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06 11:30:08

考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考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体制;违纪学生;考勤制度;再教育管理;实效性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约束性逐渐增强,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专科起点的学生存在其自身特点,管理制度的约束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专科起点学生中,因缺课受处分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违纪行为。加强和完善考勤制度,对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育目标和促使学生顺利毕业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违纪学生的特点及考勤制度的建立。

1.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学生违纪行为有其自身特点。2009—2011学年,因缺课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达到全院学生总数的29.22%,其中记过以上处分学生比例为7.83%。这些数据显示,以专科为起点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违纪行为多集中在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逃学旷课上。专科起点学生主体意识强,个性突出,但是责任心、集体观念、承受自制力较差,家境优越与单亲家庭并存,使得学生在受到违纪处分后,有悲观心理、放任心理,也会出现自我封闭的困扰,更有甚者自暴自弃、任其发展,最后被学校清退。

2.高等院校依据《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规定》制定了学生考勤标准,对学生迟到、早退、缺课和旷课有详细的规定,缺课量与学生的成绩直接挂钩。我院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在加大考勤力度的同时,提高日常出勤在平时成绩界定上的分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对几所高职院校及中外合作办学专科起点学校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考勤制度是否完善,考勤是否严格,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强弱及能否正确界定学生平时成绩。我们对两所高校300名在读专科生做了有关考勤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考勤制度普遍存在,但是38.33%的学生认为考勤制度不合理,67.33%的学生认为制度的存在具有约束性,70.67%的学生认为考勤制度没有必要存在,71.67%的学生觉得不考勤自己会缺课。学生不希望存在考勤制度,但如果不存在制度的约束,则而缺课的比例会增大。学生考勤制度,经过多年补充修改,已经相对健全,但有些规定仍然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强。考勤制度既要教师监管实施,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参与考勤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违纪学生再教育管理的方法和考勤制度在违纪学生再教育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1.违纪学生再教育管理的方法

(1)注重心理疏导。从身心健康角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校出现缺勤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心理困扰情况,厌学心理、从众心理、情感困惑等心理状况,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到课情况和对考勤制度的认同。

(2)教育监控手段。关注受处分学生的后续行为,考核学生的积极行为态度,并作及时的修正及教育。跟踪制度、跟踪档案的建立,有效地杜绝了受处分学生再次违纪情况的发生。管理者应运用观察、谈话、人文关怀等多种监控方式。

(3)家庭社会的支持。与家长建立共同教育机制,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树立起与家长共同沟通、管理的理念,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尤其是违纪受处分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并建立违纪学生再教育管理档案,健全再教育管理体制。

(4)结合学风建设。将违纪学生再教育管理纳入学风建设环节,结合学生实际,将再教育管理渗透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当中,提高违纪学生的自觉意识,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更快地回归课堂。

(5)完善处分解除制度。为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杜绝违纪现象的再次出现,管理者应该对违纪学生后续教育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处分不是目的,怎样将处分降级,激励学生,让学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是教育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2.考勤制度在违纪学生再教育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严格的考勤制度,精准的考勤数据,是违纪学生再教育管理监控效果的有利数据保障,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沟通时的数据支持。在对几所专科院校考勤制度实施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生考勤与教师考勤有效结合,加之完善的学校管理体制,是考勤制度顺利实行的有力保障。严格的考勤监管制度,使管理者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近况,对发生心理问题学生的预警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考勤制度的实效性及改进方法。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违纪学生的再教育管理,应该抓住学生的思想特点,既要用纪律和制度约束他们的行为,又要用情感开启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真正认识自身的错误所在,认识到自身接受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模式的优势所在,鼓起改正错误的勇气,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严格考勤制度,能够杜绝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但受处分学生的再教育管理仍需引起重视,不要使部分学生成为学校教育被遗忘的弱势群体,使其心理、发展、生存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

规章制度的存在有其必要性,考勤制度的存在应该适应时代的特点,要真正提高教育管理的层次,更新观念,灵活转变机制,应用现代管理技术。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是保证学生出勤率的有效手段,从根本上说,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最终能够取消考勤制度才是教育者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只有这样,被动管理才会变成积极管理,学校、老师、家长共同管理才会从真正意义上转变成学生的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鹏,王秋芳.高校受处分学生“再教育管理”的构建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1,(6).

[2]谢丽,李广霞.大学生考试违纪的心理及对策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VOL26,(4).

[3]宋筱隽.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8).

[4]刘富汉.高校学生考勤制度浅议[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5]张建新.高职院校学生考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9).

考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后勤财务;会计核算;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02-02

引言

后勤财务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在后勤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管理目标不明确,核算方法不统一等。如何实现后勤“公益服务性”“经营利益性”两者的协调统一,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路子,是高校后勤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后勤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后勤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从1999年开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在运行中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后勤在高校中的功能定位以及业务范畴,导致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以“公益服务性”功能,决定了后勤要以为教育服务为中心,以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目标,提供全面的后勤保障;另一方面以“经营利益性”功能,则意味着后勤要以盈利为经营目标,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在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条件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后勤财务管理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意识,锐意改革现有管理模式管理,就有可能造成在后勤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上出现偏差,最终导致两者目标均都难以实现,势必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会计方法核算问题

后勤保障服务性质业务部门包括物业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水电气的供应与维修、日常修缮、车队、医院、绿化、印刷、食堂等。由于这些业务主要由学校每年拨款来维持,因此在财务核算中,都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方法进行业务处理。但是后勤还有餐饮、商铺、店面等业务属于经营性质,于是会计处理上按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开展。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将后勤财务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不再设二级财务点。在会计人员处理业务时,各类业务存在相互交叉、重叠的现象,如何进行财务核算,是按照事业会计还是企业会计处理;是采用权责发生制还是收入实现制;如何开展成本核算,对各类业务进行成本分析,分类汇总,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并达到对成本进行事前、事中的控制等。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对业务的理解不同等原因,导致对核算存在分歧。如何加强成本管理,保证财务的完整性、可靠性、准确性是后勤财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预算管理问题

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中占据重要地位,贯穿于整个会计工作,是学校指导开展各项财务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依据,预算制定和执行情况会直接影响高校财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高校后勤实施社会化改革后,因经营的不确定性弱化了预算在后勤财务中的重要性,实行后勤包干经费,设定一个拨款总目标,许多高校按月或者按季拨款,至于怎么用,用的效果如何,学校不干涉。结果在年终,后勤领导发现预算不够,于是向学校打报告,编制各种理由找学校追加预算。或者是粗放型的预算管理。在编制预算时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全面;执行中由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缺位,不严格按照来预算来执行,随意性大,导致预算目标难以实现;有些项目甚至未能纳入预算之中,而且也不通过预算调整,直接下达计划,有的甚至先给钱,后下计划,随意性较大,使得预算编制失去了严肃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二、后勤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一)明确后勤财务管理目标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其根本在于为学校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让教师安于教学、科研,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后勤的社会化又在于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引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通过企业化的管理理念,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落实各个环节的日常核算与监督,引入竞争机制,盘活资金,提高使用效率,注重防范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最终提升其服务质量和减轻学校负担,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推进后勤财务整体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核算水平

提升高校后勤财务的重要手段是进行成本控制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实体要靠管理出效益,而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是前提,提高管理队伍水平是保障。在业务核算中首先依据高校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定,科学合理设置、使用会计科目,正确划分会计核算主体,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比如,一方面,从制度上规定高校后勤会计核算方法采用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成本费用核算办法等内容;另一方面,按照高校后勤服务的特点,制定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既能正确计算成本、费用、反映运营成果,又能满足高校后勤会计核算业务的会计科目,如增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累计折旧”“应付工资”“所得税”等科目,取消或变更原有的收入、支出科目。如:事业单位的收入科目由事业收入、其他收入转变为企业会计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支出科目由事业支出转变为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结余核算向利润核算以及结转方式的转变,事业单位一定期间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称为结余,通过“事业结余”科目进行核算。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基础上,采用更先进的成本管理办法,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和促进后勤服务的正常发展。

(三)加强预算管理

随着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发凸显,首先,高校尤其是后勤领导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和制度。其次,科学、合理地进行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一项严肃工作,它关系全年的各项经济活动,因此编制时要进行科学论证,前后对比,多方听取意见,要有全局性、前瞻性、时效性。而在执行预算时,要按照预算严格执行。通过建立预算追踪制度,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建立考评机制,对部门预算执行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将预算责任与责任人收入挂钩,通过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强化预算的考核。严格的预算最终是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后勤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瑞芸.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与完善会计内部控制[J].当代经济,2014,(12).

[2] 路云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12,(8).

考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监控 课堂考勤

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在高职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出现生源质量下降、社会认可度偏低等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求。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立足实际,构建系统完善的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保障措施。

目前高职院校构建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监控体系不完善,反馈不及时,并且监控体系运行缺乏稳定性和系统性;二是注重监控体系的评价作用,忽视其导向作用。因此,为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并且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所必须面对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我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通过学院的教学管理系统,我院自行开发了一套课堂考勤系统,从课堂考勤一个侧面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情况。

2.激励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鼓励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方面进行创新;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可持续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运行、完善是一个逐步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通过监控、调整、再监控、再调整的良性循环,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情况

1.借助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发挥导向作用

我院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规章制定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与反馈制度、多层次听课制度、多方面评教制度、课堂考勤记录、作业考核制度等。以评价与导向相结合的特点作为这些制度建立的原则。

2.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我院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规范教学评价行为,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给予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获取教学质量信息。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所获取的信息,是整改的重要依据。学院多层次、全方面地对教学各环节实施监控,及时掌握教学各环节,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同时,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支撑作用,例如开设院长信箱、开发考勤管理系统、网上评价系统等,提高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四、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课堂考勤管理措施

落实好课堂考勤工作,是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意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做好课堂考勤工作,我院做了广泛的调研与实践,并实施了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监控体系。

本着“管理就是优化,优化在于简化,简化才能坚持”的原则,我院依托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自主开发了一套课堂考勤网络管理系统,便于任课教师方便、快捷地做好课堂考勤工作,使课堂考勤不再流于形式。

1.课堂考勤的检查及记录方式

检查方式:我院普通上课班级为50人,全面的点名考勤需要三分钟,第一堂课任课教师根据从教务管理系统打印的花名册点名,之后采取其他的方式,比如由班长或课代表统计。

记录方式:课堂考勤的记录方式就是在考勤管理系统中的标记,就系统记录内容来说,仅仅分为“正常”、“迟到”、“旷课”、“早退”“请假”五种,默认状态为“正常”,这样的设计既简化操作,又清晰明了。

举例说明:以我院食品工程系2010级粮食工程1班为例,该班级周课时26节,即该班级所有任课教师一周共记录13次课堂考勤,具体操作的次数就是13*人数(缺勤学生数)。假设只有周一[1-2]节“油脂加工技术”课堂上“王伟”同学旷课,则只需要该课程任课教师“张自”记录,最终得出该班基本周课堂考勤情况。

考勤统计表:

以“张自”教师为例,其周课时12节,即一周记录6次课堂考勤,具体操作的次数就是6*人数(缺勤学生数)。因为该制度是能够长期坚持并且有行之有效的对应措施,所以记录人数也会逐渐减少,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教师课程表:

2.考勤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基本信息:任课教师每人一账号,显示所有授课班级、授课课程学生名单;

考勤选项:默认为正常,备选有迟到、旷课、早退、请假等;

统计功能:实现单周、单月及整学期到课率统计;单门课程单人缺勤统计;系部或班级所有人员缺勤统计;单人单周、单月或整学期所有课程缺勤统计;单门课程所有班级缺勤统计等;

警示功能:缺勤学生缺勤情况设置内部警戒线,当出现与诫勉谈话、学业警告、考试考核资格审查等临界状态时,可以自行警示,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适当处理;

统计功能:学院分管领导、教务处、系部主任、系部管理员各自根据工作分工具有一定的管理修改权限或调阅数据权限。该系统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并及时与诫勉谈话、学业警告、考试考核资格审查衔接处理;各系部负责各系部教师填报情况核查、系部班级统计数据导出、系统数据与学生管理统计数据不定期对比、统计数据在一定周期在一定范围内规律性公示、考勤异常情况上报、诫勉谈话等通报学生管理相关人员。

3.课堂考勤工作的关键所在

课堂要每课考勤:点名可以不同形式,但每课必做;

考勤要每课记录:记录要翔实、留存、可追溯;

缺勤要迅捷反馈:缺勤要课后第一时间落实学生情况;

平台要方便简单:数据平台要公网登录,填报方便简单;

数据要及时填报:填表要注意时效性,统计周期务必完成;

统计要定期:结果要定期公示,反馈教学与管理;

处理要责任落实:公示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责任到人。

通过课堂考勤系统数据,对迟到、旷课、早退的学生情况都有了全面的监控,统计数据按照要求可以直接反馈给班主任、辅导员、系主任等各级管理人员,依照我院《学生诫勉谈话、学业警告及通报家长制度》等制度,再进行相关的后续处理。

五、结语

借助课堂考勤系统,我院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课堂考勤的记录工作,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考勤情况的实时数据统计工作,通过学生到课率便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详细的考勤记录及实时统计数据,构成了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工作责任心,促进了我院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南.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

[2]何云峰.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

[3]刘拓.国外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析及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9.

考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4

摘要:推行精细化管理是目前医院后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重点和难题。本文探讨性的提出了:改进管理方式;建立完善制度、明确职责;重视后勤人员队伍建设和专业人员培养;注重工作过程、规范工作流程;提升执行力、严格考核等落实措施,指出了推行后勤保障工作精细化管理,将绩效考核工作落到实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 :医院 后勤保障 精细化管理

医院后勤服务是医院的支持保障系统,服务涉及面广,渗透到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医院后勤管理作为医院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在协助完成医疗和教学科研任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拉开了我国新医改的序幕。此次医改力度之大、投入之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这将使医院后勤服务面临更为沉重的压力,并对医院现有的后勤管理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已被提上日程。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本质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四个字:精、准、细、严。“精”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准”是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准确的数据和计算,准确的时间衔接和工作方法。“细”是操作要细化,管理和服务要细化,特别是执行要细化,要将所执行的工作细化到每个人、每件事和每一天。“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 。

精细化理念的管理模式的本质是现代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化管理转变过程中的产物,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追求精益求精的管理目标,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整体效能。

二、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后勤管理指的是医院后勤的一种全面管理,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主要包括医疗、教学、科研的水、电、气保障,设备维修保养,职工及病员膳食供应,物资采购以及相关房屋的改扩建和装修工程。因其管理内容相对较为繁多、复杂等,对安全和服务要求非常高。然而,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长期以来沿袭着固有的经验保障工作模式,管理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目前医院仍存在一定的后勤管理问题,制约了医院发展的脚步。存在着管理人员不专业、技术工人缺乏、人员未经专业培训,缺乏科学精细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等诸多问题。当前医疗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医疗需求蒸蒸日上,医疗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和后勤保障设备不断更新、不断现代化,对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加之后勤保障工作所涉及的水、电、气设备的保养维护,物资的采购,基建工程的改造装修等诸多活动都与经济活动分不开,在具体的工作中应从管理入手,提升和改进现有的规范化管理模式,采取精细化管理,将使医院后勤管理取得具有非常高的效益。实行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将有助于将后勤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水平。

三、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它既是一种管理概念,又是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工程。其内涵就是在规范化和的基础上,对其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而加强医院后勤的精细化管理应从以下几方进行:

1.转变认识、树立创新意识,改进管理模式。对精细化管理真正的含义要理解,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常规管理引向纵深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它与过去的日常管理是有区别的,只有认识到位、思想重视,改变以往工作作风和思维观念,才能有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改变以往随意的经验型、随意化、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观念。

2.建立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制定明确的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建立规范化的后勤保障组织机构。让每一位后勤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让全院员工了解后勤保障工作范围和岗位分工,使后勤保障工作与临床一线的需求紧密地配合起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3.注重工作过程,规范工作流程。将物业、维保等外包部门纳入后勤统一实行归口管理,改变了以往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注重工作过程,平时加强监督检查,每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合同费用挂钩,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工作,提升了后勤服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杜绝了浪费现象和过度维修现象。消耗计量、成本核算实行了精细化管理,逐步实现医院后勤管理的零库存、低消耗、高品质和高效益。细化了工程改造及零星修缮审批制度,减少了改建工程的随意性和超前性,并兼顾到局部工程在医院整体布局中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建立健全了采购、报废、入库等物资供应手续和流程,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规范使用。完善细化了招投标制度,避免在评标时出现工程量、单位、分项名称不一等而无法进行公平评标的现象发生。创建了的信息化、数字化后勤保障管理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做到快捷服务、满意服务。

4.重视后勤人员队伍的建设和专业人员的培养。尽管目前社会上各单位的后勤保障工作不断的社会化,我们仍感到技术工人和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骨干缺乏,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强的工程建设方面及电、气方面的人员尤为缺乏。在关键岗位拥有自己的骨干专业队伍迫在眉睫。精细化管理要求人才专业化,人才越专业,技能水平越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服务于临床工作的水平就越高。因此,要真正实现后勤管理的精细化, 就必须重视后勤人员队伍的建设和专业人员的培养,通过后勤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实现后勤工作管理流程的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

5.提升执行力,严格考核。精细化管理要落到实处重在执行。为了防止后勤保障精细化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一方面, 通过考核提升各级各类人员的执行力。另一方面,绩效考核工作要公平、公正。干的不好就是不好、工作有失误就要承担责任。同时还应注意实施管理和考核的方法要操作性强,便于实施。要把握好精细化的“度”,避免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极端现象。

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让精细化管理成为职工潜意识和工作习惯。树立后勤服务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要能持之以恒的坚持,在每一个细节上不畏困难、精益求精、力争最佳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必能改进后勤各项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使相关流程得以优化。更能节能减耗,提升医院内涵,为创建现代化医院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臧有良,暴丽艳.管理学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煤炭企业  后勤工作  绩效考核  信息化后勤管理系统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随着我们郑煤集团公司由单一的以生产煤炭为主向跨地域、跨行业发展,对我们企业的后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搞好现有的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努力寻求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企业情况相符合的、优质高效、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后勤管理模式,以推动企业的发展。那么,作为企业的后勤工作部门,怎样充分体现自己的功能,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其一,要确立后勤工作的创新意识,适应企业的发展,积极探索为企业提供可靠、稳定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的新模式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服务理念、服务项目、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变化,煤炭企业后勤工作兼具管理、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属性。后勤工作和后勤管理面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煤炭企业后勤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升后勤工作水平,这对于促进企业高效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分析一下我国煤炭企业后勤工作发展现状。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就目前国内后勤系统的 整体情况看,人才相对缺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后勤管理队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我国现有煤炭企业后勤工作涉及的内容繁多,包括环境保洁、物业管理、职工餐饮、工程维修、矿区保安、矿区园林绿化等,因此从事这些工作的职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专业技能不是很强,给后勤产业的发展带来困难。我国煤炭后勤人才工作随意性较大,对后勤人才缺乏引进、培养、内部竞岗、人才储备等机制,后勤管理系统缺乏规范的教育与培训体系,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其次,后勤信息化程度总体水平偏低。企业后勤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标志,培育和发展新的信息网络建设,对于我国煤炭企业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但我国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相对滞后,后勤部门还没有完全进入“数字后勤”,大多数煤炭企业还没有将职工消费、核算、业务流程等形成统一的后勤管理数据信息平台,同时也缺乏一批既具有后勤业务水平,又有着一定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的职工队伍,影响着煤炭企业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速度。

    第三,绩效考核制度仍需健全。

煤炭企业后勤部门存在固定资产利用不合理,资源不能有效调配,缺乏管理者和专业技能岗位公开选聘制度,考核和制约机制不健全等现象。因此浪费、不负责任现象时有发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提升煤炭企业后勤工作的对策

坚持服务为本的后勤工作宗旨。后勤工作在大中型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煤炭企业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坚持服务为本的后勤工作宗旨,就要提供优质服务,严格律己,接受监督。制定详细的餐饮、供水、供电、供暖、维修、浴池、绿化、文体配套设施等服务的规章制度和详细的考核细则,逐步使服务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后勤工作必须切合实际,把这些看似简单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做好,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为生产作业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服务,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形象和内涵。让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产生自豪感和为企业奋斗的责任感。

坚持科学管理,积极推进后勤改革创新。煤炭企业后勤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持科学发展,建立有效的服务创新机制,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科学筹划和安排,积极推进企业后勤改革。要虚心学习成功者的新经验,克服过去单 一的做法,不能两只眼只盯在本单位的后勤体系建设上,要走 出去、引进来,不断与同行切磋交流,达到开阔视野、增长才 干、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首先,要在管理和制度上创新。高效的管理制度,以及与管理体系相配套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干部、员工认真行使自己的职责,管理好职责范围内的每一项工作。其次,要正确引导服务创新心态,准确把握职工需求,做好沟通、相互理解,将后勤服务工作视为一件关乎企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再次,专业技术和提升服务质量上创新,引入行业标准,优化服务工作,推行用户满意度管理等方法,从员工的态度、服务诚意、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

提高后勤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是做好煤炭后勤工作的重点之一。在煤炭企业后勤深化改革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深入研究和掌握煤炭企业后勤管理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后勤改革。干部首先要敢于挑战和创新,以奉献、发展的思想指导工作。后勤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热爱矿业,热爱后勤工作,热心为矿区职工生产服务。紧紧围绕煤炭企业生产中心任务和后勤保障服务两个重点,求真务实、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的开展工作。与此同时,煤炭企业后勤领导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熟悉矿区生产作业工作,了解各部门的需求与发展。

增强员工素质和人才培养工作。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后勤员工团队。后勤员工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在提升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科学化和规范化后勤发展水平上发挥中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员工培养上,企业后勤部门要不定期开展学习班、研讨班、岗位技能竞赛等活动。在打造优秀的企业后勤文化上,要结合工作特征,充分挖掘员工特长,例如开展饮食健康讲座、餐饮文化知识竞答、环保与低碳生活、生产安全知识普及等一系列具有典型特征的后勤企业文化活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专业知识与文化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参与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另外,后勤人才培养工作也要重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由于后勤工作涉及服务对象广泛,工作量大,因此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是当前煤炭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现代煤炭企业建立绩效管理制度要坚持客观、全面、公开的评价原则,要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公开,接受监督,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考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6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机制和管理三个方面的问题。高校后勤的改革,需要将传统管理观念下的“行政方式”转为新型管理观念下的“经营方式”。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了浙江省高校后勤部门人力资源的现状,提出后勤部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关改革策略。

1 浙江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现状

浙江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经济大省,人员流动性很强,“农转非”人口较多。浙江全省拥有各级别的大中专院校上百所,吸引就业人口几十万,其中较大部分就业人口由高校后勤部门吸纳。在2000年初,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出台规定,将高校后勤服务部门脱离于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建立新型的市场化后勤服务公司,高校后勤将以独立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进入市场竞争中。高校后勤部门独立经营后,其内部管理层不仅存在着学校管理层中的“旧人”,也聘用大量社会人员。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有员工身份构成复杂、年龄老化严重、流动性大的显著特点。

浙江省高校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般分为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两类,在编员工分为工人编制和干部编制。高校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脱离时,部分学校在编工作人员被分配到后勤公司,仍属于编制岗位。在脱离学校管理后,后勤公司通过社会招聘方式引进非在编员工,非在编员工成分比较复杂,包括大学生、技术人员和农民。在大多数浙江省高校,非在编员工占总员工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因此,高校后勤公司中员工成分十分复杂,员工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差异悬殊。

高校后勤岗位多为非技术岗位,工种较为简单,员工总体年龄老化严重。以浙江某大学为例,从2004年到2014年十年间,员工平均年龄由40.5岁上升到48岁。高校后勤员工流动性大,与社会上同行业相比较,高校服务环境相对简单,但工资也相应会比社会上低,这就势必造成了后勤员工的不断流动,员工队伍的不稳定也直接影响了后勤的发展。

2 浙江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后勤人力资源管理自主权不够

后勤是一切大型组织的必备部门,后勤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密切相关。组织管理理论认为,资源的流动和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权力的流动和获取。所以,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获得足够的自主权成为后勤组织发展好坏的重中之重。目前,浙江省高校已经将后勤管理部门从学校剥离,成立了专门的后勤公司。但是,部分高校的后勤公司难以与高校管理部门彻底分开,指挥后勤工作的决策权依然来自于高校管理层。这种情况导致后勤公司缺乏市场竞争力,发展疲软,甚至在决策和沟通方面与高校管理层产生冲突。高校后勤部门的自主权不够也导致人力资源部门自主权不够,部分高校后勤高层甚至认为,人力资源部门是可有可无的部门,甚至令其他岗位员工代替人力资源岗位的职务,这种情况严重脱离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与其他部门相比,人力资源部门往往较为薄弱,后勤内部没有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导致事务繁杂处理缓慢,浪费人力物力。人力资源部门没有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增加动力,反而成为脆弱的一环。总之,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部门缺乏自主权导致后勤发展缓慢,使后勤部门难以彻底融入市场。

2.2 后勤管理人员管理观念较为传统

“制度锁定”导致高校后勤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落后。思想和理念指导人的实践和行为,因此思想和理念的落后是最基础的问题。高校后勤部门自脱离高校后,便实行企业化管理,但并未完全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例如,高校食堂餐饮部一直是后勤公司饱受诟病的部门,食堂工作人员凭借高校数万人的餐饮需求,完全不需考虑如何提高饮食质量和服务水平即可获得稳定的收益。从原高校脱离的后勤工作人员,依然采用旧有的工作模式,管理人员也采用旧有的管理观念。后勤员工岗位缺乏竞争,奖惩制度不分明,管理者和员工缺乏压力和动力,导致后勤部门缺乏活力,不求进步,缺少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2.3 后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高校后勤岗位多为非技术性且无较高学历要求的岗位,例如绿化、食堂服务和保洁等服务型工作。此类工作基本无文化程度的要求,导致后勤员工整体素质偏低。更为严峻的是,高校后勤管理层往往是从旧有学校体制中脱离出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观念陈旧,无法追随时代的发展。

以浙江某大学为例,十年间,大专以上学历者在其后勤员工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初高中学历人员逐渐减少。但大体看,高学历员工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提升整个后勤公司员工素质的需要。一般而言,学历较高、技术较强者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较强。高校后勤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导致后勤公司发展动力不足。

2.4 员工考核激励方案和薪酬制度不够完善

激励是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合理的激励可以促成组织的完善发展,使人力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当人的安全需求、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便开始有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处在人类需求的顶峰,激励可以促成人类的自我实现。后勤公司内部流程、奖惩要求、考核晋升和薪酬等都应伴随着员工工作状况的提升而改变。而在一项关于浙江某大学后勤管理公司员工的调查中显示,相关激励要素得分较低,尤其是住房情况最低。这些评分标准囊括了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从薪酬制度的激励效果来看,公平有效的薪酬制度可以激发新老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于大多数的浙江高校后勤公司,其最大的薪酬成本在于非在编员工的人力成本。部分高校后勤公司非在编人员总薪酬成本占后勤运营总成本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导致在编人员工作懈怠,非在编人员工作动力不足,提供的服务质量下降。无法科学管理薪酬成本,尤其是非在编人员的薪酬成本,成为高校后勤公司提高服务质量的障碍。

3 浙江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策略

3.1 转变管理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有六大职能,分别是: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发展、薪酬、绩效和员工关系。但从笔者实际查询的资料来看,浙江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六大职能存在着履行不够充分和职能权责交叉的现象,这也是后勤公司无法完全与市场接轨的表现之一。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部门的功能,后勤公司必须聘用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每一项职能都要配备相关工作人员,继而完善部门职能。

职能的完善将为相关岗位员工带来更多工作任务,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以更好地完成工作。后勤部门可根据学校特点,引入E-HR电子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事务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在招聘季或年末等人力资源事务繁忙的阶段,后勤可将部分专业化的工作外包于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协助高校后勤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以更加专业化的方式降低后勤人力运营成本。

3.2 对后勤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人力资本不是凭空出现的,其升值需要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合理的投资可以获得较大的人力资源收益。目前浙江省高校后勤部门存在的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的状况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后勤部门的培训可分为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技能培训针对后勤部门中的技能人才,例如计算机管理者、财务会计、绿化工和厨师等。相关的技能培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减少工作出错率。素质培训则针对于整个后勤公司员工,可以通过课堂和宣传的方式使后勤员工产生更强的服务和进取精神。从培训节点进行分类,可分为上岗前培训、岗中培训。从培训形式进行分类,可以使用课程培训和会议讨论培训等方式。人力资源素质的全面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制定长期的计划和发展目标,经过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有所成效。

3.3 建立科学完善的员工考核激励方案和薪酬制度

浙江省高校后勤部门普遍缺乏严格的用人考核制度和全面的激励方案。后勤部门必须正视问题,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第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后勤员工工作考核,培养其责任感。第二,要保证考核过程中的公平公正,避免出现拖拉、马虎和欺骗的行为。第三,明确考核标准,制定全面详细的规章制度以防出现前后不一的现象。第四,根据后勤部门岗位的不同工种、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人员设立不同的考核标准以适应后勤人员复杂性的特点。

在薪酬制度上面,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有利于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具体应注意两个要点,首先,依据岗位和业绩建立薪酬标准,将薪酬与岗位重要性及业绩优劣性相联系,以此打破身份界限,大胆引进人才,以岗定薪,杜绝论资排辈现象。其次,薪酬设计方案应具有原则性。原则性意味着不会因岗位员工的身份而有所变化,应遵循多劳多得、同工同酬、兼顾公平等原则。通过这些原则,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同时又兼顾到后勤的承受能力,并最大化地促进后勤发展。

3.4 加强后勤公司文化建设

任何遵循“以人为本”的企业都应注重公司的文化建设,高校后勤管理公司也应如此。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设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岗位,通过创立企业文化宗旨、企业格言和校园服务文化等方式,在经营过程中对员工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

良好的公司文化氛围可以使员工获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团结一致的工作精神。“软环境”建设带来的优势是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无法提供的。在后勤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中,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文化核心,“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决定企业发展与否的关键。

3.5 以高校为资源依托,储备后勤人才

大部分浙江高校后勤部门人员素质需要提高,后勤部门可引进高学历人才以维持后续发展。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部门应为本校学生设立勤工俭学或兼职岗位以吸纳学生进入后勤人力资源范畴,将高校学生作为后勤储备人才。招收在读学生员工有三点好处:一是更好地宣传后勤的企业文化,使兼职学生成为企业文化的宣传员,减轻后勤部门与服务对象的矛盾,使后勤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二是兼职学生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的管理者。三是使学生在岗位上得到锻炼,增加就业筹码。未来若吸收学生为正式员工可减轻高校就业压力。

考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晨跑管理;微平台;考勤系统

一、研究背景

2014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学生测试成绩低于50分者按结业处理。如何在制度机制、考勤方式、学生个人主观意愿上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社会输送身体素质良好、专业技能过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学校在学生管理和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管理现状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重视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工作,学生晨跑成绩纳入体育课成绩、学期综合测评,制度上保障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学院采用的管理系统为RFID单点考勤:设置一个考勤点,考勤时间内学生使用校园IC卡在考勤点参与考勤,即视为有效考勤一次。学生通过网页查询考勤记录,管理人员通过C/S客户端实现对考勤数据管理。该系统满足了让学生走出寝室,走向运动场的目标,但也存在不足:

1.无法监控晨跑距离与速度:现有考勤模式,解决了“有”与“无”问题,无法监控学生晨跑的距离与速度。

2.无法杜绝代考勤现象:现有模式下,考勤机通过识别校园卡的卡号确认学生身份,无法杜绝学生持他人卡或一人持多卡进行考勤的“舞弊”行为。同时,在考勤过程中需要在考勤点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值班监督,人力管理成本较高。

3.考勤点设置受限因素多:因只需单个考勤点的一条考勤记录,考勤点的设置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方面为使学生达到锻炼的目标,需将考勤点设置得离生活区较远,另一方面考勤机需要供电、联网,需考虑布线便捷。

4.不能开展针对性训练:单点考勤对所有的考勤学生采用统一考勤模式,不能因生制宜制订对应的运动训练方案。

三、微模式下的学生晨跑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针对现有晨跑管理系统的诸多不足,设计了新一代的学生晨跑管理信息系统。新的晨跑管理系统在考勤规则、考勤机、用户互动等方面均做了改良。

1.考勤终端。考勤终端选用新型考勤机,采用无线技术传输数据,考勤方式兼容RFID识别和指纹识别。在现有2个考勤点改造的基础上,新增2~3个考勤点。

2.考勤规则。改变单点考勤模式,采用多点考勤:学生一次晨跑中,在两个及以上考勤点间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考勤,有效时间内累计里程≥2公里,视为有效考勤一次。为缩短每个学生的考勤时间,一次晨跑考勤中,只需在一个考勤点完成一次指纹考勤用于验证个人身份,其余考勤点可以使用校园卡考勤。

3.学生终端。在原有WEB查询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微信服务号“阳光体育”,管理员可以在微信服务号上天气情况、锻炼指数和体育健康小常识等信息。学生可通过微信服务号实时查询本人锻炼信息、班级排名信息,增加晨跑的参与性与趣味性。

4.管理终端。管理员可以通过WEB终端实现以下操作:管理学生信息,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实时导出考勤数据生成学生晨跑成绩,监测、管理考勤终端各考勤机运行状态。

四、新一代晨跑管理信息系统优势

新一代系统克服了原有系统的不足,具有以下优势。

1.秉承节约原则,充分利用原有晨跑管理系统中的考勤点及考勤机,只要在每个考勤点增加若干台带有指纹识别模块的新考勤机即可满足使用需求。

2.新增加的考勤点,考勤机使用无线传输技术,在校园内方便布置强电网络的空旷区域布置即可,不需要布置弱电网络,布线相对简便。

3.根据学生体质水平不同,按照最近一次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最低速度标准,真正实现通过晨跑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

4.利用指纹识别和RFID识别两种考勤方式的结合,既保证考勤速度,也可防止学生替他人进行考勤。同时在两个考勤点之间,设置最短考勤时间限制,避免一些学生利用交通工具参与晨跑。作弊机制的增加,可以有效减少执勤人员成本。

5.使用微信服务号,增加了班级排名等互动机制,提升趣味性,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晨跑,从而实现锻炼身体、提升体质的目的。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使学生晨跑参与更为“自主化”,管理更加“自助化”,锻炼更加“科学化”,可以有效促进学院体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高航,赖尚琦,王凯莉.基于指纹识别与RFID技术的体育锻炼考勤系统[J].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2013

[2]张琼英,王能河,张伟刚,等.基于RFID和ZigBee网络的通用分级考勤管理系统[J].广西科学,2016

考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高校后勤 预算 措施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大多已从学校母体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后勤实体。因此如何最大限度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保障服务,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是新形势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必然选择和核心工作。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则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经营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逐渐成为推动企业成熟与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

二、高校后勤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后勤二级预算与学校总预算的衔接

后勤实体的主要功能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保障,其主要服务资金由学校拨款且纳入学校年度总预算。因此只有做好后勤全面预算才能保证后勤服务资金的拨款到位和有效利用。

(二)为高校后勤各级管理人员提供行为导向,促进后勤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通过预算,管理层可以知道各部门的经费安排和使用方法,避免部门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也可以明确后勤刚性支出经费金额和经营目标利润,使得各级管理人员都聚焦预算,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推进内部管理和决策科学化,以达到后勤资源的有效整合,最终提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高校后勤短期目标和长期计划的沟通和衔接,是高校后勤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

全面预算管理对高校后勤自身管理要求很高,要真正做到全面预算管理,高校后勤必须先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每年的工作计划,才能编制与自身发展规划相适应的财务预算,确保各项投入符合自身发展要求。

(四)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针对预测结果采取的风险补救和防范系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

通过全面预算可以初步揭示下一年度的经营情况,使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暴露,以便管理层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三、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

首先大多高校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学校无偿使用,因此各管理层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没有对全面预算管理高度重视,只重视后勤服务的社会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节约经费的意识淡薄。其次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后勤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使编制的预算过于机械化和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后勤的长期发展目标。最后对预算的执行也不够重视,往往编制是一回事,执行是一回事,且更改预算较为随意,造成预算管理目标与执行结果脱节,使得预算管理形同虚设,失去意义。

(二)缺乏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监督机制

绩效考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着眼于责任落实和绩效成果。目前多数高校后勤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将经费使用情况与目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个人的考核等挂钩,也没有与部门及个人的绩效奖励直接挂钩,往往是绩优无奖励,绩差也不处罚,使考评工作流于形式,失去了权威性和严肃性,从而导致责任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也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只有通过考评机制才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赏罚分明,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才能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

(三)缺乏一支高专业素质的预算管理队伍

目前多数高校后勤参与预算编制的都是后勤管理层和普通员工,而非专职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即使是财务部员工大多也对预算工作接触甚少,因此编制的预算较为粗放,缺乏全面预算应有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也容易使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失去严肃性,导致修改频繁和随意。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手段较为落后

目前多数高校的预算管理还采用手工抄录和Excel电子表格的方式操作,靠人工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对比分析,差错率较高,且数据处理速度较慢,分析水平也完全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容易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信息网络,严重影响信息流通、传递和反馈,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差,影响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构建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思想上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高校后勤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对预算管理全程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落实各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以书面形式将应实现的预算管理目标与经济指标下达至各责任者,并将目标完成情况以绩效考评模式进行衡量,最终和责任者的绩效奖惩相挂钩。其次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让员工意识“预算管理、人人有责”,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形成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良好局面。

2、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明确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高校后勤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明确组织机构,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它是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是组织领导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组织。

高校后勤预算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后勤实体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委员,分管各大责任中心的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财务主任、人事部主任、资产办等人员担任成员,并在各部门设立兼职预算员。对全面预算管理来说,预算管理委员会则是最高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对目标进行预测、审查、研究、协调各种预算事项,并进行最终下达的职责。同时成立预算监督小组,由监控部主任担任组长,各部门抽取员工担任小组成员,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预算的公平公正公开。

(2)制定预算编制流程和方法。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流程包括明确责任中心的权责、界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汇总、复核与审批、预算执行与管理、业绩报告及差异分析、预算指标考核等。

预算编制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即先由后勤管理层提出总目标和部门分目标;各部门根据分目标制定部门预算报管理层,管理层初审后报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各部门预算草案,进行综合平衡调整后拟订整个后勤的预算方案,再将预算方案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多次反复,形成最终预算,经后勤实体最高决策层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逐级下达至各部门执行。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监督体系

预算绩效考评是管理者对执行者实现的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它有利于既定目标的实现,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和衡量目标实现程度和效益,也是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编制下期预算的有力依据。

高校后勤应建立全面预算绩效考评监督体系,即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对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成效进行全面的监控与评价,逐步建立以后勤服务保障为核心,以目标责任制为导向,以强化预算管理、开源节流为手段的,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评等全过程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具体应包括绩效考核原则、程序,指标体系设计,权重比例分配,奖惩措施,考核监督机制等等。通过考评和监督体系及时发现预算的支出是否符合后勤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等,以便针对问题及时纠正偏差,使得整个预算管理体系健康有序地运行。

(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就必须依靠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进取心、责任心、高素质和实战经验的队伍是不可或缺的。

一方面高校后勤可以通过邀请校内外预算方面的专家,对参与预算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也可参照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出预算的突破点和关键点,为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应在后勤各部门设立兼职预算员,并进行定期培训,协助部门领导做好本部门预算工作,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减少预算管理的随意性,使得预算编制逐步走向科学化,预算管理水平走上新台阶。

(四)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面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后勤需加强信息化建设,根据需求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技术运用平台。运用技术平台可以快速高效地实现管理层及各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需求,能够适应需求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能够保证预算数据采集的口径一致,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及可比性,有利于进行预算分析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唐灼.试论高校预算流程现状与改进[J].财会通讯.综合2010年第3期(中):111-112

[2]孙思惟.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探析[J].会计之友.2011年第9期中:109-110

[3]周丽敏.浅议高校后勤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12年第5期:14-15

上一篇:对培养计划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协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