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0 15:23:00

对口扶贫工作总结

对口扶贫工作总结篇1

今天,我们在*市*县召开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共商水利定点扶贫大计。这次座谈会是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水利定点扶贫规划实施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的背景下召开的,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研究分析水利定点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年)实施收尾阶段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完善对口帮扶机制,确保如期完成水利定点扶贫任务。上午,我们考察了*县的水利定点扶贫项目。刚才,*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正其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同志对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水利部扶贫办主任黄凯同志作了全面汇报,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组组长杨燕山同志汇报了工作组的有关工作情况,*市水利局、*省水利厅及定点扶贫7个县的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发了言,水利部有关司局、流域机构和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表了态,讲的都很好。下面,我结合会前实地考察调研了解的一些情况,就水利定点扶贫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新形势

水利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水利部对三峡库区进行对口支援,在*6县和*房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连续选派干部挂职蹲点,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从各个方面努力为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与改革服好务。进入新世纪,在认真总结15年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新时期定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编制了水利部定点扶贫规划(20*-*年),明确了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形成了以行业优势为依托,以“五水加科教”为主要内容,以项目扶持、对口帮扶和智力支持为主要措施的水利定点扶贫总体思路。在*市和*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水利定点扶贫规划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回顾这几年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第一,帮扶机制逐步完善。健全工作保障体系,形成了扶贫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成员单位对口帮扶,两省、市7县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市和*省各级党政领导把扶贫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真抓实干,亲历亲为,保障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部机关司局、直属单位、流域机构完善对口帮扶机制,组成7个帮扶小组,分别对口帮扶7个县。各组由一个业务司局作为组长单位牵头负责,重点发挥其行政优势;一个主要业务单位作为副组长单位,重点发挥其业务和经济优势;各组分别配备技术优势单位、经济优势单位,形成综合帮扶优势。各帮扶小组分别与对口县签署了帮扶协议和实施方案,各帮扶单位带着深厚的感情扶贫,发挥各自的优势扶贫,为贫困县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

第二,项目扶持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投资近6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4.23亿元。*6县完成中央水利投资20.26亿元,占同期*中央水利投资总额的26.5%。去年,7县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0.*亿元,创历史新高。在专项资金的倾斜扶持下,第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库—开县鲤鱼塘水库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房县三里坪电站、武隆接龙水库、巫溪文峰引水、*污水处理厂和*水库、*水库以及开县水位调节坝等骨干工程开工建设,三峡中部、渝北东、小江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目前,定点扶贫7县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4490处,累计解决109.4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83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水利工程蓄引提水总量达到13.2亿立方米,比*年增加7.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4万亩,比*年增加28万亩;建成堤防近30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78平方公里,水电装机达到75万千瓦。

第三,水利改革明显加快。定点扶贫7县着力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基本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水管体制改革、基层水利站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农村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小型和微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深入推进。7县水利部门自身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水利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第四,智力扶贫深入开展。积极开展“送科技、送知识、送温暖”活动,举办23期各类培训班,培训基层水利干部1600多人次,组织13名基层水利业务骨干到部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工作锻炼,协调清华大学在*县开办远程教育扶贫示范站,帮助云阳县双江镇节水灌溉工程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示范项目,向定点扶贫县捐款捐物63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50余名,援建水利希望小学1所,向1300多个特困户送去了慰问金。

水利定点扶贫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7个定点扶贫县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11.9万人下降为55.25万人,下降了74%;贫困村总数从1320个减少到740个,减少了4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538元增加到3*2元,增长了97%;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并增长1.44%,粮食亩产平均增加188斤,农村人均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79斤;gdp从129.6亿元增加到300.6亿元,增长132%;财政收入从6.4亿元增加到15.82亿元,增长147.14%。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力支持,得益于*、*两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精心组织,得益于水利、扶贫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得益于部机关各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直属单位及挂职扶贫干部的辛勤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继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利部连续派出九批65位扶贫干部之后,新世纪以来又陆续选调32位优秀干部分五批奔赴扶贫第一线。这些同志肩负部党组的重托,带着深厚的感情,克服困难、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落实定点扶贫任务,加快贫困县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在扶贫工作实践中经受了磨练和考验,增强了本领和才干。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水利定点扶贫干部表示诚挚的慰问!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战略目标,并实施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去年11月25日,*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未来1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要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平均水平”的要求。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对*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也对*市扶贫开发和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利定点扶贫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水利定点扶贫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定点扶贫任务艰巨。定点扶贫7县的贫困面还比较广。20*年,7县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25万人,占当地农村总人口的12%;贫困村740个,占总村数的33%;财政收入合计15.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元,均低于全国和当地的平均水平。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调整后的定点扶贫规划目标相比,饮水不安全人口还有70.31万人;规划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5万亩,目前仅完成20万亩;房县龙洞口、城口北屏、三合、开县天白、巫溪刘家沟等5座水库尚未开工建设,10座小一型病险水库还没有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因缺乏资金渠道大多尚未实施。二是扶贫攻坚难度增加。经过多年扶贫开发,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剩余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有些地方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是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三是定点扶贫时限紧迫。现在离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的时间只有12年,离全面完成扶贫规划纲要任务的时间不到两年。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建设任务,解决众多人口贫困问题,任务异常艰巨,时间极其紧迫。对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感。

另一方面,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改善民生和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改善民生,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扶贫工作迎来了难得的机遇。这是我们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利条件。二是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对水利扶贫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化,定点扶贫的对策措施更为明确,各项帮扶机制更为完善,组织工作更为协调有力,工作运转更为高效有序。这是我们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三是定点扶贫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水利工作更加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得到更为广泛的支持,定点扶贫地区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基层水利干部队伍,为我们做好水利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既要对水利扶贫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有足够的估计,又要坚持如期实现定点扶贫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挥行业扶贫的优势,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有效的工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决打好定点扶贫攻坚战,全力完成水利定点扶贫任务,促进定点扶贫7县早日脱贫致富。

二、扎实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定点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要扶贫方针,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发展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水利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加快建设涉及民生的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培养水利人才队伍,全面打牢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基础,努力为定点扶贫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根据贫困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和水利发展实际,近期要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加大帮扶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提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集中供水为主要措施,把城镇供水延伸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整乡成片规划,集中连片实施,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到2*1年底,*6县要提前2年在全市率先解决规划内66.3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房县2009年要解决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规划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标。

——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6县要在2009年底提前一年完成5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房县要在*年底前全面完成谭家湾中型病险水库及现有4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有效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大力推进三峡中部、渝北东、小江3个大型灌区和武隆东风、巫溪民主、房县中部平坝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末级渠系建设,分两批把7个定点扶贫县列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力争2009年把*房县、*城口等5个县列为重点县,努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改善灌溉条件,保障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

——建立健全骨干水利工程体系。要进一步加快*、*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城口北平、三合、巫溪刘家沟、开县天白、房县方家畈等骨干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加大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力度,在中央财政中小河流治理资金中重点给予倾斜,加快7县的县城防洪达标和重要集镇防洪安全建设。

——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继续实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尽快启动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平方公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和管理,启动实施10个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改善山区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全力完成“三个确保”贫困村水利帮扶任务。以六个“三个确保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业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结合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和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规划,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完善水利部直属单位对口帮扶机制,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年底前取得实效。

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水利扶贫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把水利扶贫规划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水利建设重点同当地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把夯实水利基础同解决扶贫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解决当前矛盾与促进长远发展的关系。要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全力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同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项目安排、工程建设等要充分考虑贫困地区未来发展需要,超前谋划部署,点面统筹兼顾,大中小微并举,逐步构建贫困地区水利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贫困地区大多处于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能否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水利扶贫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探索贫困地区人水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四是中央扶持帮助与地方自力更生的关系。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推进。国家的帮扶是推进扶贫工作的外部力量,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障。在充分利用国家扶贫资源的同时,*市和*省要进一步加大对定点扶贫县的倾斜力度,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动员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兴修水利、脱贫致富奔小康。

五是资金项目支持与人才智力支持的关系。水利扶贫工作要坚持做到见钱见物又见人,既要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又要重视当地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同步推进。通过干部双向交流、人才培训、科技扶贫等多种手段,建设一支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符合水利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水利干部的政治素质、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着力落实各项工作保障措施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水利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扶贫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水利部扶贫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难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定点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承担的定点扶贫工作任务纳入本司局、本单位的主要工作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为开展扶贫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市水利局和*省水利厅要对定点扶贫县的水利工作给予重点倾斜,在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予以大力支持,用于7个定点扶贫县的中央水利投资要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的30%以上,用于7个定点扶贫县的地方水利投资水平要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20%以上。定点扶贫县要抓住机遇,充分运用水利扶贫机制,扎实做好本地区的水利发展与改革工作。部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及时了解定点扶贫进展情况,加强沟通与协调,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要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各对口帮扶单位要在资金帮扶、项目帮扶、技术帮扶、管理帮扶、人才帮扶、产业帮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在能力帮扶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各帮扶小组的牵头司局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牵头组织和对口帮扶协调工作。副组长单位是对口帮扶工作的主要承担单位,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其他成员单位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其他各帮扶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全力支持对口帮扶。各帮扶小组与对口县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按照共同签署的合作文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紧开展工作。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单位要认真分析7县主要负责同志发言中反映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逐一研究落实7县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要继续加强智力帮扶,积极开展水利人才培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水利技术。要进一步发挥下派扶贫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去年水利部对定点扶贫干部选派机制进行了调整,增派了司局级组长,新一届工作组的人员和力量得到了加强。希望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多对他们提要求、压担子、交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工作组的同志们要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依托工作组的整体优势,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各项工作,为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干部派出单位要大力支持挂职干部的工作,关心挂职干部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水利扶贫工作中去。

三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单位要发挥好水利扶贫项目年度计划会商机制的作用,积极落实水利扶贫建设项目投资。要严格遵守水利基本建设程序,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要加大对水利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稽查,下达到县的水利定点扶贫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挤占、挪用。要加强廉政建设,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

四要积极推进水利改革。定点扶贫地区要把加强水利建设与推进水利改革结合起来,把项目扶持与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水务管理体制,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投资的稳定增长。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两定”和“两费”,切实做到建管并重,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要深化农村水利改革,积极开展集工程建设、产权制度、水价机制和科学管理四位一体的农村水利综合改革试点,构建农村水利长效发展机制。

五要认真开展监测评估。国家扶贫纲要实施已进入收尾阶段,要针对水利定点扶贫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通过对项目落实、工程建设和工程效益等情况的监测,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规划的完成情况及其效果,分析规划实施对改善贫困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总结成功经验,指导今后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同时,对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查找原因。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结合中央水利投资政策,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编制下一阶段水利定点扶贫规划,认真谋划好今后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六要着力营造良好氛围。要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加大对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宣传各援助单位对贫困县扶贫开发和水利建设的无私帮助,宣传定点扶贫地区干部群众自强不息兴修水利的奋斗精神,宣传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宣传水利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关心和支持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对口扶贫工作总结篇2

Abstract: As the strategic a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liminating poverty,prov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socie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the common enrichment finall,the poverty relief development should be guided b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ake mantaining,realizing and developing impoverished populace's fundamental interes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 of the entire work and enhance understanding,innovate mentality to start new stage of our country's poverty relief development work.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扶贫;开发

Key word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poverty alleviation;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215-02

0引言

贫穷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只有消除贫困,社会才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才能又好又快发展,扶贫开发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县当前和今后的一项中心工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开展我县扶贫开发工作。

1当前我县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丹寨全县辖三镇四乡一个国营农场,有161个行政村。2009年全县人口16.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6万人,占总人口的90.% ,少数民族人口14.2万人占总人口的87.7%,绝对贫困人口1.6931万人,占总人口的10.45%,相对贫困人口2.2669万人,占总人口的14%。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09950亩,其中田88755亩,土21195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

丹寨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592个重点贫困县之一,也是贵州省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的“月亮山”、“雷公山”贫困县之一。现有扶贫开发重乡(镇)六个,其中:二类四个、三类两个,非重点乡镇一个,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98个,其中:一类35个,二类56个,三类七个。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347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4525万元,第二产业完成23858万元,第三产业完成25089万元。财政总收入6501万元,农业生产总值235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2700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3公斤。

丹寨县资源丰富,平均单位面积年产水量高达7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产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量的一倍以上,利于小水电站的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上,古、珍、稀树种多,活立木蓄积量2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3%,加之自然资源和苗族古朴旅游资源潜在优势大,农副土特产品比较丰富,开发价值和潜力很大。

2我县贫困的原因

2.1 农田基本建设差,干旱严重由于资金匮乏,水利设备不配套,保灌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3.35%,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抗御能力低。全县虽降水量充沛,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发生春旱和夏秋连旱,导致粮食严重减产。如1997年全县大旱,平均每公顷稻田减产粮食1.67吨。2010年3月,百年不遇的大旱,全县大面积农作物绝收,六万多人饮水困难,粮食及其它产业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

2.2 文化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差全县农村劳动力三分之一左右是文盲,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仅占10%左右,劳动力文化素质差,因贫致愚,因愚交替现象十分普遍,劳动力资源优势难以发挥。

2.3 地方财政入不敷出丹寨县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501万元,财政支出42198万元,财政收入微弱,无力筹措资金进行农业综合治理和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以致长期低投入低产出,低收入和缺粮导致贫困落后。

2.4 农业技术装备差,中低产田面积大全县蓄、引提水利工程1120处,但由于部分工程不配套和维修管理差,保证有效灌溉面积只达3250公顷,仅占耕地面积的43.35%,一遇干旱则无水可蓄,无水可提。农机总动力30台150千瓦,平均每10公顷耕地仅1.41千瓦,农业技术装备差,抗灾能力弱。全县中低产田土未改良的面积7339.26公顷,占中低产田土面积的61.33%,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质量的提高。

2.5 贫困面积大全县七个乡镇有六个乡镇地属雷公山贫困区,也是新阶段扶贫工作重点的乡镇,有125个行政村,占全县161个行政村的77.64%。全县有重点扶持的贫困村9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60.8%,贫困人口3.96万人,扶贫攻坚的难度十分大,任务十分艰巨。

总之,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低,文化素质差,科学技术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等因素制约了我县的发展,造成了目前的贫困状态。

3我县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及基本经验

1993年,时任省长王朝文把丹寨县列入省长扶贫联系点,随后成了连续六任省长和州委书记的联系点。现在,厦门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又过境丹寨,依托两大动脉,丹寨将凸现区位优势,惠泽“珠三角”经济辐射与产业转移,促进山区资源开发,同时,黔东南州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丹寨纳入凯里城市经济圈,这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激发了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战胜贫困的决心。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扶贫开发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1 外部资源帮扶力度加大近年来,在我县的积极争取下,很多发达地区单位、企业、协会等对我县扶贫开发在资金、技术、智力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例如:在我县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开展团情大调研和“青春丹寨”主题活动,依托远程教育定期对团干部进行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团员到外地参观学习,使全县95%的团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100余名团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了致富的带头人。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推荐,于2008年开始对丹寨进行为期15年的扶贫。2008年至2009年,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投入资金593.7多万元实施的54个脱贫项目和宁波、省、州投入368.6万元实施的70个帮扶项目顺利推进,项目涉及教育、卫生、水利、种养殖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了丹寨县扶贫开发工作。

3.2 农民贫困人口逐步减少,经济收入不断增长我县的改革以农村为突破口,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开发式扶贫的新思路,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扶贫到村至户与培植扶贫支柱产业相结合”等办法,并开展党政机关包乡包村、扶贫企业带村帮户、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农村乡土能人“一帮一”等活动,扶贫工作取得较好成效。2000年,我县贫困人口5.06万人(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50元以下计),2008年,我县贫人口为3.96万人(以农民人均年收入1196元以下计),减少了21.7%,2000年,我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1260元,2008年为2441元,增长93.7%,200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57公斤,2008年人均占有粮食386.6公斤,增长8.2%。

3.3 生态能源建设有了长足进展我县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和谐发展,永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原则,大力实施生态产业建设,打造“绿色银行”,制定实施“绿色家园”,积极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实现了生态能源建设“双丰收”,2000年以来,丹寨共建设沼气池近万口,惠及四万余农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0.3%,例如:我县龙泉镇得禄村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全村80%的农户积极参与改圈改厕建沼气,以往门前屋后一堆堆猪牛粪现象荡然无存,村容整洁,生活和谐。加强对全县茶叶基地和金银花基地的抚育管护,进一步加强对竹产口、森林资源、古法造纸、蜡染制品、工艺鸟笼等绿色产业的开发,推动生态建设和生态利用迈上新台阶。

3.4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要突出重点,要坚持从最困难、最需要解决问题的特困村入手,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原则,加大力度,重点解决饮水、行路、用电、基本农田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切实加强产业开发。现在我县已村村通路、通电。二是因地制宜,坚持统一规划,群众参与,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强重点村建设、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产业开发等工作。三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整合分散在各部门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资源,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开展扶贫开发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做法:一是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县委和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同时,乡镇村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等相关组织,加强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做到分层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扶贫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按计划任务完成。二是立足县情,多种形式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近年来,立足县情,通过实施技术、资金、关怀、党建干部帮扶等工程,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在技术帮扶方面,县里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开展各种技能培训,送技术、送资料进村入户,以提高群众的致富能力。2008年以来,开展蔬菜、种养殖等科技培训196期,培训农民群众3600多人次;在资金帮扶方面,我县创新服务方式,启动“农业产业富民工程”贷款业务,为农户投放贷款资金达3160万元,贷款覆盖七个乡镇,125个行政村,受益群众达1652户;在党建帮扶方面,我县立足党建抓发展,以发展促党建,开展“百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四联四帮―党员干部大深入”、“三创三强”等活动,加大对农村贫困党员和群众的扶持力度,开展活动以来,共有2207名党员帮扶2312户贫困户,帮扶项目563个,资金近300万元,党员直接解决群众困难1639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在干部帮扶方面,我县实施民生关怀工程,积极开展千名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难题,采取了“3211”帮扶形式,县级干部每人帮扶三户,乡科级干部每人帮扶两户,一般干部、党员帮扶一户。动员和引导村干、乡土科技示范户、能人大户及农村优秀实用人才“两帮一”取得阶段性成效。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有74个单位1175名干部参与千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共帮扶1639人,深入农村开展帮扶活动1700多次,帮扶贫困户发展项目200多个,为贫困户办好事实事300多件。三是做好规划,明确目标。编制完成98个重点村的“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参与式原则,根据各重点村的实际,因地地制宜确定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从解决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实际出发,通过论证筛选具体项目,做好项目的规划及申报工作,使扶贫开发项目具有科学性、效益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四是强化管理,专款专用。在项目组织实施中,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公示制和报帐制,对整村推进扶贫资金的使用定期在县扶贫办政务公开栏上予以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证扶贫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效益。五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贫困村的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而可以用于扶贫的政府资金又分散在各级各部门,县按照“渠道不变,统筹协调,统一安排,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的原则,树立“大扶贫”理念,对扶贫部门资源、资金、力量进行整合,使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加大项目协调力度,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为项目村建设协调项目资金。

4新阶段我县扶贫开发的思路及对策

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正绩观,牢牢把握历史发展机遇,以稳定解决特困人口温饱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以构建和谐丹寨为目标,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效,确保贫困地区群众收入稳定增长。为此,今后扶贫开发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展:

4.1 物资扶助与精神扶志相结合,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精神丹寨是一个集“少、边、山”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抓好扶贫开发是全县人民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扶贫先扶志,立志才可根本脱贫。我县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这是我们扶贫开发的最根本动力。但由于我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长期滞后,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财政运转难,城镇发展慢,农村贫困面大,使一部分干部群众感到发展前途渺茫,精神不振,还有一些干部群众安于现状,不思发展,长期存在“等、靠、要”思想。因此,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就要引导群众穷则思变,振着精神。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脱贫的步伐,实现构建和谐丹寨的基础。

4.2 坚持以人为本,为求每一个贫困人口都能直接受益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解决1.6931万农村极贫人口的温饱问题,同时帮助2.2669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巩固的低收入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贯彻真扶贫,扶真贫的原则,工作中要强调到户、到人;每一项扶贫政策,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个扶贫项目,都要作眼于减少贫困人口。扶贫资金和项目要直接用于解决贫困人口的不同情况,制定和落实具体的帮扶计划和项目,对具有劳动能力和开发潜力的贫困人口,着力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综合素质,促其尽快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方的贫困人口,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移民和扶贫移民搬迁,帮其易地脱贫;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实行社会救济,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

4.3 坚持突出重点,以三项重点工作的突破来活跃扶贫开发全局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三项工作,涵盖扶贫开发的各处领域,抓好了可以带动全面。今后一个时期,要把这三项工作作为扶贫开发的总抓手,进一步加大力度,拓展深度和广度。第一,要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努力从根本上整体改变贫困村的落后状况。全县98个重点贫困村覆盖80%的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工作必须下沉到村,扶持到户。第二,要积极开展产业化扶贫,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第三,要切实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

4.4 坚持可持续发展,切实把扶贫开发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构建和谐丹寨的基石,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加,都要求我们走一条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路子。我们要着眼于全部的国土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使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生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协调发展。

对口扶贫工作总结篇3

今天这次会议是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调整后召开的一次会议,是在十年扶贫开发规划执行结束,下一个十年规划即将开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认真总结今年,特别是整个十年规划,查找问题,确保完成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制定下一个十年规划应该说也是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以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分析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下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刚才,市扶贫办通报了全市年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情况,海亮同志宣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相衔接试点意见》,大家就“两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进行了讨论,一会儿,吉平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

消除贫困人口,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乡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截至年底,全市贫困人口由新阶段初期的64万减少到28万,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扶贫开发工作与东部振兴计划结合起来,加大对黑龙港流域县扶贫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力度,确保了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上半年,全市共争取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4172万元,比上年同期(2012万元)增长107%。扶贫政策争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5个黑龙港流域县列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范围,已争取省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县列入省级“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县列入部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一是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西部尽管经济总量大,但处在深山区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不能满足需要,东部是欠发达地区,基本生产条件不发达,财力有限,发展力不从心。二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较多。随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剩余贫困人口所处地域更加偏僻,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水平低,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三是扶贫开发试点工作任务繁重,县“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部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等工作刚刚起步,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四是今年是实施十年扶贫开发规划收官之年,在对十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总结的同时,要认真对照十年规划,查漏补缺,确保十年规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五是新一轮十年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开始,要制定一个符合我市实际、切实可行的规划,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扶贫开发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实现今年各项工作目标,必须在全面推进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快速脱贫的有效途径,要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稳步实施。一是调查研究,摸清底数。产业扶贫谋划不好,不但促进不了农民增收,还会带来负面影响。贫困县、乡、村发展什么产业,群众有没有意愿,产品有没有市场,市场有多大潜力,对这些问题都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避免盲目发展。二是扩大规模,提高覆盖面。每个县特别是贫困县都要形成1到2个扶贫主导产业,努力把贫困家庭的增收项目纳入到产业链之中,发挥规模效益,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三是强化服务,促进工作开展。要切实做好龙头企业引进、贫困群众科技培训、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工作,探索完善产业扶贫中的资金捆绑使用机制,协调好各口专项资金,切实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定点帮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市开展定点帮扶的中直单位有2个、省直定点帮扶单位31个,市委、市政府安排了131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几年来,各帮扶单位始终坚持把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四到位”,有力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但在工作上也存在个别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工作开展不平衡、帮扶措施不对路的问题。目前,第三批定点帮扶即将结束,要对对口帮扶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对还没有完成的工作任务,要抓紧盯办,在资金、物资、信息、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确保定点帮扶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三)行业扶贫。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重点村支持力度的意见》,要求各有关行业部门,按职能范围分别承担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几年来,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行业扶贫的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把市委20号文件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着力解决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

三、着眼长远,狠抓当前,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是我市扶贫开发事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制定未来十年的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规划,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必须及早谋划,以动为先,力求下一阶段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抓紧谋划启动明年扶贫开发项目。十年扶贫开发规划中我市共有707个贫困村,其中第一批318个,占45%,第二批195个,第三批194个,各占27.5%。前期安排的村多、后期安排的村少,而扶贫专项资金逐年增加,省级以上扶贫资金对前期扶持贫困村将在明年给予弥补。因此,各级扶贫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扶贫办的要求,做好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对欠帐多、困难大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纳入到扶持政策中来,提前谋划扶持项目,与省规划搞好对接,全力争取省里的支持,确保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认真做好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将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相衔接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需要,是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最近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扶贫办、民政厅等5部门的意见,对开展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作出部署,市扶贫办、民政局等部门根据我市实际提出了开展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办公厅将于近期转发实施。《意见》确定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黑龙港流域重点困难县、每个县选择3个贫困村先行试点,9月底前完成,然后逐步在全市推开,并将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两项制度中来,切实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

(三)精心做好“两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市—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纲,事关贫困地区群众切身利益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完成“两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有积极科学的目标。“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紧密结合这个总体目标,制定符合我市实际、切实可行的扶贫开发规划。二要有更加有效的措施。在总结推广过去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扶贫开发的新方法、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有更加完善的机制。不断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扶贫开发机制,坚持做到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相结合、开发扶贫与救助扶贫相结合、政府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外部支持与自身努力相结合,集聚各方面力量,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四要有人员经费保障。“两规划”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群策群力,协调联动,解决好人员、经费等问题,为“两规划”编制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四)全力争取上级扶贫开发工作支持。目前,国家和省都在编制新一轮规划,我们要积极跑部进京,加强与国家和省的沟通联系,汇报情况,反映问题,争取在新十年扶贫开发阶段中,我市应扶持的贫困对象全部纳入扶持范围。明年,国家和省将继续扩大“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要提前做好国家和省级备选县工作,争取更多的县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扶持范围。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

(一)明确工作责任。继续实行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各级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对扶贫开发工作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各级扶贫办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切实做好规划制定、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既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地推进,更要根据新情况、新任务,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机制。一是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在扶贫目标上,由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向解决生存问题与提高发展能力转变;在扶贫投入上,注重区域和片区建设,发挥带动和辐射效应;在资金使用上,要研究探索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办法,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内在动力。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增强贫困人口劳动技能,使他们能够早日脱贫致富。三是研究探索社会帮扶新机制。在开展定点扶贫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路子,引导企业实践扶贫挤困的社会责任,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三)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扶贫资金是支持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和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专项资金,政策性强,又非常敏感,必须采取最严格的管理措施。一是专款专用。对于财政性扶贫资金,由扶贫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使用,集中力量用于重点贫困村,确保资金用于与贫困农户有直接关系的项目上,真正使贫困农户受益。二是实行“阳光操作”。扶贫资金的分配、使用一律实行公告、公示和报账制,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保证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各个环节公开透明。三是加强监督检查。要定期对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清理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对口扶贫工作总结篇4

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时期顺利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总书记、温总理、回副总理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对落实好各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总结了过去10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成果、宝贵经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了今后10年扶贫开发工作,这对于动员全党和全社会力量,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加快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对口支援和东西扶贫协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和与甘肃的扶贫协作,受援省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走出了一条务实高效、科学发展的路子。根据中央的部署,未来十年扶贫标准大幅度提高,扶贫内涵不断拓展。我们要把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组织领导,把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实际,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要加大东西扶贫协作力度,在搞好对口支援和田地区、地区、自治州、的同时,继续加大对省对口帮扶力度,坚持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相结合,坚持富民安居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帮扶相结合,努力取得更大成效。要完善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统联合推动机制,帮扶我市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提高扶贫标准,扩大扶贫对象范围,有效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优化配置和整合扶贫资源,鼓励和引导各种层次、不同形式的民间交流与合作,开展各种公益和慈善捐助活动,大力弘扬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健康、广泛、持续、深入地开展。

对口扶贫工作总结篇5

——在贵州省脱贫攻坚形势政策报告会上的发言

刘 永 富

(2019年8月23日)

 

尊敬的孙志刚书记、谌贻琴省长,贵州省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孙志刚书记、谌贻琴省长和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向大家汇报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扶贫办,对贵州省委省政府和各位领导对脱贫攻坚、对国务院扶贫办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表示崇高敬意。我从四个方面汇报。

 

一、学习扶贫重要论述的初步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亲自挂帅出征,走遍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0多次国内考察40多次涉及扶贫,连续6年新年首次国内考察看扶贫,连续5年召开6次跨省区的脱贫攻坚座谈会分阶段、分专题部署推进工作,连续3年主持召开会议审定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结果,党的以来每月都对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脱贫攻坚作出的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扶贫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体会,学习贯彻扶贫重要论述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把握。

(一)实践基础。实践是理论之源。曾深情地说:“回顾中国几十年来减贫事业的历程,我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扶贫重要论述“形”于上山下乡的特殊经历和在地方长期从政的探索积淀,“成”于担任党的总书记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之后。

青年时期。1969年,同志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当知青,一干就是7年,品尝贫穷之苦。他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深厚感情,对中国“三农”和贫困问题有深刻理解。他带领群众打淤泥坝、修梯田、建沼气,办铁业社、缝纫社、小卖部等,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开启了反贫困的生动实践。

在地方工作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同志在河北正定县担任县委书记,走遍全县200多个村子,大刀阔斧改革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领全县人民一举甩掉“高产穷县”的帽子。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提出经济大合唱、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重要思想,提出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的愿景,形成《摆脱贫困》一书。在福建省工作期间,积极贯彻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战略思想,开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成为践行“两个大局”的成功典范。组织开展省内造福工程、山海协作、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等,探索了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在浙江省工作期间,主持制定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部署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百亿帮扶致富等扶贫工程,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思想,走出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新路子。

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十八届二中全会上强调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在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我们党一开始就是为改变穷苦人民命运而带领他们进行革命的,当年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湖南农民运动、发动秋收起义、上井冈山,都是为了穷苦人民。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到新中国成立70年时,如果还没有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那党的宗旨怎么体现、我们的承诺怎么兑现呢?所以,抓好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是国内外皆知的庄严承诺。我们一定要如期兑现承诺。”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总书记国内考察第一站去了广东,宣示改革开放决心,第二站就到河北阜平革命老区,进村入户看真贫,作出“两个重中之重”(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和“三个格外”(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等重要指示,拉开了总书记抓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2014年,总书记作出把资金用到扶贫对象上,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等重要指示。2015年,总书记作出做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解决“四个问题”(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要指示,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基本方略、政策举措和工作要求。2016年,总书记作出实施最严格的考核制度,贫困县党政正职保持稳定,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等重要指示。2017年,总书记作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等重要指示。2018年,总书记作出实行脱贫攻坚干部轮训,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抓紧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战略思路等重要指示。2019年,总书记作出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巩固脱贫成果,防止松劲懈怠,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等重要指示。

(二)主要内容。扶贫重要论述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内容。

一是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这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是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这是从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高度,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是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这是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全面深化扶贫领域改革、构建贫困治理体系的高度,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农村普遍贫困,需要通过普惠性的政策措施,使大部分地区和群众受益。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过去那种大水漫灌式扶贫很难奏效,必须采取更精准的措施。”“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确保脱贫真实有效。

四是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这是从如何发挥政府投入主体主导作用,形成扶贫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用于扶贫的资金等,增长幅度要体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要求。省级财政、对口扶贫的东部地区也要按照这个原则,相应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水平。”“要加强资金整合,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确保整合资金围绕脱贫攻坚项目精准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要强化监管,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扶贫资金支撑保障,做到多渠道筹措、精准化使用、常态化监管,实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切实提高使用效益和效率。

五是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这是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大扶贫格局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要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各部门要积极完成所承担的定点扶贫任务,东部地区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力度,国有企业要承担更多扶贫开发任务。要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六是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这是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高质量脱贫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实施最严格的督查巡查和考核评估,确保脱贫攻坚务实扎实真实。

七是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这是从尊重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要改变我们习惯的送钱送物方式,坚持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着力培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确保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动力。

八是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人类共同使命,发挥我国软实力,增强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树立大国形象的高度,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的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将帮助各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减贫理念与经验,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继续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作出贡献。

(三)精神实质。学习贯彻扶贫重要论述,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

第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重要论述,从政党性质、执政责任、巩固制度的高度深化了对我国扶贫工作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就是为了彻底解决贫困及其背后的制度性原因,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只有把解决贫困问题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才能体现社会主义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优越性,才能体现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第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扶贫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体现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信念,体现了心系民生,心系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政治信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蕴含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最充分、最生动的体现。

第三,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脱贫攻坚的统领。扶贫重要论述为脱贫攻坚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和遵循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扶贫模式转型,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统筹整合使用好行业资金、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各类资源,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整体脱贫。要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要以共享发展理念确保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开放发展理念拓宽扶贫思路,加强国际减贫领域交流合作,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第四,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和党的领袖的深厚情怀。贫困群众,是总书记深深的牵挂。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总书记作出的庄严承诺。扶贫重要论述,既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担当,又是对近代以来无数先贤和革命先烈对理想社会幸福生活向往的回应,还是对全人类解决贫困问题提供借鉴和中国方案的责任承接,彰显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言”和“行”,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共产党人和党的领袖强烈的宗旨意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浓厚的爱民情怀。

二、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2015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加强脱贫攻坚组织保障。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全面建立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扎实推进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一)重点工作。

一是开展建档立卡,摸清贫困底数,“扶持谁”的问题基本解决。2014年,全国组织80多万人逐村逐户开展贫困识别,共识别出12.8万个贫困村、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基本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信息,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2015—2018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和动态调整,识别准确率不断提高。目前建档立卡已经能完整记录贫困人口识别、帮扶、退出全过程,能说清楚贫困分布、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等。建档立卡使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为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实行最严格考核评估制度和保证脱贫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开展驻村帮扶,增强一线力量,“谁来扶”的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目前在岗的第一书记20.6万人、驻村干部70万人,加上近200万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线扶贫力量明显加强。2018年,中央组织脱贫攻坚干部轮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基层干部工作能力逐步提升,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广大扶贫干部作出巨大奉献,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已有770多人牺牲在脱贫攻坚岗位。

三是实施“五个一批”,推进精准施策,“怎么扶”的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特色种养业较快发展,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新模式成效显现。就业扶贫实现2470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完成870万贫困人口的建设任务,今年将基本完成剩余100多万贫困人口的搬迁建设任务。教育扶贫改造9.7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控辍保学力度明显加大。健康扶贫累计救治1435万贫困人口,贫困患者医疗费用平均自付比例在10%左右。扶贫与低保两项制度衔接不断加强,1700多万贫困人口享受低保政策。

四是严把贫困退出关,确保脱贫质量,“如何退”的问题基本解决。中央建立贫困退出机制,明确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和程序,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制定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国家连续三年组织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组织省际间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和记者暗访,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树立脱贫实效导向。每年对申请退出的贫困县组织专项评估检查,2018年以后交由省里负责,国家进行抽查,确保退出结果真实。

五是加大扶贫投入,强化资金监管,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现在每年有过万亿资金投入贫困地区的县乡村,中央、省、市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每年约3000多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每年约3000多亿,政府专项债每年用于脱贫攻坚1000多亿,扶贫小额信贷累计放贷5700多亿,土地增减挂指标跨省交易每年600多亿,还有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和社会扶贫资金。全面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推进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加快扶贫资金拨付进度,建立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健全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审计查出问题金额占抽查资金的比例大幅下降,严重违纪违规资金占比降至1%以下。

(二)主要成效。

一是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连续6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1.7%,改变了以往新标准实施后减贫人数逐年递减的趋势,打破了前两轮扶贫每当贫困人口减到3000万左右就减不动的瓶颈。全国832个贫困县,436个已宣布摘帽,改变了贫困县越扶越多的局面。

二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贫困地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贫困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幅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多百分点。通过产业扶贫,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新业态迅速发展,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生态扶贫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三是形成了全社会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东西部扶贫协作,促进了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和区域协调发展。定点扶贫畅通了党政军机关特别是中央国家机关了解农村与贫困地区的渠道,推进了作风转变和干部培养。贫困人口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营造了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四是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300多万县以上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他们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加强了基层基础工作,了解了国情民情,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通过组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贫困退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

五是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的脱贫攻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很多国家和国际机构邀请我们分享减贫经验,显著提升了我国的软实力。

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为消除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有效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作出了贡献,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在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有以下主要原因:一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带领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五级书记一起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二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任务。就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将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三是有一个科学的基本方略。这个方略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40多年长期探索的结晶,是中国扶贫理论和扶贫实践的重大创新。不仅是脱贫攻坚的科学方法,也成为当前许多工作基本遵循。四是有一套超常规的政策举措。出台财政、金融、土地、教育、医疗、科技、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五是有一个合力攻坚的社会局面。脱贫攻坚不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中西部地区是主体责任,东部地区有帮扶责任,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有定点扶贫责任,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有社会责任。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践行者,都是亲历者,没有旁观者。六是有一套严格的考核体系。对省级党委和政府、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进行严格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较真碰硬,树立鲜明的实效导向。

(三)主要问题。

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影响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问题。一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依然艰巨。“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8.2%,98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二是“三保障”仍存在薄弱环节。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全国还有一些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一部分留守儿童上学困难。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一些贫困人口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一些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贫困县乡村医疗设施薄弱,有的贫困村没有卫生室或者没有合格村医。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不少贫困户居住在危房,一些地方农房没有进行危房鉴定或者鉴定不准。在饮水安全方面,还有不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建档立卡数据显示,剩余贫困人口中,还有约14%需要解决“三保障”问题。第二类是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脱贫攻坚责任不落实、政策不落实、工作不落实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问题,脱贫摘帽后松劲懈怠问题,以及贪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第三类是需要长期逐步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需要加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陈规陋习难改等。对上述问题,我们要分清轻重缓急、妥善解决。

 

三、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安排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后,今年以来持续督战、高位推进,先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4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脱贫攻坚形势,深刻阐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严肃指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对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进一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今明两年的工作安排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狠抓“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推进专项巡视和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防止脱贫摘帽后松劲懈怠,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和能力建设,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和减少返贫,确保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做到尽锐出战。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是党中央深深的牵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的唯此一件,党中央围绕一个主题、集中在一个领域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唯此一件。我们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涉及领导协助抓,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强大合力,保持攻坚态势,做到尽锐出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二)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这是决定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的关键。一是加快方案实施。认真组织实施好“三区三州”和其他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确保规划的建设项目基本完成。继续召开现场推进会,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现场督战。二是加强跟踪监测。对贫困发生率高的贫困县、贫困村,加强数据分析和实地监测,按级逐一分析原因,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加快脱贫进度。三是加大支持力度。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在贫困县、贫困村脱贫摘帽后,统筹资源用于加快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脱贫进度。

(三)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脱贫攻坚解决的是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标准就是“两不愁三保障”。这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要始终坚持,既不降低标准、虚假脱贫、影响质量,也不拔高标准、脱离实际、吊高胃口。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上下共同努力解决。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优先安排项目、优先保障资金、优先落实措施。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主管部门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标准和支持政策,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对解决本行政区域内“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实化标准,统筹组织资源,集中力量攻关。各市县党委和政府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全面摸清“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对账销号。二是把握保障标准。贫困人口义务教育有保障,主要是指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有学上、上学方便。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主要是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覆盖范围,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指现居住在C级和D级危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通过进行改造或其他有效措施,保障不住危房。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指贫困人口有水喝,饮水安全达到当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各地可以在国家基本标准和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细化实化标准。要宣传政策标准,合理引导预期。已经实施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举措,明显超出基本标准的,要予以纠正;同时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翻烧饼”。三是统筹整合资源。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政策、资金是够的,关键是用好用足。要减少和简化项目审批环节,优化工作流程,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今年底前基本解决突出问题。

(四)认真整改问题。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没有把脱贫攻坚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有的分管扶贫的领导变动频繁,有的不熟悉脱贫攻坚工作,有的行业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有的市县抓落实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有的驻村帮扶工作不扎实。二是扶贫标准把握不精准。有的标准把握不精准,或拔高扶贫标准,引发非贫困户攀比,或降低识别标准,引发新的矛盾。三是政策措施落实有偏差。产业扶贫方面,“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光了之”等问题仍然存在;就业扶贫方面,有的虚设扶贫公益岗位,轮流坐庄,变相发钱;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有的建设质量差,入住率低,后续帮扶乏力;扶贫小额信贷方面,仍有户贷企用、将贷款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等现象。四是“三保障”工作不够扎实。有的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五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花样翻新,有的问责泛化,基层干部负担仍然较重。六是部分脱贫摘帽县出现松劲懈怠,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七是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八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工作不积极主动,配合不密切。有的东部省市资金拨付迟,有的中西部地区资金使用进度慢。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整改,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改、较真碰硬改、举一反三改、标本兼治改,真整改改到位,促进脱贫攻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今年底,中央将对专项巡视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巡视和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将作为2019年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的重要内容,作为明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脱贫攻坚是党委和政府的责任,要防止以问责代替问题整改,不能把板子简单打在基层扶贫干部和扶贫部门身上。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基层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五)防止脱贫摘帽后工作松劲懈怠。从考核和平时掌握的情况看,有部分摘帽县出现了工作松劲懈怠,脱贫攻坚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减贫进度明显减弱。有的省、市、县2019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增速低于2018年,有的摘帽县脱贫进度明显放缓甚至没有完成年度减贫任务,有的脱贫人口收入没有增长甚至下降,有的贫困村宣布脱贫摘帽后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实际不在岗。这些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换频道的思想和行为,若任其蔓延,势必影响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必须认真解决。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重要指示精神,督促脱贫摘帽县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一是扶贫政策不变,保持脱贫攻坚期内政策稳定。二是工作队不撤,贫困村退出后驻村工作队继续开展帮扶。三是资金投入不减,继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加强财政涉农资金整合。

(六)提高质量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到今年底,我国预计有9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切实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和减少返贫,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战能不能全面打赢。要多管齐下提高脱贫质量,巩固成果。一是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确保脱真贫、真脱贫。二是加强动态监测,组织开展“回头看”,探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贫困人口、脱贫人口、边缘人口等进行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及时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三是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增收渠道。四是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七)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2018年以来,东西部省市每年签订扶贫协作协议书,中央单位每年签订定点扶贫责任书,把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变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刚性任务,增强了操作性,帮扶工作质量和成效显著提升,多项指标实现翻番,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一步,一是认真落实协议书和责任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加快援助资金拨付速度,确保各项指标实际完成数比上年有所增长。二是精准聚焦重点难点,细化帮扶举措,帮助受帮扶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取得更大脱贫成效。三是充分发挥优势,创新帮扶方式方法,深化消费扶贫(案例:广东准备投资3个亿,面向“大湾区”建一个5万平米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农产品交易市场,对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免收管理费),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继续支持军队开展精准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

(八)持续推进作风和能力建设。首先要看到,扶贫领域作风总体是好的,这几年8000多万人脱贫,是干出来的。同时也要看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还十分突出,必须坚决纠正。一是强化脱贫攻坚作风建设。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国务院扶贫办专门公告,重点解决频繁填表报数、多头重复考核、层层或变相督查、文山会海、飞行调研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二是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继续做好脱贫攻坚干部分类分级培训工作,提高各级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回流本土人才,带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培养“不走的工作队”。

(九)加强脱贫攻坚总结宣传。一是做好脱贫攻坚总结。确定一批脱贫成效显著、有代表意义市、县、乡、村进行总结,为下步中央全面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素材。二是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大力宣传脱贫攻坚伟大成就、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宣讲脱贫攻坚目标标准,增进社会各方面共识。健全涉贫舆情应对机制,提高对敏感涉贫舆情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发现能力、研判能力和处置能力。三是谋划2020年后扶贫工作。

四、积极支持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

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扶贫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届接着一届干,一级带着一级干,持续不懈向贫困宣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到国务院扶贫办近6年,这是第15次来贵州,每次来贵州都能看到好的变化,学到新的东西,感受比较深的有几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贵州实行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双组长责任制,历届省委书记、省长都高度重视,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孙志刚书记、谌贻琴省长主动帮扶攻坚任务最重的县和极贫乡镇,经常深入一线把脉问诊、现场指导。省委常委会议定期不定期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开展“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活动,省政府每次常务会议至少有一个脱贫攻坚方面议题,省政协开展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百名政协主席挂帮百个贫困乡镇,千家委员企业帮扶千个贫困村,万名委员结对万户贫困家庭),市州党委和政府每季度至少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两次,贫困县党委和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两次,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二是工作扎实有力。贵州举全省之力打好基础设施、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实施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四个聚焦”,开展漏评错评错退、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帮扶工作不扎实、政策落实不到位、东西协作有差距、攻坚打法不精准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许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三是持续不断发力。今年6月28日至29日,贵州召开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攻克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再聚焦再发力,对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对贵州采取的措施,汪洋主席批转有关省市学习借鉴。四是脱贫成效显著。据贫困统计监测,2012年至2018年,贵州贫困人口从745万减少到173万,贫困发生率从21.3%下降到5%,贫困发生率每年平均下降2.7个百分点,比全国快1倍。据建档立卡数据,贵州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746万减少到2018年的155.1万,全省66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33个。2016年、2017年、2018年成效考核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为“好”。国务院扶贫办将继续加大对贵州的支持力度,总结推广经验,助力贵州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保持荣誉,走在前列。贵州脱贫攻坚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脱贫攻坚“省级样板”。全国脱贫攻坚的许多好做法好经验,不少都是贵州首提首创。贵州脱贫攻坚虽然取得决定性进展,但由于受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影响,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截至2018年底,贵州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国的11.2%,规模居全国第2位,未摘帽贫困县占全国的8.3%,规模居全国第4位。希望贵州始终保持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攻坚势头,强化五级书记和行业部门责任,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整改问题,提高质量。脱贫攻坚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客观地反映了贵州省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也发现并指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贵州要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整改落实,举一反三改进工作。要严把贫困识别关和退出关,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和减少返贫。要着眼长远,在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建立健全益贫带贫机制,确保贫困户融入产业链。要做好扶贫扶志工作,加强教育宣传发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进帮扶方式,培育基层“带头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

(三)化解风险,防止隐患。一是防范完不成任务和脱贫质量不高的风险,要紧盯深度贫困地区和“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摸清底数,强化政策措施,补齐短板弱项,确保深度贫困地区不拖后腿,“两不愁三保障”不留死角。二是防范工作中的风险。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中存在的问题,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脱贫。规范扶贫小额信贷和光伏扶贫管理,防止扶贫小额信贷呆账坏账,防止光伏扶贫建设质量不高、运维滞后、套取冒领国家补助资金。三是加强扶贫资产管理。这几年,贵州每年都有大量扶贫资金投入,大批扶贫项目开工,形成了大量存量资产,要以县为单位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有效监管,防止资产流失。四是防范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风险。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和制度建设,加大查处力度,防止微腐败。

(四)总结经验,宣传典型。脱贫攻坚战以来,在贵州大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建议贵州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县、乡、村进行认真总结,为下步国家全面总结脱贫攻坚工作、提炼脱贫攻坚精神、宣传脱贫攻坚成就提供贵州素材。要广泛宣传正面典型,激发社会正能量。同时,要切实妥善做好负面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加强负面舆情监测和研判,主动释放权威信号,有效降低社会杂音噪音,不断壮大脱贫攻坚主流声音,防止干扰大局。

对口扶贫工作总结篇6

一、*年扶贫工作的回顾

去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7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全国扶贫系统按照中央关于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要求,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大力推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2010年)》的实施,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去年新一届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后,国务院扶贫办立即进行了贯彻。各省区市根据会议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制定政策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扶贫工作支持和投入的力度。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支持力度的意见》,贵州省委作出了《关于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决定》,提出了分阶段扶贫开发的具体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了各部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任务和责任,进一步加强了扶贫资源的整合。黑龙江、海南等省还根据扶贫工作的需要,充实和加强了省级扶贫机构。在中央不断增加扶贫资金的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积极筹措扶贫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配套资金总量超过30亿元,比上年又有了明显的增加。

(二)整村推进,实施贫困村扶贫规划。各省区市按照扶贫纲要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积极组织扶贫规划的实施。据不完全统计,*年正在实施规划的贫困村共新增基本农田176万亩,新增改扩建道路18.6万公里,新增及改良人工草场面积499.9万亩,解决643.1万人、593.9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完成扶贫移民42万人。扶贫规划的实施,改善了当地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增加收入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大规模组织扶贫培训。一年来,各省区市围绕规划项目的实施,采取专家授课、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直接组织培训的干部群众达5万多人次,重点县组织的农民和乡村技术人员培训达到1500万人次。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组织扶贫开发的实战能力,增强了贫困农户掌握先进适用技术、实现增产增收的本领。国务院扶贫办直接组织了五期党政培训班和三期定点培训、民族干部、统计监测专题培训班。其中党政干部培训班培训了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部分东部省扶贫任务较重县的主管领导和扶贫办主任,以及各省区市扶贫办有关负责同志,参训总人数达到1562人,是近年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学员分布最广的一次扶贫培训。

(四)继续开展定点扶贫和协作扶贫。参加定点扶贫的各级党政机关和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的主要领导讲政治、顾大局,以帮助和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为己任,认真组织开展定点联系、对口帮扶和干部、人才交流工作,帮扶的领域不断拓宽,援助规模进一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年中央单位为定点县派出487名挂职干部,调研4741人次,投入7亿多元,引进资金超过31亿元,引进技术282项,资助贫困学生4.1万人,举办培训班1780期,培训18.8万人次。东西扶贫协作双方干部相互交流考察4654人次,东部提供财政支持3.4亿多元,签订企业合作项目640个,实际投资35.4亿元。组织劳务输出16万人,举办行政专业干部培训班70期,培训6672人次,举办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班720期,培训16万人次。在中央国家机关的示范带动下,各地党政机关的结对帮扶工作和社会各界的扶贫济困活动蓬勃发展,为贫困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

(五)探索了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经验。根据新阶段扶贫开发新特点、新任务,各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造和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黑龙江、甘肃、内蒙古等省区集中力量,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一个村一个村地解决问题,取得了明显效果。江苏省安排财政资金建立担保基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信用社开办“到户贷款”,受到当地贫困群众的普遍欢迎。江西省在扶贫移民工作中,坚持认识、领导、组织、措施“四个到位”,确保贫困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重庆市开展“集团式社会扶贫”,由实力较强的市直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组成社会扶贫集团,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共同帮扶若干重点县,实现了社会扶贫资源的整合。山东、内蒙古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组织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特色农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这些经验和做法,对做好下一步的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国扶贫系统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去年全国的扶贫开发又取得新的进展。592个重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5.8%,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高出1.5个百分点,这是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后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882元的贫困人口减少了128万。在遭受“非典”影响和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应该充分肯定。

二、进一步提高对当前扶贫开发形势的认识

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面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为搞好扶贫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也更加坚定了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战胜困难、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速度明显趋缓。“八七”计划期间,平均每年解决6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入新世纪的头两年平均每年不到200万,去年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这是改革开放之后扶贫开发历史上的第一次。其中河南、安徽、陕西、黑龙江的情况最为突出。由于自然灾害波及面大,返贫现象非常严重。四省返贫人口数量总共超过了200万。这充分说明扶贫开发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二是贫困人口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年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的收入上限是637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622元,两者之比为1:4.12。比1992年的1:2.45差距进一步扩大,表明贫困群众在发展中的相对弱势地位的问题更加突出。

造成这种情况,有自然灾害的影响,有宏观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的原因,也与当前“三农”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有关。但从扶贫开发自身来讲,与过去相比有这样四方面的新情况:

一是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更差。据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调查统计,连年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农户76%生活在山区,有46%的农户人均耕地不足1亩,贫困农户粮食亩产仅为180公斤,比非贫困农户低66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0公斤。

二是贫困人口文化技术素质更低。据国家统计局对重点县的监测调查,*年重点县贫困农民劳动力文盲率为22.4%,其中*年、*年连续贫困的农户劳动力文盲率高达28.1%。

三是贫困人口居住相对分散,构成更复杂。1994年,国家确定592个重点扶持贫困县,覆盖全国贫困人口的73%以上。*年重点县覆盖的贫困人口只占到55%左右,下降了18个百分点。说明贫困人口的分布趋于分散,致贫原因日趋复杂多样,需要做更为艰苦细致的工作。

四是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扶贫开发更须进一步探索。新阶段的扶贫开发是在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后展开的,如何在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帮助贫困农户增加收入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如何建立扶贫工作新机制也需要探索。如,最近几年银行商业化运作后,小额到户贷款的规模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年度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户得到的扶贫贷款较上年减少18.9%,得到贷款的农户只占1.5%。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贷款到户的比例是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鉴于上述情况,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必须统一以下四点认识:

(一)要充分认识扶贫工作的艰巨性,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的力度。目前的8500多万贫困人口,由于居住条件恶劣,综合素质较差,改变这部分人口的贫困状况,将是继“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之后的又一场攻坚战,任务十分艰巨,不可有丝毫松劲情绪。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更应关注贫困群体,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贫困群体难以自发变富,政府必须调节社会分配格局,增加向贫困地区的投入。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不可改变的目标。实现小康目标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西部,难中之难在贫困地区、贫困群体。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又要增强搞好扶贫工作的紧迫感,进一步把扶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减少贫困人口作为主要任务。扶贫工作的对象是贫困群体。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必须紧紧围绕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生产质量。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29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同时,还要帮助5600多万初步解决温饱的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三)正确处理粮食安全、增加收入和生态建设的关系。粮食安全是解决温饱的基础,增加收入是稳定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关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扶贫开发必须把握好三者关系。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贫困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据我办对河南洛宁县5个不同类型贫困村调查,5个村共有农户1880户,其中缺1-3个月粮食的农户有1013户,占总户数的一半以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直接走访的20多户农民已没有传统的粮囤,存粮多的农户只有2-3麻袋粮食,约200多斤。出现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生产能力不足,耕地少,质量差,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年,洛宁县减少耕地近8万亩,减少了12.6%。5个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水浇地更少。这种情况在贫困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必须看到,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一旦粮食安全出现问题,贫困地区将面临运不进,也买不起的严重局面。各级扶贫部门要继续把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凡有条件的地方必须就地解决粮食问题。无论是退耕还林、移民搬迁,还是调整结构,都必须做到贫困农户的基本口粮有稳定的来源。

(四)要注重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加强扶贫资源的整合。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是我国扶贫开发的一条基本经验。搞好扶贫工作不仅要管好用好现有的扶贫资金,而且要善于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和东部沿海省市的扶贫资源。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表明中央更加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问题,更加重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发展问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各部门和东部沿海省市必将更加关注、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因此,在扶贫工作中仅靠专项扶贫资金远远不够,必须把方方面面的资源捆绑在一起,以形成上下左右共同支持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发挥整体效益。

三、*年的重点工作

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及最近家宝总理在西部开发会上提出的“力争在2007年以前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要求,今年扶贫开发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力量,实施整村推进计划。一次规划、整村推进,一个村一个村地的解决问题是新阶段扶贫工作的创新。三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利于突出重点,抓出成效。全国14.8万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覆盖了83%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抓好了这些村的脱贫就可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有利于扶贫工作的进村入户,抓到实处;有利于资金的集中使用,整村推进是资金整合使用的载体;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今年要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广。一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中央的各项扶贫资金,要支持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同时,要整合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资金,向贫困村集中,只有这样才能抓出成效。二是要突出重点,找准目标,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要下大力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返贫。要对规划进一步审核调整,分清轻重缓急,优先解决扶贫开发中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三是要配好班子。一些地方村级班子软、懒、涣散也是返贫的重要原因。整村推进必须有一个好的班子,特别是要有一个办事公正、能带领贫困农民增收脱贫的党支部书记。有些地方针对乡村班子存在的问题,选派驻村帮扶干部帮助落实增收脱贫的措施、帮助组建新班子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四是各级扶贫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验收,确保整村推进计划的顺利实施。在今年适当的时候,国务院扶贫办将组织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

(二)加强技能培训,推进劳动力转移。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的转移是新阶段扶贫工作中带有战略意义的一项措施,具有五个方面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户的劳动力素质;(2)有利于增收脱贫,外出一个劳动力,可基本带动一户脱贫;(3)有利于推进异地搬迁。劳力先移可带动全家搬迁;(4)有利于缓解贫困地区的生态压力;(5)有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搞好这项工作要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二是以技能培训为主,兼顾其他;三是培训与转移相结合;四是多部门协作。今年我们准备抓好以下六项工作:1、进一步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五月份安排在河南信阳召开一次座谈会;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全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规划,作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年)》的配套规划;3、认定和培育一批培训基地,今年要认定10个基地,先期启动,进一步探索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的路子,基地要发挥不同区域的优势,力争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牌;4、组织有培训经验的同志编写农民技能培训实用教材和培训大纲;5、探索建立培训转移东西协作的机制。6、下发一个搞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指导意见。从今年开始,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基本做到贫困农户每户有一个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增加一条就业的渠道。各地也要制订好规划,加快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服务体系建设,搞好劳务的供需衔接工作,并强化跟踪管理,解决进城务工的实际困难,保护贫困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抓好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发展。贫困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中面向市场、立足当地优势、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农业是个成功的探索。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必须通过产业化来进一步提高层次、扩大规模、形成优势产业。现在部级龙头企业有372家,省级龙头企业有1800多家。要支持这些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搞基地建设,推动结构调整,带领农民增收。河南省扶贫系统对带动贫困农民就业的龙头企业采取三条扶持政策:一是媒体宣传;二是补贴培训经费;三是对扩大生产规模的安排部分贴息贷款。为了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今年扶贫办将与有关部门就如何支持龙头企业扶贫的问题做深入调查研究,对支持的标准、范围和程序加以规范,以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凡是带动贫困农户结构调整和增加就业的龙头企业,都要给予大力支持。

概括上述三方面的工作,就是要以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为切入点,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为切入点,提高贫困农户的综合素质;以发展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带动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推广适用农业技术,提高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今年的科技扶贫,要从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进一步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在西北干旱地区推广集雨灌溉、旱作农业技术,在高寒山区推广地膜覆盖等增温技术,在西南石灰岩地区推广“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技术。国家科技扶贫专项资金的安排,要围绕实用技术重点示范和推广,要支持不同类型的生态区域探索扶贫开发的组合技术模式,为面上的大规模推广积累经验,提供技术支撑。各省区市扶贫部门也要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抓好示范户、示范点和示范片,并安排专项经费开展贫困农户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能力。

(五)加强跟踪指导,确保贫困地区粮食安全。今年各地要把农田基本建设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项目作为重点,优先扶持。国务院扶贫办将对内蒙古、河南、贵州、陕西、甘肃5省区进行调查研究。每个省区选择4个不同类型的重点县,每县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重点贫困村,每村随机抽样50户,详细了解贫困地区的粮食供需和生产能力状况,研究贫困人口的缺粮原因和粮食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在此基础上,建立贫困人口粮食安全的联系报告制度,形成动态跟踪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全国贫困人口的缺粮情况,研究解决粮食问题的政策措施。

(六)强化扶贫资金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今年中央新增8亿元财政扶贫资金,使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总规模达到了122亿元。各地也要进一步增加扶贫投入,同时要努力提高使用效率。这些扶贫资金是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专项资金,政策性极强,又非常敏感,一旦由于管理使用不善、出现问题,不仅影响扶贫效果,而且在社会上影响很坏,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管理。第一,扶贫资金必须做到集中力量支持贫困村扶贫规划的实施,用于与贫困农户有直接关联的项目上,保证重点,专款专用,不能撒胡椒面。目前一些地方扶贫资金使用中的突出问题是太分散,没有体现集中用在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最基本的原则。办里的同志在一个县调查,该县*年财政扶贫资金1236.44万元,用于116个项目,包括照明工程,新修5所小学校,新建11个卫生室,新建1座广播电视站以及计划生育、党建、农经网等。有些省从省一级就采取了切块方法。必须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否则“2007年以前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目标是无法达到的,对党中央、国务院不好交帐,对贫困地区的人民不好交帐。各省扶贫办的同志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要为领导小组出好主意,把好关。扶贫资金只能做加法,不能做除法。各方面的资金要向贫困地区倾斜,不能将扶贫资金多方切块。第二,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必须实行“阳光工程”。要大力推行扶贫资金的公告、公示和报账制度,依靠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保证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公开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第三,要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的检查审计。今年扶贫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去年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经与审计署协商研究,今年准备出台扩大审计面、加大上审下和异地交叉审力度的措施和办法,并联合下发执行《加强扶贫资金审计力度的通知》。第四,要搞好扶贫贷款到户的试点。针对当前信贷扶贫资金到户难的问题,要创新贴息贷款运作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扶贫到户贷款新形式,进一步提高扶贫贷款到户的比例。今年我们已和财政部一起选择了十个省的33个重点县,采取贴息直接切块到省(县)的办法,开展扶贫贷款到户工作的试点,以便总结经验,尽快提出全国性扶贫贷款运作方案。

(七)完善责任制,狠抓扶贫工作的落实。为了确保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今年我们将根据“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各级扶贫机构的责任,加强检查、督促。一是健全以省为主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建立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年度汇报制度,增强各省的责任感。二是建立重点县对所属重点村的检查制度,重点检查整村推进计划的落实情况,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贫困村要健全贫困户档案制度,真正做到对贫困农户的情况心中有数,以便分析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通过上述规章制度的建立,形成中央抓省、省抓市和县、县抓村,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扶贫工作责任制。我们还要考虑扶贫资金分配与各省的工作成效相挂钩的机制。要鼓励各省做好工作。

(八)按照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强东西扶贫协作。组织东部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开展东西协作扶贫,是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东西扶贫协作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今年,这项工作要按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的思路,坚持对口帮扶、广泛协作、东西互动、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帮扶投入,扩大协作规模,突出扶贫成效。一是要把重点放在帮助贫困地区实施扶贫规划上,改善基础设施,促进贫困农民增收,解决和稳定温饱,为达到小康创造条件。二是要积极开展经贸合作,实现东西部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三是要结合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继续开展东西部党政干部挂职交流,积极组织各类专业人才到西部服务。四是要发挥东部地区吸纳劳动力强的优势,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劳务培训,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协作双方要制定专门的劳务合作规划。今年在去年总结评比的基础上,对东西扶贫协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宣传,进一步把这项工作推向高潮。

(九)加强配合,共同为贫困地区农民办实事、减负担。发挥政治制度的优势,加强部门协作,是我国扶贫开发的一大特色。今年,各级扶贫部门要与有关方面加强合作,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吸引各方面的资金用于贫困地区。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开展中央机关的定点扶贫。经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协商,我们将共同筹备召开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经验交流会。二是协助抓好贫困地区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各级扶贫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一费制”、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报刊订阅“限额制”和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以及贫困地区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政策,积极支持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和贫困地区“少生快富”工作的试点。总之,要开阔视野,从多处着手,依靠方方面面的力量,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改进作风,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扶贫开发新举措

扶贫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只能做好,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全国扶贫系统是一支作风顽强,工作扎实的队伍,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好的作风,并根据新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拓创新,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一,要加强政策学习,树立科学发展观。当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特别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我们搞好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基础。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的思路。扶贫战线的各位同志要认真学习中央的有关重要文件,全面深刻地领会精神和实质,努力使自己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

第二,要深入基层,摸清实情。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尽快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各级扶贫部门要针对这些贫困人口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在现有的贫困人口中,要搞清楚:有多少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多少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通过开发扶贫的办法解决问题,有多少需要移民搬迁。只有比较准确地摸清楚这些基本情况,我们才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办法,逐村逐户地解决问题,工作才会更加主动。

第三,要开动脑筋,研究新问题、新举措。今年,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了第四个年头。这几年全国的宏观形势和扶贫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党的十7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给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扶贫工作在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要加强研究,提出新的对策。对当前扶贫工作的新情况、新思路大家要多研究,多思考,要注意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要摸清贫困人口的构成情况和致贫原因;二是要研究基本解决温饱的新标准;三是要研究贫困地区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供求情况;四是要研究贫困地区基层组织的状况;五是要研究如何减轻贫困农户负担的问题;六是要研究国家新出台的政策对贫困地区的影响;七是要研究扶贫工作的激励机制等等。各级扶贫部门要加强这些问题的研究,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的思路,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途径和新举措。

第四,要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扶贫开发是把党的政策落实到最基层的一项具体工作,作风好坏不仅影响党的形象,而且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扶贫工作搞弄虚作假,它的代价将是千百万农民的饥饿和贫困。贫困人口之所以是弱势群体,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上,也表现在他们的声音容易被忽视。扶贫战线的同志一定要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他们的呼声,绝不能浮在表面,搞形式主义。当前贫困人口遇到的难题:一是吃饭难,二是增收难,三是就医难,四是子女入学难。一些贫困地区还有人畜饮水、通电通路方面的困难,各级扶贫部门一定要从这些与贫困群众温饱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从贫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做起,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决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最终使我们的工作体现和落实在贫困群众得实惠上。

对口扶贫工作总结篇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以扶贫到户、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重点,切实做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工作,形成大扶贫格局,不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活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当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70%扶贫搬迁1350户、5400人;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雨露计划”培训9350人;编制好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项目规划,目标任务:解决8万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启动148个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整村推进。并组织实施;力争使全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

一、全面启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围绕建设“红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富裕大别山”总体要求。科学编制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二是积极组织开展试验区建设试点。各地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扶贫开发、民生工程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为试验区全面推进探索经验。每个县(市、区)要选择1-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5个村开展试点。三是做好大别山革命老区(黄冈)优势产业推介和招商引资洽谈活动准备工作。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认真做好各类推介项目的收集、整理、编印及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要加强与企业对接洽谈工作,重点推介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优惠政策和骨干项目,力争每个县市都有重点项目落户,总投资达到50亿元。

二、突出抓好扶贫开发重点工作。一是实施整村推进。全市要集成资金、集中项目、集聚力量对86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新一轮整村推进。确保财政扶贫和以工代赈资金总量的80%用于重点贫困村建设。二是突出产业发展。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引导农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拉动全市特色产业的发展;拓宽扶贫领域,把产业化扶贫与旅游扶贫、招商引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结合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抓好小额贴息贷款、村级互助资金等工作,切实协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问题。三是强化能力建设。继续抓好贫困户子女技能培训工作,选送1200名贫困户子女到市电子信息学校进行“双证”培训,引导和鼓励贫困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改革“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实施方式,探索“资金到县、直补到人”补贴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干部培训,重点抓好整村推进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继续与广东国华纪念中学合作,推荐一批优秀应届初中贫困生到国华中学就读。四是推进扶贫搬迁。整合资金资源,创新安排模式,把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旅游搬迁结合起来,做到搬的出、稳的住、能致富。五是加强老区建设。做好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工作的同时,参照整村推进的做法,启动6个重点老区中心乡镇连片开发和62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加强与老促会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老促会在老区建设中的作用。

三、努力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认真总结5个国定重点贫困县和1个省定重点贫困县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识别贫困人口,建立动态的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库。二是分类落实扶持政策。各级扶贫和民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政策,逐步做到全覆盖,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项目到户为基本途径,突出能力建设,完善扶贫到户措施。各地要通过“雨露计划”产业发展、贷款贴息、互助资金等入户项目,直接扶持贫困户;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救助等方式保证基本生活需要。

四、全力做好各项试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英山脱贫奔小康试点。要围绕实现脱贫奔小康试点“三年有明显变化”目标。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实现贫困人口减少10%年度目标。二是认真做好连片开发试点。进一步完善红安革命老区连片开发示范项目,确保通过国家验收;麻城扶贫试点项目要加快进度,确保年底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大力推进罗田县、团风县杜皮乡、黄梅县柳林乡“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建设;蕲春县扶贫互助金试点工作要抓紧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五、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积极探索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的经验和作法。动员各种力量,扎实开展扶贫。一是抓好中直、省直定点帮扶工作。对中直、省直定点帮扶单位,要密切联系,做好服务,争取更大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的联系,切实做好外资中心党支部与红安县长丰村、浠水县汪岗村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服务工作,争取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对我市的进一步支持。二是抓好“1321帮扶工程。调整和补充市、县(市、区)四大家”领导扶贫联系点,力争每个整村推进重点村有一名市、县级领导带领3-4个市、县直部门进行帮扶。三是抓好“结对帮扶”工程。继续在全市组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县级以上干部每人帮扶一户,其他干部二人帮扶一户,并将帮扶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四是抓好扶贫责任制的落实。对扶贫点工作进行半年一总结,年终一考核。组织对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扶贫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

六、切实加强扶贫开发项目管理。一是认真做好项目规划。项目规划要因地制宜。并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和老区建设资金的70%用于发展产业。二是做好扶贫项目的验收评估。依据扶贫项目规划和市批复项目文件,对竣工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并开展绩效评估。三是深入开展“项目质量建设年”活动。依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全面开展扶贫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增强项目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水平。四是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检查监督。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防止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确保项目资金平安、规范运行。

对口扶贫工作总结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安安2008”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总结 按照《关于报送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总结和2021年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雅安市雨城区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的通知》(雨委网信办〔2017〕15号)要求,我镇开展了网络扶贫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网络扶贫思路进一步提升

全面贯彻落实“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扶贫工作随时随地、四通八达,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的重要指示。按照工作要求,网络覆盖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国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达到99%,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电商服务通达所有乡镇,快递服务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电商帮扶贫困户增收作用更加明显。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宽带接入率达到99%,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探索采用卫星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互联网+教育”显著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县级以上医院普遍具备千兆网络接入能力,远程医疗覆盖所有贫困县。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网络公益持续深化,构建起人人参与的网络扶贫大格局。

二、网络扶贫成效进一步凸显

(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疫情防控,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积极开拓网络扶贫信息惠民服务,充分依托已有资源,开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心理健康疏导,及时提供就医、交通和生活服务信息等。

(二)以信息化支撑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预警。

加强扶贫开发数据整合运用,进一步完善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加强行业部门扶贫数据共享和比对分析;探索大数据技术在返贫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开展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精准动态帮扶。

(三)建立网络扶贫长效机制。

加强网络扶贫人才队伍建设,引导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成员发挥网络扶贫带头人作用。依托“农民夜校”,在贫困村中选取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能人及村“两委”成员作为致富带头人,发挥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培训指导,提高信息技能。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带动贫困人口参与网络扶贫行动,推广精准带贫、扶贫做法和经验,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网络增长生产和经营知识,科学种植养畜,掌握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家庭收入。

(四)压实工作责任,狠抓任务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部门间政策协同和资源整合,共同推动重点任务和项目实施,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监测评估,推动项目取得实效;加强宣传推广,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及时传递党的方针政策,以生动的事实反映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后的喜人变化,增强传播效能。

三、网络扶贫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群众参与率不高,留守人员网络技能、手机应用技能和信息素养较欠缺。二是缺乏电商品牌打造,农产品产销模式单一,销售渠道受限。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上一篇:金融学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下一篇:分包工程安全协议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