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产品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23 17:39:56

海产品市场分析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海尔家电;差异化战略;SWOT分析;竞争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3-0048-02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作为中国家电业的知名企业,海尔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差异化竞争战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其差异化竞争战略发展历程一直备受瞩目。

1 差异化战略的内涵

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服务、市场、企业形象等与竞争对手有明显区别,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是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差异化战略是使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

实现差异化战略,能够构筑企业竞争优势,避开了与竞争对手正面交锋,尤其是能避免陷入价格战的困境,还能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善于应变、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等优势,以差异化求生存。差异化有利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有利于培养企业比较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但实施差异化战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过度差异化会使产品成本过高,大多数购买者难以承受产品价格,企业也难以赢利。

2 海尔家电SWOT分析

SWOT分析也叫优势( 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分析,这种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现实问题的研判和定位,是企业战略管理和竞争分析的重要工具。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国加入WTO都给海尔家电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有机会也有威胁,有优势也存在劣势。海尔家电的SWOT分析,如下表所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总结,海尔目前在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资金、市场占有率、品牌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尽管面临同行业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以及国际非关税壁垒的威胁,但由于海尔具有创新的组织结构、营销模式、强大的研发能力、全球的销售网络、巨大的差异化战略优势,是国内其他家电制造企业所无法比拟的。海尔应该继续利用国际分工转移,国家政策扶持的机会,积极抢占国际家电市场,加大研发创新能力,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提高国际品牌的知名度,成为世界品牌。

3 海尔家电差异化战略的实施

一个企业不是定位在我为用户,与其他企业没有形成差异,这个企业必定失败。因而在历次价格战中,海尔都采取了不参与的态度,坚持“以价值取胜”,即通过差异化的途径,使产品物有所值,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使得企业的发展壮大。海尔家电实施差异化战略分为服务差异化、市场差异化、产品差异化、形象差异化。

31 服务差异化

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是维系品牌与顾客关系的纽带,在这方面海尔无疑是做得最出色的,也是做得最早的。

以海尔的空调服务为例,海尔空调是中国最大的空调制造商,也是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空调制造商,这种结果的背后服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994年的无搬动服务、1995年三免服务、1996年先设计后安装服务、1997年的24小时服务到位、1998年全国星级服务网络连锁、1999年整机3年保修压缩机6年保修、2000年的服务网络通过ISO 9002认证、星级服务一条龙和零距离服务到2001年的无尘服务,8年间实现了全部行业领先的10次服务升级。海尔空调服务之所以有如此频繁的升级,就是要保持自己的“服务产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把为顾客解决问题作为服务终点。

32 市场差异化

海尔十分关注细分市场,依照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把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个消费群体,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进行针对性开发。海尔的科研开发和市场销售人员将“市场细分化”归结为款式细分、阶层细分、外销细分和地域细分四类。

33 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在质量、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同类产品的其他生产厂家,这种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足以吸引购买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导致消费者的偏好度和忠诚度大大提高。在实施产品差异化过程中,从海尔的经验来看,应通过三个途径:

首先是功能创新。企业通过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来领先市场。海尔家电洗衣机事业本部推出了超薄型洗衣机、上开门洗衣机,填补了国内洗衣机业空白。中国第一台宽气候带电冰箱、中国第一代保湿无霜电冰箱、中国第一台全无氟电冰箱等都是在海尔产生。这些功能上的创新,都创造了一个新市场、新消费群。其次是质量差异。海尔从创业之初,就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张瑞敏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成为海尔重视质量的良好口碑。由此便产生了海尔创建之初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并实行严格的质量标准,是产品立足于市场的基本条件。最后是提供个性化产品。凭借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海尔家电从彩电到洗衣机,许多产品都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来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34 形象差异化

在海尔,到处可见的一条标语给人印象深刻:“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这是海尔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海尔的员工们都说,这八个字体现了海尔的市场观和服务观,也浓缩了海尔企业文化的力量。用优良的企业行为提升顾客的忠诚,而顾客的忠诚是靠企业的行为来换取的。在实行形象差异化过程中,海尔非常注意用有形造无形,又非常注意用无形造有形。在斜坡球体论的基础上,海尔创造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先进管理模式。正是这种“真诚到永远”的行为方式,换来了顾客对海尔的忠诚到永远。

4 结 论

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海尔家电在其每一个战略阶段及战略阶段转移中都能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差异化理论和海尔家电差异化战略成功实施的系统分析,可以得出在当今市场高度竞争的家电行业中企业采用差异化战略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性。海尔家电差异化经营战略的系统研究和优化,必将为国内外其他企业集团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熊胜绪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差异化战略路径探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2)

[2] 李静实施差异化战略提升竞争优势[N].中国保险报,2010-04-29

[3] 石洪景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研究[J].消费导刊,2009(12)

[4] 江丕寅海尔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析[J].企业管理,2008(7)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2

我们将以上海房产税试点改革前后房地产市场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房地产市场中企业开发投资、市场销售以及住房租赁等相关指标,评价上海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政策效果。

(一)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房产税的政策效果分析

房地产企业本年投资完成额可以作为反映房产税政策推出后对房地产投资预期影响的指标,本文将通过这一指标分析房产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价格与结构的影响。从历年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完成情况来看,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房地产企业完成投资额仅比2008年小幅增长1.83%;随后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2010年上海市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完成额增长了35.47%;2011年初上海房产税试点以来,虽然房地产企业投资总额持续上涨,但上升趋势与试点前相比明显减弱,仅为13.79%。上海房产税政策初步遏制了商品房的过度供给状态。从市场结构来看,历年住宅投资约占全部完成投资总额的60%以上,因而房产税试点政策对住宅投资影响程度更大。2010年住宅投资增长33.87%,而2011年则回落至19.16%。从投资占比角度来看,2011年上海市房产税试点改革实施以来,普通住宅投资占整个住宅投资的比重有所上升,约为71.98%,而别墅、高档公寓投资比重则相对下降,为28.02%;从投资增速来看,两者涨幅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别墅、高档住宅投资增长幅度最小,为9.90%。这表明房产税实施以来,上海市房地产投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房地产企业更注重建设普通商品住房以满足广大中等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这其中的政策含义是,房产税从供给角度调整了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偏好,增加了普通商品住房的投资,减少了高档住宅、别墅的投资建设,优化了住房供应结构。

(二)房地产交易市场:房产税的政策效果分析

1.上海市商品房销售额分析。房地产企业投资完成情况仅能间接反映房产税政策对市场预期的影响,而房地产销售情况则可直接反映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价格与结构的影响。除2009年外,商品房销售额持续下降,而房地产企业商品房完成投资额却逐年上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房地产企业商品房投资报酬率下降,同时从商品房连年下降的销售面积也可以反映出上海商品房的空置率不断上升,房地产泡沫不断增大。住宅销售额占整个商品房销售额的比重由2008年的84.98%下降到2011年的77.81%,表明房地产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投机需求。其中普通住宅销售额占整个住宅销售额的比重由2008年的79.15%下降至2010年的64.71%,而2011年(房产税试点后)这一比重重新上升到67.02%;别墅、高档公寓的变动则与之相反。其背后的政策含义为,政府多管齐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市场中各类商品房销售额均有所下降,普通住宅销售比重却显U型变化特征(拐点2011年为房产税试点时间),因而房产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机者的需求(特别是对高档住宅、别墅的需求),优化了住房市场结构,相对减少了高档公寓、别墅的销售,增加了容积率较低的普通住宅交易。

2.上海市商品房售价分析。上海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总体处于增长趋势,但增长趋势有所减弱,其中最高涨幅为2009年的56.68%,2011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仅比上年增长0.96%。从结构上分析,虽然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整体处于增长态势,但是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在2011年有所下降,比2010年下降5.07%,而别墅、高档公寓平均售价增长5.79%。其原因在于,受到土地资源稀缺性及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双重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通住宅开发比重上升,别墅、高档公寓开发比重下降,引起别墅、高档公寓的供给大幅减少(其销售面积下降了25.60%),因而别墅、高档公寓的平均销售价格逆市而动,出现小幅上涨。

(三)房地产租赁市场:房产税的政策效果分析

房屋租赁市场与购房市场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根据经典资产定价方程,在不考虑房地产泡沫的条件下,房价可以看成未来预期租金流的现值,那么租金上涨必然会进一步推高房价,两者呈同向联动关系。房产税改革必然会对房屋租赁市场结构产生影响,同时房屋租赁市场的波动也会影响到购房市场。历年房屋出租面积呈现出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逐年降低。从市场结构来看,住宅出租面积除2009年增长10.66%外,2010、2011年分别下降16.47%和12.93%。其中,普通住宅出租面积在2011年增长了31.17%。其背后的政策含义是,高房价的“挤出效应”使一部分人由房产交易市场转而进入租赁市场,同时地方政府的限价及限购等措施使相当部分的外地消费者也被迫进入租赁市场,进而导致普通住宅出租面积增长。

二、结论与政策启示

通过对比分析上海房产税试点改革前后房地产市场中企业开发投资、市场销售以及住房租赁等相关指标,得到关于房产税政策效果的结论如下:

(1)房地产泡沫仍在增大。上海房地产企业商品房年度完成投资额逐年上升,而相应的商品房销售额却下降。这表明商品房空置率不断上升,房地产泡沫仍在增大。

(2)房产税产生了抑价调结构的效果。上海房产税试点以来,虽然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总体处于增长趋势,但增长趋势有所减弱。同时普通住宅投资占住宅总投资的比重增大,别墅、高档公寓的投资比重相对下降;商品房销售额逐年下降,而其中普通住宅销售额的比重却有所上升,呈现出U型变化趋势。这表明房产税起到了抑价调结构的作用。

(3)限价及限购等购房管制政策具有局限性。普通住宅出租面积在整个房屋出租面积下降的情况下仍处于增长状态,表明限价及限购等购房管制政策难以区分房地产市场中的“真正需求者”与“炒房者”,短期内可致房价下降,而长期则陷入“越调越涨”的怪圈,因而不是一种理想的长效调控机制。相反,征收房产税能够加重“炒房者”的房产持有成本,迫使其退出房地产市场,减少投机需求,抑制房价的非理性上涨,这表明房产税是一种长期有效的调控工具。房产税试点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双方形成税收约束,在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引导房地产企业提高普通住宅的投资比例、增加房地产市场上中小户型的需求、减少商品房的空置率、活跃房屋租赁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在以下两方面完善税收及配套政策:

(1)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比照上海模式,并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动态调整房产税率,实行差别化征收;增加对中小户型住宅的税收优惠,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

(2)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逐步取消限购、限价等行政管制措施,代之以税收、金融等市场化调控手段,逐步建立起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形成规范的经济调控体系。(本文来自于《税务与经济》杂志。《税务与经济》杂志简介详见.)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SCP范式;经济型酒店;上海

0 引言

自1997年上海锦江之星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诞生,上海的经济型酒店发展一直处于我国各地的前列。目前,上海是中国经济型酒店分布密度最高的城市。从2004年起,以平均每年增加100家的速度发展,截止到2009年底,上海经济型酒店已开业534家,品牌数量众多,拥有莫泰、锦江之星、如家、格林豪泰、7天、为波等68个品牌。经过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大机遇后,上海经济型酒店市场在数量、规模以及品牌等方面都呈现出特定的市场效果和竞争状态。基于此,本文拟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主流研究范式“结构―行为―绩效”框架,对上海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梳理和研究,分析上海经济型酒店的产业现状,揭示产业组织活动的内在规律性,为现实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以及政策的制定者维持基本的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

1 SCP范式理论综述

1.1 SCP范式的提出与发展

SCP范式是由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以梅森和贝恩等为主要代表的哈佛学派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市场的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绩效,为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1959年,贝恩《产业组织》的出版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最终形成,阐述了从市场结构推导竞争结果的结构、绩效两段论分析范式。1970年,谢勒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一书,弥补了贝恩《产业组织》对市场行为论述的不足,在贝恩两段论范式的基础上发展成了三段论的SCP范式,从而将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目前为止,有关SCP范式的阐释和应用,主要以谢勒所做的说明和图示为依据。

谢勒提出了完整的“结构―行为―绩效”的模式,认为市场结构首先决定市场行为,继而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其中,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市场结构是导致某些产业部门的价格长期高于平均成本,但同时潜在进入者也不愿进入该产业的非均衡状态的主要原因,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退出壁垒。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基础上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包括产品定价行为和产品决策、广告策略、研究开发、排挤竞争对手等非价格行为。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结果,评价指标主要有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销售费用规模、技术进步水平、以及产品的质量水准、款式、变换频度等。

1.2 对SCP范式的应用性评价

SCP理论建立的基本假设前提是存在“私有企业和自由市场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和政府体制”,其所分析的对象是“私人拥有的商业组织”,这些组织“从事追逐利润机会的生产活动”[1]。

SCP分析框架着眼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考虑了许多可控的变量,因此是一种具有基本的、较强说服力的经济分析方法。与其他仅考虑产业本身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在于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突出了某些与企业数量、规模等有紧密关系的特征的重要性[2]。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给现实的企业竞争战略提供环境分析和策略选择。对于企业竞争战略的设计和分析来说,运用SCP范式对某一具体产业的产业组织进行研究,对于市场竞争的分析和研究,有许多可供参考借鉴之处。

2 上海经济型酒店SCP分析

2.1 上海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企业在等级、规模、经营模式、产品差别上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的概念。影响酒店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产品差异化和规模经济性等。

2.1.1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表示在某一具体产业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所拥有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市场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的最基本的概念和指标。市场集中度越高的产业,越容易形成产业中的垄断势力,削弱市场竞争性。

绝对集中度是最基本的集中度指标,是测量市场集中度的常用方法,可以通过产业内规模处于前几位的企业数量占整个产业市场相应数值总量的份额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CRn为X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绝对集中度,Xi为X产业第i位企业的产品规模或销售额、资产额、职工人数等,n为X产业的全部企业数,取决于研究的需要。)

一般说来,CRn集中度越高,说明前n位企业在整个市场的供给中所占比重最大,对市场的操纵能力就越强;而CRn集中度越低,则意味着少数厂商很难操纵和支配市场,买者之间的竞争得到强化[3]。

计算市场集中度,通常采用CR4或者CR8指标。根据上海经济型酒店市场规模,本文分别运用了CR4和CR8指标。

截止2009年底,上海经济型酒店已开业534家,房间数达65713间。2010年,上海经济型酒店比2009年新增酒店数超过136家,经济型酒店总数超过670家。

根据表1,以经济型酒店开业店数居上海经济型酒店前8位的品牌所拥有的饭店数为单位按规模(饭店数量)计算的市场集中度为:CR8=67.1%(C8代表饭店规模前8位的经济型酒店占上海经济型酒店总数的比例)。以经济型酒店开业店数占上海经济型酒前4位的品牌拥有的饭店数计算的市场集中度为:CR4 =49.4%。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上海经济型酒店属于寡占Ⅳ型 (35≤CR4

表1 上海经济型酒店前8大品牌饭店数统计表

资料来源:根据各大经济型酒店官方网站和盈蝶――中国经济型酒店网数据整理而得,数据截止到2010年底。

表2 上海经济型酒店前6大品牌增长速度比较表

资料来源:根据各大经济型酒店官方网站和盈蝶――中国经济型酒店网数据整理而得。

从表2中可以看出,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东风,各大经济型酒店品牌纷纷抢滩上海,在规模扩张上的竞争异常激烈,分店规模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格林豪泰以几乎1倍的速度迅速扩张,汉庭、莫泰168、如家等经济型酒店品牌也以较高的发展速度扩张。因此,虽然目前上海经济型酒店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但品牌之间的竞争依然激烈。

2.1.2 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一个产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商品的物理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间不完全替代关系的状况。产品差异化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4]。

区别于传统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突出提供单一的住宿服务功能,因此在产品功能方面经济型酒店产品差异化较小[5]。就产品价格而言,上海经济型酒店产品价格集中在150-300元之间,占有86%,而针对300元以上的市场,可能更多的要考虑酒店产品的差别化和功能性(图1)。

图1 上海经济型酒店产品结构(按价格段分)

资料来源:盈蝶咨询2009年3月

目前经济型酒店产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品牌差异化和渠道差异化两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上海经济型酒店经历了起步、快速扩张、品牌建立等阶段,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品牌竞争和空间分布格局。随着市场细分的深入和同质竞争的加剧,上海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和服务正面临着巨大挑战,细分市场、创新产品成为经济型酒店的新趋势[6]。为了适应客户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需通过准确的市场细分,建立起满足需求的品牌体系。汉庭集团目前拥有汉庭酒店(豪华经济型)、汉庭快捷(舒适型)和汉庭客栈(廉价型)三大品牌,囊括了经济型酒店高、中、低三大领域。莫泰集团在莫泰168的基础上推出莫泰268经济型上午酒店品牌。锦江之星开发了百时快捷(定位大众)和锦江白玉兰(定位高端)等经济型酒店品牌。在销售渠道方面,便利快捷的预订系统以及完善密集的酒店网络布点会产生网络的扩散效应,迅速结集大量顾客,并且通过会员制,不同品牌都在培育忠实顾客群,进而稳固营销网络,使不同品牌的产品产生一定的差异化。但以上两方面的产品差异化只有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才能从规模经济中体现出来。

2.1.3 进入与退出壁垒

1)进入壁垒

由于经济型酒店的拼命扩张,直接后果就是物业租金暴涨,出现抢楼现象,疯狂抢楼导致局面失控,2007年和2008年,上海经济型酒店物业成本分别上涨超过40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而从2007开始,经济型酒店的人工成本也在以每年20个百分点的比例递增。从经营成本方面来说,不断增加的上海经济型酒店物业成本已经成为潜在进入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专业化规模经营是经济型酒店成功的根本。经济型酒店价格低,所以要以规模取胜,通过战略联盟组建网络,提高市场覆盖面,最大幅度地降低成本[7]。上海前6大经济型酒店品牌几乎占据了整个经济型酒店市场的62.7%,2010年受到上海世博会巨大的市场空间的吸引,各大品牌连锁经济型酒店增加了扩张的步伐,具有竞争优势的连锁品牌的寡占格局基本确立,市场的进入壁垒逐步提高。新进入者除非加盟到连锁品牌中,否则难以在规模、品牌和营销网络方面获得比较优势。

2)退出壁垒

退出壁垒是指企业消减或停产其所从事的特定业务,从特定市场退出时的障碍。退出市场就意味着企业停止生产原来的产品,将资产转让或转为他用。经济型酒店的主要实物性资产是酒店物业和房间内各种设施。目前经济型酒店大多通过租赁或收购破旧楼房进行改造的方式获得物业,这为退出提供了便利。其他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资产专用性不强,可以转为他用或者转让。因此经济型酒店的退出壁垒亦不高。

2.2 上海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行为

2.2.1 价格行为

由于经济型酒店的特点决定其价格定位总体较低,上涨空间受到产品定位限制,因此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上海经济型酒店的价格竞争并不明显。而从维持超额利润的角度看,市场竞争中胜出的连锁经济型酒店品牌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价格联盟,获取寡占市场收益,避免出现低星级酒店的价格恶性竞争。上海经济型酒店产品价格集中在150-300元之间,从2005年至2009年间,上海经济型酒店平均门市价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区间(如图2)。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机遇使得上海经济型酒店经历了一个史上最长的住宿高峰期,产品价格高涨,但是随着世博会的闭幕,世博后上海客流的下降,经济型酒店房价也归于平稳。

图2 2005-2009年上海经济型酒店发展

资料来源:盈蝶咨询

2.2.2 合作行为

随着经济型酒店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区域性中小规模品牌经济型酒店面临竞争压力,出现了连锁经济型酒店品牌之间的合作,即通过形成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实现联合预定、联合促销、提高入住率,以达到资源配置最佳的目的。典型案例为7天连锁酒店牵头成立的“星月联盟”。星月联盟是一个集分销与互动为一体的品牌经济型酒店联盟,从网络系统平台、庞大而精准的会员体系、营销渠道拓展、先进的酒店管理经验等四个方面为联盟商提供支持,从而有效地提升联盟成员的网络营销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经济型酒店的合作行为还体现在与航空、餐饮、出租车、银行等多个行业之间的联合发展[8]。比如2008年如家与神州连锁租车企业合作共享资源优势,携手打造住行一条龙的整合服务。

2.2.3 竞争行为

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包括品牌、服务、运营能力以及成本控制方面的竞争[9]。

目前上海已经拥有莫泰、锦江之星、如家、格林豪泰、7天、为波等68个品牌,上海经济型酒店已经形成了多品牌竞争的格局,并且各大品牌经济型酒店通过采用多品牌竞争策略,抢占细分市场,比如汉庭集团拥有汉庭酒店(豪华经济型)、汉庭快捷(舒适型)和汉庭客栈(廉价型)三大品牌;莫泰集团在莫泰168的基础上推出莫泰268经济型酒店品牌;锦江之星开发了百时快捷(定位大众)和锦江白玉兰(定位高端)等经济型酒店品牌。

经济型酒店的主要特点是“物美价廉”,这就要求经营者运用专业化管理和技术进步寻求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的最佳结合点。在预定与营销网络方面,具有较大规模和品牌的经济型酒店已经建立了独立的预定系统,如锦江之星、汉庭、如家等,既能降低销售成本,又能稳定分销渠道,提高服务效率。而一些规模较小的经济型酒店依旧通过旅行社、订房中心、旅游预定网站等销售渠道,被攫取相当一部分利润,不利于经营成本的控制,在成本控制竞争方面处于劣势。

2.2.4 并购行为

随着市场容量的增长及企业间竞争的加剧,经济型酒店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本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及建立市场准入门槛。近几年,如家通过并购“七斗星”成为了行业老大;汉庭收购“宜居”实现快速扩张;锦江之星并购了金广快捷。在今后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过程中,品牌之间的整合难以避免。

2.3 上海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绩效

2007年,上海经济型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和房价分别是96%和202元;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房价下跌到178元,入住率依然高达89%;2009年入住率在85%以上,房价则回升到了214元。表明上海经济型酒店市场需求显著,投资见效快,经营绩效好。

2010年,上海各大经济型酒店的入住率与客房收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锦江之星为例,2010年锦江之星业务快速增长,显著受益于世博会。锦江之星和旗下酒店百时品牌在2010年的平均出租率分别达到了85.2%和97.6%,锦江之星2010年RevPAR同比增长了27.8%(表3)。

表3 锦江之星(上海)经济型酒店房价及出租率

资料来源:锦江之星公司中报 国金证券研究所

3 上海经济型酒店市场效果和竞争状态分析

根据对上海经济型酒店产业组织现状的分析,可以对上海经济型酒店的市场效果和竞争状态做出一定的判断。

3.1 市场集中度较高, 具有竞争优势的连锁品牌的寡占格局基本确立

上海经济型酒店市场集中度较高,具有竞争优势的连锁品牌的寡占格局基本确立。上海前8大经济型酒店品牌对市场的操控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市场竞争。受到上海世博会的影响,上海经济型酒店的规模扩张明显增速,各大品牌以较快的增长速度进行规模扩张,抢占上海酒店客源市场,市场将进一步集中于少数品牌。

3.2 市场进入壁垒逐步提高

不断上升的上海酒店物业成本和用工成本使得经济型酒店的经营成本面临着挑战,市场的进入壁垒逐步提高,新进入者除非加盟到连锁品牌中,否则难以在规模、品牌和营销网络方面获得比较优势。

3.3 产品差异化较小,市场竞争集中在品牌、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

上海经济型酒店产品差异化较小,主要体现为品牌和销售渠道差异,并且需要通过规模经济才能实现。经济型酒店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包括品牌、成本控制等在内的竞争。随着市场容量的增加及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大型品牌连锁经济型酒店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本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及建立市场准入门槛,而中小规模连锁品牌经济型酒店通过联盟合作提升竞争力。

3.4 世博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上海经济型酒店市场需求显著,投资见效快,经营绩效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经济型酒店经历了史上最长的住宿高峰期,各大经济型酒店的出租率和客房收益都达到了顶峰,但是面临着世博会期间大量的新增酒店客房数和世博后回归常态的来沪游客数量的矛盾,世博后酒店市场竞争必然更加激烈。

参考文献:

[1] 侯艳良.谈SCP范式在中国的应用与新发展[J].商业时代,2011,(5):127-128.

[2] 龚琴.基于SCP范式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组织及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3] 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35-338;401-402.

[4] 刘志彪,安同良.现代产业经济分析[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33:34.

[5] 赵小芸.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经济型酒店产业组织演进研究[J].旅游学刊,2007(9):29-34.

[6] 段美,朱承强.市场细分时代上海经济型酒店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论坛,2010.(3):335-341.

[7] 邹统钎.经济型酒店的关键成功因素与经营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29-32.

[8] 锦坤品牌研究院.如家模式[M].中国经济出版社.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现状及问题;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全球商品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中国产品已经销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子、服饰、农产品等总出口量均位于世界前列,中国产品逐渐风靡全球。《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明确指出,中国产品在海外已经建立起一定的知名度,超过半数的海外消费者可以接受中国产品。

由此可见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上虽然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海外消费者对于不同的中国产品持差异性的正面、中立和负面态度,中国产品整体海外形象的美誉度有待提升。

一、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的现状

根据2012年中国商务部网站的新闻统计出中国主要出口产品集中在农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及零配件、机械产品和工艺品等类别,并且得到海外消费者的普遍接受。虽然在海外产品市场上,中国产品呈现出物美价廉、普遍广泛分布和产品类型齐全的特点,但是其整体海外形象凸显不够、高端产品缺乏和产品功能结构有待优化。首先,中国产品局限于“中国制造”的情况仍然明显,还没有形成“中国创造”的市场氛围,利用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国外知名品牌“代工”,致使我国的民族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呈现竞争力不强的形势,中国民族产品没有对海外消费者带来很强的“中国印象”品牌冲击;其次,中国为海外市场提供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农产品和机器的辅助设备等较为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相对缺乏,高端产品形象不凸显;再次,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上面临着严肃的信任危机,虽然出口的中国优质产品经过严格的把关销往海外市场,但是我国国内频频出现的诸如食品安全等产品质量问题,引起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使得海外消费者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产品的质量,这对中国产品的海外形象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中国产品海外形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对于世界的影响力毋庸置疑,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形象,然而作为中国形象窗口经济的中国产品海外形象却面临着以下三方面突出问题:

(一)产品数量丰富,形象凸显不够

在海外市场上可普遍见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产品数量丰富且市场覆盖面广阔,但是海外消费者明显没有形成“中国品牌追求”的独特偏好,中国产品形象凸显力度不够。美国产品形象凸显高科技,日本产品形象凸显高品质,韩国由“韩流”电视影像向海外消费者展现的韩国饮食、服饰文化等民族形象均对我国消费市场产生强有力的印象冲击。可见中国产品亟待打造影响力深远的展现中国精神和文化的品牌产品。中国产品市场的广覆盖率已经为中国产品海外发展奠定一定认知度基础,对于中国产品的海外市场拓展后继之路应该着重凸显产品的中国特色形象。

(二)产品价格低廉,高端产品缺乏

中国产品在海外形象以物美价廉为主,充分利用我国大量廉价人力资源生产玩具、服饰、机械产品、农产品等低加工、低价位的产品,销往海外市场的热门电子产品也主要集中在配件和附件等低端产品。由此可见中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缺乏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等技术密集度高和附加值大的高端产品。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的提升,亟需打造高端产品应对与发达国家企业在其本土的激烈竞争。

(三)产品分布广泛,品质信誉欠缺

中国产品已经在全球230个国家广泛分布,在海外市场建立了一定的认知度。随着中国产品国际市场的拓展,中国产品质量问题逐渐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虽然中国出口海外产品的生产、流通、出口各个环节上均实行严格把关和负责,以保证高品质的产品销往海外市场,但是国内频频出现的苏丹红、红心蛋、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得不引起海外媒体的关注,进而使得海外消费者对于我国产品出现信任危机,对我国生产的产品持怀疑态度,为我国产品海外形象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三、中国产品海外形象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我国产品海外形象的现状,针对存在的形象凸显不够、高端产品缺乏和品质信誉不佳的三大突出问题,提出文化融合驱动、概念创新引领、服务特色彰显、产品结构优化四维提升策略,以使得我国产品海外形象得以全面提升。

(一)文化融合驱动,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

文化是产品的灵魂,赋予产品文化内涵才能彰显产品的魅力,提升产品形象和实现吸引消费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丝绸、茶叶、瓷器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工艺品,融入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白酒融入中国传统酒文化和演绎礼仪之邦;中国与时俱进的电子产品,融入了现代科技文化。在产品与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以下两方面值得注意:一方面,以海外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文化融合驱动中国产品海外形象提升不仅要融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具有时代性的现代文化,更要因地制宜融合海外市场本土文化,以当地消费者最好接受的展现形式融入海外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创新中国产品设计理念,形象设计如中国风系列产品,充分地融入中国元素,树立中国产品特色海外品牌形象。

(二)概念创新引领,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

中国产品从产品设计创新概念入手,引领产品行业主流趋势,掌握海外市场的主动性,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品牌化的产品海外形象。通过提炼产品核心概念主题,演绎产品品牌理念凸显中国产品海外形象,同时从海外消费者视角进行“同样经历,不同感受”设计中国个性化产品品牌,以满足多元海外市场需求。美国iphone手机改变世界的概念创新引领了手机行业,相关研究学者提出苹果公司的设计和产品为客户带来的不是满意而是惊喜,不是满足了需求而是因其独特的概念创新创造了需求。中国作为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不能仅仅停留在产品品牌模仿阶段,要突破性的进行中国特色产品概念创新,打造中国民族特色品牌化产品,提升中国国家整体吸引力和感召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三)服务优质彰显,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

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得以真正深入人心,不仅在于产品质量的保障,更在于与海外消费者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令人满意的优质服务是建立这种关系的最好纽带,令人满意的优质服务才能实现消费者对于中国产品的真正认可。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售前咨询、售中沟通、售后支持人性化服务,让海外消费者感受中国产品销售过程中热情、真诚的东方民族形象。在中国产品销售服务过程中,应该及时与有一定文化差异的海外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为消费者解决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保障产品的售后服务在对于提升消费者信任,塑造中国产品良好形象有着很好的积极影响。建立专门的售后维修点,保障维修零件的完整性,如此才能与售后服务完善的他国产品想竞争。中国产品要从根本上实现海外形象的提升,必须以优质人性化的服务为基础保障,提供满足不同社会背景下海外消费者多元需求。

(四)产品结构优化,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

中国产品海外市场上呈现出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高端技术产品缺乏的现状。并且海外消费者已经对于中国农产品、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形成一定良好口碑,为中国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当今国际市场形势来看,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等技术密集度高和附加值大的高端产品才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引领市场的弄潮儿。应调整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平衡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量比例,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贸易分工体系中的角色扮演,发展高品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密集型产品为辅,逐步实现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

四、结语

本文在全球商品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和中国产品逐渐进军海外市场的大时代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产品海外市场发展现状,总结出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上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国际化视野提出文化融合驱动、概念创新引领、服务特色彰显和产品结构优化的四大提升策略,使得中国产品海外形象实现全方位的提升和可持续的发展。本文研究是建立在国内学者较少研究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的基础上,前研究者主要集中从产品文化、产品品牌以及产品原产地形象等微观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初探性从整个国际市场的宏观视角出发,对中国产品海外形象进行整体分析。

参考文献:

[1]GERMAN ALFREDO BLANCO.中国产品的质量与形象—影响因素分析[N].科技致富向导,2012(12):84-85.

[2]秦文婕.中国产品形象与世界文化[N].美苑,2008(05):88-90.

[3]罗仲伟.论国家产品形象[J].经济学家,1996(04):82-118.

[4]公克迪,杨安.2013,中国品牌海外化拓展[N].广告大观,2012(12):22-23.

[5]闫隽,石静远.“中国制造”的西方媒介形象—对2007年、2008年《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01):183-186.

[6]李通.论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战略调整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164-166.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大连海尔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竞争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3-0085-03

An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Dalian Haier Co., Ltd with SWOT Model Method

Peng Guo-qing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China 116023)

Abstract: With the wave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s have to compete with foreign brands on the same stage in the world market, but the disadvantages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 make local appliances electrical companies unable to move a single step. However, Dalian Haier Co., Ltd, as one of the four production bases of haier group in China, also faces the development challenge and strategic choice.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 of SWOT model, this paper mainly study Dalian Haier Co., Ltd as the object and explore the strategic options in the new strategic situation and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its advantage, inferiority, opportunity and threat. The author brings forward to outlook about Dalian Haier Co., Ltd and hope to provide study and reference to oth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mpanies and other industries.

Key words: Dalian Haier Co., Ltd; competitive strategy; competitive tactics

中国的家电行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最开放、竞争最激烈的行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家电行业涌现了海尔、海信、长虹、TCL、科龙等一批知名品牌。但是,在外资企业大量涌入、原料大幅上涨、对产品定价控制权减弱的今天,仅仅依靠规模、成本及国内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进行竞争的国内企业渐渐步入举步维艰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海尔集团率先于2008年宣布集团朝服务型企业转型。而作为海尔集团在国内的四大生产基地之一的大连海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海尔)在承担集团全球空调和冰箱订单完成、集团全球化战略实施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集团战略的转型以及近年来订单完成量不断下滑的局面,大连海尔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挑战和战略选择。因此,本文以SWOT模型为研究方法,以大连海尔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探讨大连海尔有限公司在新的战略格局和竞争环境下的战略选择,以期更好地促进其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对其他家电企业和其他行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大连海尔有限公司的现状

大连海尔位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25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厂房面积12万平方米,年产100万台空调机和55万台电冰箱,年产值近48亿元人民币。大连海尔是海尔集团第一大股东,大连海尔主要经营产品包括白色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等)、数码及个人产品、模具等。冰箱、空调占主营收入的85%,是其最主要的两大业务。其中,冰箱一直是主营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其收入占比保持在50%左右;空调业务自2001年开始成为第二大收入和利润来源,收入占比在35%左右。冰箱业务收入占比自2006年开始逐步上升,在主营业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空调业务收入占比则呈现逐年下降态势。

大连海尔的出口业务占比一般在20%左右,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开始,出口业务开始出现同比下滑,出口业务占比也在下降;2010年上半年,出口业务实现收入3.07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达到32.5%,所占收入比重也下降至13.9%的低点。尽管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出口下滑局势开始有所缓解,但出口业务2010年全年的下滑局势已经形成,预计下滑幅度仍将超过20%。

大连海尔作为海尔集团旗下的生产制造型企业,一方面担负着海尔集团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实施,另一方面需要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抉择。在外资企业大量涌入、原料大幅上涨的今天,面对着订单量完成率的下降、利润和出口业务量的下滑以及海尔集团总部朝服务型企业转型的现状,大连海尔进行新的战略选择已迫不及待。

二、大连海尔有限公司SWOT分析

对大连海尔的SWOT分析如下:

(一)优势

1.良好的品牌形象。多年来海尔集团在国外的市场占有率都很高,在国内和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美誉度,作为海尔集团内的一个子公司,大连海尔也享有海尔这一品牌优势。

2.研发能力强。在技术方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大连海尔在白色家电的技术领域已经达到或部分己经超越了国际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变频冰箱、空调技术等领域,更是拥有自己核心的专利。

3.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大连海尔从建立开始一直致力于售后服务平台的搭建和优化,而且“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多年来已经深入人心。

4.物流平台拉动。大连海尔自2000年整合以后,引进管理信息系统来优化内部管理,目前的大连海尔物流已经具备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各种设备和管理技术,给大连海尔的产品流通提供了完善的服务。

(二)劣势

1.集团背景影响公司的独立性。作为海尔集团的下属公司,大连海尔的确因之而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另外一方面,海尔集团在家电行业大而全、全面强势出击的形象以及咄咄逼人的多元化战略却给大连海尔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障碍。曾经就有某家电企业的主管说过,即使大连海尔不生产洗衣机,也不会有洗衣机企业愿意将自己的分销渠道提供给大连海尔,谁能保证大连海尔明天不会介入洗衣机行业呢。

2.品牌认知度不如国外家电巨头。国内大中型城市市民由于长期的消费习惯影响,他们对于外资品牌的认知度很高,而且非常信赖外资品牌,在空调、彩电、洗衣机等电器中,外资品牌日立、夏普、松下、惠而浦、西门子、三星等基本都在前三位的名次,所以对于大连海尔品牌的认知还仅仅局限在中低端产品之上。同样性价比的产品,消费者宁愿购买洋品牌而不愿购买国产品牌。

3.品牌宣传不到位。大连海尔在产品上拥有的变频技术是世界领先技术,尽管产品在竞争力上要超过竞争对手,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导致消费者知之甚少,对于变频等国际领先的技术,消费者并不完全接受。品牌宣传活动较少,户外的灯箱、广告牌、车站路牌等基本没有海尔的宣传,总部在广告投入上几乎没有。

4.对终端渠道的控制不足。由于长期对于市场的不控价,导致市场价格非常混乱,三大经销商永乐、国美、苏宁经销大连海尔的冰箱几乎不赢利,因而对大连海尔的产品根本不会给予主推,只是把大连海尔的产品作为销售其他品牌的陪衬。国美、永乐渠道占据大连海尔将近七成的市场份额,其他的大商场、大卖场、洋连锁、专卖店等渠道日益衰弱,所以在终端销售上更加的受制于连锁渠道。

(三)机会

1.市场需求增加。国内的家电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容量每年递增速度很快,面临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中国家电的高端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呈增长趋势,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很大。

2.家电连锁销售渠道的增加。永乐、国美、苏宁家电连锁渠道在国内将加速扩张,各连锁的门店数量每年都要增加50%以上,门店的增加必将带来家电产品的销售增长。

3.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增强。国家正在提倡节能环保,国内市民在选购电器时越来越注意节能产品,而大连海尔一直在开发推广节能变频产品,既符合国家的政策,也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当前需求。

4.当地政府的支持。大连海尔在国内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创牌企业,也是国家鼓励走出国门进军世界500 强的品牌。大连海尔可以借力并通过政府资源,将产品生产销售到第三世界,从而做大市场蛋糕。不久前,大连海尔家电专为巴基斯坦,古巴等国家生产的大批彩电便是成功借助政府资源的代表性案例。

(四)威胁

1.行业竞争激烈。家电行业属于过渡竞争,品牌淘汰率很高。

2.国际品牌打压。国际大品牌依靠规模经济更容易获得成本、资源优势,更容易掌握前瞻性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这对大连海尔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外资品牌还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使市场竞争将更加的激烈。

3.国内家电企业的低价战略,侵占市场。近年来在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彩电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许多厂商都采取降价销售、买一送一、清仓大甩卖、特价销售等促销手段争取市场。

4.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方式进行贸易保护。如美国、欧盟近来都对进入其市场的电子产品提出环保要求及节能标准,这无疑将提高中国家电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增加国内产品的成本从而削弱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总结,大连海尔目前在品牌、售后服务体系、研发、物流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尽管面临同行业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的威胁,但由于大连海尔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强大的研发能力、全球的销售网络,是国内其他家电制造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大连海尔有限公司应该继续利用国际分工转移,国家政策扶持的机会,积极抢占国际和国内的家电市场,加大研发创新能力,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提高国际品牌的知名度,成为世界品牌。根据SWOT战略图所示的战略,大连海尔有限公司应采取SO型战略,即依靠内部的优势来利用外部的机会。

三、大连海尔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和策略分析

(一)大连海尔有限公司的战略

大连海尔作为海尔集团在国内的四大生产基地之一,承担着海尔集团全球空调和冰箱订单完成、集团全球化战略实施以及向服务型企业转型的战略步局。结合大连海尔的现状和SWOT分析,选择的战略即差异化战略,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来满足不同市场各阶层消费者的需求。致力于对不同市场的需求调研,迅速进行产品转化,提供并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根据SWOT模型分析,可以得出大连海尔的战略选择,即整合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的系统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快速满足不同市场不同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建成海尔集团下生产一流的供应商。

(二)大连海尔有限公司的职能策略

1.研发策略。用户的难题即大连海尔有限公司研究的课题,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产品开发和研究,在每一项产品开发之初,一方面研究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针对主要对手品牌的相应型号进行剖析。从产品竞争力上进行对阵,从而确保每一件产品的上市都具备市场竞争力。在产品技术上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产品功能一定是消费者最需要的。同时,大连海尔可以开发一个通用的产品平台,利用它能够高效的创造和产生一系列派生产品。使得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重用能力得以优化,有利于降低成本,并且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还可以实现原材料的规模经济效应。

2.生产策略。可以限制生产操作活动之外的成本,从而减少管理费用,并且要促使管理者努力寻求最佳质量和消除流程中的所有浪费,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以此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而且也使原材料占用库存越来越少,所耗费时间越来越短。

3.供应链策略。大连海尔应积极地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在开始的第一年合作双方的代表以见面3~4次为宜,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战略业务评估。战略性的产品或战略性的地域越多,高层人员介入的也会越频繁。评估的内容包括供应商的产量、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另外,双方还应该就生产效率、提高质量、新品开发进行频繁的接触。大连海尔应该让供应商了解业务需求——包括产品的趋势发展、成本的理想化、生产效率等诸多因素,以求得牢固的合作关系。通过这些方式,让大连海尔和供应商紧密相连,使供应商能够快速和有效地交付需要的材料,从而减低因为沟通问题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成本,以及在供应商中得到特惠待遇——价格、折扣、资源等以降低成本。

4.营销策略。大连海尔作为海尔集团战略实施的一部分,可以推出“星级服务”的营销策略,通过推出亲情化的、能够满足用户潜在需求的服务举措,不断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形成差异化的服务,提升大连海尔的服务形象,最终使用户感动,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通过建立“1234”服务经营模式,向顾客提供“五星级服务”。“1”是指“一个结果”,即实行完全到位的服务;“2”是指“两个希望”,即希望顾客投诉为零,希望把海尔的真诚留给顾客;“3”是指“三个控制”,即把售后服务的投诉率、遗漏率和不满意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一以下;“4”是指“四项应该做的事”,即要将顾客的意见全部记录下来,要将顾客的意见全部处理好,要将处理的结果全部核实,要将核实的结果全部反馈到开发部门及生产部门。

5.整合产业链策略。一是整合内部产业链。大连海尔可以通过有效捕捉全球消费者的需求,整合上游的资源迅速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达到市场多赢。古人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充分发挥整合的思想,把一些潜在的对手也当作战略合作伙伴,摒弃传统的竞争观念,认清自己品牌在产业链上的分工角色,大连海尔的家电才会越走越远。二是整合外部产业链。在冰箱和空调的整机的硬件成本中,作为核心部件的塑料颗粒和钣金就约占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成本,正由于如此,冰箱和空调的这种产业结构性问题决定了只有掌握面板资源,并能上下游整合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大连海尔可以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合纵整合,在不耗费过多无效资本的同时,用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合作双方在各自领域中的技术与产品优势,并进而大幅增强彼此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 王 钦.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J].甘肃社会科学,2004(5).

[3] 严先溥.目前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J].家电科技,2006(1).

[4] 戴炳源.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家电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及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7).

[5] 陈 林,唐 勇.我国家电行业现状及战略选择分析[J].科技创业,2008(3).

[6] 张瑞敏.新时期的“海尔模式”[J].营销管理,2006(6).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6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与区人民政府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就合作组建浙江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绿色食品事业进行了讨论。双方认为:

1、建设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构建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的当务之急。绿色消费是世界性的潮流。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浙江是全国的资源小省,经济大省。浙江农业必须走绿色食品产业的道路,浙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全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先进省份。目前,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尚处于相对滞后水平,迅速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尽快形成绿色食品消费交易中心,是浙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迅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关键。这一体系应该由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绿色食品市场、绿色食品开发(或发展)有限公司四部分组成。其中,全省大部分农产品市场都以发展绿色市场为已任,开业在即的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更是高举绿色市场大旗。全省开发绿色食品的企业也不断涌现,唯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与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尚未问世。从全国而言,目前只有青岛等城市已建成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

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与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两块牌子一个实体),将绿色食品的展示展销与绿色食品的发展培育有机结合,可迅速促进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从而带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可以认为,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仍是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的当务之急。

2、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丽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自然条件分析,丽水是部级生态示范区,是华东乃至全国少有的“生物基因库”,是浙闽六大水系之源(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交溪),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生态屏障。绿色生态是丽水的后发优势。从产业基础分析,丽水是沿海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地区,是沿海发达地区与WTO对接过程中产业梯级转移的Ⅰ级接受地带。在这一生态环境中生产的农产品,从广义而言,均为绿色食品。以此这基础,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丽水完全可以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现代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具有区域特色,现代化特征明显的“绿色产业集聚谷地”,各种生产要素将向绿色产业集聚,产业结构朝着绿色经济的方向调整,经济战略重点向绿色经济倾斜。在培育绿色食品产业的过程中,势必会带动绿色市场的形成,促进生态旅游业等相关的绿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框架

1、公司体制:双方决定共同发起并吸收志同道合者参加,组建一家股份制的“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重任,推动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

2、注册资本:本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人民币,林方筹措200万元,陈方筹措100万元人民币。

3、驻地管理:本公司驻地:浙江省丽水市。归口莲都区管理。

4、决策经营:本公司按《公司法》实行规范管理,决策与经营分离。由投资各方选举的董事组成董事会,组成决策层。由经营者组成经理层。林方出任董事长,陈方出任总经理

三、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本公司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依托绿色食品市场,集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集绿色食品科研、试验、推广为一体。主营业务:绿色食品基地开发、绿色食品配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绿色食品网站建设。兼营业务:绿色农业观光旅游。

2、经营目标。立足丽水,开拓沪杭。以丽水市莲都区为中心,建立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销售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力发展中心和山水旅游基地;以上海杭州为中心,建立丽水方稳定的绿色农产品销售市场和稳定的观光农业旅游客源网络。对促进丽水市莲都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丽水市莲都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丽水市莲都区农民收入,扩大丽水市莲都区在上海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上海、丽水两地餐饮业、旅游业的发展,都将会发生重要作用。

实现这一经营目标,本公司也可获得应有的利润,成为莲都区仍丽水市最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并争取成为浙江省农业产业化“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之一。

四、实施步骤:版权所有

第一步:2002年组建公司及所属机构,开展基地开发业务、展示展销业务、网站经营业务。

第二步:2003年,实施“一重二侧”战术。一重点:按陈方与上海方有关合作意向者经营的餐饮业的经营额1.5亿元的30%为基础,并努力开拓上海的其它“餐桌市场”,提出所需绿色农产品的订单,在丽水市莲都区为主组织生产配送。第一年销售额确保2000万元,争取3000万以上。二侧:一是积极开拓上海-丽水的旅游观光农业业务,争取实现零的突破;二是积极开拓杭温丽“餐桌市场”,争取实现零的突破。

第三步:在第二步运转成功的基础上,重点扩大杭州市场,精心策划,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三年之内销售额达到1亿元。

第四步:努力开拓市场,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实现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

第五步:在沪杭甬温锡等大城市建立分公司,实现销售额达到3-5亿元。

五、财务预算(略)

六、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之一:充分利用产销差价。通过观察分析,我们认识到,农产品产地收购价与销区市场批发价之间,普遍存在1:1:5到1:2的价格差。也就是说,从产地收购到市场批发,一般农产品价格增长50%-100%,这就是中间环节虽然有5-6道但仍可获取高额流通利润的原因(其中包含部分不合理因素造成的高额利润)。本公司就是要将中间环节减少到最简,获取中间合理的高额流通利润。这是我们将配送确定为本公司主要业务的根据。为了保证实现毛利润40%,本公司产品的定价必须以上海市场批发价为基础。

可行性分析之二:绿色品牌。产销地之间的价格差,许多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并有行动,如建立基地,建立配送中心等。但真正成功者并不太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操作者往往急功近利,用最低廉的价格将产区最低劣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本公司就是要打响绿色品牌,用绿色农产品来开拓上海的“绿色餐桌市场”,从而进入“绿色良性循环”系统。因此,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浙江省绿色食品网站都是极好的商机。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7

海南18市县,各大KA店、KB店、C类店也在经济发展的几年时间里快速的在海南岛出现,酒店,宾馆、餐厅也在繁华机遇下快速发展起来。海南所处热带雨淋带,繁殖虫害多(如:蟑螂等)。

海南市场需求具大广大消费者急迫呼于一款能够彻底根治又环保的产品出现,现在我们北京易通翔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的一种雅智杀蟑诱剂进驻海南市场,填补市场上防治蟑螂药物的不足与真正彻底消除蟑螂并且环保的产品应运而生。

一.产品目前所处的形势:机遇与威胁

1、从市场渠道进行分析:

海南可分为三大渠道-(现代渠道\传统渠道\特殊渠道),现代渠道指的是国际卖场/大卖场(大润发2家,家乐福2家、南国超市6家、南国佳品超市2家、大同货仓2家、第一百货、天茂百货、旺豪超市、福乐多2家等),、全省KB店、400多家,B、C店有3000多家.

2、产品定位:产品定位中高档

从目前市场同行产品来分析、消费群体对整个市场的走势分析如下:目前市场上同行产品处于低端大众消费,价位4~23元/包之间.在、现代渠道与传统渠道已经广度的分销,而现有的品牌还不是太成熟,因此我们可把我们产品定位为同行产品的第一品牌,拓展市场的需求,树立产品的品牌形象,满足消费者追求中高档\保质量\节约钱本\持药性长\环保的市场需要,.从而逐步打造产品品牌名誉.

3、特殊渠道(指:酒店餐厅/宾馆/客房/厨房/医院/学校等):

海南是旅游圣地,所以酒店宾馆、餐厅很多,外来人吃住也很讲究,因此卫生的好坏成为影响生意的因素之一,海南热带雨淋带的气候会反复的发生蟑螂的繁殖和出现在这些讲究卫生的场所,经常在宾馆墙壁、酒店中西餐的厨房和饭菜里出现蟑螂而受到消费者的无卫生投诉从而影响生意经营与管理,所以很多老板都把搞好卫生作为首要之事,但是杀蟑螂的药物最终在整个海南的特殊渠道中,没有一家销售蟑螂药的公司针对该产品的应用与推广到最需求的消费群体,而是走现代渠道与传统渠道销售,加上特殊渠道所追求的产品是中高档次的产品,恰好跟我们所定位的产品推广很吻合,也是树立推广无竞争品牌产品的一个空白渠道市场补充。

以上特殊渠道的分析:从整个市场的需求来看,产品在这种渠道上是可以推广和树立品牌形象的,毕竟这是一个空白的需要市场,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消费群体,对于我们的产品低端高走的市场策略是完全适合市声场的,也是我们对市场原有产品的更新和空白市场的弥补,同时也满足和解决了特殊渠道长期防治蟑螂头疼的疑难问题。因此,产品销售与开发替力还是一个很大生意机会。

二、确定产品产品的营销战略和计划:

1、针对海南市场的需要发展低端高走的市场走势,逐步拓展海南现代渠道和传统渠道的产品分销工作(备注:1、现代渠道操作形式:以产品进店月结款形式操作市场,结合产品的推广力度和打造产品形象、低端高走,附加卖场支配促销员形式跟踪产品市场走量,同时在海口寻找二级经销商来来接管现代渠道市场运做模式,省去进场开户费用操作)。

2、逐步拓展庞大的KA、KB、C类店与小店的开发和维护(备注:KA店条形码一般情况下需要100~300元一个、KB店需要进场的条码费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50~100元一个条码,同时配合特殊陈列或促销进行门店体现)。

3.现代渠道预计费用:

大卖场进场费用(元)所进条码费用(元)支配促销员费用(元)预见每月的销售销量(元)合计费用(元)预计进场完成时间

大润发2家1000090002000200002009.8.15

家乐福2家1000075002000200002009.8.15

南国超市6家280027103000200002009.8.15

南国佳品2家200012002000100002009.8.15

第一百货1800500100050002009.8.15

大同货仓2家2000900100050002009.8.15

天茂百货1200600100030002009.8.15

旺豪超市10009001000100002009.8.15

福乐多超市2家8006002000100002009.8.15

4.传统渠道预计费用:

KA/KB预计所进条码费用(元)预计支配促销/陈列费用预计月销售量(元)合计费用(元)预计完成覆盖时间

400多家18000500040000230002009.9.15

做好以上渠道工作后引进人才逐步覆盖特殊渠道,快速完善规范特殊渠道的管理及市场拓展工作,推进市场销量进度,预计开始月销售量1万以上增长,预计十月份开始开发操作,同时也开发店市场的管理。

三.海南整体渠道的占比:

市场销售占的比例(%)

现代渠道传统渠道特殊渠道封闭渠道

4520305

四/市场运作思路与构想(积极防守基本维持):

1.保底销售金额目标10万/月

2.费用计划及分配

职务人数工资(元)/月办公费用(元)合计(元)

区域经理12500

1000

20100元

三亚主管11600

业务代表5(2名投放三亚)6000

文员谦会计11000

促销员88000

3.攻守兼备,以攻为主(重点突破、树立样板、逐步完善、稳步提升)。

4.投入构想的原则:以核心店为主,重点为辅,充分利用二八定律,灵活运用费用,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五.构思分析:

优势:1、可以核心突出,逐步树立样板店。

2.在覆盖的区域逐步打下良好的基础,销售可逐步实现良性循环,产生较好的边际效应。

3.此方案是经过市场调查和了解思索选择的,增加的费用不多,避免了“坐以待毙”的防守,可以选择有目的的进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样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步做好区域性的产品分销,打造优势平台,创造局部优势,树立样板,建立良好的品牌基础,为今后的投入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

以上方案由于时间比较仓促,还不是很完善,如有不对之处请领导给予斧正!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产销直连;平台模式;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 F2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49-02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农产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人们对这一民生问题的极大关注。从市场与供应链角度来看,市民承担高菜价,为安全担忧,但同时也存在农民卖菜难、效益没保障等问题。农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当前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1]。生鲜农产品易变质、难贮存,新鲜是生鲜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2]。由于生鲜农产品易腐烂、难贮存、不易长时间运输,生产者所面对的市场风险很大,很多生鲜农产品无法实现“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农产品电子商务代表着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大趋势,将对传统的农副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3]。上海市地产生鲜农产品品质优良、一致性高,主要供应到上海市,探索适宜的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尤为重要。

1 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农产品流通一般包括生产、供应、销售等多个环节,存在供求信息不对称、供应链复杂、营销成本高等问题。在生产环节,农民很难获取市场信息,农业生产周期长、受到气候影响大,导致生产决策盲目性大。在供应环节,农产品供应链复杂,引起生产大起大落,导致农产品结构性过剩,以致于无法真正体现农产品价值,即“增产不增收”。在销售环节,存在很多中间交易,价格逐级攀升,遇到供大于求时极易引起烂市现象,即“涨价不涨利”。上述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产品生产、消费和市场经营管理,已成为民生焦点。

“增产不增收,涨价不涨利”原因复杂,但是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农业本身。农民之所以卖菜困难,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不相适应[4]。农业之所以属于弱势产业,主要是因为农业从事初级生产,农产品价值低,还要承担种植和市场风险。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市民从最后环节购买蔬菜就注定着市民买菜要承担高昂的价格。农产品供应链复杂,农民一家一户很难直接融入大市场[5],这注定农民收益只占据了极小比例。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产销对接,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市民开支,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供应。

2 电子商务与农产品流通互补性分析

农产品及其贸易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与电子商务之间不仅具有适用性,还具有极强的互补性[6]。国内外研究表明,传统农产品流通信息不对称、市场风险大,而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促进产销信息畅通、扩大贸易机会,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传统产品流通环节多,价格节节高升,而电子商务将买卖双方直接衔接起来,可以降低价格,从而能够减少市民的开支。同时网上交互式的交易方式,能够农产品信息“零时滞”[7],农产品采收后可以当天送到,等客户稳定后可以以销定产,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将对农民、市民、农业都产生积极影响,是对传统农产品贸易的有益补充(表1)。

3 几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许多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运用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价值链理论(Value Chain)和供应链理论(Supply Chain)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8]。以下研究生鲜农产品交易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途径,寻找生鲜农产品增值方法及便捷高效供应途径,探索适合上海市地产农产品流通的电子商务模式(表2)。

3.1 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网站模式

B-B模式主要指合作社与超市、食堂等大客户进行网上交易。该模式下买卖双方相对固定,没有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不能明显减少人工、物流等成本,不能增加交易机会,卖方也很难提供丰富的产品。

B-C模式是指面向规模化种植企业和市民的电子商务网站。该模式实现产销衔接,可以明显减少信息和物流成本,扩大交易市场,通过产品更新、新鲜供应、方便订购等服务增值,但卖方同样无法提供丰富的产品。

3.2 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平台模式

C-C模式是指农民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设农产品网店。该模式下农民按单采收,并委托第三方配送产品,减少交易风险,保证产品新鲜,还可以增加交易机会,但由于缺乏丰富产品、品牌保证和专业第三方服务,该模式很难做大。

F-B-C模式是指当地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并提供宣传、包装、配送、结算等专业化服务。该平台具有“双重集散”功能,农民市民都可以参与进来,农民可轻松接到订单,市民可放心选购产品,专业而密集配送网络能确保产品生鲜供应。

3.3 上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

上海市地产生鲜农产品主要来源于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大部分供应给上海市当地市民、饭店、食堂。其流通过程包括田头收购、市场批发、终端零售等环节,存在单一基地品种少、批发零售差价大、市民购买不方便、新鲜难保证等突出问题。理论分析表明,F-B-C模式可以缓解上述问题。该模式下实现了农民与市民 “直接对话”,农民可以即时信息,市民可以方便挑选产品,龙头企业将发挥带动作用,提供宣传、物流、支付等专业化服务。还可以将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在市民集中、交通便利的场所,设置农产品展销、提货网点,将新鲜农产品推广给消费者,将农产品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工作紧密结合。F-B-C模式符合上海市地产农产品特点和消费习惯,或许是大都市先行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有效方式之一。

4 结语

上海市消费集中、物流完善、网络覆盖全面,部分市民有网购习惯,喜欢网上购物的方式,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具有先天优势。近年来,上海市相继建设了几个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如孙桥电子商城、菜管家、多利农庄等。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做了很多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目前上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体系尚不完善,还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下不断建立和发展,特别是专业化的生鲜物流,将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开展。

5 参考文献

[1] 万筱宁,孙新宇.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探讨[J].计算机与农业,2002(2):17-19.

[2] 关海玲,陈建成,钱一武.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1):201-204.

[3] 姜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19):312-314.

[4] 林华.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途径和措施[J].农业与技术,2005(3):43-44.

[5] 刘慧.农村收入现状与农民增收浅析——基于福临镇的调查报告[J].企业家天地,2009(7):22-23.

[6] 关海玲,陈建成,钱一武.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交易模式及发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1):47-49.

[7] 谈海霞,张敏.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网络与信息化,2011(5):127-130.

上一篇:旅游营销前景范文 下一篇:水产饲料市场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