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04 10:28:57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电力; 安全; 施工; 管理;制定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carry out the "safety first, focus on prevention" the policy process, mee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safety problems, according to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ncrete, this paper sums up th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hall carry out several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Secur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ormulate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健全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争取安全形势2020年实现根本性好转的具体目标。必须建立健全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管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电力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的管理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即企业要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2、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2.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企业进行实际的安全管理,把涉及企业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健全。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在符合行业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简单扼要,切实可行。进而达到避免死亡事故的发生、减少各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及避免重大财产损失等。

2.2进行认证审核:通过第三方认证,证明自己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绩效,同时通过审核改进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树立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外部形象。

因此要采取的主要是事前管理,也就是对事故的预防控制,按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叉导致事故的发生。

3、电力施工企业的事故预防管理

3.1使物体达到本质安全:如果本质安全的成本相当高,隔离不易实施,或影响作业可以将作业人员防护起来,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带、防护面具、防护面罩等;值得注意的是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设备或工具有缺陷,防护或保险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3.2消除人的因素不安全行为:一是通过制度去约束和引导人的行为,从上至下的包括管理者到现场的作业人员的行为;,二是通过安全教育、安全宣传等提高安全意识。人的因素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危险场合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操作错误忽视安全与警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身体或精神原因、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注意力分散、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位置下作业停留。目前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还是比较成功的,如果能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一般不会出现大的伤亡事故,这与企业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在管理上进行事前预防的措施有很必然的联系。对管理人员、工人进行反复的安全教育,对提高安全意识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安全管理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主要是通过学习,提高人的主观安全意识,通过宣传加强人的主观安全意识。

3.3管理因素:职工劳动热情不高、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技术交底不清、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领导者的安全责任心不强、事故隐患整改不力、施工现场缺乏检查验收或指导错误、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不落实、层层转包包而不管,已包代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3.4工作环境因素:场地狭窄、气候恶劣、环境温度湿度不当、噪声干扰、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通风不良或无通风、材料等堆放不安全、照明不足、场地杂乱无章、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4、涉及电力施工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4.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目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已经相当完善,规定了从上至下各级的安全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是使各级人员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和义务,当然还应明白自己的权利,也就是说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以后,在落实责任的同时,必须授予落实责任所必需的权利,即职责和职权保持一致,要能使各级人员掌握,行使自己的生产安全职责。即通过安全生产教育会议及培训,书面形式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通过宣传栏,宣传牌等公布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安全知识宣传报道等活动。

4.2进入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是对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通用的一般规定,规定了包括外来人员都应当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样,安全规章制度也应采用标牌悬挂宣传等,其次,是要有专人监督检查,按规范严格实施。

4.3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八十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在法律上确立了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生产资金包括劳动保护用品,安全培训费用,安全措施经费。安全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使用可以考虑以下原则:安全生产资金应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各工程类别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为:房屋建筑工程、矿山工程为2.0%,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财务部门应单独进行核算管理,安全专项资金预算时应当注意:有关技术措施资金应属于生产预算资金。

4.4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教育和培训在提高管理人员、工人岗位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对预防事故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目前,现场作业的工人主要是农民工,普遍安全意识不够高,现场安全一般管理者经验不足,不能及时辨识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和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因此;全面、经常的进行安全教育非常必要。目前,根据法律法规和现场作业要求,按照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教育,节前、后安全教育,典型经验和事故安全教育,调岗、复工安全教育,特殊工序安全教育。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创新;完善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99-0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供电企业注意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灵活、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不断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尽快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些在社会上竞争力较强的供电企业,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活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部分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企业人才资源的相对短缺

许多供电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单纯以高学历为主要聘用标准,缺乏对技术性人才的挖掘,导致在生产一线缺乏技术过硬员工,人才流动的市场壁垒太高,人才尚难得到有效配置,同时供电企业对于新入职人员没有进行很好的人职资源匹配,使得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出不合理的高、中、低三个层次。长期以往,队伍老化问题日益突出,冗员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企业存在着“一线紧、二线瘫、三线松”的严重问题,现有人才队伍能力与企业发展需求出现脱节现象,企业要想立足社会长期发展,解决人才资源短缺问题势在必行。

(二)企业人员富余,资产闲置,员工自不足

从目前的供电企业现状来看,供电企业管理部门多,管理人员多,员工之间职能相互交叉,从而导致了企业的效率低下,加之企业的技术人员缺乏,一线员工吃紧,使得企业在劳动力上严重失衡,企业重管理,轻开发,只是一味的像管理者要效益,忽视了员工的招聘录用、开发培训以及资源配置等工作,从而导致企业的自身发展与人员结构严重不匹配。供电企业本身就承担着安置就业人员的责任,企业不能随意解聘富余员工,而导致了资产闲置多,富余劳动力多的恶性循环。

(三)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思想来支配的,我国的供电企业虽然进行过很多次的改革,但是仍然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模式,企业内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一些激励制度没有完全落实,方法与效益、时机与效益、精度与效益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多数的供电企业没有指定职业生涯规划开发与行动,未能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培养对象放在一些业绩好、技术优、能力强的人员身上,没有科学安排设置职业岗位,欠缺对新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规划。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原因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方式滞后其发展

传统的供电企业经营管理者人事考核存在指标的单一性和片面性,考核制度过度关注与财务指标,用单一的指标来考核经营管理者并监控企业状况,此外企业里不论专业、不论学历都采用统一的人事考核标准,这样就很难反映出不同岗位人员的业绩贡献,只是流于形式的考核不利于企业的管理,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束缚企业的发展

传统的供电企业人事管理体制仍然是以身份管理为中心,员工的身份要么为“工人”或“干部”,这种身份在进入企业前就由相应的“资格”决定了;其次员工的身份为“招聘员工”或“主业员工”,表现为在相同的岗位做相同的事工资待遇确不一样,这种将本来相同的劳动力划分为不同类型的人员现象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管理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落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影响了员工素质的提升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的供电公司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没有建立起企业的灵魂,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会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从而为企业的管理的内部管理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三、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完善措施

(一)建立公开、公正、科学的人力资源考核方式

要想立足供电企业的长期发展,在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首先要明确不同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标准,建立内部竞争上岗机制、动态管理用工机制,根据层次、类行业特点将员工和职位进行有效的分类,把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晋升、薪酬、培训、教育等依据,每个员工的聘用或者晋级,必须经过岗位资格认证,通过绩效考核来激发员工潜能和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所在和长期发展的制度性保障。供电公司应充分调动员工的岗位学术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技术人员评审上面严把质量关。规范任职资格设计加强工作分析和岗位任职资格的管理,建立能者上、庸者下、末位淘汰的竞争上岗资质,保证有能力的人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不胜岗位要求的员工绝不滥竽充数,以次充好,做到让人与工作相匹配,从而满足员工技术、能力与个性的要求。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注重实效,多形式开展员工培训,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与构建,在完善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现状,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面创新管理不仅需要员工的积极配合,也需要企业领导人的充分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行之有效的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制度的创新、统一模式的建立以及管理者积累的经验,通过创新的方式使得供电企业创造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模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结合供电企业的目前发展现状大力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抓生产、抓高效、抓人才、促先进,思想上引起重视,以激励的手段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对工作的热情,从而实现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肖洪钧.管理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2-13.

[2] 余凯成.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35.

[3] 彭安福.电力企业现代管理(第一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56-57.

[4] 杨明刚.现代实用管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7-68. --博才网.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篇3

由于过去约一百年时间形成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看待企业,企业在标准的阿罗和德布鲁的竞争—均衡范式中被看作生产函数。哈特(Hart,1998)认为该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它完全忽略了企业内部的激励问题”。传统的厂商理论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唯一的经营目标,而现代企业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企业经营者的追求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目标并不一致,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也往往因信息不对称而难以奏效。

经济学研究激励问题的突破性进展是近20年的事。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方面由于威廉姆森等人对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经济学、契约理论或委托代理理论在微观经济学领域的突破,始于科斯、伯利和米恩斯的现代企业理论在近20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激励问题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1972年,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将企业研究的重点从使用市场的交易费用转移到解释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上,提出团队生产理论,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产品是由集体内若干成员协同生产出来的,每一个成员的真实贡献不可能精确度量,从而不能根据每一个成员的贡献去支付其真实努力的报酬,这就给偷懒者提供了机会。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监督者进行监督,并相应对监督者进行激励。由此提供的激励模式,强调了剩余索取权在激励监督者中的重要性。由威尔森(Wilson,1969)、罗斯(Ross,1973)、米尔利斯(Mirrlees,1974)、霍姆斯特姆(Holmstrom,1979)以及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 & Hart,1983)等人开创的委托—代理理论,应用模型分析,主要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行动不能直接让委托人观察到,从而产生代理人不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形成了现代企业激励理论的核心。委托—代理理论有两个主要的结论(张维迎,1995):一是在任何满足代理人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而使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中,代理人都必须承受部分风险;二是如果代理人是一个风险中性者,那么就可以通过使代理人承受完全风险(即让他成为唯一的剩余权益者)的办法来达到最优激励效果。

80年代以来,经济学将动态博弈理论引人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之中,论证了在多次重复代理关系情况下,竞争、声誉等隐性激励机制能够发挥激励代理人的作用,充实了长期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理论的内容。国有企业出现的“59现象”,恰恰表明,声誉对即将退休的经理的激励效果下降,因为经理的努力在退休后获得的补偿很少。为发挥声誉的激励作用,应该使具有良好声誉的经理能终生从中获益,不一定要对有能力的经理实行强制退休制度。

90年代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经理报酬对经营业绩的敏感性,研究企业股本价值变动与总经理报酬变动之间的统计关系,并用前者衡量总经理生产率。这些研究表明:(l)平均而言,总经理报酬对企业业绩并不十分敏感(Jensen & Murphy,1990);(2)在不同公司中,总经理报酬的敏感性变化相当大;(3)敏感性与行业特征有关,但它也与企业特殊风险相关(Murdoch,1991)。对于总经理报酬与经营绩效之间这种非正向关系,德姆塞茨利用拉齐尔与罗森的比赛理论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Demsetz,1997),提出高层经理的高报酬如同比赛的高额奖金能够给追求者提供激励。

除了在人的理性假设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获得的经济学激励理论外,在经验总结和科学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学激励理论是激励理论研究的另外一个方向。

20世纪初,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就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怎样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理论。这种激励理论侧重于对人的共性分析,服务于管理者调动生产者积极性的需要,以克服泰勒首创的科学主义管理在人的激励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自本世纪初以来,激励理论经历了由单一的金钱刺激到满足多种需要、由激励条件泛化到激励因素明晰、由激励基础研究到激励过程探索的历史演变过程(吴云,1996)。

二、 我国电力企业现阶段绩效考评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很多企业也利用到了绩效考核的结果,但是,真正能够将绩效考核工作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的企业却比较少。根据考核的效果,笔者将我国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分为三类:

第一类企业已经和国际接轨,其绩效考核已经走向规范化,他们已经将绩效考核的作用发挥出来了。这类企业严格的来说已经由绩效考核走向了绩效管理,即有了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管理通常包括四个步骤:与员工沟通企业的战略方向,达成共识;帮助企业各部门、员工明确业绩目标;通过绩效考核与资质(Competency)考核,向员工提供业绩结果与行为反馈;以薪酬激励手段强化员工的绩效行为,并作为企业战略方向的一种重要沟通方式,同时运用发展手段提高员工资质。遗憾的是这类企业目前很少,像海尔这样的国际化企业可以归结到此类型。

第二类企业的绩效考核正在走向规范化、体系化。我国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力求引入绩效考核制度来提高企业绩效,完善企业管理。但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科学,考核方法不当,没有沟通和反馈和结果利用不当等。此种情况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存在,因此它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第三类企业的绩效考核成了走过场或者是对绩效考核的利用严重失误。这类企业的绩效考核有可能是过程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步骤,或某些步骤存在严重的失误。有些企业在绩效考核中根本没有绩效标准,有些企业没有利用结果,将考核的结果束之高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类型的绩效考核工作正在减少,在某些国有企业和一些制度不健全的家族企业还存在着此种情况。

我国绝大多数电力企业的绩效考评存在如下问题:

1. 没有重视工作分析。在我国多数电力企业中,工作分析还未受到普遍的重视,岗位职责模糊。工作分析本应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第一个主要环节,但很多企业远还没有做到,在没有明确的工作分析情况下,绩效考核标准很难科学的设计,考核结果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 绩效考核的标准设计不科学。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设计不科学,表现为标准欠缺、标准与工作的相关性不强、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过于单一和标准没有量化等形式。绩效考核方法很多但每种方法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不可能对所有员工都适合。选择和综合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是绩效考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3. 绩效考核的评价者选择失误、信息面太窄。对绩效考核的评价者选择失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只有唯一的评价者即员工的顶头上司。由于单个人不可能完全得知考核对象的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单个考核者很难得出客观可靠的结果。第二类是有多个评价者但分工不清。对于员工的考核,企业的每层上级都有权修改员工的考评评语,各层领导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所掌握的信息不同,可能会产生意见分歧,这样容易产生多头考评的弊端,最终以最高领导人的评定为准。

人们在工作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工作关系,由于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和所担任的角色不同,那么他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也不同,这就是不同层次的人对同一个人产生的知觉差异。由于知觉差异的存在,有人提出了360度考核。

4. 绩效考核没有反馈,结果没有合适利用。由于主管不愿与员工面对面地检讨,往往是将考评表格填完之后,就直接送到人事部门归档。这样,员工不知道自己业绩的好坏,不仅成为滋生“干多干少一个样”思想的温床,也无从改进绩效。从而,绩效考核也就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激励和改进作用。

三、 对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

建立健全人事激励机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研究对职工激励效果时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10%~30%,而受到充分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出80%~90%。这数据充分表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把它挖掘出来,其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就需要从市场竞争的高度,更新管理观念与思路,认真研究企业职工的精神、物质变化需求,研究管理变化环境,制定相应的管理激励措施和激励手段,并从组织上加以保证,以增强管理层的管理力度和灵活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鼓舞其情绪,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在这里,企业管理者在选择激励手段时应该有创新意识。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企业过分仰赖工资、奖金、晋升等外在的激励手段,缺乏个人成长贡献、个人发展机会等内在报酬的激励,物资激励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者则更要重视精神激励,这种激励是一种新型的精神激励,它赋予被管理者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其意识到自己是管理者的一员,进而发挥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不只是那种给予赞赏、表扬或荣誊的传统式精神激励。

一个企业成功地实施绩效考核,会体现出以下作用:

1. 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绩效考核评价系统,可将企业目标通过组织结构体系,落实到管理者个人,使企业目标和管理者责任人有机结合,通过对企业总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监控过程及对绩效考核的评价结果,有效地促进并判断目标的达成情况。

2. 促进工作目标的实施。通过对企业目标及完成目标责任人实现目标的反复分析、探讨,可以预测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对完成过程的监控及实际完成情况的测评,可以发现问题,排除阻碍目标达成的因素,有效地扬长避短,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

3. 管理人员的标杆。有效地提供各级人员工作业绩信息回馈,使各级人员及时获得企业对其评价的信息,有利于员工获取正面信息,遏制以讹传讹,同时各级管理人员会以考核标准塑造自己,绩效考核标准自然会成为各级管理人员评优的标杆。

4. 创造价值的中心。管理人员及下属之间应建立相互信任关系,责任人应清楚哪些是应加强的,哪些是应克服的,从而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绩效考核成果成为企业对人员升迁、降职、调薪等的依据,绩效考核成为企业完成目标的动力。绩效考核部门不再是单纯的费用支出部门,而成为有效创造价值的中心。

目前,某电力集团公司推行了“一、二、三线”动态管理机制,就是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模式。笔者认为,在电力企业实施动态管理机制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这种动态管理机制有利于招贤纳士,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尽其才的作用。据有关资料调查,我国国有企业的员工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现有岗位不满意,这是计划经济下,人才分配制度所造成的痼疾,如何改变这一不合理的现状,只有实施动态管理政策,实行职工利益的再分配,给那些有一技之长和管理水平的人员创造一种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做到人尽其才,因材而用。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企业对人才的重视,自己所面临的是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有利于笼络和引进人才,减少企业内耗,挖掘内部潜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比技术、比能力的良好势头。

同时有利于营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一、二、三线”动态管理就是为适应企业发展的规律而建立的新的用人机制,一切凭真本事,干不好就“下课”,减少了扯皮和鱼目混珠的不合理现象,人与人平等相处,公平竞争,过去那种拉关系、走后门的情况得以扼制,减少了各种形式的繁文褥节,人们有时间和精力学文化、学业务,不断为自己“充电”,以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工作起来劲头十足,劳动效果明显提高。

同时还有利于抵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因为实施动态管理体制后,打破了干部终身制,建立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干部聘任制度,提拔干部凭政绩,并实施竞争上岗的程序,一切凭能力、凭水平,这样,当权者没有滋生腐败的温床,就有力地拒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谢康.企业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估设计.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储企华.现代企业绩效管理.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

3.程文文.绩效考核中常见的错误.人事管理,2004,(8).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企业;电力管理;现状;对策

电力对于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日趋明显,其是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保证。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电能,因此电力管理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收益的提高意义重大。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如何节约用电,减少电能消耗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任务。电力管理就是通过组织和协调,科学配置参与人员,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对企业的用电情况进行控制,以实现电能的有效利用。电力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管理职能,减少电能消耗,提高企业电能的利用率,为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企业电力管理的现状

1.企业管理者对电力管理的意识模糊

企业管理者只是注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而对电力管理的意识较为模糊,企业在电力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电力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相关制度的制定时没有体现出电力管理对企业的作用。企业高层缺乏更高的管理目的,只是安于现状,缺乏足够的创新。很多企业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用电考评制度,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严重影响企业用电的合理性。企业在用电过程中仍然较为随意,没有科学的计算体系,企业电力应用效率较低。

2.企业参与人员素质较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转型和企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转变,高素质的人才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关键。现阶段,企业电力管理人员和参与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无法完成新时期的电力管理作用。企业缺乏正规的电力管理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无法实现质的提升,企业仍然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电力管理的效率。管理人员对企业的需求和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在电力设备采购时较为盲目,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电力参与人员对相关的技能掌握不足,是企业电力管理效率难以提升的主要因素。

3.电力设备性老化,电能消耗较大

我国企业的电力设备往往使用时间较长,设备老化严重,设备性能较为落后。企业管理人员对电力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设备更新换代较慢,设备性能很难提高。电力设备及时改造可以减少设备的电能消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老化的电力设备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出现问题将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企业用电安全意识薄弱

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对于用电安全缺少正确的认识,企业用电安全管理较差。企业管理人员对用电安全的意识薄弱,用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较多,严重影响企业的用电安全。企业对用电安全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落实模糊,电力事故的发生率较高。

二、提高企业电力管理的对策

1.提高管理者对电力管理的重视程度

电力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主要能源,其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能否实现。电力管理的科学性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内容之一,企业想要长久发展,电力管理是重中之重。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正确认识到电力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电力管理制度和体系,并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充分落实。电力管理制度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用电。管理人员要对用电情况实时记录,及时发展不合理的用电问题,对违规操作的部门或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对节约用电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

2.提高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想要实现科学的电力管理,管理人员和参与人员的素质提高是关键。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水平。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尤其是专业的用电管理能力。管理人员要对电力设备的用电知识清晰掌握,通过协调和组织对用电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企业要定期对电力参与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电力设备的使用技能,减少电力设备不必要的电能消耗,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和员工,是企业电力管理效率提高的保障。

3.及时有效地电力设备改造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进行改革。其中,对电力设备进行改造是其重要项目之一。其中包括线路能源消耗控制、设备更换以及整体效率提高。节能减排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题,根据企业和居民用电高峰分析,调节供电电压。用负荷高峰来填补负荷低谷,从而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确保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电力企业整体节能意识,建立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科管理体制的制定,为电力企业职员提供学习机会,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电力企业职员的整体节能意识。认真贯彻科学的管理体制,将节能减耗分配至个人,实施合理的惩罚和奖励制度。同时,建立和实施可行的企业管理制度,以提高管理效率。企业电力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对于管理人员,应加大其执行能力。为企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从而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实施民主化和统一化的管理方案,细化工作流程,做到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在管理实践中,管理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而对于企业操作人员,应与时俱进,认识到电力发展对国家和对个人的重要作用。

三、总结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缺陷;优化对策

我国电力企业效率低下一直是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困扰我国经济改革的难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许多企业经营者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目前电力企业管理很难适应市场化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故研究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中的缺陷与优化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中的缺陷

1.1有充分的认识到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其具有自身的特性,即服务性,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必须不同于其他的企业。首先,必须将电力企业的服务性放在企业的第一位,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国内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服务对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企业没有明确的企业计划。没有企业计划就相当于没有企业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最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明显滞后,造成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间会存在竞争。

1.2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都处在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大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国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层面上仍旧收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造成大部分电力企业都没有一个完善的决策层,在整个管理方面都缺乏先进的理念,没有既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漏洞。

1.3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我国部分的电力企业已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但其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电力企业的文化跟不上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充分发挥其高级功能,同时也缺乏长期的规划,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度不够,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没有融入市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极度匮乏等,这些都影响了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

1.4企业间的层次差异较大。我国电力企业的规模。资源和类别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尤其在电力企业中,企业的规模收到管辖范围的大小的影响。大型的电力企业由于其管辖的范围比较大,一般情况下都能满足企业现展的需求,但由于其地域性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部分小型的电力企业,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如:资源和营业额等,造成这些企业的设备相对比较落后,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加之经营者对管理层面的忽视,严重的制约了小企业的发展。

1.5信息化建设管理落后。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的规划,在资金的投入方面也不足,各系统间缺乏相关的联系,电力企业管理制度也有待完善,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复、信息孤岛等现象的发生,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没有自身的特性,一般都是照搬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优化电力企业管理的策略

2.1认识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在电力企业中,应呼吁人们充分的认识到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在电力企业内上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对电力企业内进行全面且系统的宣传活动,呼吁更多的人们关注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并在宣传中逐渐的达成共识,提升人们的思想理念。在宣传的过程中,消除人们对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错误观念,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2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传统的电力企业由于受到管辖范围和地域性的限制,导致企业间存在较少的企业竞争力。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电力企业必须建立企业竞争机制,在发展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帮助员工树立起竞争的意识。其次,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应做好自身的物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能按时按点的将物资供应送到相应的单位,同时还具有及时和不间断的物资储备等。

2.3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给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部分电力企业调整了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整体的规划和发展目标。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特殊性,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构建时就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管理。

2.4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人才竞争是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元素,电力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上进行制度创新,要制定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素质、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整体形象,将人才资源建设由发展数量向提高素质转变。在用人方式上可采用聘用制、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制等,灵活用人,挖掘人的潜力,吸引优秀人才。在培养机制上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培训、学习、进修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产业经营业绩同利益挂钩,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提高专业优秀人才的待遇。

2.5开展管理创新。电力企业改革的趋势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走向市场。因此,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显得尤为重要。a.要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进行。b.研究适合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c.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要科学化和规范化,既要发挥经营管理层的作用,也要有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d.公司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要与公司的规模相适应,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可刻意追求某一种形式。结束语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电力企业改革正向纵深方向发展,为了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必须逐步转变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优化管理环境,探索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袁瑞君,张晓宁,王瑞平等.企业激励机制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2):12-15.

[2]刁黎辉.企业员工精神激励的研究—国有电力企业案例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3]杨保安,张科静,李晶晶等.多目标决策分析[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12(5):23-25.

[4]石晶晶,李芳芳等.人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研究[J].消费导刊,2008,14(1):56-58.

[5]杨保安,张科静.多目标决策分析[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5):56-58.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篇6

一、农电体制改革后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农电体制改革后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已取得的成绩

1.大体实现对经营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农电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在管理电费时,采用购电单位运用二级明细账簿的办法,并且主要关注平时在电力业务上频繁往来的合作对象和客户,对其在相应的收款项目上精细化的账龄管理,按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核查管理[1]。还有供电企业在一些基本的管理费用收取时,设计精细的核算账簿,比如:交通费用、办公基本费用、业务管理费用等。

2.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在农电体制改革后,县级供电企业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相关法律法规[2],进行财务管理的监管与核算,实现了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一体化。

3.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顺与辅助财务的关系。在农电企业改革之前,经常出现主要业务与辅助业务在财务关系、制度管理、权责关系间混乱不清的状况。在农电体制改革后,县级供电企业落实改革主辅业务在财务关系上良性互动的机制,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两者的共同合作、优势互补,在有效预防主业务经营风险的同时,推进了辅业的大力发展,使得这种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4.县级供电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基础工作有了保障。农电体制改革后,各县级供电企业有了合乎规范的会计档案管理,完善健全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益得到了提高[3]。县级供电企业在企业内部强化互相监督力度,并且开展对这种内部监督机制本身的审查和监督,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合理地进行信息交流、展开有效的风险评估、制定控制措施,这对企业掌握内部动态,推进企业的有效经营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农电体制改革后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县级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不足。农电体制改革后,农村电网建设的投资需求激增,但供电企业无法满足巨大的资金投资;在农村电网建设投资方面,投资国家没有制定明确的电价政策;县级供电企业的发电量规模不大,在盈利方面的能力不够;在个别县级供电企业,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对外担保和诉讼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使得县级供电企业缺乏足够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自我完善能力。

2.县级供电企业的债务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沉重。农电体制改革后,县级供电企业一方面受市场信誉环境的影响和各地的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电费欠缴状况,使得企业面临的账目损失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再把用户欠费导致的影响除外的情况下,县级供电企业外部债务经常大于对外债权,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沉重,资金周转不灵。

3.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够完善。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夯实,会计的基础工作需要更加加强,供电企业的工程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足,对企业的全面预算能力仍然很薄弱[4]。

4.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不够强化。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整体管理体制的约束,县级供电企业财务人员没有更多的权限和精力有效掌握企业实际经济状况,对企业财务的监控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多数供电企业管理层领导之前都不是相关专业的,对财务知识的掌握不充足,因此也无法意识到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

二、农电体制改革对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使县级供电企业监管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

通过农电体制改革,县级供电企业建立了更加完善和系统的财务监管体系,统一县级企业的会计核算、完善财务科目体系、强化会计管理制度;促进资金投资管理工作,统一组织进行重点项目审核和年度审计工作,共同审批县级供电企业年度预算,使县级供电企业运营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经济稳速增长。

(二)使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得到加强,推动了城乡供电网络的一体化

运用农电体制改革,在管理理念、管理过程、管理体制方面县级电网公司与市级、省级电网公司有了很好的接轨,完善了监督、限制、激励体制,做到管人管事相结合。

三、农电体制改革后,对如何加强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

(一)强化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建设,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促进财务管理体制建设,主要要做到财务管理幅度的加强。当企业的管理幅度加强时,企业财务管理在投资、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过程中融入监管、预计、控制等方法,供电企业财务就可以把监督与控制的全职能运行在企业业务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加大对资金的管理控制,确保资金安全,使企业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对供电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时,可以通过运用企业账户等平台,实时控制,对企业资金出现的异动情况要及时反馈和处理,预防资金风险的发生。县级供电企业同时也要重视银行代收电费的情况,对之前电费主要通过农村电工挨家挨户走收的现象进行改革,供电企业可以通过与农村合作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建设银行等的合作,进一步强化农村电费收集的力度、改进电费收集方式。

(三)强化县级供电企业财务工程管理,使项目预算得到严格控制

一方面要结合县级供电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对电网建设的长期规划,严格强化对电网建设项目的审核,要全方面地考虑项目资金是否得到保障,资金来源渠道是否合法,电网项目建设是否有足够的技术支撑[5]。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项目预算的执行,对电网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预算控制,使现金流预算和项目预算得到双重控制。

(四)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的基础管理,使企业风险得到预防和控制

要及时、全面系统、精准地了解和掌握县级供电企业财务信息,就要合理利用财务预算、月度结算、年度决算、企业重要项目的财务报告等方法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尤其对产权更改、对外担保、大额资产处理、债务关系变更等要实施重点监督管理。

(五)增大县级供电企业供给渠道,降低农电线损失

最大限度地进行电力营销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全员营销的观念,通过优质服务带动电力发展,使农电线的损耗降到最低,节约企业管理成本。

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内控 管理措施

在这个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电力企业在管理体制方面正在逐渐进行改革,国家电网在总结自身工作经验的同时,主动顺应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创新管理模式,特别是财务方面的管理。电力企业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地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以促进企业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稳定地发展。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重要的管理机制以及组成部分,对财务管理需要通过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风险的规避,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电力企业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在电力企业中,财务管理方面的业务非常重要,不管是企业经济方面的管理还是财务统计,抑或是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在电力企业中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中心,所以对于财务管理的力度必须加强。强化企业财务方面的内部管理以及工作控制,保证财务行为的科学性、规范性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企业的财务内控工作正常、有效地运行,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增强企业系统性的发展、确保财务内部管控更好地发展与进步,需要对电力企业中的内控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

1.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

电力企业财务管控工作的正常运行可以保证企业稳定的运行与经营。我们都知道,电力企业的财务内部管控工作主要是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财务进行管理控制,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中一系列的财务会计以及运行的管理与控制,通过一定的管理方式来确保企业的财务资金在运行中的安全。在电力企业中,财务的内部管控不仅要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还要保证企业在财务方面的信息准确可靠,并且在信息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益以及经济活动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电力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方面不断地强化,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风险,实现企业经济发展效益的最大化。

2.逐渐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要求

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进行经济的管理与控制。电力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控制,这本身就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例如在现代化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具备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还要不断地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对于实现经济现代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对于会计信息方面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计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是保证企业正常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保证企业顺利进行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

3.增强企业整体的系统性发展

加强电力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不仅能够很好地促进企业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对企业整体的系统性以及安全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电力企业中,财务内控管理需要生产部门以及营销部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相互协调,积极地进行沟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企业部门间的协调性、一体性以及企业的系统性发展。电力企业财务内部管理控制部门与会计方面的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也需要增强,这样不仅能够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企业的会计部门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最后达到强化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控制能力,还能够提升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

二、电力企业在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很多方面,电力企业正在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但是到目前为止,电力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方面还不够成熟,在思想上重视的程度仍然不够,并且制度方面也不够完善。下面主要针对当前电力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与描述。

1.财务内控的环境还不够成熟

在电力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中,一直在不断地进行完善,但是在整体的内控环境上还不够完善。因为我国的财务管理在整体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内控方面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在很多的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中,企业的管理层大都来自于企业的销售部门或是企业的生产部门,亦或是其他的非财务方面的一线管理人员。在很多方面因为非专业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知识掌握得不够透彻,也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所以导致企业高层次财务管理人员非常紧缺。还有就是,因为多数电力企业比较重视经济利益增长或是生产经营,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等的意义认识不够充分,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所以经常会导致企业内控管理为其他工作让位的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无法开展,并且工作的难度逐渐增加。

2.对于财务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企业虽然正在进行企业财务内控的改革或创新,但是对于这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在进行内控管理的过程中,因为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公司中内控方面经常会出现工作懈怠等不良工作习惯以及没有很好的工作风气,导致一些内控组织只是一个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其次就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电力企业将之前比较粗放式的管理方式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但是在这个过渡阶段中,企业的内控管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企业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甚至会出现经济危机。

3.内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部分电力企业中的内控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体制不完善的方面主要体现在电力企业没有建立比较健全的管理体制以及内部管理系统,所以导致财务管理体系经常过于简单,没有整体地进行覆盖。还有财务管理控制的全面性欠缺,导致电力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运行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带来一定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完善内控管理的有效措施

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措施非常多。本文主要从电力企业的内部结构优化以及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内部的审计、健全风险管理控制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1.优化企业内控管理结构

电力企业内控优化管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合理优化内控管理工作的结构。在进行内部管理结构改革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掌握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紧跟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实践,在把握整体经济形势的基础上进行内控结构的调整以及管理部门的设置。接下来就是优化内控管理部门内部的治理结构,这也是电力企业完善内控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实现内部管理控制的改革以及风险掌控管理机制的完善,为企业内控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明确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性质以及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性质,这也是合理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方面,这样可以在市场的指导下完善现代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合理地进行完善与改革,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内控管理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全面促进企业多元化的进步。

2.创新企业内控管理模式

在电力企业中,内控管理是企业在财务方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及进步非常重要,需要企业进一步地进行内控管理模式的创新。在电力企业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方面,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根据现代化的经济形式进行管理体制的完善。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能够很好地促进企业内控管理方面的进步,促进企业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顺利开展企业的管理工作。完善企业内控管理模式还需要重视企业在管理机构上的改进与完善,将企业的管理机构进行更好的完善,有利于企业内控更好地开展工作,进一步促进内控管理持续提高,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3.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促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工作的改善、强化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建立相对完善的审计制度及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内部审计的关键在于激发其发挥出审计的功效以及对内控监督的作用,保证其能够顺利地实现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其次,就是在建立内控审计制度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关于审计机构制度的补充与深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的管理机构结合企业实际的经济运行进行全面的审计与整理,掌握企业实际的经济数据,进行审计制度的完善。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也加强了企业审计方面的权威性以及在企业中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构还需要通过企业本身的生产活动进行加强,全面掌握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式,促进企业内部审计方面的管理创新。

4.健全企业内控风险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内控风险管理的运行需要靠企业内控风险管理机制进行保障与健全。在进行电力企业内控风险的完善过程中,需要企业切实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以及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其次就是提高企业中各层级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在管理方面的风险意识,具有较高的风险分析能力以及对未来经济的预警能力。同时还需要电力企业根据大规模的投资项目或是经营周期比较长的项目建立健全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很好地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同时还能改进企业内控的管理制度。

四、结束语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企业要想可持续地经营,就必须加强财务内部控制。而从现阶段情况来看,这一部分常是企业忽略管理的板块,企业往往重视可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的生产经营管理,殊不知有效的财务内控管理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有力保障,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风险的控制、企业资金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忽视财务内控管理,只会使企业获得短暂的利益流入,潜在的财务危机随时会使得企业身处囹圄而无法继续经营,所以只有在完善了财务内控管理的基础上,才能使企业有效经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必须做好企业的内控管理。本文根据现在电力企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希望能够促进电力企业内控管理的发展与创新,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榕.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03):180,188.

[2] 林婧婧.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模式与创新[J].管理观察,2016(02):166- 168.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 安全管理 执行力 要素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082-02

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影响下,我国电力事业蒸蒸日上,为社会生产生活奠定基础。电力系统无论是电力生产还是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永远是第一要务。鉴于电力设备的高危性,做好电力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电力企业的保障,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强化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是提高电力安全管理的基本关键点,因此,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应用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途径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确保电力企业管理质量的提升。

1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概念与重要意义

1.1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概念

执行力在管理领域解释为,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也就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可行的操作能力。而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是指为实现电力资源安全化管理,企业安全管理所具备的能力或可达到的程度。执行力是企业电力安全管理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实施的前提,是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确保电力企业平稳发展的首要条件。高执行力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低执行力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降低安全管理的效果。

1.2 加强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电力企业的电力设备具有高危性,给人们日常管理和生活都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能够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设施布置到位,在电力安全管理中注重细节管理,是保障电力企业员工人身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确保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用电的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某月份因电力安全问题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达到6起,死亡人数达到9人。类似于此的报道近乎每年都有,因此,只有认识到加强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性,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才能真正地做到对电力工人生命的负责,对用电人员生命的负责。

2 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因素分析

2.1 人员因素

近些年,电力系统已经相继建立了许多电力安全管理规范,但在人员执行过程中存在不足。因人员因素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人员安全意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主要是电力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电力安全管理意识,很多次电力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电力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意识失误形成的。其次,人员操作失误是影响电力安全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电力人员操作技术不娴熟或违规操作造成电力安全事故,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管理人员不精心检查等都会造成电力安全事故[1]。

2.2 制度因素

电力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我国电力企业属于国有企业,虽然已经相继出台了很多电力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管理落实中,很多电力安全管理部门的执行制度只是一个摆设,特别是电力安全管理的很多操作细节规定都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所以工作人员也没有真正地按照执行制度条文进行实施,电力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失去了制度的约束意义[2]。另外,有些安全管理执行制度还是很多年前规定的,管理制度严重不符合当下电力企业的发展,不利于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加强。

2.3 结构因素

电力安全管理的整个人员结构不合理,让很多电力管理制度不能够真正落实,出现电力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者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流程缺乏规范性保障,不利于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开展的过程、对象和结果。明确的执行结构,可以让电力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人员清楚自己在整个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在电力管理中指导自己的工作内容,明确工作的目标。同时还能保证电力安全管理的各项执行命令能及时下达到下属机构,采取针对性的对策进行改进和管理[3]。

2.4 监督因素

企业中的监督机制是确保制度实施的重要因素,也是防范不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策略。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也能够对电力安全管理监督提供保障,能够有效地保证电力安全管理的高效执行。施行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监督是对电力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约束,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实行与贯彻,如果监督不力,就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 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措施

3.1 强化安全管理思想

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思想。加强电力企业内部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树立起安全管理思想,首先,让电力企业员工认识到只有做到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工作人员以及用电人员的生命安全,树立起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意识,为此企业需要开展全体员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4]。其次,电力企业要重视对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培训,有计划地完成安全管理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工作,增强电力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最后,企业需要组织员工学习从事各项工作具体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全面落实安全管理预防工作,让员工进行安全管理经验的积累,从而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3.2 严格落实规章制度

企I制定规章制度后,为了发挥规章制度的作用,就需要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电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规章制度的全面落实对电力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电力企业应该深入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了保证制度实施,企业管理层应做好宣传工作,在制度施行中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电力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能一味地沿用传统规章制度,而是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制度的细化,在各个岗位上进行严格管理,制定工作人员操作标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最后,落实每个员工的工作责任。加强员工的安全管理理念,提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提高。

3.3 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

电力企业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电力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注重电力企业员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的树立与形成,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目的是要求所有员工必须以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高标准、高要求约束自己,做好电力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并且严格细化管理,落实责任,精心工作,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的每一项工作,使企业得以持续、安全、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企业较强的执行力[5]。只有养成好的安全管理习惯,才能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时时刻刻指导操作的精细化进行,确保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强化。

3.4 建立科学绩效考核制度

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是加强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手段。电力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是影响电力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方面,所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以确保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加强。一方面,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监督,让员工日常工作在绩效考核监管下及时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安排专人完成管理工作的日常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一项绩效考核内容,对员工操作行为以及日常行为进行约束。另一方面,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融入企业安全管理中,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励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其晋升以及奖金待遇。同时,电力企业也要建立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电力安全管理中的失职员工进行一定的惩戒,追究其责任,让企业管理与员工利益直接联系起来,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执行力[6]。

4 结语

执行力将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力企业只有认识到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性,从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升执行力,采取强化安全管理思想、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建立科学绩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在电力安全管理人员、工作内容管理等方面做好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强化,在管理工作中加大贯彻力度,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那么电力企业一定会做大做强,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闫朝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要素与应对建议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76.

[2] 赵向阳.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要素与解决途径[J].中国科技纵横,2015(13):164.

[3] 胡浩.分析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要素与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2(17):180.

[4] 乐小华.分析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要素与途径[J].科技c生活,2010(17):192.

[5] 李海辉.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影响要素及建议[J].电子制作,2014(22):211.

上一篇:传媒公司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标志设计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