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服务型行政执法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4-03-07 11:36:59

简述服务型行政执法的特征

简述服务型行政执法的特征篇1

关键词: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企业;税收优惠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23日

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要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的税制,降低小微企业税收负担。企业所得税优惠适用的“小型微利企业”概念,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11]17号)中“小微企业”和“小企业”是不同的概念,其认定标准不尽相同。

一、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小型微利企业”认定

财税[2011]4号文件所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符合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51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等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就工业企业而言,可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在具体细节指标操作上,国税函[2008]251号文件及财税[2009]69号文件规定,“从业人数”按企业全年平均从业人数计算,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资产总额”按企业年初和年末的资产总额平均计算,“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按企业全年月平均值确定,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同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不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650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规定,非居民和核定征收企业不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

二、行业划分中的“小微企业”认定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确定各行业划型标准并据此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以工业企业为例。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小企业”认定

《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11]17号)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全面实施,有条件的小企业,也可以提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对“小企业”的界定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同时满足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经营规模较小、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三个条件的企业(即小企业)。其中准则所称经营规模较小,指符合国务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的小企业标准或微型企业标准。为此,《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关于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财会[2011]20号)从税收的角度提出,鼓励小企业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有条件的小企业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税务机关要积极引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建账核算,对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小企业要及时调整征收方式,对其实行查账征收,符合条件的可以依法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低税率等优惠政策。

四、税收优惠政策适用分析

(一)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领域。目前,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体现于如下两个层面的规定:一是对其年应纳税所得额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如果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从上述“小微企业”、“小企业”与“小型微利企业”认定上看,“小微企业”仅是按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三项标准进行行业划分,“小企业”除符合“小微企业”的条件外,还存在其他条件的制约,而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认定不仅存在资产总额、从业人员的限制,而且还存在行业限制、年应纳税所得、所得税征收方式、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等方面制约,两者存在着冲突与交叉。简而言之,就是“小微企业”、“小企业”只有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才能成为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微企业”。

(二)流转税优惠政策领域。

1、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与小微企业划分。按照现行税收政策,小微企业划分的行业中,涉及增值税的主要是工业、批发业和零售业。对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地区,还包括了交通运输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值税实施细则》: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除此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标准为50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增值税实施细则》中标准与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中的“工业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批发业1,000万元以下、零售业1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标准相差甚远,其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应该是微型企业。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地区,应税现代服务业中,涉及的几个行业,在现行中小企业划分中,“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200万~3,000万是小型企业,200万以下是微型企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50万~1,000万是小型企业,50万以下是微型企业。”可见,营改增的试点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不仅含有微型企业,还含有部分小型企业。

2、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适用范围有限。虽然自2011年11月1日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大幅度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增值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而那些不能达到起征点的小微企业却仍然不能适用该项税收优惠政策,这实际上造成了新的税负不公。

简述服务型行政执法的特征篇2

一、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和意义。

加快形成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56号)(以下简称国办56号文件)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实质,也是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着力推动的重要问题。国办5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重点扶持10家左右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加快发展,积极促进200家左右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健康发展,科学引导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努力形成大型、中型、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领域各有侧重、市场定位各有特色、服务对象各有倾斜、地域分布较为合理,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有序竞争、接续发展的良好格局。随着国办56号文件的贯彻实施和各项配套政策的落实到位,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类企业从提高本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社会公信力角度出发,迫切希望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不同规模事务所的服务对象和客户群体,以指导本单位选择事务所的相关行为。

指导意见适应企业的积极诉求,针对当前会计审计服务市场存在的无序竞争、恶意压价、“小马拉大车”等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以《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为依据,从引导企业科学规范选择事务所角度出发,对大中小事务所与客户群体的协调对接提出了原则性、导向性意见。指导意见的发布实施,有助于各类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科学选择相应规模和资格的事务所提供优质服务,有助于各类事务所根据发展水平和比较优势合理选择相应的客户群体,大型事务所服务大型、高端客户;中型事务所服务中型、一般客户;小型事务所服务小型、基层客户的局面将日趋明朗化,有助于促进行业规模布局更加合理,保持行业发展良性态势。

二、指导意见的出台过程。

作为全国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高度重视事务所合理布局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指导意见各项规定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一)充分调研论证。财政部会计司成立专门的调研组,赴部分地区、企业和事务所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座谈研讨,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起草制定指导意见。

(二)内部征求意见。指导意见草拟完成后,财政部会计司书面征求了部内条法司、教科文司、社保司、企业司、金融司、监督检查局、中注协等相关单位的意见。根据意见反馈情况,会计司对指导意见的施行范围和相关制度安排进行了调整完善。

(三)公开征求意见。在前期内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扬科学民主决策精神,财政部就指导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共收到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级财政部门,以及若干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回复意见百余条。我们根据各方面意见反馈情况,再次组织相关单位座谈研讨,对指导意见作了修改完善,并按程序报部领导签发。

三、指导意见对企业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有哪些原则要求?

指导意见的核心是要求大中型企业选择大中型事务所提供服务,小型企业原则上选择小型事务所提供服务。具体而言,指导意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企业选择事务所提出原则要求:

第一,大中型企业应当选择与自身规模、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相适应的大中型事务所提供服务。对于具备H股审计业务资格和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大中型事务所,由于这类事务所在执业质量、人才团队、业务规模、国际化水平等居于同行领先地位,大中型企业在选择事务所时可以优先考虑此类事务所。此外,对于采用合伙制或特殊普通合伙制的大中型事务所,由于其内部治理水平、一体化管理水平以及承担的执业责任较之有限责任制事务所往往更高,企业也可以优先选择该类事务所提供服务。

第二,境外上市企业,金融、能源、通信、军工企业以及其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骨干国有企业应当优先选择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相关服务。这是我国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去”、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国际资本市场认可度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办56号文件提出的明确要求。所谓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是指在人才、品牌、规模、技术标准、执业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居于行业领先地位,能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国际化综合服务,由财政部、证监会推荐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第三,小型企业原则上选择小型事务所提供相关服务。对于小型企业出于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升品牌形象或满足业务需求等原因,有意愿或能力选择大型或中型事务所提供服务的,指导意见予以肯定。指导意见所称中型事务所,是指行业排名前200位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含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虽未进入行业排名前200位,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排名进入前10名以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可比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执行。

四、指导意见对企业采取招标形式选择事务所有何要求?

招标是企业选择事务所的一种方式。财政部高度重视事务所招标制度建设,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对企业招标选择事务所行为进行规范。指导意见在现行规定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企业采用招标方式委托事务所提供服务的,必须严格遵照《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招标规范》(财会[2006]2号)执行;金融企业应当同时遵照《金融企业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招标管理办法(试行)》(财金[2010]169号)的规定。事务所在依据上述文件要求参与投标活动时,还必须满足财政部门、物价部门有关事务所服务收费的管理规定。概言之,事务所招标制度的核心是坚持公开透明、规范有序、质量为先的原则,坚决杜绝招标单位将服务收费报价作为确定事务所中标的关键因素甚至唯一依据。

五、财政部对贯彻实施指导意见有哪些要求?

指导意见的贯彻实施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各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应当本着珍惜自身品牌形象、积极接受社会监督的理念,严格遵照指导意见相关规定,选择与自身规模地位相匹配的事务所提供服务;事业单位可以参照本指导意见执行。各事务所应当科学评估自身优势、明确自身定位,选准服务群体、拓展服务市场,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下努力形成大中小事务所共同发展、接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各级财政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当大力宣传指导意见,加强对指导意见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服务企业和事务所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大中型企业选择与自身规模地位明显不匹配的事务所提供服务、可能损害会计信息质量和投资者利益的,财政部门应当将该企业及承接业务的事务所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简述服务型行政执法的特征篇3

一、税收执法与服务存在的缺陷

在过去旧的税收征管模式下,税收强调的是如何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而没有注重发挥税收的服务作用。显然这不符合经济与税收的辩证关系。税收必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因征管体制、治税理念、经济发展等环境的制约,税收执法与服务存在这样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五重五轻”:

(1)重执行权利轻履行义务。税收工作实际中,税务部门强调执法监督,而应履行的义务却关注得较少,税务干部执行权利与履行义务不对等,形成了征纳双方划清责权,税务部门严查重罚,使税务部门监管职能膨胀,造成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少数税务干部不尊重纳税人、态度恶劣、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现象,让纳税人产生税务部门凌驾于纳税人之上的感觉,对税务部门产生敌视的心理,了征纳双方的关系。

(二)重外部稽查轻对内监督。稽查部门的职能应具有双重性。除了对外打击税收违法行为,还要履行对税务部门内部监督职能。但税务部门实施税务检查的全部过程中,主管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监督,或者往往被忽略,或者心里清楚又碍于情面怕得罪人而不进行报告,不给监察和法规部门反馈信息,使关系税、人情税的现象长期存在,得不到及时有效制约,影响了税收的公正、公平性。

(三)重规范程序轻执法手段。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经营手段多样化,经济结构多元化,加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税收违法的手段越来越高明,给税务稽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税部门自分设以来,办案程序日益规范,执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在检查手段上却适应 不了经济的发展,仍停留在查原始凭证、翻报表、就帐查帐的旧方法、旧形式。对纳税人的电算化核算、帐外经营、跨区域偷税、商务却没有很好的检查手段,使税务的惩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四)重处罚结果轻违法。少数领导干部和少数税务干部对于税务检查存在着用查补收入多少来衡量工作做的好坏的看法,从而使税务部门只注重查处结果与数字的大小,而没有分析违法行为产生的原因,告诉纳税人应该怎样做,并让纳税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今后应该怎么做,更没有帮助纳税人去解决问题,形成有的纳税人出现与上次同样的违法行为,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使税务检查偏离了执法的方向,也就谈不上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五)重服务形式轻服务效果。税务机关还要为纳税人提供维权、援助服务,税务部门借助社会媒体,举行送税法、讲税法活动,在宣传税法、处罚法、赔偿法等法律、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做到了一杯茶、一张凳、一只笔、老花镜等形式,应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一定程度的增强了纳税人的税法意识,总的来说效果不是很明显,有的个体户对自己应享受的权利仍旧一知半解。如税务部门为纳税人征订了一些税务杂志,而送到纳税人手里的却不多,对重要也没有进行提示辅导。

二、税收执法与服务的必要性

纳税服务是今年国税工作的重点,更是适应税务改革,创新国税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要解决税收服务存在的难点,为税收执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国税工作的新跨越。

(一)在执法中服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搞好纳税服务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我国的全体纳税人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这些财富的使用者,在他们创造和使用这些财富的过程中,无一不与税收工作相关,无一不关系着广大人民的衣、食、住、行和温饱冷暖,无一不关系着人民的利益。税务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是党和国家联系纳税人的桥梁和纽带,直接体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通过强化为纳税人服务,秉公执法,忠于职守,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权利,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排忧解难,从根本上消除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对立,直接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

(二)在执法中服务是税收征管改革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转变政府职能 的步伐不断加快,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和水平,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形势对税务机关的工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税务机关需要转变行政理念,在征管过程中,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另外,在法定范围内,对原征管机制、业务流程等进行必要的重组或调整,解决好程序繁杂、环节过多、业务技能不高问题,切实形成快捷高效的办税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和执法行为,在税收执法中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增加透明度、规范性,改善服务环境,密切征纳关系,使税收事业顺应潮流。

(三)在执法中服务是依法治税的需要。通过对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使广大纳税人都能自己学习税法,从而自觉守法,自觉履行纳税义务,那我们依法治税就会成为征纳双方的共同理想,如若不然, 税务机关不能提供好的服务,纳税人税法观念不强,造成违法现象,对依法治税形成绊脚石。伴随我国法制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纳税人的权利义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的征管法及其细则对优化服务、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提出了明确要求,纳税人在依法纳税的同时,还享有很多权利,纳税人可以要求税务机关为其履行纳税义务的公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税收执法与服务的建议

(一)充分履行行政职能,做到权利和义务对等。新修订的税收征管法详细规定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结合税务部门执行的情况,提供纳税服务应着重把握三方面:一是纳税人受尊重权。征纳双方要相互换位思考,不能因为某纳税人的经营情况较差、经营水平低而去鄙视纳税人,业务人员素质不高就对他们摆高姿态,给纳税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使其心理受到伤害。应建立一种征纳平等、友好的工作关系,甚至朋友关系,让纳税人在办税的过程中来的高兴,走的开心,即使在税务检查中被处罚也感到是公平的、公正的。二是尊重纳税人保密权。税务机关应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按保密制度为举报纳税人偷税、举报税务下部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保密和必要的物质奖励,要让举报人勇于举报、敢于举报,让纳税人敢于对税务机关说实话,通过保密措施来增强各界及纳税人对税务机关 的信任感。三是纳税人陈述申辩权。税务人员对纳税人提出的陈述申辩应高度重视,正确的应充分接受采纳,有的应进行指正和解释,不能因纳税人找出了税务人员存在问题而“变脸”或进行报复。

(二)充分履行监督职能,实行内部和外部结合。税收执法检查要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监督,同时税务机关内部执法和日常税收管理也要加强监督,通过内外监督来发现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和监督税务干部的执法不公、执法违法等行为。税务 人员对纳税人实施检查后,应当实事求是的填制《检查反馈单》,说明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遵守廉政纪律情况,并提出建议和整改,对纳税人进行“支、帮、促”;帮助指导纳税人健全财务制度、完善帐目等。向主管税务机关或监察室反馈税务人员的执法执纪情况,杜绝内外串通、人情税、关系税等违法乱纪现象。

(三)充分履行稽查职能,突出避税和反避税同步。面对税收违法行为越来越隐蔽,国税部门必须要发挥稽查的惩处职能,不断提高稽查方法和技能。一是要拓展“金税工程”协查系统的功能,把日常案件协查纳入“金税工程”协查范围,形成全国联动,打破区域范围,防止纳税人跨区域偷、逃、骗税;二是要加强信息化、化建设,提高税务人员对电算化知识的掌握,防止纳税人利用高科技从事涉税犯罪活动;加紧开发和利用多种先进的缴税方式,诸如IC卡、申报、无纸化缴税等。三是要加强与系统、公安部门的协作配合,掌握纳税人的资金流向和产品动态,防止纳税人帐外经营。税务机关对检查出的问题不能姑息迁就,特别是对屡教不改的更要严厉打击,不能让违法者存有侥幸心理。

(四)充分履行职能,强调违法处理和纳税遵从兼顾。教育的目的是维护良好的税收环境,税收环境好了,国家才会有足够的财力云去建设,人们才会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税收环境的好坏是由纳税人纳税意识的高低决定的,而纳税意识可以通过大力宣传税法来提高。一是加强稽查违章处理的宣传,让纳税人明白违反了什么、法规,为什么要进行处罚,以及如何进行改正?让纳税人经过一次检查后,更深入详细的了解税法,增强其维护自身利益意识;二是加大涉税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对查处有问题的案件一律通过报刊、电视、电台、公告栏等形式公开进行公告,一方面直接教育违法分子,借助社会舆论和道德理念促其遵守法律。另一方面对有违法行为又未查出的纳税人起到威慑、警示、前车之鉴的作用,使 广大纳税人能够自学营造、维护良好的税收环境。

(五)充分履行宣传职能,力求形式和效果双赢。税法宣传不能局限于宣传月搞活动,要有长期宣传规划,重点是宣传税法执行情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地宣传活动,既讲形式又求实效。如为纳税人的税收杂志要用分送制度规范,没有送到纳税人手中和没作提示性辅导的由当事人赔偿纳税人损失,让纳税人确实既学法又满意。

总之,既要公正执法,又要搞好服务,是一项非常严峻的工作,广大税务工作者要落实在行动上,切实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优质服务、文明办税成为税务人员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实行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坚持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

1、刘隆亨:《税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1993年修订版,1995年第三版。

2、 刘隆亨主编:《以法治税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罗玉珍主编:《税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4、严振生主编:《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刘剑文主编:《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6、 张守文主编:《财税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 许建国等编著:《中国税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 许善达等:《中国税收法制论》,中国税务出版社1997年版。

简述服务型行政执法的特征篇4

关键词: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奥斯本;登哈特

1理论依据

1.1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正陷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中,为摆脱经济危机,发达国家掀起了新的行政改革的热潮,企业家政府理论便应运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家政府理论也是伴随着西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危机而出现的。

企业家政府理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思想精髓,针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一系列弊端,它提出了改革政府的十项基本原则,亦即企业家政总体来说,企业家政府理论主要有如下特征:

(1)注重政府的决策职能。奥斯本认为企业家政府的特征之一便是“掌舵而不是划桨”,这实际上是肯定了政府的中心任务应该是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而把具体的执行工作则可以交给一些非营利机构或私营企业去做,这样政府部门便可以从一些烦琐杂事中解脱出来,去制定大政、方针、政策,从而提高政府的效率。

(2)在政府中引入竞争机制。奥斯本认为,政府作为一种纯粹的公共部门,最习惯于采取垄断方式进行管理活动,它把竞争看做是一种浪费和重复,这样显然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须在政府机构中引入规范的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3)明显的结果导向。奥斯本对企业家政府特征的描述中,有一种明显的结果导向的倾向。如他认为,企业家政府应该注重产出而非投入,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注重市场机制,有收益而不浪费等。

(4)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看成是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企业家政府理论的本质便是主张政府机构借鉴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因此,政府组织必须像企业对待自己的顾客一样对待自己的子民,政府应该像企业一样具备“顾客意识”。

1.2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颇具价值,它不仅对美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但它当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企业家政府理论在风靡一时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批评,它的一些缺点也暴露无疑。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便是在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尤其是对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精髓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企业家政府理论具有明显的不同,是两个不同的理论范畴或两种思潮,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关注效率和市场的同时,更加重视民主、公民权、为公共利益服务以及社会公平等价值观念,它本质上是对旧的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一种继承与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批判,更不是全盘否定。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企业家政府理论相比,具有针锋相对的几大特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决策或执行。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现代政府的职能既不是什么“掌舵”,也不是“划桨”,而应该是服务。也就是说政府的中心工作是为公民提供良好的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制定决策,或是去费心的执行。

(2)注重公共利益,而非结果导向。企业家政府理论重视结果与效率,具有明显的功利倾向,而新公共服务理论则更强调公民的公共利益,强调民主、公民权与公共服务,并认为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是政府的终极目标。

(3)公民不等于顾客,政府也不是企业。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并不同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因此要正确地定义自己的服务对象,重视公民的权益,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积极倾听大众的意见,关注公民的需求,并为满足这些需求而不断努力。

2两种理论对解决上述问题的启示及对策

尽管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它确实更加前沿和新颖,但它并不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全盘否定,尤其是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核心的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仍然具有其自身的重要价值。因此,不管是新公共服务理论还是企业家政府理论,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而对于我国政府部门中存在的工作态度差,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上述两种理论的合理成分,将其为我所用,以求消除我国政府部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提高行政效率。

2.1转变工作态度,强化服务意识

尽管我国政府部门作风整顿频繁,但“话难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状仍较为普遍。工作缺乏主动性,敷衍塞责,遇事推委。一些工作人员见事就推,见难就躲;对群众的诉求和利益常常置于脑后,为民服务不热情,态度冷淡脸难看;有利的事争着干,麻烦事互相推。

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首先,必须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是转变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的前提。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观点,为公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政府的根本职能,服务是政府的天职。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公民的权益与诉求,关注大众的需要,并为满足民众的需求而不懈努力。其次,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反之亦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这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

2.2办实事,改变不作为的浮夸作风,提高政府机构的执行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机构中存在着一种“不作为”的现象,行政人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是简单地呆在自己的位置上,可谓是“尸位素餐”,碌碌无为,说空话,无所事事。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彻底纠正不正之风,督促政府机构和人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不断提高政府机构的执行力。

执行力这个词更常见于企业管理中,但它也同样适用于政府机构。2006年3月,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进“执行力”,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国家政策落实的关键就在于政府的执行力如何,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也是优化政府机构效能的途径之一,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3在政府部门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尤其是惩处的力度

竞争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不会进步;激励则是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竞争激励机制可以说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核心机制。

通过在政府部门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公务员队伍的创新精神,打破长期以来干部任用的单一性与封闭性,打破公务员这一职业的“铁饭碗”的局面,强化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通过一系列环节对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更加注重物质利益的激励,改变过去那种以精神奖励为主的不正常现象,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度。

在奖优的同时,必须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表现差劲人员甚至是不作为人员的惩处力度,坚持奖励与惩罚的统一。没有相应的惩处,则可能会造成对有关人员的包庇与纵容,是对国家蛀虫的默许,有姑息养奸、养虎为患的危险。这使我想起了对死刑取消与否的大讨论,那些叫嚣取消死刑的人实际上是打着“人权”幌子的伪善家。

2.4完善监督机制

必须加大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监督。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扩大公众知情权,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透明度;建立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的协调配套机制,在政府部门内部建立独立运行的监督机构,并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完善监督方式,改变目前这种以事后监督为主的现状,建立起以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为主的、三种监督方式有机结合的科学的监督方式,改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防患于未然;健全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只有不断完善监督机制,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才能感受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与工作的压力,才能变自发为自觉,积极主动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2.5加强法制建设,构建法治政府,并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使政府行为步入规范化轨道

在本科期间,一位老教授在给我们上课时说过的一句话使我深受启发,其大意是,在处理某件事情时,如果在你的头脑中第一反应是某个人物,而不是规章制度法律规则,那么你离封建社会不远。

对一个政府或国家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干部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好,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法律制度的缺失。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建设法治政府,这是规范行政人员行为的有效途径。

当然,我们说加强法制并不是绝对的,行政管理的对象最终还是人,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我们还必须加大对行政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中,使之蔚然成风。

2.6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

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新正以几何数的速度加快。我们的行政人员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自觉接受培训,政府部门也要建立起一套终身的教育和培训机制,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职业素质,这样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其爱国家、爱人民的良好情操,这是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服务意识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邱国庆.百姓出行盼绿灯——透视“事难办”[J].领导科学,1999,(6).

简述服务型行政执法的特征篇5

一、纳税服务的定义

纳税服务是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和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为纳税人提供的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各项服务措施的总称。它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体现在税收征收、管理、稽查和行政复议等工作的各个环节,它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各级机关,既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也存在于抽象行政行为之中。

随着全球贸易的融合、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我国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要求,确立以纳税人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最大限度地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将税收工作由执法管理型向执法管理服务并重型转变,规范行政行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包括税收宣传、纳税辅导、公正执法、维权服务等深层次服务成为现代税收的纳税服务观念。目前,纳税服务已成为一个国际化趋势。

做好纳税服务工作,为纳税人主动纳税提供足够的便利,是为了引导纳税遵从,使纳税人依法、自觉、主动、及时、足额纳税的能力不断提高,大幅度减少税款流失,降低税收成本。纳税服务是税收行政执法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为强调热情服务而忽视严格执法,机关在提供纳税服务的同时,既要坚持维护纳税人的权益,也绝不能放弃对各种违法行为的严肃查处。严格税收执法、开展检查、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实质上是对绝大多数纳税人权益的保护,是另一种有效的服务形式。严格执法是引导纳税遵从的最有效方法。

二、纳税服务的理论思考

1、政府内在职能要求为纳税人提供良好服务

政府的职责之一就是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创造充分且必要的外部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职能范围大而全,包括管理公共事务、制定社会和经济规则、计划调拨物资、安排生产、进行分配等。在这种体系下,市场个体基本没有自主决策的空间,只能遵循政府的要求,客观上决定了政府只能是管理命令型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调整,实现从全方位、多层面到宏观调控、准确定位的转变。特别是政府的经济职能要与市场机制相协调,通过制定市场规则,引导和保护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竞争,起到弥补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的作用,从而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市场经济的内涵要求政府是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纳税人的。

另外,世贸组织是以强制性的规则为基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就意味着政府行为要受世贸组织规则的规范和约束。因此,入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政府入世。在入世的推动下,政府须加速由传统型管理向现代型管理的转变,其管理理念应实现由指挥型向服务型的创新。这就要求政府以市场为基础,保护国内外市场主体的权益,为其提供稳定、便利、安全和信息充分的外部环境,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2、建设现代文明社会需要优化纳税服务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全面的,不仅有经济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更有全社会的协调发展。它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综合体现。税收征管作为政府部门与纳税人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体现着政府行政的方式、效率和质量。而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性组成部分,是转变政府职能、改进行政方式的重要举措,是部门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3、权利、义务关系决定了纳税服务的必要性

政府的职能既有服务属性,又有管理属性。前者属于义务范畴,后者属于权利范畴。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机关与纳税人是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征纳主体。纳税人享有依法申请减、免、退税的权利,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纳税程序的知情权,以及陈述、申辩、复议等各项权利。对机关来说,就有义务依法为纳税人办理减、免、退税,宣传税法,无偿提供纳税咨询服务,接受纳税人的陈述、申辩,进行行政复议等。因此,机关在法律设定的范围内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就成为必然。

三、理性预期与现实差异

1、纳税服务的理论框架

纳税服务的总体目标应该是通过行政行为法制化、规范化,增强与纳税人的沟通,切实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提高纳税人的遵从率,降低税收成本,促进社会的协调进步。纳税服务的基础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纳税服务的范围、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纳税服务的保障是通过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丰富纳税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纳税服务的内涵是要求部门和人员依法治税,规范执法,通过行政方式改革和机构改革,提高办税效率,降低纳税成本。

2、现实与目标的差异

纳税服务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现实情况与理论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只重管理,不重服务的现象仍很普遍。目前,部门在思想上更加认同征纳双方的博弈关系和经济人实现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论,认为纳税人都有偷逃税款的倾向。为了堵塞征管漏洞,达到监管目的,片面强调加大管理力度,忽视纳税服务。结果,纳税人的抵触情绪没能有效化解,征管成本也居高不下。

二是依法治税还存在一定差距。最突出的问题是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税收执法权相对集中在一些部门和个人手中,而且越向基层延伸,权力越趋集中,权力滥用时有发生,的寻租行为依然存在,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制约着纳税服务健康发展。其次,现行岗位职责划分不尽合理,责任不够明确,出现执法错误、执法不公正,侵犯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时,责任追究不到位。另外,有些执法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不能自觉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服务。

三是大部分服务工作还处于较低层次。部门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已经形成了许多属于纳税服务范畴的项目,如:办税服务厅、首问负责制、税法咨询、一站式服务,以及正逐步推广的多元化申报、电子缴款和纳税服务热线12366等,但这些项目尚不系统,没有成为部门、人员法定的职责和行政执法的必备部分,难以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

四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和机关对纳税人日益增长的税收服务需求往往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尊重,机关以管人者自居,淡忘了宗旨,服务角色缺位,纳税人在机关长期监管的高压态势之下,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弱势地位,甚至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被动地履行纳税义务。他们对自己的权益不甚清楚,更不可能提出纳税服务的要求,文明高效的税收服务遥不可及,纳税服务需求总体上处于一种压抑的潜伏状态。

五是人员纳税服务意识淡漠,有的认为纳税服务是完成税收任务的附属工作,可抓可不抓;有的认为强调纳税服务势必削弱管理,影响执法;有的甚至认为现阶段纳税人整体的纳税意识不强,提供纳税服务不可能提高纳税遵从度,因此工作态度生硬、方法简单、作风浮澡。少数干部满足现状、不求进取、追求享受、贪图安逸;知识结构陈旧,无法适应纳税人多元化、深层次的服务需求;为税不廉、执法不公、随意使用自由栽量权、在纳税户吃、拿、卡、要”、以税谋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六是纳税服务行为尚未完全融入征管工作,即使提到服务,也往往认为是征收大厅和窗口的事,只与文明礼貌、微笑服务等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范畴联系起来,对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程序复杂、环节过多、办税效率低下,纳税成本过高等深层次问题研究不够,纳税服务游离于征管工作之外的现象,在基层机关比较普遍。

四、提升纳税服务的几点建议

1、树立纳税服务意识,发挥税收政策服务职能。

做好纳税服务,就要时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对纳税人提供服务,作为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回报,取得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缓解税收阻力,实现征纳双方的双赢。一方面对现行的和正在设计的制度、办法,一定要考虑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将纳税服务思想贯穿于整个阶段、各个环节、所有的措施和办法中去,建立面向纳税人的纳税新体系;另一方面要规范执法行为,认真落实税收政策,把税收政策用好用足,着眼于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贯彻落实好具有导向性、优惠性的税收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涉外税收政策、先征后退政策、出口退税政策、增值税不达起征点已征税款的退库、下岗职工再就业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等优惠政策。通过有效的政策扶持,支持经济发展,服务纳税人。

2、改进纳税服务手段,规范管理服务。

(1)规范执法程序。通过建立健全包括宣传咨询制度、公开办税制度、文明办税制度、责任服务制度、纳税信誉等级制度、法律救济制度、服务评价制度等在内的纳税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严格规范执法行为,防止错征错罚、、不按程序办事的现象,纠正违章行为,维护纳税人的正当合法权益。

(2)推进集约化管理。适应集约化经济要求,实现税款集中征收、硬件集中建设、信息集中处理。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提升税收工作层次。一是加快推进为纳税人办税提供各种电子与网络服务的进程,积极推行申报、缴款的网络化、电子化,充分利用金融、邮政网点和计算机网络推行多元化报缴方式,服务和方便纳税人。二是下大力气办好税收网站,设置工作职责、廉政责任、政策及局长信箱等专栏和窗口,使其成为税法查询、税收报表下载、税收问题讨论、税企双方沟通的强大平台。三是尽快开通12366服务热线,为纳税人提供综合纳税服务。四是积极推进国税机关与地税、工商、财政、银行、海关等政府部门甚至包括纳税人的信息共享,以强大的信息流服务于广大纳税人,千方百计地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降低征纳双方的办税成本。

(3)公正执法、公平税负。实行“阳光”办税,接受社会和纳税人的有效监督。提供公平、透明的纳税环境,让纳税人获得充分的知情权,真正达到税企互信,缴税放心,特别对个体税收,人员应对不同行业、类型、地段的纳税人进行深入调查,广泛征求纳税户的意见,使纳税人不再互相猜疑、互相攀比,坚持个体定税公示,还广大纳税人一本“明白账”,为纳税人倾情打造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让缴税的过程变成纳税人富有成就的快乐体验。

3、丰富纳税服务内容,优化办税服务。

(1)完善办税场所优化服务。将纳税人的需求作为服务导向,对现有的办税场所进行整合,拓展其服务功能,尽量将纳税人需要上门办理的涉税事项集中在办税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大厅必须坚持文明办税“八公开”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首问制、限时服务、不间断工作制,把纳税人需要的信息放入大厅电脑触摸屏,将纳税人关注的问题印成小册子,让纳税人随意阅取。大力推行“阳光操作、全程服务”服务制度,通过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零距离服务、无障碍服务等方式,为纳税人提供规范有效的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2)完善税收征管机制的优化服务。一是以CTAIS应用和推行多元化纳税申报为契机,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运用“流程再造”理论,以流程导向取代传统的职能导向,通过征管业务重组,明确专业职能,精简征管机构,压缩管理层级,实现机构设置的“扁平化”,以解决目前管理层级过多,办事效率过低的问题。二是合理调整和配置相关机构人员,将纳税服务职能集中归口到办税服务大厅,将纳税人与机关一点对多点的管理服务改为点对点式的管理服务,完善“一窗式”服务、进一步简化办税程序,使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瘦身提速,通过深化改革力求实现将有限的人力资源推向征管一线,直接面向纳税人实施更加透明、快捷的纳税服务。

(3)推行“服务型稽查”。建立服务性的税收稽查理念,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

财务管理和制度健全的大中型企业,应将税后稽查转到税前辅导和适时审计上来,及时收集企业涉税信息,进行纳税评估,一旦发现问题便可告知企业及时纠错,这种重过程服务轻结果处罚的管理理念,会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使文明、高效的国税形象在稽查服务中得以展示。4、完善纳税服务机制,实现高效服务。

将纳税服务的职责和要求嵌入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树立每个岗位都是服务岗位,人人都是服务员的观念,使税收服务覆盖税收执法、税收管理的全过程,形成满足纳税人需要的全方位、立体式服务框架体系,让纳税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星级服务。

(1)练好内功,建一流队伍。

行风问题说到底是干部素质问题,同样,纳税服务工作也有赖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否则,无法满足日益现代化的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工作的需要,无法实现由传统服务到现代纳税服务的“质”的飞跃。因此,要不遗余力地提高人员的素质,

一是加强税收职业道德教育,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清正廉洁、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的要求变成人员的自觉行动。

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开展税收、财务、法律、电脑和外语等知识的自学和团队学习,落实“1 3”的税收工作思路,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人员的纳税服务能力。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忧患意识。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引入淘汰机制,实行“末位”待岗,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激发广大干部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推行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切实加强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公布出台几条纳税人特别期待、特别管用的“廉政禁令”,对人员的不作为、滥作为行为,加大惩戒力度。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畅通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

税企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应将行风评议中采取的领导接待日制、深入企业走访调查、发放纳税人问卷调查表、企业代表座谈会及利用网站征询纳税人意见等多种形式经常化、制度化,构建税企信息传递的“直通车”,通过广泛征求和收集纳税人在办税效率、优质服务、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涉税收费、行政处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倾听纳税人的呼声,将纳税人所需的服务内容及联系电话制作成干部名片发放到每一个纳税人手中,让纳税人享有“一卡在手,纳税服务全都有”的快捷服务,方便纳税人与机关的沟通和联系。并用电话、短信及时对纳税人进行纳税辅导、纳税提醒、纳税预警、税法咨询,解决涉税事宜,实现征纳双方的良性互动。给纳税人一个满意的服务,让纳税人办税舒心、缴税放心。

3、实施纳税信用等级管理,提高公民纳税意识。

目前,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比较淡薄,税源潜力比较大。加强纳税信用制度的建设,使纳税人的信用等级公开亮相,根据不同等级实行分类管理,对信用好的,在税收管理上提供便利条件和给予鼓励;对信用差的,实行严格管理的监控,甚至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有助于从制度上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同时将国家税收政策的宣传融入国民教育之中,提高公民纳税意识,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开展税收宣传培训和纳税辅导,使纳税人依法、自觉、主动、及时、足额纳税的能力不断提高,最终使公民的自觉纳税意识潜移默化地融合到税收文化理念中,成为社会文明的常规行动。

4、完善纳税服务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公平和可操作性的纳税服务监督、评价机制,从投诉、受理、调查、检查、处理等环节加以规范,对纳税服务工作评定奖励和惩戒,量化考核指标,并将纳税人的评价列入考核指标,让全体干部都要溶入服务意识,把是否对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侵犯作为衡量标准,坚持以纳税人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摆正征纳角色的位置,确保纳税服务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简述服务型行政执法的特征篇6

紧,减收因素明显增多等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但立足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正努力完成全年收入任务。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只要树立一个理念,采取多项措施,朝着一个目标,大力推行行政效能管理,就能显著地提升地税管理水平,使各项工作呈现出“勤、新、实、快、好”的良好局面。分局在推行行政效能管理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讨,现分述如下。

牵动全局贯穿始终——行政效能管理的理念

管理是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域牵动全局、贯穿始终的大事,它可以把具有某种联系的因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协调的运动。而这种协调和运动往往是随着一系列指令、规章、制度乃至法律的形成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效能发挥,则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举止文明,效率大增。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会有工作上的高效率和高效能,也不会有人员的高素质。同样道理,涵盖地税工作各方面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包括行政法制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行政事务管理等制度,并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努力提高税干整体素质,营造一个严格的科学的管理环境,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地税工作体系,就会使管理水平、整体效能明显提高,纳税服务逐步融入到行政行为的各个环节,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纳税服务指南,构建公开的纳税服务体系。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纳税服务作为新征管模式的基础性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前一个阶段,分局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优化纳税服务,推进税收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及强化内部行政管理,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当前管理理念正在从人治型向法制型转变,应对税收工作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靠过去老一套的办法已经很不适应了。而我们少数干部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在前,转瞬即到。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不注意学习,不注意知识储备和知识更新;在征管中不注意摸索规律,凭老经验应付,创新的欲望和要求还不够强烈。另外,纳税服务作为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得到根本落实,现代的科学管理思想和理念没有应用到税收征管工作中。与纳税服务相适应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责任追究、质量管理方式也没有规范,征管规范化水平还比较低,优化服务也是口号化,抽象化,不具体,不明确,监督控制等未与纳税服务岗位挂钩,形成有机的整体。纳税服务的内容、标准和方式也没有规范,征管规范化水平还比较低,优化服务也是口号化,抽象化,不具体,不明确,没建立起纳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没有切实解决纳税服务手段的问题等。由于没有建立起集纳税申报、催报催缴、法规公告、政策咨询、问题解答、信息查询、服务投诉等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对现有征管信息系统数据加工、分析、再应用的管理制度多元化,纳税申报范围小、层次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观念在数据管理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以至税收征管业务还不够规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随意征管行为。而有关行政效率、服务质量、工作作风等行政效率的投诉和处理等也相对滞后。对于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我们深感自豪,正因为大家认清了形势,明确的任务,全体干部职工切实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有了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我加压,推行行政效能管理,去实现地税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采取措施注重服务——行政效能管理的手段

今年是省局确定的“规范管理年”,分局上下统一思想认识,集中精力时间,采取过硬措施,抓好“规范管理年”活动,推动分局地税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发展。行政管理是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今年省局“规范管理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抓好行政管理,分局采取的措施围绕“服务”二字做文章,以落实加强征管,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的工作方针。内容包括:

——健全执法机制。首先是要加强对《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行政许可法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组织和推动,要求政府和行政部门转变职能,立足发展、营造环境、创新进取、勤政为民、廉洁高效、公正透明、依法诚信、完善长效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对经济的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由具体管理到宏观管理,从行政隶属管理到依法职能管理的转变。因此,要进一步健全行政许可法,以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条不紊。行政许可法以构建民主、廉洁、高效的法制化政府为目标,克

服滥用行政权力的弊端。为依法行政,我们一是健全税收征管制度。将税收从登记管理、纳税入库到税收稽查全过程均纳入各项制度管理之中,按要求操作,按制度办事,减少人为因素和执法的随意性,从细节上严加防范,降低税收执法风险。二是严格执法。地税机关的一切税收征管行为均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一切涉税行政行为均要有法律依据。

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主体合法、手续完备、程序到位、引用法律准确,严把执法关,提高执法质量。三是开展执法责任追究。一切执法行为要合法有效,否则,对无效的行政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每个税务人员均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依法行政,正确执法,热情服务,力求公正无误。对执法过错实行责任追究,有错必究,究错必严。

——增强服务功能。税收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为经济发展服务,这就是努力收好税,壮大地方税收规模,努力执行好税收政策,这是大的服务。另一方面要优化纳税服务,把纳税人摆在税收工作的中心位置,为纳税人提供文明、周到、高效的服务。针对有的人不太关心纳税人的合理要求,存在高人一等的思想,我们把纳税服务逐步融入到行政行为的各个环节。税收工作者真正转换角色定位,由“执法管理”的强势角色向“平等服务”的平等角色转变。始终把纳税人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纳税人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把纳税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纳税人的需求作为第一追求,把服务理念融入税收工作的过程之中,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形成诚信纳税氛围。为突出税收服务的效率,力求高效快捷,分局办税服务厅集中税务登记、表票供应、纳税申报、咨询宣传等涉税事宜,在办税服务上有“八公开”,限时服务及首问责任制,务水平,分局努力做到:一是完善征管稽查。应用征管软件,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建立科学使用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式,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状况,堵塞管理漏洞,改进完善稽查工作规程和检查管理手段,加大案件执行力度。二是改进管理手段。巩固完善提高纳税申报,实行纳税一窗式管理,按时完成一窗一人一机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监督管理由征管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稽查由数量收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信息化建设由简单操作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干部人事工作由日常事务型向整体人才型转变。三是密切加强协作。做好地税工作,光靠分局自身还不行,还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工商、银行、海关、公检法等部门的支持,需要新闻媒体的支持,特别需要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各部门协作作为行政职能,重点抓好信息数据交换工作,及时交换纳税人户籍信息、相关税种收入数据等,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提升工作效能。以提升行政能力为前提,严格管理为基础,完善监督为手段,在征管查、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运行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并抓好落实。对于行政管理,分局党组针对实际制定和修订了14项制度,包括经费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招待制度、集体采购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使分局行政事务的管理有了依据。并将工作任务分科、室、所将全年任务细化为具体的工作目标,具体的工作思路,具体工作措施;目标分解到岗位,界定到个人,落实到实处。认真执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行政管理责任制,督查考评考核奖励等。由于分局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强了工作活力,提高了办事效率。

——发掘干部潜能。前段,税务行政管理工作有些滞后,吃大锅饭、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问题,使部分干部感受不到工作竞争压力,行政效率低下,为此,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依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理顺部门组织,合理设置机构,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高效运转的政务服务体系;并激活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分局首先着重抓好工作作风、工作责任心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从完善用人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培训来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明确了抓队伍管理方面的思路,对一些管理环节建立了8项制度。比如“六好科所评比制度”,“六好”的内容,就包括队伍建设、规范管理、信息技术实力、执法服务、完成任务、廉政勤政等;“队伍建设”的内容,又包括规范服务管理,信息技术运用,执法服务,完成任务,廉政勤政形象好。对于这8项制度的落实,经过召开行政民主生活会,听取广大干部职工的心声,经过归纳整理为117条。通过抓紧队伍管理,使全分局系统干部的管理意识、管理水平、管理效能得到明显提高。涵盖地税工作各方面的符合实际的长效机制及科学管理制度,服务优良的地税干部队伍,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地税工作体系。

——督查强化调控。再严格的制度如果没有贯彻执行也只是一纸空文,达不到管理的效果。税收执法监督是促进税收规范执法不可缺少的条件,是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重要途径,外部监督和内部督查要坚持双管齐下,多头防范,外部监督主要是畅通监督渠道,加强对税务机关贯彻执行国家法规的情况检查,调查或评议,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社会调查、审计、制约、监督和督导,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创新监督渠道,优化监督手段,增强监督效果,铺就绿色通道。使税务机关改进税法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内部监督,构筑严密的内部执法防线,完善监督机制,设立内部监督机构,赋予相应的监督权力,做到监督内容清楚,目的明确,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加大税收执法公开力度,全面实施税收阳光工程。为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和考核,达到行政效能的均衡发挥,分局建立督促考核体系,成立以副局长为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规范管理工作督促检查活动小组”,对分局各科、所督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督查表明,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分局工作逐步走上了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性轨道。各科、所和干部的工作都讲原则依程序,增强了计划性,减少了随意性。在落实制度方面改变了以往工作中“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失之于散”的状况,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内提素质外树形象——行政效能管理的目标

提升地税管理水平。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分局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取决于税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可借鉴企业的做法,对业务类税干实行持证上岗,对政务类税干加大民主选举力度,对确实难以胜任工作者实行下岗分流,从总体上提高税务队伍的素质。要全面加强税务队伍建设,培养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全面提高税干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本领。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理念要渗透到税法执法工作之中,税收执法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税务部门的形象。我们要从维护国家税法权威,及时足额组织财政收入、公平税收负担,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出发,树立税务部门的形象。要坚决维护国家税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解决执法不严,税收征管秩序较乱的问题。这主要表现是一些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征收管理比较松驰,对纳税人的违章行为没有采取税法所规定的措施,纳税申报率、税款入库率比较低。这种状况会严重损害税收征收秩序和税法的严肃性,导致税收流失,任其发展下去会影响税务队伍形象。因此,在行政管理上,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税收征管秩序。税收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计划,使税收计划与经济发展速度以及经济税源的变化相适应,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速度、高增长比例,以严格防止为了完成任务而不严格依法纳税的倾向,做到各项税收应收尽收。要严肃税收执法程序。程序是对权力的制约,是法律公平正义的保证。做到程序正义,才能确保实体正义,才有可能防止发生的对征税权力的滥用,才能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就要求加强对税务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确保执法程序到位,实现税收执法的公平与正义。

要全面建设服务型的税务机关,坚持为企业提供规范、诚信、文明、高效的纳税服务。在创新服务模式上,要着眼于方便纳税人,讲求公开、公平、效率、拓展服务方式,构筑深层次、立体式、多元化的纳税服务新体系。要在完成“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提醒式服务、分类式服务、沟通式服务、移动式服务和评估式服务等特色服务。坚持“科技加管理”的方针,把纳税服务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推行“微机控税”和电子税控装置,提高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科技含量,减少执法弹性,规范执法行为。

简述服务型行政执法的特征篇7

[关键词]税务稽查;纳税服务;税收征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12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2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经济成份趋向多元化,作为征收税收和流失税收的税务征纳矛盾日益突出。在经营方式的多样性与个人收入渠道多元化的今天,税收征管难度不断增大。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款流失,税务稽查部门作为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建立起科学严密的稽查体系。

1 税务稽查与纳税服务

1.1 两者的区别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国家税收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因此,为纳税人提供优良的纳税环境是国家的法定职责和义务。而税务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是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一种形式。

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和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为纳税人提供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服务措施,主要包括以税法宣传辅导、政策咨询及税务公告、服务热线、服务网站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咨询服务;以简并纳税程序、规范办税服务厅建设、限时服务、首问责任、多元化申报纳税、税银库一体化服务、避免重复检查为主要内容的税收程序;以公开办税、依法兑现税收优惠政策、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实施纳税救济为主要内容的税收维权服务;以提供公平公正、便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纳税环境服务。

1.2 两者的关系

税务稽查是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保证税法的实施。税务机关代表国家执行税收法律法规、组织税收收入的职能部门,履行上述职责,开展一系列税收征管稽查活动。而纳税服务的目的是为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方便纳税人及时足额纳税。从结果来看,两者都是为创造优良的纳税环境。

作为税务稽查主体的税务机关是执法机关,要规范执法保障税收。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让纳税人知晓税收法律法规,坚持稽查和服务并重的执法理念,在服务中实施稽查,在稽查中体现服务。税务机关公正、文明、严格执法就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因此,优化纳税服务既是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需要,也是税务机关转变职能,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2 税务稽查中存在的问题

2.1 从税务稽查部门角度

2.1.1 部分税务稽查人员思想观念存在误区

首先,按照传统税务稽查模式,税务干部偏重管理和执法,忽视纳税服务,没有意识到在税务稽查工作中同样需要纳税服务,且“以纳税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并未真正形成。其次,部分税务稽查人员认为纳税服务是税务大厅的工作,与己无关,且认为稽查局强调纳税服务,会削弱管理,影响执法。最后,部分税务干部在落实纳税服务工作时,没有将服务观念融入稽查工作中,对纳税服务的理解停留在简单层面,将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看作为税务部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上,对纳税服务认识较为肤浅,没有充分认识到税务稽查部门的纳税服务是在稽查过程中确保纳税人知法懂法,依法纳税,指导和帮助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的一种手段。

2.1.2 税务稽查中的纳税服务体系不完善

我国是在近几年才开始重视纳税服务工作,在税务办税大厅和征管部门逐渐强调抓好纳税服务工作的同时,纳税服务工作并没有系统铺开,在机构制度、细化操作、考核奖惩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首先,在稽查工作中,纳税服务的管理和考核具有不易量化和不易操作的特点,导致纳税服务工作总是浮于表面,不易做实,稽查部门只能通过回执表等单据获取纳税服务评价,评价工作无法全面展开;其次,缺少简单易行的纳税服务考核评价指标,对税务干部纳税服务工作的考核评价标准主要停留在语言、态度等表面层次,在执法行为上,缺乏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且不能对服务质量进行科学统计和量化分析,纳税服务评价具有表面性;最后,缺乏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制约机制。目前,对纳税服务的监督仅停留在对纳税人举报税务人员不廉洁的行为层面,而在税务人员稽查不作为、程序不到位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办法。

2.1.3 稽查业绩与考核指标制约稽查工作的服务性

对税务干部而言,一方面,要将纳税服务融入日常稽查工作中,依法规范执法,在纳税人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受稽查业绩考核指标的制约,为稽查业绩和考核指标,部分税务干部对企业的稽查影响企业正常运营,还有部分稽查人员采取的稽查手段过于强硬,导致纳税人的强烈不满。

2.2 从纳税人角度

2.2.1 纳税人偷税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存在不记账的现象,且在购货物时,极少有人索要发票,导致税务人员在稽查时,无账可查;其次,部分企业存在记两套账和做假账的现象。为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部分企业对必须开发票的设一套账,对不需要开具发票的,另外设一套账,对内使用真账,而对外则使用假账,应付税收人员查账,使税收人员无法获得企业真实收入的信息,导致重大偷税漏税案件的产生,严重影响国家收入。

2.2.2 对纳税人涉税指导不足

在现行税收管理制度下,通常每个税收管理员要管理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企业,难以实现精细管理,不能对每户企业都进行事无巨细地沟通。部分企业在稽查部门下达检查通知书时,才和税收管理员联系,导致税收工作滞缓。

3 改进稽查方式的对策

3.1 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

第一,税务稽查部门要彻底转变与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不相适应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稽查人员要实现由单纯的税收执法者向执法服务者转变,每位稽查干部在税务检查工作中,要克服官本位思想,认真对待工作,敬业、讲原则。第二,稽查工作要实现由“查处打击型”向“执法服务型”的转变,牢固树立税收管理服务新理念,把纳税服务作为税务执法的组成部分落实到稽查工作中。第三,工作人员要坚持依法治税,加大税务稽查惩处力度,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诚信纳税环境,并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第四,在执法过程中,既要把税收法律规定宣传到位,又要尊重和考虑企业的合理诉求,既要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公事公办,又要注重言行举止文明服务。第五,在稽查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稽查工作规程规范操作,强化执法权力的制约。

3.2 实现规范执法,提高纳税遵从度

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关系上享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随着公民纳税意识不断提高,纳税人对执法者的涉税行为要求也不断提高。实行规范执法,是对新时期税收执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首先,稽查部门要不断在规范制度和教育培训上下功夫,通过教育学习,不断提高稽查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增强稽查工作者的责任心,转变其观念;其次,要加大廉政建设力度,从根本上铲除执法不公、的现象。再次,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提高对行为规范的约束力,使工作人员严格按法律、按制度办事。最后,在处理涉税案件时,要坚持公正原则,重事实、重证据。力争使执法者与企业形成一种和谐的税企关系,使企业积极配合税务人员的纳税检查工作,接受税务机关的处理决定,在纠正涉税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3.3 提高选案质量,改进稽查方式

从稽查实践情况来看,稽查人员检查时间过久,不仅会严重影响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及情绪,也会影响征纳双方的成本效率。因此,稽查部门要探索稽查工作新方法,努力改进稽查方式,提高稽查效率,强化税务稽查服务。此外,还要提高选案质量,科学制定稽查计划,避免无效检查给纳税人造成不利影响,提高稽查选案的准确性和稽查计划的科学性。

3.4 加强管理宣传,做好纳税辅导

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税务稽查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围绕纳税服务需求开展有效服务。第一,税务机关要加强税务辅导教育,使纳税人自行依法申报纳税,避免因不懂税法而误偷税、漏税,从而强化税收征管,防范执法风险。第二,在稽查工作中,加强宣传、做好纳税服务,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规避偷税现象的发生,促进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同时,节约税收征纳成本,更好地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第三,税务机关要建设科学、规范、高效的纳税服务体系,运用现代化手段,打造一条流畅的沟通渠道,提高税收政策的辐射面,及时有效化解税企矛盾。第四,广泛深入开展税法宣传、政策咨询、纳税辅导,普及纳税知识,进一步提高办税效率,降低征纳双方成本,减轻纳税人的办税负担,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法制有效的良好税收环境。第五,检查人员在稽查工作中,还要做到稽查宣传两不误。应紧密结合稽查工作特点,将税收宣传、规范执法及文明服务融入整个税务稽查工作中,实现执法、服务在税收稽查工作中的有机结合,提高干部队伍的执法能力和税务稽查的质量。如稽查人员在进行纳税检查时,可以带着宣传材料进企业,对企业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活动。这样做既能得到企业的积极配合,便于开展下一步稽查工作,又能发挥宣传作用,引导企业提高涉税遵从度。

3.5 创新思想工作,联系执法宣传服务

税收宣传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依法治税的重要推手。在税收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税务部门也在不断创新思想观念,寻找税收宣传新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以更加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从1992年起,国家税务总局把每年的4月定为全国税收宣传月,今年已是第二十四个税收宣传月。全国纳税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增强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促进税收收入稳步增长。

对税收宣传月活动实施有效管理,能提高税务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举办税收宣传月活动过程中,让税收宣传、规范执法、文明服务等观念深入税务稽查工作,一方面,能发挥税收宣传优势;另一方面,也能规范管理,完善制度。这种税务稽查与纳税服务“一体”相结合的行为,既提高检查人员对自身行为规范的约束力,又使其树立全局意识,让检查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流程办事,既彰显规范执法的威力,又推动税务稽查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卫红.税收征管模式的变革和启示[J].新西部:下半月,2008(11).

简述服务型行政执法的特征篇8

围绕上述思路,在今年工作中,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好功夫:

在税源管理上下功夫。要强化责任区管理,掌握更多更准确的数据信息,在防止走逃企业管理、加大欠税管理和税负提升方面研究新的管理办法。大企业管理模版运用要加快,管理员讲评要求实效,专业化管理水平要提升,管户与管事要相互衔接促进,税收管理员岗位要试行竞岗。现有的模型参数指标要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评估模型要简单通俗化,便于操作。对评出的问题要研究长效管理措施,人员力量要到位,技术办法要跟上。四联动要有新举措。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真正在成效上下功夫,尽可能防范和减少企业涉税风险和税务干部执法风险。

在落实政策上下功夫。要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己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动把国税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以及改善宏观调控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好“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推进税收法制建设,深化税源税基管理,促进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供财力保障。

在税收服务上下功夫。要帮助企业应对困难,真正为纳税人护航,做纳税人合法利益的忠实维护者。要在提高服务质效上下功夫,做到充分运用质效系统,真正起到监控作用。要在开展项目化服务和重点企业服务性调研上下功夫,对重点企业开展政策解读,加强纳税人培训,任务要明确,责任要到人,务求收到实效。此外,通报通缴功能还要优化,办税服务厅资源整合和人员配备也要加强研究。

在绩效管理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明确个人与组织的绩效目标,加强相互沟通,发现存在问题,指出努力方向,督促全体国税干部持续改进,共同进步。通过更深入研究和建立适合国税系统业务特点和要求的管理办法,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既要爱岗、更要敬业,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干部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要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执行力,做好该做的事,做好能做好的事。要有创新意识,勇于争创一流。确保整个队伍在政治、经济、生活上都安全不出事,努力把××国税打造成文化国税、素质国税、创新国税和平安国税。

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坚持从全局的高度想问题、谋思路、促发展,扎扎实实抓好新年度的各项国税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可归纳为“发挥三个职能、打造四型国税”。

(一)充分发挥组织收入工作职能,努力保持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今年上级下达我市的国税收入指导性计划是20.23亿元,增幅为7.5%。由于地方政府对财力的需求较大,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全市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20%以上,国税增长幅度为22%。由于上半年仍处于政策调整的过渡期,经济增幅的回落将严重制约税收增长。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又要看到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变。既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有丝毫的盲目乐观,越是在困境中,越是要振奋精神,越是要担负起职责,不辱为国聚财的崇高使命。

1.正确把握税收收入形势。今年组织收入的形势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将进一步显现,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和税收政策调整会带来税收减少,去年某些特殊的增收因素今年不复存在。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为全市经济实现在更长时期、更高水平的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来我们国税系统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征管措施和经验,为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提供了可靠保障。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预期目标。

2.认真贯彻组织收入原则。要遵循经济税收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组织收入与依法治税的关系。在收入困难的情况下,要着眼于征纳和谐,高度关注税收政策的落实,决不能搞“延缓抵扣、提前做销售”等收过头税行为。要旗帜鲜明地贯彻落实依法征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减免税和缓税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新欠,大力清缴陈欠。加强税收收入质量考核,逐步实现收入工作由计划管理向质量管理转变。

3.加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宣传和引导。要建立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间正常的沟通渠道,主动、及时向地方政府反映经济税源情况及增减原因分析,争取各级党政和相关部门对国税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内部要加强对组织收入工作的目标管理,认真抓好税收计划的制定、分解和落实。在关注收入总量的同时,更要关注收入质量,以税源质量管理指标为主,科学评价组织收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组织收入工作水平的提高。

4.加强税收分析与预测。要全面开展税源分析、税收预测预警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强化对重点税源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分析。

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始终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

(二)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调节职能,全面落实各项税收调控措施

今年1月开始,一批与纳税人密切相关的重大税收政策逐步实施。内容包括:增值税向“消费型”全面转型、消费税、营业税纳税期限延长、出口退税率调整、成品油税费改革实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获免增值税、以及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为3%等等。另外,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上述税收政策的调整,是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而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部分。我们要不折不扣地将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调控措施落实到位。

1.加强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宣传解读。要在组织好基层干部学习培训、全面准确地把握各项政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加强政策宣传,增进社会各界对税制改革和政策目标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企业的发展信心。要把新修订的增值税条例和实施细则作为宣讲解读的重要内容,让企业了解增值税转型的政策内容和具体操作方法,确保企业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转型政策,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加强税收信息的采集、整理和报送,及时为上级局和各级党委政府反馈税收调整在基层的动态和企业的反映。

2.确保税制改革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结合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完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办法,进一步简化程序,增强可操作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增值税条例及实施细则中有关调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和提高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的政策,结合做好年度“双定”工作,及时调整核定征收户的税款定额,把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3.增强税收优惠激励的促进效能。要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增值税转型的有利发展机遇,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各项配套制度,营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利用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新办三产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福利生产企业发展,积极拓展再就业渠道,扩大企业吸纳劳动力容量。要用好职工教育培训费用的列支政策,鼓励企业在限、停产期间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延缓和减少对职工的裁减。要充分运用所得税预缴政策,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积极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积极兑现落实促进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税收支持“三农”建设的力度。

4.强化出口退税的政策功效。要大力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分类管理基础上扩大“先退税后核销”的管理范围;鼓励有市场的企业带动同业企业扩大出口;支持船舶企业的出口,对出口船舶按照工程进度实行“先退税再结算”的办法。在防范了出口骗税的同时,加强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简化退税程序,加快退税进度,缓解出口企业资金压力。

(三)充分发挥税源联动管理职能,深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

在年初召开的全省国税工作会议上,省局领导明确提出“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的新要求。税收风险管理作为当前国际通行的税收管理理念,涵盖了税收征管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对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深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学习理解,准确把握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实质,抓住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点,把风险管理引入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的全过程,通过深化税源联动管理,深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税源税基监控的整体水平。

1.建立税收风险监控机制。建立税收风险监控机制,必须从事务性的行政管理向以确定风险管理重点举措、风险分析识别排序以及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监控评估等转变。一是继续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功能,研究制定税收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和分阶段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二是注重规律把握,分地区、分行业、分企业进行风险特征的筛选、分类、归纳和描述,进一步研究优选税收风险指标,健全、完善税收风险特征库。三是科学合理确定风险级别和风险应对措施。要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应对策略,牵头组织行业评估、跨地区联评、汇算清缴会审、执法检查等管理要求较高的事项。

2.提高联动管理整体效能。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市局与分局的联动机制,重点推进基层联动管理工作。市局机关要加强对联动管理的指导、帮助、督查工作,对上级的信息要进行梳理整合,避免不做分辨、不分轻重缓急地层层累加。基层分局要承担起对各类异常信息的按户归集和税收风险分析,统筹安排管理措施,分解到岗,分解到人。联动成员部门要强化协同配合意识,落实好各项联动议事制度,整合工作重点,提高协同运作能力。同时,有效拓展内外联动,密切与地税、工商、金融、外管、统计及发改委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资源共享度。

3.继续深化税收分析工作。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要从税源管理需要出发,进一步梳理税收分析事项,通过设定行业经济税收相关性指标,探索建立行业税收分析模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实施税收风险分析,查找管理中的风险点和薄弱点,促进潜在税源向现实税收转化。要进一步强化对重大项目重点税源的管理与服务,充实完善重大项目重点税源数据库,定期开展重大项目税收存量分析、重点税源质量分析。

4.积极推进税源监控方式的转变。要进一步深化责任区建设,突出分类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从无差别的户管方式,向按纳税信誉等级和税收风险级别实施有针对性的税源监控转变,形成管事基础上的管户制。要提高对重点税源企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强化风险税收监控措施,有效控制涉税风险指标。继续深入开展责任区“星级评定”活动,整合考评指标和数据来源,落实、完善责任区讲评制度,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讲求实效,推动责任区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5.努力增强管查互动效应。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关于加强征管稽查良性互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互动例会制度、信息交换制度,改进互动交流形式,扩大信息共享面。加大案件移送力度,落实移送案件的奖励措施,进一步提高基层分局移送案件的积极性和移送的数量、质量。同时加强稽查局对案件查处情况的反馈,进一步落实好稽查建议书制度。稽查局要提高稽查建议的质量,增强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基层分局要对接收的稽查建议加强反馈和落实,发挥稽查建议的实效。

(四)努力打造创新国税,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

当前的税收工作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新任务对税收管理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我们要善于总结多年来在创新税收管理方面取得的有效经验,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实践。更要善于学习借鉴体现人类文明成果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成功经验,积极提炼创新,更好地改进和完善税收管理工作,使国税工作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不断迈上新台阶。

1.认真落实好执法责任制。要继续以总局执法责任制考核软件应用为抓手,坚持人机结合推动执法考核工作,扩大执法考核范围,拓展监督信息来源,加强执法考核评议,进一步推动执法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要深化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分层次进行操作应用及系统数据指标解读的培训,引导基层开展执法质量管理工作。实行大要案专题分析报告制度,防范大要案的发生。要强化责任追究,对人工检查考核发现的问题,尤其是税收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录入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级次进行追究。

2.继续强化税收执法监督。今年,上级局将继续开展参数化重点执法检查,利用集中的征管数据加强对消费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新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我们自身要进一步深化税收执法检查工作,以正确执行政策、夯实征管基础、防范执法风险为主要内容,以征管信息和决策监控系统为依托,对一线人员的执法轨迹进行内外延伸检查,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年内将组织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还将结合风险管理系统运行情况,实施小分队式的抽查复查。要继续坚持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探索和创新审理工作方式,进一步提高重案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发管理,落实审核会签制度,保证“源头”文件的合法性。今年,我们还要重视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税收风险与执法风险问题,研究在核定应纳税额、清理税款、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等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及相关法律规定的应用问题,协助相关部门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并消减基层一线人员的执法风险。

3.进一步提高稽查工作质量和效率。新时期的税务稽查工作,应该是以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以严厉打击严重侵蚀税基的税收违法行为为重点。税务稽查也要强调“两手抓”:一手抓打击,一手抓服务。省局今年明确规定,各级党组每年要听取1-2次稽查局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稽查工作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主动为稽查部门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要坚持“一级稽查”体制,稳定和充实稽查骨干力量,强化干部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要完善稽查基础工作制度,加强稽查案例分析,提高稽查建议质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主动收集各种涉税信息和偷骗税线索,建立科学选案体系和项目化检查办法,提高稽查选案准确率和稽查工作效率。要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继续严厉打击偷税、骗税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违法行为,重点查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可抵扣票(证)以及利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等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严密防范和打击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出现的出口骗税违法活动。

4.进一步强化涉外税收管理。涉外税收管理要把握工作重点,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积极开展各项专项工作。要加强所得税过渡期优惠管理,加强所得税新申报表的学习与培训工作,确保2008年度汇缴工作有序进行。涉外税收管理要注意实施整体联动,以长期亏损户和关联交易为重点,深化反避税调查,广泛收集跨国关联交易信息,查找分析疑点,加强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稳步开展预约定价谈签。要强化源泉控管,提高非居民税收管理水平。还要努力提高税务审计和反避税的专业化水平,实施整体联动并积极与上级局及各兄弟县(市)局进行沟通联系。

(五)努力打造文化国税,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南通市局确定把2010年作为“文化建设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具有××特色的国税文化,统一和引领全市国税干部的思想和行为,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这一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准确把握打造文化国税与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内涵和途径,以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来促进文化国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要通过文化国税建设,增强税收征纳之间的信任度和认同感,构建互信、平等、融洽、和谐的新型税收征纳关系。

1.加强税收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现代税收服务观,要将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作为纳税服务工作的基本点。要结合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加强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讲解读,以及办税服务程序、纳税实务知识的咨询辅导,帮助纳税人全面、准确地了解税收政策规定,熟悉办税程序以及应享有的权利,更好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税收宣传咨询的形式,坚持做好重点企业的经常性调研,坚持基层分局每月一次的税收政策宣传咨询解读日,坚持国税网上日常咨询答复制度。要区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纳税人的需求,选择侧重点,提供个性化的宣传咨询服务。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国税的工作,向社会展示我们××国税的闪光点,提升××国税的知名度。同时,要建立纳税人诉求响应机制,重视纳税人需求投诉,有针对地改进服务中的薄弱环节。

2.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税收执法透明度。要按照上级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开内容、公开范围、公开形式、公开载体,明确公开重点、公开渠道、公开要求、公开程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要运用多种载体,及时对外公布公开信息,增强税收政策和税收执法的透明度,让纳税人充分享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努力满足纳税人的地位需求、效率需求、政策需求、成本需求等合理需求,实现执法公开、服务公开、管理公开,让税收管理和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认真落实各项税收调控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要从贯彻落实国家经济工作方针的高度,充分认识国家新近出台一系列税收政策调整的目的和意义。按照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研究具体贯彻措施和办法,落实职责分工,加强跟踪指导,积极稳妥实施,确保平稳过渡。要以新修订的增值税条例和实施细则为重点,在组织基层干部学习培训、全面准确把握各项政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纳税人熟练掌握和运用各项政策,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要做好税收政策执行反馈工作,加强政策调整对本地区税源、经济影响的调查研究,做好向各级党政领导的专题汇报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4.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化税收服务品牌建设。各部门要协调配合,进一步整合资源,将面向纳税人的各种纳税服务项目集中在办税服务厅,发挥服务资源的集中聚合效应。要依托国税“服务e站”税收服务品牌,不断完善体现我们××国税特色的税收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对服务品牌的认知度和社会的认可度。要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以减负增效为原则,以提高纳税人满意度、遵从度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程序,降低纳税成本,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通过税收服务品牌建设,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和谐关系,实现国税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内部管理的和谐奋进,与纳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与社会的和谐共融。

5.大力弘扬国税文化,进一步深化文明行业创建。要以国税文化为引领,把文化建设融化于组织目标、结合于制度建设、渗透于日常工作。要加强文化认同和融合,引导广大国税干部把组织目标、管理要求、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要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深化文明行业创建内涵。要把创建文明行业、树立良好的国税形象与服务纳税人、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结合起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排查差距和不足,分析原因,强化整改,推进落实。要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影响良好的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和树立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激发干部创新、创业、创优的动力。要认真总结文明行业创建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新形势,确立新起点,明确新目标,深入推进文明行业创新发展。要积极参加各级政府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确立进位争先的目标,确保榜上有名,力争名列榜首。

(六)努力打造素质国税,提升××国税整体活力

去年,中央党校等十多家党政单位和人民网等8家媒体合作,历时4个多月进行“领导干部应当树立的十个新观念”大型社会调查,结果统计,排在十个新观念之首的是: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排在第二位的是: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论的灵魂,素质的提高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我们国税的科学发展,靠的就是以人为本,靠的就是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根据上级局的安排和部署,今年各级领导班子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主题,精心制定学习实践活动方案,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在学习的基础上,要深入分析查找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提出改进措施,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际效果。要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规范各级议事决策程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更好地发挥各级领导班子整体效能。要加强分局长任期制管理,注重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税带队能力和文化业务素质,加大干部实绩考核结果运用,提高基层分局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行力。

2.完善绩效激励机制。要深入研究并积极推行全员绩效管理,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继续发挥各试点单位和科室的示范带动作用,系统总结分析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向上级局反馈运行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进一步修订完善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市局职能科室要精心组织、部署各单位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行省局绩效管理软件。要通过科学实施绩效管理,有序进行换岗交流,积极探索干部队伍激励新机制。同时,按照上级局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行内设机构改革到位,盘活人力资源,挖掘潜能,激发活力。

3.加快培养专业人才。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全员学习培训活动,把能力的开发与拓展作为主线,强化干部的能力危机意识和能力获取意识。今年要着重抓好三个层次的培训。一是要抓好中层干部培训,有计划地选送中层正职、副职、以及股长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以突出职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知识更新轮训。二是要加强专业人才和业务骨干的培养,继续选拔素质好、业务精、作风优良的青年骨干参加省局的复合型人才进修班。机关业务科室人员要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通过组织培训研讨、开展业务交流,不断提高机关科室人员兼职教师的培训能力和教学水平。业务科室要努力编写出相关培训(电子)教材,既作为学习辅导材料,又能作为工作指南手册使用。三是以提高执法水平、管理水平和岗位技能为重点,对基层一线干部分类别、分岗位、分年龄段开展全面培训。各级领导干部要做系统学习的带头人,在自学、集中学习和更新知识培训中做表率。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修订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继续开展全员业务抽考。要通过学习型组织创建,把学习培训与管理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突出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今年,我们要在全系统广泛开展“效能建设”活动。效能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0年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全市国税系统落实市委市政府整体工作部署,提高国税机关执行力、凝聚力、创造力,增强国税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活动以“亲民务实塑形象、提速增效促发展”为基本目标,以推进阳光权力和提高执行力为主要任务,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改革发展的作风和效能问题。活动的实施方案已经出台,我们要通过“效能建设”活动的开展,将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实现民愿作为我们国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我们的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节奏更加快捷,办事环节更加简化。

5.强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国税的干部队伍中党员占74%以上,是一支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很强的干部队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要认真落实党组抓党建工作责任制以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等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将国税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典型引路。继续以“闪光在国税、奉献在岗位”为主题,充分培育和积极运用国税激励文化,开展系列“优秀人物和事迹”评比表彰活动,努力形成市局引导、领导带头、层级发动、群众参与的国税文化建设氛围。要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目标,深入开展各项创建活动。要关心支持离退休干部工作,发挥工青妇组织作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让干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增长见识、提升品位、凝聚力量。进一步加强国税干部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做到爱岗敬业、勤勉尽责。

(七)努力打造平安国税,树立国税部门良好社会形象

翻开××国税档案,我们可以看到,自××国税成立以来的十五年间,在廉政建设方面没有出现重大问题。值得庆贺,更值得警惕,这并不是说我们这支队伍没有一点问题。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税收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国税长期是块“净土”。

1.贯彻落实《工作规划》,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我们要把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创新制度机制建设,突出重点,明确措施,加强长效的教育机制、完善的制度机制、有效的监控机制“三项机制”建设。要运用风险管理理念深入推进监控预警机制建设,分析薄弱环节,排查关键部位,梳理问题岗位,从源头上找准风险点,建立风险防控管理机制,把全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要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法制纪律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表率意识、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全体干部的公务员意识。要深入推进税务廉政文化建设,坚持组织搭台、群众唱戏,扩大廉政文化的群众性和覆盖面。要继续开展争创廉政文化示范点活动,强化熏陶作用,发挥导向功能,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深化“四德”、“五珍惜”主题教育活动,要不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构筑干部“不想为”、“不敢为”的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

3.增强监督的制衡力,坚决纠正不正之风。今年,要以省局《税收执法监察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建立税收执法风险内部监控机制,实现廉政风险预警、内部测试、考核监督。要继续加强对“人、财、物”权的使用和税务稽查、责任区管理员以及减免退税核批等重点岗位的监督。要继续深入推进税收管理员“勤廉双述双评”活动,改进方式,增强效果,扩大影响。要探索完善基层分局勤廉巡查制度,积极稳妥地搞好“一案双查”工作。同时,要大力提倡勤俭的风气,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在税务经费来源渠道有限的情况下,要坚持“取之有据、用之有道”的原则,各项收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上交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管理,严禁隐瞒、坐支收入和设立小金库。各单位要精打细算,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张纸。要认真执行财务开支标准,将会议、公务接待、车辆管理等有关规定落到实处,杜绝超标准、超范围支出经费。要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各级政府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强化审计监督。

上一篇:初一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下一篇:入学义务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