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8 17:12:56

无线电的重要性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1

第一,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对国家立法的立、改、废工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具有从属与自主两重性。一方面,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相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一般要以中央无线电管理法规为依据,或不能与其相抵触。另一方面,在立法功能上,无线电地方立法一般都负有贯彻和实施中央无线电管理法规的责任,同时也有补充中央无线电管理法规以及先行一步为中央立法积累经验的任务。研究当前我国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中的制度创新,对于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是我国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其中第一个体系就是建立完善的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在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中,地方无线电管理法规、规章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尤其是地方立法中的制度创新,对于完善我国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对进一步推动地方无线电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无线电管理法规、规章一方面是在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是在结合当地无线电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的。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进一步巩固了当地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同时又对实践中遇到的法律真空地带、法律模糊地带和亟须在地方立法中确立的制度进行规定,旨在解决地方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突出的难点问题。如《贵州省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办法》、《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办法》、《云南省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条例》,这些地方性法规和规定密切结合本地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全国地方性立法产生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我国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中的制度创新

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及2014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创新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由于立法是一个立、改、废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动态过程,因此立法工作也需要创新,地方立法工作更需要创新。中央立法只是完成了某种“初级制度化”的使命,这就在客观上为地方立法预留了空间。地方立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完成对中央立法的“再制度化”。再制度化对于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而言,就是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等法规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中央层面出现的法律真空地带,根据各省(区、市)自身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所谓地方立法的制度创新,是指在无线电管理法规、规章中,一项条款首先是在地方立法中创立,并且该条款的内容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影响较大,能够构成一项制度。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中所涉及的制度创新主要包括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多元分配方式、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基站站址专项规划及基站共享四个方面,以下分别论述。(1)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多元分配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无线电频率的分配方式为指配,即行政审批的方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频率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单一依靠行政审批的频率分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资源价值和有偿使用原则的多元分配方式势在必行。在已出台的14部无线电管理地方法规中,规定了频率资源可以招标、拍卖的法规有9部,分别是福建、云南、江苏、山东、广东、海南、黑龙江、天津和广东深圳。最早在地方立法中规定频率资源多元配置方式的是《福建省无线电管理条例》,该条例于1998年颁布,第15条规定:“无线电频率资源实行有偿有期限使用制度,无线电频率可采取划拨、招标或拍卖的形式指配。指配和使用无线电频率,必须遵守国家有关频率管理的规定。”2009年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将频率资源的使用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即“对无线电频率用于非经营性业务的,采用直接指定的方式进行分配、指配;对无线电频率用于经营性业务的,采用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进行分配”。此后出台的一些无线电管理地方性法规也明确规定频率资源可以招标、拍卖,并将频率资源的使用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由于无线电管理工作核心任务是对频率资源的管理,其他管理对象都是基于对频率资源的管理而衍生的。在无线电频率日趋紧张的状况下,福建省开创性地规定了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多元分配方式,属于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为今后国家立法中对频率资源的多元分配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奠定了基础。(2)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对无线电设备的管理属于源头管理,加强无线电管理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对无线电设备的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1993年颁布时,在总则部分规定研制、生产、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以及使用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都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而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须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和有关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由县级以上质监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在无线电管理实践中,由于质量监督部门在实施监督检查时,缺乏从事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指标检验的专业执法人员和相关技术设备,因而难以有效地对市场上销售的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管理,造成了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市场的无序状态。另外,国家已将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市场的监管职权赋予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规定,工商部门对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监管又“无法可依”。近年来,各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工作实践中,也认识到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市场鱼龙混杂,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源头管理的无序,不仅使后期无线电管理行政成本大大提高,且管理效果欠佳。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积极探索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的新方式,并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确立下来。目前,我国多数无线电管理地方法规对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都进行了规定,但内容有所不同。比如,《内蒙古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销售相关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建立销售登记制度;《山东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27条规定,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向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安徽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生产、销售相关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建立登记制度;《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34条、《广东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35条规定,生产、销售相关无线电发射设备应登记并向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福建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事先备案;《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第36条对相关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生产者、使用者、销售者都作了规定,并要求使用者进行核准登记。在无线电管理地方规章中,《甘肃省无线电管理办法》第16条、《湖南省无线电管理办法》第22条、《重庆市无线电管理办法》第25条、《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办法》第23条、《贵州省无线电管理办法》第32条,均规定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销售实行备案制度。(3)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在无线电管理领域,专门规范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是《云南省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条例》,该条例于2008年3月28日颁布。这是一部创新性的法规,它不仅使云南省电磁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对国家和各省(区、市)在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云南省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条例》中的主要创新性制度包括:编制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省无线电事业发展规划;根据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规划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划定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区,并将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要求涉及电磁环境保护的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必须进行无线电电磁环境测试和电磁兼容分析;建立无线电电磁环境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无线电电磁环境状况;相关部门要加强保护和治理电磁环境,用于防治无线电电磁辐射污染的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正常运行。我国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中规定电磁环境保护制度的具体情况是:云南、山东、湖北、深圳、黑龙江、天津、7个地方法规规定了涉及电磁环境保护的重大建设项目论证制度。此外,湖北规定了加强电磁辐射监测和电磁辐射污染防护制度;上海规定了无线电电磁环境临时保护区制度。(4)基站站址专项规划及基站共享公众移动通信基站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已经成为继水、电、气、道路之后的第五城市发展要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希望在任何情况下自己的手机信号能满足需求,但又担心基站的辐射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对无线电基站辐射的投诉也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加速普及,基站的站址资源日益匮乏,续约基站的难度加大,新建基站的周期越来越长,面临的阻力越来越大。同时,受市场竞争因素的影响,电信运营企业在基站建设方面往往不能共建共享,造成基站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且日益增多的基站对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地方立法,将基站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并编制基站站址专项规划,确认基站在城市建设中的法律地位,引导和鼓励电信运营商合理共享基站站址资源,这已成为大势所趋。《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第26条到第30条对基站站址专项规划及基站共享进行了规定,其中第26条明确规定“市规划部门和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将公众移动通信基站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并编制基站站址专项规划”。《广东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地级以上市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无线电事业发展规划、无线电频谱资源规划编制无线电站址资源规划。无线电站址资源规划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在目前无线电管理地方法规和规章中,除《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和《广东省无线电管理条例》对无线电站址(基站)资源规划、基站共享进行规定外,《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条例》第7条规定,政府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公众移动通信基站资源共建共享;《黑龙江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32条规定,鼓励和支持基站站址的共建共享;《海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第6条、第28条规定,政府部门鼓励和支持无线电通信基站的共建共享;《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办法》第10条明确了基站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从出台时间上看,这些地方法规和规章都是在2009年及之后颁布的。

3.结束语

在我国无线电管理地方立法中,一些省(区、市)根据地方立法的权限,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没有规定的一些事项进行了规定,在无线电管理制度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的修订已列为国务院一类立法计划,地方立法中的一些创新性的制度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中得到借鉴和吸收。将地方立法中的制度创新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实现地方立法和国家立法之间的良性互动。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2

无线电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业务性非常强的工作,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要搞好这项工作,一要有完整的管理机制,二要有完善的管理法规和制度。我们着重抓管理体制和技术设施建设。在管理体制上,成立了无线电管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通过市无委的关心帮助,对我们培养了一支技术力量很强的无线电管理队伍。以来,我县的无线电管理工作在市无委及县政府办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无线电管理的政策法规,积极开展无线电台站管理和无线电委托行政执法,切实维护了空中电波秩序,保障了各类无线电业务的正常工作,不断加大对无线电台站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力度,团结协作,配合工作,积极开创无线电管理业务工作新局面,促进了全县无线电事业新发展。同时,按照市及我县年度工作计划,认真踏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初市无委及县政府办要求的各项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一)按照市无委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通过认真分析、周密布置认真对照目标管理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值班制度、行动安排、管理重点。做到了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增加了可操作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加大了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今年以来,我办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全年共向设台单位散发无线电管理条例30余册,圆满完成了无线电宣传工作。一是通过信息公开网站向社会各界宣传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当前对无线电管理的目的、任务、要求,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无线电专用频率安全使用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各界对无线电专用频率安全使用的关注,共同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的自觉性;二是利用召开培训会等形式开展无线电法律法规和无线电科普知识宣传。

二、加强行政执法,规范管理市场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我县无线电台的设置使用情况,加强无线电安全,保障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工作,根据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要求,抓住今年对全县十个乡镇电子政务检查指导的契机,对我县范围内各乡镇无线电台站进行实地查看。一是为了切实做好我县无线电台站管理。二是严格按照市无委要求进行检查。

三、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无线电管理工作水平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随着无线电设备的应用普及,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领导组认真应对,积极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一是随时收听广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二是加强对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重要内容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加强无线电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四是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五是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市无委无线电培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我县无线电委托行政执法的执法水平和工作能力,做到了学法、懂法、守法和规范执法。

(二)科学规划、增强服务m意识

无线电管理工作是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科学规划和使用,使有限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经济、有效的使用,为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服务。我办无线电管理工作人员积极转变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以公开和高效便民为目标,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积极配合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做好全市的无线电管理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年,我办在加强无线电管理上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年,我们将加倍努力工作,力争在工作上有较大的起色:

(一)存在问题

1、工作主动性不够;

2、管理力度还有待加强;

3、业务知识学习不够;

4、还需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宣传。

(二)下步打算

1、更加重视无线电管理工作,配合市无委认真开展无线电管理相关工作;

2、认真抓好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制度建设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3、进一步强化无线电管理工作。严格管理无线电台站的设置和使用,加强对对讲机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省无线电管理条例》权威性,依法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进行。

4、根据市无委的工作安排,对我县违法使用对讲机的用户进行查处,增强管理力度。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无线电通信技术 信噪比估计 自适应控制

在众多的信息技术中,无线电通信技术是最受欢迎的一种通信技术,人们在开始研究无线通信技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无线电通信和有线电通信技术相比,无线电传输过程不需要传输设备,也不会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传输十分灵活,也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成本,无线电通信技术倍受当前市场的青睐。

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

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在1885年论述了发明无线电接收机的过程,这篇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论文也就成武无线电技术研究的重要发展历史,同时为了表示对他的纪念,也就将5月7日作为无线电发明日期。波波夫的不断研究延长了无线通信的距离,也就将无线电通信引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后来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在1898年在海上进行通信实验,对于这次的实验也就标志无线电通信的真正实现,在马可尼的实验中有进一步将无线电信号延长,在1901年对相聚3000多公里的两个国家之间成功进行了无线通信,马可尼实验的成功也就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无线电远距离的通信时代,之后不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无线通信的产生。

科学家八本、威玛、罗斯等在1946年用电视机进行天线信号的接收,他们实验的成功也就标志着无线电技术的真正的普及,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我们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对通信技术也就有了更多的期待。同时信息社会也就要设置更好的管理措施,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开发各种通信应用软件,更好的为人民提供通信服务。虽然无线电通信技术优点虽然卓越,但其缺点至今给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都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难题。

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2.1 不受时空限制

无线电通信技术不受时空限制,能够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确保通信联络综合的高校利用,对信息的传输畅通无阻,随着近年来国内各种经济领域和国际经济繁荣发展,无线点通信技术为信息传输打开了方便之门,尤其通信与网络的链接,让通信技术踏上新的台阶。

2.2 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

无线电通信技术对数字传输、功能多样化、设备小型化和智能化的优势下,具备了高度机动性和可用性,尤其在军事结构地域通信网络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无线电通信作为信息化服务的重要标志,无线电通信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不仅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军事中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军事、气象、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都对其都有空前的需求。

2.3 可靠性高

无线电通信比有线通信可以很好的控制地质灾害,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在一般情况下除非受到信号的干扰,平时都能保证通信,这也就是无线电通信的最大优点。无线电通信技术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在受到干扰影响,很容易被截获保密性极差,这也就是无线电的缺点,这也是人们最为头痛的问题,因此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拓新成为其发展的新话题。

3 无线电通信的信噪比估计和自适应控制技术

3.1 信噪比估计技术

对于现在无线电通信技术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就要求无线点通信技术适应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就要在通信方面不断的进行拓新。无线电通信信号的信噪比估计一直是卫星通信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卫星通信中信噪比是衡量信道质量的最主要指标也是实现功率控制、调制方式识别、迭代译码等应用的前提条件。利用无线信道通信,在其过程中主要就是多途径的传播,而噪声是始终存在的一种危害,为了更好的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效率,我们必须对信道的特征参数具有一定的预知能力,信噪比是信道参数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信噪比估计技术也就成为信道估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移动通信研究的对象。在通信系统的实际使用中,信噪比的估计作为表征信道特征的参数,对信道切换和自适应通信速率调节功能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无线通信自适应控制技术

随着近年来国内各个经济领域和国际经济的来往,无线电通信技术不受时空限制方法为其打开方便之门,尤其通信与网络的连接,通信技术踏上新的台阶,同时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无线电通信技术传输数字化、功能多样化、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及系统大容量化决定了其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和可用性。自适应控制的基本的思想就是将参数估计方法与某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结合起来,产生具有自校正能力的控制律,其控制的对象是不确定性的系统。在面对客观上的各种不确定性,自适应控制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测量系统的输入状态,不断的掌握对象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再根据获取的信息设计方法,做出控制决策去更新控制器的结构,使控制效果达到最优或近似最优。一个理想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应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和系统要求的能力;学习能力;在变化的环境中能逐渐形成所需的控制策略和控制参数序列,在内部参数失效时,又恢复的能力,良好的鲁棒性。

3.3 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方向

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维持信号的稳定,避免通信信号受到干扰,增大系统的容量,同时要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和保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网络设备如果没有良好的配置和网络部署,一旦受到安全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拓新我们与必要提高网络设备性能、优化设备配置、冗余备份等等手段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无线通信的展望无线通信具有跨越时空进行信息沟通的灵活性,以及全球无缝隙覆盖的特性,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吸引力的通信方式。无线通信特别是移动通信市场进入规模化大发展阶段,无线通信业务和技术呈现出从传统的话音领域向数据领域和宽带多媒体领域转变的态势,市场空前繁荣。

4 结束语

对于无线电通信技术在通信方法开发应用上具有很大潜力,这也就是我们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对无线电通信进行前面的了解,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创造新的发展方向,为全球信息化的通信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怡桥.光载毫米波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兴通讯技术,2009(03).

[2]钱沈廉.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拓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3]丁季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J].网络技术,2011(12).

[4]王志刚,蒋挺,赵成林,周正.一种基于传输成功率的自适应传输策略[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1,37(2).

作者单位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并联电抗器接线要求主保护后备保护

一、引言

远距离超高压输电线的对地电容电流很大,为吸收这种容性无功功率,一般在输电线路装设并联电抗器。此外,并联电抗器的使用可在减小潜供电流,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

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中装设并联电抗器,对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以及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高压电抗器的分类:

(1)按用途分:限流电抗器:主要限制短路电流;串联电抗器:串联在电容器电路中,用于减少电容器涌流倍数及抑制谐波电压放大,减少系统电压畸变;中高压并联电抗器:用于补偿电力系统无功容量,降低动态过电压,提供运行可靠性。(2)按结构分:油浸式电抗器和干式空芯电抗器。(3)按功能可分为:可控电抗器,平波电抗器和储能电抗器等等。

三、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高压并联电抗器可采用单相式或三相式,当采用三相式时,应采用三相五柱式。我国500kV线路的并联电抗器均为单相油浸式,铁心带间隙,接地电抗器可为干式空芯电抗器。

(1)限制工频过电压。500kV线路的长度一般都在百公里以上,高压线路一般采用了分裂导线,所以线路的电容很大,每条线路的充电容性功率可达二三十万千乏,线路的充电功率每百公里达12万kvar,所以在负荷低谷时线路工频暂态过电压也高,另外空载线路在投入时工频暂态过电压也高。为了限制线路式频过电压问题,在电网中要装设一定容量的并联电抗器。可补偿线路上的电容,从而限制工频电压的升高。(2)无功功率的平衡作用。500 kV线路充电功率大,有可能远距离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电压质量降低,而且送端增加的无功功率大部分都被线路消耗掉,并不能得到利用。而并联电抗器正好能吸收无功功率,起到无功功率的平衡作用。如东北电网的500kV董辽线,长度为159km,在最高工作电压550kV下,线路充电电流为214A,充电功率为20万kvar.当在董辽线的董家变侧装设一组3*40Mvar的电抗器后,线路的充电功率降到7.6万kvar,充电电流降到80A,线路末端式频暂态过电压由1.103pu降到1.028pu。(3)降低潜供电流,有利于单相自动重合闸。随着输电线路额定工作电压的提高及线路长度的增加,线路的相间电容增大,线路在运行机制中发生单相弧光接地时,由于某种原因潜供电流太大,电弧不易熄灭。并且超高压电网中一般采用单相自动重合闸,即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立即断开该相线路,等故障处电弧熄灭后再重合该相。但往往在故障线路两侧开关断开后,故障点电弧并不马上熄灭。,如果潜供电流被消除之前进行重合闸,必然会失败。如果在线路上接有并联电抗器,且其中性点经小电抗器接地,由于小电抗器的补偿作用,潜供电流中的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都会受到限制,故电弧很快熄灭,从而大大提高单相重合闸的成功率。(4)防止自励磁。发电机以额定转速合闸于空载线路时,因为发电机残压加于线路容抗上,所以在电容电流的助磁作用下使发电机电压不断升高。在发电机和线路的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出现发电机电压超过出额定电压很高的情况,这就是发电机的自励磁现象。在线路终端甩负荷,计划性合闸和并网等情况,都会形成较长时间的发电机带空载长线这种运行方式。因为计划性合闸是容性阻抗,因此也可能导致发电机的自励磁。自励磁引起的工频电压可能达到额定电压的1.5-2倍,甚至更高,这不仅使得并网时的合闸操作成为不可能,并且其持续发展会严重威胁电网中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并联电抗器可以补偿线路容性无功功率,可以有效防止发电机自励磁情况的发生。

四、高压并联电抗器的接线要求

(1)通过隔离开关或直接与线路相连,这种方式节省设备,减少投资。此方式的电抗器可与输电线视为一体,运行欠灵活。我国大部分超高压线路采用这种方式。(2)采用专用断路器,些方式运行灵活,担投资大。我国部分超高压线路采用主这种方式。(3)通过放电间隙与线路相连,当电压较高时使放电间隙击穿,自动投入电抗器;电压较低时又自动退出。此方式可减少投资,但技术要求高,可靠性低,目前俄国采用。

五、高压并联电抗器的保护配置

(1)电气量保护。主保护:纵差保护,零差保护,匝间保护;后备保护:过电流保护,零序过流保护;异常保护:过负荷保护。(2)本体保护。轻、重瓦斯;油位;油温;绕组温度;压力释放;冷却器故障;冷却器电源消失等。

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实用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5

无线电波的发现和应用,是现代科学研究精神与西方商业文明完美结合的典范。自由探索、成果公开、专利制度、公司制等,都是其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1862年,麦克斯韦在法拉第所著《电学实验研究》基础上,总结了法拉第的电学研究工作,发表了论文《论物理学的力线》,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1873年,他发表了经典著作《电磁学通论》,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学理论。1888年,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然而,赫兹及之前的电学家,都是从科学研究角度来探寻电磁波的奥秘,却未想过电磁波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更没有靠这些研究赚钱致富的想法。最早发现电磁波具有经济价值的是马可尼,他更加关注无线电实验的实用价值和所能满足的实际需求。马可尼发明了无线发报机,并找到了英国海运局等大客户。1896年7月27日,马可尼公开演示了无线电报,次年,他申请了无线电报专利,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推动无线电报进入实用。

但是,在1899的美国杯帆船赛上,由于马可尼公司与美国德福雷斯特无线电报公司同时使用无线电报传送比赛结果,产生了严重的干扰。同时,当时海上船只的无线电报之间也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因此,如何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应用无线电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久后,马可尼将英国科学家洛奇在1894年发现的“谐振电路”应用在无线电报机上,改变了电磁波波长,也就是改变了频率,大获成功,几台发射机可同时发射,各用各的频率,互不干扰。1900年4月26日,马可尼为这一技术申请了专利,专利证是第7777号,即无线电史上著名的“四个七”专利。这一成就,不仅使马可尼在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获胜,还是无线电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奠定了按频率使用无线电波的基础,沿用至今。

此后,技术一路领先的马可尼公司吸引了大批竞争者,著名的有美国德福雷斯特无线电报公司和德国德律风根公司。随着越来越多的船只安装了无线电台,麻烦也随之而来。当时,无线电报使用火花装置,它的带宽很宽,两个报务员通信时,100公里内的所有电台都会受到严重干扰。那么,谁可以优先发报?谁又应该暂时关闭电台停止发报?豪华邮轮上的报务员经常看不起货船和小船上的报务员,报务员之间互不相让,彼此干扰,无线电波中常常充满了叫骂、诽谤的信号。这种混乱的局面,使无线电通信的效能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无线电波一旦发出,任何人都可能接收得到,那么无线电波发出后,应该由谁接收也成为难题。当时,马可尼公司就规定其报务员只能接收本公司报务员发出的无线电电报,那么,当船只海上遇险,发出的求援信号时,又该由谁来处理呢?

面对种种无线电通信号相互干扰、通信不畅的局面,已经在有线电报领域有多年经验的国际电报联盟倡议签订无线电通信公约,以促进新兴的无线电业务健康发展。1903年,无线电报筹备会议在德国柏林召开,会议对国际无线电规则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在公约草案上作了规定:“海岸无线电台应该收发来自海上船只和指定船只的电报,不必区别该船所使用的无线电系统”。这一原则成为无线电规则的基础。1906年,第一次国际无线电会议在德国柏林正式举行,29个国家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签署了第一份完整的《国际无线电报公约》,其附件就是最早的无线电报通信规则。这些规则经过历届无线电人会充实和修订,形成了当今众所周知的《国际无线电规则》。这也奠定了无线电波应用的另一基础:协商一致,遵守规则。

今天,随着无线电技术发展,人类不断推高应用无线电的频率,所有可以应用的无线电频率数值排列在一起,形成了无线电频谱。由于应用无线电波必须占用一个频率或一段频谱,在按频率使用的规则下,可应用的频谱多数已经分配殆尽。时至今日,无线电频率范围已经扩展到3000GHz,但仍无法完全满足各种业务对频谱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频谱一即可用的无线电频率,日渐成为稀缺资源,也成了制约无线电业务和无线电应用的重要因素。具有了“资源”性质。

人类认识到频谱的资源性质花费了漫长的时间,这是因为无线电技术非常复杂,除频率外,制约无线电业务和应用发展的,还有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调制与解调理论、电子元器件发展水平、电波传播特性等其它因素。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频率才是应用无线电波的关键和首要因素。因此,1973年,国际电联在托雷莫里诺斯公约中正式载明:“各会员国在使用无线电频率时,必须牢记无线电频率和静止卫星轨道是明显的自然资源”。

无线电频谱资源与水、矿产等有形的自然资源不同,它是电磁波存在的诸多参数之一,是一种“虚拟”自然资源。因此,它具有独特的属性:首先是有限性。过去,受到技术限制,人类可以发射和接收的电波频率是一定的,因此所能应用的频谱是有限的;其次,是资源均等与非耗竭性。频谱是一组数字排列.是一种虚拟资源,与实体资源不同,不存在资源丰富或匮乏的问题,也不会被消耗。只要有相应的技术装备就可以利用:另外,电磁波还存在易污染,可复用的特点。如果同时同地应用同一频率,将会造成干扰,除非采取一定预防措施。但如果错开使用时间和地点,就可以使用同一频率:同时,电磁波具有固有传播特性。无线电波在不同的频率传播特性有很大差异,因此,频谱的应用必须遵守其自然规律。并且电波传播由于不受行政区界限制,跨行政区的传播就需要通过协商达成一致。

从无线电频谱应用历史看,早期无线电频率的使用表现出了非常强的社会公共资源特征:任何人只要拥有了一定设备就可以使用,没有人可以独占频率,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人利用频率。即使在战争时期,在敌方的控制区域,也照样可以使用无线电频率来发送情报和接收指令。由于频谱资源的易污染特性,使得对这一资源管理的要求比对其他公共资源的管理要求更高。所幸的是,无线电技术投入之初,先人就已经意识到无线电频率管理的重要性,在历次无线电国际会议中,都秉持“协商一致,遵守规则”的原则,避免了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利用发生“公地悲剧”。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是以硬件为无线通信的基本平台,用软件来实现无线通信功能。这就实现了无线通信系统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方便了系统的升级和互联。该技术最早用于军事方面,后来才扩展到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本文将研究无线电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 此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能够提供多媒体业务,能够适应多种业务环境如蜂窝、无绳、卫星移动、PSTN、数据网、IP等,具有单一的通信号码,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服务、按需分配宽带,有多频多模通用手机,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网络结构能满足使用有线和无线多种业务要求,系统起始配置能充分利用第二代设备和设施,随后可平滑升级。

(二)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1、软件无线电技术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手机和基站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模块化的系统结构。2、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了智能天线结构,空间特征矢量包括获得DOA、计算每射频通道权重和天线波束赋形。3、实现了各种信号处理软件,包括各类无线信令规则与处理软件、信号流变换软件、调制解调算法软件、信道纠错编码软件、信源编码软件算法等。

二、软件无线电技术在SCDMA中的功能

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提供一个开放的模块化的系统结构,实现智能天线,还能同步检测、建立和保持。除此之外,软件无线电软件技术还能够实现用户终端D―QPSK解调器中的载波恢复、频率校准和跟踪,实现每码道功率的测得和发射功率控制。软件无线电软件技术能够接收通道的电平检测和增益控制,扩频调制和调节,包括WALSH码和PN码的产生。无线电技术还能进行语音编译码,产生和检测DTMF、MFC及各种信号。信道编码、复接和分接,发射脉冲成形滤波,SWAP信令的差错检测,接收信令的差错检测,发射通道的数字预失真,几站收发信机的校准。

三、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中软件无线电的新进展

(一)体系结构分层化与软件模块化

软件无线电的系统结构是开放式的、模块化的且可即插即用的。这种系统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重用性。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软件设计按层级的方式来组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软件设计的复杂性。软件无线电不仅在硬件方面需要模块化,在软件方面也要模块化。缺乏标准的应用级的软件到软件的API与缺乏对存储器、缓存空间与处理资源的量化。这使得软件重用度低下,花费较大,且研制周期长,因此需要把软件实用地分成模块并清楚定义广泛应用的接口。

(二)软件无线电结构数学分析化

使用CORBA技术能够实现软件的模块化,极大地提高了软件的重用性。然而,缺乏数学分析对存储器、缓存空间与处理资源的量化,就难以明确一个软件模块的数据吞吐、响应时间及其它关键要求。当重用自己软件库中或的软件或者是第三方的软件时,可能会使系统性能下降,甚至会使系统崩溃。这就需要数学模型来刻划快速涌现的技术。利用拓扑学来研究软件无线电结构,能够提高即插即用结构的重用性。拓扑结构特性有一系列的设计原则,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有界递归模块。这样的模块消耗的资源是可预测的,即使发生软件错误也不至于引起系统崩溃。其次,清楚可扩展的接口拓扑。用拓扑空间的基来定义软件无线接口,并使用可扩展语言,如UML、SDL、IDL和ASN.1。最后是分布分层虚拟结构,这样可以最大的使用高一层或低一层的组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分析,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重用性。

(三)面向对象化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对象是个人,所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应该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设计是一种很有效的设计方法。软件无线电活性强,对对象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软件无线电功能的设计应该面向对象。

(四)认知化、智能化

认知软件无线电是指无线电内部工作状态是可知的,通过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与网络,针对无线规则进行智能交流,并采用支持关于用户需要的自动推理的方式。这样能更好地为个人通信服务。无线规则是指一系列适合无线频谱使用的射频宽带、空中接口、空间时间模式。认知无线电软件使无线电从预先定义协议目盲执行者转变成为无线电领域的智能。他能找出各种方式来提供各种用户需要的服务,用户甚至都不知道是如何得到的。

(五)计算机化

软件无线电计算机化可以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更强的灵活性、网络性与良好的人机界面。计算机化是指软件无线电需要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目前软件无线电与计算机结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而是利用PC机进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带处理。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软件无线电技术已从开始的军事研究扩展到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软件无线电具有很大的潜力,它能创造出一个具有采用新标准、动态定义新软件的无线通信基础结构。本文综合讲述了软件无线电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归纳总结了软件无线电体系的结构。

参考文献:

[1]张鹏.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测试领域的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13,03:110-117.

[2]任.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探讨[J].电子制作,2013,08:166.

[3]胡熹.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CDMA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2.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应用

软件无线电是JoeMitola于1991年提出的一种无线通信新概念,指的是一种可重新编程或者可重构的无线电系统,也就是说,无线电在其系统硬件不需变更的情况下,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通过软件加载来完成不同的功能。软件无线电概念的提出立马得到了通信、雷达、电子战、导航、测控、卫星载荷及民用广播电视等整个无线电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无线电工程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现代方法。

1 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

软件无线电在设计理念和结构体系上和传统的无线电系统有着明显的不同。软件无线电则采用了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结合的全新体系结构,通过硬件平台来对软件进行编程和管理以实现通信功能。

⑴功能模型与功能接口。软件无线根据不同的功能模型可分为多个不同的部分,主要包括信道集、信道编,译码、信息安全、服务与网络支持、信源编译和信源集。信道集包括RF信道、多波段传播、有线互操作性及为了控制服务质量自动采用多信道模式。

软线无线电的接口示于各个功能模型之间,主要包括:RF波形接口,与之相对的是IF接口,信号被滤波及变换为IF波形进行处理。保护比特就是加密比特,明比特就是非加密比特。网络比特要符合网络协议要求,源比特适用于解码器。这些接口组成了软件无线电的接口系统,形成了信源到信道之间的信号的传输和控制。

⑵软件分层结构。在软件无线电的分层结构中,通过层可把无线电的功能实体分为接口层、配置层和处理层三层。这三层结构都建立在流处理的机制上。接口层主要控制各种信息资源的输入与输出,是无线电平台硬件与外部信息资源的接口。配置层主要负责存储硬件平台的二进制存储信息,并接收接口层输入的各种信息包,在信息报内加上配制信息,然后发送给处理层。处理层主要负责对配置层信息的接收,并对其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由处理模块的可重构模块组成。

⑶硬件平台。平台模块化是软件无线电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多种功能各异的硬件模块和软模块按照一定的结构构成的。软件无线电的多功能硬件模块主要有:1)宽带较大的多频段天线模块;2)射频信号(RF)处理模块;3)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转换模块;4)数字信号处理模块;5)平台控制模块与接口。

在对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平台构建时必须遵循开放性、扩展性、即插即用性等原则,并且要具有对信号的并行处理机制。软件无线电的主要硬件平台结构包括:流水式结构、总线式结构、交换式结构等。

2 软件无线电的应用

⑴在现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3G通信是当今通讯系统中最为准确的通讯系统,它的完善性和规范性使之成为现今最常用的通讯系统,有着浓重的商业化。但是3G通信依然存在很大漏洞。全球化信息化的现代通信,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各国并没有消除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缺乏通讯系统之间统一的综合标准。因此要使3G通讯完全达到全覆盖全地区使用还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分为两类:宽带连接,分布网络。它的作用是在多个无线接收频道中可以随意实现信递、接收、定位以及跟踪,为通讯系统的发展、未来信息覆盖提供便利。特点具有高效性、安全性及灵活多变性。

软件无线电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它强大的适应多变性,可以运用于不同系统软件的需要,可以与任意接收器为基础做出相应适用性变化。不仅方便于今后系统开发,更为其提供了良好平台,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作为现在信息通讯系统的核心存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必将在今后被广泛运用。

⑵用于卫星控制平台。软件无线电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通信的各个领域。随着A/D/A器件与DsP处理器的迅速发展,使得软件无线电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陆上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与全球定位系统等。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卫星控制平台包括软件无线电通用平台的DsP技术和DSP实现信号调制和解调。其中软件无线电通用平台的DSP技术又包括TMS320C6701 DSP芯片,DSP技术在软件平台中的应用,调制器与解调器。DSP实现信号调制和解调又包括信号调制,信号解调。

软件无线电通用测控平台是卫星测控平台发展的方向,可以很好地解决原来平台开发成本高、周期长、通用性差的问题。以新一代DsP芯片TMs32oc6ooo~为软件无线电平台的核心,可以很好地满足需要,且有较大的冗余度,利用升级。

3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方向

软件无线电自动化程度高、扩展能力强,并能在城市复杂的电磁环境进行良好的工作,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无线电检测的主流技术。软件无线电相比现有无线电通信体制具备更多的特点。软件无线电可以实现多种军用电台的互联,还可以接入各种军用移动网络,并能运用到多频段多模式的手机、基站以及无线局域网和通用网关等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经过近20年的推广和全世界范围的深入研究,软件无线电概念不仅得到了普遍认可,而且己获得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势头更猛,已触动到无线电工程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软件无线电的思想已对现代无线电工程的设计和开发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杨,杨平,胡健.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2011船舶电气及通讯导航技术发展论坛论文集,2011,10.

无线电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

在广播电视无线电行业快速进步期间,利用其自身的功能使各行业间的关联性逐渐提升,并在一定成程度上使我国步入了无线电时代。同时在无线电发射技术与广播电视行业的充分融合,使两者之间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广播电视以及无线电发射技术进行研究,对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的相关特征与纵向进行探索,使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快速发展与进步。

一、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

所谓广播电视主要是利用无线电波等向特定范围进行特定的图像、音频等数据信息进行传输的载体。同时,只对音频信息进行传递被人们称之为广播,对图像、音频信息进行传送的则称之为广播电视。其中广播电视主要为有线与无线发射两种形式组合而成。无线电技术主要利用无线电波对相应信息数据进行传播的技术。其主要使用各种不同的电流在通过导体时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磁场,在磁场发生改变过程中则会发生无线电波这一原理进行实际运行。通过将音频视频等信息进行调整融入到无线电波中,之后接受设备改变的电波致使相关磁场发生改变,致使产生相应的电流,然后在利用相关的设备将无线电中的音频视频等数据信息进行分解。在正常环境中,提高无线电波发生质量时需要较高的频率,也可以提高其融入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在无线电发射期间还应具有相应的开放范围。

二、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特征

(一)经济性较高

在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村村通政策之后,致使广播电视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也使得广播电视突破了跨越区域进行传播的主要难题,在我国各地区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在大范围进行覆盖等因素的影响下,各区域之间经济存在差异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想要进一步对广播电视进行普及则应使广播电视具有相应的经济性。高频率无线电波发射技术与传输在对大范围覆盖、传输能力较强,传输信息量较大等进行满足的同时,在对其传输的成本进行降低,致使其与传统有线传播方式相比可较好的对经济性这一需求进行满足。

(二)智能性较强

在我国步入数字化时代的作用下,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致使智能化成为广播电视放映设备的主要标志性检测方法之一。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无线电发射技术对传输的信息数据进行智能化检测与实时监测。并对发射设备的遥测、遥控等主要参数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解。在其智能性逐渐提高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关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对使用人力对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的传统监测模式进行改变,真正的实现了广播电视无间断无人监测播出。

(三)安全性较高

在对广播电视进行确定期间,应主要对其节目播放的流程度与画面的画质情况进行重视。同时在对无线电发射技术进行应用期间,利用高频率电磁波真正的实现从点至面形式的范围覆盖,致使广播电视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到较好的提升。其中在相关节目在播放过程中出现相应问题时,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及时的对其进行发现并进行相应的解决。

(四)实用性较强

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的作用下,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期间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在现代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致使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位置,导致人们对广播电视的关注程度不断下降。其中在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使得人们对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其使用率也呈直线升高,各种数据信息的传播与接受都能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充分的实现,进一步展现出广播电视较强的实用性能。

三、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纵向探索

(一)优化无线电发生监测管控系统

在数字技术快速普及的推动下,新社会环境则需要较为完善的无线电发射监测管控系统。所以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则主要是以完善的检测管控系统为主要目标,较好的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测与管控,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以及相关节目的播放质量。

(二)提高高山台光缆工作铺设质量

在高山天铺设光缆在广播电视硬件设备需求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对网络覆盖广播电视系统进行充分的建设。另一方面,在对高山台光缆进行铺设时也可以较好的对其传播信号质量以及安全性进行保障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使各区域较为稳定对各种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观看的主要方法。首先,应完善防雷方法。现阶段在对各无线电发射设备中应对完善的防雷方法进行使用,降低由于雷击对无线电发射系统产生的破坏,致使广播电视稳定性下降。其次,提升专业人才储备量。在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对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同时除了对专业技术需求的提升,对其实际操作经验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相关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相关队伍的建设,更好的满足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发展的相关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下,使得广播电视行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使得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的经济性、安全性等得到较为完善的提升。其中优化无线电发生监测管控系统、提高高山台光缆工作铺设质量则为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的纵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华梅.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纵向探索[J].信息通信,2015(06).

[2]曾琰.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纵向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

上一篇:智慧农业盈利模式分析范文 下一篇:新兴经济业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