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14 10:18:39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51-02

人民银行财务管理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近几年,人民银行财务管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先后多次修改、调整财务支出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全面实施了部门预算管理,推行了财权与事权相分离的管理体制,县支行实行财务送审制等,对于防止浪费,杜绝腐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人民银行的财务预算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从实践来看,仍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

一、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偏低。由于人民银行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中缺乏有关预算编制范畴的办法、规程,编制各项费用支出预算没有明确的预算开支参照标准,预算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经办人员大多未接受过预算编制的专门培训,不具备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测算的素质,编制预算往往采用“增量预算”法,即以上年实际发生数为基数按比例调增或调减,随意性较强,与实现“零基预算”法的目标有一定差距。同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预算编制中不能做到实事求是,人为扩大预算支出数,形成了预算的盲目性、随意性,影响了编报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使费用指标核批与实际脱节,影响核批的准确性。据调查,自实行预算编制以来,县支行所编预算与上级行核批费用并无实质性联系,其主要原因就是预算编制无据可依,盲目性、随意性较大。

2.部门预算管理与实际执行不相适应。人员经费与项目支出等科目实行全账户核批费用指标,即对每个费用科目下的每个账户核定指标,各账户支出在下达的指标内据实列支,账户之间指标不得串用。但从预算执行情况看,一是费用支出中存在部分刚性支出,二是存在相当的无法事前预知的支出,三是上级行有关科室的各类物质、津贴性补助及临时支出项目,如服装费、发行库硬件建设、保卫设施等,对于此类支出难以按账户准确预测,故上级行核批的费用指标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由于各基层行必须严格按照核批的全年费用指标执行,不能突破各账户指标限额,在实际发生额大于相应账户指标限额或剩余指标不够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挤占有节余账户指标数,或变通财务支出的实际内容开具变通发票方式处理或硬性调帐的作假行为,不但不利于全面、规范执行预算,影响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更违背了国家的财经纪律和人民银行财务管理规定。

3.人员因素制约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基层人行点多人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财务管理文件理解不一样,在具体业务操作中,同样业务出现许多不同的处理方法或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形成多样结果,如固定资产购置,用办公经费购买,在做业务时“改头换面”,造成财务信息失真。二是根据内控制度管理要求,岗位轮换财务人员变动后,各项财务政策连贯性执行较差。三是各支行财会管理人员独立性较差,客观制约了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监督中的作用。

4.会计科目设置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对于货币发行费等科目支出,未明确界定具体支出用途。二是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增加了反洗钱和信贷征信两项工作职能,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开展这两项工作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非常巨大,且具有相当的不确定因素,而新调整后的财务预算会计科目中只是将“反洗钱业务宣传、培训费用”列入“反假货币经费”账户中核算,未将执行反洗钱和信贷征信职能的特殊支出单列入预算会计科目,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行履行新职能的主动性。三是新预算科目将“工会经费”,与一些零星的公用经费合并,放在“公用经费支出”的“其他”项核算,不利于工会经费核算的明晰性和准确性,也不便于与工会机构进行财务对账。四是新调整后的预算科目“人员经费支出”中“基本工资”、“津贴”、“奖金”三个费用账户是由原预算科目“工资”拆分所得,但相关文件并没有对拆分后三个项目的具体核算内容做出详细规定,不利于“基本工资”、“津贴”、“奖金”账户的准确核算。

5.财务分析预测质量不高。目前财务分析预测基本上由会计部门独自进行,受管理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对全行事务的掌握程度等因素影响,造成分析预测的频度、深度和准确性都不能与实际开支需要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级行对财务管理的决策。

6.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层支行职工宿舍大部分为单位筹资个人集资所建房屋,其价值全部纳入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由于产权不明析,管理上形成了一系列不便,所带来的房屋维修费用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各级分支机构。由于费用紧张,缺乏相应的费用支出来源,不仅造成资产管理上的损失,而且也给职工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二、加强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管理的建议

1.规范预算编制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一是制定出台预算编制操作规程,对预算编制的内容、方法等作明确规定,形成一个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预算编制规范性文件。针对人民银行各项人员、公用、项目等科目下属账户性质,适时制定共性支出单位定额标准,根据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综合因素确定预算等级,以利于基层行根据本机构人员、地区、级别、业务量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测算预算支出,避免人为虚报现象发生。二是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基层行财务人员开展财务制度、预算编制等内容的学习,如:开展专门培训、经验交流与观摩、互查等,使其熟练掌握财务制度内容、预算编制方法等,有效提升人民银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实现在准确理解和界定各项费用支出账户核算范围基础上科学编报预算。

2.针对实际情况相应调整全账户核批费用指标方法。依据部门预算及有关资料,优化指标分配结构,防止串科目挤占费用。如对行政事业类支出科目中货币发行费、安全防卫费按账户合计数核批指标并控制支出。反假货币经费存在不可预测和不可控性,(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51页)建议在严格监督审查前提下不实行指标管理,改为据实列支。从而,逐步向适应业务开展需要的科学有效、有保有压、综合兼顾的指标核批方法体系发展。

3.修改增设有关会计科目。反洗钱支出作为一项特殊支出,应从“反假货币经费”中分离出来,在项目支出中增设反洗钱会计科目和信贷征信会计科目,确保反洗钱与信贷征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建议在编制预算及核批费用时专门设置“不可预见事项支出”科目,专门提取一部分资金处理不可预见事项。

4.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强对财会人员培训,培养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严格财务核算管理。二是要保持财会人员的相对稳定,确保各项财务制度落实的连贯性,减少财务工作操作差错。三是加强财务主管的相对独立性,提高其执行制度,落实制度的能力,建议实行财会主管委派制,使其真正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5.努力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真正发挥基层支行财务分析的作用。财务主管部门领导和财务工作者要积极学习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及时了解、掌握各种财务信息,并进行深入细致的财务分析预测,通过分析预测及时为领导提供财务资金使用、需求变化以及增支因素等情况,同时结合本行工作开展情况,提出合理配置资金建议,做到“有保有压,松紧有度”,既缩减了不必要的开支,又保证了重点工作、重点业务工作开展有序进行。

6.严格费用支出情况的监督和控制。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会计、内审部门对财务工作的监督职能,开展日常及定期检查,检查可采取交叉互查的方法,防止问题内部消化,严肃纠正、查处财务违规违纪行为。日常会计监督应做到“保证重点,统筹兼顾,合理调配”,杜绝不同账户的资金相互挤占挪用的问题,并严格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办行”的财务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对有节约潜力、管理相对薄弱的财务支出,如对邮电费、会议费、差旅费、交通费、水电费等要加强管理,从严控制。切实落实行务公开和公开采购制度,公开和民主是最好的监督,要及时公开主要费用核批及支出情况,增强经费开支的透明度。这样,既可防止决策失误,又便于群众监督,有利于群策群力管好用好财务经费,确保资金使用的高效益。

7.及时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对职工集资宿舍用房的管理。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房改政策,落实房改措施,以商用或福利建房的形式,出售给本单位职工个人,以明析产权关系,解决房屋大修等费用紧缺问题,并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将职工宿舍进行账务处理。

8.大力开展勤俭节约,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加强教育,上下一致,齐抓共管。从我做起、从领导做起,牢固树立“勤俭办行”的思想,大力倡导和广泛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滴油、一张纸、一分钱”活动。提高全员节约意识。二是要完善制度,明确责任,规范操作,切实落实财事分离制度,强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达到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堵塞管理漏洞,节约开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3.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

4.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财务管理办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营业部 山西太原 030002)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2

关键词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49-01

1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项目论证不足、安排不科学,造成资金浪费,投资效果差

有些基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流于形式,甚至论证的基础数据也不准确,与实际出入较大,设计方案不切合实际,单位投资成本不合理,极易造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变更较多,不能很好地完成建设内容。要么因工程变更增加了工程量,导致资金不足形成“半拉子”工程;要么因工程变更缩减了工程量,达不到概算批复的要求,导致资金结余较大。

1.2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及时到位

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多采用拼盘形式,往往以中央财政资金和省级财政资金为主、市县配套资金为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中央资金一枝独秀,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主要是因为地方财政本身比较困难,基本上还是“吃饭”财政,配套资金难以筹措,如果硬性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地方政府则会为了取得项目,只好采用“空转”财政资金搞假配套。实际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这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就极易造成批复的部分固定资产项目不能按计划构建,建设内容不能全部实施,形成“半拉子”工程。

1.3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一是没有严格执行“四专”规定。“四专”之一就是要求基建项目财务要有专人管理。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基建财务,在项目竣工验收之前,不得随意调动。在项目验收中发现个别单位没有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有些单位配备的会计人员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二是没有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制作会计凭证、建立辅助账。有些项目单位以前没有承担过农业基建项目,许多财务人员从事的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对基建项目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知之甚少,于是便用行政事业会计核算代替了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加上县级项目资金基本由县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统管,项目单位实行报账制,错误认为账目已由会计核算中心统管,自己也没原始票据,不用再建辅助账核算。三是财务报销不规范。如报销票据无经办人签字,大额支现,“白条”入账,款项支付手续不齐全等现象。四是管理费和业务招待费超支。由于建设单位未严格按规定列支管理费和招待费,把属于日常的事业支出计入基建支出,形成挤占,以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导致管理费和业务招待费超支。

1.4 核算制度规定不明确,不能准确地进行会计业务核算

因核算制度规定不明确,造成项目中由部分投资形成的工作量难以明确应归属哪一类资产或是否应列入待核销基建支出。比如对于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田间工程中的土地平整、机耕路及田间道路维修、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等投资,项目单位对投资使用的土地没有所有权,形成的工程量可能因自然原因在很短时间内损毁,也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并在生产中发挥作用,这部分投资达不到固定资产的计量标准,却又必须在农业建设项目中发生,且部分项目额度较大,按实际情况这些支出应列入“待核销基建支出”。而农业部印发的《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又没有明确规矩有关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形成的工作量应如何计算,因而这些投资在资产划分中很难确定其属于哪一类,或参照哪类资产进行管理,在项目竣工资产登记中也不好处理。

1.5 竣工财务决算不及时、不规范

一是竣工财务决算编报不及时,出现挤占基建支出现象。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财建[2002]394号)规定: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如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3个月内不办理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的,视同项目已正式投产,其费用不得从基建投资中支付。有些单位在项目完工后不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形成“敞口工程”,仍把后续支出计入基建投资,项目资金的结余成了不合规开支的“蓄水池”,造成挤占基建支出的现象。二是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格式不规范。有些单位未按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格式进行编制,而是自行设计表格进行编制,造成编报口径不一致,可比性不大。

1.6 项目资金出现结余,且结余资金未按规定进行处理

造成资金结余的主要原因是项目未严格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和概算进行实施,擅自变更建设内容,造成资金结余。对于结余的项目资金,有的单位增加了建设内容继续实施,有的则节余在账上待后自行使用。非经营性项目清理出的结余资金,根据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农财发[2003]38号)第十五至十七条规定:“非经营项目清理出的结余资金,首先应用于归还项目贷款。如有结余,30%作为建设单位留成收入,70%按投资来源比例归还投资方。建设单位应上交的基建项目竣工结余资金应在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30 d内按拨款渠道逐级上交。其中中央投资形成的应上交结余,应逐级汇总上交部财务司。”对此许多单位认为资金上缴程序繁琐,在实际工作中不好操作,可能会造成结余自用的现象。

1.7 资产移交不及时,后期管护不规范,投资绩效低

有些单位在项目完工后不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和验

收,重建设轻管理,资产得不到很好的维护。对于已移交的资产,由于移交双方没有签订后期管护协议,管护责任不明确,加上资产后期维护经费得不到保证,后期管护跟不上,很容易造成资产减值、投资效益低下。

2 改进建议

2.1 加强对项目单位领导人和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做好财务工作的责任在于“一把手”,规范财务管理的关键也靠“一把手”。只有不断提升项目单位“一把手”的财务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关于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学好政策、用好政策,不断提升农业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真正建设一支技术精湛、专业通达、知识面宽、德才兼备、富有开拓精神的基建队伍,为农业基建项目的发展保驾护航[1]。

2.2 认真做好项目可研报告和概算的编制,细化项目预算

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的提出、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的编制等,应选择一个信誉好、业务能力强、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部门进行,同时项目单位财务人员要全程参与,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防止因前期工作财务监督缺位,部分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建设内容频繁变更,出现预算超概算,投资规模一再突破,项目建成后出现运营困难、效益不佳的现象[1-2]。

2.3 完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决算报表的编制是按照《国有建设会计制度》(财会字[1995]45号)执行,该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行独立核算的国有建设单位,因制定时间较早,受当时情况的局限,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虽几经修订,但对不同的行业仍显得不具体,在实际操作中不好把握,造成部分项目内容核算不准确[3]。比如农业基建项目中对田间工程的核算,哪些实施内容作“转出投资”处理,哪些作为“待核销基建支出“处理,制度应给予明确。只有制度的完善跟上了,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做到规范管理。

2.4 转变审计观念,加大审计力度

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对项目实施的审计力度,将农业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事后审计向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全方位财务监管转变[3]。由于项目的实施具有一次性、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因项目事前设计不合理、论证不实,事中项目内容频繁变更、监管不到位,以致于出现事后发现问题无法弥补的现象,大大削弱了审计的监管力度,达不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2.5 大力推行农业基建项目后评价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后评价就是对已完成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客观的分析。要建立科学有效地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绩效评价结果,要积极反馈和主动运用评价结果,把评价结果与后续项目的安排、干部的考核有效结合起来,加快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4]。大力加强农业基建项目后评价,有利于项目的管理与监督。

3 参考文献

[1] 崔惠芹.应加强对建设项目形成资产的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10,(1):35-37.

[2] 唐晓贞.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建议[J].山西农经,2011(2):62-64.

[3] 李英奎,刘晓凤,范德清,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2(24):5845-5847,5855.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3

【关键词】基层工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建议

为进一步键全和完善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会经费的管理,保障工会经费和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工会资产保值和增值,保障基层工会有效开展文化体育、困难救济等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的应有作用。2015年7月笔者有幸被县总工会抽调,参与对全县基层工会2014年财务审计工作,在审计中发现,参加被审计的143家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共性或个性的问题,在基层工会经费独立核算的原则下,切实加强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尤其重要。下面结合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实际,浅谈一下基层工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岗位人员设置管理方面

目前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多以职工兼职为主,财务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有些对最基本的资金平衡、借贷关系都不能理解,且财务人员调整变动平凡,变动时存在没有按照《会计法》中有关会计人员调动或者离职的规定办理交接手续,只是简单的把银行存款余额交接一下就完事,现阶段基层工会财务人员还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财务工作的要求,更无法保证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会计核算管理方面

1.账簿建立、登记不规范。部分基层工会财务没有据照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编制记账凭证,只是以原始凭证登记了“银行存款”和“现金”日记账,没有按照《工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建立基层工会的总账和明细账簿。

2.使用科目不正确。如将县总工会按规定转拨的工会经费归属于本级工会的经费收入,计入“上级补助收入”;上级工会拨付用于开展向困难职工和家庭送温暖活动的补助,计入“其他收入”;再如应列入“职工活动支出”的基层工会开展职工生病住院看望费,列入“维权支出”等等,期末未能按时对收入和支出进行结转。

3.经费收入管理方面。

(1)有的基层工会把按规定应上缴县级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非税收入存入工会账户管理使用,如单位“固定资产出租收入”。

(2)多数基层工会不能按规定及时足额地向会员职工收取会员费。

4.经费使用管理方面。

(1)有些基层工会在开展职工活动资金使用上没有预算,即使有预算也没有审批手续,如:职工活动支出只有发票作为原始凭证,没有详细活动内容、参加人数和资金需要量的预算。

(2)有的单位行政、事业支出挤占工会经费,将应由行政、事业经费开支的离退休人员节日慰问金、死亡慰问金等,在工会经费中列支,没有将工会经费重点用于维护会员职工权益,开展工会活动和为会员职工办实事上。

(3)有些基层工会对会员职工生病住院慰问上执行标准不统一,存在着高低不等、随意性大的情况。

(4)有些基层工会支出审批主体不符合规定,存在着由行政领导代其签字审批,违反了工会经费独立核算原则和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的原则。

5.资产管理方面。有的基层工会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登记等还存在着不够规范、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存在着底子不清,账物不符的情况。如:把用工会经费新购置的达到固定资产核算登记的电子设备等直接在“行政支出”中列支,没有按照《工会会计制度》的固定资产管理原则,进行固定资产登记核算管理;有的基层工会没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导致资产管理不到位,存在基层工会资产流失风险。

二、加强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基层工会财务人员配置和业务学习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财会法规不断出台和完善,选配专业知识技能,能够适应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对于做好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基本上是在自己繁忙的本职工作基础上兼职的,人员调整变动平凡,有些基层工会财务人员没有财务基础知识,导致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薄弱,要解决好这问题,一是在人员配置上,要把那些有一定财会专业基础,善于钻研,愿意为基层工会服务的人员选用到基层工会财务岗位上来,还要选择工作稳定一些的人员,以避免因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平凡变动,带来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脱节。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如调动或离职时,须在基层工会主席的监督下,将其负责的财务工作以书面形式与接管人办清交接手续,并对未了事项加以说明,以便切实推进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二是基层工会财务人员要加强财会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学习,上级工会更要加强检查指导,适时针对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财会法律、法规以及财务知识的培训,使基层工会财务人员提高财会知识,增强财会技能,促进依法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基层工会会计核算管理

1.为了管好、用好基层工会经费,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要借助于基层工会会计核算的配合,若离开会计核算,或会计核算不真实、做假账、不做账,基层工会的财务管理就失去了工会活动的基础信息,财务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基层工会财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经济业务取得的,经审核无误的合法有效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准确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据以登记总账与明细账,并按规定编制、提供真实、有效的基层工会财务报表,以满足基层工会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需要。

2.县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是代表职工行使民主监督的机构,在履行检查、监督工会经费收支和资产管理情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基层工会应对县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抽查中查出的和每年县工会财务互审中查出的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确保基层工会经费收支和资产管理规范、合法。

(三)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入管理

将基层工会经费、会费及时足额收缴入账是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基层工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基层工会经费的稳定持续增长,才能推动基层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想实现将基层工作经费、会费及时足额收缴,既要向基层工会单位领导和工会会员宣传好提取工会经费、会费缴纳的意义和办法;又要强化认识,统一会员思想,使会员都知晓交纳会费是每个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实现提足、收足工会经费之目的。基层工会必须将拨缴经费收入、会费收入等及时足额的收缴入账,纳入基层工会财务管理。但不能把非税收入纳入基层工会经费收入管理,所有非税收入必须纳入财政专户“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支出管理

基层工会经费支出最基本的要求是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开展工会活动。因此,基层工会应按制度办事,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不能擅自扩大工会经费的开支范围,把工会经费用于行政项目开支,工会经费使用要突出重点,保证用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开展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上。

1.坚持经费独立管理原则。要在建立独立银行账户的基础上,实行独立核算。在工会经费使用上,坚持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杜绝行政领导一人说了算,擅自扩大基层工会经费开支范围、标准等。职工生病住院基层工会可根据单位实际制定出标准,按标准开展看望慰问活动,防止在慰问中标准不一、高低不等的情况发生。

2.强化预算管理,完善内控制度。为了能管好、用好基层工会经费,更好地为职工服务,基层工会组织要把编制和执行预算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落实到年度计划中,并要坚持从基层工会整体利益出发,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按照统筹兼顾、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略有节余、保证重点的原则来做好本基层工会经费的预算工作,增强基层工会经费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经费一般支出要严格按照会计人员审核,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制度,出纳人员报销的程序操作,重大支出经基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保证基层工会经费的安全性,防止资产流失。

(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基层工会对固定资产应严格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岗位负责,发挥效能”的原则进行管理,建立健全基层工会资产管理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规范资产日常核算管理,建立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账在内的各种账簿资料,加强明细核算,彻底消除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基层工会每年至少对自己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确保基层工会资产账、卡、物相符,对查出的固定资产报废或毁损的,应由资产监管部门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按规定报相关部门认定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将有关情况在会计报表说明中加以披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基层工会组织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随着我国工会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使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各级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强化服务,真正收好、管好、用好基层工会经费,使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更好地为职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保障基层工会工作顺利开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4

关键词:疾控中心 财务管理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CDC或CDCP),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它围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任务,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研究,开展计划免疫、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食品安全、职业安全、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应急处置、其他传染病等多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通过对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的预防和控制,从而达到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稳步提升,群众对疾病预防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提高,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疾病防控工作专项资金的大力投入,在这样的情形下只有加强财务工作的管理,对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才能更好的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服务,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民。

一、疾控中心财务管理概述

疾控中心工作的宗旨是以预防为主,立足于防,防控结合,对象是人民群众,它作为国家的一个职能部门,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单位的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社会利益。疾控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是它的财务管理既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又不同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在收支上有很多的约束条件。因此,疾控中心不仅要通过一定的合理的手段创造利润以维持自身正常运营,如二类疫苗收入、职业病体检收入等;又要争取专项资金补充专项活动中的成本支出。总体来说,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利益,合理正确的使用专项资金。

二、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工作认识不正确

疾控中心属于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不用考虑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至领导下至职工在认识上都不是很重视其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在财务管理中相对简单,不进行成本核算,日常财务工作只是简单收、存、发,财务人员顶多就算得上是记账员,只要把这个月的收入和支出记录清楚就行了。对于成本核算以及财务分析等工作做得很少,甚至从来不做。

(二)财务管理工作不受重视

认识的不够彻底导致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的目标理解不透彻,也就无法明确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主要表现在对资金的重视而轻视其他的财产管理,比如对固定财产的使用和管理.报废毁损等不经财务部门办理手续自行处置,变更使用科室和使用人也不报备财务部门,导致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实物不符;各种业务收入平时不记账只有等到实际收到款项的时候才记账,财务人员根本不了解真实的收入情况,起不到财务监管作用。

(三)财务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对财务工作的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导致财务人员配备不足,笔者所在疾控中心财务人员只有三人,一个财务,一个出纳,一个收费员,只是做的了基本的内控标准,但是目前疾控财务工作除了日常的业务收入,还有中央、省、市地州财政和其他社会团体投入的大量专款资金,专项资金项目大小不一,目周期长短各异,使用范围差异甚大,在现行人员配备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只能是应付完成当月的记账工作,而根本达不到对各项收支的分析、核算和管理。

(四)核算工作不规范

疾控的业务收入大项为二类疫苗收入和职业病体检收入。据了解大部分的基层疾控中心疫苗都由业务科室自行管理,自行购进、自行登记明细账等,财务不进行购进疫苗的账务处理,不做应付账款登记,平时只登记收回的疫苗款,业务科室通知付款了按科室通知的金额和供货商进行付款。发给社区和乡镇的疫苗也不做应收账款处理,也是由科室自行登记,只有实际收到款项的时候做疫苗收入处理。职业病体检也同上,科室只管进行体检和登记欠款单位,不对体检企业做事前信誉分析,导致收不回的呆账较多。

(五)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监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等专业知识,还要对公共卫生的业务知识有所了解,但从现状来看,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往往相对独立,各自为政,财务人员对公共卫生业务知识懂得少之又少,项目经费预算也是在没有财务人员参与的情况下由业务人员编制,财务人员对项目的内容不能整体把握,全面了解。使用时资金也是业务科室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和进度进行预借款自行使用,使用完到财务报账,这就是导致业务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财务人员处于被动地位,对专项资金不能做到正确合理的使用和有效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原因。

(六)专项资金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疾控中心的工作职能的特殊性,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视,每年拨入的各项传染病专款范围较广,资金较多,资金的来源渠道更是广泛,有中央补助资金、省、市、县级资金等,层层下拨,经手部门较多,财务链条较长,导致资金到账时间严重拖延滞后,有的资金在实际收到的时候已经隔年甚至几年,资金没能在当期项目中发挥作用。有的常规性防控工作年初不能确定是否会有专项资金拨入,年终的时候频繁拨入,导致财务人员不能正确合理的制定计划和正确的使用资金。有的专项资金使用方案过于细化,条款过多,以至于无法使用,导致滞留资金过多,专项资金并没有真正起到推动和保障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目的。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领导要把财务管理放在单位管理的核心地位

领导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核心的观念,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只有做到领导重视财务工作,财务管理才能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手段,对单位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利用,将单位业务发展和资金运行情况通过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同时对其加以深入分析,寻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财务人员对单位传染病处理流程

传染病防治工作目标以及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知识的培训,加强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沟通,根据工作任务及实际需求共同编制预算,使财务人员对专项业务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并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资金使用计划,有效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往来款项的核算

加强往来款项的核算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增加应收账款科目,通过二级明细科目记录哪些单位欠钱,如:发出疫苗和药品而未收到款项的时候计入应收账的借方科目,收到款项的时候冲销应收账款。二是增加应付账款科目,通过二级明细科目记录自己欠哪些单位钱,如:购进疫苗和药品耗材的时候计入应付账款贷方科目,实际支付款项是冲销应付账款。只有这样财务人员才能从账面清楚的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增加预收账款科目,对职业病体检的企业实行预收款制度,可以大大降低坏账风险。

(四)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从经济活动的意义来说,公共卫生机构的内控重要原则是以预算为主线,内部控制体系应围绕预算管理循环的各个环节展开,贯穿于预算的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预算决算等预算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同时,通过预算管理主线接单位物资采购、现金报销、资金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经济活动业务环节,从而形成有效的预算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五)开展专项资金内部审计

公共卫生机构专项资金审计是对单位的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活动。专项资金是卫生事业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专款专用,内部审计中应检查专项资金是否的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存在挤占挪用的问题,是否按规定的标准使用,有无提高开支标准和范围的问题,专款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列入固定资产,采购手续是否符合《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1] 田园,李清,钱巧.基于新形式的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分析统计与管理[J].统计与管理,2013(01):15- 16.

[2] 任亚辉.疾控中心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 , 2010(01):87- 88.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5

关键词:公共财务管理 问题 建议

一、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有许多的政府公共部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比较缺乏、收支不能按预算执行比较随意、信息相对滞后、投资效益低、监督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现象。总体来看,现在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水平与企业管理水平相比而言, 尚属起步阶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公共部门的单位领导在财务管理方面不重视、责任意识不强

由于政府部门的资金基本上都是来自财政拨款, 财务资金的管理比较落后, 经费还是按功能划拨, 资金随意切块安排,不能统筹兼顾。尤其是在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往往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在出现财务管理决策失误中领导的责任问题时,经常是以“无管理经验”等为由,使的有关部门的领导无法得到应有的处罚。

(二)政府公共部门的财管人才严重缺乏

公共部门的一些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业务素较低。一是政府对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方面不够重视,人力保障部门在招聘时重视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不重视管理人才,这就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人员短缺;二是人们对政府公共部门财务工作认识不够全面科学;三是受现在社会流行的会计教育培训内容的限制,在行业方面缺少一些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培训。

(三)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建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内部控制比较薄弱;二是没有建立建全预算编制和监督机制, 预算编制缺乏规划,预算考核不严格,预算与执行两张皮,使得部门预算的执行成为一纸空文。

(四)财务管理模式和手段落后

当前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正处于转型阶段, 先进的信息技术未得到广泛的运用,导致政府部门之间存在信息断路、资料不能共享的情况, 上级政府职能部门的财务控制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财务管理水平很难提高。

二、针对现阶段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要强化政府公共部门领导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意识, 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在政府公共部门的重要性

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受社会公众的委托向社会提供服务, 依法履行公共事务的公益性部门。因此,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 政府部门在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公共资金时必须依法履行,随时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增强公共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未经批准,不得善自调整预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保全公共财产, 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的、透明的财务信息。公共部门领导必须对他所在单位的财务工作承担其身为领导的责任,严格控制各部门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所以,各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时, 应考核其工作能力和日常工作中的财务管理能力。

(二)加强政府公共部门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由于政府公共部门接受的是社会公众的委托, 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应当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与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相比, 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 不仅仅要考虑社会利益因素的影响, 还要在部门的社会需要、财政要求、发展策略要求等方面着重考虑。这就是的公共财务管理的管理范围更广更难, 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素质要求更高。一方面应着重改变过去传统会计的落后观念, 把现代的科学管理理念渗透到财务人员实践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自主分配制度;另一方面应重视政府公共部门会计人员的专业需求,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员工聘用制度,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自主有针对性地聘用一些满足政府公共部门需求的专业会计人员,引进新鲜血液,将内部职工再教育与引进人才机制融合,构建起完善的人才体系,以满足财务管理的需求。

(三)强化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制度

加快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制度、预算绩效考评制度,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各自管理的项目及时的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树立科学的预算绩效考评制度,引进效益与资金监督跟踪制,并使这项制度有效的落实到人是部门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个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须严格按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标准与制度执行,科学高效的考核预算资金使用情部,在保证完成国家指定的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前提下,优先给国家确定的重点项目提供支出。从而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预算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并进行追踪考核。在财产购置方面对一些大型固定资产购置以及物资装备采购应从其所需性、效益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专项资金的支配可从按照其规模大小、使用方向、投入与产出等方面进行分析;物资装备消耗通过核定定额标准纵向分析部门近年来的消耗金额,横向与同类部门比较,分析评价其消费水平和使用情况。为了更好的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各部门的工作都必须严格按制度进行,如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监督制度会计控制制度等 , 同时在财务工作中任用专业素质的高的会计工作者, 搞好日常账务工作, 并保证会计岗位的定期轮岗,实行分工监督管理制度, 从而使得会计工作有相关法律的依循并在在定制度时兼顾各岗位的实际情况重点突出制度的激励作用,而非制约作用。

(四)引进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

在现代财务工作中,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随着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国有资产集中采购、部门预算制度的执行由原来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向着集中式管理模式转化, 这就要求现代财务管理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创建统一的财务管理交流平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实时掌控各部门的财务运行状况,使部门预算的执行得到强化和提升, 使财务管理手段得到规范和强化。

参考文献:

[1]姜宏青.公共部门理财科学的兴起与建设.会计研究,2006

[2]侯江红.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6

[ 关键词 ] 基金 社会保险 财务管理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然而目前在我过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对这些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规定不完善。社会保险是一种国家依法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因此就必须相应的建立起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加以规范和完善,针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上,依靠的还是上个世纪末期国家的财务部和劳动保障部所颁发的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虽然这些制度对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规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目前社会经济和国际范围内的会计制度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老的规范制度显然无法适应目前新的发展形势,目前我国的相关部门也依旧没有对社会保险基金制度上进行完善,这就必然会使我国的基金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2.基金来源渠道少,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来源主要就是依靠参与社会保险的单位以及个人所缴纳的社会保险金,还有其他很少的一部分是来自于基金在银行或者在购买国债中所产生的利息收入。这就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渠道过少,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基金支付的风险。

3.基金管理体制不顺,工作职责不明晰。自从上个世纪末我国财务部和劳动保障部颁布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以后,该制度对社保的基金管理做出了较为明确了规定,同时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入和支出两条线管理。但是这些相关的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一方面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这些管理制度在很多地方也没有实现良好的贯彻落实,这就造成了我国的有些社会保险部门在基金的财务管理上,管理职能错位、管理渠道不畅、管理效率低下等多方面的问题。

4.基金存储多渠道,不能很好的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储存问题上,各地也多存在一定的问题,国家针对社保存储有明文规定,所有的保险基金都必须要存在国有商业银行所开立的财政账户。但是目前有些地方将所收入的基金放在多家银行存放,有些放在国有银行,有的放在地方的金融机构,这就会使社保基金出现不必要的流失。出现这种现在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目前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在于部门自身的利益驱使。

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快社会保险相关法律出台。我国新的《社会保险法》虽然在06年就提出了修改建议,同时在08年已经提出了相关草案,但是一直到目前都没有正式的颁布,因此建议尽快颁布新的《社会保险法》,进一步完善对保险基金的法律监管。只有有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法,才能使社会保险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在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之下运作才能把社会保险基金赋予法律的“特征”。

2.依法建账建制,规范会计行为。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社会保险会计制度的要求,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特殊性出发,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和有关管理制度,保证社会保险基金提取和征集预算的有效执行,加强收缴率的会计分析,定期检查未完成预算的原因,进行顶测、预报,以便为调整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3.强化会计监督,健全约束机制。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尚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发放、管理难免存在各种问题。鉴于此,社会保险机构应当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完善基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约束机制。

4.完善社会保险会计素质。会计素质方面实行道德水平与业务技能考核制度,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广大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熟练掌握会计法规制度,全面掌握社会保险知识和规定,掌握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管好用好社会保险基金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以对广大职工、对国家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切实管好用好基金,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要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抵制,真正成为执行会计法规的卫士,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

5.加大财政投入,拓宽基金筹集渠道。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增加社会保险投入总量是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一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社会保障预算内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基金增量。三是开征社会保障税,有利于确保社会保障事业有一个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四是探索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机制,促使社保基金的有效运营。

6.把基金征缴工作纳入法制化进程。目前,参保对象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而目前又没有强制措施来规范基金征缴,致使部分单位和个人对保险费的缴纳不积极,有的甚至补缴或漏缴。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基金财务管理,改进征缴手段,规范交费行为,加强社会保险稽查力度,保证基金全额征缴。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各项基金管理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基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要进一步加强对基金的科学管理,依法筹集资金,合理安排支出,有效使用基金,争取资金使用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加强基金财务分析,通过财务分析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基金收支管理运行的规律,进一步提高基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金 宁 贾春玲:浅议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2]杜月英:夯实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基金财务管理质量[J]. 新疆农垦经济,2004,(03)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7

[关键词]杜邦分析体系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13-02

一、传统杜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传统杜邦体系仅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若增加负债,使负债比率上升,在平均股东权益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权益乘数就会变大,便能简单快速地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这容易助长企业的短期行为,而忽略企业长期价值实现的重要性。

(二)指标分析结果欠缺说服力

1.净利润。以净利润来衡量企业受益,而计算净利润既要扣除经营成本,又要扣除利息支出和所得税税额,还要考虑资产减值因素与投资收益及非经常性损益的状况,从而使销售净利润和总资产净利润既受经营效率的影响,又受财务政策和所得税税率高低的影响。当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净利率发生变动引发净资产收益率变动时,很难分清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指标中的分子“净利润”是归股东所有者的收益,而分母“资产总额”则包括股东和债权人,两者显然缺乏一致性,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的回报率。

3.权益乘数。以权益乘数来反映企业资本结构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但权益乘数只反映负债程度,不能直接体现由此产生的债务成本和财务风险。进行财务评价时,仅从计算出的财务比率无法判断是偏高还是偏低,难以评价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地位。

(三)缺乏对财务报表的充分利用

当代经济是“现金为王”,现金流量表在准确评价企业经营状况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杜邦分析法缺少对现金流量表的使用,得出的财务分析结果的可信度由此降低。

(四)无法体现企业的发展能力

传统的杜邦分析法主要是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而忽视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企业只有具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保持持久的盈利能力、长久的偿债能力和良好的营运能力。

二、杜邦分析法的改进建议

(一)替换净资产收益率的来源

改进后的杜邦体系仍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分析的核心指标,通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和杠杆贡献率表示净资产收益率的来源。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净财务杠杆=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杠杆贡献率

从公式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因素,分别为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净财务杠杆,它们分别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有息负债的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是一个比率指标的组合。如此调整后,使得整个杜邦分析体系变得更全面具体。

(二)引入现金流量表信息

改进后的杜邦体系引入了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率反映企业股利分配政策和股利支付的能力,本是股利总额与净利润的比值。改进后的杜邦体系,公式为:股利支付率=分配股利额÷经营活动现金量

用经营活动现金量代替净利润有以下好处:第一现金流量表是动态表,比静态利润表更适合现代用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第二可以检验净利润的含金量;第三由此引入现金流量表信息,使得结果更具说服力。

(三)引入风险指标

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把风险指标引入财务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涉及公式如下:

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

杠杆贡献率是经营差异率和净财务杠杆的乘积。以“净负债/股东权益”衡量的财务杠杆,表示每一元权益资本配置的净债务。分析它的高低,应当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如果企业进一步增加借款,会增加财务风险,推动利息率上升,使经营差异率进一步缩小,因此说明了依靠净财务杠杆提高杠杆贡献率是有限度的。经营差异率是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和净利息率的差额,它表示每借入1元债务资本投资于经营资产产生的收益,偿还利息后剩余的部分,该剩余归股东享有。利息越低,经营利润越高,剩余的部分越多。经营差异率是衡量借款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经营差异率为正值,借款可以增加股东收益;如果它为负值,借款会减少股东收益。从增加股东收益来看,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是企业可以承担的借款利息上限。

(四)引入可持续增长率指标

市场竞争越趋激烈,企业越趋于重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改进后的杜邦体系引入了可持续增长率指标,公式为:

可持续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1-股利支付率)

引入可持续增长率指标后的杜邦体系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比起传统的杜邦分析法更适合现代的财务管理要求。

三、新杜邦分析体系图

四、新杜邦分析体系的应用(以五粮液为例)

表1 调整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表2 调整利润表 单位:万元

从表3得知,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较2012降低11.38%。由表4看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1.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的降低,使净资产收益率减少21.58%。2.净利息率降低,使得净资产收益率减少2.20%。3.财务杠杆的降低,使净资产收益率减少12.56%。因此得出结论,五粮液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的大幅度下降。

进一步分析净经营资产利润率下降的原因:

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经营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

与2012年相比,五粮液2013年的经营利润率增长了4.62%,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减少了5.24次,说明引起变动的主要是经营资产的周转速度的减少。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杜邦分析法比较,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法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是贴近现代财务管理目标,以企业可持续增长率为起点逐层展开分析,更符合时代性。第二是不仅考虑了企业风险因素,而且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第三更全面反映了财务报表的内容,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法引入了现金流量表。第四是不仅保留了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关于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的分析,还增加了企业成长能力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春涛.杜邦分析法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J].审计月刊,2012(6).

[2]靳萍.杜邦分析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视角,2006(2).

[3]张梅,曾韶华.财务报告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6).

[4]叶枫.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看杜邦分析法的缺陷与发展[J].消费导刊,2009(4).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校;中小学

强化财务管理是学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校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措施。随着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保障机制政策改革的落实,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基本解决了学校经费保障不足的矛盾学校。然而,随着教育经费的逐年增加,一些学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财务管理随意性强

在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中,绝大部分学校领导主要重视的是教育教学,不太重视学校财务管理,致使学校财务管理逐渐边缘化,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实行“校财局管”,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统一在县财政部门或者教育部门成立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学校的会计主体责任弱化,导致学校领导形成一种错觉,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分不清领导和财会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个别学校领导重业务,轻财务,重钱的管理,轻物的管理,认为财务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事。领导想起来就过问一下,想不起来就放到一边。存在较强的随意性。

二、内部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

加强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实现会计工作与职能的必然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中小学校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应加大建设力度。应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县制发的有关中小学会计工作法规、制度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工作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或者虽然建立起来,却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个别学校领导,财经法规意识淡薄,为了本学校的小团体利益,甚至违反规定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严重违反了财经法纪。

三、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低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了解,大多数农村中学小学校的财会人员几乎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不仅不《会计法》、《审计法》等有关法规,而且对财务账目的专业知识也是糊里糊涂,账务处理混乱,票据管理不规范,白条支出比重较大,收入支出不平,漏洞明显等乱象层出不穷,至于编制预算、提出财务报告和作出财务分析,则更是不可能的事。

随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的投入,基本解决了学校经费保障不足的矛盾,然而,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对学校的财务管理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规范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全面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民主理财。

学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坚持民主理财,推行民主理财,各中小学校要按照上级加强中小学校科学民主理财管理有关文件精神,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超过一定金额的大额支出,由民主理财小组经民主决策后,再由校长签批。坚持推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管理制度,定期向各全校教职工甚至学生利用内部网站、广播及板面等形式对学校的收入情况,支出情况,及时公开,增加学校财务透明度。真正做到科学民主理财。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加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让有限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充分发挥应有效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明确会计岗位职责,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如谁负责原始凭证的记和管理、谁负责票据保管和开具、谁负责公章印鉴的保管和使用,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做到科学分工,各负其责,其次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确保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管钱、管物就不能管账,负责稽核的就不能再负责记账,负责记明细账就不能再负责记总账等等;再次,建立健全会计机构,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就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一个适合本单位财务管理需要的相对独立的会计机构,会计机构内部要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稽核、分析、制单等岗位,并建立岗位考核、岗位轮换等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监管能力。同时,正确认识和接受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财务检查和审计。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财务风险。

三、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从目前农村中学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会计人员都是由各科任课教师兼任,会计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在培训时,第一,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培训。比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现金管理条列,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等。第二,可以参照中小学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分两类培训。财务制度应培训当地市县自定的中小学财务制度,食堂财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公用经费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以及其他一些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会计制度培训应首先培训中小学会计制度,统一报表格式,按科目逐条进行讲解,这样效果更好。

四、加强财务监管,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上一篇:景区防震减灾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财务工作的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