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0:19

畜牧业发展计划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1

为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把省、州、县党委、政府提出的“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根据《人民政府关于年畜牧业发展工作的意见》(〔〕9号)的要求,现就年畜牧业发展工作提出如下计划。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地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全力推动养殖富群众、加工富财政的“双富”工程,积极实施“科技兴牧、依法治牧、以工强牧”3大战略,突出抓好惠农政策落实、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4项重点工作,促进我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增长9.7%;肉类总产量达到30154吨,增长11%;猪出栏253010头,增长12.3%;牛出栏29018头,增长4%;羊出栏138073只,增长3.8%;驴出栏2239匹,增长30.1%;禽出栏1200052只,增长64.7%。

三、工作重点

(一)抓好动物疫病防控。一是强化基础建设。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村级防疫员劳务报酬,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基层防疫队伍素质。二是强化畜禽免疫。坚持集中免疫与平时补针并重的原则,全面实行动物免疫公开承诺服务制度、散养畜禽春秋集中免疫加补防的免疫制度,提高免疫质量。三是强化预警预报。进一步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和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制定完善节假日期间值班制度和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四是强化检疫监督。全面实行产地检疫申报制度,严格落实屠宰同步检疫制度,重点加强对定点屠宰厂(点)的监管,落实好活禽市场定期消毒、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等制度。五是强化防控督导。进一步完善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检查办法,制定日常动物疫病防控的考核评价标准,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疫情隐患大的地方要进行专项督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六是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抗旱减灾、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把抗旱保畜作为当前畜牧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七是认真落实动物防疫经费保障制度,确保全年动物防疫经费落到实处。

(二)抓好畜禽规模养殖。一是坚持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村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示范养殖小区,加快以千家万户的散养为主向大户、规模场、小区为重点的规模经营、股份经营、合伙经营等模式转变,确保增量,扩大总量,促进畜牧生产快速发展。全县扶持畜禽规模场(户)50户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户力争达到1000户。二是重点发展健康养殖。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坚持“总体规划、政策引导、政府补助”的原则,按照“人畜分离、圈舍规范、沼气配套”和无公害生产要求,扶持农户和业主新建、改建规范化圈舍,改善饲养条件,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健康养殖,力争全县畜禽健康养殖达到一个新水平。三是示范推广生态养殖。坚持“农牧结合、种养配套”的原则,大力推广“畜-沼-果”、“畜-沼-粮”、“畜-沼-鱼”、“畜-沼-蔬”等生态养殖模式,达到既促进生产发展又治理污染、既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又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力争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建设1-2个畜禽生态养殖示范点。

(三)抓好龙头企业扶持。一是各乡镇要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引导、帮助龙头企业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打造名优品牌,不断扩大我县畜产品外销量,提高我县畜牧业生产效益,促进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二是要着力建设加工型、中介型龙头企业,通过合作引进、内引外联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培育起点高、规模大、体制新、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畜牧龙头企业。三是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其建立基地,树立品牌,进一步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有效带动全县畜牧业生产再上新台阶,有力促进全县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四是积极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帮助其规范运行机制,健全组织形式,认真抓好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工作,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四)抓好质量安全监管。一是深入推进兽药饲料质量安全整治行动,重点抓好饲料原料和养殖环节非法添加物监管,认真抓好畜牧业投入品监控和畜产品污染物监控,加强饲料、兽药和生鲜乳奶行业监管,依法查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和在养殖环节添加违禁物品的非法行为。二是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整顿和规范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二是规范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确保奶业生产质量安全。四是认真研究确定监测重点项目领域,重点完成对畜产品中“瘦肉精”、磺胺类等药物进行例行监测的抽样和监督处理工作,畜产品的监测合格率要达100%,严防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五是要提升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水平。一方面统筹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认真做好申报,积极推进畜产品认证工作;另一方面要对己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企业加强管理、做好复查换证工作,督促其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六是全面启动养殖场、养殖小区建档备案工作,大力倡导畜产品经营台帐制度,并以此为契机,以落实养殖档案、防疫档案为重点,通过标识佩戴、生产和防疫信息录入,全力推进标识、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实现畜禽从出生到屠宰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五)抓好产业资金投入。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多渠道投资发展畜牧产业,引导和带动农户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县财政将对支出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增加畜牧业发展资金投入,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搞好各项畜牧业项目资金配套。二是加大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因势利导,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引进一批畜牧业生产和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提高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增加畜牧业中、长期贷款,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增加小额贷款额度,解决群众缺乏启动资金难题,逐步解决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四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规模畜牧产业。充分发挥我县畜禽存栏基数大,规模养殖发展快,撒坝猪、云岭黑山羊等地方优良特色畜禽品种资源优势,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和多渠道推介工作,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商,广泛吸纳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产业发展。

(六)抓好惠农政策落实。一是在生猪产业上,认真落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能繁母猪保险,生猪供精网点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提高生猪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二是在家禽产业发展上,重点提高家禽的集约化生产水平。三是草食畜发展上,要认真落实农田种草养畜,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肉牛养殖项目和肉羊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政策扶持之机,全面提升全县草食畜养殖水平和规模。四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抓好扩大内需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服务网点建设,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和畜牧业服务能力。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2

一、畜牧业生产情况:

1、牲畜存栏:全团牲畜存栏65081头(只),完成师计划的100%,母畜存栏42711头只,完成师计划的100%,其中羊存栏63396只,比年初增加13880只;牛存栏742头;猪存栏911头。

2、仔畜繁育:全团共繁育各类牲畜36388头(只),成活35670头(只),成活率98%,繁育率113%。其中羊繁殖31156胎,产羔36041只,成活35326只,成活率98%,繁育率113%;牛繁殖184头,成活184头,成活率100%,繁育率47%;猪繁殖胎数17胎,繁殖162头,成活159头,成活率98%,繁育率935%。

3、成畜死亡:全团各类成畜死亡83头(只),死亡率0.1%。其中羊死亡83只,死亡率0.1%。

4、畜产品完成情况:截止目前,肉类总产1114吨,完成师计划的101%,其中猪肉239吨,牛肉115吨,羊肉721吨,杂肉39吨;羊毛完成130吨,完成师计划的108%;牛奶270吨,完成师计划的104%;禽蛋180吨,完成师计划的106%。

5、饲草收集及加工工作:

截止目前,全团累计进行饲草收集2.68万吨,完成师计划的116%,粉碎11500吨,完成师计划的115%,三贮一化7600吨,饲料贮备5300吨,完成师计划的106%。

6、畜牧业重点工作及技术推广。

一年两产母羊试验50只,完成师计划的100%;当年羔配种完成2500只,完成师计划的100%;绵羊人工授精6000只,完成师计划的100%;双羔素注射1000只,完成师计划的100%;全年舍饲羊群2群,每群150只;草原鸡饲养12000只,其中大户3户;塑料暖棚完成18166平方米,完成师计划的519%;苜蓿种植完成53874亩;应用混合饲料1200吨;肉牛改良381头,其中牛细管冷配381头,完成师计划的100%。

7、截止目前各类畜禽防、检、驱、治任务完成总计694512头、只、口、匹、条(次),其中防疫301353头次,检疫7356头只/次,其中布检6710头/次,结核检疫646头/次,生猪屠宰检疫968头,活畜流通检疫14533头次,羊驱绦93620只,犬驱绦2585条(只),猪驱虫1237口。。

8、牧业贷款发放情况:贷款金额为146.71万元,贷款户240户,第一次贷款户数147户,第二次贷款户数83户,购买羊只5370只,落实师扶持贫困职工贷款86万元,86户已全部发放。

9、全团十个农牧连队从一连到十连基本实现“家家户户见牛羊”。目前,全团牲畜存栏6.5万头只,全团具有养畜能力的户数有845户,养畜户835户,全团养畜户占具有养畜能力户的98.8%,饲养20只羊以上户数有785户,全团饲养20只羊以上户占养畜户的92.9%。

二、主要工作和特点

1、加强牧业管理。

围绕一个目标(存栏8万只细毛羊)、抓好两项工程(家家户户见牛羊和家家有畜示范连)、建好两个万只小区(农科站、种畜站)、实现三个突破(饲养方式上、良种推广上、产品流通销售上)、搞好五项服务(技术推广、品种改良、产品流通、疫病防治、信息引导),做好今年的畜牧业各项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兵师党委会议精神,团场制定了畜牧业发展计划和具体实施办法,成立了发展畜牧业领导小组,以加强对畜牧业的管理,并出台了《%%%%年畜牧业工作安排》、《%%%团绵羊品种改良实施办法》、《%%%团畜牧兽医考核办法》及《%%%%年畜牧业考核实施方案》。

2、“家家有畜示范连”开展情况

全团共有10个农牧连队,在六个单位实现“家家有畜示范连”的基础上,今年%连、%连、%连、%连四个连队达标,同时抓好连队的台帐和牲畜建档立卡工作。继续实施“家家户户见牛羊”和家家有畜示范连“工程。充分利用好师600万资金贴息扶持600户有生产能力的贫困职工发展庭院养殖业的政策,抓好团50万元支持家家户户见牛羊”和家家有畜示范连“工程的资金使用,确保了今年一连、二连、九连、十连四个连队按时达标。在饲养方式上,要坚持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大力推行工厂化养殖和畜牧业十大主体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行小区养殖加快牧业发展,两个万只小区(农科站、种畜站)已初见规模。

目前,全团牲畜存栏6.5万头只,全团具有养畜能力的户数有845户,养畜户835户,全团养畜户占具有养畜能力户的98.8%,饲养20只羊以上户数有785户,全团饲养20只羊以上户占养畜户的92.9%。

3、全面优化畜种结构,从品质上突破

经过近几年的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广大职工对经济适用、见效快的塑料大棚、双羔素应用、秸秆“三贮一化”等技术已完全接受,并能自觉的加以应用。一六八团党委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坚持“农牧并举,优化畜种结构,全面推进产业化发展”的方针,大力实施成果转化,以科技输入为手段,使科技强牧成为带动团场畜牧业发展的催化剂,同时把品种改良作为提高牲畜品质,增加职工收入的关键措施。团场以细毛羊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种结构,全力实施种畜工程,推广绵羊人工授精技术,增加配种站(点),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同时建立优质细羊毛生产基地(生产七连和生产八连)的契机,做大做强细毛的平台,加快团场细毛的发展进程,通过良种引进、扩繁、推广,提高细毛羊的生产性能和资源的利用率,使牲畜繁育率、出栏率、羊毛品质得到提高。为促进我团养羊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品质,现根据团场安排,在去年成功推行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团范围内开展绵羊人工授精工作,为做好绵羊人工授精工作,团场在去年绵羊人工授精工作的基础上,抽调10名技术人员组建了绵羊人工授精服务站,常年开展此项工作,发展效益畜牧业,确保团场养羊业健康发展。引进细毛羊种公羊65只,进行品种改良,大力开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04年开展绵羊人工授精总数6000只,主要是以优质细毛羊(新疆军垦型)中国美利奴及肉毛兼用道赛特和罗姆尼西尔斯,目的是提高羊毛品质和繁育率;同时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在全团组织细毛生产母羊,连队养殖户将断奶生产母羊交给畜牧工作站进行“托管”,畜牧工作站负责饲养、抓膘、预防、配种等系列全程服务,以解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同时保证绵羊人工授精的受胎率,确保羊只繁育率达到120%。同时在团种畜站养殖小区发展全年舍饲工厂化养殖,试验群2群,每群150只羊,年初有方案,年底有总结和效益报告并已上报师畜牧局。

4、人工草地建设

全团所有苜蓿地主要品种是紫花苜蓿,共有苜蓿地面积5.38万亩,其中水浇苜蓿地1.75万亩。第一茬苜蓿地5.38万亩,水浇地平均单产370公斤(干草),旱地平均单产160公斤(干草),总产12180吨;第二茬苜蓿水浇地全部实现收割二茬,旱地可根据雨水情况,部分可实现二茬,可浇二水,平均单产170公斤、总产4000吨;第三茬苜蓿地1000万亩、可浇三水,预计平均单产100公斤、总产100吨,十个生产连队均有100亩攻关田,干草单产平均800公斤以上,苜蓿地的划分办法和承包形式是固定到户。

5、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搞好疫病防治服务是发展畜牧业的前提。

疫病防治是一项社会化的工作,发展现代畜牧业,只有建立完善的防制体系,才能降低疫病危害,确保畜牧业产品安全和质量。根据《农%师动物防疫管理办法》,2004年我团又出台了《%%%团动物防疫管理办法》和《兽医考核办法》,我团自1998年开始推行动物防疫费用统筹办法,同时收取单位管理(使用)费,畜牧兽医服务费,这对保证团场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这种收费体制的诸多矛盾也体现出来,尤其是目前全团牲畜已达6万余只,防疫、检疫、重大疫病防治、技术推广等工作推行的难度逐渐加大,必须确保团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健全和稳定。为此,我团将动物防疫费用、草场管理(使用)费、畜牧兽医技术服务费用“三费合一”统一征收。

征收费用内容:三费指动物防疫费(6元/头只),草场使用费用(1.2元/头只),畜牧兽医服务费用单位平均3000元。根据单位的牲畜数量、草场面积、土地面积加权测算,进行平衡;山区10000只以上牲畜的单位,按6.5元标准参照征收,5000只以上按7.5元参照征收;农牧连队5000只以下的按8.5元参照征收,3000只以下的按参照10元标准征收;团直单位按全团平均数交纳。各单位按团财务计划下达收费指标,于年初一次性上缴团财务科。兽医人员12人,平均收入11500元。

6、加强队伍建设,做好流通工作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做好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是引导农户小群饲养与大市场接轨的桥梁。因此大力发展畜牧业,健全以畜牧公司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五项服务(技术推广、品种改良、产品销售、疫病防治和信息引导),确保我团的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团场做好扶贫贷款资金购畜工作,目前已发放贷款资金102万元,有144户职工购羊3025只,畜牧公司充分利用扶贫贷款资金30万元,为职工群众做好服务,为连队职工购畜1240只和3头荷斯坦牛。

三、存在问题

(一)虽然今年各连队都加大了对畜牧业的领导,但仍然存在管理比较薄弱,具体措施落实不够扎实,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对工作的统筹安排,年初生产计划连队分解到户不够详实,部分连队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还有差距,双羔素应用等技术推广项目落实不到位,示范连建设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畜牧业建档立卡工作也存在填写不规范现象,如饲草贮备、粉碎等项没有填写清楚。

四、今后的打算:

按照师党委%届%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要求,%%%团“十一五”计划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始终坚持近期以养羊为主,中远期以养牛为主,发展丰富多彩的畜牧业的总体思路。实现优质细毛羊存栏8万头只,递增200%,主要畜产品产量总产1105吨,羊毛总产320吨,计划完成畜牧业总产值1亿元。

(一)在加大引导力度上求突破。

(二)在实现科技兴牧上求突破。一是要提高从事畜牧业生产职工的整体素质。二是要与科研机构、院校联合,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使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快得到应用和推广,形成规模。三是要建立健全科技体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形式,建立和完善团、连、户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网络,不断增强科技服务功能。

(三)在增强市场功能上求突破。一是要依托小城镇,有计划地建立畜禽产品交易市场。二是转变团场职能,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具体怎么调,发展什么要由职工自己决定,不能搞“官逼民富”,不能搞一个模式。三是要鼓励职工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培养经纪人和营销组织,让职工产得出、销得掉。

(四)在提高服务质量上求突破。一是要加强对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领导,进一步完善领导责任制,加强督查、指导,做好协调和宏观调控等工作。二是要改变工作方式,鼓励党员干部、科技人员走出机关扎根基层创办科技服务基地。三是要为职工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

(五)以畜牧业“种子工程”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为手段,全面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

继续继续实施牲畜“种子工程”建设,把畜禽品种改良、提高个体生产性能、畜牧业提质提效作为科技兴牧的主攻方向。建立自己的种羊基地(以德国美利奴肉毛兼用羊为主要发展品种),培育细毛羊、肉毛兼用羊核心群,实现种畜生产专业化,逐步形成团、连、户良种繁育推广网络。新建综合配种站2座,流动配种站8个,并有计划开展良种肉羊杂交繁育。具体要确定重点生产区域,在生产%连、%连、%连、%连、%连的细羊毛集中产区,大力发展优质细毛羊,扩大优质细毛羊群体,形成羊毛批量生产,2005年组群人工授精每个单位1500只,分配细毛种公羊每个单位6只。%%连以发展肉毛兼用羊为主,2005年参加人工授精每个单位1000只,分配种公羊每个单位5只。

(六)积极实施畜牧业牧草种子工程,进一步完善牧草良种繁育体系,实现牧草的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全团新播苜蓿实行统一供种,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牧草尤其是苜蓿质量低下的问题。

(七)积极开拓畜产品市场,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要采取引进、挂靠等多种形式培育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好绿晨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我团设立基地的优势,带动团场农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职工经济人队伍和各种中介组织,促进养殖户分工分业,使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真正解决职工目前出现的销售问题。

(八)继续实施“家家户户见牛羊”和家家有畜示范连“工程,是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抓好团50万元支持家家户户见牛羊”和家家有畜示范连“工程的资金使用。鼓励职工大力发展丰富多彩的畜牧业,实现“六畜兴旺”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充分依托我们的资源优势,引导职工发展以草原鸡为主的家禽生产。

(九)全面加强兽医卫生工作,提高动物防疫水平,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的安全卫生。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中心,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构筑*现代化畜牧经济新格局,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进而实现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重速度数量向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并重发展,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末,全市基本建立起畜牧业结构明显优化,规模布局科学,经营机制灵活,综合素质较高,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畜牧业经济新框架。到20*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40万吨、42万吨、13.9万吨;分别比*年增长25.8%、1%和95.7%。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65%以上;畜产品深加工率50%;科技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300元以上,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明显提高。

二、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

(一)稳定猪、鸡等食粮畜禽的规模和数量,推进规模经营,提高质量品质。生猪生产要大力发展三元杂交猪,努力提高出栏率、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并发挥*肉联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开发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分割肉、冷却肉、精小包装和方便即食类肉制品,实现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二)巩固扩大现有肉牛生产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加快品种改良步伐,不断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品质。同时,要大力推广波尔山羊、小尾寒羊杂交改良,使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三)按照产业化的组织形式,采取龙头带动、科技引导和增加投入等综合措施,力争到20*年全市奶牛存栏量超过5万头,使奶业成为*市农业和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要结合推广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实现奶制品结构多元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

(四)根据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适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引导扶持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种植生产,形成科学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以商河、济阳为基地,3年内全市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以历城、章丘为重点,在*机场周边与济青高速公路两侧实施秸秆养畜示范区工程,实现种、养、加有机衔接,生产、生态和生活兼顾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完善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建立畜禽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和管理服务体系是畜牧业增效的关键措施。有关部门要根据全市畜牧业发展规划,以市畜禽良种繁育中心为龙头,尽快建立完善畜禽良种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畜禽良种管理。

(二)建设高效安全饲料生产和质量监管体系。根据畜牧业结构,分类建设饲料生产基地,开发饲料新品种,加快饲料工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鼓励饲料企业整合,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要切实加强对饲料生产经营的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要根据饲料工业发展的需要,尽快建立饲料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提高饲料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要制定防治计划,实施强制性计划免疫,力争“*”末把*市建设成无规定疫病区;稳定防疫队伍,切实稳定并不断加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大畜牧执法力度。尽快建立注册兽医制度,全方位加强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产地和屠宰检疫,并加大对伪劣兽药、饲料的查处力度,确保畜产品卫生安全;要加大资金投入,对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经费,按规定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保证有充足的储备;要积极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市里将建设畜产品监测中心,以加强对畜产品质量的检测监督。

四、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

要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采取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和推广实用技术等多管齐下措施,积极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各级政府要把畜牧科技示范园(区)作为扶持的重点,逐步建成引进高新技术的窗口,科研开发的载体和实用技术推广示范的基地。要坚持实施科技带动计划,力争三年内全市畜牧科技带头人达到100人,畜牧科技园(区)达到1000家,畜牧科技示范户发展到10000个,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系的科技推广和示范体系。同时,要结合实施“绿色证书”制度,加强对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五、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各级政府要引导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采取依靠市场运作,政府给以扶持的方法,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区域畜牧经济发展。市里在重点抓好佳宝乳业、华鲁饲料、绿色兔业、维尔康肉制品和市畜禽良种繁育中心等畜牧龙头企业的同时,将扶持一批畜牧饲养、畜产品加工和运销大户。各县(市)区也应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区域性畜牧龙头企业。要搞好畜牧饲养小区建设规划,引导养殖农户向饲养小区集中,不断提高畜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

要把畜产品市场建设纳入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产地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初级农贸市场相配套的畜产品市场网络。鼓励产销自挂和连锁经营,开设“绿色通道”,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同时,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提高服务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4

当前,老挝政府将发展畜牧业、渔业作为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实现老挝2018年全国经济发展减少贫困计划,老挝政府正在努力帮助4833个家庭摆脱贫困,将全国的贫困家庭总数降至66139户,其中减少贫困的一个措施是通过培训畜牧养殖技术为贫困户创造就业机会。[1]截止到2017年6月,老挝政府已经在农村发展和减贫工作中投入3891.2亿基普。[1]英文报纸《万象时报》(VientianeTimes)为此甚至开辟了一个专栏“消除贫困”(PovertyEradication)(1),专门介绍了老挝民众发展畜牧养殖发家致富的系列故事。

一、老挝畜牧业、渔业发展及其消费现状

老挝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其中农业劳动力约占国家总人口680万的70%左右,2016年农业占GDP中比重是23%。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老挝的国土面积为23.68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为20.67人/平方公里,畜牧草场多,老挝农民家家户户几乎都从事家畜和家禽的饲养。在畜牧养殖中,水牛主要用于耕田,黄牛主要用于肉类加工,骡、马和驴主要用于驮运,其他畜禽供食用和上市交易。

老挝地势北高南低,拥有许多适宜发展畜牧业的草场,全国草山面积达到150万公顷(2250万亩)。[2](P200)为了发展畜牧业,老挝政府鼓励农户从事畜禽的养殖,减免养殖税;支持有关单位、企业和公司建立和发展养殖场,如养牛场、养猪场、养鸡场和养鸭场等;积极吸引外资,鼓励外商与老挝有关单位或私人合作建立和发展畜禽养殖、加工和营销为一体的企业。目前老挝的畜牧养殖正在由传统的养殖向现代养殖迈进,主要集中在万象市、万象省、川圹省、沙耶武里省、琅勃拉邦省、甘蒙省、沙湾拿吉省、占巴塞省一带。

老挝全国共有18个省市,主要分为老挝北部地区7省,中部地区5省、1个直辖市、1个特区,南部地区4省。近年来,老挝畜牧业发展迅速,除了水牛的存栏数有所下降外,其他畜牧存栏量都在增加。山羊、绵羊的存栏数由2010年的36.68万头增加到2015年的53.29万头;黄牛数量由2010年的147.42万头增加到2015年的182.78万头;猪的数量由2010年的275.25万头增加到2015年的325.82万头;家禽主要有鸡、鸭、鹅和鹌鹑,总量由2010年的2407.90万只增加到2015年的3444.22万只。目前,万象屠宰场为老挝最大的屠宰场,年宰牛5000至10000头,猪2500至5000头,肉类供应当地市场,皮革则供应出口。随着老挝畜牧产品数量的增加,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出口部分牲畜,尤其是黄牛出口数量增长很快。2012年出口黄牛2.3万头,2015年出口黄牛达到11.4万头,增长了5倍左右。2017年1至6月,由于老挝国内对肉类产品需求增大,老挝牲畜出口(特别是黄牛和水牛)同比下滑了20%,牛肉出口创收1880万美元,去年同期则为2370万美元。

目前,老挝全国共有1370个畜牧养殖场。为了提高牲畜产量,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老挝农林部制定了畜牧业七大重点发展方向。包括配种、喂养、疫苗供应和防疫、牲畜管理、屠宰、肉类加工、草场建设等。在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配合下,老挝牲畜存栏量上升了5.2%。[3]当前,由本国及外国企业家投资的各种养殖项目正在老挝兴起,比如匈牙利政府分阶段有重点地向老挝政府提供贷款,第一阶段800万美元,以发展老挝畜牧和渔业项目,第二阶段3000万美元,旨在提高老挝的肉类质量安全,同时,在万象市那赛通县合作建设了一个肉类加工厂。[4]2017年7月,老挝农林部与新西兰签署合作协议,新西兰将向老挝提供超过360万美元的援助,以支持老挝农业发展,重点是提升老挝牛肉的质量、数量,支持老挝牛肉行业长期发展。[5]

虽然老挝的畜牧业有所发展,但缺乏先进养殖技术,与邻国中国、泰国、越南相比较,效益不高。以黄牛为例,由于长期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个头越养越小,有些养殖户缺乏育肥技术,出售的肉牛瘦弱,重量轻,价位不高。同时,由于老挝国内畜牧家禽防疫技术薄弱,几乎每年都会爆发禽流感,导致大规模捕杀家禽,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渔业发展现状

老挝是内陆国家,没有海洋水产,但内陆水域面积60万公顷,河流众多,河网密集,拥有丰富的淡水渔业资源,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湄公河及其14条支流,诸如南娥、南松、南鸟、南增、南洞、南门等河流及大型水库上,这些河流及水库的捕获量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60%以上。老挝主要渔业品种有罗非鱼、鲤鱼、攀鲈鱼、巴勒鱼、印度鱼种(厚唇鲃、野鲮和鲮)等。其中巴勒鱼为湄公河特产,以鳞薄、肉嫩著称。渔产品是老挝人民日常消费的主要食物之一。

近年来,老挝政府积极促进政府和私人的鱼苗生产,在琅勃拉邦、万象、沙湾拉吉和巴色等地建立了水产养殖基地,在许多水库建立了水产养殖站,计划每年培育250万至500万尾鱼苗发放各地池塘放养。老挝的渔业产量逐年增加,仅万象北部的南娥河水库年产鱼就达1500至2000吨。[6](P121)2010~2014年,老挝渔业产量由2010年的11.5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15.86万吨,其中人工饲养占到总量的60%以上。当前,老挝政府和私人渔业养殖基地达到199处,而且私人养殖渔站发展较快。

表62015年国有及私有鱼种站数量下载原表

表62015年国有及私有鱼种站数量

数据来源:老挝畜牧渔业司网站:2015~2020老挝渔业发展管理战略计划(老挝文),http://dlf.maf.gov.la/.

除此之外,全国还建有保护性池塘765处,其中对位于7个省份(包括波乔、甘蒙、波里坎赛、沙湾拿吉、占巴塞、色功和阿速坡)、涵盖44个县城的308个村的351处池塘进行了登记。[7]

随着老挝人口的不断增加,全国对渔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日渐增长,但是,老挝的渔业还存在不少问题,致使渔业发展缓慢。问题主要有:老挝渔业在保护与开发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得到严格的遵守,一些捕鱼器具的滥用在对鱼类造成威胁的同时,也破坏了鱼类的生长环境,致使天然鱼类资源被破坏;在渔业技术发展方面,从对规章条例的探索研究到具体实施,还存在漏洞,保障和促进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还相对薄弱;老挝政府还未区分规划不同的渔业区,未能因地制宜地根据各地的鱼种、规模规划不同的渔业生产方式;生态环境的改变、气候变化、土地使用的转变及其他相关因素的改变,使鱼类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并给水生动物带来影响;已有的渔业计划、项目、法律规章没有很好地为促进和发展渔业提出相应的战略规划服务;资金短缺;渔业人才支撑不足。

总的来说,老挝渔业资源丰富,渔业的生产及消费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缺乏优质鱼苗和先进的养殖技术,产量一直较低。当前,老挝政府一方面在积极改善现有的渔业养殖设施。比如完善南爽河渔业养殖发展中心项目、占巴塞省孔县那村和哈德村本地鱼种研究站项目、乌多姆赛省北部(敦乔村)山区本地鱼种生产中心建设项目以及琅勃拉邦、沙湾拿吉、占巴塞鱼苗生产站发展计划。另一方面也在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发展本国的渔业生产,如与日本合作,加强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研究和发展,在未来的2~3年,老挝将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支持下大力建设和发展渔业生产体系、渔业病害研究室和南爽河渔业发展中心,在琅勃拉邦和阿速坡建立新的渔业站以促进老挝渔业发展取得新成果。[8]

同时,老挝注重加强与中国的渔业合作,2017年9月,60箱约120万尾罗非鱼苗从南宁出口到老挝,在出口鱼苗的同时,广西还对老挝渔业进行技术扶持,将广西先进的罗非鱼养殖技术向老挝转移和推广,拓宽广西罗非鱼在老挝的销售市场,推动水产科技“走出去”。[9]

(三)畜牧、渔业产品消费情况

2010~2015年间,随着老挝畜牧、渔业的发展,老挝人均消耗肉、蛋和鱼的数量也在增加。2011年老挝人民年人均消耗肉、蛋和鱼达47公斤,其中消耗鱼制品是19.5公斤。到2015年,老挝人民年人均消耗肉、蛋和鱼达53公斤,[10]其中鱼制品的消费是22公斤/人,城市人口消费略高于农村,城市人口人均消费鱼制品23公斤/人,农村人口是21公斤/人。[8]

根据2016年12月27日召开的老挝2016年全国农林工作会议的信息,2016年老挝人均消耗肉、蛋和鱼达到55公斤,政府还计划到2016/17财年畜牧业增长率达到10%~12%,以满足国内肉类制品的增长需求。[11]预计到2020年,老挝肉、蛋和鱼的总需求量达到48.7万吨,即年人均消耗量达到65公斤,其中鱼产品消费达到26公斤/每人,至2025年人均消耗肉蛋奶鱼将升至79公斤,鱼产品的消费达到27.5公斤/每人。[8]为达到2020年和2025年的目标,老挝农林部计划将工作重点放在8个优先领域,包括发展和壮大牲畜群和水生生物群、改进和更新动物饲料和鱼饲料以及增加动物疫苗产量和供应;老挝农林部还将对畜禽和水生生物活动加大监测力度;此外改善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厂房环境、规范水产品、提高畜禽和水产品市场管理系统、提高兽医和渔业人员的能力建设以及寻求保证充足鱼量供应万象等也被列入工作重点。[10]

二、老挝发展畜牧、渔业经济的相关法律政策及科研体系

老挝政府在发展本国畜牧、渔业的同时,也注重规范本国畜牧渔业及环境保护。在“六五”期间,分别制定颁布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畜牧、兽医法》(2008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渔业法》(2009年),用法律形式规范了本国畜牧业、渔业的发展。同时,将每年的7月13日,确定为老挝的“放生日”,以纪念老挝鱼类放生和水生动物保护。2017年7月13日,为鼓励全国各地的野生动物回归天然河流、沼泽以及森林地区,老挝农林部在首都万象举办了隆重的水生动物及野生动物放生仪式。老挝国家主席本扬·沃拉吉,老挝农林部部长连·提乔及相关人员参加了放生仪式,凸显了老挝政府对自然环境及鱼类生物资源保护的重视。此次放归自然河流的鱼类共有4000万尾。

(一)制定和实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畜牧兽医法》、《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渔业法》

为了规范本国畜牧渔业的发展,2008年,老挝颁布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畜牧兽医法》。现行的老挝畜牧、兽医法共分为九大章99条。分别是第一章法律概述,就畜牧、兽医及该法中的相关词汇进行了界定,简要介绍了政府对畜牧和兽医的政策、原则及国际合作;第二章畜牧业,分别对畜牧事务(包括畜牧区面积及牲畜的数据统计、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畜牧科技的教育研究、畜牧体系的发展、畜牧的目的)、畜牧经营(包括畜牧经营许可、饲料生产、饲料抽检、饲料机械的销售、农场建设、种苗的管理与供应、牲畜买卖及肉制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畜牧职业学校的设立、经营性畜牧的相关记录)、促进畜牧业(包括促进投资、种苗发展、科学技术、媒体数据、市场以及畜牧土地的选择和使用)三个方面进行规范;第三章兽医,就畜牧事务、兽医行业的经营、促进兽医业发展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制;第四章对畜牧从业者及销售者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规制;第五章为禁止条例,列举了个人家庭、畜牧从业者和兽医的禁止条款;第六章为解决分歧,规定了解决分歧的形式和解决办法;第七章为畜牧业与兽医业的管理与检查,明确了管理机构及各级管理机构的权利与义务;第八章明确了贡献者的政策和对违规者应采取的惩处措施,分别从有贡献者和违规者两个角度,规定了国家的政策和相应的惩处措施;第九章规定了老挝畜牧兽医法由老挝人民政府颁布实施,自施行以来具有法律效力,其他与该发相违背的规章条款不再施行。[12]

2009年,老挝颁布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渔业法》。现行的老挝渔业法共分十个大章,分别是:第一章渔业法概述,第二章为老挝渔业发展概述,分别介绍了老挝渔业资源、渔业生产模式、老挝渔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三章为渔业的经营与保护,分别从渔业经营、渔业的保护与发展等方面介绍了老挝渔业经营的计划、后续研究、以及保护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等相关内容。第四章为水生动物的利用,介绍了水生动物的利用及模式,并从鱼和水生动物的饲养经营、渔业经营的条件、违规渔业经营的取缔三个角度对商业性质的渔业生产进行了规制;最后介绍了生产者的权利与义务。第五章为禁止条款,从盈利性机构、个人、国外组织以及监管部门几个角度对渔业方面的禁止条款做了详细的列举。第六章为解决分歧条款,列举了渔业经营过程中的国际、政府、生产者间可能出现的分歧,规定了解决办法。第七章为渔业的管理与检查,规制了渔业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与权限,规定了渔业管理部门、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与权力、渔业生产者的权利、水源地渔业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与权力、村级的渔业规章等内容。第八章明确了对贡献者的政策、对违规者的惩罚以及对个人或者机构的培训措施。第九章明确了老挝渔业的开禁捕捞以及相关的符号与印章。第十章为总结,写明老挝渔业法由老挝人民政府颁布实施,自施行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其他与该法相违背的规章条款不再施行。[13]

(二)老挝畜牧渔业科研体系建设及其与国际社会的合作

老挝农林科学研究院是老挝国内综合性的农林科学研究院,下设14个部门,涉及畜牧渔业的有畜牧研究中心(LivestockResearchCenter)、水生生物资源研究中心(LivingAquaticResourcesResearchCenter)。除此之外,位于琅勃拉邦的老挝北部农林学院设有畜禽、水产养殖专业。近年来,老挝渔业有了很大发展,渔业技术有了提升,制定了渔业生产标准,还成立并完善了渔业研究中心、淡水渔业发展中心、鱼类疾病研究办公室、渔业生产检查中心、渔业饲料分析检查中心。2016年1月,老挝畜牧渔业司计划合作厅印制出版了《鱼苗生产基础知识》,旨在向老挝人民普及养殖知识,促进老挝鱼苗的生产。[8]同时,老挝农林部渔业畜牧司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发布《2015~2020老挝渔业发展管理战略计划》,旨在探究老挝渔业发展的方法与进程,推动渔业的养殖、保护、发展和利用,确保消费者的食品供给和安全,鼓励渔业产业化生产,确保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此外,老挝与柬埔寨还加强了湄公河流域的渔业合作。2017年2月,老挝湄公河会员会及柬埔寨湄公河委员会的代表在柬埔寨暹粒召开会议,讨论联合渔业管理计划。该计划旨在重建湄公河及色贡河流域内陆渔业资源,两国将通过联合计划管理上述河流中长途迁徙的五种鱼类。

三、老挝畜牧、渔业发展的前景及其加强中老畜牧、渔业合作的思考

当前,老挝政府将发展畜牧渔业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老两国毗邻而居,老挝是“一带一路”倡议、澜湄合作的节点国家,农业与减贫是澜湄合作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加强中老两国畜牧渔业的合作,也有利于老挝的减贫。

2016年1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十大制定了老挝的“八五规划”、“十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16~2025)和2030年愿景规划。(1)其中2025年农业发展战略提到要扩大生产规模,使用先进科技工艺并按照永续发展方针,确保粮食安全,满足国内市场及日益增加的游客对食品的需求,依据各地实际潜力发展运用高科技的畜牧养殖场,这对老挝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6年10月,老挝政府颁布了新修订的《投资促进法》,对投资者在困难地区投资有机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给以15年的免税优惠。[14]

根据老挝的人口发展计划,预计到2020年老挝人口将从2015年的680万增加至760万,到2025年有可能达到840万。随着人口的增加,对畜牧及水产养殖的需求也在增加。仅以渔产品为例,预计老挝消耗的渔产品将从2015年的15.86万吨上升至2020年的22.50万吨,到2025年有望达到27.90万吨,预计每年增长8%~10%。[8]

与老挝地广人稀相比较,中国人口基数大,受制于国内水资源、土地等压力,对肉奶蛋的需求压力很大。老挝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以及澜湄合作的节点国家,加强与老挝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加快我国畜牧、渔业走出去的步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改善老挝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发展经济。中老在畜牧、渔业方面的合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对老挝畜牧、鱼产品加工与贸易等领域的投资合作

当前,老挝的牲畜数量以及人均每年消耗的肉蛋鱼数量都在增加,老挝政府明确了2020年、2025年人均消耗的肉蛋鱼的数量,也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的畜牧产品的发展目标。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老挝的大部分地区畜牧及屠宰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式,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屠宰及肉类加工。以万象屠宰场为例,作为老挝最大的屠宰场,年宰牛5000至10000头,宰猪2500至5000头,生产能力有限,[6](P118)所屠宰的畜牧产品无法满足当地民众的需要,经常面临肉制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对此,我国的政府、企业可根据老挝政府的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畜牧渔业养殖,因地制宜地在老挝投资建造屠宰场以及肉类制品加工厂,满足老挝民众对肉蛋鱼的消费需求。赴老挝开展畜牧、渔业投资合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大量使用农药、饲料等,要遵守老挝对畜牧、渔业投资的相关规定,养殖健康的畜牧、渔业产品。

(二)加强中老渔业执法及渔业资源保护

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上水生动物物种数量最多的河流之一,流域内生物多样性特征突出。澜沧江———湄公河在老挝长达1865公里,贯穿南北,有500余个鱼类品种,具有独特的物种基因研究价值和重要的经济利用价值。对此,加强水域渔业执法及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对中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生生物的维护及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中老畜牧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

当前,老挝的畜牧渔业科技技术与其丰富的资源相比较,显得滞后,而与老挝相比较,中国先后发布实施了全国生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遗传改良计划,拥有技术及资金的优势。因此,中国可积极开展与老挝的畜牧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我国的科研机构赴老挝开展家畜品种资源调查、良种繁育、疫病诊断、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交流。同时,还可与老挝加强在养殖技术、家畜品种改良、疫病综合防治和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5

一、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畜牧业,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可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更多地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不失时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粮食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现有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阶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三)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加强饲料生产和草原建设,强化畜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使我国畜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收人占农民收人的比重明显提高,畜产品出口竞争力明显提高。

二、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

(四)明确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把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努力增加名特优新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肉牛。

肉羊和肉禽生产,突出发展奶牛和优质细毛羊生产。提高奶类在畜产品中的比重,积极推广和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

(五)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在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的同时,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农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应以粮食转化为主,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注重牧区草地生态保护,加快草原改良,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要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加快集约型畜牧业发展,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三、加强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六)加大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力度。坚持国内培育与国外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畜禽品种、加大选育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水平。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重点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场(站)和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建立多种形式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健全种畜禽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法制管理,保护广大农牧民的利益。

(七)建设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体系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增加饲料供应能力。

继续做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扩大示范,加速推广。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开发饲料新品种,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体系,优化饲料生产结构,深化企业改革,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建设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饲料生产和安全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依法开展饲料质量检测监督,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八)强化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要制定防治预案,实施计划免疫。加快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情测报、防治系统;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生物制品和有关物资,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证适量的储备。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控制染疫动物及产品的流通。加强口岸检疫,严防境外动物疫病传人。依法对进口动物产品的国外生产、加工、存放实行注册登记制度,严格卫生检验检疫。建立注册兽医制度,规范从业兽医行为。健全兽药管理法规、质量标准和监察体系,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大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兽药产品的力度,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加强县乡防疫队伍建设。

(九)加强对转基因畜禽产品生产、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法规及行政管理程序,对畜禽动物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

四、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十)合理使用草地资源。草原牧区要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科学管理,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半农半牧区实行草四轮作,舍饲圈养。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发南方草山草坡。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调动广大牧民发展牧业生产、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

(*)强化草原建设、保护和监管。加快牧草种籽基地建设和草场水利设施建设,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种草、围栏封育和改良草场。建立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草地的非牧业使用。坚决禁垦牧区草原,制止采集发菜、滥挖甘草等固沙植物。加大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建立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保持草地生态多样性。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尽快制定草地生态建设规划,切实做好退耕还草和天然草原保护工作。要加强草原防火的宣传力度,提高草原地区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防火意识;同时,完善草原防火各项制度,充实防扑火设施装备,提高防扑火能力。

五、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十二)加强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围绕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急需而在短期内又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要积极组织引进。加快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动物重大疫病流行规律和畜禽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研究。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高新科技企业。

(十三)加大畜牧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畜牧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继续实施"丰收计划"和推广一批适应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同时,要稳定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服务,切实改善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探索和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强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实施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绿色证书工程",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

六、促进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十四)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这些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加快在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企业重质量、创名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根据市场需求,以肉类和奶类加工为重点,以冷却肉、分割肉、液态仍为突破口,生产方便卫生的肉、奶制品,开拓畜产品消费市场。搞好动物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多次转化增值。

(*)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牧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

(十六)促进畜产品出口。赋予有条件的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进出口权,鼓励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竟争。加强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建设,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卫生质量检测监督,努力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信誉,扩大出口。

七、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十七)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建设多种形式和规范的初级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规范企业行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广"绿色通道"的做法,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完善羊毛拍卖制度,搞活羊毛流通。

(十八)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为农牧民进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各地生猪和禽蛋的民营运销组织十分活跃,对于搞活畜产品流通,稳定和促进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加以扶持和推广。

(十九)加强对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信息服务。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检测监督。逐步推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畜产品的优质优价。

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制度,为农牧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

八、加大对发展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二十)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多渠道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各级政府增加的投入,重点用于加强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安全、科技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草地生态治理和草原建设,稳定和保护畜牧业生产能力,提高畜产品质量。金融部门在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要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重点支持发展优质畜产品规模化生产、农户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饲料和兽药生产。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畜牧业,加快畜牧业利用外资步伐。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6

㈠基本情况:全市牧业村队57个,牧业总户数5861户,牧业人口27483人(纯放牧户2737户,纯放牧人口14198人),20__年年末,牧区牲畜存栏615312头。目前, 2737户纯放牧牧民定居率达100%。定居修住房21万平方米,人均15平方米;架牧业用高压线631.06公里,定居点通电2322户,通电率100%;修建草料地引水渠761.25公里,牧民定居点通水2740户,通水率100%;历年暖圈保有量2792座,修建永久性产羔圈2491座;修建牛配种站83座、羊配种站45座、剪毛站29座;修牧道1763.5公里,通路率100%;累计打牧业用井241眼,修建牧区蓄水池54.6公里,修建牧区桥梁411座,修建药裕池72座。分给定居户草料地319966亩,户均660.2亩;已开发种植面积16.652万亩,户均60.95亩;草料地通水率50%。定居配套累计投入6581.89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053.6万元,集体投入1333.9万元,个人投入3194.39万元)。

㈡存在的问题:

⑴草原畜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草原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生态恶化。二是牧民定居点及草料基地配套建设不完善,已划给牧民定居的草料地仅开发50%,尚有15.1万亩草料基地未开发,牲畜越冬渡春的草料不足,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抗灾能力弱。三是牧区劳动力素质较低,劳动力转移少,解决就业问题压力大;四是牧业增效,牧民增收途径、来源少,后劲不足。

⑵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管理者和劳动生产者科技素质还比较低,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不能完全与现代畜牧业发展形势相适应。

⑶畜牧业产品缺少竞争力。产业化水平不高,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健全,畜牧业生产缺少名优品牌的带动;龙头企业没有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畜牧业市场机制不协调不完善。

⑷畜牧业科技含量不高。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普及程度不高,畜牧业基地建设没有形成规模,生产集约化程度低。畜禽品种良种率较低,个体单产低。特别是随着奶牛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提高奶牛养殖水平,增加奶牛养殖效益。

二、在改善牧民民生问题、落实党的各种惠农政策情况

--以牧民定居工程为抓手,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自1986年以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北疆片牧民定居工作会议”精神,提高认识,积极采取加强领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措施,加大牧民定居工作力度,狠抓定居配套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全市牧民定居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在20__年成为全疆第一个基本实现牧民定居的地市。牧民定居的发展,较大地改善了牧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畜牧业生产力,一是牲畜越冬渡春储备材料逐年增加,牧区牲畜冬季畜均备草已从十几年前不足50公斤增加到250公斤以上,备料从畜均5公斤左右增加到25公斤以上。二是塑棚暖圈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暖圈顶半饱,使牲畜安全越冬有了保证。三是牧区推广使用多功能铡草粉碎机等机械,有力促进了饲草料加工和饲喂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全市牧区定居点长草短喂率100%。四是牧区冬羔生产逐年增加,冬羔成活率99%以上。由于冬季牲畜体能消耗减少,细毛羊的羊毛平均单产也有较大提高,一般增加毛产量0.5—1公斤。牧业经济得到了提升,牧区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以品种改良工作为重点,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坚持以牛品种改良为重点不放松。采取县市、乡镇、改良技术员层层签定改良责任书,任务落实到人;实行冷配员“分片服务,跨区竞争;合同管理,公开价格;随叫随到,包配包怀;成本自理,收入归己;建档立卡,跟踪管理;大力宣传,奖励优秀”的工作机制。实行政府投入,增设改良点,扩大改良覆盖面,目前全市改良点84个。实行政府补助等措施,在牛改良冷配设备、牧区种公牛和种公羊引进等方面鼓励农牧民,尤其是自20__起,对优质冻精进行补贴,切实提高了农牧民改良积极性,促进了黄牛改良工作。自20__年以来,累计改良牛10万头次以上,引进种公牛300余头。坚持抓好细毛羊核心群和绒山羊的改良工作。依托品种改良示范建设项目和世行贷款畜牧业项目资金,引进优质美利努、陶赛特、巴斯拜等种公羊,促进自治市养羊业的发展。抓好种公牛管理。认真贯彻《种畜禽管理条例》,积极做好对公牛和鉴定,对合格公牛颁发《种公牛合格证》,对不合格公牛进行去势或淘汰处理。坚持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每年都由市人民政府对全市冷配改良黄牛300头以上、受胎率在85%以上的黄牛改良技术人员进行了表彰,有力推动了黄牛改良工作。

--以疫病防控为保障,确保畜牧业安全生产。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自治市关于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有关文件要求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治,果断处置”的方针,群防群控。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先后实行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由政府承担;坚持强制免疫和自主免疫相结合,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全市每年春秋两次牲畜口蹄疫、禽流感集中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常规免疫率90%以上;加强了疫情监测,对免疫畜禽进行了免疫效果监测,口蹄疫、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75%以上,达到了国家规定的70%以上的标准。各级政府负总责的责任体系逐步形成,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高,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发生和传播,连续多年无重大疫情发生。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自20__年以来,通过自筹和争取上级资金,完成了乡镇站建设6个;新建、扩建畜禽定点屠宰场7座;新建和完善活畜交易市场8座。20__年将继续完成10个乡镇站建设;新建3个乡级活畜交

易市场,新建4个牛羊定点屠宰场。

稳步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市畜牧局更名为市畜牧兽医局,设立了总畜牧师、首席兽医官职位,内部设立兽医科;撤消了自治市畜牧兽医站,新组建了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站,将自治市蝗虫鼠害防治测报站合并充实到了自治市草原工作站,并在阿拉山口设立了畜牧兽医分局(动物卫生监督所),保留了自治市草原监理所。各县市畜牧局已正式更名挂牌为畜牧兽医局,内部增设了兽医股。完善基层站“三权归县”的管理工作机制,出台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力争完成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和培训工作,逐步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监督网络体系。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稳步发展生态畜牧业。一是抓好草原畜牧业。不断完善了草原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应急机制,推广先进的治虫灭鼠技术,采取化防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不断提高草原虫鼠害防治水平,每年虫鼠害防效率在95%以上。积极开展草场资源调查工作。20__年下半年至20__年上半年,为进一步摸清我市草场资源情况,做好草畜平衡基础工作,开展了草地资源普查工作。坚持草地动态监测制度,完善草地植物标本台帐档案。采集植物标本达20__多份,鉴定并上台纸1000余份,为今后更加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二是加强草原监理和草原防火工作。加大草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农牧民群众、县(市)、乡镇场及牧业村(队)领导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加大草原监理工作执法力度,坚决查处顶风违纪违法开垦草场、肆意采矿破坏草场的案件,及时处理各类草场纠纷,认真做好草原使用证换发工作,积极防范矛盾激化造成群体上访;目前全市草原使用证发放率达100%,签定草场承包合同书2918份、发放草原使用证2918本,发证面积1866万亩。草场承包合同书由村民委员会作为发包方与牧户签订,并向县草原监理所备案。对甘草、麻黄草等草原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全面封育,严厉打击各种乱采滥挖行为;进一步规范征占用、临时使用草原管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程序和权限办理各类征用、使用草原手续,妥善安置牧民生产生活。20__年对全市草场开发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掌握了全市近20年来草场开发使用情况,健全了草场开发使用的资料档案。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草原防火方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草原防火监测防控水平,确保年内不发生重大草原火灾。

--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立足于提高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我市积极采取抓项目、夯基础的措施,进一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近年来,我市畜牧业项目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__年-20__年实施的畜牧项目总投资14812.785万元,实施的项目主要有牧区生态建设、冷链建设、退牧还草工程、无鼠害示范区建设、品种改良示范县、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草原防火站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市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草场得到了改良,畜牧业发展得到了促进。在项目实施中,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和项目技术指导,使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同时,做好项目库储备工作,还在积极争取申报的项目有:自治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__x市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博乐市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博乐市黄牛改良示范项目、博乐市草地无鼠害示范区项目、博乐市牧道改造工程、博乐市天然草原飞播项目、精河县“三电合一”建设项目(电话语音服务、电脑网络服务、电视节目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计划总投资11734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7157万元。这些项目都已上报自治区正在申报中,其中,__x市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博乐市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博乐市天然草原飞播项目等3个项目已上报国家计委和农业部。

--以科技培训为手段,为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提供内在动力。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畜牧业科技培训。发挥自治市畜牧行业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把畜牧业培训工作作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常规工作来抓,采取课堂集中授课、实验室实习、生产实践、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分层次分批次举办畜牧系统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在职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各类养殖户、兽药饲料经营人员、牲畜改良员。先后举办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畜牧行业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培训班。发挥县市作用,举办各种类型畜牧科技培训班,培训养殖专业户。积极开展畜牧技术讲座和巡回宣讲活动,设立畜牧专家电话,为农牧民服务。五年来,累计培训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培训农牧民养殖户6000余人次。积极编印《__x市牛羊猪鸡草料配方手册》、《养牛学及疫病防治》、《畜禽免疫手册》、《青黄贮饲料生产加工技术》等四种语言文字的技术手册各5万册,免费发放农牧民,激发农牧民科学养畜积极性。结合科技之冬等活动,市县乡开大力展科普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20__年以来,先后组织有关领导、养殖大户、龙头企业领导、农牧民经纪人等赴内地考察学习;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到外地参观学习。

--以产业化进程拉动畜牧业发展,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五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培育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畜牧业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开展了助企增效活动,派驻畜牧部门干部蹲点“三乐”企业协助开展工作;政府投入,为良种奶牛养殖大户配备挤奶器、储藏罐等设备。以新疆绿牧源肉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培育以哈日布呼、小营盘镇为中心的牛羊肉生产基地,通过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的模式,发展订单生产,带动辐射全市牛羊育肥业。以新疆三乐乳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进一步整合奶牛养殖区,积极引导奶牛养殖户建立奶业协会,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和大力推行优质优价措施,推动标准化生产,提高奶牛业效益。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创树牛羊肉、禽蛋无公害产品,多途径提升畜产品效益。20__年配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博乐市制定了《无公害蛋(肉)鸡生产基地建设规范(地方标准)》以及种鸡人工授精、雏鸡孵化、鸡场防疫、商品蛋(肉)鸡生产等10个无公害技术标准;积极协助温泉县博格达尔镇完成《温泉孟克牧场无公害农产品——“阿尔祥”牦牛肉》的申报材料,已通过自治区产地认证,并申报国家农业部产品认证验收。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各类养殖协会,大力开展生产示范。加强培训,增强农牧民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畜禽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管理上新台阶。

--加大

财政投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自20__年以来,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每年都专门列出畜牧业发展资金,在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治、奶牛业贷款贴息、草地虫鼠害防治、科技培训、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发展、大型农牧业机械等方面进行财政补助。五年来,市财政共投入1237.04万元。

三、有关项目建设计划情况

㈠牧民定居及饲草料基地配套建设

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的要求完善牧民定居及饲草料基地配套建设,使牧民定居工程发挥综合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冷季牲畜的补饲和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牧民定居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提高牧民生活质量。配套完善现已开发的15.2 万亩牧民草料基地,同时新开发15.1万亩草料基地,使全市划分给牧民的30.3万亩草料基地全部得到开发利用,保障牧区越冬牲畜畜均0.5亩草料地。计划总投资88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160万元,地方配套2640万元。建设期20__-20__年。

㈡退化草地综合治理

通过加大牧区水利设施建设,应用山地自压喷灌、围栏、引用农闲春洪水浇灌、人工补播、施肥等技术,把退化草地的综合治理作为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治理重点是退化严重的阿拉套山南坡和科古尔琴山北坡的春秋草场。共分三大区域,即:温泉县扎勒木特乡莫阿提——查干屯格乡库斯台、温泉县哈日布呼镇阿尔夏提——博乐市小营盘镇新布呼——青得里乡保尔德——达勒特镇阔衣塔什、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库色木切克——精河中游区春秋草场。治理面积为 250 万亩,其中,人工补播牧草 100 万亩;围栏草场 100 万米(100 万亩);建山地喷灌站100 座,喷灌面积30 万亩。通过治理,使项目区植被盖度由目前的18——30%增加到90%以上,牧草生物产量增加50%以上。计划总投资25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7500万元,地方配套7500万元。建设期20__-2017年。

在继续实施精河县、温泉县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同时,争取把博乐市也列入到退牧还草项目县中立项实施。博乐市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建设总面积110万亩,其中禁牧60万亩、休牧40万亩,划区轮牧10万亩、人工草料地2.06万亩、改良草地10万亩、棚圈建设2.5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50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002万元,地方配套500万元。建设期20__-20__年。

㈢优质牛、羊产生基地建设

通过应用冷配改良、胚胎移植、经济杂交、改善饲养管理等措施,提高牛的奶产量和肉产量。农区以荷斯坦牛和西门塔尔牛为主,全市建立20个千头牛养殖专业示范村(其中,奶牛养殖专业村8个)和标准化家庭养牛场300座(育肥牛20头以上,奶牛5头以上);建立良种牛繁育基地和牛胚胎移植中心。改造建设标准化棚圈8000座;完善建设冷配改良服务站(点)150座;每年进行短期培训养殖户1000户,5年累计培训5000户;每年下派专家技术人员下乡巡回宣讲培训,培训人员10000人次,5年累计达到5万人次。推广小型家庭用饲草料加工机械20__0套,大型自走式青贮收割机20台;推广家庭挤奶设备3000套,建立标准化挤奶站60座。以牧区为重点,大力发展肉毛兼用羊生产基地。并以温泉县昆得仑牧场、塔秀乡、扎勒木特乡、博乐市为重点,将人工授精、羊毛生产科学化管理、塑棚暖圈、冬羔生产、羔羊早期补饲百日出栏、两年三胎、绵羊疫病防治、饲草料加工、饲料添加剂等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建立多胎商品肉用羊生产体系,大力提高肉毛单产,提高养羊效益。同时,建设超细型细毛羊示范基地。组建超细型(毛细度70支以上)细毛羊核心群10群2500只,通过应用现代生物育种措施,使核心群内个体单产细羊毛由现在的4公斤提高到4.5公斤,平均净毛率由58%提高到62%,66支以上的细毛占细羊毛比例由40%提高到90%,并繁育生产优质种公羊,促进全市细毛羊的发展。

㈣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根据行政区划、牲畜放牧习惯和__x市独特的自然屏障,建立自治市无规定疫病保障区,为生产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打基础,以此推进自治市畜牧业的发展。主要进行实验室建设、配置设备仪器和疫情监测车、培训技术人员、设置固定动物防疫检疫场所、监测站等。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4404.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84万元,地方配套1321万元。建设期20__-20__年。

㈤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重点改善基层畜牧三站办公设施建设。修缮房屋,更新设施,增加实验室设备,配备专用交通工具,配套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市县乡畜牧业信息联网,对牲畜存栏、改良、防疫、出售等情况逐步实现微机管理。“十一五”内分期完成建设,22个乡镇站(包括阿拉山口站)。计划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70万元,地方配套330万元。建设期20__-20__年。

㈥牧草种子基地建设

与生态建设和退牧还草项目相配套,引进、繁育生产适合本地的优良牧草品种,为天然草原补播牧草提供良种草籽。以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以节水型喷、滴灌网为主体,开发建设400亩种子基地,打机电井4眼,架输电线路7公里,配套播种机、运输车、收获机各一台,建库房一座2800平方米,引进优良牧草种籽600吨。计划总投资106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40万元,地方配套320万元。建设期20__-20__年。

㈦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根据__x市实际,研究制订奶牛、肉牛肉羊、细毛羊、绒山羊、猪禽等畜禽的产业化生产标准,并在全市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形成基本统一的模式,增加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畜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项目计划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10万元,地方配套90万元。建设期20__-20__年。

㈧畜牧业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7

马克思指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生产就其片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它要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一百零二页)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产。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它们“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至他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座标和纵座标”。吝牧业的生产和商品流通亦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从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性分析,生产的牲畜和畜产品越多,流通就越发达,而生产对流通的依赖性就越大。因此,要使畜牧经济有计划迅速地发展,必须科学地组织商品流通。通过商品流通的多种渠道,实现各种经济联系,保证畜牧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商品的及时销售,以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随着畜牧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程度将日益提高,这就更需要重视商品流通过程。社会主义商业如何更有力地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组织人民生活,使生产一与流通相适应,在这方面还有不少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畜牧副产品购销工作中,由于有些牲畜和畜产品供求关系紧张,牌价市价差距较大。有些地区和单位想方设法压低国家统购派购物资的基数,随意扩大议购范围,加级抬价,与国家争夺货源,冲击市场,甚至发生非法经营、投机倒把的现象。在收购工作中也还有一些压等压价现象,损害农、牧民的利益。供销社对牧区的杂骨杂蘑等十几种土副产品停止收购,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在民贸工作中,有些地区、有些部门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民贸工作的重要性,贯彻党的民族贸易政策不力。农村牧区市场日用工业品不足,有些地区对畅销日用工业品没有体现优先供应农村牧区的原则。对民族特需用品的资金、原料的安排和使用也存在问题,对民族特需商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缺乏统筹管理,供、产、销不协调,商品的更新、换代更无人考虑。牲畜和畜产品的收购价格与邻省相比偏低,造成牛、羊肉大量外流。现行的牛、羊肉收购价格偏低,不利于生产的发展。由于毛肉比价不合理,发展细毛羊经济收益多,影响了菜羊等其它肉用畜种的发展,使全区山羊、土种羊和牛的存栏数呈下降趋势,造成畜牧业内部比例的失调。商业基本建设投资同商业的发展比例失调,全区商业网点、仓库、冷库和营业设施等经营手段同商业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特别在牧区贸易网点少,不少商业企业设备简陋,各项设施更是缺少。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是:

一、重视商品流通在畜牧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畜牧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时对生产还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以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经济建设方针,围绕畜牧业生产,大力组织商品流通,探索以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流通规律,促迸畜牧经济的发展,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在安排工农牧业计划时,一定要安排好商业的发展计划,使流通规模一与生产的发展相适应,为扩大流通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提供做好商业工作的物质基础。特别在牧区要有计划地新建一批有冷冻设施的现代化屠宰厂一,除必须外调的活畜以外,都要做到在膘满肉肥季节就地屠宰,按任务上交商品肉,以减少国家和集休的损失,提高经济效果。要增加商业网r从,搞好民族贸易这个重要环节。

二、加强畜牧副产品的购销工作,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商业供销部门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商品流通渠道。在收购牲畜和畜产品的政策上,要执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圣持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兼顾,合理确定收购任务。必须坚持国家对牲畜和畜产品的统购和议购政策,认真贯彻国家提高牲畜和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政策。对完成上交任务好的地区和单位以及农牧民个人,奖售给紧缺商品。要加强收购力量,组织一支强有力的收购队伍,进一步加强牲畜和畜产品的计划收购和超计划议购工作,千方百计调动生产者发展商衍:生产的积极性,增加牲一畜和畜产品数魔和提高商品率促迸多种经营与畜牧业生产浓结合。要纠.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切实解决产供销和技术指异问题,可以试办“牧眨商”联合企业,以求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使农牧民尽快富裕起来一、

三、做好生活秘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随着农村牧区经济形势的发展,农牧民收入牛加,需求的商品结构开始发牛变化,,万业的经营上要适应这个变化,做好生活和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商业、供销部门要搞好〔业品下乡,认真贯彻“两个优先”的商品分配原则,对部分紧缺通用商品的供应,采取布项安排供应的办法。以育产品为原料,供需矛质比较突出的品种,可以列为专项商占Z;,价:行计划供应。根据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品种多、批最小、差异大,销路窄,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的竹点,要疏通民族特需用品的声供销渠道,对于某些民族特需用品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和原料,采取专款专拨、专料专川、专户专档,正确掌握和调整价格和税收政策。对区内生产的民族用品的管理体制要加以改草,可以考虑把自治区生产的民族用品产供销合一,由一家统竹起来,非;什部门作介淮背单位。这样做,可以使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资金和原料集中竹理,合理生产一布局,减少经营环节,降低费用,提高经济效果,逐步做到产品规格对路,价格便宜,保证需要。

畜牧业发展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目标,以规模化养殖、协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规范为手段,全面推行畜牧战略,尽快让畜牧业成为我镇农民致富的主要手段。

(二)基本原则

1.突出发展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我区畜牧业转型的主要标志,也是畜牧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趋势,集中精力抓好规模养殖是今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快这一进程的快速实现。

2.实施多元开发

坚持市场运作,通过政府推动、示范带动、效益推动和对外招商等行为,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畜牧业生产。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牢固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现代畜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实施,实现环境资源、效益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年,使我镇猪、牛、羊、禽的存栏量分别达到3.5万头、0.6万头、1万只和13万只;年出栏分别达到7万头、0.1万头(肉牛)、0.8万只和20万只(肉鸡);全年肉蛋总产达到1.1万吨,增长72%以上,畜牧业产值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以上,畜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以上,达到2015元。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规模化养殖

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59%提高到80%以上,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达450户以上、百头以上的达到100户以上,千只以上的规模养禽户35户,两万只以上的达到15户,发展10头以上的奶牛示范户25户,着力培育千头猪场和万只家禽养殖场等大型养殖场,力争得到国家产业资金的扶持,实现养殖场和市场直供连接。

(二)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建立以益合为中心的2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以永新为中心的万只家禽养殖基地,以妙敬为中心的百头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加大益合吉昌生猪养殖协会发展规模,另发展家禽养殖产业协会和奶牛养殖产业协会各一个,共计发展各类社员480户。到年初要实现协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全镇养殖业同一步调发展,强化养殖业与市场的衔接,增加养殖效益,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

(三)加强服务体系完善

到年底,进一步完善各村的畜牧防疫员制度,基本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培养和使用一批素质高,技术好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定期对我镇的畜牧养殖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同时以养殖协会为中心,扩大服务体系,组织村民规范化,科学化,安全化养殖,进一步扩大我镇养殖规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落实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各村要把发展畜牧业放在日常工作的主要日程中,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各自的生产特点,认真制定本地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认真实施。

(二)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各村要制定切合实际、能够广泛吸引资金、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减免畜产品生产、流通、储运和交易等中间环节的费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势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三)加大力度,落实政策

一是落实能繁母猪,奶牛良种,畜牧机械等财政补贴政策。二是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重点解决畜产品收购、营销、加工的贷款,支持养殖大户进行规模生产,三是要积极运用税收、贴息、提供担保等形式,多渠道吸纳民间资金投资畜牧业,鼓励打工回乡人员从事畜禽养殖。

(四)加强培训,搞好示范

镇畜牧防疫站和农计站重点做好养殖户的培训。不仅要做好标准化生产等技术的培训,更要加强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的培训,通过推广综合配套的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并制定好入村、入户培训计划,力争使每个养殖户每年都能接受2次以上的培训,年内培训人数达到1.1万人次

(五)加强组织,成立协会

上一篇:医院高质量发展计划范文 下一篇:药剂学开题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