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梗塞康复办法范文

时间:2023-12-19 17:12:28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1

今年91岁的陈颖陈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医生,他是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创始人之一,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他经常教导学生,做医生要有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用事实说话。与他没交谈几句,记者就能感受到他与众不同的医者风范:低调、有智慧。

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很多,如头疼、失眠、老痴、癫痫等,陈老着重跟记者聊了聊脑中风这种病,因为脑中风致死率很高,仅次于癌症;致残率高,75%以上的病人都会残疾。那么,什么是脑中风呢?

“脑中风,其实就是脑血管突然得了病、出现故障了,也叫脑卒中、脑血管意外。一般这种病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脑血管出现堵塞,被称为脑梗塞;另一种情况是脑血管破裂流血,叫脑出血。脑中风患者中约70%是因为脑梗塞发病。”陈老说。

有人认为,脑梗塞和脑出血是两种相反的病,如果得了脑梗塞,那么得脑出血的几率就会减小,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其实,它们都是由于脑血管弹性的降低和老化造成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是中风这种疾病的两种不同表现。患过脑梗塞的人极有可能会脑出血。

“能引发脑中风的因素很多,如人体的老化或有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抑或是患有可诱发中风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胆固醇等。当脑部血管因上述原因,变得厚而窄、同时非常脆时,再加上血压的剧烈变化等因素,就会发生堵塞或者出血。”

尽管脑梗塞和脑出血都属于“中风”范围,但两者的表现不完全一样。陈老说:“脑梗塞多是在静态时发病,比方说睡觉醒来时或半夜如厕时,患者会突然头晕、口眼歪斜、流口水、抽筋等,60岁以上的患病者较多;而脑出血多是动态时发生,发病比较急,大部分是由于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如愤怒后、激动后、吵架后等。会出现头痛、呕吐、眩晕、意识模糊、偏瘫等症状,高发期大约在40―50岁左右。”大家可对照上述症状,早发现早送医。

早抢救:及时送医,别乱放血

一旦你发现身边人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打120急救电话,“那真的需要分秒必争!”陈老说,尽量做到3~4小时内送医治疗。如果是脑梗塞,可通过溶栓药物溶栓,再用特殊器械将血栓取出,使血管再通。但时间若超出4小时,基本就失去了溶栓时机。如果脑梗死面积很大,形成颅内压力增高,必要时需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如果出血不多,可通过药物止血,但如果是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出血,那就需要治疗动脉瘤,以防再次出血,又要进行手术治疗。

中风是一种必须及时送医才能治疗的严重疾病,一旦错过机会,任何手段都不能起死回生。

网上曾流行一个帖子说:“突然中风时,把患者的十指尖刺破,挤出血。或者在耳垂部位扎两针让他出血,大约几分钟后,患者歪着的嘴就恢复了,等患者一切恢复了再送医。这是中医神奇的地方。”真的可以这样吗?

实际上,十指放血或耳垂放血,属于中医针灸的“十宣穴放血”,只是一种强烈刺激促醒的方法,并不会有针对中风患者的所谓先放血、后治疗。放血,只是辅助应急手段,而不是救命手段。在我国中医权威组织――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脑出血中医治疗指南(2011)》中,也没有一句说到针扎手指、或针扎耳垂放血。所以,一旦突发中风,要争分夺秒做两件事:一是打120求救,而不是先找针放血;二是保持病人平卧或侧卧现状,不能随意搬动。

早预防:坚持那些“老生常谈”很重要

脑中风的复发率很高,患病后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因此,日常预防脑中风就很关键。

预防脑中风首先就是要保持正常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减少血管受到的损害和过多的负荷。其次,健康均衡的饮食也很重要,“一定要做到荤素搭配,低盐、少油、少糖,尽量不吃咸菜。”陈老说,他实际上也是有高血压的,但他在饮食上一直比较注意,并几十年坚持每天吃降血压药、护血管药、复合维生素共6小粒。他的作息也很规律,每晚大约10点就休息了,早上6点钟左右起床。不吸烟喝酒,因为烟酒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或加重,增加中风的风险。陈老很重视运动,能步行就不坐车。他特别强调的是:心态一定要好。“穷人虽穷,只要心态好,也能活得好。”以上几点,看似老生常谈,但能完全做到的人似乎也不多,“可只要做到了,你们也能跟我一样活到90多。”陈老笑着说。

采访中,陈老拿着他的宝贝――检眼镜,透过记者的眼睛,帮记者检查了一下脑部血管情况,他说这招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很管用。上个世纪70年代,陈老在乡下帮病人看病,通过检眼镜发现一位病人有脑肿瘤,于是,他建议病人去大医院住院治疗,因为发现及时,那位病患也多活了几年。所以说,检查很重要。想预防脑中风的朋友也需要到正规的体检或医疗机构做一个危险因素评估,检查至少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动脉斑块检查、脑CT等。已经发现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地治疗。

早康复:要早,也要讲科学

“中风后的康复训练是很必要的,康复训练越往后推,恢复的效果也会越差。”陈老说。很多患者家属认为,康复训练可以等出院再进行,甚至拖了2~3个月。其实,不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一平稳,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做康复训练;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则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进行。

中风后的康复分为急性期康复(中风后两周以内进行)、恢复期康复(中风两周后到半年内)和后遗症康复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时期的康复最重要,一旦拖到后遗症出现再来康复,不但效果大打折扣,病人恢复的速度也要减慢。

当然,康复训练不是胡乱练习,也不是活动活动腿、伸伸胳膊那么简单,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一般来讲,中风病人的康复训练要从翻身、坐、站、走练起,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否则,肯定会出问题的。不少中风患者自行在家做康复,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以致后果非常严重,因为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病人胳膊、手特别容易残疾。所以,康复治疗不能自己想当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来做。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2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全脑血管造影;尿激酶;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是威协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急性期治疗目的是尽快恢复脑血液循环、缩小梗死面积、增强脑保护、减轻脑损伤。实践证明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本文总结本科应用尿激酶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析其临床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自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因急性脑梗死在我科行介入溶栓患者150例,其中男98例、女52例、平均年龄(60±10)岁,治疗时间1~24 h,颈动脉系统溶栓时间6 h以内,椎-基底动脉系统溶栓24 h以内。临床症状:意识障碍28例、偏瘫88例、失语24例、偏身感觉障碍2例,溶栓前均行头CT平扫除外脑出血及责任病灶显影情况、且无动脉溶栓绝对禁忌证[1]。技术方法:患者急诊明确诊断后尽快送介入中心行全脑造影确定动脉闭塞部位,找出病变血管,了解侧枝循环及代偿情况,穿支动脉闭塞的采取区域性动脉溶栓,将造影导管放在病变侧颈内动脉内泵入尿激酶。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闭塞采用超选择插管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尿激酶溶解后以微量泵1万U/min持续泵入,泵入尿激酶过程中通过造影管或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如再通后终止治疗。术后留置导管鞘,常规扩容、抗血小板、脑保护剂治疗。

2 结果

血管闭塞情况:颈内动脉闭塞25例、大脑中动脉及分支闭塞45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58例、4例脑血管造影无异常。血管再通情况:颈内动脉闭塞再通10例、大脑中动脉及分支闭塞再通32例、大脑前动脉闭塞再通1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38例。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出院时临床症状完全恢复及明显好转90例、占总病例60%,再次闭塞5例,脑出血5例,其中2例因脑疝死亡。

3 讨论

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发展,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治疗脑梗死是一个热点和亮点。溶栓治疗目的是使闭塞血管尽早再通,恢复脑血液循环,挽救濒死神经细胞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及降低死亡率[3]。关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颈动脉系统6 h,其依据为6 h内缺血半暗带为可逆损伤,恢复灌注后神经细胞功能有望恢复,且可最大限度减少出血性转换及再灌注损伤。因为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死亡率高,故其时间窗可延长至24 h。溶栓药物选择西方多选择rt-PA治疗[2],国内采用尿激酶同时对血栓机械处理。溶栓过程中提高血管再通率是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关键。但对于大血管完全闭塞者需不需要打通问题决定于侧枝循环,当侧枝循环建立充分,临床症状不明显时不需要打通。150例患者中有4例脑血管造影阴性,动脉主干通畅,动脉穿支也未发现明显缺失,未溶栓。脑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本组中有5例出血,其中2例因脑疝死亡。出血一般多见于严重梗死患者,颅内出血与血管再通有一定相关性。总之,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是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进步及普及更显示出临床应用优势。

参 考 文 献

[1] 贺茂林,陈清棠.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及病理生理.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0.

[2] 方淳,李明华,赵俊功,等.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452-456.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3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供血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1]。脑梗死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2]。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预后差。现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病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2例中男73例,女49例;年龄52~85(65.1±7.76)岁。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确诊。其中基底节脑梗死38例、脑栓塞4例、大面积脑梗死15例、小脑梗死9例、脑干梗死12例、腔隙性脑梗死26例,多发腔梗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96例;冠心病史38例;风心病史8例,糖尿病42例;脑卒中病史16例。

1.2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11例,其中嗜睡8例,浅昏迷至重度昏迷6例,另有5例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住院1~3d渐至嗜睡昏迷;以头痛为首发症状2例;以四肢抽搐起病2例;35例以言语不清、肢体乏力起病。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血压升高50例,失语15例。

1.3治疗原则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及时应用脱水降颅压,消除脑水肿,对一般梗塞灶则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以改善脑循环,神经营养剂和预防感染等治疗,结果死亡7例,自动出院6例,余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2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熟悉脑梗死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这样才能按照病程的不同时期采取各种预防和护理措施,将所致的后期损害降到最低。

2.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情每1~2小时监测T、P、R、BP,如有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频繁呕吐、躁动不安、颈项强直、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慢,即有梗死面积增大、出血或者脑疝的可能,如突然失语,肢体偏瘫程度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等。可能有新的血栓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0~15°,并偏向一侧。意识不清者发病24h内应暂停进食,24h后给予鼻饲饮食记录出入量。

2.2药物护理使用甘露醇快速滴入,一般250ml20~30min内滴完,防止外渗。应用抗凝时,定时监测KPTr,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有无口腔黏膜、牙龈和皮下出血及血尿、黑便等,备好鱼精蛋白锌、6一氨基己酸等药物对抗治疗;应用血管扩张剂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时,应缓慢滴注,并且要严密监测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供血不足加重脑损害。

2.3气道管理保持良好的氧合是脑卒中治疗的基础,如有低氧存在,应立即以2~4L/min吸氧,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如保持头侧位、淸除口腔分泌物、定期拍背、吸痰等,尽快纠正低氧。对于有意识障碍(GCS评分小于8分)又有高度误吸危险者,应尽早实施气管插管[1]。

2.4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入院后即对病人进行Braden评分,必要垫气垫床。不能自主翻身病人,协助每1~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刺激咳嗽,及时排痰。使用便器时避免擦伤皮肤。床铺保持平整、干燥。予口腔护理、会阴护理bid。做好导尿管护理。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对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脑栓塞急性期应严格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切忌饱餐,帮助病人翻身时动作要轻,并保持大便通畅。合并糖尿病患者,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更应加强皮肤护理及足部护理。

2.5心理护理脑梗死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状态中。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护士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可采用发放宣教小册子或集体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还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宣教。要富有同情心,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为患者康复提供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患者进行康复的兴趣,激励病人配合治疗。

2.6康复护理

2.6.1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偏瘫侧肢体处于良肢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肿胀。双下肢尽量避免输液,以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脑梗死急性期,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预防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做准备。功能锻炼主要采取床上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活动偏瘫肢体,做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和坐起、站立、步行锻炼,防止肢体挛缩、畸形。

2.6.2语言康复训练向患者解释语言锻炼的目的、方法、告诉患者失语是暂时的,语言功能的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互动练习[3]。体贴关心病人,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2.6.3饮食护理对吞咽障碍病人进食前予提供适当休息,能坐起的患者取躯干垂直头正中位。坐起患者,一般采用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这种可以减少食物向鼻腔返流和误吸,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鼓励患者自己进食,进食过程中让患者充分咀嚼,确信吞咽后继续进食。床前要有吸引装置,如所进食物滞留,鼓励患者头转向健侧,并控制舌头向一侧,消除残留食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2.6.4日常生活训练患病后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练习洗脸、如厕、进食、转移等生活技能,倡导“自理模式”,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2.6.5安全护理评估病人,做好病人及家属安全宣教,根据病情,采取床头警示标识,床栏、约束具等保护措施,下地、如厕搀扶防跌倒、坠床。

2.7做好出院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出院时大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言语障碍、悲观失望等问题,予心理卫生指导尤为重要,树立信心,家人支持;康复训练是脑梗死康复的主要办法,要持之以恒;指导患者避免复发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坚持定时测血压、血糖、血脂。如出现手指麻木乏力或短暂的说话困难、流涎、口角歪斜、步态不稳等脑缺血先兆应及时就诊。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门诊随访,出现任何不适随时来院诊治。

3体会

脑梗死病人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病人发病急、病情重,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才能为抢救赢得时间;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心理卫生指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依从性,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减少合并症;做好出院指导;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悦怡,庄一渝,程丽君,等.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79-181.

[2]叶玉珠,汤慧芳.腔隙性脑梗死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8):1277-1278.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4

常见的康复治疗误区有哪些呢?

1.不用做康复,打针吃药就能治好偏瘫后果:观念错误导致乱治疗、白花钱

很多人认为,治疗中风偏瘫、不会说话、不能吃饭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针吃药,甚至包括一些大医院神经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的医生、护士也都这样认为。其实对脑梗塞来说,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持续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坏死,现在还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救活这些脑细胞,也就是说打针吃药都没有效果。当然,急性期使用的一些药物,如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调血脂药物,对防止患者再次发病、稳定病情是有效的,也是必须的,在得病6小时内还可以行溶栓治疗,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而对脑出血,是没有药物可以治的。

康复治疗是目前对中风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这在临床上是经过证实了的。在国外,中风7天后患者就要转到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大约一个月后,转到社区康复中心做进一步的康复治疗。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社区康复中心,甚至大多数医院未设康复科,老百姓更缺乏康复意识,中风后不去康复训练,而是一味打针吃药,最后的结果就是乱治疗、白花钱,对恢复一点帮助也没有。

2.等到出现后遗症才开始康复治疗后果:耽误治疗时间,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很多中风患者及家属都错误地认为,康复治疗要到后遗症期才能开始进行,导致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时机(发病3个月内)。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进行。

3.康复治疗很简单,无非就是动动胳膊、拉拉腿后果:自以为是,终致残废

这是最严重的错误观点。康复训练必须在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严格按步骤进行训练。训练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如果随意训练,自作主张,必定会出问题。比如好多患者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就是没有按照康复医师以及治疗师的要求做训练所导致。这个后果非常严重,因为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基本上患者这只胳膊和手就残废了。

4.训练时尽量用力后果:用力过度,造成新伤

当人体的感觉功能和肌肉张力正常时,肢体的运动会受到本能的自我保护。例如,某位老年患者由于韧带和关节囊的老化,平时手臂向前抬起时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只能达到150度,如果手臂受到外力继续向上抬举,就会感到肩部疼痛,同时肌肉也会出现反射性收缩,以对抗不适当的运动,这就是自我保护。如果保护机制不存在了,肩关节任由外力拉到平时不能达到的活动范围,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组织就会受伤。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患病早期就处于肌肉松弛瘫痪状态,患者家属或没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希望其早日恢复运动功能,贸然在患侧肢体不能主动做各种运动时帮其做过多的被动运动,就极易造成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虽然有些损伤较轻微,从外表看不到红肿、淤血等,但这些损伤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这种损伤最常出现在肩关节和髋关节。

5.急于求成,反复练习后果:徒劳无功,痉挛加重

有些患者知道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也很刻苦地锻炼,但不注意讲究方法,结果当然是徒劳无功,甚至有害。大部分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痉挛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但是如果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例如用瘫痪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对手功能的恢复造成更严重的阻碍。偏瘫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6.下地走路越早,恢复就越快越好后果:导致走路“划圈”步态,难看笨拙

正常人步行是双下肢各关节按照一定的规律顺序伸展、屈曲,交替完成支撑身体和迈步的动作。偏瘫患者如未经合理训练而急于步行练习,就会出现典型的偏瘫步态。正常人在需要向前迈步时能协调地将髋、膝、踝关节屈曲至适当角度,从而使该侧下肢长度“缩短”,轻松地把脚抬离地面。而偏瘫患者各关节均呈僵直状态,足尖下垂,使得患肢“加长”,抬离地面困难,只能借助向对侧倾斜躯干,同时将骨盆上提才能很费力地将下肢向上拉起。而这种拉起的幅度十分有限,仍不能使下肢顺利地向前迈出,还需向外侧划弧线后再落回身体前方,这就是人们常见的偏瘫患者所特有的“划圈”步态。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当训练加重了负责下肢各关节伸展的肌肉痉挛,使关节屈曲动作很难完成。如能在偏瘫早期开始正规康复训练,在患侧肢体运动协调的基础上再做行走训练,则能形成较为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态,提高步行效率。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5

误区一:坚持打针吃药就能治好偏瘫

大部分人认为有病了只要坚持打针吃药,总有一天疾病会被治好。实际上,对于中风病人的早期及时有效救治,非常重要,一旦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后期再用多少药物,也收效甚微。大脑细胞因脑血管堵塞造成持续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坏死。因此,脑血管栓塞发病的6小时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对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出血。及时用药物止血,稳定病情,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抢救后的及时康复治疗,是改善中风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误区二:偏瘫康复治疗在后遗症期开始

中风患者发病时,周围的医生和家人都全力忙于抢救,关注着病人的生命安危。许多家属都错误地认为,康复治疗要等到病人病情稳定一个月,甚至三个月。也就是后遗症期才能开始进行。其实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的病人,康复治疗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进行。

误区三:偏瘫康复治疗很简单

许多人认为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活动活动胳膊、拉拉腿。自己和家人都可以进行。这是一种严重错误而且危险的观点。中风病人的康复训练,要根据每个人的病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治疗后的身体状况,以及本人原有的体质,由康复医师制订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和疗程。在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帮助下,逐步施行。具体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否则容易出现关节半脱位、关节疼痛,或对患者的四肢肌肉、骨骼、关节造成损伤。因此,康复治疗既不简单,也不能随意。一定要按照医生、治疗师的指导,规范且循序渐进地进行。

误区四:反复练习就能康复

康复训练要特别注意练习方法。大部分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部分肌肉的痉挛得到逐步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而错误的训练方法。反而会加重痉挛肌肉的损伤,进而导致肌肉僵直,延伸到影响手指、脚趾的活动,阻碍手脚功能的恢复。偏瘫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康复训练不只是力量训练。还包括肢体的正确摆放、感觉刺激、协调训练、抑制痉挛训练、负重训练、平衡训练,等等。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坚持练习,就能康复。实际上,训练方法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或延缓康复。

误区五:走路越早,恢复就越快

中风之后,如未经正确的指导、适当的训练就急于开始下地步行,容易出现偏瘫患者特有的“划圈”步态。这是由于不正确的练习加重了下肢肌肉的痉挛,影响了各关节的伸展,使关节难以完成屈曲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在偏瘫的早期,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使患侧肢体的肌肉达到协调运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步行训练,有助于形成近似正常的步行姿态,提高步行效率。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6

回春术是按照宇宙“圆周运动”和“螺旋推进”理论,将人的动态形式按圆旋规则换化出有节奏的规律运动,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便能激活人体细胞,达到治病、抗衰和返老还童的目标。

回春术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一个目标,两个结合,三大特点,四个净化。

一个目标:练五环养生回春术将会使你健健康康、高高兴兴欢度120岁的自然天寿。曾老将军1986年因脑萎缩经点穴治愈后,如今96岁高龄仍兴致勃勃地准备突破百岁大关。

两个结合:

1. 肌体健康与精神健康并重养练结合。2.功能运动与静态兼修养练结合。

三大特点:

1.按照宇宙“圆周运动”和“螺旋推进”本源的运动规律进行养练,就能产生治病、健身、抗衰老特效。

2.五环养生回春术可以彻底消除“亚健康”状态,并能治疗一些医学顽症,如脑萎缩、痴呆症。

3.适合各年龄段的人养练。实践证明:青少年习练后能够开发智力,在上海丰收小学实践中已证明了这一点;中青年习练可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工作效率;中老年习练后可以治病抗衰老和延年益寿。

四个净化:净化肠胃,净化血液,净化细胞,净化心灵。

第一个净化肠胃:

人的大小肠全长4.5―5米,排泄较慢,肠内溶物较多,一般情况下肠中废物有1―1.5公斤,长时间存留腹中,这还包括每天的正常大便在内,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经常排毒清肠净化肠胃功能。

我们通过多次办班观察,在每次节食训练中,有35%的人排黑便,92%的人达到了减肥的效果。

闵某,男,72岁,在学习班的第4天,排出两条约10cm的黑便臭不可闻,半个月的学习体重减了8公斤。贝某,女,74岁,巩膜检查体内毒素较重,肠胃功能自觉还好,每天1、2次大便。通过辟谷第5天时,开始排出像羊粪蛋大小的硬块,随后有一更大硬物卡在内,一个多小时也未排出来,后来将牙刷把洗干净后从里撬了出来,钉当一声落在便池,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鸡蛋大的黑色结石,经追问病史,她说年青时患过肠结核。同时左膝患骨关节炎不能伸直,走路一瘸一拐,医院要她做手术,经过数月的锻炼,膝关节也意想不到的伸直痊愈了。巩膜检查也得到了根本改变。

现在肥胖的人越来越多,给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2004年4月办班时,30人参加学习,半个月下来,体重减得最多的10公斤,最少的2公斤,平均减9公斤。

李某,57岁,身高168cm,体重80公斤,半个月下来,体重降至70公斤。学习前每天喝两顿酒,两包烟,学习后烟酒自然戒掉了,再闻着烟酒味就不舒服。

张某,女,40岁,身高155cm,体重81公斤,通过意能点穴和练操3个月减到62.5公斤,减掉18.5公斤,颈椎病、心脏病、坐骨神经痛,下肢浮肿也好了,一年多来一直保持较好的健康体型。

第二个净化血液:

血液循环是能量物质运输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所吃的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需要血液运送到全身每一个细胞里去。如果血液里不干净,存在杂质或毒素,就会影响健康,导致细胞提前老化萎缩。如营养过盛时就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造成千万微血管阻塞,会造成中风、偏瘫。如果血液酸碱平衡失调就会造成肝、肾结石。如果你生气就会在体内产生毒素,引发疾病等。因此人的循环特别是微循环系统,医学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前苏联一位医学家称:“几乎所有的疾病都跟微循环有关。”我们在临床发现,许多脑供血不足的人,脑内微血管都有阻塞现象,因而造成脑梗塞、脑血栓甚至脑萎缩。

董某,男,72岁,医院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脑梗塞,出现记忆力减退,神情冷漠,流口水,行动迟缓。老伴陪他来参加学习,练操时动作不协调,回家后经老伴领着每天3、4个小时锻炼,坚持不间断苦练,奇迹终于在他身上出现了,半年后不仅练操动作协调,也爱说话,还教别人练操。去空军总院体检时,保健科主任拿着磁共振片子惊奇地发现,前后片子反复对照观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大脑中一块硬币大小的梗塞阴影消失了。再看前列腺检查结果,原来6.2cm现在也缩回到3.8cm正常范围。董老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逢人主动讲话,锻炼更加积极了。

郝某,男,83岁,抗战时期老干部,患心房纤颤,发作时心跳每分钟200多次,上气不接下气。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10几种病。医院交待卧床休息,当得知办班消息后,他毅然决定要参加学习,全家十几口人都反对,最后谁也没说服他,女儿只好带着氧气瓶陪他来参加学习。到了养生基地当即吸了六袋氧气,随即马上给老人点穴治疗,当晚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起床感到一切良好,他就跟大家一起上课和锻炼。两天后他感觉到全身都很轻松,就把所有药停了,每天在大院里散步,几次散步加起来2公里,连续半个月的学习锻炼,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杂志社记者来采访感叹不已。学习结束后和女儿高高兴兴回家,半年后领着老伴再次来学习了一个月。

第三个净化细胞:

细胞是人体组织的基本单位,细胞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和生死存亡。什么样的体质才算健康呢?一般认为细胞无病理病化,生理功能旺盛,精神状态良好,耐疲劳,有活力才算真正健康的体质。

如果细胞出现老化或萎缩,这是医学认为不可逆转的顽症。笔者通过实践观察,细胞萎缩经治疗可以复苏,如曾老将军1986年因脑萎缩影响到正常生活,经过半年多的意能点穴和锻炼奇迹般的恢复了健康。董老经过半年的锻炼,脑萎缩和脑梗塞得到了治愈,肖记者牙龈萎缩,牙已松动,经过半年的锻炼长出满口鲜嫩的牙龈来,白发也变黑了。张老师头面部老年斑较多,经过半年的锻炼,成块的老年斑脱落下来,这些都是人体细胞发生根本变化的结果。

凡是参加学习,经过数月的锻炼后,全身细胞活力都会增强,面部皮肤焕发出青春的光泽,显得年青有精神。

第四个净化心灵:

净化心灵就是人的心理要健康,心灵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亚健康一词后,又提出了精神健康。精神又体现在人的心情、情绪上面,人的健康与心情密切相关,一切着急、上火、担心、牵挂、害怕、生气、发怒等等不安心情都会影响健康。

这些不安的心情与人的道德水准有关,道德水准与人对社会、家庭、自然、宇宙等的认识水平有关。道德又有社会道德和自然道德之分,社会道德对人有行为规范,如现在讲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等。自然道德必须按照自然的发展规律去运作。“大道自然”。过去讲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一切都顺应自然规律发展。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7

[前列腺肥大] 也叫前列腺增生症,男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据美国统计,40~49岁者10%有本病,而70~80岁者达40%。有人报告还要高一倍。苏联有人检查60~70岁的死者,见到75%有本病;用显微镜检查后发现可达1 00%。我国近来发现也很普遍。

本病的症状发展缓慢,常在几年内逐渐出现。开始夜尿次数多,继而白天也多,甚至每小时一次,妨碍睡眠和工作;排尿时不能立即排出,且需用力,排完后仍有几滴,有排不尽的感觉,尿线细,有分叉,且射不远,有时中断。晚期排尿呈点滴状,有时突然不能排尿,须插导尿管才能排出,或因感染而呈尿急、尿痛甚至尿血。

由于本病可能与内分泌作用有关,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试用雌激素治疗。急性尿排不出者,可用导尿和雌激素疗法。晚期症状严重、有大量残余尿者应进行手术切除。有长期尿梗阻,已有肾功能损害者,须先导尿,待肾功能改善后再行手术。

[膀胱肿瘤] 男性较女性多4倍。绝大多数发生于55~75岁。症状:90%有血尿,且多为早期症状。血尿量不一,与恶性程度并不一致。因此,有间歇性少量血尿也不容忽视。70%有尿急、尿频,尿痛,此常为晚期或较严重的征象。也可继发感染、结石等,使症状加剧。也可有排尿困难。转移后可引起下身痛、尿毒症等。治疗主要是手术和放射疗法。治疗效果依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治疗早晚而异。

[癌] 在远东及我国40岁以上男性相当多见。主要与包茎或包皮过长有关,也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有关。因此,早期切除包皮和注意卫生,癌是可以预防的。本病最初为一小溃疡、丘疹或疣,但经久不愈,逐渐增大,仅有痒、灼热或微痛。其后发生硬块,疼痛加剧,有浓液或出血。晚期全身情况恶化。治疗主要是手术。无转移者治愈率可达60~90%,因此须注意早期发现,即时治疗。

[高血压病] 乃最常见的中老年病之一。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男女之间差别不大。但女性病人一般病情较轻。目前国内与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是:在坐位测量右上臂,如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毫米汞柱,即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小于140且舒张压小于90,则称正常。在高血压和正常之间的,称为临界高血压,即可疑高血压。高血压可发生头昏、头痛等症状,但更重要的是它可导致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后果。治疗高血压必须长期服药,在血压降低后,虽可减少药量或间歇服用,但不可随便停服,以免复发。

[冠心病] 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一般发生于50岁以后,且较少)。它的临床类型很多,轻重不一。最常见的如:心绞痛表现为发作性严重性胸前区疼痛,立即口含硝酸甘油有效;但我国病人多数表现较轻、且不典型;有的并无不适感觉,称为无症状型冠心病;有的仅有心电图改变或早搏、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表现;但也有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等危险类型者。急性心肌梗塞绝大多数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表现为严重的胸痛、心律紊乱、休克、心力衰竭等;急性期病死率可达20%左右(有的在发病1小时内急死),而且有的急性期度过后还可能复发。病后能完全恢复工作者仅占1/4,因此这是对中老年人威胁很大的急症之一。当然也有轻者(仅有胸骨后疼痛等),如能及时确诊处理,可能很快恢复。急性心肌梗塞在发病前,常有某些预兆,如原有心绞痛或无症状型冠心病或肥胖高血压病人,突然胸痛剧烈,且口含硝酸甘油无效,又有严重的气急、眩晕、烦躁、苍白、出汗、血压突升或突降等。此时应立即找医生来检查(包括做心电图等),以判定有无急性心肌梗塞。即使仅为怀疑而暂不能肯定者,也应就地观察,积极治疗,切不可慌忙搬动,以避免在途中发生急死。在有先兆时,如能及时处理,常可避免一部分病人发展成为心肌梗塞。本症目前在我国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对之须牢记以下处理原则:“早期发现,就地抢救”。对冠心病应侧重于预防,也是可以预防的。因它多发生于肥胖、血胆固醇高、血压高或糖尿病病人中。如能很好的控制饮食、注意体育活动、减轻体重,再用些降脂、降压等药物,可使很多人不发生冠心病;即使已发生者,也可在一般工作、生活条件下得到控制,多年不发展,甚至有所改善。

[胃癌] 是各种癌中最多见一种。男性比女性约多3倍,70%发生于40~60岁之间。晚期诊断容易但后果差。因此,早期诊断很重要,凡一向身体健康、近期出现食欲不振、明显消瘦、贫血、黑粪者,必须做X线钡餐胃肠透视、胃镜检查。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切除,常能存活多年。

[溃疡病] 男比女多3倍。本病患者的食欲较好,而且服药或吃饭能解除心窝部疼痛。如果胃溃疡患者近期改变了这些规律,应提高警惕,就医检查,有无癌变。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

[大肠癌] 男性稍多见,75%发生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凡中年以上,有慢性结肠炎病史,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大便习惯改变、便血、食欲减退者,均须就医做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大便性状等检查。本病进展缓慢,转移较晚,如能早期手术,效果良好。切不可误为痔疮、肠功能紊乱而耽误了根治时机。

[肝癌] 在我国多见,男性比女性高8倍,30~60岁者占80%(比胃癌等发病年龄较轻)。在有肝炎、肝硬化、肝寄生虫病者中容易发生。本病早期多隐匿,常有食欲不振、消瘦、肝肿大坚硬钝痛等症状,应进行血液中的甲胎球蛋白检查、B型超声波和肝扫描检查,都有很高的确诊率。如能早期发现、进行早期切除,有存活5年和5年以上者。

[食管癌] 常见于50岁以后男性,凡吞食困难、食后反吐、胸痛者须考虑本症。本症早期手术效果良好。

[中风] 是中老年人中最引人注目的疾病,其中常见者有下列三种。

脑出血常发生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者(男女差别不大)。多突然头痛、呕吐、偏瘫,很快就意识不清,严重者完全昏迷,呼吸不规则,约半数于2~3周内有生命危险,1/4在1日内就有生命危险;轻者可于数日内逐渐清醒,肢体运动逐渐恢复(下肢较上肢恢复较早)。发病后应尽量就地抢救,不要搬动,以免加重出血。恢复期应早期先进行被动性继而自动性锻练肢体运动。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是预防本病的根本办法。

脑梗塞 系脑血管硬化和血栓形成等引起的,约占中风的半数。常见于60岁以上男性,多发病于睡眠中。轻者无意识障碍,只轻度偏瘫;重者于1~2天内逐渐完全瘫痪,甚至昏迷。但脑梗塞的死亡率较低,多于几天内稳定,3~4周内逐渐恢复,但也可遗有一定的肢体运动障碍。应及早发现病人,尤其对有前兆性的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积极用药物等治疗。

短暂脑缺血发作常见于50岁以上者,约占中风者的5%。有的只发作一次,而大多是多次发作,约30%于3年内发展为完全型脑梗塞。发作时大都无意识障碍,症状仅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而无后遗症。症状多种多样:偏瘫、感觉异常、失语、偏盲、头昏、眩晕、吞咽困难、近事记忆力丧失、头痛、猝倒等均可发生。本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栓一栓塞。治疗常使用血管扩张剂、抗血凝剂和降血脂药物,以防止其再发或发展为完全性脑梗塞。

脑内梗塞康复办法篇8

关键词:联合抗栓;心肌梗塞;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26-02

心肌梗塞主要由于冠状动脉持续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出现梗死等情况,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增快导致近些年心肌梗塞死亡率持续上升,患者发病期间主要呈现心前区疼痛,且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果,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患者在发病后的12h内ST段抬高患者可采用溶栓治疗,经临床调查研究发现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前1-2天或1-2周内多有阵发性心绞痛等症状发生,且发病原因可能与从事体力劳动?心情持续紧张或激动?身体机能饱受寒冷以及大量饮酒和吸烟有直接关系,而近些年临床研究表明联合抗栓用于治疗心肌梗塞疾病中,主要药物为巴曲酶?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临床治疗发现疗效显著且安全?简单?可靠,推广,笔者作为心血管内科的一名医护人员,现将调查报告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所有资料采集于入住我院的50例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平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经调查发现治疗组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分布在45-67岁之间;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分布在48-68岁之间,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基本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mg/d,并且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钠5000IU脐旁皮下注射,每12小时给药一次,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同时给予患者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进行抗血小板聚集?稳定粥样斑块治疗,并且观察患者治疗疗效?治疗组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使用联合抗栓药物,给予巴曲酶10BU+250ml0.9%生理盐水静脉缓慢滴注,同时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药物100mg,连续使用药物3日,严密观察患者使用药物后临床效果和不良发应,同时记录患者临床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反应意识等,若发生紧急情况应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1.3疗效判定

1.3.1显效:心绞痛次数减少为治疗前的80%,且心功能恢复至2级;

1.3.2有效:心绞痛次数减少为治疗前的70%,且心功能恢复至1级;

1.3.3无效:心绞痛次数和心功能等级经治疗后均无改变,并且可逆向持续恶化?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13.0SPSS统计学软件计算,计数资料采用t,当P

2结果

相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心肌梗塞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心肌梗塞主要治疗原则使用溶栓和解除血管痉挛等办法,药物直接作用于血管和心肌,药物巴曲酶取自于蛇毒提取物,对于溶解血栓和抑制红细胞聚集等情况有较好的作用,且作用速度快?持续时间长?药物阿司匹林对于抑制血小板形成和发生心绞痛疾病预防有积极作用?联合抗栓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心肌缺血和缺氧等情况,而且对血小板快速聚集有显著疗效,但治疗心肌梗塞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速度,以免由于用药剂量过大和速度过快导致患者过敏反应和药物中毒等情况发生,相比调查的两组数据发现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且具有一定差异(P

参考文献

[1] 许先继,陈国庆,陈锋. 调脂联合抗栓治疗在心肌梗死中的治疗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243-244.

[2] 刘耀武,刘耀文,刘海良. 联合抗栓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 中国处方药,2014,07:55-56.

[3] 刘曙杰,杨竹玉. 联合抗栓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CPR水平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14,25:10-11.

[4] 白清中,裴瑞泽. 联合抗栓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2例分析[J]. 北方药学,2013,05:95.

[5] 许伟. 联合抗栓治疗心肌梗死40例的疗效分析[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2:112-113.

[6] 金刚,孙特. 消梗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肌梗塞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05:103-104.

[7] 刘跃财,王秀珍. 腹蛇抗栓酶早期治疗心肌梗塞的观察[J].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2,01:58.

[8] Been M,谢德隆. 心肌梗塞的溶血栓疗法[J].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1,01:8-12.

上一篇:世界文化多样化范文 下一篇:世界经济的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