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梗康复的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8 17:12:12

脑内梗康复的治疗方法

脑内梗康复的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脑康复;脑梗塞;临床研究

脑梗塞是因多种因素所引发的脑部血管狭小,造成脑部组织缺氧、缺血和坏死情况,是一种缺血性脑部血管疾病,临床症状以神经功能缺失为主[1]。脑梗塞具有起病快、病情发展快速的特点,若不及时接受诊治,易造成不可治愈的脑后遗症或死亡。现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神经内科接诊的接诊的3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分布52~78岁,平均年龄(60.3±8.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分布53~79岁,平均年龄(60.9±9.4)岁;所有36例患者通过脑部CT检测和MRI诊断,均符合我国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患者发病时间均在72h以内;所有患者均排除短暂脑缺血发作、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性痴呆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无论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所有患者进行辅助检测,依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实施降血压、降低颅脑内压、控制血糖和血脂范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诊治,复方丹参注射液为20ml注入250ml的生理盐水,通过患者静脉注射,1次/d。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舒血宁联合脑复康诊治;舒血宁为20ml注入到250ml的生理盐水,脑复康为100ml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经患者静脉注射,1次/d。

1.3疗效判定 本次研究疗效判断采用增分率判定治疗效果,增分率的计算方法为:治疗后的积分减治疗前的积分,所得结果除以100后再减治疗前的积分乘以100%;增分率治疗效果分为4种,分别是基本治愈、明显进步、进步、无效。基本治愈:增分率为86%~100%之间;明显进步:增分率为46%~85%之间;进步:增分率为16%~45%之间;无效:增分率为16%以下,治疗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明显进步与进步三者之和。此外,本研究还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对脑部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脑神经功能恢复得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运用t检测,计数资料运用χ2检测,数据以%形式展现,P

2 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本次研究过程中实验组基本痊愈5例、明显进步6例,进步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基本治愈2例,明显进步5例,进步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

2.2治疗前后两组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情况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欧洲脑卒中量表平均评分为(40.5±19.6)分和(40.2±19.2)分;而治疗后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欧洲脑卒中量表平均评分为(60.1±20.8)分和(46.7±15.1)分, 治疗前后两组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差异明显(P

3 讨论

脑梗塞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给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庭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而社会生活水平在提高的同时,脑梗塞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所以尽早治疗脑梗塞,变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脑梗塞为主。有学者研究发现,药物治疗脑梗塞能够改善患者大脑微循环,改善患者脑部缺血状态,提供脑部所需血液,从而改善脑梗塞状态。脑梗塞的治疗务必要重视对早期和急性期,预防脑梗塞病情进一步发展。

舒血宁注射液是通过提出银杏液提炼而成,具有天然的药效成分。药效成分主要为白果内酯、银杏内酯和银杏黄酮,这些药物成分均具有天然抗血小板凝结,和下降血液粘度的效果。有学者研究发现,舒血宁注射液能够很好的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强大脑血液供应量的功能,可在最大程度上改观脑梗塞患者大脑微循环。与此同时,舒血宁注射液还能消除自由基,起到保护脑部神经细胞的作用。脑复康注射液属于γ-氨咯酸环化衍生物,是氨酪酸类物质。脑复康注射液拥有保护和还原脑细胞作用,并能改进脑部缺氧、激活大脑细胞、促使大脑ADP转变成为ATP、推动氨基酸与磷脂的大量吸收、促进脑部新陈代谢,加大血流量的作用。研究提示,舒血宁联合脑复康注射液治疗脑梗塞,能促进大脑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通,修复患者脑部神经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舒血宁联合脑复康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88.8%,而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P

参考文献:

[1]吕贻珍.舒血宁联合脑复康治疗急性脑梗塞56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 8):136-136.

脑内梗康复的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康复治疗;护理;脑梗塞;早期

脑梗塞是中老年人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病死率越来越低,但致残率越来越高,其中后遗偏瘫最为常见。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脑梗塞患者治疗关注是近年的研究热点[1]。本研究通过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4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早期康复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69~84岁,平均年龄为(76.3±1.2)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67~86岁,平均年龄为(78.9±0.9)岁。两组患者均为第一次病发并经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神智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的认知障碍,且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根据患者个体病情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溶拴、脑细胞活化剂等,但不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仅由家属自行为患者进行按摩或训练。

1.2.2 治疗组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环境护理: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②肢体训练:卧床时帮助患者主动或被动的运动,从头部运动开始训练直至练习坐立、站立和行走,训练过程中动作应慢、轻,根据患者的集体能力和适应能力逐步加强训练难度。③适当按摩:从远端至近端额手法对患者进行按摩,由经络循行做头部、上下肢、背部进行按摩,若配合循经点穴可以放松肌张力高的肌群,进一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④电刺激治疗:病情稳定后及早采用电针治疗。⑤语言训练:训练患者鼓腮、呲牙、弹舌和伸舌等训练,每个动作重复5~10次,伸舌时尽量向外后再回缩,并用舌尖舔上下嘴唇和左右嘴角,同样重复5~10次,训练2~3次/d,并鼓励患者联系发音,以单音节字训练为主。⑥健康教育: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主,指导患者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为原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少食用肥肉、猪肉和动物内脏等高热量食物,以避免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建议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不宜做剧烈运动,有益于减少体内胆固醇的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防治脑梗塞、脑栓塞、脑梗塞具有积极作用。

1.3 评价方法 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参照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制定的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著:功能缺损评分在55%~89%,病残程度1级~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在46%~54%,病残程度1~3级;无效:临床观察无变化、恶化或死亡。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arthl指数评定量表。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经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出院时Barth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治疗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出院时Barth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提高,且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恢复机体功能 [2]。同时,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国内外相关研究同样证实[3],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神经侧支循环和神经轴突联系的建立,有利于增强大脑皮层缺血损伤区域的兴奋性从而增强大脑的适应性和自身敏感性。另一方面,目前普遍认为脑梗死患者最佳恢复时间是发病后最初的3个月,因此开展早起康复极为重要,但针对早期康复治疗的选择时间尚无统一和明确的标准,本研究选择初次发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一般认为患者并发后1个月内进行康复训练的标准。

由此可见,针对早期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法欣,宋爱君,邱松.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1):52-53.

[2] 祁丽丽,胡亚妮,来海欧,等.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2(05).

脑内梗康复的治疗方法篇3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47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1], 也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最大隐形杀手, 脑梗死发病急、发展快, 如果救治不及时, 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75例脑梗死患者, 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与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50例早期新发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溶栓组和空白组, 各75例。男86例, 女64例, 年龄35~68岁, 平均年龄(46.3±7.1)岁。高血压致脑梗死52例, 动脉硬化致脑梗死68例, 其他原因致脑梗死30例。

1. 2 方法

1. 2. 1 空白组 患者入院后, 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 并且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 责任护理人员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检查。再给予患者静脉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d[2], 共11 d, 发病20 h后口服氯吡格雷100 mg/d, 若患者有出血倾向, 必须停止用药。

1. 2. 2 溶栓组 患者入院后, 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同空白组一样的常规性检查, 对脑部进行CT扫描。对患者给予尿激酶150 万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 在30 min内滴完, 至此之后, 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d, 7 d后停用, 如果发现患者有出血倾向, 立刻停止药物使用。

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护理, 记录患者的日常体征, 注意患者病情变化, 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或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保持患者房间的干净整洁, 保持空气畅通。同时, 对所有患者给予心理方面的护理, 每天至少跟患者进行沟通对话1次, 了解患者的详细病情及需要, 稳定患者的情绪,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有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量。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康复:患者血压、血糖稳定、没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脑梗死现象;基本康复:血糖、血压基本稳定, 头痛等现象减轻;无效:血压、血糖较入院前相比无明显效果, 头痛等脑梗死现象依然存在。康复率=完全康复率+基本康复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康复率比较 溶栓组的康复率(94.7%)明显高于空白组(70.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 P

2. 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量比较 溶栓组中并发症7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3%;空白组中并发症25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具有发病率、病死率高、致残率和复发率高等特点[3]。溶栓治疗脑梗死是一种最根本的方法, 只有尽早溶解血栓, 再通闭塞的血管, 及时恢复血供, 才可能挽救缺血脑组织, 避免缺血脑组织坏死, 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脑血流, 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据相关报道, 脑梗死的救治, 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同力协作, 从根本上消除抢救时间的延误,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995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组织型纤溶酶可用于3 h内脑梗死的治疗的研究结果后, 对脑梗死的治疗进入大脑的新时代。而在溶栓治疗脑梗死过程中, 要重视患者的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及日常护理, 日常护理是对患者每天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 时刻注意患者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则是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稳定患者情绪, 获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建立合理的综合性护理系统, 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自信心, 加快治疗进度, 加快患者康复时间, 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 溶栓组的康复率高于空白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空白组(P0.05)。

脑内梗康复的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运动训练;脑梗死;FuglMeyer平衡积分;Sheikh躯干控制积分; FuglMeyer运动积分

中图分类号:G80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486-03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现代诊疗水平和抢救技术的提高,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是由于存在着重视抢救生命,忽视功能恢复,重治疗、轻运动康复的倾向,而导致致残率明显增高,存活者中86.5%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15%的病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2]。

目前运动康复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研究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虽己有部分研究,但都处初级阶段,对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全面评价、规范化治疗方案和随机对照研究支持。因此 ,我们设计随机对照研究方案,旨在探讨运动康复在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研究运动是否可提高脑梗死患者整体功能康复的疗效,并由此初步制定出科学规范、价格低廉、易于推广的脑梗死后康复方案。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来源于2006年3月-2006年9月南昌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初发脑梗死住院患者90例,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65.46±11.46)岁。均经CT或MRI证实,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纳入标准:年龄在40岁以上,70岁以下;符合上述脑梗死病的诊断标准;发病在两周以上已脱离危险期病情稳定的患者发病病程在半年以内。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脑外伤、脑炎并发脑梗死的患者;合并有心肌梗死、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肿瘤患者;未按照规定计划坚持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中止试验标准: 临床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应中止试验; 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病情迅速恶化者应中止试验。

1.2分组方法

将9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运动组进行运动康复配合针刺也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1.3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根据梗死情况采用静脉给予低分子右旋糖昔、丹参注射液、阿斯匹林、甘露醇及针对基础疾病的处理措施。

运动治疗:运动训练由专业运动康复治疗师实施,治疗师不参与课题设计。采用神经促通技术,综合应用Bobath、Brunnstrom、Rood等技术[3-4]。训练内容包括:1) 良肢的摆放,即在仰卧位、健侧卧位或患侧卧位的抗痉挛;2) 肢体各关节主、被动训练,包括屈、伸、内旋、外展等,每个方向运动动作重复做10~20遍;3) 床上桥式运动,患者仰卧屈膝屈骸,两足平放在床上,两膝间加一小枕头,行抬臀伸髓动作,宜反复多次进行,利用视、听、触、痛、温等多种感觉输入以促进运动反应;4) 转移及平衡训练,包括患侧及健侧翻身训练、从卧位到坐位转移训练、坐位平衡能力训练、从床到轮椅的转移、坐位到站立位的转移、患侧下肢负重的站立、立位平衡能力的训练、平地行走训练及上下楼训练等。运动中强调患者自我意识的参与。康复训练分步骤循序渐进,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情况选用合适的促进技术处理,选择合适的运动量。每天训练2次,每次45 min,共训练三个月。

1.4疗效评定方法和标准患者治疗前后由同一医师各评定一次,前后对比进行评价。评分人员不参与课题设计和运动训练康复操作。

1.5疗效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Fugl-meyer平衡量表[5],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Sheikh躯干控制量表[6]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7]。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以(X±SD)表示,应用进行自身前后t检验,以P

2结果

2.1受试者治疗前后Fugl-meyer平衡量表的得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运动组经运动训练后,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显著增加(P

2.2受试者治疗前后Sheikh躯干控制量表的得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经治疗后,Sheikh躯干控制量表得分显著增加(P

2.3受试者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的得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运动组经治疗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得分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增加(P

3讨论

脑梗死早期介入运动治疗,降低了病人的致残率,生存质量大大提高。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固定的运动训练模式,综合康复中还遇到许多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本研究采取运动训练结合药物治疗的的方法对脑梗死病人进行康复, 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Sheikh躯干控制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等方法,综合评定脑梗死病人的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对比观察了普通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结合运动训练组脑梗死病人的各项指标。

本研究中两组病例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运动组与对照组Sheikh躯干控制量表得分均明显增加(运动组P

进行平衡功能评定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平衡功能障碍;2) 如果患者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确定引起障碍的原因;3) 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或康复治疗;4) 重复评定以评定治疗手段是否有效;5) 预测患者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性[10]。

平衡功能的损伤必然导致各种运动功能的失常。目前己知急性脑梗死后恢复实用步行能力应达到的先决条件之一是静态和动态的直立平衡[11]。正常独立步行的能力与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站立平衡呈高度正相关[12]。由于平衡反应及自发的保护性姿势反应是随意运动的基础,这些反应恢复正常,患者就能做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运动。多项研究也表明,平衡功能的康复对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13-14]。因此,促进脑梗死后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是康复医师必须重视的关键。

我们的研究中发现,运动组经运动训练后,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显著增加(P

本研究强调病人的自我主动参与意识,这与Sherrington和Lloyd的“时空总和”概念有关,当外周和中枢的输入信号经突触汇聚而传人共同的运动神经时,如果这两个信号单独作用于运动神经元,只能使其处于阈下兴奋,无冲动释放[15];但当外周反射信号(由训练获得)传人时,病人意识性促进信号(由主动参与获得)也同时到达,则两信号总和超过神经元阈值,进而导致冲动释放,促进神经再通。在一般情况下,病人运动训练越多,功能重组就越容易进行,并且适宜的训练环境可以加快刺激功能重组。加强运动可促使躯干功能恢复,通过躯干控制和相互协调的特殊训练与学习,可使病人的躯干肌肉再次结合到正常的活动模式之中。运动可以促进病人各个关节的伸展控制能力,同时可以有效地锻炼肌力,预防痉挛的发生和发展,为站立、步行作准备,并有助于纠正偏瘫步态。运动还可促进脑梗死局部脑血流灌注,这对于改善脑梗死病人平衡功能的恢复有较大帮助。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运动组出现著性差异(p

大量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对脑功能重组具有重要意义。运动训练促进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同时可促进树突的发芽,刺激突触增生,使大脑皮质血管增多[16]。另外运动训练可重新形成大脑皮质环路的完整性,环绕大脑皮质缺血损伤区域经过康复训练后的兴奋性增加,可能是由于GABA受体活性下调所致,从而增加了脑的适应性改变和自身恢复的敏感性。运动训练还可影响神经递质并可上调海马区、皮层等部位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和NGF的基因表达。大量资料都非常支持早期活动与训练,而一些实验却显示与之相矛盾的结果,Bregman等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结果显示[17]:动物缺血后24 h即进行功能锻炼,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功能恢复明显好转,但生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差异。McTigue等的研究发现早期训练虽能改善缺血动物功能,但有加重脑皮层损伤的危险。有研究表明脑缺血损伤后第1周,过度使用患侧肢体,能增大损伤面积,第2周过度使用患侧,则不出现这种情况。推测早期训练组的功能结局较好可能与对侧半球、皮质下区或小脑的代偿适应有关[18];组织损伤加重可能是由于兴奋性突触功能增强,而氨基丁酸的抑制减弱,使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功能失衡,导致缺血早期脑缺血周围的皮质网络过度兴奋,而且机体运动可刺激谷氨酸和儿茶酚胺释放,在缺血组织的兴奋和毒性物质的基础上,使周围神经元更加易损伤。

综上所述,运动结合药物治疗作为一种综合康复方法,已被逐渐应用于临床,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探讨。运动对脑梗死的康复疗效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目前一致认为,运动可扩张血管、调整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及神经电生理的异常,增加脑的适应性改变和自身恢复的敏感性等。现代康复学对脑梗死的康复己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主张以运动训练的方法重建运动功能。由于中枢性瘫痪的特异性是运动模式的改变,训练的方法应以促进正常的运动模式恢复、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为原则。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积极开展运动训练治疗对脑梗死病人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关于运动训练后早期的恢复是否与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水肿、侧肢循环的建立、减少梗死区的缺血坏死及增加肌力有密切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倪朝民,等编著.脑血管病的临床康复[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9:34.

[2] 高磊,王茂斌.脑的可塑性与卒中康复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8(6):368.

[3] Ullian EM,SappersteinS K,Christopherson KS,et control of synapse number by glia.Science,2001,291(26):657-661.

[4] Rosenmund C,Rettig J,Brose N.Moleeular mechanisms of active zone function[J].Curr Opin Neurobiol,2003,13(5):509-519.

[5] Turner AM,Greenough wT.Differential rearing effects on rat visual cortex synapses.I.Synaptic and rneuronal density and synapses per neuron[J].Brain Res,1985,329(1-2):195-203.

[6] Bobath B.Adult Hemiplegia:Evaluation and Treatment.2rd London:William Heinemann Med Boks Ltd,1985.

[7] Sehaarsehmidt H.Prange Hw.Reiber H.Neuron―specific enolase concentation in blood as a prognostic parameter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roke,1994;25:558.

[8] Binernaskie J,Corbert D.Enriched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promotes improved forelimb motor function and enhanced dendritic growth after focal ischemic injury[J].J Neurosci,2001,21(14):5272-5280.

[9] Jones TA,Chu CJ,Grande LA,et a1.Motor skills training enhances lesion ‘induced structural plasticity in the motor cortox ofrats[J].J Neurosei,1999,19(22):10153-10163.

[10] 徐莉,李玲,陈景藻,等.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22(2):86-88.

[11] Eastwood SL,Burnet PwJ,Mc Donald B,et a1.Synaptophysin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brain:a quantitativ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mmunocytochemical study[J].Neurosci,1994,59:881-892.

[12] 贾子善,张淑琴,国雪,等.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3498-349.

[13] 朱镛连.脑损伤的恢复和修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385-386.

[14] Dipiero V,Chollet FM,Maccarthy P,et a1.Motor recovery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a metabolic stud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ty,1992,55:990-996.

[15] Saito S,Kobayashi S,Ohashi Y,et a1.Decreased synaptic densityin aged brains and its prevention by rearing under enriched environment as revealed by synapt0physin contents[J]. J Neurosci Res,1994,39(4):57-63.

[16] 贾子善,赵大为,槐雅萍,等.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NCAM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7):502-503.

[17] Bregman BS, Broude E, McAtee M,et df.Tramplants and neuretrophic factors prevent atrophy of mature CNS neurons after spinal cord iniury.Exp Neurol 1998,149(1):13-27.

脑内梗康复的治疗方法篇5

方法 将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予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采用CSS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ぁ竟丶词】 依达拉奉;丹参;急性脑梗死;康复训练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2-0140-02中图分类号:R 743.3文献标识码:A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直接影响病人预后和生存质量,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早期溶栓及脑神经保护治疗。我科近年来应用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89例诊断明确的脑梗死住院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②全部病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③发病72小时以内住院;④首次发病或既往虽有中风史,本次发病前后无后遗症;⑤入组前未经抗凝、溶栓、血液稀释等治疗。⑥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在25~40分之间;⑦Barthel评分在45分以下。排除标准:①出血性梗死;②血液病患者;③严重心肝和肾功能损害;④严重精神疾病者;⑤过敏体质,对多种药物过敏或近期有过敏性疾病;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脑栓塞。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39~79岁,平均66.64±8.28岁。治疗组45例,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42~79岁,平均67.52±7.26岁。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治疗组: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0.5小时滴完,每天2次,连续治疗14天,并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计划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方式,训练内容包括:①保持良好的肢置;②变换;③关节的被动活动;④预防吸入性肺炎;⑤床上移动训练;⑥床上动作训练;⑦起坐训练;⑧坐立平衡训练;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训练;⑩移动训练等。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14天。两组患者使用其他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基本相同。两组病例分别于入院时,用药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进行CSS和Barthel指数评分;并分别于入院时,用药后第7天,第14天给予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以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3.疗效评定 神经功能缺损(采用CSS量表)评分;0~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BⅠ):用以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0~24分为极严重残疾;25~49分为严重残疾;50~74分为中度残疾;75~95分为轻重残疾;100分为正常。

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CSS评分比较 治疗后3周内两组C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疗效从第2周开始出现(P<0.01)。见表1。

2.BI评分比较 治疗后3周内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治疗组增加更明显,疗效从第2周开始出现(P<0.01)。见表2。

3.副作用 治疗组发生轻度肾功能损害1例,对症处理后可继续接受治疗;对照组无一例肾功能异常。

讨论

近年研究表明,自由基在脑梗死后脑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直接导致细胞膜损伤而致细胞死亡[2],还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导致继发性脑损伤。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血流再通超过时间窗时限,可导致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自由基过度形成,自由基“瀑布式”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等。缺血再灌注产生自由基的机制,包括黄嘌呤氧化酶的形成增多,线粒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儿茶酚胺的增加及中性粒细胞的释放等[3]。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主要发生在缺血再灌注期,因此,及时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可明显减轻脑损伤。

依达拉奉(3布谆1脖交2策吝蛄知5餐,edaravone,MCI186)是一种新脂性基团,血脑屏障的通透率为60%,静脉给药后可清除脑内的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有研究证实[4,5],依达拉奉是强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活性氧分子及脑内具有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阻止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阻止梗死灶周围缺血半暗带的扩大,抑制迟发性神经细胞的死亡,从而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现代研究认为依达拉奉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作用可能通过清除脑缺血后过度产生的OH和其他毒性自由基,减轻自由基对组成细胞磷脂膜氧化损伤,减轻脑水肿和细胞损伤。有实验证实依达拉奉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剌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白细胞三烯的生成,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缩小缺血半暗带发展成梗死的体积,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国内有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MDA的含量,并增强SOD活力,提示依达拉奉具有降低羟自由基浓度,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神经细胞膜的作用,此外,研究证实[6]依达拉奉对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有效,且不影响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白小板聚集,因而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早期康复训练也明显有助于急性脑梗死功能恢复[7],康复的疗效是肯定的,脑卒中病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康复治疗可加速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减低病人的依赖,早期康复疗效优于延迟康复。

顾学兰等[8]临床研究证实,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亦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本观察中治疗组和对照组自治疗第2周开始CSS及BI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提示依达拉奉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确有一定的作用,该药副作用轻微,说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schmidlegJW.Freeradicals incentrel nervous ischemia[J].Stroke,1990,21(7):1086.[3]MatsuoY, KiharaT,Keda M,et al.roleofneutrophilsinradicalProductionduringischemiaand reperfusion of therat brain:offectof neutrophil depletion on extracellular ascorbyl radical formation[J].CerebBloodFlow Metab,1995,15:941.

[4]刘志辉,刘美萍,吴春艳,等.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J].药学与临床研究杂志,2007,15(2):102.

[5]林伟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3):112.

[6]Tatsuski K, Yasuo K .MILD hypothermia enhances efficacy of neuroprotctive agents in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J].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2003,93:101.

[7]方定华.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9-42.

[8]顾学兰,丁新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2):113.

脑内梗康复的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脑梗死;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06-1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对37例糖尿病肾病脑梗死合并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7例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性脑梗塞合并功能障碍患者,男24例,女13例,年龄46~71岁,平均62.1岁;左侧偏瘫21例,右侧偏瘫16例;肌力(O-1)级9例,(2-3)级28例。选择同期28例相同诊断病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治疗时间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1]和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胰岛素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康复治疗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加用Bobath康复技术进行康复锻炼和治疗。康复锻炼的主要方法如下,卧位:(1)保持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的抗痉挛,并定时更换。(2)被动活动各关节。(3)主动翻身、移动。(4)搭桥运动训练。(5)躯干活动训练。(6)独立完成由卧位至坐位的转换。坐位:(1)爬行位或跪位训练。(2)坐位平衡3级训练。(3)独立完成坐位至站位的转换。站位:(1)站位平衡训练。(2)患侧下肢负重训练。(3)反复练习伸髋下的屈膝、踝背屈。步行训练:站位相时训练在患腿负重下,健腿做向前向后的小幅度迈步,训练平衡和控制站相时的每一过程。摆动相时,在不提髋时,屈膝迈步,踝背屈,足跟着地。以上训练为康复治疗师每日以一对一方法指导训练2次,余重复项目可由病人自己或在家人监督帮助下完成,每周6d,每天1次或2次,每次(30--45)min,疗程3―6个月。

1.3研究方法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d由同一个医生分别进行Fugl-Miyer运动功能(FMA)及ADL能力评价。ADL评价按改良Barthel指数(BI)记分法评定[3]。所有数据录入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

2结果

康复治疗组治疗后FMA和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肾血管硬化。肾血管硬化加重了糖尿病,严重的糖尿病又进一步使肾血管硬化加重,继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期的高糖血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使糖尿病肾病成为脑梗死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我们在胰岛素和其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37例糖尿病肾病性脑梗塞合并功能障碍患者应用Bobath康复技术进行康复锻炼,治疗后FMA和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提示康复锻炼对于糖尿病肾病性脑梗塞合并功能障碍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

Bobath技术是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康复治疗手法技术之一,国外应用较早,在中枢神经系统病损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脑瘫等疾患的康复治疗上应用较广泛,但是国内目前仅停留在对Bobath技术的理论理解上,对于实际技术及其应用了解甚少。我们临床实践证实,康复治疗可明显减少脑梗死继发功能障碍如肌萎缩、关节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足内翻等的发生并减轻其程度。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可促进糖尿病肾病性脑梗塞合并功能障碍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痛苦和家庭负担;由于Bobath技术康复治疗时“一对一”的训练,方法简便,易于操作,而且效果明显,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汉熙.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3.

[2]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8,21:60.

脑内梗康复的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神经肌肉治疗仪;脑梗死偏瘫;NIHSS评分

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新方法,神经肌肉治疗仪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1]。本研究中,笔者采用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脑梗死偏瘫且肢体肌张力低于正常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62例,女138例,年龄44~86岁,平均(58.6±14.9)岁。脑出血120例,脑梗死152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28例;左侧偏瘫161例,右侧偏瘫139例;并选择同期300例应用药物进行康复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8例,女142例,年龄42~83岁,平均(57.8±12.4)岁,脑出血110例,脑梗死160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30例;左侧偏瘫155例,右侧偏瘫145例;伴语言功能障碍4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降压,降糖,改善脑循环,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及脱水等常规药物治疗,,依达拉奉3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2次/d,静脉滴注。东菱克栓酶5 Bu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北京爱生电子技术研究所的NMT-91多功能神经肌肉治疗仪辅助治疗。选择低频或中频范围的双向方波,每次治疗时将4个电极套以浸透湿水的绒布衬垫分别周定于瘫痪肢体的上臂、前臂、大腿和小腿的前后肌群四块肌肉相应部位上,分两路同时单独输出,选用仪器电脑程序偏瘫处方4(频率80 Hz)或6(频率200 Hz)。电流量根据每个患者皮肤的电阻值不同而调节其强度,一般以2O~40 mA为最佳[2]。治疗剂量20 min/次,1次/d,共做20次。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及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于治疗前后进行一次评分。基本痊愈:NIHSS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IHSS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NIHSS减少18%~45%;无变化:NIHSS减少或者增加18%以内;临床有效率为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进步总和。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总有效率(%)对照组300 87 106 3968 77.33观察组300 108 120 5418 94.00

由表1可知,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4.00%,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P<0.05)。

两组NIHSS评分的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21.34±0.86)分、(10.83±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20.31±0.74)分、(14.51±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NIHSS评分治疗1个疗程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评分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脑梗死偏瘫的康复治疗方法众多,如早期运动康复、物理治疗、电刺激、经颅磁刺激治疗等,其中神经肌肉治疗仪是一种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常用方法[3]。

神经肌肉治疗仪以不同频率的双向方渡刺激瘫痪肌肉及其拮抗肌,使两者交替节律性收缩,根据交互抑制的原理降低痉挛肌的张力,增加拈抗肌的功能,并能通过血管的影响,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偏罐肢体的肌肉痉挛及萎缩[4]。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4.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治疗1个疗程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评分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NIHS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4 参考文献

[1] 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4.

[2] 倪朝民.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

[3] 皮小蓉,汤培元,孙清元.脑卒中偏瘫早期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2):94.

脑内梗康复的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运动能力;神经功能;炎症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c)-057-03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medicine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YANG M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Lianzhou 5134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n early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medicine treatment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9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very group for 4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gave the medicine to be treated in common practic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ginning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when the patients were vital signs stable and neurology signs stable after 48 hours. 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ing a mark and assessing in prior 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and treated for one week, two weeks, four weeks and eight weeks to be determined the blood. Results: Treated for 8 weeks later, compared with prior treatment, the motor scor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and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changed more than prior treatment, and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Kinetism;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flammatory factor

脑卒中是人类三大致死病因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越来越高,在我国居首位,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影响。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但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为了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国际医学界提出了康复医学,且在近10年内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手段[1],康复医学在我国的脑卒中患者中也很重视。其临床效果已经在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中得到了肯定[2-3]。最近几年,本院也开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干预措施,并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10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均经头颅CT 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无失语和意识障碍,既往无脑梗死或虽有但无后遗症。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9~79岁,平均(66.63±8.31)岁,基底节梗死20例,脑叶梗死14例,丘脑梗死11例;左侧偏瘫25例,右侧偏瘫20例;肌力Ⅲ级1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2~79岁,平均(67.52±7.26)岁,基底节梗死22例,脑叶梗死13例,丘脑梗死10例;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21例,肌力Ⅲ级9例。两组性别、年龄、既往史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的差异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如甘露醇、血栓通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维生素类等药物;不用溶栓药及针灸等治疗。

1.2.2 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稳定48 h后,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具体做法,①软瘫期治疗:保持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的抗痉挛,并定时更换;用Rood法行感觉性刺激;利用不对称的紧张性颈反射、腰反射诱发患肢肌张力;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诱发肌张力;主动转换;快速刺激三角肌;“放置-保持”与“推-拉”技术;尽早站立。②痉挛期治疗:搭桥练习、训练下上肢的控制能力,独立完成由坐卧变位和坐站位平衡等,尽量使患侧负重。③改善期治疗: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手、上肢的精细活动采用针对性作业疗法。以上的训练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以一对一的训练方式,每天2次,每周5 d,时间为20~30 min,强度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治疗时间共8周。

1.3 疗效评定

1.3.1 功能评分①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MA法,上肢最高66分,下肢最高34分;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总分100分。

1.3.2 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分别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4]评定疗效,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3.3 外周血hs-CRP、IL-1、IL-6的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行hs-CRP、IL-1、IL-6的含量测定。hs-CRP采用散射比浊法;IL-1、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对照组为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FMA、BI评分比较

由表2、3可见,治疗前两组FMA、B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各项评分的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FMA下肢有显著性改善(P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时hs-CRP、IL-1、IL-6的比较

由表4可见,观察组治疗后4、8周时hs-CRP、IL-1、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组急性起病的缺血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脑梗死会引发脑水肿,而且严重程度都不同,中心区神经细胞坏死是重度缺血所致,是不可逆的,梗死周围半暗带区缺血后血流量减少,给代谢带来程度不一的影响,如果不尽早给予脑灌注,会造成半暗带区脑细胞坏死[6]。脑梗死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 所以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7]。目前,临床医生已经意识到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尤其是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是报道最多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介入越早,其功能恢复与整体疗效越好[8]。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效果研究”证明:脑卒中早期康复是安全的,发病后应尽早介入[9]。早期康复干预主要针对脑缺血半暗带区,通过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10]。

单纯药物治疗的目的仅仅在于挽救坏死灶周围的功能受损的缺血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缺血半暗带区),通过降低脑水肿控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侧支循环等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部分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故一般的药物治疗可有一定治疗作用,但是完全坏死的脑细胞已不可能恢复功能[11]。所以单独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病情,但是达不到恢复功能的效果。早期康复训练的介入治疗可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其功能是基于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的重组和可塑性原理。早期康复期关键在保持良好肢位,被动关节活动、翻身,预防病态模式的产生及强化,为大脑功能恢复后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奠定良好基础,而不在于肌力恢复了多少。通过早期各种关节的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和助力活动,使支配该运动部位的脑局部循环血量增加,进而促进脑损伤的修复,建立脑功能代偿,使肢体功能恢复,还能刺激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达到神经功能重组的目的[12],从而促进病灶周围脑细胞的重组和代偿,有利于发挥脑组织的“可塑性”[13]。总之,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既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hs-CRP、IL-1、IL-6作为反应系统性炎症的灵敏度高的炎症标志物,在脑梗死的形成及进展中起关键性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病发后能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对其神经功能受损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还有文献报道,康复训练还可以减少IL-6、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抑制其向内皮的聚集。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可减轻神经系统的严重反应,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干预不但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还具有抗炎作用,从而减少了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所以,临床医生在应用药物治疗时要及时正确引导患者早期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王妮.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116-117.

[2]Macko RF,Ivey FM,Forrester LW,et al.Treadmill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mproves ambulatory fun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fitnessin patientswith chronic strok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Stroke,2005,36(10):2206-2211.

[3]Kim MW,Bang MS,Han TR,et al.Exercise increased BDNF andtrkB in the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 of the ischemic ratbrain[J].Brain Res,2005,1052(1):16-21.

[4]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5]罗建宁.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546-1547.

[6]毛海秀,梁美兰,周放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4):75-76.

[7]薛连璧,王拥军,于秋红,等.大剂量HBO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9(1):68.

[8]孙少萍,张淑美.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5,20(3):163-164.

[9]方定华,王茂斌,胡大萌,等.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5):300-306.

[10]王洪丰,张清显,陈俊杰.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7,47(11):67.

[11]Thompson AJ.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from mechanisms toman-agement[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0,69(6):718-722.

[12]Kleim JA,Jones TA.Principles of experience-dependent neuralplasticity:implic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after brain damage[J].JSpeech LangHearRes,2008,51(1):S225-239.

[13]Johansson BB.Brain plasticity and stroke rehabilitation.TheW illislecture[J].Stroke,2000,31(1):223-230.

(收稿日期:2011-04-02)

上一篇:商务礼仪沟通的技巧范文 下一篇:数学建模穷举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