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常规检测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07 10:21:10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1

【关键词】建筑;防雷检测;检测流程

1 建筑防雷检测概述

1.1 建筑防雷检测的目的分析

在防雷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特别是新手)找到几处雷击隐患,写一份雷击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受检单位整改,就算圆满完成任务。这是对防雷检测工作目的的误解,其目的不只是发现几处雷击隐患,而是维护受检单位的防雷安全。要维护受检单位的防雷安全,就要发现受检单位的全部雷击隐患,提出系统的整改方案,并督促其尽快实施。在检测中,发现几处雷击隐患并不难,要发现全部雷击隐患却不易,特别是一些大的受检单位更是如此。发现了受检单位的全部雷击隐患,并提出了系统的整改方案,但要受检单位落实整改最难。要受检单位花钱搞整改,多数受检方并不乐意,往往以经济困难、无权做主、需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等理由婉拒。遇到这种情况,检测人员恰当的做法,一是讲清雷击隐患的危险性和不整改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让受检方对整改引起高度重视;二是把整改的项目按照先急后缓的顺序排列出来,建议对方分期整改,把最急需整改的项目放在第一期,其它靠后;三是受检方确实因经济困难而一时难以落实的,可要求并帮助其采取一些临时性“躲”雷措施,如学校的教学微机系统没有采取必要的防雷技术措施以前,可提出雷雨天不能使用并切断电源等要求。这些做法既能促进雷击隐患整改措施到位,又能最大限度保证受检单位的防雷安全。

1.2 建筑防雷检测的要点

(1)问。对于隐蔽工程,如暗敷的引下线,地埋的接地体可以采取通过查看施工图纸和询问当事人的途径对所用材料、埋设部位、布设间距进行了解。

(2)量。量防雷装置各部分的用材的直径、面积、厚度等,搭、焊接长度及引下线、接地桩的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量建筑物长、宽、高和避雷针、避雷带高度以及与其相邻建筑物的高度;量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或人行道的距离是否大于3m,埋入深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量共地防雷接地点与其它接地点间的距离是否大于10m,不共地的接地装置间是否达到安全距离;当建筑"构#物周围有高大树木时,量其与建筑物间的净距离是否大于5m;量内部设备与墙壁的距离是否大于0.83m。

(3)画。就是要根据所掌握的具体情况绘制出现场建筑物和防雷设施草图,并标定各类防雷装置,被保护设施设备的具置。

(4)算。对新建或改"扩#建筑物要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要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以及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5)测。测建筑物防雷装置和设备是否进行有效的等电位电气连接;用电笔测接地线是否带电,防止带电设备漏电造成意外事故;测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判断相互联结完好性,阻值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测各类浪涌保护器的漏电流,对保护器的运行情况做出判断。

2 建筑防雷检测的流程

2.1 检测前期准备工作程序

首先要了解被检单位的基本情况。这是制定检测方案、签订协议、检测实施等后续程序的铺垫。对被检单位的了解不一定要非常详细,但至少应了解其基本情况,如该单位具体地址、防雷工作联系人、单位规模、性质、类型等。其次要根据被检单位的性质,配备相应人员和设备。要简单了解和掌握与被检单位有关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查看相关书籍资料,或请教防雷工程师、通过互联网搜索等办法,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被检单位的性质、行业特点,策划配备相应的具有专业特长的检测人员和必要的仪器设备。再是思想准备要充分要充分考虑到检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相应的对策或解决方法。如在土质不良的环境下测量接地电阻、检测场所可能出现危险、检测仪器出现故障等等。最后是签订检测协议。检测协议的内容要检测方、被检方双方商定,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2.2 检测的实施工作程序

实施防雷检测工作,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在检测工作中:

2.2.1 要主动向被检单位出示有关证件和文件

如果不主动出示证件,有些被检单位也会要求查看的,这是被检单位的权利。而到一些重要场所检测如市委市府大楼、110中心、金融机构机房等地还会要求出具单位介绍信和身份证。因此主动向被检单位出示证件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也是防雷检测规范化中的不可缺少的一步。文件一般包括检测协议或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但如果在工作中把这些文件都带齐全则显得累赘,可以根据被检单位的需要而有选择地提供。

2.2.2 要查看有关图纸、询问有关情况

防雷装置有些是隐蔽工程,在检测中是不可能检测到的,如地网的做法、屏蔽的网格尺寸、墙内或地下接地体及其材料规格等。这就需要通过查看图纸、询问等方式来获得有关情况。

2.2.3 对使用仪器设备要进行检查

检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发现仪器设备有故障,应换用备用仪器或终止检测;检测后发现仪器设备有故障的,应对所检测的记录进行分析, 如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对已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作出判定。

2.2.4 现场检测要细致

现场检测至少应有两名以上取得检测上岗证人员参加。检测可分为检查和测量两部分,检查是定性的,而测量则是定量的。检查的项目比较多,有几十项甚至上百项之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测量项目则相对少一些,主要有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侧击雷防护、雷电感应防护、接地电阻值等项目的检测,其中有些项目则需要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检测工作必须严格按照防雷规范标准来实施,请被检单位的工作联系人陪同检测,则可以少走弯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2.5 填写原始记录或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要规范

在检测结束后,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现场如实填写原始记录内的各项内容,并有主检人和复核人签名。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下达整改通知书,这样有利于防雷隐患被尽快地整改解决。

2.3 出具检测报告的工作程序

检测报告必须在电脑上打印输出,不准现场填写和发送,以使所出具的报告更具有严肃性。

2.3.1 整理检测的数据和结果

对所测的相关数据进行误差订正,进行必要的计算。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应找出相对应的规范中的内容进行核查。

2.3.2 填写检测报告

对数据复核无误后,检测员按照原始记录的项目内容在专用电脑上认真填写检测报告。报告综合评定用语应规范化。

2.3.3 报告的审核和盖章

检测报告打印完成后,必须经审核人审核,最后由授权签字人签名,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资质认证专用章和计量论证专用章方可生效。

2.3.4 报告的发放和保存

检测报告应由专人进行登记发送,报告的发送要有严格的登记制度。报告可视需要一式多份,但应注明送达部门。其中一份检测报告同原始记录等资料由单位档案保管员进行归档保存。

参考文献:

[1]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2

1.1设备运行状态监测

配电网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基于温度、电流、湿度等特征量,主要监测配变接头温度、设备接头温度、低压柜出线电流、线路接头温度、电缆终端头及中间接头温度等。在需要进行温度监测的配电网设备上安装温度传感器,监测设备变化情况,达到预警值,就发出报警信息。配变接头温度监测,采用无线温度传感器实现接头温度监测,当配变接头发热时会被传感器感知,并将检测到的温升值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到后台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展示、告警。低压柜出线电流监测,采用不同规格的低压配电综合传感器节点,实现三相线路的电压电流在线监测,同时可监测空气开关的触头温度。线路接头温度监测,采用无线温度传感器实现配电网线路接头温度的在线监测。

1.2运行环境状态监测

配电网运行环境监测基于温湿度、水浸、水位等特征量,主要监测站所室内及柜内环境温湿度、站所渗漏水、电缆沟水浸状态、水位状态等。站所室内及柜内环境温湿度在线监测,按需安装相应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实现室内及柜内环境温湿度在线监测。站所渗漏水监测,在室内合适位置安装水浸传感器,检测站所渗漏水。电缆沟水浸状态、水位状态监测,在站所的电缆沟内布置水浸传感器,实现电缆沟的水位、水浸状态监测。

1.3安全防护

配电网安防基于开启状态、烟感、振动等特征量,主要监测站所门、电缆盖板状态、烟感、杆塔外力破坏、杆上配变防盗等。站所、柜

门状态监测,采用无线门磁传感器实时监测各类设施的门开关状态和动作次数,并辅以无线振动监测,判断是否存在各设施门遭外力破坏的情况。电缆沟盖板状态监测,采用在电缆沟盖板在安装门磁传感器方式,监测电缆沟盖板是否有异常打开的行为。站所烟感监测,在室内部署感烟传感器,实现室内烟感在线监测,实现火灾预警或告警。杆塔防外力破坏监测,采用在杆塔上安装倾斜传感器和相对位移传感器等,实现防外力破坏监测。杆上配变防盗,在杆上配变及台架上选择合适位置安装防盗螺栓传感器节点、张力传感器,实现配变防盗检测。

1.4系统构成

系统架构采用典型的三层架构,在感知层采用的是基于统一信息模型的各类传感设备,采集设备状态量和环境信息,在网络层遵循统一通信规约,按统一的标准协议实现传感器数据的传输,应用层建立配电网状态监测系统平台,综合分析和判别多种传感器的感知信息,过滤无效信息和各种错误信息,形成可信告警判据,正确判断设备异常、环境异常和破坏、盗窃等行为,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构建运行状态监测、运行环境监测、综合安防、预警报警、分析统计、在线查看、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模块。

2实际应用

2.1配电站所现场配置

在10kV水曲巷站、观湖铂庭站等配电站所按照方案进行配置,综合各类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实现设备温度监测、环境温湿度监测、门状态监测、低压出线开关电流与温度监测、电缆沟水浸、水位监测。

2.2架空线路及配变

在10kV中央线进行试点,在柱上开关、柱上配变等设备的接头上安装温度传感器以实时检测其工作温度,同时在柱上配变安装防盗螺栓传感器节点、张力传感器,在电杆上安装倾斜传感器和相对位移传感器等以检测其是否受到外力冲撞而倾斜,保障架空线路的正常运行。以柱上配变为例,在配变台架上布设2个防盗螺栓节点,在配变上布设电子围栏、张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力拉扯、割断电子围栏的钢丝等破坏行为,一旦发生外力破坏、盗窃,或者敲击变压器安装底座、拆卸防盗螺栓等行为将会触发现场告警,同时该告警事件也会被传输到监测平台触发告警事件。

2.3电缆管沟

电缆管沟内的破坏事件包括盗窃井盖、盗割电缆、倾倒垃圾等,而这些破坏行为均需要打开电缆管沟盖板,在盖板上安装门磁传感器,监测电缆管沟盖板是否有异常打开的行为,一旦出现未经授权打开电缆管沟盖板的行为将触发告警信号。

2.4网络通信

在通信方面,既要保证信号传输可靠性,也要考虑实施便利和投资经济性,因此在配置时因地制宜采用了不同的通信方式。配电站所:已有光纤网络的,采用以太网无线数据基站接入EPON网络的ONU,进行数据传输。光纤网络未实施的,依据现场条件选择不同的无线方式进行通信。架空线路:杆塔及设备上的传感器,数据上传至在杆塔上的无线数据基站,数据传输一般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基站安装在具备ONU的杆塔上,其他基站通过多条网络方式将数据发送到该基站。

3平台功用

3.1系统告警及处理

现场按照一定的策略部署温湿度、位移、水浸等传感器,及时采集现场异常工况信息,平台通过信息融合和综合分析功能,对监测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别,过滤无效信息和各种错误信息,触发平台预警、告警信息。经人工干预下的报警确认后,通过平面布置图实现报警点定位,启动后续工作流程和预案,设备运维人员介入,实现状态监测的目的。

3.2统计报表及历史数据查询

系统可按设备名称、型号等参数对设备的所有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可以报表形式展现,分析设备某段时间内的运行状态。查询历史监测数据、历史数据曲线、历史数据变化趋势曲线、历史数据K线图等图表,用于后期深入分析判断。

4改进方向

4.1配电网设备全过程管理

利用物联网射频标签对配电设备信息的智能采集、自动识别,从而实现设备入网、竣工、投运、维修、退役的全过程管理,辅以实时监测、辅助决策等功能,为有效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4.2配电网地下管网管理

随着城市电力线路、电缆化工程的推进,地下管线逐渐趋向于复杂化,采用物联网RFID技术等,实现电缆及管线的智能标识,通过识别装置实现电缆及管沟的巡检与运行状态查看、防外力破坏,促进配电网地下管网管理水平的提升。

5结束语

随着配电网设备数量的日益庞大和运维要求的不断提升,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的角度出发,无锡市区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一套配电网设备运行状态、运行环境状态和安全防护的监测预警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配电网运维人员可对线路运行工况、周边环境因素和安全防护状况进行实时监视及预警管理,不但会在减轻巡检人员的巡检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巡检成本、提高巡检工作质量等方面起到有利作用,使巡检工作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同时通过对多维信息的协同感知与处理,为配电网运维管理提供准确、实时的信息,提高配电网运维管理辅助决策的质量,对促进配电网精益化管理和状态检修的深入推广具有一定的意义。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 消防工程 检测验收

1 消防工程检测验收的意义

消防报警及其联动控制系统工程是构成建筑工程的基本单元,因其专业要求严、技术含量高而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体的消防安全,关系到防火灭火的成败。《建筑法》、《消防法》和公安部、建设部的有关法规文件都明确规定了要对消防工程实行消防监督、专业许可制。消防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是整体建筑设计、施工等的专项工程,可以说是比其他专项工程还要独立的特殊工程。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控制、通信等各种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集中应用和体现,是构筑楼宇自控系统等建筑智能化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法》明确指出,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后,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经过建筑消防审核的建筑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开业的将被视作违反消防法律、法令的行为,将会受到行政处罚。由专业的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对建筑工程的消防设施进行严格的功能指标检测,公安消防机构提供必须的验收数据,确保验收工作顺利进行。

维护发包方、施工方以及使用者等相关方的的经济利益,做好消防工程的检测工作是任何一方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依据。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检测验收是整个建筑工程进行综合验收必须而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检测验收是确保消防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实施的保证措施之一。

2 顺利验收的基本条件

2.1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规范进行设计的建筑工程,其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消防设计标准、规范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工程防火技术规范,特别是有关工程的防火安全强制性条款。建立消防设计责任制,即:法定代表人要对消防设计负管理责任、总工程师要对消防设计进行审核、具体设计人员对消防设计负直接责任。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建筑防火材料、构件和消防设备、产品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选用程序合法、实体合格的消防产品及其辅助产品。

2.2 建设单位(以称“业主方”)应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消防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企业在依法委托建筑工程监理时,须将建筑的消防工程质量一并委托给监理单位。须按消防设计要求采购设备,不应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设防火技术规范等要求,向公安消防机构报送消防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资料进行审核,重要的工程项目还要报送消防设计专篇,以保证建设工程的合法性、完整性。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建立消防工程质量档案。

2.3 施工企业必须在政府核准的范围内从事业务,而且施工人员的从业资格应当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在专业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体现。

要忠实于设计文件不得随意改变,并且要严格按照消防设计规范进行专业施工。但要模范遵守防火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以及行业标准,发现违规和缺陷要主动及时报告。要协助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完善主体设计,特别是消防工程的专业内容即深化设计。要对工程中使用的消防产品和辅助产品、材料进行复核查验,做好记录,不合格的决不能使用,切实做到正确的合乎规范的安装施工。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要对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协助甲方选择质优价廉的消防产品。按照建设部2001年4月的《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规定,专业消防施工公司在承接建筑工程中的消防系统施工时,一般只承接报警系统、紧急广播系统,最多加上水喷淋、消防栓及气体灭火系统。防火排烟、正压送风、防火门、卷帘门以及电源的安装,则由土建公司或其他水暖公司负责施工。如果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或现场施工负责人员,对整个工程防灾系统逻辑功能不具备全面清楚的理解把握,土建总包方技术负责人或生产计划人员又不清楚这些消防联动,往往造成工程最后阶段迟迟调试不完,甚至验收不合格的被动局面。因此,消防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培养对整个防灾系统具有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必须掌握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包括电气和相关暖卫通风)和质量标准,不仅要懂消防电器,还应懂消防水、气、风及整个工程防灾系统。抓住了基础工作,把握了关键,才能保证整个工程中防灾系统施工顺利,达到一次调试成功并通过验收。

2.4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确保施1-212艺及关键施工过程的规范化

明确消防用电设备的动力线、控制线、接地线及火灾报警信号传输线的敷设方式。消防设备电气配线的可靠性用以确保向消防设备正常供电和有效实施人员疏散与火灾扑救。消防设备电气配线的耐火性用以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且消防设备配电线路可能处于火场之中时能持续供电。在消防工程中,通常是结合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对消防设备配电线路采用耐火耐热配线措施来达到其可靠性、耐火性要求。智能建筑消防设备电气配线防火安全的关键是按具体消防设备或自动消防系统确定其耐火耐热配线。从高层建筑变电所主电源低压母线或应急母线到具体消防设备最末级配电箱的所有配电线路都是耐火耐热配线的考虑范围。

2.4.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阻燃型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在暗敷时最好采用阻燃型电线穿保护管敷设在不燃结构层内,保护层厚度为3em或按如下两种基本措施处理:

①当消防设备配电线路暗敷设时,通常采用普通电线电缆,并将其穿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塑料管(氧指数I)埋设在非燃烧体结构内且穿管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

②当消防设备配电线路明敷设时,应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且采用防火涂料提高线路的耐燃性能,或直接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电线电缆和铜皮防火电缆等并敷设在电缆竖井或吊顶内或有防火保护措施的封闭式线槽内。总线制系统的干线,需考虑更高的防火要求,如采用耐火电缆敷设在耐火电缆桥架内有条件的可选用铜皮防火型电缆。

2.4. 消火栓泵、喷淋泵等配电线路

消火栓系统加压泵、水喷淋系统加压泵、水幕系统加压泵等消防水泵的配电线路包括消防电源干线和各水泵电动机配电支线两部分。水泵电动机配电线路可采用穿管暗敷,如选用阻燃型电线应穿金属管并埋设在非燃烧体结构内,或采用电缆桥架架空敷设;如选用耐火电缆,最好配以耐火型电缆桥架或选用铜皮防火型电缆,以提高线路耐火耐热性能。水泵房供电电源一般由建筑变电所低压总配电室直接提供;当变电所与水泵房相邻或距离较近并属于同一防火分区时,供电电源干线可采用耐火电缆或耐火母线沿防火型电缆桥架明敷;当变电所与水泵房距离较远并穿越不同防火分区时,应尽可能采用铜皮防火型电缆。

2.4.3 防排烟装置配电线路

防排烟装置包括送风机、排烟机、各类阀门、防火阀等,一般布置较分散,其配电线路防火既要考虑供电主回路线路,也要考虑联动控制线路。由于阻燃型电缆遇明火时,其电气绝缘性能会迅速降低,所以,防排烟装置配电线路明敷时应采用耐火型交联低压电缆或铜皮防火型电缆,暗敷时可采用一般耐火电缆。联动和控制线路应采用耐火电缆。此外,防排烟装置配电线路和联动控制线路在敷设时应尽量缩短线路长度,避免穿越不同火分区。

2.4.4 防火卷帘门配电线路

防火卷帘门隔离火势的作用是建立在配电线路可靠供电以使防火卷帘门有效动作基础上的。防火卷帘门电源引自建筑各楼层带双电源切换的配电箱,经防火卷帘门专用配电箱控制箱供电,供电方式多采用放射式或环式。当防火卷帘门水平配电线路较长时,应采用耐火电缆并在吊顶内使用耐火型电缆桥架明敷,以确保火灾时仍能可靠供电并使防火卷帘门有效动作,阻断火势蔓延。

2.4.5 消防电梯配电线路

消防电梯一般由高层建筑底层的变电所敷设两路专线配电至位于顶层的电梯机房,线路较长且路由复杂。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消防电梯配电线路应尽可能采用耐火电缆。当有供电可靠性特殊要求时,两路配电专线中一路可选用铜皮防火型电缆,垂直敷设的配电线路应尽量设在电气竖井内。

2.4.6 火灾应急照明线路

火灾应急照明包括疏散指示照明、火灾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疏散指示照明采用长明普通灯具;火灾应急照明采用带镍镉电池的应急照明灯或可强行启点的普通照明灯具;备用照明则利用双电源切换来实现。所以,火灾应急照明线路一般采用阻燃型电线穿金属管保护,暗敷于不燃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在装饰装修工程中,可能遇到土建结构工程已经完工,应急照明线路不能暗敷而只能明敷于吊顶内的情况,这时应采用耐热型或耐火型电线并考虑基本措施②的实施方式。

2.4.7 消防广播通讯等配电线路

火灾应急广播、消防电话、火灾警铃等设备的电气配线,在条件允许时可优先采用阻燃型电线穿保护管单独暗敷或按基本措施①处理;当必须采用明敷线路时,应对线路做耐火处理并参考基本措施②的实施方式。

2.5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确保对关键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

对消防施工安装过程中的焊接、埋管、穿线等关键施工过程要编制作业指导书,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对确定的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使用的设备在使用前要进行必要的检查。要进行严格的连续质量监视,并做监视记录。

2.6 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公安 消防机构相互之间应及时沟通并密切配合,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2.7 检测内容为竣工试验方法的正确性及竣工资料的标准性

2.8 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完整地提交工程竣工资料

2.9 竣工检测及验收过程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有关施工专业单位应当与检测单位消防验收部门很好地配合,做好系统检测验收工作.

3 消防报警及其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消防工程中的定位问题

3.1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防火、灭火 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在高效便捷的办公环境和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中,对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次火灾的教训,使人们自觉提高了防火意识,因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火灾事件的主体,人的参与仍然是最为有效并不可替代的手段之一。自动报警系统及其联动系统,在火灾现场是最快速可靠的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并得到应用推广。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现代化建筑必不可少的安全监控设施,利用火灾监控系统及相关配套技术手段对高层建筑及大型综合性建筑物形成有效的火灾探测报警、防火分区、防烟分隔、设备材料和建筑结构耐火以及消防设备联锁连动控制,及时发现火灾和控制火灾,可有效实施灭火操作。因此,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安装、使用自动消防设施,是现代消防中不可缺少的安全技术设施。必须指出,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消防工作,1998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九届二次全会通过了《消防法》并于当年9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我国的消防工作,有关部门也依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消防监督管理机制,制定了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指导方针,建立并不断扩大消防专业队伍,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手段,加强对广大民众的防火教育,对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消防工程的检测不只是对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检测,还应包括对固定灭火系统、应急疏散照明系统和防火隔离等设施的检测内容。消防工程的验收不仅涉及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验收,而且涉及对建筑物间的间距、消防通道、防火分区等的一系列验收。

4 消防报警及其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检测

4.1 系统组成和原理

消防系统按功能可分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联动系统。前者的功能是在发现火情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指示出发生火警的部位,便于扑灭;后者的功能是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现火情后,自动启动各种设备,避免火灾蔓延直至扑灭火灾。从二者的不同功能可看出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有很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同时具有自动联动系统的功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火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器。火灾探测器安装在现场,监视现场有无火警发生;火灾报警器安装在消防控制中心,管理所有的火灾探测器。当发现有火警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通知值班人员,有的火灾报警器还可启动联动设备灭火。有的火灾探测器具有声光报警装置,可以脱离火灾报警器使用,一般用于家庭。

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发生的原理是检测火灾发生前后某个物理参数的变化。例如:检测温度。当温度升高时,可以断定有火灾发生。一般通过检测三种物理参数的变化,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这三种物理参数是:烟浓度、温度和光。由此可以把火灾探测器分为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而实际使用中以前两种最多。感烟探测器检测现场烟浓度的变化,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感温探测器检测现场温度的变化,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火焰探测器检测红外光或紫外光光谱强度的变化,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感烟探测器有离子感烟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器和红外光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有定温探测器、差温探测器、差定温探测器和缆式定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有红外火焰探测器、紫外火焰探测器和复合火焰探测器。现在,有的火灾探测器为复合探测器,它不只可以测试一个物理参数,而是能够测试多个参数来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火灾探测器与火灾报警器的连线可划分N+I线制、4线制、3线制和二总线制。由于受施工的限制,前几种火灾报警系统都已被淘汰。目前生产的火灾报警系统大部分为二总线制。按火灾报警系统判断火灾的方式,火灾报警系统可分为开关量火灾报警系统和模拟量火灾报警系统。开关量火灾报警系统的火灾探测器为开关量探测器,其报警原理是在火灾探测器内有一比较器,当火灾探测器探测的烟浓度、温度或其它物理参数达到一定阈值时,火灾探测器变为火警状态,当火灾报警器巡检到该探测器时,探测器把火警状态报告给火灾报警控制器。模拟量火灾报警系统使用模拟量火灾探测器,模拟量火灾探测器不断把采集到的现场数据报告给火灾报警控制器,由火灾报警控制器通过一定的算法,判断是否为火警。如果确定有火警发生,遂发出火警命令,点亮火灾探测器上的确认灯。火灾报警器的算法很重要,好的算法可以大幅度降低火灾报警系统的误报,而有些算法,如在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一报警阈值,实际与开关量火灾报警系统区别不大,只是把原来火灾探测器上的报警阈值改在了火灾报警控制器上。模拟量火灾报警系统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系统的探测零点并且选用最佳的探测算法,减少火灾报警系统的误报。还有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使用智能型火灾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探测零点,对自身进行补偿,使用合适的算法判断是否有火警发生。这种火灾报警控制器也可以降低误报,但由于受成本和体积限制,火灾探测器不可能设计得太复杂,其算法也不可能象模拟量火灾报警控制器那样复杂。在一个火灾报警系统中,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人机界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机界面设计得好,操作人员可以很方便地监视火灾报警系统的运行情况。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状态显示主要有指示灯显示、数码管显示和液晶显示。由于液晶耗电少,可以显示汉字和图形,所以很多火灾报警控制器都使用液晶显示器显示火警信息和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各种状态。有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显示和操作都为中文提示,学习和使用都很方便。由于探测器地址一般为二进制编码,所以,显示火灾探测器所处部位有火警时,都显示为一个数字,然后由这个数字再查找火警部位,比较麻烦。现在,有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已能够在发生火警后,用汉字直接显示出发生火警的部位,这就很容易确定火警部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火灾自动联动系统用于控制各种联动设备,有多线制联动控制系统和总线制联动控制系统。多线制联动控制系统中,从联动控制器到每一台联动设备都要连接2条-4条线,一般适用于联动设备少的建筑。对于联动设备比较多的建筑,如果使用多线制联动控制系统,工程施工比较困难,最好使用总线制联动控制系统。在总线制联动控制系统中,火灾自动联动系统由联动制器和控制模块组成。在联动控制器和控制模块之间为二总线或四总线,每一组总线可以连接多个控制模块,在需要启动联动设备时,联动控制器发出启动命令,控制模块动作,控制模块再启动联动设备。一般一台联动设备为一个动作,但有的设备如卷帘门为两个动作。有的模块输出一个动作,有的输出多个动作。在设计时就要确定联动设备需要几个模块控制。

4.2 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综合检测引用以下规范性文件

(3B 50045-200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19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16-87-200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建筑设备安装分项工程施T2E艺标准》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室内给水管道附件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室内给水附属设备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电缆线路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配管及管内穿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成套配电柜(盘)及动力开关柜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4.3 检测机构的组成、责任及义务

(1)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是一个获得消防监督机构批准并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机构,由各个专业的消防技术人才组成;

(2)消防设施检测机构依法对建筑工程的消防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检查,提出初步检测意见书和检测合格报告书。

4.4 检测的基本条件

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是相对独立的系统,由具备消防安装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完成,检测前应具备:

(1)调试后正常运行,已经连续运行时间应达到15天-30天,有符合行业要求的系统运行记录;

(2)系统竣工调试报告及完备的竣工技术文件;

(3)提供检测申请报告并签订检测合同协议书。

4.5 检测的基本内容

(1)消防控制室位置,并测绘系统设备设置平面布

(2)消防控制室与119台或公安专用网联网情况;

(3)消防用电设备电源的自动切换功能,切换试验3次均应正常;

(4)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功能抽验:

1)实际安装数量在5台以下者,全部抽验;

2)实际安装数量在6台-10台者,抽验5台;

3)实际安装数量超过10台者,按实际安装数量30%-50%的比例,但不少于5台抽验。

火灾探测器(包括手动报警按钮)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模拟火灾响应试验和故障报警抽验:

1)实际安装数量在100只以下者,抽验10只;

2)实际安装数量超过100只,按实际安装数量5%

—10%的比例,但不少于10只抽验,试验均应正常。

(5)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功能应在出水压力符合现行

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工作泵、备用泵转换运行1次—3次;

2)消防控制室内操作启、停泵1次—3次;

3)消火栓处操作启泵按钮按5%-10%的比例抽验。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抽验,应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条件下,抽验下列控制功能:

1)工作泵与备用泵转换运行1次—3次;

2)消防控制室内操作启、停泵1次—3次;

3)水流指示器、闸阀关闭器及电动阀等按实际安装

数量的10%-30%的比例进行末端放水试验。

(7)卤代烷、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系统的抽验,应在符合设计规范的条件下,按实际安装数量的20%-30%抽验下列控制功能:

1)人工启动和紧急切断试验1次—3次;

2)与固定灭火设备联动控制的其他设备(包括关闭防火门窗、停止空调风机、关闭防火阀、落下防火幕)试验1次—3次;

3)抽一个防护区进行冷喷放试验(可用氮气代替)。

(8)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抽验,应按10%-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及信号均应正常。

(9)通风空调和防排烟设备应按10%-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及信号均应正常。

(10)消防电梯应进行1次—2次的人工和自动控制功能及信号的检验。

(11)火灾应急广播设备的抽验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10%-20%进行下列功能检验(各项功能应正常语音清晰):

1)在消防控制室选区、选层广播;

2)共用的扬声器强切试验;

3)备用扩音机控制功能试验。

(12)消防通讯设备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各项功能应正常并语音清晰):

1)对讲电话进行1次—3次通话试验;

2)电话插孔按5%-10%进行通话试验;

3)消防控制室与119台进行1次-3次通话试验,

(13)强制切断非消防电源功能试验。

(14)检测汉化图形化的CRT显示、中文屏幕菜单等功能,并进行操作试验。

(15)检测消防控制室显示火灾报警信息的一致性可靠性。

(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防护功能。

(17)新型消防设施的设置及功能:早期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大空间红外矩阵计算机火灾报警系统及灭火系统;煤气等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18)智能型火灾探测器的性能、数量及安装位置;普通型火灾探测器的数量及安装位置。

(19)公共广播与消防广播系统共用时,应满足现行消防规范、标准要求。

4.6 检测所需设备

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卤代烷、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系统、通风空调和防排烟设备、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应急广播设备和电源系统、消防应急照明系统、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泵等)所需的工程检测仪器及相关检测设备(公安消防监

督机构认可)。

4.7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依据、检测设备、检测结论及检测结果列表等。

转贴于  5 消防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验收

5.1 验收条件

(1)申报建筑工程竣工消防验收的基础条件是建筑物内各项消防系统施工、调试完毕,经建设、监理单位自检自验合格后,方可申报消防验收;

(2)申报消防验收的工程应是经消防监督机构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全部整改,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自验合格的工程;

(3)申报消防验收的工程应以系统为单元,保证系统施工、安装、调试工作完毕。系统单元内施工、安装、调试内容不得甩项或缺省;

(4)申报消防验收的工程必须得到该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督等单位的认可。建设单位必须以文字形式承诺。所申报消防验收内容严格按照已经审核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调试,消防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公安部有关消防产品的管理规定,消防设计及施工符合相关的消防技术规范要求;

(5)参加消防验收的除消防监督机构外还应包括: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产品供货单位。

5.2 验收形式

一般意义上讲,消防验收可分为隐蔽工程消防验收、粗装修消防验收、精装修消防验收三种验收形式。

(1)隐蔽工程消防验收是指对建筑物投入使用后,无法行消防检查和验收的消防设施及耐火构件,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消防验收。例如:钢结构防火喷涂,消防管线及连接等;

(2)粗装修消防验收是指对建筑物内消防系统及设施的功能性验收。主要针对消防系统及设施已安装、调试完毕,但尚未进行室内装修的建筑工程。粗装修消防验收适用于建筑物主体施工完成后,建筑物待租、待售前的消防系统验收。粗装修消防合格后,建筑物尚不具备投入使用的条件,须进一步完成精装修消防审核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3)精装修消防验收是指对建筑物全面竣工并准备投人使用前的消防验收。精装修消防验收内容包括各项消防系统及设施、安全疏散、室内装修等诸项。

5.3 申报文件

(1)系统检测报告书:例如由中介消防检测机构对报验工程进行消防检测后出具的《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检测报告》以及针对《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检测报告》所提出的问题的整改报告;

(2)系统调试运行报告;

(3)工程设计文件及变更说明文件:例如建设过程中消防监督机构签发的相关消防审核文件(包括初步设计审核意见、施工图审核意见、内装修图纸审核意见、煤气图纸审核意见、备忘录等)、建设及设计单位针对消防审核文件所提问题的整改和落实情况报告;

(4)隐蔽工程记录(监理签字):例如隐蔽工程的检查记录、消防系统自检自验和施工单位的安装调试记录、打压试验记录等文字材料;

(5)工程竣工图(蓝图);

(6)设备器材合格证、检测认证报告、随机资料等。

5.4 验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的验收内容与检测内容应一致,这部分验收内容仅仅只是消防工程整体验收的组成部分之一;

(2)对文字内容应按规范性文件要求结合具体项目逐项逐条审核;对峻工图纸应按规范与建审意见相结合,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3)对具体的施工内容进行抽检。例如:通过对某一消火拴的实际操作实现对报警及联动系统的性能抽检;通过对某一感烟探测器的抽检实现对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以及与"119"网络连接状态等的测试。

5.5 验收程序

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验收是由国家或行业认可消防监督机构执行。验收在检测合格的基础上进行,验收单位应事先编制验收大纲、检测报告(表格),包括检测依据、检测设备、检测项目和结果列表。当验收中出现不合格项时,应限期纠正,直至检测合格。

验收的主要工作是审议系统检测报告和系统运行报告,并审查建设方出具的全部技术文档(见北京市地方标准DBll/146-2002《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检测验收规范》第7.2.3条)。验收结论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情况。如果有不合格项应限期整改(当涉及到检测项目时,如有必要应重新组织检测),直至没有不合格项方能通过验收。

6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工程验收中的特点

(1)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国家对系统中的主导产品有一系列的标准规定(归口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对各类工程的建筑防火设计,对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管理等也有明确的标准规定(归口全国建筑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和地方也都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相应的监督、检测和管理。因此,当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进行检测和验收时,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应已通过了专项检测和验收;

(2)消防工程的检测和验收是受国家正式法律《消防法》为依据的,它是一项强制性的要求。而智能化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尚无相应的国家法律对此提出明确要求;

(3)由专设的监测机构进行检测,由国家公安消防机关专设的建筑工程监督审核机构来实施验收监督和审核的;

(4)它是唯一具有完全、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经受过时间考验的检测和验收标准。建筑与楼宇住宅智能化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的相应各种规范在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还需强化,许多规范还在制定、补充阶段;

(5)智能化系统中其他子系统很容易并且有许多子系统已经实现在同一网络、同一软件平台上的开发和运行,唯独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的网络和软件平台是相对独立的。

7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工程验收中的重点

对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验收,应以检测其系统联动功能和基本功能为主。不论系统在以前的专项检测验收中的结果如何,在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检测验收中,对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监测系统的检测,还应检查或抽测以下项目:

(1)消防用电设备电源的自动切换功能,包括直流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自动切换,以及双路交流电源之间的自动切换(根据需要进行);

(2)火灾报警系统的检测功能,包括火灾报警的优先级、火灾报警的延迟时间、信号的传输、故障的报警火灾事件的记载等;

(3)火灾的探测功能,点型感烟、点型感温、线型感烟、线型感温及火焰探测器对现场火灾参数的响应情况;

(4)消防泵的启停、运行、双泵转换以及在消火栓处的启停功能;

(5)喷淋泵的启停、运行、双泵转换;

(6)其它灭火系统(包括卤代烷、二氧化碳、泡沫等)的人工启动和紧急切断、辅助灭火设备(关闭门窗、忉断空调、通风等)的联动,以及对一个防护区的代用气体喷洒试验;

(7)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的一步、两步动作及相应的联动功能;

(8)空调设备和防排烟设备(包括送新风机、排烟风机和相应的阀门)动作及相应的联动功能;

(9)消防电梯的人工控制和相应的联动控制;

(10)火灾应急广播设备的选区、选层广播,扬声器的切换,备用扩音器的控制;

(11)消防通讯设备的控制室与现场的对讲(包括用电话插孔的对讲)以及与“119"的通话;

(12)风消防电源的强制切断;

(13)系统CRT屏幕的中文菜单功能和操作;

(14)消防控制室向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的信息传播;

(15)消防控制室与安全防范系统(SAS)及其它系统间的通信;

(16)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防护功能;

(17)其他新型火灾探测、报警、联动设备的功能。

参考文献

建设部《建设部资质管理文件汇编》2001;04

建设部《建设部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实施细则》2000;05

赵英然《论消防工程专业施工的几个基本问题)2001;8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4

1 科学探究: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的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地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3 科学知识:通过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教学重点

能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实验记录表及实验盒:橡皮、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不锈钢调羹、木条、螺帽、信封、陶瓷片、棉布、铅笔芯等待检测物体。

师:简单电路、万用表、半导体、水、学生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简单电路接通电源让灯泡发亮,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并追问;电由电池流到灯泡靠的是什么?引出导线。

2 指名说说导线的组成后,提问:电是通过铜丝还是塑料流通的?塑料皮能使电流通过吗?引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板书: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导体,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绝缘体。从而引出课题。

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

1 出示橡皮,提问:你认为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怎么证明?让学生分组讨论方法。

2 学生汇报后: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检测方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一种更加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录像里是怎么做的。媒体播放目录检测橡皮过程的录像。

3 强化检测步骤: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检测过程要做到科学规范还蛮复杂的噢!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这里把检测过程提炼成了几个关键词,不知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和录像中的检测过程对照起来?幻灯片出示:1号盘取出预测(记录)检测复测(记录)放人2号盘

[意图:从复习导线的组成引出导体、绝缘体概念,并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科学规范的检测过程,目的有二:一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的动手探究活动;二是让学生直接学习比较科学规范的检测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发展更加有利。另外,用流水线式的关键词提炼复杂的探究过程,能较好地落实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操作过程]

三、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 提问:学习了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你能用它来检测一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吗?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有信心吗?

2 幻灯片出示实验要求:老师知道同学们肯定能检测清楚,而且还知道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肯定能做到以下要求:1)小组成员能合理分工;2)按检测步骤规范操作;3)控制好声音,不影响别人。

3 提醒学生补足材料:由于时间匆忙,老师没能准备齐25种物体,还差7种,怎么办?提醒学生可以从自己身边、身体、教室里、老师身上寻找补充材料进行检测,尽量补足。

[意图:没有提供全部25种材料的用意有二:一是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二是促使一些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如手指、头发等作为检测材料(因学生带到实验室的材料基本只有铅笔盒和科学书),以引入下面对人体的探讨]

4 提议:这次材料很多,同学们在检测过程中可以每检测五种材料换一个同学检测,每人都来检测几种。

[意图:一项活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让每个组员都有动手机会]

5 幻灯片出示实验记录报告单,提醒学生实验中别忘了记录科学实验报告单。

简单讲解:用“√”表示灯泡会亮,用“×”表示灯泡不会亮,填人相应物体下面栏目。别忘了把研究中的特别发现也记录下来。

[意图:改变实验报告单设计的用意是减少学生填写栏目,节省时间;同时增加“特别发现”栏帮助学生记录诸如“金属做的物体都是导体”“铝箔纸一面能导电,另一面不能导电”等发现]

6 材料员领取材料,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撸导,帮助学生解决检测中的不规范现象,尽可能满足学生想要检测的诸如水、湿布等补充材料要求。

7 汇报交流:《导体与绝缘体科学研究报告会》现在开始。在报告会的过程中,要求下面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思考别人问题。每个小组汇报完以后,我们都留一点时间,给在座的听众提问。

8 请汇报员上台展示实验报告单并汇报研究结果、发现的问题等,然后让其他学生质疑提问。

1)针对学生研究中出现的铅笔芯能否导电争议现象,师生共同演示;让检测头在铅笔芯上滑动显示灯泡亮和不亮现象,明确铅笔芯主要成分为石墨,是一种非金属导体。

针对学生研究中出现的铝箔纸或螺丝刀等材料有些会亮,有些不会亮现象,指明有些材料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要分清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

针对部分组出现的检测出错情况,帮助查找原因:如没有接触好、检测头互相接触了等。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从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情况看,导体基本上都是哪些物体?那么其他非金属物体是否都是绝缘体呢?

根据学生检测中出现的人体等不能使灯泡发亮情况,引出用万用表进行检测:灯泡不亮的不一定都是绝缘体。以后生活中,千万不能光用这种简单工具就判断―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人体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需要借助一种更加先进的检测器――万用表。介绍万用表并检查其正常与否后检测人体、不纯净的水是导体。

[意图:对于人体、水等材料,用简单电路检测器检测是测不出的,而学生的生活知识告诉他们这是导体,因此设计使用电工常用工具万用表帮助学生的思维认识进行一次飞跃,也使学生的认识更具科学性]

四、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 让学生找一找教室电器设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绝缘材料。提问:这些绝缘材料有什么用处,里面的导体有什么用处?

小结:我们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用电的地方,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2 幻灯片出示一些安全用电图片让学生辨析认识,小结教室中要注意的安全用电事项:

A 不要用湿手、湿抹布触碰开关、插座等带电物体。

B 不能用教室里的交流电做实验。

C 不要用铅笔芯、铁钉等导体去插插座等带电物体。

五、课后延伸

以还有一样材料忘记让大家检测了为由,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帮助演示检测半导体。师暗中调整半导体方向,让其一次导电,一次不导电。然后布置课外研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时间关系,今天就发给每位同学一个,请同学们课后去研究一下这个物体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5

摘 要:光纤宽带作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条件及物质基础,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标志,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令信息反馈机制更为完善,带领社会在信息化道路中不断前进。以此为方向,确保光纤网络处在较好的检测状态,展现在信息传播内的效能,则成为十分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光纤 网络监测 技术

中图分类号:X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079-02

对于光纤通信技术而言,在初期曾被误解为光纤网络为无故障系统,实则并非如此,尤其在光纤通信普及的状态下,光纤使用的数量逐渐增加,光纤网络愈发繁琐,光纤网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则愈发关键。为了确保光纤线路的安全,则需在初期阶段观察到光纤损坏或非正常衰减的隐患,如此才能够令光纤网络更加稳定。所以,对于光纤网络的自动、智能监测,且令其归入正常电信管理网管理的范畴,则变成光纤网络技术发展当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1 光纤网络监测技术的概述

1.1 光纤网络检测技术的运行原理

在数据通信量持续加大的环境中,信息传输价值愈发明显,这是则需高度注重光纤通信技术的使用。通过长期建设,电力通信网光缆已经具备相应的规模,构造繁琐,承载业务较多。

(1)以光纤后向散射曲线远端测试为基础,对光缆线路执行全程监测,假如在这一过程里光缆未正常运行,则会自动测试,且在光时域反射仪协助下,对光缆故障点进行标记和搜寻,通常可以在GIS地图中正确标出。

(2)通过业务设备警报令对应测试方法进行启动,将光缆发生问题的位置给予明确,以此为基础完成OTDR测试方案的启动。

(3)波分复用技术的使用,能够将试波与工作波长相互间的关系解决好,令其完美结合,以此将光缆在线测试工作完成。

(4)透过测试备纤性能体现所有光缆乃至工作光纤的性能,测试光与传输业务能够在相同的光缆进行,通过不同的光纤芯传达,且通过物理方向将测试工作进行隔离。

(5)网络告警和光缆问题透过相应规则给予分析,令系统依照规则判断光缆网络故障。

1.2 光纤网络检测技术的特征

具体而言,光纤网络监控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把网络告警与光缆故障透过相应规则进行分析,领系统依照规则判断光缆网络故障。

(2)通过ODTR完成光缆故障精准定位。

(3)通过专用技术方式与工程方式,通过光缆空间距离、光缆耐张长度、皮长精准推算出光纤正确的长度。

(4)通过故障对业务分析技术进行影响,在发生网络问题时,对于此问题进行全网业务影响程度的科学分析。

2 光纤网络检测技术的应用

2.1 项目技术的内容

通过目前最先进光纤通信网故障监测技术,依照电力状况,设计出源于光纤通信技术的系统,不但通信质量与效益获得提升,还可以在在线定位上展现效能。大体而言,在完全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中,结合光传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乃至GIS技术,以便令本身功能进一步完善。

2.2 系统网络构造

以系统网络构造而言,源于管理远端测试单元构成的管线检测体系,可以展现出庞大的功能。而告警管理模块能够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协助,通过图形的形式进行监测并进行反馈,如果出现故障,则及时进行解决,且通过对话窗口的形式,完成对光缆问题的正确定位,源于操作,查找统计,对记录进行分析,并规划测试。而对于维护管理模块价值来讲,完成监测站的管理与维护,构成静态化数据体系,以此获得相应的参数信息,系统时间信息乃至工作状态信息。对光缆线路监测参数进行设定,需对光缆线路数据状况进行统计,且由此制定出相应的曲线及报表,完成对发展动态的描述,确保能够综合实际信息所需,找出相对的光缆单元内容,确保关联系统,相应设施模块相互间通信关系的解决,在充分了解实际状况后,对测试命令进行传达,并上报光缆监测数据信息。对数据库服务器提供保存光缆线路数据与资料的方案,确保能够做好查询、分类、统计、修改、删除的工作。通常测试可以有障碍测试、点名测试以及周期测试3种,以便能够随时掌握光缆网络的工作状况[1]。

远程监测站的基本构成包含了嵌入式微处理器模块、光时域反射仪模块、光路切换模块、光功率监测模块、光源模块、光滤波器模块或单元、波分复用模块或单元等[2]。

2.3 软件实现的功能

通常而言,能够综合实际所需给予不同测试方法,可以为点名测试方法、定期测试方法以及模拟警告测试方法。在特殊状况中,可以融合不同测试的方法,以便确保光缆线路维护工作的有效性。对于光缆故障管理而言,通过故障警告曲线数据文件以后,能够将相对的警告机制自动启动,主要涵盖到故障接收、故障体现、故障警示、故障解决、查找数据、统计报表等功能[3]。

3 光纤网络监测技术的前景

电力通信光缆自动检测系统二期分析研发透过对电力真实状况故障进行定位的相应技术的分析,令光缆自动监控变成可能,还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出故障点,通过对产生原因的分析,确保快速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光缆故障率的减少,提升故障处理的响应速度,节约大量故障处理的时间以及人工成本,提升通信网络的稳定性与长途光缆的质量保障。通过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融合,能够在电子地图中定位和体现出线路故障。可以对电力光缆日常损耗变化进行监控,良好预防外力变化形成的光缆中断。透过系统使用而累积故障处理经验,为电力故障处理预案的编排提供依据,提升电力服务的层次,加大服务方式,提升通信管理能力。系统研发使用后能够对所有系统进行推广,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光纤网络检测技术把网络告警与光缆故障透过相应规范进行分析,令系统依照规则判断光缆网络故障。通过ODTR完成光缆故障的准确定位。通过专用计数方式与工程方式正确推算出光纤的长度。通过故障对业务分析技术造成影响,在发生网络故障时,透过对此故障给予全网业务影响的科学分析。在以上优势下,光纤网络监控技术的运用则会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使用的范畴中持续获得拓展。

参考文献

[1] 李志伟,康立莉,聂立贤.光纤网络检测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创新导报,2013(30):28.

[2] 范雨辰.基于OTDR的光纤实时监测系统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6

[关键词] 日常维护;检测流程;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TU856 文献标识码: A

近些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恶略天气、气候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其中雷电灾害是众多自然灾.害中较为频发且不容忽视的一种,每年在不同地区都有因雷电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损失,为了降低这些损失我们将建筑物安装防雷设施,有效降低雷击概率,同时对建筑物实施定期检测,及时及早的发现隐患,尽可能降低雷电给人类带来损伤和损害。因此防雷工作中的定期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已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的防雷维护和检查,以下针对防雷检测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做具体的阐述。

1、防雷装置的检测和日常维护

1)防雷装置检测的原因

防雷装置在建筑物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很久没有翻修,或者因为装配不当,会导致接地装置有损坏,从而导致接触不良,影响避雷的使用。在雷雨天气时,引下线的接触不良,会使雷电流无法流入大地中,从而导致电流淤积,造成相应的事故。为此,必须要对建筑物上的防雷装置进行相应的检测,以达到其可以使用的程度。

2)防雷检测日常维护

在每年雷雨季节来临前,要对防雷装置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修。尤其是化工厂、仓库中心等易燃地区的检查。对于建筑物变形,或者重盖的地方,要重新调好避雷的范围。避雷装置若有30%以上的零件损坏,要及时的维护乃至更换。检测时注意测量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接闪器、引下线规格和安装工艺是否符合国标,检查锈蚀程度等。若发现接地的电阻已经有老化和损坏现象,要及时修理。对航空地区,要采取相应的防雷电波侵袭措施。不要在避雷线上添加其他的线路,以防止强大的雷电波造成危害。

2、建筑物防雷检测的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建筑物应履行一般建筑物每一年检测一次,易燃易爆场所及建筑物每半年检测一次的要求,首先应先确认被检建筑物属哪种类型是否已经到定期检测的有效期,建筑物应在其到有效期之前向被检单位发放《防雷检测通知书》告知对方单位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即将到期,与被检测单位签署《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服务委托协议书》,协议内容包括检测范围,工作期限,双方责任等,制作《建筑物防雷检测方案》提供给对方单位,检测方案中应列出检测依据,检测时间,检测人员,检测范围,使用的仪器仪表和检测方法概述。根据新建建筑物具体情况,准备一套从基础测试开始到工程竣工终止的完整检测表格,检测记录表格由指定人员专门保管。

3、现场检测

1) 配备检测人员,一般根据建筑物规模大小配备具有检测资格的检测员2~3人;检查仪器仪表是否正常,做好仪器仪表使用登记,准备被检建筑物简图一张,先对建筑物的具置、构造以及防雷设施情况有所了解,便于现场检测。

2) 去到现场检测,根据建筑物单体和周边环境,合理布置接地电阻测试仪辅助桩并连线,按照由外到内的检测顺序,先检测外部防雷设施,再检测内部防雷设施,主要有接闪器、避雷带、引下线,等电位连接线、感应雷防护装置的接地电阻值,认真记录检测数据,经核对不误后记录在检测原始记录表中,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防雷检测规范标准来实施。

4、后期工作

检测数据的整理,检测现场应将各项检测结果如实记入原始记录表,由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现场负责人签名后,将原始记录表作为用户档案保存两年;编制员对检测原始记录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检测结果填写记录表;然后再利用修约值比较法将计算或整理得出的各项检测结果与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比较,判断各检测项目是否合格,经检测合格的,发放防雷装置合格证;经检测不合格的,对于建筑物新确定的存在问题或隐患,编制员制作防雷整改意见书,写明存在问题责令其限期整改;以上文书均需要审核,签发并盖章,将检测报告一式二份,其中一份送受检单位,一份由检测单位存档,存档要求有文字和计算机两种存档形式。做好以上工作后,便可通知被检单位领取其中一份检测数据资料,并做好各类文书的发放登记。

5、检测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1) 现场检测的检测人员必须持有检测资质证方可进行建筑物的检测工作,根据被检测单位的具体性质、行业特点,配备相应专业特长的检测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并掌握被检测单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规范规定,其中包括国家标准规范、行业规范、地方标准以及有关安全程序和操作规程等;测量和测试仪器要符合国家计量法规规定,在检定合格有效使用期内使用;并确保每项检测有2人以上人员共同进行,每一个检测点检测数据应通过反复审核确定无误后,方可填入原始记录表中。

2) 现场环境条件应能保证正常检测,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检测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检测过程中遇雷雨天应立即停止检测;若建筑物周边为岩石或水泥地面时,可将P、C极与平铺放置在地面上的每块面积≥250mm×250mm 的钢板连接,并用水润湿后实施检测。

3) 注意保障现场检测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检测员需要攀高作业时应遵守攀高作业安全守则;仪器仪表、工具等不能放置在高处易坠落处,以防坠落伤人和损坏仪器仪表。

4) 现场检测时接地电阻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行人和车辆,避开高、低压线路。首次检测的工程,在测试接地电阻辐合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应查阅防雷装置工程施工安装技术记录、竣工图纸等资料,将接地装置的形式、材料、规格、焊接、埋设深度、位置等资料填入防雷装置原始记录表。

5) 在检测易燃易爆危化品场所的防雷装置时,应在被检单位人员的陪同和指导下,严格遵守被检单位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带火种、无线电通讯设备进入检测场所;在检测机房,配电柜等防雷装置时应在电工或被检单位工作人员引导下,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鞋,而不应该穿化纤服装和钉子鞋,严禁吸烟,且不能在现场随意敲打金属物,以免产生火星,造成火灾、电击事故的发生,同时所使用仪器也应为防爆型检测仪表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检测油气库、化学或农药仓库防雷装置时,要严格遵守被检测单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必要时可向被检测单位提出暂时关闭危险品流通管道阀门的申请,保障被检测单位以及检测方安全。对配电房、变电所、配电柜及电器设备进行检测时要着绝缘鞋和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以防发生电击事故;检测SPD时可将SPD两端连线拆开,在拆开前先切断电源。

6) 检测报告书的审核和盖章。报告书制作完成打印后,先由编制员、检测员签名,必须经审核员审核无误,最后授权签字人签名,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计量认证专用章方可生效。

6、结论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7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讯测试;模型数据测试;网络系统测试;过程层测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2-0008-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2.005

1 概述

随着智能变电站大量投入运行,急需对其站内设备的验收调试项目及测试方法进行研究,由于智能变电站均为数字信号传输且全部依赖网络通讯,因此其通讯测试对智能变电站运行具有重大作用。

2 通讯测试

2.1 模型数据测试

智能变电站的全站配置文件也就是SCD文件,是用来描述站内功能的,是联调和测试的基础,需要根据设计单位的要求,由装置厂家和集成商共同完成。因此,其最终版本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必须进行验证。

2.1.1 文档检测。文档检测项目包含模型实现一致性声明、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协议实现额外信息三部分。

文件版本检查包括:MICS文件(模型实现一致性陈述文件):MICS是系统或装置所支持的标准数据对象模型的详细内容,表示了装置建模的能力;PICS文件(协议实现一致性陈述文件):PICS是装置或系统完成功能的能力描述,检查其是否实现工程应用的能力;PIXIT文件(协议实现外的测试描述文件):PIXIT包含系统特定的信息,包括标准可选参数的具体实现。

2.1.2 装置ICD文件的合法性静态检测。此项中应进行模型合法化检查、SCL内部合法性检查、SCL应用检查,要求ICD模型必须符合《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 860-6)。

2.1.3 报告模型。测试根据数据集的配置产生报告,并采取缓存和非缓存方式上送报告的功能。

2.1.4 通用变电站事件模型。测试变电站内快速报文的传输功能。

2.2 网络系统测试

这里用于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检验智能变电站的网络节点(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功能性能是否满足需求,验证整站运行后的网络流量是否正常,同时保证网络系统为今后的变电站升级做好性能和功能冗余。按照智能变电站网络拓扑结构图,建立网络系统测试环境,组网后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等网络(SV网、GOOSE网、MMS网)经过采样数据流、分析数据流、构造数据流,搭建更加真实的、复杂的智能变电站网络环境,分别发送极限流量和常规流量,测试出整站系统级的网络数据交换性能和功能,以确保智能变电站关键组网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满足要求,并适应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需求。需要测试交换机802.3q具有优先级处理功能;检查VLAN能够正确隔离不同的VLAN数据。

2.3 过程层调试

过程层调试包括智能操作箱和合并单元的调试,调试的主要依据为各设备的调试大纲,调试前各厂家需要提供设备的模型文件,系统集成商完成模型文件合法性的检测。合并单元调试时如果互感器输入的型式为非传统测试接口,合并单元厂家需要提供接口转换装置模拟一次互感器输出。

2.3.1 合并单元测试:母线电压合并单元电压并列方法:模拟现场实际并列条件(由操作箱发相关信号到MU)进行测试;间隔合并单元电压切换方法:合并单元根据采集到的线路实际运行方式进行电压切换。

2.3.2 操作箱测试:固有动作时间:用数字化测试仪模拟跳闸令,将操作箱跳闸报文接回测试仪,从测试仪可以看到操作箱的固有动作时间;soe测试:利用网络记录仪或者用第三方软件抓包测试;跳闸确认报文:利用网络记录仪或者用第三方软件抓包测试。

2.3.3 关联测试:(1)后台与装置建立关联,然后释放关联,测试连接是否能够正确建立和释放;(2)运行多个客户端同时与装置建立关联,测试装置最大能够建立的关联数;(3)后台与装置建立关联,然后重启后台,检查后台与装置是否能够恢复连接,记录恢复所需时间;(4)后台与装置建立关联,然后重启装置,检查后台与装置是否能够恢复连接,记录恢复所需时间;(5)后台与装置建立关联,然后断开网络线,检查后台与装置是否能够检出通讯故障,记录检出故障的时间;(6)检查后台与装置是否能够恢复连接,记录恢复所需时间;(7)后台与装置建立关联,然后断开网络线,当后台或装置检出通讯故障后插上网络线,检查后台与装置是否能够恢复连接,记录恢复所需时间;(8)后台与装置建立关联,然后断开网络线,当后台与装置均检出通讯故障后插上网络线,检查后台与装置是否能够恢复连接,记录恢复所需时间。

2.4 间隔层调试

间隔层调试对象为保护测控装置,调试的主要依据为各设备的调试大纲,调试前各厂家需要提供设备的模型文件,系统集成商完成模型文件合法性的检测。对单装置调试时带MU测试。在进行间隔层设备调试时,可以使用过程层设备作整组试验,同时检测交换机的配置情况,其中包含测控功能检验、常规四遥功能测试、同期功能测试、保护功能检查、采样精度测试。

2.5 其他功能测试

任选一台测控装置进行如下功能测试试验,包括开关量防抖动功能、通讯监测功能、SOE分辨率测试等。每种操作箱任选一台,将SOE分辨率测试仪发出的相隔1ms的空接点脉冲信号输出接入到不同装置或同一装置的两个开入回路(注意开入电源的匹配),通过检查这些开入的SOE时间记录相差值来检查SOE分辨率。

2.6 间隔层防误闭锁功能测试

间隔层防误闭锁功能检查以五防闭锁逻辑图为依据,测试正反逻辑。一方面,需要任选一测控装置,在满足五防闭锁条件下进行相关操作,验收相关操作是否只能成功;另一方面,需要任选一测控装置,在违反五防闭锁条件下进行相关操作,验收相关操作是否被闭锁。另外,当间隔装置检修,其他间隔装置通讯中断时能否正常工作。

2.7 站控层调试内容

在进行间隔层设备调试的同时开展站控层设备的调试,SNTP对时,一体化五防、顺控功能。要求:定值排序及描述符合《IEC61850国际标准工程化实施技术规范》(送审稿)要求,支持定值召唤、编辑及定值区切换。录波文件命名及头文件格式应符合《IEC61850国际标准工程化实施技术规范》(送审稿)要求。监控系统必须支持双网工作模式,能正确判断网络通讯情况并告警。装置能正确解析和处理年、月、日、时、分、秒信息。

3 结语

本文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讯测试项目及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按照分层分级的原理进行描述,这也为智能变电站投运前验收及运维过程中的测试项目及要求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383-2009)[S].

[2] 樊陈,等.智能变电站信息模型讨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3).

[3] 朱炳泉,等.基于IEC61850GOOSE技术的继电保护工程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8).

电线常规检测报告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保护层;检测;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绪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多,人们为了使得工程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就将许多新型的施工材料和设施应用到其中。而在工程中钢筋构件的使用,不仅使得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增强,还满足了现代化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相关要求,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且我们在对钢筋构件进行施工运用的时候,为了使其质量和工作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人们也在其中设置相关的保护层,从而使得钢筋构件的质量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让整个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得到保障。因此对其保护层的相关检测工作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

1、建筑工程钢筋保护层作用

现代建筑已离不开钢筋构件,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分析,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很低,但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同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单项工程质量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如果不重视它,所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在正确了解钢筋及混凝土的受力机理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到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只有防微杜渐,才能使我们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更上一个档次。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粘结力。在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承受着外力。同时,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故只考虑混凝土所承受的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轻者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重者会发生重大事故。

2、强化建筑工程钢筋保护层检测试验措施

2.1、质量检测

施工过程中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属工程质量检测。除此以外,建设、监理单位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质量有疑义而进行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以及相关行政部门要求进行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第三方检测,均属钢筋保护层厚度工程质量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工程质量检测抽样数量及合格判定规则,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01-82-2005)相关规定,对非悬挑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对悬挑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10个构件进行检验。检测应给出明确的符合性结论。检测中需要注意的是验收规范中是检测纵向受力钢筋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单位在设计施工图纸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设计值是相关规定对应的混凝土构件最外层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值。所以受力钢筋不在最外层时,其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还应该增加最外层钢筋的直径。例如:梁类构件图纸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取25mm,纵向受力钢筋外侧还有10mm箍筋,这时该梁纵向受力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应为25mm+10mm=35mm。验收规范规定梁类构件钢筋保护层允许偏差为+10mm,-7mm,那么该梁纵向受力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在28mm-45mm范围内都符合验收规范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工程质量检测受检构件仅限于梁、板类构件。

2.2、提高测试精度

探头复位,测试过程中,探头上会有一些剩磁存在,影响测试。此时要将探头举到空气中进行复位操作,提高测试精度。检测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电磁原理决定了任何钢筋仪都存在这类问题;预设钢筋直径。预设值接近混凝土内钢筋真实值时,测试精度高,测试误差小;选择合适的档位。超过60mm的保护层厚度用深层测试档;在60mm以内的保护层厚度,用浅层测试档;避开无关钢筋干扰。测纵向钢筋之前,要先扫描横向钢筋,在相邻的两根横向钢筋之间布置测线。扫描梁类构件时还要避开分布筋、斜向钢筋、拉接筋等干扰。

2.3、测试前的准备

设备的检查和计量:在标准块上进行计量检定周期内的设备的检查,确定设备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电池电量检查:大部分设备使用的是5号碱性电池6节,新电池电压约9.0V,当电池电压低于5.0V时,应及时更换;构件表面的处理:构件表面应平整、无污物、清洁,无装饰层或抹灰层;避开干扰,钢筋仪利用的是电磁波原理,检测时应避开强交变电磁场(如电焊机、电机等)及测点周边较大金属结构,比如预埋金属件等;资料的收集:设计钢筋直径、钢筋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的位置、钢筋分布及间距等。

2.4、测线的布置

确定被测受力钢筋的排列方向(走向),然后垂直受力钢筋的走向布置一条测线,沿测线对受力钢筋进行连续扫描,确定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位置,每条测线上不少于6根受力钢筋要接受扫描(梁底面受力钢筋要全部扫描)。为了避开平行于测线的钢筋的影响,提高测试精度,要先用钢筋仪扫描出这些钢筋的位置,然后在相邻的两根钢筋间布置测线。

2.5、检测试验报告

检测试验报告也是检测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检测试验机构提供的检测试验报告中包含了相当充分的信息,其报告的结论务必要明确;数据必须可靠;其内容要客观、真实;必须经过批准人员、审核人员以及测试人员的签字并且加盖检测试验机构出具的印章。检测试验报告的结论必须要符合以下规定:第一、修改已经发出的检测试验报告,检测试验机构需要把修改过程记录以及修改的原因与原报告一并保存。第二、检测试验报告必须要加盖检测试验机构专用章或者公章,如果有见证取样送检项目的试验报告则还需要加盖见证取样章。第三,检测试验报告要提供文字描述的结论

3、钢筋保护层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3.1、钢筋的制作及安装不准确

主筋的弯曲制作时,弯起点控制不好,造成制作好的钢筋主骨架尺寸不合要求,偏小则主筋保护层过厚,偏大则主筋保护层或构造筋保护层不足,这主要出现在梁板结构和狭小构件中;另一个是钢筋安装时产生偏差,偏向一侧,造成一侧偏大,另一侧偏小。这在立柱施工中较为常见。

3.2、保护层垫块的原因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主要是由与构件同标号的保护层垫块来获得的。垫块的数量及施工质量,对成型后的砼保护层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为了图省事或嫌麻烦,少放置垫块,甚至不放,或者绑扎垫块的位置不准确、绑扎的不牢靠,这样在砼的浇筑过程中,因受砼卸料的冲击或振捣等原因,造成保护层厚度不合格。另外垫块的设计不合理、制作不合格也能产生不合格现象,例如圆形构件上使用方块垫块就不太好。

3.3、其他原因

除上述两方面主要原因外,常见的还有钢筋骨架的运输过程中,受外力产生变形,安装后又没有及时发现校正;钢筋骨架整体固定不牢,砼浇筑过程中移位;细直径钢筋在浇筑过程中受人力踩踏或设备碰撞等原因产生变形;钢筋施工不规范,野蛮作业破坏钢筋骨架;桩位搭接施工时,规范允许偏差值不等,搭接时因钢筋直径大,板校困难不能很好的调整,加上钢筋及模板垂直度等的原因,常出现保护层厚度不合格。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工程建设实践下必须加强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工作。钢筋保护层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工程建设下必须对其保持高度重视。检测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取样方法,保证测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钢筋保护层的检测质量,使钢筋的质量合格与否得到保证,避免建筑工程项目出现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黄淳菱.建筑工程钢筋检测试验要点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242.

[2]李飞.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190.

[3]李峰.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设计原则与检测[J].山西建筑,2014,25:37-38.

[4]徐丹.浅谈钢筋保护层的作用及控制[J].民营科技,2014,05:213.

上一篇:改革行政执法体制重点范文 下一篇:青年教师结对帮扶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