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时间:2023-12-22 17:37:13

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篇1

【关键词】公众环保;意识;环保工作;影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着,科技在提高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带来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资源长期、大量的开采,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压力和破坏。所以,为了保护、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使公众树立和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并自觉保护环境,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

一、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生存环境的恶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目前造成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压力的主要人为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增长数量过快,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其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紧密相关,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讲,人口问题是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源。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资源总量在世界上都位于靠前位置,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过多,所以人均资源占有量就非常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这就迫使人们运用更多的手段去开采资源和能源,从而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和损害。同时,人口剧增还会导致教育的相对落后,人口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差,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加剧了对资源环境的损害。

(二)法制不够健全,人治代替法治的现象时有发生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毋庸置疑,从整体上看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而且缺少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所以很难成为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一些地方的资源开发、经济规划、工程项目建设等决策,依然会由少数的领导作出,因而缺乏科学性与民主性,一旦这些官员的环保意识不够,那么更会加剧对环境资源的破坏。

(三)生产技术不够先进,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问题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虽然如此,但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距甚远。目前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设和生产效率都不够高,工业化水平较低,又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差,管理方式方法混乱,这就必然导致了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废物的排放量过大,从而造成对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

二、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用和影响

(一)公众的环保意识是提高保护环境工作的基础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人类又能够通过主观能动性对自然进行改造。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局部气候的改变等,而这些严重的后果最终的承受者还是人类。当然,人类对自然做出的各种伤害行为从根本上讲都是因为人们缺乏对于环境的正确的认识。因此,要想提高环境保护力度,就必须从公众的意识出发,只有公众在意识上充分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进行环保,如回收利用一定的物质资源,节约对非可再生资源的运用。

(二)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 我国的发展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不妨这样定义: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根据我国科学发展观及道路方针的指导,我们可以看出,从实现文明发展道路,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到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都要高度依赖贯彻和开展环境教育。

(三)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助于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增强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民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严峻现实还缺乏清楚地了解认识,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变化趋势盲目的持有乐观态度,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理想,而且缺乏基本的环保知识,环境道德意识十分淡薄,并且公众参与环保的比例也相对较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是改善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更是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一)应积极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管理机构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英国和美国设立了专门的环保教育机构。长期以来,我国的的环保教育工作的设计和开展一般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环境保护部门来进行管理。由于受到教育机构和环保主管部门工作目标的一定限制,由它们负责环保工作教育的开展,可以说会明显地降低环境保护在公众心理的地位和重视度,从而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国可以借鉴美国、英国的做法,设立一个专门的环保教育机构,从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达到环保教育的效果。

(二)从上到下大力开展环保教育工作,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1、在相关的领导决策层加大环保教育力度

(1)在政府部门加大环保教育力度。资源开发、经济规划、工程项目建设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都必须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统筹决策才能实施进行,因而必须要加大对领导决策层的环保知识教育力度,让环保意识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头脑中,这样他们的所想和所做才能真正从环境出发,从而制定出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环境的发展政策。

(2)加大对环保部门的教育力度。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职责,所以必须加大对环保部门执法力度的教育,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从而树立环保部门在环保工作中的权威。另外,还要加强对环保工作者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及教育,增强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及重要性。

2、在基层加大环保教育力度

(1)建设、完善公众参与环保的机制。成功地完成环保工作,公众的参与是一项重要支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众有时并不清楚他们自身在环境保护方面都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行使和履行这些权利和义务。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设立并完善一定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公众能够轻易的获取到清晰的环保知识,让环保宣传社区化、使环保意识全民化,以便于形成公众积极参与环保事业的良好局面。

(2)增强在学校的环保教育力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祖国的各项事业在未来都会落到他们的肩上,所以,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学习能力强,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特点,抓好对他们的环保知识教育,必将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社会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在中小学的教育中设立一定的环保教育课程,不仅能够使他们树立起环保意识,更能够以他们为中心,带动公众树立环保意识。

结论

公众的环保意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影响不仅是不可或缺的,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更能促进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好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4)

[2]陈双基.环境教育发展走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0)

[3]陈志军,俞喧一.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功能[J].体育师友,1999(3)

[4]金梅,杨琪.政府监管与企业环保行为的博弈分析[M].青海社会科学,2009(3)

环境保护意识篇2

关键词:环境保护;保护意识;效益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化,人们愈来愈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破坏、污染环境,最终受害、承担责任的是我们人类自身,保护环境、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改变当前环境污染现状的重要措施。人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以身作则,并带动周围其他人一起加入到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列之中,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那么,在环保意识的宣传与落实方面,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将就此展开分析,具体如下。

1 环境保护

1.1 环境保护意识

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空气环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珍贵资源。可以说,环境保护,其实,保护的是我们人类自身。人类只有具备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处理好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促进我国可持续生态化环境及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确保全民环保意识都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发挥人民的力量,共同为环境保护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丝力量。

1.2 我国环境保护现状

据调查显示,一些在外面会随处丢垃圾,但是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能够正确扔掉自己的日常生活垃圾。还有很多吸烟者在家时候会尽量控制烟瘾,并且调节自己吸烟的频率,但是在外面的公共场合,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理,还是毫无顾虑地抽烟。据不完全统计,对于现在城市周边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大部分都是人为造成的。如郊区的居民,对于环保概念不强烈,当自家建筑,生活垃圾等都不能及时的送到垃圾处理站,而是人为的丢弃在山谷或者小河旁。一些村民乱砍乱伐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对于森林的生态平衡破坏很严重。

1.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目前,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来自环境破坏的压力,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过度的开采,不可再生资软面临着枯竭,得不到一个良性的发展。人口问题:全球的人口在不断的膨胀,随之带来了粮食问题,住房问题,从另个角度打破了了生态平衡。而我国目前,平均资源的不充足,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生态链的脆弱,因而保护环境是一种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善自然资源,满足生存需要,使人类技术水平的进步和自然发展相互协调发展。

2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措施与建议

保护环境,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躬身亲行,面对其他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也要敢于维权,纠正对方的过失,或者引以为戒。我们更要积极进行环境保护,用良好的姿态参与到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坏关系着你我他,我们应该从全方位的认识环保的正要性,提高环保的意识,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进来,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

2.1 加大力度进行环保宣传

思想指导行为,使人们形成环保的观念很重要,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与理念,行动才会更有针对性。我们可以通过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宣传环保的知识与重要性。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关于环保的大型晚会,邀请一些比较有号召力的人士参加,通过文艺表演,把一些关于环境的话题带入到活动中来,使人们透过本质看问题,提高思想觉悟。除此之外,校园也是宣传的另一主要途径,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种下保护环境的种子,带动家长参与进来。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在教材之中编入一些优秀的环保事例,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2.2 提高全员投身到环保工作的参与度

通过政府起到带头的作用,把环境保护编入经济发展的条例中。在民间应该多建立一些民间的团体,提高人们的重视程度,政府要奖励扶持这些民间组织的成长,提高其监督的体制。

2.3 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规范制度,加大约束

对于环境保护这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有很很多问题也体现出来了,像是一些不是十分严重的破坏环境的行为没有明确处罚规定,在法律条文中存在严重的缺陷。相关部门应该不断的完善制度,在法律的框架内限制人们的行为,同时要让人们认识到在道德层面的自愧。我相信这样一定会推动环保活动前行。

2.4 切实做好环保激励工作

有激励才有动力,有方向才有动力。而公民的日常行为的自我管理,强化公民的环保意识,改善目前薄弱的现状。积极践行市民平时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规范合理的奖励制度,表扬善行善举,树立榜样力量。用实际行动去感化,说服人、教育人、给人以启示。表彰奖励环保事迹突出的市民,宣传先进事迹,促使有更多的“善人善举”行为产生。同样,对于那些检举不良行为,适度奖励举报和监督不当行为的民众,进一步扩大公民的环保意识,给予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者震慑和约束。

2.5严格环境执法

进一步严格环境执法是我国当前环境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首先要健全执法机构,充实执法力量,改善执法手段和执法条件,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其次要理顺环境执法体制,解决执法机构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再次要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规范环境执法行为;第四要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环境执法检查,加强现场执法,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最后,要积极推行环境执法责任制。

3 环境保护效益分析

3.1 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效益的提升

当一部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其他相关部门就会以此为契机,是该区域的所有民众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当然,物质资料是我们首先考虑到的,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和增加,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抓住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从而更好提高经济持续加快发展水平。

此外,不同的行业,对于环境影响是不同的。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当从环境保护和企业的职业道德、公民的公信度等方面积极处理好环保的前期和后期措施。科学发展,采用新能源,使用高科技,从而为企业赚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为社会谋福利。

3.2 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我们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矛盾突出。但是环境问题也是关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方方面面。人们应当合理做出反应,通过自己的行动发动周围的人们协调共同,做好环境保护的每一件小事,才能汇聚成川,成立环保大事,最后为我们带来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做出良好的贡献。

4 小结

综上所言,为了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地沙漠化、空气质量恶劣、雾霾天气等等,必须提高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之中。通过国家相关立法部门对环境保护法律的完善,加大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力度,真正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实现环境保护与效益共同发展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效益[J].管理科学,2013(08):283.

环境保护意识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 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及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亦越来越大,全球环境在急剧地恶性化,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挑战。因此,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而生物教学在环境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应该利用好生物课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一、介绍环境污染和破坏情况,激发学生产生环保意识

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与环境不可分离,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环境遭受到污染和破坏,必定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利用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事例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容易激发学生产生环保意识。例如:向学生讲述震惊世界的“十大公害事例”,世界范围内酸雨形成的原因,臭氧层为何会越来越薄,气候为何会越来越暖,厄尔尼诺现象为何会频频地发生,非洲为何会出现大面积干旱,东南亚为何会发生森林大火,中国为何会发生百年不遇的长江水灾,黄土高原的水土为何会严重流失,赤潮的幽灵为何会在南中国海久久徘徊等。还可以通过举数字的办法增强说服力,例如,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废水高达5000亿吨,仅我国每年排放废水量就达350亿吨以上,而且还在逐年增加,这些污水排到自然水域中,造成了江、河、湖、海的严重污染。在大气质量方面,以我国城市上空的大气为例,在抽样检查的6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以上事例使学生意识到,目前环境的恶化已越来越严重,如果再不进行环境保护,人们将再也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喝不到干净的水,再也没有一个稳定的自然生活环境。因而激发学生产生了环保意识。

二、充分利用教材,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各章节教学中

讲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以阔叶林为例,1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释放730公斤的氧气。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正是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平衡,保障了人类不受缺氧的威胁。讲述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时,使学生认识森林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过滤尘埃,消除噪声等作用。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人们对森林毫无节制的采伐,导致了森林快速地锐减,从1950年至1985年短短30多年时间,全世界森林面积减少了一半。大量的森林及植被被破坏,引起了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造成了全球气候的恶化,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进一步沙漠化。如非洲大沙漠的形成及我国黄土高原的恶劣生态都是由于植被和森林被破坏造成的。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保护森林和植被的重要意义,表示以后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讲到动物资源的保护时,以课本介绍的动物为例,说明动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例如,1只青蛙,1年内可消灭1万多只害虫;1只猫头鹰1年可捕捉1千多只田鼠;一只燕子一个夏天可吃掉几十万只苍蝇,一只大山雀,每天捕捉的害虫数量与其体重相等。如果人们捕捉这些动物,就会使田鼠和害虫的数量迅速增加,农作物、果树、森林就会受到残害。由此,学生懂得了不少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应该加以爱护。

讲到生物的多样性时,向学生讲述,生物的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实现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人们对动物的乱捕滥杀,对植物的乱砍乱伐,生物的多样性正在锐减。例如,近二千年来,已有110多种哺乳动物和130多种鸟类灭绝。现在有250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也面临着绝种的危险。科学家们估计,地球上现在每天都有一个物种绝灭。如果不加以保护,物种的消失速度还继续加快,到时候,人类基本需要的选择余地将会大大地缩小。由此,学生认识了保护各种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讲到人口教育时,向学生讲述,目前我国和世界人口已经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如从1949年到1990年我国人口从5.4亿增加到11.6亿,短短40年间,全国人口翻了一番还多。而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了资源危机,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亦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失调。因此,学生懂得了人口过快增长是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为了使人类世世代代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人口要做到有计划地发展。

三、组织课外活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开展环境教育课外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学到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又能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有:

1、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环境科学知识的讲座、故事会,或利用电教手段增补环保知识。

2、实地考察居住环境、校园环境、工矿企业、河流、湖泊的污染情况,亲自体会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并就如何防止污染发表自己的见解。

3、配合“地球日”、“环境日”、“节水周”、“爱鸟周”、“植树周”等纪念日进行社会宣传,倡仪人人都来保护环境。

4、开展环境知识竞赛活动。

5、学习环境法规。

6、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如美化校园、植树造林、种植花草等。

环境保护意识篇4

我们的调查活动历经2个多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校门前的地段确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各抒己见,纷纷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于是我和吴老师指导学生设计了一份问卷,对身边的学生和家长的环保意识进行调研,学生总共收集到55位家长对学校门前环境污染的意见。此外,我们带着学生分别采访了环保所的工作人员、学校老师、家长和部分社会人士,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900多份,我们还让学生分头收集了一些清除污染物的方法。通过资料整理和数据统计,学生们发现了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1)学校门前的臭水沟经常散发出一阵浓浓的臭味;(2)学校门前废弃物较多,垃圾和果皮随处可见;(3)学校周边的商铺或小商贩经常在学校门前贩卖商品,产生垃圾。通过调查,学生们设计出一套改善学校门前环境污染的方案。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进行了一些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1)动手制作环保书签和环保手抄报,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宣传环保意识;(2)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一次有意义的清洁活动,并把收获和感受写进“给环保局局长的一封信”里。既让学生倾吐心声,又让学生从自身做起,呼吁身边的人行动起来,积极参加到营造绿色环境的活动中来,进一步关注我们学校门前的环境问题;(3)开展主题为“保护学校门前环境,从我做起”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环保的重要性;(4)通过橱窗、宣传栏和标语等方式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的相关知识,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为保护学校门前的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环境作贡献。除此之外,我们还召开了“光后中心小学门前环境污染调查汇报会”,让参与活动的学生把调查的过程与结果向全校师生和家长代表作汇报,还展示了这次实践的成果和优秀作品。

这次的调查活动让全校师生受益匪浅。学生向环保部门和周边居民提出的建议都受到了重视。目前,有关部门正采取各种方法改善我校门前环境污染的问题。

学生向学校提出的建议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从本学期起,我校在每条走廊上都增设了环保橱窗、宣传栏和标语,定期更新;在校园每个显眼的角落都摆放了三色垃圾桶,让学生学习垃圾分类摆放;每周选出“环保文明小天使”,对这些先进标兵进行奖励,并邀请他们对校内外的不文明现象进行监督和劝诫。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门前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这次活动,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制作环保书签和手抄报,撰写了多篇关于环保的文章,还在学校开展了环保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深刻的环保教育过程,震撼着学生的思想,触动了他们的心灵,强化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这些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已经成为光后中心小学的“文明小使者”了。

破坏和污染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良好的校园文化引导着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和培养,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优美环境的重要性。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被自然激发,同时,学生还能主动去感染身边的人。为了指引人们走出误区,增加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环保小使者们花了不少心思。只要我们都自觉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一定会还给光后中心小学门前一个碧水蓝天、舒适幽雅的环境,而文明礼仪、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行为也会在校园遍地开花。

环境保护意识篇5

关键字:环境保护区学校系统培养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丰富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特征,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动植物小环境。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繁荣,随着人类拓展生活空间的步伐,这些小环境日趋脆弱,在人类不断增加的活动面前日益萎缩。然而,保护自然环境、保护人文环境,维护环境多样化、物种多样化,不仅可以促进人类自然生存环境、生存质量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放眼世界,绿色经济理念方兴未艾,矿物能源的有限性已经使全人类将目光放到了可循环经济、可循环能源上来,这是获得环保工作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诚如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拥有法律意识一样,环境保护工作客观上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拥有高度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自觉自愿的为环境保护工作,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用道德的、舆论的工具配合《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政府法令形成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全面堵截,从而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拥有无限可挖掘的力量。

环境保护区,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其环境保护的效果和水平不仅代表了一方政府的行政能力,也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水平。环境保护区搞的好,必定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而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则必定是人民群众拥有了高度的环保意识。因此,搞好环保工作,应从环境保护区开始;而环境保护区的环保工作,应从唤醒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入手;提升环保意识,应从学校开始。

学校培养环保意识的意义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从懵懂的孩童时代到成人的这一阶段,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在这一阶段铺垫,学校不仅要教授科学知识,还要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而环境保护区内的学校,还要承担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

学生环保意识是民间环保意识的组成部分

学校人群集中,是学习和培养人才的场所。在学校中,人员大量集中,有利于展开环保意识的教育培养工作,同时,浓厚的学习环境也使教育对象拥有较高的意识、知识、技能、理念的接受能力。在学校中做环保意识培养工作,有便利的先天条件。

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培养如果系统化的展开,必然要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人群,比如工人、农民、商人、学生等,不论哪一个领域的工作搞出了成效,都会形成较为强大的辐射能力,对提高整体环保意识水平都有助益。

学生环保意识代表未来

学生不断成长,学校作为固定的教育场所,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成员。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的学生必然是明天的社会主体力量,今天走出校门的学生拥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必然带动明天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工作不是短期的、一次性的,而是细水长流持续不断加力的,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又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学校为中心,使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工作同步成长,必然带来丰厚的收益。

固化环保意识文化内核

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诚如环境保护区的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样,一种文化、理念对社会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文化理念又是流动的东西,若要真正推动环境保护区长时期稳定发展,必然要不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客观上将环保意识固化并使其能够自我衍生,从而抽离其外在灌输行为,就如同扶贫工作最有效的是授人以渔,而环保意识工作也是如此。从学校阶段开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就如同在树木的成长过程中的年轮一样,时间越久,就越是清晰可辨。将环保意识深刻镌刻在学生们的思维里,是环保意识能够自觉转化为环保行为重要前提。

学生是环保宣传的主力军

童言无忌、天真无邪基本代表了学生的思维状态,这种相对质朴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认可的事务中去。一旦学生们接受了环保理念很快就会转化为环境保护行动,或者是宣传、或者是实际行动。而学生们的环保宣传和环保行为对社会的教育意义又非常重大。一个连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都能做的事情,成年人又怎么来逃避自己的责任。

学校环保意识的系统培养

环境保护意识,虽然看起来简单,却有着其自我生发和成长的脉络,有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环保意识,必须注意到这种意识成长的自然阶段,要适当增加环保意识培养的外延,从而巩固其内核,这不但可以丰富教育培养手段、还可以提升学生兴趣,增强培养效果。

环境保护意识在中国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天人合一观念就是这样一种反映,保护区内学校环保意识的培养,应注重从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寻找,使环保意识与中华传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形成思维文化系统,增强其说服力和影响力。具体来说,应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培养热爱家乡意识

环境保护绝不是为了环保而环保,而是为了人类自身的良性发展、长远发展而展开,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对如此抽象的概念接受起来有困难,就可将这种观念具体化为简单的,热爱家乡意识。环境好了,家乡美了,人们才生活的舒服惬意,而只有热爱家乡,才能够顺利的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尤其是环境保护区内的学校,更应着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观念。

培养和谐意识

“和谐”二字包罗万象,既是党中央的新要求,也是中华文化的历史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新时期环保意识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对于学生来说,同情弱者、爱护动物的爱心表现使其较易理解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从这个方向,可以使这种简单的爱心进一步扩展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中来。

培养动手意识

前面两者着力培养的是学生的环境保护是非观,使其能够正确认识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而有了正确的理念还不够,还要有将这种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才能切切实实的将环境保护意识转化为客观工作的提升,因此,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和动手意识就成为了最终提升保护区内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乐于动手,也能够从保护环境的具体工作中体会到工作的和快乐,从而更好的接受环保意识,促进环保工作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

培养宣传意识

学生虽然较易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但真正能够对社会环保工作起到主要作用的还是成年人,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主要是着眼其发展未来和现实的宣传效果。在前三个阶段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是非观、主动参与观之后,第四个步骤就是培养学生的宣传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义务宣传员,不断影响和纠正社会上、成年人的意识和行为,争取将环境保护意识工作的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鄢斌.公民环境意识的变迁与环境法的制度调整[J].法学杂志.2007年03期

[2]温小玲.寓环保教育于教学中[J].教学与管理.1990年06期

环境保护意识篇6

[关键词]生态环境 保护意识 可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诞生在黄河流域。追溯历史,这里必有其生存条件,先民才在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我国古乐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就是黄河流域自然景观的写照。那么为什么后来却出现“一方水土不足以养一方人呢”?虽同在一块天,同在一块地,今天和当年先民们生存环境条件已大不相同,环境问题已非常严重。当支撑人类文明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消失了,文明也将消失,如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地中海文明的衰落,虽然中华文明是一种延续下来的文明,但随着环境的变迁,中华文明的中心已从古代的黄河流域逐渐东迁南移。

一、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都与人口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口问题是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源,人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人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为自己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排放废物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限制其无节制的开发活动,以各种灾害施加报复,人口增长过快已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人口剧增,教育跟不上,人口的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薄弱,也造成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冲击和破坏。

2.法制不健全,人治代替法治。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不足以成为执法部门的依据。某些地方的经济规划、资源开发、工程项目上马等重大决策,仍然由少数官员做出,缺乏专家论证、缺乏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如果再加上这些官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就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3.对生态规律缺乏认识,经济活动决策失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现阶段的某些经济活动中,决策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生态规律,未能从环境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出发,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些工程项目,只顾近期或眼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认真考虑其生态效益,违背了生态规律,结果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4.生产技术落后,环境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混乱,因而资源利用率低,废物的排放量大,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面对我国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现实,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重新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走出全球生态危机的困境,消除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困惑。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进步都离不开人,适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因此必须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

1.环境教育在领导决策层

(1)政府部门

工程上马等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统筹决策而付诸实施的,所以强化领导决策层的环境意识尤为重要。必须使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于他们心里,所想所做都是从环境出发,切忌“说起来重要,计划中重要,实施中不要”的环境意识倾向。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保政策,要从决策源头控制住环境问题的产生。

(2)环保部门

首先明确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然后加大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起环保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权威性;再次要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和重要性。对于那些能为地方带来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

2.环境教育在基层

(1)构筑公众参与的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成功管理自然资源的关键之一是鼓励公众参与,但是公众有时并不清楚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权利。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设立专门的人员和预算,使公众获取到清晰易懂的信息,同时增强公众的环境知识,环保意识,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新闻自由及信息法律自由使他们有条件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承认他们有权代表自己的成员作出决定。公众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义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充分发挥公众的能动性,切实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环境教育在学校

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小抓起,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求知欲强,好学上进,对周围自然界充满好奇心,他们的环境意识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环境保护的发展。在中小学校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4.

[2]陈双基.环境教育发展走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0.

[3]杨振强,孙铭明.环境意识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9.

环境保护意识篇7

(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第一中学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环境保护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将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污染物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力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优美型社会。为加大环境保护政策、规划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力度,在国家机构改革中组建环境保护部。因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是教育面临的时代新任务。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一、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上课效率。在实验和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扩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掌握了科学的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和活动中,学生们了解了目前地球的状况,了解了环保方面的国情,了解了身边的环保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社会针对性原则。在我国教育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完全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我们化学教学一个重要目标。

二、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高水平的环保意识

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环保意识水平,将决定和制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效果。

(一)教师要及时给自己“充电”,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我们许多正在执教的化学教师在中学和大学时接触环境保护的知识太少,对其了解不深,难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所以当务之急是我们教师需要重新学习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平时要多读书、多看报,扩宽自身的知识面,真正认识到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主动地担负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注重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环保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树立新榜样。我们在实验时,常用到各种会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我们怎样确保有毒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等这样几乎每次实验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化学教师正确的处理习惯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逐步培养其环保意识。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教师良好的环保习惯,如不用一次性方便饭盒等等也会言传身教逐步影响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

三、抓住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全方位地进行环保教育

(一)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教育。国家应把环保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试栏目中,在此之前,要求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章节,向学生介绍环保的相关知识。如高中化学教学,结合氯气、硫化氢和苯蒸气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内容。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实验教学中推进环保教育。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如在密闭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吸收,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从而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

(三)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展开环保教育。我们应该把环保活动作为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认真有效的实验。教师组织环保知识专题讲座,结合国内外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重大的环保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如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向学生介绍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结合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向学生介绍臭氧层的相关知识及其被破坏的原因和氟利昂的应用及其替代技术,明确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保的紧迫性。

环境保护意识篇8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识;防水减灾;作用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环境问题十分的严重,这就导致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营销,尤其是洪水灾害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难以正常的维持,因此我们就要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将相关的介绍方法投入到防洪减灾的工作当中。

一、环境保护和洪灾的定义

1、环境保护的定义

环境保护包括环境治理和环境改造,目的是对现有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能源进行保护,实现环境和科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活中所采取的多种措施都属于环境保护范畴,比如植树造林、水利工程建设、太阳能和风能利用等等,这些凡是不会对环境进行破坏,不会给环境造成负荷的措施都属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要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环境保护行为的实施要以不破坏、不污染环境为前提,不允许环境保护行为本身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其二,环境保护要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不允许人为破坏环境,比如将化工产品倾倒到河流中,将化工废气排放到大气里。

2、洪灾的定义

从洪水发生的根源来看,洪灾主要是指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洪水喷发,并且对人类财产、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一种灾害。洪灾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天气变化影响,人为因素是指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且这种破坏达到了一定程度,造成了洪水泛滥。

探析环境保护和洪水灾害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环境保护是洪水灾害的拯救措施,它能通过一系列保护行为来减少洪灾的发生概率,有效预防人为性洪灾。环境保护和洪灾是具有一定联系的,如果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不当,人们在实施环境保护过程中将化工产品导流到河流中,将化工垃圾排放到了自然环境中,自然资源将受到危害,河流水位也极有可能在这类行为的影响下发生蔓延,从而引发洪灾,对下游建筑物造成冲击和损害。

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河流水位暴涨而导致的一种自然灾害,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于暴雨季节所导致的上涨。出现这种超常规的水位蔓延时,会对河流下游的建筑、作物等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甚至造成淹没灾害。当一个地方被河水、海水或雨水淹盖时,这个地方就是遇上了洪灾。从科学上划分,前者属“环境学”,后者属“灾害学”。

二、洪灾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1、形成原因

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提升生活水平,持续的进行了大量不同规模工程建设,这其中的涉猎范围较广。而也正是由于人类的大肆发展,以及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导致自然地质的作用速度加速,无论是生物圈还是生态系统都受到了直接的影响,整个自然界都发生着剧变,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的改变,导致环境出现更多的天灾。虽然这方面的进度并不明显,但是从近年来,各个地区越发频繁的洪灾,就能够明显的看出问题所在。

2、洪水的主要危害

2.1饮用水供应系统破坏

绝大部分的洪灾现象,都会使得当期的饮用水供应体系遭到破坏,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灾害过后还极易出现倡导疾病的传染现象。当洪灾发生之后,之前的水库都会被洪水所淹没,严重情况下还会淤塞,进而冲垮水库。在这期间,人们可能被被迫饮用地表水。但是地表水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人畜粪便以及尸体和其他污染物等。依据相关水质部门的监测来看,洪水所呈现出的水质污染程度,远远超过某些污水的污染程度。并且在洪水暴发的过程中,泥沙也成为了污染载体,大量的堆积在水体之中,影响了水所具备的自我净化功能,逐渐发展成为新的污染源。随着洪水的冲刷,大量的有机质和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从而导致污染物总量增加,并且紊动冲刷可能导致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形成二次污染。特别是在低洼内涝地区,灾民被洪水较长时间围困,更易引起水源性的爆发流行。孟加拉国水灾时曾因此而造成大量人群死亡。

2.2生态环境的破坏

伴随着洪水的发生,将造成土地的水力侵蚀,使松散的土壤受到洪水冲击而解体,进而被猛烈的迳流和洪水挟带流入河流之中,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贫瘠化和沙化,并使河道淤塞,水害不断。灾害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土壤蓄水能力、渗透率、营养价值、有机质含量等表层土壤指标降低;另一方面,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河道沉积于河床,造成大多数河流河床有淤积抬高趋势,河床抬高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并可能造成改道。严重的洪水会冲毁植被,居民房屋倒塌,农作物减产或绝产。农田(村)生态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流域野生动物被迫逃逸或被淹死,公路、铁路被冲毁,交通、信息受到阻隔,社会生态经济受到破坏。

2.3自然生物的破坏

洪水一方面影响动植物的栖息地环境,从而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如陆地的岸坡再造,水体的水量水质的激变,对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淹没、冲击、压盖直接造成动植物体的死亡或生存威胁,影响了动植物群数量与种的多样性。而且,洪水的发生使得浅滩区和洪泛区的湿地重建,从而保护了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纽带。

三、环境保护意识对防水减灾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暴雨洪水对于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特别容易造成植被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这虽然和自然因素有关,但是只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就可以将植被的破坏程度降低到最低点,保证基本的生态平衡。

对于我国来说,保护河流植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是森林资源大国,但是由于人为的过度砍伐,植被遭到了破坏,涵养土壤的能力差,一旦遭遇了洪灾,就可能无限制的抬高水位,造成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极坏影响,而且局部的破坏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退化,人和自然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在我国的一些灾害事件中,环境保护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为的不合理开发,这是利益的趋势,却给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大力的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充分认识到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给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发展整体的经济布局。

四、结束语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这就有效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我们在社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着重对环境保护在防水减灾中的作用作了详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孝祥. 江苏省近40年洪涝灾害概况及防洪对策[J]. 灾害学. 1994(02)

[2] 殷大闯,于歌.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0)

上一篇:职业教育管理知识点整理范文 下一篇:智慧医疗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