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11 17:29:34

新业态发展现状

新业态发展现状篇1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简述

进入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得到深化发展,然而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命名与内涵。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英国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鼻祖,注重创新的内核,使用“创意产业”的概念;美国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市场运作体系,因此美国倾向于“版权产业”的说法;日本将文化类的产业称为“内容产业”;法国、韩国等国家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北京市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由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明确使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说法。

自2006年北京市政府制定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战略规划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并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自2004年起步,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到2014年,增加值从613.6亿元跃至2794.3亿元,实现大跨度发展。至2014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支柱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年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1%;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109.7万人,同比增长2.2%。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网站历年年鉴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以集聚式发展为特点,由北京市政府分四批认定了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些集聚区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30个集聚区分布在北京市16个区县,其中朝阳区以8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居于榜首,海淀区有3个,其余各区1-2个不等,从地理分布上来看,集聚区主要集中分布于主要城区,远郊区县大部分只有1个集聚区。而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在原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发展的新规划。北京市政府在2014年5月印发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之后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在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部级产业基地、园区的发展基础上,统筹整合资源,着力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这标志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功能区”引领的新时代。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演变

2004年以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属于无统筹时代,由于没有明确的概念定义,政府并没有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明确的政策定位和政策支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品日益成为人们生活需求的一部分,文化、科技、艺术等多种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新生,北京市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进行规划。2004年以后,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开始重视和发展,北京市也加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与支持,先后成立了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等园区,政策扶持也以原有的园区为对象。至2006年,北京市政府开始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有统筹的规划,开始进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截至2013年,北京市分四个批次共认定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一阶段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大规模发展的结算,政府的政策从原有的园区支持演变为主动规划、引导发展、集聚引领,对集聚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重点的扶植,充分发挥集群效应。

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进入了“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时代。原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划定,局限与某个区县内,而功能区打破了区县的界限,有些功能区呈现了跨区分布的特点,以业态的发展方向和功能的共性为界定。新的政策是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北京首创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各集聚区纷纷进入发展瓶颈,园区容量受限、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愈演愈烈。为了打破现有的格局的局限,北京市政府提高了站位,从全市的角度,重新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整合,在原有基础上形成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以“文化+科技”融合与“文化+金融”融合为两条主线,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多种业态发展。

三、新常态给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此后,“新常态”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代名词。“新常态”是经济学范式转换、经济模式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全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低速,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同时,原有的粗放型增长出现了明显的要素性转变,从资源、投资等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是一个深刻变化、持久维持的状态,是整个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同样存在着“新常态”的挑战。“调结构”、“产业升级”等说法已有数年,在“新常态”的定义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的重点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内核是“创新驱动”。作为高附加值、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新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进入“新常态”背景,传统产业已经呈现相对饱和的状态,新产品、新业态大量涌现和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概念引领“创新”成为新经济环境中的发展内核,“双创”将改变过去缺少创新、以模仿为主的发展方式,将创造力提升为当下最重要的发展引擎之一。而文化创意产业正切合了这种新常态发展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力和活力正是其发展的优势,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政府规划和引领为主,其发展的政策环境在不断的优化,而政策环境的支撑也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北京市认定的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只有三个集聚区是自发形成,分别是北京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和北京CBD国家传媒产业集聚区,其余的27个集聚区中,政府主导建设的有17个,包括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等,剩下10个集聚区是在原有资源和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而来,包括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规划建聚区、北京古北口国际旅游休闲谷产业集聚区等。在政府的主导规划和引导升级政策之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动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而在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除了政策引导,更需要不断强化内功,使其增长的内在动力成为发展的主要推手,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中,更加适应新常态下的市场发展态势,在既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下,发现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能够不断升级或是转型,充分利用新常态下的新思路,如互联网+、创客时代等新概念,为应对新常态下的市场冲击与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以多种融合为基础,实现新的跨越。

(一)把握市场动向,适当“去政府化”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确功不可没,但任何产业的发展要经得住市场的考验。文化创意产业更多应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应当以公共秩序维护者、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完善市场秩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形成良性发展的大市场环境。

(二)加强业态融合,注重“互联网+”

互联网全面渗透人们的生活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发展相对成熟还是初期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互联网+”式的发展是大趋势。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加强融合力度,在现有的与科技和金融融合的发展主线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特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多业态模式。

(三)优化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

新常态下,已成集聚发展态势的文化创意产业要不断优化现有发展模式,在产业内部进行深度结构调整,使集聚发展的效应更加凸显。从集聚区到功能区的转变,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突破了行政区划界限,目的就是让集聚区能够打破现有固态竞争格局,形成外部互动,使现有集聚的产业能够更好的融合多种业态,完善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或行业的带动,促进其上下游关联产业共同发展,提升功能区的整体活力。优化集聚发展,还要注重品牌打造,形成品牌效应,让集聚效应实现最大化。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北京圈

当前新常态下,国家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快于天津市与河北省,而其辐射力度也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得到长足发展,力求打造出以北京为核心的“北京圈”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从市场上,实现三地融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输出能够拥有更广阔市场;从合作上,三地可形成“比较优势”,各有侧重,避免扎堆发展形成恶意竞争;从发展上,拓展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支持,同时拓展交流渠道,使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组合优势,向全国进行辐射。(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炜,姚海棠.试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J].北京市社会科学2011,(3):20-25.

[2]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Z],2016.

[3] 管怡舒.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集聚到功能的转变[J].城市文化2015,(4):127-128.

[4] 管怡舒,闫玉刚.北京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战略研究2014,(4):10-28.

新业态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煤矿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科学化管理

1、煤矿供电设备安全状态监测的必要性

1.1实施状态检修,主要通过在线和离线等方式,对特定范围的供电设备进行有效监测,及时掌握供电设备运行的工作状况及相关信息,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实时了解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制定科学而系统的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措施。我国各地区的电力系统供电设备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对供电设备的状态检修方案没有进行更加明确的统一规定,无法统一制定详细的规程和标准,只在概念上对状态检修作了总体要求,指出各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依照当地电力企业不同供电设备的具体特点和各自运行状况采取相应措施。供电设备自安装之日起的安全运行时间没有很具体的区分,大都依据以前的工作经验而确定。有的地方电力企业的供电设备采用的检测手段仍然停留在以人工操作为主的先验阶段,其检修程序繁琐,技术尚不成熟,难以有效确保供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具体的实施方案缺乏科学依据,导致具体检修人员的工作力度也不是很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力系统的供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也应向科学化目标迈进,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向数字化操控程序过度。总之,要想对供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首先必须对区域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系统、详细而准确的在线监测,然后经过对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科学比较,最终鉴定出供电设备当前的实际运行情况,藉此确定何时以何种方式开展检修。

1.2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高效发展离不开电网设备的可靠性,通过计算机软件检测实现供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局域性电网容量不断增加,而随着高科技与尖端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产品的品质与性能日益多样化,导致广大生产企业和生活用电的用户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技术都是在发展中逐步成熟和进步的,这期间会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维修管理的重要性必然客观存在,并且日益暴力出传统技术水平的局限。为确保维修费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运行风险,必须制定科学的维修措施,改变传统的检测维护程序,为确保煤矿企业安全运行,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与检修技术水平,尽可能节省检修时间和费用,是当前供电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1.3煤矿供电系统在随着科技进步设备不断更新,同时必须采用新技术,面对新设备、新工艺的逐步更新,传统的供电设备检修模式已经落后,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对电力企业高效运行的需要,因为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主要强调“到期必修”,容易造成浪费,而计算机软件检测能够按设备的实际状况进行检修,不至于造成检修过程中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传统检修从另一方面有时也可能造成因检修时间没到而突发的故障问题,由于形成了定期检修制度,那么既然未到检修周期,就不能随意进行检修,长期以往,容易促成供电设备运行的状况不佳,造成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的双重损失。由于电气设备各部件之间使用寿命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类设备,由于运行环境和外界的影响不相同,其使用寿命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为提高供电设备的有效利用率,为确保供电设备的持续安全运行,因此,对电力企业供电设备在完成计划检修的检验基础上完全实施状态检修,必要时充分发挥数控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工程的促进作用。

2、实施煤矿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智能化监测

利用计算机软件实施煤矿企业供电设备状态检修,需要在传统人工操控的基础上开发智能化监测技术、在高科技数控诊断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索一种既科学、合理又经济、适用的设备状态检修模式。首先要科学把握检修时机,明确检修项目,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开展状态检修,不能从概念和计划出发搞“一刀切”,行“一阵风”,始终要以供电企业的安全运行和社会及经济效益为主,要有科学有效的长期规划,在认真汲取各兄弟单位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广泛吸取教训,实时开展状态检修,力求从源头抓起,必须把对供电设备的规划、设计和设备选型都纳入未来状态检修的安全运行中,保障主设备监造和运输等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必须确保设备的最佳初始状态。其次要重点做好供电设备状态监测工作,只有在准确无误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有效检修,否则不是浪费便是防患与然,此两种极端的回避是供电设备状态检修在智能化科学技术创新基础上的突破,当前普遍运用的红外线测温就是为及时发现供电设备中潜伏性故障的有效措施之一,可及时提供设备状态准确无误的信息,为下一步的设备状态科学诊断提供有效分析数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所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因此,应综合分析,决定对设备进行哪些状态监测,以保证设备状态信息的全面性。第三要选择最佳状态监测点和监测设备。供电设备是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基础保障,尽可能避免发生故障,减少供电设备使用材质方面的各种潜在因素,降低安全隐患和稳定性破坏的可能性。实施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关键是对所使用设备的客观运行状态分析,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对可能发生的故障实时诊断,对设备运行、维修和监测数据进行状态分析,使故障诊断更加准确。根据供电企业设备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监测点和监测设备。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加强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有效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管理不同,电力企业的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3、煤矿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发展趋向

开展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是确保煤矿企业安全可靠运行的发展趋向,是减少供电系统设备事故的有效手段,实施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是电力行业不可轻视的现实课题,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安全、高效的电力资源越来越成为城乡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节约能源,利用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设法提高供电的安全与质量,强化数字化安全运行理念,通过计算机远程监控,提高供电设备的可靠性,全面实施供电设备的安全与智能化状态检修,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和安全质量保障起着重要作用,促进电力经济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煤矿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从科学管理角度打破多年来形成的行业垄断局面,在系统各个环节引入技术竞争机制,尤其数字化技术理念,能够有效促进电力企业从技术角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节约能源,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煤矿供电今后的发展趋向主要以新技术和新设备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进一步提高用电安全,对于电网及其它供电设备,利用数字化技术,实施状态检修,降低故障检测和维修成本,从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实时维护、安全运行角度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有效开发,提高数字化技术服务水平,强化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安全、优质、高效供电的可靠性,为供电企业的每一家用户提供能源服务保障,尽可能减少无辜停、断电现象的发生,从而改善售电服务质量,提高供电安全性,降低能源损耗,减轻电网输送压力。

为确保煤矿供电安全,进一步强化供电设备和电网输送能力的可靠性,采用数字化监测设备,提高检修功能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开展状态检修首先要确定所开展的设备对象,对主设备实行状态检修,加快开展状态检修的步伐,不危及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减少停电时间,减少设备维护成本。此项工作应该逐步开展,尽量不要盲目安排停电检修。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作为供电系统的重要管理部分,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安全和质量,加强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一步提高检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也是创一流供电企业的客观要求,实施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是创新型的检修管理模式,是电力行业适应新形势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必然选择。开展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是确保电力企业安全可靠运行的发展趋向,是减少供电系统设备事故的有效手段,实施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是电力行业不可轻视的现实课题,也是创一流供电企业的客观要求,实施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是创新型的检修管理模式,是煤矿供电系统为适应新形势社会经济发展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4、结语

新业态发展现状篇3

经济新常态时期的到来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导致商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使得人民群众对于存款有了更多的选择。另外,现在人们的借贷需求大幅度的降低,使得商业银行为了吸引人们存款,增加商业银行营业收入,而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以及开发相关的新产品。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要保证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其经营状况是至关重要的。

2. 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现状以及其主要特征

因为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学习和对其先进的科研成果的复制,我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超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随着我国与世界先进差距的逐步缩小,其经济增长就会进入常态时期,即其潜在的增长率会不断下滑至不高于世界最先进国家的水平。同志阐述了我国当前经济的新常态,明确表示要从速度、结构和动力这三个方面来改变我国的经济形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时期是理所当然的。

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根据我国2015 年1 月20 日中国大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大陆2014 年经济年增长率为7. 4%,这是24 年来的新低。这个数据表明,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平稳运行。第二,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主要体现在需求主体为消费需求,逐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同时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使得产业结构不断的完善和优化。第三,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第四,不确定风险显性化。即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一些不确定风险,比如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潜在的风险逐渐被注意到。

3. 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发展所提供的机遇

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的信用机构。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到来之前,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来吸引居民,并且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居民的借贷需求大,存款利率低,营业收入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新常态时期下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它同样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新常态时期下是如何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3. 1 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等机制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益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且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向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优化信贷投向、科学利率定价等市场化方式,不断提高绿色信贷服务水平。在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下,因为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变化较大,利率市场的基本完成,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的国际化,促进了商业银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动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策略,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益。

3. 2 有助于降低负债比率,调整负债结构

要优化融资结构,使其债务融资资本化,社会融资股权化,在这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趋势下,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由此可见,虽然我国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推动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居民对于借贷需求降低的同时,也降低了负债比率,从而使其负债结构更加完善了。

3. 3 有助于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的改革

商业银行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在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到来之前,商业银行营业收益高,资产质量总体可控,整体风险抵补能力较为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就不会有危机意识,也就不会对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的改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商业银行要提高其收益就不得不完善其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并且不断根据适应经济转型的要求而进行改革。

4. 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影响

虽然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其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相对来说,面临经济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力量,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特别实在经营状况方面。

4. 1 不良贷款上升、盈利增速下降

所谓不良贷款,就是指违约的贷款,即借债人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或者是借债人的还款能力明显出现问题,这几种情况下的贷款都称为不良贷款。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在确定还债人不会返还借款时,要从银行利润中进行注销,这也就造成了商业银行盈利的增速下降。另外,在经济新常态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双面夹击下,人们的借贷需求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商业银行。而且因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造成了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难以维持经营,从而逐渐被市场淘汰,以至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难以完全回收,大大的增加了不良贷款现象的发生。

4. 2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影响

由于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居民对于存款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方式,所以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的发展就会对商业银行的经济状况产生一定的威胁。而且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所产生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居民的存贷,而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不但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还增加了其经营风险。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现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基本占据了金融市场,这使得原本依靠商业银行借贷的小微型企业转向了新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面对这要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的新常态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带来了挑战和影响。

5. 解决当前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影响的对策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既要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又要保证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良好发展,我们要解决当前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5. 1 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所谓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就是管理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要保持谨慎经营,持续稳健的发展策略。虽然商业银行的主要目标就是盈利,但是在其盈利的同时,还要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也就是说在面对当前经济新常态,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不良的情况下,要以守住风险底线,创新转型发展为主线,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影响。当然,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中还要包括对不良资产的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以及优化管理、服务和业务流程。在对不良资产的处理方面,对于借贷人要进行全面的调查,以此来降低不良资产的发生率,确保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如何优化管理、服务和业务流程,商业银行可以与互联网金融等非商业银行机构进行合作,并且更多的研发相关的新产品,加强对业务流程等的管理,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来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自身的优势,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影响。

5. 2 加强整体负债来源的多元化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居民的存贷是当前银行负债最主要的来源,但是经济新常态使得商业银行的存贷与之前相比降低了很多,所以要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就要加强对整体负债来源的多元化,扩大负债来源,重视整体的负债管理。一方面整体负债来源的多元化可以使商业银行更加了解市场变化和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市场时机。比如在选择发行金融债券等的时机时,应该是在利率较低的时段发行。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不能只注重在境内发行债券,而应该将重点转向境外,因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境外的资产利率相较于境内更低,人民币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都具有较低的走进价格,所以管理者要明确负债来源路径的单一化是商业银行经营不善的主要原因之一,要依靠借贷来维持商业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不可能的,只有实现整体负债来源的多元化,才能降低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从而解决当前经济新常态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不利影响。

5. 3 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从大局出发,优化资产质量

国家的一带一路是使商业银行在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增加发展机遇的政策。商业银行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要降低经济新常态对其经营状况的影响,就要紧跟国家政策,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并且商业银行要从大局出发,支持大众创业,民众创新,以此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5. 4 积极开展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工作

目前,我国从事大资产管理业务的商业银行在逐渐成为主流力量,而且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如果商业银行开展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工作不够到位,那么传统的商业银行就会跟不上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因为综合性的大银行将占领主导地位。因此,经济新常态下的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开展金融领域的创新工作。

6. 结束语

新业态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方案,设计

Abstract:

The new rural planning, to new rural planning backer tuen design as an example, combining ecology an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ies to explore a way to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o be able to reflect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ning road

Key words: the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project,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靠山屯村隶属沈阳市辽中县杨士岗镇管辖,位于沈阳近郊的大型村庄,距沈阳南站直线仅36公里。位于新民县与沈阳市于红区之间;西临102国道,南侧靠近京沈高速公路;并与高花新区相邻。地处于辽河流域下流,地址平坦,起伏甚微,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属于南温带亚湿润区,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频雨。

二、现状分析

1、交通

靠山屯村与周围城市县城相距较近,并且西临102国道,南侧直达潘乌线,虽然周围交通发达但仅有一条通往村内的道路,对外交通很不便利,每天仅有两班客车至辽中县城;且村庄内部路况较差。现状交通影响村庄的对外联系,直接制约的村庄的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土地利用现状

村域内地势平坦,居住用地集中分布在村入口一侧,村内路况较差,现有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村庄的西南侧。土地未经过整体规划,现状中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3、资源现状

靠山屯村耕地面积5220亩,鱼池精养面积600亩,粮食生产以水田为主其中水田3950亩,旱田1270亩,并有养殖业,冷棚种植,水果种植。靠山屯村有优良的自然景观资源,自然水域面积44.1公顷,是良好的旅游景观资源。大面积农田种植区是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基础。

三、规划理念及总体构思

1、规划立意:

构想霍华德的城乡结合的田园城市:“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有洁净的水与空气、良好的排水、光亮的住房、幽静的庭园;无烟尘骚扰,无棚户之困境;有自由之气氛,具合作之氛围,兼具城乡之美,而无城市之通病、乡村之缺憾”。在设计中我们力求创造一个区别于城镇,能够保持乡村风貌特点并与其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新型农村。摒弃大多数新农村规划中使用的集约土地,让农户搬迁上楼的规划手法,保持村庄院落式的住宅形式,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

2、设计理念

以“生态”为主要的设计理念,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生态示范村。首先,以靠山屯村的农业优势产业为依托发展以绿色农业、观光农业、有机工业为主的生态产业;其次,在其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发展生态景观;建设生态社区,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绿色村庄。

2、基本构想:

靠山屯村有良好的水域资源,然而现状中村落的位置并没有与这大片水域面积相联系。在规划中,我们希望把人居环境与这大片水域的良好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但并不是单纯的让村民迁移到水域附近,而是通过整体的空间规划,创造一个适于靠山屯村居住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在形成一个有特色的能有体现生态村落特点的空间形态。用设计的语言表达出村庄的特色与内涵。

在规划中我们基本构想是主要以水域南侧为规划重点部分,南侧除村庄的主体部分外,农田根据使用的性质结合村庄的发展,在整体形态上希望形成逐步向外发散状的形态。而村庄建设部分,依水势而走,空间形态顺应整体村域规划形态。

四、具体规划设计

1、 规划结构

由以上的分析,在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的设计思路是“两轴三区多组团”

(1) 两轴:生态景观轴、村庄发展轴

(2)三区:三个生态旅游区――体验农业区、人工湿地区、假日垂钓区

(3)三组团――居住组团、工业组团、公共开放片区

2、规划设计手法

结合靠山屯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的社会发展情况,靠山屯村的规划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特色,突出当地的自然及资源优势,创造出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乡村生活和旅游休憩空间。在整体空间规划和构想中运用以下手法:

(1) 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且满足村庄发展趋势要求。采用象征的手法,村庄的建设部分由生态景观轴与经济发展轴围合而成一片绿叶的形状,并且顺应着水域的走向,象征着村庄的无限生机与蓬勃发展。

(2) 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由点成线,线为合成面,最后形成村庄的完整规划形态。点即村庄中重要的道路交汇点也就是两处广场。线则是形成村庄主要形态的主要道路;面则是不同的功能片区。

3、村域规划设计

在整体村域范围内,水域以南的部分的农田以垂钓休闲广场为中心,发散状环环相扣布置。中心为体验式农业区(农家乐及采摘园为主);其次,为观光农业区;最外一圈为生态农业示范区(有机农业)。在规划过程中,不但考虑村域的整体空间形态并且考虑村庄的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村庄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也是规划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保证村庄的未来发展要求,才达到了规划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

4、建设用地规划设计

(1)广场绿地规划:村庄现状缺少公共活动广场。规划中主要设计两处广场,一是面向村民使用的内部活动广场;另一个是面向观光旅游的垂钓广场。村内的体育休闲广场建在村内历史遗址附近以绿带相隔开,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垂钓广场设计,以螺旋型为主体,成为村域整体规划的构图中心,并在水面上发散状形成几个独立的小岛,作为休闲垂钓岛。

(2)建筑:在设计中,改变村庄现状的行列式布局,并且保持传统的院落式住宅,建筑风格总体统一,局部又加以少量的变化,与水域农田相结合,体现出别有特色的乡村文化特点。

(3)道路规划:道路的规划主要结合村子的空间形态,形成叶脉的形状,主要道路也是两个轴线所对应的部分,两条主要道路的交汇点形成村子的两个重要节点。

五、结语:突出乡村文化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现下,许多新农村建设中,为了体现“新”字而大拆大建,把新农村单纯理解为向城市生活靠拢,柏油马路,多层住宅,中心广场等,形成了许多前村一面的情况。自然生态和乡土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规划中应多加考虑地方的建设方向、方式和该地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的加以规划建设。通过的现状及村庄特色的实地调研,结合村庄的实际特点而设计出的,有地域性特征的,符合村庄发展的规划。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避免新农村的规划照抄城市样本,应保持乡村特有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洪荣光.基于特色理念的农村布局形态塑造研究―以湖北孝感新农村规划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9

2.王建忠.唐俊.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探索与思考―以衡阳县英南―天星片区新农村规划建设为例.四川建材.2009(2)

3.朱玲松.张建强.兰溪山水 诸葛文章―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文化园规划设计.小城镇建设.2005(10)

新业态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新常态;都市现代农业;青岛市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040-02

引言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要求,提出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青岛市在山东省的经济地位突出,协调产业结构发展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健性。青岛市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的目标(2015年2月青岛市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见》),破解青岛市农业发展的困境和面临的问题,将会激发青岛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协调产业布局,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一、青岛市农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4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农业十大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在较高水平。2014年青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4%,增速明显(2014年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在青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青岛市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了360.21亿元。粮食生产的总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的同时,总产量出现下降趋势,2009―2014年的青岛市粮食总产量逐渐减少,由2009年的353.91万吨减少到2014年的323万吨。目前,青岛市在农业科技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村城镇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青岛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存在片面性,缺乏长期性

青岛市出台2015年一号文件关于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的目标,但是,主要是在农业发展的定位上进行确认,在具体的发展措施、发展规划、发展短期长期目标上仍然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保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落到实处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

(二)都市农业投入机制尚不完善

在关系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与市场调节等方面的关系尚未理顺。目前,青岛市对于都市现代农业的投入主要是直接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如何通过发挥企业和个人的自主性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迫切和紧急的。通过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来吸引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的投入便可大大提高农业发展的竞争力。

(三)都市农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

虽然在青岛市的部分地区已经有特色农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规模化发展趋势,但是在尚未进行土地流转的时期,个人型的农业生产发展不具有规模化趋势。土地流转和农业合作社给规模化生产、建设提供了条件。在新常态下的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只有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青岛市在都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青岛市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一)发展特色都市现代农业

根据不同地区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打造青岛市农业发展的品牌。目前,青岛市已有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等10个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和30个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以品牌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条件。

(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在新常态下的青岛市都是现代农业发展更应该强调科技创新的作用,积极对农产品进行培育研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水利灌溉工程,倡导无土栽培、滴灌技术等新型农业发展手段。同时,加大资金对于先进农业生产科技转化的投入力度,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劳动生产力。

(三)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试点城市,海洋特色鲜明,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村旅游、海岛旅游、农家乐等农业发展新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能力和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做好农业生态的保护力度,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参考文献:

[1] 韩长赋.关于新形势下发展都市现代农业[J].新农业,2014,(11).

[2] 王丽彬,孙瑞艳,黄国清.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13,(5).

[3] 王祥峰,李文刚,安静,等.山东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1,(12).

[4] 詹慧龙.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5).

新业态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 企业;科技创新;熵观点

熵增原理是指在封闭系统内的企业的熵值会自动增加到最大熵状态,并且稳定在最大熵状态,这时系统处于混乱状态,所以系统的效率并不高,企业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提高系统效率需要的方式是降低系统熵值,将系统从混乱低效的状态调整为有序高效的状态,对系统增加新约束,调整系统的构成要素和从外界吸收负熵流等,降低企业熵值,使企业在管理和运行方面处于有序状态,推动内部体制创新,进而才能大力实施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一、熵思想概述

熵在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熵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历史、语言、政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熵的含义是表现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

1、基熵原理

事物本身有基熵,本身不会低于基熵。任何事物存在着随机状态,规律性的状态都是相对的。

2、熵增原理与最大熵原理

熵增原理指出,一个封闭系统的熵会自动增加到最大熵状态,并会稳定在最大熵状态。最大熵状态发生时,系统产生混乱无序的状态,系统的效率降低。降低系统的熵值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使系统从混乱低效的状态转化为有序高效的状态。采取的措施有增加系统新约束,改变系统的构成要素、吸收负熵流等。

二、科技创新对现代企业生存的意义

科技创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已经成了企业家们的口头禅,这么多年的积累和实践,更是增加了它越来越丰富的内涵,也加重了它在整个经济过程中无与伦比的份量。它自始至终贯穿着企业的发展之路,今天,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代名词。

首先,企业自身结构优化依赖于科技创新。经历了四次科技浪潮,重大变化分别表现为: 一是产品结构提升。二是就业需求结构改变。三是企业规模结构多样化。这是由于科技进步引起的结果, 但它又影响和促进生产力迅猛地发展。例如我国春兰集团在科学管理的推动下建成了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工艺体系,探索出具有春兰特色的科技创新机制。不但掌握现有主导产品的“核心制造技术”,而且已有不少科研项目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根本上跳出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防止了“技术空心化”,为春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创立自我,以我为主,是春兰技术创新的基础,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春兰核心技术制胜市场。经过科技创新的格力显然优化提升了企业的结构。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加快。理论研究的成果发挥作用必须转化为现实的应用技术。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严重偏低,大约在25%左右,产业化大约在5%,发达国家转化率大约在80%。科研成果是在非常理想的环境下做出来的,要做出现实产品,就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线。而我国的科研人员不愿意做转化工作,致使科研成果在实验室研发,而不能试验制造。

再次,企业科技创新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可判断衡量一个企业的实力,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模式已逐步由传统管理模式转向知识管理模式,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进步能够推动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从熵观点看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1、科技创新总体水平低,分布失衡

这已成为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据统计,我国每年进行科技投资数量不断增加,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但R&D经费强度即R&D经费占GDP的比重却仍然只有1.34%。同时,我国大部分创新力量在科研院所,致使科技与经济的脱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不畅。

2、对企业员工进行科技创新培训不够

我国7000多万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50%以上,高级技工为5%,中级技工占35%。而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只占15%。

3、企业科技开发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中有50%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部门,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1%,企业研发资金问题是企业创新最大问题。

4、企业科技创新投资单一

需要有风险投资投入企业,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得到资金支持,才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但我国风险投资体制还未健全,不能有效吸引民间资本,企业科技创新没有资金支持, 发展缓慢。

5、企业经营者科技意识不强

许多企业没有长远发展计划,只注重当前短期效益,国企机制的决策受政绩的影响,注重短期行为,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 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不够重视。

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讲,内因是企业自身努力,而政府作为外因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政府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对市场和企业实施必要的管理和激励,推行一切可行的熵减措施,使系统从混乱低效的状态转化为有序高效的状态,这就要求对系统增加新约束和调整系统的构成要素、降低企业熵值,使企业在管理和运行方面处于有序状态,推动内部体制创新,进而才能大力实行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有长远规划,为企业的进步升级做好各项应对准备,要从体制、资金、人力各方面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使企业从无序到有序状态,主动避免熵增原理对企业发展造成的破坏。

1、确定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在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中正确确定政府的职能,工作方式,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关系,最终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决策的经济实体。完善企业的主体地位,改革企业机制,达到产权清晰、自主经营,使企业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2、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

科技创新应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管理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科技型企业对市场敏锐的判断,适合成为创新活力的主体。重点发展科技型企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现有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科研机构应向企业转变,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重要作用。

3、营造企业创新环境,实施人力资源产权化

企业内部形成创新环境,企业要有敢冒风险、把握机遇、弘扬创新的思想文化。企业要搞好技术创新的氛围,建立适应的企业制度体系、企业经营理念,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人力资源产权是建立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实行激励制度。

4、用法律保护企业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激发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事科技创新要付出智力劳动、资金、人力,还要承受失败风险。科技创新成功以后,如果没有保护,创新者没有足够回报,就没有意愿从事创新活动。

5、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基础研究

科技产业化首先需要科学研究,要按照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规律,以产业化目标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国家应加强引导和支持,推进科学研究实现科技产业化。

6、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要建立科研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发展生产力等各种中介,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进一步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与服务紧密结合,合理布局的系统。

五、结语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企业科技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基于熵理论的科技创新观点,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不断转化为生产能力,从而促使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技术创新[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2.

[2] 柳卸年.技术创新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3] 杜伟.关于技术创新主体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J].经济评论,2004(3).

[4] 余珊萍,潘金虎.技术创新政策的国际比较[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2).

[5] 高健.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6] 叶帆.我国技术创新的环境制约及其对策[J].决策研究,2003(1).

新业态发展现状篇7

目前的设备检修体制,主要采用计划检修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适应电力部门向市场化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变,消化和移植一种新的检修策略,即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所谓状态检修就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健康状况而执行检修一种检修方式。

1.检修体制的演变检修体制的演变经过了2个阶段:事后检修(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和预防性检修(19世纪第二次产业革命)。事后检修也称故障检修,是最早的检修方式,这种检修方式以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为判据,在设备发生故障且无法继续运行的时候才进行检修。采用这种检修方式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检修费用,不仅检修不足而且会严重的威胁到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到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开始推行预防性检修。预防性检修经过多年的发展,根据检修的技术条件、目标的不同而出现了定期检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状态检修、故障查找、使用至损害再修等7种检修方式;其中以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这两种检修方式最为主要。

1.1定期检修定期检修也称计划检修,这种检修方式以时间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工作内容与周期。我国电力工业的定期检修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入。直到80年代定期检修仍是主流的检修制度。定期检修主要是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编制设备的大修与小修计划,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到期必修,修必修好”。当设备到达维修的时间周期时,不论设备是否有缺陷和问题,都要停下来进行维修。定期检修在保证重大电气设备正常工作中确实起到了直接防止和延迟故障的作用,但实践证明,在当代电网情况下,定期维修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两大缺点:维修过剩与维修不足,维修过剩会导致浪费,降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设备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等。维修过剩势必增加工作人员误操作、继电保护与开关设备误动作的或然率,以致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事故。至于维修不足显然恶果相同。1.2状态检修状态检修也称为预知性检修,这种检修方式是在定期检修和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维修制度;其利用在线或离线监测技术,以电气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高科技状态监测手段,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故障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确定设备是否存在缺陷与问题,据此判断各种电气设备最佳检修时机,是否需要退出运行进行必要的维修。状态维修的特点是“该修必修,修必修好”。状态检修是当前耗费最低、技术最先进的检修方式,它作为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全性能、优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

1.3实现设备状态检修的意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证明,设备状态检修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状态检修之前的准备工作;状态管理不仅仅减轻了原手工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状态信息,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最大限度地把握设备的状态,依此制定合理的检修维护策略。

1.3.2在实现设备状态检修之后;可以通过适时的维修来避免重要设备故障,同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维修作业,依此在有限维修经费中寻求优化分配使用。特别是在做到能对设备的寿命进行正确估计后,就可以更有效地储存和安排设备备件,这可节省大量的备品经费。

1.3.3通过设备的状态分析;对于预防类似事故、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监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4在电力供应者实现RCM后,零售用户将因更可靠的电能供应而受益。

2.国内外开展状态检修的现状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定期检修制度已经渐渐不适应现代企业的运作需求,也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近几年状态检修在国内逐渐被提上日常议程。在国外,已经形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策略(以下简称RCM)。

2.1 国外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现状:国外的设备状态检修发展较早。七十年代末,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就对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进行研究和应用,目前已向RCM发展。日本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对电力设备实施以状态分析和在线检测为基础的状态检修。而欧洲大多数国家也正在进行检修体制的改革,方向也是状态检修。到目前为止,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设备管理、事故分析和预警系统在美、加等国已普遍应用,且已发展了几个版本。如Integrated Maintenance System等。这些软件系统应用Intranet、Internet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将状态管理、事故预警和事故处理进行有机的集成,大大改善了其设备监督管理环境,提高了监督管理水平。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设计的变电站的一体化系统是采用低成本传感器和先进的诊断方法来监测变电站设备的健康状况和性能。

2.2国内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现状在我国,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方面的工作开展还处于初步阶段,有的甚至还没有建立状态管理的概念,但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有了许多成果,作为设备状态检修的必要条件的电力设备在线或离线的监测装置已经是种类繁多。如:清华大学自1985年开始研究的电力设备放电在线监测系统,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的不断改革,我国的电气设备状态管理和状态检修得到一些发展,相应地出现了一些管理软件和检修系统。

3.实现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步骤设备状态检修从整体上来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部分是设备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类,从宏观初步把握设备的总体情况。通过宏观分析,对一些共性的设备质量问题相应的预防性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微观主要是对作为个体的具体设备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劣化程度。另一部分是建立起相应的管理软件和检修系统,对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通过电脑强大的分析与计算能力对所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从根本上把握整个电网以及单个设备的运行情况和优劣程度。最终实现状态检修。

新业态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电气设备;能源;检修

目前的设备检修体制,主要采用计划检修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适应电力部门向市场化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变,消化和移植一种新的检修策略,即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所谓状态检修就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健康状况而执行检修一种检修方式。

1.检修体制的演变

检修体制的演变经过了2个阶段:事后检修(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和预防性检修(19世纪第二次产业革命)。事后检修也称故障检修,是最早的检修方式,这种检修方式以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为判据,在设备发生故障且无法继续运行的时候才进行检修。采用这种检修方式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检修费用,不仅检修不足而且会严重的威胁到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到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开始推行预防性检修。预防性检修经过多年的发展,根据检修的技术条件、目标的不同而出现了定期检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状态检修、故障查找、使用至损害再修等7种检修方式;其中以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这两种检修方式最为主要。

1.1定期检修

定期检修也称计划检修,这种检修方式以时间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工作内容与周期。我国电力工业的定期检修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入。直到80年代定期检修仍是主流的检修制度。定期检修主要是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编制设备的大修与小修计划,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到期必修,修必修好”。当设备到达维修的时间周期时,不论设备是否有缺陷和问题,都要停下来进行维修。定期检修在保证重大电气设备正常工作中确实起到了直接防止和延迟故障的作用,但实践证明,在当代电网情况下,定期维修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两大缺点:维修过剩与维修不足,维修过剩会导致浪费,降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设备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等。维修过剩势必增加工作人员误操作、继电保护与开关设备误动作的或然率,以致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事故。至于维修不足显然恶果相同。

1.2状态检修状态检修也称为预知性检修,这种检修方式是在定期检修和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维修制度;其利用在线或离线监测技术,以电气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高科技状态监测手段,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故障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确定设备是否存在缺陷与问题,据此判断各种电气设备最佳检修时机,是否需要退出运行进行必要的维修。状态维修的特点是“该修必修,修必修好”。状态检修是当前耗费最低、技术最先进的检修方式,它作为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全性能、优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

1.3实现设备状态检修的意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证明,设备状态检修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状态检修之前的准备工作;状态管理不仅仅减轻了原手工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状态信息,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最大限度地把握设备的状态,依此制定合理的检修维护策略。

1.3.2在实现设备状态检修之后;可以通过适时的维修来避免重要设备故障,同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维修作业,依此在有限维修经费中寻求优化分配使用。特别是在做到能对设备的寿命进行正确估计后,就可以更有效地储存和安排设备备件,这可节省大量的备品经费。

1.3.3通过设备的状态分析;对于预防类似事故、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监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4在电力供应者实现RCM后,零售用户将因更可靠的电能供应而受益。

2.国内外开展状态检修的现状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定期检修制度已经渐渐不适应现代企业的运作需求,也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近几年状态检修在国内逐渐被提上日常议程。在国外,已经形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策略(以下简称RCM)。

2.1 国外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现状:国外的设备状态检修发展较早。七十年代末,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就对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进行研究和应用,目前已向RCM发展。日本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对电力设备实施以状态分析和在线检测为基础的状态检修。而欧洲大多数国家也正在进行检修体制的改革,方向也是状态检修。到目前为止,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设备管理、事故分析和预警系统在美、加等国已普遍应用,且已发展了几个版本。如Integrated Maintenance System等。这些软件系统应用Intranet、Internet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将状态管理、事故预警和事故处理进行有机的集成,大大改善了其设备监督管理环境,提高了监督管理水平。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设计的变电站的一体化系统是采用低成本传感器和先进的诊断方法来监测变电站设备的健康状况和性能。

2.2国内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现状在我国,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方面的工作开展还处于初步阶段,有的甚至还没有建立状态管理的概念,但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有了许多成果,作为设备状态检修的必要条件的电力设备在线或离线的监测装置已经是种类繁多。

3.实现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步骤设备状态检修从整体上来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部分是设备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类,从宏观初步把握设备的总体情况。通过宏观分析,对一些共性的设备质量问题相应的预防性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微观主要是对作为个体的具体设备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劣化程度。另一部分是建立起相应的管理软件和检修系统,对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通过电脑强大的分析与计算能力对所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从根本上把握整个电网以及单个设备的运行情况和优劣程度。最终实现状态检修。

上一篇:安全应急知识的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餐饮店计划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