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管理实施规范范文

时间:2024-03-05 10:22:45

变更管理实施规范

变更管理实施规范篇1

关键词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变更;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46-0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Planning and Design Changes of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Taking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in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ENG Xiao-gang 1 WEI Jing 2 LIU Shu-ming 1

(1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 Hebei 050051; 2 Hebe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hanges of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were inevitable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In order to reduc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hanges,the paper took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in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integrate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project management,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hange types,reasons and problems,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planning and design changes.

Key words land reclamation;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hanges;Hebei Province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是指在实施项目原规划的过程中,由于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而导致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原规划设计与预算存在严重的错(漏)部分、施工现场条件或工程使用意图发生变化、因权属纠纷等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对原规划设计需进行局部调整的活动[1]。

为规范管理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国家、河北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文件。从国家层面上,出台了《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122号)、《关于加快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和竣工验收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7号);在省级层面上,出台了《河北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冀国土资发〔2014〕19号)。虽已有规范文件的约束,但各级国土管理部门、各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项目设计变更总会出现各种问题,本文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变更的类型、原因,并提出对策。

1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类型

一是项目区受益群众意愿发生改变,与原设计有冲突,提出变更。二是施工单位根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施工情况的变化,或者遇到不能预见的地质条件或设计缺陷或为了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提出的变更。三是由项目承担方提出的项目变更。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政策调整、发展方向变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等因素,提出变更。四是监理单位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水文、施工材料等因素,及施工现场突况,提出的变更。五是设计单位为进一步完善原有设计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等,提出的设计变更[2]。

2 造成项目设计变更的原因

2.1 不可抗拒因素变更

由于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文物、国家(省)重点工程建设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项目地块需要进行局部调整的变更。如最近几年高铁、南水北调、高速公路的建设都造成了个别项目局部田块的调整,甚至影响到项目的总规模、新增耕地等指标,必须通过变更才能完成计划指标。

2.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申报到实施时间过长

从项目申报程序较多,程序过长。根据《河北省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办法》申报程序,一个总量项目县局组卷、经市局审查、论证,才可上报省厅,省厅再进行会审,论证。一个项目从申报到审批下来可达1~2年的时间,导致的后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区在未动工之前项目实地已经与申报时的现状不符,导致无法按原设计施工;二是项目预算还未执行,已经遇到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流标等问题出现。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变更。

2.3 规划设计脱离实际

目前,还有一批2006年左右的项目发生设计变更,主要是由于当时项目是在缺乏经验、缺少符合本地实际的土地整治设计与建设标准的情况下设计,导致方案设计效果较好,但是实际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设计过程着重于追求画面美观性、可视性,忽略了设计区域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田成方块、路成行的“理想效果”,以至出现“丘陵区的路还是直线”这种违背自然规律、脱离实际的情况[3]。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不符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设计变更。

2.4 群众意见的多重影响

在进行设计时,当地群众或者群众代表充分参与了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从项目选址、到项目工程规划,都听取了群众意见。当地群众为成功立项,对项目设计也充分配合;但到项目实施工程中,个别群众为了私己利益,或者是群众矛盾,对施工不予配合,阻挠项目施工。

2.5 施工条件发生变化

施工条件的变化,一是地质勘探深度不足,开挖后暴露的地质条件与规划设计提供的情况不符,被迫更改设计,如机井工程,原设计时参考与项目区相近或相似的水文地质资料,并没进行物探工作,到实际施工时经常出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二是在人们无法预测和抗拒的自然力作用下,地面、地质情况发生巨大的改变,如特大洪水、地震、灾害性地质滑动等。三是经济、社会环境等发生了改变,如战争、罢工、动乱等。四是国家政策、法令、法律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规定的变化这些施工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规划设计变更。

3 项目规划设计变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随意变更

个别项目承担单位不按照变更的有关文件规定的原则,随意变更。从审查的变更资料来看,普遍存在变更后设计标准降低的问题,主要是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标准降低。究其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为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惜随意变更设计方案,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质量,导致变更后工程缩水,故意降低设计标准。

3.2 变更申请滞后,造成审查困境

为了减少项目改变后等待申报的时间,有的项目承担单位直接先进行变更后施工,等施工结束后再向有关部门提出变更申请,给变更审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不符合有关文件的要求。

3.3 变更申请材料质量较差,无从审查

各项目承担单位所提交的变更材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变更理由不充分,东拼西凑;二是报卷资料不全,如缺少项目所在地村民监督小组、原设计单位、项目承担单位、施工单位或监理等单位的证明资料;三是内容不全,主要是每部分要求写的内容不全;四是数据一致性差,变更文本、预算和图件数据不一致;五是提供图件制图不规范;六是变更预算编制不合规,导致上级审查部门、专家无法进行可行性审查。

3.4 对变更内涵理解不清,申报程序不规范

《河北省土地整治管理办法》对变更分类和批准权限有明确的规定。但各市、县国土管理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对变更政策理解不透,或者寻求蒙混过关,擅自使用批准权限,经常出现“不该本级批准而批准”的现象,导致项目验收时无法验收。

4 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的建议

4.1 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严格执行《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管理和项目规划设计变更工作。

项目设计已经立项,必须严格执行。确实符合变更条件的,应当按照河北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执行。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项目实施日常监督检查,按规定执行项目报备制度,完善项目实施中期报告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4.2 规范申报资料

规划设计变更申请资料是审查的基础,也是批复规划设计变更的重要依据。各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河北省土地整治管理办法》提供变更资料,要求资料翔实,佐证齐全,数据一致,图件制图规范。

4.3 加大变更申请资料的审查力度

规划设计变更影响到各有关单位的利益,处理时协调、沟通的工作量非常大。对规划设计变更既要重视又要谨慎,既要避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更要禁忌不计后果、草率处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审查变更设计时,一要注意时效性,及时办理变更事宜;二是要规范审查程序和审查权限,要按程序报批,不能越权审查批准;三是审查时要内业与外业相结合,在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变更方案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保证变更后项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4 进一步加强规划设计工作管理,提高规划设计质量

在施工后进行规划设计的变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同时也给工程管理带来了困难。因此,要加强工程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做好科学、严谨的规划,从源头上减少更改规划设计情况。一是加强规划设计队伍的资质管理,目前参与河北省土地整治设计工作的单位不仅有本科院校、科研院所,还有企业单位。从调查看本科院校、科研院所取得的资质与土地整治设计无关,企业单位就根本没有相关资质。为从源头把关,建立土地整治管理制度实行准入制度,对设计标准不高、脱离实际、影响项目实施的应予追究责任。二是省级国土技术部门要规范规划设计工作,制订相应的项目勘测、规划设计规范和规程,让设计单位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规划设计科学、切实可行。尽管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但随着土地整治内涵的推广,部分内容已经不合时宜,标准必须解释修订,达到与时俱进。

4.5 加强对各市、县土地整治管理人员的培训

由于近几年各市、县土地整治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真正对业务熟练的少之甚少,而土地整治事业正经历一场新的革命,土地整治内涵的拓展,为这个事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新的一些规定、要求也扑面而来。为此,必须加大市、县级土地整治管理人员的业务培养,把国家、省最新的政策、法规贯穿下去,让基层人员真正领会,才能避免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管理上的失误,减少项目设计变更。

5 结语

随着河北省土地整治事业的拓展,整治项目数量不断增加,项目规模、投资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展,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不断增大,规划设计变更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工作。必须逐步规范项目变更的程序和制度,提高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审查力度,使得项目的变更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促进河北省土地整治事业的健康发展[4-5]。

6 参考文献

[1] 田玉福.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初探[J].资源产业,2005,7(2):38-40.

[2] 姜国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辽宁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J].国土资源,2009(6):46-47.

[3] 孟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初探[J].农业开发研究,2009(1):36-38.

[4] 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J].经济地理,2011(10):1718-1722.

变更管理实施规范篇2

[关键词] 药品检验;质量管理;变更控制

[中图分类号] R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9(a)-0165-05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chang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usage of systematic change control methods in drug control institute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reduce the quality risk, and ensure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ange control system in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 Drug Control, studied the typical ca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ange control in the laboratory test busines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upgrade project, analyzed the key points of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hange control procedure and the practical change control operation methods,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drug control institutes to carry out the change control management.

[Key words] Drug inspe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Change control

对于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以下简称“药检实验室”),当外部要求发生变化,抑或是为满足实验室持续改进的要求时,管理体系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通常情况下,变更的目的都是为了要不断完善、改进管理体系及推进检验业务,是一种主动的预先计划的改变。所谓变更控制,目的并不在于控制变更的发生,而是要充分评估预先计划的改变可能会对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业务工作的开展产生的影响和质量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这些变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1]。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就明确要求药品质控实验室应在其管理体系中建立书面形式的变更控制管理程序及记录。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作为部级药品生物制品法定检验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多年来致力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并积极向国际先进机构的管理水平看齐,于2012年通过了WHO化学药品检验实验室预认证[2-5]。为满足WHO预认证评估标准的要求,中检院参照WHO《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建立了变更控制工作程序并应用实施。本研究在总结中检院变更控制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变更控制应用的典型案例,对变更控制程序的编制要点和变更控制实施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阐释,为药检实验室开展变更控制管理提供参考。

1 变更控制程序的建立

对于我国的药检实验室,变更控制管理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但在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已普遍实施。因此,中检院在建立变更控制系统时,不仅参照了WHO的相关要求,也分析借鉴了国内外先进GMP中有关变更控制的规定以及药品生产企业实验室实施变更控制的具体方法,并且邀请了国际先进药品质控机构(如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等)的专家来进行药品质控实验室变更控制方面的专题培训,最终较为清晰地梳理出了变更控制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包括实施变更控制的目的和覆盖范围、变更分级、工作职责与流程以及应形成的工作记录等,继而编制形成变更控制工作程序[6-7]。

1.1 变更控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建立变更控制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对任何可能对管理体系运行和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所发生的变动实施有效控制,从而降低变更可能产生的质量风险,保证管理体系的平稳运行、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检验流程的合法合规。其覆盖的范围主要包括:人(包括人员和/或组织机构)、机(包括设施、设备、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料(检验所用的试剂、耗材、物料等)、法(技术标准和/或方法及管理工作方法等)、环(环境、场所等)等质量体系要素的调整变化[8]。

1.2 变更的分级

变更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势必产生一定的管理成本。中检院在建立变更控制系统时参考了GMP中要求生产企业将变更分级管理的要求,根据变更的性质、可能影响的范围和潜在的风险程度将变更进行分级为一般变更和重大变更,针对不同级别的变更采用繁简不同的变更控制流程和操作方法,这样的做法既能够确保变更控制的实施效果,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管理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成本。一般变更是指对管理体系运行和检验工作质量有一定潜在影响、涉及范围较小、变更发起部门自身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且采取一定措施能够排除风险的变更;重大变更指对管理体系运行和检验工作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涉及范围广、可能存在质量风险较大且难以完全认清或预知,而变更发起部门难以独立协调采取控制措施的变更[9-10]。

1.3 变更控制的职责与流程

变更控制的基本流程包括变更申请、变更受理、变更评估、变更方案的实施和效果评价、变更通告、变更正式实施、变更结果跟踪确认、变更记录归档等环节。但对于一般变更和重大变更,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和处理方法有所不同[11]。

1.3.1 一般变更的控制 对于一般变更,如实验室普通工作人员岗位的调整、小型非关键设备的变更、个别试剂/耗材批号或供应商的更换、个别检验检测标准/方法的改变等,药检实验室在以《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中,为了规避质量风险,实际上已经对此类变化的控制做出了相关规定[12-13]。例如:在人员管理程序中要求人员岗位调整时应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工作交接并针对岗位变化情况进行公示;在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中要求对设备的采购进行论证、招标,对新购和/或维修后的设备进行性能确认;在耗材及试剂管理程序中要求对新供应商进行合格评价,对新换批试剂进行适当的验收验证;在检验方法管理程序中对要求对新检验方法和/或变更后的方法进行方法验证或确认,需要时制订或修订相关的实验作业指导书;在文件控制程序中对于外来文件和内部制订文件的变更管理也有一系列详细的规定。因此,在处理一般性变更时,由变更发起部门的变更责任人提出变更申请,参照相关程序文件要求制订变更实施方案(在制订变更实施方案时,还要特别关注变更事项的宣贯培训、告知以及配套文件制修订方面的需要);变更发起部门负责人受理变更申请,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同时审核变更实施方案,对变更申请进行审批;变更申请批准后,变更责任人建立变更登记,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并收集整理相关记录和证明材料,完成后提交部门负责人对方案完成情况进行评估;部门负责人对所有变更控制方案实施的证明文件进行核对,确认符合要求时批准变更的正式实施;变更实施后,变更发起部门负责人应对变更执行结果进行跟踪确认和评价,至此变更完成。

在一般变更的控制流程中,虽然并未要求质量管理部门承担受理、评估等职责,但为保证变更控制程序规范且有效执行,也为了便于对整个实验室所有变更的统筹分析与管理,要求相关部门每季度末将所建立的“变更登记台账”提交质量管理部门备案,并将所收集的各项变更控制记录交由质量管理部门统一归档保存。一份完整的变更控制记录应包括变更申请审批表(包括附加说明材料,如可行性分析报告、详细变更实施工作计划、评估报告等)和变更实施方案执行的相关证明性材料(如实验原始数据、验证/确认报告、分析报告、相关文件、培训记录、会议资料等)。图1和图2分别为变更申请审批表和变更登记台账的模板以供参考。另外,在实验室的定期内审和日常监督工作中,各部门对于变更的管理情况也应纳入审核检查范围。

1.3.2 重大变更的控制 在药检实验室发生的重大变更,诸如组织机构调整、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实验室主要试剂/耗材供应商的更换、药典换版、实验室搬迁等,变更可能带来的质量风险高、影响面广、涉及到的部门多,因此建议由质量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变更控制的实施。对于重大变更,由变更发起部门向质量管理部门提交变更申请;质量管理部门在受理变更申请时,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变更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必要时报告实验室领导层统筹决策;在对变更进行评估时,各相关部门应对变更内容和控制方案等达成共识并形成评估意见,变更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或实验室分管领导)根据评估意见审批变更申请;批准的变更,质量管理部门告知变更申请部门及变更涉及的所有部门,各部门按照制订好的变更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并对各项任务的实施进行监测并记录;方案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要对变更控制任务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变更方案中所有任务完成后,质量管理部门对方案有效实施的所有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确认符合要求时,由变更管理负责人批准变更的正式实施并由质量管理部门及时通知变更申请部门;变更实施后,质量管理部门要采取适当措施对变更效果进行跟踪确认并形成记录,评价认为变更实施效果良好时闭合全部变更控制流程。实验室重大变更由质量管理部门建立变更台账登记并收集整理变更控制记录档案。

由于重大变更的控制工作往往需要实验室内多个部门配合完成,在变更方案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证管理体系内部的信息通畅,对方案实施的进展情况及时向变更涉及的各相关部门进行告知,使得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接口和联动运行[14-19]。

变更控制实例分析,随着检定业务范围的扩展和实验室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中检院原有的办公自动化检定业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已逐渐难以满足检定业务高效运行和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需要,对检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势在必行。而检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院内所有业务部门,其变更对于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转、业务数据及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及管理体系合规等方面都可能造成影响。中检院将此项目列为重大变更,应用系统化的变更控制手段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管理,以保证旧系统到新系统的平稳过渡。下面就以此项变更为例,详细介绍重大变更的控制过程和工作方法。

2.1 变更的立项申请及受理评估

检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项目由中检院信息中心提出变更申请,申请材料中对当前系统使用状况、新系统目标使用状况、变更的必要性等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初步的变更实施方案,内容涵盖项目实施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项目实施的基本流程,变更涉及的相关部门,变更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点和控制方法以及计划完成的时间等。质量管理处在受理该变更后,将变更申请提交至院管理层,在院领导层工作会议上组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变更申请内容进行了论证评估并通过了变更立项申请,确定了分管院领导为变更管理负责人。

2.2 变更控制工作计划的制订

正式立项后,质量管理处组织信息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细化的变更控制工作计划。根据变更实施方案,信息系统改版升级的实施过程包括服务商比选与服务合同的签订系统需求确立系统设计开发系统与安装模拟运行与功能测试系统上线试运行系统正式运行与验收等一系列关键环节,针对各环节实施和项目推进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都应提前部署好控制措施,明确相关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并设定各项任务完成的进度要求。变更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在服务商比选与合同签订环节,要求信息中心按照中检院内部制订的《软件系统开发管理程序》规定执行,在挑选系统开发服务商时,要特别考虑服务商后续提供长期维护服务和拓展实现更多业务功能的能力;合同签订后,要求信息中心与服务商首先建立项目的组织机构,明确项目的管理、协调、执行人员及其职责与权限,避免项目管理混乱。

在系统需求确立阶段,要求信息中心会同系统开发方对系统涉及的所有部门开展全面的需求调研,各使用部门配合调研,经多方论证后确定,以免出现系统功能与实际需求不符的情况;如在调研阶段发现现有业务流程不合理的情况,信息中心协调有关使用部门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整和优化,同时也要启动对所涉及的管理体系文件,如检验工作程序、检验报告制作规程等的配套修订;需求调研完成后,信息中心与服务商应配合制订出详细的系统需求说明。

在系统设计开发阶段,服务商根据需求拟定设计方案,信息中心对服务商的设计方案进行确认,协调使用部门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设计方案通过后服务商开始建立系统,信息中心对研发过程进行监督,必要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确认;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硬件需求由设备管理处配合保障。

在系统与安装阶段,信息中心应协调部署安装工作,组织服务商和使用部门进行安装测试;向系统中录入已有的静态数据时,信息中心要组织开展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验证;系统安装过程中发现的硬件需求,由设备管理处配合保障。

在系统的模拟运行与功能测试阶段,由于系统各项功能繁多,要求信息中心组织服务商事先制订详细的测试计划,在测试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要求;在开展模拟运行和功能测试前,要求信息中心组织开展针对测试人员的必要培训;在测试阶段,如发现系统功能需要调整,信息中心监督服务商按照反馈要求逐一进行修改优化后重新测试;系统模拟运行的测试结果应经使用部门、信息中心和服务商三方确认,最终形成完整的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经分管院领导批准后才能开始上线试运行。

系统上线试运行前,信息中心应协调相关部门完成配套管理体系文件的最终修订,制订新系统使用管理的操作规范等必要工作指导性文件,开展针对院内所有使用部门相关人员的专题培训,确认培训效果后启动试运行;系统试运行过程中保留旧系统的操作功能,以免出现新系统故障导致业务工作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试运行要建立运行效果反馈机制,信息中心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协调服务商处理问题,处理结果需经使用部门确认;试运行阶段,信息中心要组织服务商和使用部门对数据在采集、流转、处理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进行验证;试运行结束后,信息中心应组织服务商形成试运行确认报告。

系统试运行确认报告应经过适当评估,由分管院领导批准后进入正式运行;信息中心应提前告知所有使用部门系统正式上线的注意事项,包括新系统正式实施后旧系统停用、正式上线的时间、是否设立工作节点等;信息中心组织完成项目验收后,系统进入维护期,应确保服务商应能提供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置、维修,以及系统的进一步完善等相关服务保障。

2.3 变更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细化后的变更控制工作计划经分管院领导批准后,由质量管理处和信息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召开项目启动会议,宣贯工作计划内容并部署相关工作,之后各部门开始按照计划开展工作。质量管理处对计划推进过程进行监督,按照进度规划在各阶段任务完成时审查工作记录和辅助证明材料,确认变更控制有效执行,针对所发现的工作漏洞和改进空间随时向相关执行部门提出整改/改进要求并跟踪确认整改/改进效果。

2.4 变更的正式实施和效果跟踪

在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前,信息中心和质量管理处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了试运行确认报告的评估会议,对系统正式上线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通过后正式向分管院领导提出了变更正式实施的申请,批准后新系统正式运行。正式运行后的两个月内,质量管理处采用询问、调取记录等方式开展了新系统运行情况的跟踪监督,而后参与了新的检定业务管理系统的项目验收,变更最终完成。变更全过程闭合后,质量管理处将变更控制记录整理归档。

3 经验分析

中检院在建立了变更控制程序后,首次运用系统化的变更控制工具,对“实验室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这一管理体系重大改进项目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项目执行过程的规范性;有效避免了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各相关部门合作与工作交接时协调性增强,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推进过程中意外、突发事件显著减少,从而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使得项目各项目标需求得以充分实现,保证了项目实施进度。变更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充分体现出了系统化的变更控制手段的管理先进性。

既要达到变更控制的质量保证目的,又要最大程度地降低管理工作对于业务效率的影响,各药检实验室建立变更控制程序时应结合自身的规模、组织管理和业务工作特点,以求流程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但不论一般变更还是重大变更的控制,都要充分发挥质量管理部门的作用,对变更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特别是对于重大变更,质量管理部门全程参与,可以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协助变更部门识别潜在的质量风险,制订控制措施,协调各部门配合、联动完成各项任务,从而更好地保证变更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在变更控制流程中,变更评估是最重要的环节。变更实施前如果评估不够充分,在实施后可能会发现不可行,这样已经进行的变更项目可能需要作废,造成费用、时间、资源等方面的无谓损失;在评估时若不能较为清晰、全面地识别出变更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在实施过程中很可能出现造成管理或业务工作不符合要求的意外事件,难以达到实施变更控制的真正目的。

对于我国的药检实验室,变更控制管理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实验室内推行变更控制时,针对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全员对变更控制意义的认识,提高相关人员在变更控制方面的专业管理水平。

4 小结

任何变更,除了能解决原有的问题,还有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实施变更控制的核心意义,就是要识别变更的潜在影响与风险,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从而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平稳、有效推行。对于药检实验室,系统化的变更管理是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当前背景下,在药检实验室管理体系中引入变更控制理念,建立变更控制系统,是与国际先进药品质控机构管理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药检实验室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的趋势所在[20]。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79号,2011.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WHO Guideline on Good Practices for Pharmaceutical Quality Control Laboratories [S].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No. 957,2010.

[3] 张河战,毛歆,张才煜.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控实验室管理规范简介[J].中国药事,2011,25(3):301-312.

[4] 黄宝斌,许明哲,杨青云.WHO药品检验实验室预认证推动我国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国际化[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0):1354-1356.

[5] 张宁.解读世界卫生组织药品预认证项目[J].中国新药杂志,2016(6):645-649.

[6] 项新华,张河战,于欣.初论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框架[J].中国药事,2013,27(6):584-591.

[7] 肖镜,项新华,王青.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开展变更控制的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6):1354-1356.

[8] 刘祝东.探讨新版GMP中偏差处理、纠错和预防措施、变更控制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运用[J].中国药事,2012, 26(6):646-649.

[9] 刘枳岑,梁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变更控制[J].中国药业,2009,18(18):5-7.

[10] 丁周延.解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变更控制[J].民营科技,2014(7):293.

[11] 袁彦稳,张文慧.浅析制药企业实施变更控制保证产品质量[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97-298.

[12]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S].国认实函[2006]141号,2006.

[13]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CNAS-CL01:2006,2006.

[14] 宋洪波.浅谈针对实验室地点变更的内审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4,5(6):49.

[15] 裴有志.浅谈药品生产中的变更控制[J].北方药学,2014, 11(9):98-99.

[16] 邹莹.新版药品GMP中的变更控制[J].河北化工,2011, 34(7):30-32.

[17] 叶民雄.药品生产企业如何实施变更控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1):214.

[18] 飞.如何理解药品GMP管理中的变更控制[J].管理观察,2009(5):21-22.

[19] 石秀兰.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变更控制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116-117.

变更管理实施规范篇3

Abstract: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new China Unicom, faced with two aspects pressure of the fus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anagement, from concept and action on promoting employee deep fusion,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djustment, BPR, legislating and so on a series of methods,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Unicom.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深层融合;应对竞争;企业变革

Key word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deep fusion;coping with competition;the enterprise reform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042-01

0引言

新的中国联通成立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公司的融合也在不断的深入,随着3G的正式商用,中国联通与其他两家运营商的竞争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企业的竞争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国联通要想在未来竞争中做强做大,应该从企业内部入手,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强化执行能力。

1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定义

企业规范化管理就是按照企业的运营流程或框架对组织体系进行建设和管理,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权、人治与法治的问题;要求对企业运营的流程形成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以及数据化。要求企业建立以责、权、利对等为基础的管理框架,通过这种规范化的建设,使企业常规的事件纳入制度化、数据化、流程化的管理,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以此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的目的。企业管理系统分为发展战略规划系统、规范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管理系统、财务运营系统等五个系统,这五个系统互相支持、互相关联,缺一不可。但是这五个系统不是并行的,如果我们把企业管理系统看作一个人,那么战略目标管理系统就是企业的大脑;规范化管理系统就是企业的双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是企业的神经;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就是企业的两只手,财务运营系统就是企业的血液。腿支撑着人的整个身体,因此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但可以使企业脚踏实地,而且,可以帮助企业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2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2.1 实施规范化管理是中国联通深层融合的需要中国联通自成立以来,已经初步完成了业务、人员的融合重组工作,但是由于原网通传统国企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根深蒂固;而原联通刚刚成立10年时间,其管理理念、员工意识与原网通截然不同,重组后的企业运行过程中,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等的冲突已经显现,对新联通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认同感产生了很大的阻碍。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让员工对企业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定位,有利于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2.2 实施规范化管理是应对市场竞争、转变基层管理模式的需要面对全业务时代极为激烈的竞争局面,各运营商内部管理和组织架构上的竞争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原网通、原联通多年实行层级式管理、集权式管理,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所要求的控制、统一和可靠等目标,但却容易产生决策层级过多、权力机构臃肿,从而导致企业任务流、信息流难以有效传递,一线服务质量和决策速度受到严重影响等问题。新中国联通各级单位以激发基层积极性为目标,积极探索研究县域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实施县分公司“准利润中心”管理模式的思路,全方位规范县级公司的管理。通过组织机构的优化,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客户响应速度,为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确保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通过科学规范的界定部门和岗位职责, 梳理规章制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授权,为基层注入活力,发挥基层优势,更有利于公司融合后的竞争格局。

2.3 实施规范化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变革的需要所有的企业变革都是从企业的高层开始的,高层将企业变革的认识和决心向下传递,推动变革,最终转化为员工的统一行动,取得变革的胜利。通过发展战略规划系统,科学、高效的对市场和资源进行价值分析,对企业进行战略定位,帮助企业建立立体的战略层级和战略结构,使企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员工构筑了一个共同的愿景,引导企业和员工共同支持变革,勇于创新。通过流程设计系统、组织结构系统、部门及岗位描述系统、规章制度设计系统、管理控制系统,健全了企业的管理体系,创造出优秀的人才环境,推动企业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激发更多的变革思想。

3实施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3.1 要确立规范化管理系统的权威性中国素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古语,可以说虽然中国历史上均是“人治”,但是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法”,而且作为“天之骄子”的一把手也要严格遵从。实施规范化管理,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在公司内部,要把规范化管理系统作为人人必须遵守的权威,不能出现特权阶层,任何凌驾与管理系统的情况都是不允许的,而且应该是越是公司的高层领导越要严格遵守系统的要求。这是规范化管理系统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

3.2 努力打造“规范化”企业文化作为刚刚融合的国有企业,中国联通要把“规范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在积极实施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让员工对企业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定位,做到实现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

3.3 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任何的系统或工具,只有人们接受了,才能够发挥作用。因此,规范化管理系统应该源自全员的设计、用于全员的使用,鼓励全员的检讨,授权全员的监控,让所有员工感受到实施规范化管理系统是“自己的事”,这样不但能够使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实施,而且能够持续优化,确保规范化管理发挥效力。

3.4 专人查控,定期检讨,及时更新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规范化管理系统,公司高层不但要专人负责,而且要强力支持。具体负责人员要定期进行检讨,发现问题,然后及时更新。这样才能把公司的规范化管理系统真正有效地建立和逐步健全起来。

变更管理实施规范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优化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5-0119-02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规模越来越大。建筑企业必须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技术水平,依靠先进的技术,确保工程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1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才缺乏

公司增加新的项目建设,对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缺口更大,有的身兼数职,没法满足建筑施工对人才的需求,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相关规范的要求。

1.2档案没有备份

在项目完成后,许多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没有将技术管理档案进行备份,导致重要的经验教训总结及相关技术管理程序、理据、系统信息丢失。

1.3管理措施不到位

施工技术管理会经常出现一些管理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例如施工工艺计划,不能认真执行安全技术,就可以导致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隐患下降,技术管理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没有同步建设项目实际进度,导致重大错误,不仅会影响建设项目的质量和项目进度,并将无法实现良好的技术管理经验,不能给其他方面的工程使用正确的信息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不够关注施工技术管理,没有建立和完善系统或执行相关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2提高施工技术

2.1完善技术规范

实施和完善施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首先,建立和完善系统化的技术管理规范,使项目从投标到竣工验收阶段遵循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其次,应该制定规章制度,如技术管理制度、技术交底制度、设计制度等。根据技术管理工作制度要求,及时处理施工过程出现的技术问题,确保项目的过程质量和整体质量。项目的基本数据,做到真实、准确、完整、规范,技术交底工作要分类管理,避免盲目建设。关键项目,要有更详细的技术交底。

2.2优化技术管理

施工准备阶段,对技术准备必须充分和全面,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为施工创造良好环境,有利条件。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安全水平、技术水平、安全效率,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建设规划完成后,紧紧围绕技术、组织、人力和物质条件,进行设计,确保按期并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尽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优化技术管理,以满足质量、安全、工期和成本的要求。

3加强技术管理

3.1建立责任制

加强技术责任制管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建筑施工工艺、施工质量能否达到标准,是衡量企业和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是质量检验部门评估质量的关键。对技术数据和项目质量的检查非常重要。将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工程质量要求、质量评估文档等纳入责任制考核,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质量可靠。采取自检和团队相检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通过有效的检查和奖惩制度,确保技术规范和操作要求得到落实。

3.2工程变更管理

工程变更是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变更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施工效率。确定工程项目变更,要按照节省成本,高施工效率的要求。工程项目的变更,还有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使设计图纸更加合理。

4结语

变更管理实施规范篇5

关键词:工程建设;总承包;变更;管理

一、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模式已在国内推行30余年,也达到了一定的广度、深度与高度。无论业主、承包商还是其他项目干系人,都在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甚至管理理念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近年,由于工程建设中工艺技术复杂、周期长、外界因素影响日渐增多,很难在工程建设总承包合同签订时明确所有的技术指标、执行规范、使用要求等,由此可能发生总承包合同费用和工期的巨大变化。变更的发生,是承包商的主要风险之一,而且总承包模式下的变更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多样性。总承包商对变更的成功管理有利于控制项目风险、保障工程成本、工期和自身利益。

二、常用的工程建设总承包模式

1.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模式。EPC是英文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施工)的缩写,是指一个总承包企业或者总承包商联合体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并按合同约定承担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实现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与紧密融合,并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及投资全面负责。交钥匙总承包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业务和责任的延伸,最终是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项目。

2.设计加采购承包模式(EP)。在EP承包模式中,按照合同的约定,承包企业只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采购工作,并对其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负责。

3.采购加施工承包模式(PC)。在PC承包模式中,按照合同的约定,承包企业只承担工程项目的采购和施工工作,并对其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负责。本文讨论的样本就是某承包企业在某大型炼油项目(以下简称“样本项目”)中承包的部分装置,采用的是采购加施工的承包模式。

4.设计加建造承包模式(Design-Build,以下简称为DB)。在BD承包模式中,按照合同的约定,承包企业只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并对其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负责。

三、总承包合同的类型

合同的类型虽有多种,但基本上可划分为固定价合同与开口价合同两大类。总承包模式下,业主一般采用固定总价合同进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样本项目业主采用的是邀请招标。总承包商的利益获取点是对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相互脱节和时间等待,将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行统筹安排、优化设计、合理深度交叉,从而拾取节省、集约、技术增值和服务增值的效益。但这种效益也是建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度和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上。同时,业主通过与总承包商建立合同关系,将大部分风险转移给了总承包商,业主责任和风险较小,同时也极大地减少了业主的协调工作量。

四、总承包模式下工程变更的界定

总承包模式虽然有很大优势,但由于总承包项目一般是固定总价合同,项目不确定因素较多,项目实施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更。本文重点论述与费用有关的变更在国内工程建设项目中应是如何管理的。通常总承包合同中对变更的起因都有界定,我国《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试行)》第13条“变更和合同价格调整”中,对变更权、变更范围、变更程序及变更价款确定等都有明确的定义。样本项目总承包合同通用条款中,对变更的定义如下:第X.1.1条变更:指发包人书面通知或书面批准的,对工程所作的任何更改。包括:发包人直接下达的变更指令、或经发包人批准的由监理人下达的变更指令。第X.1.2条变更权:发包人拥有批准变更的权限。合同生效后至工程性能考核前的任何时间内,发包人有权下达变更指令。变更指令以书面形式发出。第X.1.3条变更建议权:总承包人有权随时向发包人提交书面变更建议,包括:缩短工期,降低发包人的工程、施工、维护、营运的费用,提高竣工工程的效率或价值,给业主带来的长远利益和其他利益。发包人接到此类建议后,发出:不采纳、采纳、进一步补充资料的书面通知。总承包人收到发包人书面通知后,工程变更才能实施。在样本项目中,业主编制了一系列的变更和费用索赔管理规定,各总承包商要按照管理规定执行。

五、工程变更分类

1.业主变更。业主变更通常指在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发生的变更,包括:工程/工作范围变更、计划调整、赶工指令、工程暂停、合同终止等及因执行新颁布的法律、标准、规范引起的变更。总承包商对业主变更可以提出费用和工期索赔。工程/工作范围变更是最普遍的变更,是变更控制的主要对象。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工作范围变更主要表现为新增工程。新增工程可能包括各种不同的范围和规模,其工程量也可能很大。因此,总承包商应严格按工程总承包合同规定的项目范围和业主书面指令实施工程,要求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尤其是合同工程师要认真学习合同条款,熟悉合同内容及特殊要求、相关规定、标准,掌握总承包商的合同责任及法律义务。

2.总承包商变更。总承包商变更是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一般包括:设计变更、设备材料变更、工期调整、施工措施变更、供应商或分包商履行合同的失败、有缺陷的工序和低劣的工程等。按照国际惯例,总承包商提出的各种书面变更建议,如果业主采纳并给项目带来利益应由合同双方分享。总承包商在合同谈判时就应当提出来,并在合同中明确具体的利益分配方式。但在样本项目总承包合同中,明确写明建议变更的利益分享在该项目不适用。一般由总承包商自身原因的变更,总承包商是无法向业主进行费用和工期索赔的,这也是对总承包商必须做好变更控制管理的要求。

2.1设计变更。一般总承包项目的合同基础是基础设计文件,项目的基本功能已确定,投资和进度目标基本确定,随着详细设计的开展,某些设计方案的调整和优化必不可少。对总承包商来说,设计在总承包项目中处于主动地位,设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总承包商的效益。在详细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在原基础设计文件上,尽可能进行设计优化,同时严格控制总承包商自身的设计变更,减少其对投资和进度带来的不利影响。

2.2物资采购变更。物资采购变更内容有价款变更、货物规格、供货计划等等。价款变更最多表现在采买过程中由于材料变化引起的。材料变更一般按照以高标准(等级)材料代用低标准(等级)为原则,但是产生的费用一般由总承包商承担。

2.3施工变更。施工变更内容指在施工实施阶段,对图纸、材料、进度计划、合同、施工条件、施工技术规范与标准、HSE管理要求等做出的修改。2.4其他方变更。其他方变更一般包括:不可预见的工地地质条件及其他自然条件的改变、管理机构的变更、工程所在地的规章变动、劳动纠纷等。由于不可抗力持续而无法继续施工的变更,一般只能对工期进行索赔。

六、变更的处理

1.变更处理程序。在总承包合同中,一般对变更都有约定。样本项目总承包合同中对变更程序约定如下:第X.3.1条变更通知:为避免变更对工程的功能或使用功能等产生不利后果,发包人的变更事先以书面形式向总承包人发出通知。第X.3.2条变更通知的建议报告。总承包人接到发包人的变更通知后,有义务在10日内向发包人提交书面建议报告。第X.3.3条发包人的审查和批准。发包人接到总承包人根据第X.3.2条约定提交的书面建议报告后,在15日内对此项建议给予审查,并发出批准、撤销、改变、提出进一步要求的书面通知。总承包人在等待发包人回复的时间内,不能停止或延误任何工作。第13.3.4条总承包人根据第X.1.3条的约定提交变更建议书的,其变更程序按照本变更程序的约定办理。

1.1业主变更指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业主往往会在设计、采购、施工过程中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并变更指令。除非承包商向业主提出不能照办的理由并经业主同意,否则应遵照执行。变更指令的内容包括详细的变更范围、变更处理原则等。业主的这些要求,往往对项目和其自身是有利的,但其中有些是超出总承包合同范围的,实际上构成了费用变更。总承包商一定要及时分辨出变更部分,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变更程序。样本项目业主变更规定:总承包商必须按《设计变更管理规定》、《施工变更管理规定》办理设计变更通知单和施工变更通知单等手续。

1.2总承包商建议的变更。在总承包合同第X.1.3款变更建议权:总承包人有权随时向发包人提交书面变更建议,包括:缩短工期,降低发包人的工程、施工、维护、营运的费用,提高竣工工程的效率或价值,给业主带来长远利益和其他利益。发包人接到此类建议后,发出:不采纳、采纳、补充资料等书面通知。总承包人只有收到发包人书面通知后,工程变更才能实施。就是说业主收到总承包商的建议书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需要,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给出是否批准或修改建议书的回复。双方就变更方案和变更费用达成一致意见后,业主签发正式的书面变更文件。总承包商确认收到该变更指令,则此变更成立。在业主没有正式下达变更令前,总承包商不得擅自对工程实施任何变更,否则将导致业主方索赔。还有一种情况,第X.4.1条发包人有权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发出紧急性变更指令,责令总承包人立即执行此项变更。总承包人接到此类指令后,立即执行。发包人以口头形式发出紧急性变更指令的,应当在48小时内以书面方式确认此项变更。同样,总承包商最终也要得到业主的书面指令,以便事后进行索赔。

1.3总承包变更。总承包商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由于详细设计优化、错漏的修改和对成品设计文件的修改或完善、物资采购的变更和施工过程中的缺陷等原因引起的变更,业主一般不视为变更,如前面说所的总承包合同中第X.2.5条。但是总承包商还要按业主的相关程序办理设计变更或施工变更等有关手续,因为业主要知道总承包商的设计变更、物质采购变更是否存在减少设备数量、材料以低代高、现场施工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偷工减料等损害业主利益的情况。

2.变更价款确定。变更的费率或价格是业主和总承包商双方协商的焦点。除非合同另有规定,业主应根据合同条款确定或与承包商商定变更项目的计量方法、费率和价格,进而确定变更项目的合同价格。合同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综合单价,按合同已有综合单价计算变更工程价款;合同中只有类似于变更工程的综合单价,可以参照此综合单价计算变更工程价款;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由业主与承包商协商综合单价或执行当地的指导价格。

七、合同价格调整

有变更就会有费用发生,就会涉及到总承包合同价格的调整,样本项目总承包合同第X.7条约定:合同价款固定价格部分,除合同中约定的变更外,不因人工、设备材料、机械价格变化及工程量变化而调整。设计联络单、工程联络单、材料代用申请等必须根据发包人的相关管理规定,转化为工程变更,并经发包人批准、由总承包人实施。需要变更合同费用的,总承包人按照发包人《项目费用变更和费用索赔管理办法》提交费用变更申请,只有按发包人工程变更审批流程转为合同变更的,方可作为合同价格调整的依据。关于合同价格调整的争议,一般都是先协商解决。如果经协商,未能对工程变更的费用、合同价格的调整达成一致,发生争议时,采取仲裁或诉讼解决索赔争议。

八、总承包商变更应对

1.准确界定工程/工作范围。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变更的主要成因是工程/工作范围变更。因此,准确界定工程/工作范围在项目合同谈判阶段尤为重要。总承包商在签订项目总承包合同时要对相关条款逐条进行严格审查,工程/工作范围描述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避免出现错误和遗漏,这样总承包商才能够充分理解业主的要求,尽量避免或减少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误会。总承包商也要对超出总承包工程/工作范围内的内容提前以书面方式正式告知业主,得到业主书面批准后才能实施。

2.加强变更技巧,转嫁风险。总承包商要注意分包商变更与业主变更的转化关系,从总承包商的立场出发,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将自己所面对的变更转化为业主变更,即及时将分包商提出的由于业主原因产生的变更索赔提交给业主,形成对业主的索赔。另外,在与分包商签订合同时要将与业主的总包合同条件同步到与分包商的合同中,让分包商也承受业主的合同条件约束。

3.加强对设计的管理力度,减少设计变更。总承包商的优势在设计控制。设计的优化将会带来项目的利益。能否抓住设计变更至关重要。总承包商应精心准备、周密筹划,全面、细致、扎实地做好前期策划工作,为设计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严格控制设计质量,将设计质量优劣与效益节约挂钩,促使设计部门提高设计深度、改善设计质量,将设计变更降到最低。同时,现场要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对设计变更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审查,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变更的规范化。

4.加强变更管理。总承包商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总承包商,不是直接具体控制施工方案,而是对分包商所提供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核、优化,提出适合合同的规划,追求正当效益最大化。所以相关专业管理人才将直接影响控制效果。在总承包模式下,充足且优良的项目组织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现场变更管理、费用管理及项目其他各个方面管理的保障。

九、结语

作为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公司实施总承包项目,应认真做好项目变更管理工作,实现对工程成本和利润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总承包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对工程变更性质、含义、审批原则及注意事项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工程变更控制,实现工程顺利推进与成本利润控制相统一,才能体现项目管理高水平。

变更管理实施规范篇6

关键词:计价规范,政府投资管理

 

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的出台,以及2008新版本克服旧版本本身的不足,使其更具合理和操作性,这是建筑市场发展的要求,积极地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建设部第107号《建筑工程施工与承发包计价管理办法》的精神,本着国家宏观调空和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原则制定。充分利用工程造价计价标准体制改革的这一有效成果更好地为政府投资工程服务,推动我国经济又好有快地发展,就显得意义非常重大。,政府投资管理。笔者认为,从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规律出发,充分认识学好《计价规范》的重要性,用好这一经济手段,为政府投资工程服务,切实提高政府投资工程投资效益。

一、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出台,它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一切应遵循价值规律办事。国家标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后,各地依据该《计价规范》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可操作性很强的地方规范,这是我国建立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工程计价方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随着国家标准《计价规范》的实施,我国发承包价、定价将由以工程预算定额作为主要依据,演变为执行《计价规范》的新格局,工程造价编制工作也将走上法制化管理的道路,应该说,每一次新的工程计价标准的实施,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高度相关的。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实施,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定额计价模式,提出了“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措施,从此,工程造价由静态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动态管理模式,建筑产品价格实现由政府定价到市场定价的转变,完全符合价格法中“市场形成价格”的规定,充分反映出市场经济特点,对招投标机制的完善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政府投资管理。在市场经济中,工程量清单计价将是衡量企业效益、竞争优势的客观标准。通过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实施,建筑产品市场定价格局必将全面形成,价格调节机制在建筑市场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同时,《计价规范》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编制出自己的企业定额,管理好企业。

二、维护《计价规范》的权威性,不折不扣地执行《计价规范》规定,更好地为政府投资工程服务,为政府投资工程保驾护航。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是在《计价规范》的严格格式要求下实施的,在清单计价方式下,它有一套完善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相配套以确保其正常实施。,政府投资管理。在工程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相当多的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在编制工程量清单过程中随意性太强,补充文字说明的东西过多,这样,往往使清单工程量失去其本来的东西,导致清单工程量使用人产生歧义和误解,无法从《计价规范》要求的角度去做合理解释。随着《计价规范》的逐步实施,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求我们工程造价管理工部门首先应当监督检查计价行为是否规范,严格按照《计价规范》规定运行,其次对具体从事工程计价行为的工程编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清单编制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或地方标准《计价规范》的要求准确编制清单工程量并列项,真实反映政府投资工程的全部工作内容,高度维护《规范》权威性,提高清单编制质量,积极探索,创新路子,更好地为政府投资工程提高投资效益服务,涉政府投资工程管理部门更将充分利用好这一市场经济手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加强政府投资工程监管,提高政府投资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确保政府投资工程尽量实现“少花钱,多办事”的最高目标。,政府投资管理。

《计价规范》的实施,要求国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工程提高管理水平,进行有效决策。国家各级政府作为政府投资工程的业主,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如: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创新招投标工作机制、强化招投标监管等,客观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政府投资管理。但是,工程造价是建设工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建筑市场运行的核心内容,发挥市场规律中的“竞争”和“价格”的作用是治本之策;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工程,随着政府生产经营性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体制转换,变更为股份制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政府投资工程分配也由原来的计划内分配,内部结算,逐步规范,变为阳光招投标下依靠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管理模式,从而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反映市场经济规律。,政府投资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计价规范》的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更加明显,因此,政府有关部门的有效决策一定在保证程序合法的前提下,应该更好地利用《计价规范》调节经济关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进行工程招投标和评标,选择更有竞争力,技术更进步,节能降耗更突出的企业来参与政府投资工程的施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作用相当突出,政府要求工程造价限额以上政府投资工程要严格执行《计价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承发包。政府投资工程必须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直接控制下运作,借助新的计价模式进行建筑产品价格的灵活控制,使《计价规范》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更好地为政府投资工程服务。总之,《计价规范》的实施,在保证其正确运行的前提下,在我国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更好地为政府投资工程服务,提高政府投资工程的投资效益和质量,这应该是《计价规范》实施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变更管理实施规范篇7

关键词:桥梁工程;变更;索赔

桥梁工程施工的自然环境复杂、周期长、涉及面广、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多、招标时预想的情况与中标后相比变化因素也较多,因此变更和索赔的机会也多,有潜力可挖。如果变更索赔工作做好了,就能为企业带来效益。所以,加强施工企业桥梁工程变更和索赔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桥梁工程索赔的涵义及依据

工程索赔通常是指在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或者由于其他非自身因素而受到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通过合同规定的程序向对方提出经济或时间补偿要求的行为。在桥梁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业主或监理工程师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以及其他非施工承包商自身原因使施工承包商遭受经济损失或增加额外费用,依据合同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在时间上或者经济上向业主提出补偿要求的行为称为施工企业桥梁工程索赔。

桥梁工程索赔的依据主要有:招投标文件、工程的补充协议、施工的合同文件、相关法律法规、合同双方往来的会议纪要和信件、施工照片、工程日常施工记录、检查记录、施工的气象资料、施工进度的计划书、施工现场的记录等等。

桥梁工程的变更和索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决定了施工企业在项目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要十分重视变更和索赔管理工作,该项工作也常常被施工企业称为是项目的第三次经营。所以,对桥梁工程变更和索赔进行分析研究,对桥梁施工企业所施工项目的经营管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着很大的现实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理论和实践,简单的总结分析桥梁工程的变更与索赔。

二、引起桥梁工程变更与索赔原因

在竞争激烈的桥梁建筑市场,施工单位商务报价要具有竞争优势才可能中标。如果不敢承担任何风险,则在竞标过程中难以成功中标。不能设想施工单位在报价时把各种因素、各类系数都考虑得十分保险,按企业自身的想法去获得项目。因此,施工单位投标时所报价格,在总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在合同谈判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超前进行风险分析,有变更索赔意识,一是要把好合同谈判和签订关,对未确定因素保持协商调整的弹性,尽量避免合同中写进不公平或不利于自身的争端解决条款。二是靠加强施工企业在桥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特别是强化变更索赔管理工作。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相对于业主招标时预想的情况总会发生变化,给项目的执行带来条件的变化,使得施工方利益受到损害,这就存在施工方索赔的问题。具体到变更索赔的关系,是同一体的两个方面,又存在着在不可割裂的相互联系,在桥梁工程施工中,二者的结果均表现为对工程进度、费用的要求。并不是有变更就有索赔,例如桥梁工程的某一变更对施工方有利,即不存在索赔;如业主超出合同约定要求施工单位提高桥梁工程质量或加快工程进度,施工单位就可以提出索赔。桥梁施工项目中,能够引起变更索赔的原因很多,具体如下:

(一)引起变更的主要原因

从对合同的改变程度上来看,变更可分为:工程范围变更和工程量变更两大类,具体归纳为:额外变更;附加变更;工程某个部分的删减;配套的公用设施、道路连接和场地平整的执行方与范围、内容等的改变;工程量增加;技术条件(如工程设计、地质情况、基础数据、工程标高、基线、尺寸等)改变;质量要求(含技术标准、规范或施工技术规程)改变;施工顺序的改变;加快或减缓进度等。

(二)引起索赔的主要原因

发生以下情形,导致承包商费用增加或工期延长时可申请索赔。

(1)监理工程师或业主延误应由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施工场地、通道、水电管线、测绘资料或下达指令;(2)不可抗力;(3)不可预见的障碍物或自然条件(如施工环境、气候、水文、地质等)变化,超出招标文件提供资料的范围;(4)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提供错误的放线资料或错误的设计图纸;(5)监理工程师或业主要求额外的钻探、试验、检测;(6)在工程现场发现文物、古迹以及具有地质研究或考古价值的其他遗迹、化石、钱币等而必须采取的保护措施;(7)监理工程师或业主要求剥开已完工程任一部分并使该部分恢复原状,经查明其施工符合合同规定;(8)因监理工程师或业主的原因所引起的暂停施工、减缓施工进度、提前或延长工期;(9)修复非承包方原因导致的工程损害;(10)因监理工程师或业主原因导致工程缺陷或损害;(11)因设计变更而导致合同单价不适用;(12)工程实际造价超过合同规定的范围应调整的工程价款;(13)因第三方违约或工期延长;(14)法律法规变更,人工、材料价格及其他因素的涨落,导致货币及货币汇兑限制等;(15)材料、设备品种、规格、质量等级等的变化;(16)业主延迟付款以及业主延迟付款所导致的停工或缓工;(17)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甚至错误引起计量争议;(18)业主延迟验收或延迟结算;(19)以固定总价承包的工程项目,非公司责任使总承包价增加。(20)保险索赔。主要包括建筑工程一切险和第三方责任险的索赔,还包括由项目部投保的机械设备险和特殊工种及人身意外伤害险等的索赔。(21)非因承包方责任引起的终止合同的索赔。(22)其他符合法律法规及合同规定的索赔事件。

三、桥梁工程变更索赔管理

施工企业在桥梁工程的收益主要是由项目中的原合同工程款和由变更索赔所得的款项这两部分构成的。相对而言,原合同工程款是较为固定的,而由变更索赔得到的款项则不是固定的。在当今施工承包商中标价普遍较低的现实状况下,怎样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业主、监理和施工方的全部有效合同文件如招投标文件、总承包合同、往来函件等进行梳理并合理利用,做好桥梁工程的变更索赔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管理课题。变更索赔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变更索赔的理由是否公正、客观、有依有据、逻辑关系闭合、基础资料齐全。在项目管理中,工程变更索赔管理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工程变更索赔工作将管理策略、合同法律、经济、技术融为一体,管理者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思维敏锐、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认为,施工企业要将桥梁工程变更索赔工作做好,一定要将变更索赔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在桥梁施工全过程中树立变更索赔思想和意识,建立变更索赔管理体系。并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投标时,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变更索赔风险进行充分考虑

投标阶段的投标技术是做好桥梁工程变更索赔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合理更有预见性的为企业获取利润,必须将投标技术处理好。

在桥梁工程的投标阶段,不平衡报价是投标人较常使用的投标策略。桥梁工程常常地质结构复杂,工期较长,施工技术的难度较大,复杂程度较高,招标时与实际施工时情况变化较大,具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就要有预见性的开展工作。在进行投标时,投标人对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图纸、地质资料等要进行详细分析预测,对工程量有可能减少或者有可能完全取消的项目,可以对报价进行合理的降低;对工程量有可能增加有或者未来有可能变更增加的项目,可以对报价进行适当的提高。而且这种项目单价的调整还要兼顾投标总价在投标竞争中要具有竞争优势,不影响中标。

同时,对合同的专用条款还应该仔细研究。一般情况下合同条款是由发包方根据行业的招标范本文件编制而成的,发包方为了规避自身风险,通常会将不利于自身的条款进行修改,增加不利于承包商的条款。因此,施工承包商要对合同条款、技术规范、施工图纸、招标文件等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从而更清楚的认识到合同的风险条款。

(二)桥梁施工阶段采用的变更索赔技巧和方法

(1)树立变更索赔意识,吃透变更索赔条款。桥梁施工企业变更索赔的业务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变更索赔意识,项目负责人更应将变更索赔视做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务。项目负责人及变更索赔的业务管理人员,应将工程的合同文件熟练掌握,认真研究分析,特别要对合同中的技术规范、工期延长、汇率调整、物价上涨、单价变更、施工条件变更、工程范围变更等与变更索赔有关的条款研究透彻,从往来函件、施工图纸、地质资料、施工技术规程、合同条款、技术规范等经济技术文件中找到进行变更索赔的合法依据。不弄丢任何一个变更索赔的机会,同时要将变更索赔工作做细致,找好变更索赔切入点和申报时间点,使变更索赔达到最大的成功率。

例如,在我公司承建的湖北某城市汉江特大桥施工中,由于汉江两岸引桥很大一部分系梁和承台都处于原地面以下较深的位置,系梁和承台施工要开挖很大的基坑,许多桩位还需要用钢板桩支护并不间断抽水才能进行系梁和承台施工,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我方施工难度,增加施工成本,同时也延长了施工时间。面对这种情况,我公司汉江特大桥施工项目部一班人立即分析合同条款,研究对策,认为公路工程技术规范中“钻孔灌注桩计量应自图纸所示或监理人批准的桩底高程至承台底或系梁底”这一条款我方可以很好的予以利用。做法是:我方向业主和设计院提出变更建议,请求将汉江两岸引桥部分处于原地面以下较深位置的系梁和承台抬高至适当位置,建议申请报告的理由是:可以减少基坑开挖时间,更有利于保证业主要求的施工工期。业主和设计院收到我方申请后认为是很好的想法,设计院立即下发了设计变更图纸。事实证明,我方这一主动出击的举措,大大降低了系梁承台的施工难度,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依据前述公路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桩顶高程计至系梁底或承台底,由于系梁或承台底高程比原设计抬高,桩长也增加了,虽然墩柱长度相应减少,但由于桩基单价比墩柱单价高,我方实际计量收入也增加了,取得了工期和效益的双收益。

(2)敏锐洞察变更、索赔机会,并及时按程序表明变更、索赔意向。当变更可能性或索赔事件发生时,施工单位应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及时提交变更申请或索赔意向书。变更申请按照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要求提出。索赔意向书应简明扼要,明确记载已发生的索赔事实,可以不涉及索赔金额。一般包括索赔事件的名称、发生的时间、情况阐述、合同依据、索赔要求等。同时按合同约定及时回复监理业主要求施工单位澄清的各种事项,保证变更索赔工作尽可能取得成功。

(3)收集变更、索赔证据,论证变更、索赔要求。在提出变更申请或递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后,施工单位应注意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递交详细的施工变更或索赔记录。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随时收集和积累变更基础资料或索赔的证据资料。理由或证据资料包括:1)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地方政府规章及政策性的价格信息等资料;2)工程项目承发包合同、保险合同等各类合同、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尤其是详细的投标报价资料;3)施工图及施工图提供日期,变更设计书面资料;4)与业主、监理来往的文件、会议纪要、备忘录(含电子文件);5)监理工程师的书面及口头指令(涉及变更、索赔的口头指令,执行前应发出确认文件);6)施工日志、工程照片、录像;7)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进度计划、水文、气象资料;8)财务原始凭证、账表;9)其他变更基础资料或合法的索赔证据。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桥梁工程变更索赔进行有利于承包方的合理计算。工程变更价款的计算一般遵循:合同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单价,按合同已有的价格变更合同价款;合同中只有类似于变更工程的单价,可以参照此单价确定变更价格,变更合同价款;合同中没有适用于或类似于变更工程的单价,由承包商提出适当的单价,并上报监理业主后确定。费用索赔可按照实际费用法、总费用费、修正总费用法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以及其他应予以补偿的费用进行计算确定。工期索赔可采用网络分析法、比例计算法等方法进行计算确认。

四、结束语

变更索赔是错综复杂的经营活动,尤其是在桥梁建筑市场日趋规范的今天,业主监理管控手段也日趋严密。施工企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把现在手头的工程按业主要求优质安全做快做好,取得业主的信任和理解。同时对变更索赔管理人员在软件、硬件配置上、收入分配上给予支持,参与人员也要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开拓的思维、更扎实的工作和富有成效的沟通技巧,为企业变更索赔能最大限度的成功尽心尽责,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易晖.工程变更索赔风险之我见[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03).

[2] 刘素娟.公路桥梁工程合理变更及索赔证据管理[J].交通标准化,2013(08).

[3] 吴宗皓.关于工程变更索赔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4] 时欣荣,王志红,黄朱盛.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索赔[J].市政技术,2013(05).

[5] 张力.建设工程变更索赔实施策略[J].建筑技术,2012(10).

[6] 张风先.工程变更索赔的风险管理[J].公路交通与建设,2010(01).

[8] 程素琴.浅谈桥梁工程施工变更索赔中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03).

变更管理实施规范篇8

关键词:项目 施工组织 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54-01

工程项目是效益的源泉、信誉的窗口,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获利空间越来越小,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而要更加重视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以积蓄财力,增强竞争力。

项目管理的两个主要功能是:控制和协调。而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其功能的重要途径。

1 成本管理规范化

项目开工前,依据近期己完工的施工项目或者将完工项目的单位成本,对工程成本进行估算,对个别无参照对象的分部或分项工程,依据预算定额并结合实际情况估算,预测施工成本。

在此基础上,编制施工成本计划,再依据承包合同、成本计划、进度报告和工程变更进行成本控制,根据成本分析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成本分析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外部的如材料价格的变动和单位合作的违约等;内部的经营管理因素等。

最后进行成本考核,奖优罚劣,赏罚分明,调动职工努力实现目标成本的积极性,降低成本。

2 质量管理规范化

首先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而后做好质量计划,对各个阶段实施有效控制并加强技术指导,使每道工序有方案措施、有交底和标准,建成精品。最后要注意确定改进目标,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以确保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 进度管理规范化

首先制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进度控制,无论是进度加快、进度滞后都会对组织设计和施工工序带来问题,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进行补救,同时做好进度检查和协调调整。

施工企业施工进度管理往往是前松后紧,到后期感觉不能按时交付,迫不得已采取“救火”战术,勉强保住总工期。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和业主制定的工期不合理有关,但更多是由于项目管理没做到位,进度管理不规范造成。

4 防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规范化

指在施工实施阶段按施工总平面图,设置道路,组织排水、搭建临时设施、堆放物料和设置机械设备等,布局要合理紧凑,实现安全高效,井然有序,防止和尽量减少对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尽量控制现场噪声,使其低于国家规定限值;正确处理固体废物,防止造成综合污染,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

5 合同管理规范化

合同“标的”对工程承包内容和范围进行严格的文字确认,切忌采用容易产生歧义的文字描述,对于承包合同,一定要使用工程量清单的约定模式,避免产生争议。在谈判中的调整和修改,要及时以文字方式记录下来,并以合同补遗或会议纪要方式作为合同附件,并说明它是合同组成部分。

确定合理的计价方式,对价格调整条款约定明确,不要签署所谓“总价包死”合同。因为一般建设工程工期都比较长,影响现场施工和合同执行的因素多,容易出现不可预见因素。约定价格调整条款可较公正的解决非承包人可控制的风险损失。

根据项目规模和业主管理模式不同, 确定合同款支付条款,在谈判时重点解决预付款支付进度,投标担保返还时间等,尽量缓解项目资金压力。

此外,承包人通过谈判使发包人接受并在合同文本中明确承包人保留由于工程变更、恶劣气候及“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承包人也无法预料的条件变化”几因素影响工期而延长工期的权利。

6 组织协调规范化

组织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施工项目实施周期长, 为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处理好项目内外复杂关系。

7 结语

总之,项目管理是系统工程,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才能有序、高效、规范运作。项目管理规范化可提高管理水平,成功率和企业知名度,赢得更多客户,减少项目建立之初成本投入,迅速将知识、劳力、技能等资源转化为生产能力,使项目有较高的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子宏.浅论深化工程项目管理[J].甘肃科技,2004(2).

[2] 成虎.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宋淑启,杨奎清.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上一篇:电磁兼容试验报告范文 下一篇:人员变更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