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21 16:58:19

噪声污染调研报告

噪声污染调研报告篇1

第一条 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 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 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改造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防治或者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六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 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 国家鼓励、 支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普及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科学知识。

第九条 对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不同的功能区制定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并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十二条 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 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 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十五条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保持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 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七条 对于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 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单位必须按期完成治理任务。限期治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对小型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 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内授权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第十八条 国家对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生产、禁止销售、禁止进口的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设备名录。

生产者、销售者或者进口者必须在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停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列入前款规定的名录中的设备。

第十九条 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环境噪声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

环境噪声监测机构应当按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报送环境噪声监测结果。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 有权依据各自的职责对管辖范围内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 并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部门、机构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应当出示证件。

第三章 工业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二条 本法所称工业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第二十三条 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二十四条 在工业生产中因使用固定的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种类、数量以及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所发出的噪声值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情况,并提供防治噪声污染的技术资料。

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种类、数量、噪声值和防治设施有重大改变的,必须及时申报,并采取应有的防治措施。

第二十五条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 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设备,应当根据声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逐步在依法制定的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规定噪声限值。

前款规定的工业设备运行时发出的噪声值,应当在有关技术文件中予以注明。

第四章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七条 本法所称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第二十八条 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二十九条 在城市市区范围内, 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 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15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第三十条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 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

前款规定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

第五章 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

第三十一条 本法所称交通运输噪声,是指机动车辆、铁路机车、机动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第三十二条 禁止制造、 销售或者进口超过规定的噪声限值的汽车。

第三十三条 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的机动车辆的消声器和喇叭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机动车辆必须加强维修和保养, 保持技术性能良好,防治环境噪声污染。

第三十四条 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机动船舶在城市市区的内河航道航行,铁路机车驶经或者进入城市市区、疗养区时,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

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机动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 必须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警报器。

第三十五条 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地城市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 划定禁止机动车辆行驶和禁止其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六条 建设经过已有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轻轨道路,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应当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

第三十七条 在已有的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间隔一定距离,并采取减轻、避免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

第三十八条 在车站、 铁路编组站、港口、码头、航空港等地指挥作业时使用广播喇叭的,应当控制音量,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第三十九条 穿越城市居民区、文教区的铁路,因铁路机车运行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 当地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铁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制定减轻环境噪声污染的规划。铁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划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四十条 除起飞、降落或者依法规定的情形以外,民用航空器不得飞越城市市区上空。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在航空器起飞、降落的净空周围划定限制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区域; 在该区域内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 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减轻、避免航空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影响的措施。民航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六章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第四十一条 本法所称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第四十二条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因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商业企业, 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管部门的规定, 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状况和防治环境噪声的污染设施的情况。

第四十三条 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其经营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四十四条 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

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的,其经营管理者应当采取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四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喇叭。

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 使用家用电器、 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第四十七条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限制作业时间,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 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拒报或者谎报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搬迁、关闭。

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搬迁、关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生产、销售、进口禁止生产、销售、进口的设备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关闭。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十九条的规定, 未经当地公安机关批准,进行产生偶发性强烈噪声活动的, 由公安机关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第五十五条 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机构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权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第五十六条 建筑施工单位违反本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 夜间进行禁止进行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 由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机动车辆不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的,由当地公安机关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机动船舶有前款违法行为的,由港务监督机构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铁路机车有第一款违法行为的, 由铁路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一)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二) 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三) 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 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决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的,从其决定。

第六十一条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十二条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噪声排放”是指噪声源向周围生活环境辐射噪声。

(二)“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

(四)“夜间”是指晚22点至晨6点之间的期间。

(五) “机动车辆”是指汽车和摩托车。

噪声污染调研报告篇2

第一条为了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防治环境噪声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城乡建设规划,组织开发和推广低噪声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综合治理环境噪声污染。

第五条市、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公安部门分别对机动车辆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铁路管理部门对火车噪声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建设、工商、文化、交通、规划、环卫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有保护噪声环境的义务,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直接受到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减轻、排除噪声污染的危害。

第二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对管辖范围内排放噪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做好笔录。检查中涉及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的,检查部门和检查人员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第八条排放噪声超过规定标准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第九条凡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必须按照规定到所在市、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并说明理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予答复,逾期不答复的,可视为同意。

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向周围环境排放噪声的项目,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应当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应当载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第十一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部门验收;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十二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必须保持防治环境噪声污染设施的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必须提前10日报经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排放噪声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必须限期治理。

第十四条因生产或其他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应当向当地公安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并由排放噪声的单位向社会公告。因排放噪声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排放噪声的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五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征得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可以根据需要对高考期间等特定时期,在特定区域内进行噪声限制的管制。

第十六条市、区(县)环境监测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各类环境噪声污染进行监督性监测。市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对划定的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的噪声环境质量和重点噪声污染源,进行定期监测。

第十七条市、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环境噪声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受理群众的噪声污染投诉。

第三章工业噪声污染防治

第十八条本办法所称工业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第十九条在本市下列划定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排放环境噪声的工业生产设施和排放环境噪声超过标准的其他设施:

(一)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疗养区、高级宾馆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二)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三)对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域中的居民住宅、学校、幼儿园、医院、机关、科研单位有影响的范围。

上述区域内原有的工业生产设施和其它设施排放环境噪声超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或搬迁。

sp;第二十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市区、建制镇范围内工业企业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二十一条在工业生产中因使用固定的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必须在使用前10日内向市、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种类、数量以及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所发出的噪声值和防治噪声污染的设施情况,并提供防治噪声污染的技术资料。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种类、数量、噪声值和防治设施有重大改变的,必须及时申报,并采取应有的防治措施。

第四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第二十三条需要使用排放环境噪声设备的建筑、装饰申施工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前15日向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过期不进行申报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直接核收超标排污费。

第二十四条建筑、装饰施工场地排放的环境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超过标准的,施工单位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第二十五条在湟中路、祁连路、南山路、海湖路、门源路和小桥大街丁字路口内,禁止每日22:00至晨6:00内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当向所在地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采取措施防止噪声污染,并公告附近居民。

第五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所称交通运输噪声,是指机动车辆、铁路机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第二十七条机动车辆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在用的机动车辆不符合标准的,不准行驶,公安部门不发给年检合格证;新购置或从外地迁入本市的机动车辆不符合标准的,公安部门不发给牌证;外地车辆不符合标准的,不准行驶。装配、维修的机动车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不准出厂。

第二十八条在市区和建制镇行驶的机动车辆,必须安装和使用符合公安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消声器和喇叭。禁止使用高音、怪音喇叭。

第二十九条公安部门应当根据保护和改善噪声环境质量的需要,划定机动车辆禁鸣喇叭的路段和地区。

第三十条在市区范围内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备车等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警报器。

第三十一条在市区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范围内,机动车驾驶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禁鸣喇叭的路段、区域不得鸣喇叭;

(二)在非禁鸣喇叭的路段和区域,每日23:00至晨6:00不得鸣喇叭,其他时间需要鸣喇叭时,应当短鸣,连续按鸣不得超过二次,每次不得超过0.5秒,音量不得超过100分贝;

(三)不得用鸣喇叭的方法唤人;

(四)不得在马路、街道、公共场地调试喇叭。

第三十二条严禁公共汽车、小客运车使用扩音器、喇叭招揽乘客。

第三十三条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轮式专用机械车,应当在公安部门批准的街道行驶。

第三十四条机动车辆运行时自身振动噪声超过85分贝,禁止在禁鸣区内行驶。

第三十五条火车鸣笛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火车驶经本市韵家口以西、西钢桥以东只准使用风笛,严禁使用汽笛。

第六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所称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设施工噪声和机动车辆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第三十七条在**地区,因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排污单位,必须在该设备使用前10日内向市、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设备的状况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设施的情况。

第三十八条新建营业性饮食娱乐等服务场所必须在开工建设前,到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未经审批的文化行政主管理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经营中的饮食娱乐服务场所,其经营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得干扰他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第三十九条在市区和建制镇范围内,禁止架设、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架设或使用的,须经公安部门批准。

第四十条禁止使用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音响设备和其他方式招揽顾客、宣传商品或者进行其他商业活动。在公共场所、工商业经营活动场所和饮食摊挡,不得高声喧哗,干扰四邻。

第四十一条车站、车辆编组站等交通枢纽使用广播喇叭,应当控制音量,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的影响。设在居民稠密区的营运车辆站场,晚22:00至晨6:00不得使用广播喇叭和电铃调度车辆;其他时间使用的应当控制音量。

第四十二条使用空调设备、音响等家用电器和乐器的家庭娱乐活动,排放的噪声不得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第四十三条在住宅楼宇内,12:00至14:30、22:00至晨7:00禁止使用电钻、电锯、电刨、冲击钻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具。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一)拒报或者谎报规定的排放噪声申报登记事项的,处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二)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排放噪声超过规定标准的,处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三)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四)未经批准擅自施工,或者在禁止生产作业的区域和时间生产作业,排放噪声超过标准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五)不按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的,除追缴排污费及滞纳金外,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六)建设项目的噪声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3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七)应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除按规定加收1至2倍超标排污费外,并可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需要责令停业取缔的按规定办理;

(八)工业生产噪声、建筑施工噪声排放超过国家规定标准,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可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九)饮食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排放超过国家标准,影响周围居民工作、生活、学习的,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

(一)未经批准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区域及疗养区、居民区、文教区、风景名胜区、一类混合区使用大功率广播喇叭或者宣传车的;

(二)机动车辆违反规定鸣笛的;

(三)未按规定使用特种车辆警报器的;

(四)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按规定行驶的;

(五)未经公安部门批准,进行产生偶发性强烈噪声活动的;

(六)采用发出高大音响的方法招揽顾客的;

(七)未按本办法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产生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的噪声的。

第四十六条铁路机车在本市违反规定使用汽笛的,由铁路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罚。

第四十七条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遭受危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第四十八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治安管理处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九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条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噪声污染调研报告篇3

关键词:汽车污染;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Q958.116 文章编码

一、汽车内部污染

汽车内部空间小,而且密闭性强,汽车内部所使用的橡胶、油漆涂料、塑料、保温材料、织物和粘合剂等含有的添加剂、助剂和溶剂都会挥发,从而造成汽车内部污染,使汽车内部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超标,危害到人的健康,实则比室外空气污染的危害会更严重。多数的汽车内部空气都有苯含量或是甲醛含量超标的问题,更甚者,汽车内部甲醛含量实际已经超标五六倍,尤其是新车,这种内部空气质量差的污染问题更为明显。据一项研究表明,新车内的有害气体其发挥时间持续将近半年,有害气体轻微会造成乘客的身体不适,重则引发事故。

二、汽车对外的污染

汽车对外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两种,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所产生的噪音是重要的噪音污染源,噪音污染严重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平衡抑制失调,从而使大脑皮层反应因异常条件反射而导致脑血管张力受损,虽然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脑张力失衡可以回复常态,但是长时间脑皮层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导致病理变化,严重则有头痛脑胀、失眠耳鸣,以及身体疲乏,记忆力下降等。汽车噪声一般为80-100dB。人们长期生活在85-100dB的噪声环境中,就会得“噪声病”。到了110dB以上,噪声就会对人体产生各种损害。声音达到120dB时,人耳就会感到疼痛难忍。汽车的噪声不仅跟车辆和发动机类型有关,而且与使用过程中的车速、发动机的转速状态、载荷及道路条件等都有关。汽车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汽车行驶的噪声等,有时汽车喇叭噪声和制动噪声也是汽车噪声的来源。

汽车的噪音不仅对外其他行人有严重的影响,而且对驾驶员和乘客影响更大,驾驶员长时间驾车,又处于紧张状态,极易疲劳,从而影响驾驶安全。噪音会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有不良的影响,如冠心病、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的发病率会在噪音的刺激下明显提升,在消化系统方面的影响,会造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胃病。视觉器官在噪音的刺激下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汽车排放废气的空气污染,一般大型的货车和卡车使用的是柴油,污染较为严重。我国机动车污染很是严重,汽车尾气排放有: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苯、铅等。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是酸雨、黑雨的产生,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的产生等。

三、汽车污染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类机动车辆也在不断增加,机动车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噪音和空气污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交通便利,但是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控制污染也被提上日程。

环保局的一系列污染防止政策,形成了机动车如运输车、汽车、摩托车以及发动机在内的尾气排放标准体系。为了是机动车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保局在近几年实施了新的车型核准制度,并了达标车型的公告,要求必须在国家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机动车生产要符合环保标准,达标环保车型公告制度的建立为污染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汽车技术方面,目前汽车上一般都安装了排气消声器。排气消声器通常具有吸声材料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气流噪声。另外,发展如电、太阳能等能源的车辆来代替现有汽车,能大大降低噪声,并可彻底解决现有汽车对大气污染的问题。我国电动汽车正进入试用阶段,太阳能汽车在过外也已研制成功,这是今后噪声控制发展的途径。此外,将现有的道路路面改造成低噪声路面,可以降低车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声。

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检测已经不能够满足城市中严格的环保要求,为了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尝试新的尾气检测方法,比如稳态工况法的采用,是对轻型汽油车进行尾气排放检测的新方法,而双怠速法是对重型汽油车的尾气排放检测方法,对于柴油车的废气排放,则运用不透光烟度法来对其进行检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危害越来越大,因此加大污染治理是目前不容忽视的紧急问题,在各级政府对其加大力度的治理下,各汽车企业已经根据国家环保规定,研发低排放、高效能的环保型汽车,并逐步地完善汽车环境管理体系,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效果。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为提升,汽车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便于出行,人们对车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是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保有量和产量的增加带来了很严重的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汽车尾气排放物的减少成为了迫切解决的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面临的焦点问题,发展不只是解决人类的所需,还要考虑后代的生存以及环境条件,因此环保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而汽车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汽车污染控制和解决已经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我们来共同努力实现节能减排以及科技创新的汽车污染防治。

参考文献:

[1]傅立新,郝吉明,何东全,贺克斌. 城市街道汽车污染扩散规律模拟研究[J]. 环境科学,1999,06:22-25.

[2]姜鹏明. 我国汽车污染控制技术政策概述[J]. 中国环保产业,2001,01:27-28.

[3]贺克斌,郝吉明,傅立新,李铭哲,刘阳. 我国汽车排气污染现状与发展[J]. 环境科学,1996,04:80-83.

[4]夏志佳,孙玉娟,宋文华. 我国汽车污染状况与防治对策[J]. 黑龙江环境通报,1997,04:29-30.

噪声污染调研报告篇4

被告:香港凯达企业有限公司(简称凯达公司)。

被告凯达公司于1981年9月,与深圳特区招商局签订协议,在蛇口工业区独资建厂生产各种塑料玩具,投资1600万美元,职工1200人,产品畅销国际市场。1982年2月,该公司开始正式生产后,浇模车间产生恶臭和有毒气体,未经处理,即向大气排放,呛人喉鼻,使人呼吸困难;同时,机器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使人烦躁。对此,附近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居民纷纷向监测站反映,要求政府严肃处理。

原告监测站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从1983年5月初开始,多次督促被告对污染进行治理,并先后聘请广州有关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到凯达公司多次进行勘测,提供治理方案,协助治理污染,但被告均未采纳。1983年10月22日,原告向被告发出限期治理的通知。对此,被告仍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在这种情况下,原告于同年12月27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对上述噪声和废气进行彻底治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支付聘请环保科技人员前来勘测时的有关费用。

被告答辩称:1983年10月22日前,原告从未向我公司提供有关环境污染方面具有法律效力之科学鉴定资料和国家有关标准,却指控我公司在生产中有噪声和排放恶臭,使人困惑不解;要我公司耗费4万美元安装“过滤装置”,更难以接受;原告限我们在1983年12月25日前将污染治理好,实在无法办到,而且浇模车间已按限期停止生产。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经多方调查,查明:

(一)噪声问题:国家规定,企业的工人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8小时,允许85分贝;工业集中区噪声白天为65分贝。但是,凯达公司浇模车间工人每天工作均在8小时以上,其噪声最大值为106分贝,最小值为91分贝;空气机房白天发出的噪声为87分贝,都大大超过国家标准。

(二)排放废气问题:凯达公司浇模车间生产所用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一直不向原告提供,经原告聘请科技人员到生产现场取样,作光谱定性分析,才检验出原材料主要成份是聚氯乙烯加入大量的磷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加热成型时放出恶臭气体。36台浇模机产生的废气,未加处理,向大气排放,造成空气污染。1984年1月,诉讼开始后,被告才将增塑剂成份的外文资料交与原告,经翻译后证明该增塑剂属脂肪酸类的发臭团。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但是,被告在建厂、生产过程中,不仅没有向环保部门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申报生产原材料的化学成份,而且要求环保部门提出恶臭根源和科学数据,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当原告依法向被告提出限期治理污染后,被告虽于1983年12月24日停机生产,但从1984年1月3日到13日又开机生产,继续排污。被告的以上行为都是违法的。

据此,1984年7月14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六条、第十六条和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判决:

一、被告对浇模车间的噪声、恶臭,限于1984年10月31日前,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全面治理。

二、被告对原告依法提出的限期治理污染的通知,不仅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治理,而且继续生产、排污。对这种违法行为,处以2万港元的罚款,上缴国库。

三、原告聘请有关科技人员,多次到被告工厂测试、勘验所支出的费用人民币810元,由被告负担。

四、本案诉讼费1740港元,由被告负担。

宣判后,被告服判。

噪声污染调研报告篇5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利益为宗旨,充分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服务和监管作用,不断强化噪声排放源监管,切实提高城乡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水平,改善和提高我镇声环境质量,建设安静舒适的城乡环境,保护居民身体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噪声管理,建立起政府主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多方联动、全民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使工矿企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噪声扰民问题有效缓解,城乡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三、工作职责

(一)由镇安办牵头负责场镇噪声的统一监督管理,督促、指导、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履行本实施方案确定的职责,并具体负责工业噪音的监管及各类噪声源的环境监测。

(二)由村建办负责督促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严格审批建筑工地夜间施工作业,并配合环保部门查处未经批准擅自夜间施工的噪声扰民行为。

(三)由中、小学校负责督促校园内的禁噪工作,协助镇安办、镇整治办等部门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禁噪整治,特别是中、高考期间的禁噪工作,同时负责在校园内进行噪声污染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四)由镇整治办负责文化娱乐噪声的监管。所有文件娱乐场所包括网吧、酒吧、歌厅等必须建设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在经营过程中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严禁噪声扰民,责成边界噪声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文化娱乐场所进行整改,对边界噪声超标的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不予核发经营许可证。同时,加强对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坝坝舞等娱乐、集会的监管,确保音响器材的使用不对周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严禁使用低音炮。

(五)由镇交管办负责交通运输噪声的监管。在场镇行驶的机动车辆必须按公安交警部门的规定使用喇叭等声响装置,在噪声敏感区设置禁鸣标志,严禁机动车辆在场镇违章鸣号。对夜间营业的网吧、酒吧、歌厅等不按要求防噪,群众反映突出的要按特种行业管理规定责成停业,限期整改。

(六)由镇整治办负责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管。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如空调器、冷却塔、抽风机、发电机等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的,应督促经营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禁止夜啤酒经营过程中因经营活动以及顾客喧哗产生噪声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休息;加强对场镇范围内从事废品回收、废品拆解等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管理。

(七)工商所负责对销售不符合国家、行业、地方规定噪声标准的产品的查处工作,按照政府对违法排放噪声污染企业和单位下达的取缔、关闭决定,依法注销或吊销其营业执照,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依法查处违法排放噪声污染的无照经营行为。

(八)要落实辖区负责制,落实社区(居委会)、村社干部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行业、重点时段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劝导、及时报告,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宣传工作和执法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县上文件的要求,结合实际,经党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分管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要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要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抓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二)强化舆论宣传。要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方式,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时,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娱乐场所经营人员、机动车驾驶员、坝坝舞组织者和参与者等排放对象噪声污染防治宣传和教育,增强企业和个人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噪声污染调研报告篇6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内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生产经营和社会生活以及交通运输中所产生的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周围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噪声。

第四条保护声环境是公民的义务。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制止或举报。

第五条各单位应鼓励和支持环境噪声防治的科研工作,推广和应用噪声污染防治的先进技术。

第六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管理。公安部门对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实施具体监督管理。文化、工商、建设、规划、交通等部门应当按本办法的规定,协同环保部门实施管理。

第二章监测与管理

第七条环保部门应会同规划部门划定城市市区环境噪声级别区域,经市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

第八条环保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管辖范围组织环境噪声质量常规监测和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第九条环保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布市区不同区域的环境噪声值,并督促超标责任限期治理污染源。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的噪声监测数据,是评价环境噪声状况、实施噪声管理的依据。

第十条环保和有关部门有权依据各自职责对管辖范围内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十一条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并按有关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第三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十二条进行建筑施工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十三条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选用先进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技术。建设招标单位应将投标方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技术做为中标的重要内容。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十五日前,携带施工合同等有关资料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建筑施工环境保护审批表》,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第十五条在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的区域内禁止在12时至14时、22时至6时进行生产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除外。因生产工艺和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需在施工前三日内,由施工单位报经环保部门批准,并向附近居民公告。

第十六条市区中心区域内的施工现场,不准设置混凝土搅拌设备。市区中心区域的范围由市环保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

第二十三条住宅区内不准开办经营性露天舞场和露天卡拉OK;组织非经营性的群众娱乐活动,开设地点应征得当地居民委员会同意。禁止在22时至6时之间在住宅区开展产生噪声污染的一切活动。在非住宅区的露天公共场所开设经营性的舞场、卡拉OK或从事其它产生噪声的活动,应避开噪声敏感建筑物。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室内使用音响设备、乐器、开展娱乐活动时,应有控制噪声,不准干扰他人。

第二十五条居民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应在效地控制噪声,禁止在12时至14时和22时至6时之间从事装修施工。在室外安装空调器的,应避免噪音对他人的影响。

第五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二十六条公安、交通部门应把机动车辆的噪声指标列入机动车辆年检和技术等级标准评定内容。对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的,不予办理行车执照和年检合格证。

第二十七条从事机动车辆维修的经营者,必须具备噪声检测手段,维修后的机动车辆,必须达到噪声排放标准后,方可出厂。

第二十八条公安、环保部门应根据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辆行驶、禁鸣喇叭的路段和时间,设立标志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九条在非禁鸣喇叭和地段,行驶的机动车辆,必须使用低音喇叭,在车前二米、离地面一点二米高处监测的喇叭声级,不得超过一百零五分贝。每次按鸣不得超过半秒钟,连续按鸣不得超过三次。严禁用喇叭唤人。

第三十条未经公安机关批准,拖拉机不得在二环路以内的路段行驶。

第三十一条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的时候,不得使用警报器。

第三十二条机动车辆安装的防盗报警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在非盗状态下不得鸣响扰民。机动车防盗报警器的有关规定由公安、环保部门另行规定。

第三十三条火车行驶必须执行铁道部颁发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进入市界的机车,除遇紧急情况外,一律使用风笛。

第三十四条在城市市区上空飞行的一切航空器,其噪声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由环保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万元至三万元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环保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百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务规定的,由交通部门处以五百元至一千无的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和在禁鸣喇叭地段、时间鸣放喇叭的,由公安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对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的,由公安机关对使用者处以五十元至一百元罚款。

第四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噪声污染调研报告篇7

关键字:建筑施工噪声、特性危害、控制防护、合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P73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绪论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日益提高,市民对城市环境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噪声污染一直是人们致力研究的课题。通过对以宜春市某医院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噪声对附近人群的影响的分析和调查,对减噪防噪问题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案。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日益提高,市民对城市环境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传统的建筑施工生产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脏、乱、杂、吵。建筑施工工地往往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所以如何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一直是人们致力研究的课题。

噪声的危害

在建筑工地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音调,无规律的杂乱声音,被人们称为生产性噪音,这些噪音不仅对工作听觉系统有损害,可以造成职业性难听(噪声聋),而且对神经、血管系统也有不良作用,因此,国家把它列为规定的职业病之一。

二、控制施工现场噪音措施:

1、进场前与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取得联系,在环保部门指导下,订立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2、贴出“安民告示”主动邀请使用单位代表开会,介绍信、竣工日期和各项环保措施,建立起互相理解信任、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关系;

3、现场施工机具要经常检查维修,保持正常运转。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降低噪音强度等级在《建筑施工场界限值》规定的噪场限值等级以内。

4、中午和夜间加班使用噪场源机具施工,要遵守当地政府的规定,提前向环保部门办理申报手续。

5、做好施工作业时间的安排,对噪音较大的施工作业(如搅拌砼等),安排在白天当班的时间进行,尽理降低施工噪声音,减少扰民,做到不影响周边人员的生产和生活。

6、噪声超过55DB的工程一律安排在早上6时至晚上10时进行。各种木材、金属的切割工作一律在现场的作业棚内进行,作业棚搭成封闭式。混凝土浇筑最迟在下午18时开始,保证4小时内浇完。

7、在施工现场设隔音围挡,将施工区和生活区分隔开,达到减少施工扰民,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护原有绿地的目的。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控制: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

(一)噪声源控制

1,消除噪声发生的根源:改进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机械摩擦,改变喷口形状

2,采用吸声,隔声装备

(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控制

1,阻断传播途径

2,改变机器设备的安装方向

3,原理噪声源

(三)对接受者的防护

对接受者进行防护,除了减少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外,可采取各种个人防护手段,如佩带耳塞,耳罩或头盔等。

1 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方案,按照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特点和施工现场条件、施工所用机械、作业时间安排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保持防治设施的正常使用。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所需费用列入建设工程造价的预算和决算。

合理制定作业时间

在施工现场超出规定时间带作业的一般是混凝土连续浇注,支模板等作业。这些噪音的产生在正常作业中是避免不了的,而且这些噪音的强度非常大,如在夜间作业噪音尤为突出。为了有效控制施工单位夜晚连续作业,就应该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施工作业时,夜晚作业不超过22 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 时,在特殊情况下(高考期间) 更应该缩短或暂停施工作业。昼间尽量将施工作业时间与居民的休息时间错开,当特殊情况下确需连续施工作业的,事先应该与附近居民协商,并上报工地所在地的环保局和有关环保行政执法部门。

减少人为噪音

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进行文明施工,建立健全现场噪声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意识。

1.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

为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噪音情况,掌握噪声值,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用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凡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力争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1.4 提倡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

2合理使用施工机械,改进施工方法

2. 1合理使用施工机械施工

机械和运输车辆是产生建筑施工噪声的主要原因。为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合理布局和使用施工机械,妥善安排作业时间。施工中应当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其他辅助施工设备,对高噪声施工机械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生噪声污染的落后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

2. 2积极改进生产技术

(1) 生产作业尽量向现场外部发展,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或作业内容。对于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的机械加工及制作,可以在工厂、车间内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如推广商品混凝土,使得混凝土的搅拌远离施工现场,减少该作业的噪声源;采用噪声比较小的振动打桩法和钻孔灌桩法等;另外以焊接代替铆接,用螺栓代替铆钉等;其他建筑材料如木材、钢筋及其他金属材料的加工等,也要尽量实现非现场作业。

(2) 积极改进作业技术,采用先进设备与材料,降低作业噪声的产生量。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声的施工机械,研制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并推广使用。如以液压打桩机取代空气锤打桩机,在距离15 米处实测噪声级仅为50 分贝。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使用低噪声振捣棒、机械刨凿作业使用低噪声的破碎炮和风镐等剔凿机械,空气动力性机械,安装消声器和弹性支座,或采取有效降低噪声和振动。

3采取合理措施,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3. 1吸声

利用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渣面、毛毡、泡沫塑料、吸声砖、木丝板、甘蔗板等) 和吸声结构(如穿孔共震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等) 吸收通过的声音,减少室内噪声的反射来降低噪声。

3. 2隔声

把发声的物体、场所用隔声材料(如砖、钢筋混凝土、钢板、厚木板、矿棉被等) 封闭起来与周围隔绝。常用的隔声结构有隔声间、隔声机罩、隔声屏等,有单层隔声和双层隔声两种结构。

3. 3隔振

防止振动能量从振源传递出去。隔振装置主要包括金属弹簧、隔振器、隔振垫(如剪切橡皮、气垫) 等。常用的材料还有软木、矿渣棉、玻璃纤维等。

3. 4阻尼

用内摩擦损耗大的一些材料来消耗金属板的振动能量并变成热能散失掉,从而抑制金属伴随的弯曲振动,使辐射噪声大幅度消减。常用的阻尼材料有沥青、软橡胶和其他高分子涂料等。

3. 5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施工现场检查,杜绝噪声污染的发生

为把施工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环境监测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施工现场检查,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工作方案和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着力查处违法行为,严格控制噪声污染;其次要增加巡查频次,加强对可能产生噪声污染场所的检查,重点加强对学校、居民区周围的现场监督;最后是把一些违章现象频繁、违章情况严重的单位列入重点整改单位,以“先教育后处罚”方式,督促其有效整改。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加大对施工区及施工影响区的监督力度,采取巡回检查、抽查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施工方及时改正,把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降低到最小。

3. 6加强施工公示,加强沟通

施工单位应该加强与附近居民住户的沟通,施工时,应在建筑施工工地显着处悬挂建筑施工工地环保牌,注明工地环保负责人及工地现场电话号码,以便公众监督及沟通。

参考文献:

1、程秀娟.工业噪声控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

2、冯秉明;吴旭寰.土木施工管理工程师考试必读.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3、严刚汉;刘庆凡;卢朋;赵江.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4、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5、GB/T 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S].

6、吕玉恒,杨捷胜.民用建筑噪声控制设计[J].声学技术,2002,21(1):15-18.

7、马绍波,沈际.环境噪声与建筑隔声[J].建筑工人,2006

8、秦佑国,王炳麟.建筑声环境[M].第2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9、王庭熙.建筑师简明手册(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噪声污染调研报告篇8

水环境

2011年我省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Ⅰ-Ⅲ类水质比例为45.2%,比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Ⅳ类水质比例为17.5%,比上年上升5.5个百分点;Ⅴ类水质比例为10.3%,比上年上升3.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27%,比上年下降6.6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全省七大水系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均值和氨氮浓度均值分别下降了12.8%和28%。

河流:全省河流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七大水系中,滦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为轻度污染,大清河水系和漳卫南运河水系为中度污染,北三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黑龙港运东水系为重度污染。

省界断面水质:我省与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和河南相邻,共有37个省界断面,其中包括19个入境断面和18个出境断面,出境断面水质好于入境断面水质。18个出境断面中入北京的水质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功能区要求。19个入境断面中,山西来水水质较好,河南、北京、山东来水较差,不能满足功能区要求。

湖库淀水质:2011年我省对14座水库和白洋淀、衡水湖进行了监测。不计总氮,11座水库水质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邱庄水库、安格庄水库和龙门水库水质为Ⅲ类(总磷超Ⅱ类水质标准);衡水湖水质为Ⅲ类;白洋淀水质在Ⅳ类-劣Ⅴ类之间,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对湖库淀水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陡河水库、邱庄水库、石河水库、洋河水库、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安格庄水库、龙门水库、岳城水库、临城水库和朱庄水库为中营养,东武仕水库、衡水湖和白洋淀为轻度富营养。

地下水水质:保定市地下水水质优良,邢台、唐山、廊坊、秦皇岛、衡水和张家口六个城市地下水水质良好,石家庄、承德、沧州和邯郸四个城市水质较差,其中石家庄、邯郸、沧州水质较差是由于地质原因造成的。石家庄总硬度超标,超标率为75.8%;邯郸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8.4%和31.6%;沧州氟化物超标,超标率为100%;承德氨氮、总硬度和总大肠菌群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2%、75.6%和29.3%。

近岸海域水质:2011年我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以一、二类水质为主。全省共8个海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其中秦皇岛市4个点位,水质均为一类,水质清洁;唐山市3个点位,水质均为二类,水质较清洁;沧州市1个点位,水质为三类,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超过二类标准,水质为轻度污染。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11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75347.6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8.88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为44.01万吨,农业源排放量为94.08万吨,集中式治理设施为0.79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1.43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为6.78万吨,农业源排放量为5万吨。

措施与行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全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考核与财政扣缴补偿金挂钩的生态补偿机制,着力强化地方政府和排污企业的责任意识,有力地推进了水污染治理。截至2011年底,累计扣缴生态补偿金10860万元。

认真开展了全省设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建立健全了水源地应急管理机制,加大了水源保护区排污企业综合整治力度,取缔排污口98个,并对部分水源保护区进行了调整。

省环保厅联合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等八部门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加强了陆源污染的环境监管,对31个陆源入海排污口进行排查,查处一批环境隐患问题。

为加强全省水质监测,到2011年底,我省共建成3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含3个部级站),这些水质自动站的正常运行,为我省水污染防治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大气环境

2011年全省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全省设区市平均达到或优于Ⅱ级的优良天数为339天,与2010年相比,优良天数增加了2天。

主要污染物:全省设区市平均污染物浓度总体下降。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为0.076毫克/立方米,与2010年相比降低1.3%;二氧化硫(SO2)浓度为0.042毫克/立方米,与2010年相比降低6.67%;二氧化氮(NO2)浓度为0.028毫克/立方米,与2010年相比降低3.45%。各市三项指标的年均值范围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限值。

酸雨:2011年全省共获得585个降水样本,pH范围在4.47-9.0之间,最低值出现在秦皇岛市,最高值出现在唐山市。全省酸雨发生频率为2.91%,比上年下降2.94个百分点。秦皇岛、保定和承德3个市共出现17次酸性降水,其他城市未出现酸雨。与2010年相比,出现酸雨的频率以及酸雨的强度均有所下降。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11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1.2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80.12万吨,其中机动车排放量为56.18万吨。

措施与行动:着力推进了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有力推进了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和分级管理。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污染搬迁项目13个,新建县级大气自动监测站15个,完成城市污染减排工程19项。

坚持联防联控,突出区域大气环境监管重点,按照国家要求,为建立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机制,编制了相关规划,重点研究制定规划目标和工程项目,将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臭氧、可吸入颗粒物和PM2.5作为新增控制重点。

深入开展环保模范城创建,廊坊市通过部级环保模范城复核,秦皇岛市和承德市完成部级环保模范城规划论证,石家庄市明确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的目标。

目前,全省共建成53个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2011年完成了所有空气自动站的联网改造。

声环境

2011年与上年相比,全省声环境质量基本持平,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是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011年全省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是52.6dB(A),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布在50.7-54.9dB(A)之间,11个设区市区域声环境均为较好。

城市交通噪声:2011年全省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7.3dB(A),比上年上升了1.6dB(A)。全省11个设区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布在63.0-68.8dB(A)之间,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石家庄市道路交通声环境为较好,其余10个设区市为好。

城市环境噪声源构成:2011年影响城市区域环境的噪声源主要分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和其他噪声五类,分别占45.4%、32.8%、12.3%、5.2%和4.3%。影响面广的噪声源是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两者之和占了78.2%,污染强度大的噪声源是交通噪声。

固体废物

2011年,全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5140.8万吨,处置量为6236.4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8833.6万吨,倾倒丢弃量为0.4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0.7万吨,处置量为18.48万吨,综合利用量为32.27万吨,倾倒丢弃量为0。

上一篇:学校法制教育规章制度范文 下一篇:校外实践报告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