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公司财务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9 11:26:57

运输公司财务制度

运输公司财务制度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远洋运输公司;预警机制

一、远洋运输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定位

财务风险是关系到公司财务状况的风险,例如应收账款、外汇汇率、银行贷款、利率变动与其它市场风险等。总体而言,远洋运输公司财务风险包括多种因素,主要有如下方面: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在资金供需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作用下,由于企业负债经营而产生的,因为不能还本付息,使企业陷入困境以致破产的可能性。筹资风险主要是企业在特定的环境下,由于现金流量超出流人量以致到期却不能偿还债务本息,或企业在收不抵支状况下不能偿还债务本息。远洋运输公司属于高投人的行业,运输工具的购置、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大量资金,因而,公司可能因负债经营要承担一定的筹资风险。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在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之后,投资者发生经济损失和不能收回投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由于不确定因素以致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与偿债能力的风险。造成投资风险原因较多,主要有政治和经济变化、投资决策失误、通货膨胀与证券市场变化等。

3、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指企业在提供了产品和劳务之后由于其资金收回时间与金额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造成财务损失的可能性。时间上不确定,表现为拖欠风险和客户超过规定信用期限付款的风险,使资金循环中断,造成公司结算资金不能及时回收与再生产资金不足;金额上不确定,表现为应收账款无法回收,构成坏账风险,直接对公司现金流产生损失。

4、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指由于收益分配对公司以后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的可能性。风险产生有两个来源:一是收益确认风险,即由于客观环境因素影响与会计方法不当,产生少计成本费用的可能性,而多确认了当期收益,虚增了当期利润,使得企业提前纳税,导致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而引起企业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等把握不当而造成的风险。

二、远洋运输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特点

1、筹资量大且困难。远洋运输是需巨额投资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随着船舶的现代化、大型化和高技术化,投资额渐大,投资风险也更大,但是此时的运输生产还未开始。航运业生产过程是在海上进行的,海上运输伴随的偶然和不可预见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

2、固定资金所占比重大,劳动资料经常移动,流动资金量大,从而造成资本有机构成高,资金管理难度大。远洋运输公司的主要劳动资料为船舶、装卸机械和车辆等,单位价值高,且必须随生产过程移动,经营场所必须沉淀一定流动资金。远洋运输公司还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航海、导航等领域技术飞速发展,使得船舶机器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也使得船舶的无形磨损速度大大加快许多,船舶的营运寿命被大大缩短,也就不得不在有效使用期内被淘汰与报废,这样,航运公司所承受无形磨损风险也就更大。

3、远洋运输需求是国际贸易的派生需要,它源于国内国际贸易的航运需要,这无疑使得航运生产具有依赖型与被动性。世界经济波动、国际贸易变化,还有政治与自然因素等都可能增加财务风险。此外,航运公司经营具有国际性,涉及外汇收支问题,因此,在经营中应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外汇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三、 远洋运输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防范

1、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各环节之中,任何的环节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要培养和建立风险意识,树立重视风险、科学管理财务风险的公司文化。对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学习风险管理基本思想与指导原则,掌握风险管理基本方法技术,将风险管理结果与员工奖惩报酬相挂钩,提高员工参与风险管理积极性。

2、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远洋运输公司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以防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带来的财务风险。比如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政策,组织风险管理研究,设计财务风险管理流程与报告程序等。

3、综合分析企业所处宏观环境,提高企业对政治、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根据对远洋运输业的特点可知,远洋运输公司受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很大。宏观环境虽然处在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远洋运输公司要认真分析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利率及汇率变化、行业竞争变化,把握其变化趋势,制定多种相应的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的方法,提高公司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应变能力,以降低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屏障。远洋运输公司可建立实时、全面和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当中,它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会计、企业管理、金融、市场营销理论,建立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要构建财务预警系统,对财务状况进行评价监管,以提高其管理活动的风险防范能力,以及时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从而制订正确财务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化解财务风险。

结语

    市场经济使得任何企业都存在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对于经营航运业务的远洋运输公司来说,必须确立正确的风险观,能够善于捕捉环境变化所带来不确定因素,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财务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鲁军.浅谈航运企业风险管理[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5年第9期.

运输公司财务制度篇2

1.1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内部资金整合,对企业资金支付推行集中支付与结算,由铁总、路局统一调配内部资金,有利于优化企业筹、融资渠道,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总体资金存储量和贷款额度,有效地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防范资金风险,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1.2推行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整体经济效益通过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铁总(原铁道部)对路局或路局对站段财务直接调控,增强地域与组织间的财务协作和财务协同,优化预算编制程序,依托信息化平台,有利于实现铁路运输企业内部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三者实时统一,改变以往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增强上级对下级的实时调控,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1.3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实现铁路运输企业发展战略众所周知,财务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资源,铁路运输企业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后,可以统筹运作资本,合理调配财务资源,有效地发挥企业的规模优势。通过财务5.0财务信息系统,规范了会计信息口径,统一信息标准和组织体系,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透明,对关键控制点实时把控,防范风险的发生,更有利于发展战略的实现。

2铁路运输企业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2.1会计信息相对滞后铁路运输企业点多、线长、覆盖范围广,管理幅度宽、跨度大,对会计信息及时性、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就目前从铁路形势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不足:①局属各运输站段会计质量有待提高,尤其实行货改以来,有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从辅业分流回来,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运输主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相对生疏;②由于会计管理战线拉得太长,很难及时、准确地给财务决策提供有用数据。

2.2预算管控能力严重不足,使预算流于形式铁路运输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起步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初,虽然目前初见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基层单位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存在曲解,上下级之间以及各业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同,过分强调预算的编制,而忽视了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对预算的考核缺乏强有力的惩罚与激励措施,导致预算流于形式。总的来说,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2.3资本投资效益低下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铁路运输企业前几年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采取较为粗放的财务管理方式,为了需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盲目投资、乱铺摊子现象严重,插手于煤焦油、电石、房地产、广告、旅游等十几种行业,由于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和对所涉猎的行业不熟悉,根本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最终导致资本效益低下,有很多属于无效投资。如今铁路面临转制,背负的东西太多,给转制带来难度。

2.4财务风险分散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点多、线长,再加上多元化经营战略格局,造成企业业务分布广、下属运输站段、子公司多,这使得铁路运输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几率也比较大。铁路运输企业目前还没有建成完善的财务评价体系和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很难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全面防范和有效管控。

3对铁路运输企业现行的财务集约化管理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3.1统一财务集中管理体系目前,铁路运输企业主业采用的财会5.0信息系统,为实施集约化管理提供了信息平台,统一了会计核算口径、规范了业务处理流程,运输主业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上已初见成效,而对于其所属的多经企业,由于主辅分离,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同,加上各个子公司所处的环境、生产经营条件不同,很难形成统一的财会信息系统。转制后,为了使总公司真实地了解全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应将财会5.0在全路范围内普及,使集团上下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和处理方法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总公司对下属路局、公司的控制力,有利于对下属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优化资源配置。

3.2推行预算的集约化控制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铁路运输企业未来经营规划的重要手段,并且在铁路运输企业中推行已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面预算的管控力度,发挥预算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根据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事权与财权相分离的原则,应采用“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流程,将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及跟踪制度,预算调整和滚动预算制度以及预算考核检查制度,从而实现全面预算的集约化控制,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3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是目前国内外大型集团普遍采用的资金管理模式。在发挥资金规模优势、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采用结算中心模式来集中管理资金,将下属运输站段、分公司、子公司资金集中在铁道部(目前铁路总公司)、铁路局来统一调配、运营资金,有效地保障了资金的安全,对铁路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是资金结算中心隶属与财务处,作为职能机构,缺乏独立性,在资金管理上只有执行权而无决策权,过分强调资金的集中,忽视了集中后的管理,随着铁路的转制,其弊端逐渐显现,应需求建立一种适应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资金管理不应仅仅停留在过去资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更应将业务拓展到多元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运作等方面。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完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建立适合铁路发展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推动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进程。

4结束语

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依托信息平台加强财务管理为根本,以资源集中管理为手段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铁路运输企业中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不仅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经营现状,而且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财务风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铁路职工共同努力为之奋斗。

运输公司财务制度篇3

(一)风险评估缺失与经验决策导致的投资风险

从近十年铁路投资失败的案例看,在对外投资和内部固定资产投资中,非运输企业对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缺乏科学的分析,没有对投资方案的实施时机、潜在风险、预期收益等指标进行评估,在决策时凭借主观经验,造成投资损失,多元化战略下涉及的行业和项目多、规模大,投资风险也随之增大。

(二)发展战略缺失与规模扩张导致的资金回收风险

非运输企业普遍存在功利化、短期化行为,缺乏长远发展战略和支柱产业。在以营业收入作为工效工资计提基数的绩效考核体制下,企业必须进行规模扩张,但苦于无经济实体,唯有开展商贸和建筑等业务。例如,××铁路局2013年非运输业230亿元的收入构成中,商贸业占48%,利润率0.3%;建筑业占10%,利润率1.2%。占用大量资金开展毛利极低的商贸和建筑业,收入结构严重失调,导致资金链断裂,坏账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增加。

(三)负债与产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债务风险

非运输企业资产负债率由五年前的60%普遍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而产权比率由40%降至20%以下。××铁路局非运输业2013年资产负债率达84%,产权比率为16%,负债率上升,这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个别非运输企业已到资不抵债的破产边缘,债务风险急剧加大。

(四)乱设账户与资金松散管理导致的资金管理风险

近年来,非运输企业虽然开展了大规模撤销、合并法人企业和撤销乱设银行账户工作,但资金分散现象仍较严重,各企业开户行涉及多家不同的银行,平均每个法人企业开设账户均在3个以上,资金严重分散,沉淀、使用效益差,安全隐患大。多头开设账户与资金分散管理导致企业一方面资金闲置,另一方面靠贷款解决资金需求加大了资金管理风险。

(五)企业整体创效不强导致抗风险能力弱

经过近30年的发展,非运输企业经历了创立、与站段脱钩和多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小企业发展到大集团,但国有铁路非运输业仍未摆脱“多杂粗”(企业多、业务杂、粗放经营)的困局,企业整体创效力不强,年收入超10亿元、利润超千万元的企业比例小;合资铁路由于未统筹发展非运输业,普遍存在“小散弱”(规模小、分散经营、创效弱)的局面,盈利能力差,抗财务风险能力弱。

二、多元化战略下非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风险管理的整体策略

一是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非运输企业只重视生产安全风险防范,忽视财务风险防控。从近十年铁路投资、担保失败案例看,风险意识淡薄是主因,如长达20年仍未结案的“铁城虚假担保案”,从形式看是企业被外商蒙骗,实际上风险管理缺失才是真正原因。二是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在已实施风险管理的部分企业中,也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处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管理状态,没有系统、整体地考虑企业风险的相互关系,影响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职责不清

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非运输企业从运输站段脱钩后,虽按《公司法》注册为公司并相应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其法人治理结构、议事决策规则等形同虚设。二是组织结构复杂,管理层次多。铁路局内部产权层级除一、二、三级法人企业外,还普遍存在四、五级法人企业,如××铁路局有200多家非运输企业,层级交叉,行业种类多,风险管控难度大。三是产权关系模糊,风险管理职责不清。虽然经过多轮重组整合,但非运输企业产权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总部对所属企业按投资渠道建立的产权管理不紧密,特别是原站段托管的非运输企业与站段长期保持行政隶属关系,总部对其产权纽带连接更加脆弱,造成总部、站段占用所属企业资金、掏空企业资产的问题时有发生。风险管理职责普遍散落于部门职责或岗位职责中,缺乏对风险管理职责的分层表述。

(三)企业战略管理缺位,风险决策评估缺失

一是企业战略管理缺位。非运输企业大多是从运输站段脱钩分离而来,主业不突出,企业负责人由铁路局委任且相当部分是因运输站段安全管理犯错而转任,缺乏经营和财务管理经验,对企业战略管理缺乏考虑,存在急于做大规模、盲目多元化的问题。二是风险决策评估缺失。企业在迅速扩张时缺少对风险的考量,导致规模扩张后资金链断裂。三是凭经验决策。过渡追求短期利益、急功近利,不考虑财务风险,导致投融资决策失误。

(四)财务管理粗放,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与刚性不足

因法人结构治理、产权纽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非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仍然较粗放。一是全面预算管理处在起步阶段,停留在年初下达收入、利润目标的层次上,只强调规模扩张,无资金预算,风险管理内容欠缺。二是资金未实施集中管理,资金分散,管理成本高。三是违规借贷、担保现象时有发生,资金安全隐患多。四是创新力和成本控制力不强,无成本竞争优势。五是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刚性不足。目前,财务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缺少主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

(五)内控制度未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缺失

一是未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非运输企业普遍未建立起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控制度,如××铁路局所属200多家非运输企业中没有一家设立内控专职机构,绝大部分企业未按国家五部委《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建立起完整的内控制度。二是即使部分企业已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执行不力,甚至将制度当作摆设,风险管理措施如同一纸空文。三是没有建立起财务风险信息的预警制度,影响决策的效率效果。四是人员素质低、胆子大,存在“没有不敢造的表、没有不敢花的钱”的乱象,甚至弄虚作假,内控运作失控。五是缺乏会计监督和控制,如不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审批控制等,缺少从上到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多元化战略下非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优化组织架构,实施专业化重组

一是优化组织架构。按资源集中调配、缩短管控链条原则,建立以总分公司为主、母子公司为辅的组织架构,将非运输企业整合为集团公司、专业化公司、分公司三级管理模式,不再设四级公司,减少法人数量和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强化风险管控能力。二是实施专业化重组。按照经营专业化、组织结构偏平化的原则,将集团公司下属的二级公司按从事行业组建为商贸、制造、房地产等10多家专业子公司,发挥专业化、集约化管理优势,避免同业竞争,减少财务风险。三是完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行使股东会职权,防止经理职权扩大化,发挥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四是设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按照分级的原则设立由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办公室和风险管理专岗构成的风险管理机构,发挥其风险防控作用。

(二)加强企业战略管理,谨慎进行投融资决策

一是明确企业战略定位。战略失误是最大的风险,非运输企业必须理顺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的关系,在制订战略目标时,既要考虑收益,更要评估风险。规模扩张应坚持相关多元化,选择与运输业密切相关的业务为发展模块,减少风险。二是正确优化投资决策。做好投资可行性分析,尽量选择中短期投资以便尽快回收资本,重大投资决策需聘请专家论证。三是合理制定筹资决策。合理确定资本结构,坚持适度的负债率,利用金融市场融资,改变单一融资方式,降低筹资成本。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从源头控制财务风险

一是建立健全基于风险意识的内控制度。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度基本规范建立健全包括发展战略、投资和筹资等18项企业内控制度,将风险防控措施嵌入到内控系统中,从源头控制风险。二是理顺财务关系,健全财务运作机制,分散财务风险,阻隔全局性风险向高级管理层积累。三是加强审计和纪检部门监督,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紧盯“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大额资金)事项的决策。四是加强诚信建设,塑造财务品牌,建立信用褒扬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五是建立内控责任追究制度。

(四)实施全面预算治理,构造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实行预算法人负责制。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第一管理者负责预算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建立全要素、全过程、全员的“三全”预算管理。将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等全部纳入预算体系,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算管理机制,杜绝资金“体外循环”,防止资金风险。三是完善量化指标体系。侧重对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等指标的考核,把指标导向有利于提高企业增长质量、降低财务风险上来。四是健全预算分析考核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和风险防控链条。

(五)实施“三集中”管理,构筑资金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资金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筹措、统一调度的集中式管理,解决所属企业资金贫富不均、存贷交叉、账户林立的矛盾,提高总部对资金的控制力,确保资金安全。二是实行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债务集中管理,发挥规模优势,降低债务成本,控制成员企业多头借款带来的债务风险。三是实行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会计核算集中管理,缩短财务报告生成时间、减少会计信息加工环节,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六)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构筑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是培育企业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借助风险管理文化的凝聚力促使全体成员齐心合力抵御财务风险。二是建立财务风险分析预警机制。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图,设置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快风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共享。三是完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

四、总结

企业成败的关键在管理,管理的灵魂是战略,核心是财务。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事前管控,避免其转化为财务危机,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因此,非运输企业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运输公司财务制度篇4

【关键词】税务改革 “营改增” 铁路运输 问题 策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分工的不断细化,旧的税制体系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全面推进“营改增”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以结构性减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点。对铁路运输企业实行“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进程中的一大步。面对税改中暴露的问题,企业应积极寻求解决措施。

一、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实行“营改增”的背景

2014年1月1日,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开始“营改增”试点。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上看,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属于国有大型运输企业,具有高度集中和半军事化的突出特点。在企业所有制和经营方式的影响下,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尚未实行以市场经营为导向的现代财务管理模式。“营改增”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改革,引发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

二、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营改增”后存在的问题

“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含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股改上市公司、控股合资公司及其所属基层单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汇总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由于改革的力度大、时间紧迫,铁路运输企业在改革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实际税负加重经营压力增大

“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的营业收入实行价税分离,这样企业确认的营业收入将会减少,减少的比例=收入的增值税率/(1+收入的增值税率)。因此,“营改增”后税种变化对营业收入的影响就十分明显。税率的变化对营业收入的确认也存在着影响,“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适用的11%的销项税率,相比较缴纳营业税时的3%税率上升了8%,税率提高的幅度较大。虽然增加了增值税进项税抵扣,但抵扣额却远远小于税率增长带来的税收增长。以广深铁路对外公告的2014年度三季度财务数据为例,1~9月营业收入为110.4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5%;净利润为6.5亿元,同比下降33.74%。综合多方因素铁路运输企业短期内的盈利水平出现了下滑。

(二)税务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税务管理体系,税务管理岗位和责任、税务管理方法及流程还不够完善。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绝大多数的铁路运输企业尚未制定专业化的税务风险防范制度,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如果企业的税务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在税务风险产生之时就会缺乏具体的应对措施,势必会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实行“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都将使用增值税票,增值税发票的开具、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要求都非常严格。铁路运输业经营范围覆盖全国,分支机构众多,涉及到业务和财务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基层单位的业务人员都未接触过增值税相关业务,税务工作也多由财务人兼职,这些都制约着税务管理工作的完成质量。

三、解决措施

(一)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争取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

争取税收政策优惠和获取财政支持是企业增收节支的重要方式。根据试点方案“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指导思想,就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营改增”后企业利润下滑的实际情况,应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争取税务优惠政策和财政补偿。对铁路运输企业在税收政策上予以倾斜减轻企业负担,将有利于提高铁路企业的积极性,更好的推进税改工作,促进铁路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税务管理制度

基于增值税管理的高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应及时顺应税制改革的变化,及时制定、修改和完善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铁路运输企业首先要建立一套适合铁路企业操作的增值税管理制度,制定标准化业务操作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防范风险。

(三)制定合理的经营策划方案

在铁路运输企业收费相对固定、税负增加的严峻形势下需要企业转变思路采取措施积极面对,加强税务筹划合理安排企业经营活动,从加强企业管理中要效益。

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支出包括了工资、材料、燃料电力、折旧等项目。对于不能取得进项税额的工资和折旧等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对于人工成本占较大比例支出的加工修理等业务,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利用铁路总公司以外的专业外包公司或将现有总公司所属的加工修理企业分离成一般纳税人企业。这样就可以将一部分税负转移,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进项税额取得越多,企业的税负就能减轻。

在外购支出中要最大限度取得有关外购材料和燃料电力支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零星业务难以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况,企业因及时调整管理思路规范物资采购流程,控制在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单位采购商品和劳务。例如:单位办公用品和单位汽车用油等情况,都可以改为集中购买,积少成多的增加增值税进项税额。

(四)加大企业内部税务知识普及,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税务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它贯穿业务发展的全过程,与每一位企业员工息息相关。为了确保税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企业管理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税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广大员工了解税务知识。对于税务管理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

四、结语

铁路运输企业实行“营改增”有助于实现包括铁路运输企业在内的各行业税负的均衡发展,有助于深化产业分工,推进铁路运输业参与现代化服务业的竞争。铁路运输企业要牢牢抓住改革的机遇,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营改增”后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8).

[2]王小平.实施“营改增”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3(10)

[3]徐红艳.“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4(11).

运输公司财务制度篇5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流转税的两个重要税种: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以其所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作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是价内税,其征收范围是建筑业、服务业等大部分的第三产业;增值税是1994年税制改革的成果,增值税是对从事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以其实现的增值额(销项税减进项税)作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是价外税,其征收范围覆盖了除建筑业外的第二产业。现今大部分发达的欧美国家都全面征收增值税,而且出口适用零税率,而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适用营业税,服务含税出口且无法享受退税的优惠,因此我国的服务业出口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限制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多样化的发展,商品和服务难以区分,导致征收税种难以界定。此外,由于营业税是就营业收入全额征收的税种,可能导致对第三产业营业收入的重复征税问题,并随着第二、三产业发展互相渗透,使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影响增值税作用的发挥。增值税有利于引导鼓励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发展壮大,在新形势下,逐步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符合国际惯例,是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发展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营改增拉开帷幕。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国务院将营改增试点扩大至10省市。截止2013年8月1日,“营改增的范围已推广至全国试行。国务院总理1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与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2014年6月,电信业也纳入营改增范围。2015年将继续推进营改增,力争将范围扩大到建筑业和不动产、金融保险业、生活服务业,由此将带来800万试点纳税人,户数是现在总量的两倍。

3、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现状

3.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营改增”一系列的通知、公告,从政策层面破解铁路运输业实施“营改增”的难点问题

主要有2013年12月12日了《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2013年12月18日了《关于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发票及税控系统使用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第76号)、2013年12月30日了《关于铁路运输企业汇总缴纳增值税的通知》(财税【2013】111号)、2014年1月20日了《铁路运输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号)、2014年1月21日了《关于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7号)等文件,详细规定了铁路营改增过渡性政策、税率税目、计税方法、纳税申报、税款预缴、传递单流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这些规定,从政策层面破解了铁路行业实施“营改增”在制度执行上存在的难题,极大程度化解了铁路运输业实施“营改增”所面临的税务征管与稽查风险。

3.2、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营改增”系列办法,使全路同步实施“营改增”有了可操作性的制度遵循

由于铁路运输业具有货票全路联网性质,以及总公司实行增值税汇总缴纳、铁路局和基层站段进行预缴的税收政策,需要全路制定统一的“营改增”具体运用指南,提高其可操作性,规避税务风险。制定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增值税缴纳实施办法》(铁总财【2014】77号),主要是结合铁路实际,从操作层面进行了细化,提供铁路运输及物流辅助服务的销售额及预缴基数确定、进项税额和已缴纳增值税额归集汇总、铁路运输企业分支机构增值税汇总纳税信息传递单传递流程、税率和预缴率、纳税申报时间等;制定了《铁路运输企业增值税会计核算办法》(铁总财【2014】78号),主要对如何进行增值税会计核算进行了明确。此外,各铁路运输企业结合铁路局、基层站段、控股合资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企业的“营改增”相关办法。例如,郑州铁路局制定了《郑州铁路局增值税票据管理办法》、《郑州铁路局增值税会计核算办法》等,有效推进了铁路“营改增”工作在执行层面的规范有序进行。

4、铁路“营改增”税务管理存在的风险

目前,铁路会计实行分级核算制,资金按“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收入来自市场,旅客运输、专业运输承运结算,普通货运分段计算,提供服务相互清算”的清算思路来确定各铁路局的实际经营收入。因此,铁路运输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应税服务种类繁多,“营改增”实施难度较大。其税收行政管辖与基层站段管理区域不一致,加上“营改增”初期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业务类型较多等因素,管控税务风险需要统筹规划。

4.1铁路运输业增值税发票使用风险

一是发票开具风险。受铁路运输组织和货票系统的影响,铁路货物运输使用11%的铁路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和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需由各车务站段的货运员和行包员开具,他们不是财务人员,对增值税发票知识匮乏,对实际受票方往往界定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二是红字发票开具和退款业务,对如何开具红字发票的政策掌握不清楚,存在着增值税专用发票错开及超期无法开具的风险。三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保管的风险。目前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铁路企业原始凭证要求保管15年,另外发票由财务科领取后发放各开票点,开票点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发票的保管和传递上存在着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不善和丢失的风险。

4.2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和转出风险

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增值税汇总缴纳实施办法》规定:“纳税单位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属于《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的土地、房屋、建筑物、线路(不含隔离网)等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3号)中不得抵扣的资产而购进货物、接受应税劳务及服务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按照以上规定,当基层单位的不可抵扣项目,如果未及时提出进项税转出,易产生多抵扣进项税的风险。所属运输企业物资段等单位,集中采购材料等物资并抵扣进项税额后,其他单位领用并发生税法规定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情形的,由领用单位将该进项税额转列成本,并给物资段转列通知书,由物资段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按照以上规定,当基层单位发生材料用于不可抵扣项目或用于就地缴纳增值税业务是,如果未向物资供应段及时提出进项税转出申请,物资供应段易产生多抵扣进项税的风险。

4.3增值税汇总纳税时限性风险

按照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汇总纳税的相关规定,基层单位预缴基数由运输企业收入部门于次月6日内提供,各单位财务部门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并预缴税款。因此,收入部门要及时提供预缴基数,尤其是预缴期是季度时,铁路总公司在北京海淀区国家税务局汇总纳税。铁路局收入部门在每月6日提供基数,基层站段(合资公司)按此基数到所在地税务机关报税、预缴税款和传递单盖章,然后由基层站段(合资公司)上报税务月报和传递单给铁路局,税务月报和传递单经铁路局汇总后,报铁路总公司,这一系列纳税活动必须在税务局规定的预征期内完成,否则将产生税收滞纳金,存在税收滞纳风险。

5、铁路“营改增”税务风险控制的应对措施

5.1严格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和开票点的管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发票和税控系统使用问题的公告》、《中国铁路总公司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暂行办法》、《郑州铁路局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用、开具、作废、红字发票、进项发票抵扣、保管等进行了规范,有效防范了因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不当而产生的税务风险。例如,针对发票使用量大的特点,实行票据专人、专库管理,具体做法是:财务科发票管理员负责专票分发,建立票据总账和明细账;开票点以车站为单位向财务科请领发票,办理交接手续;增值税发票的交接手续与货运票据管理相同,设有票据交接簿;开票点由指定专人负责开票,每天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及收回的票据由开票人员进行整理,填记当日整理报告,并登记开具发票登记簿。通过健全制度,确保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完整。对实际受票人为第三方的情形,下发相关第三方开具专用发票相关文件,明确需提报现关资料明细,避免发票的虚开。财务部门会同货运部门、收入部门定期对段管内开票点的专用设备管理、发票管理、台账建立进行检查,对检查的问题予以通报,并责令其指定相应措施,不断完善增值税基础管理工作。铁路总公司减免税款核算正确。

5.2.加强进项税认证管理和申报工作

对于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如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纳税单位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属于《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的土地、房屋、建筑物、线路(不含隔离网)等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3号)中不得抵扣的资产而购进货物、接受应税劳务及服务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按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时办理增值税进项发票的扫描、抵扣认证。根据相关业务,正确核算进项税,严格汇总纳税与属地业务的界限。财务部门对取得进项税建立台账,区分属地与汇总,可抵扣与不可抵扣,指定专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联次进行扫描,月底对取得的抵扣联与实际账务处理进行核对,避免财务核算的错误以及抵扣联发票的缺失。对于申报工作,财务部门应高度重视。在申报前做好开票点抄报税工作,根据收入部门的预缴基数,正确计算汇总与属地缴纳税额,及时申报当月预缴税款,上转汇总传递单及各种报表,确保总公司汇总缴纳工作的顺利完成。

5.3.加强税法知识培训,提升税务操作能力

“营改增”前,铁路运输企业的绝大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基本不从事与增值税相关的业务,对增值税知识了解较少。实行“营改增”后,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务中,要对增值税票据开具、保管等流程熟练掌握,对进项税额能否进行抵扣做出职业判断等。为加强“营改增”管理,规范财务5.0纳税月报和增值税会计核算等工作,郑州铁路局于2013年12月、2014年3月、5月,2015年6月举办了四期“营改增”培训班,河南省国税局、河南航信公司、百旺金赋公司和局财务处、信息处等授课老师,重点对增值税的起源、历史沿革、营改增的背景意义、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税控系统操作、进项税发票认证、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务月报、会计核算、税款预缴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要求全体财务人员轮流参加培训,并抽出时间集中学习有关营改增的相关文件及税法知识。面对“营改增”带来的新变化和税务风险,铁路运输企业特别是基层站段要准确把握相关政策,主动与税务部门沟通,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还要结合铁路经营特点,正确理解“营改增”改革带来的各种问题。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税务风险,促进铁路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进而推动“营改增”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运输公司财务制度篇6

关键词:铁路部门;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监管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的铁路建设都是由国家投资为主,建设资金都由征收建设基金和银行贷款等方面提供。因为建设中投资部门和资金来源渠道等都很单一,对这些的管理方式也很落后,所以无法扩大建设规模和增强融资能力。铁道部为了这铁路建设资金而出台了铁路的投资和融资体质的一些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提出都是为了扩大铁路合资的规模、使铁路企业的股票上市、扩大铁路建设的债券发行市场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铁路建设市场化了以后,不仅可以实现铁路投资融资的多元化、加快了企业制度的现实可行性,而且也对铁路建设中的财务体质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要求。

二、铁路运输财务体质上的问题

铁路建设中逐渐实行了主辅分离和投融资体质的多元化等各种改革措施。虽然有这些改革措施的不断实施,但铁路运输的财务体质改革和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随着铁路建设体制的发展,也不断的显现出来了。

(一)多层次的财务管理体系还未走向正轨

现在所实施的铁路运输企业还不是真正的公司形式的企业,产权和权责不明确、企业管理人治理结构还不成熟,特别是财务管理存在着秩序和制度的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很容易形成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也就是所有财务活动都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一个人支配和管理。一旦一个人管理财务,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个人的决定很少能有科学性和长远性分析。当然这样的企业也不会有科学计划的资金管理方案,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监督体制的不完善

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对一个企业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财务监督是由财务所有者作为委托人对经营者进行的一种产权监督。会计监督则是因为经济主体的出现,对各方面的利益要求满足的过程进行监督。会计监督中所提供的会计人员信息必须要真实可靠,才能切实的完成监督任务。但是因为铁路运输企业还没有完全做好公司制改造,所以财务监督效果不好,比如上级财务部门会把财务监督权力交给下面的领导或财会人员。所以财务部门的怎么会自己监督自己,这样的局面也给了一些道德品质低的一些人,提供了贪污的机会。也会发生会计监督中会计的一些信息造假等问题,会很容易出现用假的财务信息对付上级的一些情况。

(三)财务管理体质的控制问题

铁路运输企业中也会发生一些财务信息的造假现象发生。会给财会管理体质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些事情的发生是因为财会信息质量控制不到位的原因,也是因为一个企业制度本身就不够完善的原因。因为企业经营人员对公司内部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财会监督就变成了一个形式而没有了原本该有的约束效果。更不可能有财务监督管理信息的透明化体质。

(四)财会人员管理体制需要创新

铁路财务管理不断在改革和发展,铁路运输企业的财会人员管理工作也得到了一些进步,很多企业出现了会计负责人委派制现象。这样就可以从上级主要管理单位直接任命,对铁路运输企业的财会人员管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改革在实践中还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对财会人员管理体质进行改革创新,使财会人员在企业中有一个明确的地位。

三、铁路财务管理体质的改革发展

在铁路建设中我们要逐渐实现低成本、多元化、多渠道、筹措铁路建设资金。必须努力扩大国债资金数,并且让其早日到位。每个铁路企业都要逐渐解决资金的问题,优化企业筹资方案。不仅要降低筹资成本,也要保证不失去诚信。这样才能使铁路财务管理体质改革问题办的更顺利。

在铁路建设时资金方面要加强管理,提高使用资金的效率。在铁路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完成各个项目目标时,最主要的保障就是建设资金。并且加快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制度进行更新改革,使铁路运输企业成为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铁路专业运输企业。这样的市场经济化的铁路企业需要的不仅是企业公司体制的改革,还要有资金的整合和股份的上市等很多事情要解决。

四、总结

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是为了建立一个有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铁路企业。铁路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是为了能让财务管理体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协调适应,让铁路企业能更好的发展。我们可以由上级公司依法对下级公司有战略规划控制、预算控制、会计控制等财务权限进行掌管。这样才能对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体质进行改革。并按公司制要求铁路企业构建自己的财务监督管理体质,完善公司外部的监督机制。对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进行一定的约束,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水平。对企业财会人员管理进行改革,对会计人员进行诚信教育等。这样对铁路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是最基本的工作。从铁路企业内部做起,对铁路部门的财务会计体质进行改革,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使铁路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可为.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及与会计电算化的关系.知识经济,2009,8.

[2]彭明辉.浅析新时期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中国总会计师,2012,1.

[3]李敏.关于铁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内部审计管理的思考.财经界,2011,20.

运输公司财务制度篇7

【关键词】 营业税改增值税; 试点阶段; 应纳税额; 会计处理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同时制定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和《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由于改革还在试点和过渡阶段,因此会涉及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互相提供应税服务的问题,同时原有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目前还继续实施。对于试点阶段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各种情况下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是这些试点企业在税改的同时需要解决的会计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政策、结合上海市财政局的营业税改增值税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基础上,对试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案例探讨各种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改范围和纳税人

(一)税改范围

这次税改的试点应税服务范围是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前者主要包括陆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服务;后者主要包括研发、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等服务。其中,值得说明的是原营业税应税服务交通运输业中与交通运营有关的业务以及机场、地面服务等调整到了现代服务业的“物流辅助服务”范围中;研发和技术服务包括了原营业税应税服务的转让无形资产,但不包括土地使用权;不动产的租赁业务不包含在税改范围中,仍属于营业税应税服务。

(二)试点纳税人

这次税改体现了与现行增值税管理模式的统一,对纳税人进行分类管理。与现行增值税制度一样以应税服务的年应纳税销售额为标准划分纳税人,年应纳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标准(目前为500万元)的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否则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但其中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的原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应当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符合会计核算和税务方面相关条件的,可以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二、税改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一)一般纳税人税额的计算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有形动产租赁17%,交通运输业服务11%,现代服务业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6%,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免税应税服务税率为零。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采用现行增值税制度的一般计税方法。但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包括轮客渡、公交客运、轨道交通、出租车),可以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的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仍然与现行增值税制度相一致。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可以结转至下期继续抵扣。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笔者归纳了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见表1。

(二)小规模纳税人税额的计算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其应纳税额是指按照应税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的税额。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笔者归纳了各种情况下应纳税额的计算,见表2。

三、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目前已出台的涉及税改后会计处理规定的规章制度只有上海市财政局2012年的《上海市财政局关于本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差额征税会计处理的通知(试行)》(沪财会[2012]8号),其中规定了符合差额征税情况的会计处理。在此,笔者结合财税[2011]111号文件及其三个附件的规定和精神,归纳整理了原营业税全额征税的纳税人、差额征税的纳税人、与非试点地区同行发生业务往来及零税率的免抵退税等几种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原营业税全额征税的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

1.原营业税全额征税的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

根据财税[2011]111号文件的精神,税改后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原则与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相统一。分别确认收入、销项税额和结转成本、进项税额。

案例1:某公司为营业税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6%),本月开出增值税发票的销售额(不含税)200 000元,销项税额12 000元;本月收到增值税发票80 000元,进项税额4 800元。其本月增值税会计处理为:

确认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212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 000

收到增值税发票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 80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84 800

2.原营业税全额征税的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

税改试点纳税人中的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其会计处理也与现行增值税制度中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处理相一致,分别确认收入、按照征收率计算的税额确认增值税,同时结转销售成本。

案例2:某试点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本月不含税收入100 000元,接受服务收到服务提供方的发票40 000元,则其会计处理为:

确认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103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 000

收到劳务提供方给予的发票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 000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40 000

(二)试点纳税人接受应税服务时,按规定可以实行差额征税的

1.一般纳税人接受应税服务时,按规定可以实行差额征税的

根据沪财会[2012]8号中的规定:税改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接受应税服务时,按规定可以实行差额征税的,首先按照提供服务确认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然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扣减的增值税额,借记增值税(销项税额),按照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与上述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按照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

案例3:上海某货物运输企业(税率11%)A公司2012年1月为生产企业甲公司提供运输劳务,甲公司共需支付A公司2 220万元。A公司将承揽甲公司的部分运输业务分给外地货物运输企业B公司,A公司共需支付B公司1 110万元运输费用。根据沪财会[2012]8号文件的规定,上述A公司差额纳税的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确认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甲公司 2 22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0

计算差额纳税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0

贷:应付账款——B公司 1 110

2.小规模纳税人接受应税服务时,按规定可以实行差额征税的

试点纳税人中的小规模纳税人接受应税服务时,按规定可以实行差额征税的,要将含税价格根据征收率还原为不含税价格,并计算出税额。具体会计处理与一般纳税人类似,只是不核算销项税额。

案例4:上海市某货运服务企业在此次“营改增”改革中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2012年2月,其承接了一项货物运输业务,合同含税金额为20.6万元,其中需要支付给其他单位7.21万元。企业当月完成了该项业务,款项已收到并支付给单位7.21万元。

解析:合同的不含税价=20.6÷(1+3%)=20(万元),应交增值税=10×3%=3(万元)。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确认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206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6 000

计算差额纳税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7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2 100

贷:银行存款 72 100

(三)收到非试点地区同行的营业税发票

根据财税[2011]111号文件附件的相关规定,试点一般纳税人收到外地的同行营业税发票是可以抵扣销售额的,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扣减的增值税额,借记增值税(销项税额),按照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与上述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按照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

案例5:上海某运输公司提供公路运输服务,为一般纳税人,当月委托无锡的A公司承担部分运输业务,若该公司本月收到A公司开来的营业税发票30 000元,以此计算出可以抵扣营业额=30 000/1.11=27 027.03(元)。会计处理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27 027.0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972.97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30 000

(四)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的过渡情况

根据财税[2011]111号文件附件的相关规定,试点地区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小规模纳税人向试点纳税人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交通运输服务,对方可以按照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税合计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案例6:上海某公司提供物流辅助服务(货物运输),本月收入100万元,按适用税率6%,分别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款项已收,当月委托上海A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一项业务,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运输业专用发票30万元。

解析:运输专用发票可抵扣的进项税额=30×7%=2.1(万元)。其会计处理如下:

确认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106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

接受A公司提供的劳务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27.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1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30

(五)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免抵退税

2012年4月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暂行)》(财税[2011]131号)规定:零税率应税服务提供者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以后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比照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概念及其公式。因此其会计处理也可参照出口退税业务。

案例7:上海某远洋运输企业2012年1月发生以下经营业务:为美国A公司提供货物运输业务,取得运输收入30 000美元、装卸费1 000美元、货物保鲜费2 000美元,美元记账汇率为6.32;该运输企业将国内运输业务委托给本地的B运输公司(一般纳税人),支付款项111 000元。则本月免抵退税的相关计算和会计处理为:

(1)收到本地运输公司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 000

贷:银行存款 111 000

(2)取得运输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 208 560(33 000×6.32)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8 560

(3)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33 000×6.32×11%=22 941.6(元)

本月应纳税额=0-111 000/(1+11%)×11%=-11 000(元),负数说明当期留抵税额为11 000元。

因为11 000

当期免抵税额=22 941.6-11 000=11 941.6(元)

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11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1 000

(4)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11 000

贷: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11 000

四、结语

在了解相关政策及探讨了上述情况的会计处理后,可以看出,税改试点阶段试点地区增值税的制度以及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都体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1.与现行增值税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性。在税制方面,如纳税人的界定、税率、计税方法等都与现行增值税制度相一致;在会计处理方面,如原全额征收营业税的纳税人提供或接受应税服务时的会计处理,零税率的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等都与现行应税服务的会计处理相一致。2.体现了试点阶段的过渡性和特殊性。首先针对不同行业设置了三档税率,体现了税改要进行结构性减税的目的;而且由于处在过渡阶段,原有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还继续适用,所以仍然实行差额征税、零税率优惠等特殊政策,还有试点与非试点地区互相提供服务的情形,所以就涉及一些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但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税改的进一步深化,将逐步过渡到与现行增值税一致的税收政策,同时,税收制度的改革必然引起相应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税改后企业应税服务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将逐步规范。

【参考文献】

[1] 杨小强.中国增值税改革:现在与未来[J].社会观察,2011(12):52-54.

[2] 蔺红,厉征,余俊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探析[J].财会通讯,2011(34):102-103.

[3] 李丹.运输企业改征增值税的涉税调整和财务影响分析[J].财会月刊,2011(14):37-38.

[4] 盛立中.解读上海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J].上海国资,2011(12):76-77.

[5] 杨志勇.大势所趋下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J].资本市场,2012(1):18-19.

运输公司财务制度篇8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合资铁路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经营决策和行动影响到的所有成员。从经济、法律、伦理3个方面来说,包括消费者、员工、股东、政府、竞争对手、社会利益等。

二、合资铁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风险分析

(一)消费者层面风险与对企业的风险影响

货运与客运是合资铁路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旅客作为客运铁路的主要消费对象,十分注重旅程的安全性、旅途价格、舒适性、旅程的时间与到站的准点率。而合资铁路是否能够给旅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便是旅客面临的风险,也可以成为旅客的选择风险。在旅客选择远程出行的交通工具的时候面临铁路、航空、公路三种选择。这三种选择的单位价格满意程度值便是选择风险的衡量指标,当选择铁路出行的风险过高时,旅客将会放弃选择铁路旅程而改选风险更低的交通工具。因此,合资铁路公司将在客运业务方面是主营业务收入蒙受损失,铁路公司无法估计稳定的客流量。因为铁路的一次运输有固定的成本投入,少量的客流将会减少收入和利润,甚至是利润为负;而突然增加客流超过铁路的运输能力时,铁路运输的反应速度跟不上将会使这一部分顾客流失,同时顾客会减少对铁路的满意度,甚至在其他时期也减少铁路消费。因此,客运旅客对铁路的满意度也将造成铁路的主营业务盈利风险。

在铁路货运方面,比如粮食、煤炭等货物为铁路货运运输的主要部分。货物的滞留、仓储率、发送量与到达量之差等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长期合作者的利益。客运客户考虑到铁路运输为公司经营增加费用成本、误工率等情况,客户将会考虑选择其他的运输方式。货运客户给合资铁路公司带去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于经济环境波动造成影响。例如,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便是一家以货运为主的合资铁路公司,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其主要的货运业务为煤炭。实体经济的变化影响电力的供应,从而影响煤炭能源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大秦铁路铁路公司的煤炭运输业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煤炭发电量占我国全部发电量的70%以上。鉴于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分布极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东南沿海等煤炭主要消费地区资源不足,长期处于煤炭外部调入状态,“西煤东运”的现象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煤炭市场呈现供需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煤炭需求则经历了从低迷、回升到增长的变化过程。上半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外需严重萎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口形势低迷,企业用电量减少,导致大秦线煤炭运输在低位运行。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向好态势进一步明显和寒潮引发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季供暖增加,国内煤炭需求出现一轮迅速增加的局面。由此可见,宏观经济对铁路公司客户的影响会对铁路客运业务业绩产生影响。另一个方面是客户经营活动给铁路公司造成影响。这个方面与客户的运输工具选择与客户自身经营活动有关。

(二)竞争对手风险与对企业的风险影响

铁路存在公路与航空两大竞争对手。从长途业务来说,航空是铁路的最强竞争对手。相较于铁路客运服务,飞机的运行速度快、安全率高、服务质量高。虽然机票原价高于铁路运输,但是机票存在价格歧视,廉价机票的订购成功率高,而铁路的票价既定,不会波动。随着城市公路运输能力的上升,公路运输更加的灵活,随着国内汽车消费量的增加,选择自驾出行的旅客也越来越多,从方便程度上来说远甚于铁路。铁路运输作为国内的大型运输工具,其承载量大,成本也相对较低,但国内铁道里程有限,虽然已经实现铁路客货分离,但是还未实现铁路快慢分离,运行的效率较低,长途的客运经常会发生晚点的现象。合资铁路铁路公司的竞争者带来的风险源于竞争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铁路企业面临推陈出新,增强自身实力的环境。竞争带来的结果是产业的优化,使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为公司不断的创造利益带来可能。

(三)企业员工风险与对企业的风险影响

合资铁路公司的业绩管理不仅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情况的管理,同时也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所有员工的工作情况。合资铁路企业的盈利不仅是为了股东的利益,同时也包括企业的员工与政府等相关人的利益。只有留住优质的员工,企业的发展才不会陷入窘境。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仅来源于工作所能得到的工资奖金与员工福利,让员工用价值去创造价值;也在于企业自身的内在文化魅力,使员工对企业更有归属感,给员工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各展长才,能够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员工的风险在于自身的需求的满足程度。铁路行业中,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人力资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合资铁路公司旗下有各种类型的员工,包括:前线建设施工人员、列车驾驶员、列车乘务员、铁路警察、火车站售票人员等一线职工以及协助公司管理的其他类型员工。铁路一线员工是铁路企业的形象窗口,铁路公司的经营文化从一线的员工向社会大众传达。只有当一线员工全心的为企业服务时,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才会高,从而使企业形象上升,提高铁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协助铁路公司管理的其他员工也是企业良好运作的保障。从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说,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管理企业的人日常的经营收支,也需要注意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只有当财务管理者严谨的对待工作,全面的识别并管理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时,企业才能减少与控制风险带来的损失,甚至利用风险在企业的风险偏好范围内获取风险价值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因此,企业的风险源于员工的工作认真程度。

(四)股东及债务人风险与对企业的风险影响

合资铁路公司的部分是上市公司,因此,合资铁路公司的融资 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公司债券与在证券市场融资三种形式。铁路企业融资可能因为融资结构不合理而带来财务风险;银行利率变化给公司带来市场风险:资金供应不能按期到位从而影响铁路工程进度等风险。虽然现在合资铁路企业可以以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但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是以企业的信用程度与公司业绩为衡量标准的。如果企业没有好的营业业绩,那么企业无法以好的价格增发股票,企业股票价值将会降低,这种损害老股东的利益的方式必将遭到董事会的反对。如果企业没有到期还款的能力,那么银行将承担很大的风险,因此,银行在审批企业的贷款申请时将会更加的严苛。由此可见,合资铁路企业的融资使债权人与股东承担高风险时,债权人可能要求高的贷款利率,或者难以得到贷款,而公司股票业绩也会呈现向下的趋势,从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三、风险减少的成本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

有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合资铁路公司的风险与利益相关者的风险相关性强。此处研究的风险为合资铁路公司与其利益相关者带来的都是负收益。而减少利益相关者因自身而承担的风险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增加这部分成本能够减少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因而能够减少收益损失,即增加企业的收益。当增加的收益大于新增成本的时候,企业就能够开始实现避免风险这一目标。随着企业支出成本为利益相关者减少风险,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企业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减少企业的净利润,使企业的绩效降低。但是,随着企业支出的不断积累。企业投入费用会越来越少:而企业的增加收益是一个持续上升的过程,因此,企业的利润将会先减少,然后不断的增长,使企业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打造一个良好的服务团队,提升一线人员的素质是最为有效的办法。顾客的满意程度与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应该让乘务员在从业之前进行严格的培训,并且不定期的抽查他们的服务质量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绩效与员工的部分奖金福利挂钩,以保证他们的工作认真程度。

(2)提升企业基层仓储、运输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将工作根据周期性的变化进行总结,运用统计、运筹等方法合理的进行仓储管理。在运输的过程中减少顾客的损失。

(3)企业在竞争环境中有正确定位,确定企业竞争的市场和应当争取且能够争取的顾客。合理的进行成本投资,对项目的价值进行评估,不要盲目兴建高铁,注重符合消费者实际的需求。

(4)提高财务的决策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提升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掌握最新的会计法则、财税信息。建立审计制度,加强内部产生财务风险的监管,使企业能够自我发现自身管理方面的漏洞。

五、总结

上一篇:现代体育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全球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