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5 15:31:42

社群运营工作总结

社群运营工作总结篇1

  XX镇位于XX县X部,与XX县XX乡、XX乡接壤,境内XX线与XX线交会,交通便利,而境内多山地丘陵,大理石、硅灰石等矿石藏量丰富。因此,非煤矿山企业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货运车辆非法运营的问题。去年以来,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之势,XX镇加大规范整治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工作亮点总结如下。

一、非法运营问题基本情况

1.“两无”、“三超”现象时有发生。在以往的运营活动中,货运人员多缺乏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在运输过程中,往往无证驾驶或驾驶无牌车辆,存在超载、超限、超高现象,安全防护也有疏漏,如车斗门不严实、顶层砂石掉落等。种种状况,不一而足,对企业生产和道路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

2.存在不同程度垄断运营情况。XX镇非煤矿山企业多为外地人员经营,而开展货运经营的多为本地村民。有少数运营人员为垄断市场,常常拉帮结派阻挠其他人运营,例如阻拦其他车辆进出,不仅搅乱了货运市场,还黑化了社会风气,由此引发了无端的矛盾纠纷,为社会稳定制造了压力。

二、以往规范整治状况及原因

针对货运车辆非法运营的乱点、乱象,XX镇近年来开展多次规范整治行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非法运营现象呈逐年递减之势,但其之所以根源未清,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多分散人员,少集中运营。非法运营人员多为个人,无群体性运营特征,特点是“嗅觉”灵敏,习惯于“撒豆成兵”,闻见突击整治行动,便消失无形,待到风声一走,便又出来运营,导致规范整治行动存留困难。

2.先战时突击,后加强监管。在以往的规范整治中,由于工作思路未跟进,往往更加注重先“突然袭击”抓战果,后强化日常监管,一定程度上未能及时加大监管力度,致无法将非法运营现象扼于无形。

3.重规范整治,轻宣传发动。以往在工作中缺乏谋划性,注重自上而下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却忽视了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未能发动群众性力量参与,导致非法运营现象即将“向生而死”之时,却又“又春风吹又生”。

三、结合专项斗争,全力规范整治

自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为根治非煤矿山货运车辆非法运营现象,XX镇痛定思痛,齐抓共管、多管齐下开展规范整治工作,使非法运营现象基本绝迹,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和谐气氛更加浓厚,真正做到了正本清源。

1. 摸排发动两手抓。把准布局、做好谋划,针对非法运营人员分散存在的情况,在镇域范围全面摸排起底非煤矿山货运车辆运营实际,掌握一手信息,发现有非法运营现象立即备案、立即打击;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奖励机制,发动群众举报非法运营现象,一旦有发现、有反馈,迅速严厉查处。以此上下齐心,确保非法运营现象和人员“无处藏身”。

2.协同整治促规范。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加强部门协同力、镇村联动力,加强信息沟通分享,增强巡查频度,提升巡查广度,强化常态监管;对照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重点开展对非法运营现象突出问题点的排查整治,发现一处,立即精准定位、依法打击;结合治理超载超限工作,规范对货运领域的准入、运营、运输,严查无牌无证、超载超限、涉嫌暴力垄断等违法违规现象,促使从业者在安全和环保方面更加“上心”。通过此举,从业者都以守法律、保安全作为运营前提,非煤矿山货运领域得以规范。

3.宣传发动造声势。以散发宣传单、开动流动宣传车、开展综治宣传日等多种形式,宣传各项法律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升群众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积极性。特别是开展涉黑涉恶十八种情形的宣传,加大对黑恶势力和黑恶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力地震慑了不法分子,让非法运营者认清了事实,不成为“路霸”、“货霸”。

社群运营工作总结篇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迅速。总结三十年改革开放群众体育发展的历程,作者认为分为三大阶段:恢复阶段、适应阶段和改革发展阶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为今后十年我国群众体育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总体态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群众体育;改革开放;发展走势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5-0036-04

Abstract:The massSports of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fter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Based on the 30 years" reform and opening-up, I think the history of massSpor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recovery period, adjusting period and reforming period. With theSuccess of2008 Olympic Game in Beijing, China"s massSports willSurely maintain a constant,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ingState in the next decade.

Key words: massSports; reform and opening-up; developing trend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回顾

1.1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4)自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群众体育也步入了恢复和发展的新阶段。原国家体委提出的工作方针是以学校体育为重点,积极加强对职工体育的领导。1978年4月,三部委(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1979年5月三部委在扬州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着重讨论了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恢复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化。大力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使学校体育恢复到“文革”以前的水平。

1.2调整发展阶段(1985―1994)自1986年国家体委制定的《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实现群众体育发展社会化转变。这里如《决定》所说:“体育是全民的事业,各行各业的体育工作应由其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各系统各行业建立各自的体育联合会或体协,分别在有关部门领导下开展活动。各级体委对各部门和团体的体育工作,加强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由此,在“要有利于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和群众团体认真搞好本系统体育工作”的改革目标下,对群众体育管理进行了调整。

1.2.1 从1989年的统计数字看,行业体协由1982年的2个,发展到14个体协和7个体协筹备组;全国基层体协达4000多个,专职体育干部合计4000多人,兼职体育干部共20000多人;有49万多个基层业余运动队,18万个体育锻炼小组,共有4161万职工投身体育锻炼,占职工总数的30%。

1.2.2 城市出现群众自发形成的各类体育活动锻炼点和一些民营的体育活动室;老年人、残障人体育活动开始兴起,社区体育活动开始出现,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呈现出目标多元化和内容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1.2.3 农村体育实现新突破:①争创体育先进县促进了农村体育设施的改善,据1986年不完全统计,达到“两场、一池、一房”标准的县级单位由1982年的11个增长到147个,全国县一级共建成标准400m跑道田径场342个,标准篮排球训练房172个,游泳池195个,带固定看台的灯光球场379个,1250m2以上的旱冰场194个;②在基层竞赛日益活跃的基础上,产生了农民自己的全国运动会,并于1988年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③于1986年成立了全国农民体育协会,据1989年统计,全国有25个省市和310个县先后建立了农(牧)民体育协会。

1.3 改革发展阶段(1995―)自改革开放以来,1993年《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重申了80年代群众体育发展的总体思路:群众体育实行国家办和社会办相结合并以社会化为突破口,调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办体育的积极性的方针。

1.3.1 社会性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正在形成。出现了中央、省、市(地)、区(县)、街道(乡镇)体育社团的层次结构,基本覆盖了全国城乡的广大地区。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对26个省(区、市)调查统计,省以下有各级体育社会团体53220个,团体会员212959个,个人会员8664455人。体育社团类型结构包括了体总、群众体协、项目体协、行业体协等,达到308个种类。这些体育社会团体是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

1.3.2 家庭和个人体育健身消费日渐成为时尚。这主要反映在人们体育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上。据1996年的抽样调查统计,人均年体育消费100元以上的占总人数的33.32%,到1998年全国体育消费总额已达到1400亿元,基本上相当于人均100余元,其中城市消费总额1040亿元,占三分之二以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我国每百户拥有体育健身器材2.32件,到1999年则达到每百户3.83件,相当于1997年的1.65倍。另据2003年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近3年北京市居民的文体消费支出年平均增长11%,高于居民消费总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

1.3.3 健身娱乐性体育项目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随着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和消费的增长,社会上涌现出了一批专门从事全民健身服务业的体育经营实体。2000年北京市体育经营场所已达到5000家;江苏省体育经营场所已达到5000家;浙江省各类从事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单位也近5000家,其中有3000家经营体育健身娱乐。健身娱乐性体育项目,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特别是个体与私营投资的增幅较快。到2001年底,上海市利用社会资金建设的经营性体育场所共有1457个。全民健身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2002年,北京市体育产业增加值为52.9亿元,占全市GDP的1.7%,其中全民健身服务业增加值为20.2亿元;江苏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为57.3亿元,占全省GDP的1.12%,其中全民健身服务业增加值为16.2亿元。2000年,浙江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为55.65亿元,占全省GDP的0.92%,其中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增加值为8.28亿元,占全省GDP的0.14%。

2 30年改革开放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2.1 30改革开放经验证明,坚持群众体育的基础地位,切实将群众体育纳入城乡社会发展规划,是三十年群众体育取得成绩的基础。1982年,在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强调:“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2.2 30世纪80年代中期,原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委开展的“争创体育先进县”活动,促进了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自80年代以来的社会化改革,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办体育的现象。特别是的发行与收益金的合理使用,促进了我国体育,特别是群众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利用体育公益金共在城市和农村乡镇新建全民健身工程5627个、匹配全民健身路径23319条、乒乓球台5920个、篮球架13790付、体质测试器材2820套。“雪炭工程”实施以来,在“老少边穷”地区和革命老区的141个县建起了小型、适用的体育场馆。建设了59个示范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施“青少年俱乐部工程”,建成1899个青少年俱乐部。在公益金的引导下,各级政府匹配了相应投入,在公园、广场、江河湖畔,修建了各具特色的体育主题公园、体育文化广场、居家工程、健身长廊和健身苑等,大大方便了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改善了全民健身的基础条件。

2.3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总结群众体育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1995年由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群众体育的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实施步骤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目前,每5年一次的国民体质监测已形成制度,近两年先后颁布实施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为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质检测和体育锻炼提供了科学依据,保证了群众体育发展与体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同步前进。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指出“体育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体育场地设施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居住区体育活动用地每1000人/200~600m2,建筑面积不少于100~200m2。这些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为我们依法治体奠定了基础。

3 今后1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趋势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未来20年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以“明显改善全民族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今后10年,我国将呈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态势。因此,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继续实施,我国群众体育也将保持一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总体态势。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在体育工作中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强身健体需求的生动体现。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

3.1 GDP的持续增长促进人类需要层次的变革。

GDP是透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态的综合指标。中国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GDP整体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尤其在近五年内,中国GDP以每年平均10.6%的速度增长,已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2008年政府规划GDP增长率为8%,“九五”计划完成后我国GDP已超过1万亿美元,这表明我国已踏上世界经济大国之列,但我国还不是世界经济强国。因为按人均GDP计算,我国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856美元。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连续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去年底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国外大量的经济学研究证明:当人均GDP从800美元跃到2000美元时,将出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期,这一时期也是大众体育获得快速增长的时期。人均GDP快速增长刺激人类需求层次的变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需要(生存需要),而是更多地追求健康、文明和自我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把人类需要层次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发展需要即表现为生命力、实现自我的需要。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关注人自身发展将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

3.2 借鉴奥运举办国成功的经验(以日本为例)。

日本与我国隔海相望,同属于亚洲,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具有可比性。日本是一个大众体育发达的国家,1964年东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促进了日本大众体育的发展,使日本体育事业向大众体育时代迈进了一步。日本政府在奥运会结束后仅仅1个月,就作出了《关于增进国民健康和体力的对策》的内阁会议决定,决定发起增强体力的国民运动。随后,日本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增进国民健康和体力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政府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体育公共设施的投资力度,扩大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的开放率,提高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为大众参与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促进了日本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3.3 群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更加凸显

群众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环节,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社会发展是“社会以一定的活动内容与方式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进步过程,是反映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过程”。群众体育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能够反映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程度。群众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可以提高国家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社会总体进步程度。社会发展在本质上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目标。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无所谓社会的全面进步。群众体育通过自身功能的发挥,可以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体力支持,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综合国力作为“可以动员起来投入社会发展,施加国际影响和进行国际抗衡的综合力量”,除包括资源力、经济力、国防力、科技力、文化力等之外,人的体力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力量。因为无论哪种力量都必然体现在人的身上或者需要人去创造。如果负载或创造这种国力的人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其能力自然要减弱。群众体育可以增强劳动者的体质与意志品质,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3.4我国体育人口数最将明显增加

近年我国体育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事实正向我们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即我国人民群众中具有体育需求的人口数量将明显增加。据统计,2000年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达到18.3%,比1996年的15.5%增长了2.8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据预测,到2010年及21世纪中叶,中国城市化水平将分别达到45%和65%),我国人民群众中体育需求意识不足和体育需求能力不足的人口将向体育人口转变,准体育人口、潜在的体育人口将向现实的体育人口转变,间接体育人口将向直接体育人口转变。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8届奥运会上所取得的优异的运动成绩,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而且还培养和造就了数以亿计的观赏型体育人口,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群众体育的宝贵资源。

3.5 建场地、建组织、建法规、开展活动、引导消费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群众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3.5.1 建场地:体育场地设施是人民群众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群众体育事业是一项全民性的事业,作为一项关系全国人民体质与健康的事业,无疑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建设和改善群众体育活动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就是要促进全社会形成崇尚体育健身、参与体育健身的环境氛围。

3.5.2 建组织:体育组织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建设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是构建面向群众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随着人们体育需求的不断增长,群众体育活动正在逐步从松散、无组织的状况发展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走向系列化的发展方向。据调查,目前我国群众体育的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以《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依据;以运动健身项目为主线;以区域站点为基础;以学校、社区、乡镇为重点;以群众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属地管理、自愿参加为原则;以非营利性为主体;以体育法规制度为保障;以不同人群参与为特色;以社会化为方向;以体质监测体系为亮点,形成纵向相对各方有交流,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网络化的群众体育组织框架。

3.5.3 建法规:法规制度建设是群众体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许多发达国家对大众体育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与行政制度,都用法律条款来控制、监督与调节,更为有效的是制定专门的相关法规,主要有大众体育组织形式、场地规划管理、活动内容和经费筹集等一系列的配套法规。

3.5.4 开展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各样、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活动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是宪法对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规定:“体育工作要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

3.5.5 引导消费: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扩大体育消费需求,提升国民体育健身意识,引导和激发大众的体育消费行为将发挥重要作用。体育消费在后奥运时代必将在全社会形成热点。在体育消费总额和体育消费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也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人们要参加体育运动,作为前提条件必须拥有配套的运动装备。所以,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内,随着我国体育人口的增加,实物型体育消费总额必定继续增加。但是,在我国体育消费结构分布上,实物型体育消费的比重之所以一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非实物型体育消费份额较低。专家估计,北京奥运会后,参与型体育消费者队伍将日益壮大兴旺和观赏型体育消费日益兴旺,这迅猛发展的增长速度势必压倒实物型体育消费,这就会使得实物型体育消费在其总额继续增加的同时,其比重将有所下降。引导人们为增强体质与健康投资,促进人们的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群众“花钱买健康”、“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的事实已经说明了人们的体育投资意识正悄然兴起,人们已经不再将体育消费视为单纯的和被动的消费,而是对未来健康有回报的一种体育投资。随着人们体育需求意识的逐渐提高,体育消费与投资需求将会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一种稳定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内容。

3.6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促进群众体育快速发展

举世瞩目的第二北京奥运会已辉煌落幕。中国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激发了亿万国人的巨大爱国情怀和体育热情,在弘扬国力、振奋民族精神的同时,也为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极好的氛围和绝佳的发展机遇。奥运会的举办将影响到更多的人去关注体育、观赏体育,观赏体育的人越多,其观赏性越强,影响力就越大,越能够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体育设施是人民群众开展体育锻炼、健美、健身的物质保证,我们必须对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状,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将群众体育活动主要依托学校场地设施,进行体育活动,将会极大提高场地的使用率。如美国在1972年就有32个州通过法律规定“社区可使用学校的建筑作为社区体育中心”。政府与校方联合制定计划,使学校设施尽可能多地向社区居民开放。使公民所到之处都有可供体育锻炼的健身场馆。日本早在1976年就颁布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法令》,1990年,日本初、小学分别有79.7%、86.9%的室外运动场地对居民开放,分别有84.4%、9.7%的体育馆对居民开放。我国各主管系统应对现有体育设施进行合理的安排,科学的管理,根据群众体育活动特点,调剂好时间,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企业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尽量将清晨、傍晚、双休日、节假日等居民习惯的时间场地提供给人民群众,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各级政府应根据城市规划建设,把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去,短期与长远期规划相结合,搞一些投资不多,规模不大,简洁实用的练习性场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随我国社会局势稳定、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关数据资料显示,1995一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0%左右。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变化,第三产业CDP占GDP比重不断增长。随着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本收人逐年提高;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从48.6%下降到37.9%;居民绿地面积及场馆设施不断增加使得健身环境和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5天工作日使得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为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在我国体育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各级政府不断从制度完善、政策保障等方面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支持。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我国历次重大竞技体育比赛前后,也都会掀起一个群众体育的新热潮。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在继续加大力度宣传奥林匹克理想,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同时,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会让更多的人参与体育、热爱体育,让体育更加贴近人民群众。通过多年不懈努力,为了国泰民安,把群众体育推向一个新阶段,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为振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4.

[2] 谢琼桓.为有源头活水来―――关于群众体育的几点思考.求是,1997(8).

[3] 谢亚龙.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孰重孰轻体育文史,1999,96(2).

[4] 孙葆丽,孙葆洁,潘建林.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体育科学,2000,20(1).

[5] 杨桦,陈宁,郝勤,刘建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演进与思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3).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2002-07-22.

[7] 马艺华,别卫青.建设小康体育构建面向群众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国体育报,2003.

[8] 田雨普.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走向.体育文化导刊,2003(1).

[9] 马先英,杨磊,沙磊.农村体育: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

[10]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总结讲话,2004-02-27.

[11] 徐士韦.建国以来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演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3(3):35-41.

[12] 韩丹.中国群众体育路在何方.体育与科学,2004.25(2).

[13] 吴建婷.长江三角地区城市社区群众体育若干问题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34-36.

[14] 杨桦.“两个战略”协调发展与体育院校改革,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5] 刘江南.现代化大都市群众体育战略发展思路与实践.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1).

[16]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2005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2005-02-03.

社群运营工作总结篇3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从公益性和运营性两个视角建立了以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群众体育锻炼、经费自给能力、投入产出能力、盈利率为主的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关键词 :公共体育场馆 公益 经营 效益评价

城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不仅是人民进行健身活动的场所和竞技体育训练及比赛的基地,更是一个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先进文化的反映。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体育场馆又是一种稀缺的、重要的社会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效益,使其充分发挥多元功能,彻底摆脱困境,既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影响全民健身计划工程顺利推行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亟需在认识上和执行实施方面有所突破的研究课题。

一、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效益评价研究概述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利用数字期刊网检索收集到的有关体育场馆效益评估的文章有5篇,其中进行综合性评价的论文有2篇,分别是梁晓龙的《体育场馆工作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和《对上海市体委系统体育场馆工作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的有张伟华的《对体育场馆承包经营责任制进行经济责任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和胡效芳的《体育场馆多因子综合分级方法与分级模型的设计》,而谭刚对体育场馆的公益和经营效益进行了双向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采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标准化处理、多因子综合分析以及层次分析等数学方法对公共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处理,但没有考虑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巨大变化对场馆经营的影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及项指标的指标权重确定有待具体商讨,此外,没有对目前比较敏感的公益性与产业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没有对涉及的评价体系进行科学的验证与实践运用。

二、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效益评价指标的确定

运用公式CVR=2n/N-1(n表示认同某指标的专家的人数,N表示专家的总人数)对所选指标进行筛选。(以指标的CVR值>0进行界定,确定测量指标的有效性。根据专家认定,取CVR值>0的36个指标,进入研究范围)。为反映变量之间内在联系,寻找内部结构特征,把具有公共内涵的变量归为一个因子,把比较分散的、复杂的对象趋于整体化、简单化和明晰化,对我国城市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效益评价影响因素指标进行R型因子分析,特征值=1,累计贡献率为80.02%。但由于原始数据大多为次序测度,又受到样本量的限制,所以这种分析把它看作是一种近似。创建数据库,通过对回收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按影响效益实现的因素指标的属性进行分类。

1.公共体育场馆投入产出能力

选定指标为全员劳动生动产率=报告期内场馆生产值/报告期内员工总人数(万元/(人?年))。它是反映场馆劳动投入所产生经济效益的指标。它涵盖了人的劳动效果、运转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规模与劳动组织的协调管理水平。该指标由营业收入因子结合场馆工作人员数构成(可结合场馆有关人事资料)。

2.公共体育场馆的盈利水平

选定指标为成本费用利润率=(报告期内实现的利润总额/报告期内成本费用总额)×10 0%,它反映公共体育场馆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是一项公共体育场馆评价的关键性指标。衡量公共体育场馆盈利水平的指标还有产值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公共体育场馆利润的高低集中体现在如何努力降低劳动消耗,从而通过成本的下降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所以,选用成本费用利润率进行分析,更能客观的反映公共体育场馆的盈利水平。该指标由利润因子、营业支出因子构成。此处成本费用是指日常维持场馆运转所需费用,主要包括水电、器材损耗、税费、雇工费用等方面的支出,不含折旧和大型维修费用。

由于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体育场馆的国有资产公益性特征的要求,也是国际体育发展的潮流。该因子由群众体育因子、休闲娱乐因子构成。在群众体育指标下分别赋予两个分指标:开放时间、活动人次。此处群众体育的范围包括群众利用场馆及周边空地进行身体锻炼、娱乐、休闲等。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到一个关于公共体育场馆的效益指标体系,它有两个二级指标:公益和经营指标;六个三级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经费自给率、高水平运动竞赛、运动训练、群众体育等指标;六个三级指标又包含六个四级指标。以上指标共同构成了公共体育场馆的效益评价指标系。

参考文献

[1]周征.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J ] .上海体育学报,2004(2):8-10

[2]孙庆祝.体育实用模糊数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社群运营工作总结篇4

互联网相关从业者(产品、运营、营销等)

对互联网感兴趣的人群

对社群运营感兴趣的人群

对我感兴趣的人群(虽然我知道没多少)

一、学习型社区的问题

社群一直是一个很火热的话题,我研究了市面上比较火热的互联网学习型组织,发现一个怪圈,就是一些人自己社群运营的很糟糕,但是还出来教别人怎么玩社群,收费还不低。我总结一下当下这些互联网学习型社群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五点:

1、群成员之间信息不畅,沟通成本高

这几乎是所有社群存在的问题。大家在社群里看到彼此的信息只有“上海-无业游民-冯宝宝”类似于这种的格式,这种信息根本没法对彼此产生了解。跟每个人说一分钟,500个人的社群就得花近十个小时。这就导致沟通效率很低很低,所以导致你无法立马找到你要找的人。

2、社群运营缺乏体系化

有的社群活跃度很高,那是因为群主本身有点威望,而且愿意花很多的精力去打理,所以能够维持这样的活跃度。但是当建立两个群,三个群,四个群的时候,群主就分身乏术了。然后群主开始招募一些志愿者进行社群管理,从此社群就开始变味了。这些群管为了活跃而活跃,整天搞些无聊的事情,忘了大家聚在一起是为获得价值而不是打发时间。所以建立一个社群如果想形成一定规模,就必须体系化,有一套自运行、可复制的机制。

3、缺乏激励机制

一个优质的社群离不开三个要素:好的激励制度、内容创造者、优质群管理者。而目前基本上所有社群的内容创造者都是社群组织者,群成员输出的优质内容零零星星,所以根本转不起来。问题出在没有一个激励制度,激励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几句感谢的客套话。你以为能给别人创造的价值很多时候都是别人不屑的。所以得针对内容创造者、群管理者、活动发起者、其他群成员画清楚一个价值闭环,给做出贡献的人足够诱惑的激励,让大家有互动、做出贡献的积极性。

4、缺乏一个高效的沟通方式

微信群聊天一个很大的毛病在于很难深度交流,很多时候我更喜欢打电话。因为你没法一下子把问题的场景、细节、诉求全部描述出来,大家要不停的爬楼,所以对方理解的就很成问题。如果对方再没有追问细节得习惯,很容易就现有的内容断章取义。如果追问细节,那么沟通起来就会没完没了。

由于这种低效的沟通方式,以及缺乏很好的组织性,所以一些有货的人就不会在群里面活跃。牛人思维就是追求效率,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群沟通都很低,所以自然就不愿意在里面浪费时间,于是社群整天就是一群闲人在里面扯淡(冒着自己中枪的危险也要把这句话说完)。并不是说牛人天生的就讨厌在群里面聊天,如果群里面有他们需要的内容,并且不会浪费太多时间,我想他们还是很愿意在群内分享。

有人会说,我来可不是为了学习的,我就是为了进个圈子结识人脉。那我想问,什么是人脉,肯定是有资源或者有能力的人跟你沟通熟悉觉得有合作可能性之后才能成为你的人脉。那问题是在一个大家谁都不了解彼此又不活跃的社群里面,你又如何去判断对方的成色呢,你是要发个寻人启事么?最后你会发现这个根本无法执行。

5、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注定无法调动大家积极性

很多社群天天喊着社群是去中心化的,实际上还是服务于个人的利益。比如不让别人发广告,但是自己就可以发广告,道貌岸然的说自己发的是福利。有些大咖有很多粉丝,开设课程之后建立学习型社群,虽然学员对你满是敬意,但是要让别人花时间参与你社群建设又是另外一码事。

人都是自私的,你在为自己服务那又如何激发所有人建设社群的积极性呢。你以为你这样可以获得更多,但是实际上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爱活跃,你最终得到实际也没有多少,说到底还是格局不够。

我就挑主要的问题说了,至于其他的问题比如说:群管管死群,群内到处发广告,群友撕逼,群内闲扯淡等问题真的没有拿出来聊的必要。

二、学习型社群的特点

挑别人毛病容易,还是要给出解决方案的,不然纯粹就是瞎BB。下面说说我所设计的学习型社群的特点:

可以在社群里面看到精彩分享,解决工作问题,开拓思维,真正的熟悉社群里面的每个人,彼此产生连接

超高的沟通效率,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成本很低(工作繁忙人的最爱)

有足够诱惑的激励制度让所有人可以参与创造价值,激活每个人

制度可以自运行,可复制

真正的实现去中心化,这个社群绝对不是为个人利益服务的

有的人会说,你就不怕别人复制你的idea吗?我一点不怕,我还巴不得别人模仿呢,这就说明我的理念是有价值的。我的目标就是我的社群理念能够得到验证,至于最后是谁成功的真的无所谓。我的要求只要一个,谁做好了求介绍工作,拉我入伙,我来给你打工。让我们回到主题吧!

三、线上学习型社群体系以及操作步骤

本文只针对线上社群运营进行讨论,下面我将从八个方面跟大家具体讨论我设计的线上学习型社群体系以及操作步骤。

1、如何迅速让大家互相熟悉,降低沟通成本

在入群的时候,需要每个人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

职位、行业、个人发展路径;

个人擅长领域(渠道资源整合、策划、文案、交互设计、思维能力等);

个人诉求(跨界信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大家关注的热点、产品运营的技术问题、理念指导、求职、招聘等);

个人爱好(便于线下活动的开展)。

(这块还有很多细节可以阐述,文字原因就不详述)

这一步其实很多群主可能在做,信息也不算详细。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群主都没有将这些信息共享,而只是占为己有。我认为,在社群运营初期,这些信息必须得共享,让大家彼此都能够产生了解,便于找到正确的人去解决问题。

具体共享的方式就是:种子用户阶段,信息完全共享,后期随着群规模的扩大,可以把姓名和公司给略去,由群主保管。这样的好处就是即使把这个名单给泄露出去,也不会造成人员流失,也不会造成大家的隐私泄露,而且反而更容易吸引别人加入。

2、如何激励内容分享者

社群的文化就是人人都是人人的老师,大家遇到问题很多时候可以相互解决而不依赖大咖。那当一个人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别人为什么要来解决你这个问题,别人为什么要主动分享,仅仅靠奉献的精神、虚荣心是不持久的,所以要设立一个激励制度。

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分享者每周评选一次最佳分享的前几名,给予物质以及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分为两种:群成员自发打赏,群基金固定打赏。群内需要养成为知识付费的理念,愿意分享的人值得给他奖励。(具体的排名方案就不详述)

群基金怎么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如在入群的时候每个人收200入群门槛,500 个人就是10万元,这10万元就用做社群基金,分为52周花完,每周的奖励额度就是近2000。这数额的奖励足够有一个定的吸引力让大家参与其中。物质奖励是基础,精神奖励以及其他附加价值奖励另说。不过始终要记住,物质激励永远只是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其实附加价值的意义更大,需要深入了解的可以详细交流)

3、如何激励社群组织者

一个里面再多大牛如果社群不能运作起来,那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群运营组织者至关重要。一般的社群都是群主来组织,或者招募一些全职人员管理,甚至是义工。这种方式对于社群的持续不具有持续性,社群运营本身就是一个高技术的活儿。社群的运营者本身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但是群成员都是有工作的人,所以要给社群运营着足够的物质以及精神激励,社群的运营不能总指望大家抱着奉献精神。

我所设想的制度就是,钱永远都是最简单粗暴搞笑的方式,这个钱不需要由群主出。直接采用众筹供养群管的方式。高福利意味着高税收,共享经济不是免费经济,不是靠的牺牲和奉献。500人的社群每人每个月缴纳10元社群运营费,那么一年总共就有6万的社群运营管理费。这费用足够养活一个全职员工。

群管采取轮值制度,想参与的可以直接报名,按报名先后顺序进行轮值。6万元按周结算,每周就是1100多元,这金额足够刺激一个人把事情给做好,而且对于大家的代价又不算太大。

群管工作职责:群管要负责从开始的需求整理,根据群友资料库找到合适的人进行沟通,在不影响对方的情况下促使对方给出解决方案,并且要将解决方案具体化,有深度。然后在每周的一次问题解答的时候,做好活动预热,让大家踊跃参与。最后将产生的内容去除无效信息整理成标准化文件给全员共享,节省大家的时间,提高大家价值获取的效率。

群管的KPI:必须得给群管设置KPI,KPI主要指标就是参与回答的人数,以及内容质量,在这种激励制度下足够让群管把这个事情做好。(细节就不深入讨论)

4、如何提高群员质量,不断吸引优秀的人

社群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于群友的质量,以及他们的分享主动积极性。社群初期门槛就只是收费。后期就需要不断的招募高质量的人,那如何招募高质量的人呢?我们就得给这些人提供两个入群方式,这里我要提到的一个数字是52。

比如入群费用是200元,那么当群人数到了52个的时候,周奖励金额就是200元了。这个时候我们搜集群内一些问题让其他圈子的人参与答题,并且告诉对方,你可以随便挑一个问题参与解决,如果解决了问题并且获得最佳方案,你就得到入群的奖励。到时候可以把所有的解答方案给他分享,如果他不是最佳方案,那么可以告诉他,入群的门槛是200元,你可以一起参与学习交流。

牛人喜欢跟高手切磋,如果他成为最佳方案,那么对于群友而言这也是巨大的福利,所获得奖励正好冲抵入群费用。如果没有获得最佳方案,那么他因为社群里面的牛人而认可社群的价值,最终可能会选择加入。(我瞎歪歪的,我又不是牛人)

5、作为一个菜鸟发起者如何迅速扩展群规模

靠制度以及自己苦心经营决定着社群是否优秀,但是只有大咖才能让这个社群变得卓越。因为大咖可以一呼百应,而屌丝只能一个个慢慢去说服。而且社群到了后期,因为大咖处于主导地位,作为一个灵魂人物可以镇得住场子,提高大家的凝聚力。

所以在初期阶段先寻找第一批种子用户,验证模式的可行性,然后努力去说服大咖让大咖让他参与主导。菜鸟是永远无法扛此大旗的,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量力而行。哪怕为别人做嫁衣对自己的反而是最有力的,而且本身也不存在这个问题,社群本身就应该是分享而不是占有。大咖很重要,但是没有大咖社群本身也具有自运行的能力。

想扩展群规模还需要让所有人都能够主动推荐吸引别人加入。人人都喊着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但是市面上基本上所有的社群本质上还是在为自己服务的。人都是自私的,你在为自己服务那又如何激发所有人建设社群的积极性呢。具体如何调动所有人推广的积极性我这次就不说了,想了解的可以跟我私聊。

6、社群价值延伸

在社群运营成功之后,可以产生很多附加价值。对于那些回答问题积极主动的人,获奖的让你,需要做好信息记录,建立人才储备库。可以给他们提供资源对接的服务,反正他们需要什么就尽量满足他们。这也是这样的社群必须由大咖主导的意义所在。

所有人在里面的作答可以整理成档案,这样的档案对于人才招聘意义重大,传统的简历式招聘方式如果配上这些档案,将会帮助企业更好的招聘合适的人才。

社群内的原创内容最后可以整理出书,拔高社群的高度,在每个章节标注内容的创造者,给内容创造者名和利。

附加价值我只是列举其中几点,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附加价值。

7、建立高效的沟通制度

问题发起者需要将自己的诉求,背景详细信息写在word上提前几天仍群里面,让大家有充分时间思考。形式不限,最重要的就是把问题阐述清楚。(这块还有很多细节可以阐述,文字原因就不详述)

解答问题的人把解答的方法以及思路详细的写在word上,放在群里。然后由群管进行统一整理协调。大家可以针对这些比较完整的问题以及方案展开讨论,防止话题偏题,提高沟通效率。在话题讨论结束之后,群管负责再将整个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提炼整理,最后跟大家进行共享。防止大家为了看信息要不断的进行爬楼,浪费大量的时间。

套路只是为了沟通更加方便,千万不能变成教条的制度,一切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沟通效率,创造价值为根本目的。

8、在社群内各方价值闭环:

大咖:

吸粉吸粉再吸粉

提高自己分析的留存度以及粘性

强化自己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洞察能力

吸取一些优秀的idea

去发现目前大家最普遍的问题,寻找最接地气的研究方向

寻找优秀的员工

寻找优秀的项目进行投资,或者投资对接

通过解答可以看到自己的方案的操作反馈,不断检验自己的理论

可以针对大家普遍的问题,定制化一些培训活动

上面都是我歪歪的,我又不是大咖,我怎么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参与分享者:

物质激励

形象以及能力的展示,得到大家认可,塑造个人魅力

潜在的商业合作机会

提出问题者:

解决自己实际的问题

找到自己需要的牛人资源

默默无闻的人:

围观别人优秀的idea自己跟着成长

获得牛人资源

群管理员:

物质激励

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

围观别人优秀的idea自己跟着成长

做一个事情得彻彻底底的想清楚社群里面所有人的价值诉求,不要总搞一些你以为的价值去糊弄人家,不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人都是聪明自私的。

社群运营工作总结篇5

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体育工作任务。刚才,这次会议是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上级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区文体局洪贵局长传达了全市体育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区二运会筹备工作情况,区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定了体育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并书面印发了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意见》希望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按照会议要求,着力抓好任务目标落实,确保全区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下面,就做好全区新形势下的体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体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我区体育工作坚持以群众体育为重点,以竞技体育为突破,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紧贴中心,突出重点,体育事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一是群众体育蓬勃兴起,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以群众性体育活动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扎实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月”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农村体育、学校体育、老年体育越来越受到各级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断增长,群众体育健身体系正在形成,我区被省体育局授予年度“全民健身月”优秀组织奖。二是竞技体育参赛经历增多,竞技水平明显提升。以金牌突破为目标,积极参加省、市各项体育竞赛,多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全区的竞技体育水平有所提高。依托区一中成立了区竞技体育运动学校,为竞技体育运动的普及发展和尖子体育人才的培养发掘奠定了基础,搭建了平台。三是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全民健身工程顺利推进。先后兴建了文化广场、苍源河公园、广场等大型群众健身活动场所,区体育中心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正在加紧规划设计,近期可望启动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为农村免费配送部分体育健身器材,促进了农村体育基础条件的改善和农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四是体彩发行取得突破,体育产业不断发展。以体彩发行为重点,实施“占区下乡”战略,体育发行额度连续大幅增长,被评为年全省体彩工作先进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群众喜爱的健身项目为支撑,成立了区国球俱乐部、正东跆拳道俱乐部等一批有影响的经营性产业,带动了全区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总之,体育在促进人民健康,丰富群众生活,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建设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区体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是:体育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群众性体育运动和比赛活动开展得不够深入,普及面不广,特别是基层和农村体育运动不活跃;竞技体育存在着优势项目不多、尖子运动员缺少、后备人才不足、竞争实力不强的突出问题;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体育市场化运作水平较低;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场馆缺少的矛盾仍很突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改进和加强。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动全区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体育工作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和创建“全国体育先进区”为目标,以推动全民健身、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为主线,以强化体育产业发展、加快体育设施建设为主要任务,深入实施科技兴体、依法治体战略,全面提升我区体育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精心运作,全力办好第二届全区运动会。今年的全区第二届运动会,是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全国人民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喜迎年北京奥运会的新形势下举办的一次大型体育赛事。区委、区政府对办好这届运动会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进行安排部署,目前运动会开幕在即,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展示形象、促进发展的大局出发,把办好本届运动会作为全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展示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向心力、凝聚力和精神风貌的一次良好契机,高度重视,积极备战,踊跃参与。一要认真筹备,全力抓好赛事运作。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运动会运作的实际需要,抽调精干人员,完善工作机构,制定详尽方案,把各项筹备工作落实到责任领导、具体人员身上,全面抓好赛事组织工作。二要抓紧训练,争创最佳成绩。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要把参赛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时间、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要强化运动员的集中训练,培养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三要高点定位,营造良好氛围。要精心组织策划好开、闭幕式,以欢庆、精彩、隆重、热烈的场景,充分展示全区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各代表团不论是否参加田径(趣味性比赛),都要组织运动员参加开、闭幕式。要认真落实宣传方案,通过电视报道、开辟专栏、刊登公益性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动员各界群众积极配合、支持、参与二运会。四要健全制度,严格赛风赛纪。要把区二运会的赛风赛纪工作作为办好运动会的重要保证,健全相关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把好运动员资格审查关,杜绝引进外地专业运动员参赛。对发现弄虚作假的,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并给予纪律处分,确保运动会公开、公正、公平进行,真正赛出水平、赛出实力、赛出风格。

(二)构建全民健身体系,推进群众体育工作。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的基础,增强群众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全民健身与奥运、全运同行,认真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努力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好群众身边健身场地设施、健全好群众身边活动组织、组织好群众身边体育活动,推动群众体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一是抓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运用政府投入与社会力量兴建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进体育场馆建设。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尽快启动并及早完成区体育中心的规划建设任务,文体、国土、规划、财政、建设等部门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确保到年前,将区体育中心建设成为一处集标准田径场、标准灯光球场、标准游泳池和训练房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并依托该中心共建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实现文化体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要进一步整合城乡现有场地资源,大力促进体育设施进社区、机关、企业,在符合条件的广场、绿地、公园、机关、学校、企业等公共场所,再规划建设一批与环境相协调的健身设施。要下大力气改善基层体育基础条件,到年月份,各乡镇必须建成处面积不少于平方米的健身广场,%以上的行政村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室、健身路径等设施,确保到年全区基本建成区、乡、村三级配套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二是抓好全民健身组织建设。要充分依托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各类体育社团和群众健身活动站点,逐步形成在政府引导下,以体育总会为龙头,以体育社团为纽带,以基层体育指导站为阵地的点线结合、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要坚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建设一支相对稳定、有较高水平的体育指导员队伍;要有组织地实施科学健身指导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实施体质监测,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促进人体素质全面提高。

三是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针对不同人群的健身特点和要求,认真开展好青少年、职工、妇女、农民、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等人群的健身活动,引导和支持他们开展丰富的体育比赛和健身运动,有效推进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科学化进程。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每-年举办一次全区运动会,使其成为一项全民参与、促进发展、展示形象的传统性综合运动会。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实施好农民健身工程,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积极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有益的体育运动,开展好篮球、乒乓球等进机关、进社区活动,逐步把机关、社区体育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要进一步提高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体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的考核内容,不断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文体、教育、共青团要密切配合,大力推动“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共同掀起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新高潮。要尽可能地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在农村的中小学校,并坚持公共体育设施对中小学生优先开放,以扩顾地村体育资源的利用率,改进和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手段和效果。

(三)实施“金牌战略”,抓好竞技体育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发展竞技体育的责任,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坚持走精兵之路,更好地整合现有体育资源,突出特点、重点、实效,确保优势项目更强、尖子人才更优。要按照“政府保重点、社区办热点、市场攻难点、发展金牌点”的思路,科学合理布局运动项目。继续巩固田径、射击等优势项目,切实强化拳击、散打、柔道、跆拳道、武术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集体项目,积极培植摔跤、游泳、体操等新项目,以全面提高我区的整体竞技实力,力争实现我区在市运会、省运会乃至全运会、奥运会上金牌新的突破。要高度重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以建立全区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培养体系为抓手,以培养和输送优秀后备人才为首要任务,进一步优化配置全区体育资源,尽快改变我区竞技体育人才匮乏的局面。要以办好区级竞技体校为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兴体和体教结合,把运动项目办到学校,为我区体育发展提供稳固的人才支撑。要高度重视业余训练工作,每年安排必要的经费和体彩公益金用于业余训练,切实加大对业训的投入,逐步改善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及生活等保障条件。要完善教练员聘任制,拓宽来源渠道,选拔引进高水平教练员,提高教练员队伍的素质,努力实现从“经验型”向“知识型、科研型”转变,提升科学训练水平。

(四)抓好体育市场经营管理,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大力培育体育产业市场,积极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力争尽快做大做强体育产业。要抓好以生产、经营为重点的体育用品市场建设,积极扶持体育用品生产经营企业,壮大体育竞赛表演业,积极推进与文化、旅游的融合,促进与企业、媒体的联姻,实现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要强化体育管理和发行销售,积极有效地拓展销售渠道,以管理促销售,以品牌促发展,保证体育的公平、公正和信誉。按照体育市场归口管理的要求,区文体部门要依据有关法规,对区内体育经营活动加强管理和监督。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应当依法经治安、消防、卫生等管理部门审批,并经文体部门备案后,方可实施。公安、工商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文体部门共同做好体育市场的管理工作,支持健康文明的体育经营活动,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三、强化措施,努力为体育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体育是一项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体育事业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全民性的基础工程,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全区体育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把体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摆到重要位置,及时研究解决体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将体育事业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其他各项事业统筹安排。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切实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确保政府对体育事业的投入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按照市里的部署和安排,区里将尽快建立体育总会,各级各部门也要抓好相应体育组织的完善工作,具体工作中,社区(村居)文化活动中心(大院)统一为文化体育中心(大院),切实为发展体育事业创造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要有计划、有主题、有声有色地组织好“主题体育年”活动,推动全区体育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

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发展体育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在财政税收、社会保障、产业经营、市场准入、投融资等方面为发展体育事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对企业或个人捐赠财产用于体育事业的,税务部门要依法在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文体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业务指导,在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上多下功夫;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体育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自觉纳入各自的工作范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大力倡导热爱体育、崇尚健康的社会风尚,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要强化行业管理。要坚持依法治体、依法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及有关法规,建立健全体育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将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保障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要在体育系统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体育法制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体育法制意识,增强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能力。要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建立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用人机制。要加强体育宣传,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营造推动全区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在体育系统大力发扬为民、尽责、务实的作风,树立坚韧不拔、不畏艰难、负重奋进、敢创一流的精神,形成上下齐心、和衷共济的和谐发展局面。

社群运营工作总结篇6

一、以抓好党的建设为龙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二、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文化体育事业,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和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图书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图书馆作为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以突出抓好少儿和成人阅览室的工作为重点,利用学生假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增强图书馆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举办第三届龙井读书节,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为城市贫困老党员免费发放了借书证,并组织优惠购书活动,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充分发挥全市“知识窗口”的作用,为基层群众服务。送书下乡小分队先后深入边疆小镇,共送去图书2万余册、建村级文体活动室5个,指导村级图书室20余次。

4、抓文化市场治理和整顿,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协调发展。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提高经营业主的法制观念。聘请10名由老干部组成的网吧义务监督员,动员全社会来关注和参与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达到政府与社会携手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强化市民的法律意识,营造建设法制政府的舆论氛围,举行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主体的宣传活动。二是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对文化市场进行大检查。

5、活动与建设并举,体育工作成绩突出。2012年,我市的体育工作以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为目的,注重活动与建设并举,积极借助州运会和省农运会之契机,着力提高体育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加快 “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一是以吉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为契机,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我市的体育基础设施。二是为广泛调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为广大人民群众尽可能提供充实的体育服务和参与体育的机会,举行了“中国体彩杯”龙井市全民健身万人长跑活动和庆祝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日”活动暨健身宣传活动。三是在龙井举行的延边州足球重点特色学校足球比赛中龙井实验小学获得冠军,这是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走体教结合的有宜偿试。四是龙井市体育学校举办龙井市第一届“体校杯”城乡校园足球联赛,有力地推动了校园足球的活跃,引发了更多青少年对足球的吸引力,对我市足球《新苗工程》注入了新鲜的力量,有力地推动延边州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 2012年度党委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2012年党员群众工作总结 ·教育局党建工作总结 ·机关党员党性修养和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党支部半年工作总结 ·电站项目部党委年度工作总结

【返回 党委党支部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工作,形成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格局。

1、圆满完成梨花民俗旅游节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在2012年4月份及5月初,为圆满完成我局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全系统上下共同努力,组织创作人员深入社区、深入基层,发掘提炼素材,编创、排演一批反映和谐文化建设的文艺节目,与市其它部门配合,共同动员机关、学校、社区和部分企业1500多名群众演员,进行长达一个多月的排练,与延边歌舞团携手打造一台富有朝鲜族风情的“海兰江阿里郎”大型实景民俗演出,向来宾展示出一幅当代中国朝鲜族开拓、进取和幸福生活的民俗风情画卷,使第二届“梨花节”暨中国延边龙井梨花民俗旅游节获得圆满成功。并与延边州体育局,共同完成了延边州第十七届运动会项目中的环梨园公路自行车比赛和黄牛节朝鲜族摔跤比赛项目及朝鲜族特色的梨花树下荡秋千、跳板、画图等表演项目。

2、在延边州第十七届运动会上取得丰盛成果。为丰富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检阅我市四年来经济体育发展水平,展现龙井风采和精神风貌,推动我市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龙井市组队参加了2012年延边州第十七届运动会。龙井市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站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举办第十七届州运会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竞技水平参加了州运会。在本届运动会上龙井市取得了总成绩第五名、金牌榜第六名的不佳成绩,但是在历届州运会中参加运动员最多、参加项目较全、阵容最大的一次,受到了州体育局和相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4、精心组织庆国庆60周年文艺活动。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丰富全州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由延边州文化局主办、州群众艺术馆协办、在延边艺术剧场举办的全州文艺汇演中,龙井市作为延边歌舞的发源地和歌舞之乡自然不甘示弱,积极组织、创作精品节目参加了汇演。参加演出的节目有大合唱、小合唱、舞蹈。其中,海兰江艺术团的80人大合唱《祝福祖国》、老年大学的舞蹈《海之歌》《农夫的喜悦》荣获一等奖,文化社区的舞蹈《道拉吉》、海兰江艺术团的小合唱《记住这一瞬间》、前进社区的小合唱《踏青》荣获二等奖,文化社区的舞蹈《园鼓舞》获三等奖,海兰江艺术团的舞蹈《红色娘子军》获表演奖。龙井代表队的8个节目全部获奖,龙井代表队荣获集体最高奖-最佳代表队奖。本次参演的演员达120人,是历年来参加全州文艺汇演演员最多、阵容最大、成绩最好的一次,受到州文化局和州群众艺术馆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深入推进“争创好班子,争当好公仆”创建活动。

局党委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领导带头,坚持学习和实践,在查学、查找、查改上下功夫,活动实现了预期目标。

(1) (2) (3) 2012年度党委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2012年党员群众工作总结 ·教育局党建工作总结 ·机关党员党性修养和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党支部半年工作总结 ·电站项目部党委年度工作总结

【返回 党委党支部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2、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2年,按照中央和省、州、市委的有关要求,在全系统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党委围绕市委提出的“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努力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这一主题,提出了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改善文化体育设施上水平、服务发展作表率”的活动载体,扎实抓好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有力的政治保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局党委制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结合部门工作实际,通过征集基层群众、上级部门、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及与本系统工作关系密切的相关部门的意见,查找出本部门在工作作风、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共计发放征求意见表40份,征集到主要建议意见7条。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查找问题工作会议,对查找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提炼,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和意见。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思想意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效能。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依法履行职责,结合文化行政工作执行法律多、涉及范围广、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特点,以执法主体、程序、内容为重点,通过加强法制工作基础建设,规范管理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功能等措施,努力提高文化体育部门的服务效能。一是抓好执法能力建设。从思想教育入手,通过学习、培训、辅导、会议等形式以及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动,强化执法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把全局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上来,切实承担起维护文化安全的重任。坚持专业化标准,经常组织人员参加文化执法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所有行政执法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二是抓好队伍的作风建设。以读一本好书、开展建言献策、观看教育专题片等活动为载体,通过教育引导、载体深化、落实整改等手段,使全系统党员干部达到学习风气有新好转、服务水平有新提高、创新工作有新举措、廉政建设有新成效的目标要求。

认真开展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城”为主题,以“梨花节、松茸节、农运会、国庆60周年”等节庆活动,全面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完善了权力分解与风险点排查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制定了廉政文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图书馆为廉政文化的学习基地,文化馆为廉政文化的实践基地,博物馆为廉政文化的警示教育基地。党委始终把抓好队伍的廉政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传达中央、省、州、市廉政工作会议、纠风会议等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廉政承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任前廉政谈话等制度,时常告诫干部职工要珍惜岗位,用好职权,不以权谋私,做到警钟长鸣。

认真开展了消防与安全生产工作,为切实做好全市文化娱乐场所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坚决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举行了全市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活动。国庆期间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进行了12次全面的安全隐患检查行动,确实起到了国庆期间全市网吧和文化娱乐场所稳定作用。三是大力整顿治理,进一步规范净化文化市场。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开展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行动、音像制品专项整治行动、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了网吧、电子游戏厅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经营行为,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娱乐场所环境。

总之,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取得了一些进步,做出了一些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与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为我市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2012年度党委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2012年党员群众工作总结 ·教育局党建工作总结 ·机关党员党性修养和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党支部半年工作总结 ·电站项目部党委年度工作总结

社群运营工作总结篇7

经过两个月的反浪费斗争,各地厂矿总结发现了从积极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济核算的更好形式,即“群众性的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这一形式更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为改善丁业管理和提高工业生产的群众运动具有更丰富、更广泛的内容。于是9月间,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在工业部所属厂矿开展群众性的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从10月上旬开始,生气勃勃的新纪录运动相继在东北各厂矿展开。

新纪录运动充分发挥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巨大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到1950年2月,创造新纪录的人数有5万多人,提出合理化建议57897件,其中执行了30023件。此外,发明创造也是硕果累累。根据4个月244个厂矿的统计,发明创造有959件,改进技术操作有2944件,这些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各厂矿在运动中也找到了合理定额,对今后实行核算制和更有计划地领导、管理生产与更周密地领导新纪录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而最根本的是,广大职工在运动中提高了觉悟,改变了旧的劳动态度,加强了劳动纪律。尤为突出的是,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据初步调查,仅就劳动强度、技术操作改进及部分下具机器改造方面计算,劳动生产率就已提高32.83%。从而降低了成本,为国家创造和节约了巨大财富。

1950年底,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展开。11月初,东北许多地区厂矿企业开展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11月12日,中共中央转发北京市委关于抗美援朝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这个报告号召全市工人高度发扬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努力生产节约;号召学生继续抗美宣传,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技术,准备为祖国服务;号召机关厂作人员提高了作效率,做好工作;号召丁商界积极贯彻政府政策,反对投机操纵、囤积居奇。对北京市委的报告作了肯定,号召各中央局、分局、大军区及所属省市区党委“亦应照着这个方向去做”。全国性的生产劳动竞赛随之展开。据1950年12月10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生产竞赛运动已经在全国的24个省及13个城市中广泛展开。

1951年3月6日,李富春在第一次全国工业会议上就“如何组织与领导生产竞赛”指出:企业中的领导干部在生产竞赛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竞赛的内容必须与完成生产计划的总任务相结合,与解决生产中最薄弱或最关键的环节相结合;(2)提倡劳动与技术相结合,启发职工智慧,从改善丁具、操作方法和劳动组织来提高生产;(3)推广先进生产者与先进生产小组的经验;(4)在竞赛中建立与改善各种经营管理制度,制定联系合同与集体合同;(5)在竞赛中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5月18日,高岗在《加强企业行政管理与党群工作,争取今年增产节约五百万吨粮食》的文章中指出,东北工业生产当前的严重政治任务就是动员一切力量发挥工业的潜在能力,争取今年为国家增产和节约价值等于五百万吨粮食的财富。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是:一、加速流动资金周转;二、降低成本;三、提高设备运用率。此后不久,东北地区即掀起了为争取增产节约五百万吨而奋斗的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

10月9日,《人民日报》全文转发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加强增产节约运动领导的通报》,并特别加了编者按: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加强增产节约运动领导的通报,总结了东北所有国营和公营的工厂、矿山、企业中正在热烈开展的增产节约运动,提供了领导这一运动的基本经验,即依靠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力,提高工业生产与改善企业管理,来完成增产节约的任务,并为今后发展工业生产打下更好的基础。通报中批判了不相信群众创造力的错误观点和的作风,确定了为继续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所应进行的必要措施。这对于加强全国工厂、矿山、企业中党的领导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转载了这个通报的全文在这里,供各地参考。据此,全国其他地区开始结合本地区或本单位实际学习和效法东北逐步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一个全国性的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即将轰轰烈烈地展开。

同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面临抗美援朝艰巨任务和国家严峻的财政困难情况下,在会上提出“战争必须胜利,物价不许波动,生产仍须发展”的战略方针,并确定解决财政困难的5条方法,其中第三条就是“紧缩开支,清理资财。预计1952年财政支大于收,将面临财政困难,要求各地从11月起全面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第四条则为“提倡节约,反对浪费”。10月23日,在政协一届三次会议的开幕词中对工农爱国增产运动作了肯定性评价:“在工业和农业战线上发展着的爱国增产运动,是我们国家值得庆贺的新气象。在农村中实现和在工厂企业中实现民主改革之后,工人和农民即获得发展其爱国增产的极大积极性、并改善其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可能。只要我们善于团结、教育和依靠工人和农民,我国就一定会要出现一个普遍高涨的爱国增产运动。”他同时发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指出“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由此可见,党中央对增产节约运动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这两次会议成为增产节约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后,按照中央的部署,规模巨大的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

11月9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东北局关于增产节约运动的报告。东北局在报告中总结了1951年以来东北地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经验,称开展这个运动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一、运动开始,首先必须反复说明意义和方针;二、发掘潜力,潜在力量是在工厂里,在群众中间;三、制定计划;四、找窍门,定合同,组织竞赛。中央对这个报告的批示是,要求各中央局“根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精神和本区具体情况,并参照东北经验,作出你们自己的全面的(不仅工业也不仅财经)增产节约计划,报告中央”。随后,各地区纷纷制定增产节约计划,以加强对增产节约运动的领导。20日,中央又批转了高岗《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反贪污、反浪费、反斗争的报告》。同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是国家当前的中心任务》,提出“因为‘增产节约’是贯穿到一切方面的总方针和总任务,因

此,我们普遍的深入的发动一个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并且提出增产节约运动应该从以下十个方面开展:一、清产核资;二、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三、杜绝基本建设中的浪费;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产品合格率;五、降低成本;六、精简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事业的编制;七、杜绝一切铺张浪费现象;八、坚决反对贪污蜕化行为;九、在农业方面,主要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十、在私营工商业和一般社会方面,提倡节约和俭朴,反对浮华和浪费,将节约的资金用于生产和流通和储蓄。

12月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的决定》中进一步指出:“为了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就要付出很多的资金,而资金的来源只有增产节约一条康庄大道,因此,中央于1951年10月召开了扩大的政治局会议,决定了这一方针;并于同月至11月1日经过人民政府和人民团体各党组,各中央局、各中央分局、各省委、市委、区党委、各同级军区党委、各同级政府党组和各同级人民团体党组,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这个运动成为真正的全体人民运动。”7日,政务院第一一四次政务会议决定成立薄一波任主任的中央人民政府节约检查委员会,加强中央对运动的组织领导。

增产节约运动开始后不久,全国性的“三反”、“五反”运动掀起。由于“三反”、“五反”运动内容复杂,从整体性质上说已经超越了经济的范围,但正如1952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所指出的:“增产节约的大敌是贪污、浪费和。因此,目前的反贪污、反浪费、反的斗争对于1952年增产节约计划的实现有决定的意义。”同样,“五反”运动也是希望通过制止城市私营经济的违法行为,规范经济活动,增加国家税收,减少国家资产流失,提高产品质量。也就是说,“三反”、“五反”运动的根本目的是服从于增产节约这一更为广泛的群众运动,是贯彻精兵简政、增产节约这一中心任务的具体体现,是增产节约运动在特定阶段的政治延伸和发展,也是增产节约运动开展的必要条件,为运动的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丰富了增产节约运动的内容。

到1952年6月,历时近半年的“三反”、“五反”运动结束。据统计,全国有850万到900万人参加了“三反”运动,其中经过核实定案并给予各种处分的占总人数的4.5%。全国“五反”运动以北京、上海、天津、汉口、广州、沈阳、武汉等九大城市为例,在47万户私营工商业者中参加的有45万户,其中大约3%受到不同程度的法规法纪处理。这两个运动最后核实退款达10亿元。运动的胜利,巩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进一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以后的增产节约运动更加顺利地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当然,“三反”、“五反”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1952年上半年工业生产计划。中财委国家统计局在《关于上半年国营工业生产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报告》中称:本年工业生产计划因“三反”运动迟迟未能确定。各工业及生产单位按照中央所发控制数字进行生产。前四个月因在“三反”期间,未能展开生产竞赛。但尚能保持一定的生产水平。5、6两月在“三反”胜利的基础上展开增产节约运动,对上半年计划的完成起了保证作用。根据中央各工业快报的统计,全国主要工业产品上半年生产一般的都完成了中央控制的数字的要求,部分产品如铁矿、生铁、机器等则未能完成计划。但与去年同期对比都有显著的增加。可见,“三反”、“五反”运动对增产节约运动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是应该加以肯定的。

6月7日,《人民日报》经济工作述评指出,农业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已经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根据35个省区的不完全统计,已经有102个国营农场向国营双桥实习农场等农场应战,有5351个著名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向李顺达、曲耀离等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应战。同时,有些挑战应战单位正在以连环竞赛方式,层层发动群众,把竞赛运动推向广大农村。28日,时任农业部长李书城就农业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发表讲话,指出全国农业季节已进入紧张阶段,坚决贯彻爱国增产竞赛,已成为决定胜利的重要关键。这说明农业战线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即将大规模展开。9月4日,新华社报道称,最近中央农业部发出《关于开展秋季作物丰产评比运动通知》、《关于开展1953年小麦爱国丰产竞赛的意见》和《1952年农业丰产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这些文件的中心目的是鼓励农民群众总结、推广先进丰产经验和农业科学技术。农业领域开展的爱国丰产竞赛运动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丰产单位迅速增加,丰产面积扩大,丰产纪录逐年提高。

但与此同时,各地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集中表现在有些企业只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只注重增产而忽视成本的节约,只注重生产而忽视供、产、销的衔接与配合等。为此,同年7月8日,中央发出《关于目前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的指示》。指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个全面任务,其目的不仅要完成今年的生产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而且要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为实行经济核算制准备条件,从而结束旧企业转变为新企业的改造过程。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应根据产品供销情况的不同,分别的、具体的规定各厂矿企业的奋斗目标和竞赛重点;凡原材料足,销路好的企业,应首先注意增产,并力求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凡销路好,原材料供应有困难的企业,应首先注意节约,从节约原材料中争取增产;凡销路和原材料都有困难的企业,应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的品种。《指示》具体地指导了当时工业战线增产节约运动的发展,保证了运动的健康发展,工业战线的增产节约运动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

11月29日,中财委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全国增产节约运动的报告》,详细总结了运动所取得的成果。指出,在一年多时间里,一个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各部及各区的不完全统计,1952年全国增产节约总值已达31.7亿元,其中增产总值11.6亿元,生产和基本建设降低成本节约13.7亿元,流动资金节约6.4亿元。报告同时指出了运动的不平衡性,认为一般情况是:解放早的东北、华北地区的企业及国营企业比较好,其他解放较晚的地方的企业较差;工矿企业较好,其他财经部门较差。报告对于运动中的缺点也尖锐指出:由于片面追求数量,单纯强调提高劳动生产率,忽视质量和生产安全,因而不少企业出现产品大量积压、人身伤亡事故增加以及出勤率减低现象。为使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深入开展,中财委认为,必须加强生产管理,改善劳动组织,推广先进经验,改良生产技术,注意工人安全福利,改善劳动条件实行计划管理,为今后推行经济核算制打下基础。中财委的报告标志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增产节约运动暂告一段落。

社群运营工作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疏堵结合,依法监管的原则,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道路运输合法经营业户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定决心,全力整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全县道路运输市场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力争达到“五个明显、二个确保、一个促进”的目标,即: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运输市场经营行为明显规范,非法营运车辆“黑车”明显减少,运输市场经营质量明显提高,运政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确保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确保道路运输行业和谐稳定,促进全县道路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平安高效。

三、工作重点

1、重点打击非法经营,严厉打击非法经营的牵头者和组织者,尤其是欺行霸市、垄断市场、强迫交易,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非法经营团伙。

2、重点查处“黑车”、套牌车和其他无证经营的“黑厂”(汽车维修厂)、“黑校”(汽车驾培学校)。

3、重点查处乱停乱放,站外揽客,哄抬票价等违章经营行为。

4、主要规范对象:出租汽车、班线客车、公交车、汽车维修厂、汽车驾驶培训学校。

5、重点整治区域:县城长途汽车站、短途汽车站、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一中、三中、四中、商城和各乡镇车站、停车场、学校、集贸市场等人员集散地。

四、实施步骤

集中整治活动从2013年9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结束,分为宣传发动、集中整治、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9月1日至9月30日)。充分利用会议、电视、新闻媒体等形式,大张旗鼓宣传集中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投诉举报,提供线索和证据。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10月1日至12月15日)。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采取各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城乡互动的方式进行。主要工作方法:

1、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与不定时检查相结合。

2、在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安监局、县执法局、县工商局、县交警大队、县运管分局等有关职能单位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组,实行合署办公,联合执法。具体抽调人数为:县公安局4人,县交通运输局2人,县工商局2人,县安监局2人,县交警大队10人,县运管分局10人。

3、将所有执法人员分成两个执法小组,进行分区包片执法。一组负责县城及都蔡公路、蔡大公路、北多公路沿线乡镇。另一组负责县城及都中公路、三周公路沿线乡镇。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12月16日至12月30日)。对集中整治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建立起高效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加强日常执法监督力度,常抓不懈。对非法经营行为一经发现立即给予严厉打击,避免非法经营行为形成规模,防止死灰复燃。要加强对出租汽车市场的研究,分析非法经营行为产生的根源和规律,根据本地区出租车汽车客运市场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抓好本地区的长期治理工作,坚守疏堵结合,从源头上遏制“黑的”的生存空间,从而使我县道路运输市场全面步入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合法高效的轨道上来。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成立县工作领导小组。

六、工作要求

1、依法监管。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2、坚决实现“三不发生”目标。即不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不发生集体停运事件,不发生因执法失误而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

3、坚持以人为本,管教结合的原则。在执法过程中,要对非法经营者宣讲法律、法规对违法经营车辆所载旅客要进行妥善安置,不能弃之不管。

4、坚决完成“三个一批”。即抓获一批垄断地下黑市场的罪恶分子,处理一批从事非法经营的违法人员,收缴一批非法营运“黑车”和报废营运车辆。

5、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领导力量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打击力度到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配合这次集中整治工作,抽调专人负责管理辖区内道路运输秩序,负责收集辖区内道路运输信息等工作。

七、工作纪律

1、执法期间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准为非法经营者说情,不准向非法经营者透露不应透露的信息。

2、联合执法人员不准私自放车,不准擅自处理违法营运车辆。

上一篇:简单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行政检查执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