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0 17:29:45

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

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篇1

1.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尚未深入。

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形式的研究;二是针对家庭教育指导者的研究。但是专门以家庭教育指导者为视角,系统探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研究较少。难以深入进行研讨,只停留在表面,理论上的欠缺导致了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偏差。

2.托幼机构的指导老师专业性有待提高。

通过查阅相关调查与资料,笔者发现在掌握指导家庭教育的知识主要来源这一问题上,从专业机构学习获得的包括家长学校和在幼师、中师或高等师范读书时接受系统训练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可见,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在接受“怎样教孩子”知识方面,主要依靠自学和经验积累,大多缺乏专业训练。从总体上看,家庭教育指导者的队伍专业化程度是比较低的,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将其当作是业余爱好或者赚钱牟利的手段,导致不少家长误入歧途,被所谓的“专家”没有科学依据的讲话欺骗,给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3.未能充分利用网络或者其他媒介等手段进行指导。

在托幼机构中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式还是较为丰富的,但是这些方式似乎过于局限于托幼机构内部,也就是说并没有意识到其他渠道对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作用。例如通过大众媒体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的社会认知度普遍不高。同时,托幼机构在开展指导工作时可以分为集体指导方式和个别指导方式,但是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大部分托幼机构倾向于选择传统的集体指导方式和个别指导方式,在集体指导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亲子活动形式,在个别指导中也只是个别咨询、家访等方式,很少使用文字、音像资料和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指导形式。在这个科技发达、信息传播便利的今天,幼儿家长更期待以更为快捷方便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情况,学习到家庭教育的方法,因此,在以传统的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为主体的基础上,增加指导形式,尤其是借助现代多种媒介方式势在必行。

二、对改善托幼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建议

1.重视加强幼儿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转变观念。思想指导人的行为,作为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念就是教师的指导思想,只有在科学的指导思想领导下,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把握幼儿心理的发展,进而指导家庭教育。因此,在信息更新迅猛的时代,教师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育观念,例如“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等等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习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新的指导思想。其次,要提升素质。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对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教师应该能够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2.选择切合实际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托幼机构应该注重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根据每个家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托幼机构可以先进行调查,分析家长希望了解学习到的内容,根据家长想了解的内容再进一步确定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重点。同时,不应该只是单向由托幼机构向家长宣传信息,而是应该重视听取家长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托幼机构可以设置家园信息窗口、意见箱,经常通过网络、短信、墙报等形式向家长幼儿园的重要活动的信息,完善家园对话系统,听取家长的意见,接受其合理化建议,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共同讨论教育形式,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3.探索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

(1)多利用大众媒体,拓宽信息渠道。

托幼机构作为家长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部门,应该选拔具有相关资质的教师成立专门的教育指导部门,建立系统的家庭教育系统,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活动,对于有需求的家长进行指导;不仅有“家访”、“定期咨询”等个别指导和“讲座”、“家长会”、“亲子活动”等集体指导,在这些现有的传统的指导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电话、短信等形式将幼儿的表现进行反馈,利用现代信息媒体能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托幼机构还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一个沟通平台,将家庭教育的知识以及关于家庭教育的活动、家庭教育相关的电影视频等进行共享,实时更新;制作托幼机构的专门的简报,向家长介绍相关的家庭教育报刊或书籍,将育儿经验、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推荐书籍登出来,以供参考。

(2)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育深度。

托幼机构在对一个家庭教育的内容进行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只是用单一的宣传手段,可以围绕一个教育专题,利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宣传,尽量拓展宣传教育的广度,同时注重家长的反馈,尽量拓展教育的深度,提高实际作用。比如,托幼机构想向家长介绍“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年龄特点”方面的知识,那么不仅可以先通过家庭教育报刊的订阅,普及相关知识;其后,通过黑板报、墙报方面的日常宣传,提醒家长在平时加强观察;通过家长会进行交流,座谈会邀请专家进行讲解;整个过程可以鼓励家长发表微博,随时随地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或者收获、困惑与其他人进行分享。通过整个过程,应该会使得相关的知识更好地被家长所接纳和理解,并在实际中得以实施。

(3)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教育方式。

托幼机构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应该“对症下药”,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种指导形式起到的效果、适合的家庭情况也是各异的,因此应该注意分析不同指导方式在不同的家庭中起到的效果,甚至可以改变指导的频次,使得教育的形式能够符合家庭实际情况,使得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克服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主义,使之真正起到实效。

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篇2

关键词:家校协同;沟通;交流;合作;倾听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2―0044―02

一、家校协同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指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现代教育大体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相关问题的,同时还担负着对家庭教育指导和配合的任务。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可见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家庭和学校要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也同样重要。密切学校同家庭、社会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达到育人机制的完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既包含了家庭教育又包含了学校教育。它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我们现在常说资源共享,其实在每个家庭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为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背景不同,家长的职业和工作的领域不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人生的阅历、生存的本领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教师与家长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学校与家庭两种教育环境、两种教育形式、两种教育资源相互整合,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可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三、在协同教育中,学校和家庭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1.在协同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和指导作用

学校是教育人的专门机构。学校教育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科学规范。因此在协同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掌握与家长合作与交流的技能与技巧,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认真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对家庭进行教育上的有效指导,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使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配合教师教育学生。

教师在协同教育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杜威曾说过,“要学会做人,就得通过平等的交往,发展出一种社会意识,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社会成员”。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平等和尊重、理性和智慧。

(2)主动的原则。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尤其是有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时更要及时通知家长。

(3)公正的原则。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家长,对他们一视同仁,和家长协同教育时要不亢不卑,不因家长的贫富、职位的高低、学生成绩优劣等而区别对待。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减少矛盾和摩擦的发生。

(4)求同存异的原则。教师要尊重家长的看法并表示理解。在尊重家长人格的同时,还必须尊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与家长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其教育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要求同存异。教师应在尊重家长的同时,根据教育科学的原则,在家庭教育上给家长以正确的指导。

(5)对特殊家庭和特殊人群的子女要更加关注和爱护。如流动人口子女群体。这些学生的家长很多人没读过几年书,有的甚至是文盲,这为家校协同教育带来许多困难。这些学生中有一些人又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努力消除家校协同教育的障碍。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和家长,将关爱更多地给他们。

另外,要重视特殊家庭的家校协同教育。如对身体残疾的学生、智障家庭、单亲家庭、单亲状态家庭(夫妻中一人长期在外地)、留守孩子等,更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更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老师们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帮助和关注这些特殊的学生和特殊家庭中的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们要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给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2.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探索和拓展家校协同教育的途径

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与学校联系手册、电话、通信、运用网络发电子邮件、聊天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相沟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方法和教育步骤,建立全方位的沟通平台。

(1)个别联系。1)家访。家访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常用的方式,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讯手段先进了,但因班级学生人数太多、居住分散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访工作。青少年教育专家周长根说:“现在不少学校和教师,通过电话了解情况,但这只是声音的传递,代替不了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实地的踏访。”家访作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一种好的形式,我们不能抛弃。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家长的想法与要求,学生在家的表现,与父母的关系等情况,双方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2)随机个别交谈或约请家长来学校。教师可与家长在短暂的相见时,抓住时机随时进行交谈。如果有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就要约请家长到学校来共同商量解决和处理的办法。3)书面联系。一是建立《家校联系簿》。为了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利用“家校联系簿”、“联系卡”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各项要求,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充分地交流信息,及时与家长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加强配合,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二是学校创办家庭教育专刊或开辟父母专栏指导家庭教育。现在家长一般工作都很紧张,这就需要开办专栏,创办简报、专刊等通报信息,介绍各种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树立和宣传家教典型,指导家庭教育。

(2)集体联系(和多位家长联系)。1)召开家长会。学校必须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全面地介绍学校的情况,介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生近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让家长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有时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互相联系的好机会,是教师倾听家长的关注和期望、双方相互沟通的好方式。2)举行学校开放日活动。学校开放日活动给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学校和信息交流的机会。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与发展的情况,与教师互通学生教育的信息,同时学校开放日活动也展示了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架起了家校协同教育的桥梁。3)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反映家长的愿望,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其主要职责是:审议学校工作计划,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听取学校工作总结及工作汇报,提出改进意见。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4)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可以聘请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教育教学中的骨干教师、教子有方的家长举办专题性讲座和培训,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学习和指导,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应积极参加家长学校活动。近年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备受重视,家长学校在各地纷纷建立。5)通过网络、现代通讯手段的联系。通过电话、手机、网络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电话交流、发短信、发电子邮件互通信息,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还可以开通家长热线,建立校园网,家长聊天室。家长、教师、学校可以通过这种系统了解到大量的教育信息、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家长还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获得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有指导意义的实质性帮助。

3.在家校协同教育中家长应和学校、教师密切联系,默契配合

首先,家长的知识、教育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的教育理论。只有家长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及时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其次,家长要善于倾听。家长应该学会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说:“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只有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找准教育孩子的切入点。倾听他人说话,不粗暴地打断他人谈话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家长有善于倾听教师的习惯,教师和家长之间就会多一分沟通,少一分隔阂;多一层理解,少一点挑剔;多一份行动,少一些抱怨,为同一教育目标从不同的教育角度,各司其职,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学生的合力。

第三,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有些家庭对学校和子女的期待过高,眼高手低,不能客观、全面分析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考取名校作为唯一的出路,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有些家庭不能制订具体的计划,具体的学习目标,将其进行细节量化,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第四,在协同教育中家长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有些家长不能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合作,只等教师找家长。学校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但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家长必须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讲座,配合学校搞好教育。沟通多了,家长才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能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

收稿日期:2006-05-15

作者简介:夏春秋(1971-),女,黑龙江海伦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篇3

一、家校合作交流渠道从单向走向互动

传统的家校合作交流,渠道单一,内容单调,缺少互动,效果欠佳。家校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平等的、单向的,这一状况既影响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也阻碍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很多学校的家校合作还停留在“家校通讯”、“家长会”、“家长学校”这样的老三样上。由于没有进行锐意改革,如增加沟通形式、拓宽沟通渠等,导致传统的“老三样”年年炒冷饭。更严重的是,有些学校还停留在“哄家长”层面,希望家长“尽量不说话、基本少说话、最好说好话”,做“配合”学校工作的“乖家长”。很多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扮演的仍是支持者角色,督促孩子学习、帮孩子检查家庭作业、聆听家长会上教师一言堂,在单向接受的过程中缺乏主动参与;一些教师仍忽略家长资源利用的深度整合。

有专家提出六层次的家长参与活动形式,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家长对学校要知情,实际上也就是家校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双向沟通。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校合作关系的基础。学校有必要把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学校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在了解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配合。同样,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后,也迫切想把他们关心的问题、心中的所想所忧与学校沟通。

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重点在家校合作交流的渠道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具体的做法有如下亮点。

(一)更新内容:传统的纸质沟通交流媒体推陈出新

通过《家校通讯》这样传统的纸质媒体传递信息的做法,在家校合作联系家长方面起到的作用日渐式微,原因在于一些学校对“家校通讯”这样的纸质媒体不屑一顾,逐步淘汰、抛弃。通过纸质媒介来传递信息,尽管是一种基本以单向交流为主的沟通渠道,但通常也能达到有效告知家长学校计划、日常活动信息等作用,因此作用不容小觑。如何更好地利用纸质媒体这一传统沟通渠道,使之针对家长特点推陈出新?静安区陈鹤琴小学的《新生入学使用手册》给出了答案。

静安区陈鹤琴小学《新生入学使用手册》中的“学校介绍”,从校园风貌、教师队伍、特色教学、艺术特色、五指活动等方面对学校的整体面貌做出详尽介绍;“新生入学45问”,则是从心理、生理、行为、学习、沟通、作息等6方面为家长答疑解难;“手指运动”,提示家长一年级学前孩子基本需掌握的语、数、英学科要点,并为孩子们设计了写写笔画、认认笔顺、写写名字、认认四线三格、日字格、画画幼儿园、自己的梦想以及自己眼中的小学等内容。

这样一本入学手册,类似于国外的家校合作指导手册,在内容设计上不仅有为家长和孩子带去全方位的学校、学科、家庭教育等信息,更有“手指运动”环节,让家长对孩子需要面临的小学学习生活的具体要求,产生深刻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在家庭中实现自我理解、自我实践和操作。这样的纸质沟通媒体坚持大信息量、避免空洞理论、强调实用操作,体现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自然受到家长们的普遍好评。

(二)改革传统:一言堂的家长会转变为家长间相互交流的家庭教育沙龙

有人给传统的家长会提出诙谐的“职务”说法:校长是“大家长”;班主任是“第一家长”;各科任教师是“第二家长”;成绩表是不发言的“权威家长”;家长只是“通讯家长”,即父母将校方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这种提法耐人寻味,形象地勾勒出“家长会”只是校方的一言堂、教师的训斥会、家长的审判会,缺乏针对家长的信息交流。为革除传统家长会的弊端,静安区许多中小学校的家长会纷纷变脸,尝试开设家庭教育沙龙。

家庭教育沙龙开设之前,学校都会调查各年级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形成一套关于学习、性格培养、习惯培养等各方面的专题菜单。同时收集各类专题所需的讨论材料,包括家长交流文章、专家建议、教育类书籍摘录与推荐等,形成一份与各专题配套的材料包。沙龙活动主要由家长来学校做“主人”,教师做“嘉宾”,即由家长主持、主讲,家长间相互启发和讨论,主持人可以适时地向场边教师提问,寻求支持。

家庭教育沙龙创设了轻松的沟通氛围,让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和互动,达到学校与家长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家长获取有益的帮助和指导的作用。

(三)模式创新:讲座式的家长学校精细化为专业的“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

目前,很多学校将家长学校简化成了家长会前的讲座,有时候并不能够切合家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也不能切实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和能力。家长多数处于“听的时候激动,想起来冲动,回到家里一动不动”的状态。静安区很多学校解放思想,根据有效指导的核心原则,将家长群体细分,推出不同主题的“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

市西中学在调查了高中生家庭的家庭教育状况时,发现有部分家庭存在严重的亲子冲突,他们在普及性的家长学校中难以获得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学校将亲子冲突严重、且有意愿改善亲子关系的家长组织起来,进行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的时间配合家长的工作安排,一般挑选在周末。课程每周一次,每次3小时,按不同主题(孩子的行为目的、神奇的倾听、父母的情绪管理、问题所有权及我的讯息、最佳的鼓励、爱的祝福)依序进行,总共持续6次。

这样的工作坊无疑比原有的家长学校更有效。指导内容一改粗放笼统的“大锅饭”,取而代之的是适合不同家长口味的“精品菜”;家长能够充分“细嚼慢咽”,而不是“囫囵吞枣”;用“体验式”教学代替“灌输式”教学,让家长能够自我领悟并且行为跟进。

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决策从依赖走向伙伴

如今很多学校有“家长开放日”、“家长听课”等形式的开放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这比传统的家长只是一味听学校单方面说教要进步得多。但大部分这样的开放还是不彻底的。家长在学校仍缺少话语权,被动接受的多,主动要求的少,能看的东西也很少。给家长看到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表演课”或者“精彩活动”场面。能说的就更少,很多时候都是配合学校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表扬话,不触及实质的建议话。在这一方面,静安区很多学校积极更新观念,确立家长是学校教育支持者的观念和地位,以开放的态势迎接家长的全面参与。

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是区内的一所普通小学。为进一步加大学校开放的力度,创设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一日校长助理”活动。“一日校长助理”可以进教室听课,观摩午间900秒活动,协助课间管理;可以与教师坦诚交流、交换意见;可以与学生促膝谈心;还可以与校长共议学校发展。

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是一所“海外留学生子女定点学校”,家长队伍呈现出“学历高、起点高、要求高”的“三高”特点。这些家长对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做法经常“会提意见、能提意见、敢提意见”。因此,学校尝试在制定学校《四年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事先将《四年发展规划》发到家委会成员的邮箱中,让家长先期了解规划内容,并邀请他们来校座谈、提意见和建议。

这两所学校的家长层次虽然有差异,学校具体实行的举措也不完全一样,但学校接纳家长、开放管理的决心是一样的。“一日校长助理”举措让普通的家长也能够实现从简单的配合者、支持者向管理者、决策者的角色转变。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则是把家长真正看成学校办学的主体,让家长全面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当中。

三、家长资源的整合开发从浅层走向深入

近十多年来,随着家校合作理念逐步为学校认同,在家长资源的利用、开发、挖掘、整合上,不少学校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不过,从现有的学校经验来看,家长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简单化。多数学校还只是简单利用家长资源,如学校要求社区向学生开放一些青少年活动场所、各类教育基地、利用家长的一些人力或物力资源为学校提供一些服务等等。当然,绝大多数的家庭、社区也只能要求学校开放校内资源,如电脑房、活动场、阅览室等。

其二,单惠型。对家长资源的利用,很多时候并不是互惠互利的。如果仅对家长资源一味地单纯利用而不能够给家长带来一些指导和帮助的话,家长很可能在付出巨大时间、精力之后,心存怨念,失去参与和贡献的热情。

其三,表面化。很多学校对家长资源的利用,表面化为一些主题班会要求家长到场、亲子活动要有家长参与。虽然活动场面热热闹闹,家长为活动的开展也贡献了很多力量,但这些只是停留在表面,还没有将资源利用整合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中发挥作用。

显然,我们需要一种较高层面的资源互相利用、互相支持的整合。在这方面,静安区陈鹤琴小学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静安区陈鹤琴小学的家庭艺术指导中心以“四季鲜花”为中心内容,围绕“缤纷花语、花与礼仪、花名拾趣、花色含义、各国国画、赏花之道”等分板块内容,结合季节每周给学生提供4-5首歌曲的磁带,并在乐曲中配音讲述相关的故事,朗诵相关的诗歌,让学生和家长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欣赏了音乐,陶冶了情操。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在家中通过网络欣赏学校提供的各类艺术作品。通过孩子和家长的亲身体验(工艺课堂照片)、直接感知、自主探究,家长在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的基础上,很多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幅幅自由创作的种子贴画、纸板画。

“家庭艺术指导中心”这一机构类似国外流行的“家校合作资源室”,起到了一个学校与家庭双方资源共通、共融、共赢的作用。这样的资源整合最终受益的是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特别是孩子在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锻炼了眼、耳、手、脑,提升了审美能力。

四、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学校对家长的教育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给家长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用什么样的形式去做家长教育工作,这些都是通常意义上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静安区各中小学家长群体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层次差异大,有的学校不仅有最基本的上海本地人,也有少部分来自祖国内地的外来务工家长;有的学校不仅有“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白领家长,更有相当一部分有着海外背景的家庭和外籍家庭。这些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大不相同。用统一的指导内容对全体家长进行授课式的指导,效果会非常差。

从2004年开始,静安区开始探索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家庭教育指导,逐步形成大多数学校所认同所实践的一种共性的工作模式。学校在每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之前,采用各种方式来征求家长意见。有学校把讲座主题发给家长,请他们勾出希望学校指导的教育专题;有的学校对家长进行事先的问卷调查;有的学校设立家教指导信箱,让家长有话就说、有想法就提;有的学校通过家委会去征求更多家长的意见;有的学校开设网上家长学校,让家长及时在网上与教师交换想法和意见。在了解家长的想法和需求之后,学校再确立活动的主题和形式。

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学就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家庭教育指导超市”,将事先调查分析的家长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形成一张可供家长选择的菜单,让家长在一次开放活动中,能够如顾客般随意选择学校提供的各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努力形成家庭教育指导“我需求、我选择、我改变”的新局面。每次指导活动后,学校还有意识地进行效果反馈工作,使得指导工作更能精益求精。

这一工作模式在静安区中小学得到了认可和推广,很多学校在领会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家长群体的实际情况,变通地用这一工作模式。

五、教师开展家校合作的能力和技巧

从经验走向专业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与家长接触最多,沟通也最多,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桥梁。教师素质的高低、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效果。针对教师家校合作能力和技巧缺乏的现状,静安区在全市率先打破了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在班主任培训中“加塞”的传统做法,牢牢抓住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所面临的家长需求具有鲜明的年级特点,在移植“年级组研修”这一享誉全市的德育研修模式基础上,开始了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年级组研修的创新实践。

静安区爱国学校从班主任理念更新、校本培训和实务操作三方面来提升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制定了年级组研修的相关制度,组织教师以年级组研修的方式,围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2009年,学校为杜绝常见的“教师一言堂”家长会,要求班主任教师每次家长会前要制定《家长会操作方案》。学校从指导年级组长设计年级《家长会操作方案》入手,帮助每一位班主任教师制定班级家长会方案。

该校围绕如何开家长会这一专题,以年级为单位,切合年级学生、家长、教师的三重特点,更具有了针对性。另外,年级组研修比一般的“师徒带教”方式高明,从经验走向专业,能够通过一个团队的成长,给年轻教师更多的成长帮助。

就家校合作的实践智慧和成功经验而言,以上所述只是展示了静安区部分成果,实际上整个静安区每一所中小学都很好地秉持了“从单向走向互动、从依赖走向伙伴、从浅层走向深入、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经验走向专业”的家校合作理念,各自走出一条适合区情、校情,具有“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德育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之路,开创了诸多有特色、有效果的家校合作策略和方法,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

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法规 教师 学校教育

一、家庭教育缺位不利于孩子成人成才

本校地处山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学生家庭多为三代同堂,家长外出务工普遍,独生子女比例较大,祖辈家长代育居多。多数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但因对教育法规疏于学习,对素质教育理解不深,对学校工作了解不够,对孩子身心特征缺乏研究,对科学育子方法知之甚少,家庭教育效果常常不如人意。

二、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责无旁贷

陕西省《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指出:“强化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责任和保障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有益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配合学校共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家长密切配合

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学习习惯差,品行也欠佳,教师若严管,家长还找茬,校长逼质量,实在没办法。要走出这种困境,除校长要处处保护教师权益,为教师排忧解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育方法外,笔者认为,在政府主导或者社会力量创办的家庭教育机构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学校主动承担起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教育法规和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培训,最大限度地整合家校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除外)在家生活的时间大于在校学习时间,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同理,有好的家长,才有好的孩子。

帮助家长更新教子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新的教育形式赋予学校教育新的任务,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形成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建立学习型的家庭,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本校依据教育法规、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根据“传承优秀文化,全面打好基础,培养良好习惯,培育合格公民”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开展了“好书伴我行,智慧满人生”读书活动。要使《评价》指标全面达标,读书活动取得长效,逐步成为我校内涵发展的亮点,必须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四、学校内涵发展必须整合育人资源

1.校长要把家庭教育指导与实践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创办“家长学校”,由主管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实施。各年级要成立家庭教育教研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了解教育法规,了解学校工作,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家庭教育教研组要围绕落实《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各项指标这条主线,依据现实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目的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研究任教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家庭状况,研究、归纳本年级本学期家庭教育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方法等。

3.要坚持循序渐进、分层施教,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从一年级(最好从幼儿园)开始,每学期至少对家长进行一次家庭教育知识专题培训。小学阶段不少于12次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其效果不言而喻。如果初中、高中也能坚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其成效就更加理想。

4.通过家长学校民主推荐产生的有代表性的家长组成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并推选出负责人。家长委员会负责人和学校一起收集家庭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负责某年级家庭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定期征询家长委员会负责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学校与家庭之间这座信息快速互递的桥梁,将会大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除定期为家长作家庭教育辅导报告外,还应开展一系列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如:(1)家长听课活动,邀请家长定期不定期到校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2)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咨询活动;(3)开展家访活动——教师到学生家中家访,请家长到学校交谈,电话家访和家校联系卡,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等;(4)建立“家长接待日”制度,设立“家长意见箱”等。

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篇5

长三角家庭教育的本次论坛是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面临转型和《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刚刚后举行的,论坛始终围绕着“家校合作与家庭教育”的主题进行。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教授出席了论坛活动。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常务副所长汤林春、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陈振华分别致辞并介绍了上海市和宝山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研究的情况。

论坛听取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谭虎教授有关“家长委员会”的专题报告。由于谭教授主持过“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发展现状”的调研并参与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的起草,他对文件制订过程的介绍和内容的解读,对与会代表准确地理解教育部文件的精神提供了可靠的、有力的依据。

论坛听取了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郁琴芳、杭州市富阳市富春二小胡群亚和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章佳三项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介绍。特殊人群家庭教育特点与指导对策的实证研究、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感性发言和学校与家庭互动方式的理性提炼,她们为大家展示了家庭教育研究中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不同风格。

宝山区中小学向论坛代表展示了家庭教育指导的集体性指导活动。宝林三小、泗东小学和泗塘中学的教师、家长和学生围绕“让我把幸福告诉你”、“合理团队共同成长”和“家校携手凝聚育人合力”等主题,采用报告、讨论、辨析、亲子活动指导、小品表演、童话人物穿插和家长现场谈体会等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为代表们展示了宝山区家庭教育指导的一幅生动画面。活动还引导论坛代表自然地介入到指导活动之中,将指导活动的互动状态从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和亲师互动,进一步提升到展示单位与与会代表间互动的高度。

论坛分“家校合作中的组织管理”、“家校合作中的亲师关系”和“家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三个分论坛进行了成果交流和研讨,从不同的层面探讨了家校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疑惑和应对策略。

论坛颁布了本届论坛获奖研究成果100项的名单,表彰了长三角地区学校系统家庭教育指导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对长三角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研究将发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论坛认为,包括长三角在内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1)优化资源配置、硬件设施建设和保障经费投入力度,不再是突出矛盾;(2)保持学生良好学业成绩,不再是教育发展的全部价值追求;(3)教育资源均等配置和教育质量标准化,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新诉求。

论坛认为,我们面临的新的形势是:(1)公共协商机制不断完善,公众直接参与的意识和可能明显增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和信息平台增多。(2)家长与学校互动的参与意识、互动渠道、互动手段和互动内容发生明显变化;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开始出现,互动的主动性、渠道、手段、内容和频率发生明显变化。(3)自然形成的家长沙龙、家庭互助小组、家长博客群、家长QQ群等成为家长互动的新形式。

论坛认为,基础教育的转型需要家校合作。我们对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的基本认识是:(1)大教育观视角下的基础教育应该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社会教育三者组成。不能把基础教育仅仅看作是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也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2)基础教育转型中的家校合作过程中,家庭与学校应该是平等的、互助的、互动的关系。家校合作既是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能把家校合作片面地理解为只是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只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不能把家校合作的目的片面地理解为只是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的过程是家庭与学校互动的过程,成功的合作是通过成功的互动实现的。(3)学校教育属于政府行为,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处于主动地位。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包括参与学校的管理过程、教育过程和教学过程,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学校改革,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家长的需要,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养态度,提高教育能力,改善教育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在校内构建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委员会和家校合作教育委员会,实施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篇6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把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放在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中统一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深入开展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推进力度。主要做法是:

一、 统筹规划、健全网络,努力构建家庭教育新机制

我们认为,**市要“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是基础。因此,我们把家庭教育作为**市科教工作的特色和重点来抓。

首先,建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全市家庭教育工作。近年来,市政府每年投入50余万元用于全市家庭教育工作。还建立了三级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市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镇、管理区、开发区成立指导站,村、社区、居委会成立指导室。指导中心下设研究会(专家组)、讲师团(指导员队伍)、领导小组。家庭教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其次,通过制定实施**市家庭教育工作“九五”、“十五”计划,将家庭教育工作分步骤、分指标纳入全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并明确将其作为全市争创“五好文明家庭"的标准之一,纳入各镇场“新风杯"精神文明建设百分考核目标管理,形成了工作例会、评比、表彰、调查研究、监测评估等工作机制,家庭教育工作由群众性的教育行为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

第三,我们明确了妇联、教育局、民政局、计生委、卫生局等部门的任务,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定期检查评估各部门的工作进度与质量,及时协调和解决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人大政协监督、妇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二、与时俱进、创新载体,积极拓展家庭教育新领域

一是强化道德教育,全面推进“双合格”实践活动。我们围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双合格”实践活动,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到社区、农村巡回演讲,开展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亲子互动活动,举办百万家长读书活动,进行“双合格”表彰,面向不同家长群体,进一步宣传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教育和引导全市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家教观念,掌握科学教子方法,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二是加强规范管理,创新发展家长学校。我们注重发挥家长学校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全市100%的学校和社区建立了家长学校。适应信息时代多元化教学的趋势,积极创办网络家长学校,通过开通“家校路路通”和家校互动短信平台,开设婴幼儿网上家长学校,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实验基地,拉近了家长和老师间的距离,开启了家校联系的新时代。我市参照全国妇联和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订了《**市家长学校工作意见》,切实加强了对各类家长学校的规范化管理。

三是拓展宣传渠道,增强家庭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我们在《**日报》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在市电台开设家教热线传递;在农村利用有线广播、电视,在中小学利用校报校刊,广泛传播家教知识;在市图书馆建立妇女儿童读书基地,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编印下发家长学校教材,开展优秀论文评比;在孩子中举办 “我的爸爸妈妈”征文活动、家庭教育知识竞赛,使家长获得了教育孩子的知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齐抓共管、协同发展,不断探索家庭教育新途径

我们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家庭私托户管理情况、非法使用童工状况、流动儿童教育现状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在企业和社区开设外来妇女流动课堂,建立女子俱乐部;在新市民子弟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对外来儿童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我们指导社区举办0-3岁婴幼儿家长学校,建立亲子园示范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互动和科学育儿知识宣讲活动,为家长开辟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渠道。我们通过广泛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对受助孩子进行物质救助和精神激励。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各级党政干部,一些企业家、私营业主,主动与特困儿童及家庭结对帮扶,送教上门,免费赠送家教书籍,帮贫困家庭脱贫,帮家长树立信心。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捐款1398万元,帮助2186名儿童重返校园。

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篇7

但是,家庭教育则完全不同。在中国教育电视台2009年春节录制的家庭教育节目中,我“颠覆”

了家庭教育中一个古老的故事和传统认识。主持人讲了那个叫做“背篓”的老故事,我就说,我认为这个故事根本就不是一个道德的故事!这个故事讲什么呢?儿子看见爸爸和妈妈在编织背篓,问干什么,爸爸妈妈说爷爷和奶奶太老了,要背到山里去扔掉,因为太老了,光吃饭,不干活。儿子就说,“你们别忘了回来的时候把背篓背回来,将来你们老了的时候,我也把你们背到山上去扔掉。”这个故事几代人一直当作道德故事来讲,好像是“子教三娘”,父母一听,受到震动了,就改变了主意,不再扔他爷爷奶奶了。我说,其实这不是一个道德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的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根本特点,即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在家庭中,父母是不教而教,孩子是不学而学。故事反映的是儿童模仿学习的特点。儿童并不知道父母把爷爷奶奶背上山去扔掉有什么道德问题,他不是要教育父母,他是模仿父母。他说,“那将来你们老了的时候我也把你们背上山去。”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是“是”还是“非”,他只是一种模仿。孩子还没有“高明”到用一种“智慧”的方法教育父母。

家庭教育是“与生俱来”的。通俗地说,家庭教育是与孩子“出生”俱来的,孩子一“出生”,家庭教育就开始了。不管父母能否意识到,婴儿的成长,或者说婴儿的“社会化”进程,是从模仿双亲开始的。这是人类成长的规律。因此,在家庭里,不存在家庭教育“有”或者“无”的区别,因为家庭中的“不教”也是“教”。区别只存在于,家庭教育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在不知不觉中就从父母和周围的人那里学会了他所要学的东西,不是刻意地去学某些知识和能力,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特点:“不教而教,不学而学”。

例如:父母带孩子上街,与路人相撞,父母是与人争执还是与人谦让,父母虽然不是在“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但已是“不教”而“教”。孩子在一旁“王顾左右”,仿佛心不在焉,已然“不学”而“学”。今后,孩子遇到“争执”之类的事情,会效仿父母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一位听课男士告诉我说,果真如此。一次他一家三口驾车外出。途中,一车强行并线,男士说了一句“破车!”后来,行驶中又有一车强行并线,男士突然听到车里冒出一句“破车!”原来是他两三岁的小孩脱口而出说的。“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啊!

有一首编译的小诗,以子女的口吻,讲述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特点。诗的题目是《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诗有10段。此处我摘录了两段:“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我看见你为生病的朋友送去亲手做的饭菜,从此我懂得了我们都要相互关爱的道理。”最后一段,总结:“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我学会了人生中应该懂得的大部分课程,它们能使我在长大后成为善良、有为之人。”

当事情发生时,孩子貌似“若无其事”在一旁,其实已“不学”而“学”,内化为他的处理事物的一种“模式”,影响他一生的行为方式,包括思维方式。有一句至理名言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即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与“习惯”,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和人生。

西方文化中,对儿童的尊重,鲜明地表现在对儿童“模仿”学习特点的尊重。如“西方式过马路”,以往盛赞“红灯,马路上无车,西方人也不过马路,直至绿灯。”但

是,后来有“版本”说,实际上,“红灯,马路上无车,西方人也有闯红灯过马路的”,但是如果此时有儿童等着过马路,所有成人都不“闯红灯”。再如法国足球明星齐达龋在球场因口角用头撞击对方胸部。后来,齐达内公开道歉,向谁道歉?他向儿童道歉!因为成人已经具备了道德与是非的判断

能力。

2015年10月11日,教育部独家面向教育系统颁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即10号文件,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文件,教育部明确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正式列入教育系统工作序列。

文件最大的亮点之一是: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以往国家的文件里没有突出强调过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这在认识上是一个澄清。实际生活中,一些家长早已存在“孩子交学校,教育我无责”的心态和行为,更不懂得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特点,不检点自己在家庭、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要把点醒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承担主体责任作为今后我们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帮助家长首先明确“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认识和担当家庭中教育子女的“主体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家长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法》中也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家长,使家长树立教育子女是父母人生职责的意识。古人云: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善,犹为不教也。”

根据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根本特点,我认为,家长的主体责任可以概括成八个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真正实行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自觉地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科学的育儿观、成人观、成才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做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是家庭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希望孩子成为什么人,家长首先做什么人。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指出:“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身教言传,是宝贵的民间智慧。因为子女的教育是从模仿双亲开始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向成人学习的过程。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信息化社会,言传身教作用更有特殊意义。有人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读写一代,八十年代是视听一代,当代孩子是网络一代。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快速化,但是身教仍然没有过时,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功能。

身教最能体现家长的信仰、价值观是什么。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斯得哥尔摩的第一场演讲,首先讲到自己的母亲,一连讲了好几个故事。一次,莫言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多算了一个买菜老人一毛钱。放学回家,母亲并没有骂他,只是流着泪轻轻说:“儿啊,你让娘丢脸了。”母亲伤心的眼泪让莫言的心灵净化,信守诚实。一次,家中遭遇挫折,母亲看出莫言担心她自寻短见,就开导莫言:“儿

啊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母亲的从容,让莫言学会坚强。

母亲的“言传身教”,可以说影响了莫言一生的价值取向!莫言母亲的故事,堪称“中国好家长”的范本,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篇8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枣庄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镇中小学中开展规范化、制度化的家访活动,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密切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步调,统一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促进和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家访活动要求

家访活动指教师在工作日期间进入学生家庭进行走访。一般每学期每班安排不少于四个工作日(为照顾部分家长工作调整的不便,教师也可在家长建议的节假日时间进行家访)。

(一)家访形式

家访由班主任统筹安排本班学生的家访任务,事先应就是否接受家访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并提前一周进行预约,然后安排好访问名单及行程路线进行登门走访。走访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可一位或多位老师一起走访,也可请学生或校领导一起走访。

(二)家访内容

1.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及在家的思想状况与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

2.了解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情况,如成绩、处分、表彰、奖励、兴趣特长、脾气性格、社会交际等。

3.了解学生过去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有何特殊经历,如异地读书、非父母养护、借读、病休等。

4.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5.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推广家长的成功家教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

6.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7.征求家长对学校及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8.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三)家访要求

1.明确家访目的意义。家访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师德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全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家访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要求,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意识、研究意识、沟通意识、时效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

2.注重方式方法和实效。家访必须有目的地进行。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对被访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明确谈话中心。从关心、爱护和鼓励学生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和思想品德等情况,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对在家和学校发现的问题,要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的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家校合作的方式,确保家访的有效性。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多鼓励,多赞赏,多倾听,创设和谐氛围,切忌告状式家访。

3.尊重家长树立形象。对家长态度诚恳,加强与家长的感情联络,虚心接受家长的正确意见,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建议,以改进学校工作。家长因不了解学校实际而提的偏激或不正确的意见,要耐心诚恳的加以解释,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接受吃请或馈赠的礼物,要树立和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4.做好记录与访后分析。教师每访一户都要做好家访记录,并做好访后分析。对家访中发现的问题要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并在日常工作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还应根据家访情况对其他未参加家访的任课教师传递信息和就学校教育工作提出有见地的建议。

5.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要切记“安全第一”,注意交通安全。

(四)家访任务及重点对象。

全镇各个小学三十七中学都可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家访任务,总的要求是小学、初中每学期完成分别不少于学生数的1/3、1/4。家访工作由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统筹协调,各任课教师都应适当参与。学校领导也应有一定量的家访要求。

其中,下列重点对象学生应做到每年必访:

1.特殊家庭(孤儿,单亲、留守、再婚家庭,特困家庭、非第一监护人家庭等);

2.学习特别困难学生家庭(如学习基础弱、学习态度不佳、学习成绩不理想);

3.人际适应困难学生家庭(人际关系协调差、心理情绪不稳定等);

4.有特殊家长的家庭(如现役(荣誉)军人、身患重症、残疾或智障的家长、不重视孩子读书、和学校及老师有过不愉快合作记录等);

5.对学校有特别贡献的家庭(社区单位领导、家长委员会成员等);

上一篇:生态修复方案范文 下一篇:燃气安全管理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