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管理培训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02 15:44:22

危废管理培训制度

危废管理培训制度篇1

一、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1、为认真做好2020年度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我县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制定2020年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安排部署工作会,由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总工担任副组长,执法大队和污防科工作人员担任小组成员,安排了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2、县生态环境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健局开展联合行动,对全县危险废物产生及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零售企业、县医疗卫生系统进行了筛查,重点对20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对照《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和《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进行了现场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对不达标内容,提出了整改要求并下发了整改通知。

二、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

按照一企一档要求建立重点监管单位20家(1家污水处理厂、2家矿山企业、1家医疗机构、13家机动车维修单位及3家水电企业),该20家企业每年产废量较多,通过对本次检查情况进行汇总梳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存在废机油渗漏,防渗措施不到位,未按照环境影响登记表管理实施,围栏门槛低蓄电池未规范贮存未做到三防措施,未张贴危险废物标识标牌,厂区工具物品、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及设施、设备未妥善处置,易燃废物与废物混合贮存;无防泄漏托盘,标识标牌张贴有误,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现场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二)排查整治情况

1、对县城13家汽修企业负责人召开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知识培训班,其它7家涉废单位采取上门宣传讲解、一对一培训等方式,会上详细对各企业讲解了危废暂存间、标识标语、制度、管理计划、台账登记等方面的知识并现场讲解应急演练,要求各企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整改完善。

3、危险废物专项整治手机app二维码及相关文件,已下发给相关企业及矿山,按要求填写信息数据,部分企业对危险废物管理人员和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台账不规范,从事危险废物收集、暂存、利用等工作人员未进行业务培训,未按相关要求张贴标识标牌,无“三防措施”。

4、危险废物贮存间未设置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的标识,未制定环境突发事件相关应急预案,已制定应急预案的未按照要求开展应急演练。

5、我县暂无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目前医疗废物均以消毒、焚烧、填埋方式进行处置。

(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抽查情况

对重点监管企业及县人民医院、污水处理厂、里伍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县山盛矿业有限公司检查了环评审批情况,都已完成环评编制手续及备案。

(四)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情况

此次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从2020年7月开始,至2022年12月结束。今年通过开展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促使县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全面提高。目前暂未发现我县境内产废企业出现违规堆存、随意倾倒以及非法填埋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

(五)部门之间沟通协作情况

1.排查整治过程未发现涉嫌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的问题。

2.未发现重点行业企业、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执行安全评价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要求或者存在安全、消防等方面问题。

三、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

1、个别企业危废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没有开展,导致管理人员对新的法律法规不了解。

2、个别企业制度不全,企业对危废管理制度要求及规范管理台账不认真。

3、企业对各种危废的标识标牌、标签放置不规范,内容和实物填写不明确,个别标签未张贴或掉落。

4、部分工业企业应急预案编制马虎,应急事故演练未及时开展。

5、个别企业对危废贮存间重视不够,危废储存间建设不规范,未由专人负责,维护力度小,对“三防”措施要做什么不明白。

(二)对策措施

1、督促企业对其危废存放点要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全面落实内部管理、申报登记、建立台帐、源头分类、设置标识标志、危险废物储存间建设、应急预案备案、业务培训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且不定期对企业进行追踪检查。

2、组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进度缓慢或者遇到困难的企业到已经有整套完善、规范危废管理体系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企业负责人能够更直接地发现自身管理优缺点,以便能更有效地处理、改善自身管理中的短处。

3、对本次考核验收成绩较低的企业,将联合监察部门及其他主管部门,多方面向企业施压,要求企业限期整改,确保规范化管理常抓不懈。

4、督促重点监管产废企业及时完善环评相关手续。

四、工作经验及亮点

1.这次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对企业的排查,几个部门的联合检查行动,让各个部门更加熟悉彼此的工作,更好的能在各自的工作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

2.经过这次排查,发现很多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底,对危险废物知识接触不够;存在危险废物记录台帐不规范、危险废物年度演练的内容与要求不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未制定备案、危险废物标识标语制作不全等问题。以召开培训会、上门宣传讲解、一对一培训等方式,对产废企业大力宣传讲解危废知识、环境保护知识。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建议

(一)下一步工作安排

将从三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排查整治。在2020年危险废物专项治理工作基础上,制定2021年度工作方案,以汽修企业、矿山企业、水电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零售单位和医疗卫生单位为重点,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要求,深入排查危险废物贮存、转移、利用、处置过程落实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情况。针对近期危险废物专项治理排查存在问题的企业单位,重点核实问题整改情况。二是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联合相关部门,以医疗废物、废酸、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为重点持续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违规堆存、随意倾倒、非法填埋危险废物和未如实申报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强化部门之间沟通协作。排查整治过程如发现涉嫌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的问题,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如发现重点行业企业、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执行安全评价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或者存在安全、消防等方面问题,及时将有关线索移交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同时,配合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建立监管协作和联合会商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

(二)针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的意见和建议。

危废管理培训制度篇2

关键词:危险废物处理集中增收

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环保部门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铁路站段目前危险废物的处理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由各站段联系当地具有相应资格的企业进行处置。但站段产生的危险废物品种较多、数量极少,还涉及跨地区(或跨省)的车间,运输站段处理难度越来越大。

1运输站段产生危险废物分类

铁路运输产生危险废物的主要站段集中在机务、车辆、工务、供电、电务等系统,其他系统产生的量相对较小。

1.1按类别分

运输站段产生的危险废物按国家划分类别,主要分为废矿物油与含油废物(HW08)、其他废物(HW49)两类。

1.2按途径分

运输站段产生的危险废物按产生的途径,主要分为其他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及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900-249-08);车辆、机械维修和拆解过程中产生的润滑脂(废物代码900-214-08),含有或沾染毒性、感染性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废物代码900-041-49);废弃的铅酸电池、镉镊电池、氧化汞电池、汞开关、荧光粉和阴极射线管(废物代码900-044-49)4类。

1.3按品名分

运输站段产生的危险废物按具体品名,主要分为废机油、废齿轮箱油、废空压机油、废油脂、废油漆桶、废铅酸电池等。

2运输站段危险废物处理状况

运输站段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基本都是按照各自站段特点,结合当地环保部门要求采取适合自身的处理方式。

2.1在储存管理方面

各站段基本能够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储存场所管理规范》各项要求进行储存,但是由于受期初站场设计、建设等方面的影响,仍存在储存场所需要重新规划、建立,地面防渗漏措施不彻底、新旧危险废物没有完全分离、固液危险废物分离不全、新旧混合存放等问题。

2.2在处理方式上

基本采用和当地有处理危险废物资格的企业签订处置协议,支付一定的处置费用。

3运输站段危险废物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铁路总公司、集团公司制定并下发了相关制度办法,各站段也按照集团公司制度并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进行了细化并制定了站段固废(含危险废物)处理办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处理主体责任不明确

集团公司有相应的制度办法,但是具体落实到站段仍存在处理主体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不同类型站段处理的部门不同,即使是同一系统(如车务、车辆)的处理责任部门也不尽相同,进而导致各站段之间横向沟通、取长补短的联系不够通畅。

3.2处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危险废物处理和危险化学品管理一样,管理知识性强,涉及危险废物运输、标识、保管、计划管理、申报登记等,处理人员均须经过危险化学品的专业培训,需要掌握较强的危险废物专业性知识,但目前站段这一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

3.3储存场所不够完备

按照规定危险废物必须单独场所储存,但目前受条件限制,部分站段没有按要求对其单独存放,而且储存场所标识管理不齐全。场所内部防渗漏措施、防雨、防晒、通风、远离居民区等仍与国家标准有一定差距。

3.4处理方式单一

基本上采取的方式是和当地有处理资格的企业签订处置协议委托其处理,而且都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情况和委托处理厂家谈判、签订协议。特别在签订协议过程中,都是单兵作战,由于产生量少,有的站段1年总的产生只有7~8t,分到下属车间,每个车间也只有1~2t。基本是委托厂家认为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站段没有话语权,对于产生量较少的站段尤其明显。

4危险废物处理原因分析

鉴于站段处理危险废物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构成。

4.1受历史客观条件的限制

如有的站场起初设计时没有考虑越来越严格的环保问题,站场面积相对较小,有的当初就没有考虑危险废物处理专门场所问题。

4.2思想观念还没有及时转变

对环境保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观认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随便扔点丢点不会影响大环境。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站段也要做到思想上与时俱进。

4.3危险废物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现有处理危险废物的人员都是技术科、材料科或者后勤中心等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有的甚至对危险废物品种、产生途径、仓储基本要求、处理基本要求都不清楚,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历,大部分都是边干边学。

4.4谈判能力较弱

有的站段车间在省内外地,还有的车间在省外城市,但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危险废物基本要在本城市完成处理,给站段的处理、特别是跨省异地处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5处理危险废物建议及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危险废物处理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铁路站段要探讨有效措施合理合法合规地处理好危险废物。

5.1明确处理主体

集团公司层面或者中国铁路总公司层面应该明确站段实施危险废物处理主体,最好能够明确到站段哪个部门该做什么,如哪个部门制定危险废物处理制度,哪个部门具体实施处理,哪个部门签订处理合同,哪个部门上报处理材料,避免站段环境保护部门(如技术科等)和其他部门(如后勤中心、办公室、材料科等)相互推诿、相互扯皮。

5.2加强人员培训

一是要通过系统集中培训,组织危险废物管理人员集中对危险废物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集中培训,培训以理论为主,形成危险废物培训管理体系。培训师资最好能请到地方政府环保局人员;二是要结合典型案例培训,比如学习2014年“8.2”昆山工厂爆炸事故、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等典型案例,因为这些案例教训深刻,大家只知表面现象,对深层次的原因都不清楚,尤其是这两起事故都是涉及到危险化学品方面的专业管理知识。

5.3统一规划布局

目前在危险废物设计、建立、使用、处置时都是各个站段自己研究决定,站段在规划时也只是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规定要求,根据网上有关危险废物储存管理办法来规划本段危险废物储存场地。但运输站段产生的废物不仅仅是危险废物,还涉及到其他如污泥、废旧金属、旧轨料、办公垃圾、生活垃圾。这么多品类的垃圾建议应该进行统一的分类,针对危险废物、固体废物、液体废物、办公垃圾、生活垃圾、厨余垃圾设计建立专门的储存场所。不同的场所应配置相应标识,满足消防要求,可以进行顶层设计,做到布局合理、统一规格、统一式样、统一配置。

5.4地区集中处理

危废管理培训制度篇3

绿色海关计划的目的在于,针对那些与环境相关的商品,为打击此方面非法贸易的海关官员提供信息和培训资料,帮助各国海关官员提高能力,以应对危害环境的非法贸易,阻止臭氧耗损物质、有毒化学品、有害废弃物和濒危物种等非法贸易货物、动植物进出境。

起因

绿色海关计划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根据美国政府2000年12月的报告,通过倾销有害废弃物、走私禁止交易的有害物质以及开发、非法买卖受保护的自然资源等活动,世界各地的犯罪财团和跨国联合企业每年可赚取220亿-310亿美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认为,象牙、虎骨和珍稀兰花走私直接威胁着这些物种的生存。非法买卖有毒废弃物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以及数以千计的人员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此外,犯罪团伙还走私危害环境的产品,如耗损臭氧的氟氯化碳,而在国际上,即便是此类产品的合法贸易也会受到严格限制。而且,臭氧耗损物质、有毒化学品、危险废物和濒危物种的非法贸易都会严重破坏多边环境协议(MEAs)的效力。

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管理委员会“关于遵守和实施多边环境协议”的21/27决议表示,委员会已经意识到非法贸易所引起的环境破坏正在持续增长,相关机构应继续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关于遵守和实施多边环境协议”的第VII/4号决议则要求执行委员会采取措施,通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作计划,并与其他国际组织密切合作,为实施相应指南提供方便,同时依据指南采取措施,提高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能力建设水平。委员会关于“国际环境管理”的决议还鼓励发起者就共同关心的非法贸易等问题加强合作。

海关公约是由海关官员确保实施和统一应用的,因此,提高各国一线海关官员应对非法贸易的能力至关重要,世界海关为此组织、提供了广泛的培训。尽管培训是能力建设的关键要素,但其耗时较多且支出昂贵。一体化培训则以提高海关官员同时执行多项多边环境协议的能力为目的,与按照单独协议进行的分开培训相比,其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一些包含贸易条款的多边环境协议,如《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其秘书处已与世界海关组织合作,在国家、地区两个层面上为海关官员制定了培训计划。而且,《国际贸易中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的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和《关于持久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一经生效,对海关关员的培训也有望成为推动二者在各国实施的重要因素。

2001年7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协议部为多边环境协议秘书处、海关当局、非政府组织和专家成立了“规则、非法贸易和合作:同海关当局共同合作来实施环境协议”工作组。其工作意向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承担国家和地区一体化培训,在适当的情况下准备一体化培训的材料,与多边环境协议秘书处网站加强联系。

同年10月绿色海关计划正式提出,接受了此前的一体化培训理念,同意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技术工业经济部的臭氧层计划来筹备联合实施海关培训,同时成立国际秘书处任务工作组,以监督所有活动。

2003年6月2日,绿色海关计划正式启动。

动力

除牵头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外,绿色海关计划的联合发起方还包括:世界海关组织、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巴塞尔协议、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保护臭氧层计划、臭氧层计划秘书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法律和公约司(UNEP DELC)、鹿特丹公约(PIC)以及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

所有参与方都会在绿色海关计划中受益,也都采取了相应措施。

世界海关组织是海关事务方面唯一的专业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一直致力于提供技术支持、海关授权联系、海关编码协调制度改进、信息交换、对环境犯罪跟踪调查等便利,同时还成立了关于保护野生物种、打击有组织跨国犯罪的工作组。

国际刑警组织的任务是协调、促进各国执法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该组织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在打击环境犯罪方面推进执法联系、开展调查,例如,着力阻止非法危险废物的跨境运输、非法倾倒,阻止臭氧耗损物质的非法运输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非法贸易。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确立了阻止濒危物种国际贸易的法律框架。该公约秘书处帮助成员方实施培训,并负责协调筹款事宜。

《巴塞尔公约》的目的是,确保危险废物及其他废物的管理、处置能以有效的环保方式进行,以此来降低、控制废物的越境行为,使之与环保管理方向一致,实现废物生成最小化。基于书面通知等程序,该公约已就此类越境行为建立起一套规范的体系。巴塞尔协议秘书处可与其他地区中心展开合作,针对侦查、预防、控制危险废物及其他废物的非法运输,为受援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培训。在绿色海关计划框架下,它可以授权其他组织开展此类活动,以加强合作。

《蒙特利尔议定书》旨在减少臭氧耗损物质的消耗,通过与臭氧层保护计划秘书处适当合作,海关培训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其在该议定书中的承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协议部的任务是就相关环境协议加强各方联系和合作,以此推动各国政府部门实现其在协议中的承诺,并增强其实施公约的能力。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环境政策执行司(UNEP DEPI)负责制定战略措施来改进环境协议的执行和实施,制定关于预防、打击国际环境犯罪的政策和措施,同时提供建议,支持各国政府在国家层面改进执行状况,并承担相关的能力建设活动。

作为一项多边环境协议,《鹿特丹公约》旨在促进参与方在某些危险化学品国际贸易中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合作,尤其是在农药、工业化学品等方面。该公约通过加强有关化学品特性的信息交换,致力于使用具备环保特性的化学品。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规划署联合执行《鹿特丹公约》的秘书处职能。

培训和援助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臭氧行动计划秘书处与世界海关组织共同发起了海关官员培训计划,其目标是使海关官员更好地控制和监管进出口含氯氟烃制冷剂以及其他臭氧耗损物质,并帮助各国遵守《蒙特利尔公约》项下关于逐步消除、淘汰臭氧耗损物质的时间表。其中包括培训者培训计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东欧、非洲、拉美和其他地区设有地区工作办公室,主要针对臭氧耗损物质的监管、许可证制度、协调编码制度展开工作。

世界海关组织的培训和技术援助活动还包括:确保海关公约的实施,如货物分类协调制度、对外贸易统计编制方法、GATT/WTO估价制度、原产地规则以及其他管理标准程序;提高海关管理部门在实施过程的效率;尽最大努力实现通关过程透明化;提高管理能力。

国际刑警组织也推出了培训计划,主要识别与水域及空气污染、危险废物、野生物种相关的环境犯罪调查技术。1999-2002年,该组织已在东欧、中欧和南非开展了培训。

巴塞尔协议秘书处及其地区培训和技术转让中心,也凭借助志愿者为海关和公安人员、环境工作官员、港口代表提供培训,主要针对非法运输的预防和侦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也为管理、科技、海关、执法等部门组织了相关培训,通常有多国人士参与,主要关注该公约的遵守和实施情况。公约秘书处还与加拿大海关和税务局等部门合作,为海关开发了一套可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计算机辅助培训项目,已于2003年底投入使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政策执行司则在地区实施协议(针对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进行执法合作的卢萨卡协议)框架下,为实施国内法的官员(包括海关官员)提供培训和预警项目支持。

合作

绿色海关计划的许多参与方已在培训和信息交换方面进行了合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或类似协议。其中一部分是:

由《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其他组织联合举办研讨会。

2002年4月,巴塞尔公约执行秘书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臭氧层秘书处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联合采取措施来应对非法贸易。世界海关组织、国际刑警组织关于野生动植物犯罪的工作组也参与了此项活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技术工业经济司同世界海关组织合作开展培训。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政策执行司与国际刑警组织、世界海关组织在《卢萨卡协议》框架下,就野生动植物种非法贸易相关问题进行合作。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世界海关组织加强交流,应对野生动植物非法运输。

臭氧层秘书处、世界海关组织针对臭氧耗损物质非法贸易举行培训。

世界海关组织和国际刑警组织加强联系,以应对环境犯罪为国际执法、海关当局带来的挑战。

未来的计划

一体化培训力图让所有受训者接受相同的培训。该计划将遴选资深培训者负责执行培训任务,同时,通过参与世界海关组织的伙伴培训计划,他们的技能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海关官员也将汇编各种手册,包括《绿色海关手册》、公约秘书处合作计划,以及《关于遵守和实施多边环境协议指南》。

危废管理培训制度篇4

1.1实验室化学品分类

实验室应根据安全要求以及实际需求建立台账,统一收集现有的化学品信息,信息应包括:化学品名称、形态、储存位置、储量及主要特性等,当化学品增加或移出时更新化学品信息。企业应对现有的化学品建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的档案。

1.2化学品采购

在采购任何化学品时,必须与现有台账对照。台账有记录的化学品可直接采购;若所需化学品不在台账中,则走相关申购、审批流程。需采购化学品须配备MSDS,连同物品一同移交给仓库,及时更新台账;并将MSDS分发给相关操作人员。购买证或运输证使用完毕后,应存档备查。

1.3化学品储存

严格详实记录化学品的入库、出库、报废、库存盘点等信息,及时更新台账、定期核实台账,是建立完善的仓储制度的基本要求。化学品必须根据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危害程度等分门别类,按安全要求分处保管。(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位置应干燥、阴凉、通风,避免日光,并应隔绝火、热、电源,库温低于30℃,库房应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仓库中还应配备相应的防泄漏急救用品及消防器材,如:化学吸收棉、防护服、防护面具、手套、灭火器、消防沙等。(2)剧和易制均应放置在配置视频监控和防盗报警装置的专用仓库内。剧应购置保险柜单独存放,保险柜应有明显的“剧毒”标志,严格实行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的“五双”制度。易制应控制其储存量,并根据种类、性质、危害程度分别放置。(3)放射性物质。放射源购置后,应向上级环保主管部门申领编码,专人管理,并实行双人双锁,应设置放射性标志和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定期对辐射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其贮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等安全防护措施。(4)压缩气体。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分类、分处保管,气瓶必须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通风良好的房间,使用或存放易燃气体钢瓶的房间应在门上用警示标志标明;严禁明火,避免曝晒和强烈振动;直立放置时要固定稳妥,确保钢瓶不会移动倾倒。

1.4化学品的使用

1.4.1参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实验人员在首次使用化学品前,必须参阅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了解该化学品的相关性质、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法,并按照MSDS的指引穿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1.4.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应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可正常运作、各控制仪表是否正常工作、所有安全设施是否可正常使用。实验人员在实验前应对实验台面进行整理;实验室的物品摆放有序并标有标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按规定取用实验试剂及器皿,随时标注标签。实验过程之中出现任何安全问题,随时联系实验室安全员;实验未完成之前实验人员不许离开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如出现化学药品溅溢洒落,应及时清洁处理妥当。实验完毕之后再次清理实验台面、清洁并归位实验器皿;清洁地板并保持地板干燥;最后关闭水、电、气及门窗。

1.5废弃物处理

企业化学实验室要针对所产生的废弃物的类别及特性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避免不相容的废弃物混装、固液混装,严禁将危险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装。实验室所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有机废液、无机废液、废弃试验样品及存放化学品的容器等,部分实验室还包括生物培养基。这些废弃物成分复杂多变,但产生的量少,部分具有较强的易燃、易爆等性质,部分具有毒性,如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将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和危害。根据废物处理的3R原则以及无害化原则,化学实验室考虑废弃物的处理:1.5.1废物减量控制合理库存量,避免库存过多导致过期废弃。化学试剂按需配置,避免无故废弃,如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及砷等试剂,尽量按需配置,避免无故废弃污染环境。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实验操作技术中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1.5.2无害化处理利用“化学反应销毁法”处理。普通的酸、碱液应用常用的酸碱中和后排放;氰化钾(钠)废液应调至偏碱性,然后加入漂白粉溶液使其分解;苯并(a)芘、联苯胺类致癌物质,可拌入燃料,置焚烧炉中焚烧处理;废弃的酒精等易燃但无毒害的液体可以采用焚烧处理。1.5.3废物分类处理对于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废物,应进行分类收集,收集废物的各种容器均应贴上标签标识。性质不相容的废物要分开存放,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容器上还应根据废物的危险性张贴易燃、有毒、腐蚀品等危险标签。盛装液体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内须按安全要求摆放;将收集好的废液放在指定的位置等待定期处理。对会产生生有毒、易燃气体或臭味气体的废液,要及时处理,防止泄漏。微生物废弃培养基应按要求处理后再密封收集废弃,并做好相应的灭菌记录。放射性废弃物应根据要求将废弃物收集密封,予以屏蔽和隔离。将各类收集好的实验室废物按要求定期或及时交予有相关资质的公司处理,并保存记录。

1.6定期检查审核并持续改进

定期对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回顾反思、改进完善,不定期组织检查化学品采购、储存、使用、废弃、应急准备等系列环节的日常活动是否合符规范要求,对于检查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定期回顾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纠正措施的完成。

2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教育

2.1安全标识

化学实验室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警示、提醒实验人员的日常操作,强化操作者对实验风险的防范意识。安全标识主要有以下几类:红色表示严禁或禁止、黄色表示警告或警示、蓝色表示指示或必须遵守、绿色表示安全或可使用。醒目的安全标识能有效地影响人的行为,合理地利用安全标识可营造出一个“防”的氛围。如表示禁止的:“禁止烟火”;不能用水灭火的化学品如金属钠应标明“禁止用水灭火”。表示警告的:“当心腐蚀”、“当心中毒”、“当心有毒气体”。表示命令的:接触强酸强碱时“必须戴防护手套”;接触大量尘埃时“必须带防尘口罩”。表示提示的:“紧急洗眼装置”、“急救药箱”。

2.2安全技能培训

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和安全知识后方可参与相关实验操作。进入岗位前,应根据实验室人员接触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及危险因素进行培训,如罐装气体安全培训、易燃易爆化学品安全培训等。部分实验室存在周期轮换项目的情况,在项目轮换前,实验人员要认识将要负责的项目的环境因素、危险源和操作注意事项,遵守项目的安全操作指引。当新危险化学品物质进入工作场所时,应对新物质的危险性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培训。企业实验室应每年定期组织相关的安全培训,包括:防火防爆基本知识;化学品可能对人体的危害;个人防护知识。

2.3应急培训及预演

实验人员在日常操作中发生以下化学品小泄露或小伤害事故时,可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来降低事故的危害性。化学品洒、漏到地面或实验台面时,应立即做好防护,收集泄漏化学品,再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移交废物公司处理。实验人员误吸有毒有害气体时,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清新、通风良好的地方使其平躺;若呕吐时需及时清除呕吐物,以确保呼吸道畅通。化学品接触到皮肤,应采用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硫酸溅洒,应先用碳酸氢钠之类稀碱液或肥皂液进行洗涤,再用水冲洗;盐酸、硝酸等强酸溅到皮肤时紧急喷淋15min;强碱接触皮肤时,应立刻用水冲洗至皮肤不滑,再用稀释的醋酸或柠檬汁等进行中和。若危险化学品溅入眼睛,应立即撑开眼睑用水连续洗涤15min以上再就诊。除此之外,企业实验室应制定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和火灾应急预案,每年组织至少一次的消防演习和化学品防泄漏演习,确保全员参与演练。消防器材及防泄漏应急物品应每月定期检查,确保有效及可获取;紧急洗眼器、紧急淋浴设施和急救箱应设置在方便实验人员获取的地方,涉及毒害试剂的实验室应备有紧急解毒药品,如防氢氟酸中毒的葡萄糖酸钙软膏等。实验室应指定紧急联系人,一旦发生意外,可随时与之取得联系,进行应急指挥。

3结语

实验室化学品的复杂性和危害性是企业实验室操作人员所面对的切身安全问题,如何避免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关键在于管理。笔者对企业实验室化学品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阐述,提出了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周期的概念,涵盖了化学品的采购、贮存、使用、废弃物处理以及制度反思等整个管理的生命周期;此外,文章还引入实验室安全的宣传、人员技能培训、应急培训以及预演等模式。此管理模式属于反馈模型,能不断与时俱进,随着管理的完善逐渐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危废管理培训制度篇5

(一)进一步深化、完善对产废单位的监督管理,拓宽管理范围,积极推进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

1、针对20*年开展的固废、危废申报工作,深入企业进一步核实固废、危废的产生数量、种类及产生贮存、处置情况。

措施:实行动态申报制度,对产废大户实行变更申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使企业主动申报与监督管理相统一。

2、对产废单位实行规范化管理。

措施: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实行网上申请联单制度,从日常监督和转移联单入手,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管;要求各产废单位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对重点产危单位设立危险废物标识,产废单位提出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计划。

3、在继续确保医疗废物100%处置率的前提下,采用医疗废物专用联单收集运输危险废物。以实验室废液、感光材料废物为重点,在全市大专院校、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全力推进感光材料废物综合利用、实验室废液的无害化集中处置工作。

措施:加强对产废和处置单位签订处置协议的监督工作,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处置,严格转移联单制度。

4、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工作。

措施:帮助企业拓宽固废利用渠道,建立固废综合利用信息交换平台,推进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二)加强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及处置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处置行为,对小型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实行集中规范化管理。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哈尔滨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包括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措施:强化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的落实,加强危险废物转移的现场监督,实行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要求处置单位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对处置企业进行合理布局,控制处置企业数量,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处置企业合理竞争,长远发展。同时,在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建成后,对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小型企业实行园区化统一集中管理。对收集、运输、处置危险废物单位设立危险废物标识。

2、贯彻落实《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加大查处力度。

措施:对存有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实行限期处置和强制处置相结合,对本市能够处置的就地处置,无法处置的转移到外地处置。

(三)加强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初审、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进口废物初审工。

措施:对办理许可证、进口废物的单位实行现场踏查,深入企业了解,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四)加快固体废物处置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1、在06年初,积极引资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的建成,积极引入固体废物利用新技术。

二、辐射环境管理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措施:积极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放射性管理工作培训,组织落实培训内容。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保证条例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对新增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完善新增放射源的建档工作,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放射源编码和数据库,实行放射源身份管理工作。

(三)、加强在用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用源单位每季度报一次安全管理现状,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在用放射源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要求辖区内所有相关单位按规定设置放射性标识、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并监督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制定事故应急计划和应急措施。

(四)、加强废弃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严格执行废弃放射源安全贮存制度,对辖区内所有废弃放射源施行强制收贮。

(五)、加强电磁辐射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完善申报登记制度,对辖区内电磁辐射污染源实行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

三、提高固废、辐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理预案,提高污染事故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高标准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工作

认真听取落实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及时完成答复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举报的办理工作;

五、服务措施

危废管理培训制度篇6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垃圾的产生、管理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次性医疗用品德普及使用,必然会造成大量医疗垃圾。因此要加强医疗垃圾的安全管理,减少医院环境的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避免其对社会和医务人员的直接损害。

【关键词】医疗垃圾;管理;作用;杜绝危害

医疗垃圾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它危害性的医疗垃圾。[1]

1 产生、包装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垃圾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5类。各科室每天对产生的医疗垃圾按照要求,严格包装,医院专门制订符合国家环保局和卫生部要求的标准黄色医用垃圾袋,上面印有黑色警示标识和医院名称。并购置了专用利器盒、密闭医用垃圾筒。垃圾袋达到3/4满时用感染胶带扎紧袋口,贴上标签,注明科室、日期,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垃圾不需再浸泡消毒、毁形。诊疗用后的针头、缝合针、刀片、玻璃试管等,放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利器盒内,并在盒面标签注明科室、日期。废消毒剂,如过期的过氧乙酸加等量水放置1周后倒入下水道。

2 收集、运送管理

医院责成一名专职人员(经培训后上岗)每天下午固定时间从科室将包装的医疗垃圾与科室值班人员认真交接、签字登记后(医院印制统一的医疗垃圾交接联单)按规定送到焚烧处。全院医用垃圾日产日清,登记资料统一保存。

3 医疗垃圾处理的措施

3.1 制定医疗垃圾处理的有关方案: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办法”。首先,建立组织机构,成立管理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医院感染科严格监控,再就是制定奖罚方案。

3.2 加强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环境卫生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

3.3 加强对医务人员德培训各医院,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内容。每月各科室召开一次感染控制管理会议。要求专人负责,记录,全员参加做好笔记。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

4 分析和总结

我们认为现行的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关部门管理不够规范,未完全落实相关制度,监督机构不够严密;临床工作人员忙于开展业务,在配合处理医疗垃圾方面不够积极主动。[2]

5 加大督查力度,提高医疗废物管理质量

为使《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到位,医院领导亲自抓此项工作,将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列入到日常工作中。通过抓环节、堵漏洞、加大检查力度,使我院医疗垃圾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我院通过以上对医疗废物从产生、分类、包装到运送、处理,环环紧扣、层层把关、不留漏洞、不留死角,保证了医疗垃圾不流失、不泄漏、不扩散,减少了环境污染,杜绝了医疗垃圾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机构医疗管理办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1]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国环保产业.2003.(7):4-5.

[2] 徐淑慧,高文花.医疗垃圾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医药动物防治,2002,18(1):51-52.

危废管理培训制度篇7

关键词 医疗废物 规范 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的废物;通过不断的完善各类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保护了医院及周边环境,杜绝了有害物质的流散;现将管理的措施报告如下。

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要求,成立了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为组长,医务处、护理部、院务处领导及医院感染办专职人员为成员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并成立了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监控员为成员的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小组,各自在管理范围内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1],根据国家和本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规、条例,医院感染办负责拟定全院医疗废弃物处置规定,具体组织实施、督查[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水平

为提高大家对医疗废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制度、医疗废物分类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方法及要求、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知识的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制定张贴医疗废物收集流程图,要求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操作过程中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防护用品,如有液体或熔融物溅出危险时,还须配戴护目镜。并对收集站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消毒方法、管理方法、防护技术的培训,要求其工作时切实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认真交接,登记完整。每年1次进行健康体检,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对其进行免疫接种。

落实医疗废物的管理措施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处理规定实施细则。

要求做到:①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规定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②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必须分类收集,不得混合收集。③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紧密、严密的封口方式。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帖标签,注明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重量或数量以及经办人等警示标识。④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传染性排泄物,按照规定严格消毒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使用双层黄色包装物及时密封并做明显标记。⑤药物性废物应由药剂科统一回收、集中处置。⑥病原体的培养基、微生物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先采用耐高温塑料袋打包,放入灭菌器后,打开袋口或在袋上多处戳洞,以便蒸汽穿透,在实验室内采用内循环式压力蒸汽灭菌消毒,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⑦保洁公司指定专人专车专线每天下午4时负责收集各科室医疗废物,与科室负责的护士进行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并实行双签名。⑧禁止各科室和个人转让、出售医疗废物(如输液器、药瓶等)。⑨保洁公司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与医疗废物回收公司认真交接登记,并负责医疗废物周转箱的使用保管。

组织督查,及时整改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期检查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医院感染办负责医疗废物日常监督、检查。个别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知不够,如为了图方便,随手将医疗垃圾丢弃在生活垃圾袋内或进行医疗操作后未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造成医疗废物混放等现象。对科室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要求督促整改。并将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纳入绩效管理方案,不符合要求每次扣0.5分,与当月科室收入挂钩(每增减1份暂按60元计算),做到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医院交叉感染,避免院内、院外环境污染。

医疗废物因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其他有害物质,因此如果对医疗废物不加以严格规范化管理,可能发生污染性物质、有害化学物质的流散,因此科学管理医疗废物,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是保护医院环境不受污染,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谭建明,易新娥,蒋晓云.医疗废物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3(2):179.

危废管理培训制度篇8

在媒体报道和日常观念中,固体废物与“洋垃圾”往往被混为一谈,使人闻之色变。实际上,“洋垃圾”是指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不法分子利欲熏心,从发达国家向我国境内转运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人们对中国将变为“世界垃圾场”的担心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呼声也愈来愈强烈。

作为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海关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指导,秉承“绿色贸管”的理念,既要看到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对国家短缺资源的补充作用,引导企业合法进口,又要采取严密高效的监管措施,坚决抵御“洋垃圾”于国门之外。这可以简单概括为十六个字:“严密制度,联合治理,创新手段,队伍建设。”严密制度

加强环保建章立制

固体废物进口是一把双刃剑,有人将其形容为“城市金矿”,良好的利用比采集原矿冶炼更为环保,对于弥补我国资源不足,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但进口固体废物如果管理不到位,国内就会成为境外垃圾的倾倒场。因此,对进口固体废物实施严密监管至关重要。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严谨、高效的管理制度,是实施严密监管的基础与前提。为此,海关将制度建设作为治理“洋垃圾”的首要工作加以推进,积极参与制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并牵头与环保、质检、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联合制订并规范了固体废物进口管理的一系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逐步形成了管理链条严密、分工明确,各部门相互跟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法律体系。

此外,为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海关还牵头制订了《海关贸易管制工作规程》,组织编写了《进出口货物贸易管制海关管理规范》,实现了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做到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团结协作,使海关环保执法工作得以有条不紊、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联合治理建立环保执法协作机制

治理“洋垃圾”,不能仅凭海关一己之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难度大、风险高、影响范围广,违法分子为了高额利润又不惜铤而走险,狡猾多端。因此,治理“洋垃圾”必须建立执法协作机制,由全国各级海关、管理各部门紧密配合,联合治理,才能收到最好的成效。

在海关上下,海关总署充分发挥全国海关环境保护指挥中心的作用,就如何确保进口固体废物质量,严防“洋垃圾”入境,保证国民身体健康与环境安全等问题科学决策,要求全国海关规范统一执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国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直属海关积极发挥职能管理作用,加强进出口监测分析,指导基层海关执法。现场海关广大海关关警员按职责分工在各自岗位上依法履行海关环保工作职责,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进口,形成了海关总署、直属海关、隶属海关三个层面既相互联系、又分工协作的环保执法机制。

针对固体废物问题,海关与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质检总局相关部门建立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协作机制,协调处理固体废物进口及经营活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该项机制建立以来,协调解决了从管理制度到具体执行,从境外装运、进口环节的检验鉴定到退运处罚等环节的疑难问题,共同确立了责任主体及管理要求,管理流程得以全面完善。

与国外海关之间,为切实履行《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等规定,海关积极参与中日、中美、中荷固体废物管理合作,查证固体废物转移信息,阐明中方固体废物管理立场,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与主要废物出口国海关建立信息交换机制,为达到有效监管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联系配合机制,共同解决各国关注的问题。创新手段

信息化管理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贸易便利化的大环境下,海关环保管理工作必须紧紧依靠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利用科技手段,在固体废物进口环节实现数字化管理。为了确保监管到位,海关与环保等部门的专家合作,共同确立了79种禁止、51种限制、20种自动许可进口类固体废物所对应的海关商品编号,公布了禁止类、限制类和自动许可类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并转化为H2000通关系统电子参数,确保全国海关的规范统一执法,同时防范伪造、变造许可证件的风险。

利用“中国电子口岸”平台,积极推动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联网核查功能。海关与环境保护部于2005年正式实现固体废物许可证电子数据联网核销,并通过中国电子口岸平台交换数据。该系统实现了电子数据对接核销,标志着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工作进入数字化时代。

研究开发了“进出口贸易管制措施海关监测系统”等系统。海关利用有关监测系统加强对固体废物进出口数据的监控与风险分析,强化风险预警和风险提示功能,对环保管理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和堵塞执行存在的执法漏洞,不断规范环保执法工作,防范和纠正执法偏差。

队伍建设打造环保执法队伍

治理“洋垃圾”、环保执法能否取得成效,执法人员的素质是关键。为此海关着力在打造环保执法队伍上想办法,出实招。

切实提高海关人员对新形势下加强环保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海关总署要求海关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关员,自觉地将环保工作放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放在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高度去认识,放在海关事业的大格局中来研究,要在学法、知法、守法及执法实践中培养职业敏锐性和高度责任感,努力提高环保执法水平。

加大对环保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近年来,海关累计举办了9次环保类执法培训和研讨班,受训人员达1500人次;各直属海关举办的环保执法培训班共计483次,参培人员近50000人次;面向管理相对人的环保执法培训共举办3次,培训人员近1000人次。另外还利用“新法规导读”、“贸管执法指引”、“新法规速递”等形式加强对环保政策的宣传培训,帮助基层海关准确理解新环保管理规定。

加强对外的法制宣传和咨询服务。针对环保执法涉及面广、政策规定较多的特点,海关积极利用“8·8全国海关法制宣传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新闻媒体等形式多渠道宣传环保规定。

在海关与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针对“洋垃圾”的战役,战果显著。近年来,积极协调处理跨境转移“经焚烧后所产生的贵重金属灰烬”等危险废物70余吨,退运放射性超标以及其他不符合标准的固体废物52000吨。2012年上半年,全国海关查获各类废物近50万吨。因为对环保执法的突出贡献,海关贸管系统有4人被世界海关组织授予“环保执法突出贡献奖”。

全面监管保护自然环境

在绿色贸管思想指引下,海关不断加强资源保护、维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从国内资源保护做起,共同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空、陆地和海洋。

一是加强资源类产品监管。目前,随着非传统职能的转变,海关在环境保护、贸易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加强资源类产品进出口监管已融入海关的日常工作。通过落实打击走私违法活动的长效联动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及行业协会的协调配合,不断加大资源类产品的保护力度,强化监管,始终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维护良好的进出口贸易秩序,促进经济平穩、较快发展。

二是加强濒危物种管理。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受传统文化和庞大的产业需求影响,遏制濒危物种非法贸易的难度十分巨大,海关一直将打击濒危物种走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仅2012年,在林业部门的配合下,先后开展了以打击走私濒危物种和亚洲大型猫科动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国门之盾”行动;加强与周边和重点国家地区的执法合作,不断完善执法网络,参与和推动电子许可证件国际联网核查的论证工作;广泛听取爱护动物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呼声,与各部门一道,加强宣传和保护,采取各种方式,防止杀戮,遏制濒危物种非法贸易。

上一篇:冷链物流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冷链物流的优缺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