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范文

时间:2023-12-25 17:26:07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1

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2

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HTtP//: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5)水土保持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3

【关键词】山洪灾害;防治重点;防治技术

一、引言

山洪灾害就是由于大范围的在山丘地区降雨由此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引起的灾害。这种灾害给人民的经济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近些年来,由于特殊的灾害天气和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各地区的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灾害时有发生,使很多的人民受到伤害,财产、设施和环境被破坏的情况非常严重。山洪所带来的灾害已经成为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为我国的防洪减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山洪灾害最常见的形式是溪河洪水,会导致山塘、水库的溃决。滑坡会导致植被、山体失去原有的模样,泥石流兼有洪水和滑坡的双重破坏作用,会使城镇、村庄等被掩埋。

二、山洪灾害防治重点

山洪灾害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和季节性,大部分的山洪灾害会发生在6到8月份,发生时经常会伴随着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等灾害,成灾的速度非常快,往往会发生公路中断、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悲剧。只有对山洪灾害进行防治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及时对强降雨情况做出预报,对水情和雨情做出预测,对预测结果要向相关的防灾害部门进行报告,使相关部门可以早做准备,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损失。

(一)暴雨计算

在计算中可以假设洪水和暴雨的频率相同,然后依据制定的频率在当地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流域进行洪水和暴雨的计算,对于各防灾区域所在的流域进行暴雨计算分析,对相应的断面要进行洪水暴雨计算分析,要充分的掌握各断面的不同频率的洪峰水位和洪水流量等。计算时要采用目测和概化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确定河谷的形态,对得出的计算结果和关系曲线进行分析。

(二)洪水分析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洪水的形成因素也不同,要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位置进行不同的分析,这里主要以博州的洪水成因进行分析。博州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位置比较特殊所以形成了特殊的降水特点,有降水区域分布不均匀,降水规律变化大的特点。根据统计的数据得出形成洪水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山区降雨量大,山前容易突然降雨导致的洪水突发现象;第二点是天气变暖,气温突然升高,积雪和冰川融化的水形成了洪水。在博州境内,大部分的河沟都属于山溪河沟,纵向坡度很大,岸边很少有植被生长,融水和暴雨很容易汇集成洪水,使平原区域遭受洪水的伤害。经过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绝大部分的洪水都是由暴雨形成的,冰川融水形成洪水的几率很小。但是,由于暴雨的到来会导致天气的温度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冰川融化形成另一种类型的洪水,两种类型的洪水就对受害区域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三)危险区等级划分

山洪灾害作为一个综合性较高的系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与山洪灾害的发展及危害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降雨、地理环境等多方面都将涉及到山洪所带来的灾害。在我国国内可以将山洪灾害危险区划分为三个区域,山洪灾害一级区、山洪灾害二级区和山洪灾害三级区。山洪灾害一级区是山洪灾害的大区,反应了我国自然情况与经济情况的最重要的差异,山洪灾害二级区也是山洪灾害区反应主要影响山洪灾害的因素,即地形、社会经济和气候方面山洪灾害区域的分异情况。山洪灾害三级区对山洪灾害发育、实际情况和防治的重要性进行了充分的反应。每个省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山洪灾害的危险区进行等级划分,在划分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划分出真正适合自身的危险区等级。

(四)预警指标

山洪的预警指标有很多中发方法,可以主要分成理论和经验两种方法。其中理论方法包括经典水文理论法、土壤饱和度和降雨量关系法、通过水流量反推法、暴雨临界曲线法等。经验法包括统计归纳法、内插法、比拟法等。在我国的山洪灾害区大多数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资料和算法,预警系统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所以,在山洪灾害的预警工作中要加强对预警指标的研究。预警指标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山洪灾害检测预警指标方法的确立、已掌握资料的使用与累积、修订相应的预警指标、对专业技术的加强与培训等。只有加强了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对山洪灾害预警的指标进行确立,进一步提高山洪防治工作,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保护。

三、安全评价体系

山洪灾害防治的安全评价要通过山洪灾害的实际情况产生的,要对山洪灾害的生物防治、防灾工作、减灾工作、水土保持等多方面工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对各地的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进行评价出不同标准和等级。找出山洪灾害防治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为顺利的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健全山洪灾害防治的安全评价体系可以让各地区山洪灾害防治部门对本地区山洪灾害防治的实际情况和安全水平进行充分的掌握,可以根据目前的管理状况对整个地区的防治工作进行总结。根据安全评价体系得出的结论,相关部门要对管理出现漏洞的地方进行有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调整,要尽量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山洪灾害的发生,尽全力减少国家和人民的损失。安全评价体系有效的将救灾转换为防灾,为建立科学的山洪灾害防治系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安全评价系统首先对减灾、防灾工程安全进行评价,减灾和防灾工作对保护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减灾防灾标准越高得到的保障也就越高。但是,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标准的减灾防灾工作,要制定适度、科学的工作内容,必须符合自身的经济情况和国家的发展需求。其次,要对非工程措施进行安全评价,工程措施对山洪灾害防治有着决定性作用,面对灾害时的管理能力在非工程措施上得到了良好的体现,这主要包括了对预警系统的监测和防灾预案的制定等方面。在山洪灾害到来时,完整的预案从容的面对灾害,更好的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预警系统进行监测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信息。再次,要对水土保持进行安全评价,水土保持可通过减少淤积和保土固砂工作有效的减少了山洪灾害发生的情况。合理的安全评价对治理山洪灾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山洪灾害调查技术

对于山洪灾害的调查要由统一的部门进行组织,在确定了调查目标、任务和内容后和范围后,确定调查路线和方式,利用合适的技术对山洪灾害进行调查。小流域的出口位置为排水区最低点,对于调查周围的山丘、村庄等具置进行标注。要对各流域进行命名,名称要简单方便辨别,最好遵循当地的叫法。划分后的流域发生了形式改变要及时进行标注,如果河道的汇流性质发生改变要及时提出修改建议,对流域内的重要设施或村落要重点标注,设置相应的关注点,在山洪灾害到来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各流域的土壤进行调查并分类,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制定不同的山洪防治计划。对土地利用进行核查,对实际情况发生改变或工作对照图上没有的土地进行标注,对于难以到达的地区要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走访和谈话进行熟悉,尽快完善自己的工作对照图。只有充分的掌握了当地的地理环境,才能做好山洪的防治工作。工作结束后要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要精确的画出所调查地区的所有村庄、河流和山丘。对于需要进行山洪防治的地区、山丘和河流进行重点的标注,需要进行保护的村庄等在工作对照图上要体现出来,为今后的山洪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五、结束语

山洪灾害对我国人民和经济的影响非常严重,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山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了不可挽回的伤害,给我国的减灾防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山洪防治工作者一直以来都在克服困难进行山洪灾害的防治工作。只有对山洪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工作才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注:第一作者宋刚福系第二作者罗丹丹的导师)

参考文献

[1]王凯博;高保玲;李洪滨;王金龙;张景平.博州山洪灾害防治对策探讨[J]. 水土保持研究,2012.1(5):289-294.

[2]王文川;和吉;邱林.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技术研究综述[J].中国水利,2011.1(3):35-37.

[3]张志彤.山洪灾害防治措施与成效[J].水利水电技术,2016.1(10):1-11.

[4]李昌志;郭良刘;昌军;孙东亚.刍议山洪灾害分析评价[J].中国水利,2014.1(8):14-17.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4

【关键词】山洪灾害;非工程减少;防治措施

1 引言

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来势凶猛、灾害严重等特点,尤其是山丘地区的高山陡坡,洪水的汇流速快,流速较大,对于居住在低洼平地的居民在短时间内围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一旦发生强降雨,非常容易发生洪水、山体滑坡等常见山洪灾害。所以,山洪灾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基础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从战略全局出发,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展露目标,明确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非工程措施在山洪灾害防治中的作用

2.1重要的防御作用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可以通过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地域雨水情况,进而实现宏观了解地域雨水情况的具体变化。通过对雨水情况的重点监控,分析雨水变化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预案。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对山洪灾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山洪灾害意识,进一步实现从全局开展山洪灾害防御措施的实施。例如对于强降水期可以山洪灾害预警,提醒人们注意观察,提前或者及时进行人员和财产转移,最大化的降低山洪灾害的危害性。

2.2 移民搬迁治理避灾方法

所谓的山洪灾害通常会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由于山洪灾害属于一种自然现象,其治理的难度较大,为了保证人民生活环境的安全,我们推行山洪自安还非工程措施建设。实质上是移民搬迁,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人们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秩序。非工程措施的实施,降低了山洪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具有明显的防御效果。所以我们应该讲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有效结合起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山洪防治工程建设,充分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措施的有效率。

3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特点

3.1水利牵头,多部门协作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水利部门牵头,只有在水利部分的主导作用下,才能进一步监督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水利部门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职责,可以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国土、财政、气象等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配合。各个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充分的发挥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效果。

3.2.山洪灾害普查范围广

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山洪灾害具体情况进行普查。尤其是大面积的流域,一定要熟悉掌握各个分支汇集具体情况,然后依据支流的分布情况分别实施现相对应的非工程措施,这样可以针对性的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同时普查各个流域的数量,流域区域内的社会环境、地质环境,对可能威胁到的居住人员和村落等内容都要进行做到了如指掌。

4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建设措施

4.1加强山洪灾害普查

了解我国山丘区域内的小河流数量以及社会基本环境,掌握山洪可波及道德人员分布情况和数量,并且对山洪灾害可以威胁到的经济建设设施也要做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针对性的,符合当地地域环境特点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

4.2设置危险区域线

通过山洪灾害普查结果分析总结,界定山洪灾害防治危险区、安全区,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相应的区域预案。通过区域的科学、合理胡爱芬,充分的显示了山丘区域内山洪灾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4.3监测临界雨量和水位

针对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年降水量、山洪发生情况,并且结合实际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特点,进一步了解该区域内的小流域或者村落情况,最终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临界雨量和水位指标。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创新,进一步完善对临界雨量和水位的监测体系,有效提高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效果。

4.4 建设监测预警平台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水平的发展,我们在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应用网络技术,建设全方位的监测预警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雨水监测、气象监测、应激防洪预案等信息的共享和查询,有效提高监测预警平台的应用服务功能,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平台,通过预警设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作用,有效降低山洪灾害的巨大损害。

4.6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为了不断完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对于各级的群测群防,管理应该不断加强,落实责任制管理,使其各岗位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并且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监督管理,把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和落实。例如可以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促进具体预案的有效落实。

5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1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预警资源

随着近年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水文、防汛部门建立的较为全面的雨量、雨位检测点,覆盖了多数山洪灾害防治区域。所以当前我们应该充分应用现有的监测站点,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和高成本。同时要重视对水文部门技术和信息传输系统的构建,尽量实现信息共享,尤其是气象站点,由于技术标准、数据流程的差异,实现数据共享。

5.2充分保障系统的运行维护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成之后,为了充分的发挥其效果,我们必须保证良好的运行维护。由于雨量水位监测、预警等设备的使用,需要每年投入一定的运行维护费用,所以在系统未投入之前,应该落实运行管理费用,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有效延长系统设备的使用寿命。

5.3.综合考虑系统整合运用

目前,针对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占有的系统资源相对较少,还有较大的利用控制,我们应该积极弹错,子啊现有的监测预警系统上,不断扩充和建立自动化的指挥平台,使整个水利部分防汛抗旱实现信息化管理。同时我们还可以相对的扩充其功能,但是要注意适当的兼顾,降低再次开发的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明确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对山洪灾害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后我们要再不断提高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促进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低成本,最大化降低山洪造成的灾害,从而积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光华,余章振.贵州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中的监理质

量控制[J].水利水电快报,2011,(09).

[2]张凯,韦凤年,尚全民等.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撑起人民群众“ 生命的保

护伞”―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综述[J].中国水利,2012,(03).

[3]陈雷.明确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全力搞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

建设―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防汛抗旱,2010,(06).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5

关键词:山洪灾害 措施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TV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形地貌、地质结构

巴彦县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麓接壤的平缓地带,小兴安岭余脉以马蹄形坐落在县境东南部。地势起伏多岗坡地,少陵河、漂河中下游、泥河沿岸及松花江一级阶地较为平坦。整个地势是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海拔110—564.3米。根据地貌特征,全县分为6个类型区:1、低山丘陵残山区;2、低山丘陵边缘坡岗地;3、波状缓坡漫岗地;4、松花江阶地(或平原);5、河谷滩地(河套地);6、沟谷滩地(甸子地)。

巴彦地层除低山丘陵残山有中生界、古生界地层披露外,绝大多数被新生代第四系地层所覆盖,组成物质基本是第四纪洪积松散堆积物,覆土为0-80米不等。

东部的低山丘陵和西南部的残山地带,多数是深成酸性花岗岩等侵入岩类出露。亦有地质年代较老的地层出露,其中分布在骆驼砬子山、大顶山一带为古生代二迭系下统土门岭组:分布在青顶子山、双鸭山、少陵山、大顶山一带为古生工二迭系穆棱组和宁远村组,分布在大顶山等地的为中生代白垩系下统陶朱淇河组和泉头组等,除个别的陡峭的外,基本上埋藏于第四纪垩沉积物残积物下,土层较薄,一般在1米以内。

灾害损失及山洪灾害成因

我县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及典型山洪灾害。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暴雨洪水,一般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一旦爆发山洪,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几年来,虽然没有山洪爆发,但是受山水冲刷和侵蚀,土地流失相当严重。造成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县的降雨量集中,主要在6 一8 月份,并且雨量大;二是近年来采石、采沙、烧窑取土、伐木等建设与生产活动,对土地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三是化肥、农药对植被破坏相当严重。

我县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及典型山洪灾害。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暴雨洪水,一般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一旦爆发山洪,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几年来,虽然没有山洪爆发,但是受山水冲刷和侵蚀,土地流失相当严重。造成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县的降雨量集中,主要在6 一8 月份,并且雨量大;二是近年来采石、采沙、烧窑取土、伐木等建设与生产活动,对土地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三是化肥、农药对植被破坏相当严重。

灾害损失

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黑龙江省山洪灾害致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高强度暴雨高强度降雨是暴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特殊的地形地势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在高山、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多种地貌聚集地区,地势水平梯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陡坡。特别是山地面积较大的地区,高低起伏较大,坡陡谷深,地表切割作用强烈,部分土壤自身抗蚀能力弱,有利于产汇流。产生的洪水流速大,涨势猛,冲刷严重,破坏性大。黑龙江省在国内虽属少雨省份,但却常发生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就局部暴雨而言,有的暴雨极值已接近国内及世界最高值。 年 月日站日雨量达220.7mm,其中30min降雨量为100mm,接近国内最高值。

(2)复杂的地质结构复杂的地质构造是发生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山丘区抗蚀性较弱的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明显,特别是岩石受到强烈的风化后,表面岩层破碎,抗冲能力极差,易形成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山区地形对于其上空的降雨云系,既可促其发展,也可促使其逐渐消失淡化。当一个降水系统移近山区时,如山体坡面与云团的走向正交,可促使云团沿坡面抬升,使尚未形成致雨的云团,加速向致雨趋势转化,迎风坡还可导致雨强的加大和暴雨持续时间的加长。

(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良好的地面植被可起到固土保水作用,对于山洪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减缓降水入渗和流水对地面的冲蚀,减少山洪的发生与危害,反之则会加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原因。频繁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对自然的破坏和索取,植被破坏加剧了洪灾的发生,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库容减少,也使下游河道淤积抬升,降低了调洪和排洪能力;缩窄河道,改河造地等人类的生产活动加剧了山洪灾害,增加了险情。例如:毁林开荒、采矿、修路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淤积了河道,影响了河道行洪能力,加剧了山洪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的严重性。

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以及长期以来重用轻养,植被草场严重退缩,水土流失在区内程度不同的发生,流域上游山区,降水丰沛,土地条件差,植物种类单纯,极易形成暴雨径流,造成坡面冲沟,地表径流带泥土随水入河,由于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整体效益。

二是防洪设施少,缺少整体堤防工程规划设计,防洪能力低,防御大洪水能力差。

三是防洪意识差,防洪标准低。现有的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且防洪投入资金整体规模偏小,投资严重不足,筹措渠道窄。

四是防洪工程大部分都是“”、“”期间的产物,防洪标准低、工程不配套,主要建筑物破损严重。虽然这些年来我们对部分工程进行了整修加固,防洪能力有所提高,但这些防洪工程的根本状况没有改变,抵御大洪水能力相对不强。

编制依据

(1)《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

(3)《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4)《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5)其它相关标准、规程、规范、管理办法建设目标与任务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包括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的划定、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的确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责任制组织体系建立、防御预案编制和完善以及宣传培训演练等。

预警指标的确定

根据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

水雨情监测

通过建设实用、可靠的水雨情监测系统,扩大山洪灾害易发区水雨情收集的信息量,提高水雨情信息的收集时效,为山洪灾害的预报预警、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准确的基本信息。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设计的主要原则如下:

1.实用、可靠。山洪灾害防御水雨情监测站的环境条件恶劣,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系统选用的监测方法、技术、设备应注重实用、可靠,符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的实际需求。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6

近日,华平股份与四川梓潼县水务部门携手,建设了从县到各个乡镇山洪灾害防御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与现有防汛会商视频会议系统的数字级联、无缝对接,实现省、市、县、 乡四级双向会商和互联互通,显著提高山了洪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的指挥决策和应急反应能力。

作为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补充和完善,此次项目建设主要实现县级平台到乡镇的延伸。建设县级到乡镇防汛部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实现县与乡镇系统的互联互通,使乡镇防汛部门可直接使用县级平台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同时,通过对乡镇进行视频会商系统部署,满足全县视频会商的需求。

项目建设在县级控制中心配置多点控制单元,每个乡镇防汛办公室配备视频会议终端、液晶电视、会议摄像头、数字会议麦克风等设备,利用乡镇网络专线,满足县级防汛办公室与各乡镇间视频会商的需求,同时与上级视频会议系统兼容对接,从而实现省、市、县和乡镇四级防汛视频会商系统的互联互通。

华平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完美匹配山洪灾害防治视频会商系统建设的需求,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如何与上级视频会议系统互联?

四川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此前已经建立了其他品牌的视频会议系统,因此新建设的视频会议系统需要与原有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无缝融合。

华平视频会议系统全面支持H.323与SIP协议,与第三方标准H.323、SIP设备无缝融合,无需添加网关,无需额外配置,即可与四川省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的其他品牌的MCU、视讯终端对接和互通,实现多个品牌视讯系统综合集成和融合互通,完美将原有省-市-县视频会议网络延伸到乡镇会商室。

二.如何简化视频会议部署和操作?

本次视频会议设备主要部署在乡镇山洪灾害防治会商室,需要实现快速部署。并且主要是用于汛期山洪灾害防治快速应急,因此需要做到简单、易用,无需专业人员操作即可召开会议。

华平的视频会议系统配置简易,可实现快速部署。系统可智能化适应会议环境、网络带宽等,具有自适应分屏、掉线自动重邀、码流自适应等功能,使用者无需培训即能自如地操作系统。同时,系统界面具有良好的指引性和易用性,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帮助用户在第一时间作出最正确的操作,在发生山洪灾害的应急场景下,可以快速入会,进行远程会商。

三.如何满足多种会议模式和开会场景需求?

全省的视频会商系统架构分为省-市-县-乡镇四级会场,可能有多种开会模式和会议场景需求,如:省-市-县-乡镇、省-市、市-县-乡镇、县-乡镇等,系统也必须适配不同场景开会的要求。

华平视频会议系统具有分级分权管理功能,省级会议中心可调度“省-市-县-乡镇”级别的超大规模会议、市级会议中心可调度“市-县-乡镇”级别的行政会议、各个县级会议中心可调度“县-乡镇”级别的行政会议等。多个跨级别的会议结束后,系统支持断开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级联。上下各级可以继续召开内部会议,彼此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扰的状况。系统支持所有会场同时加入同一个会议,也可以实现点对点会议、一点对多点会议、多组会议等会议模式,完全满足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和远程会商的需求。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7

我市特殊的气候、地质环境,造成暴雨、洪涝和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工作是防汛减灾的关键环节。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市已建成了比较完善的自动雨量水情监测速报网络、市县防汛预警信息平台和防汛异地会商指挥系统,整合了气象、水文和大中型水库雨水工情信息资源,修订完善了《大型水库参与汉江干流错峰调度办法》、《市防御洪水灾害应急预案》,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立健全了基层防汛减灾信息员队伍,初步建立起了对雨水工情进行有效监测和信息快速传递体系,在防御洪涝和山地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开展的防汛减灾警示宣传教育月活动,推行情况掌握到户、预警信息到户、责任落实到户的防汛包抓工作“三到户”措施和做好危险地带群众提前撤离转移等有效做法,使全市防汛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为进一步切实做好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工作,有效防范应对洪涝及山地灾害,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1、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前撤离”的工作方针。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预报网络,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各级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最大可能地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2、工作目标。坚持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分级负责的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和信息机制。深入开展“情况掌握到户、预警信息到户、责任落实到户”的防汛包抓工作“三到户”措施,不断完善“镇自为战、村组自救、院户联防、预警到户、责任到人、提前转移”的防汛工作机制,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受洪涝及山地灾害威胁区域预警信息到户做到全覆盖。

二、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1、构建监测预警系统。市、县(区)两级水利、国土、气象、水文等部门加快构建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功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作用。在全市城镇、农村、江河、水库、交通干线及重点企事业单位和人口密集区上游易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的高山峡谷地带,加密建设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点、视频监控站和山地灾害专业监测等设备,加强监测预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及时处置到位。

2、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气象部门要依托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云图、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等监测手段,充分发挥汉江流域气象灾害预警中心作用,建设县级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强化短时临近预报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报,特别要加强对区域性、流域性强降水和突发性暴雨、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实时监测预警,努力提高气象监测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水利、国土部门要充分发挥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站网、预警信息平台作用,严密监测及早发现山洪及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险情,及时预警信息。水文部门和汉江干支流各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要密切监测江河水情,及时提供洪水预报预警信息。

3、加强预警信息。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洪涝及山地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预警信息紧急制度,明确灾害预警信息权限、流程、渠道和工作机制等。各有关媒体和通信运营单位,要切实承担防灾减灾社会责任,建立快速的“高速通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准确、无偿播发和刊载灾害预警信息,紧急情况下要采用滚动字幕、加开视频窗口甚至中断正常播出等方式迅速播报预警信息及有关防范知识。

4、整合利用预警设施。各县(区)、各镇(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同时,加强洪涝及山地灾害预警信息与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传播手段。整合气象和山洪灾害预警广播、“村村通”电视广播等预警设施,提高预警设施保障能力。

5、快速传递预警信息。各县(区)、各镇(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区、建筑工地等要指定专人负责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递工作,重点建立健全面向基层村组(社区)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形成县(区)-镇(办)-村组(社区)-户直通的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加强中小河流全流域洪水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做到上下游、左右岸、跨行政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互通;县区之间、镇办之间、村村之间要互通雨情、水情,灵通信息、相互照应。重要雨情、汛情、险情要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广播电视、语音电话、手摇报警器、鸣锣吹哨等方式迅速将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村到户,做到预警信息全覆盖。要进一步加强基层防汛减灾信息员队伍建设,落实县(区)责任信息员、镇(办)专职信息员、村组(社区)骨干信息员工作责任,配备必要装备和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加强防灾知识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其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

三、有效发挥预警信息作用

1、健全预警联动机制。按照《市气象洪涝地质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实施办法》规定,市气象局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制作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特别是短时、局地强降水信息;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进行综合会商研判,做好洪涝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会同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和有关媒体、通信运营等单位建立应急联动响应组织体系,负责做好重特大气象、洪涝、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工作。

2、规范预警信息。市气象局、市水文局要加强主要江河流域区域性暴雨、洪水等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预报,暴雨蓝色预警和江河水库警戒以下预警信息直接报送市防汛办公室,市防汛办公室分析研判提出处置意见后报告市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批示;暴雨蓝色以上预警和江河水库警戒以上预警信息在报送市防汛办的同时,抄送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等相关单位,其它单位不再多头传递报送雨水汛情信息。建立洪涝及山地灾害预警会商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会商分析研判雨水汛情,定期沟通预警联动情况。

3、落实防灾避险措施。对出现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区)、镇(办)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向社会公告并设立明显警示标志,严禁人员进入。组织制定防汛避险应急预案,明确防汛行政负责和技术责任人、预警信号、疏散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及时组织采取防范措施,做好队伍、装备、资金、物资等应急准备,加强水利设施调度,做好交通、供电、通信保障,组织人员对高风险部位进行巡回检查。灾害影响区内的村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要组织群众和单位职工做好先期防范和灾害应对工作。加强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贮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灾害预警信息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驻军有关单位,共同做好灾害应对和抢险救援工作。

4、快速有序组织避险。当有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行动,及早对居住在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群众坚决果断提前转移避险,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留守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要落实包抓责任,坚持做到受威胁群众不撤离转移包抓责任人不离开。要认真落实汛期过渡性转移措施,将撤离转移工作做在雨前、汛前、险情发生前,宁可早撤、多撤,也不能晚撤、少撤,尽量避免夜间和行洪期间撤离转移人员。提前撤离转移危险区域群众要做到决策果断、安置稳妥、返回有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将洪涝及山地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科技、经济等手段,大力推进洪涝及山地灾害防治和监测预警及信息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防洪、防汛、防滑等法规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预警信,各相关部门应急联动专项检查,做好预警信息、传播、应用效果评估工作。

2、提供支持保障。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保证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设施及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需求。各县(区)、各镇(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深入开展防汛减灾警示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各级防汛责任人和基层减灾信息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面向乡村、社区、学校、工矿企事业单位,广泛宣传防汛减灾和避险自救知识,提高公众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篇8

关键词:山洪灾害、特征、防御、预警、洪江市

中图分类号:TV1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洪江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沅水上游,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2'-110°31',北纬26°59'-27°29'。国土总面积2174km2,辖25个乡镇、316个行政村,人口43.16万人。市内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溪河327条,其中长5公里以上一级支流29条,5公里以上二级支流24条,平均河网密度0.49公里/km2。形成沅水的四大支流清、渠、巫、舞汇聚于我市境内。

1 洪灾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⑴超强度的降雨。我市由于受雪峰山天然屏障的影响,形成雪峰山暴雨中心,导致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时间上,全市主汛期6-9月降雨占全年降雨的69.5%;在空间上,雪峰山暴雨中心年均降雨1855.8毫米,中部安江年均降雨1378.7毫米,西部岩垅年均降雨1212.1毫米;在强度上,从1959年至2003年,全市共出现≥50毫米降水日162次;出现≥100毫米降水日18次;出现≥150毫米降水日3次。因强降雨引发的局部山洪灾害每年都有发生。

⑵复杂的地质结构。洪江市处于湘中、湘南加里东-印支褶皱带的过渡区,通道-洪江-安江-溆浦-安化为轴的湘桂大断裂带从我市穿过,构成我市复杂的地质结构。我市地质主要由岩浆岩、灰岩、变质岩组合而成,其中岩浆岩主要是花岗岩、含砾砂岩等,主要分布于安江、洗马、湾溪、大崇、铁山;灰岩主要分布于黔城、沅河、红岩、双溪、岩垅;其他乡镇则是以变质岩为主。这些岩质易于风化,水的渗透力强,岩理结构差,加之山坡陡峻,容易导致整体滑坡和泥石流。

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全市生态系统经历了“柴草炼钢”、“以粮为纲”、“要想富,先砍树”等一系列的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劫难,已千疮百孔,不堪重负,森林覆盖率由1957年的73%下降到了1990年的42%,使森林的蓄水保水能力急剧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其次是人水争道,导致河床毁坏,阻水建筑物增多,河床抬高,河道行洪能力下降。

2 暴雨山洪防御措施

2.1 建立了防御山洪灾害预警系统。

在省、怀化市防指的关心、指导下,我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纳入全国第二批即2011年度建设计划。2011年底我市启动了该项目建设,2012年4月份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中央投入330万元,自筹配套227万元。主要完成了:遥测雨量监测站18处、水位雨量遥测一体站4处、预警广播站116处、河道高清视频监控站2处、简易雨量站258处、人工水位观测站37处、县级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中心1处等。并完成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主要有:一是建立健全了市、乡(镇)、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明确了指挥机构、责任人员,编制并落实了防御预案,共完成了1个市级、25个乡镇、316个行政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二是完成山洪灾害普查和危险区划定工作。全市25个乡镇均建立了灾害隐患普查台账,对受威胁的住户发放“避灾防灾明白卡”6890份;三是开展了宣传培训和防洪演练活动。全市从市级到25个乡镇到各重点防守部位,都按照市防指的宣传培训和防洪演练活动方案要求开展了相应的活动。6月,由市级领导带队,分4个组对全市活动开展情况等防汛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25个乡(镇)都制作了大型宣传专栏《防汛抗旱工作信息栏》,有防汛任务的重点村、组建立了宣传牌72个,警示标志98个,转移路线标志109个。编印了1000本《洪江市防汛抗灾实用手册》和100本培训教材,印发了2000套《防汛抗旱值班记录本》、《水库巡查记录本》,购买并发放了2500套防御山洪灾害宣传挂图、500本《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巡查知识手册》、200本《小型水库管理员工作手册》和1200份山洪地质灾害科普资料。在政府新闻网站建立防汛信息专栏,与电视台合作,制作并播放了防汛专题片。四是重点建设了乡镇级信息平台。动员2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基于手机的防汛信息平台;发放25个乡镇电脑、传真一体机和数码照相机各1台。

2.2 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作为山洪灾害的防治重点,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灌溉、供水、发电和防洪方面的效能,实现为人民群众减灾造福的目标。

(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各种类型水利工程,能通过对天然的地面水在时间上、空间上的调节和重新分配,起到灌溉、供水、发电的功效,也具有调峰防洪作用。我市十分重视多渠道投入,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现在为止,完成“四水治理”中黔城、江市防洪堤建设,6条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从2010年开始到2013年5月止实施山塘清淤共529口,2011年小农水重点县龙田、太平项目区建设等,即将实施的项目有2012年中央财政追加小农水重点县双溪项目区建设以及2013-2015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以及2013年山洪沟治理项目等。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为我市农业稳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有效地预防了山洪灾害的发生。

(2)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水库的安全运行状况和山洪灾害的形成密切相关,水库带病运行,不仅不能正常蓄水,而且严重威胁水库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市现有水库、山塘大多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地势高、覆盖面广,且呈居高临下、一泻千里之势。这些水库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50、60年代,受当时建设标准和建筑材料的限制,工程质量标准偏低,加之长年运行自然老化严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隐患不断暴露,病险情日益严重。从2009年至今,我市已完成病险水库加固中型1座,小一型21座,小二型41座;并在2015年底前完成余下小二型病险水库的加固。

(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我们坚持以创建生态示范市为契机,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近3年中共实施退耕还林9.82万亩,完成楠竹基地建设3.5万亩,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20万亩,建成城市景观林地1500亩,推广农村沼气池950多口,使我市更显青山绿水。结合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大总面积为11026公顷的雪峰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八面山自然保护区开发与建设的力度,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降低了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结论

山洪灾害的危害性已成为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加强小流域山洪的防御已成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洪江市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立足洪江市情,高度重视山洪灾害的防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积极开展山洪灾害的预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解决山洪灾害问题。

参考文献:

1、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湖南省山洪灾害防御探索与实践》 2008年

2、佘国云山丘区中小河流洪灾成因与减灾对策的探讨《1995年湖南省减轻水旱灾害研讨会论文选编》1996年

上一篇:农业科技行业报告范文 下一篇:微生物知识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