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解决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3:02

高原反应解决办法

高原反应解决办法篇1

Abstract: Pipe used in medium and high rising building, which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to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loads, but the pipe welding and corrosion of joints are important security issues, no feasible wa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rough systematic research, the use of cathodic protec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Because pipe is used as touchdown body in the construction, which is excellent application of additional electrical power protection technology using neutral grounding current, so these are integrated together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rough these studies, not only solve the heart corrosion problems of pipe itself, but also further broaden the horizon for lighting application technology.

关键词:管桩;防腐;接地;中性;电流;阴极保护;牺牲阳极

Key words: pipe;antisepsis;touchdown;neutral;current;cathodic protection;sacrificial anode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131-03

1管桩现状概述

1.1 管桩现状防护技术的问题管桩作为建筑桩基之一,由于其成桩质量及检测可靠,施工进度快且承载力高被广泛用于中高层建筑中。但由于管桩是工厂预制成形,对于超过成形桩长的地基需在现场驳接,驳接的办法就是焊接或卡接或粘接,并以电焊连接居多。众所周知,碳钢以铁为主要成分,铁在空气中、水中、在泥地中极易生锈。可以想象没有有效的防腐措施时,其桩基接头很难保证在泥土及水中经过若干年不腐烂断裂,对于建筑寿命要求使用期达70年以上的中高层建筑来说,如何能确保在地震或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管桩这样的深基础牢牢嵌固至深层耐力层上而不倒便成了现实而又复杂的问题。

解决管桩的接桩桩头腐蚀与断裂问题,是摆在建筑专家面前头痛的问题:一、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与理论。中国没有,国外也没有。日本在使用管桩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对于如何解决管桩问题,也显得非常牵强;二、现用一些防腐办法与措施就理论上也难自圆其说,也没有可靠的例证,所采用的办法无非是外涂防腐材料、改焊接为卡接、用硫磺胶泥粘或干脆采用不锈钢接头,更有人提出外加铁皮等办法,其实这些办法从理论上就经不起推敲;三、是管桩是重力打击进入土层的,施工过程中与周边土体有强裂的摩擦,再好的涂料也难保不破,而从理论上来讲,对于受防腐措保护的构件,只要有漏护的地方,其腐蚀会更快。

因此,对于大量使用管桩基础,如何解决防腐问题不但是关系广厦千万间安全使用问题,也是摆在建筑技术上不能不解决的迫切问题,本人从参加工作接触管桩时始就着力探索解决接头防腐问题。至此,我认为最好是采用电法保护,不但理论上是有完整的学科理论,而且在工程中也有大量的成功应用,只可惜没有用到管桩的防腐上来。因此本文就管桩金属接头如何采用电法防腐的原理及综合利用防雷接地体的办法与措施展开讨论,不但解决了管桩防腐问题的本身,籍此理论还可扩展到综合接地、中性电流应用、雷电应用、及节省牺牲阳极方面的研究。

1.2 地质微粒化学成分与金属化学作用分析土体为不稳定的导电体及特殊负荷装置,在不同条件下通电能力及机理不一样,进一步来讲与其地质组分环境三相有关,但从主要机理来言,除了静电传导以外,伴随着电位变化的主要是土体中的电离、电化及化电电相变化的表现形式。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阴极保护方面来看、电子与离子之间电荷交换离不开阴极所在的具体地理环境的考量,只有有效的金属阳离子的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方能给阴极以覆盖金属层的办法予以保护。

泥土为 固粒水及空气三相成分组成,水及空气很容易直接造成金属氧化腐蚀载体.固粒成分中,如从其原始成的机理而言是蒙脱石伊利石及高岭石,从微粒成分来讲,存在现有大部分金属成分的盐或离子,显然是构成金属构件生锈腐腐的重要电化腐朽因素。因此,从电化防腐方面着手寻找解决办法时,更应就某一环境条件下具体的金属离子或盐分,这样才能相对设计出采用牺牲阳极的所用阳极金属,这是在探究电法防腐技术时都需要引起注意到的问题。一般地层中,大到处主要存在如下的金属离子:

Al3+、Fe3+、H+、Ca2+、Mg2+、K+、Na+

上述从左至右也是离子交换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在后面的阴极及阳极选区用的金属时是必要参考电化指标。

2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理

2.1 原电池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化电设备,对应极板上的金属活性决定了其阴阳极性,还原性强.容易得到电子和吸引阳离子,显阴极特性,外电路显正极;相反为阳极,外电路显负极。阴极(Cathode)是电化学反应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得电子的极,也就是发生还原反应的极。阴极总是与阳极( Anode )相对应而存在的。在原电池中,阴极是正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原电池极板的构成:主要是按金属活性组对:

a.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活泼性强的金属就是负极――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

b.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必须能导电),金属是负极――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

c.金属与化合物,金属是负极――铅蓄电池,铅板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极;

d.惰性电极,实质是氢为负极――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均为铂。

2.2 电解池负极的构成电解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设备,先有电源决定了其正负极性,及对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吸附能力的极性,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则决定吸附阳离子还原的为阴极,相反为阳极。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当溶液中存在多种阳离子时,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越不活泼的金属,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越容易被还原。在水溶液中,铝之前的金属的阳离子不可能被还原。

2.3 金属活性比较表(摘录)如表1所示。

2.4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共同阴极组成与述语对照如图1。

3工程防腐应用

工程中利用原电池原理对被保护的埋地金属构件作为阴极,选择在排在被保护极金属前面的金属为阳极,这就是牺牲阳极的保护法。

工程中利用电解池原理对被保护的埋地金属构件作为阴极(负),处加直流电源的方法是常用的电法保护另一种有并行措施。

在工程中不泛采取以上两种措施并用的保护办法,主要有外电源阴极保护为主,牺牲阳极保护为辅的电法保护。

但在建筑工程的桩基中仍无人应用这一技术。单从技术角度而言,无论采用外电源阴极保护为主还是牺牲阳极保护办法都是可行的,如果综合采用上述两种办法,不但在技术上更加可靠,而且也可以减少阳极金属的耗费。由于管桩结构构造的特殊性,在传统设计中总是将管桩与基础承台、结构柱及框架紧密相连。在电气设计中、往往将管桩作为建筑电气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的接地体或是电气的综合接地体,由于作为接地体大多数情况下通过的是交流电、雷电时为浪涌形的直流冲击电,无法用于对管桩实施电法保护。

要想有效利用中性点电源或雷电,重要的技术措施:一、必须是直流电;二、固定极性或经整流后方向性选择电流极性。

由于其构筑了良好的电气通路,显然对采用电法保护是十分方便的。实际上既可以单独的牺牲阳极也可以采用外加电源。但管桩作为建地基又是良好的接地体,更重要的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被设计为综合接地体,这样至少与中性点交流电、雷电相关。为了利用管桩这一电气特性及对管桩的全面保护,经过长期研究,完全可以采用“外加电源阴极保护为主,牺牲阳极保护为辅的电法保护。”----“综合电气阴极保护技术”。

3.1 管桩结构与接头

3.1.1 管桩结构如图2所示。

3.1.2 电气与化学特性从管桩结构可以看出,管桩桩端均是由钢环盘组成,用于管桩受力筋的锚板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焊接驳长所需的管桩,为了锚入承台,桩芯按设计植入桩芯锚筋锚入承台,在承台中,又经常成与用作引下线的柱筋相连,因此在部分情况下,管桩很自然地被用作接地体。但,我们也注意到,按过往的设计接地时并没与桩受力主筋接通,另外作为普通接地极,由于其通过的电流是交流电,对于原电池或电解池所界定的阴阳极性方面,总是交错周期变化,因此没可用的定性极,致使其电化方面没有变化的效果,只是起到了导线体的作用。

相反,我们采取与管桩主筋后,则从上部结构及接地系统至桩尖到大地将成了良好的接地系统,又假如,我们晶闸管单向通性的整流桥的部分功能时,是完全可以将所接桩体的在通过脉动直流时,将其极性予以设定,使其直流通过时总是流入或流出,这就相于原电池及电解池的直流极性,如果将被保护的管桩恒设置为电流阴极端时就实现了我们所要的阴极保护的功能装置。

3.2 接地与管桩阴极保护原理

3.2.1 外加电源的极性分析与设定因为不管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阴极总是在接受导线中的电子及池中的阳离子结合产生还原反应,使金属离子子析出覆盖在原金属表面而免遭腐蚀破坏,因此从外电线路来看阴极总是在低电位下流入电子的极端.,与电流方向相反,是负荷端。所以其整流方向应设为自低电位至高电位反向导通。以上是对(电子相反向流出)整流极性设置与判定,显接地中性点交流电整流后高电位点作为电流入方向。显然另一半的正弦反相交流电时,整流后低位刚好应显阳极,其整流通向也应相反。如果,我们将这一直流另设一接地端,就是相当于电解池的阳极,上面的阴极因电流不能反向导通仍保持第一相的阴极极性,这样就可以将接地线及电流一分为二,外加电源的特殊的阴极保护装置。

3.2.2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原电池原理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很清晰地界定了阴阳极,作为被牺牲的阳极材料必然接在与上面的阳极相对应的一端。这然仍然通过中间导线构成了完整原电池联结即牺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这一直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并大量用于工程保护设施上。

3.2.3 牺牲阳极(原电池原理)外加电源阴极保护及综合接地极的综合保护从上面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个保护原理共用一对阴阳极,彻底解决了两套电法保护的统一的接线方法问题。重要的是通过整流装置,将变压器等接地中性点交流整流为一分为二反相电流分别流向阴阳两极。构三极一体的完整接地保护系统。

意义:一、保证了接地系统中性点原有工作性;二、充分利用了无效接地电流的功效;三、两种保护原理并用于同一套系统工程中,接线简单节约成本;四、使受保护体处于双重保护之中质量最好,运行经济可靠。五、将使一直没用得到解决的管桩防护问题第一次得到了实质性的解决,这是本文主要目的。

4接地与管桩阴极保护原理图

本图中主要提出了关键的理论及设计思路,如电容装置,如FS避雷器,引下线的接向,整流设施,阴极是钢铁材料、阳极材料应是排在上表中第7位以前的金属。具体还应考虑到地质环境及地层离子及各种参数问题,因此应有进一步的针对性具体设计。

高原反应解决办法篇2

一、议题审查,须严把程序关口

议题审查是办事机构的一项基本职责。《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简称组织条例)第17条规定了办事机构对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案件或事项材料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核。虽然议题审查属于受理环节的程序性审查范畴,但作为一种前置程序,既能够滤除不属于或不需要检委会讨论的案件或事项,使检委会能够集中精力审议重大议题,又能够确保提交的议题达到主题明确、内容清楚、材料齐备的要求。

实践中对办事机构履行议题审查职责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和做法。如有的地方承办部门将拟上会审议的议题(案件或事项)经分管检察长审核后直接报检察长决定,检察长同意后再交办事机构进行议题审查。我们认为,这种程序倒置使办事机构在议题提请环节的程序把关失去作用,不利于保障检委会的议事质量和效率。因为议题审查,首先必须规范工作流程,拟上会的议题(案件或事项)应当遵循“先经承办部门按三级审批制提请启动,再由办事机构受理审查,最后报检察长决定上会”的工作 程序。检察长同意提请检委会审议的,办事机构再对议题材料的格式和内容作继续审查。一般来说,办事机构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对议题材料的审查:

一是审查议题内容是否符合检委会的议事范围。高检院《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简称《议事和工作规则》)第3条详细规定了检委会审议议题的范围,办事机构应严格按照范围要求审查议题,认为不属于议题范围的,要及时向检察长报告。

二是审查议题的提请及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承办部门提请检委会审议事项或案件,应当实行“三级审批制”,即承办人提出办理意见,承办部门负责人签署明确意见,分管检察长审核。办事机构受理审查认为议题符合议事范围及报批程序的,应当填写《安排检委会会议申请表》,报检察长决定是否提请检委会审议。如议题系检委会委员提出的,也应报检察长同意方可提请。

二、文书制作,须确保议事质量

检察文书是实现检察职能的重要工具,也是检验检察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尺。检委会在审议决定案件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工作文书,大致可分为表格式和叙述式两大类,其中: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和检委会决定事项执行情况反馈表属于表格式文书,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即可;议题报告和会议纪要则属于叙述式文书,不仅其格式与要素必须符合既定的形式要件。而且需要精心制作确保其实体质量。办事机构是起草检委会工作文书的责任主体之一,规范制作检委会工作文书,应当作为办事机构规范化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一是突出案件类议题报告的针对性。案件类议题报告,实践中也称为提请检委会讨论案件报告,是由承办人根据高检院议题标准要求,围绕提请检委会讨论案件的请示问题,客观全面反映相关事实证据、背景情况和审查意见等内容而制作的请示性报告,经承办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检察长签署意见,供检委会委员审案议案所用。议题报告是检委会据以审议案件的基础,办事机构负有审核的重要职责。由于检委会议事决策的非亲历性特征,使检委会委员对议题报告的依赖性较大。但实践中,议题报告直接照搬照抄案件审结报告的现象较为普遍,换个标题、加个封面,“案件审结报告”就变身为“议题报告”,既使议题报告篇幅冗长,也使议题报告重点不明,严重影响检委会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增强检委会会议纪要的说理性。检委会会议纪要是由办事机构负责制作的用于记载和传达检委会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工作文书。过去实践中检察机关对检委会决定事项文书普遍使用“检委会决定”,在高检院下发《议题标准》后,统一以“检委会纪要”取代“检委会决定”。检委会决定是“一案一决定”,即会议审议几个议题,就有相应的几份决定文书。而检委会会议纪要则是“一会一纪要”,即一份会议纪要记载本次会议上所有议题的审议决定事项。从高检院《议题标准》对会议纪要的制作要求来看,无论是文件类议题还是案件类议题,涵盖的内容均非常全面。但目前实践中大多数检委会会议纪要制作中都存在“只写结论性意见和决定,不写决定依据或理由”的倾向,而承办部门或下级检察院根据检委会决定事项制作法律文书时,往往无法直接引用或说明检委会决定的理由或依据,且将检委会一次会议讨论的不同案件和不同事项综合在一起的会议纪要,也不宜在办案过程中随案移送。我们认为,这种“条目化、捆绑式”相对简单的文书制作方法,既不符合高检院《议题标准》的规范要求,也不具备法律文书的功能作用,更不能适用执法办案需要。为此,首先,建议分类撰写会议纪要。根据所决定的案件、事项是否而分别制作会议纪要,凡需要全院或下级检察院统一遵照执行的执法办案规范性文件,应当公开会议纪要;凡需要诉讼阶段保密的在办案件,则可以单独制作会议纪要并随案移送。其次,增强会议纪要的法律属性。会议纪要表述案件决定事项的,应当突出办案法律文书的基本特征和制作重点,具备办案文书的基本内容和要素,如包括简要案情、诉讼经过及会议决定理由等。

三、督办落实,须维护检委会权威

根据高检院《议事和工作规则》规定,办事机构还承担着督办落实检委会决定的职责。检委会审议议题作出决定后,先由办事机构起草检委会会议纪要和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其中会议纪要报检察长或者受委托主持会议的副检察长审批,并印发各委员及报备上一级办事机构。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则以本院名义印发本院承办部门和有关下级检察院。检委会作出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承办部门和有关的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执行。为保证检委会决定得到及时全面正确地执行,切实维护检委会的权威,办事机构应当对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一是实行检委会决定事项执行情况二次反馈机制。办事机构应向本院承办部门一并送达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和检委会决定事项执行反馈(简称反馈表)。承办部门在决定事项执行完毕后五日内填写反馈表,连同反映执行情况的相关材料(包括印发的相关文件原件或者诉讼、工作文书复印件等)送办事机构。如果议题所涉事项或者案件系由下级检察院具体承办的,下级检察院有关部门就将执行情况层报上级检察院议题提请部门,再由议题提请部门填写反馈表送办事机构。 这就是决定事项执行情况的第一次反馈,其中不或撤销案件、不支持抗诉、不提请抗诉等案件,一般只需一次反馈即可。而对于提起公诉、提出抗诉、支持抗诉、提请抗诉等案件,办事机构应根据不同类型案件的办理期限,适时向承办部门或督促其向相关办案单位了解案件的进展阶段。当案件有了最终处理结果后,承办部门应再次填写反馈表,连同反映案件最终处理结果的相关材料送办事机构。设置执行检委会决定情况二次反馈机制,不仅保证了检委会决定得到及时正确地贯彻执行,也通过全面了解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进一步检验和提高检委会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加大对检委会原则通过执行情况的跟踪力度。检委会审议规范性文件或工作报告等事项后,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作出原则通过的决定。原则通过的议题在执行时有一个延迟性,即承办部门要根据委员提出的审议意见对规范性文件或工作报告等进行补充和修改,必要时还要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协调,之后才能正式发文。因此,办事机构对于原则通过的议题,不能坐等承办部门反馈,而应及时向承办部门了解审议意见被采纳的情况以及补充修改情况。如果检委会提出的重要审议意见不被采纳,还应当要求承办部门书面报告分管检察长审核后,再上报检察长。

三是坚持检委会决定事项执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办事机构应当及时了解承办部门或有关下级检察院执行检委会决定的情况,并将有关执行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定期向检察长和检委会报告,这样能使检委会及时了解掌握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和改进检委会工作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检委会决策的科学性。办事机构在报告执行情况时要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即报告不仅要包括案件的处理情况,对承办部门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执行检委会决定的有关情况和理由,也应列入报告内容。如果检委会审议通过的是规范性文件等事项,办事机构还应当了解承办部门对规范性文件的检查执行情况,以及对执行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情况,并在报告中写入相关内容。

高原反应解决办法篇3

对建立涉法上访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

近年来,涉法上访件的数量有所增长。上访成为当前部分群众要求解决实际问题,落实有关政策法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然而大量涉法上访,不仅增加了上访群众的精神和物质负担,而且给各级司法机关、政府部门增加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办公和工作秩序,甚至损害了党委、政府的社会形象。因此,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涉法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涉法信访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笔者试就建立涉法上访工作的长效机制略陈管见。一、建立信息收集、交流、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涉法上访动态。及时掌握涉法上访群众的情况,是做好息访息诉工作的前提。因此,检察机关控告申诉和各有关部门工作中应及时掌握涉法上访的动态情况,便于及早采取措施,争取工作主动。一是建立涉法上访信息收集机制。通过定期不定期地排查矛盾、接待来信来访、其他机关和部门分流转交、上级交办信件等多种渠道,对倾向性、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和已发生的涉法上访信息进行广泛地收集整理,使有关部门提前开展工作,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在处理涉法上访案件时能够迅速反应、占据主动。二是建立内部信息互通交流机制。检察机关控申部门应及时与本院其他部门联系,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相互通报案件办理情况等有关信息,尤其对可能引发当事人上访的信息应及时通报和掌握。三是建立外部信息通报机制。各部门应该树立信访工作“一盘棋”的思想,积极建立信访工作大格局,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检察机关控申部门对于接待的应由其他机关和部门管辖的来信来访问题,应及时向有关机关和部门移交和反馈,防止出现漏管失控。二、建立案件分流调控机制,认真落实首办责任制。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神圣使命。近年来,随着检察机关接访工作日趋规范,工作人员接访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反映较好,许多群众对本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也到检察机关上访。因此,建立案件分流调控机制,使此类案件能够得到及时移送、妥善处理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和紧迫。一是建立外部案件移交分流机制。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及时向有关机关和部门进行移交和分流,不积案、不压案,并及时对信访群众进行反馈,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二是建立内部分流调控制机制,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涉法上访案件,应当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严格实首办责任制,形成全院抓信访的信访工作大格局。首办责任部门对于本部门承办的控告、申诉案件,应当及时指定首办责任人,按照有关工作规定办理,并按时限将办理情况反馈控申部门。三、建立案件多元化调处机制,维护上访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当前群众信访特别是群众集体上访反映的问题中,不少是由于在初信初访中调处工作不扎实、不到位,致使矛盾激化,发生越级上访。因此,当前要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建立案件的多元化调处机制,认真扎实对做好上访群众的稳定工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一是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信访工作是领导干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检察长亲自接待,是提高检察机关形象,体现检察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重要途径,检察长接待能够增强来访群众的信任感;检察长接待能够减少工作环节,更便于协调检察机关各有关部门的整体力量,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提高接访的效果;检察长接待,便于检察长更好地了解全院工作情况,解决检察机关内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是建立点名约访制。涉法上访案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有些案件控申部门不了解,往往难以有针对性地、全面准确地给予解答,因此有必要建立点名约访制度。将检察机关各业务部门检察官的照片和简历在接访室公布,上访人可以通过控申科,点名预约某位检察官接访,一方面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办案人的责任感,保证案件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有针对性地解答上访人提出的问题,使上访人心服口服。三是建立巡回下访制。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上访,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防止因接访空档而发生越级上访,在信访部门应建立巡回下访制度。利用集市、逢会和节假日等时机深入街道乡镇巡回接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四是建立反馈回访制。对于已经处结和正在处理当中的涉法上访案件,应当建立反馈回访制度。对已经处结的案件要定期回访,防止矛盾反复、上访反弹;对正在处理的案件要及时反馈,告知案件进展情况,防止矛盾激化,导致越级访的发生。四、建立案件质量保障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法上访问题的发生。质量是执法办案的生命和灵魂。案件质量不高,不但影响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形象,而且可能直接侵害涉案群众的合法权益,诱发涉法上访问题的发生。从当前涉法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来看,涉法上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执法机关不依法办案,甚至越权办案。前些年,特别是修改后的刑法、刑诉法颁布实施前,一些地方的司法 机关参与办理了不属于本部门、本级管辖的案件,如有的公安、司法机关插手办理经济纠纷案件,或受利益驱动将办案中扣押的款物在没有法院判决的情况下予以没收;二是执法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办案。如有的单位在没有立案手续的情况下办案,有的办案过程中法律文书送达不及时,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要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法上访案件的发生,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案件质量保障机制,从实体上和程序上两方面确保执法办案的质量。五、建立对无理缠访缠诉的处理机制,加快涉法信访工作法制化步伐。当前各地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为做好息访息诉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一部分无理缠访缠诉案件难以得到平息,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隐患。在处理缠访缠诉案件中,有的单位为了求得一时的清静,做出无原则的让步,使无理缠访缠诉人得到一些好处,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无理缠纺缠诉人的气焰。有的缠访缠诉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就将进京到省上访、越级上访、重大节日、会议、敏感时期上访等当成向有关部门施压的手段;有的甚至聚众寻衅滋事、冲击国家机关,严重扰乱了国家机关办公秩序和社会秩序,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因此,解决缠访缠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信访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建立和推行公开听证、公开答询制度。对于重大、疑难案件,特别是上访人无理取闹、缠访缠诉的案件,应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和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参加公开听证和答询,依靠社会力量和群众舆论做好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达到息访息诉的效果。二是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予以必要的法律制裁。对以上访为借口缠访缠诉的,或者在正常信访中冲击国家机关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应根据有关法律和法规,予以必要的行政和刑事处罚。三是需要加快对信访工作的立法步伐。通过加强信访立法,对上访人主体资格、行为规范、案件处理原则、处理程序、违法制裁等进行规范,将信访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使确有冤屈的群众有处伸冤,无理缠访缠诉人受到惩处,保证信访工作依法有序健康进行。

高原反应解决办法篇4

[论文关键词]涉法 涉诉 信访

一、涉法涉诉信访的特点

涉法涉诉信访是指涉案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及其近亲属,对司法机关在侦查、起诉、审理过程中以及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的处理意见或结果不满,而向同级或上级相应机关反映问题,要求重新处理的信访案件。当前涉法涉诉信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信访问题涉及面广

信访反映问题涉及刑事、行政、民商事审判、执行工作、立案工作、干警作风等方面,涵盖法院工作的各个方面。

(二)反映问题复杂多样

有不服判决上诉、申诉的,反映判决不公的,反映久拖不执的,反映不予立案的,反映干警违法违纪的等等。

(三)信访人员成分复杂

有案件当事人,有当事人的近亲属,有案件人,还有与案件无关的案外人。

(四)信访老户重访突出

信访老户呈现老龄化,每到国家重大活动、重要节日都会不听任何劝阻,千方百计赴省、进京上访。

(五)反复信访现象增多

有极个别信访人多年来,每次信访后拿到部分救助金,都写出息诉罢访保证书,表示不再信访,但时隔不久,就同一问题又重复信访。

(六)息诉罢访稳控难

有些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已经过市、县法院、政法委等有关领导多次向其释法明理,但信访人始终置若罔闻,至今仍不息诉罢访。

二、涉法涉诉信访产生的主要原因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裁判不公引起涉法涉诉信访

应当说,法院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判决的绝大部分案件是经得起法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但是个别法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低,办案质量不高,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存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或程序违法,从而导致错误判决。虽然这些案件在法院审结的案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对于具体的案件当事人来说则是绝对显失公正;另外,少数办案人员政治素质较低,在个别案件的处理上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案件没有得到正确、公正的处理,直接关系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自然不会息事宁人,当事人必然要通过其他渠道进行反映,信访便成了其寻求解决问题的首选途径。案件的裁判不公,导致法院司法公信力下降,使得当事人不仅不相信办案人,最终也不信任法院,成为其避开法院直接向各级党委、人大等机关进行信访的主要原因。

(二)特殊案件引起涉法涉诉信访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类案件: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案件。此类案件由于受诉讼时效、法律溯及力、政策连续性、举证责任等因素影响,法院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方面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二是特殊困难群体案件。此类案件由于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涉及面广,法官在权衡利弊上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三是征地拆迁案件。在城市建设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当事人双方往往在补偿方式、补偿标准上存在分歧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从而诉诸法律,双方当事人经法院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反悔,或法院判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又认为补偿费用过低、补偿款未到位,而置法院生效调解协议和判决于不顾,从而引起涉法涉诉信访。四是破产案件。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由于大部分破产企业严重资不抵债,企业偿债能力差,债权人受偿的期望值过高,当债权人受偿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便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三)执行难引起涉法涉诉信访

一些案件特别是交通事故案件、安全生产事故案件的被执行人由于经济条件差,生活困难,缺乏赔偿履行能力,导致申请人赢了官司赔了钱,因其合法利益得不到满足而上访。少数案件的被执行人恶意逃避执行,或者长期滞留外地,或者故意转移、隐匿财产,致使法院因找不到被执行人或可供执行的财产,造成执行工作被动,因而引发申请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不满,造成涉法涉诉信访。

(四)当事人自身原因引起涉法涉诉信访

大多数案件的当事人对法院的裁判是息诉服判的,一些案件的判决本身无论是实体上还是程序上并无不当,但也有个别案件的当事人,为满足一己私利或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歪曲事实,曲解法律,反复纠缠、要挟法院。有的当事人信访不信法,逢会必访,每逢全国“两会”或国家重大庆祝活动便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造成基层工作的压力,既影响了法院的公信力,又浪费了大量司法资源。有的当事人在长期的非正常上访中得到了好处,或得到了补偿,或领到了困难救济,自以为找到了致富门路,以此为常业,成为信访专业户。

(五)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1.目前的诉讼领域管理欠规范,治理欠严肃

有些所谓的法律工作者缺失职业道德。有些甚至没有任何的法律资质,纯粹为了利益驱动,只要当事人肯出钱,这些人便可以无视法律和道德底线,敢于做违法律、昧良心的事。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公民人出于利益考虑,在盲目承诺包打官司而没有胜诉后,便给出与法院裁判结果不一致的解释,而且这些解释恰恰迎合当事人的求胜心态和利益需求,于是激发当事人上访告状。有的甚至直接唆使当事人越级上访。

2.对非正常上访重案件交办,轻依法处理

一些上访老户通过越级上访形式来寻求法律之外的利益和目的,以进京上访等非正常上访来要挟人民法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诉讼进程,对诉求更是漫天要价。对这些上访人的无理要求,上级信访部门往往只注重交办、转办,没有明确的答复,使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要求有道理,有的甚至更坚定上访的信念,由此给息访控访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3.对非正常上访当事人缺少严肃的处罚机制

无理赴省进京上访冲击国家机关都属非正常上访行为,是违反《信访条例》的不正当信访行为,应予严肃处理,以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而目前没有具体的处罚原则和有力的处罚措施,只是对涉访的单位和领导加大处理力度,这给上访人造成了一种错误导向,从而更加频繁进京非正常上访,其他上访人也形成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不管有理无理,只要能进京造成社会影响,引起中央有关部门重视,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4.社会救济和补偿机制不健全

有的案件被执行人生活困难,无力履行生效判决,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真正的保障,于是一切怨气全部归于法院,因而到处上访,而法院资金又十分有限,难以对当事人实行有效经济救助,造成当事人上访难以平息。

三、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

1.建立裁判案件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法院要结合自身职能制定案件裁判风险评估办法,提高案件在受理、审判、执行过程中涉稳因素的排查、预防和处置能力,确保信访问题预防得早,发现得了,解决得好。信访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应贯穿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可以有效地促进执法办案与化解矛盾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干警树立公正、廉洁、为民司法理念,有利于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2.建立信访案件终结机制

对合理诉求解决到位、实际困难妥善解决的,层报上级政法机关作出终结决定,以维护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和终局性。

3.建立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努力构建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三调联动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合力。

(二)创新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方法

1.建立涉诉信访案件制度

信访人在法院选定信访员,由信访员替信访人执行,帮助信访人解决具体问题,这样避免多头表达诉求,规范信访秩序,解决无序访、盲目访、多头访和重复访的问题。

2.建立信访案件流程管理跟踪督办制度

把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纳入流程管理,信访管理部门对交付相关部门事项实行跟踪监督管理,定期督促承办部门和承办人,临近期限未办结的,及时下达《信访督办单》。

(三)建立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长效工作机制

1.建立信访接待机制

实行院领导轮流带班接访制度,切实做到有访必接、接访必果,通过领导接访,规范信访秩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2.建立案件质量保障机制

要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要建立案件质量评查制度,杜绝不合格案件,督促干警依法规范办案,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从源头上防止因案件质量而产生的矛盾。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干警在执法办案活动中故意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或者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导致案件实体错误、程序违法以及其他严重后果,引起当事人越级上访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依照有关法律、纪律等规定追究责任,才能保证干警公正廉洁执法。

(四)畅通信访渠道,依法治理信访

高原反应解决办法篇5

供暖时暖气不热,有各种原因,有用户不会操作的原因,有暖气片本身的原因(这个原因所占的比例很小),有暖气片安装的问题,有室内采暖系统的问题,有室外主管的问题,有热源的问题等。不会操作的原因包括:没有打开温控阀、总阀或分水器的支路阀门,没有及时进行排气等;暖气片本身的质量问题引起不热的很少,几乎不可能出现,只要暖气片是通的,没有不热的,只要是有一次调试后,暖气片热了,就可以确定不是暖气片的问题;暖气片安装的问题,主要为接口方式安装错误;室内采暖系统的问题包括:进回水方向接反、系统内被赃物堵塞等;室外主管问题包括:进回水接反、过滤器被赃物堵塞等;热源的问题包括:压力较低、压差较小、水温较低等等,下面逐一说明。

1、暖气片里有气体。表现为:一组暖气片有几片热几片不热,对于卫浴散热器是下面热上面不热,或暖气片里有水流声等。特别是每年刚开始供暖的前半个月里,由于整个小区的供暖系统里的气体较多,这个情况经常出现。解决办法:经常打开暖气片上的手动排气阀排气,直到流出的水里没有气泡为止。

2、分水器阀门没有打开。表现为:有的暖气片热,有的不热。解决办法:检测分水器上每支路阀门有没有打开,如没有打开,将阀门柄拧到与支管平行即可。

3、散热器上的温控阀没有打开。表现为:暖气片不热。解决办法:检测不热的暖气片进回水的温控阀有没有打开。顺时针方向为关小(S方向),逆时针方向为开大(O方向),如未开或开的较小,则逆时针旋到底即可。

4、暖气片安装方式错误。表现为:暖气片的部分片数热,或只有下面的主管热。如四开口(又称上进下出)的暖气片装成了下进下出,水会从下面主管直接流走,只有下面主管热,上面散热片不热,又如下进下出的暖气片装成了上进下出,会出现部分片数不热,等等。解决办法:找安装暖气片的暖通公司重新安装或换暖气片。

5、暖气片进回水管接反。表现为:在主管没有接反的情况下,暖气片下面先于上面热,供暖效果比正常的要差一些。解决办法:找安装暖气片的公司调整过来。

6、温控阀被堵死。表现为:堵死的暖气片不热。由于系统里的赃物将温控阀内腔堵死,水无法通过。解决办法:找物业或暖通公司将温控阀拆掉进行清洗或更换新的温控阀。

7、暖气片或系统中被赃物堵死。表现为:家里所有的暖气片供暖效果比上一年或前一阶段降低,或干脆有的暖气片就不热了,特别是那些在室外主管上没有安装过滤器的用户。解决办法:找物业对家里整个采暖系统进行彻底冲洗。

8、供暖主管接反了。表现为:上进下出的暖气片下面先热,上面后热,接热能表的主管温度低于另一根主管的温度。主管接反的危害很大,不仅暖气片供暖效果差,而且供暖水从没有安装过滤器的回水管流入室内供暖系统,暖气片和管道很容易被赃物堵塞。解决办法:如果是立管供水错误,则找物业公司调整过来,如果只是入户主管接反,则找室内供暖系统的公司调整过来。

9、 主管过滤器被赃物堵死。表现为:家里的每组暖气片一开始热,过一段时间多数暖气片逐渐不热了。原因:管道井里进水管上安装的过滤器被赃物堵死了。解决办法:找物业清洗过滤器。

10、供暖系统压力较低。直接表现是室内有的暖气片热,有的暖气片不热,或者,干脆都不热,或效果较差。原因:一般要保证入户供暖压力不小于0.3Mp(正常要在4-8Mp之间),每年刚开始供暖时,由于物业公司害怕系统压力高,出现爆管漏水的情况发生,有个低压试运行阶段,如果正式供暖10天后,入户压力仍然低于0.3Mp,就要去找物业公司解决,找暖气片的供应商解决不了。

11、入户进回水压差较小。直接表现为暖气片不热,或有的热有的不热,或者暖气片的上面热下面不热等。将其他暖气片关闭,只开那组不热的暖气片,这时如果热,就代表是压力下货压差小造成的。原因是:进回水压差较小,水流速度较慢或干脆就不流动导致,一般入户进水的压力和回水的压力的差值不小于0.05Mp,否则,即使入户供水压力较高,由于压差较小,就像平静的河水没有落差一样,是流不动的,供暖效果当然好不了。解决办法:找物业公司调节入户的压差。

12、供暖水温较低。表现为:暖气片不太热,或虽然暖气片有些热,但室内温度始终达不到国家标准18℃。一般小区供暖的设计标准都为:进水80℃、回水60℃,室温18℃,而暖气片的配置也是按照这个标准配置,如果水温较低,则暖气片的散热量就降低,达不到室内所需的热负荷,当然室内温度就升不上去。解决办法:找物业调高入户供暖水温,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高原反应解决办法篇6

论文关键词 公诉环节 风险案件 检察机关

公诉是我国检察机关核心的标志性职能 ,它担负着指控犯罪和刑事诉讼监督的双重职能,处在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前沿。同时,公诉工作与三项重点工作联系紧密,尤其与社会矛盾化解密不可分。本文立足于近三年来在公诉部门矛盾化解的工作实践,从公诉环节风险案件的界定、表现形式以及风险成因等入手,形成规律性把握,进而提出应对风险及其矛盾化解的工作机制,希望对于公诉执法办案及矛盾化解工作有所裨益。

一、公诉环节风险案件概述

(一)公诉环节风险案件的概念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中所讨论的执法办案风险,是指由内外部因素引发的对公平正义、民生权益、社会稳定和舆论反应等方面造成的综合影响。 公诉执法办案风险包涵于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公诉执法办案风险与公诉风险系不同概念。前者是指案件因介入了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非正常诉讼行为以及其他内外部因素而引发的影响诉讼正常进行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风险;后者指的是案件提起公诉后,由于公诉机关控诉不利或由于出现新的事实、证据而导致指控不能成立,公诉机关因此应当承担不利法律后果的风险。

通过上述比较,并结合当前公诉实践,可以将公诉执法办案风险案件(以下简称“风险案件”)的概念界定为: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因当事人的主客观原因、执法办案行为以及其他外部环境原因而引发缠诉闹访、个人极端行为、群体性事件以及负面舆情等足以影响诉讼正常进行以及危及社会和谐稳定、公共安全和扰乱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等办案风险的案件。

(二)风险案件集中于公诉环节的原因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控诉犯罪与诉讼监督等职能的行使与公民权益密切相关,其中强制措施适用、起诉或不起诉、审查抗诉等更是办案风险集中之处,因此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且因公诉环节在刑事诉讼中的位置及公诉部门在检察机关中的职能,无论是源于检察机关内其他部门的办案风险,还是源于公安、法院等外部单位及其他外部环境(如媒体、舆论)的办案风险风险,当事人为了主张权利、表达诉求都可能向公诉部门提出,在其认为问题得不到解决情况下甚至迁怒于检察机关。因此,检察机关公诉环节的执法办案极易出现执法办案风险。

(三)风险案件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1.无序来访。当事人在诉讼中率性而为,随时到检察机关要求找承办人或领导反映同一案件问题,影响办案单位正常的时间安排和办案节奏,且其行为有继续升级的潜在风险。

2.缠访缠诉(重复访)。指检察机关就案件做出处理决定并经过复议或申诉程序,相关人员就处理结果不服,且已就其提出的意见进行正式答复而反复就同一问题来访的情形。

3.闹访闹诉。在案件办理中或作出处理决定后,相关人员到办案单位采取哭闹、谩骂、静坐、逗留或将伤残、疾病人员遗留在办案单位等行为,以图影响案件处理的情形。

4.上访或越级上访。在案件办理中或作出处理决定后,通过口头或信函形式向上级单位或有关国家机关反映情况,如到政府、党委、省级或最高检察机关上访或信访,借此引起上级单位的关注或给办案单位施加压力的情况。

5.个人极端行为。相关人员对案件处理决定不服,到办案单位、其他国家机关或有关场所,采取自伤、自杀或威胁、伤害办案人员,以及制造严重社会、政治影响的情形,如服毒、跳楼、自焚,以及在敏感地区喊屈鸣冤等。

6.群体访或群体事件。与案件处理有利害关系的非同一家庭或家族的多名人员(一般指5人以上),集结成伙到办案单位或其他国家机关就同一案件反映情况、提出诉求,或者由此引发的集体闹访及其他极端行为。

7.社会热议及舆情关注。是指由于新闻媒体的介入或在互联网上的散播而引发社会对案件的普遍关注及舆论压力。

上述情形不仅影响了办案单位正常的办案进度和办公场所秩序,有损执法公信力,损害司法机关形象;个别情况甚至会发展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及公共安全的恶性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更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形成。同时,风险案件的表现情形可以相互转化,如较低的风险在时间、条件合适情况下可能升级为较高的风险,个人行为可能演变为群体行为,非极端行为可能上升为极端行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案件在性质、情节、涉案人员身份或办案行为等方面往往具有敏感因素,经由媒体炒作或社会公众热议,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

二、公诉环节风险案件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当事人方面原因

1.当事人彼此矛盾尖锐、权益冲突。当事人之间长期存在纠纷,因关系恶化、冲突升级引发刑事案件导致矛盾更加激化。有些案件虽属偶发,但由于一方或双方态度消极,沟通不畅,导致互不相让,对抗情绪强烈。

2.诉求不合理。很多被害人对刑事办案政策存在错误认识,将赔钱作为犯罪嫌疑人减轻处罚的交换条件,漫天要价,提出的赔偿数额与犯罪行为及造成的损害不相适应。有些被害人利用犯罪嫌疑人急于和解的心理,往往在刑事诉讼中还要求一并解决其他民事经济纠纷,甚至要求解决工作及升职问题。

3.参与诉讼的能力不足。实践中闹访、上访的当事人以无业人员及退休人员为主,文化程度有限,法律知识欠缺,对案件适用的法律规定和诉讼程序往往难以理解,不会利用法律规定的以申诉、刑事自诉或提起民事诉讼等救济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而是通过缠诉闹访等方式继续要求检察机关追究被不起诉人的刑事责任或要求其赔偿损失。

4.社会援助缺失。由于审查起诉阶段对经济困难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制度尚不健全,一些当事人无法获得专业律师服务,即使案件承办人会向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解读相关法律规定,但由于当事人存在抵触心理而效果甚微。在被害人受到严重人身伤害情况下,因身体伤残丧失劳动能力、需要后续治疗等原因,生活面临巨大压力。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尚不完善情况下,如犯罪嫌疑人不积极赔偿,被害人一方在诉讼中自然会到办案单位要求解决现实问题。

(二)执法办案行为和过程方面原因

检察机关审查办理方面的原因。部分案件因案件质量或同期案件集中导致办理周期较长,而办案人员对已经潜在的办案风险估计不足,未能与当事人及时沟通,引发当事人对办案单位的不满情绪。也有个别办案人员漠视当事人权益,态度“生、冷、硬”,怠于解释,极易刺激当事人情绪,诱发执法办案风险。

(三)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

1.法治氛围不高。缠诉闹访或上访等行为影射出“信访不信法”这一社会顽疾。当事人将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寄希望于向司法机关哭闹,或是向党政机关上访,这种不遵从司法决定,且不按法定程序行事的做法,其根本在于现阶段相当部分民众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对法治的信仰程度不高。

2.社会风气不良。很多当事人及家属在诉讼遇到困难或问题暂时不能解决情况下,怀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态,寻求诉讼外的途径来解决问题。而有些办案单位对此过于迁就,虽然使当事人的问题得到解决,但不仅有违公正,更助长了这种社会不良风气,使公众形成错误认识,视此种行径为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方式。

3.舆论错误引导和媒体负面炒作。有些案件或因媒体追求新闻效应而披露或因当事人欲借助舆论左右案件而在媒体或网络上公之于众,而检察机关出于保密或严谨往往不便迅即公开办案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舆论宣传引导,使社会公众对案件产生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更有甚者诱发负面炒作,案件的正常办理受到舆论压力的影响。

三、针对风险案件完善工作机制的建议

高原反应解决办法篇7

(一)群众集访的主要数据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群众集访的频率急剧上升,重复集访增加,异常集访时有发生,稳定形势严峻。X—X月,群众集体上访X批、X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X%,X%。其中,到市集访X批、X人次,到XX集访17批、X人次,到京集访X批、X人次,分别占集访总批次的90.7%,7.9%,1.4%,占集访总人次的94.4%,5.0%,0.6%。与去年同期相比,到市集访批次、人次分别上升了134.9%,345.9%;到XX集访批次上升了41.7%,人次下降了8.6%;到京集访去年同期为0批、0人次。在这些群众集访中,重复集访79批、3784人次,批次、人次分别占集访总批次和总人次的36.7%,46.5%;异常上访19批、660人次,批次、人次分别占集访总批次、总人次的8.8%,8.1%。与去年同期相比,重复集访批次、人次分别上升了393.8%,858.0%,异常集访批次、人次分别上升了137.5%,633.3%。

(二)集访反映的主要问题(三)群众集访的主要特点

一是集体上访数量增多、规模增大。我市今年集体上访增多,其批次和人次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上升,且发生时间较为集中,有时一天到市集访多达

7、8批。集体上访规模增大,特别是在涉及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安置补偿等方面表现突出,在X—X月的群众到市集访中,50—100人的集访65批,占到市集访总批次的33.3%;100人以上的集访30批,占到市集访总批次的15.4%。

二是重复访、到XX进京访和异常访增多。重复集访占集访总量的比重大,且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如在群众到市集访中,重复集访批次几乎占市集访总批次的50%。到XX集访批次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上升,到京集访的批次和人次骤增。异常上访的批次、人次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有的围堵纠缠领导,有的阻拦领导车辆,有的在市机关大院高声喧闹,甚至损毁机关办公设施等,无序上访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集体上访反映的问题较为集中。集访问题集中反映在企业改制、人事劳动保障、征地补偿三方面。特别是在到市集访反映中尤其突出,反映这三方面问题的集访约占到市集访总量的65%,其中企业改制问题约占45%左右。

四是上访呈现组织化趋势。群众集访的组织化程度日渐提高,同一上访批次内出现精心策划组织、筹集上访经费、寻求外援扩大影响等行为,不同批次集访之间相互串联现象有所显现。

五是劝返处置和矛盾化解难度大。少数集访群众行为极端,不听劝解,长时间滞留不归;也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为达一己之私,通过组织、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集体上访,给市委、市政府施加压力,劝返处置难。当前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涉及面大、矛盾复杂、尖锐,有的是已积压多年的老问题,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化解难度大。

六是消极影响较为严重。集访、重复访、异常访不断增多,影响到了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正常办公,分散了党委、政府集中抓发展的精力,影响到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在群众中的威信。二、群众集访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随着我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问题和矛盾不可避免地增多、复杂化,导致群众集访增多。总的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部分因改革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未得到及时妥善解决。一是企事业单位改制逐年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职工在心理上无法接受“国营待遇”、“下岗失业”这个现实,提出许多超越政策性的无理要求,因无法满足便群起而闹事。二是为加快XXX经济建设速度,高速公路、XX快速铁路、XX电站和旧城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开工,这些项目都因占用地多,涉及到城乡居民和农民要离开祖辈世代生活的家园,心里上部分群众本身就有抵触情绪,加之对征地撤迁政策不理解,尽管政府完全按有关政策进行征地、拆迁补偿,但仍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这又产生新的矛盾,导致不断围攻政府,甚至阻挡施工的大规模群体性集访闹事。三是少数干部因为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难度大,接待群众存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不文明行政行为,或者采取躲、拖的办法,致使小问题拖成了大问题,引发集体上访。

(二)工作机制不健全。一是工作责任制未完全落实。个别镇街和部门对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处理问题责任不明,使得相当部分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致使矛盾积压,群众集访增多。二是问题处置机制不健全。信息的获取、掌握、报送和问题的处置脱节,工作较为被动。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方面,普遍存在“重排查、轻调处”、“重汇报、少措施”的现象。排查出问题后相应的处置预案不充分,出现群众集访或仍有盲目应付的;有少数单位对排查出问题置之不理,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办法不多,力度不大,这是造成群众集访、重访、越级上访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工作的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机制尚不够健全。对因工作不力、处置不及时、不妥当而造成矛盾激化引发群众集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的责任单位、责任人没有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三)工作开展不够扎实。一些基层干部遇事不愿管、无力管,矛盾纠纷出现后未予有效的疏导化解;有的问题涉及需由多个部门联合处理的,相关责任单位主动性差,不牵头解决,甚至“踢皮球”,使矛盾积存、恶化,造成越级集访。

(四)部门自身建设不够。部门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不足,未能很好的发挥其统筹、协调、参谋职能。部门的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

(五)宣传、疏导工作未做到位。部分群众不能很好地看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足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不能正确理解政策,自私心太重,行为偏激,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思想。也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专门组织、煽动群众集体上访给市委、市政府施加压力,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六)现行法规还不完善。对少数上访人违反《条例》的一些行为还缺乏刚性较强的处罚规定。三、解决群众集访的对策及建议

群众集访事件的产生是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矛盾,其性质还是人民内部矛盾。应采取教育、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站在稳定大局的高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遏制当前群众集访增多的势头。

(一)进一步提高做好集访工作的思想认识。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集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积极稳妥地解决集访问题,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二)进一步做好群众集访处置工作。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高度重视、妥善处置群众问题。对已出现的群众集访问题,一要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应要求其推选出代表,再与接待人员或领导直接对话,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应予以当场答复,对他们提出的无理要求要态度鲜明,讲清法律和政策规定,打消其幻想。二要不惧怕群访集访。积极争取大多数,孤立少数,可以面对面开展宣传攻势,讲明依法解决的方法和闹事的危害。争取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对少数不法分子也绝不手软,坚决绳之以法。三要分类处置。对于反复性的集访事件,应采取分门别类、归口负责,做好问题产生的专题调查研究,制定出彻底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使其尽快息访。四要齐心协力,共同化解矛盾。处置群体性集访事件涉及多个部门,有关部门必须步调一致,研究处置方案,明确部门分工,并按照分工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做好集访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达到明显的效果。

(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工作机制。一是强化工作责任制度,完善“一把手”担负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人员直接负责、相关单位协调配合的责任体系。二是完善办信制度。纠正“重访轻信”的认识偏差。及时妥善处理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重视群众初信初访的处理,努力提高一次性办结率,减少重复。特别是对联名来信反映的一些群体性问题,要明确责任,落实措施,限时解决,避免“信”转为“访。三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立足抓小、抓早、抓苗头,及时准确捕捉可能引发群众集访的信息,把工作做在前头。特别是对群众思想上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不能激化矛盾,努力将矛盾在基层得到依法、及时、妥善地解决。同时,严格依法行政,按程序办事,减少因行政执法行为不当而引发的各种问题。四是强化督查督办。对一些重点突出问题,部门和党委政府督查室要联合督查督办,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特别是对承诺解决的问题,应加大协调力度,加快督办进度,尽快予以落实和解决,取信于民。五是强化责任制度。把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实行单项考核和“一票否决制”,以强化责任,并更好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对工作不力、激化矛盾等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要严格责任追究。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基层工作既是群众的源头,又是解决问题、减少群众集访的关键环节。一是要树立群众观点,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正确对待群众,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二是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对重大问题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查,认真研究处理办法,有力协调各方力量开展工作。三是机构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深入到群众中去开展疏导化解工作,并直接了解处理结果,督促问题的解决。四是对已经引起群众集访的问题,相关单位要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落实措施,妥善解决集访群众反映的问题,避免发生重复集访。五是创新工作方式。工作要变被动为主动,增强敏锐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做到“未雨绸缪”。例如,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征地方面,由于补偿标准总体偏低,失地农民的生计如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提前介入,采取“培训一批、教育一批、处置一批”的办法避免或减少群众集访。即统一组织一批被征地年轻人员学习培训实用技术使其更好的自谋生计;对因不懂政策有意见的被征地户,加强政策宣讲和思想教育工作;对为达个人目的而挑唆、串联群众闹事的,要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依法予以处置。

(五)进一步规范群众上访秩序。希望进一步完善法规,加强对异常上访的处理。对蓄意制造影响,组织大规模群众堵路、堵门,对受理机关施加压力的过激行为,公安部门要积极配合部门坚决地予以制止和依法处置。要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和办法,坚持教育和处理相结合,说理和顺气相结合,普法和执法相结合的原则,果断处理,规范上访秩序,树立起党委、政府的权威。

高原反应解决办法篇8

二、督办工作原则:

1、领导负责的原则。督办工作要置于基地领导有效控制之下,坚持基地领导、综合管理部领导主管原则。督办事项 (文件办理除外)要经有关领导审批后才能立项。督办过程中的进展情况综合管理部要及时报告基地领导,遇有重大问题请基地主管领导出面协调。

督办结果上报前要经主管领导审核。

2 、分流承办的原则。综合管理部主要是根据基地领导的指示、要求和意图开展工作,既不能直接处理问题,也不能代替职能部、中心的工作,必须坚持分流承办的原则,对督办事项及时选行任务分解,下达有关单位具体承办。对于涉及几个部门的督办事项,要明确牵头负责的单位和领导,做好协调工作。

3、实事求是的原则。督办工作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较全面地了解和反映各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情况,避免形式主义,要善于及时发现和反映问题。

三、督办事项确定后, 要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按照领导负责、分流承办的原则,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做到件件有人负贵,事事有部门承办。

四、对领导重要指示,重要决议、工作部署的落实、要制定督促检查工作方案。根据实施的进度,分阶段、有侧重地检查。正在落实的查进度;已经落实的查效果;没有落实的 查原因。对于难以把握的重大问题应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领导报告。

五、各单位对基地下达的督办事项要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落实情况,并根据要求写出专题报告。综合管理部要及时检查并向基地主管领导报告情况。

六、对各单位落实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及重要指示的办理情况,基地将进行通报。对贯彻落实好的,要总结经验,及时推广;贯彻落实不好的,要查明原因,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者的责任,严肃处理。

七、督办事项要本着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答复的原则,做好情况反馈工作,使领导及时掌握整个工作进程。

八、督办工作由综合管理部负责。

九、督办工作程序:

1、拟办。综合管理部应提出督办事项拟办计划和意见。计划一般应包括督办事项、承办单位、时限和要求等。

2、交办。交办采取发《上海基地督(催)办单》的形式,交有关单位办理。交办应努力做到任务量化、时限具体化、责任明确化。

3、催办。《上海基地督(催)办单》发出后,要及时了解督办件的运行和办理情况,并适时加以催办。基地所属各单位在接到《上海基地督(催)办单》后,应明确主管领导,并指定专人承办,在规定时限内将落实情况报综合管理部。

4、总结。综合管理部对承办单位报来的落实情况。要认真进行审查,整理后送部领导审阅。同时做好材料归档工作。

十、考核奖惩

1、基地将督办工作列入责任制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分两个方面,一是督办工作运行情况,包括部门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工作程序规范等;二是督办工作质量,即督办事项办理落实的时效性、落实内容的全面性以及督办报告质量。

2、基地按季采取《督办通报》的形式,对督办事项的办理落实情况进行通报。

3、对在考核中成绩显著的,或上报督办材料积极,反映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且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责任制考核中给予奖励,奖励办法另行规定。

4、对未按时办结的、被退办的、办理质量不高的,在责任制考核中给予处罚,处罚办法另行规定。

十一、附则:

上一篇:新入职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酒店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