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电工安全风险辨识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0:15

井下电工安全风险辨识

井下电工安全风险辨识篇1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管理

我国煤炭生产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源机构中煤炭的比重越来越大,煤炭产量年年增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煤炭生产也由建国初的人背肩扛到简单的设备使用,再到高档普采,发展到现在普遍的综合机械化采煤,而更先进的少人或无人自动化开采技术也正在试验中,煤炭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高效率、高效益,越来越体现出机电设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伴随着煤矿的现代化建设,矿山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引发的事故也随之增加。机电设备没有管理到位,小的会给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大的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来一系列后患。据统计最近几年煤炭事故发生情况,机电运输事故所占比例高达47%左右;因此抓好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保证煤矿的安全正常生产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1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意义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继承传统安全管理经验,借鉴吸收国内外安全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适合我国煤矿特点的、全面的、系统的现代管理体系。该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对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采取有效的消除、减少、稀释和隔离等措施,从而实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将煤矿风险降低和保持在可容许水平,是实现煤矿持续安全的文件化、程序化、系统化现代先进的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精髓: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风险预控管理为核心,以程序化管理为手段,各项安全工作是基于风险的,有预先计划的。2011年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AQ1093-2011,成为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有人认为煤矿机电事故不可避免,没办法预防,矿井的机电设备多,矿井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煤矿井下本身环境、条件不好,所以发生碰手碰脚、零敲碎打的事故再所难免。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就是体现出煤矿风险的可控可管,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是一套超前性、预防性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全面进行风险管控的。它强调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把危险源分为岗位危险源和系统危险源,强调各级人员各司其责,把好各自岗位责任和职责。岗位操作人员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识别自己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源极其风险,掌握风险管控措施,就能有效的预防岗位事故发生。而机电管理领导和机电管理技术部门抓好机电方面的系统性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和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就能消除和预防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

2 目前传统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作业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薄弱,不安全行为屡禁不止。煤矿企业的作业人员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参差不齐,有些作业人员对安全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置若罔闻,凭自己所谓的工作经验和习惯干活,想当然的随意违规作业;有些作业人员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有些作业人员则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导致井下违反 “三大规程”、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人员不安全行为现象无法根除;设备操作不规范,检修不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带电作业、约时停送电时有发生。

2.2 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现场主要抓机电生产、设备运转,主要精力在现场的生产,而不考虑设备落后、电气保护陈旧、机电安全投入不足等系统性问题,职能管理作用淡化。机电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没有进行全过程管控,或部分环节管控不到位,没有真正实现PDCA闭路循环。更有甚者为了多出、快出煤,让设备带病运行,长期超负荷运行,严重破坏机器的正常使用条件,机电管理人员视而不见,机电考核偏重于产量。

2.3 对机电质量标准化认识不足。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质量标准化没有理解到位,岗位标准不高,机房硐室、配电点、机道等达标率低。同时,机电管理职能部门没有按照《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要求,严格进行管理、考核和验收,没有效益挂钩,流于形式。

2.4 机电监察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健全。机电监察人员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检查标准掌握程度不同,造成一些监察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影响监察结果和效果。机电检查人员少,但是煤矿生产线长,使日常机电检查,很少进行大面积台台设备过的方式,多采用抽查的方式,偶然性和随机性较大。还有的煤矿机电考核制度不健全,考核只留在表面,不进行分析终结,提出改进计划和措施,没有先进的机电考核制度和配套管理办法,考核机制落后,严重影响机电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和机电监察效果。

2.5 机电培训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目的。许多煤矿生产企业进行了很多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安全培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培训的方式较为落后,而且培训方法、内容单一枯燥,理论与实际脱节,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后的考核不够严格,人人都能够通过,成了走过场。职工没有强烈的培训愿望和要求,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6 煤矿机电设备老化,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由于当前煤矿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国家针对煤矿企业出台一系列安全方面的要求, 对一些生产设备提出新的安全条件,导致一些生产时间较长的矿井,存在着许多需要更换的陈旧设备,然而由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及眼前利益的驱使,有些煤矿往往以生产为首要任务,对于陈旧机电设备的更换保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导致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老化。另外,我国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业,由于零件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检测手段及原材料等综合配套能力不足,致使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设备维护的工作量较大,易引起事故的发生。

3 借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现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提升

面对存在的问题,如何让煤矿的机电安全管理插上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这个先进的翅膀,出现质的飞跃,使机电安全管理得到提升,达到可管、可控、可预防,减少或者杜绝机电事故的发生,最终达到零伤害呢?

3.1 从危险源辨识入手,强化岗位操作人员岗位职责和风险预控。

机电事故经常发生在搬迁、移动或者检修、大修时,如果我们在每一项工作任务中能够进行危险源辨识,弄清楚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危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让任务中的每个人都能够知道危险所在,那么事故是不是就能够避免呢?我们对所有岗位、设备、任务按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管理,每个岗位,每台设备、每个作业环节都辨识清楚其潜在的危险源,再根据这些危险源制定岗位标准和管控措施,所有职工都清楚干好自己本岗位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险源,如何防范这些危险源不成为事故,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把事故扼杀在摇篮中,不让事故有可乘之机,全面实现事故的可知、可防、可管、可控。

3.2充分发挥机电管理部门和领导的作用,抓住煤矿机电系统性危险源,管理好机电设备,加大机电安全投入,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机电各级管理人员要辨识出自己工作范围内存在那些系统性危险。煤矿机电管理部门和领导要清楚目前矿井机电方面存在那些系统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我们的设备是否落后影响到安全生产;我们的人员培训是否达到设备操作要求;新设备、新工艺的性能是不是已经掌握,它们产生的新危险源是否已辨识,管理标准管控措施是可,否针对性。

同时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杜绝伪劣机电产品、无煤安标志产品、非防爆产品在煤矿的滥用,从源头上消灭事故源,严格按标准要求使用和维护设备,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对机电设备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选型采掘设备,不出现大马拉小车效率低下,或者小马拉大车硬拼设备现象,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要考虑通过改造、革新,解决系统中存在的机电问题和系统危险源。加大机电安全投入,及时更换淘汰机电设备,优先考虑使用、引进,先进、自动化高、安全系数高的设备,采用先进工艺流程,合理控制作业点和作业面个数,减少事故发生源的个数,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高产高效,让现代化带动煤矿产业发展,真正实现安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

3.3 提高质量标准化管理。

煤矿机电管理的提升必须要提高煤矿质量标准化,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简单理解就是风险预控加质量标准化,提高煤矿质量标准化也体现了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思想之一。要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必须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不断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有效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开展。

3.4 全员、多形式、大力度加强培训,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员工掌握本岗位危险源、岗位标准和风险管控措施。

加大职工的培训,开展各种途径学习、灌输体系,全员参与体系建设、实施和执行,加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宣讲,让体系深入人心,让每个岗位人员都能感觉到真的对自身安全有用,按照标准做就能够确保安全,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煤矿工作本身属于苦、脏、累,危险,导致了从事煤矿工作的人文化程度低、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强。而从事机电工作的煤矿人员,相对来说,要求要高一些。那么如何让我们每个职工能真正掌握这些危险源和岗位标准,并按照标准去工作,实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真正落地呢?

3.4.1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要做到全员参与,从职工自身工作经验说出自己工作中存在哪些危险因素,上岗时注意事项,各岗位、工种进行总结汇总,并通过分析发现工作经验中没有发现的危险源,经验加理论,让每个职工轻松知道,以前的工人需要花很多年通过泪、血才发现成的各种危险源。自己的亲身参与,再结合有经验的老工人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危险讲解和示范,让各岗位的危险源能够深入每个职工的内心,避免事故的发生。

3.4.2 强化员工的认知,开通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不间断培训,每周学习,每月考试,班前会提问,老工人自讲,为每位员工印发《岗位危险源管理卡》,在作业现场设置了危险源管理标识牌,从各个方面各种渠道,让每位员工随时随地学、看、听、讲,自己所从事工作任务的危险源及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及措施。

3.4.3 各级管理人员不定期抽查现场作业人员对本岗位危险源、作业标准和安全要点的认知程度,以及管理标准在现场的执行情况,保障管理标准的有效执行。

3.4.4 强化管理标注的执行。例如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将“手指口述”法和风险刮泥标准的执行有效结合,在现场执行标准时采用手指口述进行确认,使管理标准得到很好的执行。

3.5 加大监督检查,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化机电管理和考核。

机电业务部门和机电专检人员加大对现场各区队和作业人员检查、考核,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期和动态的检查、监测。利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的考核功能,对于检查出的机电管理问题、设备问题等,及时录入本安管理信息软件进行预警,录入时要根据存在问题的性质合理选择整改类型(限时整改、立即整改),并现场追踪复查。各区队在每日班前会利用信息系统调出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安排进行改造,有效的消除或控制各类安全隐患。并在每日调度会上将问题整改落实的情况进行通报,形成闭环管理。同时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出现的频次,可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和技术补充措施。每个月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录入的问题,进行汇总、通报、打分,并作为各区队机电考核的得分和效益工资挂钩。

3.6 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加大岗位工和机电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控。

加强煤矿岗位工和机电作业人员的行为安全管理一直是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从员工准入管理、不安全行为分类、岗位规范、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培训教育、行为监督、员工档案等全过程进行管理。煤矿机电管理部门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制定机电专业各岗位的规范,明确其安全管理职责和安全行为标准,并严格落实在各类安全生产活动中,达到减少甚至杜绝机电事故的发生。

安全检查人员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把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汇总,作为考核依据,实现对不安全行为的严格管控。煤矿通过在一段时间内查处的不安全行为,根据发生的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等重要指标,进行梳理和分类,在次基础上针对岗位人员和机电作业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达到控制不安全行为的目的。只有分析清楚机电类不安全行为的致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彻底消除不安全行为,从人的方面彻底控制主事故的发生。

4 结束语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先进的管理理念,也是一套新的理念,我们煤矿机电管理人员应尽快转变思路,适应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结合以往的机电管理办法,利用好这套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为我们的煤矿机电安全保驾护航,我们机电工作人员只有借助这台先进的战车,才能在未来的煤炭生产中大展拳脚,充分发挥机电的优势,管理好煤矿机电的安全和生产工作,为我国的煤炭事业添砖添瓦。

参考文献

[1]郝贵等.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M].煤炭供液出版社,2012.

[2]郝贵,宋学峰.煤矿本质安全管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3]万长慈等.煤矿机电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4]李平,陈健永.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探析[J].煤矿开采,2006(2).

[5]贾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煤矿机械,2003(12).

[6]王宏.浅谈当代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2010(14).

井下电工安全风险辨识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风险评价;危险源;LEC

中图分类号:TU6

建筑工程体量、高度、跨度越来越大,结构形式多样化,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复杂,人、机流动性大,生产条件恶劣,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施工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因此,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预控措施,对于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每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从职业安全健康的角度看,建筑施工企业有更明显地区别于其它行业的特点。

1.1组织结构方面的特点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是固定的,即常设的,而从事施工活动的项目经理部则是变动的,即非常设的。

1.2施工活动的特点

施工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露天进行,直接受风、雨、雷、电等自然界因素的影响;②在大范围内分散进行施工活动,控制难度较大;③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施工,为不同的行业服务,涉及的行业要求、地方政府的要求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复杂;④同一现场往往有几个乃至十几个建筑施工或安装队伍共同施工,交叉作业,互相影响;⑤施工的季节性强;⑥人员的流动性大;⑦连续高强度作业,休息环境差。

1.3施工现场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的施工活动、贮存、运输、吊装,与生活区不能明显地予以隔离。供水、供电、道路都是临时的并多单位共用。设施是临时的,而且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施工总平面布置,管理难度很大。

2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

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等有关条款是进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重要依据。

2.1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指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1)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提升架等)、模板和支撑、人工挖孔桩、基坑(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

(2)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的安装、拆除、运行过程中,因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坍塌、机械伤害及物体打击。

(3)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

(4)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

(5)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

(6)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

(7)人工挖孔桩(井)、隧道凿进、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等。

(8)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要求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等。

2.2施工场所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

施工场所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并可能危害周围社区的活动,主要与工程项目所在社区地址、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1)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顶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塌陷、爆炸与火灾等。

(2)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

(3)邻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临空(街)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要求造成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件)砸死砸伤人员等。

(4)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设计方案、操作、防护等原因造成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

3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大致由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组成,有时几种因素相互交叉产生,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3.1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这既有人的自身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如身体素质差异、身体状态(疲劳、疾病)、技能高低、管理好坏等。

3.2物的不安全因素

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当能量意外释放,可能引发事故,这种可能称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建筑施工中物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高处作业、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材料等五大方面。

4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所有已经识别的危险源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的可容许性、确定风险等级,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4.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对于建筑施工类,风险评价可以有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及定量评价3类,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法与半定量评价法。具体操作方法有:

(1)直接判定评价法。如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物体材料性质分析法等。

(2)安全检查列表法。如公司级、工地级、班组岗位与专项性安全检查表(起重机械、电气设备设施、吊装作业、明火作业、危险化学品等)。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4)故障树分析法(FTA)(或称事故树分析法)。以故障、事故、事件为起点,作为顶上事件,然后按照逻辑关系,分析其可能产生后果的原因、失效状态。

4.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LEC评价法

采取“打分”的办法指定各主要因素的分数,然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危险性即用下式表示: D(危险性)= L×E×C

其中: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危险严重度。将收集的信息按标准评分,并计算三个指标的连乘积,得出D值,并按照分值区域判断其风险程度,D值越大,说明风险越大,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5结语

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用打分法对三个主要因素进行打分,运用公式计算出危险性大小,最后根据危险性分级原则定性给出评价结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减少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危险源发生的基础性的工作,应当引起广大施工企业的重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卢岚,杨静,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9):46-51

[2] 陈科荣.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治[J].施工技术,2004(8):55-56

井下电工安全风险辨识篇3

一、安全管理制度

矿井恢复建设,安全管理制度是基础,为保证矿井复建安全开展,及时组织人员修订了《安全办公会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等29项主要管理制度和各专业分口各项管理制度汇编,新增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与责任追究》、《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井下作业限员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规定》等18项管理制度。

二、安全活动

2020年正行煤业重点开展了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制定了《正行煤业关于开展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组织了启动仪式、开展了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志愿者深入一线班组宣贯安全知识,月中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安全警示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8341+”管理体系推广应用

系统学习了“8341+”管理体系的有关标准和要求,严格按照“8341+”全覆盖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各部室各项制度和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将学习资料下发到对口岗位职工手中,方便职工尽快熟练掌握“8341+”全覆盖安全管理体系内容,根据矿井目前复工准备工作现状,覆盖到机电工风险预控、锚网支护工风险预控等作业岗位,达到提前预警预控各岗位潜在风险的目的。同时,开展“8341+”理论知识学习活动,既充分调动了职工学习热情,又保证了安全生产。

四、安全风险预控、隐患排查治理

为防范重大事故,确保矿井复工复建工作安全稳定开展,根据煤矿安全标准化的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制定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正行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管理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各项支持制度,按照制度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为保障三盘区顺利启封,提前编制了《三盘区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在山西襄矿西故县煤业有限公司“10.25”透水事故通报后,第一时间编制了《正行煤业矿井防治水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对日常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也要求首先要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以指导安全技术措施对现场安全保障的针对性,确保施工前提前预防风险。同时认真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每旬组织各职能部室主要专业人员参加的隐患排查检查,重点是矿井复工复建准备工作现场和矿井的各大系统恢复,对发现潜在的隐患,及时四定下发至有关部门,并督促处理,截止目前共排查问题358条,已整改343条,还有15条未到期正在积极落实整改中。

五、标准化建设情况

质量标准化工作随着矿井复建逐步开展中,按照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制定了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管理和职业卫生健康等各项有关管理制度,按制度要求,结合矿井复工复建工作现状,逐步开展各项质量标准化工作。

六、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培训工作是矿井安全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矿井由于前期停缓建,导致安全培训工作有些停滞,2020年准备复工复建工作以来,矿领导高度重视,根据矿井建设情况,一是加强新到矿人员以及施工队伍的安全培训。二是立即制定计划,按计划分批进行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目前矿井培训情况:企业负责人(六长)4人持证上岗,1人证件过期(11月6日进行证件培训),1人未培训持证。17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因矿井停缓建期间,未进行复训,证件过期。现已安排进行培训,2020年10月8日已安排5人到汾矿集团员工学校进行培训;现第二批正在进行培训。特殊工种持证情况:持证3人(煤矿瓦斯检查作业);已培训合格,证件未回8人:安全监测监控作业1人;井下电气作业3人;煤矿防突作业2人;煤矿安全检查作业2人;正在培训4人(煤矿提升机操作作业)。全员培训档案正在逐步完善。

七、安全投入和使用情况

制定了《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健全安全投入预算资金保障体系,根据矿井发展现状,开展好安全资金提取和投用工作。

八、应急管理

为了保障一旦出现重大事故,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公司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以及按要求成立救援队伍、配备救援物资和定期开展演练等,为矿井重大事故防范奠定坚实基础。

于2020年5月17日9:00时进行了 “矿井水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应急指挥系统反应迅速,能够有条不紊按程序指挥,各抢险救援小组能够按演习方案各负其责、救援有序,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措施,收到了预期的演习效果。

根据历年雨季到来时间,结合矿井涌水量及涌水来源的实际情况,于5月14、17日进行矿井联合排水试验,2020年5月实测矿井正常涌水量26.8 m3/h,24小时涌水量为643.2m3。矿井最大涌水量为53.6m3/h。通过此次排水能力测定,正行煤业主排水系统能够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满足矿井安全要求。

九、重点工作管理

1、目前矿井安全重点工作,主要在复工复建准备工作,也就是各大系统的恢复和隐患处理的现场施工。针对各大系统恢复,矿井制定了详细计划并及时上报和催办各种所需设备备件和材料,现场施工必须先风险辨识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前要宣贯签字,施工中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系统安全设备不完善,严禁投入使用,保证了各大系统的安全恢复和投用。为确保隐患处理现场施工安全和质量,在队伍到矿后,一是安排专职井口检身人员,确保出入井人员的安全和保证劳动纪律。二是安排专职安监员盯在现场监督检查,对当班存在的安全以及质量问题,现场督促整改落实。三是要求带班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同上下,巡查到位,盯住重点环节和部位,切实负起安全监管职责。四是要求各部室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要勤下现场,抓安全、抓重点。通过以上措施,确保隐患处理现场施工安全和质量。有力的保证了矿井重大事故的防范。

2、认真做好春检、雨季三防、国庆期间、冬季三防等阶段性重点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开展春检,保证了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了雨季三防和冬季三防一系列的相关文件,配足了所需物资,每日值跟班领导对井上下重点部位和问题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记录在值班表上督促解决,发现有危险天气井下立即撤人,定期开展演练,确保人员的安全。节前节后总是事故的多发期,在今年70年大庆的时间,根据上级要求矿井放假,只进行通风排水,为保证安全,制定了放假期间安全措施,放假前后进行了安全隐患大排查,保证了矿井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

1、山西省、市等地方政府部门改制,及安全主体跑办手续及沟通,相对繁琐带来的制约,影响证照办理速度,致使矿井快速复工复建不能正常开展,对安全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2、特种作业人员缺口大,资金使用所需的各种手续相对复杂,对快速安全复工复建产生影响。例如矿井绞车现没有操作工,招人需要查看学历和及时送培,最快的速度也需要将近1个月的时间,现培训4人,有3人合格,但证书未回。绞车司机是特种作业人员,没有特种作业证,绞车就无法合法正常运行,影响矿井运输,对矿井安全、快速的恢复建设带来直接的影响。

3、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缺少,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各专业的安全管理不能覆盖全面,容易出现疏漏,对矿井复工复建的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旦出现事故,不但会造成社会影响,还会直接导致矿井复工复建不能正常进行。

4、由于停缓建时间较长,井下失修巷道范围比较大,各大系统及设备急需更新和维护,也是矿井复工复建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2021年度安全工作安排

(一)、安全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始终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将安全发展理念的要求贯穿矿井复工复建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树立全面抓、动态抓的理念,全面加强安全基础管理,进一步深化瓦斯治理、地测防治水管理,遏制重大事故,杜绝轻伤及以上人身事故,为矿井安全顺利复建奠定坚实基础。

(二)、安全工作目标

1、杜绝轻伤及以上人身事故。

2、杜绝二级及以上非伤亡事故。

3、安全教育培训率、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事故隐患整改率达100%。

(三)重点工作

1、进一步深化8341+全覆盖安全管理体系在公司的应用,加大力度宣传“8341+”全覆盖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利用线上下各种媒介以及利用学习日、例会等时间,认真学习相关内容,结合矿井复工复建工作开展实际,稳步推进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确保取得实效,保障矿井安全建设。

2、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重点加强双控机制建设。要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切实掌握内容和工作方法,制定配套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严格按标准开展各项复工复建工作。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安全管理重点,成立组织机构,建立体系文件,定期开展各项工作,并通过定期评审确保体系持续提高,从而保证矿井安全不出疏漏。

3、安全重点工作。一是继续抓好基础安全制度建设,根据国家及上级对矿井的新规定,及时制定相对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二是继续抓好现场安全管理,确保现场安全工作不出疏漏。三是抓好证照跑办,尽早取得开工报告。四是抓好矿井整顿方案的编审和矿井验收标准工作的推进,确保取得开工报告后,能立即开展矿井整顿,并达到山西省、晋中市及左权县的验收标准,顺利通过验收,具备建设矿井的资质条件。五是三盘区安全顺利启封和投产,做好启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待条件具备迅速组织恢复掘进,争取早日形成工作面并安装投产。

4、安全培训方面,结合矿井复建工作现状和去年培训工作经验,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5、追责问责、安全责任考核,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专门的追责问责、安全责任考核等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要求进行追责问责和安全责任考核,。

井下电工安全风险辨识篇4

Abstract: Mine risk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accident causing to find the coal mine safety system consists of man, machine ,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Gas, water, fire, dust, coal mine roof five kinds of typical accident fault tree diagram have been given by use of systems analysis from human, machine,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four elements. Good mine safety management consist of mine safety management and system manage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safety systems engineering to safety management make it to be a system with holistic,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分析;煤矿安全管理

Key words: identification of dangerous and harmful factors;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system safety analysis;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D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42-02

0引言

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煤矿企业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以2009年为例,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2631人约占工矿商贸事故死亡总人数的22.8%,煤矿发生重大事故16起,约占全国重大事故总起数的25.8%[1]。安全系统工程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核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系统风险为重点,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将工程、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明各种状况下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其可能导致的灾害性事故,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系统的安全性作出预测和评价,将系统事故降至最低的可接受限度[2]。煤矿事故的发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为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将安全系统工程引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中,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正在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

1系统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

1.1 系统概况从煤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来认识煤矿系统,包括勘探、设计、建设、生产到报废。开井前需要探矿权(有些是已探明,则不需要)、采矿权、煤炭生产许可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矿井地质资料、矿井设计、环境评估资料等。煤矿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法律,以及适应本矿的各岗位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煤矿生产阶段是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核心阶段。

煤矿生产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煤矿生产煤的主要流程是:采煤-运输-洗选-装车-外运。如果把矿井生产系统看做一个大系统,它分为地面、井下两部分,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地面部分包括:洗选筛分系统、地面排矸运料系统、地面管线系统。井下部分包括: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机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等。

1.2 系统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辨识出煤矿企业的事故类型主要有瓦斯爆炸、中毒和窒息、爆破、冒顶片帮、火灾、透水、触电、起重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其他爆炸(煤尘爆炸)、其他伤害(噪声聋、震动病、煤与瓦斯突出、尘肺病)。根据GB/T 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对事故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详见表1。

1.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事故致因理论原因分析在管理方法中有一种以排列图为基础的ABC管理法,它按累计百分比把所有因素划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因素相对数目较少但累计百分比达到80%,是“关键的少数”,是管理的重点,找到它们对于提高管理效率至关重要[3]。煤矿企业具体情况虽千差万别,但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这五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直接影响到全矿井的安全程度,是煤矿安全管理对象中“关键的少数”和重点。通过表1分析得知,发生事故的原因可概括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继承和发展了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的博德现代因果连锁论提出管理缺陷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2系统安全分析

2.1 建造事故树目前系统安全分析法有20余种,其中常用的分析法有安全检查表(SCL)、系统危险性预先分析(PHA)、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FMECA)、事件树分析(ETA)及事故树分析(FTA)等。本文运用FTA法对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进行安全系统分析。分析时从防范事故的几个重要方面出发建造事故树,给出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事故树通图见图1,瓦斯事故事故树、煤尘爆炸事故事故树、矿井水灾事故树、矿井火灾事故树、顶板事故事故树符号具体含义见表2。

2.2 事故树分析根据图1所示的事故树结构,可直接得出事故树的结构函数为:

T=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

顶上事件的发生与否取决于矿井的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好坏及管理缺陷的多少。只有结合矿井自身情况找到重点事故类型并采取相应等级的措施才能够实现好的安全管理。事故树分析法为我们找到了技术管理的改进方向,重视技术管理的同时还应利用系统的观点把与其相关联的人、机、环境综合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好的安全管理。

企业体制管理应包括完备的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措施体系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的管理保障体系。使管理体系形成闭环系统,形成戴明环,进行有效的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煤矿企业应当采用一些先进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如安全目标管理,让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力争实现本质安全化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2.2.1 人员管理体制。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质,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杜绝人为失误,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本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制度;

2.2.2 设备管理体制。一方面是对机器设备系列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不存在安全隐患,达到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2.2.3 环境管理体制。煤矿生产环境应符合规程和标准的要求,且作业环境整洁卫生。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

3结论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包括安全技术管理和系统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对煤矿安全技术措施和制度建设都做了规定,如何让这些规定更好的指导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很多煤矿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入安全系统工程使安全管理具有了整体化、综合化、科学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

[2]李永怀、彭奏平.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07.

[3]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8.

[4]刘正伟、王立杰,煤矿安全管理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08.

井下电工安全风险辨识篇5

关键词:井工煤矿;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安全评价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井工煤矿安全评价主要以井下生产系统、辅助系统为重点,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却少有评价机构划分为评价单元进行安全评价,但是通过对事故案列的统计分析,煤矿地面事故虽不是煤矿事故的主要方面,但仍时有发生,如2005年12月19日贵州盘南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响水煤矿河西采区发生一起地面缓冲煤仓瓦斯爆炸事故,事故造成3入死亡,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40万元;2007年4月16日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一矸石山发生滑坡,造成6名村民被埋死亡。2007年9月20日六枝特区中寨乡兴隆煤矿发生的地面煤仓垮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2012年1月15日,水城县攀枝花煤矿地面煤仓钢结构大棚在安装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1名工人重伤抢救无效死亡。

笔者工作过的六枝矿务局凉水井煤矿也发生过煤场装载机压死装煤女工、氧气瓶爆炸伤人等事故。因此井工煤矿安全评价不能只对井下,忽略地面,应将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划分为一个评价单元进行评价。

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煤矿地面原煤生产系统包括原煤筛分、破碎、拣选、地面储、装、运等环节,除原煤生产系统外,地面工业广场还布置有辅助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可能还有单独布置的地面爆破材料库、风井场地、辅助井口场地、瓦斯发电厂等。

由于设备设施多、布置交错,生产岗点多,根据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采用直观经验法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地面爆破材料库划分在矿井“爆破材料储存、运输、使用”单元进行评价,其余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如下: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机械伤害是煤矿地面原煤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易造成机械伤害的机械设备包括车床等机加工、机修机械装备,胶带输送机、刮板运输设备、破碎设备、排水设备、压滤机及其它转动及传动设备。机械伤害事故可能造成人体肢体伤残,甚至死亡。

起重伤害

地面原煤生产系统的厂房、车间存在大量的起重设备,露天安装和装卸大型设备材料也需使用起重吊车,发生起重伤害事故的机率较大。主要表现为牵引链断裂,突然停车,吊具、吊重碰撞、坠落,滑动件滑脱、挤压等,引发事故后毁坏设备或造成人员伤亡等。

触电伤害

(1)地点:触电伤害主要发生在配电室、配电线路、电气设备等。

(2)伤害方式: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形成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

(3)伤害途径:直接伤害、间接伤害和电流灼伤。

(4)触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带负荷(特别是感应负荷)拉开的闸刀开关,误操作引起短路,近距离靠近高压带电体作业,人体过于接近带电体等。

坍塌

坍塌事故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造成的事故。如煤场装卸作业、清理煤仓、清挖沉淀池煤泥时的坍塌,储煤场煤堆过高遇到暴雨天气时的煤堆坍塌,矸石山垮塌等都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火灾

1)地面原煤生产系统及其他场所可能发生火灾的地点:

电气设备集中区、油脂库、坑木堆场及坑木加工房、办公室、宿舍、带式输送机、储煤场、其他存放易燃物品和使用高温明火地方。

2)火灾可能发生的环节和造成的危害:

(1)易燃物品遇明火易引起火灾,可能造成财产损失、设备毁坏,建筑物受损和人员伤亡。

(2)办公室、生产工作岗位取暖照明由于疏忽大意、违规使用引起火灾,可能造成财产损失、设备毁坏,建筑物受损和人员伤亡。

(3)供电缆线老化、短路或电火花等可引起电气火灾,可能造成电气设备毁坏、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4)输送带负荷过大、皮带打滑摩擦、烧焊作业防护不当等原因有可能引起火灾,轻者毁坏设备,重者造成人员烧伤或窒息伤亡。

(5)储煤场由于煤堆堆放不合理,煤炭存放时间长发生自燃,此外矸石山时间长也会自燃,笔者工作过的煤矿就曾发生过储煤场煤炭自燃和矸石山自燃。

水灾、地质灾害

井口和工业场地选址不当,井口和工业场地标高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没有修筑堤坝、沟渠等防御洪水的措施,雨季洪水导致水灾;井口和工业场地选址不当,没有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危险地段,因暴雨等诱发地质灾害;地面工业广场容量较大高位水池建筑质量差、或受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溃塌引起水灾。

高处坠落事故

高空作业时,由于防护不当(或没有防护),操作不当引发的人员或物件坠落事故。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可能产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场所装置主要有厂房吊装口、各类检修操作平台、栈桥、走桥、厂房房顶、登高装置等。

物体打击

厂房内不同高度垂直交叉作业时,抛接或掉落零件、部件、工具、物料等,砸中下方人员;高处位置作业时,抛接或掉落零件、部件、工具、物料等,砸中下方人员;高处位置设备设施掉落零件、部件、物料等,砸中下方人员等,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车辆伤害

落地煤堆使用装载机、推土机装载堆放,使用汽车运输;场内道路、材料库房、车队停车修车场等机动车辆行驶、行经场所,存在车辆伤害。

灼烫

地面经常进行电焊、气焊、气割作业,触碰到高温部位、高温加工件,飞溅的火星、熔渣等导致灼烫伤害;锅炉及供热管道,还有压缩空气设备高温部位、储气罐和管道温度较高,一些机加工工件、刀具温度较高,触碰到也会产生灼烫伤害。

淹溺

在蓄水池、煤泥沉淀池等地点由于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警示标志没有或不完善,人员疏忽易发生人员掉入,可能造成淹溺事故。

瓦斯爆炸和窒息

地面原煤生产系统中的原煤仓等地方容易形成瓦斯积聚,如果电气设备失爆、预防不当,可能引发瓦斯爆炸和瓦斯窒息事故。造成设备、设施毁坏和人员呼吸困难、窒息,直至死亡。

容器爆炸

地面经常进行气焊、气割作业,使用的氧气瓶、乙炔瓶为压力容器,当储存、搬运、使用不当时发生爆炸;还有压缩空气设备承压部位、储气罐和管道在使用、维护、检修中因操作不当发生爆炸。

锅炉爆炸

矿井如采用锅炉供暖,使用维护不当可能产生锅炉爆炸。

煤尘爆炸等其他爆炸

在原煤的筛分、破碎、运输机转载点等作业场所会产生大量的煤尘,无隆尘装置或降尘装置不起作用容易形成煤尘积聚或空气中煤尘含量超标。如矿井煤尘有爆炸性,遇有明火、电气设备失爆等,可能引起煤尘爆炸事故,造成设备设施毁坏和人员伤亡。

矿井如存放有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使用保管不当可能产生爆炸事故。

其它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粉尘、噪音、振动、辐射(电焊、计量用放射性物质)、高温、腐蚀、采光照明不良等危险危害因素,都可能对设备、人体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地面主要存在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车辆伤害、坍塌、火灾、水灾、灼烫、高处坠落、淹溺、中毒和窒息、瓦斯爆炸、容器爆炸、锅炉爆炸、煤尘爆炸、其他爆炸、其它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就其存在场所、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的严重性,结合事故案例统计进行分析,机械伤害、触电、起重伤害事故较多,火灾、水灾、坍塌、瓦斯爆炸、煤尘爆炸事故后果较严重。

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如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等规定,不合理,将可能触发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或造成事故损失扩大。

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安全评价

对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及其工艺、设施和设备等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要求,是否满足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评价。根据目前煤矿安全评价的现状,主要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评价,矿井选煤厂应按照《选煤厂安全规程》制定安全检查表进行评价,多数煤矿只设有井口筛分、破碎加工及储、装、运等原煤生产系统,制定如下安全检查表进行评价。

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安全检查表(标准分100分,实得分分)

定性、定量评价

采用风险指数评价(Risk Assessment Code:RAC)法等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评价进行评价(略),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结果,并进行排序,找出矿井地面重大危险、有害因素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结论

煤矿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为达到一定目的(出煤)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井下、地面的所有生产、辅助设施设备和场所)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安全评价应使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通过对煤矿地面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煤矿地面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同样很多,有些事故发生后果比较严重,应划分为评价单元,选择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将系统事故降至最低的可接受程度。

井下电工安全风险辨识篇6

1.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装置与互联网、无线专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一个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地、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1.2物联网的技术支撑

RFID:电子标签属于智能卡的一类,物联网概念是1998年MITAuto-ID中心主任Ashton教授提出来的,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主要起“使能”(Enable)作用。传感网:借助于各种传感器,探测和集成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物质现象的网络,也是温总理“感知中国”提法的主要依据之一。M2M:Machine-to-Machine的简称,专指机器与机器间无线通信的业务类型。侧重于末端设备的互联和集控管理。M2M不是简单的数据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传输,更重要的是,它是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一种智能化、交互式的通信。两化融合: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产业主要推动力之一,自动化和控制行业是主力。

1.3物联网的系统架构

在业界,物联网从技术架构上可分为三层:底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传感层,第二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最上面则是应用层。如图1所示。

2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

2.1系统理念

王楼煤矿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是以风险预控管理为核心、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减少其安全管理运行成本、综合化、集成化的软件信息平台。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安全第1,从0开始,向0三违、0隐患、0事故迈进,安全工作100%。信息系统功能涵盖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的全过程,能降低贯标的难度,有利于流程化、规范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提高贯标效果,提升安全绩效。矿区各科室区队通过局域网访问系统,完成各种相关操作;除了浏览器外,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部署模式如图2所示。图2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部署模式

2.2系统特点

(1)与王楼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紧密结合: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完全按照矿井长期形成的、运转高效的、特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的,满足王楼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2)以风险预控为核心:整个系统的开发设计围绕风险预控管理展开,内容涵盖危险源管理、隐患治理、不安全行为治理等;(3)易于部署、良好的安全性:本软件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集中存储,软件只需要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其他电脑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有效地保证了数据和软件的安全;(4)操作方便、友好:软件界面设计友好,采用了业界最新的Ajax技术,操作简单方便,速度快。

2.3系统体系架构

煤矿安全100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危险源管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组织保障管理、管理体系考核评价、安全文化建设、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

2.3.1系统前台

王楼煤矿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首页登录前台,是集组织机构、法律法规、文件、图片新闻、最新信息、会议纪要、通知通报、安全文化、安全培训和资源共享等为一体的信息平台,方便职工了解上级一系列文件精神及矿井安全动态等。未闭合的安全隐患、最新不安全行为及未闭合的考评指标显示平台,将各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安全行为及考评指标的闭合完成情况以柱状图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出来。信息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安全信箱对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或矿井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或建议。前台页面最下端设有相关安全网站链接,可点击直接进入,进行查询相关安全资料、获悉最新安全动态。示意图如图3。

2.3.2系统后台

系统后台共由15个模块组成,如图4所示。图4安全100管理信息信息系统后台构成部分模块功能简介:危险源辨识模块:规范危险源辨识的业务流程,实现辨识单元划分、根源危险源辨识、状态危险源辨识、任务工序梳理、危险源统计分析等,能够导出各工种风险管理卡、及各工种任务工序(包含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隐患治理模块:实现隐患的闭环处理流程,包括隐患录入、整改确认、隐患复查、隐患查询、图形化分析、责任追究等。不安全行为模块:实现不安全行为录入、不安全行为查询、生成不安全行为报表及不安全行为类型分析等功能。短信服务模块:利用该模块,可以实现隐患、不安全行为、考核指标等的短信通知,可以给员工发送安全相关信息、可以实现工作安排提醒等。考评体系模块:该模块提供了各种体系(如安全、职业健康、质量、环境、综合管理体系)的设置、考核功能,多个考核体系可以并行。

3物联网与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的融合

在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初期,使用人员登录系统后,可查询每项相关信息,如本部门被查出的隐患情况、三违人员等。虽然使用方便,但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保证科室工区第一时间接收到相关信息提示。为了能够随时随地且第一时间地接收本部门的安全信息情况,除了登录网页系统查询外,还开通了网络短信平台,可以使用手机终端接收系统的信息反馈。根据短信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包(SDK),开发出接口软件,无缝链接到短信平台。进入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后台的“短信服务模块”,设置具体接收人的短信收发权限。开通短信收发权限的接收人,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相关安全信息。用矿井隐患治理的闭环流程举例说明:检查人查出A部门的隐患情况,由相关工作人员筛选后录入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确认隐患整改责任人,系统就发出隐患整改信息至整改责任人,同时发送手机短信提示至整改责任人手机终端。隐患整改完成后,在系统中确认,系统自动发送系统提示及短息提示至检查人,检查人现场确认隐患整改情况,达到整改标准该隐患即可闭环;若不够整改标准,则发送信息至A部门,责令其继续整改。中间环节一直是WEB系统和手机短信两种提示方式并存,直至该隐患整改完成,达到标准要求,即可关闭该隐患治理流程,即为闭环。流程如图5所示。图5隐患治理流程图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发送的手机终端短信提示,除了隐患整改提示外,还可以在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后台设置其他重要短信提醒,如会议通知提示,重要日程提醒,不安全行为的提醒等。这些短信提醒功能可以根据矿井的实际需要进行权限设置。

4结论

王楼煤矿安全100管理信息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引领,以风险预控为基础,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将安全管理上升到了体系高度。在管理的流程上,强调了安全管理的闭合性;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针对性、简单性;采用PDCA持续改进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使煤矿的安全管理在长期内实现持续改进。

井下电工安全风险辨识篇7

a)网格计算。网格计算能对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进行连通,让网格上的每个节点都能共享资源、数据、应用等。利用网格计算是一种按需计算,用户需要时可通过计算得到,不需要时其他用户也通过计算得到。同时,利用网格计算能将任务分解后,发送到有空闲资源的计算机上,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事实上,网格计算已逐渐广泛应用,不断成为一种主流技术。b)数据网格。数据网格包括了数据仓库、空间数据源、专家库、知识库等,关键技术有资源技术和原数据目录技术[2]。

2基于网格GIS的煤矿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1构建系统总体结构根据上述对网格GIS的基本结构和关键技术的描述,利用网格GIS建立的煤矿安全地理信息系统除了要设置安全生产检测、辨识污染源、安全评价、相应措施、全国范围内信息交流等基本子系统外,还要设置极具特色的决策支持系统。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安全监测和危险源辨识专家系统基础上,一旦系统发生异常,决策系统就会做出决策,并通过应急救援系统进行救治[3]。

2.2设立科学的决策支持子系统以往的煤矿安全地理信息系统一般都是有关管理、资源的规范,对人员的身体安全规范不足,而基于网格GIS的煤矿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的巨大优势之一是能建立以确保煤矿生产和人身安全为目的的煤矿安全决策支持子系统,且该系统是在完全共享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具体决策过程见图2。

2.3危险源辨识专家系统的应用一般而言,煤矿的危险源主要为以下几种:a)煤矿瓦斯。瓦斯是煤矿发生爆炸事故的最主要危险源,主要在一些地质构造、掘进工作面及煤层深处和厚处;b)煤矿通风。通风条件对煤矿安全生产也有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采取通风、通风系统、掘进通风;c)火灾。这是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又一主要危险源,包括了自燃危险和人为危险[4];d)煤尘。煤尘极易造成煤矿爆炸,即煤尘爆炸、瓦斯爆炸。此外,顶板冒顶、水灾、地震等也是威胁煤矿安全的重要危险源。

3煤矿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网格GIS与其它系统相比,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a)网格GIS是在网格计算构架基础上的GIS应用,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网格的节点实现资源完全共享,进而建立完善的空间信息网格。用户就能在建立好的网格内选取、访问、分析、共享资源和信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安全信息;b)网格GIS的最大特点是能实现系统内所有资源共享,包括信息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知识资源等[5]。

3.1煤矿基本概况店坪煤矿矿区面积为134km2,东西长37km,南北宽4.9km。矿井面积为89km2,有约13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达27.58m,这其中主采层有5层,平均厚度为18.5m。该矿井的地质储量高达15.7×108t,工业储量为14.0×108t,可开采储量为6.8×108t,这其中一水平的为4.07×108t,二水平的有2.85×108t,整个煤层的构造并不复杂,开采条件优良。

3.2采取数据煤矿开采的主要作业方式是以井下开采为主,而井下开采的作业方式与作业的现场、设备、人员和地质水文、运输系统和通风排水等因素相关,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作业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得到了大量有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数据信息。同时,网格GIS还支持各式各样的矿图管理,如通风排水图、井下采掘面工程平面图、避灾路线图、设备设施分布图等。

3.3设置图层按照上述矿区的基本概况,设置以下图层:a)矿区边界图层,有盘区、矿界、勘探区的拐点连接;b)矿区构造图层,构造有断层、陷落柱、冲刷带、褶曲等;c)矿区等高线图层,有等高线及等高线标注;d)矿区储量图层,有块段、煤厚、储量数字及级别;e)矿区钻孔图层,主要是钻孔的位置信息;f)矿区采煤工程图层,主要是采煤巷道的现状信息;g)矿区生产掘进工程图层,主要是掘进巷道的现状信息;h)矿区的设备设施分布图层,主要是设备设施的型号和位置信息;i)矿区通风排水图层,有管线、通风排水巷道及管线的流向。3.4连通数据与图层适用于该矿区的煤矿安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有图形矢量数据、工程管理数据和空间属性数据。

4结语

网格GIS将地理信息系统和煤矿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后,给煤矿的井下安全生产提供了直观、易于操作的可视化界面,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全新模式,不仅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还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井下电工安全风险辨识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煤业的全体职工,欢迎集团公司挂牌检查组来煤业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向大家汇报煤业工作开展情况:

一、龙峰煤业矿井基本情况

1、矿井资源条件

井田面积14.7309km2,矿区属霍西煤田北部,井田内构造简单,构造类型为简单类,2号、9+10+11号煤层属稳定型。该井田北部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龙山煤业有限公司相邻,南部与山集团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部、西部无邻矿。矿区距   区约17km,距   发煤站4km,    由井田东北部边界外约12km处通过,交通条件便利。

矿井地质储量10921万吨,批准开采2号~9+10+11号煤层。其中2、4、5号煤层已基本采空,9+10+11号煤层为设计主采煤层,平均厚度7.26m,为低-中灰、低硫-高硫、中发热量-高发热量的贫煤和瘦煤,设计可采储量5345万吨,设计能力120万吨/年,服务年限31.8年。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9+10+11号煤层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8.41m3/min,最大相对涌出量为3.33m3/t,为低瓦斯矿井。矿井各煤层均有爆炸危险性。该矿井2号、4号、9+10+11号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按Ⅰ类,容易自燃煤层管理;5-2号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按Ⅱ类,自燃煤层管理。该井田未发现高温异常,为地温正常区。

2、设计开拓方案及地面布置

矿井设计采用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开拓全部井田。设计矿井通风方式采用分列式通风。

因煤层倾角较缓,设一个开采水平,在井田北部沿东西方向布置三条开拓大巷,井底车场水平标高+660m。设计验收井巷工程量13830m。

主斜井:倾角14.0°,斜长991m,净宽4.6m。 

副斜井:倾角6°,斜长1612m,净宽5.6m。

回风立井:直径6.0m,垂深210.0m。

矿井工业场地利用原山 煤矿工业场地,面积11.28hm2,利用原 煤矿工业场地布置回风立井。主副井井口房、辅助车间及仓库、水处理站、空压机房、变电站等地面工业建筑总面积为10709.84m2;办公楼、联合建筑、职工宿舍、职工活动中心、食堂等地面行政、公共建筑总面积为21964.61m2 。

3、项目概算

本项目概算为83467.3万元,其中:矿建工程为26130.6万元,土建工程为13280.9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为22280.9万元,安装工程为5748.2万元,其他费用19026.7万元。

4、管理机构设置

煤业管理机构共设置了调度中心、基建技术科、地测防治水中心、机电科、通风科、安监科、综合部、财务科、供应科9个职能科室,在册职工1     人。

5、设计及参建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井巷工程施工单位:  

土建工程施工单位: 

6、矿井建设工期规划

矿井计划建设总工期33个月,  

二、项目推进情况

1、矿井复工手续办理

2017年6月27日,重新开工建设。

2018年5月2019年1月股权调整完成并启动复工整改,3月底达到复工条件。4月4日吕梁公司来矿验收,验收合格后下发 号批复文件。4月26日 组织专家验收,5月7日以 文件批复复工。

2、基建工程进展

矿井先后开工建设以来,工程建设完成及进展情况如下:

井巷工程:目前,井巷工程施工处于一期工程,累计浇筑成井478m,其中,主斜井112m,副斜井141m,回风立井207m(149m为2018年完成工程量),马头门17米;

土建工程:2013年完成了三个高山水池(A池2000m3,B池2000m3,C 池1000m3)建设及其管网敷设。2018年完成了民爆库房建设(库房最大存储量为炸药3吨,雷管2万发);

供电方面: 煤矿设计新建35kV变电站,变电站电源分别引自 110kV变电站和 庄110kV变电站。目前施工用电引自 回路和 回路至矿开闭所,实现了施工期间双回路供电。

三、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2019年6月27日集团挂牌组检查提出的问题整改情况

(四)重大灾害治理情况

今年我们组织编制了《 限公司2019年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列出主副井、风井施工过程的风险清单,有重大风险11项、较大风险20项、一般风险29项、低风险2项,对各项风险制定管控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在主、副、风井场地悬挂重大风险管控公告牌,使作业人员明确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那些风险,如何进行管控。

每周四坚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组织有关人员对主副井、回风立井、变电站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进行三定落实,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做到隐患闭合销号。杜绝了重大隐患存在。

(五)矿领导值班跟班情况

5月份根据龙峰矿井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 班、领导带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矿领导班子成员为值班长的值班组24小时值班,负责指挥当日重大异常安全生产情况、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信息上报工作等。每班安排一名副总工以上领导带班,全面掌握各施工点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和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和险情,及时制止违章行为等。

以上为我矿的近期工作基本情况,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上一篇:如何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范文 下一篇:跨境电商业务沟通技巧范文