和企业的发展,客观上也阻碍了果蔬物流业的发展。

3 海南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机遇

3.1 冷链物流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自2004年开始连续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关注“三农”问题,从不同侧面提出要发展鲜活农产品物流。2010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目标,其中果蔬冷链流通率提高到20%以上,冷藏运输率提高到30%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以下。当前海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也受到国家和海南省政府良好政策的有力支持。如国家发改委专项《海南省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建设规划》在6.67万hm2瓜菜种植区布局了几十个田头预冷集货站,这一专项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解决冷链应用中的“瓶颈”问题[5]。在《海南“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并及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因此海南省冷链物流发展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3.2 消费观念转变,市场前景广阔

海南省凭借其优越地理位置条件,成为全国人民冬季的菜蓝子、果盘子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随着海南省和周边各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要求更多地从“现买现卖,吃得到就行”转变到“追求新鲜,追求营养”,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也刺激着冷链物流市场更快地发展,冷链物流拥有极大的市场商机,这为海南果蔬发展冷链物流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3 加入WTO带来的机遇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方面改善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另一方面开放物流市场的承诺将促使更多跨国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市场。国外企业运作经验丰富,管理技术先进,引入国外规模完善的示范性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加速海南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海南省果蔬农产品物流水平无疑是一个发展的机遇。同时加入WTO后,开放的国际市场拓展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空间,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就海南省来说,2009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4.9亿美元,2010和2011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均为5.7亿美元,2011年1~9月自东盟进口农产品9 230万美元。可见,加入WTO以来,海南省的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在持续增长,而这势必形成更为强大的跨国农产品物流。

3.4 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机遇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体,海南的市场容量从中国消费群体扩大到18亿的中国-东盟(10+1)消费群体,中国与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6个老东盟成员国间将有超过90%的7 000多种产品实行零关税,而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4个东盟新成员将在2015年对90%的中国产品实现零关税[6]。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海南发挥区位优势、与东盟成员国经贸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条件,也将拉动海南物流业快速发展。

4 海南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威胁

4.1 热带果蔬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带来的威胁

热带果蔬农产品本身具有地域性、季节性、数量大等特点,果蔬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且由于其产品一般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由于提高了对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在物流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从而使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加大。

4.2 来自国外优秀冷链物流企业的竞争和国内市场的挑战

在中国加入WTO后,包括美国、新加坡在内的数家企业都竞相进军海南省,投资农产品冷藏保鲜业。美商公司将从海南省的大宗农产品入手打开缺口,组建一个大型的“冷链业”,使农产品从采收到销售都处于保鲜的“冷态”之下。而据悉,美国加州的加卡公司、新加坡的复发中记公司等也对海南省农业感兴趣,并表示出合作意向,“冷链业”之战已在海南悄然打开[7]。此外,海南省果蔬农产品物流业和国内一些农产品产销发达的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规模还较小,在国内市场上必将受到发达省份的冲击。

4.3 缺乏相应的国际竞争力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等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8]。而国外冷链物流企业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体系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和完善。比如在运输过程中全部采用冷藏车或冷藏箱,并配以先进的管理信息技术,建立了包括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在内的新鲜物品的冷冻、冷藏链。目前海南省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物流体系、设施等不够完善,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市场中没有竞争优势。

5 海南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通过对海南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SWOT定性分析可以看出,海南省热带果蔬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总的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海南省果蔬冷链物流业,必须立足自身果蔬物流特点,积极把握机会、利用优势;克服劣势、回避威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和国内成功的物流模式,进一步完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积极促进海南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明确和突破。

5.1 加强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冷库少、规模小、水平低是海南果蔬冷链最严重的问题。因此当前急需建立政府引导与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等多元投入机制,在技术改造和充分利用现有低温储藏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提高果蔬的冷链运输率;大力发展冷藏运输,完善主销区果蔬冷链配送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两类冷链建设:一是产地批发市场冷链建设。建设冷链功能完备的产地批发市场,确保产地果蔬收购、保鲜和外运。二是销地批发市场冷链建设。在市区和城镇果蔬集中销售区,建设销地批发市场冷链系统,确保果蔬供应,减少价格波动,保证品质安全。

5.2 完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目前,中国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还不健全。因此在法规建设方面,在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应依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在标准化方面,要借鉴国际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海南实际,制定、修订完善海南省果蔬特别是名特优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地方标准,加快果蔬质量、农药残留量及采后分选、分级、清洗、预冷、包装、冷藏、气调贮藏、催熟、运输、销售等环节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确保果蔬产品卫生和安全,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9]。

5.3 规范健全冷链物流管理体系

政府应该加大对冷链市场的整治力度,设立进入冷链市场的门槛,规范企业操作行为,增加冷链环节的透明度。由于果蔬物流比较繁琐,从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中的每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整个物流过程,因此要借助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提高冷链专业人员和专业组织的自觉性,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通过市场行为整合各种资源,使得各级政府和冷链上的各主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切实担负起促进海南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重任,形成新型果蔬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走出一条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5.4 不断推进果蔬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

应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向各经营主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于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果蔬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当前应依托海南省热带果蔬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区和主要销地市场,充分利用现有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3S(GPS/GIS/RS)技术、电子标签及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建立动态的物流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起区域性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冷链物流环节中的信息交换、传递及反馈,为生产加工、冷藏仓储、配送销售等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达到对果蔬冷链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全程管理的目的。

5.5 加强冷链物流技术体系建设,推广先进技术管理手段

首先,果蔬原料基地建设方面应积极采用GAP、 GVP等先进的管理规范,推广使用先进、快速的有害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等,从源头上保证冷链物流的质量与安全。其次,使用先进的产地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第三,在冷藏运输技术方面,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积极采用冷藏车、冷藏集装箱、保温箱运输技术。第四,在冷链物流全程跟踪技术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

5.6 提高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培育第三方果蔬物流企业

目前,海南省果蔬冷链物流众多的参与个体层次低、规模小、离散性强,使得物流活动作业分散,专业化程度不高,组织管理效率低下。因此当前应采取多种模式,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同时,培育一批具有现代冷链物流理念、熟悉农产品物流模式、管理方式先进、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型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10]。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果蔬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利用物流企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获得果蔬需求信息,统筹指导农户的生产和销售,实现果蔬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使农户、物流服务商以及消费者3方面共同获利[11]。

5.7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和引进

目前,海南省果蔬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已成为制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当前应根据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完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机制。政府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吸引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技术等高层次人才;同时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冷链物流企业、行业组织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采取委托培养、定单培养等方式,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加快冷链物流人才队伍培养,推进海南省冷链物流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美斌.海南:农产品远销170多个城市[N].中国特产报,2012-02-15(D1).

[2] 蒋国洲,张继军.海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初探[J].海南金融,2009(4):32-34,46.

[3] 侯小健.全省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N].海南日报,2011-12-24(A2).

[4] 周月光.预冷库让海南瓜果菜走得更远[N].海南日报,2011-12-30(B4).

[5] 庾莉萍.加快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思考[J].中国农村科技,2012(1):48-53.

[6] 罗 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 海南握桥头堡契机[N].海南日报,2010-01-05(4).

[7] 吴钟斌,陈才来. WTO给海南农业带来新机遇外企竞相投资农产品保鲜业[J].中国花卉园艺,2002(1):38.

[8] 肖怀礼.深圳冷链物流产业升温[N].深圳商报,2010-10-19(B3).

[9] 覃毅延,唐连生.广西新鲜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国经济导刊,2012(2):24-26.

[10] 余硕秋.浅谈“农超对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企业导报,2012(14):113-114.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2

关键词:冷链物流标准 现状分析 问题挖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45-03

1 引言

冷链物流标准化是促进和保证冷链物流运作快捷便利、高效通畅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冷链物流服务水平、优化冷链物流作业流程、促进冷链物流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实现冷链物流合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2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化工作部与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了新版《物流标准目录手册》,对我国现行物流标准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共收录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667项。其中冷链物流标准属于:基础类物流标准、共用类物流标准、专业类物流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文件四大类物流标准中的专业类物流标准。

2 冷链物流标准化现状

2.1 冷链物流标准数量较多,占专业类标准四成

在我国12个行业285条专业类物流标准中,冷链物流标准以111条40%的比例位居第一,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汽车物流、医药物流、家电物流、煤炭物流、粮食物流、邮政物流、出版物物流、烟草物流、木材物流、国际货代、危险品等12个行业物流标准。

2.2 冷链物流标准主要集中在果蔬类标准领域

在冷链物流的应用领域中,主要常见于食品、水产品、肉类和果蔬四大类。其中果蔬类物流标准以51条占据榜首,肉类冷链物流标准以13条居第二,水产品物流标准以11条位居第三,食品类冷链物流标准仅以5条居最后。见图1所示。

2.3 技术类物流标准远超其他标准,独占鳌头

在冷链物流标准的类别统计中,基础类物流标准有4条,管理类物流标准为18条,作业类物流标准为18条,技术类物流标准为71条,占到总标准数量的63.96%,超过六成,各物流标准类别分布如图2所示。

3 冷链物流标准化现存问题

3.1 物流标准在国际地位更多是跟随,达不到引领,制约扩张

标准化具有促进和保证物流运作快捷便利,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作用。俗语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谁是该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谁就掌握了主导,谁就有绝对的领先优势。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多集中在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的提升以获得产品竞争优势和品牌培育层面上,在国际中更多只能跟从,一旦标准改了就需要再次适应,较为被动,不利于我国冷链类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扩张。

3.2 缺乏配套政策和产业链贯穿扶持,影响执行

冷链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求冷链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且各个环节都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引导,以达到整个链条环节的有效衔接。在国外,伴随着冷链标准的制定,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进行支撑,该产业链上企业以标准为核心,打造相应的产品、技术以及服务,并通过门槛的准入等政策进行监管,排除标准化体系外的企业,达到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统一。

3.3 标准制定部门众多且自成体系,缺乏统一规范

冷链物流属于相对特殊的行业,标准的制定涉及车辆、制冷、食品、物流等多个产业,因此形成了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制定部门涵盖了交通、农业、卫生、商务及标准化委员会等多个组织(如图3)。国内各组织之间自成体系,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及交流,再加上一些地方和企业的规范,造成标准种类繁多、内容复杂、界面不清,使得一些标准之间相互冲突,标准混乱,企业不知所措。

3.4 冷链物流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约束力有限

在我国111条冷链物流标准中,仅有10条冷链物流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而91%为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这些不具有强制性的标准在冷链物流行业并不成熟的现实环境下约束力极低,对冷链物流企业指导作用非常有限。

4 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鼓励和扶持冷链物流企业快速壮大,成长为标准主导者

培育和壮大物流市场,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支持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化活动中去,努力成长为标准主导者,创建竞争优势。

4.2 加强标准制定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标准的对接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人,加强部门、行业、企业、标准技术组织间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的信息交流,对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进行协调推进;同时,加强与国际冷链物流标准的对接和统一,以实现我国冷链物流系统与国际冷链物流大系统顺利接轨。

4.3 按产业链思想进行标准体系梳理,并特性化调整

针对冷链物流产业链标准种类多,涉及领域广,从属管理部门多等特点,在全产业链思想下对物流标准中“行标”和“贯标”进行梳理。

第一,系统内“行标”: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冷标委)牵头联合与冷链物流标准制定有关的部门对冷链物流标准进行重新梳理,修订内容交叉的标准,完善行业链条中缺失的标准,以达到冷链物流标准的统一与衔接。

第二,系统外“贯标”: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系统外但也需要行业企业贯彻执行的一些通用类物流标准,如物流设备相关标准、物流信息相关标准、物流作业相关标准等,冷标委给予一定的协调支持,推进企业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

4.4 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助力冷链标准化实现

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研究与教学机构共同努力,大力开展冷链物流标准培训,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对于冷链物流标准化的认识和重视。同时,在冷链物流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科研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政策与资金支持,并建立相应的推动行业资质认证的措施,设立适当门槛以确保进入冷链物流领域的企业、人员和装备达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标准目录手册[R].2012(8).

[2]全国物流标准2009年―2011年专项规划[R]. http://.cn/.

[3]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R].2012(8).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3

冷链物流、冷库、冷藏运输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指冷藏冷冻品从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要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的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具有复杂性、协调性及高成本性特征,适用于果蔬、禽蛋、水产品、速冻食品、乳制品、花卉、药品等领域。冷链物流涵盖制冷设备、冷库、运输、物流等行业,其发展可以带动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发展很快,但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亟需政府及行业投人更多的关注。

一、政策扶持冷链物流发展

为了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7月28日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衔接上下游、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同时,还提出了八项重点建设T程,分别是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T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果蔬冷链物流工程和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科技部“十二五”期间也将重点研发冷链物流新装备和新技术。从立项和正在立项的科技攻关项目看,“十二五”时期投入的科研经费明显多于“十一五”的科研投入。

近期,财政部、商务部也出台了《关于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的通知》,提出要在全国多个区域建设从产地到销地的冷链系统(周转冷库、冷藏车、冷柜、制冰机);发展冷藏集装箱运输,优化组合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扶持公路、铁路、海路冷链运输。同时,加强冷链物流配送设施设备配置(周转箱等),加快冷链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此外,天津、海南等地方政府也提出了发展冷链物流的相关专项扶持政策。

二、我国冷链物流的落后状况及不利影响

我国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冷链物流的科研投入和科技创新相对滞后,掌握冷链物流技术的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占比极低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冷库库容量1500万吨,每人拥有的冷库库容量仅为12公斤,机械冷藏列车近7500辆,机械冷藏汽车4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铁路冷藏运输车辆仅占铁路运输车辆总量的2%。而且,目前国内冷链行业的制冷技术只相当于国外80年代的水平,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铁路方面,冷藏车绝大多数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严重缺乏。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每年所消费的易腐食品将近10亿吨,其中需要通过冷链物流服务的超过50%。而目前我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市场需求的20%至30%。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30%、40%;而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我国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仅在上面盖上一块帆布。目前,多数仓储企业局限于冷库,而配送企业在冷冻冷藏方面无法专业,各自的欠缺导致了冷链“断链”,这是冷链产业发展的硬伤所在。 (二)管理落后,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

例如,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影响了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发展。 (三)第三方介入很少 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目前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库存储、冷藏运输服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由于国内很少有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的温度控制,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冷藏食品的生产厂家也无法把整个冷链物流业务外包,只能是自营,或者将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输外包。

冷链物流水平低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一是运输损耗极高。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易腐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有关部门估算,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每公斤一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二是不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不利于出口。由于冷链发展滞后,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三、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的原因

1

成本高 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首要原因是投入大、成本高。据有关企业介绍,冷藏运输车价格约为30~40万元/辆,为一般车辆价格的2~3倍;进口冷储专用高架叉车价格为26万元/台,货架为1700元/组,按每万平方米仓库需叉车4台,近900组货架计算,需投资250万元。建设一个能检测生物9项、理化20多项指标的检测中心需投资400多万元。建1万平方米冷库,企业在硬件设备上需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这样的成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承担的。物流公司极少开办冷藏运输业务的原因,主要还是考虑成本。冷运货车油耗高,货厢容积也比

普通货车小很多。物流公司要做冷链,只有大幅度提高收费标准,才能保证公司不亏本。

2

政策扶持不到位

目前,服务业发展受重视度不够、赋税太重的现状,都使我国冷链物流及相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制约。据空调制冷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在宏观方面,国家给出了指导性的方向和支持,也给予了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但仍有企业代表反映,国家的扶持政策和行业法规不够细化、不够具体,政策春风最终难以惠及企业。

四、促进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策略

国家有关部委、相关行业协会、冷链研发部门、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必须广泛合作、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

1

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外级

冷藏车、冷库、冷藏集装箱等设备是冷链物流的物质基础。如果缺乏物质基础,那么冷链产业发展就无从说起。我国冷藏设备早期对外资品牌的依赖比较严重,在最近两三年内,以格力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冷链市场发出强音。格力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集装箱空调。业内人士表示,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得冷藏集装箱领域中首次拥有了民族自主品牌。

2

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

冷链物流对生产、运输、储存、销售这些环节中的时间和温度控制有着更高的要求。一体化的物流服务需要建立先进的信息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物流服务过程,提高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准确性、针对性、高效性和完整性。应充分利用现有RFID技术、3S(GPS/GIS/RS)技术及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变事后被动处理为事前计划、事中监控指挥、事后可追溯的处理方式。

3

建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和追溯系统

(1)建立追溯体系

2010年,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启动实施了国内功能最为完善、技术最为先进的管理系统,构建了国内第一套完整意义上的食品追溯体系,对上海世博会的食品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保证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持续184天,7000万人次游客的食品安全。

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类别的农产品,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供应链体系、产品特性的不同,都直接导致其追溯体系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以从“宽度”、“深度”和“精确度”三个角度来进行分类。宽度,是指所包含信息的范围。深度,是指可以向前或向后追溯信息的距离。比如,动物的饲料,结合追查责任的要求,可以做到是追溯到全部饲料原料的产地,还是仅仅追溯到混合饲料的供应商。精确度,是指可以确定问题源头或产品某种特性的能力。例如,牛肉中价值较高且单独包装的部位产品需要做到追溯到个体,而一些价值较低且混合包装的产品只需要追溯到生产批次即可。

(2)建设RFID和GPS监控体系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4

关键词: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扶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41-02

常德是农业大市,是江南著名的“粮仓、酒市、烟都、纺城、茶乡”,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和水产品的总产量均居湖南省之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和鱼的生产基地。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常德市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对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营养价值、卫生程度有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农产品品种丰富,配送及时迅速。因此,市场需求促使农产品物流模式进入新的阶段,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阶段。

冷链物流产业所运送的商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第二种是加工后的食品,如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第三种是特殊商品,如药品和疫苗等[1]。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主要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商品服务。

一、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据常德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全市需要冷链物流的农产品产量如表1所示。

截至2015年年底,常德市冷藏库、冷冻库容量9万吨,占全省冷库容量的6%;冷藏库容量10万吨,占全省冷藏库容量的8.77%;冷链物流车96辆,占全省冷链物流车辆总数的5.85%,相对全市农产品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冷链物流产业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全市肉类、水产品和果蔬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16%、22%和8%,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80%―90%生鲜农产品仍处于常温下流通,肉类、水产品和果蔬的流通腐损率达18%、20%、30%[2]。

因此,加快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本地农民持续增收,以及保障城市居民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面对的问题

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具有规模化、系统化、集约化的冷链物流系统还未形成,不能满足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业要求,突出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粗放式发展

常德市绝大多数冷库的冷藏储存能力在1万吨以下,拥有冷库的企业大多规模小、水平低,相关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储存产品质量不一、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企业成本高、效益差;相关制冷技术较为落后,不少企业的设备还采用上一代的制冷工艺和技术,相当于国外 20 世纪 80 年代的水平,冷库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冷冻冷藏质量监控、农产品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不小的差距;农产品预冷与冷却环节较为薄弱,预冷保鲜率低于30%,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85%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承担全市8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3]。

(二)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常德市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健全完备的网络信息平台,终端信息设备也配备的不够齐全。由于经销商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使得冷链农产品流通具有盲目性,降低了农产品的经营效率。市场缺乏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不同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造成地区内冷库的闲置,使冷链物流资源存在浪费现象,阻碍了农产品物流投资的发展。

(三)缺乏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主要由销售方、供应商独立完成。以常德惠生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两家公司自营冷库、冷链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费用较高,而且有一定程度的运力浪费。由于常德市缺乏实力强、服务好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而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达到肉类食品公司对物流配送对时间、储存条件等方面的要求,使得肉类食品公司不得不自营冷链物流。总之,常德市缺乏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

(四)相关引导资金不足

由于市场对冷链物流产业有着巨大的需求,全市各区县市企业修建冷库热情高涨。根据2015年年底常德市商务局的摸底调查,常德市拟建冷库的所需资金近20亿元,使得企业资金负担较重,而省、市两级相关扶持引导资金不足,近两年无相关扶持、补贴政策出台,很多项目不能按计划开工。

三、常德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举措

整体来看,常德市在冷链物流的 “六化”(即一体化、链条化、信息化、规模化、网络化、高效化)方面仍然非常滞后[4],其中各环节发展严重不平衡、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基础建设的整体规划等问题最为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农产品流通呈现的跨区域、反季节的特点。在不断高涨的需求刺激下,常德市未来的冷链物流产业潜力巨大。因此,为了推动常德市冷链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损腐率,提高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率,相关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

政府相关部门、冷链物流企业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提高相关企业、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的认知度,营造建设品牌生鲜农产品的良好商业氛围,促进生鲜产品优质优价,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产后入库保存、商品化包装、屠宰加工等环节实现低温预冷控制,促进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加强上游生产企业与下游销售企业的冷链对接,稳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的外包。鼓励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运用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建立生鲜农产品由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二)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对中、小低温食品供应商及生产商来说,要把生意做大做强,急需降低物流成本,也势必需要第三方物流机构的服务。因此,无论从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还是从市场需要方向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具有专业水平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都将成为未来进入市场竞争核心力量。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要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大型物流企业,以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上游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资源[5]。在此过程中,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推动资源整合;引入部分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培植本地骨干企业,建设一些能起主导作用的产地加工企业、大型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扶植、引入引进一批能为社会提供优质商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不仅包括冷藏运输,还包括产品预冷保鲜、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和冷冻销售等环节。因此,要鼓励常德市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增加批发市场生鲜农产品所需要的冷藏运输设备、在乡镇周边建造农产品低温处理中心、建立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运输配送中心、购置最新冷藏运输车辆等。鼓励肉类和水产品生产企业、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零售企业等经营主体,在技术改造和充分利用现有低温储藏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

对超过一定规模的投资方,建议市县两级政府给予土地、税收、前置审批、车辆管理等方面的优惠,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

(四)开展软件平台建设

建立全市统一的冷链的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如应用条形码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6],做到上下游企业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药监局提供可溯源的信息支持,让其可对问题食品追查到底,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打造网络信息平台,保证冷链食品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对接,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冷链物流的费用成本,使农产品达到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24-28.

[2] 全市冷链物流产业摸底调查报告[R].常德市商务局,2016.

[3] 常德市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现状[R].常德市农业委员会,2015.

[4] 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AO农业展望,2012,(4):55-59.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Z].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5

为了摸清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解决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2008年9月至11月底,冷标委联合我国冷链物流服务、食品、医药、商业流通、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等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媒体,组织了针对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暨冷链物流监管与信息服务需求情况的大型调查活动,为制定国家冷链物流标准发展规划、确定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以及明确国家当前急需制定的冷链物流标准项目提供依据。

调查情况及数据分析

1 行业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寻找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促进冷链物流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从调查结果看,56.2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缺失,非冷藏车进行冷链物流服务业务,造成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认为“政府机关、下游企业和终端消费者还没有产品的冷链物流意识,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有效规模小”和“冷链物流对比一般社会物流成本太高,而全社会还没有这种意识,没有给予合理的价格、作业待遇”的比例分别为48.44%和40.63%。排列前三位的选项涉及社会意识及冷链标准的问题,说明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集中在社会各级的意识以及冷链标准不完善两大方面。统计结果见图1。

总体来看,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同冷标委与企业交流的结果大体一致。

从实际走访的情况看,虽然我国冷链物流服务对象的产业基础雄厚,但冷链物流在我国发展的社会基础却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

(1)普通消费者乃至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冷链物流的概念还十分陌生,对冷链物流的意义认识比较肤浅,或不全面,目前主要是从减少浪费的角度进行考虑,对于完善冷链物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建立开放的冷链物流系统、保障消费知情权、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意义认知较浅;对于冷链物流系统还涉及到能源节约、需要系统合作等问题尚没有过多的考虑。

从近期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动向看,甚至有排除部门横向合作的考虑,这种倾向是相当危险的。

(2)冷链物流产业链终端企业极度缺乏冷链物流的意识。

例如,医院、疾控中心、药店等单位了解冷链物流概念的比例非常低。在我国曾发生过的医药群体性事故中,医药生产企业、医院、疾控中心、药店等往往被迫分担了在物流环节发生的问题,他们可能是医药冷链物流系统不健全所造成事故的无辜受害者,但由于无法追踪冷链物流系统,造成相关责任无法分清。

从食品或初级农产品产业链来看,蔬菜、水果等腐烂比例太高,增加了超市的经营成本。但如果进入相对较好的冷链系统,商品的保质期可增加一倍以上,等于延长了商品在超市的可销售时间。如果果蔬类易腐食品的保质期从一天延长到三天,超市的损失就可以减少30%~50%。

从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发展的历史看,产业链终端作为冷链物流的受益者,应当是冷链物流积极的推动者。但我国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虽已起步,但未来的道路仍然很漫长。

在涉及我国冷链物流经常断链的原因判定问题上,被调查者有57.81%认为断链原因是“冷链物流硬件水平问题,包括:冷链系统设计处于空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车辆和物流节点之间没有衔接等”。50%认为是“人为因素: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经常采用中途停机甚至采用非冷藏车运输冷藏货物”。42.19%认为是社会认知问题。统计结果见图2。

从实际走访的结果看,硬件建设也是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首要问题。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确实存在恶意断链和用非冷藏车运输产品的问题,他们的行为又进一步导致恶性竞争。因此,行业规范的必要性十分迫切。

2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只有约60%的被调查者对所在城市采取的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情况进行了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被调查者对宏观政策及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不是非常了解,或当地政府没有相关的激励政策。调查显示,56.41%的被调查者建议将冷链物流发展“列入当地重点发展项目,优先进行项目立项”,41.03%的被调查者选择“和节能项目结合,进行资金扶持”。统计结果见图3。

对于组织冷链物流培训及赴国外进行交流的选项,56.2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意义,但应先从了解国内情况开始”。统计结果见图4。

问卷中“所在城市最近3~5年内重要冷链物流规划项目”为填空题,回收的问卷中没有人进行解答,说明目前多数城市还没有对冷链物流进行规划。

3 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

调查中,希望通过制定国家冷链物流标准来解决行业问题的意见比较集中。79.69%的被调查者希望解决“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和服务企业准入标准。通过资质认证、诚信认证,逐步规范冷链物流服务市场”。表明被调查者普遍对现存的冷链物流服务市场不满意,希望通过国家标准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准入资格。在标准的强制执行中,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将被淘汰,冷链物流服务市场现有状况可以得到改善,市场上规范的企业将得到公平地评价。统计结果见图5。

从行业当前最急需制订的冷链标准来看,53.1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冷链物流行业服务标准”,35.94%认为是“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资质认证和诚信体系标准”。本选项的结果与上一个问题的结果非常吻合,表明被调查者希望尽快建立相关行业标准和行业准入标准,希望通过标准的制定提高冷链物流行业的准入门槛,规范现有行业秩序,提高服务水平。统计结果见图6。

此外,78.13%的被调查者赞成国家鼓励、建设冷链物流实验/示范基地的意见。而这些工作的进行,需要得到国家相关支持。

4 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始终是物流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希望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化来解决哪些行业问题”的调查中,“空载配货问题”占42.19%,“物流服务企业内部优化调度和对于车、货、司机的管理问题”占

37.5%,“物流服务企业资质认证和诚信问题”占37.5%。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层面希望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化解决企业内部问题(空载、企业内部优化)、诚信问题。

其他选项涉及到“网络建设”、“供应链建设”、“共同配送”、“消费者权益维护”等问题,结果显示企业家对企业间及企业与消费者间的关系的关心程度不够。各选项的统计结果见图7。

对于“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应包含的内容”的调查,排在前三位的是温度(67.17%)、时间(51.56%)和湿度(42.19%)。调研结果显示了冷链物流服务的客体对这三个方面的敏感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冷链物流服务的特点。各选项的统计结果见图8。

针对“冷链物流服务信息向谁提供”的问题,选择结果为终端企业用户(56.25%)、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商(51.56%)、货主(39.06%)、工商及产品质检相关监管单位(20.31%)。统计结果见图9。

5 冷链物流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缺乏监管标准,无法执行”占56.25%,“冷链物流是个大系统,政府部门是分段管理;产品从出厂到市场的终端环节,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占48.44%。统计结果见图10。

对于冷链物流监管工作的重点问题,73.44%的被调查者认为重点应是“尽快出台和完善冷链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增加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透明度。保证冷链物流不断链”。由此可以看出,监管的执行需要标准来支撑,也需要冷链物流信息化来增强服务过程的透明度。统计结果见图11。

目前,冷链物流监管的主要责任单位相对分散。50%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责任单位是“质量检验检疫部门”。同时也说明冷链物流是个大系统,涉及到的监管部门多,存在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问题。统计结果见图12。

进入2008年,我国出现了“冷链物流热”的现象。为做好行业工作,冷标委希望能在2009年举办我国第一次专业的冷链物流学术年会。从反馈意见来看,排在前三位的问题分别是:

(1)尽快建立相关产品(医药、加工食品、果蔬花卉、水产品、生鲜肉类、乳制品、化工危险品)的冷链标准;

(2)温度控制与监管;

(3)气调保鲜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虽然得到的终端企业信息有限,但统计结果仍然可以反映出一定问题。

首先,各地政府对冷链物流的概念不甚了解,没有意识到冷链物流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企业也对宏观环境、宏观政策不太了解。今后,冷标委应加强对各级政府的冷链物流宣传,并做好培训工作;同时加紧探讨冷链监管、冷链标准的制定等相关工作。

其次,冷链物流已发展到急需规范的阶段。急需制定冷链标准,以规范行业秩序,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6

一、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一)冷链物流企业整体水平不高。目前,正规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物流公司规模大的不多,现有的冷链服务提供商大多为小企业,其资金、设施、运作经验以及管理运作水平都有待提高,一些企业以价格来竞争,无利润地来进行投资和扩大规模。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二)各自为政,缺乏资源的有效整合。冷链物流服务价格相对较高,多数企业各自为政,物流设施重复建设,浪费严重;并没有使用整体成本的概念,比较注重单价成本,而没有考虑如何通过使用合格和优质的物流服务来减少货物的损失。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三)违规操作,市场不规范。由于冷链物流缺乏服务标准,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使得物流企业违规有了可乘之机。有些物流企业并不能保证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商品质量难以保障。冷藏车制冷达不到要求,普通车运输冷藏商品,超载或同行间恶意竞争相互压价,一些冷藏车生产厂做出的冷藏车在技术上并不符合冷藏车的要求,或者有些运输只是做个保温箱,里面放一些冰块,这种运输的温度控制、卫生等条件都很难得到保证。

(四)人才相对缺乏。由于冷链的复杂性,懂得冷链技术和管理,冷藏物流操作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但是,他们在各自成长的过程中,大多积累了一定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尤其是现有很多小型的冷链物流企业是由原有的小型冷藏产品的制造企业剥离出来的,因此都或多或少拥有了一定的冷链资源和特定的客户群。

二、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冷链物流目前在国内几乎尚未建立。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铁路冷藏运输车辆仅占铁路运输车辆总量的2%,而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在这些生鲜农产品中,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30%、40%。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与之对应的是,国外蔬菜冷运链覆盖在90%以上,肉类、活禽类的冷运链覆盖则达1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冷链食品的消费需求也逐年提高,初级农产品、各类水产品、速冻食品、包装熟食、奶制品、花卉等物品的仓储和配送过程都需要冷藏或冷冻,相关的冷链物流运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消费者对冷链的旺盛需求与我国落后的冷链物流现状之间的矛盾亟待建立科学合理的冷链物流体系,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政策的扶持。2009年2月25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将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强调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和食品的冷链物流体系;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确定了农产品冷链建设的七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八大工程,是国家在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其中之一就是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根据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格局,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力争到2015年在中央及地方企业中形成30~50家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集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冷链物流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策略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物流供应链的基础。物流系统要做到准时交货、降低库存费用,运输环节的货车、装卸环节的起重机、仓储环节的传送带以及土地、厂房等硬件设施是保证作业流程顺利进行的基础。由于维持冷链物流的低温环境需要冷藏车、冷冻车等硬件设备,因此在冷链物流供应链环节,冷藏车、冷冻车等基础设施成为冷链物流企业的立身之本,在奶制品、肉制品等产品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位于供应链中间的冷链物流企业,要想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就必须要进行资源的整合。比如,对销售商的业务进行整合,利用冷链中生鲜食品季节性强的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季节上互补的销售商,让运输工具的配备和调动与之相适应,有效降低成本;为实现冷链物流业务的规模化,利用地域互补性,采用联盟的整合方式拓展冷链物流业务,达到规模效应;由于冷链物流的低温特点,物流企业单独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投资成本高,而且回收期较长。而因为冷链食品的特点相同,社会整个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

(三)制定合适的客户服务目标。冷链物流在实施过程中的条件特殊,使得物流成本相对于普通物流来说要高出许多。冷链物流企业要想生存壮大,就需要通过合理的物流规划来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决定向客户提供的服务水平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关键,因此制定合适的客户服务目标至关重要。首先,订单的处理效率要高。冷藏品保质时间较短,所以对时间的控制是整个冷链物流运营中决定物流服务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订单处理的速度越快,冷链产品的价值期就越长,给客户创造的利润就越大;其次,冷藏产品在运输及仓储过程中极易发生损失,所以专业化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要注意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服务的可靠性;再次,柔性的冷链服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要使物流服务具有柔性化和个性化,根据需要对客户企业的产品、市场策略等采取个性化的服务。

(四)发展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系统。由于冷链物流实施过程中,时间是关键因素,而且冷链储运对象对湿度及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对冷链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对于减少企业运营风险、优化运营绩效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在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方面,要建立一套适合冷链物流且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优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物流设备的信息化方面,要大力发展条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温度湿度的红外遥感控制等信息技术及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五)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企业管理。当前,国内冷链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对冷链发展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认识不足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冷链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链市场竞争的需要,就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其中,对高级物流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毕竟先进的冷链物流运作是需要高级物流人才做后盾的。只有人的素质提升了,整个企业的竞争力才有望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及物流专业教育的努力。

(六)政府的作为。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从技术上规范市场。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以生鲜猪肉为例,从屠宰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的温度都有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最后消费者买到的猪肉可能就达不到卫生标准。同时,如果没有采用严格的技术标准,那设备采购和运输成本会低很多,中间的差价就是企业的巨额利润,这也容易造成恶性竞争,不利于整个市场的长远发展。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从技术上规范市场;其次,政策上的支持。由于我国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硬件设施多数停留在传统水平,所以行业对于高成本的新型冷链设备又望尘莫及,这就需要政府支持,加大对冷链物流硬件设施的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建立自动化冷藏库、冷藏集装箱,建设铁路冷链运输网络等。政府可以以租赁的形式运营,既可以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免去高额成本,又可以加快冷链物流发展。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7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调研;发展战略;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262-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LIU Qiao1,SHEN Xin2,LIU Li2,HUANG Zhi-peng2

(1.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Heilongjiang,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for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promote the income increase of the peasantry and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the scale of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the situat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ld chain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fter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its main issues were analyzed, the point that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ultry, fruit and vegetable, aquatic products, and processed food cold chain fields was proposed, then the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above areas were describ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investig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Heilongjiang province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屠宰、捕捞后,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1]。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食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2010年6月18日颁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冷链建设状况如何?如何建设与“现代物流业”相适应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黑龙江省如何制定适合省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来指导今后的建设与实践?带着这些问题,“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现状与对策”课题组,根据黑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组织的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的要求与安排,分两个子课题组,深入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鹤岗、七台河、双鸭山、绥化等8个地级市以及甘南、同江等8个县(市)进行了调研。课题组发放“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基本情况调查问卷”70份,回收问卷65份,其中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6%。课题组除了采取问卷调查外,还采取座谈会、汇报会、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上述县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

同时,课题组受黑龙江省发改委委托,设计了8份调查表,交由全省83个市县发改委协助完成调查,调研涉及农产品生产、消费布局(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基地及市场建设,农产品产量及消费量等)、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相关情况(现有冷藏冷冻设施、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冷链设施及使用管理现状等)、辖区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等。

本研究从黑龙江省冷链物流建设规模、基础设施、冷链物流技术现状、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发展环境5个方面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该省发展冷链物流应重点开展的领域以及措施建议。

1 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1.1 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标准化种植水平日益提高,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蔬菜生产、农药使用准则等多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得到推广应用,覆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87 580 hm2,年产量701万t。果园面积达到35 340 hm2,年产量50万t。肉类、禽蛋、乳制品、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87.9万t,649.5万t、101.9万t、38.07万t。目前,全省绿色食品监控面积、获得标识认证的产品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到1 600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484万hm2[2]。对黑龙江省蔬菜、水果、肉类、禽蛋、乳制品和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初步测算,分别为4%、3%、10%、13%、95%和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7%、25%、30%、90%和1%,冷链物流的规模正在逐步增长。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有冷藏库近400座,冷库总容量约为62万t,其中高温冷藏库、低温冷藏库、冻结物冷藏库的比率分别为40%、45%、15%。冷藏运输工具主要是冷藏车,数量为415辆,冷藏容量为22万t[2]。目前冷库大部分是以土建为主,气调库所占的比例不高,冷库规模相对较小,绝大部分库容都在1 000 t以下,1 000 t以上的中型冷库比率约为30%。

1.3 冷链技术逐步推广

绿色农产品基地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思想、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正在努力实施全程低温控制。大型肉类屠宰企业开始运用国际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从生猪屠宰、分割加工、冷却成熟等环节低温处理起步,基于RFID技术逐渐向储藏、运输和销售环节延伸,向着全程低温控制的方向快速发展。冷库建设中开始运用较为先进的发泡技术,新建冷库结构正在逐步调整为以气调式冷库为主体。

1.4 冷链物流相关企业不断涌现

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拥有冷库的企业有145家,有农产品加工型企业180家,其中肉类、蔬菜、水果、乳制品、禽蛋和水产品加工型企业分别占38.4%、16.1%、17.8%、18.3%、7.2%、2.2%。主要生产加工的农产品集中在肉类、乳制品、蔬菜水果和禽蛋类。全省已经开展冷链运输的规模以上企业为21家,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1 112人,从事冷链运输的机械冷藏车243辆,冷藏船吨位3 t。全省农产品销售中有规模以上农贸批发市场62家,综合性超市农产品专销区80个。

1.5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步完善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专门制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环境也在逐步完善。黑龙江省高度重视鲜活农产品快速流通通道建设,构建起通往京津等主要城市的农产品绿色通道,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完善“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等,为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提供便利,有力推动了冷链物流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体现,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2 黑龙江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生鲜农产品冷链发展总体水平较低

黑龙江省大部分农产品仍是在常温下流通,冷链物流各环节衔接尚不够通畅,缺乏系统化的连贯作业,损耗严重。部分农产品在加工初步环节采用低温处理,而运输和销售环节断链现象严重,全过程冷链的比例过低。冷链物流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手段落后,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3,4]。

2.2 冷链设施设备规模严重不足

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国有冷库大多使用了30年以上。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或低温场所操作。各类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相对较少,果蔬冷库建设还较为落后,产地加工冷库建设也较缓慢。夏秋蔬菜生产旺季供应过剩,冬春淡季自给不足,主要靠从省外调入,恒温保鲜库设施严重不足。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屠宰企业拥有冷藏车的比例还较低,多数运输车辆达不到冷链运输的标准,高温屠宰、高温运输造成的二次污染给肉制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2.3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第三方物流主要以提供货物、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等业务为主,黑龙江省尚未形成具有规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能提供全面的、综合的、集成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大量冷链物流服务资源分散于食品、农产品初级加工等领域,资源整合与增值服务能力较弱,致使农产品产后损失较大,附加价值未得到深度挖掘。

2.4 冷链物流技术应用不足,信息化程度低

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冷链物流手段尚未普及,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冷链各环节的企业信息化程度还较低,各环节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和共享,农产品追踪溯源技术的支撑能力尚较弱[5]。

2.5 冷链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冷链物流系统和专业培训。省内开设有物流、食品、制冷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极少,专业大学生的有效供给量不足,造成冷链物流人才匮乏。缺乏多层次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3 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发展领域及主要任务

3.1 肉禽类冷链

发挥黑龙江省“全国重要猪肉、牛羊肉、禽类产地”的区位优势,建立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产品产地与销售终端无缝对接的冷链物流体系。一是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改造屠宰生产流水线及温控设施,提高肉类屠宰加工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强肉类屠宰后产品排酸、预冷等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三是以大型肉类加工企业为依托,建立产销对接的肉禽类初加工冷链物流基地。四是提高冷却肉销售比例,大力推广冷藏运输车辆和运输全程监控技术,鼓励和支持超市、大卖场及农贸市场等销售终端采用冷柜销售的方式。

3.2 果蔬冷链

黑龙江省应发挥特色果蔬品种多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建立以生产基地为基础,以集散市场为载体,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1)加强特色果蔬生产基地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借助黑龙江省果蔬种植的地域优势,大力建设大庆寒地葡萄种植基地、尚志市三莓浆果基地、双城西瓜种植基地、阿城白菜生产基地等特色果蔬生产基地,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果蔬产品品牌,加强果蔬生产基地的冷藏、保鲜、储存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果蔬拣选、保鲜储存和包装等环节,保证黑龙江外销特色果蔬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增加。

2)完善果蔬集散市场冷链网络建设,依托哈达果蔬批发大市场等省内专业果蔬集散市场,建设集交易、冷藏、质检、运输、配送为一体的区域配送型果蔬冷链物流中心。

3)推进果蔬加工企业冷链系统的升级改造。加大投资力度,支持果蔬加工企业加快应用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技术、设施和设备,加强果蔬预冷、保鲜、精深加工和包装环节,完善冷链链条,扩大冷链物流规模。

4)完善果蔬产品的季节性双向冷链体系建设。黑龙江省冬春季节果蔬供应不足,大部分依靠南菜北运。而每年的7~9月份,露地蔬菜和果品产量大、质量优和口感好,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适合北菜南运。借助果蔬种植的季节时间差,加强季节性果蔬产品的销售、预冷、包装、保鲜、冷藏和冷运,大力发展满足黑龙江省果蔬产品季节性调运需要的双向冷链物流体系,保证果蔬产品全年的充足供应。

5)大力培育专业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加大对第三方物流的鼓励扶持,加快整合大型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超企业和果蔬储运企业冷链设施和服务资源,建立从产地到销地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打造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影响力的龙头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企业。

3.3 水产品冷链

着眼于深化水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水产品冷藏比例,建立以大型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市场为支撑的冷链物流体系。一是加大冷链设施投入,鼓励和支持重点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冰鲜、冷冻等冷链设施,引导水产品基地健全速冻、冷藏等冷链设施。二是建立快运网络,针对水产品易腐的特点,积极推广冷藏、冷冻等冷链运输方式,全面提高水产品快速通达能力。三是强化配送功能,依托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市场,加快速冻库、冷藏库、深加工车间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仓储、配送、定制加工等物流业务。

3.4 加工食品冷链

围绕加工食品的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产品运输、配送、销售等各环节,建立以龙头食品生产企业为主体,实现产后预冷、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及运输和冷冻销售等功能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一是加强流通加工基地建设,依托浆果、乳制品、速冻蔬菜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具有分拣、清洗、切分、冷藏等功能的流通加工基地,构建以品牌食品加工流通基地为节点的冷链物流网络。二是积极推进食品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业务外包,整合社会冷链物流资源,构建以订单为核心的一体化冷链产品配送模式,全面提高共同配送水平。三是加快改造提升专业市场、连锁超市、大卖场等食品交易平台,完善冷链服务功能,加强食品采购、销售流程控制,建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 结论与探讨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有着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资源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应用为支撑,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规划,优化布局,重点突破,强化特色,科技引领,管理创新,引导和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完善和创新,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不断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增强农产品冷链服务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管理优势和竞争优势,切实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Z].2010.

[2] 黑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黑龙江统计年鉴201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 刘 乔,沈 欣,孙 栩.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9):38-41.

[4] 霍 红.冷藏链研究现状及分析[J].物流科技,2008(10):82-83.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8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肉、禽、蔬菜、水果、海鲜等生鲜农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1]。随着制冷技术的日益进步,冷链物流对全程温度的控制要求逐步提高,相应的资金和管理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食物平均年产值约有 3000 亿美元,但是由于没有运用冷藏设备而浪费的食物大概有 20% 左右;而水果、蔬菜等生鲜易腐农产品的运输由于涉及到多个环节,使得损失率高达 25% ~30%,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 5% 以下[2]。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据,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快冷链物流发展的必要性,这对于保障我国民生食品安全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黑龙江省对于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渠道给予了许多关注,从而构建起了通往京津等主要城市的农产品绿色通道,方便果蔬等生鲜农产品的运输。同时,为了保障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的质量安全,我省大力地推进了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使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近两年哈尔滨市冷链物流发展迅猛,润恒10万吨冷库,雨润10万吨冷库等冷链物流大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松北润恒二期、宾县高泰、尚志康鑫等冷链物流相关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央红、乐买、农大等一批国家支持的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项目已经通过验收[3]。黑龙江省冷链物流逐步向标准化的方向前进。

三、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不完善

目前,黑龙江省多数生鲜农产品的运输设备仍然是常温的货车,并且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也不够顺畅。从生产地到超市冷柜的冷链物流运输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导致运输效率低下。同时,黑龙江省冷链物流资源比较分散,冷链物流组织化程度较低、管理方法比较陈旧。在销售环节也没有保证农产品的低温保鲜,从而大大降低了食品的鲜活程度,不能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

(二)冷链运输设施尚显不足

黑龙江省现有的冷藏设施普遍比较陈旧,国有冷库大多使用时间为 30 余年以上,制冷效果普遍较差;果蔬冷库拥有量较低,去除大型超市以外的小型果蔬销售点建立配套冷库的比例较少,装卸生鲜果蔬等易腐食品时多数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常温货车;很多物流企业从降低费用上考虑,一般不愿意进行冷链运输,所以很多生鲜农产品因此而损坏,降低了运输效率。并且,冬季属于黑龙江省的生产淡季,多数的生鲜农产品主要依靠从外省转移,恒温保鲜库设施严重不足。

(三)企业管理者管理方式陈旧,缺乏专业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今的一切已经与网络脱离不了关系,所以,经营管理的方法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步更新。但是,如今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还没有完全接受现代管理理念,陈旧的管理体制不再适用于现代经济发展速度,导致这些企业停滞不前,难以进行转型实现自我突破。

冷链物流单位的职员普遍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并具备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技术人才,省内各大院校开设的有关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的专业较少,专业大学生的有效供给量不足。

(四)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由于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其他省份来说相对落后,所以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偏低,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比较缓慢,其物流网络服务平台的建立仍旧不够完善,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冷链运输服务的理解不够深入,能够专业地对一个连贯的物流过程进行控制与整合且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的龙头企业少之又少。省内缺乏这样正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正是食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四、促进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建设

积极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和现代化物流园,一是可以减少冷链运输过程中由于周转不到位而浪费的时间,提高周转效率,发展快速运输的新模式,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在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区域和主要销售区域之间搭建快速流通通道,在运输管理方面做到科学安排、平衡调度,减少由于管理不当浪费的不必要的时间,使整个运输过程更加顺畅。三是可以发挥网络的作用,在把生鲜农产品按照市场需求依次分类整合的基础上,创建一个集仓储、加工、批发、信息化于一体的冷链物流网络平台,随时发布冷链物流的状态实现信息共享。

(二)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技术

由于目前省内的冷链设备较陈旧,所以要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并促进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储存冷库的完善,发挥黑龙江省的地理优势与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建立集加工、配送一体化的冷链配送中心。完善硬件设备设施的同时,也要重视软件设施的建设,建立冷链运输的全程监控系统,从而可以轻松掌握物流状态与运输设备的情况。所以,信息化已经是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应大力推进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建立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全省各地商户都能方便的进行网上查询,轻松获得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信息,并实现网上支付功能。

(三)大力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冷链物流工作是一个需要兼具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知识于一体的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若要满足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首先应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其次应积极开展物流企业和各大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出这些具综合性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最后,企业里也应经常开展物流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从而造就一大批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

(四)大力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通过提高各个环节的利用率节省费用,使农户能够从分离费用的结构中获取利益,它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因此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并壮大第三方物流,大力宣传和吸引更多成规模的物流企业到黑龙江省落户,逐步培育出具有专业服务能力并具有影响能力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五、结语

上一篇:危废管理培训制度范文 下一篇:网络素养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