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内涵范文

时间:2023-12-28 17:26:02

环境工程内涵

环境工程内涵篇1

一、加强日常养护,确保公路畅通

为加强干线公路日常养护,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年初,我局及时召开各养护单位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养护工作,一是制订小修工程考核办法,成立考核小组,完善考核监督体制,加强考核管理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先后对国道线、线,省道线、线、线路肩进行整修上土,对桥梁、涵洞、排水沟进行清理疏通,修复绿化池、排水沟、平交道口、路宅分家、桥护栏,补植、移植各类树株,完成小修工程投资39.6万元;二是加强路面保洁力度,提高保洁频率,特别是旧邹线北段个别弯道、石子厂路口,安排专人严把死守,随脏随扫;三是及时维修、扶正、加固各类公路附属设施,完成公路保养工程投资177万元。同时对去年年终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逐条进行分析研究,狠抓整改落实,路容路貌大有改观,养护质量明显提高。

(二) 强化绿化护管,提高绿化档次

今年,在市局没有绿化计划情况下,我局强抓春季绿化黄金季节,先后对省道线彭集以西国槐段、县界段、省道线大羊以西段进行绿化改造,移植、补植、新植金丝柳、大法桐、百日红、高杆女贞、小法桐、国槐、千头椿、火举树、木槿等树株3577棵,其次对国道线樱花、省道线百日红段进行浇水,对省道线南段、线南段、线大井段路树进行高标准修剪,修剪金丝柳3295多株。为确保绿化质量,提高绿化成活率、保存率,我们一是及时对所有新绿化树株进行浇水;二是加强看管,找责任心强的养护员日夜看守;三是及时扶正,为确保树株成活率、栽植质量,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对新植树株进行扶正、培土、封坑。目前各项绿化工作进展有序,绿化效果明显。

(三) 重视桥涵护管,确保安全畅通

为确保干线公路桥涵安全运营,我局一是加强桥涵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及时掌握桥涵动态,坚持桥梁“四个一”管理制度,明确具体责任人,加强桥涵考核管理力度;二是积极主动做好涵洞调查工作,掌握涵洞基本数据,登记涵洞台账;三是备齐桥涵日常检测设备,按市局要求,我局在原有桥涵检测设备的基础上,新购置充气橡皮艇一套、活动式人字梯一架、强光灯一个,为各项桥涵数据检测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积极做好桥涵清理、疏通工作,特别是强抓国道线拓宽,桥涵需加长的大好时机,及时组织人员对沿线加长桥涵进行彻底清淤、疏通,截止目前,共清理疏通桥涵35座,为桥涵安全畅通奠定了基础。

(四) 主动出击,确保公路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在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局按照省市县公路综合整治年活动安排部署,一是成立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织机构,积极组织养护路政人员对干线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杂树、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进行详细调查,摸清摸透需要采伐移植的树株、拆迁的房屋,做好准备工作;二是根据泰安市公路综合整治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及时制订东平县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并上报县政府,争取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三是积极与沿线乡镇主动协调,把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沿线乡镇的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寻找路域环境整治工作与乡镇建设的结合点,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整治工作机制,全面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四是以重点工程建设带动整治活动开展。在今年实施的国道拓宽改造、国道流泽西桥改建、国道东平段路面翻修工程中,我们按照干一个工程整治一条路域环境的要求,统筹安排,积极协调,实现了路域环境整治与重点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目前,随着国道线南段拓宽工程的启动,路域环境已得到明显改观,另外,经我局主动协调,乡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全面启动,势头强劲。

(五) 强化管理,提高内业管理水平 我局高度重视养护内业管理工作,根据市局新内业标准,指定专职内业人员,到市局参加内业培训,由于迎国检内业整理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我局为养护处新配置微机一台,购置档案厨3个,同时为确保各类养护数据材料的及时快捷传递,局主动为各公路站、养护中心开通宽带业务,有效提高了办公效率。目前,各养护单位内业人员正按照新内业标准,结合迎国检工作安排,加班加点,对至2012年的全部养护内业材料进行梳理,为迎接全国养护大检查做好充分准备。

(六) 积极主动,支持重点工程建设

自国道线拓宽工程开工以来,养护干部职工积极响应我县重点工程建设号召,按照局工作安排部署,及时组织人员移植各类树株8000余棵,搬运存放路肩板、预制块、路宅分家盖板8600余块,拆除存放各类标志标牌50余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3万余元。

环境工程内涵篇2

一、加强日常养护,确保公路畅通

为加强干线公路日常养护,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年初,我局及时召开各养护单位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养护工作,一是制订小修工程考核办法,成立考核小组,完善考核监督体制,加强考核管理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先后对国道线、线,省道线、线、线路肩进行整修上土,对桥梁、涵洞、排水沟进行清理疏通,修复绿化池、排水沟、平交道口、路宅分家、桥护栏,补植、移植各类树株,完成小修工程投资39.6万元;二是加强路面保洁力度,提高保洁频率,特别是旧邹线北段个别弯道、石子厂路口,安排专人严把死守,随脏随扫;三是及时维修、扶正、加固各类公路附属设施,完成公路保养工程投资177万元。同时对去年年终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逐条进行分析研究,狠抓整改落实,路容路貌大有改观,养护质量明显提高。

(二)强化绿化护管,提高绿化档次

今年,在市局没有绿化计划情况下,我局强抓春季绿化黄金季节,先后对省道线彭集以西国槐段、县界段、省道线大羊以西段进行绿化改造,移植、补植、新植金丝柳、大法桐、百日红、高杆女贞、小法桐、国槐、千头椿、火举树、木槿等树株3577棵,其次对国道线樱花、省道线百日红段进行浇水,对省道线南段、线南段、线大井段路树进行高标准修剪,修剪金丝柳3295多株。为确保绿化质量,提高绿化成活率、保存率,我们一是及时对所有新绿化树株进行浇水;二是加强看管,找责任心强的养护员日夜看守;三是及时扶正,为确保树株成活率、栽植质量,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对新植树株进行扶正、培土、封坑。目前各项绿化工作进展有序,绿化效果明显。

(三)重视桥涵护管,确保安全畅通

为确保干线公路桥涵安全运营,我局一是加强桥涵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及时掌握桥涵动态,坚持桥梁“四个一”管理制度,明确具体责任人,加强桥涵考核管理力度;二是积极主动做好涵洞调查工作,掌握涵洞基本数据,登记涵洞台账;三是备齐桥涵日常检测设备,按市局要求,我局在原有桥涵检测设备的基础上,新购置充气橡皮艇一套、活动式人字梯一架、强光灯一个,为各项桥涵数据检测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积极做好桥涵清理、疏通工作,特别是强抓国道线拓宽,桥涵需加长的大好时机,及时组织人员对沿线加长桥涵进行彻底清淤、疏通,截止目前,共清理疏通桥涵35座,为桥涵安全畅通奠定了基础。

(四)主动出击,确保公路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在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局按照省市县公路综合整治年活动安排部署,一是成立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织机构,积极组织养护路政人员对干线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杂树、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进行详细调查,摸清摸透需要采伐移植的树株、拆迁的房屋,做好准备工作;二是根据泰安市公路综合整治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及时制订东平县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并上报县政府,争取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三是积极与沿线乡镇主动协调,把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沿线乡镇的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寻找路域环境整治工作与乡镇建设的结合点,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整治工作机制,全面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四是以重点工程建设带动整治活动开展。在今年实施的国道拓宽改造、国道流泽西桥改建、国道东平段路面翻修工程中,我们按照干一个工程整治一条路域环境的要求,统筹安排,积极协调,实现了路域环境整治与重点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目前,随着国道线南段拓宽工程的启动,路域环境已得到明显改观,另外,经我局主动协调,乡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全面启动,势头强劲。

(五)强化管理,提高内业管理水平

我局高度重视养护内业管理工作,根据市局新内业标准,指定专职内业人员,到市局参加内业培训,由于迎国检内业整理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我局为养护处新配置微机一台,购置档案厨3个,同时为确保各类养护数据材料的及时快捷传递,局主动为各公路站、养护中心开通宽带业务,有效提高了办公效率。目前,各养护单位内业人员正按照新内业标准,结合迎国检工作安排,加班加点,对至的全部养护内业材料进行梳理,为迎接全国养护大检查做好充分准备。

(六)积极主动,支持重点工程建设

自国道线拓宽工程开工以来,养护干部职工积极响应我县重点工程建设号召,按照局工作安排部署,及时组织人员移植各类树株8000余棵,搬运存放路肩板、预制块、路宅分家盖板8600余块,拆除存放各类标志标牌50余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3万余元。

(七)重视路况调查,确保数据准确

为迎国检、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国道线大修改造各项工作提供第一手准确数据,全体养护人员加班加点,多次步行在各条干线公路上,先后上报各类路况调查报表20份、照片628张、影像资料1份,为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全年养护计划的制订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第二季度工作计划

在下一步的养护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按照市局要求,进一步加大养护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养护工作任务。

1、加强日常保洁及小修工程管理,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全面提高养护质量;

2、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做好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3、配合国道线、线重点工程建设,做好大修完工后的附属工程建设及各项应急工作;

4、按照市局养护工作安排,做好各项养护中修及专项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5、根据迎国检工作要求,做好各项内业资料的整理工作;

环境工程内涵篇3

城市河道不但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人水和谐的城市景观,才能真正地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本文以深圳市盐田河景观改造工程为例,从现代景观环境对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需求出发,从景观生态设计的角度对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思考和研究。

通过对深圳市盐田河进行实地勘察,分析各岸段水景、生态环境,掌握工程在河床、驳岸、及绿化设计方面所作的生态性改造尝试,发现并认识到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实质。只有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对城市河道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尊重自然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同时在保护和创造生物良好生存条件和环境的前提下注重安全性、耐久性和自然景观效果,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出和实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与景观设计的策略,构建人水和谐的河道景观生态系统。

关键字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景观设计;盐田河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城市和到普遍存在淤积、污染等现象,许多河道失去了饮用水源甚至生活用水的功能,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可以说对河道的生态治理日益紧迫。景观城市河道水系统的功能比如航运、排水等已经被充分的利用,但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系统应该具有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却往往被忽视。以前在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治理的时候往往采取治理工程和设计规划分别实施,工程人员与设计师分别作业的方法和流程。而且传统的设计理念往往是以工程的角度为主,以最小的投入达到工程要求;排水、防洪是首要目标而混凝土结构是实现工程最普遍和可靠的手段。在这种治水理念的指导下,城市的生态系统、周边居民及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往往被忽视;整个岸区和河道也没有被视为城市公共空间,而是单纯的截弯取直、高筑堤岸,使得滨水景观在城市的生态价值中失去了活力。因此,治水和设计要有机结合,以新的理念和观念重新审视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改造。应该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和水环境的生态功能出发,一方面注重水质的提高、水环境的改善以及水生态系统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岸线景观,营造出具有视觉效果和优良体验的和到环境。

2.研究意义

随着人们支配河流的能力日益提高,给河流也呆了越来越大的伤害。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尤其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污染,更是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目前的城市河道水资源条件迫切需要得以改善,无论是水质的提高还是水景的改善,甚至水生态系统的完善都是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一方面需要注重工程技术的治理手段,同时要关注景观设计的美学效

果,还要考虑到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只有经过多方面的慎重考量、规划、设计、施工,才能即可治水又能美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 深圳市盐田河河道水环境改造及景观设计

(一)河道现状特点

盐田河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内,是该区的一条主要河流。全长6.4公里,流域面积20.8平方千米,综合整治工程从2005年开始。其中,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位于盐田河双拥公园下有段至盐田河内湾出海口。盐田河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设计以及管理,防洪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的标准。护岸在洪水中多发生水毁,洪水给周边居民和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沿河多见坍塌的河岸、淤积严重,而且临近社区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排入河道的污水对河道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

(二)规划目标及理念

盐田河在综合治理规划的过程中吸收了国内、外治河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在满足水源保护和防洪的基础上,将盐田河治理规划成为具有示范性的生态、景观河流。在河道治理方面主要采用人工生态驳岸对自然河岸进行“可渗透性”的整治。同时,生态驳岸将滨水区植物与堤内植物进行有效联系,构成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景观设计方面,在原有地形、道路和植被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充分

考虑到保护并利用现状。同时,通过丰富驳岸滨水边界的景观要素,增加亲水空间、强化亲水设施,利用盐田河周边的自然风貌,形成协调融合的生态景观。

(三)治理对策

1.水环境治理传统工程措施

在盐田河治理工程措施中,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改善水质,采用了传统的水体置换和引水配水的工程,将“静止”的水变成活动的水,使水流动起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盐田河上修建了两座钢筋混凝土自动翻板闸,闸门可自动调控,拦挡和释放河水。同时,一次性清除了14.12万立方米的淤泥,帮助盐田河水实现吐旧纳新、水体置换的效果和目标。

至今为止,采取截污和改善河网水质的综合措施一直是改善水质严重污染地区的主要措施。在盐田河治理工程中,在对现状进行充分考虑的前提下,工程主要采用了点截污和大截污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找出污水管道并将其接入污水管网,另一方面在河道两岸布置截污干管和截污泵站,集中截污并送往污水处理厂。对于沿河两岸的企业和居民区不仅要将其排放的污水接入污水管道中,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居民和企业素质、规范,从根本上改变和杜绝往河道内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陋习。

2.水环境治理生态工程措施

环境工程内涵篇4

关键词:文化建设;内涵;发展

学校发展有多种表现,主要表现为教学资源的集聚、规模的扩张、结构的改善、质量的提升以及效益的提高,归结起来不外乎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两种方式。学校发展究竟采用何种发展方式,应该与学校自身历史发展和文化资源禀赋相适应,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应该满足人们对学校发展认知的新期待,满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新要求。

1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对学校文化的释义虽意蕴纷纷,但殊途同归。郑金州把学校文化界定为“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惯形成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1]。顾明远认为,“学校文化应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2]。”综合看来,学校文化应是学校教职员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思想基础、价值导向和行为方式,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重点是学校办学理念,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群体意识等方面。学校内涵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资源、能量和创造力的整合、协调、优化和激发,是学校由量的扩张到质的升华,由旧质到新质的不断螺旋式推进的发展过程。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力量,是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现实前提和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内涵发展将为学校开展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内容和重点,有力促进整个学校文化系统的形成,乃至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2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内涵发展

2.1学校文化建设是内涵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校文化是一种潜在持续发挥熏陶和教育作用的力量,是一所学校思想精神之脉。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其中铁打的营盘既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更内含学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学校之间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的物质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层面。学校内涵发展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应该立足于各个学校现有文化建设水平现状。学校内涵发展必须将学校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挖掘潜力,找寻动力和激发创造力,进而深深根植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3]。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要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变革学校内部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这些目标的实现过程恰恰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2学校文化建设是内涵发展的手段行为主体和行为目的之间存在一系列中介,主体实现行为目的必须将目的作用于客体,借助工具和手段,改变客体形式、状态。因此,在肯定目的价值的同时应肯定工具价值的合理性。学校文化建设除了自身目的价值以外,相对于学校内涵发展,更应彰显其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文化可以凝聚人心、聚集人气,为学校内涵发展凝聚共识;其次,学校文化可以整合学校愿景、使命、方略以及相应的战略举措,为学校发展统一行动;第三,学校文化可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激励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改造不合内涵发展的文化客体,更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多方面动力源;第四,学校文化建设成果是检验学校内涵发展的评价依据。多样性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最主要载体,学校内涵发展的结果怎么样,通过对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感知便一目了然。

3学校文化建设要以内涵发展为目的

3.1学校内涵发展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

“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科学定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前提。因此,学校发展应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整合资源、把握趋势、围绕重点、科学定位。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普遍意识和理性精神,也是学校发展的历史沉淀,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理性力量。学校文化建设应以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为目的,以发挥学校内涵发展功能为手段,以学校内涵发展定位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

3.2学校内涵发展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点

学校内涵发展应全面贯彻“以人文本”的价值理念。应该挖掘学校内涵发展内在深层次因素,凸显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性,将文化建设纳入内涵发展的整体设计当中。学校文化是学校之魂,学校文化建设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明确战略目标前提下,统筹兼顾,有所侧重,抓住重点。学校文化建设应注重培育人文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传承历史文明、优化制度设计、改革课程设置,要将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作为首要,将培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作为重点,将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作为标准。

3.3学校内涵发展赋予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生动举措,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文化建设主体角度看,学校内涵发展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发展。主体的文化实践需要相应的行为载体。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可以分成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管理者文化,其中管理者文化具有统摄作用,师生文化是建设的重点。另外,从中小学文化建设的对象角度看,深化学校内涵发展,要分类、分层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根据内容的层次性应分成物质层文化、制度层文化以及精神层文化等内在的文化建设。从学校内涵发展的目的性看,中小学文化建设内容立足现实性、注重渗透性、富有特色性、体现发展性。

4学校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的统一

4.1学校内涵发展与文化建设理念统一

(1)指导思想的一致性。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是关系国家教育全局和国民素质提高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化学校内涵发展,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契机,挖掘校内外资源,做足做实校园文化建设这篇文章;以全面深化学校改革为动力,激发全体师生创造活力;以全面依法治国为儆校,推进依法治校和管理育人;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证,推动学校廉政文化和制度建设。

(2)价值导向的一致性。学校内涵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应定位在教师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之上,人是学校开展教育的目标和根本,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内在精神与外在氛围的集中体现,是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将学校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紧密融合,在实践中彰显人本精神,重视人文关怀,营造人文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应有的价值认知。同时,学校内涵发展应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前提的教育资源整合、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效益提升的本质体现。

(3)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学校内涵发展与文化建设二者在价值导向上的一致性,决定着其发展目标的一致性。首先,二者共同终极目标是育人为本。具体体现在一个学校的办学目标上,落实在学校的办学过程中,表现在办学质量和效益上。其次,不可否认二者在目标上的差异性。学校内涵发展应该更加关注学校发展内在质的规定性,学校文化建设较多关注外在形的表达以及同文化载体结合融合程度,在文化传承基础上,体现学校文化的独特性、新颖性和导向性。

4.2二者统一于学校全面发展中

(1)凝练学校精神文化。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化并伴随的一种非物质力量。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导向作用。建设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精神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需要加以凝练,归纳。学校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学校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锻造管理者和教师政治品格、师德素养、健康心理,引导广大管理者、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提升学校精神文化[4],让教师群体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治学态度和醇和的师生关系。要加强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成长的意识,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文化育人体系,促进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2)锻造学校制度文化。将顶层设计引入学校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系统规划,科学设计契合学校内涵发展的制度文化体系。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既要立足现实,也要着眼长远,既要求变求新,更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切记头脑发热、盲目施行,更不可朝令夕改。制度设计要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公平性、发展性、系统性原则。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涵盖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制度,制度体系内部要围绕主旋律,首尾照应,相互契合[5]。制度的形成过程要体现学校内部管理的民主化,要反映学校文化历史的传承,要围绕内涵发展的目标前行。

(3)提升学校教学文化。坚持科学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确定学校办学目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坚持内涵发展,摒弃学校传统管理模式,引进优化吸收中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完善学校组织结构、部门职能和评价体系的调整,突出“文化和内涵”这两个关键词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学生评价中的份量。坚持全面发展,开展学生文体活动,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坚持协调发展,既关注学校常规管理,又重视教学管理,既抓好教学,又抓好评测,既注重教师教法的改革,又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改进。

(4)优化学校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手段。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要利用学校的区位优势、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学校历史文化传承和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特点,整合资源,科学谋划,创设富有特色的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注重凸显三个目标:一是凸显教育目标。通过营造具有内涵的人文风景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校园环境打上教育的烙印,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二是凸显愉悦目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校园环境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增设休憩点、晨练处和英语角,精心设计林荫小道、文化长廊、绿草坪和石板路等自然景观小品,让师生在学习、工作之余有锻炼、放松、聊天和娱乐的空间。三是凸显知识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墙、宣传栏,方便学生课外知识的摄取;设置校史馆、名人墙,班级挂设名人警句等,加强对具有教育意义和时代精神的名人名事宣传[6],以感性的认知激励培养学生自省自律自强的意识。

作者:吴铭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郑金州.教育文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76页

[2]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5)

[3]王良江.论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体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5)

[4]沈胜林.论学校内涵发展与文化生成机制的建构[J].教育与管理.2015(9)

[5]周先雁.加强和谐大学文化建设推动大学内涵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10(11)

环境工程内涵篇5

关键词:IC;EHS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在市场规模、产能和工艺技术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目前在全球IC产业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以代工为主的从属地位。同时,IC生产在EHS(Environment,Health and Safety,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面具有高危风险,需要特殊的设备设施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来进行控制,并随制程工艺和相关法规要求的变化而持续改进。在当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下,发达国家正把这种风险向代工厂所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此外,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我国IC企业还必须应对与EHS相关层出不穷的法令法规所造成的贸易壁垒。再加之我国自身对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意识增强,我国IC产业将不得不直面其在EHS方面的挑战。

管理体系是现代的先进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和运行EHS管理体系来管控组织EHS风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理论和实践的证实,我国IC行业引入这一科学方法势在必行。但目前EHS管理体系并没有统一规定的模式和标准,各国都在积极探讨研究之中。我国IC行业的EHS管理体系在分析和借鉴相关管理体系标准的经验之上,更需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来设计和实施。

一、整合型的管理体系

石化行业的HSE(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是石化行业在其多年安全工作经验上为满足自身发展而自发开展的,在时间上甚至早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且并不以获得认证为目的。当石化企业要获得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时,还须将自己的HSE管理体系与ISO14000、OHSAS18000进行整合。相对于石化行业的自发型管理体系,IC行业的EHS管理体系是一种整合型管理体系,它在管控企业EHS风险的同时也要适用于相关国际标准的认证。这就要求它在一个框架下同时满足EHS相关的各种国际标准体系要求,使组织在管理上能够既兼顾各个体系不同,又能够将体系统一策划、资源协同配置,并减少组织机构在职能和人员配置上的重叠、减少工作重复和文件数量。

二、E、H、S的内涵有所延伸

EHS管理体系是环境、健康和安全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在IC行业的EHS管理体系中,这3方面的内涵都有所延伸。从某种意义上讲,IC行业的EHS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具有保健功能,更应当有机会发挥出其激励作用。

(一)环境内涵的延伸

E代表环境,ISO14000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指出:环境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行业的环境管理只关注于企业生产过程对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在IC行业还应将产品和生产现场包含在内。与其他行业相比,IC生产过程对环境除了具有直接的危害性又有着依赖性,而且IC产品作为电子信息产品的中间产品也要配合满足、甚至帮助实现各种终端电子产品的节能和环保要求。

IC产业是一个需要无污染或污染程度极低环境的产业。现在的IC生产技术已经进入纳米阶段,超静厂房的内部洁净度已经达到100级、10级、1级甚至更低。一个可吸颗粒入物甚多、灰尘始终驱之不散的大气环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成品率,为了消除这些灰尘颗粒,需要付出极高的空气净化成本。此外,IC生产必须保证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这样可以使水的净化处理成本大大降低。根据MOS电路失效的原因分析,由于污染问题造成产品失效的比例高达60%左右。由灰尘微粒、无机离子、有机物质、微生物等杂质造成的集成电路表面擦伤、图形断线、线间短路、出现针孔等现象,将直接导致漏电、电特性异常乃至产品报废。这样,IC生产现场(无尘室)的管理自然成为IC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IC是整机高附加值、高性能的倍增器,但它并不是最终产品,如果它不能在整机和系统中应用就没有价值,最终产品的很多关键性能也需要它来实现。比如,在探索降低家用电器待机功耗的电源管理技术中,IC产品的解决方案在节能降耗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还比如IC产品作为电子电器整机产品的核心部件,在整机产品生产的供应链体系中,同样受到欧盟RoHS指令(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的管制。

(二)健康内涵的延伸

H代表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以往的EHS管理体系中可以将H理解为职业健康或者工业卫生。因IC生产厂对周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高危害性,欧美国家都将IC生产厂都盖在非常偏远的地区,甚至包括沙漠地带。而在我国,IC代工厂却多占据在人口密度较高的高科技园区,所以我国IC行业的健康管理还应涵盖到相关方的健康保障和信息沟通措施,包括社区、来访者、外包供应商等。

(三)安全内涵的延伸

S代表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如同健康管理,IC行业的安全管理同样也应涵盖到相关方的健康保障方面,包括来访者、外包的供应商、顾客、社区等。

此外,我国的IC生产相对其他行业对“安全”的期望也更为苛刻。IC产品生命周期很短,有时半年甚至一季即推出新的产品。我国IC企业在以代工为主的生产模式下,是依靠在产品周期内快速大批量生产来获利,很难承受哪怕微小事故带来的损失。一般情况下,IC制造厂停产每分钟会造成约4万美元的经济损失,且事故通常造成的停机时间为30分钟,那么每次错误的停机警报将会导致上百万美元甚至更高的经济损失,这还没有算上由于停机产生的报废产品的价值。先进半导体2007年10月27日发生的长达2小时停电事故,严重损坏公司5英寸、6英寸和8英寸工厂若干设备及正在生产程式中的晶圆,此次事故造成的晶圆和生产能力损失可能使该公司2007年第4季度销售收入减少1亿元。主要是因为它在制程中使用高毒性、腐蚀性及易燃性气体,及液体外亦使用大量可燃性塑材,增加火灾的重要因素。

三、涵盖的标准有所增加

由于IC行业EHS内涵的延伸,其EHS管理体系应涵盖的国际标准也随之增加。除了ISO14001和OHSAS18000外,还应涵盖QC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标准)。QC080000由国际电工委员会开发,是基于过程管理思想建立的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它强调应用通用的“过程管理”模式来解决不同企业、不同产品应对不同国家与地区有害物质管理要求的多样性,建立统一的国际管理标准与持久有效的管理体系,从而帮助企业跨越种类繁多的绿色贸易壁垒。一方面,QC080000是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一分子。ISO14000是对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管理,它的重点是生产过程的污染预防、环境保护、改革工艺设备和实现节能降耗,而QC080000的侧重点在于控制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要达到无有害物质的要求也需要让生产的工艺环境无污染,这就可能会涉及要达到ISO14001中的一些要求,或者是利用ISO14000的部分管理措施来共同控制有害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如果将产品的环境要求视为产品质量内涵的一种延伸,QC080000也可以看作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附加要求,是在产品的生产制造、服务维护的整个过程中控制有害物质的一个管理体制。涵盖了QC080000的EHS管理体系需要将过程模式和PDCA循环模式统一结合运行,这也为未来EHS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

EHS管理体系为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工具,但它仍然要由具体的人来落实和推行。根据其他行业管理体系的实践经验来看,管理体系若要真正发挥出效力并持续改善,必须有一个支撑它的文化氛围。在IC行业的EHS管理体系中,不妨利用该行业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来加强企业的EHS文化建设,从而更好地保障EHS管理体系的运行。知识有助文化的形成,先进的文化也有利于对知识的探索,他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IC行业EHS管理体系中知识的概念包含信息、经验、文化、思想、制度、流程、技术等各方面的内容,既包括如标准、法规、操作规范等显性知识,也包括思想、习惯、经验等隐性知识。可以将一般管理体系中的“能力,培训与意识”、“法律、法规和与相关方要求”、“领导和承诺”、甚至“文件和文件控制”要素都整合在“知识”要素下,从知识管理和文化培育的角度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帮助组织提高分析和决策能力、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积累经验教训,通过知识要素的实施促进EHS文化的认同,借力EHS文化加速EHS管理体系的深入建设。

五、管理体系信息化控制

EHS管理体系的运作过程是一个有序地处理大量信息的过程,大量原始记录的处理、保存和调用,知识的更新、共享和传播,都迫切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信息化程度很高的IC行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来全面控制EHS管理体系的运行成为可能。EHS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运行的EHS信息处于动态管理、资源共享状态,甚至可以智能化地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或发出预警。通过在EHS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EHS管理体系标准,规范地配置PDCA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保证HSE管理体系运行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比如员工可以查阅EHS相关资料、定期接受在线的EHS知识测试以检验培训成果;EHS经理可以分析工厂的工伤和患病趋势;系统可以随时提供EHS执行和计划实施的情况,按月、季、年汇报EHS业绩数据。以外,应当注意EHS管理涉及到组织的各个业务环节,因此EHS管理信息系统的各模块的功能和流程应当与企业内其他系统的功能和流程相集成,比如IC制造厂中的MES系统。

参考文献:

1、卓红,吴宁.建立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四川冶金,2008(2).

2、周爱国.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与HSE管理体系整合技术原理和实践[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3(1).

3、王阳元,王永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之路[M].科学出版社,2008.

4、张立勇.浅谈企业HSE文化的培育与创建[J].吐哈汽油,2008(2).

5、文新辉,姜波.集成经验、信息和管理知识.保障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论文集[A],2004(7).

环境工程内涵篇6

关键词:室内;陈设;空间环境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189-01

一、室内陈设艺术的涵义和特点

(一)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内涵

“陈设”伴随着人类发展的整个历程,与生活息息相关,“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将具有悠久历史的陈设艺术应用于生活之中,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视觉艺术、营销学、人体工程学等多门学科。它是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根据环境特点、功能需求、审美要求、使用对象要求、工艺特点等要素,精心设计出高舒适度、高艺术境界、高品位的理想环境。

(二)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特点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与室内环境设计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枝、叶与大树的关系,不可强制分开。其实归根结底分也分不开,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与室内环境设计有许多共同点,都要解决室内空间形象设计。只要是属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门类,必然是处在室内设计的环境之中,陈设艺术设计是在室内环境设计的大体创意下,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具体设计工作,如家具、织物、灯具、绿化等设计与挑选问题,体现出文化层次,以获得增光添彩的艺术效果。

二、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对空间环境的建设性

(一)室内空间环境的物质建设

室内的物质建设以自然的和人为的生活要素为基本内容,使人体生理获得健康、安全、舒适、便利为主要目的,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

(二)室内空间环境的精神建设

室内的精神建设是精神品质、性灵和以视觉传递方式的生活内涵为基本领域。从原则上讲,室内精神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艺术性和个性两个方面:艺术性的追求是美化室内视觉环境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在装饰规律中形式原理和形式法则的基础上面。无论是室内的造型、色彩、光线和材质等要素,必须在美学原理的制约下,求得敏锐感观和鼓舞精神,陶冶情操的美感效果。个性的塑造是表现室内性灵境界的理想选择,是完全建立在性格、特性、性情和学识教养深度各异的因素之上,通过室内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情趣和格调,才能满足和表现每个个人和群体的特殊精神品质和心灵内涵。

陈设艺术设计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建设性还体现着与人的密切联系上,在室内空间,占主体地位的是陈设品,同人的关系最密切的部分也是陈设品。因此按照室内环境总体要求和人的需要,从艺术的视角科学合理地选配、布置陈设品,为人们营造一个文化品位与艺术境界高、安全、健康、自然、和谐的室内环境。

三、室内空间环境陈设艺术的教学设计思路

早在1877 年,室内设计作为一个行业在国际上出现开始,到1930 年在美国正式成立室内装饰学科。我国目前的室内陈设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一个分支,正逐渐进行行业的细分,已逐步独立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但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前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教学还保持着与室内设计相一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基础教学的研究,课程的设置主要还是从定义、目的、风格流派、设计形式、不同功能空间应用方法、作品分析上开展教学,这都属于室内设计教学的延续。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于专题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上要增加体验式培训教学模式和加大校企联合办学的力度。通过了解星星装饰有限公司的体验式培训教学,使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深受启发。星星装饰中经验丰富的老师通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市场总结,为同学们带来了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教学方案。当中涉及面颇广,从家具、灯光、纺织品、花艺、各种装饰品到家居设计流行趋势、创意,再到市场分析、团队管理、培训等等。星星装饰为了帮助学员能够进行实践练习,为同学们提供了六百平方米的实训场地,包括了各种室内风格设计的样本间及不同风格的配饰品,同学们在此不但可以进行真实案例设计,还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家居买手的工作,从而真正了解市场能够为自己的设计作品采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已经无法满足陈设艺术的要求,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职业――陈设艺术设计师正在逐步兴起。因此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教学思路应该有所开拓,构建起一个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他们最终需要完成的是空间环境的风格、品位、艺术化,以此来提高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环境工程内涵篇7

关键词:路涵过渡段注浆施工技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是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列车正常运行的主要构筑物。路涵过渡段是路基设计及施工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发生路基病害的重要部位。在路基与桥梁连接处,由于路基与桥梁刚度差别很大,当列车通过时,必然会增加列车与线路的振动,引起列车与线路结构的相互作用力的增加,影响线路结构的稳定,甚至危及行车安全。在路基与涵洞之间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可使轨道的刚度逐渐变化,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路基与涵洞之间的沉降差,达到降低列车与线路的振动,减缓线路结构的变形,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舒适运行的目的。

邯济增建第二线涵洞接长时,需对既有涵洞进行破除后方可施工。涵洞基坑回填完成后,涵洞与路基结合部填筑直接影响到了既有线行车安全,为防止路基下沉变形,确保路涵过渡段填筑施工质量,对增二线新建涵洞涵背两侧过渡段进行注浆处理,均衡路基与横向结构物间过渡段刚度。

2工程概况

邯济K318+8443-4m涵洞为交通兼排水而设,接长12.06m,涵顶增建二线与营业线线间距为5.3m,涵洞接长属临近营业线C类施工。既有桥为梁式,新建涵洞为框构箱涵。

本涵位于地下水侵蚀环境,具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具氯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L1。土具氯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L1,自19.62高程以下结构采用抗侵蚀混凝土。

3注浆施工技术

路涵过渡段注浆施工,主要是将水泥类的灰浆用加压的方式注入过渡段路基内,并使其快速渗透、扩散、胶凝和固化,力求使路基具有防水性或增加强度,同时消除路基土遇水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塑性变形,提高路涵过渡段路基承载力。注浆施工的效果与灰浆的组分、路基土的特性、地下水的分布、灌注的机械与工艺密切相关,如何取得较好的灌注效果关键是注浆技术方案的确定,其涉及到注浆孔的设置、灌注压力及注浆量的确定、注浆工艺的选择等多方面因素。

3.1注浆孔设置

从距离涵体0.5m起至过渡段填土小于1.5m范围内,按1.0m的行距、间距呈梅花状布孔,孔深进入原地面0.5m,示意如图1:

图1注浆孔设置

涵洞台背由于涵洞施工时的开挖与回填,钻孔灌浆深度以达到涵洞基底增加0.5m为宜。注浆的顺序先注涵背0.5m第一排,依次向远离涵洞方向灌注。注浆范围为填土厚度大于1.5m部分。

3.2灌注压力及浆液配比

第一次灌注采用静压自流式,水灰比0.8:1;第二次劈裂注浆终灌压力为1.5~2.0Mpa并持荷一定时间,具体时间通过试验后确定。水灰比0.5~0.8:1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注入效果,注浆完毕后,立即用清水冲洗注浆管,以防管内沉浆凝固。造成堵管事故。

3.4注浆量的控制

建议水泥注浆量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或根据台后填料不同性质结合地质条件和沉降情况等综合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浆液注入量越大,效果越好,但也可用间歇式的注入方法结合压力的终灌原则进行控制。水泥注入量建议平均每米150~200kg左右。

3.5注浆施工工艺

(1)成孔技术要求

采用XY-100型油压钻机干钻或冲击成孔,钻孔口径为Φ75~91mm。钻孔在无异常情况下,不得挪移孔位,钻孔要保持垂直平顺,偏斜度不得大于10mm,并且将孔内清理干净,孔径和孔深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严禁开水钻进。

(2)注浆技术要求

浆液注入方法分二次,第一次采用静压(自流式)注浆,第二次采用分段劈裂注浆。按每1~2m定点分段劈裂。其具体方法:

将高压注浆管连接在PVC注浆管上,通过自流式静压灌注,当孔口开始溢浆时,即停止灌注。通过一定的初凝析水时间后,补平封堵孔口。

在第一次注浆一定时间后(一般二次注浆在一次注浆形成的水泥结石体强度达到5.0MPa分段依次由下至上进行)进行第二次分段劈裂注浆。先将两端都安装有密封栓塞的注浆芯管插入管内,用壁厚2~2.5mm的6分度锌钢管,裁成设计分段的长度,两端丝扣连接下放到分段的位置,并通过钢管扣件或钢制密封盖固定在钢管管口上,关闭排气阀进行压力分段劈裂注浆,每段注浆达到压力设计标准值后,再自下而上逐次提升芯管进行操作。直至全孔灌注结束,才转入下一个施工孔。

(3)封孔技术要求

注浆工作完成后,用水泥砂浆封口抹平。整个工序结束后,及时打扫清理现场,保证路基面清洁,方能撤离施工现场。

(4)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

图2注浆工艺流程

4结束语

环境工程内涵篇8

介于合金钢波纹管具有运输方便,对基础要求较低,开挖量小,施工简便,并且对土层的热扰动小,目前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段的涵洞工程越来越多的采用钢波纹管涵洞。本课题组安排专人对青海地区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一期已建的波纹管涵进行资料搜集,并搜索相关论文资料。先后派专车对共和至玉树(结古)一期已建公路进行调查、观测并留取影相资料。主要调查内容为:波纹管涵的填土高度及边坡坡度、管涵长度、管涵直径、沿线自然条件、涵洞路基的防护措施及使用状况等。同时对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B2标K557+499直径3m波纹管涵进行现场试验。1 现场实验1.1实验方案课题组与9月10日至11月10分别对k557+499直径3m波纹管涵按照方案进行了温度传感线布置。直径3m波纹管涵洞温度传感器布点:分别在距离管顶0.5m、1.5m,水平方向距离管壁0m、0.75m,距离管底0m、0.75m,布置6组温度传感器;如图4、图5所示,共30个点。图1 测试断面温度传感器布设断面图图2 测试断面温度传感器布设立面图1.2现场实验数据分析

通过在现场,布设试验监测设备,研究不同点位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现场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曲线图3测点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中做了有限元模型计算选取气温边间曲线作为对比。图 3 单波纹管涵测点温度变化曲线注:曲线中测点参考现场试验测点编号图 4 三波纹管涵测点温度变化曲线从上图可以看出,模型温度边界包络地温曲线,符合多年冻土地区温度变化规律,验证了模型边界条件选取的正确性。不同位点温度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呈现正余弦变化形式,土体温度受外界温度变化较为敏感,不同的深度温度峰值有差别,1月份、2月份左右温度呈现最低值,8月份呈现年均最高温。1月份至5月份,土体温度表现为负温阶段,6月至10月中旬表现为正温段。由于测点深度不同,最低温区域温差在3℃左右,最高温区域温差约在5℃左右,符合实际温度变化规律。

图 5单波纹管管管底实测温度曲线图 5 为管底实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洞口向涵洞中心坐标依次增大。由图可以看出,不同月份涵底温度分布具有相似性,洞口温度较涵洞中心温度高,差值为2℃左右。洞口向洞内方向,温度下降较快,至距7m左右温度曲线开始变得平缓,接近水平线,说明涵洞中心10m左右范围内温度在同一时刻呈现内外相等的趋势。不同月份温度曲线在坐标轴竖直方向移动,温度出现跳动,洞口温度波动范围较洞内更大,说明洞口温度受外界环境变化更为敏感,沿着洞深向内,温度值受外界变化波动范围较小,但从洞口至涵洞中心基本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1月份至8月份动身温度持续增加,9月份开始呈现下降趋势,12月、1月份降为年最低温。1月份至2月份温度增加速率较2月份至3月份增加速率小,2月份至3月份洞内温升约2℃,4月份相对5月份温升约4℃,5、6、7月份温升相对稳定,约增2℃,7、8月份温差较小,于8月份涵洞中心取得年最高温2.9℃,9、10月份为温度变化转折点,10、11、12月份温度急剧下降,温差较大,约5℃,涵洞中心取得年最低温,同时洞口也取得年最低温。2有限元数据分析由于现场实测点数量的局限性,下文将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之上进行涵洞与路基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进一步研究波纹管涵与路基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图6 管中心以下地温曲线图 6 为波纹管中心位置沿深度方向的地温曲线,路基嵌入波纹管涵洞以后,改变了原来土基的热状况,提取路中线下方土体温度,研究波纹管对土体稳定性带来的影响。从图可以看出浅层土体年温度变化剧烈,1、2月份涵中心取得年最低温,7、8月份涵中心取得年最高温,其余月份温度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在此范围内波动,说明涵洞中心浅层土体温度和外界环境变化更为直接和紧密。随着深度的增加,涵洞中心以下4m左右每月份的地温曲线逐渐出现合拢趋势,最终归为一条直线,此时温度值约为-0.9℃,此数值表明土体年均温。图 7 (a)、(b)、(c)、(d)为波纹管路中边侧1m处温度与不受涵洞影响的路基温度对比曲线,显示了1、4、7、10月份温度对比情况。图 7(a) 图 7(b)

图 7(c)图 7(d)

图 8 2月份温度云图

图 8 2月份温度云图

图 8、 9 为2、8月份温度云图,显示了波纹管与土体温度分布状况。图 10 涵洞边侧1m处路中沿深度方向温度曲线图 10为路中波纹管侧1m处温度沿深度方向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从路基顶面向下3m深度范围内温度随时间波动剧烈,随着深度增加温度逐渐收拢,说明浅层土体温度受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明显,温度变化反应较为迅速。由于相变作用,一定深度以下土体温度受外界环境变化相对较弱。在路基顶面4m处始,温度曲线呈现发散状,进入波纹管影响区域,波纹管的存在,增大了路基土与外界的热交换面积,引起了波纹管周围路基土体波动,随时间形成圆形温度曲线。3月份和8月份分别取得该位置处年最高温和最低温,从管底向下3m深度处,温度曲线再次出现合拢现象,说明波纹管在竖直方向,对地温影响范围为2-3m左右。曲线最终合拢为一条直线,达到年均地温-0.9℃。1、2、3、4、5、6、12月份波纹管侧1m处,在波纹管影响范围内呈现负温,11、7月份呈现正温,但温度值接近0℃,寒季通过波纹管涵路基吸入了更多的冷量。8、9、10月份呈现正温,正温持续时间较短,温度最高为5℃左右,冷季通过波纹管,路基积聚了大量的冷量,抵消部分正温段热量。3 214国道沿线调查情况2013年6月沿G214旧线对已投入使用多年钢波纹管涵进行调回访调查,起点自K84+810(倒淌河)开始,至K795+900(结古镇)结束,共计调查波纹管涵通道216道。

图11 214沿线部分钢波纹管涵洞使用状况

上一篇:中医药文化的起源范文 下一篇: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